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1篇

一、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应用面临的窘境

通过对我县19所中学进行调查:将民族民间体育列入校本课程的学校为0所,教学计划中有的9所,列入运动会的4所,偶尔开展的4所,从未开展的6所;再通过对全县480名中学生进行了解与喜爱度调查,有427人有所了解,占88.95%,希望在教学中开展的339人,占70.63%,无所谓和不喜欢的141人,占29.3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模块教学中开设民族民间体育模块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然而,诸多学校教学在这一领域还是一块处女地。

民族性与世界性、时代性相结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遍览世界各地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都是把自身民族民间的优秀体育项目作为中学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大部分是吸收国外的,颇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特点。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我国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其不仅有利有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简单易学。但经调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人数和项目在递减。[1]虽然,教师对民间体育项目进入校园表示很支持,并肯定民族民间体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民间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是师资、场地设备及民间体育资源还需进一步的整理与开发。

且目前能熟练掌握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师很少,也没有专门关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体育教材可以应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多不被重视,几乎不会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出现在学生的体育课程中,纵然有部分涉及,也不过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内容出现。

二、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民间体育项目的方法与途径

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程时要善于进行创新利用,在进入体育课程之前,教师应加强民族民间体育的学习研究,同时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喜爱。经过创新改造后的民间体育项目必须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知识需求、情感态度、生活经验、可接受性、价值观和实用性及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情况。

同时,根据学校的环境条件、地域特点、学生情况等进行有选择的应用。将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要注意融入现代体育观念,合理地吸收与消化其他地区输送来的营养成分,使它符合时代性并具备中华民族特色,从而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获得更为强大的活力。[2]中西兼容的教学模式,既能传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精神,也能取其精华吸收外国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培养新型的体育人才。

三、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意义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要获得自身的发展,我们要意识到体育教学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民间体育项目就变得尤为重要。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因素,是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好的载体。通过民间体育项目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深入开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简单易学的健身技能,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习惯。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沧 开发 民族民间体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88-02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境内居住者佤、傣、彝、布朗、德昂、拉祜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7.9%,多元化、多形式、多层面文化互通共存。勤劳、勇敢的临沧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体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体育项目,使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临沧有23个世居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但据笔者通过查阅文字资料、县志及中国知网等途径来看,记载我市民族民间体育的内容非常少,有的只有部分文字的记录,而没有历史渊源的介绍、图片的展示等。临沧民族体育是我国民族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一块丰富的宝藏,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既是民族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临沧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做搜集、整理、改造、普及,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宣传具有临沧民族特点的项目。

2临沧主要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介绍

2.1鸡枞陀螺

因外形似鸡枞而得名。其玩法是用绳鞭将陀螺扯的飞快地在地上旋转起来,然后用绳鞭将飞转的陀螺高高的抛过头顶,接着反手或转身持一藤圈套接住落下的陀螺。属技巧型体育运动,可以人或多人进行。

2.2丢沙包

流传傣族聚居区。其玩法是缝制约25公分宽,45公分长的,5公分厚的步包,内装半公斤左右沙子,两人相隔10米相互抛接,接住者得分,还可在抛接中表演各种花样,可一人或多人进行。

2.3蜂桶鼓舞

流传于布朗族聚居区。鼓身直径约25公分,长约45公分,用攀枝花树干挖空中间部分,两头蒙以牛皮而制成,鼓棒用直径4公分,长45公分的麻栗树棍两头系上各色绸布条做成,因其鼓身酷似蜂桶而得名。跳蜂桶鼓舞时由两名老者个持一条“帕节”(即汗巾)在前面领跳,人数众多的蜂桶鼓队紧随其后,将背象脚鼓者围于圆圈中间,由象脚鼓与蜂桶鼓转变各种姿势斗鼓,周围、锣、钹齐鸣,围观者高声呐喊,气氛极为热烈。

2.4马鹿跳

流传于傣族聚居区,马鹿是由民间匠人采用竹片、木棍等材料用竹篾扎成骨架,外面糊上棉纸或绸布,再画成鹿的花纹。每逢传统节日或重大集会,各村寨的众多“马鹿”便汇聚在一起,伴以热烈的象脚鼓和、锣韵律翩翩起舞。

2.5射弩

是拉祜族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每当传统节日或丰收庆典,寨子里总喜欢在空地上摆开靶场,男子汉们便人人手持硬弩强弓比试高低。

2.6斗牛

是拉祜族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的大年初二后进行比赛,一般是寨与寨之间进行。各寨选出腰肥体壮、生性好斗的大牯牛来进行比赛。

2.7顶竹竿

彝语称“敌得嗨”,是彝族去年男子喜好的运动。取七、八尺长,杯口粗的竹竿一颗,锯平两头。比赛时双方相对而立,将竹竿的一端置于脐部,双方同时也;用力推顶,谁将对方顶推谁便获胜。

2.8转“铁锅”:

彝语称“摸考饿”,为青少年所喜爱。进行方式是三人呈三角形席地而坐,另三人按空站立,六双手按序紧紧相拉,脚底板相互顶拢,六人身体向外倾呈45角渴值睦κ菇鸥诘孛嫘W鄙峡硐抡湫稳缣?

3临沧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危机

3.1受益范围小

由于各民族聚居地地域性较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较少,各民族聚居地开展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部分只在聚居地开展。对外交流的缺乏影响了这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普及和传播,使得认识或参与这些体育项目的范围较窄。

3.2缺少挖掘、整理,严重影响了普及的范围

纵观当今世界的许多现代体育大多来源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但却没有一项是由我国的民族体育改造的,其原因之一为对我国的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不够,许多项目不规范,只是在既定的民族区域里自发的流传,不能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对于我市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要进行必要的挖掘和整理,对其中的许多优秀成分进行提炼、整理、改进,使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3.3资金的制约

据了解,临沧目前还没有专项经费用于保护、开发各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部分体育项目的开展还只是局限于本民族的自娱自乐。部分用于表演的体育项目所获取的报酬也是很少,例如我校曾于2008年12月举办了我省体育协会的年会,会议期间带领参会的体育人士到临沧市双江县参观了鸡枞陀螺的表演,当时全村的男女老少敲着锣打着鼓列队欢迎,最后所得的表演费用也很少,并据组织者介绍,这样的表演机会也不是太多,且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平时的训练,更别说保护和开发的专项经费投入。所以,资金的支持成为制约我市民族民间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整理开发我市民族民间体育的必要性

4.1迄今为止还没有综合性的反映我市民族民间体育的文献

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及我市现有七个县的县志,在中国知网里反映我市民族民间体育的论文几乎没有;有的县志里提及部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但没有图片展示及详细的内容介绍,如不及时进行搜集、整理,有一部分珍贵的体育项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失去原有的风貌甚至会随着一些老者的逝去而消失。

4.2可以将我市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做为旅游开发的另一个提升点。

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这一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面对全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的重要发展机遇,临沧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将民族体育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可成为临沧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3将民族民间体育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改造,使之能进入中小学及大学课堂,在保存这些珍贵遗产的同时也发挥它的健身价值

只有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应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从而让民族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并传播到社会上去。将民族民间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才能使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和普及,才能加大这些体育项目的影响。当然民族体育的改造要兼顾全面建身和保持本民族两方面问题,也就是在保持民族民间体育原汁原味的同时也应适应形势的需要做些加工和改进,增强参与性,注重健身性,这样才会具有发展下去的源源动力。

4.4 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来保存这些遗产

我市是一个经济、文化稍落后的城市,正因为落后,有些外来的东西还没有过多的改变本民族原来依旧的本象,使得许多民族的东西得以原始、完整的保存下来,展现的许多民族体育项目是原汁原味的。政府要采取保护性的策略,在挖掘、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资金进行保护,特别是保护好民族体育文化的优秀项目、绝技、传人的名作;还要提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专项专款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体育的保护。

综上所述,研究临沧民族体育,发展临沧民族体育就是要使临沧的民族体育枝繁叶茂,使其得以在社会普及,并成为人们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使临沧的民族体育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武定云.临沧县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2]杨滋荣.凤庆县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3]李明富.沧源县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4]赵成龙.双江县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5]鲁成旺.永德县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6]杨铸.耿马县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

[7]马跃华.云县县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8]娄章胜等,社会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2卷第11期.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3篇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文化体育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跨越,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我县的文化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文化体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推动发展繁荣、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推动文化体育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我县文化体育基本情况

(一)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县积极挖掘历史文化,接通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了以县城为主体、乡镇为纽带、村级为重点,特色村寨、传承点为补充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新建规模均为国家一级馆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占地面积1765平方米,建筑面积3996平方米;图书馆占地面积1281平方米,建筑面积3326平方米,并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已于20__年7月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方面。大桥文化站被评估定级为__省一级文化站。完成了哨冲、牛街、龙武、坝心、新城等乡镇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建设,改造、修缮了宝秀、龙朋2个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建设采取上级投资一部份,村民议事集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在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积极性较高的农村率先实施。目前,全县已组建乡村文化室100余个。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一是利用春节、五一、国庆及周末等节假日,频频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举行专题文艺晚会,县城共有各类文艺演出队伍21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参与文化娱乐蔚然成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要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200余场次,极大地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活跃农民生活为主题,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一批为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农村演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下乡”文艺演出受到群众的喜爱。“2131”工程惠及农村,放映一系列适合农村观众观看的科技片和故事片。全县共有农民业余演出队500余支,每年在春节等各类节日举办各类演出1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三是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馆藏图书达20多万册,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新建图书馆已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图书馆网站点击率达100多万次。信息共享工程正在建设中,县级节点已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全县115个村委会都设立了“民兵之家”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和传承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__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20__—20__年,完成了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县级保护名录246项,州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123项,4项被列入__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立了龙武镇粟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宝秀镇小冲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为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我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和民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县共开办17个民族文化传承班、7个烟盒舞传承点,把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培训班办到农村、学校,采取老年带中年、中年带少年的方法,传承歌舞、刺绣、民族传统乐器制作等民族民间艺术。整合了原有的演出队伍,从农村民间艺人和农民中招聘演员,面向市场,发展演艺产业,多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严格按《彝族烟盒舞》保护方案积极开展工作,20__年共组织“广场烟盒舞”培训活动16次,参加人次达1万多人次,既丰富了广场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民间艺人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人。文化部命名__县为“彝族烟盒舞之乡”、哨冲镇为“花腰彝族歌舞、刺绣之乡”、龙朋镇为“彝族歌舞之乡”。

(五)对外文化交流及宣传工作颇有成效

我县紧紧围绕打造__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强县的战略,立足__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资源,挖掘历史文化,提炼人文资源,以优秀的精神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女子舞龙,仆拉大鼓舞等资源打造我县文化品牌,充分展现__文献名邦风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狠抓对外交流演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__的知名度。

20__年,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在首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中一举夺得了原生态民歌对唱组金奖。五名花腰歌手参加第二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优秀歌手奖和优秀表演奖,李怀秀姐弟的海菜腔对唱获得擂台赛最高奖─歌王奖,并在20__年全国青歌赛中获得原生态组金奖。在我县摄制完成的以展示我县彝族花腰民风民俗为背景的影片《花腰新娘》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以民族民间文化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各类文艺节目屡获殊荣,1999年参加“国安杯”百龙大赛获金奖,多次参加“群星奖”等高级别的比赛。成功举办的四届“花腰歌舞节”,每年举办杨梅节、荷花节,每年都要组织20多批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__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__民族文化现象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民族文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__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花腰歌舞《凤舞龙飞》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相约北京20__”文化活动的演出、西部博览会开幕式演出、央视《同一首歌》的演出任务圆满完成,使我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推介,为进一步打造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我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20__年,出台了《__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20__年对古城进行全面普查,把古城区具有较高的价值的192间古民居和其它古建筑列为县级保护民居挂牌保护。陈氏宗祠、企鹤楼被列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新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项,全县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67处,文物藏品达1231件。认真做好各级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企鹤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等文物的维修正在有序进行中。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郑氏宗祠、秀山、文庙建筑群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在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繁荣发展、服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网吧、图书音像、歌舞娱乐和演出市场等场所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 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门类12类,经营户257户,分布全县9个乡镇,社会各界投资文化产业的趋势明显增多,文化消费呈上升趋势,文化旅游日趋升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八)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0__年,结合“奥运年”举办了__县“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__县“迎奥运 庆新春”三人制篮球赛,组队参加了红河州首届少儿跆拳道邀请赛,举办了“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参加了州老年人运动会,举办了荣诚杯中国女蓝邀请赛、中学生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特别是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很滞后,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内涵挖掘培育不够,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品牌特色不鲜明;二是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小,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场所规模层次还较低;三是文化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四是文化体育市场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发育不成熟,活力不足;五是人才激励和推出机制还不完善,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各门类艺术拔尖人才数量极少。

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县文化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我县文化体育大繁荣大发展,任务相当艰巨。但我们相信,通过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文化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我市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以学习实践的有效成果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建设将得到全社会的更加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继续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要求,坚持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两轮驱动,狠抓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文化品牌创造、激励机制的建立,加强文化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涵养能力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抢抓机遇,力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突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县文化体育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做好图书馆、文化馆的设备、设施配套工作;加快__县体育场馆、演艺中心、博物馆的立项建设步伐;加快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工程、烟农学校和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

2、打造精品,力求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五个一工程”为目标,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文化精品。精心打造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文化精品。以“三下乡”和“文化惠民工程”为基础,坚持“农闲抓农村,农忙抓城镇,节日抓重点,庆典抓特点”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我们的节日”节庆文化体育系列活动、乡镇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民间节日、群众文化专业技能大赛、庆祝60周年、建党88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优秀农民文化艺术团队。积极引导农村文化精品走入市场,娱乐大众。真正使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让城乡居民在奔上“经济小康”的同时,享有“文化小康”深入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收集、整理和传统特色艺术的开发,挖掘文化底蕴,突出特色文化,扶持文化精品创作。

3、创新思路,力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上水平。一是加强文化馆演出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宣传__、推介__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大民族民间艺术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民间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三是做好图书馆古籍的普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创办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四是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依托我县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建成集农耕文化休闲园、民族民间艺术研发园、民族风情演艺园、体育健身园、文化娱乐园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五是拓展文艺培训的空间,在打造品牌和增加收入上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六是努力发展全民健身和国民体质监测等体育产业。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健美操;动作质量

1 引言

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借鉴和融合了很多的舞蹈元素和舞蹈动作。在健美操的基础训练中,从它的内容到其训练的方法、手段,大量的移植了舞蹈艺术 [1]。健美操与舞蹈有着不可抹灭血缘关系,在表达方式上同样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基础,体现韵律与节奏的艺术美,强调和要求形体美。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它以风情醇厚、婀娜多姿、欢快高亢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采用民族民间舞蹈练习手段,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训练,旨在健美操专项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身体姿态等动作质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体育专业三年级健美操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与数据分析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和图书馆检索、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著作,依据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索总结,并收集实验前后测试的数据和有关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2.2.2实验法

随机抽取体育专业大三健美操专项学生按测试成绩平均分为2个组,一个为实验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各为男生4人,女生8人。两组年龄p值男生为0.761,女为0.364。测定两组BMI,p值男生为0.867,女生为0.112,p值均大于0.05,两组差异不具显著性。实验组采用民族民间舞蹈内容,对照组进行健美操常规性形体内容训练,实验周期为12周,周训练课时6课时,成绩测试的3名教师均为从事健美操教学课5年以上教师。

3 民族民间舞蹈练习与健美操运动的关联

3.1民族民间舞蹈与健美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舞蹈为健美操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为健美操运动的提供了丰富的动作想象和动作素材。民族民间舞蹈中动作性力度强的舞蹈,幅度大,变化快,节奏分明,刚劲有力,与健美操动作的特点相一致,而抒情性舞蹈舒展、流畅、柔和与健美操的柔劲相一致[2]。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素材广泛,在对健美操技能训练选用适宜的舞蹈练习,拟促进和提高学生健美操动作完成质量。

3.2 民族民间舞蹈练习的内容

实验中,对照组进行相同课时的形体或形体组合训练。实验组进行了3个民族舞蹈的成套动作练习,练习内容为蒙古族《筷子舞》、佤族《欢乐舞》及傣族《凤尾竹》三个不同风格舞蹈。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测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对照表

     *: p≤0.01,各组操化组合实验前和后的成绩相关具有高度显著性;**: 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相关和实验后的成绩相关不具显著性;***: p≤0.05各组规定操实验前后的成绩相关具有显著性。

在实验前后,在相同的时间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健美操动作的测试并统计。测试后从统计结果看(表2),实验组进行了民族民间舞练习后,在健美操的组合练习和规定操测试成绩上与对照组成绩差异并不显著(p=0.660>0.05,p=0.816>0.05),而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均有提高,操化组合练习的成绩提高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0≤0.01,p=0.001≤0.01),这与操化组合动作段而熟练性高有关,所以在动作质量的提高上稳定性较好;而在竞技三级规定操测试成绩上,成绩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4≤0.05,p=0.012≤0.05),说明民族民间舞蹈练习与形体训练等基础训练对成绩提高具有相似促进作用有关。

4.2民族民间舞蹈练习对学生健美操动作质量的影响分析

4.2.1民族民间舞蹈练习对动作质量的影响

动作质量是健美操运动中练习者技术素质的一个综合体现,之所以健美操富有活力而富有艺术性的动作美感,完全来源于肢体对动作的控制和富有弹性的肢体语言表现出准确的富有美感的身体动作。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不同风格民族舞蹈,对肢体演练要求不尽相同,如实验中的蒙古舞动作豪迈、热情,演练中对动作的释放和肢体展示有很大要求;傣族舞蹈是表现"水的民族"的一种柔中带刚、含蓄健稳的舞蹈;佤族舞蹈刚健豪爽、韧性悠长。这些舞蹈的练习有助于增强动作弹性体验,对改善健美操动作强制的肌肉收缩和身体控制有很好的作用,大大增进了协调性和控制力,而这些因素正是在健美操动作演练过程中是决定和提高健美操动作质量的关键。

4.2.2 民族民间舞蹈练习对身体姿态的影响

健美操的基本姿态指完成动作时正确的形态和身体的标准位置[3] ,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是健美操动作是否完美的主要因素。在健美操的基础训练中,运用和借助舞蹈艺术练习,深刻感受艺术姿态的美,使运动技能形成正迁移,以达到健美操动作姿态美和艺术表现素养的提高。从实验过程和成绩统计分析,实验组在成套动作的艺术性和动作姿态上和采用常规的形体训练的对照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说明借助民族民间舞蹈的练习方式和形式,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上同样有效。

5 小结

在健美操专项训练的教学中,有选择地进行民族民间舞动作练习,有助于加快学生对健美操动作技能掌握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不断挖掘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瑰宝,利用其与健美操之间以美的追求为共同目的的关联性,进一步改善和培养学生健美操技术技能,以达到健美操教学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曲爱宁.对舞蹈与健美操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6~237.

[2] 石爱华.试论舞蹈与健美操的关系及合理运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220~221.

[3] 黄宽柔,姜桂萍.健美操 体育舞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46~47.

作者简介:

党犁铭(1974-),男,云南会泽人,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健美操教学研究,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5篇

摘 要 世居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库增添了绚丽多姿的宝藏。本文对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民族 传统体育

藏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它主要分布在全国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境内高山绵延、大川巨流、纵横交错、海拔高、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繁衍生息,更好的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彩、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一)竞争性

藏民族传统体育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生活习俗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民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就了自己独特而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体系。如藏历新年、萨葛达瓦节、江孜达玛节、香浪节、插箭节、望果节、亚季节、雪顿节、沐浴节等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娱乐和比赛活动。由于藏民族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性格好强尚勇,又有强烈的荣誉感,在比赛中,技艺超群、身强力壮者往往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成为异性追求爱慕的对象。这样即使体育比赛富有机智、风趣幽默等娱乐性,又富有竞技逞能、比武的竞争性。两者相互衬映相互促进,即在竞技斗勇中健全了身心,又有效的保持了强健的体魄与自然环境抗争的意识。这种传统式的体育项目,使得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关的操练、活动中,世代的相承传习和继承、保持了下来。因此,这种在生产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富有浓郁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既有娱乐性,又赋竞争性,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二)广泛的群众性

我们知道传统体育活动源于某一农时节令或某一宗教活动,因此活动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群众性。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群众基础深厚,最为藏民族喜闻乐见,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独特的地域特征、生活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与制约,使他们在长期与自然斗争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无论是平日劳动之余,还是喜庆佳期,都会举行各种娱乐比赛活动。常见的有:举石、抱木、掷石、赛马、赛牦牛、骑马射击、骑马射箭、跑马拣哈达、古尔朵(甩石头)、刀术、马术、押加(拉趴牛)、碧秀(响箭)、藏式围棋、北嘎(藏式摔跤)、吉韧(类似斯诺克台球)、马球、廓庄舞(广场舞)、登山等项目。广大的农牧民根据自己对各项运动的理解和爱好积极踊跃的参加。据不完全统计,在每一次进行的藏民族传统节日里对进行比赛和表演,参加运动员都有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次,观众人数不计其数。这些传统项目的举行,既增强了体魄,又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完善自我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团结奋进,热爱养育他们的这片热土。

(三)寓体娱乐性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偏僻,高山峻岭,地广人稀,人们相聚一起不容易。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和赋予了藏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精神文化和魅力。民族体育与民族歌舞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并把丰富文化寓于传统的体育活动中,如“江孜达马节”的跑马射箭,那曲羌塘赛马会的“马上拣哈达”当雄的“当姆吉让”。拉萨“雪顿节”的赛牦牛,参赛的都是英姿勃发的青壮牧民。马披红挂彩,极尽饰物之美,骑手们身披哈达和彩绸,会场上红红绿绿,飘飘洒洒,沸沸扬扬,乐鼓震天。观者忘情振臂呐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都沉浸在欢乐和吉祥中。这些颇具特色的既有体育性、娱乐性,又有文化内涵,更具群众性的传统体育,发挥了体育自身所具有的键身、娱乐价值功能,又强健了体魄,使藏民族自古以来视宇宙为浑然一体,万物皆有生命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心态,得到了诠释。

(四)公平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性

藏民族传统体育由于长期受地域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它的组织机构、竞赛与规则要求等受场地、设施的限制,无法达到很正规完善的比赛程序。但为了达到公平、公正,他们根据运动的特点,制定了相对严格的规则,如藏式摔跤、骑马射箭、跑马捡哈达等项目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竞赛规则。尽可能使每一个参加比赛的人都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来完成。而且每一个项目的获胜标准都是以身体完成动作的强度、难度、高度、速度以及准确性和有效性来判定。这样,在体育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夺取胜利的机会。即达到了强身健体的功能,又增强了本民族的集体荣誉感和价值认同感,增进了各个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比赛,推动了和平,使民族的凝聚力更加牢固,同时也统一了比赛的标准与要求。所以说,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一样,都包含着人类追求拥有强壮体质,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同时又企盼着公平竞赛,享受和平幸福的美好愿望。

二、继承、挖掘和发展藏民族传统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一)竞技与娱乐健身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构成大众体育的主要部分,而大众体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奥林匹克运动活动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明显的健身性、娱乐性、普及性和灵活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开展民族大众体育的主要手段。在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中,随着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那种返璞归真,追求回归自然,远离喧嚣,利用节假日“野外化”到“非场地”休闲娱乐,加强体育锻炼,做一些运动负荷小,技术要求低,运动方式灵活而且娱乐性、健身性强的轻体育,备受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奥林匹克运动是鼓励所有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强调的是竞技化竞争意识,倡导和追求比赛获胜为唯一的目的,追求人的个性张扬和释放,要求在竞赛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携带者应该拥有极端的表现欲,他们的游戏过程更像是战争。许多人用“和平时期的战争”来评价。而绚烂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好不夸张的比喻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国际效应和社会效应是民族传统体育所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体育为大众”的主导思想下,遵循民族体育传统的广泛群众性和社会吸引力,积极合理的挖掘其巨大的潜力。

(二)发展藏民族传统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明确规定:“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举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促进各民族、地区间交流,扩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地区有很多与当地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项目,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健身活动;挖掘、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可以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广场和西宁市的新宁、中心广场上、还有不计其数的社区小广场上每天早晚都能看到成千上百人的群众跳起的“廓庄舞”,并吸引着广大民众来参与。这种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跳“廓庄舞”的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全国吸引了北京、上海、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的民众来广泛参与,一些省市的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宣传,掀起了“民族传统体育热”。为藏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推广和发展,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促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运动一朵绚丽的瑰宝,丢弃本民族风格和特点,一味照搬或模仿他人,就会丢失自己国家和民族存在的意义。我们要以“理解、和谐、谦让的品质”这一运动理念为宗旨,去挖掘更好、更适合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方式和思维。积极参与藏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推广、发展、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促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需要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实现民族复兴宏伟计划。认真总结和研究民族体育的特点,正确对待继承和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动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和普及,一定会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群众体质的提高,“促进各民族、地区间交流,扩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体育事业进步,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参考文献:

[1] 王岗.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文化审视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3.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间传统体育;黄龙溪火龙灯舞;体育文化;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3-0097-5

火龙灯舞是黄龙溪古镇最驰名、最具民间韵味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也是黄龙溪古镇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舞龙活动中,火龙民俗是特别令人耳目一新、激情飞扬的一种,它是以舞龙为载体、以燃放烟火为主题娱乐方式的一组相关民俗的总称,民间称之为“烧火龙”、“舞火龙”。火龙灯舞也因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具民族民间韵味而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重要的文化建设组成部分,在北京奥运会后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有效促进民间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全面深入开展。

一、“火龙灯舞”的历史起源与功能价值

(一)历史起源

据《仁寿县志》和《华阳县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方去”,先民们又根据民间流传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火”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独具民族民间特色的“火龙灯舞”。黄龙溪“火龙灯舞”源于东汉,盛于南宋,经过不断的对火龙灯舞的扎制、装饰、舞姿、配乐表演等程式的完善,构成了今天的火龙灯舞。

黄龙溪“火龙”造型,取材于图腾“龙”的样式,由蛇的身、鹿的角、虎的眼、狮的鼻、牛的耳,鸡的爪,马的鬃、鱼的鳞等构成。“火龙灯”由龙宝、龙头、龙身、龙尾四部九节构成,制作材料选用竹子、木头、布料、布带、彩绘等,巧编精扎而成,高1.6米,长18米。火龙灯队组由宫灯、排灯、乐器、灯幡、灯牌、火龙灯组四十多人组成。舞火龙的人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裸身穿短裤(抗焰火喷烧)。龙灯舞蹈程序有:引龙出宫、一字长龙、龙摆尾、龙回头、随波起浪、龙盘柱等等,伴奏乐器有:鼓、锣、钹、马啷子、唢呐等。黄龙溪“烧火龙”民俗活动每年从正月初二晚上出灯到元宵节收灯,正月十五是。“火龙灯节”在古镇年年必办,成为影响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一件重要活动。“火龙灯舞”像一个文化意识团块,将远古的竞技、娱乐、戏曲融为一体,从活动中还可以抽取出许多现代文艺的因子。在沿革传承过程中,劳动人民不断加工,改进,完善,提高,使之更具有区域民族性、地域性、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表演性、规约性等文化特点。

(二)功能价值

“火龙灯舞”总体上作为先民们自由精神生产的产品,体现着在实践中发展的人的本质力量。它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等于一体,进行综合运动的民间体育项目,在进行表演过程中,通过鼓乐打击的节奏将运动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柔韧等身体素质融合一起,完成翻滚、腾跃、盘回、耸立和转圈等动作,这对参与者来说,是一种良好的身体锻炼方式和愉悦心理的方式;同时,对观看者来说也是一种陶冶情操、文化熏陶和娱乐休闲的良好方式。健身、健心价值成为火龙灯舞价值观中的核心内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群众对火龙灯舞健身、健心价值的认识存在高度的趋同性,这是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也是近年来火龙灯舞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成功经验的影响和积淀所致。

黄龙溪“火龙灯舞”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具民族民间韵味,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火龙灯舞这一独特的、具有浓郁川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典型性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长久不衰,历经风雨洗礼,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与传承、发扬,就在于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凸显的教育意义和显著的民族特色,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当地百姓的生活密切相连,是老百姓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精神寄托等的综合表达方式。故而,从事火龙灯舞运动不仅仅是身体运动、技术动作和精神品质等的教育和锻炼,也是对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发扬。火龙灯组四十多人组成。配以鼓、锣、钹、马啷子、唢呐等伴奏乐器进行表演。这种独具地域民间文化特色的表演项目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火龙灯舞的表演技艺有着宽广的表演空间,经过艺人们的精彩演绎,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通过参与或观赏舞龙运动,能充分发挥人们的艺术创作水平,培养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黄龙溪社区开展“火龙灯舞”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黄龙溪社区开展“火龙灯舞”的现状

黄龙溪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镇区距成都市区42公里,现辖古佛、东岳、华严、嘉禾、皇坟、响水、川江、大河8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2.3728万,场镇人口4686人),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

双流火龙灯舞起源于南宋时期,它是中国龙文化在民间的直接体现。上古时期,先民们根据“黄龙见武阳赤水”以及主管光明和黑暗的烛龙、主管风雨的应龙等神话传说创造了神龙图腾文化。火龙灯舞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具民族民间韵味而在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传统的龙舞节庆时间,一般安排在新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正是人们喜庆丰收迎接春天来临的美好季节。火龙灯舞除了火龙以外,人们还在前面安排排灯、宫灯以及象征水底世界的蟹、鱼、虾、蛙等灯,使火龙灯舞更加热闹,具有逼真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辅以各类五彩缤纷的灯幅、灯牌和乐器伴奏,使整个龙舞喜气洋洋。随着黄龙溪“火龙灯舞”的远近闻名,如今在古镇旅游文化宣传上已经打造出了“火龙文化旅游”的品牌,带来了火龙旅游经济效应。

“火龙灯舞”是起源于民间,依靠的和赖以生存的是广大的民众基础。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村

落开展“火龙灯舞”已经处于凋落状态。镇政府已经对“火龙灯舞”这一民间体育文化项目进行了市场化包装,实施市场运作模式,现在古镇上主要有四支火龙队:两支成年男子队、一支成年女子队和少儿火龙队。社区开展火龙运动主要依靠与古镇上的传统节日表演、市场化演出和重要宣传活动三大类。真正实施社区火龙运动的有待继续落实与组织保障的深入,而且,从现在火龙灯舞运作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火龙灯舞的表演仅仅依靠简单的舞龙动作,重点和中心突出烧火龙环节,失去了它原有的技术凝练和传统文化特色;在深入基层民众调查发现,随着古镇旅游的大开发,经济的快速发展冲蚀了火龙的文化魅力与技术含量,更多的是失去了火龙深入民众心理的那份亲切感与文化色彩。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和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与参与性,特制的火药,给烧火龙环节增添了无数的娱乐性与刺激性。因此,黄龙溪社区开展“火龙灯舞”主要体现在活动场所集中在古镇镇上,基层村社已经没有传统的火龙走家串户活动内容;火龙传承人处于严重缺失的困境,传统技术的保护与传承严重流失,民间体育文化的拯救与挖掘应是迫在眉睫;参与人群主要集中40岁以上人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从小经历过火龙的文化熏陶与发展历程,对其有深厚的感情与文化认识,但青少年参与人群的稀少是摆在当前文化保护工作中解决火龙人的重要任务;“火龙灯舞”表演技术的单一化与陈旧性只能是对外来游客的忽悠性体验,而不能促成火龙发展的长期与可持续发展;以景区管委会为主,镇政府为监督,私人承包制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严重破坏了其生存环境,阻碍了民间体育文化的扩散与辐射,偏离了传统文化的原本发展规律,使得火龙成为极少数人赚钱谋利的工具。

(二)“火龙灯舞”融入社区全民健身的制约因素

首先,“火龙灯舞”赖以生存的土壤受到严重破坏,群众基础薄弱,经济优先的发展思路造成了民间体育文化的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处于边缘化与没落的险境,如今加强和全面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火龙灯舞”作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在融入社区全民健身中赖以生存的群众性土壤基础受到严重破坏,基层老百姓参与性不高的窘境。从调查总体上来看,18-54岁之间参观火龙的时间总体在1-4天内,这跟他们的年龄、职业、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而54岁以上的人群则比较热衷于火龙的观看,对火龙已经具有深厚的感情。表演场所的过度集中与古镇上而非传统的走家串户,与百姓直面接触;表演时间的稀少,单单依靠春节、重要庆典和市场演出等少数的演出时间;参与演出人员的临时性充数以及演出的有偿性回报等造成了火龙灯舞远离基层民众,远离基层社区。

其次,传承人的断代导致了火龙技术的单一化与陈旧性。火龙灯舞是一项极具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和技术要求较高的艺术活动,其表演主要由舞龙和烧龙两大部分组成,火龙灯舞的舞蹈程式主要有三步:装束、点睛和披红挂彩。火龙灯舞的丰富多彩得益于当地艺人的传承体系,时至今日,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现在火龙队面临在正式表演――真正懂得舞龙的艺人较少,所以面对重大场面,需从外地调入人员,导致舞火龙有可能不够专业。在实行承包制后,面对市场运作后只能采取“抓壮丁”式的选人方式,但由于管理方式和演出待遇等方面影响因素使得很多人没有办法专门从事这一演出职业。火龙灯舞表演动作的单一化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传承人的断代促使火龙灯舞动作程序的简单化,在演出内容中穿插狮子的表演淡化了火龙技艺的难度,一味地用烧火龙来掩盖舞龙动作的简单;舞龙与烧龙的老套与陈旧化逐渐演变成为游客的不知足,与古镇“火龙之乡”的美誉不相称。

最后,承包制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全背离了民间文化自身发展规律,造成了,火龙文化的埋没。黄龙溪古镇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争创国家旅游强镇为目标,以国内唱响、国际知名为主线,调整充实景区业态、文态,加大旅游项目的包装推介,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争创旅游经济新优势;按照“景区增效益、新区展形象”的要求,加快组团式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三产互动,扎实推进城乡统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当地政府充分挖掘古镇内在的文化内涵,借以特色的文化为灵魂推动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但是现实中,火龙灯舞从开始由私人举办,民间自发组织,到后来政府的规范管理,划定固定表演场所,再到负责接手管理火龙灯舞的相关事宜,更到现在的保护,加大资金投入,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态度、措施的一系列变化。在火龙灯舞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空壳化现象,古镇政府有具体管理火龙灯舞的负责机构,然而走访却发现镇政府已经交接给当地社区居委会实施管理。居委会却说镇政府已经实行承包制,有承包人负责实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文化在素有“火龙之乡”的地方却是这样的管理体制,如何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深思。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保护火龙灯舞这项民俗文化,在矛盾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将火龙灯舞推向市场,成为一项文化产业?

三、“火龙灯舞”融入社区全民健身的发展路径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保护与传承规划,建立“镇、村、民”的保护体系

“火龙灯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复杂理念。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热潮中,政府机构要重视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发扬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有序地对“火龙灯舞”这一极具浓厚地域文化和民间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制定文化保护、传承、发扬与发展的有效思路,不断恢复与重建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扩大群众参与性与保护主动性,增强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引导性和社会推广力度,建立以镇为主阵地、以村为有效发展衔接区域、以村民为参与落实个体的“镇、村、民”一体化保护机制,从而在全面贯彻与执行“火龙灯舞”进社区,“火龙灯舞”与基层群众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政策引导与保障,机制的建立于健全,规划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等方面得到有效保证。

(二)调动民众参与意识,增强民众保护传统文化自觉性与主观能动性,大力发展火龙技术保护与传承的人力再构造

火龙灯舞是发源于民间,来自于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理应当充分结合民间特色,充分与老百姓结合,注重调动基层百姓的积极参与,扩大民间影响力。提高广大民众的参与意识,增强民众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形成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的文化自觉,是持久做好

保护工作的根本。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民间文化;要适时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民间文化展演等活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吸引民众的关注,唤起广大民众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瑰宝的兴趣;要发挥文化馆、站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以展览、讲座、演出和广场文化等多种形式普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使人们在分享传统文化丰富价值的同时,培养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要组织好节庆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要精心策划组织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形成广大民众自觉参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浓厚氛围。

(三)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村民火龙大比武活动,有效营造社区火龙文化氛围

火龙灯舞进社区,必须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活动实施作保障,没有定期的活动内容,群众难以主动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其中。在大力宣传与推销黄龙溪古镇火龙文化特色旅游之时,有必要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民众火龙大比武,一方面可以调动广大基层百姓参与火龙运动的队伍中,激发其保护与传承火龙文化的热情,增强人们对火龙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扩大火龙发展的群众基础,营造社区火龙运动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群众参与范围的扩大,火龙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扩散,有利于古镇文化的传播,带动古镇文化旅游经济效应的深层次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双丰收。在这其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火龙灯舞运动的内容、形式与活动组织实施的各种条件,建立与完善基层百姓开展火龙灯舞的规章制度,引进相关社会组织或高等院校进行活动内容的创立与创新,不仅促成了火龙灯舞的基层发展,而且有利于扩大古镇文化旅游的空间与效应。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节日文化;齐市地区;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65-01

在齐市地区较著名的传统少数民族节目中,达斡尔族有正月十六的“抹黑节”,每年五月中旬的“苦木勒”节,7月份达斡尔族、蒙古族的敖包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每年6月18日鄂温克族族“琵宾节”,“九九”重阳的“敬老节”以及回族同胞的“尔代节”等等。这些节日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民情风俗的差异,使得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异彩纷呈。也使得本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得以在节日保留传承并发扬光大。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节日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

每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民族团结、民族融合、共同进步是历史的主旋律。在节日活动中,人们举行盛大宴会和篝火晚会,载歌载舞、纵情歌唱!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将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本民族同胞欢聚在一起,像每年达斡尔族的“苦木勒”节、“敖包会”和回族的“尔代节”就有新疆、内蒙古海拉尔和莫旗等地的同胞不远千里前来共度节日。在每一届的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上,都邀请蒙古族、鄂温克族、朝鲜族、满族等民族的艺术家们进行歌舞表演和体育竞技比赛,在生存环境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挑战的今天,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即继承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又对民族民间文化形式赋予了新意,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和研究其少数民族历史人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窗口。

二、节日文化保存和发展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一般都来源于古老的祭祀仪式,由原始的对自然、神灵的崇拜演变为祈福活动,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六畜兴旺。每到节日少数民族同胞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十里八乡涌向草原,涌向广场,聚集清真寺,各民族欢度节日的意义相近,但展现却又各具特点,中国有句俗话“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有时尽管是林同岭、山同脉、水同源,也会有风俗的不同。像达斡尔族、蒙古族、鄂温克、鄂伦春族等虽然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但是,他们的歌、舞、乐器、体育项目等等却又各有不同,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安代舞”的热烈欢腾,“长调”的高亢悠远、舒缓自由;达斡尔族“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呼着号子展现着如梳妆打扮、担水、采菜、鸟类鸣叫;鄂温克族“瑟宾节”上“努给勒”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满族春节的秧歌和八角鼓热闹欢快,喜气洋洋,赛马、射箭、摔跤、劲力、打贝阔、珍珠球等赛事更是在民族节日里将北方民族勇敢、彪悍、豪放气质发挥到极致。而民族节日上的美食如达斡尔族喜欢的手把肉、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稷子米饭柳蒿芽鲫鱼汤等;回族喜食的炸撒子、油香、课课、花花和烩菜,满族的白肉血肠、烤乳猪、火锅,朝鲜族的打糕、冷面等等也在节日期间摆上餐桌。节日里,一段段欢快的集体舞蹈,一首首宛转悠扬的情歌,一场场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正是这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干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通过这些歌曲、舞蹈、体育和美食的形式来体现、传承和发扬。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范文第8篇

由中国文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9月25日在江南水乡、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市拉开了帷幕。来自澳大利亚“约德尔民歌皇后”玛丽・施耐德、奥地利民间艺术团、库克群岛潘林岛文化舞蹈团、古巴亚琳娜舞蹈团、德国波美拉尼亚民间舞蹈团、希腊克里特民间艺术团、匈牙利国防军歌舞团、爱尔兰“红发女孩”演唱组、意大利艾尔巴民间艺术团、日本琉球民族鼓舞团、韩国朴再姬・世香奄舞蹈团、黎巴嫩法赫德・阿卜杜拉舞蹈团、立陶宛“太阳”民乐团、秘鲁“激情”演唱组、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模范民间合唱团、新加坡萨姆塞德艺术团、南非“传统歌者”民间舞蹈团、斯里兰卡维斯舞蹈团、瑞士田园歌舞艺术团、坦桑尼亚“我本英雄”艺术团、土耳其青年舞蹈中心艺术团、美国“文化震慑”街舞团共22个国家的460余位外国艺术家依次登上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博览中心的舞台,齐声高呼“中国朋友好”。在七天的演出中,中外艺术家欢聚在美丽的苏州,为集古典与时尚于一身的苏州城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各国民间艺术表演,为寂静的水乡小镇送去了激情四射的民间歌舞。

9月25日晚的开幕式演出集中展示了各国艺术家独具特色的风采。演出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模范民间合唱团悠扬的民歌声中开场。随后,匈牙利国防军歌舞团带来的民间舞蹈《恰尔达什东方的探戈》热情奔放、节奏明快,用民族特有的舞蹈语言讲述了匈牙利人浪漫的爱情故事;立陶宛“太阳”民乐团的演员们利用生活中最为普通的用具锅、铲等,敲奏出了美妙的《锅碗瓢盆进行曲》;韩国朴再姬・世香奄舞蹈团的姑娘们,通过扇子巧妙的开合、转动,塑造出各种美丽的花朵形象,一台《花扇舞》展现了韩国文化的内秀之美;澳大利亚“约德尔民歌皇后”玛丽・施耐德,用约德尔唱法演绎了耳熟能详的古典歌剧序曲,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坦桑尼亚“我本英雄”艺术团将本土音乐融入当代流行音乐的特征,为人们呈现出《泥人卡托普》的民间传说;希腊克里特民间艺术团则特地将希拉克里特岛艺术家集体创作的一首歌颂体育运动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体育颂》带到了中国;此外,美国街舞、日本古典舞、秘鲁男生四重唱、库克群岛草裙舞、意大利排箫吹奏、斯里兰卡维斯舞……这些节目无不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最后,晚会在苏州艺术团融昆曲与舞蹈于一体的《牡丹亭――惊梦随想》中落下帷幕。

从9月26日至30日,各国艺术团体组成8台组合演出,采用剧场和广场演出、舞台表演和即兴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在苏州平江区、沧浪区、吴中区等7个广场和同里、锦溪、千灯等6个历史文化古镇巡回展演32场次。苏州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荟萃之地;苏州也是开放的,最大限度体现出艺术节的民间性和群众性,整个苏州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引人注目的是9月26日,来自意大利、德国、库克群岛和希腊的艺术家们在苏州同里镇古戏台开始了巡回演出的第一场。古老的小镇顿时成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中外传统文化在这里交汇,彼此融合。来同里参观的很多游客都停下了脚步,纷纷驻足观看。“草裙舞好精彩!”一位观众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虽然在语言上存在一些交流障碍,但并不能阻挡住观众与演员们的心灵沟通,一张张合影记录下一段段难忘的记忆。一些到同里的外国游客更是与本民族艺术在异国他乡不期而遇,而感受到了别样心情。同时,具有苏州特色的多个优秀民间艺术代表团也参与了表演,与外国艺术团同台竞技,使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在艺术节这个缤纷多姿的舞台上。

10月2日,来自五大洲的艺术家们从江南水乡移师北京,来自俄罗斯、古巴、黎巴嫩等9个国家的艺术团分别在海淀剧场、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和中国剧院,为北京的观众上演了3场精彩的演出,为首都人民欢度国庆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和多彩的风景。“太棒了!”一位北大学生看完节目后显得兴奋不已。他说,以前只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这种表演,但现场的感觉很不一样,太震撼了!其实,与他有同感的观众还有很多。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多些,让世界各国各民族绚烂的民间艺术盛开在中国的舞台上。

10月6日晚,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中国剧院圆满落下帷幕。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本届艺术节主席孙家正致闭幕辞。他说,由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自1990年创办以来,广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与以往六届相比,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规模空前,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460余位外国艺术家参加,涵盖了世界五大洲。艺术是情感的载体,文化是心灵的桥梁。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举办,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我们中秋、国庆节日期间增添了一场艺术盛典。本次艺术节的闭幕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强联系、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增进友谊,为发展民间艺术,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为创造和歌唱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在当天晚上的闭幕告别酒会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本届艺术节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本届艺术节副主席李牧,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本届艺术节副主席冯远,中国文联党组成员、本届艺术节副主席廖奔、白庚胜等出席,并向各国艺术家赠送了礼品。胡振民在告别酒会上致辞。他说,艺术、友谊与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永恒追求,也是我们中国国际民间艺术的鲜明主题。通过本届艺术节的各项活动,来自五洲四海的新老朋友们,既交流了技艺,又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这种交流和友谊,将对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对建设一个和谐友爱的世界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夺目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我们深信,在中国的这些日子里,各国的艺术家朋友们,已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五大洲的艺术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精彩的艺术享受,中国也给外国艺术家们送上了更多的惊喜,一些艺术团团长谈起他们在中国的感受非常激动:南非“传统歌者”民间舞蹈团艺术总监瓦特说,第一次来中国参加艺术节,觉得氛围很好,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带来的两个舞蹈都是土著传统舞蹈,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很受人们的欢迎。国际民间艺术节这种形式非常好,可以使各国艺术家相互学习借鉴,希望能做得更大,更有影响,我们也能通过参加这个艺术节了解更多其他国家的民间艺术。希腊克里特民间艺术团团长伊里亚基斯・尼可拉斯说,能来中国参加这次艺术节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来到这个美丽的国家后,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都非常热爱艺术,欣赏和表演水平都非常高。这次我们特地带来了一首歌曲《体育颂》献给中国的观众,这是我们国家的艺术家们共同创作的,衷心祝愿北京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日本琉球民族鼓舞团团长照尾真也说,我们虽然是首次参加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但感觉一点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来到苏州的千灯古镇,这里的街巷、房屋风貌,很像我们在冲绳的老家,感觉很亲切。在日本,年轻人多喜好现代流行文化,传统民间文化受到很大冲击,但各地也都很重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在冲绳,我们正努力普及传统的民间文化。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各地展开民间文化的交流。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届艺术节更具特色。为此,记者采访了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副主席、组委会主任冯远。在谈到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意义时,冯远说,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自举办以来,在促进中国与各国的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中外艺术团体、艺术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国艺术家把他们有各自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带到中国,展示给中国的观众,使中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了各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通过在中国各地的演出、参观和交流,各国艺术家们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和中国的文化艺术。每届艺术节,不同国界、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们激情四射地在剧场、体育馆、广场、公园演出,同时还深入到工矿企业、学校、农村等单位和地区演出。演出分专业和业余两种形式,专业演出突出高水准,业余演出体现群众性,充分展示了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艺术节还设立了“艺术成就”杯和“艺术友谊”杯以表彰和奖励在民族、民间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和优秀艺术团体。

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不同民族民间艺术,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成为各国关心的重要课题。在谈到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不同民族民间文化这一话题时冯远说,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多元化的语境中如果没有相互的对话,只会在各自语境中变得相互隔膜,这不仅不利于各民族民间艺术的交流,更会对各民族民间艺术自身的发展带来障碍,各民族民间艺术将会在隔膜之中变得萎缩。艺术不仅根植于本民族土壤之中,外来因素的融入,会给它带来新鲜的血液,任何固步自封的艺术只能走向消亡,而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艺术才会获得长久的生命。所以,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各国艺术家们不断地交流和借鉴,相互学习和吸取有益的经验,取长补短,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又会体现于本民族艺术之中,以此推动各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举办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民族民间艺术相互对话、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在谈到举办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作用时,冯远说,民间艺术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艺术名片,民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将会为我们民族提供更为友好的国际环境。通过民间艺术节,各国艺术家之间的不断交流和相互借鉴,有利于丰富创新各国民族民间艺术,有益于中国政府、中国艺术家、文化艺术工作者和广大民众倡导和参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民间艺术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不仅应在国内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一个精彩的部分,它还应走到国际上,并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让世界关注中国的民间艺术,从而关注中国人的情感和思考,在认同中国民间艺术的同时,与中国人民相互增进理解和友谊,这将为一个和谐世界的建成提供一种既轻松便利又牢不可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