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正泰集团 物流管理 信息化 自动化

现代物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集成各种物流资源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以生产、流通和消费为服务对象,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同时对促进企业提高效益和拉动园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泰集团从一家小型的民营企业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集团,物流管理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一、正泰集团简介

正泰集团始创于1984年7月,现辖正泰电器、正泰仪器仪表等7大专业公司及50余家持股企业,800多家专业协作厂,并在全国各地设有2000多家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在国外设立了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销售总,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生产经营高低压电器、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电器、通信设备、汽车电器等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20000多种规格的产品。正泰集团现有员工15000多人,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总资产50亿元,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茅,系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产销企业。“正泰”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三大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部分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二、正泰集团的物流管理模式

鉴于现代物流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源和竞争资源,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蕴含的巨大潜力。发展现代物流、构建现代供应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市场空间,并形成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以下游需求为导向的产、供、销系统,正成为诸多企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

创立之初,正泰集团就高度重视物流管理,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物流管理模式,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物流潜力,逐渐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模式。

1.利用物流园区树立企业形象

物流园区作为社会物流产业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产业整体运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整合作用。物流园区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物资集散和流转配送聚集到较为合理的区域,如靠近交通便利的城市间交通主干道、多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点,并就城市的核心制造或服务产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综合分析,建设出一个为社会物资流通服务的大型基地,减少了城市由于不合理的物资流动而造成的交通混乱、物流效率低下,使得城市的职能分工更为清晰;物流园区在聚集各种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同时,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物流园区建设,也有助于建立起整个国家的物资流通网络。

2009年3月31日,正泰集团在西北区域面积最大的形象店――乌鲁木齐中美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开业。该形象店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广汇美居物流园。据了解,广汇美居物流园是目前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商品种类最为齐全,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中美正泰形象店就在物流园的临街商铺。良好的地理位置、充足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资源,为树立正泰集团的企业形象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建立现代物流中心

现代物流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社会化大流通中发挥了枢纽作用。现代物流中心是整个物流网络的支撑所在,不仅对优化物流网络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流通基础设施发挥着衔接、协调、枢纽的作用;现代物流中心的运作能够实现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运距、最低的耗损、最高的效益,拉长了流通产业的链条,拓展了流通产业的空间,为企业高效地配置了流通资源;现代物流中心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一,逐步成为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中心和检验检疫中心。

正泰集团高度重视物流中心建设。2009年2月2日,正泰集团位于西班牙的第一个物流中心挂牌成立。这个专门分销正泰产品的物流中心,由正泰集团与西班牙企业家共同投资兴建,占地面积9千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700万欧元,成为西班牙乃至葡萄牙销售中心的物流平台,每年的销售额将超过150万欧元。在物流中心的启动仪式上,西班牙投资人表示:“如果一样产品可以提供与西班牙本地生产的产品同样的质量,拥有同样多甚至更多的证书,而价格却可以便宜30%到40%,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这种产品带到西班牙来?”

3.发挥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作用

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又称立库、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仓库,是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托盘输送机系统、尺寸检测条码阅读系统、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如电线电缆桥架配电柜、托盘、调节平台、钢结构平台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系统。

正泰集团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其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高度指挥下,高效、合理地贮存各种型号的低压电器成品;准确、实时、灵活地向各销售部门提供所需产成品;为物资采购、生产调度、计划制订、产销衔接提供准确信息。同时,它还具有节省用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储运损耗、减少流动资金积压等功能。

4.提供“保姆式”的物流服务

营销实践表明,在产品越来越趋同化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关键集中在产品附加价值的高低上。为了提高产品的附件价值,正泰集团实施了“电器保姆”战略,即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全套电器,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其中,“保姆式”的物流服务主要体现在:及时响应用户个性化的要求;实施“零库存方案”,合理利用办事处和电力公司的库房资源,使产品供货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通过定期走访各地计量所,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动向,并将这些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技术部门,抢先研发和供货,抢占市场先机。

例如:为了加强品牌传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正泰电工对全国部分核心商配送物流服务用车。商可按照“自愿、按需”的原则提出申请,正泰电工将按照商的申请情况,集中团购,并统一喷上“正泰电工照明”车身广告。正泰电工为大客户配送物流服务用车活动,得到了商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很多商纷纷致电咨询相关情况。

三、正泰集团物流管理的特点

1.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正泰集团非常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加信息化投入,努力提高包括物流管理信息化在内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据正泰电器公司企管信息部副总经理肖飓介绍:近年来,正泰信息化投入近1个亿,今后每年将持续投入约1000万元。现在,正泰已建成覆盖各地办事处和各大生产公司的广域网,具备全球范围内的移动接入能力,实施PDM、CAPP、CAD、QC、SPC等系统上线运行;系统成功地支撑了公司财务、销售、生产、物流、人事等业务运行,不仅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与共享,而且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水平,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

2.物流管理的自动化

正泰集团自动化立体仓库建设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在高达十几米的物流仓库内,据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原料进库和产品出库全靠肩扛背驮,效率低不说,物流的周转还极其不合理,进进出出全是外层的货,靠里边和底层的货一直积压着。现在采用了全套微机控制的现代化仓储物流系统,货物像流水一般此进彼出,操作全是由机械手完成,每个环节的数量、品类和有效期限一目了然,货物周转周期缩短为55天,从而使得企业的资金运转始终处在最高效的匹配点。

3.全方位的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采购、储存、保管、供应等环节在内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发挥出协同作用。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不但要统筹兼顾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等因素,而且要建立起有效的物流管理控制系统,开展全方位的物流管理,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正泰集团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走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在信息流的引导下,正泰集团能够为客户设计最合理、最优化的物流链,可以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跟踪控制,这样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使得服务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同时,正泰集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物流自动化的发展,便于为客户提供仓储、加工、包装、中转、配送等各种物流服务,并为客户在物流规划、模式设计、运输管理、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正泰集团得以开展全方位的物流管理,多角度地了解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准确把握市场脉动,从多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沙金霞: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环球物流(GLS),2008(01)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3]物流园区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探讨[J].物流知识网:省略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概念;广义物流;物流演变史;物流价值取向;狭义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物流,自其历史地诞生以来,就客观地以迅猛的态势向前发展着。然而,作为一门科学,人们首先最为关心的问题则是其基本概念的诠释,亦即,什么是物流?有人说,货通九州就是物流。可是,货为什么要通九州?是什么驱动力促使货通九州?怎样通九州?如何确保其通九州?通九州的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问题终究要回归到对物流基本概念的认知上来,且无疑有待我们予以科学回答。

当今物流理论纷争,择其要者存如下几派学术观点:其一认为,物流是由物品的运输、储存及其附属业务等组成的活动模式,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则在于现代物流是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活动模式。其二认为,传统物流一般是指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现代物流是侧重于物流管理。其三认为,应从物流固有属性与非固有属性为鉴别标准的角度来区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前三种观点的认知前提均为:物流之“流”涵义是物体的定向位移。进而认为,物流应划分为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其四认为,物流乃新生学科领域,不存在传统一说。此种观点虽道出了物流概念的历史范畴属性,但却未能予以科学诠释。

科学理论存在纷争,纯属正常,然而,就其基本概念认知模糊引发纷争,折射出此理论健康、科学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回归、剖析历史的视角,探寻物流理论起源、发展的本来面目,提出了物流概念的新观察,即,从物流之价值取向的角度,认为物流应划分为狭义物流和广义物流,且对狭义物流与广义物流做出了明确界定。为此撰文如下,抛砖引玉,与同行学者探讨、商榷。

1 物流理论演变史宏观剖析

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运动推动的。

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由社会分工所支持,而社会分工的广度依存于市场的扩大,市场的扩大又依存于以运输为纽带的物的流动。亦即,物的流动效率与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客观推动着市场扩大,为社会分工创造条件,进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反之,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则为物流活动的发展带来机遇、提出挑战、创造条件,从而进一步推动物流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更细更专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品种更大更多,市场更为广阔,商品流动的时间、空间更加延伸,涉及领域或障碍或利益分配等也更多更复杂,如此,商品能否有效甚至高效流动便呈现出它的时代经济意义或价值,而其在整个社会经济“躯体”中如同人身“血液”般的功能或机能被渐渐挖掘出来。物流学科的诞生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历史阶段,由于市场商品匮乏,制造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于是,大力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来创造企业剩余价值,成为了物资源领域的“第一利润源”。当生产力相对发达、产品充斥市场,转为供大于求,销售产生困难时,也就是第一利润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持续发展时,便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利润源泉。于是,存在于人力资源领域的“第二利润源”应运而生。继此,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作为经济流通领域中与商流机能相辅相成且未曾开发的物流机能便骄傲地浮出水面,孕育、演变、发展呈现巨大科学价值,成为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的“黑大陆”、“冰山”、“第三利润源”,物流理论应运而生。简言之,科学的“流”能生利润或创造价值,物流是内涵流价值追求的物的位移。

物流理论概念特征演化发展历程,简要综述如图1[17]。

由图1直观可见,从20世纪初期到50年代中期,市场营销孕育的PD和军事后勤孕育的Logistics分属于两个不同领域并存着,本文将其解读为物流理论胚胎期。后来随着“黑大陆说”、“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的问世,反映出人们的认识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意识到这是一个未来的新兴学科领域,研究由一国遍及世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PD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Logistics在军事实践中也在不断成熟,尤其是二战以后商业领域对Logistics的成功应用,到80年代中期,完成了PD与Logistics的嫁接,此时,被丰富了流价值追求内涵具有资源配置功能的Logistics取代了PD,本文将其形象解读为“物流婴儿”降生了。物流婴儿的降生客观上迅速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的飞速发展反过来推动着物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战略思维意义的SCM开始出现,到90年代中期以后具有系统战略意义的SCM与具有系统战术意义的Logistics有机结合,进入了SCM理论时代。与此同时,MF理论自80年代中期已开始研究了,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课题提出,MF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将容纳Logistics和SCM成为真正意义的物流学科,“物流婴儿”长大成人。MF理论的诞生客观与“黑大陆说”、“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等形成了前呼后应的必然学说发展。物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起源到探索到认知的世界性演化发展历程。

2 物流理论演变史微观剖析

纵观物流演变发展史,我们拟切取四个片段期加以剖析,以窥物流理论概念特征演变之一斑。

2.1 物流理论胚胎期,狭义物流概念由此开始诠释,揭示物流是一历史范畴

市场营销孕育了PD,军事后勤孕育了Logistics,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视角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经济飞跃发展,1865~1914年50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从不足40亿美元增加到242亿美元,到1894年,美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开始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企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自由经营走向垄断经营,经济的发展导致大量资本被投入扩大再生产,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商品,使市场供应超过市场需求,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17],在此背景下,一些美国学者开始关注、研究市场营销。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 F. Crowell)的《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1915年阿奇·W·萧(Arch.W. Shaw)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1916年L. D. H. Weld的《农场产品市场营销》以及1929年Fred E.Clark的《市场营销的原则》等著作相继问世。阿奇·W·萧(Arch.W. 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中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概念,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早的物流概念[18],笔者将此称为物流理论的胚胎。而Fred E.Clark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中从理论上正式提出了PD概念,将货物分销纳入市场营销的研究范畴。讨论了PD的各种活动,把PD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了研究分析[19]。

解读PD可知,Physical Distribution的中文翻译是“物质分拨”或译为“实物分销”,而Distribution可翻译为“分配;分布;被分配或分布的状态”,从逻辑上说,分配是商业交易的衍生物,显然,PD原本属于流通领域中与商业交易相伴随的固有机能。而美国学者们研究提出PD理论,是因为高速增长的美国经济带来的产品积压以及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与产品积压的矛盾冲突给企业带来的高额仓储成本,让学者们把目光投向PD,研究PD,发现了PD的耀眼光芒,于是PD理论脱颖而出。如此,产品生产过剩的市场经济与商品流通领域中固有的物流机能“”,物流“孩儿”被怀孕了。原始的物之运输活动,开始向着追求利润价值发育了。

其实,这个“胎儿基因”还同时包含于早期的军事后勤实践及其相关Logistics理论之中。但市场营销孕育的PD和军事后勤孕育的Logistics都只能说是物流理论的胚胎,因为,PD产生的本意是改善“实物配送”管理,通过功能整合,降低销售领域成本,提高客服水平;而Logistics产生的本意则是提高军事后勤补给效率。起源的PD和Logistics分属于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学,其并未形成科学的、独立的物之流的理论学科,当今物流作为社会经济“躯体”之“血液”而综合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两者均不具备。然另一方面,PD和Logistics的研究对象确已包涵了有机关联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四大基本实体环节,即,其中存在了产生物流理论的“基因”,客观上物流理论的胚胎已经形成。

亦即,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狭义物流概念开始酝酿,什么是狭义物流?概言之,就是与传统商业交易伴生的货物运输内涵有别的附着了流价值追求的物体的链状移动。它开始追求流之时空价值,或者说,在此之前历史上的货物运输的意义仅在于货物所有权或相关权益转移所必须的位置移动,而起源的物流概念内涵则产生了质的变迁。换言之,运输是简单的位移现象,而物流开始逐渐呈现出科学的经济现象,类同于历史上钱庄银行的出现,物流是一历史范畴。

2.2 物流理论孕育期,广义物流演化孕育雏形,物流概念系统科学性开始呈现

物流的多领域全球化演绎,内涵扩充丰富,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这一时期物流更加发展,研究更加深入,著述潮涌,物流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沿着由量变到质变的方向渐进地演化发展。应用学者们的典型研究成果,将其演绎框架趋势轨迹制于表1中。

表1呈现,物流理论从十月怀胎到降生贯穿着强烈的时代经济线、呈现全球化演绎格局,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糊到清晰、由发现到挖掘、由一国到世界的认识发展过程。由于各国经济背景、研究角度、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不同,物流理论经历了由涓涓细流向大河汇入的方向发展历程。亦即,其演变趋势是由狭义物流向着广义物流、形成独立学科的方向发展。其具体表现是,起源于美国的PD和Logistics进入世界经济领域平行发展,最终完成PD与Logistics的嫁接,Logistics因其流价值内涵更为丰富而取代了PD,广义物流概念雏形便由此形成或降生。说它仍然是雏形,是因为当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先生提出的大物流理论MF之“流”理念或思想仍然没有最终形成或成熟,从其命名Logistics也能侧面反映出来。

PD与Logistics相比较,二者的基本功能环节都由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构成。但是,Logistics与PD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具体体现在:在物流理念上,Logistics的理念是价值理念和整合理念,而PD的理念为效率理念或成本理念;在物流功能上,Logistics重点在于创造需求功能与整合物流基本功能,而PD重点在于满足需求功能;在物流目标上,Logistics追求综合经济效益,包括解决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注重整体活动的最优化组合,而PD着重强调降低成本,注重局部活动的最优化;在物流涉及的领域上,Logistics覆盖产品的采购、生产、流通、销售、消费和回收的整个管理过程,涉及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而 PD只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的管理过程,仅涉及销售物流、生产物流[18]。比较可知,Logistics初步具备了当今物流之客服导向性、系统战略性、信息及金融服务的依托性、流价值追求性、流程全方位性、资源配置性等一些特征属性,且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渐渐为一些国家所认识,并出现了相应的法制保障环境。

历史真情倾述:物流之“流”涵义向着“流态”在演绎,具有了理论指导、价值理念、宏观功能目标追求等理论意义的广义之“流态”。

2.3 物流理论生长期,广义物流予以解读,物流概念系统科学性趋于成熟

物流所追求的流价值进一步广义拓展,信息、金融、人力资源等更为广度的资源链整合,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雏形的物流理论Logistics成长的环境或背景:一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标志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二是经济竞争全球化格局带来的以美国率先由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传统型经济向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科技型、创新型知识经济的转型。

在此背景下,深入的研究开始注重狭义物流、信息流、包涵了资金流的金融服务流(以下简称为金融服务流)的系统整合以及更大范围地包含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的用户等的网络链状人力资源整合,如图2[21]和图3[22]。于是,供应链管理(SCM)的思想和现代技术被应用于狭义物流之中。反过来说,狭义物流、信息流、金融服务流在供应链管理中获得了更高效的整合,流得更快、更好、范围更广、效益更高。形象解读:这一整合了狭义物流、信息流、金融服务流的网络链就是经济躯体的血管,狭义物流依托着信息流、金融服务流在这一血管中便能高速高效地畅通流动。

物流理论Logistics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广义物流概念,于此得到了解读、趋于成型。即,物流除了追求时空价值外,开始更为广阔地追求资源整合价值,包括合理整合物资源、人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法律资源等,以达到综合最佳效益。简言之,其吸纳了“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并扩充形成了“第三利润源”——向时空、系统、整合、合理要效益。

关于供应链管理(SCM)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我们将其摘要一二于表2中。

2.4 物流理论成年期,物流概念系统科学性予以完善

以促进循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大物流”登上了历史舞台,流价值内涵再度拓展成熟,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经济的全球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推行的新经济模式,一方面给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全球经济竞争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而另一方面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新生问题也在悄然产生,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一系列经济课题严峻地摆在了人类面前,如何解决这一世界性经济课题?恐怕非新兴的物流理论科学与实践的发展莫属了。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

题[17],1985年中国学者徐寿波院士在《中国物流》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关于物流技术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MF物流(The Material Flow, MF)新概念。

1987年徐院士又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物流著作《物流学及其应用》[26],提出“物流技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21世纪初,依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徐院士提出了“MF物流科学技术理论”和“大物流论”(The Material Flow, MF),同时深入研究了MF系统基本要素与结构,揭示了经济界、社会界和自然界综合物流(Comprehensive Material Flow, CMF)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依据物的实体、价值和信息的整体属性及运动规律,又提出了商品物流(Commodity Material Flow)理论[17]。“大物流论”是由“物的流动论”、“综合物流论”、“物流要素论”、“物流性质论”、“物流科技论”、“物流工程论”、“物流产业论”等七大部分所组成的完整科学体系[25]。国际系统科学学会两位前主席Professor Kjell Samuelson和Professor G. A. Swanson认为MF新理论是关于人类相互作用和集成的物质流动的一个更全面的看法,为传统抽象的系统科学向物质实体系统科学转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途径[17]。

“大物流论”的提出开辟了物流演变史的新天地,使物流理论研究视角更广,流系统更科学,流网络更宽,流态更绚丽。流,除了追求时空价值、资源整合价值外,开始了科学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之价值。至此,物之“流”的理论认识上又一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与贡献。即,在认识上我们完全可以说物流是包含了Logistics、SCM的MF。大物流理论MF揭示或开始探索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交换联系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和外延,“流”无论从外在命名还是内在理论体系都演变成了科学意义的“流”学科和“流”行业,广义物流之“流态”得到了更全面的认知。

3 结束语

现在再对物流概念的纷争说几句话吧。

徐寿波先生的大物流理论,提出了自然物流、社会物流以及经济物流之分,其实质,本文以为是站在更为抽象的高度,对物流之“物”做出了广义的诠释,揭示了物之流的科学在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中更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其实,借此思维,顺理推演,物流之“流”也应做如下广义诠释。

物流理论演化发展史已向我们客观展示了物流概念及特征,由上文剖析启示,正确把握物流概念之关键在于对“流”涵义的认识,学者们提出的“分销物流”、“后勤物流”包括上文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定义、纷争等,容易让人进入一个认识误区,即:流就是物的位置定向移动。自然推论:流就是运输。再推论:物流自古就有。再逻辑思维便进入了什么是传统物流什么是现代物流的学术争论怪圈。再逻辑思维:什么是物流?物流的意义?便糊涂了!

本文以为,“流”涵义虽然原始本意是:物体的定向位移。但由上文剖析清晰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概念的提出使其已演变成了一个新生的、独立的“流”学科和“流”行业。其研究对象狭义地说,是附着了流价值追求内涵的商品或物体链状或网络状移动;广义地说,是以商品运输为中心并整合了信息流和金融服务流以高效追求其时间价值、空间价值以及资源有效配置价值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物流概念虽起源于流通运输,但却产生了质的变迁发展,类比于人起源于猿,但人却不是猿。“流”应广义解释为“流动状态”,即“流态”,用物流科学理论为指导当代物流科技水平为支持组织形成的“流态”,整合了信息、金融、法律、工程等诸多因素的“流态”,这一“流态”便是社会经济躯体的“血液”,科学滋养运筹“血液”可以强社会之身、健经济之体和人类之谐。

进一步概括,本文提出“物流血液说”假设命题,供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形象化简要表述是:物流是社会经济躯体之血液。物流是一个时代概念;一个属于由系统工程学领域与实体技术经济学领域交织形成新型领域的概念;一个揭示了自然、社会、经济中物体的流动、交换规律的科学概念[26]。本文建议对经济物流概念表述为:物流是指以客户服务为导向,以信息流和金融服务流为依托,以法治环境为保障,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科学依据、以当代科技水平为技术支持去完成综合最优化的流网络布局,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实体流动环节进行系统整合,以实现社会资源综合有效配置、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活动。

物流概念是一历史范畴、系统范畴和科学范畴,其从起源、演变、发展,历史地从狭义物流走向了广义物流,广义之物流,物是广义,流也是广义。物流,应区分为狭义物流与广义物流。

参考文献:

[1] 真虹. 现代物流的核心是信息技术[J]. 航海科技动态,2001(1):1-11.

[2] 张启徽. 金融物流——现代物流的服务创新[J]. 交通企业管理,2008(12):54-55.

[3] 李燕,刘志学. 物流系统柔性的决策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6):35-38.

[4] 吕鲁凯. 漫谈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J]. 集装箱化,2001(7):7-8.

[5] 王晖. 浅谈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J]. 物流科技,2003(2):29-31.

[6] 陈建中. 大物流与循环经济[J]. 中国流通经济,2007(11):13-16.

[7] 宋伯慧,徐寿波. 物流定义探讨[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26-29.

[8] 王成恩. 供应链中物流及信息流管理[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4):16-23.

[9] 安进,李必强. 供应链的演化与理论分析[J]. 物流技术,2005(5):46-48.

[10] 刘丽文. 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J]. 管理科学学报,2003,6(2):81-88.

[11] 李春儒. SCM泛论(上)[J]. 信息与电脑,2004(6):25-28.

[12] 乔吉俊. 从价值链到供应链——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衍变[J]. 机械管理开发,2003(2):93-95.

[13] 钱廷仙. 循环经济下的绿色物流建设[J]. 企业经济,2007(10):33-35.

[14] 徐寿波. 关于物流科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

[15] Johan Langbroek. 国际物流的现状及未来趋势[J]. 物流科技,2000,23(4):25-28.

[16] 宋耀华,侯汉平. 论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0-13.

[17] 索海尔·乔德利,侯汉平,李令遐. 物流理论演化的历史考证与最新发展[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4-30.

[18] 刘鹏飞,谢如鹤. 美国的物流概念演变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5(6):90-91.

[19] 王庆云,张国强. 物流发展与评价[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2):148-155.

[20] 李怀政. 现代物流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73-75.

[21] 樊宇新. SCM与信息流和资金流及物流的统一整合[J]. 太原科技,2005(5):56.

[22] 张志檩.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技术的发展[J]. 当代石油石化,2004,12(12):39.

[23] 王常伟. 与供应链理论密切相关的几种理论概析[J]. 冶金管理,2006(9):31-33.

[24] 李怀政. 现代物流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73-75.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 商流 信息流

一、物流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及其与商流、信息流的关系

1.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我们还会经常提及实时物流,实时物流是顺应新经济变革的当代物流理念,与现代物流的区别在于实时物流不仅关注物流系统成本,更关注整体商务系统的反应速度与价值;不仅简单地追求生产、采购、营销系统中的物流管理体制与执行的协同与一体化动作,更强调的是与企业商务系统的融合,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商务大系统工程中的物流反应速度与执行速度,从而使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达到四流合一,真正实现企业追求“实时”的理想目标。

2.发展历程

整个国民经济由物的生产、物的流动和物的消费三大领域组成,也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是由生产、物流和消费三大支柱产业群组成。这里我们把物流不仅看作是一个支柱产业,而是一个支柱产业群,因为它涉及到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教育、物流管理体制等产业。各国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第一支柱产业群“生产”和第二支柱产业群“消费”,“物流”自然是依靠的第三个大支柱。大力加强经济界物流技术革新的研究,是21世纪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需要。

物流这个名词引入中国时间不长,但从人类社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的交换开始,物流其实就已经出现,而物流组织更是一直存在。在出现火车、汽车之前,物流组织以镖局形式出现。镖局负责把货物从一个地点以安全、及时的方式押运到另一个地方。它大多是用人力来押运,押的货物一般是贵重的物品,这种流动方式要求押运组织有较好的组织能力与高超的武艺技艺的支持。特别是在社会动荡的年代,镖局能否有生意取决于镖局的声誉与其内部人的武艺。时代的发展,使得中国人的眼光变得开阔,意识到传统的人力流通方式必然会被社会淘汰,这时有眼光的镖局,便与政府合作办起了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的兴起为中国的物流业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工商业、农业发展起到了支持与促进作用。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政府与社会越来越重视物流的作用,称物流为“第三利润的源泉”。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单是产品性能与质量的竞争关系,更是产品在流动过程中成本、时效速度、准确与安全的竞争。提高企业物流的竞争力成为各企业在市场风浪中求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这几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兴起,各个国家对物流的定义各有说法。但最根本的是——物流是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产地送到消费地的准时、高效率的流通活动。所以,对物流的研究刻不容缓性。

3.物流与商流、信息流的关系

先有商流后有物流,而物流服务的质量又与信息流的流通情况息息相关,所以三者之间密不可分。

二、商流的定义及与物流、信息流的关系

1.商流的定义

商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物”的所有权转移时所进行的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商业谈判、订货、交易等内容。

2.商流与物流、信息流的关系

物品的交换多半伴随着运输或流通。流通是有成本的,如果流通渠道的成本核算太高,把本来双方可以得到的利益吃掉了,这笔交换就做不成。流通是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桥梁,有时候它也是原料商和加工商之间、生产商和批发商之间的桥梁。不管是哪种情况,它一定要起到帮助对方实现利润的关键作用。所以降低流通成本对于帮助交换获利至关重要。交换的产生、贸易的形成之后才会有物的流动——物流,而这种交换与贸易就是商流。商流发生在物流的前面,而其实施必须有物流的支持才能做到;同时商流的发展又离不开信息流作为基础,因为当今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电子方式,信息流发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商流的实现与物流的需求量的问题。

三、信息流的定义及与商流、物流的关系

1.信息流的定义

信息流是现代流通领域中伴随其他支柱流活动始终的情报、信息服务和支援活动。

2.信息流与商流、物流的关系

当今要发展物流经济一体化,信息流的广泛与否关系到商流的深度与宽度。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商流与信息流的流动形式。电子商务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推出最终是为了解决物流、商流在对信息处理上的繁锁问题,从而解决其对现代化物流过程的延迟与制约,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商流的流通速度。

3.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的合理运营以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为前提。没有完善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和信息网络就不会有高效的现代物流。因此,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十分紧要。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的先进实践,聘请独立的研究机构制定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及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界交换的标准。

(2)参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物流业统一编码标准。

(3)应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范,构建全市全国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物流园区、企业、银行、税务保险口岸等机构连接。

随着中国市场全面开放,跨国企业凭借资金、技术革新和人才优势,弥补了自身在网络、低成本核算和本土化方面的缺陷,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从而使中国的本土物流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那些拥有完备物流网络、物流成本较低、能够对客户需求做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赢得客户的青睐,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反之那些不具备网络规模优势、运营成本高昂和对市场无法做出敏捷反应的物流企业将逐步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所以信息流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质量对物流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在现代物流实践中,最重要的支撑就是计算机和因特网。所以必须加强计算机与因特网这方面的投入与发展。

四、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

物流有七要素,从这七要素中我们可以发现物流的重要性。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到半成品生产再到成品的形成,没有物流就没有产品的形成更加没有产品交换的发生,而从生产到消费流动过程中也需要物流来实现,尤其是在回收物流与绿色物流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物流能保障生产,物流服务于商流,物流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信息流的成长与发展,为物流、商流的科学进行提供了保障。所以商流、物流、信息流是密不可分的三大体系,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必须把商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建设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五、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

国际货运是物流企业的一种形式,属于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有:它可以使生产企业从不擅长的物流业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核心生产产业。笔者曾经在深圳一家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从事国际货物运输工作,该公司属于国家一级货代,其核心业务是做澳大利亚、新西兰两条航线。结合实践,笔者浅谈物流、商流与信息流三流在国际货运工作中是如何显现它们一体化关系的。

首先,要有出口、进口贸易需要的商流出现,正因为有了对外贸易和商流才会有物流的需求。所以说,没有商流,其他流均无从谈起。

其次,货代公司为客人提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货代以Carrier身份为客人提供海运服务,而相对于货代企业而言,它又是Actual Carrier——船公司的客户,货代为客人提供专业物流服务,收取服务报酬,达到公司实现赢利的目的。从中可看出没有物流,商品的价值无从实现,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第三,信息流贯穿于商流与物流整个过程。通过网络,供与需的信息能及时得到了解;协商、订立贸易合同需要信息的支持,信息流穿于整个环节;从物流服务角度来看,从客人下订舱单到货物送到客人手中,这个环节要做到准确、及时、安全,就必须有网络信息作为它的智力与技术支持,没有信息,物流活动也将要终止。所以没有信息流,商流、物流也就停止。可见物流、商流与信息流一体化在国际货运中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4篇

    一 中国教材图书物流市场的现状

    目前的教材图书物流现状以自营物流为主体,多种物流方式并存。从教材图书产业的结构上来看,图书出版商、图书分销商、图书销售商这三者构成整体图书产业链。现阶段,其中每个环节中的物流形式都是多种并存的。如出版商环节中,随着近几年出版市场的逐渐扩大,各出版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都在整合资源,集中自身的优势,从专业化的角度来面对市场,特别是一些体制改革已经到位,经营机制较为灵活,或者说已经从教材图书出版专业化尝到甜头的出版商,正积极地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物流的外包活动中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的出版专业化能力,从而获得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从教材图书分销商环节来看,最具实力的是全国的新华书店系统,其次是邮政系统。全国的新华书店教材图书物流还是以自身的物流力量为主体的,也存在与其他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如与铁路系统的合作以及与民营物流公司的合作,但也只仅限于图书运输这一环节,主要的环节还都是由自身完成的。

    邮政系统近年来也逐渐进入教材发行领域,它拥有雄厚的网络资源和物流优势,邮政发行网络已覆盖全国各个地市、县(市),局所网点、零售网点非常多,在县城及以下网点有绝对优势,且物流设施完全自有,具备现代物流的实力和经验;但从目前的物流整体配送情况而言,邮政系统相对民营物流公司也具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体质不灵活,机动性较差,直接影响配送环节的时效性。整体而言,教材发行的物流管理是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等多种方式并存,这是与目前中国出版发行行业的体制,以及出版、发行产业向着集团化发展的现状紧密联系的。

    二 教材图书发行的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息化程度低,标准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图书渠道建设。应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从图书供应链上去建立图书物流的信息基础,建立图书标准化信息,加强供应链管理,努力提高环节间的资源共享。

    第二,市场条框分割的形式长期存在,不利于大物流、大资源的整合。通过图书市场进一步的体制改革,打破按照行政划分而形成的固有图书物流市场,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竞争、合作。

    第三,在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中,可明显感觉到,物流人才建设落后,缺乏专业化人才。通过高校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以及企业自身不断地培养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现代物流人才,充实到物流企业之中,发挥自身作用,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地方物流市场行业管理和规范化程度需要极大提高。目前进入物流市场的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小型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对已专业化、标准化的大物流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市场冲击,但各发货商发货货品的安全,以及对终端客户的服务质量都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仅靠物流市场自身已难以得到很好的规范,甚至不可能得到规范,所以政府介入物流市场的行业管理和规范已很有必要。

    三 物流的信息化技术对教材图书物流运转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教材图书物流也在经历着由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物流供应链的周转速度。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减少了在传统储运模式下的人为差错情况,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准确性。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合理地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企业资源,为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是保证公司业务链条畅通的关键因素,如四川的新华文轩几年前在我国出版发行行业首家引进开发出世界先进的ERP、SAP信息处理系统,并在实际业务运行中不断完善,对圆满完成每季上亿册的教材发行任务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该系统将教材发行各相关环节进行了横向、纵向的信息集成,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材发行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和畅通。

    四 教材图书发行的物流管理目标是实现物流合理化

    在教材图书物流环节,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有待开发,如何挖掘出这部分利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教材图书在物流环节上节约成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信息技术在整个环节上的运用,提高生产自动化,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但在目前中国处于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今天,这种降低成本方式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在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设备投入上,会占用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2)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壮大,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达到一种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目前中国书业的集团化和地区化连锁建设,正是朝着这个路子去发展的。最后教材图书物流市场的合理化、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合理化,都会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 物流 措施

一、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历程

发达的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实践,一致认识到商品交换和流通必须有物流工程与物流技术装备这样的产业结构作为支撑力量。所以我们铁路物流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将其作为基本手段来进行理论框定。铁路物流工程其内涵基本包括商流、物资流、信息流、经济管理四个板块,物流工程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数据结构、形态结构又成为实现物资技术特性价值转化的重要参数。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基本认为铁路产业物流的定义是:正常生产条件下,在开路与闭路的铁路大系统内,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对物资进行有序的交换和交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以取得实物量为标志,依照铁路生产、管理、消费、经营的节律,进行产品技术功能的转化、吸附、信息、储存、运输、信用交易等活动,而使铁路物流合理化、规范化,达到为铁路生产服务这个主要目标函数。

二、我国铁路物流的特性

铁路物流一定要突出铁路自身的属性与发展特性。我国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这种特性不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其它国家也普遍存在。所以,铁路物流定位,铁路的三大特性,即“基础设施”、“大动脉”、“大众化”。

我国铁路现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东西错位的空间格局、众多的人口基数等客观实际要求我国必须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实现主要干线大能力通道、干支结构合理、点线能力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即实现八横八纵。“八横”即八条横向通道:京兰()线,煤运北通道(包括大秦线,神木-朔州-黄骅铁),煤运南通道,陆桥(连云港至阿拉山口),南京至西安铁路,沿江通道(重庆至南京),沪昆线,西南出海通道;“八纵”即八条纵向铁路通道:京哈线,东部沿海通道,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大(同)湛(江)线,包(头)柳(州)线,兰(州)昆(明)通道。

三、铁路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按照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我国铁路的开放领域首先在货运市场上,范围包括所有的服务项目及有关仓储、货运业务、冷冻和冷藏食品运输、罐车运输、集装箱运输、邮政运输和其他货物运输等。这意味着铁路货运市场全面开放后,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传统型运输企业如果不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功能和业务范围,如果不能形成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物流中心,就难以应对这种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铁路现阶段提供的运输产品质量不高。货运物流化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之一,铁路在我国特定国情中有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物流业2/3运输任务由铁路承担,物流业务将成为铁路运输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货运站发展成物流中心是铁路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物流过程的实现需要运输,但是现代物流不仅仅要实现货物位移,更为重要的是要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也使经营交通运输的企业进入物流服务领域成为可能。因此,铁路仅提供简单的运输服务,难以吸引更多的货源,铁路货运站向物流中心的过渡是一种内发的、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铁路物流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1.要组建专业物流公司

组建专业物流公司,推行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机制,在整个铁路货物运输中全面推广,这是铁路物流中心实现的重要前提。现代物流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满足五个“准确”的要求,即,把准确的产品、在准确的地点、以准确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以准确的价格提供给顾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铁路一直以煤炭、矿建材料、农产品等大宗粗放型物资运输为主,铁路货运只是实现货物位移的功能,谈不上服务,更谈不上物流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商品流通市场和运输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为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连锁商店提供配送业务:为汽车、家用电器、日用品、服装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实现鲜活、冷冻、冷藏食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这些都是发展专业物流服务的最有潜力的领域。市场需求己从过去的“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低价值”转变为目前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高价值”。

2.实现货主托运制向运输制的转变

应该说,铁路目前己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货主托运手续的改革,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托运手续繁杂等问题。而且现代运输组织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有很多必要的手续和程序是不能简化掉的。铁路货运的组织方式,应该首先完成由货主直接托运制向运输制的转变,然后再向现代物流的方向转变。

运输制在货主和掌握运输工具的承运人之间架起了一座中间的桥梁。运输制使货主和承运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货主与承运人之间不直接发生联系,而主要通过机构来进行。机构具有服务的双向性,既服务于承运人,又服务于货主。

3.加快发展全国铁路物流网络

铁路具有良好的网络资源,有条件、有优势形成全国的物流网络。目前,作为运输服务企业的运输,是以铁路分局为独立法人投资建立的,由于归属于不同的管理者,路网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建立起全国的铁路物流网络以后,通过全国物流网点的协同动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港口 港口物流 物流发展模式 经验借鉴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其战略地位日益加强,并已成为能否有效地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的重要依托。目前,国内港口已意识到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使其从传统的装卸服务型港口向物流服务型港口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 国外主要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大致经历过传统物流阶段、配送物流阶段和综合物流阶段,而今进入到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国外吞吐量较大的几个港口,在港口物流建设上也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前列。

1.鹿特丹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2.安特卫普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安特卫普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3.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来说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二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整体现状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基本处在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第二,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辐射范围狭窄。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

第三,我国港口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多,系统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第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决策层、管理层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大多数港口在物流建设上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有的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脱离了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

第六,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

1.重视港口的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影响

纵观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管理港口的模式普遍存在,目前出现的港口民营化趋势主要是为了有利于有效克服港口公有公营的种种弊端,提高港口管理效率,有利于有效筹集和利用资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该模式把政府参与管理、发挥港口的社会公益性与私人或股份制公司经营发挥其市场化经营的高效性相结合,有利于港口的公益性、经济性同时发挥。

2.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临港工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工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中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凝聚合力,营造秩序

要发展好港口物流,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力度对港口物流所涉及的产业进行整,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经营者,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利益共同体,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资源的合力,保证物流链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促进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

4.积极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覆盖港区生活流通和仓储

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担商连接的有机整体。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合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通晓港口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要在立足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大力构建引进人才平台,开辟招才引智渠道,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港口物流等专业的海洋经济发展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制约。构建多层次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新。

6.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高起点、科学化的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

目前的现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和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一体化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及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造和深化外,还要求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并有效整合各个环节使之和谐运作,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域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5]邢丽新.简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实践与探索,2008(6)

[6]范立力.全球港口物流一瞥[J].中国港口,2008(11)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第三方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85-02

一、慈溪家电产业集群及其物流业的基本现状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在这种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慈溪家电产业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产业集群代表;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塑料零配件加工起步,历经从零配件加工到整机制造组装、从来料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自主创牌、从小家电仿制到大家电制造、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系列化生产、从先发优势到机制优势再到产业链优势的一个渐进式发展历程,实现了以中小企业集群为特色的快速成长。如今,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依托其灵活、完善的产业配套形成了竞争优势,推动了家电企业的快速成长,并发展成为慈溪的支柱产业,先后获得“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共建基地”、“中国家电采购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宁波慈溪智能新型家电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等称号,并作为 “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上榜中国内地“百佳产业集群”。

中国已形成了青岛、顺德、慈溪三大特色鲜明的家电产业集群,分别为国有经济主导型、乡镇集体经济主导型和民营经济主导型,不同的所有制属性深刻地影响了产业的成长路径和绩效,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特色和竞争力。慈溪家电产业集群虽然拥有诸多优势,如产业链较完善,经营者对市场变化趋势敏感,但在研发能力、品牌培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与青岛、顺德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总体而言,慈溪家电产业集群尚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及资本链的低水平发展阶段,正面临着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要推动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建设与小家电为主的中小企业的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这方面,慈溪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二、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独立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慈溪家电制造业企业的普遍选择,是由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决定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慈溪物流业随着家电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慈溪,有与货物运输相关的企业,从工商部门的资料库查询,登记注册为货物运输企业2820家,其中总部在外地的物流企业分公司30家,拥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195家,稍具规模的物流企业34家(主要为配载基地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配载、专线类企业数量最多,约540家。另一方面,慈溪自从“十五”计划确定打造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家电产业集群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特别是“十一五”期末,更是密集地了一系列产业推进政策。慈溪的物流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不过,慈溪物流业相对家电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合作的物流公司零散化、层次多样化。承担慈溪家电物流任务的既有较大规模的、较为规范的物流公司,也有外地人在慈溪开办的小型车队、甚至个体司机,对于小家电,有的企业还有“带货”、快递等方式,还有一些是商从省外联系的前来提货的临时车辆;据调查,慈溪本土的物流公司承担的慈溪家电物流的运输量约占地区家电物流总量的1/3,更多的家电企业采用的是自寻物流为主,在一些大停车场信息、寻找运输车源。第二,物流信息缺乏共享。诸多家电企业之间,很少尝试将配货信息联合,以求降低成本、利益均享,因为没有一个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各个厂家又没有联合协作意识,习惯于单兵作战,因此无法形成物流资讯的共享;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产品营销的综合成本。第三,物流的可跟踪性差。由于追求低成本,合作的物流公司综合实力有限,有些物流企业甚至是个体户,这样的车队难以确保物流的及时性,尤其是可跟踪性;由于物流企业与家电企业之间没有建立信息系统的联网,更没有建立公开的信息查询平台。第四,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选择独立第三方物流虽说是现在的主流,但并不意味着家电企业就根本不再需要现代物流意识,就不再需要物流管理;相反地,更应当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来充分利用运能过剩的物流资源。

三、家电产业集权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优化设计的原则

第一,可靠性原则。在家电配件物流运输中,选择运输工具应优先考虑适合集装箱运输的车辆、船舶、机车,因为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集装箱运输的质损率最低,并且统一了运输工具规格,在调运过程中,无须多考虑运输工具的适载性,便于进行路径优化。第二,安全性原则。运输系统的安全是保证物流运输的前提,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安全性的首要条件,它包括人身、设备、贵重程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易碎、易燃等危险性),然后选择可靠安全的运输方式。第三,及时性原则。配件运输的在途时间和到货的准时性是衡量运输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运输时间的长短和到货的准确性不仅影响配件周转的快慢,而且还对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很大,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用户缺货,有时会对客户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四,低成本原则。运输成本的多少是衡量运输系统的综合指标,也是影响物流运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运输费用似乎和以上的三个原则相悖,如为缩短运输时间,选择速度更快的运输方式,一般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既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又要保持运输系统的低成本,需要综合考虑全局之后,衡量一个最优的方案。第五,信息化原则。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必须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物流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客户、供应商、物流承运方的数据。以互联网为平台,使用标准的数据结构进行数据交换。为了将移动的车辆也纳入运转的信息链中,则需要使用移动信息系统,比如通过安装车辆GPS装置等先进物流技术装备,将既定的合同数据、路线数据、车辆数据和行驶数据都收集起来进行储存、交换、处理。

四、家电物流协同服务体系设计

基于家电产业集群的第三方物流协同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职能范围及其关联空间内,由对家电物流需求、物流设施、物流资源以及信息、资金、人员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家电物流协调服务体系主要目的在于:第一,所有业务参与方都统一使用协同服务平台,实现跨组织的供应链物流协同;第二,用户企业可以使用该协同平台,根据业务内容、线路、区域、业务种类选择指定承运商;第三,物流承运商使用该协同服务平台接收物流订单,更新订单状态,上传电子回单;第四,供应链各方使用该协同平台可以查询运单状态,实现交货、到货在线预约;第五,企业通过统一平台管理所有业务,并为客户和供应商提供统一的在线服务;第六,协同平台为所有业务参与方提供统一资金结算;第七,协同体系的构建,实现最佳服务标准、最低综合服务成本和最好的资金支持。

物流协同服务基本流程:第一,信息获取,即通过市场营销等方式取得物流需求信息;第二,方案形成,即协同服务平台根据物流需求,以事先设定的服务/价格方式,如最佳均衡匹配方式、价格优先方式、速度优先方式、自行组合方式等,形成相应物流服务供应方案及报价预案;第三,协议确定,物流需求主体根据自行需要选择物流服务方案,确认订单形成物流服务协议;第四,执行方案,即根据所确定的服务方案,由协同平台组织提供物流执行服务,并全程跟踪方案执行过程,随时根据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与客户沟通及修正服务方案,以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协议规定任务,执行完成后,即发回反馈信息通知客户,同时进行该协议结算工作;第五,总结评估,即在执行完成本项服务协议后,即时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委托方和服务方,增加客户的诚信度。

五、提升慈溪第三方物流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慈溪第三方物流面临高效率、高质量、专业化、国际化等多种挑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开源节流、优化内部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力,通过实施服务转型升级、行业整合和精细化管理三大战略,不断成长壮大。

第一,服务转型升级。通过促进“企业物流”逐步向“物流企业”的转型,来进一步推动物流的社会化进程。从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入手,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重点搞好以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主的企业物流;对现有运输、仓储、等企业进行改造重组,逐步将单体物流组合成相对聚集、布局合理的中心网络,努力构建社会物流系统。第二,行业整合。尽管第三方物流是发展趋势,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及“肥水不外流”的观念,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也制约了物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因此行业洗牌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社会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资金薄弱、网络覆盖面小的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是没有优势的,物流企业只有通过规模效应才能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随着物流业竞争的加剧,如果中小型企业不选择主动合作,届时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的淘汰,所有的物流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接受市场的选择,谋取主动长远的发展之路。第三,精细化管理。现代物流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得,以达到与客户企业双赢的终极目标。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要求摒弃传统物流业的“家长式”或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模式,以降低客户物流成本为己任,无论是对资产性还是非资产性企业而言,信息系统的构筑都显得至关重要;而电子商务的发展更需要物流一体化做支撑,依客户业务流程而量身打造的信息系统将作为与客户端无缝对接不可或缺的组件。

参考文献:

[1] 乔观民,全继业,黄天元.慈溪市家电产业群的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2005,(6).

[2] 樊新杰,叶文涛,张冰.关于加快发展慈溪市现代物流的几点建议[J].宁波经济丛刊,2004,(3).

[3] 白光利.家电物流模式的探讨——海尔物流与安泰达物流的对比[J].家电科技,2005,(2).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策略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who master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then who will control the market. Modern logistics is becoming a new trend in toady's world economy. Thus, it is critical for our nation to develop modern logistics and electronic business in future and it will be a key measure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n electronic business and the issues of it in the practice in our economy. Following tha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our electronic business.

Key words: electronic busines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trategy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它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而受到商界青睐,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只有物流网络跟上节奏时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以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也就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长点。

1物流配送的发展

1.1物流配送的含义。物流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这一先进的、优化的流通方式对流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配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因而得以迅速发展。

1.2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回顾配送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经历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广泛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我们称这些影响为物流配送的第三次革命。

2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

2.1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的含义。它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也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物流配送。

2.2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的特点。在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中,大量的人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人是机器、数字和报表的奴隶,劳动的辛苦是普遍存在的。在网络化管理的新型物流配送企业,这些机械的工作都交给了计算机和网络,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新型物流配送除具备传统物流配送的特征外,还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信息化。通过网络使物流配送信息化。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新型物流配送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前提保证。(2)网络化。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实体网络化。指物流企业、物流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网络。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现有的运输条件,确定各种物流设施和配送中心的数量及地点,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二是物流信息网络化,指物流企业、制造业、商业企业、客户等通过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连接而成的信息网。(3)现代化。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销售提供服务,这些技术包括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检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只有采用现代化的配送设施才能提高配送的反应速度,缩短配送的时间。而且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对技术、设备的现代化的要求也就随之越来越高。(4)社会化。社会化程度的高低是区别新型物流配送和传统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往往是某一企业为给本企业或本系统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建立起来的,有些配送中心虽然也有为社会服务的,但同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所具备的真正社会性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