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1篇

你们好。

我叫,今年岁,学历,个人工作经历介绍..........(此处省略55字),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次与其它同事公平竟争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市规划发展科和市场开发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室都是我们到位的主要职能科室,与原来的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相比,这两个科室的工作任务肯定更重、胆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两个岗位上发挥自己所学,给各位领导作好助手、当好参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自己竞聘这两个岗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

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2篇

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建设规划是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编制的时序上应先全局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部分,旅游建设规划要符合并执行旅游发展规划,从而避免旅游产品的近距离、低水平重复的雷同,形成合理的旅游开发格局。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发展县域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要站在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的高度,通过把自身情况与外部环境的全面深入比较,谋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行动,包括所要达到的中长期目标、将要开发的重要产品、需要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业内运转过程的规则等。同时要反映本县资源、环境、条件状况,提出景点设置、配套设施建设的可行性意见。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和省上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以及本地区、本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县域旅游建设规划是在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的核心问题--旅游景区的建设进行旅游项目策划与设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具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建设规划的依据是旅游发展规划和相关的建设规范、建设标准。

在编制时序上,应是先发展规划后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和优化的过程,有了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发展规划,然后再进行建设规划的编制,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指导思想上,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一般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在贯彻落实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战略的基础上,规定本县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保障对策和措施。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起点要高,总揽全局,它是规划内容、规划技术、规划组织创新的基础,否则难以达到指导全县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则是以开发县域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基础设施为出发点,在发展规划的总体指导下,规定建设规划的方向、目标、对策和措施。

在规划审批程序上,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由县人大审批,而旅游建设规划则属于旅游部门规划,由县政府或县政府授权旅游主管部门审批即可。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法规建设还不健全,许多县域旅游规划未经过县人大审批,这也是我国县域旅游规划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2.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的时序问题

县域旅游建设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旅游发展的硬件建设问题,它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点)建设两个方面。在县域旅游发展中,旅游产品和旅游基础设施是两大支柱,其中旅游基础设施是基础,旅游产品是结果,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然而,由于各县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有的县可能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有的可能是旅游产品建设条件优越,但更多的是两者都差,且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有限,这就出现建设的时序问题,在建设规划中把哪一个放在优先的位置。

一般来说,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应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一位,应先重点解决旅游景区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道路,旅游景区内的游览步道,以及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消防等设施。而旅游景区的选择应是本县境内的资源品位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所依托的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见效快的景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在市场导向下,优先开发具有优势的旅游产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易后难,滚动发展,先开发容易开发且见效快的产品,积累资金,然后开发其它产品。

3建设规划中的投融资问题

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不管项目建设规划内容如何,最终都会涉及到一个筹措资金的问题。计划经济年代,一切建设项目都是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的,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所以就不存在筹措资金问题,只要是政府计划建设的项目,由政府财政拨款就可以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发生改变,虽然许多县都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但政府的财力都十分有限,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建设项目的投资呈现多元化形式,且政府的资金逐渐退出了竞争性的行业,转向了基础的、公益性的行业。因此,在建设规划中应明确建设项目资金的筹措方案。应充分进行论证,在可行的条件下提出资金筹措方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性投资如道路、供水排水、电、环卫等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主要由市场筹措,采用银行借贷、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租赁与利用外资等多种融资方案。应该说明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政府拨款外,也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筹措,如BOT制和工程项目业主制等,BOT方式是政府将某项基础设施工程特许经营权授予开发商,由开发商出资建设完成,并经营一定时间后,无偿或以商定的价格转让给政府的建设方式;项目业主制是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建设该工程项目的业主,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政府和其它投资者通过股权体现投资,明确经营观念,业主通过经营获得投资收益。

4建设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该是旅游规划方法论领域中的根本思想,旅游建设规划中应该处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它不仅体现在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还体现在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追求。旅游地空间调控、时序调控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设规划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规划空间的容纳量最多并非是最合理的,而是以生态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承受能力适度为最合理。因此,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必须合理测算和设计环境容量,将旅游设施建设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评价和估计。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两方面。规划中的项目建设既不能破坏景区内部的生态平衡,也不能破坏景区的外部景观,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要有一定的限制,建筑风格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建设规划的项目设计还要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一致。在少数比族地区,要特别注意从充分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角度出发,设计能够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设项目,以免造成当地文化的退化及逐渐消失,杜绝设计建设对当地人民的心理、道德、风俗习惯造成消极影响和不良的后果的项目。

5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问题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业产业要素旅游规划理论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在国家“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政策背景下,我国正在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一轮旅游规划热潮,从旅游发展规划转为旅游产业规划是一大趋势。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是各地旅游业实现协调发展并形成竞争优势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内第一部省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由王兴斌教授主持完成,其成果对编制旅游产业规划特别是建设大旅游产业群,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但在旅游规划理论研究上存在缺陷。本文结合广西桂林和湖北宜昌旅游发展实践,从“水桶效应”、产业集群和核心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构建旅游产业规划理论体系,以期指导新一轮旅游规划的编制。

旅游产业规划特点

旅游业是个涉及面广、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群,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以及由六要素外延拓展形成的旅游产业链,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文娱体育旅游等。在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往往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可见,旅游业不仅仅是一个单一行业的产业,而是涉及众多行业的成长性产业群。旅游业这种特殊的产业群是通过产业波及线路来联系的,一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上游依赖产业”的线路产生逆向波及;二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的下游后续产业”的线路产生顺向波及;三是沿着“旅游产业——旅游业相关联的消费互补性产业”产生间接波及。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基于此的旅游产业规划,也应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关联性的特点,也就是要把旅游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的上述三大波及领域,协调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关系,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优势,重点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聚集性和竞争性。只有这样,所编制的旅游产业规划才能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旅游产业规划理论体系

(一)“水桶效应”理论

“水桶效应”理论,是指水桶由多块木板绑成,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据此一个水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组成它的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而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旅游产业要素规划就犹如设计一个“水桶”,食、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是组成“水桶”的木板。因此,制定旅游产业规划,研究的重点是要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发现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要素);规划的重点就是要以此为突破口,并以最长的木板(要素)来统筹安排其它组成部分(要素),使“容量”(目标)更大化。

(二)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被誉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波特把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实质上,产业集群理论是以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关于产业空间结构布局的理论,是同一地区相同或相关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聚集效应,竞争的结果是一种正和博弈。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并在交往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和维系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关系网络,因生产成本和社会成本降低而构成了产业集群价格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理论在旅游产业要素规划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各要素在空间布局上的聚集。因此,旅游产业规划的研究重点是要对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分布现状进行评估,发现产业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趋势;规划的重点就是顺应这一聚集趋势统筹安排产业要素布局,使之发挥产业聚集优势。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由普拉哈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并把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心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组合多样技术流派的学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发展战略从多元化到归核化转变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具有价值优越性、资源集中性、文化异质性、整体完整性和模仿高成本性等特性。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力,特色的形成源于旅游核心竞争力。所谓旅游核心竞争力,就是某一旅游目的地内部诸要素的整合,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能力。某一旅游目的地要保持竞争优势,关键就是要在旅游发展中某些“战略环节”上保持核心竞争优势,以形成和巩固这一独一无二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旅游产业规划的研究重点是要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评估,发现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要素;规划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一核心竞争力要素统筹确定发展战略重点,从而增强该地旅游竞争力。

上述旅游产业规划三个理论在实际规划的运用中各有侧重。“水桶效应”理论侧重于旅游产业各要素之间统筹发展,讲求的是均衡发展,即各要素之间在量上的协调;产业集群理论侧重于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布局,讲求的是聚集优势,即要素在空间上的聚集;核心竞争力理论侧重于旅游产业要素内某些环节的突破,讲求的是核心竞争优势,即要素在质上的明显优势。可见,三者在旅游产业规划中的配合运用,既能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又能形成旅游业的聚集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优势,从而实现旅游业量的增长、质的扩张。

旅游产业规划理论的实证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的桂林旅游业曾一度出现大滑坡,床位增长的幅度超过了客源市场的增长幅度,客源市场的不足导致桂林旅游饭店床位过剩,旅游饭店纷纷采取削价或变相削价等手段争夺客源。依据“水桶效应”理论来判识,交通瓶颈成制约桂林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大量的游客进不来,散不开,出不去。20世纪90时代随着桂林两江机场和火车新站的建成,交通“短板”问题得到解决,客源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桂林城市景观和公交容量变成了“短板”,这一问题又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两江四湖”为代表的旅游城建项目完成而得以解决,自此桂林旅游产业要素又在更高的水平上寻求新的平衡点。当前宜昌旅游产业要素的配套问题与桂林20世纪末的情况类似,游客尤其是入境游客的可进入条件和城市景观建设的滞后,成为宜昌旅游业发展的“短板”,突出表现为旺季出现“一票难求”和城区旅游“空心化”的矛盾,这是宜昌旅游产业要素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又如桂林的旅游购物聚集在瓦窑旅游商品批发市场,旅游产品聚集在漓江沿线,旅游饭店及夜间文娱活动聚集在桂林城区。相比之下,目前宜昌旅游产业各要素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集群,旅游饭店尤其是高档星级饭店还没有在城区得到聚集,难以满足规模稍大的商务会议团队的同一接待规格和水平的要求;环坝(三峡大坝)旅游产品具有聚集的潜质,但聚集优势仍未形成;旅游商品、城市景观、夜间文娱活动等产业要素亟待规划和聚集开发。能否形成有效的产业要素集群是宜昌旅游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在山水同构产品的竞争中,阳朔旅游曾一度缺乏竞争力;自从策划并推出“印象·刘三姐”之后,阳朔一跃成为桂林旅游圈中新的旅游目的地,这是因为旅游文化产品“印象·刘三姐”成了阳朔竞争桂林山水风光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在传统的三峡旅游产品中,葛洲坝船闸、三游洞、中华鲟、屈原祠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平平,宜昌旅游在产品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与重庆竞争三峡旅游中占居下风。三峡工程建在宜昌,三峡工程实现蓄水通航发电后,三峡大坝是宜昌建设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离开了三峡大坝,宜昌难以与重庆旅游相抗衡。为此,要举全市之力支持三峡大坝建成宜昌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但目前三峡大坝还是较为简单的工程观光型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工程文化的挖掘和展示,游客参与性体验不够,游客实际的体验经历与其旅游期望值存在较大的反差,这是三峡大坝旅游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规划的三大理论中,“水桶效应”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问题,产业集群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布局问题,核心竞争力理论解决了旅游产业要素的市场吸引力问题。这三大理论配合运用于旅游产业规划,可以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吴议.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EB/OL].中国新闻网,2006年1月10日

3.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Michael·E·Porter.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s,Nov-Dec,1998

5.西韦尔(英)著,姜法奎译.核心竞争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阚如良等.转型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2004,26(5)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井冈山;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建议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2012年,井冈山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达132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而且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成为井冈山市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村致富的多元化,对于加快井冈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1 井冈山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

1.1 政府高度重视 井冈山市出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优惠政策,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首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5年规划,确定了年接待游客总数达200万人次以上,年增长25%以上,重点建设了旅游农业5个观光采摘园,6个主题休闲农庄,8个特色景观性农业观光园,60个乡村农家乐,实现了休闲农业产业年总收入3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

1.2 有扎实的基础 从2001年开始,井冈山市的旅游开始向农村外延扩张,逐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以及乡村旅游,到2006年,已初具规模,现在有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企业15家,260多家“农家乐”餐饮,种养基地85家,旅游产品加工基地23家。投入巨资,开展了“三清六改”,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行了“吃农家饭、住农户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活动,将泰井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寓教、品尝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如井冈山市金葡萄园休闲农业园,以采摘葡萄为主;新盛种养观光农业园,以畜禽养殖为主。

1.3 游客资源丰富 井冈山具有辉煌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还有绮丽的自然风光,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一个集绿色风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身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依托丰富的“红、绿”特色旅游资源,每年来井冈山的旅客达450多万人次,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潜力无限。

2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2.1 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要切实加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把政策、规划、措施和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2.2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井冈山市农业发展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井冈山旅游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和发展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2.3 以农为本,强农兴旅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它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新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是旅游业拓展的新领域。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放在首位,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的发展思路,重视耕地的保护,鼓励通过科学合理开发低洼地、沉降地和废弃鱼塘,通过美化沿河沿路环境和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民风等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2.4 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把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一是资金扶持。制定井冈山“农家乐”、“观光园”示范点扶持标准,达到验收标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为了鼓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还要从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休闲农业企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技术扶持。邀请旅游专家老师,为“农家乐”、“观光园”授课,加强服务礼仪礼节、餐饮客房服务、井冈风情等知识培训,提高旅游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宣传扶持。将井冈山优秀的“农家乐”、“观光园”向社会推介,力争把井冈山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另外,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井冈山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关注和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我井冈山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2.5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 积极鼓励客商投资井冈山休闲农业的发展。聘请规划设计机构对重点发展的休闲农业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包装,以争取上级对项目的支持。引进大项目,把现有小规模农业旅游企业实施兼并,增大规模,完备实施,提升档次,提高接侍能力。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5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工作的领导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工作的领导。一是以节庆文化为平台,塑造旅游工作新形象。在2月3日“正月初九龙灯会暨高洪章个人演唱会”期间,举行了__县旅游事业局挂牌成立仪式,以节庆文化为平台,塑造我县旅游新形象,全面提升我县旅游部门的知晓度,为进一步包装打造正月初九“龙灯会”节庆旅游品牌,促进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__县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南政办发〔20__〕47号),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旅游、质监、规划建设、商务、文体、民宗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__县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

(二)做好规划,储备项目,明确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

1.开展旅游资源调查

我局挂牌成立后,先后深入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土林、碌摩山等全县各景区(点)开展旅游资源调查,进一步明确以重点培育“水电工业、__风情、高原生态”三张旅游名片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同时,深入公郎镇盖瓦洒村实地观摩“哑神舞”,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哑神舞”,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新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做好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工作

一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我局初步完成四星级跳菜大酒店、无量山景区、碱坝温泉3个旅游开发项目的前期调查论证工作。二是以《____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__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为依据,将小湾旅游景区开发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制作了《__县小湾旅游景区开发招商项目书》,上报州旅游局,并列入了全县20__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20__年昆交会招商引资项目,赴昆明参加招商引资活动。同时,该项目还被作为重点推介项目,列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项目库,在网上了《__县小湾旅游景区开发招商项目书》。三是编制了《__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__县凤凰山生态旅游景区简介》,其中《__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以县人民政府请示文件形式,请求州人民政府转报省人民政府;《__县凤凰山生态旅游景区简介》以县人民政府请示文件形式转报州人民政府,积极争取以上2个旅游项目前期规划资金。四是积极开展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黄永华于5月6日到我县调研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深入灵宝山实地查看,并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建设意见。下一步,我县将以灵宝山景区的开发为重点,做好无量山旅游项目规划和开发。五是完成宝华镇拥政村、公郎镇盖瓦洒村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规划,其中,宝华镇拥政村作为__打歌、跳菜特色文化保护村,规划投入500万元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公郎镇盖瓦洒村作为“哑神舞”特色民族文化村,规划投入650万元开展特色文化旅游。

3.加强旅游宣传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对小湾旅行社的业务指导,由小湾旅行社统一制作小湾旅行社旅游线路宣传册,编制我县旅游线路3条,印制旅游线路宣传册300册。二是制定了《“__旅游网”建设方案》,积极筹建“__旅游网”。三是制定了《__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开展__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活动。截止20__年6月29日,共征集到宣传口号1443条,征集到形象标识6个。四是由县总

工会、县旅游局共同筹备拟在7月初开展“旅游服务行业职工技能培训暨技能竞赛”,参加培训人数将达200多人。 4.旅游项目工作完成情况

《____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__-2020)》、《__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与省旅游规划专家联系,将对小湾电站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进行详细规划。同时,县人民政府正积极与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建设管理局协调,初步达成小湾电站水电观光旅游项目合作开发意向。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中还存在储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规划的编制和详细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

我县虽然完成了《____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__小湾水电观光工业生态旅游区项目建议书》,但旅游规划与其它规划衔接不够,景区基本上没有详细规划,导致总体规划难以落实,难以发挥旅游总体规划的作用。

2.旅游发展体制不顺,整合乏力

我县各个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加之县财政困难,导致对各景区(点)投入严重不足,各景区(点)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3.旅游企业实力不强,行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县旅游市场发育不够,旅游企业普遍“弱、小、散、差”,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和产业要素的龙头企业少。市场化意识还比较薄弱,旅游企业的管理落后,没有知名的旅游企业集团和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对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商品十分匮乏,旅游商品销售呈松散型,缺乏旅游商品的综合集中展示交易平台。

4.旅游宣传促销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县旅游宣传促销缺乏针对性,手段单一,仅仅局限于小规模式宣传,没有形成整体联动、多渠道宣传促销的新格局。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在下半年旅游产业工作中,我局将继续以全州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坚持以“小湾水电工业观光旅游”为主线,重点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做好旅游项目规划

以《____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__-2020)》和《__小湾水电工业生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一是重点做好小湾旅游景区、灵宝山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二是做好四星级“跳菜”大酒店、碱坝温泉开发等旅游项目的前期规划,建立旅游项目储备库;三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外商投资;四加强与华能集团澜沧江水电开发公司小湾电站建设管理局的协调联系,签订小湾水电站开发意向书。

(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开放融入战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立多层次的旅游宣传促销新格局,力争在旅游市场开拓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征集、评选活动,准确、形象定位__旅游特色;二是策划制作__旅游宣传册、__旅游宣传广告牌、__旅游宣传网站,建立立体式旅游宣传促销宣传格局;三是进一步挖掘各旅游景区(点)文化内涵,撰写旅游景区景点解说词;四是进一步加强小湾电站工业水电观光旅游线路的策划、宣传和包装。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县2011-2020年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服务业经济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不断增强我县服务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努力开创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运行目标:

1、服务业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8%。

3、服务业税收1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服务业地税收入14亿元。

4、净增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45家。

(二)增量目标:

1、服务业投资额90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投入7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2、镇区实施1000-5000万元项目(含续建和新建)3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含续建和新建)30个。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载体建设工程,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1、着力抓好服务业集聚区规划配套。抓紧编制《全县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指导八个重点培育服务业集聚区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明确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形成资源集中、信息共享、规模经济的服务业发展载体。

2、着力抓好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重点依托港口、车站、道口等交通节点,围绕县五大园区及各镇工业集中区,编制全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合理安排物流产业布局。坚持“超前规划、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全力推进物流项目建设。抓紧修编洋口港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洋口港LNG物流、洋口港内河港区物流、石材物流等临港物流项目建设进程,确保项目年内有重大进展。抓住港口联检大楼建设投入使用的有利时机,完善口岸开放条件,建立市场引导、政策扶持、行政驱动机制,有序推进传统运输、仓储配送、货运的物流小企业和个人货运散户采取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整合,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并轨。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物流水平。

3、着力抓好南黄海旅游度假区建设。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区为目标,完善小洋口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依托小洋口地区独特的优势旅游景点和景区资源,深度挖掘海风海韵、温泉养生、品尚运动、田园牧歌等特色风情旅游资源,加快渔人码头、游艇俱乐部和林克斯温泉小镇、超五星级温泉精品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文化主题公园旅游综合开发等大型旅游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主题公园、主题酒店、主题海上世界、主题餐饮娱乐四大旅游体系。2012年,启动小洋口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

4、着力抓好专业市场集聚区建设。按照“调整、聚合、提升、创新”的原则,合理确定专业市场布局,科学整合市场资源,改造提升市场基础设施,创新经营模式、交易方式和服务功能,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全面建设。加快推进天一灯饰城、东港博览城、汽车交易城、中心市场农改超、岔河银河棉纺市场、岔河农贸市场、弘业达家居建材广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形成一批集会展、交易、物流于一体的特色市场群,努力实现我县生产、生活资料类专业市场建设的新突破。加大农村小集镇菜市场改造力度,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的消费需求。

(二)推进业态优化工程,促进服务业结构提升。

1、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致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抓紧创业园载体建设,搭建服务外包平台,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培育新的服务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科技城建设,确保年底主体封顶。全方位开展科技城对外推介、宣传和招商,积极招引优质服务外包企业来如投资,突出引进软件外包、创意设计、软件设计、直邮中心、电子商务、研发中心等领域的服务外包项目。重点招引浪潮软件、易立科技等国内外著名的科技型集团和企业落户创业园区。

2、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致力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支撑。全力推动商务企业集聚发展,重点搭建为投资者服务的商务平台。推进县城中央商务区、洋口港港城商务区等项目的建设,确保年内开工。加快银河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进程,争取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加快法律、会计、审计以及经济咨询、专业咨询等机构的发展,鼓励商务企业做出特色、做强品牌。

3、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业,致力整合服务业发展新特色。突出打造“黄海旅游胜地”名片,充分整合沿海旅游资源,发挥我县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各级各类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着力推动县城综合旅游集散地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和建设,新建、改建一批星级宾馆,加快构建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2012年,力推洋口港风景区建成国家3A级景区、雷迪森酒店创建国家五星级酒店;加快林克斯温泉酒店、华勋大酒店项目建设进程,争取年底前竣工。加大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宣传力度,组织举办第二届南黄海国际休闲旅游节、省车友团自驾游篝火晚会、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致力开拓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影响力。

(三)推进总量扩张工程,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

1、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提升商贸流通业水平。坚持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并重,大力发展连锁业态。促进现有大型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向镇区拓展商业空间,力争中心镇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不少于3家,培育亿元商贸企业2家。力促广隆超市等重点骨干企业规模扩张延伸,建设广隆超市岔河店、双甸店。积极引入大型名优超市卖场,发展高档商业大厦、品牌购物中心,建成盛世华城仕女精品购物特色商业街。强力推动特色商贸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港汇国际广场四期、上成商业广场、开发区黄河路商贸区、港口新城综合商业街、大豫镇新兴路商业街、曹埠商贸街开发建设,全面提高商贸流通整体水平。

2、以增加有效需求为导向,大力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优化住房供给,鼓励和吸引近郊农民和周边地区人群进城购房;建立以公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致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重点实施县城珠江路(浅水湾阳光水岸)南侧地块、中天润园、苏建新天地花园、民生湾、岔河金水湾花园、马塘腾飞人才集中区、大豫金地来花苑、双甸明珠花苑、新店恒生府邸、洋口镇海韵豪苑、腾龙花苑和县城、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三个重点公租房项目的开发建设。

3、以满足信贷需求为导向,大力拓展金融服务业新领域。推动金融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力度,提高金融现代化水平。加强对外金融合作,引进优质金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领域。有序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力招引交通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来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县信用联社农商行改制步伐,争取上半年正式营业。

(四)推进产业互动工程,促进服务业联动发展。

1、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积极引进或组建生产企业,为制造业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等完整的链式专业服务。着力实施主辅分离发展服务业,重点推进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突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安装、售后服务、产品运输等业务的分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城等载体,建设若干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及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新店健身器材产业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制造业产品展示与旅游消费的互动发展。

2、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围绕农业生产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发展为农业生产进行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等方面服务的企业。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和延伸现有市场的储藏、加工、运输、信息、检疫检测等功能。2012年,创建三星级为农服务社10家、省市专业合作示范社4家,巩固发展农资放心店20家,改造升级农贸超市2家以上,建成县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完善刘埠休闲农庄、荷园生态旅游休闲中心配套设施,推进袁庄休闲农庄、岔河神农生态休闲观光中心、大豫新豫弘大观光、曹埠新天地观光旅游、丰利休闲度假村和双甸休闲农业开发等项目,推动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五)推进民生保障工程,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1、聚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着力培育一至两个文化服务业集聚区;充分挖掘我县丰富人文资源,促进文化与体育、旅游的资源整合和发展聚合,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兴服务形态。积极筹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加快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确保早日投入使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丰富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视听享受。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做大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市场,承办省以上赛事3项以上,申创“中国风筝之乡”,抓好体育彩票营销,力争销售额突破1亿元。

2、优化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品牌优势,巩固提升其领先地位。根据社会需求,深入挖潜,积极探索面向县外提供教育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吸引更多外地学子来如学习,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与旅游经济开发区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加快实施县一职中、实验小学、杂技艺校整体迁建和光正实验学校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3、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档次和质量,加快县中医院搬迁进程,推进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确保年内综合楼投入使用。发挥民营卫生机构作用,鼓励多元化产权卫生机构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卫生扶贫、新型农村合作等医疗制度,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4、加快发展社区和家庭服务业。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切实做好社区服务业规划,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社区服务网点,加快形成便利店、家政、邮政、托幼、养老、医疗、教育、文娱、维修、保安、再生资源回收等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及网络,推动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推进县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曹埠祥瑞老年公寓建设,争取2012年底主体竣工。

四、保障措施

1、以规划实施为统领,确保服务业科学发展。实施《县2011—2020年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县服务业办牵头规划、建设、国土、旅游、商务和科技等部门,制定和实施特色行业、专业园区、重点区域的具体规划,发挥好规划引领、规制作用。统筹安排规划实施所需土地、资金、交通、生态等要素,超前谋划和建设服务业设施,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2、以环境改善为依托,确保服务业优化发展。完善县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强化对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载体建设的扶持,增加对服务业集聚区规划、服务业专题招商、服务业统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支持,切实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服务业用地保障,积极争取服务业重大项目土地点供,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大项目、生产业项目和新兴服务业项目倾斜,力促项目快批办、速落地、出形象。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3、以专题招商为重点,确保服务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县政府将组织各镇区赴上海、浙江等地举办两次以上现代商贸、服务外包、市场、物流等专题服务业招商活动,重点对外推介一批关联效应强和投资规模大的服务业项目和物流、旅游、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项目。2012年开始,县下达镇区的招商引资任务指标,服务业项目招商任务的占比不低于25%,并将服务业招商实绩纳入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强化服务业项目的对接洽谈与跟踪服务,力促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上马。

4、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确保服务业强劲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业项目推进机制,对全县所有服务业项目实施定期督查和过程指导,确保达到年度进度计划要求。实行服务业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对列入省重点实施计划的2个服务业项目、列入市重点实施计划的1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和县重点实施计划的50个服务业项目,落实领导挂钩、定期会办机制,强力推动建设进程,力争项目早竣工,早营业、早收益。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目的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沿:近些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贯彻与落实,跨省、跨市的合作以及经济特区的打造已经成为引导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得以提出。结合黄梅县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研究成果,对县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中的规划目地、目标、原则进行了说明,并对布局方案做了详细阐述。

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目的及范围

1.1 规划目的

落实黄梅县重要战略举措,引领小池镇跨越式开放开发;打造黄梅作为鄂、赣、皖三省交界现代物流强县,支撑黄梅县构建“二区一轴”城镇体系;促进黄梅旅游业发展、构建“一线四区八城镇”旅游空间格局;衔接各种运输方式,打造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1.2 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区域范围为黄冈市黄梅县,主要对区域范围内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形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相关衔接进行规划;规划的重点区域为小池滨江新区。

规划期限以2012年为规划基年,规划目标年拟定为2030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2013~2017年;

中期:2018~2022年;

远期:2023~2030年。

1.3 规划依据

(1)《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 200-2004 )、《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等行业规范;

(2)相关的交通规划

《湖北省省道网规划》

《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黄冈市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梅县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3)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黄冈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黄梅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梅县城镇总体规划》

《黄梅滨江新城发展战略规划》

《湖北小池滨江新区总体规划》

《黄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黄梅县五祖镇总体规划》

《黄梅新县河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大别山实验区规划》

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原则及目标

2.1 规划原则

适度超前,先行引导;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与转运;因地制宜,保护环境;注重服务,以人为本。

2.2 规划目标

布局规划的目标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概念目标,一是具体目标。

概念目标即以国省道干线、主要港区、旅游公路、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长江航运为主骨架,以普通国省道和旅游公路为基础,以县乡公路为补充,以重要客货运场站为节点的布局合理、容量充足、衔接顺畅、服务高效以及安全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黄梅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适应黄梅县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总体发展阶段由目前的“难以适应”,到近期的“基本适应”,再到远期“全面适应,适度超前”阶段。

根据黄梅县综合交通运输状况,具体目标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涵盖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运输方式;一是重点发展区域的发展,结合黄梅县重要战略举措,重点打造北部禅宗旅游区和小池滨江新区。

3、综合交通运输布局方案

通过梳理黄梅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以支持重点发展区域为导向,以县域主要节点间的客货流量流向为架构,在黄梅县规划布局“两纵五横两环两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1 运输通道布局

整合已有交通规划,升级现有道路,打通南北旅游通道,适当考虑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进行“两纵五横”的运输通道布局:纵一线-英山至九江综合运输通道、纵二线-柳林至小池旅游运输通道、横一线-大河至停前旅游运输通道、横二线-蕲春至宿松综合运输通道、横三线-太白湖至大源湖综合运输通道、横四线-武穴至龙感湖综合运输通道、横五线-沿江综合运输通道。

3.2 圈层布局

在“两纵五横”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构建北部禅宗旅游环形圈和南部沿湖旅游环形圈。强化对旅游景区的支撑,尤其是加强各景区的联动,增加景区的可达性。

北部禅宗旅游环形圈规划项目布局图 南部沿湖旅游环形圈规划项目布局图

3.3 其他

除去上述两个方面的布局,也要对交通枢纽、农村公路、运输系统、信息系统进行合理布局。

4、重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布局方案

4.1 城区对外交通布局

梳理现有对外通道,以“扩大容量、过境外绕、内外分离”的总方针为指导,结合黄梅城区总体规划以及主要对外客货场站等节点的布局,规划“两横两纵一环十放射”的对外交通布局方案。

黄梅县城区对外交通布局方案图

4.2 小池滨江新区综合交通运输布局

根据小池镇交通发展现状,结合《湖北小池滨江新区总体规划》,针对其产业发展格局,强化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港口码头、景区、公铁站场的连接,对小池滨江新区布局“四横六纵六联络线”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已有客货运场站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一个小池一级客运站、三个大型货车停车场、三个物流园区、一个多用途码头和一个通用机场。

小池滨江新区综合交通运输布局图

5、综合评价

5.1 技术评价

本次规划方案实施后,黄梅县域的公路总里程将达到约5450公里,在现状里程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

2030年黄梅县公路网规模

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问题;建议

一、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是一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十分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黟县独特厚重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加大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以“猪栏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目前,黟县境内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遍及全县8个乡镇;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2010年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二、目前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难以发挥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我县拥有宏村、西递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但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景区经济较为活跃,但对全县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还是以传统农业和劳务收入为主,从旅游中收益比重很小。

2、特色不明显,开发深度不够.

黟县农业旅游资源知名度低,特色不明显,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大多数游客还停留在乡村旅游观光、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游客的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很难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许多乡村旅游开发还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不少农村新建了现代楼房,与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为主的环境不相协调。

3、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档次较低。

由于财力有限,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投入明显存在不足,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休闲农业配套设施薄弱;资源开发层次和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产品单一,档次低,造成旅游客流和收入的季节性和淡旺季存在明显差异,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4、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黟县与周边地区有着甚为相近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的雷同性相当强,甚至产业的成长演变过程也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客观上造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使得黟县旅游业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5、经营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下

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多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很难适应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上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缺少对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影响了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的水平,导致在接待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因素。

三、促进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加强领导,真正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联动有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并加强宏观指导,通过抓示范、树样板等形式,进一步扩大示范辐射效应,推动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2、坚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高起点打造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按一村一品的要求, 依据各村资源优势、民俗文化、乡村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将全县66个村分成不同的类型, 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规范开发,制定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在规划设计中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发展规划、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农家乐”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四大整治、城市发展规划做好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