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管理 治疗 诊断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妊娠期妇女出现的血压异常增高的特有疾,国外人群发病6%~10%,中国发病率5.57%~9.4%[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初产妇、孕产妇年龄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糖尿病、血管紧张素基因T235阳性,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营养结构等均与发病风险因素增加密切相关[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显著增加胎儿生长抑制、胎盘早剥、DIC、脑水肿、急慢性肾衰、心衰等风险,是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只有进行早期筛查、合理预防、正确干预和管理才能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国内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4类[3]:①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或孕期20周前出现血压≥140/90mmHg或产后12周血压仍不恢复正常。②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的高血压,3次测量血压≥140/90mmHg,每次测量至少间隔6小时。此病可进展为子痫,部分患者在分娩后可演变为原发性高血压病。③子痫前期/子痫:是指20周后首次出现的高血压和蛋白尿,常伴有水肿和高尿酸血症。子痫前期分轻、重度。轻度患者血压≥140/90mmHg,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300mg/24小时,或(+),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头晕等症状。重度患者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2.0g/24小时,或(++),血肌酐>106umol/L,血小板

诊 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一般可做出诊断。病史中应详细询问有无上腹部不适,头痛,水肿、视力改变及抽搐等;血压为持续性血压升高,三次测量血压≥140/90mmHg,每次测量至少间隔6小时,或使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可在妊娠期20周后血压持续上升;蛋白尿的定义是24小时内尿液的蛋白含量≥300mg或尿蛋白浓度>0,1g/L(定性+);水肿为自足踝部逐渐上升的凹陷性水肿,经休息后部缓解,体重异常增加≥0.9kg/L或2.7kg/月;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定、尿液监测、眼底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TCD等,视病情而定。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管理

目前国内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尚无统一意见。参照美国妇产科协会及国内高血压指南,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旨在提高孕产妇及胎儿安全,延长胎龄,保证胎儿成熟,避免出现胎儿畸形和发育迟滞,胎盘早剥等风险,对于血压轻度升高的孕妇,血压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适用于所有妊娠期血压疾病,主要包括加强监测和限制体力劳动,严格限盐有助于降低血压,但对胎儿不利,故适度限盐,同样适当的体重控制。预防管理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应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开展围孕、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期知识,自觉进项产前检查;指导孕产妇合理饮食与休息,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镁、钙、硒、锌等微量元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食物,减少动物脂肪和盐的摄入,但不限制液体的摄入,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愉悦的心情,坚持左侧卧位;补钙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国外研究表明,每日补钙1~2g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药物治疗:国内目前尚无统一意见。2005年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报告推荐首选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甲基多巴[5],但此药国内市场很少,拉贝洛尔兼α受体和β受体阻断剂作用,降压明显且副反应少,故可首先考虑使用。美托洛尔缓释剂可使用,但应监测胎儿体重及心率,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故不推荐使用。国内目前使用广泛的是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由于CYP3A4在女性中活性高于男性,钙离子阻断剂的代谢与该酶关系密切,故效果显著。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维拉帕米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考证。孕产妇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可影响子宫收缩,临床应注意。利尿剂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价值分歧较多,但临床荟萃分析显示不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并可使其获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绝对禁止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此类药物致畸形作用肯定。子痫前期和子痫的治疗还包括硫酸镁解痉,镇静,促胎儿成熟等,临床依病情酌情使用,综合治疗。

总之,正确的监测,预防和治疗,才能有助于改善孕妇和胎儿的预后,只有加强产科与神经内科,心内科等多学科的协作,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全国妊高征科研协作组.全国妊高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2):67-71.

2 林其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71-473.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硫酸镁; 低分子肝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产后降压; 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是孕产妇在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因常合并产后出血、感染抽搐并发症,在临床中也成为产妇以及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妊娠高血压主要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及孕妇产后2周[2]。经临床统计,在我国HDP发病率为9.5%~10.6%。而对于妊娠期高血压在收缩压≥160/11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40 mm Hg患者以及在妊娠期已经服用过降压药患者,或具有原发高血压病史患者,都应给予及时有效的降压治疗;其中最为有效的为终止妊娠后2周内,血压会自动回归正常,但有些患者在终止妊娠后不能回归正常;对于终止妊娠后收缩压≥160/11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40 mm Hg的患者,仍然需要在产后进行有效治疗。由于患者终止妊娠后较妊娠期间选择药物相对广泛,但考虑母乳以及患者自身产后体质等因素应合理给药[3]。而经临床不断研究发现,采用硫酸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对于产后高血压控制效果较为理想,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并需进行产后降压的患者120例,收缩压≥160/11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140 mm Hg;年龄22~38岁,平均(28.4±7.1)岁;孕周37~40周,平均(39.0±1.1)周;其中顺产24例,剖宫产96例;初产妇101例,经产妇19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其中硫酸镁组40例,年龄22~38岁,平均(26.1±8.9)岁,孕周37~40周,平均(39.0±1.4)周;低分子肝素组40例,年龄22~38岁,平均(29.8±3.7)岁,孕周37~40周,平均(39.0±1.6)周;联合治疗组40例,年龄22~38岁,平均(27.9±5.1)岁,孕周37~40周,平均(39.0±2.1)周。同时排除心功能在Ⅲ~Ⅳ级明显异常的患者,以及肝功能ALT、AST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患者。本研究三组患者的年龄、孕周、治疗前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及标准

1.2.1 血压的测量 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 min。取坐位或卧位,注意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通常测右上肢血压,袖带应与心脏处同一水平(II-2A)。

1.2.2 妊娠期高血压定义 同一手臂至少2次测量的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 mm Hg,但低于140/90 mm Hg时,不作为诊断依据,但须严密观察。对首次发现血压升高者,应间隔4 h或以上重复测血压,如2次测量均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对严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为观察病情指导治疗应密切观察血压。

1.3 方法 分别选用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镁和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3]。(1)硫酸镁组给予25%硫酸镁60 mg,融入5%的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30滴/min静滴。同时给予拉贝洛尔口服。(2)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IU,1次/12 h。(3)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25%硫酸镁60 mg,融入5%的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30滴/min静滴。同时口服拉贝洛尔口服,以及每隔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IU。

1.4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记录三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1周的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使用水银泵血压计每天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3次,取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脸红、下肢水肿和皮疹等不良反应[4]。

1.5 疗效判定标准 以用药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的幅度来评判疗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或收缩压≥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的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舒张压下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降压疗效比较 硫酸镁组的总有效率为72.5%,低分子肝素组为85.0%,联合治疗组为95.0%;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硫酸镁组及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组降压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硫酸镁组(n=40) 14 15 11 72.5

低分子肝素组(n=40) 21 13 6 85.0

联合治疗组(n=40) 29 9 2 95.0

2.2 三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 相对于硫酸镁组心率的轻微加快,低分子肝素组可见心率明显减慢,而联合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硫酸镁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作为临床异常情况处理。而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三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x±s) 次/min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硫酸镁组(n=40) 72.9±10.0 73.3±9.0

低分子肝素组(n=40) 73.4±7.3 65.1±9.2*

联合治疗组(n=40) 72.1±7.6 73.4±8.4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组在用药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心动过缓、脸红、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其中硫酸镁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平均发病率期高达10%,其中按疾病病情来进行分类分为轻度、中度、先兆子痫以及子痫,发病率分别为5%、2%、2%和1%。其具体发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确。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在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中明显增加[5]。了解这一高危因素并且及早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年龄:孕妇年龄≥30岁,发病率明显增加,本研究中大于30岁的有23例,占到总研究人数的57.5%,是发病的一个高危因素;(2)多次妊娠:以往研究认为2次、3次及多次妊娠较首次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3)不良产史:既往不良产史,包括死产、流产及死胎等,都是发病的一个高危因素[6];(4)高血压遗传史等。

长期血压值较高的患者,其自主神经功能已经失去平衡,迷走神经的活性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增强;因此,长期患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很高。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3级,其中重度高血压是SBP≥180 mm Hg,DBP≥110 mm Hg,重度高血压临床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有必要当血压位于轻中度时就进行治疗[9]。在治疗高血压时,除了要有效降压,还要纠正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以尽量降低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

硫酸镁为钙离子拮抗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高血压以及心绞痛的治疗,硫酸镁进入体内可进行有选择性减少血管中的Ca2+的内流量[10]。有效的对Ca2+浓度过高的细胞进行干扰。同时由于硫酸镁为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外面的大量Ca2+内流,从而引起Ca2+在细胞内浓度明显下降。起到对细胞内钙调素的DNA有效合成,间接地影响Ca2+的钙调素复合物的形成,达到平滑肌细胞收缩[11],达到血管扩张,降低血压的临床目的,同时还可有效保护心脏等脏腑器官。可避免因降血压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硫酸镁配合该药物进行静脉滴注,可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吸收,发挥其药效[12]。

低分子肝素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t1/2,该药物皮下注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肝素,吸收迅速,静注维持12 h,皮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几乎达100%,可使D-二聚体明显下降,可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抑制微血管内凝血[13]。因此对产后血压抑制不会因用药不当而引起大出血等反应,同时还可缓解产妇产后出血时间长等症状。同时低分子肝素的半衰期时间也相当持久,多可持续至12 h,因此可每12小时注射一次[14-16]。同时本药物通过血液在肝脏进行代谢,由尿和粪便中排出,同时在产后乳汁中可检测出少量药物,因此应对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应进行暂停哺乳。

而通过临床结果可见,硫酸镁组在降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但降压效果相对其他两组较差;低分子肝素降压效果显著,但患者易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同时,硫酸镁组以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联合用药,既能发挥两种药物的药效,同时降低其药物引发的并发症,表明其不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用药安全系数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两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妊娠高血压产后降压,在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降压作用,且不引起心率波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姝洁.联合应用硫酸镁控释片、酚妥拉明和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8):408-409.

[2]夏三红.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9):470-471.

[3]贾小丽.药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5):24.

[4]王秀花,谢学林.酚妥拉明硫酸镁和硫酸镁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9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21(7):58-59.

[5]张美娟.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6):69-70.

[6]林其德,李青.降压药物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应用的争议与发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3(6):19-21.

[7]武春梅,杜叶平,尹莉莉,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6(6):2187-2189.

[8]王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各项生化指标的分析及意义[J].中外医疗,2013,7(3):50-51.

[9]王羽.静脉滴注硫酸镁配合口服硫酸镁控释片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对比[J].青岛医药卫生,2013,4(8):272-273.

[10]申南,李光辉,张为远.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7(7):587-589.

[11]王惠,徐明翠.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四项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7(3):101-102.

[12]窦金玲.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28(10):147-149.

[13]冯延红.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4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彦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3(4):28-29.

[14]孙桂婵.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13,26(9):5349-5350.

[15]黄峻,鞠文东,周涛,等.动脉硬化检测仪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5(10):768-770.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3篇

女性在其一生要经历月经、妊娠、生育、绝经等不同的生理环节,血压变化规律不同于男性, 同时由于外源性激素(避孕药、雌激素等)的应用, 可能影响血压和血脂代谢, 使女性高血压发病比男性更复杂,所以在治疗上更须谨慎。

年龄不同,血压状况不同

女性随着年龄的变化,处于不同的生理阶段。而在不同阶段,其血压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处在不同生理阶段女性高血压的特点。

青少年(7~25岁)

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低,但有上升趋势。患者多为继发性高血压,由器官和系统疾病所引起,常见的有肾脏疾病、主动脉狭窄等。原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13岁原发性多见),多受遗传、肥胖、精神压力、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

1.高盐饮食: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2.营养过剩:在城市,营养过剩、活动量太少也是及少女出现血压偏高的原因。洋快餐流行,上学放学车接车送,孩子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使得少年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普遍偏高,血压也随之偏高。

3.压力大: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下,会导致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过程失调,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管外周阻力加大,致使血压升高。

育龄期(25~40岁)

1.生理周期与高血压

处于育龄期的女性,其血压可以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发生波动。月经周期包括滤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在月经不同周期中,雌激素水平是不断波动的。雌激素能通过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来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血压,并能通过降低血管紧张性和血管阻力来防止妇女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滤泡期舒张压较黄体期明显升高。正是因为女性的血压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关,所以其波动程度远远高于男性。另外,该阶段女性体重控制不良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2.避孕药引发高血压

一般说来, 口服避孕药(OC)对大多数妇女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长期口服避孕药可导致女性高血压的发生。最近的资料表明, 血压升高主要与雌激素有关。口服避孕药的成分一般为雌激素和孕激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 含低剂量雌激素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 而单孕激素口服避孕药使用者中未发现其对血压的影响。另外,避孕药可以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使这些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得不容易控制,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口服避孕药所致高血压,通常在服药后1~2周即产生,多为服药数月或一年后发现,少数在服药2~3年后发病;在发生高血压前,一般均无明显症状,但口服避孕药后,一般都有体液滞留的倾向,导致出现下肢水肿及高血压。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程度,个体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各异,多数为轻中度,极少数发展为进行性或恶性,停药后多数可恢复正常,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与个体素质、血压高低及服药时间长短有关。

由于年轻的育龄妇女基础血压较低,服避孕药后血压的轻度升高很难被发现,故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妇女应定期测量血压,并与服药前的血压进行比较。如血压超过140/90 mmHg时应考虑停服避孕药,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有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史、肾病史、高血压家族史及心脏病家族史的妇女均属高危人群,所以这些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时易发生高血压,应考虑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必须使用口服避孕药时,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压。

3.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高血压

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高血压应引起重视,其发病率在育龄女性中为5%~10%。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为特征, 伴月经稀少或闭经、不孕、女性男性化(多毛、痤疮)、肥胖的一组综合征。它是最常见的生殖和代谢异常相关的内分泌疾病。目前, 国际上对该病还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定义, 认为是一种多病因疾病, 其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耐量异常、脂代谢紊乱、肥胖和高血压。

妊娠期

妊娠期是高血压的高发、高危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定义为妊娠20周后,孕妇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它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初产妇、孕妇年龄40岁、多胎妊娠、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有家族病史的孕妇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明显增高。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依据是血压较孕前升高≥30/15 mmHg或血压升高达≥140/90 mmHg,至少2次,间隔6小时。国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妊高征人群在产后5年有17.25%的人发展为高血压病,而正常妊娠者仅有5.8%。多数患者随着围产期的逐渐过渡,高血压倾向逐渐消失,而一部分患者的血压则在产后持续不降而成为永久性高血压患者。

更年期(现称围绝经期)

女性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生理变化最突出的时期, 是女性生理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过渡时期。此时卵巢分泌雌激素的能力逐渐衰退,性器官也随之呈进行性萎缩。上述衰变集中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候群, 如阵发性潮热、出汗、睡眠不好、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血压不稳特别是血压偏高的症状比较明显。

女性绝经期之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女性更年期的年龄一般为45~55岁, 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 更年期的过渡阶段为1~2年。调查资料表明,成年女性早期的收缩压低于男性,而60岁以后则明显高于男性,50岁以上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与更年期改变相关。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病因有着诸多因素, 倾向认为以下两种因素为主导因素:一是更年期女性的内分泌紊乱;二是更年期女性的精神、神经功能的失调。这两者相比较起来, 卵巢功能衰退, 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下降, 是引起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雌激素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绝经后血压上升关系最为密切。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收缩和RAS系统的活性增高,是产生绝经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近两年有学者发现,绝经前后的血压变化,可能还与体内女性激素变化带来的绝经前后盐敏感性变化有关。未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年轻女性对盐不敏感,而绝经后女性的盐敏感性明显增高。肾脏血液动力学调节也与女性激素明显相关。同时钠的排泄也与女性激素有关。

阶段不同 治疗不同

鉴于女性在不同时期高血压发生的原因不同,临床上,应该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针对女性不同时期的血压变化进行相关的治疗。

青少年(7~25岁,多为学生)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尤其应当注意),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善,限盐、少食油炸食品,限制更多的甜食,增加有氧运动,减少静态活动时间。

育龄期(25~40岁,多为工作的青壮年) 体重控制不良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同时规律的月经周期中的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是血压波动的原因之一,然而这部分女性雌激素水平良好,其保护性作用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活性相对正常。针对此类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血压特点,对于月经中高血压的患者,建议周期性使用小剂量利尿剂(经前1~2天、经期以及经后1~2天加利尿剂),也可配合一定镇静剂进行血压的调整。对于避孕药相关性高血压,大多数妇女在停止服用避孕药1~3月后, 血压可完全恢复正常。如果已停药6月, 血压仍高,则应考虑是否原发性、肾性或内分泌性高血压, 并采取类似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妊娠期 妊娠期女性降压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首先要评估,妊娠期的血压增高对母亲以及对胎儿是否有影响。在妊娠3个月内血压持续在150/100 mmHg以上者建议终止妊娠,如持续妊娠会对母体及胎儿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导致自然流产,而在此期降压药物的应用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在妊娠的全过程不能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3个月内尽可能不服任何降压药物,5~7个月可以选用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在7~10月内可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如拉西地平片)和小剂量甲基多巴。

哺乳期 高血压母亲的授乳要保证母乳喂养的安全,抗高血压药可能会分泌到母乳中,Ⅰ期高血压母亲(编者注:Ⅰ期高血压是指高压≥140或者低压≥90,Ⅱ期是高压≥160或者低压≥100,Ⅲ期是高压≥180或者低压≥110)如果希望母乳喂养,可在密切关主血压的情况下短期授乳,终止喂养后中心开始抗高血压治疗,在哺乳期间如需抗高血压治疗,应当禁用ACEI(药名后2字为普利的)和ARB(药名后2字为沙坦的),可服用小剂量钙拮抗剂(药名后2字为地平的)以及β受体阻滞剂(药名后2字为洛尔的)。利尿剂可以减少母乳的分泌量,应当给与注意。

更年期 更年期高血压女性的血压增高,主要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有关,因此有效的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缓释异搏定可以改善交感兴奋性对高血压的影响。ACEI或ARB联合钙拮抗剂(CCB)的治疗,有可能作为绝经期后高血压的主流治疗。

控好血压,别入误区

高血压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常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还可能危及生命,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因此,提高女性对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有效治疗、提高女性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说来,不论女性男性,对于高血压一定不要有以下这些错误的认识――

1.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不必大惊小怪。

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而统计资料显示,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以使脑卒中风险减少36%。

2.老年人的血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

老年人的血压增高不是一种生理现象,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轻人相同,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便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目标同年轻人一样,为收缩压

3.血压降到正常就应该停药,等到高起来再服药。

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生坚持服药。血压稳定地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宜停药。停停吃吃,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4.治疗了但血压未达标也没事。

有些高血压患者吃药以后往往满足于血压值的降低,但未达到目标值。降压目标值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这里“以下”两字十分重要,因为目标值没有具体的下限。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防治指南还提出,“血压水平从110/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与血压

5.心脑肾功能已经损害的患者不宜将血压降到正常。

过去曾经认为,心脑肾功能已经存在损伤的患者,血压应该高一点以便维持该脏器的血液供应,降低血压会加重缺血。当前的观点认为,对于心脑肾靶器官业已受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积极降压,以保护业已受损的器官,避免病情因血压增高而进一步恶化。

6.夏天应该停药或减药。

这只能适用于部分患者,而且限于在严密观察下小量谨慎地试探性减药,停药是不妥的。

7.希望能迅速把增高的血压降至正常理想水平。

把增高的血压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特别是血压在180mmHg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因为机体已经适应了高水平血压,假如下降太快,会造成机体不适应反而出现新的症状,脏器供血会受到损害。治疗应该从小剂量降压药起步,使血压缓慢平稳下降,让机体得到新的适应和平衡,才是合理的。其实服用有些降压药后也不是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理想情况是在一个月内将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水平。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急性高血压患者(包括伴有急性靶器官损伤的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急症高血压患者)需要尽快地将突然急剧增高的血压控制住。

8.降压药不应该在晚上或在睡前服用。

临床观察到有的患者高血压主要出现在早晨或夜间。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晚间或睡前服药是合理的,服药时间应该因人而异。

9.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治疗效果。

一般血压值在24小时以内是有波动的,偶然测到的血压值(一般是去找医师测量的诊室血压值)往往可能导致误诊(把白大衣高血压,即假性高血压当作高血压)和漏诊(一次血压正常把存在的隐性高血压漏了),不能真实反映真实的全面的血压情况和降压疗效。目前提倡和鼓励高血压患者自备血压计,像糖尿病患者自己监测血糖那样,通过自己监测来了解昼夜血压的波动情况。最好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对于判断降压效果和制订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10.全凭症状服药。

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时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患者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即使有症状也常无特异性。服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

11.不断变换药物品种。

“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或产生耐药”、“老是吃同样药物,会使药物副作用增加”,持这样观点的患者常自己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服用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4篇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重要而又复杂的妊娠并发症之一,也是围生儿死亡和疾病的首位原因,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广泛关注,早产的发生率为5%~15%。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监护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早产儿的生存率稳步增加。但由于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早产不仅危害孕妇的安全,而且使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早产的病因尚未真正明确。本文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本院早产病例,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为加强临床识别、监测和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5472例,其中早产者290例,早产占同期分娩总数的5.3%(290/5472)。早产儿孕周28.0~36.5周,平均孕周为(34.3.8)周。孕母年龄最大41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为(27.1.2)岁。初产妇占85.7%(249/290),经产妇占14.3%(41/290)。因死胎、胎儿畸形及计划生育引产者未列入统计中。

2.早产的定义:妊娠大于28周,不足37周(孕259d)分娩者为早产。医源性早产是指因产科母胎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存在,继续妊娠会对母亲或胎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必须提早结束妊娠而施行干预性措施终止妊娠者,亦称干预性早产。自发性早产是指早产临产和宫颈机能不全,其主要原因可能为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导致自然分娩者。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进行资料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1.早产的危险因素:医源性早产占总早产数的33.1%(96/290),自发性早产占66.9%(194/290);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前置胎盘,分别占医源性早产数的42.7%(41/96)和41.7%(40/96),占全部早产的14.1%(41/290)和13.8%(40/290);胎膜早破占自发性早产的52.0%(102/194),占全部早产的35.2%(102/290),自发性早产中23.2%(45/194)的为原因不明。

2.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自发性早产的分娩方式主要为经阴分娩,医源性早产除1例经阴分娩外均为剖宫产分娩。全部早产中没有死胎发生,死产为5.5%(16/290),新生儿死亡为18.3%(53/290);医源性早产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分别为7.3%(7/96)和25.0%(24/96),自发性早产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分别为4.6%(9/194)和14.9%(29/194);医源性早产死产、新生儿死亡比例高于自发性早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28,P

讨论

防治早产是降低围生期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早产占围生儿死亡的63.7%,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46.0%。由于分娩的动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早产的原因仍不十分明了。自发性早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所致,约占早产总数的50.0%(23.2%~64.1%),与本次结果66.9%(194/290)基本吻合。自发性早产往往是自然临产,有70%~80%[4]的自发性早产无法控制,其原因有前次早产、先兆早产、低体重指数、工作紧张繁重、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子宫异常、宫颈关闭不全、多胎妊娠、腹部撞击、性生活过频、吸毒、吸烟、酗酒、孕妇年龄小于18岁以及不明原因等。医源性早产是指产妇并发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产前出血、产科并发症、子痫前期、子痫等妊娠期特有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多胎妊娠等原因,必须立即终止妊娠而导致的早产者,占早产总数的25.0%(8.7%~35.2%)[5],与本次调查结果33.1%(94/290)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和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因素。本院收治的早产病例中胎膜早破占35.2%(102/290),而廖洪等[6]的报道常见早产原因中,胎膜早破占41.6%,其结果基本相似。

为预防早产的妊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医源性早产,若病情需要,孕30周后即可开始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终止妊娠的时机可提前到32孕周。终止妊娠的方式分为剖宫产和诱导宫缩经阴道分娩。自发性早产若宫颈条件成熟,无胎儿宫内窘迫者可选择诱导宫缩经阴道分娩,否则应行剖宫产术。医源性早产因孕母多数有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无法耐受阴道分娩,建议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本院收治的医源性早产,有1例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难免早产,经阴分娩,其余均经剖宫产分娩。

早产是目前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文献表明,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存活后神经系统及肺部疾病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应提高对早产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对早产进行预测。B超检测宫颈长度50ng/ml,则早产的可能性较大[7]。早产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应用宫缩抑制剂尽量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同时加强孕产妇的孕期管理,进行孕期宣教,早期发现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防止早产的发生,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新生儿质量。

参考文献:

[1]Drazancic A. Antenatal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at should be done[J] J Perinat Med,2001,29(3):188.

[2]Lumlry J. Defining the problem: the epidemiology of preterm birth[J]. BJOG, 2003,110(20):37.

[3]刘兴会,尹如铁,姚建荣,等.10年围生儿死亡回顾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1(2):111.

[4]徐志红,徐爱群,曾蔚越.早产的定义和分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1):643644.

[5]Jean Marie M. Classification and heterogeneity of preterm birth[J]. BJOG,2003,110(sup20):3033.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5篇

0引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特有疾病,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等严重后果,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国内外学者[1-2]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迄今为止,其病因仍不是很明确. 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妊高征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提高监测和干预效果、减少妊高征的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取吉安市多家市级和县级医院200401/200506 2121名孕妇的病历资料,年龄18~46(平均26.4±3.9)岁. 其中妊高征患者147例,总患病率为6.9%. 在所有妊高征患者中,轻度妊高征82例,占55.8%,中度38例,占25.8%,重度27例,占18.4%. 按是否有妊高征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妊高征的诊断均须符合200012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5版所制定标准[3].

1.2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 资料收集完成后,对所有变量进行编码定义,若为多分类变量则在分析时预处理为哑变量. 利用电脑统计软件SPSS10.0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以是否有妊高征为因变量(有定义为1,无定义为0),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分别引入单因素Logisitc回归方程. 由于季节为无序多分类变量,分析时以冬季为参照,形成4个哑变量. 结果显示,孕妇为国家干部、子女数、孕妇体质量、Hb,多胎妊娠、死胎死产史以及季节与妊高征之间存在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妊高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2.2多因素分析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同时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前进法的最大似然比检验,选入变量的概率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 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为死胎死产史和季节(表2). 随后对这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未引出交互作用项(P>0.05),即这两个变量为妊高征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死胎死产史为危险因素,而秋季为保护因素.

表2妊高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3讨论

从单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孕妇为国家干部、孕妇体质量较大、多胎妊娠、有死胎死产史者较易发生妊高征,而子女数较多、Hb大以及秋季为妊高征的保护性因素. 随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最终进入多因素主效应模型的变量为死胎死产史和季节,是妊高征主要独立影响因素.

死胎死产史与妊高征的发生正相关,其发生风险远高于其他孕妇. 多因素分析显示其A值达21.903,可见要有效防止妊高征,有死胎死产史的孕妇应是重点监测对象之一,须注意加强产前检查. 但该A值95%可信区间有些偏宽,因此该值尚不够稳定,其原因可能是有死胎死产史的孕妇例数偏少所致,这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表明,季节对于妊高征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是以冬季为参照的,显然在秋季妊高征的发生率较低,与冬季有显著差异(P<0.05). 为进一步了解其它三季之间的关系,再以春季为参照,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冬三季之间差别不明显(P>0.05). 一般认为[3],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妊高征的病变基础,冬春季节天气寒冷,小血管容易出现痉挛紧张,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妊高征. 而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血液及尿液浓缩,尤其中暑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蛋白尿,因此也是妊高征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对而言,秋季气候凉爽,既不特别寒冷,也不特别炎热,,血管较少出现剧烈应激,从而有利于降低妊高征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伟,王建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筛检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45-847.

[2] Chappell LC, Seed PT, Briley AL, et al. Effect of antioxidants on the occurrence of preeclampsia in women at increased risk: A randomized trial[J]. Lancet, 1999,354:810-816.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6篇

低血糖:精细分3级,不再一个数值一刀切

新标准依然强调血糖自我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重要性,在某些情况可以联合动态血糖监测。低血糖内容的更新,是2017年ADA标准的一大亮点。

根据国际低血糖研究组建议,低血糖分为低血糖警戒值、临床症状明显的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

与以往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仅定义为“血糖≤3.9 毫摩尔/升”不同,2017年ADA标准指出,临床症状明显的低血糖为血糖

孕期糖尿病管理:所有口服药均缺乏安全数据;DM合并妊娠与GDM控糖目标合二为一

本章节有两大更新看点。一是在孕期糖尿病的用药上,ADA指明了新的风向标。二是关于孕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

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在过去认为可以用于孕期糖尿病,2017年ADA标准则指出二者均可通过胎盘,二甲双胍似乎比格列本脲更易通过胎盘。所有口服药物均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孕期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胰岛素,因为胰岛素并不通过胎盘。

新标准将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血糖控制目标,与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合二为一。即餐前血糖

我国2014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把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区别对待,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的餐前餐后血糖和2017年ADA标准一样,只是糖化血红蛋白建议

心血管安全性:恩格列净、利拉鲁肽,心血管保护作用再强调

新指南更新了关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的内容。该类药物也即将在国内上市,国内也已出炉《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临床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2017年ADA标准也明确了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恩格列净或以降低死亡率。另一种有着相同地位的药物是利拉鲁肽。

糖尿病诊断与筛查:OGTT、HbA1c仍为诊断 T2DM金标准;急性起病T1DM诊断只可依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依然是2017 年ADA标准中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标准,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只可依靠血糖而非糖化血红蛋白诊断。

在筛查糖尿病方面与前有3点不同,一是2017 年ADA标准提供了一套“2 型糖尿病风险测试工具”,可用于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筛查,如借鉴到国内临床亦较为实用;二是妊娠糖尿病在产后需随诊筛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鉴别其是否发展为永久性糖尿病,2017年ADA标准将随诊时间由6~12周调整为4~12周,说明妊娠糖尿病的进展时间可能提前;三是根据新近的研究结果,巨大儿生产史不再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中国指南不同,2017年ADA标准推荐从糖尿病前期就开始评估并治疗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等,可能更值得国内同道深思。针对单基因糖尿病综合征,2017年ADA标准建议疑为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要考虑基因检测,并明确指出治疗上MODY中的HNF1A型和HNF4A型对磺脲类药物敏感。

高血压管理:DM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女性血压目标放宽,ACEI/ARB不再首选,4类均可用

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章节涵盖了高血压/血压控制、血脂管理、抗血小板药物和冠心病4个部分的内容,其中高血压/血压控制更新较多。

在血压控制方面,与前不同的是,为优化长期产妇健康,减少胎儿生长受损,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妊娠女性的血压控制目标建议由110~129/65~79毫米汞柱调整为120~160/80~105 毫米汞柱。

在高血压治疗方面,2017年ADA标准指出诊室血压≥140/90 毫米汞柱时启动药物治疗,并且诊室血压≥160/100毫米汞柱时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应用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单片复方制剂。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血压≥140/80 毫米汞柱时可考虑降压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方面,2017年ADA标准按照新近的研究结果,不再建议首选ACEI或 ARB,而转向对于没有白蛋白尿的患者,4类降压药物中均可选用,即ACEI,ARB,CCB和噻嗪类利尿剂。

T2DM肥胖管理:代谢手术BMI阈值放宽

临床证据显示,减重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甚至可使一些患者的糖尿病“缓解”,而非糖尿病肥胖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下降。为了强调手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2017年ADA标准将“减重手术”更改为“代谢手术”。

在手术适应证方面,2016年ADA标准为BMI>35千克/米2,2017年ADA标准则放宽了BMI阈值,建议BMI处于30.0~34.9 千克/米2(亚裔美国人BMI 27.5~32.4千克/米2),尽管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也应该考虑代谢手术。

2016年《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列出“BMI≥32千克/米2”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未来该切点是否会变化、如何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2017年ADA标准建议代谢手术前要考虑患者是否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相关精神疾病病史,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再手术,并于术后定期评估其精神状态,也是对2016年标准的补充。

T2DM预防与延缓:一些情况下二甲双胍可用来预防T2DM

通过合适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正确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够帮助糖尿病前期患者从中获益。另外,药物干预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内容。

相对2016年的标准,2017年ADA标准更明确指出,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那些BMI>35 千克/米2,年龄

引人注目的是,2017年ADA标准结合最新的证据,首次指出: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 缺乏,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尤其是贫血、周围神经病变者,应考虑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水平,并根据需要补充。临床上,维生素B12 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很容易误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关于二甲双胍的部分,与我国2016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建议完全不同,但个人认为 2017年ADA标准的推荐值得借鉴。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胎盘早剥; 临床特点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孕妇特有的一种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其中我们将血压大于160/90mmHg且尿蛋白定性阳性的患者定义为重度子痫前期[2]。处于该期的患者易并发许多严重的产科病症,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由于其对于胎儿生长的严重影响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2011年收治的17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51例无合并胎盘早剥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比较,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特征的临床表现,为早期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7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盘早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未并发胎盘早剥的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0.23±4.25)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5例。根据病理分型,其中显性剥离5例、隐性剥离7例,混合型剥离5例。根据Sher分度,Ⅰ度胎盘早剥9例、Ⅱ度胎盘早剥5例、Ⅲ度胎盘早剥3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9.45±4.17)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6例。显性剥离16例、隐性剥离20例、混合型剥离1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妇产科学》中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及胎盘早剥参考。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初经产妇比、病理类型以及临床分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调查询问患者有无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入院后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病情进行积极的观察与治疗,测定患者血清CA125以及AFP的水平,必要时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确定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1.2.1调查问卷对患者入院前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患者的年龄、是否为首胎、是否接受产前检查以及产前检查的频率、高血压史和一些相关的个人史与家族史。

1.2.2临床检测对患者病情的进展进行监测,定期检测患者血压、尿蛋白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子宫卒中、DIC、产后出血等。对于突发子痫的病人及时使用解痉药与镇定药,对于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要防止休克的发生,在情况不可控制时应尽早终止妊娠。

1.2.3辅助检查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min后,冰冻保存上层血清。取样后,对样本进行微粒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MEIA)检测患者CA125、AFP在血中的水平[3]。对于怀疑胎盘早剥的病人,尤其是隐性的病人,应及时进行B超的检测,明确胎儿状况后及时进行相关处理。

1.3随访

对所有孕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除观察组两名患者死于DIC、产后出血外,其余67名患者均定期来我院复诊,随访率97.05%

1.4统计学

对所有记录数据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取α=0.05,以P

2结果

2.1观察组胎儿发病率

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子宫卒中、DIC、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分别为64.70%、35.29%、41.18%、23.53%,88.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病率(0.20%、0.20%、0.40%、0%、21.5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剖宫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分娩方式、胎龄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组别例数胎龄早产剖宫产CA125AFP观察组1727.54±3.421415235.41±42.43366.51±71.82对照组5133.26±4.731821124.54±51.64256.12±65.18P值

妊娠高血压的定义范文第8篇

熟悉:高危妊娠的识别、诊断及转诊适应证;异常产褥的诊断、处理原则和转诊指征;产后抑郁症的诊断处理原则。

妊娠期诊断及保健

妊娠早、中、晚期诊断

早期妊娠诊断妊娠13个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根据孕妇自觉症状(停经,闭经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尿频,乏力)、体征(阴道黏膜充血,呈紫蓝色;子宫增大;增大、乳晕加深)及辅助检查(妊娠试验、超声检查、基础体温、宫颈黏液),综合分析得出妊娠诊断。

中、晚期妊娠诊断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末及其后,称为晚期妊娠。

症状:①妊娠的征象渐明显;②腹部逐渐增大,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有胎动;③胎动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强,32-34周最强;④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

体征:①子宫增大,依据手测宫底高度及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初步判断孕周并估计胎儿的大小;②胎动;③胎心音。妊娠12周时,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能听到胎心率,妊娠18~20周,可用普通听诊器经孕妇腹壁听到胎儿心音;④胎体,妊娠20周后经腹壁可触到子宫内的胎体。

辅助检查:①超声检查;②胎儿心电图。

孕期保健的检查内容和意义

孕期保健的定义及意义 孕期保健是对怀孕中的妇女进行系统的监护管理、营养指导及并发症的防治,以保护孕妇和胎儿在妊娠期间的安全与健康,降低不良的产科结局。一个综合的孕期保健计划可以通过减少危险性、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有效干预,从而改善生育结果。

孕期保健的内容①促进健康:所有生育的妇女应该把妊娠、分娩和生育当做一次增进健康、促进家庭生活美满的机会。具体内容见表1。②产前筛查及危险性评估:产前筛查的目的是了解影响妊娠结果的有关问题,并确定是否需要有效地干预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培训后的全科医生对筛查结果进行评估,为低危及中危的妊娠妇女提供保健,与妇产科专科医生共同为高危妊娠妇女提供保健。

妊娠期临床表现及处理

消化系统症状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晨起呕吐者,应少食多餐,忌进油腻的食物,可给予维生素B6 10~20mg口服。妊娠期孕妇出现胃灼热时,应避免饭后弯腰,平躺可缓解症状。必要时可口服抑酸剂或氢氧化铝。

贫血 应在妊娠16~20周开始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0.3g,1次/日口服预防贫血。已发生贫血者,应查明原因并对症治疗。

便秘 便秘是妊娠期常见的症状。孕妇应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多吃易消化的、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时口服缓泻剂,或用开塞露,粪便易于排出。禁用峻泻剂,不应灌肠,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

静脉曲张 妊娠晚期睡眠时应适当垫高下肢,以利静脉曲张好转。妊娠后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分娩时应避免外静脉曲张破裂。静脉曲张可因妊娠次数增多而加重。

下肢肌肉痉挛 这是孕妇缺钙的表现,于妊娠后期多见,常在夜间发作。痉挛发作时应将痉挛下肢伸直,并行局部按摩。已出现下肢肌肉痉挛的孕妇应及时补充钙剂。

下肢浮肿 妊娠后期孕妇常有踝部及下肢轻度浮肿,经休息后消退,属正常现象。如下肢浮肿明显,休息后不消退,应注意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等。孕妇睡眠取左侧卧位,下肢稍垫高,浮肿多可好转。

腰背痛 妊娠时关节韧带松弛,为保持平衡,增大的子宫向前突出,腰背肌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孕妇常出现轻微腰背痛。休息时孕妇将枕头垫于腰背部,可缓解疼痛症状,必要时应卧床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物。若腰背痛明显者,应查找原因,对症治疗。

痔疮 痔疮可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也可使原有的痔疮在妊娠期复发或加重。应多吃蔬菜,少吃辛辣食物,必要时服缓泻剂纠正便秘,分娩后痔疮减轻或消失。

仰卧位低血压 妊娠末期,孕妇仰卧时间较长时,可出现低血压。若孕妇及时改为左侧卧位后,可使血压迅速恢复正常。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部分孕妇无症状,部分孕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外阴瘙痒等症状,给予阴道放置克霉唑栓剂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