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调整分录 会计调整分录

一、审计调整分录与会计调整分录的主要区别

1、编制主体不同。审计调整分录是注册会计师在经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后所编制的,它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成果的一种体现;会计调整分录是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对审计结果的确认后编制的,它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2、用途不同。审计调整分录用于审计人员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汇总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是一种综合的审计证据,是为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表和发表审计意见服务的;会计调整分录是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账表的依据,是会计的记账凭证。

3、调整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一样。审计调整分录是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应调整的事项,按正确的会计分期及时反映在相应会计年度的报表中,否则财务报表就不能合法公允地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调整分录是在审计的财务报表截止日以后会计期间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从会计账薄上进行的调整,会计人员编制的会计调整分录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审计调整是针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的,而会计调整是针对会计财务处理进行的。

4、调整范围不同。对不影响财务报表实质内容的调表不调账的重分类调整,是因被审计单位未按有关会计制度规定编制财务报表而引起的误差,属于审计调整分录的重要内容,但它不属于会计调整的范畴。对重分类调整事项,会计人员仅需调整被审计年度的会计报表,而不需调整下一年度的账薄。

5、调整方法不一样。审计调表不调账,当涉及到损益项目时,会计调整则于次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账务调整,而审计却是直接调整该事项发生年度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6、在报表上的反映不同。审计调整反映在事项发生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而会计调整反映在实际作出会计账务处理的会计年度的报表期初。

二、如何编制审计调整分录及会计调整分录

通常审计中发现以前年度的调整事项时,被审计单位该年度的财务处理已经完毕,已结账并封账,甚至下年度的少数月份的财务报表已报出,经会计调整后调整数反映在下年度报表项目的年初数中。涉及到损益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临时性会计科目过渡。在相关事项调整完毕后,最终在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应交税费”、“盈余公积”等科目中反映。

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下年度对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某年度发生的事项应在该年度财务报表中恰当反映,否则,审计就失去了意义。审计调整不同于会计调整,审计调整是针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的,而不是会计科目。审计调整应直接调整当年度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审计调整,可能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年度的财务报表的连续调整,其中对上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的调整属于追溯调整,包括在本期发现的属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事项,直接调整该事项发生的当期的会计报表,即视同这些会计事项在发生的当期已在财务报表中作了恰当反映,这些调整的实质是进行准确的会计分期。审计的追溯只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调整而言的。被审计单位当年不调账,但应在当年财务报表中反映,此时的报表调整与下年度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相对应,使得经调整后的年末财务报表数与下年度财务报表年初数相一致。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后所提出的审计调整分录,是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提出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提出的,而此时在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账簿已封,实属期后调整事项,审计调整事项是直接调整所审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并可能追溯调整再上一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但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处理,却是在审计之后,而不应当返回上年去改账。

为了便于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也便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下一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期初余额的确认,建议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编制好审计调整分录后,同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协助被审计单位编制好会计调整分录。

如果年报审计在下一年度元月份进行时,被审计单位年报尚未完成,会计账薄尚末结转到下一年度,此时会计调整可直接在财务报告年度直接进行。另一种情况是年报已完成,下一年度的新账已结转完毕,但元月份财务报告尚未报出,在财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反结账,将财务报告年度的资料重新打开,此时会计调整也可直接在财务报告年度进行,财务软件可以根据修正后的财务数据结转下年。上述两种情况的会计调整直接反映在财务报告年度,如果不存在上一年度追溯调整,此时的会计调整分录与审计调整分录相一致,此时被审计单位财务上的数据同审计报告后所附的财务报告上的数据完全一致。

三、审计调整分录及会计调整分录应用举例

1、单独对被审计年度的报表调整。例:注册会计师于2011年2月对A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A公司2010年少摊销无形资产100万元,A公司所得税率25%,按10%计提法定公益金。要求:假定不考虑A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项目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无形资产少摊销一事列示出审计调整分录;如果A公司完全接受审计调整建议,列示A公司的会计调整分录。

(1)审计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 1,000,000

贷:无形资产 1,000,000

借:应交税金250,000

贷:所得税25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7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00

(2)会计调整分录。由于上述调整事项的发生不是2011年度,不能在2011年度直接对管理费用等科目进行调整,只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过渡。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1,000,000

贷:无形资产1,0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25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初) 7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 75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7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初)75,000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黎明股份”,上市号600617,总股本19000万股,流通股7000万股,1998年发行股票,1999年1月28日上市。在1999年度报告中,该公司为了掩饰其经营业绩,虚增资产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虚增营业收入1.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负责对该公司进行审计的事务所是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中说:该公司“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该公司1999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1999年度经营成果和1999年度现金流量情况”。这是一份典型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很显然,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出现了较大的失误,其影响是深远的,既愧对领导,更愧对股民。我们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出于对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责任感,觉得有必要对此问题深入探讨一下,目的是以此为鉴,防止再发生类似问题。

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一个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时首先要进行符合性测试,包括:审计风险的评价、内部控制调查、重要性标准的估计,以及对销售、收款、采购、付款各环节的测试等等;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制订审计计划,执行实质性测试,开始抄写工作底稿并评价。按审计要求,对实物,包括货币资金、存货、设备等都应实施抽查,抽查比例数量不小于40%,金额不少于60%。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程序上估计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为什么这样重大的问题仍然查不出来呢。我们认为有其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审计背景看,原来是财政、审计部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以后,仍然保留政府行为的影子。例如,要照顾哪些公司,要对哪些企业开绿灯,事务所对此无法加以抗拒,事务所事实上成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机构。

第二,从审计主体看,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审查销售对方凭证和账册的权利,应收款项尽管可以询证,但对方可以不予理会。而专员办则有权审查任何国有企业的账册。

第三,从审计时间上看,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时间非常之短,从企业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到对外公布,前后最多只有两个月时间,而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都不只为一个上市公司服务,受时间制约的因素也是比较大的。

第四,从审计风险看,会计师事务所有各种风险:

1.有上市业务的风险。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众目所望,风险最高,是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部门审查的重点。一旦发现问题,有上市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将面临一系列的处罚(主要是行政处罚)。

2.没有上市业务的风险。从审计收入看,有上市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收入是比较高的,有上市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其待遇也是比较高的,事务所如果没有丰厚的收入,拿什么养活他(她)们?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上市业务的风险比有上市业务的风险更大一些。

第五,从审计人员看,现在能考取上市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学理论比老年人快,理解能力高,但实践经验少,在一个会计师事务所里,如果没有很好的使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年注册会计师(包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非注册会计师),那么出现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类似问题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关键问题是:会计问题无论怎样包装,如加上复杂的‘公司法’、‘证券法’、‘上市规则’等,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反映其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的实质是不会改变的,这决不是通过什么考试所能解决了的。会计问题,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实践问题,没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考试成绩再好,也是解决不了像“黎明股份”这类的问题的。

《中国财经报》对“黎明股份”事件报导以后,很多有经验的会计师都说,这类问题在纺织、服装业是普遍存在的,所不同的是:上市公司想把业绩说大一点,而非上市公司想把业绩说小一点而已。

虽说“黎明股份”作假的本领确实不小,具有‘均衡性’、‘完整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作假手段近乎完美的程度。但是,再高明的作假手法,总会露出一些破绽,注册会计师应当努力学会深入分析财务会计报告的方法,首先从财务会计报告中发现这些破绽,再确定审查的重点,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现在,我们对黎明股份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粗略地看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1.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0942.56万元,但主营业务税金却只有82.43万元,税率只有千分之二,这是一组非常不协调的数字。按常规,按增值税额的10%计算,该企业的主营业务税金应当是百分数。再看看期初数,期初的主营业务税率却在千分之六以上。

2.该企业的财务费用是负值,与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8015.34万元明显矛盾。同比期初数,同样有短期借款,但财务费用却为正值。

3.从所得税看,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0.5%,而期初的所得税率为35.2%,显然这是重大问题,必须作出说明。

4.该企业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是5269.75万元,按规定应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0%,应为527万元,但只提取了345万元,只占可分配利润的6.55%,而期初数却达到了10%。

5.利润分配表中有应付普通股股利1900万元,但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股利项目中却无此数,两表相互矛盾。

6.按常理,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都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但只要细看一下,便不难发现,该企业的盈余公积提取了690万元,而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却增加了862.66万元,两者相差173万元。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报表;会计信息;会计诚信

会计报表是市场上投资者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反映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最终结果。虚假会计报表错误地向投资者传递有关公司的信息,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错误,最终给投资者和企业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损失。所以,识别和防范虚假会计报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

阅读会计报表是了解一个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制作虚假会计报表的手法,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为了蒙骗投资者。企业为了获取投资者的奖励或者信任,往往含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二是为了取得银行及商业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在发放信用时必然会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不愿向经营亏损严重、财产担保不强、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信用。这样,经营状况不佳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就容易产生操纵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来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的动机;三是为了减少纳税。企生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逃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的目的,企业就会去调整会计报表。

二、现有虚假会计报表的制作方法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按权责发生制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的目的。

1、应收账款、特别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

2、在建工程长期挂账。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竣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而不进行竣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二)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许多企业就借此做文章,通过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来进行利润操纵。

(三)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1、通过其他业务利润进行利润操纵。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

2、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

三、如何识别虚假会计报表

(一)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是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的财务报告部分进行分析,包括三项内容: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会计报表。

1、进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时,首先阅读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发表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两种)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风险最大的。因为,如果是由被审计单位伪造的虚假凭证、账表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或者干脆由注册会计师出于利益驱使直接参与造假,那么他们所出示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必然是最具风险的。

2、在分析会计报表之前,应先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主要解释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列示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等。了解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这对于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真实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3、财务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计算各种财务指标。

(二)基本面分析方法。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位置、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望等。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严重脱离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那么会计报表严重脱离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之处,应该是调查分析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叶爱枝.论会计报表粉饰的方法识别与对策建议[J].魅力中国,2009.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利润构成;营业利润;利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144-02

盈利能力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就会被看好,企业的发展后劲就更足,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都会有保证,企业就能筹集到更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由此带来公司股票市价上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探析利润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利润的构成分析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从利润表上可以看出,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部分组成,不同的利润来源及其各自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往往能反映出企业不同的经营业绩和经营风险。

(一)营业利润分析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中带来的利润,由于它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因此,营业利润在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逐渐提高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企业原有的生产单一产品和从事单一行业经营的传统模式逐渐被多元化经营模式所取代。多元化经营模式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但在经营中也会面临许多风险:有些企业在经营中盲目跟风,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企业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主业和副业之分,有可能会造成什么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的尴尬局面,有的企业甚至会因此走向破产倒闭。因此,每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一段时期内都应紧紧围绕着自己的主业来展开,由主业产生的利润应在利润总额中占较大比重,这样才能说明企业的经营业绩好,盈利水平高。

1.提高收入的可行性分析。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公式可以知道,企业要获得足够的利润,一方面要扩大收入,做到“开源”;另一方面要厉行节约,合理降低成本费用,做到“节流”。因此,要提高收入可以通过扩大产品的销量和提高产品的单价来实现,但市场本身就是一块蛋糕,每个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是相对固定的,因此,要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等,但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宣传费用的投入可能与销量的增加并不会成正比;另一个提高收入的途径是提高产品单价,提高单价最直接的影响是产品的市场销售数量下降,产品市场份额的降低,进而导致收入的降低。

2.降低成本费用的可行性分析。成本费用是企业为了获得利润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成本费用要做到控制合理。一个企业不能严格控制成本,降低各项费用,即便有再高的营业收入,也会被成本费用所侵蚀,形不成较高的营业利润。因此,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成本费用控制。形成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管理体制,对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销售成本进行多角度控制。但成本费用的降低不是无限的,对于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料、工、费如果无节制地降低,又会带来产品质量的下降,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企业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产品的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期间费用,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在分析营业利润时,还应对营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的期间费用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降低期间费用的支出规模。

(二)利润总额分析

利润总额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很重要的财务指标,它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两部分组成。对于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说,营业利润应该占利润总额的主要部分,而营业外收入对利润不会产生主要贡献,但也不能忽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如债务重组收益由原来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企业都可以由此获得巨额利润,提高每股利润;相反,企业固定资产盘亏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经营中因违约支付赔偿金和违约金作为营业外支出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除了在报表分析中关注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还要关注营业外收支净额,特别是收支净额为负数时,则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三)净利润分析

根据计算公式“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盈利企业按照规定上缴国家的这部分税款,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途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社会贡献的多少。从企业自身来说,它希望通过合理的途径减少税收支出,比如税收筹划来避税,但如何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同时又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问题。净利润是企业上缴所得税后的最终经营成果,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企业可以用它来偿还到期的债务,为职工发放福利或者是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剩余部分重新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剩余股利分配政策是较为理想的股利政策,因为它可以首先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有股利发放需求的这部分股东的权益得到保证,不失为企业的最佳选择。

二、利润的质量分析

利润质量(亦称收益质量)就是指利润的含金量。一般来说,企业的净利润高表示企业盈利能力强,企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利润构成不仅存在结构问题,还存在着质量问题,对利润的质量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遵循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收益质量高的企业其会计政策应该是持续、稳健的。我国会计政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不同企业的核算特点和差异性,因此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给企业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比如存货的发出就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类型等,它在满足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同时,也为企业调节会计利润提供了便利条件,很多企业通过频繁变更会计政策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应依靠自己的分析,判断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合理,是否会对利润质量造成影响。

(二)企业的收入来源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从广义上来说,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利得)两部分。在进行收入来源分析时,应首先看企业的收入是主要来自于经常性业务收入还是一次性收入。健康的企业其收益应主要来自于日常发生的营业收入,而不应依赖于一次性收入。因为一次性收入缺乏连续性,比如企业利用资产重组、非货币性资产置换等获取的收益,这些收益不会对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另一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关注收入确认的真实性,有些上市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会虚增企业收入,一方面可以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能够发现;另一方面还要报表使用者有较强的会计知识,以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三)企业的现金流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是盈利,却没有现金支付能力,偿还不了到期的债务;而有些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是亏损,却现金充足,不仅能经营运作,甚至还能对外投资。这是因为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而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部分,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企业现金的首要来源,与净利润相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够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在评价企业收益质量时,现金流量分析是非常有力的工具。现金流量与利润之间的差异往往可以暴露出企业收益质量存在的问题。

(四)企业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后发表的意见,是投资人对企业收益质量能得到的惟一公正的评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四种类型。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则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持肯定态度,盈利质量较高;若审计报告中有异常的措辞,如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等情况出现,则表明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当局在报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报表收益质量令人怀疑。另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经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和报表审计人员,也说明财务报表的质量值得怀疑,收益质量令人担忧。在我国,每年的1月1日到4月30日,是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法定时间,一般来说上市企业的年报披露越早,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就越高。

吴继良:从财务报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参考文献]

[1]王秀丽.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2]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张新民.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与管理透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为做好2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工作,根据省财政厅会议精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各市(县)、区财政部门可根据本通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贯彻意见。

一、外商投资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一)凡在20*年底前已登记(新办外商投资企业应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签发法人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办理财政登记)独立核算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筹建期企业、已投产(营业)企业以及清算期企业)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7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60、6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15条之规定,编制和向当地财政部门报送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二)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院第2*号令)、《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00]2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3号)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做好年报编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办理年终结账工作。外商投资企业均不执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

(三)外商投资企业应在做好年终结账工作的基础上,真实、完整地编制2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均填报“非金融类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指标补充资料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若有关报表无相应数据,也应以空表的形式上报财政部门。

(四)2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格式和编制说明(具体表式和编制说明由我局网站正式公布),由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统一制发,各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统一的格式、内容、口径进行填报。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并注意报表之间的数据衔接。

(五)为方便外商投资企业填报年度财务会计报表,企业可以直接到我局网站下载《**市财政局外经金融处企业填报系统(网络下载版)》,我局免费提供给**市(大市)范围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填报年报和季报时使用。已有《企业财务信息填报系统》的企业,也可以直接下载“20*年外商投资企业年报参数”安装后使用。具体使用方法请登录**市财政局网站“下载中心”查阅说明。企业报表软件参数将在20**年1月初链接在我局网站,请各企业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密切注意我局网站动态情况。

二、外商投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

外商投资企业应就20*年度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全部报表(包括上述主表、附表、财务指标补充资料表、附注)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独立审计准则和本通知要求,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上述所列的全部财务报表(包括空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完整的审计报告,上述所列全部财务报表均应作为审计报告附件内容。企业若聘请外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也必须按此要求执行。

主管财政部门将对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进行核查,对于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于在上年财政核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应按规定及时进行整改,并提请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予以关注。

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政策的问题

从20*年1月1日起,企业不再提取职工福利费。有

关职工福利费余额的处理,应当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48号)执行。

四、外商投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报送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于20**年4月30日前将其编制并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2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连同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一并报送主管财政机关。市区(不含新区、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办公室上报上述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及审计报告的,财政部门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相关责任。

今年,仍要求市区外商投资企业除报送年度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外,同时报送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软盘。并请市区各企业在上报联合年检资料前,将数据软盘报我局外经金融处预审(同上年)。报表参数及操作说明见我局网站,或向受托会计师事务所索取。企业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请注意参数格式与书面报表格式的差异,并做好相应的调整,请各会计师事务所给予协助。上报的计算机软盘要求无病毒,数据审核正确,软盘数据与审计报告中所附报表数据要一致。各市(县)、区外商投资企业年报报送时间、方法,由各市(县)、区财政部门自行确定。

五、外商投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汇编

各市(县)、区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2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财务报告的编报工作,财政部门汇总参数的下发请各单位密切关注我局网站页面更新。各级财政部门应努力扩大汇编面,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在年报数据分析方面有如下要求:

1.各地外资企业营运的整体情况,要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分析;体现本地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反映本地重点行业的发展趋势、状况分析。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社会贡献情况,包括地区税收情况分析,养老保险、医疗等社会保险金的缴纳情况。

3.各地财政部门平时在对外资企业财政财务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分析有所体现,供上级财政部门决策参考。

我局将按照有关考核办法对我市外商投资企业20*年度财务报告的编报工作进行考核评比。

各市(县)、区财政局应于20**年5月20日前将打印的汇总财务报告、计算机软盘(分户)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报送我局外金处。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6篇

具体而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应当包括:(1)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或报告期间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以后、实际报出之前又发生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并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及所属会计期间已经存在某种情况,但当时并不知道其存在或者不能知道确切结果,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能够证实该情况的存在或者确切结果,则该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调整事项能对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情况提供追加的证据,并会影响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的内在估计。

一、销售退回涉及的有关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一般应直接冲减退回当期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及的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相关的收入、成本。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销售退回,只要购货方提供退货的适当证明,可冲减退货当期的销售收入。企业年终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纳税额的调整,应作为报告年度的纳税调整。企业年度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纳税额的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可能因发生于报告年度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相应产生会计与税法对销售退回相关的收入、成本等确认时间不同外,对于其他的销售退回,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与税法规定是一致的。

二、销售退回涉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对于年度财务报告而言,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的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

总的处理步骤是:所得税前的调整处理,所得税处理和税后处理。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具体分别以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先假设为当期事项,涉及损益的再考虑换账户)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可能涉及报告年度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前或汇算清缴后,企业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会计处理及对所得税的影响应分情况处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借:库存商品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所得税的处理:

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科目;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同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科目。

所得税汇算清缴前,会计与税法规定一致且调整事项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后,不能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

调整完成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退回的,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销售退回事项,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也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其会计处理分别为:

1、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等。

例:甲公司2007年11月8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取得收入12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率17%)。甲公司发出商品后,按照正常情况已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1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笔货款尚未收到,甲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6万元。2008年1月12日,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本批货物被退回。假定本年度除应收乙公司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于20×8年2月28日完成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本例中,销售退回业务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内,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由于销售退回发生在甲公司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因此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扣除该部分销售退回所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8年1月12日,调整销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贷:应收账款1,404,000

(2)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借:坏账准备6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00

(3)调整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1,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00

(4)调整应缴纳的所得税=(1,200,000-1,000,000)×25%=50,000(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000

(5)调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0,000×25%=15,00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0

(6)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5,000

(105,000=1,200,000-1,000,000-60,000-50,000+15,000)

(7)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10,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500

(10,500=105,000×10%)

(8)调整相关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减应收账款1,404,000;调增库存商品100,000元;调减应交税金254,000元(204,000+50,000);调减盈余公积10,50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94,500元(105,000-10,500)。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项目的调整:调减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元;调减主营业务成本100,000元;调减管理费用60,000元;调减所得税105,000元;调减法定盈余公积10,50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94,500元。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的纳税调整事项。沿用上例假定销售退回的时间改为2008年3月10日(即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8年3月10日,调整销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l,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贷:应收账款1,404,000

(2)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借:坏账准备6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00

(3)调整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l,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l,000,000

(4)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000

(5)调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000

(6)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l05,000

(7)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10,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500(105,000×10%)

(8)调整相关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减应收账款1,404,000;调增库存商品100,000元;调减应交税金204,000元;调减盈余公积10,50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94,500元。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7篇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注册会计师较好地扮演了“经济警察”的角色,为提高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和决策相关性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中小股东保护机制的进?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还有待进步强化。

按照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可以出具四种基本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针对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情况逐渐增多的现象,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2月25日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4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以下简称规则),以规范该类事项的运作。规则指出,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因明显违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有关信息披露规范,经注册会计师指出后,公司应当进行调整。如果公司拒绝调整,并因此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当其定期报告披露后,证券交易所将立即对上市公司的股票实施停牌处理,中国证监会在股票停牌期间将依法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同时,如果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影响公司利润,并且注册会计师指出了该影响数的,公司应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扣除该影响数;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由于难以确定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故上市公司当年不得进行利润分配。

上市公司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独立第三者的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鉴证,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增加投资者的决策相关性,以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成本。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国家相关监管措施的进一步出台,加之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所处的特定政治、经济环境及相关政策约束较往年有了较大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存在明显的年度特征。本文在分析1992—2000年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基础上,探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所传递的信息含量。

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统计分析

本文以沪、深两交易所1993—2000年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按类型进行了统计,我们发现如下特征:

1.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在全部样本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在1999年达到最高峰。

2.1992、1993和1994年度报告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较少,分别为2家、4家和6家,且集中于深市。这可能是因为深圳特区毗邻香港,该地区注册会计师与国际交流较多,审计工作比较接近国际惯例。

3.1995年,意见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1995年12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并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实行。注册会计师在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时有章可循,同时《独立审计准则》的公布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4.1997年报中,首次出现了否定意见(渝钛白A)和拒绝表示意见(宝石A)的审计报告各一份。这是因为1997年我国公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会计处理和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审计依据更加充分;1997年1月公布施行了第二批《独立审计准则》,同年末财政部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的要求,使审计独立性更强,审计行为更加规范。

5.1998年报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重继续增加。这是因为1998年1月1日我国施行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替代了原来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与后者相比,《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更接近国际会计惯例;同年我国先后公布了《现金流量表》等七个具体准则,我国会计制度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同时1998年末,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已实现了脱钩改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6.1999年年报中,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重仍在提高。这是因为1999年7月我国公布施行了第三批《独立审计准则》。至此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已基本形成,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大大提高。

7.2000年度财务报告中,非标准保留意见的比重比1999年度有所下降。

被出具否定和拒绝

表示意见的公司特征

自1997年报开始,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1997—2000年年报共有28家上市公司、49次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否定和拒绝表示的审计意见。

是什么促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或拒绝表示的审计意见?这些上市公司有何特征?对

此笔者进行了分析: 1.盈利能力差。在这28家公司中,2000年度每股收益(以下简称EPS)大于0的只有7家公司,其余的公司的年报中均显示其EPS为亏损,且有18家公司为巨亏(EPS<-0.30),其中PT农垦商社已连续6年亏损,2000年度的EPS为-1.06元;而ST粤金曼2000年度EPS更达-3.428元,从而成为2000年报中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更成为继PT水仙之后第二家被终止上市的公司。

2.资产质量差。在这28家公司中,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的有20家,其中15家为负值,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根据《上市规则》的规定,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则需对公司实行ST处理,以提示风险。

3.经营风险大。除金帝建设(1998)因为审计范围受限制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外,在其余的29份审计报告中,均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质疑。如PT农商社1999年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司连续4年亏损,已资不抵债,并存在大量的逾期借款和大股东及关联单位应收款项无法偿还等现象,无法确认其

依据持续经营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表的合理性”;注册会计师认为ST郑百文(2000)、ST深中浩(2000)等公司的持续经营假设存在重大不确定性;ST商业网点(2000)等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已受到极大影响。

4.财务风险大。分析这28家公司,发现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较高,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27.61%。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100%的有15家,9家已严重资不抵债, 而ST琼华侨、ST粤金曼、ST郑百文和ST九州的资产负债率更分别高达289.37%、262.31%、235.75%和216.31%。如此沉重的债务负担,加上企业本身资产状况不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使许多企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5,市场风险大。在这28家公司,有14家为ST公司,5家为PT公司。ST、PT制度是对那些连续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所实行的处理,目的是通过限制交易时间和股价波动幅度,向投资者提示风险,防止过度投机行为。实行这两个制度虽有利于释放市场风险,但与总体样本相比,其市场风险仍较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和拒绝意见的公司,基本上都属于业绩差、资产质量差且高风险的公司。

被出具说明段和保留意见公司的特征

1997、1998、1999、2000年年报中分别有92家、137家、175家和154家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说明段的无保留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么这些公司具有什么特征呢?笔者对它们的净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秆ROE)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1999年报有4家公司因净资产为负值而无法计算ROE)。

ROE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被监管部门用做控制参数以决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配股资格。1996年1月4日证监会公布《关于1996年上市公司配股工作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要配股最近3年内ROE每年均须在10%以上,从而保证ROE10%成了影响上市公司行为的重要因素,出现了所谓的“10%现象”。

我们统计发现,在1997年年报中,有26家公司的ROE分布在10—11%区间内(占92家的28.26%),而ROE在9~10%区间的公司仅2家。在1998年度的ROE分布中,ROE在10、11%的上市公司仍较多(占133家的53%),但与1997年相比,这种现象有所改观,而分布在6~10%区间的上市公司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是因为1999年3月25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的配股条件为“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ROE平均在10%以上;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ROE不得低于6%”,从而对1999年3月25日后公布的1998年报产生了影响。而对于该日前公布的1998年报,其仍受1996年公布的《通知》的影响。

在1999年度的ROE分布中,6—7%区间的上市公司数(占161家的11.80%)开始多于10~11%区间,出现了所谓的“保六现象”。但由于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的压力仍然存在,所以ROE在7、10%区间的上市公司数仍相对较多。

在2000年度的ROE分布中,6~7%区间的上市公司数高达25家,而10~11%区间的上市公司仅为12家,“6%现象”十分明显。另外,在以上的ROE分布图中,1997、1998年度ROE在0~10%区间的上市公司分别为32家、6l家,1999年度ROE在0~6%区间的上市公司为38家,2000年度ROE在0~6%区间的上市公司郁6家,但ROE0~1%区间的上市公司1997、1998、1999年、2000年却分别有11家、24家、15家、16家,也即各年度ROE在0~1%区间的上市公司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上市规则》规定对连续两年、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要分别予以ST、PT处理,从而保证ROE>0也成了影响上市公司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为了实现“保配”、“保牌”的目的,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利润操纵,而这些却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对此提出了异议,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其会计报表。但是,如果根据审计意见进行调整,这些公司将因此丧失配股资格或上市资格,在权衡了得失后,企业宁愿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于是就造成了ROE在0~1%区间和9~10%区间密集分布的异常情况。

解释性说明段的运用分析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带解释性说明段审计报告日渐增多。从表1可以看出,“无保留意见+说明段”的审计报告,1992年度有2家,所占比例为3.77%;到了2000年度,则有99家,所占比例为9.1%。而“保留意见牛说明段”的审计报告,1992年度没有;2000年度有34家,所占比例为3.13%。

“无保留+说明段”与“保留意见”存在着重大的质的区别。前者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结果令人满意,财务报表的表达也是公允的、合法的,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也是前后一贯的,但认为还有必要披露更多的信息以引起报表使用者特别注意的情形下提出的。而后者则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出具的:(1)个别重要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或个别重要会计报表项目的编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而被审单位又拒绝进行调整。(2)审计范围受局部限制,无法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取得应有的审计证据。(3)个别会计处理的方法不符合一贯性原则

非标准保留意见保留

或说明事项的归类 通过对1992—2000年度非标准保留意见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保留或说明事项归纳如下:

1.会计政策变更

要确定一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应取决于该项变更是否符合一被公认会计原则。如符合,则审计人员可对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暗示他赞同该项变更。但他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应在无保意见后附注一说明段以表明该项变更应引起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注意。若该项变更不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那么审计人员应根据变更的重要性程度来确定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2.审计范围受限制

当审计人员未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即表明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客户造成的,如由于种种原因,客户不允许审计人员盘点存货或对国外子公司进行实地审计;另一类是由于客户或审计人员均无法控制的情况造成的,如审计约定书在资产负债表后较长一时间才签定,从而使存货的盘点、应收账款的函证等重要审计程序均无法实沲。

在审计范围受限制时,审计人员若能采用其他替代程序来证明被审查的信息是允当表达的,则仍可发表无保留报告。若不能执行替代手续,或即使执行替代手续也达不到预

期审计目标,则应根据其受限制程度的重要性程度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一般而言,对于客户主

观原因而造成的限制,审计人员应注意客户试图隐瞒舞弊信息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惯例一般支持注册会计师出具拒绝表示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如为审计人员和客户均无法控制情况造成的限制,则应根据其重要性程度作出相应判断。 3.或有损失

一般而言,或有事项既可能带来或有收益(如客户向侵犯自己专利权的单位或个人索赔),也有可能带来或有损失。但对审计人员而言,或有收益并不重要,这是因为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规定,或有收益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加以记录。导致或有损失的事项有未决诉讼、税务纠纷、债务担保和产品质量担保等。

4.期后事项的影响

所谓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即外勤工作结束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审计报表公布日(即被审计单位对外披露已审会计报表的日期)之间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其重点在于资产负债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期后事项。

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期后事项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期后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已经存在,并且对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有关估计提供补充证据的情况。对于这一类期后事项,审计人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若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则应作为未调整事项处理。第二类期后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存在,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出现的情况。这些事项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可能会影响对会计报表的正确理解,因而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披露。

对于第一类期后事项,若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则审计人员可根据该未调整事项的重大性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第二类期后事项,若被审计单位已经披露且不太重要,那么审计人员可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若该事项甚为重要,即使被审计单位已经披露,审计人员也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发表无保留加说明段的审计报告。

5.未调整事项

未调整事项是那些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与注册会计师的看法不一致,又不愿进行调整,而且这种不一致所产生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计量的事项。未调整事项通常是由于客户未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所造成的。

6.涉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报告

由于上市公司一般都有大量分布很广的子公司、孙公司、联营公司、分支机构或附属公司等,所以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成本和收益的考虑下,常会依靠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代为完成部分审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有三种选择:

第一,在审计中不提,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其一,由其他审计人员审查的部分在整个财务报表中并不重要;其二,其他审计人员声誉较好,如该事务所也是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事务所,或其审计工作系在主审人员的严密监督下完成。其三,主审人员已对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彻底的复查。第二,在报告中披露,并发表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种报告通常称为共同意见或共同报告,在对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无法复查,或由其他事务所代为审核的部分在整个报表中较为重要时,采用这种类型的报告较为合适。第三,保留意见。如果主审计人员不愿意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承担责任,他就可以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另一可行办法是由主审计人员扩大审计范围,审计原本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查的内容)。如其他事务所对他们所审查的部分持保留意见的话,主审人员也可以决定是否在总报告中持保留意见。

7.未充分披露:财务报表或附注不完整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三张主要报表,以及其他附表及附注说明。如财务报表及附注未按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充分披露,那么这些报表也称为“未能公允地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反对意见的审计报告。如公司的财务报表只表达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略去了相应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那么审计人员通常也会因为这一省略的报表发表保留意见。

8.对以前年度的期初余额表示保留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所审财务报表的影响。如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影响,但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或是注册会计师已查明期初余额存在严重影响本期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或披露,但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9.重大事项或不确定事项说明

有的时候,审计人员可能希望在无保留审计报告别强调已得到适当说明和充分披露的某一事项,以在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同时引起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这些重大事项通常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披露,期后事项以及影响财务报表可比性的会计事项等。

不确定事项则是指某个财务报表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之前,无法合理估计。不确定事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或有事项。不确定事项可能与未知的诉讼结果、征税机关对客户、纳税申报单的审计、营运资本的严重短缺或不能遵守借款合同条文等事项相关。根据我们的研究,重大事项的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披露;第二,说明重大诉讼的执行结果;第三,重点说明利润构成情况,以提醒投资者注意本年利润中的非常项目;第四,重点说明亏损形成原因,或影响主营业务利润之重大不利因素;第五,说明违反《公司法》的情况;第六,说明去年保留事项已消除;第七,其他事项说明。

利润分配审计报告范文第8篇

所谓合并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随着我国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越来越多。依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许多集团公司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因而,在注册会计师面前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从近年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来看,在规范其审计程序与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点,并且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此问题还认识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本文拟结合《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就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操作思路作以探讨,以飨同仁。

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操作思路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时,可以参照个别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在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同时,应分别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对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有所特殊考虑,现简述如下:

(-)制定审计计划时的特殊考虑

1.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当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查,与客户进行沟通。其主要包括: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集团内公司间的股权关系;集团内公司交易的频率、性质及规模;母公司和子公司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和会计政策;母公司和子公司适用的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子公司的行业性质及特殊的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其他重要事项。这里所讲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母公司应将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直接和间接控制。共同控制以及达到实质上控制的所有境内外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但已关停并转或已宣告破产等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集团内公司股权关系是指集团内公司之间直接控制关系、间接控制关系、直接和间接控制关系以及共同控制关系,尤其应注意的是集团内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控股、托管、承包等关系。如果存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作特殊考虑。集团内公司之间交易的频率、性质及规模将会合并抵销分录的调整。另外,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母公司应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如果母、子公司相关政策不一致时,母公司应对子公司政策作相应合理的调整,以利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2.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

时,应重点考虑:审计范围、重点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风险及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对木同子公司的审计策略、审计小组的组成和人员分工及其组织协调等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立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范围时,应当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并着重考虑子公司在企业集团中的重要程度、子公司所处的环境以及是否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合理确定对不同子公司的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政策,母公司和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合并范围的变动情况,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内部控制,集团内公司之间交易频率、性质、规模等事项的实际发生情况等合理确定合并会计报表重点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合并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及重要性水平时,应合理地进行专业判断,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其一,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其二,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营业收

入、净利润、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在企业集团中所占的比重。

(二)实施审计程序时的特殊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程序时,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审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在审计合并范围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工作底稿、抵销分录和其他合并资料进行重点审计。在审计策略上可以结合采用性复核的方法进行。

另外,注册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合并范围的披露情况进行审计,包括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和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相关信息披露,以及合并范围的变动及其是否适当地披露。除了对信息披露进行审计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母、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决算口、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以及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等。

当然,注册会计师在对上述实施审计程序同时,还应考虑到集团内公司之间的重大交易和未实现损益的抵销情况及其影响是否消除、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披露情况、子公司利润分配对合并损益的影响,以及对合并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其他重大问题的披露,应当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对上述问题进行审计。

(三)编制审计报告时的特殊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的范围段明确指出所审计会计报表为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以及合并现金流量表。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特别关注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其对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是否存在未抵销的集团内公司之间重大交易,是否存在未抵销的集团内公司之间的重大债权和债务,是否存在未予适当披露的事项,并据以确定其对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此外,如果在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中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编制和出具审计报告。

三、注册会计师进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过程较为复杂,因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了降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应当利用性复核程序,但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能完全依赖分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