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检 索:民间美术 文化产业 保护与开发
河南的民间美术资源十分的丰富,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咕咕、开封的汴绣、洛阳的唐三彩、济源的盘砚、滑县的点锡壶、豫西及安阳的民间剪纸、面花、烙花、扎花、皮影、玉雕等等,其艺术风格朴实自然,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体现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形态产生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被社会化大生产所代替。民间美术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传统生产方式被瓦解,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在迅速消亡。[1]虽然河南各界人士已经在呼吁对民间美术进行保护,比如对收集、普查、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对民间艺人实行国家资金补贴。但是这些都不能根本解决民间美术正在流失的问题,如何让根植于河南民俗生活体现民间文化的民间美术继续传承和发展,而不是被动的记录和保存。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民间美术的新开发,当今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在于它和市场化文化生产间的矛盾。所以对于民间美术的保护与开发也要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振兴文化产业的前提下实现民间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新开发。
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其表现形式各具特色。例如泥咕咕,泥泥狗等艺术形式是以群体化的亲身行为来进行表现和传承,少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这种农耕文化的产物是不适宜大批量的商业化生产的,否则不利于其艺术特色的保留。另一方面传统民间美术中许多艺术形式的实现是为了实现情感的共享,而非以经济效益为目的。[2]例如传统剪纸,面花艺术,所以与市场化还存在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探寻河南省民间美术的保护策略必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单纯被动的停留在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不只是让其作为一种美学符号存在于博物馆与图册中,这样只会让民间美术继续走向没落,对于民间美术的开发应展开新思路,新途径,让民间美术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商品的身份进入到经济的大潮中,同时,对民间美术中的经典视觉符号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开发利用,为河南民间美术的开发拓展新的思路,实现民间美术的转型,在现代文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位置,同时也为现代文明的多元化提供有益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从文化产业视角出发,对河南省民间美术的保护以及可持续性的开发的新探索,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文化产业观念的建立是实现河南省民间美术保护与开发的前提。
2004年的《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将信息提供和娱乐功能认定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1]结合民间美术自身特点,选择民间美术中适于商业运作的文化艺术产品或服务作为产业经营的对象,获得商业价值,将文化内涵作为文化产业层次和境界提升的基础。注重文化内涵的拓展。文化资源中包括人文精神,文化特色,文学艺术,社会文化底蕴等方面,我们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对民间美术的产业化发展,拓宽开发领域,加深开发层次,在保护其艺术价值实现的前提下,坚持科学的属性观,更好的发挥文化产业中各个构成元素的潜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将文化产业理念引入河南民间美术保护与开发的战略中,对于民间美术实行“合理,有序、有度”的开发原则,形成相关的民间美术产业,将其艺术性合理的过渡到商业性,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提高民间美术的经济效益。
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立是民间美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坚持管理开发与保护并行的原则,采用“舞台,幕后”的方式,维护其文化的原真性,保护其文化历史价值,选择适合商业开发的部分,进行生产,推向“舞台”,实现其商业价值。使河南这个历史丰厚的文化宝库成为源源不断的文化产业创意之源。把原真文化和舞台文化分割开来,引导发展满足市场的舞台商业文化,而在“后台”延续自己的原真文化。利用这种舞台文化产生的效益来保护原真文化。同时,对其艺术形式产生的环境和相应的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在“幕后”维护其文化状态的原真性,避免过度的商业化破坏民间美术原有的民俗文化性和地域特色。保护民间美术形式在宽松自由的形态下正常的创作发展,建立品牌效应,增强民间美术在现实环境的生存能力,顺应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为美学和史学研究留下丰富的依据,创造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2]
三、发掘民间美术自身领域里以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商业价值,对原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资源创新,将其文化内涵与新兴产业结合,保持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的可持续性。
一、区域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行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也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特色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我们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用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发展区域性的特色文化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优势和经营创新能力,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满足文化市场的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产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产业类型。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这是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模式,很多地方政府都将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如天津杨柳青的年画产业、海南省的旅文/杨文耀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游文化产业、无锡动漫产业、陕西户县的农民画产业等,都是典型的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的代表。
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但是在各地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资源,主要的文化资源包括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传说、历史人物、、语言文字、戏曲曲艺等。各地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过程中,尽管有的地区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受到创意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引导者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2.政府政策支持多而不实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政府都已经认识到了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方面提出了积极支持意见,并制定了一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为本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提供了政策依据。尽管都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但是政策多为宏观层面的架构,真正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则不够明确,具体的发展措施还未能很好地落实。
3.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够完整
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而且各企业之间的产品关联度不高,集聚效应不明晰,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利用文化资源提品或服务,如能形成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则会较好地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在产品的生产、经营、推广、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还没能完整地连接起来,各企业间也是独立运作,合作匹配度不高,造成了同质化经营,恶性竞争时有出现,产品制造成本偏高,不容易形成品牌效应。
4.市场潜力未能充分开发
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发展的根本要素,不仅影响着产业资源的配置方式,还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的逐利性使得参与企业必须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缺乏对产品定位的准确分析,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充分了解,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未能充分显现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凸显出来,且需求多种多样,有极深的市场潜力。
三、我国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对策
1.全面了解、深入开发现有资源
各地方政府、文化企业作为核心力量,应该深入调研。了解本区域范围内有哪些资源是可以作为文化产业资源加以利用的。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制定一个完善的挖掘利用文化资源计划,邀请专业文化创意产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将本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包装、加工,给出发展建议。
2.政府转变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应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传统行业一道,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点进行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全面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企业征地、税收、融资渠道、对外宣传推广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支持。
3.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
鉴于目前产业规模较小且未形成产业链的局面,政府应大力扶持一些龙头特色文化企业的发展,组建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引进人才和技术或资金等方式,不断壮大产业的规模,从资源调研到产品宣传,地方政府应承担起完善产业链的职责。
4.深挖市场潜力,培育品牌产品
各地参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和政府相关机构应该深入市场、调研需求,了解本地的优势资源及其可利用程度,倾力打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树立精品意识,注重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最终形成具有市场占有率的知名文化品牌,发展强势文化产业,使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和助推力。
四、典型案例:河北蔚县剪纸产业的发展
河北蔚县是一座历史古城,凭借剪纸这一传统文化工艺,古城呈现出了新气象。如今,蔚县剪纸已经名扬四海。蔚县剪纸是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蔚县剪纸具有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真,色彩对比强烈等特点,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市场化的作用下,剪纸产业化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这一传统艺术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商品价值。全县的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2.1万人在从事剪纸业,已发展了南张庄、北水头、单堠等剪纸专业村28个,专业户1160户,剪纸厂百余家,剪纸艺术品销售欧、美,日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收入逾亿元。被誉为“中国剪纸第一村”的蔚县镇南张庄是蔚县剪纸的发祥地,涌现了多名民间工艺美术家,现有剪纸厂8家,全村60%近500人从事剪纸,年人均收入10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7%来自剪纸业,成为全县依靠剪纸率先致富的典型示范村。
[论文摘 要] 动画电影结合美术和电影的综合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吸引着广大的爱好者和制作者。动画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叙事则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中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从动画电影的选材、主题手法、角色上来谈,最后论述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发展,提出问题并展望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发展。
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荣期,动画形式已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较世界各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但像动画片《魔比斯环》这样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莱克》,关键就要看其叙事策略了。动画电影应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业动画电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
一、从选材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题材最受欢迎,市场效益也最好,因为它受众面广,市场收益相应也会多。关于动画的选材也有侧重于儿童化的,有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不适合表现深层次的题材。有人则认为,动画可以表现所有的题材,我们所谓的动画全民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动画隶属于电影中一个分支,在题材表达上必须符合动画本体特征。动画电影区别于实拍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动画具有高度虚拟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不可能像实拍电影那样接近真实。在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少如实描写日常生活,相反的是尽力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没人会对动画片中的老鼠为什么会打败猫而吹毛求疵。其次,动画电影的题材相对比较简单。在动画中,造型的线索简单、矛盾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例如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比较容易被改编成优秀的动画作品,而《红楼梦》就非常不适合动画改编。在《红楼梦》中光是人物关系就已经十分复杂了,再加上场景之类的更是繁复。
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片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片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其后续的商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从主题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是一种用来表现其特有主题的艺术形式。在动画片中不是说所有的都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叙事主题。许多艺术类的动画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叙事主题,其动画可以作为一种纯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个性化的艺术动画短片,可能只要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奇妙的视觉展现,就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观众乐在其中,得到纯粹视觉感官体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却并不是这样,动画电影通常是以故事情节来传达大众共有的精神状态。在动画电影的学习中不应纯粹追求视觉盛宴,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把这类作品打回原形,不过是儿童玩具万花筒罢了。因此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材尤其重要。
动画电影的主题必须突出,如果一部动画片有多种主题而没有主次变化。那么最终这部动画片将失去主题。例如,日本动画《再见,萤火虫》就是一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战争悲剧的影片。除了在开场展现了空袭后的惨状外,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状,而是通过描述两兄妹单纯真挚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刻入观众的心里,使得全片一直弥漫在悲剧的氛围当中。这就是主题的选择的重要性,好的主题能引人入胜,使整部动画具有意义感。
在动画的主题选择中,应该通过画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创作者的观点要尽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说越曲折越好,不能让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好。另外动画片的主题选择应有较高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要在动画语言、动画形式上做多种尝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主题以吸引观众。选择好主题的叙事方式后,故事的发展情节多以整个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尾的先后时间顺序展开,围绕故事情节主线,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样的叙事结构可看性强,不仅符合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对于儿童这个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适合儿童。
三、从角色上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谈到角色,大家都会想到“米老鼠、唐老鸭”。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来说,当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定下来以后,角色的设置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动画是创造生命、赋予角色生命的一种艺术形式。角色是动画中的视觉核心,很多经典的动画片,在多年以后,故事可能会被观众淡忘,但是观众往往能记住里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从每个角度来说,动画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在动画中,对角色的塑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虚拟夸张角色的塑造过程。角色造型设计不是纯粹的视觉问题,是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好的角色能给观众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
动画电影是一种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角色设置可以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可以超现实生活,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能力。在动画里,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甚至桌椅板凳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跃等。动画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拟人化了的人或物,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先生” “挂钟管家” “茶壶大妈”等。但动画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无节制地天马行空。不管动画片中的角色如何离奇,如何荒诞不经,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使观众相信并能够接受。如果只一味强调角色的“奇异性”,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逻辑基础的话,这样的动画角色必定是不受观众欢迎的、失败的。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应简洁明了、艺术形象鲜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做并不是把角色简面化,而是为了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商业动画长片中,角色不仅仅是动画中的简单形象,而在后期开发的主要产品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作用。
四、回首与展望,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之发展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和其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画也不例外。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希腊城邦文明、基督兴起等,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惟一不曾间断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自身很强的修复能力。20世纪的中国动画是作为区域的一个个案存在的,那时的中国动画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动画这种异域艺术品种“中国化”。似乎这就是中国动画的生存之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就要追究什么是“中国风格的动画”?是不是改编了古典神话,做了水墨效果,加上民族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动画呢?在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创作中,民族风格第一次被提及。中国动画电影史评价专家说:“该片还是首次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中国山水活动起来,影片大量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特点,赋予了每个重要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特色。”②1956年,著名动画导演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在后来执导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里体现出来。之后,国产动画陆续推出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风格的《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孔雀公主》、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在1964年,对于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改编是拍摄出了集这一时期民族动画风格的成功探索。通过以上的论据得出,中国风格的动画其实就是“中国题材、中国样式、中国音乐”三者相加。无论是剪纸、皮影、汉代画像砖还是水墨画,能想到的民间美术资源基本上都曾经被动画所采用。早期是将传统山水画动起来,后来是将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动起来,如木偶、剪纸、皮影、汉像砖等,再后来是将水墨画动起来。不管是动画电影还是电视动画的创作者,都以从中国传统美术中吸取养分为荣。结合传统工艺,从民间考察调研得到大量素材,而从中获得灵感,并将这些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传统艺术形式运用到动画中去。“人物用线条刻画,而背景则用晕染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试图把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所谓‘吴带当风’的韵味,在动画银幕上体现出来。在背景设计上,借鉴了敦煌壁画、藻井、中国古建筑的风貌,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③
在当今,整个社会生活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动画的世界身份到底应该是什么?是不是应该完全隔绝于主流商业动画,盲目地发展所谓的“中国学派”?这肯定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动画电影对于当代的观众来说。首先要好看(娱乐性),其次才是有特色(艺术性)。我们对于当代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民族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在20世纪80年代中存在一些弊端,在那时一直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为最高标准。但动画创作逐渐偏离了动画的本体,淡化了动画的叙事,一味地在选材和视觉表现上追求与传统艺术的简单对接,这样就忽略了叙事策略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当代动画来说,在动画价值的追求和动画叙事的研究上需要我们努力。在选材上,我国动画作品的选题大多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改编而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多老套范围狭窄。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一直抱着五千年文明不放,那样就很难走出自设的牢笼。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曾经回忆说:“动画片在中国出现,在题材选择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我们要让同胞觉醒起来。”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所拥有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中国动画一味偏重于低龄儿童。更多观众只能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动画片应该像保姆一样百般呵护他们的孩子”,这些观念都需要我们去改正,其整体的叙事策略需要我们斟酌。
动画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的文化产业。所谓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需要借鉴与吸收。我们应该探索其中规律,深入研究,从中寻求自己的文化个性和创意,寻求正确叙事策略和方式,真正创造出自主模式成长的中国动画,从而真正地走向世界。
注释:
① 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②③④ 周鲒:《动画电影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2页,第474页,第476页。
[参考文献]
[1] 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徐振东.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皖西文化;民间艺术;服装产业;品牌打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传统民间艺术每天都在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很多国家都在为复活和重新演绎传统民间艺术不断做出努力.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服装,将会成为皖西民间艺术新的传播媒介.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同时位于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在规划中,涉及到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等产业布局.因此作为轻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皖西的服装产业发展的人才是匮乏的,同时相关部门对民间艺术的开发力度也不够,导致皖西地域文化影响力较弱以及服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通过对皖西民间艺术内涵的深入分析,挖掘其艺术精髓,探索如何更好的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皖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1皖西民间艺术的地域特征
皖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战国时期,该地区是南北文化,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交汇地.战国中晚期,皋陶文化与楚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并一统皖西.因此,该地区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民间乐舞、民歌、民间戏剧、民间工艺几个方面.
1.1民间乐舞
(1)流行于皖西的民间曲艺,主要有“四弦书”、“小调胡琴书”、“淮词”.[1]其中的四弦书又名“四股弦”,因其说唱用四根弦胡琴作伴奏而得名,它起源于六安,流行于皖西地区;小调胡琴书也是皖西地区特有的曲种之一,主要流行在舒城县.四弦书是以胡琴书为母体,独立发展起来的,而胡琴书中残存的专以民间小调演唱曲目的形式,被艺人保留下来了.(2)产生于皖西的民间舞蹈主要有“十把小扇”、“十二月梳”、“打五扇”、“肘阁”.[1]其中的“十把小扇”产生于六安县,流行于皖西广大农村,已历100多年,它的唱词是通过10位农家姑娘对手持扇子上的10幅画面的赞美,抒发了她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十二月梳”产生于六安县,流行于舒城、金寨、寿县等地,它的画面生动活泼、绚丽多姿,歌词生动形象、朴实优美,节奏舒缓流畅、委婉动听,舞蹈开始,10个新娘身穿大红袄,下系百褶罗裙,左手拿一把椭圆形镜子,右手拿一把梳子,边梳边舞出场.
1.2民间戏剧
流行于皖西的戏曲剧种主要有庐剧、京剧、黄梅戏等.其中庐剧诞生、发脉于霍山、六安等皖西地区,是皖西亦是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大型庐剧《程红梅》、《妈妈》等,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1]1.3民间工艺皖西民间工艺有剪纸、舒城竹席等.民间剪纸属皖西翁墩剪纸极具特色.首先,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四灵(龙、凤、麒麟、龟)、四兽(狮、虎、象、豹)、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菊、竹)、八仙、门神、寿星、招财童子及琴、棋、书、画、佛八宝、道八宝等;剪纸文字有:“福、禄、喜、宝、万”及“四季发财”、“春福满堂”等吉利词语.[1]其次,技法独特.全部用剪刀铰出的单色剪纸.很少采取先勾图,后剪裁的方法,大多对照“样子”,或凭头脑记忆直接剪铰.再次,贴近生活,技艺创新.由于受到一些现代文化的冲击,翁墩剪纸在载体上也有了一定创新,以适应时代.同时,张玉柱也是皖西剪纸艺术家的突出代表.他不仅可“剪”,而且会“撕”,尤其是他的撕纸艺术,堪称一绝.皖西另一种民间工艺品———舒城竹席,它是皖西传统汉族手工艺品.据专业人士介绍,舒席从竹子的选取到制作工艺都十分讲究,经破竹、切篾、起篾、分篾、撕篾、煮篾、刮篾、编织、扭头、收边十几道工序,而且全是手工操作.[2]
2皖西民间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
随着时展,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皖西民间艺术需要新的载体去诠释,将会使民间艺术的精髓与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作为现代时尚的领头军———服装设计领域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提炼,将其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以展现色彩、造型和设计手法给服装带来的全新视觉形象.2.1皖西民间艺术中纸艺造型、色彩和手法的运用纸艺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设计形式又具有无限的设计开发潜力,可以说纸艺兼具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所以纸艺的设计元素的应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青睐.皖西民间工艺中的翁墩剪纸造型,以其独特的造型元素而成为服装造型和图案新的设计点.尤其是近些年,复古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兴起,服装设计师纷纷寻找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契合点.例如,有很多设计师试图在针织中融入纸艺的美学内涵和形式.一些针织纱线结构的创新让纸艺和针织服装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如针织面料中较细的纱线,以剪纸艺术的创作手法来制作提花,手工艺感强,彰显奢华,突出了女性的柔美特性.针织面料强缩绒的出现,使得针织服装设计中运用折纸设计工艺成为现实.因此,皖西翁墩剪纸中一些特有的纸艺元素造型开发价值较大,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将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纸艺的色彩提炼,可利用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来进行.即随“意”用色.皖西翁墩剪纸艺术中,剪纸的采色,都来自皖西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如娶新媳妇、生孩子、过新年等,作者会根据这些节庆,进行“意”的造形与选色.单色剪纸在喜事中常用红、黄等颜色,这几种颜色在其象征意义对人们心灵感染的同时,其古朴、明快而又纯美的色彩同样形成了视觉冲击.[3]民间纸艺造像手法也给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的设计空间.如皖西民间剪纸中的“剪”和“撕”手法创作将丰富服装面料的造型.剪纸,是一种纸艺镂空技术,在通过刻画具象或抽象图案给人在视觉上造成透空对比的艺术享受.“剪”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为以线为单位,沿着线迹,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做刀剪处理(不是剪空的镂空处理),在垂直的状态下线形剪开处会呈现出自然的立体拉伸效果,并会随着人体的动作产生变化丰富的透空肌理.不同的图形将会产生不同肌理效果.“撕”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是指用手撕的方法做出材料随意的肌理效果.“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面料上直接进行手撕处理,利用面料撕裂后的垂坠感使面料自然下垂,展现了放荡不羁的粗犷风貌,秉承了设计手法多元化的设计理念.2.2皖西民间艺术中乐舞的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皖西民间乐舞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造型和色彩元素,可利用民间舞蹈中“十把小扇”和“十二月梳”善用的水绿色、品红色、大红色等色彩,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中,以体现民间舞蹈的艺术神韵,且不失时尚性.“十二月梳”中的新娘着大红袄和百褶罗裙的服装造型也给现代服装设计师更多的灵感,[2]可以此进行款式的创新演变.2.3皖西民间艺术中竹席工艺手法的运用舒城竹席是皖西民间精湛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值得借鉴,服装设计可从它十几道制作工序中提取一些设计手法来进行创作.例如从“刮篾”中可提取“磨”和“雕”的手法,从“扭头”中提取“拧”的手法,还有竹席的编织工艺.“磨”和“雕”的手法和“刮篾”异曲同工,都是一种打磨和雕刻.“磨”,是指利用水洗、砂洗、砂纸磨毛等手段,让面料产生起绒、磨旧的艺术风格.牛仔面料的磨旧脱色效果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如牛仔裤上的脱色水洗效果,使人的大腿看上去更加美观和动感.同时该手法还使牛仔面料在渐变色变化中更具层次感,它将给多维图案的造像中增添更多的色彩肌理和视觉空间效果.“雕”的手法可运用到针织服装中,使用厚重的棒针所结织出的简单组织,如平针组织、双反面组织等,不仅有一种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感觉,同时体现出针织服装的立体结构.从竹席工艺中提炼出的“拧”就是扭转,控制住材料的一部分而绞转.在面料上对某一局部进行“拧”的动作,拧转角度近似360度,可以得到一个曲线造型的放射性褶裥,连续几次360度拧转,就可以得到一个螺旋形褶裥的立体造型,可根据拧转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进行创意肌理设计.竹席的编织工艺是较为重要的,“编”,在服装设计中指运用编、织技法形成的镂空效果.不同的编织材料会形成各异的镂空风格,运用光泽感且质感细腻的线进行编织,不同针法的组合可形成千变万化的镂空图案;运用质地较粗糙的线或布条进行编织,所形成的图形就较为规则、单纯.运用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会产生丰富的结构艺术美感.
3皖西民间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动画造型设计;概念;功能;特征;技法
1动画造型设计的概念
动画造型设计是通过艺术造型方式设计出可以被视觉感知,被假定性赋予生命的动画角色形象,以及围绕这些形象的环境。动画造型设计狭义上是指角色造型设计,广义上指造型设计,包括角色形象、道具、服饰、动作、场景等。虽然动画是综合艺术,但动画造型设计的本质就是用视觉形象定位动画的艺术风格。动画角色造型始终是动画的主体,在动画前期创作,设计师就应该认真考虑造型设计,适当的造型设计可以帮助动画创作展示角色的表现力,提升整体动画风格的张力和魅力。动画角色无论是以人类、动物、植物、圣神、妖怪等形象出现,都被假定性赋予了“生命”,具有不同情感、性格、动作等特征,都是通过参考人类特点,进行“拟人”艺术化来设计出来的。随着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动画“角色生命”的衍生从虚拟世界走到现实世界来,其艺术价值更具商业价值,如米老鼠、唐老鸭、哆啦A梦、Hellokitty、Baymax等这些“动画明星”极具国际影响,它们都是设计师巧思创作的产物,我们通过它们感受到设计师所要传达的快乐、美好和温暖。
2动画造型设计的功能
动画造型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为动画制作部门提供角色的标准造型,动画制作是分阶段、分部门的,动画制作流程严格按照计划和规范。为保证动画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标准造型在集体创作工程中必须始终保持统一。其次,动画造型设计的功能还在于作为动画周边衍生产品的开发的基础,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造型,可以衍生很多商业产品,从而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3动画造型设计的特征
动画造型设计重要特征就是全面性,指动画角色通过各种表情、动作等全面展现角色特有魅力。动画造型应匹配于剧情,有些动画片的剧情是错综复杂,角色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的,为了角色造型可以更符合情节设定转化的要求。因此,设计师在创作之初,需要从全局出发,多角度去构思,考虑周全,避免在造型设计中出现盲点,进而设计出生动有趣动画角色,使得动画更加精彩灵动,提升整体的艺术魅力。动画造型设计制作中都会遇到一些局限,原因在于动画造型的工艺性特征。这是需要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影片自身的制作工艺手段(如特殊金属材质、木偶、剪纸、三维等),也直接影响到动画造型的最终效果。
4动画造型设计的技法
动画造型设计的技法基于简化,简单说来,对角色进行合理的简化,简化那些无关表现角色结构的特征,是有条理地简化原有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得角色更为精简准确地展现角色个性。在角色造型简化之初,首先要求设计师熟知形体结构的特征,掌握运动规律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简化,不然所谓的简化只是徒有其表进行简单减弱角色形象,然而并没有实际意义,根本上没有达到提炼角色形象的目的。动画造型设计遵循“少则多”的原则,避免符号化。对于繁琐的动画制作工艺,设计师在创作时要考虑化繁为简,运用最少的元素去表现角色的形象,如动画片《三毛流浪记》里面的主要角色“三毛”,造型特点就是简明,利于识别记忆。简化依据角色需求进行必要省略,主要分为数量的简化和形状的简化。最终目的就是保持角色的统一性与操作性完美结合,弱化无关结构。各种风格的动画造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当今的动画中,任何角色和动作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符合动画角色和剧情需要超乎想象的夸张与变形,使得动画更为有趣和观赏性,吸引观众的眼球。简单来说,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夸张”的运用,是一种“更加”表现力,使得角色更加有趣、生动,具有丰富的生命力的效果。在角色原有的基础形态上运用“夸张”,更为强调其特性,就会出现高大的更加高大,矮小的更加矮小,壮硕的更加壮硕,瘦小的更加瘦小,肥胖的更加肥胖,神经质的更为神经质,阴险的更加阴险,诡异的更加诡异的艺术表现。因此,设计师在动画创作中对于夸张程度的把握,要做到轻重缓急,合理准确,使得设计出的动画角色更有活力和张力,使得更为吸引眼球,观众更加欢喜。动画艺术为我们带来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元素都经过了“变形”的处理,在具备现实世界元素的特点的同时进行归纳和提炼的加工。变形主要功能在于强化效果,制造气氛,在动画中运用合理的变形,可以使得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在使用变形手法时,设计师需要特别注意归纳、组合、伸缩、加减、位移这五种技法,不能单一依靠某种方法,导致角色过于单一无趣。设计往往在于细节决定成败,变形需要反复考量创作,这样才能设计出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形象。夸张和变形被广泛运用于很多种类的动画艺术表现,是十分重要的动画技法。分析夸张和变形运用,首先要了解角色设定和剧情发展,夸张和变形要与密切配合镜头之间联系,不能使夸张和变形画面表现得过于浮夸,不符合情理,导致影响到最终画面的呈现效果。
5结语
本文阐述了动画造型设计的概念和动画造型遵循的功能和特征,同时有针对性地对造型设计技法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生动有趣的动画角色。具备了扎实的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同时挖掘角色动画造型的独特性,才是动画长久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动画产业也被注入新的模式和规范,带来新的价值。今天的动画造型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和表现技法,可以不受题材、时空的限制,但对于正在探索的中国动画来说,民族化依然将会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发掘动画造型设计的民族文化底蕴,并紧跟市场脉动,才能使得中国动画造型设计具有民族特色和感染力,进而带给中国动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4]贾否.动画概论(第3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翟翌翚,孙立军.动画造型[M].北京:中国电影学出版社,2012.
传统民间艺术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动漫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一,对动漫的剧情影响,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文化作品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结晶,由剪纸艺术、木偶艺术制作等的动画来进行表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其二,对动漫人物造型风格的影响,由壁画、漆画、皮影等工艺形式中延伸出的动漫人物,充满了浓厚的中国色彩。其三,民间工艺对动画场景产生的影响,如剪纸的装饰性纹样,年画的色彩等等。在我国动画《大闹天宫》,在场景设置中就借鉴了传统建筑和水墨风景装饰画,获得了艺术上的新高峰。
二、传统民间工艺在动漫广告的立足点
动漫广告在广告方面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体现在:一,卡通形象夸张有趣、生动活泼,不仅从风格上能体现产品风格,也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同时动漫形象也是永久的形象,可以长期保持原貌不变,如迪士尼的米奇米妮,米其林轮胎的卡通小人毕毕登,都成为了品牌的符号;二,动漫广告可以完成夸张荒诞的表演,能让观众影响深刻,形成广告宣传的效应,而真人广告没有后期特效的过程,是不能完成动漫广告场景和剧情的;三,动漫广告的制作成本相对比较低,制作周期短,特别是影视类动画广告方面,更够节约经济成本。四,动漫广告的形式更加符合当今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动漫的时尚型元素多,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通过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加上动漫广告不受传统个广告的框架约束,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外国比较成功的动画广告案例比较多,如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3D动画广告,及卡夫公司推出的趣多多饼干系列动画广告,都由其诙谐幽默的剧情、独立鲜明的动漫人物收到观众的喜爱。但是由于当今动漫产业完全是由美国动漫和日本动漫两大巨头占领,这两个动漫派系有创意,也不失亲和力,更具有完整系统的产业链,让其他国家实在望尘莫及。因此,中国不少动漫人都开始向美式动画和日式动画学习发展,以求让中国动漫能够尽快普及和提高,可这样的做法反而让中国动漫走进了死胡同,不仅得不到观众的喜爱和赞同,还有一种四不像的滑稽感,让人扼腕。据考证,最早的动漫广告出自于中国,是北宋的兔子功夫针的平面动漫广告,但当今中国动漫广告的现状,并不让人十分乐观,中国的动漫人也在默默的寻找更加适合中国的动漫广告之路。其中由“李宁”品牌和NBA篮球合作的一则商业广告,大胆使用了皮影的表现手法,虽然动作不多,但是在后期制作加上了特效,让传统的皮影艺术在动画广告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也让美国的广告商看到了中国民族工艺的新表现。更加值得称赞的是,由中央电视台参与制作的,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与当今动漫广告相结合的“文明中国”公益广告系列,为中国动漫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在这一系列动漫广告中,不仅有皮影动画广告“文明中国礼”在各大主流平台放送,还有平面广告“中国梦”系列在各种传播平台上展示,都获得了公众的好评,是中国传统工艺与动漫完美糅合的作品。动画广告使用了传统民间工艺的彩色皮影艺术,是浓厚的中国元素发挥,它巧妙的将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雕刻和绘画技艺结合起来,吸取了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精华,显得非常别致;同时广告使用了童声旁白,对于公益广告的主题“文明中国”诠释的尽善尽美。在平面广告系列中采用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先生的泥塑,粗朴讨喜中国泥塑,圆塑艺术让人惊叹不已,又装饰以色彩、纹样、道具,其自身就是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服务社会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这与广告主题“中国梦”十分呼应,体现了当代讲文明树新风的优秀风貌。
三、促进传统民间工艺与当今动画广告的和谐发展
动漫广告的市场潜力巨大,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动漫广告的受众市场不断扩大,而优秀的广告内容和定位,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商业利益和公益效应。中国的动漫广告如果一直模仿借鉴,并不是长久之路。用盛行一时的鲁迅先生名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想走出我国特有的动漫广告之路,还是要将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和动漫作品结合起来。带有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元素的动画广告,不仅具有商业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从商业广告着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瓷器、服装,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中国风情;从公益广告着手,中华民族流传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用传统的民族工艺作为载体,更能够呼唤共鸣。弟子规、三字经的公益广告,用木偶动画或者泥塑动画来体现,更加显得的古风古韵,雅俗共赏。
四、结语
摘 要:动画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动画产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在世界动画市场日益广阔的今天,无数优秀的动画影片出现在我们面前。不管是日美动画还是中国本土动画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但是我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商业市场以及各自电影产业中的地位而言,国产动画无疑还是有些落后的,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最根本的就是作品中情节因素的问题,这是决定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中国元素从广义上讲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粹。传统艺术由于经过几百甚至几千年的锤炼,积累了无数的精华和厚重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元素,比如戏剧脸谱、门神年画、木偶剧、水墨绘画、民间剪纸、敦煌壁画等将为我们的角色设计注入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动画、产业、中国元素、传统艺术
中国特有的戏剧脸谱、门神年画、木偶剧、水墨绘画、民间剪纸、敦煌壁画等传统艺术元素,决定了中国的动画主体、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以及角色塑造不会类同于其他国家,而是独树一帜,大放异彩。中国元素必须是有积淀的,能反映和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的灵魂,成功的角色塑造不但可以使形象栩栩如生,还可利用动画角色创作出更多夸张、离奇、虚幻的形象来,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动画里的角色应该性格鲜明、造型生动,具备一定的视觉感染力。设计师在进行动画角色设计时,仔细阅读剧本,分析人物性格,与导演多沟通,根据影片风格确定角色设计方向来进行设计,将幽默、情感、环境融入设计过程中,并确保角色在环境中的完整性和灵活性。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包含了很多成功的因素,像故事情节的曲折、角色设计的生动、影视语言的幽默以及深刻的思想含义等等,都是成功作品的基础。而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则是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设计。因为动画角色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艺术趣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动画艺术本身给商家带来的无穷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利益。一个好的动画角色形象往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的使者,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代表。
中国动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为数众多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其中以水墨动画为首,在国际动画界被誉为。中国学派。水墨动画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助墨色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对象,讲求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自1959年《水墨动画片段》试拍成功以来,我国共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童心》、《兰花花》、《雁阵》、《c雪鹿》等水墨动画电影,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是前四部,曾获得诸多国内外大奖。
水墨动画的取材,可以说是对国画取材的继承,多选用短篇抒情小品或寓言故事,能很好地提升影片的视觉效果。水墨动画的取形,在配合水墨造型元素的基础上,选取观众熟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形,将水墨画中常见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图像,运用动画技术直接或间接地搬上银幕。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水墨动画定义为让笔墨“动”起来,最重要的是它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表现和情感表达。借景抒情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习惯,把花鸟等本无情之物,通过形象表现,发挥空间想象,借物言志或传情达意。水墨动画的造型不同于传统的动画造型,对形象的处理更加细腻含蓄,边缘描绘含而不露,似有似无,表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意境,继承了水墨艺术的特点,体现了飘逸、淡雅的笔触。
中国水墨画的传统风格基本上是建立在“宁静致远”这种审美情趣之上,水墨动画讲究写意的空间,强烈的画面明暗对比,在简洁中蕴涵着丰富的戏剧性。比如制作一片水面,水面上有石头、树、草。如果是西方绘画,水面是一个实体,有色彩,水波,反光,倒影等多种元素,但为了保持中国画特有的美感,就必须放弃这些元素,使水面变成画面中大片的空白,仅仅通过倒影和倒影的波动表现水面的空间和质感,这样让画面充满了想象的余地。基于中国画的这种特殊的审美意向,水墨风格是非常适合制作成现代动画的。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空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当前国内的动画动画设计正在日益兴起,目前方新未艾。随着动画创作增长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中国传统精神缺失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设计与创作的严重制约。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水墨动画设计理念。水墨动画的兴起和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就来自于动画创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缺失问题,人物的类型化,对日本动画的模仿,情节的简单化幼稚化,始终是我们的大问题。缺少的中国传统精神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突出动画创作中的中国精神成为动画创作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动画事业亟待振兴的今天,回顾中国水墨动画立下的丰功伟绩,展望中国动画的未来,我们可以发现,摆脱对日美动画的单纯模仿,走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依然是个关键,相信中国动画将沿着这条充满智慧的道路继续前行,发扬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在世界动画之林异军突起,再掀波澜。
参考文献:
[1] 张松林.中国动画片必须走向世界市场[J].南京:科学出版社,2002,36.
[2] 阎评,张勃.现代动画艺术设计分析[M]. 高等文科教育,2005,18-20.
[3] 邵牧君.电影理论论文选[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1.
【关键词】传统美术;平面广告设计;造型
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探索,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从以前的商业价值逐渐增加了文化、美学的艺术价值,其定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无论哪种文化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对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来说也是这样,传统美术是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是现代美术的源泉,因此,传统美术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将我国传统美术的艺术精髓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才能发挥我国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我国国民的审美境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受传统美术文化内涵影响
(一)美术相关神话、宗教传说影响下的现代平面广告设计
人们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过程是一部人类进化的史书,原始社会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没有科学的支撑,对于自然非常崇拜,认为神灵掌管着人间一切,在此种神灵论的基础上其独特的宗教观产生了,其中这种认知不乏荒谬因素的存在,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神话是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想象,是宗教的扩展,为民间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今,社会进入以科学为主的文明时代,人们对自然有了足够的认识,以前的宗教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古老的文化却传承了下来,人们将传统美术融入时代气息,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艺术形式。就像原始图腾龙和凤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含义,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如华夏银行标志,其外形以新石器时代的玉龙为基本原形,借毛笔韵味书成,并作图案化处理,使之更加简洁鲜明,显示华夏银行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以凤凰为主要设计元素,突出了航空运输业在整个集团完整产业链中的地位,具有明显的行业识别性。
(二)民俗美术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平面广告设计
民俗美术文化是长时期以来人们情感、生活、信仰以及各种习惯的融合,具有极强的集体性和维系性特点。民俗美术文化由于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因此主要分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两大类,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象征团圆,其中的民俗美术元素包括剪窗花、蒸花馍、贴春联等内容,在创作内涵上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美术;人生礼仪主要包括:诞生礼、成人礼、婚礼等,刺绣、虎头帽等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术工艺品就是在这些活动中诞生的。为了吸引本民族的关注,很多国际大公司在广告设计中将民俗文化加入其中,使其体现出民族文化特点,加强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例如:可口可乐的广告中加入大量的中国红、窗花等民俗文化设计,极具中国民族特色,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加大了其销售量。
二、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受传统美术造型体系的影响
(一)主观意象造型影响下的现代平面广告设计
美术虽然大都来源于生活,但是设计者为了使得作品更传神,往往加入主观想象将其艺术化。河北武强木版年画的门神身材有的部位缩放、有的部位夸大,将其以一种生动、鲜活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这即是平面造型设计上所体现出来的主观意象设计。我国传统美术的色彩运用也别具一格,主观意象的加入使得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具有极大的不同。传统美术的色彩观基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是通过色彩组合来表达意图。比如在中国红色是光明、生命、力量的象征,更与各种喜庆场合密不可分,代表了积极向上的色彩观;黑色、白色却与红色的含义相反,代表了死亡与哀伤;女性用红色表示,男性用绿色表示;色彩时空观: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中间黄。现代平面设计同样适用这些主观意象色彩观,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有着很好的效果。
(二)几何抽象造型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几何抽象造型在对以往传统造型进行简化处理的基础上,以几何抽象设计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造型,以增加造型的生动性,这种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造型方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较广,是在现代意识下形成传统图形设计的创新。现代几何造型的起源要追溯起来,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最初在原始社会陶器艺术上起到装饰作用。那时的几何图形还很简单(圆点、三角纹、月牙纹、动物的简单形状等),但是随着时代的积累、科技的进步,几何抽象造型运用已经炉火纯青。在今天的百姓生活中几何抽象造型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但通过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各种图案的排列组合延续着这种传统几何抽象造型,增添了作品的韵味和艺术气息,如陕北农村妇女在椅垫、鞋垫、背心上绣制的几何纹样,既提升了设计的趣味性,还使得文化得以传承。
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受传统美术审美意蕴的影响
(一)传统美术创作情感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传统美术中不仅要把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还要投入真实的感情,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剪纸、绘画、刺绣等传统艺术形式表现中,人民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就是真实感,将生活的细节极其认真地、到位地表现出来,也是对艺术作品的尊重。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也要吸取经验,充分保持这一份“真”。善体现在美术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艺术不仅仅传达给人视觉享受,同时还要给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引领社会走向“善”的一面。美就是满足人们的最简单要求,在视觉上符合大众的评价标准。在平面设计中要善于发现美,在传统文化中要善于发现美并发扬光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永远不会过时。
(二)传统美术趣味性创作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传统美术的趣味性创作,要求作品的设计必须展现出轻松、幽默的特点,代表着人们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美术的喜剧元素的收集,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自身的艺术再加工,这种作品的创作是自发的、幽默的,“喜剧性”的艺术效果尤其明显。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加入幽默、喜剧性的元素,可以让人们从设计中愉悦身心,起到放松的作用。在生活中收集有趣的事加入设计之中,这样可以在充分感受到趣味的同时还享受视觉美感带来的快乐,不仅使作品丰富还使得社会价值更凸显。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美术,不仅是我国几千年来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体现。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当前平面广告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新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应该以中国民族文化为基础,大力创新传统美术题材,拓宽现代设计思维,推动我国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殷韦韦.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9(2).
[2]聂敏.民间美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