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海绵城市规划管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园林;低影响开发

生态园林设计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建立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而海绵城市立足于水生态,作为一种生态途径,旨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通过生态性的思路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低影响开发的生态排水设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生态园林和海绵城市2个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宗旨一致――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1 海绵城市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传统城市建设过分强调钢筋水泥的硬化作用,城市降水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出,在极端天气下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等问题。为了应对城市水生态问题,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把城市看作是一块“海绵”,让其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是一个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生态宜居城市。海绵城市主要通过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排水设施,建立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不同的“海绵体”,通过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 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1.2.1 规划引领原则。海绵城市整体规划的好坏是建设项目能否正常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城市规划需要全局考虑城市的生态系统,先规划后建设,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

1.2.2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是海绵城市的基础,规划和建设时在考虑保护公园、绿地等生态绿线“海绵体”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蓝色“海绵体”,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1.2.3 安全为重原则。海绵城市应结合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与工程措施共同构建城市雨水管控系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1.2.4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并因地制宜地选用各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1.2.5 统筹建设原则。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部门、多专业,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建设,各部门和各专业要分工负责,协调统一,坚持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确保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

2 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 区域层面应用: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区域层面强调保护和修复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中,在体现园林景观艺术特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生态功能,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的保护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要作为生态园林设计中考虑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调蓄空间,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区域性和协调性。

2.2 城市层面应用:低影响生态开发

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2.2.1 生态雨水廊道。生态园林设计中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来保证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同步优化、调整蓝线周边绿地系统布局及空间规模,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优化水域、岸线、滨水区及周边绿地布局,并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雨水廊道,达到水系及周边地块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划定水生态敏感区范围并加强保护,已破坏的水系应逐步恢复。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不能将排水功能过于依赖管渠、泵站等相关设备,尤其是要转变传统“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的设计方法,应该在城市水系规划中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2.2.2 组团雨水花园。组团雨水花园是兼具审美性和生物保水功能的渗透性浅口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雨水花园作为一种别致的园林景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它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根据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建设目标、控制指标和适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建立各类的雨水花园形成不同的“海绵体”。雨水收集是雨水花园的重点,屋面、道路、地表是收集的重点部位,屋面雨水从立管到建筑底部的收集槽,道路与地表雨水的坡度等问题需要结合场地具体设计。设计过程中,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提出预处理、溢流衔接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尽量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调蓄的要求。雨水花园设计时,为保证景观效果可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换土或改良增强土壤渗透性能、选择适宜乡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正常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2.2.3 道路生物滞留带。生态园林设计中根据城市道路,小区道路和景观道路等不同类型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设计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可以在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等位置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如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等,通过这些生态排水设施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等方式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和谐可持续生态城市的追求会永不停歇。“海绵城市”的概念要求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符合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希望通过探索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既能对目前存在内涝和干旱的城市区域有所作用,同时也能为以后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 城市规划,2015(6)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景观;场地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88-04

1 项目背景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位于《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所确定的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的核心区域,定位为未来整个珠三角的“曼哈顿”。深圳太子湾前海片区作为深圳市发展的示范区域,作为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成片推广区,争取至2030年全部符合海绵城市目标要求。笔者针对片区的发展提出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规划的分析与研究(图1)。

2 现状分析与策略

2.1 片区内涝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临海城市,暴雨发生频率高,短时强降水或过程雨量偏大的天气过程容易引发内涝的发生。建设规划区域内开发强度大,建筑密度高,硬化面积广,雨水无法下渗,也是引起内涝的重要因素。此外,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不足,在地势低处产生内涝(图2)。

针对深圳前海及太子湾用地现状,结合周边地形、竖向规划、排水分区等,联系内涝产生的原因,准确识别内涝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构建多系统模型,应对城市内涝,为太子湾片区和前海片区的竖向设计、排水沟渠设计和局部节点大雨量的道路行洪设计,提供分析支撑。

2.2 土壤返盐碱的问题

太子湾片区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启动填海工程,海水对土壤的渗透作用导致植被生长状况不佳,填海使用的土壤基质盐碱化严重(图3)。

基地内部土壤基质采用填海造陆,容易封存咸水,保存于原海底岩土层或填土层中的咸水,造成土壤盐碱化,影响地下水化学性质。

对于填海及周边的区域,要滞蓄加有序排放,多维度清洗表层土壤。根据土地中盐碱含量进行绿化分区,针对盐碱地采取相应的适应和生物修复措施。植被的选取应以苗源充足、成本低廉、抗逆性强、防治费用低为原则。铺设地下排水管网应考虑滤水排盐。土壤盐碱度逐渐降低。

应限制地下水开采、人工补给地下水、充分利用当地雨水资源。采用集雨措施、排盐工程、土体结构规划、底泥改性和生物有机肥等相关措施。种植耐盐碱的树种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土壤和生态环境。

2.3 水质性缺水与雨水再利用

前海片区近5年居民生活用水与商业服务业用水分别占总用水比例的42%和28%,工业用水仅占22%,环卫绿化用水量占1%左右。片区内再生水回用对象除工业用水、绿化浇洒、环卫和道路清扫用水外,回用于冲厕与商业性公共建筑的空调循环冷却补水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合理控制和引导高开发地区不透水用地的地表径流,通过增加场地蓄和排的能力,辅助再生水的收集与使用。

2.4 太子湾片区沿海污水零排放情况

太子湾片区填海形成的土地地势较平,透水性较差,缺少排水压差,一旦遇到天文大潮,加以台风等叠加,排水难度大、面源污染严重、地表洼地蓄水和下渗能力减弱将导致局部大量超标积水(图4)。此外,填海形成的土地改变了海岸线的长度、形态和地貌,影响地表水的流速和泄洪能力,降水时地表径流增加,峰值流量增多,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导致大量淡水资源流失和局部水灾(图5)。

应合理设置植物生态浅沟、下凹式绿地,适当采用生态透水铺装材料,回补地下水。通过合理的分级导流措施将不同降雨量情况下的超标雨水净化回用。

3 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3.1 指标量化可控

规划将设立目标层、措施层和管理层,将控制指标分解至地块层面,并对地块内、道路及公园绿地等海绵措施进行量化建设指引,分级细化海绵管控指标和工程措施。

3.2 措施显效可见

海绵建设措施的组合的不仅要考虑到能够到达控制目标,还要考虑其适宜性、经济性、显效性,通过多系统模型选择针对地块高密度开发、滨海抗盐碱、污水零外排特点的高效率新技术的海绵措施。

3.3 全流程易核查

研究将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投融资的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和支撑,通过规划、导则、审查、实施、评估等环节的介入,达到一张蓝图落实到底的目标,使得海绵建设全流程的各环节能落地易核查。

3.4 全周期可监测

基地海绵城市建设应当从项目的设计阶段开始贯穿到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在全生命周期内,全程运用全周期的理念,在设计阶段结合运维要求,使用持续测量和验证发现改进机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校正。可以通过不断检测生态草沟中不同植物对减缓雨水径流的不同效果,来调整下一阶段应该选择的合适植物。

4 技术思路

4.1 多系统模型的构建

首先,需要对示范区的现状水文特征进行模型评估,进而确定海绵建设目标;其次,根据示范区的详细蓝图规划,综合考虑示范区的空g布局、景观要求、经济性、维护管理等因素,进行海绵建设设施的初步布局,并进行模型评估;第三,将海绵建设初步方案的模拟结果与海绵建设目标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海绵建设布局方案的优化调整,并再次进行模拟;最后,反复调整直至结果达到海绵建设目标,最终得到海绵建设设施的布局方案。

采用SWMM可有效模拟海绵建设开发模式下的城市区域水文状态,应对城市内涝,为太子湾片区和前海片区的竖向设计、排水沟渠设计和局部节点大雨量的道路行洪设计,提供分析支撑。为城市区域内各建设项目海绵建设设施的布局与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4.2 片区径流控制目标和指标体系构建

4.2.1 径流控制目标的确定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选取是一个技术指标与产出之间平衡的一个过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越高,需要的投入也越大。随着控制率增大,径流调蓄量也有所增加。

分析基地规划设计条件和相关参数,结合基地自身特征分析,制定汇水区划分原则,由浅入深划分;根据方法选取模型参数。根据本底模型与常规开发模型模拟结果,初步设定规划目标。通过模型试算的方法,深入研究影响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的关键因素,确定规划目标值。

4.2.2 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的确定

要控制分流制径流污染物总量,也要控制合流制溢流的频次或污染物总量。结合深圳市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径流污染特征等确定径流污染综合控制目标和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可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40%~60%。

4.2.3 指标体系构建

为引导和约束开发单元内各建设项目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保障控制目标的实现,针对基地土壤返盐碱、填海区域的污水零排放、内涝、水质性缺水及雨水再利用的问题, 构建开发引导控制指标体系。初步建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径流污染物控制率、峰值流量、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土壤盐碱土盐度控制指标、内涝控制标准等。

4.3 片区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分解

以整体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污染控制率为目标,通过水文、水力计算与模型模拟等方法或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逐层分解,分解至地块单位面积控制具体指标。在明确目标可达性后,结合周边用地、绿地、水域等,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注重用地功能、高效利用现有设施,并将海绵设施进行布局,计算其径流系数及调蓄容积,据此得出地块单元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控制率,再通过综合计算校核整体目标达成情况,最终将控制目标落实。

4.4 基于模型构建的海绵设施多方案比选

海绵建设模型的构建基于示范区详细蓝图规划。相比传统开发模式,海绵建设模式是在示范区的下垫面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海绵建设设施进行雨水径流的控制。根据示范区用地规划和雨水管网规划,结合径流组织,将示范区划分为若干汇水区。

海绵建设模型根据基地相关情况定义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绿化屋面、透水铺装、调蓄水箱/水池/模块、植草浅沟、截留式净化溢流设施、雨水收集回用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处理、管网、调蓄)、地下室覆土、土壤改良、特性植物选育、道路附属雨水滞蓄净化设施、排水管网及市政调蓄系统设施等多种海绵建设设施等,对各类海绵建设设施的参数进行设置。针对存水区植被覆盖百分比、配置土壤层孔隙率、田间持水率、枯萎点选取参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下凹绿地和低影响树池的土壤水力传导率等分别取值;路面层孔隙比、蓄水层孔隙比、绿色屋顶的入渗率、排水层中绿色屋顶蓄水率等进行取值。

以达到海绵城市强制性控制要求为目标,综合考虑海绵设施经济性、适宜性等因素,对各项海绵设施规模和比例进行方案比选,对设施清单遴选、设施占地面积、设施占下垫面比例进行合理配比,使示范区地块的设施选择具有弹性操作空间。

4.5 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实施路径

基于海绵城市规划成果,建立以数学模型为核心的审查决策支持工具,利用系统化、多情景模拟评估技术手段,对设计方案的综合效益进行科学评估,从建设伊始即考虑到最终验收、考核评估、维护管理等问题。

在项目设计阶段,提供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审批方法,为高规格完成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建设中,通过督导工程实施情况,定时工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工程施工事中控制。项目完成后,采取合理措施指导工程验收、试验,所有工程的验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同时满足工程设计和管理要求,达到海绵城市控制性指标和考核指标。项目运行监测评估阶段,制定项目的海绵城市评估体系、模拟与监测布点方案。

提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效益测算表,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运营和决策提供依据。通过从设计、实施、评估一系列流程及控制,最终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5 建设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5.1 建设成本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对各海绵设施的估价,可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本估算。成本的控制在于设计阶段对设计的合理把握以及工程施工事中控制。

5.1.1 成本费用

海绵建设结合片区排水工程进行,雨洪管理工程投资都是在排水工程基础上所增加的投资,包括各种类型的雨水利用设施及其相关的电气设备和庭院屋面排水系统,但不包括用于装饰或介绍工程特点而花费的费用。

5.1.2 运营费用

海绵建设成本效益主要体现在项目使用和维护阶段,在项目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

5.1.3 维护费用

传统设施中滞留区和人工湿地的维护费约为建造成本的3%~6%,洼地雨洪管理的低影响开发的维护费约为建造成本的5%~7%。但是,生物滞留区和洼地的大部分维护可以融入到日常景观维护工作中,不需要特别设备;而湿地和水池的维护则需要大型笨重的设备,用以移除沉积物、油类、废物以及前池和开放式池塘中生长的植被。

5.2 经济效益

5.2.1 渗透补充地下水的效益

由于低影响雨水综合利用的实施,通过增加透水面积、绿化植草面积、渗透管沟、洼地、渗水井等设施,增加了雨水入渗量,有效回补地下水。

5.2.2 因消除污染而减少的社会损失

美国环保署研究结果表明,每投入1元环保费用,可减少3元的环境资源损失,即投入产出比为1∶3。海绵建设资金投入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环保费,但其减少的环境资源损失也会接近3元。

5.2.3 城市洪涝减缓而减少的损失

城市内涝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5.2.4 土地增值

传统设计将地上建筑与其他设施分开设计,海绵建设所应用的生物滞留等技术则可以融入景观设计,实现建筑主体与附属设施的综合设计。

5.3 环境效益

海绵建设的雨洪管理技术由于采用了生态化、低能化、可持续运行的设施,不仅能保护开发区域水环境、改善建筑设施外部生态环境、提高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还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5.4 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和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可节约优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城市提供大量环境景观用水,重建水生态环境,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体环境。

另外,海绵建设通过引导建设项目开展城区雨洪利用工作,可降低洪峰流量,维护自然水文循环,增加地下水补给,调节片区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规划实施,引导拟建项目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实现雨水的综合管理与控制,_到开发建设后径流系数不增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车 伍,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 [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黄献明.精明增长+绿色建筑―LEED-ND绿色住区评价系统简介[ J ].现代物业2011(7).

[3]李王鸣,刘吉平.精明、健康、绿色的可持续住区规划愿景―美国LEED-ND评估体系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5).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范文第3篇

近日,记者采访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等单位了解到,石家庄市根据国家、省、市的明确要求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于2016年5月完成了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建库和建立三维管线信息平台工作,已完成“一张图(现状与规划管线)”、“一个平台(三维管线信息平台)”和“一个机制(管线更新与共享应用)”的建设,解决了传统的地下管线资料管理难、更新难、应用难问题,消除了管线“孤岛”,实现了地下管线从规划到设计、施工、竣工入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地下管线的规划、实施和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城市的宜居性。

普查建库:规范完备

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清楚掌握地下管网具体情况,才能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线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据悉,本次地下管线普查覆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普查敷设管线的道路长度950公里,普查管线长度超过1.2万公里。

“管线数据库的规范性、完备性非常好,系统采用了三维技术、地理信息等技术和大数据理念,全面整合了管数据、地形图数据、影像数据、实景三维数据和规划成果数据,实现了管线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入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负责管线系统运行的石家庄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石家庄市于2013年5月1日开始,将全市所有空间数据均统一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该项目空间数据的集成、融合、应用奠定了基础;2015年石家庄市应用倾斜摄影技术,采集了130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数据,为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管理奠定了数据基础;2004年起创造性的建立了带属性的地形图数据库(即给所有建筑赋予诸如建筑性质、基地面积、层数、总面积、道路等与规划相关的属性信息;给道路赋予等级、长度、面积等线装和面状属性),为管线的空间分析、道路断面的批量生成提供了数据保障;2009年起在测制地形图的同时根据最新国标采集城市现状用地界线,从地形图即可直接提取诸如单位界限、小区界限等边界,为管线事故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

目前,普查成果已服务于城市规划、专业管线公司、设计公司和其它有关部门,应用到综合管线规划、海绵城市等规划编制和南二环东延等市政工程方案设计及管线的日常管理中。平台对地下管线的科学规划、建设和日常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高效

据工作人员介绍,平台除满足日常规划管理需要外,重点强化了三个理念:全生命周期理念、共享理念和辅助决策理念。同时,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化的功能,让管理变得更加直观。

所谓全生命周期理念,指的是实现管线“规划-设计-施工-更新”全方位管理,可提高管线的设计质量,确保管线数据库的现势性,降低管线事故的发生。

在共享方面,平台创新了管线数据共享方式:通过专网接入平台的专业公司、设计单位或政府部门,可根据授权调用部分或所有种类的管线,并可应用系统“管线合理布设区间分析”等功能进行管线路由设计,同时能够把设计成果导出,改变了过去专业公司只掌握本部门管线的弊端,提高了管线规划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

通过三维管线系统,可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的精细化管理,减少管线事故的发生,提高城市决策的科学性。例如,调取管线三维数据,可以很方便地了解管线的方位、管径、埋深、敷设时间、所属单位等信息,能够自动、直观显示管线间距和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间距间的差值。同时,三维GIS技术对管线事故可实现快速定位、处置(关闭阀门),并能够分析受影响区域内的单位、人口等信息,为城市应急抢险提供保障。

石家庄三维管线信息平台于2016年4月15日通过专家组的验收,“整体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平台荣获2016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入选2016年度河北省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据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杨若威介绍,平台将集成地下人防、综合管廊、地铁线路、地下商业等地下设施,实现地下空间的一体化管理,是“智慧石家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有两大努力方向:首先,深化物联网应用,引入传感器、控制器等,实现管线智能化的‘监测-预警-处置’;其次,应用大数据,深入分析城市需求与潜力,规划好应用好地下空间,保障城市正常运维,更好服务民生。”

记者手记:

记者在石家庄正定新区地下管廊进行了参观,发现这里的管线都布置得井井有条,所有管线都列入了监控,整个管廊尽收眼底,使管线的运维更加方便、科学、高效。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范文第4篇

在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样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全面总结2016年我县城乡建设与城市管理暨棚改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乘势而上,扎实抓好2017年度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讲三个方面。待会儿,书记还要对重点工作进行强调,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6年,全县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认真回顾2016年城乡建设与城市管理暨棚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㈠城乡规划管理不断加强。启动了南漳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长坪、肖堰、清河3个镇(区)的总规修编工作;开展了城区综合管廊、水镜湿地公园、城区停车场、人防工程建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城关镇关庙集村、薛坪镇普陀庵村的村庄规划;完成了10个镇7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和蒙华铁路6个拆迁安置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完成了全县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完成了城区1:1000数字地形图机载GPS辅助航测,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测绘资料;出台了《南漳县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化解了群众建房刚性需求与规划管理的矛盾。

㈡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围绕民生重点,积极推进市政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完成了城南工业园区路、国土巷门前道路改造;新修建了丹阳大道、明珠北路、西凤南路及荐贤桥等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建成城区二水厂并正式投入运行,完成了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美食一条街、生态停车场1个、环卫停车场1个、垃圾转运站5座、改(扩)建公厕5座。同时,加强了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全年共更换损坏的检查井、雨水井95套,维修破损道路20余处。围绕生态县城建设,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全年投资千万余元,实施了凤凰山公园、临凤街三角绿地、荐贤桥两端小游园等绿化建设项目,对城区城标广场、徐庶游园、山水传奇三角公共绿地等绿化进行了提档升级,对水镜大道、金漳大道、学府路等12条主要道路进行了行道树补植;启动了青泥湾绿地改造,对建设大道沿线边坡、荒坡进行了治理。截止2016年底,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70.4公顷,绿地率达32%,绿化覆盖率达36.3%,成功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

㈢城市执法管理不断规范。先后组织实施了“城管百日大会战、市容秩序综合整治、交通雷霆行动、拆违风暴、三轮车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等整治活动,一年来,共发放城管宣传单3000余份,拆除清理条幅及“牛皮癣”3000余处,依法办理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案件1259件,规范出店占道经营行为800余起,取缔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夜市烧烤摊位200余个,处罚运输车辆未覆盖或飞扬撒漏污染路面行为50余起,新增停车位200余个,暂扣电动三轮车300余辆,当场拍照处罚乱停乱放车辆5000余台。完成了建设大道、发展大道、蛮河等路段的路灯安装工程及城东小游园亮化工程;围绕违法建设“零增长”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禁违控违力度,累计拆除违建面积12000余平方米,立案查处违法建设208件,强拆100余户,较好地遏制了城区违法建设蔓延势头。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代表襄阳市在全省第一季度考评中实现了后发赶超,名列全省第七位,连续3次全市考评第二,城管考核工作多次在全市名列前茅。

㈣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公租房建设和补贴持续保障,投资1678万元,建成3幢147套公租房,分配白马小区公租房97套,为385户发放住房补贴200万元;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其中城西老城区(机械厂)改造项目、临凤街三角地(含临凤路)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已完工;徐庶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征迁工作正积极推进。一年来,共签订货币化安置补偿协议248户,发放补偿资金9210万元,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95%以上;同时政府投资近4亿元,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安置房1311套,既实现了去库存目标,也有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㈤村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以武安镇、九集镇为代表的中心集镇逐渐壮大,以薛坪镇、东巩镇为代表的旅游特色镇不断做优。打造了东巩镇麻城河村、九集镇九仙观村等一批“美丽宜居村庄”,争取了1229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完成了1283户精准扶贫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同时启动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城镇面貌和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比,与提升南漳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需要比,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城建项目规划前瞻性不够,重复规划、项目等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专项规划编制中对内涵挖掘不够,编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城市规划控制区内个人建房还未得到完全遏制,城乡结合部及部分镇(区)的“两违”现象还比较突出;城区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交通拥堵、雨天内涝等“城市病”依然存在,城区防空、防震、防洪等应对能力需要强化,菜市场、停车场功能性建设短板还需要补齐;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城管环卫的“标准”亟待建立。因此,我们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理顺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开创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017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三县战略、任务、三个目标”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在全市率先建成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为目标,以2017年城建项目计划为主线,谋划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具体任务,即:按照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四化同步、文化传承、突出地域特色的发展思路,力争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按照“标准”是城市管理的生命线,强力推进人本城管,打造整洁有序、舒适宜居城市环境;按照“东进、西控、南优、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以文化为灵魂、山水为特色,实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城区与园区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力争把南漳县城建设成为历史文化魅力彰显,现代文明气息浓郁,个性特色突出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在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奋力开创城建城管工作的新局面。具体就要做到“六个下功夫”。

㈠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在提升规划效能上下功夫

城镇规划是发展城镇的战略,建设城镇的纲领,管理城镇的依据,也是政府指导、控制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一要实施规划“放管服”改革。因为规划是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特别是在工业项目上,我们要认真研究,落实好“放管服”改革。“放”就是对工业项目审批放开门槛,率先实行工业项目容缺受理,零审批,零收费;“管”就是严格批后管理,督促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建设;“服”就是实行规划服务前置,项目招商时首先介入,在招商过程中就与项目方沟通好项目选址意见,签约后就能立即出具用地范围图和规划条件。对于其他项目审批,也要压缩前置手续,遵循“分类审批、分级负责”的原则,从而达到审批提速。二要用规划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多规合一”机制,站在襄宜南一体化的高度,以“三县战略”为统领,以“山水园林城市”的理念修编《南漳县总体规划(2010-2030)》,在此框架下编制重点区域的控规和修规、各项专项规划及镇(区)总规。围绕服务重点项目,对城南湿地、城北新区、城区棚改范围等城市重点区域先期启动城市设计、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提高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从而引导该区域项目跟着规划走;围绕旅游活县战略,用“一镇一产、一村一景”的理念编制镇、村规划,让村庄变景区,把家园变乐园,实施全域景区化,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编制湿地公园规划,对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选址,使之早日投产建设,改变农村污水乱排放的现状,改善农村环境。三要维护规划的刚性和执行的严肃性。按照“阳光”规划、科学规划、“开门”规划的要求,要全面推行规划公示制度,实现规划编制方案公示和成果公开、规划行政许可项目的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开,对城市的重大建设项目、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住宅建设项目、历史与自然风景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必须在规划批准前进行公示,做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以此提高全社会遵守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城乡规划一旦确定,就成了一个地方带有法律效力的发展蓝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下去。规划部门要顶住压力,用法规守住规划的“红线”,坚决依据上位规划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项目的规划审批。

㈡强化建设项目推进,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

建设项目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今年,我们按照突出重点、关注民生、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花费了一定时间和精力编制了建设项目计划,它应该对今年的城市建设起到统筹作用,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总抓手,以后每年都要提前谋划,精心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并且还要市民参与、媒体公示,广泛征求意见,不能拍脑袋决策,让市民对我们确定的项目认同,从而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因为今年才开始这样做,讨论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些项目都该推进,所以项目很多,一年不可能干完,我们将一年做几个,通过三年努力逐步把老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今年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一要着力完善以国道、省道、高速、高铁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区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346国道(南漳段)、251省道(南漳段)、隆中至七里山旅游公路以及城区在建骨干道路建设,抓紧实施水镜大道、金漳大道等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争取打通凤山路(种子公司段)、玉印路西等“断头路”,使城区交通形成微循环。二要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加快涌泉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厂、城区污水截污管网建设,实现城区雨污分流;要谋划启动蛮河、老堰沟、幺堰沟、清凉河水环境治理;积极推进街头绿地、绿色廊道、绿色庭园建设,加快实施凤凰山公园配套绿化种植、建设大道边坡荒坡修复绿化治理、城北徐庶庙苗圃基地建设等绿化工程;统筹好“地上”“地下”建设,谋划启动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防空防灾、防震减灾、防洪减灾等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今年打基础、明年抓完善,后年抓创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目标。三要动员各部门力量,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商务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城南货运市场、生态停车场、中心菜市场等功能性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四要重点启动水镜文化广场、徐庶广场、城南湿地、郑万高铁站及周边地块等几大重点工程项目开发建设,用项目建设倒逼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五要强化防空防震能力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统筹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所有民用建筑必须依法依规执行防空防震的强制规范,修建防空地下室、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保障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确保我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㈢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在提升城市形象上下功夫

创建文明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坚持“标准”就是城市管理生命线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整治“四大秩序”,大打城市管理攻坚战。要着力整治市容秩序,落实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机制,对市容市貌进行错时管理、无缝隙管理,确保节假日、早中晚无盲区。要着力整治交通秩序,重点在城区利用空闲地、公共地块设置停车场,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停车;加大对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疏导车辆到划定的停靠线内整齐停放;充分发挥“门前三保”管理员的力量,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要着力整治卫生秩序,学习“中卫模式”,细化、量化清扫保洁、清洗清运等作业标准和操作流程,推行全天候保洁、全覆盖清运、机械化清洗、精细化作业,严控可视范围内的“点子”垃圾,逐步扩大清扫保洁范围,加大道路清洗力度,洗出道路本色。着力整治建设秩序,按照“减存量、控增量”的原则,实施巡控分离,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力度,压实县、镇(区)两级违法建设的控管责任,扎实做好违法建设的控制和处置工作,确保不新增一起违法建设。同时要逐年消化、处置存量的违法建设。二是着力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要按照中央、省、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制定《南漳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明确执法权责边界,规范执法责任;制定“保整洁、保容貌、保秩序”的“三保”实施管理办法,压实城管责任区,建立标准化市容市貌管理体系。同时,建立数字化城管,运用科技手段,介入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进一步发挥城市管理综合指挥部的协调、考核、督办的作用,建立城管考核长效工作机制。三是着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管理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要不断强化宣传,大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单位板报、社区橱窗等多种途径、各种载体来宣传城管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通过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工地等多种形式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同时,城管、公安、交通、规划、人防(地震)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联动,通过设立有奖举报、加强巡查等多种形式,严厉打击违法建设等不法行为。

㈣加快棚改项目建设,在强化住房保障上下功夫

棚户区改造既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民生工程,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项目。因此,我们要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紧盯“三年滚动计划”,加大改造投入力度。采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贷款、发行债券等多渠道筹融资,力争棚改投融资达到20亿元以上,确保11个棚改项目和2017年新申报3个棚改项目共计7000余户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二是继续稳定房地产市场。今年房地产开发面积计划稳定在30万平方米,有效减少商品房库存,稳定市场房价。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大优质楼盘和房源开发,提供优质商品房的有效供给,刺激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加强和规范房产中介行业,全面落实二手房交易网签、楼盘表数字化管理。三是扩大住房保障。采取新建、转变公租房保障方式,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完善租赁补贴制度,结合市场租金水平和保障对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补贴标准。简化程序和手续,依规适当放宽政策条件,扩大保障覆盖范围,2017年计划分配300套公租房,力争实现应保尽保。四是规范房屋交易管理。推进产权交易“一体化”。将房屋交易、抵押、市场、租赁等部门在行政服务大厅实行开放式服务,配套先进的产权交易管理软件,办件过程全面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操作,提高服务质量。

㈤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在城镇化建设上下功夫

要按照“一圈一带四点”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建设一批特色集镇和旅游名镇。一要强化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城镇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着力培育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的特色集镇和村庄。加强全国重点镇武安镇,“襄宜南”一体化节点镇九集镇,长坪、东巩、巡检等3个口子镇和薛坪旅游特色镇建设。二要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要积极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秀美乡村、旅游名村、生态文化村和传统村落,建成1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50个县级示范村、社区。三要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镇(区)要突出重点,开展镇村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100%撤并村和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在临水临崖、坡陡弯急、视线不清的农村公路上实施生命防护工程,这一点各镇(区)必须高度重视,今年县政府已将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纳入财政预算,年底将以“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解决。同时,大力推进镇边、路边、水边环境卫生治理,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确保今年通过省级验收,以后县财政每年要统筹一部分资金予以支持,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让老百姓看得到成效,让村镇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㈥加强投资融资工作,在科学经营城市上下功夫

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经营城市,解决好钱从哪儿来的问题。经济工作会议上我说过最迟3月份建投集团要正式挂牌,投入运作。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债务偿还的主体,按照职能定位,通过实施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以及利用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对城建资源、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和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行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项目计划、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债务偿还一体化管理。二要加大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发改、财政、国资、土地、城建、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投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充分整合利用政府各类资产和资源、股权和债权,增加投融资平台可利用的优良资产,也可对土地整理开发;将国债资金、上级专项资金、本级建设资金等政府性资金,经投融资平台直接投入到符合规定的政府投融资项目,将符合规定的投融资项目的经营权赋予投融资平台,形成政府投融资平台稳定的预期收益,用于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三要加强投融资工作管理考核。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制定投融资工作目标考核和奖励政策,形成薪酬体系与投融资工作目标、经营业绩挂钩的投融资管理考核机制。县国资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投融资平台资产和资金的监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完善融资资金和资产的监管措施,跟踪项目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合法、合理。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城乡建设管理暨棚改工作取得实效

城建城管工作事关城市形象,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做好城建城管工作,全县上下既要克服厌战情绪和畏难思想,再加力度、再加措施;又要全力支持,主动配合,一如既往地履职尽责,努力把城建城管工作抓出新成效。

㈠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今年确定了几十项城建工程,摊子非常大,任务非常重,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会上印发了《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和《全县2017年度城市建设项目领导包保及工作专班名单》两个文件,明确了包保领导、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大家要按照职责分工,分解落实责任,迅速行动起来。特别是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工程指挥部的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亲自抓协调、抓督查、抓落实,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推动工程的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各自承担的具体任务,制订单项工作计划方案,排出时间表和路径图,把每一项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镇(区)要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推进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完善配套设施,搞好绿化、美化、亮化,体现地方特色。特别是沿省道、国道的镇(区),今年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两侧建筑的整治改貌工作,务求达到进入南漳县界“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㈡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全县大局,大力支持和配合,营造良好的建设管理工作环境。城管、建设、人防、规划、国土、房管、公安等职能部门要集中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集中查处一批违反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要抽调专门警力,严厉打击争工地、抢工程和蓄意破坏、阻挠工程建设的不法行为。县城建局要牵头组织一次项目建设培训,让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熟知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注意事项、相关环节的法定时间等工作流程。财政部门(城投、建投、房投等)要多方筹措资金,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并会同审计部门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深入搞好宣传报道,报道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报道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㈢强化考核督办,确保任务落实。要以全市拉练检查为契机,出台我县项目建设考核标准,严格进行细化考核,实行奖惩,我在县经济工作会上说的财政性资金进行竞争性分配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考核与奖惩只是一种管理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各项工作措施与责任得到落实,而各项措施与责任能否及时落实关键在日常检查督办。为此,县政府将成立城建工作领导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建专班,负责全县建设项目协调督办工作,建立重点项目“日记账、周计划、月通报、季拉练、年结账”的工作机制。县人大、政协要经常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项视察活动,促进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广播电视台、南漳政务网等新闻媒体要配合县城建工作领导办公室,对各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报道。同时,要把镇(区)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纳入全县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定期进行检查通报。

海绵城市规划管控范文第5篇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2011年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谱写了柳河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0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和1.5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7%、21.2%和13.1%;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9:46:35。柳河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发展三等奖,2015年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省29个一类县(市)的第7位,成功迈入全省中等县份行列。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打造一统河景观带,加快主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4%。连续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涉农基础设施、林地清收还林等重大工程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完成文化科技、医药卫生、市场监管等体制改革;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进展顺利,累计争取资金98.7亿元,政府性融资21.9亿元;建立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扎实推进营改增、商事制度改革,全县市场主体突破2万户,是2011年的1.5倍。加强对外通道建设,通化三源浦机场通航,通梅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为柳河开放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施重大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就医、就学等难题;城乡低保和“五险”提标扩面,新农合参合率全省第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与省市同步;“平安柳河”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形势总体稳定。柳河先后荣获“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全国六五普法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省级以上殊荣60余项。通讯、统计、档案、气象等工作成效明显,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事业全面发展。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整治“”,筑牢廉政“防火墙”,政府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县委的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尽心竭力补短板惠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增长8%;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1亿元和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分别增长20%、9%和1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560元和10970元,增长8%和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项目水平。主动对接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强化与奥中友协华人商会的经贸交流,签约和达成意向性重大投资项目25个;精心谋划和推进十大产业园区建设,大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清洁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北京三聚万吨级秸秆生物质循环利用和50万吨复合肥深加工、天强林蛙多肽口服液、正通中药提取、晶珠药业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全面开工;紫鑫异地新建、龙泰GMP改造、康乐太阳能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中晟“蛹虫草”胶囊、瑞泰药用包材、汇源龙韵酒庄等项目即将投产,项目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融资2.2亿元,收储工业集中区用地3300亩;征收省重点工程建设用地3223亩;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94亿元,存贷比达72%,新增中小企业贷款7亿元;向上争取资金20亿元,增强了发展保障能力。

二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减费降税等政策,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脱困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87户。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和税收平稳增长;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引领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争取到位“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集聚更多的企业和个体触网营销,线上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推进土地确权、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营,提升了稻米、山葡萄、烟叶等特色农业园区化、标准化水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71户。三次产业竞相发展。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举全县之力实施18项重点城建工程,大迫子水库枢纽工程如期合龙,净水厂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南山路综合改造竣工通车,工业集中区路网开工建设,腾龙湾和山水名苑景观带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承载能力得到增强;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后又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命名。鹤大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辉白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四白高速铁路规划落地,省级重大工程推进有力。稳步实施17项农田水利、48公里农村公路改建、7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000户农村室内厕所改造以及16座垃圾转运站等涉农工程建设,惠及农村千家万户。完成5万亩林地清收和补植补造任务,累计回收林地52万亩、还林26万亩;持续开展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取缔城区18户洗浴企业燃煤小锅炉,保护了柳河的青山绿水蓝天。

四是优先发展民生事业。累计投入资金8553万元,全面打响“六个一批”脱贫攻坚战,以光伏发电、设施农业为主的产业扶贫格局基本形成,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社会保障等政策扶贫成效明显,为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奠定了基础。加快花园安居工程建设,实施导航灯等7个地段棚户区拆迁,通过异地安置和政府组织购买存量房方式,改善了2505户群众的住房条件,化解房地产库存30万平方米。开发就业岗位7500个,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以内;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津贴补贴和警察警衔津贴调整补发到位;河北新区综合医院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八中异地新建等教育项目投入使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安全生产态势良好,部分遗留问题有效化解,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柳河负重前行、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柳河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五年。五年的发展成果,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柳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些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强,存量资产不活,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收支形势异常严峻,保运行、保民生、保稳定的难度加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民生保障不够到位,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一些群众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还需加强;少数干部工作状态不佳,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求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全力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柳河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新一届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按照县委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县政府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富县、依法治县、环境立县、人才兴县”五大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做精做深矿产加工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吉林省东南部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际内陆港务协作区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先导区,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医、宜养宜游的新柳河。

一是推动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42:45;综合发展指数全省位次巩固提升。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特色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推动城乡更加协调的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农村环境整体上水平;森林覆盖率增长3个百分点。构建起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三是推动民生更加普惠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和7.5%;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社会安全指数显著提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将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以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发展新常态,主动顺应人民新期待,抢抓东北振兴的历史新机遇,增强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开创柳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全年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有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8%和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全面实施“冬季百日行动”“夏季百日会战”和“秋季百日攻坚”行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增加财税贡献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围绕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全省医药健康、旅游、冰雪、军地融合等政策,谋划储备一批“五大领域”的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强化项目包保,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在建项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破解项目建设难题,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全年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亿元以上项目34个,确保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经贸交流、招商展会、考察学习活动,开展对接招商;发挥经合局、工业集中区招商主体作用,开展专职招商;围绕产业和园区,分领域成立招商组,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和意向性项目,开展点对点招商;鼓励现有企业战略合作,实施二次创业,开展以商招商;强化与柳河籍域外乡友的沟通联系,开展乡情招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联动工作和考核机制,形成“招商围绕项目转、项目围绕园区落、园区围绕产业建”的发展格局。全年招商引资增长10%以上。

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加快工业集中区“北拓东扩”步伐,完成总体规划和控详规编制,确保路网工程竣工、工业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组建十大产业园区工作推进组,扎实做好规划、用地、融资等前期工作,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加强与上海国药集团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医药健康项目落地,推动东北亚铁路集团大龙烧伤膏生产基地、修正医药包材等项目尽快开工,促进大健康产业园集群发展;强化与东北亚铁路集团、柳州汽车厂、北京汇源等民营强企、国企的招商洽谈,推动优质石膏和石膏板、玄武岩综合开发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新材料产业园集聚效应;围绕中航吉发整体搬迁,启动飞机发动机维修、航空辅助动力装置维修平台、军品中小钢件及航空维修标准件3个重点项目,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积极引进上海丰华酵素、浙江鸿维无菌鸡产品等项目,建设特色食品产业园;力促清洁能源产业园、科技转化产业园、山葡萄酒文化产业园、高铁商务服务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启动建设,打造承接产业和项目的新平台。

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加大国有资产清查和整合力度,深化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合作,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优化投融资结构;全年向上争取资金保持20亿元以上;置换和新增债券3.5亿元以上,为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突出工业支撑,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启动“主导优势产业跃升和规上企业培育”计划,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搭建产需衔接和银企对接平台,改造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集群发展。

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中成药、化学药、保健品和医药包材,完善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体系,打造集团企业、上市公司、总部经济和产业集群。完成天强林蛙多肽口服液项目主体工程建设;确保紫鑫异地新建项目、正通中药提取、瑞泰药用包材、龙泰GMP改造、晶珠药业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尽早竣工并投产达效;促进金麦通、广联等企业资产重组,焕发新的生机。力争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

科学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产品开发利用。争取银河高科、汉能集团、北控清洁能源光伏电站、贝盈科技新型肥料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康乐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确保北京三聚万吨级秸秆生物质循环利用和50万吨复合肥深加工项目主体竣工;提升金森碳纤维产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做精做深矿产加工业。推动石膏、石灰石、玄武岩等矿藏资源开发利用;紧盯铁精粉、金精粉市场行情,适时恢复铁矿生产,扩大钰坤金矿产能,推动矿产加工业企稳回升,释放新动能。

(三)突出提质升级,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物流商贸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提升、比重提高。

加快培育旅游业。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县”规划编制;组建文化旅游公司;开通乡村旅游专线;争创2A级以上景区4个;推进汇源旅游综合开发;启动和平水库旅游开发项目;完成罗通山景区道路及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奥丰庄园投入使用,打造“柳安向”生态旅游休闲区第一门户。突出发展互联网经济。发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奖补作用,完善县域服务中心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功能,推动村级服务站适宜地区全覆盖;加强与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扩大县域第三方平台运营规模,争取线上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整体提升物流商贸业。扩大采胜、易联等物流企业仓储和配送规模,加快发展生鲜物流、冷链物流和航空物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谋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源浦空港综合服务区建设,打造辐射周边的物流示范区和商贸综合体。

(四)突出生产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用现代技术和设施武装传统农业,加大三项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展稻米、山葡萄、烟叶、苗木等农特产业,继续实施“旱改水”工程;壮大大米姐、国信等龙头企业;推广稻田认领制和可视农业,做响“柳河大米”品牌。谋划成立众联葡萄酒发展集团;推进山葡萄酒教育学院和欧洲风情小镇建设,提升“柳河山葡萄酒”知名度。积极争取烟叶收购指标,加强烟田标准化管理,提高单位产出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进绿化苗木专业公司,促进造林苗木和绿化苗木健康发展。鼓励发展涉林产业,推动寒富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等沟域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化和组织化水平,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00户,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50户;抓好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和“柳河火山岩玉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创工作,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粮食过腹转化步伐,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加工以及“农家乐”经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环境三年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申创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加强“美丽乡村”、全省重点村和薄弱村建设;深入开展“美在农家院”“干净人家”活动;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完善投入、管护和共建机制,推动农村住房改善、农村厕所改造、农村庭院清洁、农民群众生活习惯改变。力争全县60%的行政村成为先进村、30%的行政村成为标兵村。

加强涉农工程建设。科学编制防洪规划、水利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确保大迫子水库工程全面竣工;完成40条山洪沟综合整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争取实施孤山子、三源浦粮库10万吨平房仓项目,提高农业综合保障能力。

(五)突出绿色发展,狠抓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新柳河。

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科学划定管控区;实施“青山”工程,完成2万亩还林任务,推进森林城市和生态镇创建工作,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实施“碧水”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和中小河流治理,深入开展清洁水体专项行动,坚决制止河道非法采砂、企业非法排污等行为,净化水生态环境;实施“蓝天”工程,严控粉尘污染,逐步淘汰燃煤小锅炉,禁止露天焚烧农田剩余物,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净土”工程,完成五道沟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草炭土、玄武岩等矿产资源行为,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六)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围绕精致建设城市、精细管理城市、精心爱护城市,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提升年、管护年和巩固年”活动,打造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管理有序的现代城市。

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按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完成“三规合一”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城乡建设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引导城市在一张蓝图下有序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临建、打击违建,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突出“宜居宜业、宜学宜医、宜养宜游”功能,融入柳河元素,体现地域特色,彰显城市风格。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老旧楼院和城市危房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城市道路、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妥善化解新天地购物广场、银河郡府、山水名苑等开发建设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南山公园提质工程,谋划建设北山山体公园,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强化城市综合治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深入推进创城工作,逐步建立“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模式联动、管理网格到底、全民参与共管”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合力;完善网格化责任机制,推行“点线面”联动的管理模式,提升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护相结合,确保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小区物业、文明养成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七)突出改革创新,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谋未来,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政务大厅建设;加快“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做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完成国有林场和土地确权改革,启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稳妥实施城市供热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户籍制度、事业单位分类、养老保险制度和公务用车改革,为柳河加快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实施双创工程。突出“大众创业”,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启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助保金池”贷款项目,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突出“万众创新”,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完善紫鑫、天强等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体系,加快精品稻米、玉米研发中心建设;提高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增强保障能力。强化财税金融保障,全面完成年度财税收入任务;完善金融体系,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严厉打击非法吸储,防范金融风险;强化与域外基金、风司的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5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00亿元。强化人才保障,启动千名人才培养计划,培训一批产业工人,引进一批科技管理人才,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培育一批新型农民,为柳河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征地拆迁保障,确保辉白高速公路、通化机场扩建、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八)突出民生改善,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聚焦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确保五年任务两年完成,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发挥龙头带动、帮扶助推、集体引领、能人示范作用,推广“以资折股、土地入股、公司经营、利益分成”扶贫模式,加快发展光伏发电、棚膜经济、食用菌等扶贫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提高产业扶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做好政策扶贫工作,确保财政支持的农村扶贫、免抵押无息扶贫贷款、残疾人帮扶、大学生圆梦计划和社区空巢老人照料等项目有效落实,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救助范围和补助额度,做到农村低保兜底到位;加快35个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做好脱贫退出、考核等工作,坚决杜绝形象脱贫和数字脱贫。通过脱贫攻坚,努力为农村发展搭建一个好产业,开辟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造就一支创业带富的能人队伍。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扩大“五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繁荣文化体育事业,谋划启动城市规划展示馆和文化体育中心项目;依托“千年古城百年县、一城柳色半城河”的文化名片,将柳河书法元素融入商铺牌匾,打造“中国书法之乡”城市走廊;力争关东吕剧、长白山回族龙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开展书法艺术节、山葡萄酒鉴赏节、火山岩稻米插秧节和苗木展销节等节庆活动,丰富柳河文化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青少年明德知礼工程,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倡导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探索和创新河北新区综合医院合作与管理模式;谋划和适时启动教育园区建设;巩固双拥成果;做好国防动员、档案管理、侨务等工作,推动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突出化解难题,完善包案和联席会议制度,压实维稳责任,强化考评问责;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狠抓隐患排查责任落实,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在全面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的同时,重点组织实施好十大民生实事。一是完成7个地段1577户的棚户区拆迁,实现花园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提前三年基本消除城市棚户区。二是实施人民大街、朝阳路雨污分流及拓宽改造工程,缓解城市内涝,提高通行能力。三是建设20座标准化水冲公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四是完成柳抚线大修工程,改造农村公路49公里,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五是加大农村危旧房和2000户农村室内厕所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六是新建维修城乡校舍2.5万平方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搬迁改造1100平方米的县救助管理站,新建2700平方米的殡仪服务中心,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八是新建维修乡镇农福中心,深化社区“1+N”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九是实施2300户的网络光纤化改造,打造“全光网络覆盖县”。十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沿岸河道生态恢复治理行动,强力整治一统河水源地环境卫生,确保城乡10万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柳河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和社会矛盾的叠加期,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瞄准目标不动摇,心无旁骛抓落实,推动全县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强化担当有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大力整治“庸懒散、推躲拖”行为,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认真落实改革发展举措,全面履行民生改善职责,用主动担当化解千难万难,用主动作为闯出大路小路,工作向更高水准看齐,步伐向省级、国家级台阶迈进。

坚持求真务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在打基础利长远上下真功,在解难题办实事上出实招,不说空话、不练虚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落实力,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突出惠民政策、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和民生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始终走在法治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