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公共工程项目;项目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1―0069―04

一引言

近年来,“温室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温室气体对环境巨大的破坏作用。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是产生于人们温室气体减排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之下。现在,低碳经济的理念越来越为国际国内社会接受与重视。而我国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时,由于较少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考虑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导致项目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诸多的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进行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低碳经济理念,不能对公共工程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量、碳污染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评价。这显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符合,也与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理念不相符合。

随着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现有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入手,在总结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现有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成果之上,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提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评价内容,综合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提出,只有短短七年。同时,由于低碳经济内涵丰富、涉及的学科广泛,如经济学、社会学、环境能源学等,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先后可见到国内外各方的多种定义。

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市场机制下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1]。这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李胜、陈晓春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低碳化体系[2]。付允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刘晔、耿涌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4]。

目前各国学者对实现低碳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的技术层面来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CCS)( Barbara 和Katja,2009)、清洁发展机制(CDM)(Patrick 2008)[5]、碳信用额度交易等。我国学者除了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了详尽的研究之外,还从宏观方向研究探讨实现全社会低碳经济的途径,即建立低碳城市、低碳建筑。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此外,低碳经济既然是一种经济模式,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这种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影响。最新的低碳经济研究集中于减少碳排放、改变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Dagoumas 和Barker(2010)[6]利用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环境”混合模型,以英国政府实现不同深度碳减排目标为例,通过建立模型表明不同程度碳减排目标对整体经济GDP的影响不同。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被认为是:通过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提高碳生产率和碳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兴经济模式。具体的发展模式包括建立低碳建筑和低碳住宅,发展低碳社区和低碳城市。三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可以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讨论。

(1)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目前,国内对政府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技术的微观层面。李林(2007)利用平衡记分卡法、逻辑框架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7]。罗辉(2007)认为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要从“3E+1F”原则出发来构造具有公共支出项目特点的绩效指标[8]。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关于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①不同类型项目的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选取。如John(2007)研究了香港地区合作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②评价模型的选择,这是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Gabriel & Rafael(2007)采用一个能同时衡量实际成本和时间的绩效控制曲线方法[10],Han(2008)采用6δ原则建立绩效改进目标和评价绩效改进的度量方法[11]。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1期李林,朱沙沙等: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内涵探析 尽管目前的这些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这些理论和评价方法都没有结合低碳经济的特点,不适合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四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

绩效评价的内涵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就是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内容。(一)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目标

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评价有其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衡量我国政府管理各项公共工程项目的效率,尤其是减少碳排放的效率,这样有利于加快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实现我国既定的碳减排目标,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碳交易主动权做准备。

间接目标是唤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的低碳意识。首先,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公共工程项目是由政府主导和管理,从低碳经济角度评价公共工程项目,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生态保护等低碳工程的建设,树立低碳消费的模范作用,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其次,社会大众是公共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和被影响者,低碳公共工程项目宣传的低碳知识能够让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他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使用低碳产品,从而在全社会都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二)低碳经济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

(1)项目绩效评价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公共工程项目、低碳建筑也应该成为公共项目建设的主流方向。所以,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理念、设计是否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

(2)项目绩效评价更注重评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及项目完成以后对社会的影响。低碳经济要求项目的全过程都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经济也不仅仅只是针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能继续使用清洁能源、新项目是否有利于周围群众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模式的形成等等问题,也要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上体现出来。

(3)项目绩效评价要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评价内容。同时对碳排放、新能源、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的重视。

(4)项目绩效评价需要一套碳排放评价标准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建筑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化石能源的利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项目使用过程中的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在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就必须建立一套碳排放评价指标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三)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内容

(1)技术绩效评价

技术绩效评价包括两个方面: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主要的指标内容:项目是否采用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包括提高供能效率方面的技术和用能效率方面的技术,采用的程度如何。项目是否采用(采用程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技术;温室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废弃能源回收技术;二氧化碳清理和存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项目中节能工艺的创新等等。

b.能源消费结构指标,即项目所消耗的非煤能源在项目消耗的整个能源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众所周知,煤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非煤能源在公共工程项目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碳排放量越少。在考察和评估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时,必须要考察这些内容:非煤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推广应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程度;节能产品、设备和机械的使用率等等。

(2)经济绩效评价

从表面看,温室气体减排、开发新能源等可能增加成本,但是它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降低营运成本,又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量,能为项目赢得后发优势。低碳经济下公共项目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低碳公共项目对所在地区的GDP增长的贡献率;项目周围居民绿色消费价格指数;能源结构高度化指数;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产值能耗;高新技术增加值等等。

(3)社会绩效评价

目前国内各个低碳城市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主要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希望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虽然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发改委官员姜克隽2010年5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可见,为了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公共项目必须建立科学的低碳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如项目能否引导群众使用节能产品、是否帮助群众树立了节能减排意识;是否有利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等技术进步对工业、建筑能源利用的影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效果;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对公众传播低碳意识的效果;对群众绿色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等等内容。另外可将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工业等指标融入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4)生态绩效评价

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知,公共工程项目生态绩效评价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项目直接产出物的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以及植树造林所增加的碳汇;项目对碳平衡的影响;项目对生态重建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影响;项目对周边景观的影响;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污染损失比重;废弃物碳排放强度等。

(5)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必须满足自然、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建立一些可以衡量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绩效指标。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些方面:反映项目促进可持续人口居住发展的指标;项目对区域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对区域投资绿色GDP的贡献;项目对区域低碳可再生能源的贡献;能源创新能力的贡献;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贡献;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贡献;环境整体质量改善等等。五结语

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下,建立一套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将其应用到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以及绩效评价目标。最后从技术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构建了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大体框架。当然,具体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还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在大框架的基础之上,建立实际可操作、详细的考评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杨.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24-25.

[2]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3]付允,马永欢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4-17.

[4]刘晔,耿涌. 低碳经济认识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123-126.

[5]Patrick Nussbaumer.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abelled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CDM projects[J]. Energy Policy,2009:91-101.

[6]A.S. Dagoumas , T.S.Barker. 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l[J]. Energy Policy ,2010(38):3067-3077.

[7]颜艳梅,李林. 基于平衡记分卡法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J].社会科学家,2007(1):168-170.

[8]罗辉. 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本量效”分析[J].财政研究,2007(7):44-47.

[9]John F.Y, Albert P. C,Chan, Daniel W. M. Development of a partnering performance index (PPI)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Hong Kong: a Delphi study[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7,25,(12):1219-1237.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城镇化 低碳社区 低碳城市 评价指标

1 低碳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气候安全方面屡次彰显了大国责任,2014年11月与美国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预计在2015年上半年提出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的时间。由此可见,低碳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2 低碳社区建设进展及评价指标体系

社区是承载城市人口最基础的单元,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必然不可缺少建设低碳社区这一重要环节。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489号),明确了开展低碳社区试点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计划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开展1000个左右低碳社区试点建设。为指导和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印发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5]362号),指南的核心内容关于指标建设及评价进行了阐述。针对既有社区,设定了9类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覆盖了既有建筑、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社区环境、运营管理和生活方式的提升等方面;针对新社区,设定了10类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覆盖了社区低碳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协助了解社区建设的碳排放情况“家底”,一方面可以准确监测评价社区的低碳建设及实施方案,从而可以预测引导低碳社区建设的下一步措施;将成为评估低碳社区建设的有效工具。

作为世界上节能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可以供中国借鉴。在日本,“低碳”观念深入人心,习俗障碍减排方面的经验包括家电产品能效标签制度建立,以及能源诊断员制度,都将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排放做到了指标量化,促进家庭节能。

3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城市产生了全球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学界一致认同低碳城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评价方式尚未达成普遍共识。从世界各国的低碳城市建设经验来看,城市规划、能源结构、交通方式、建筑质量、生活消费等方面都有所涉足。行之有效的评估考核标准和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无疑是监测评估国家建立的各低碳省市建设效果的有效工具。关于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有多种学术观点: 如有学者认为从碳足迹维度、城市发展模式维度、经济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四个维度构成立体的低碳城市发展指数对低碳城市进行评价,形成系统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014年12月,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共同了首个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用标准――《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GPC将通过有力和清晰的框架、可信的排放核算和报告实践,帮助城市建立排放基线、设定减排目标、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行动计划并追踪减排进展。

从中国低碳社区试点的建设经验来看,低碳城市的建设也亟需国家出台类似的《低碳城市建设指南》,搭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语

低碳城镇化将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转型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通过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建立,对各地低碳建设的规范和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将有助于早日我国建成智能城市、生态城市,推动城镇化向集约、智能、绿色以及低碳的发展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任泽平.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6):54-55.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碳汇;紧凑型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普遍存在过度开发、摊大饼、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增加了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低碳城市规划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力推进以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排做出贡献。郑州市是我国中部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低碳城市发展框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剖析,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路,以供城市规划及管理部门参考。

1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郑州市建成区过度蔓延,城市规划不合理

郑州市城市发展飞速发展,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环境影响与评价报告[3]显示:郑州市公布的暂定中长期规划中,2020年建成区面积定为450平方公里。但这一数据有所变动,新近修改的总体规划表明,到2020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将达542平方公里,约是2006年282平方公里的1.9倍。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城市内部部分用地如商业批发区,都市村庄改造、组团结构等存在在不合理的地方。

1.2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强度较高

郑州市高耗能产业如煤炭工业、炼铝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等行业的能耗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郑州市的碳排放压力。同时,郑州市以纺织业、汽车行业、服装业等轻工业为主。,总体而言,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工业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以适应低碳城市发展的要求

1.3郑州市的绿地系统的碳汇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郑州市老城区绿化面积不足,不能满足居民对绿地景观的要求;没有充分利用郑州市北部临黄河区;对郑州市内河流、湖泊没有做好保护和绿化措施;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绿化不足;郑州市农业、园林业面积逐年减少及没有建立足够的碳汇基地等。

2 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路和对策

本文结合郑州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低碳发展的理念,从低碳型产业体系规划、低碳型道路系统规划、低碳型市政设施规划、低碳型绿地景观规划、低碳型用地布局规划及紧凑型城市等几个方面构建了郑州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方案。

2.1低碳型产业规划的思路

郑州市产业规划应以高技术经济为主要内容,以循环经济为理念,采取清洁、无污染、碳排放量低的新型能源。采用和开封组团式发展模式,打造郑汴低碳经济示范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及上街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构筑企业、园区、城镇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企业层面,选择龙头企业,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进行试点,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现“资源加工废料原料”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环。园区层面,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工业示范园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群。城镇层面,加强废旧物质的回收、加工、利用,特别要加快污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提高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

2.2低碳型道路系统规划思路

为了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郑州市交通体系,从而建成快速、通畅、碳排放量低、污染小的郑州市交通系统,在完善城市路网交通的同时,实现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目标。

(1)在客流量大的路段建立公交快速通道;(2)严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用彼此车道或其暂停在非机动车道,造成相互干扰。根据情况,适当扩宽非机动车道;(3)对于繁忙道路,合理分配车流量,以分担其车流量压力。建立快速、通畅的交通。加快修建地铁等运量大、速度快、碳排放量低、污染小的郑州市高速交通,缓解郑州市商业中心、服务中心、市级功能中心及客运中心的客运压力;(4)建立专用步行道。在城市中车速快、交通量大的快速路和主干道上,行人过街严重影响机动车流,且易发生交通事故,应建立人行天桥或地道。

2.3 低碳型绿地景观规划思路

城市绿地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区、山林绿地及滨河绿化等等。城市绿地面积大幅提高,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均匀分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点线面结合,市区园林与城郊绿化结合,大树大绿、三季繁花、四季常绿、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1)重点是郑州市老城区绿地景观规划,确定该规划的布点工作以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服务半径500米覆盖范围之外的居住地段为重点,充分挖掘附属绿地的使用潜力,着力解决游憩绿地奇缺地区的问题。(2)积极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开展屋顶绿化、墙体及其他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工作;(3)保护西北、西南、南部、东南、东北等核心森林组团,规划北部黄河生态文化农业旅游和生产基地。形成防护林,建成郑州生态城;(4)尽量维持郑州市湿地公园现有面积,将水源地保护与湿地系统相结合。保护郑州市原有林业,扩大郑州市林业面积。由于城市化,建城区的面积逐年增长,占用耕地和林业,应尽量避开林业区级发展防护林。在原是纺织、金属、机械、煤等厂区的老工业地,将拆迁地部分规划为公园绿地,满足居民的需要同时成为碳汇地。在全国的号召下,建设郑东新区为低碳经济示范园区,成为重要的碳汇基地。

2.4 低碳型用地布局规划思路

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制,使其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有序利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确保规划确定的耕地平衡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挖潜,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在商业中心,开发地下空间;按规划保护基本农田和永久性绿地,保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总之,郑州市布局强调土地混合使用,争取以达到就业与居住平衡,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并且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交通出行的方式和目的地的选择与城市的空间结构或土地使用布局有关。特别是在2km的的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对人们的日常活动有很重要的影响。

2.5 紧凑型城市设计理念

建设郑州市紧凑型城市应在城市空间紧凑化按照城市结构尺度及规模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层面上,分别为都市区域层面、城市空间层面、社区空间层面及组团空间层面等四个维度。对于郑州市都市区域空间层面,通过对城中村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组织及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引导郑州市各类要素向城镇空间集聚,形成区域性空间等级与层次的空间格局,形成不同等级城市间横向联系的网状格局。对于郑州市空间层面,积极引导城市各项功能的合理分区,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和功能的单一化。对于郑州市社区空间层面,强调混合使用和适度高密度社区开发的策略,打破传统方式上的功能分区,不同的社区组团作为城市最小功能体,依靠公共交通联系,减少私家车使用,发挥城市区域的地缘优势。

以多样化的土地集约化使用为根本特点,强调空间使用上的集约化、空间功能的整合、现有空间的转型。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城市核心区的地面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已经严重超标,除了一部分地区可以经过老城改造获得功能上的整合和空间转型外,大部分城市功能的实现要通过开发地下空间来完成。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不仅可以节约地面上的土地使用,而且可以扩大绿化面积和城市广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最终实现自然、历史、人文和现代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针对郑州市周围城镇建设,应采用城镇密集区空间布局结构,建立“一核三组团”、“三带一组”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中心城区,三组团即西部上街—荥阳组团、东部郑汴—中牟组团、南部航空港组团,三带指中部城镇发展带、北部黄河生态农业旅游带、南部生态防护带,一轴指沿主要交通通道的南北发展轴。切实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集约化利用土地,成为河南省主要经济区、绿色区。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模式 低碳审计 审计风险 审计程序

着全球经济的迅速扩张,能源匮乏、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在低碳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模式,对完善低碳审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低碳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的参与。而我国的低碳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低碳审计中基本上没有应用风险导向模式。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各类风险也日益提高。因此,在低碳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模式,促进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加强审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的审计方法。在进行低碳审计风险研究时,我们也引进这种方法,吸收这种方法的精髓,来构建低碳审计风险模型并对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分析。

二、低碳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各要素的界定

通过对低碳审计风险各要素形成过程的分析,根据我国低碳审计的具体特点,并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为依据,结合低碳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将低碳审计风险分为重大低碳事项错报风险和低碳检查风险这两种要素,模型表示如下:可接受的低碳审计风险=重大低碳事项错报风险×低碳检查风险。

(一)可接受的低碳审计风险。是指在对有关低碳项目完成审计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低碳审计风险。影响可接受的低碳审计风险的因素有:(1)审计人员的风险承受能力:审计人员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低碳审计风险也就越高。(2)低碳事项使用者的情况:低碳事项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披露的低碳事项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低碳审计风险就越低。(3)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低碳审计风险也就越低。

(二)重大低碳事项错报风险。重大低碳事项错报风险应该包括低碳固有风险、低碳内部会计风险和低碳内部管理风险。其中低碳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因素和所处的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使低碳事项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低碳内部会计风险是指在低碳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提供的有关低碳信息存在大量失误的可能性。低碳内部管理风险是指低碳内部管理控制所不能规避的风险。因此,低碳审计风险模型应该为:可接受的低碳审计风险=低碳固有风险×低碳内部会计风险×低碳内部管理风险×低碳检查风险。

(三)低碳检查风险。低碳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预定的低碳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有关低碳经济活动或事项存在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低碳检查风险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重大低碳事项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评估的低碳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低碳检查风险越低,反之,可接受的低碳检查风险越高。二是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三是低碳审计程序的恰当性。四是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

三、风险导向下低碳审计程序设计

一般的审计程序应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对于低碳审计而言,还应包括跟踪审计阶段,通过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不但可以验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正确性,还可以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因此,本文将低碳审计程序分为五个阶段:

(一)接受委托阶段。该阶段需要了解客户的背景信息、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低碳信息、评价审计队伍低碳审计的胜任能力、考虑是否接受委托。

(二)计划阶段。审计项目确定后,为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审计计划。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员组成审计组,若其审计人员不具备低碳方面的知识,可聘请低碳方面的专家就相关的低碳信息对审计人员进行审前培训。(2)确定低碳审计依据,例如了解低碳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以及了解碳排放标准等。(3)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碳”方面的情况:有关低碳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产品的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企业是否达到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低碳财税资金的使用情况等。(4)低碳活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问题。(5)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或询问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低碳活动进行了解,并对单位领导与职工的低碳意识进行调查。(6)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碳”履行情况,优先考虑高风险领域,确定重大错漏报领域。(7)编制审计计划。

(三)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审查,获取充分有效审计证据的过程。

1.实施审计测试,包括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在企业的低碳固有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若审计人员认为被审计单位具有完善的内部低碳会计和相关的低碳管理制度,则需要实施较多的控制测试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低碳会计、低碳管理制度是否是有效的,这样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但不能取消);如果审计人员认为被审计单位有关低碳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可信赖,说明企业的内部低碳会计风险和内部低碳管理控制风险很大,就可以减少内部控制测试,扩大实质性测试,或者完全依赖实质性测试。

2.获取审计证据。对低碳审计证据的获取通常用到审阅、观察、询问、穿行测试等方法。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外部制定的有关低碳政策、目标文件的审阅,检查被审计单位低碳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低碳目标的履行情况,并通过对其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审阅,检查被审计单位低碳财税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审计人员通过到工作现场进行直接的观察或对生产员工以询问的方式,检查产品在生产、制造及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了低碳生产的要求;穿行测试是审计人员按照业务程序跟踪操作一遍,以检查实施过程中是否符合低碳生产的要求,并核实实际排放水平的记录。

3.编制审计底稿。审计人员应对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以此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四)报告阶段。在该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对其搜集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在分析过程中,仍需要应用分析程序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还存在重大风险,并对审计证据按照不同的性质来归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根据整理后的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管理以及低碳绩效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跟踪阶段。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是否改进及所提供的建议是否采纳而进行的审计。低碳审计是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增强盈利能力,实现低碳经营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审计人员要在审计报告之后进行后续审计,以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审计意见所达成的效果,以保证低碳审计作用的真正实现。

四、低碳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相关低碳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低碳标准。相关规定是低碳审计制定目标的依据及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标准,只有完善低碳相关规定,低碳审计才有据可循。另外,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及碳交易、碳金融、碳税的出现,政府应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企业也应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建立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验证的体系,为企业长期发展创造竞争优势。

(二)建立健全企业低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专门的低碳环保部门,制定相应的目标责任、规章制度,并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另外,企业应随时关注政府及环保部门出台的政策,及时调整本企业的策略,降低碳环境风险。

(三)拓展低碳审计市场份额。作为低碳审计主体的核心,会计师事务所应扩展相关低碳审计业务,可以借助已有的客户资源和专业技能优势实现业务范围的逐步渗透和扩张。加强低碳审计业务培训,并通过引进专门人才、与外部专家合作等多种途径,逐步确立审计技能的优势,扩大市场影响,进而不断拓展低碳审计市场份额。X

参考文献:

1.王帆.英国低碳审计:回顾・框架・启示[J].经济与管理,2010,(11).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5篇

1环境规划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其内容

1.1环境规划的定义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1]。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环境规划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2]。

1.3环境规划的内容

由于环境规划的种类较多,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故环境规划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内容基本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包括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功能区的划分、环境规划目标的制定、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其中,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是指对规划对象(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3]。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要想使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最为根本的、最急需的就是要解决环境问题,那就是让污染尽可能的不要发生。以往单纯的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实施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不能有效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相反,环境危机还在加重。从世界各国有效治理环境问题中不难发现,环境政策的制定不能仅停留在对环境破坏的治理上,而应该更多地转向管理利用好有限的宝贵资源。合理的环境规划制度是最为前端的环境源头预防。

2.2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得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的环境规划是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由北向南跨越寒、温、热三个气候带,不同区域都各有其特色之处。是否对不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合理的规划(如什么地域适宜搞旅游产业、什么地域适宜做房产建筑等),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反之,若将适宜作为生态旅游的城市硬是改造成房产或重工业发展城市的话,必将适得其反,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在经济上又得不到最大化效益[4]。自改革开放开始,全国各地为发展经济,不惜一切代价,以破坏环境招商引资,短期内不少地区确实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毕竟只是短期内,长期后因资源消耗、气候情况等诸多原因往往使得当地经济处于停滞不前或出现倒退,使得国民经济未得到长久发展。

2.3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的合理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收入的实力强大与否。环境规划,从其规划设计、目标制定、环境预测、方案实施等一系列程序上看,每一步程序无不需要经济上的支出。没有强大的国民经济收入作后盾,环境规划也只能说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为环境规划提供充足的资金与物质条件,推动环境规划朝着更科学、更合理化方向发展,更进一步地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3环境规划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低碳城市的建设是长期的,需要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现在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阶段,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还没有完成。所以大多数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这样一些比较先进的城市在内,他们的碳排放总量还会有所持续地上升。但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应该是不断的大幅度提升的。也就是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所产生的GDP应该有很快速的提升,这是建设低碳城市的一种发展方向。在整个城市的规划和交通、建筑理念上一定要节能环保,要绿色,要低碳。依照这样的路径发展下去,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后,就和没有这种理念的城市化模式有很大差别。

4中国与美国环境规划差异比较与成因分析

4.1中美环境规划比较

由于中国和美国在环境规划体系上的明显差异,本研究将选取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和美国(2006-2011)环境保护局战略规划》进行对比,其共同点是:事实上构成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规划,具有内容可比性和空间可比性;规划年限均为5年,并都处于实施阶段,具有时间可比性。规划的主要区别与比较如表1所示[5]。

4.2中美环境规划差异成因分析

4.2.1权责界定与环境规划相适应美国环境规划得到顺利实施和落实的关键原因是于实施规划的环境主管部门具有明确的和环境规划相适应的权责界定。在中国的政府部门体系中,环境主管部门首先受到该级政府约束,环保规划需要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上级环境部门的环境规划不能直接分解落实,而必须与该级政府协调并接受指导。在具体实施中,环保主管部门没有完整的事权,过多的会同实施和分解落实,使规划涉及部门增多、协调难度加大,问责困难。

4.2.2健全的财政负责与行政问责制度财政负责与行政问责是环境主管部门切实落实环境规划的重要动力。基于明确的事权规定,美国将财权中的使用权完全交由环境规划的实施部门,而批准权则由国会掌握。同时,美国EPA行政上对总统直接负责,其部门工作都由EPA及其派出机构完成,与地方环保部门是合作与指导关系,而没有领导关系。因此,EPA战略规划的行政问责明确地指向EPA。EPA每年提交的年度绩效报告是国会财政问责和总统行政问责的共同基础。中国环境规划的财政尚处在很不明细的阶段,首先要关注和落实财政来源,其次才是财政是否严恪使用。对环境预算特别是地方配套尚没有严格的负责制度。环保规划的行政问责仍在起步阶段。

4.2.3强调协商与合作协商合作构成环境规划在各级政府间的合作基础。EPA提倡以“联邦-伙伴关系”和各州合作协调共同推进环境事务。EPA建立了一系列环境激励项目,试图用较少的激励资金鼓励各州之间主动建立和实施与EPA目标一致的环境项目。但和中国的地方配套不同的是,EPA只负责对这些项目进行挑选和奖励,其主导权属于各州。

5中国环境规划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5.1构建全面、完整协调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应该将环境规划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并使其运作规范化、程序化[6]。

5.2要完善环境规划权力体系依据我国目前的地方治理结构,必须理顺不同类型、不同行政级别规划的关系,完善我国环境规划体系,确立合理和完整的规划行政权力体系,协调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镇五级环境规划的关系。

5.3确定限制规划自由裁量权的实体规则(1)我国要通过实体规则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共利益衡量和保护准则,确立规划裁量权行使的原则,为行政机关的规划裁量权设定标准。(2)确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5.4确立公众参与环境规划的法律地位。在环境规划法中确立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是支撑公众参与环境规划制度健康运作的基础。

5.5建立和完善环境规划的法律救济制度。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境规划行为会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若规划对个人产生不利影响,就应为相对人受损的权益寻求救济途径,才可在最后一道防线保证合法私人利益,协调和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关系,实现公正规划的原则和精神。

6中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6.1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

中国当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规划法规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和环境规划技术体系。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研究渐渐跟不上步伐,当前的环境规划体系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暴露出种种弊端,比如法制不够健全、政府职能不够完善等,因此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必然是中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环境规划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和环境规划运作体系,其中环境规划运作体系包括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环境规划管理体系、环境规划理论体系和环境规划教育体系[7]。

6.2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

中国目前的环境规划编制模式基本上都是延用以前的模式,对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考虑不够,例如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近岸海域的环跪保护规划等。规划中所用的方法也都比较落后,对规划中所包含的大量不确定因素未能进行系统分析,而许多较先进的规划方法却未能得以推广,总之,中国的环境规划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规划的实践,是目前环境规划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急待加强。

6.3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加强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二是加强环境规划工作与IS0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的结合。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6篇

全县任务目标

2011年全县要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5%,节能建筑占比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为“十二五”节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责任分解

(一)分行业明确目标责任

1、工业。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全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将工业企业能耗总量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分解下达,并作为对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评价考核内容。重点监控全县18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县工信局要与重点企业签订并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抓好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口,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组织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对标先进、强化技改”专项行动,在全县工业企业中推广30项节能应用技术,工业主导产品单耗水平明显降低。在重点能耗企业引进推广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制度,在年耗能10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制配备2名以上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制配备1名以上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大幅度提升全县节能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工作,年内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工业节能项目5项。按照省“双三十”要求,加大对区域内列入省“双千企业工程”的重点节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当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形成的节能减排能力占本行政区域当年节能量的比例有明显提升。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环保局)

2、建筑。编制并组织实施建筑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以提高节能建筑比重为目标,研究制定部门规章和政策措施,完善建筑节能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实施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2个。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严格执行省公共建筑50%、居住建筑65%的节能设计标准,在建和新建建筑全部安装热计量装置;强化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施工图审查、开工许可、节能产品检测、在建工程稽查、建筑节能专项验收、节能产品使用等环节的闭合监管力度,确保全县城镇500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98%以上;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绿色照明、太阳能集热及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新技术应用和普及。全年实现节能建筑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3、交通运输。编制并组织实施交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节能、高效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各类新增运力,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运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和新能源车辆。2011年,更新双燃料出租车30部,更新其他车型出租车23部;淘汰老旧客车18部,更新节能环保型客车18部。(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4、商业和公用事业。编制并组织实施商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对大型商场、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实施节能改造示范工程,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完成2.4万支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发挥流通服务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在超市、商场等场所推行节能标签制度,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商贸服务业节能降耗示范工程5项。进一步完善商贸服务业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年内组织全县商贸服务业节能降耗现场会1次。有计划地对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照明单位进行节能升级改造;2011年县内建设天然气加气站1座;在全县主要路段启动太阳能照明灯示范工程,代替能耗较大的传统路灯;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继续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社、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物价局)

5、农业和农村。编制并组织实施农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加大农业农村节能降耗推进力度和循环经济发展速度。重点建设15个节能型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力争使我县节能型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累计达到50个以上;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污染排放符合总量减排要求。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示范推广4种循环农业模式,普及6类循环农业技术;在新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等节能新技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个,节柴灶2000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新型农机具200台(套),农机化新技术实施面积达到3万亩,以降低农机作业用油消耗。(责任单位:县农工委、县农牧局、县农机局)

6、公共机构。编制并组织实施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公共机构节能基本工作制度、组织协调机制和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抓好公共机构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项目2项。全面落实《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2011年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节电率、节水率、节油率均达到5%以上,评选县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5家。(责任单位: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7、教育、卫生、水利等其他领域。编制并组织实施本系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大力建设节能型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空调、电脑、节能灯等节能产品,节能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展本系统节能降耗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培树本行业节能环保示范试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库容量,年内完成6.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其中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生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文广新局)

(二)各乡镇明确目标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计划安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把节能降耗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按照《节能法》和县政府有关节能管理的要求,健全机构、理顺职能、明确责任。按照承担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节能指标,制定和实施本辖区“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2、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承担的目标任务,督促、检查辖区内工业、农业、建筑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谋划实施一批节能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推动我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措施

(一)细化目标责任,健全考核体系。一是细化分解责任。由县节能减排办牵头,组织县发改局、统计局、工信局等部门,按照省、市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区域发展情况,细化分解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重点企业具体任务和推进目标,由县政府与其签订责任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到“目标、任务、标准、时限、奖惩”五明确,确保全县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底考核制度,每季度通报各责任单位节能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坚持把节能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依规严格奖惩。

(二)加大增量控制,调整优化存量。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继续严格落实能评制度,对“两高一资”、能耗高于全县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必须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工艺,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考虑产业链的延伸,必须达到同行业能耗、排污先进水平,必须将能耗、排污总量控制在核定范围内。对违规建设的“两高”项目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二是强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制定全县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及落后装备整体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加强监察执行处罚力度,促进各企业加快淘汰中小型落后设备的步伐。三是培育壮大低耗能、低排放产业。强化服务,鼓励企业投资新建能耗低、污染小、产出大的项目,对低能耗、高产出项目实行绿色通道。支持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项目谋划,建立节能支撑。一是大力谋划实施节能减排类项目。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重点工业企业要把谋划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类项目做为项目实施重点,作为本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抓手,全力谋划实施推进。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重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类项目谋划实施情况将列入全县节能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今年安排实施的70个县重点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结构调整类项目,实行领导分包和部门负责制,一月一通报,竣工抓验收,重点见成效;列入市重点的12个节能项目确保按期完成,实现项目年节能能力14万吨标准煤。二是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全年推广30项节能重大技术,县科技三项经费要侧重支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资金、项目占比达到1/4以上。

(四)实施动态监测,控制能耗总量。一是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实行总量控制,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进行动态管理。对超过限定指标的,及时下达预警通知并采取“两高”企业限产等措施。对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且节能指标完成好的乡镇和企业,适当调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使有限的容量发挥最大效益。二是继续施行每月会商制度。定期召开由县主要领导参加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龙山电厂、崇利制钢等重点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和建筑、农业等重点行业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分析,及时解决全县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五)发挥市场功能,加大杠杆调控。一是健全市场促进机制。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加速推广节能产业化发展。邀请国内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专家,到全县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8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巡诊行动,帮助企业查找节能漏洞,同时推介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二是强化电价杠杆调控。组织高耗能设备、产品大检查,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三是加强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节能信息沟通、共享,探索实行节能成效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相挂钩。

(六)实行能效对标,落实激励机制。一是深入推进能耗大户对标。采取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和同业对标等方式,分行业树立标杆,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二是建立对标核查制度。把对标行动开展情况纳入节能监察和环境监察的重要内容。督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三是落实激励约束措施。将节能技改作为工业技改贴息资金重点投入方向,对积极开展技改对标且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要素供应等方面优先支持;对不参加对标行动或措施不力、进展不快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7篇

为了解美国污染物监控系统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了解最新的污染源监控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我随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考察团,于2005年2月19日至3月16日赴美国进行了培训考察。其间,在科罗拉多洲的哈希公司总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各种在线监测仪器和与在线监测相关的辅助监测仪器的培训;在华盛顿特区对美国国家环保局(简称EPA)总部,美国污水处理厂联合会及世界能源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和交流;我们还与内华达州水务局就污水处理厂排水在线监测使用情况进行了座谈,并对有关在线数据传输问题进行了交流。本次培训考察团成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安徽、湖南、云南8个省、直辖市的环境监察人员、监测人员和环境管理人员。在培训考察期间,美国有关接待单位和负责培训的哈希公司都非常重视,在美国哈希公司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培训时,抽调部门主管作培训师,授课老师作了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及考察点都作了精心安排,尤其是哈希公司总裁亲自与我们一起研讨,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参加培训的人员以学取真经、不枉此行为己任,听课认真,记得仔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成员还根据各自单位和自身的环保实践,提出各种问题,与美国有关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使培训工作得到了良性的互动。通过近一个月的培训、考察,基本上了解了美国当前污染物自动监控系统的技术发展、管理实施等情况。现将此次培训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情况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局为切实解决好国内污染源监控装置安装、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组团之初广泛征求各省市环保职能部门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到达美国后即按计划开展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外在线监控仪器的新技术和新仪器;便携式快速监测仪器的新技术、新仪器;实验室分析的新技术及进展;美国国家环保局对排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模式;美国对城市及河流污染物进行控制、消减的主要方法;现场参观美国的城市及河流污水监控仪器的运行状况等内容。

(一)在线水质监控仪器

美国HACH公司是世界着名的水质监测分析仪器的生产厂商,在线水质监测仪器产品众多,且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主要接受了在线COD、在线流量计、在线氨氮、在线TOC、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等项目的培训。培训侧重于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技术原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该公司仪器的特点等方面内容。

1、COD Max 型水质在线分析仪

美国HACH公司生产的COD Max 型水质在线分析仪,主要用于企业排放的污水中COD的监测,该仪器采用符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COD铬法进行监测,仪器中采用活塞泵代替了传统的及目前国内常用的蠕动泵,解决了目前国内通常所使用的仪器由于泵管的磨损及老化引起的每三~六月需要更换泵管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仪器的试剂加注精度。该仪器安装了安全面板,在仪器中试剂不排空的情况下,该面板是不能被打开的,消除了因仪器内含有高浓度硫酸而对操作人员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且仪器在未安装安全面板及关闭面板的情况下是不能开机的。该仪器在分析高浓度氯离子的污水等方面也有优势。

2、在线流量计

对排污企业排放的污水进行准确的计量一直是困扰国内环保部门的难题。HACH公司在污水计量方面有许多产品,且有优势。一种是8100、8500型,分固定和便携两种型式,主要用于对污水排放管为满管状态的测量,仪器采用超声波多普勒原理,可方便安装在水泥管、铁管及玻璃钢管外,与污水不直接接触,安装方便,测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另一种为900型,主要适用于排污管道水平且未充满污水的状态,该类仪器有两个超声波探头,一个竖直安装在管道内侧上壁处,用于对管道液面高度的测量,一个置于水底中,对液体流速进行测量,通过对两个探头所得的数据及已知的管道尺寸参数进行计算就可得到污水流量,仪器分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目前世界上该类仪器普遍采用的是超声波多普勒法,只是各家厂商生产的仪器在安装、使用上有繁有简,使用的方便程度及测量方式不同,广泛地了解每个公司的产品,对我国众多的排污企业及其多变的排污方式的污水测量有较大的帮助。

3、在线氨氮监测仪

我国对化肥企业、城市污水厂及排放高浓度有机污水的企业都应进行氨氮的监测。HACH公司生产的氨氮监测仪?采用比色法进行测量,其中对高浓度的采用纳氏比色法,对低浓度的采用水杨酸比色法,符合我国国标的要求。该方法受水中杂质的影响较小,与气敏电极法相比,不需要经常更换电极,不受易挥发有机组份的干扰,测量精度高。与选择电极法相比,当遇到一价阳离子时其测量精度不受较大的影响。该种方法应该说对我国的企业类型众多、污水成分极复杂的现状来说是相当适用的。

4、TOC在线监测仪

COD反映的是水中用强氧化剂氧化时有机物的多少,BOD反映的是水中生物氧化的有机物的多少。这两种方法所测的耗氧有机物的量均为水中有机物的一部分。TOC则测量水中全部有机物的多少。测量方法有高温燃烧法及紫外催化法(湿法)。紫外催化法是首先在水样中加酸,去除水中的有机碳,使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消除,再在水样中加入过硫酸盐,用紫外光催化氧化,使水中的含碳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排出,用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从而得出水中总有机物的含量。高温燃烧法去除无机碳的方法与湿法相同,去除了无机碳的水样在Pt催化剂的催化下在氧气中燃烧,有机物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该二氧化碳的量,从而得出水中总有机物的含量。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湿法中,需要加入过硫酸盐,反应时间长;高温燃烧法在水中无机离子较多的情况下,易使催化剂表面产生沉积,降低了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我国在选用TOC测量仪时,应根据各地水质的具体情况,考虑这两种方法的仪器的优缺点分别选用。

5、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测量水中的pH值、电导、溶解氧、浊度及温度5个参数是环保部门经常进行的工作。HYDROLAB 型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可进行这5个常规项目的分析,同时还可以扩展到15个参数,其中可进行叶绿素a、蓝绿藻两个项目的监测,这对监测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叶绿素a、蓝绿藻监测的常规方法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监测周期长。而该仪器可直接将探头插入水中进行现场监测,也可固定在水体中进行长期监测,不需要建设水质自动站房、提水等装置,使用方便,在目前我国的河流、湖库监测中具有较广泛的推广价值。

6、在线总磷监测

我国排污企业众多,对有些企业需要进行总磷监测。目前国内安装总磷在线监测仪的企业为数不多,分析方法及使用经验还不多。HACH公司生产的PHOSPHAX型总磷在线监测仪使用我国标准的钼蓝比色法,前处理装置是按我国国标标准方法进行样品处理,水样中的颗粒物采用超声波震碎而非过滤式,仪器监测与传统实验室监测方法数据可比性较高。

7、XC-100XC1000在线控制器

传感器所测的监测数据需要传输到数据控制器进行处理。控制器的功能直接影响到测量的方便性。功能强大的而通用的在线数据控制器对提高监测效率、简化实验装置有较好的作用。培训中,专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的多种数据在线控制器,对我们今后的选用有较大的帮助。

(二)便携式现场水质分析技术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水体的污染状况,便携式现场水质分析技术越来越重要。DREL/2400型水质实验室主要针对现场监测而设计的,主要包括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溶解氧仪、pH计、电导等分析仪器,同时配备有150余种试剂,可在现场进行90余个项目的监测。最长的项目分析时间为半小时左右。一旦需要现场监测,只需2人携带,在现场可及时得到分析结果。仪器也可以装配到应急监测车内,大大的提高了监测的时效性,对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培训团成员对该仪器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及实际操作,较好地掌握了应急监测技术,同时也详细了解了便携式5参数测试技术。

(三)其它先进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新技术、新仪器层出不穷。新的分析方法在原理上不断有创新,有些虽然还没有产品,但充分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培训还专门安排了新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的内容。主要有荧光法测量溶解氧、现场快速测量叶绿素a、蓝绿藻、紫外杀菌及智能传感器等内容。

1、荧光法测量溶解氧

传统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化学试剂滴定法及膜电极法。使用化学试剂滴定法分析周期长,不适用于现场的快速监测;膜电极法需要定期添加和更换电解液及膜电极,使用中维护量大,耗材消耗多。荧光法测量溶解氧不是电化学法,它使用光膜产品,水中的氧气存在会影响电子的激发时间,从而根据电子激发的状态产生的荧光强度进行测量。仪器不需要化学试剂,荧光膜的更换周期长达一年左右,且不需要定期校准,较传统的膜电极法有明显的优势。该法目前正在申请美国EPA认证。

2、叶绿素a、蓝绿藻的测量

传统的叶绿素a测量前处理繁杂,重现性差,在进行水体富营养化测量中时效性差,新的测量方法是用紫外传感技术,可进行现场的实时监测,且不需要化学试剂;蓝绿藻的测量方法与测量叶绿素a的方法基本相同,该方法对我国需要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监测的地区具有现实的意义。

3、紫外杀菌技术

传统的饮用水及城市污水杀菌方法为加氯法,氯气在杀死水中细菌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污染,一些含氯的有机物有致癌作用,该方法的成本较高,采用紫外杀菌技术,无二次污染,成本低,效果较好,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四)美国环保总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美国环保总署,在职人数有1万名左右,在华盛顿有2000人左右,另有区域性分支机构,各地区EPA有很强的自主权,与地方政府协调工作。我们在美EPA主要了解了以下情况:

1、关于企业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一项在美国广泛推行的环保管理制度。制度要求对每一个排放点源都必须由管理部门颁发的排放许可证,并且要严格依照许可证内容依法排放(但目前在美国?对面源污染的控制还未做到许可证管理)。

1)排污许可证的发放管理

排污许可证主要由EPA进行发放;

经过EPA批准,一些有资质能力的州政府也可发放许可证,但EPA有权根据情况随时收回州政府发证权限。

排污许可证的管理一般遵循“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即由EPA发证的企业,由EPA进行证照管理,由州政府发证的企业,则由州政府管理。

2)排污许可证内容

以技术和水质量两方面为基础核定的排放限值;

监测因子及其浓度;

监测手段及方法;

排放量;

上报数据时间周期等

3)美国EPA目前工作重点

经多年发展,美国境内排污企业的点源污染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对工业污染的监控已经不再是美国EPA的工作重点。这与中国国情有很大不同。美国EPA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大面积场所(如停车场)经暴雨冲洗后可能产生的污染。

雨污混流管的溢流。

畜禽养殖。

2、关于排污企业数据管理制度

1)数据监测情况

美国对点源排污企业没有设置大规模的在线监测网络。监测数据来源主要依靠企业的自我监测上报(点源排污企业由于质量控制和满足达标排放要求自行安装了必要的在线监测设备);EPA也可根据情况需要,委托有权威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监测点的选择由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工艺情况确定。

2)数据上报情况

(1)企业经过自我监控监测,按EPA要求,并结合排污许可证制度,定期上报排污数据;

(2)EPA也可根据情况到现场调取数据。

3、关于公众参与制度

美国全民的环保意识很强,公众参与在很大程度上监督着政府的政策执行,推动着环境保护的发展。

1)举报制度

在美国每一位公民对发现的任何环境违法(包括本单位)行为,有权并且都非常积极地进行举报。

(1)可直接向EPA举报

(2)向州政府举报

(3)如果EPA不作为,还可向法院起诉。

2)数据共享

美国的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如下权利:

(1)调看企业排污许可证内容;

(2)查阅企业上报EPA的官方排污数据;

(3)甚至可以到企业排污口现场查看排污情况。

4、排污企业处罚制度

1)企业的违法分类(在美国主要有五类违法情况)

(1)没有排污许可证

(2)未及时上报排放污染数据

(3)超标排污

(4)改动排污数据或数据不可靠

(5)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污染限期治理、设施改造升级任务。

2)EPA处罚情况

美国的环保法律法规非常严格,致使企业违法成本高昂。EPA的主要做法有:

(1)很大程度上,工作内容是帮助企业,告之企业应该如何做。

(2)如发现企业违法行为(非故意性质)——罚款。

(3)如发现企业违法行为(故意性质)——强制关停、企业法人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企业被关闭时,程序为:由EPA先给企业一个通知,要求企业改正,若不改正,EPA有权将之关闭。

(五)城市污水处理厂协会及内华达水务局

1、城市污水处理厂协会(Association of Metropolitan Sewerage Agencies 简称AMSA)

该协会代表300多个大中城市向白宫、议会及EPA做沟通工作。

1)主要工作情况

(1)每年召开4次会议,重点关注EPA将来动向及可能制订的政策?并与市政进行沟通,再将沟通后的信息反馈给EPA。同时协调不同城市间的污水处理能力。

(2)协会可制定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排放标准。根据标准与排放水量,签订协议,对向污水处理厂排水的企业进行收费。排放标准的制定及收费协议的签订是企业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协会双方沟通协商的结果。

(3)经市政委托,美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协会拥有执法权。如发现偷排或超过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的企业,EPA将对协会进行增量收费,协会可以依据签订的协议对超标排入的企业进行加倍收费,也可依法向法院起诉对其进行处罚。

2)管理模式

1、内华达水务局(Nevada Water Authority)

内华达水务局主要职责可概括为:寻找水、处理水、供应水。

(1)水处理情况

其主要水源来自克罗拉多河。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非常高,处理效果可达到再饮用水标准。

工业与农业对湖区带来的污染很小,湖区水质主要还是来自泥沙问题。为最大程度地处理并回用极其宝贵的水资源,共建有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每个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4万立方米/天。

经了解,湖区也存在蓝藻污染,2001年还发生过一次“水华”,主要原因是N、P含量过高。为解决污染,内华达水务局采取如下措施:

(1)增强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减少N、P排放。

(2)建设了22个缓流坝。主要目的是降低水流速,使泥沙自动沉积,吸附N、P,最大限度的减少N、P的排放。

3)实时水质监测程序(Real-time WQ Monitoring Program)

为加强对水质监测、监控力度,内华达水务局从2000年开始建立了一套实时水质监测系统,取得了较好效果。共购买了10套HACH公司的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安装了7个在线监测点,主要监测指标有:PH、温度、DO、电导率。

该系统利用CDMA网络,采取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1)有信号覆盖区

数据传输下载——去除无效及非法数据整理分析——数据上传至内华达水务局水质监测网站。可供社会上所有人在线查询。

(2)无信号覆盖区或数据传输丢失

仍采用人工方式,到现场调取下载数据。该系统数据采用双备份,有效地保留了存储数据。

网络系统运营费用:每个监测点,包月40美元。

(六)世界能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是一个环保政策的研究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1、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在美国推行的一项比较成熟的环保管理制度。主要描述为:在一个特定的污染控制区以内,经过科学的评估,首先确定一个总量排放控制指标,在这个核定的总量下,各个排污单位可以将排污权进行交易。其前提是:

在一定需要控制、考核的区域范围内

经科学的监测、评估,确定一个总的环境容量,即排放总量

各排污单位均按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严格执行各自的总量控制(消减)指标

其效果是:

区域控制总量得到消减

整体治理成本得到降低

2、磷、氮的控制

从点源的控制转向划定面源的总体控制,例如,对农场主,通过搭建好的网络平台,进行排污权交易,使区域内的整体磷、氮得到消减,成本大大降低,磷的消减价格可以从10美元/磅下降为8美分/磅。

二、收获和体会

通过在美期间执行在线监测培训任务的学习考察,结合国内的环境保护现状、在线监测安装使用和运行管理情况,经过对比分析,有如下收获和体会:

1、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根本

美国在环境保护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体系健全,处罚手段完备。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在线监测数据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如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污染源的监控等;排污企业有较高的环保意识,自觉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对于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有较高的积极性。在美国,在线监测设备一般由企业自己安装,自己运行管理,在线监测数据一般由企业自己保存,环保部门对在线监测数据随时可以查用,并实施排污情况公告制度,接受环保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并按时上报数据是企业应尽的法律义务,对于不按时上报或者瞒报谎报者,美国EPA将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

2、先进的环保理念是基础

美国非常重视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企业和公众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和社会公德。排污单位自觉按照EPA或者州政府的规定实施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接受监督管理,政府和企业之间不再是管与被管的被动模式,二者之间是一种诚信、互信、互动关系。全民把保护环境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自觉行动,公民可以随时调用环境监测数据,对违法排污企业及时进行举报,并且随时可向环境保护部门咨询排污企业的有关情况,全社会形成了一种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3、优良的技术支撑是手段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研究和应用,美国针对不同的排污类型企业有不同的监测手段,如对于大型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对于小型企业实施人工采样监测。在线监测仪器、监察装备的研究和应用均处于领先地位。

4、严格的执法环境是保障

美国环保部门的执法地位独立,执法主体明确,处罚严厉。美国EPA和州政府环保部门对违法排污企业可以直接查处,环境执法工作不受地方政府干预;美国EPA和州政府环保部门直接对向环境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排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由污水处理厂进行监督管理;环保部门对于排污单位的违法排污行为有着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的企业,除进行高额罚款外,还要进行限期改正,逾期未达到相关要求的,美国EPA或者州政府环保部门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关闭,对于偷排直排的企业,美国EPA或者州政府环保部门除进行高额罚款外,还要追究企业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甚至关闭该企业,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有效控制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完全不存在“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三、对策与思考

根据这次在美国哈希公司和美国EPA等单位进行污染源在线监测培训和交流,并结合目前我国污染源管理现状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污染源在线监测建设及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对策:

1、对有关废水、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测建设提出规划要求,加快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建设进度。

①各省、市尽快组织制定本省、市范围内的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废水、废气排放安装在线的标准,对要求安装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设施的排污企业,加强督促,确保安装到位。

②明确将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作为环保治理设施的一部分。对新扩、改、建项目必须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的,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竣工和组织验收;对老污染源限期完成安装在线监测设施,逾期完不成建设任务的予以处罚。

③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建设考核制度,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进展较快,管理、运行规范的省、市进行考核奖励,

2、尽快出台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管理办法,并在经费安排上给以扶持。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法规,各省、市在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政策要求不一,管理较为混乱。为使污染源在线建设规范、有序推进,亟待做以下工作:

①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尽快出台《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管理办法》,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主体、建设要求、安装、使用、维护管理、数据报送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包括数据传输方式及标准接口等),做出明确规定;

②对在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运行及数据报送等方面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等方面,提出统一的要求和处理处罚标准依据。

3、国家和省应分别设立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基金。

根据有关法规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属污染治理设施的一部分,符合《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中有关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要求,国家在上缴的排污费中,每年提取5%,设立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基金,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技术和政策研究、相关培训进行补助。

4、统一规范全国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技术标准和数据报送格式方法。

制定规范的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技术办法(淘汰传输数据不可靠、技术落后的点对点数据传输方式),统一数据传送的标准;建立分级报送在线污染源监测数据的有关管理制度,做到各级环保部门通讯格式和接口统一,污染源信息共享。

5、进一步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和管理方面人员的培训

碳排放管理的主要内容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会;信息披露;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3-0082-02

1 绿色会在我国的实践

1.1 我国实行绿色会的现实必要性

(1)改善我国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绿色会把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他资源生存问题当做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并维护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环境资源的核算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与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绿色会核算,使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相协调成为可能。此外,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也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和废弃物排放量多的粗放型模式,转变过去单纯对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追求。

(3)正确衡量收入与成本的需要。绿色收入的产生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需要人为的划分各个会期间,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绿色收入的核算。只有将绿色会的理念融入到收入和成本的细节性工作中,才能有效衡量建立在环境问题考量基础上的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我国绿色会应用现状

(1)与绿色会核算相配套的核算体系尚未建立。就我国目前而言,系统的环境成本核算的会制度和准则尚未建立,仅能在少部分弃置费用科目中发现环境会相应准则的运用。此外,与企业内部相配套的以及与环境成本核算相关的会核算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

(2)绿色会披露体系松散。现阶段,由于没有统一对环境会信息披露的要求,我国企业环境会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缺乏统一的规范。由此导致绿色会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利用价值,且各自差异极大。

管理部门缺乏强制披露准则的条例制定,多数企业都不愿披露相关信息。环境会信息的披露在我国还未真正普遍实施,报表使用者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1.3 绿色会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绿色会通过核实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社会经济主体能够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

2.1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内容

(1)经济效益信息。即与环境有关的财务方面的信息。环境污染、破坏以及环境保护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应地,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绿色会披露的经济效益信息应该着眼于环境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性。如因污染环境而支付的罚款和赔偿、企业质量环境的相关设备投入以及企业生产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2)生态效益信息。从全局和社会的角度出发,绿色会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应。为了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为了信息使用者关注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更为了鼓励企业长期以最经济的模式生产,对企业为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而付出的环境损失代价进行披露是非常重要的。

(3)社会效益信息。整个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绿色会应着眼于全局和社会。根据广泛性原则,企业在权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将社会效益考虑在内。只有这样,企业和社会才能达到整体的同步发展。

(4)其他效益信息。除了以上信息外,还需要对绿色会处理以及财务信息补充说明的信息进行披露――主要是针对会政策方面信息的披露,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与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及其收支相关的特定会政策信息;②或有负债的说明以及绿色成本方法;③重要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事项;④未来绿色环境发展趋势的信息。

2.2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方式

(1)绿色会信息披露的两大难题。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和设,会上面临两大难题:其一是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是否合并报送;其二是基本的环境信息和特殊的环境信息能否使用统一的报送和披露方式。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应采取在财务报表中附加环境信息或者利用描述性的叙述方式对有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独立报送环境信息。

(2)绿色会信息的具体披露方式。基于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理解和考虑,在环境会信息的披露方式上,可应用下述具体方式:

第一,选择合适的报送和披露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为了避免将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合并报送时引起对财务信息错误理解的混乱,也为了保持环境信息的重要性,采取独立报送的方式显得更为合理;二是为了达到“双赢”的目标,即同时降低信息的处理成本并满足大多数环境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采用通用的报告模式对基本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三是基于对特殊环境信息用户的单一性以及信息公用性较差的考虑,采用专用报告模式对特殊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第二,具体披露方式。其主要方式包括:一是环境资产负债表。采用统式的方法,对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进行分项反映。二是环境成本报表。说明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支出情况。三是环境影响报表。反映企业废弃物排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损失。第四,环境交易报告。针对特定的环境信息需要者报送,如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

2.3 绿色会信息的披露原则

(1)渐进性。严重的环境问题要求绿色会对生态和环境信息加以揭示。自然资源是特殊的会核算对象,必须将多种方式和手段结合起来。当自然资源的价问题被攻克以后,采用价值形式法必然会代替现阶段采用的价值形式与指标体系法。

(2)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企业应对所耗费的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有政府会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对企业最低限度的信息披露作出明确和强制性的规定,多数企业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而自觉增加环保支出,并且积极地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

(3)社会性。充分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是绿色会所提供的信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性原则要求以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配而取得的社会利润作为企业评价的标准,并且能够以社会为出发点,全方位地考虑企业的业绩。

3 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会的未来发展

3.1 低碳经济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必须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核算的范畴,通过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减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以此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2 低碳经济对绿色会的要求

(1)明确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的环境责任。资源稀缺性形成的环境责任。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创造财富的起点和前提。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企业社会责任所形成的环境责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维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环境治理的社会责任。

(2)会核算内容的拓展。低碳会是在传统会边际上的拓新。低碳会将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以货币为主要量尺度,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增减变化加以描述,对会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

实施“绿色核算”。其范围包括:其一,宏观层面,在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将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所付的费用扣除;其二,微观层面,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核算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绿色核算应从预先评估方面消除不经济行为的发生。

(3)会信息披露的变化。低碳会报告要通过在传统会报表中增列低碳会项目和附注中增加低碳会信息,或提供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企业都需要提供诸如能源消耗强度等非财务信息,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碳足迹。

3.3 低碳经济下对我国绿色会发展的思考

(1)提高环保意识,让“高碳”降温,构建环保型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强大动力。企业要构建完善的环境会信息披露体系,首先要营造浓厚的环保型企业文化氛围,培育员工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经济发展观念。

(2)加快环境会理论研究,给“低碳”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低碳”问题的研究对环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会的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要结合我国国情,深入调查我国企业现状,找出制约企业环境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理论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充实本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