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习生;教育实习;终结性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73-02

一、问题提出

教育实习中的自我评价是指实习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价值判断,以期调控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教育能力的提高。根据实习的进程,实习生自我评价可以分为实习前诊断性自我评价、实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自我评价和实习结束阶段的终结性或整理性评价。终结性或整理性自我评价是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任务结束后所进行的自我总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科生实习终结性自我评价的调查,分析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育者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资料是抽取08级学前教育本科生(40人),此外,对部分实习生进行了访谈。问卷内容涉及实习支教生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保教能力与师幼互动四个方面,每一方面细分为8到9个自我考核项目,项目内容取自步社民主编《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第六章第二节教育实习评价。自我考核结果采取五级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研究投放问卷40份,有效问卷38份。

三、结果及分析

1.实习生终结性自评结果特点。研究者发现实习生自评结果以良为主,中次之,不及格率不明显,分别为:优秀率21.3%,良好率41.8%,中等率28.6%,及格率6.7%,不及格率1.6%。实习生对实习整体结果自评普遍较好。为显示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及结束后反映的诸多问题,研究者对上述四方面各项优秀率进行分析,力求呈现存在的问题,下述分析都采取这种方式。

2.实习生终结性自评过程性分析。①实习生教育态度自我考核分析。实习生要以虚心的态度,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遵守园方与校方的一切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研究将教育态度细分为以下8个项目:a、明确高校实习任务并保质保量完成;b、制订完整、可操作的实习计划并能按照计划行事;c、熟悉本班幼儿活动的常规要求、作息时间和一日活动的安排;d、了解本班的教育目标、工作重点以及阶段性的主题教育内容;e、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及时请教原任教师,经审核后再实施;f、尊重和虚心接受其他教师提出的建议并妥善处理出现的矛盾;g、遵守实习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h、穿着打扮仪表举止符合幼儿园教师身份。实习生对上述8项自我考核为优的情况:g项遵守实习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此项自我考核为优的人数最多,占27.7%,其他各项依次为:c项占26.9%,h项占21%,f项占11.8%,d项占6.7%,e项占4.2%,a项占1.7%,b项制订完整、可操作的实习计划并能按照计划行事,此项自评为优的人数最少,占0%。教育态度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实习生制订并实施实习计划方面尤为欠缺。实习计划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高校制订的,帮助实习生了解实习目的、任务、时间安排、组织结构等,需要每位实习生遵照执行的;一种是个人实习计划,这个计划要有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教育系每次实习前除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给学生发放实习计划书、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外,很少要求实习生做个人计划,对学生个人制订实习计划缺乏指导,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实习需要制订个人计划。个别学生制订了计划,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实施中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二是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自2010年起将支教并入实习,支教地匮乏的师资力量及物质设施,与实习生期待的实习相差甚远。没有计划下的实习只能是随波逐流,加上大部分支教幼儿园教育观念及措施存在问题,给实习生配备的指导教师形同虚设,实习生在脑中一片模糊的状态下直接顶岗,其结果不仅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不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②实习生教育观念自我考核分析。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学习和发展。研究将实习支教生教育观念细化为以下8项考核项目:a、面向全体,关心照顾每个幼儿,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对特殊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心;b、满足幼儿合理要求,善于发现幼儿点滴进步,予以鼓励、肯定;c.、注意挖掘一日生活中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作为教育内容;d、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作用;e、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注意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f、经常对幼儿微笑、点头、抚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目光接触,让幼儿感到安全、支持和鼓励;g、根据幼儿不同特点做好保育工作、教育工作,保教结合;h、帮助家长改善幼儿教育环境及家庭生活文明程度。实习生对上述8项自我考核为优的情况:f项经常对幼儿微笑、点头、抚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目光接触,让幼儿感到安全、支持和鼓励,此项自我考核为优的人数最多,占31.0%,其他各项依次为:a项占18.4%,b项占15.5%,d项占14.1%,c、e与g项均占7.0%,h项帮助家长改善幼儿教育环境及家庭生活文明程度,此项自我考核为优的人数最少,占0%。教育观念反映出的问题有:一是缺乏具体指导,教育教学内容一般是按照幼儿园既定的安排实行,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实习生基本是自己摸索,即使发现了一日生活中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也不知道怎么整合到教育内容中。较多问题的积压而无从解决,不仅扼杀了实习生在实践中思考的积极性,还助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懒散、拖沓。二是实习生艺体技能较弱,缺乏发掘农村乡土资源的意识和方法,无法做到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三是保教分离,保育工作仅限于日常的整理和清洁。实习生从事这种保育工作的居多,有些实习生甚至日常做的仅限于此。四是保教方式单一,虽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特点,但无法对其产生积极影响。③实习生保教能力自我考核分析。保教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能力,每个实习生都必须实践操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9项:a、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班级幼儿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教实习计划;b、观察分析幼儿发展水平的意识和能力;c、根据观察幼儿的结果对其作出相应的教育对策;d、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保育教育活动;e、幼儿日常生活的护理工作,有意识地去关心体弱儿童;f、按照教育保育要求,有目的地吸收幼儿积极参与,共同创设安全整洁美观的教育环境;g、为幼儿提供开展各类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和材料,并积极参与幼儿游戏;h、具有开展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技能(包括弹、唱、跳、画、制作玩具);i、开展家长工作,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倾听家长意见。实习生上述九项自我考核为优的情况:e项幼儿日常生活的护理工作,有意识关心体弱儿童,自评为优的人数最多,占40%;其他各项与之相比,悬殊较大,依次为:f项占15.6%,d与g均占11.1%,c与i项都占6.7%,a与h项均占4.4%,b项观察分析幼儿发展水平的意识和能力,此项占0%。

保教能力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有:一是大多数实习生没有保育计划,即使自己制订了,也因为支教幼儿园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实习生向幼儿园反映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受重视,只能按照幼儿园既定的安排行事。二是不知道如何从事幼儿的观察与分析。三是在观察幼儿状态提供教育对策方面,实习生显得束手无策。四是仅限于幼儿园班级原有环境,并没有发掘周边可利用的物质材料创设环境。五是实习生在顾虑幼儿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与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几乎少有户外游戏活动。六是不知道如何在物质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开展艺术活动。七是家园互动较少,缺乏与家长积极沟通的主动性与有效策略。

师幼互动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有:创设物质环境显得比较被动;基本上以照本宣科教学为主,很少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现有的水平以及教育目标制订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没有生成性课程;无法做到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发展。

四、建议

鉴于调查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就支教形式下的实习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1.就宏观方面说,重新调整实践课程计划,支教并入实习后,在实习幼儿园无法提供指导教师的情况下,安排多样化的见习形式,制订学期见习目标和方案。在实习支教前有一次正规的、为期3~4周的集体实习。聘请市区公立幼儿园优秀教师为本科生作长期的实践指导。

2.从微观方面来说,加强对本科生个人实习计划的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与自我调控性特点。实习指导者可以是高校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市区公立幼儿园优秀指导教师。实践课程方面增设儿童观察分析方面的课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课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演示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与策略,加深学生印象。

参考文献:

[1]步社民.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顶岗支教 化学教学 反思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89

河北师范大学自2006年初开始实施“顶岗支教”工程。通过“顶岗支教”,使农村中学教师有了一个“充电学习”、“休善生息”置换培训的机会,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通过“顶岗支教”,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关注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并以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修订、专业课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进与创新。

笔者曾参与指导59名学生、在9所中学为期半年的“顶岗支教”。在充分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也发现了“顶岗支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所教学科(化学)的专业知识把握不够到位,其表现为:一是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二是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把握不准;三是对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生产实际不能很好地联系。

第二,学生的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当然,对于“顶岗支教”的学生,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去要求不太现实,但对于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必要的教学技能。比如,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组织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技能、媒体运用技能等,都需要认真培养和训练。

第三,学生对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理解有待深化。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从课程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评价的实施,向过去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顶岗支教”的学生,其本身对新课改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难落实到课堂教学上。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作为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学科知识教师,从大学化学教学的视角,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了解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加强大学化学教学的针对性

大学化学的课程内容涉及不同领域,尤其是大学化学的选修课内容,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如:电池、药物化学、环境化学、化学与生活等,这些内容与高中化学的必修、选修模块密切相关,顶岗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既丰富了化学知识的内容,又能初步熟悉高中化学不同模块的内容。

例如:我们常喝瓶装水,可瓶装水是怎么生产的呢?在选修课上,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讲解瓶装水的生产,然后再讨论家用饮水机的优缺点。由于这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此能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能涉及到金属离子和水垢的去除方法、电化学知识、紫外线消毒、水的检测等知识。电池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而且在2013高考全国卷中也出现了关于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的试题。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原理、电池组装、与电池相关的参数等在选修课上均有所涉及,这些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的初高中化学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 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内容,有些实验是固定的,只要按照要求做完即可,有些则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改善实验。通常我们演示酚酞遇碱变红实验时,是将酚酞滴入碱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如果提前将酚酞和碱溶液涂到烧杯壁上,晾干,烧杯看起来与普通烧杯无区别,然后将水倒入此烧杯中,水变成红色。这个实验就如同变魔术,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探究原因时,学生就能理解,从而成功讲解了这个问题。氢气和氧气,在通常情况下不反应,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和氧反应放电,使灯泡亮,(如图1) 这就是燃料电池。氧气来自空气中的氧,而氢气则自制。此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氢气:比如,铝、镁和碱、电解水等。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了金属反应制备氢气、水电解、燃料电池、铝等金属的回收、氢氧可逆反应的条件等知识内容。总之,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兴趣,接下来再进一步讲解与实验相关的内容,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图1

3 转变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倡导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

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比如:第一,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化妆品的制备及原理),学生能通过收集材料、分析,基本了解某类化妆品的作用原理以及与化学的相关性,最后由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大家进行课堂分析;第二,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问题,大家讨论后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第三,引入科学研究的表征方法,理解微观物质。授课教师多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对物质的分析和表征有独特的观点。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等微观量是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给出微观粒子的隧道扫描电镜下微观粒子的图片或者粒子反应的flas等形象的素材,有助于微观世界的理解。除此之外,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师生互动教学产生清晰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顶岗过程中能应用。

在顶岗实践过程中,顶岗生运用所学的大学知识,通过某一主要问题形象生动的讲授,将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相对于目前在课堂对某一知识点的着重的讲授,通过生活中的实验现象将不同知识点关联起来,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及记忆相对比较深刻,从而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作者简介:柴玉俊,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途径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大学是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广大学子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阶梯。

当下,社会实践通常被人们理解为假期实习或者校外实习,是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逐渐为很多高校所接受。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可见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对于发展现代化教育、培养人才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势所趋。当下中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很多劣势,如工作经验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生活方式,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究当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并就具体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

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方式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不同,其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根据调查问卷和相关访谈,笔者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认为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侧重于经济利益,如做家教、留校勤工俭学等;另一种则侧重于非经济利益,如社会实习、支教等。

根据调研结果,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具有可选择性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是为了积累经验,或是为了结交朋友,或是为了赚钱,或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由于出发点不同,大学生亦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社会实践方式。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加偏爱于社会兼职类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实习,留校勤工俭学和支教、义工虽然也有一些人偏爱,但参加过的人却很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虽然有很多人参加过,但对其喜好的比例却相对下降。

2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探究

2.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参加社会实践的主体一般为在校大学生,但是很多同学并未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参加社会实践带有一种敷衍的态度。从问卷调研结果可知,很多高校将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必修课程,这使得很多学生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同学被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敷衍了事,给实践团队的活动带来很多不便。很多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使社会实践的目的很难达到。

其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较短,往往还没进入角色,实践活动就已经结束。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般是选择在寒暑假、休息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就显得比较短,实践时间的不连续也给实践活动带来了很多困难。

再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方式虽然很多,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可选择的实践活动却相对较少。大学生可参加多种实践,但并不是每一种途径都是畅通无阻的。从访谈中可知,很多人希望能去支教,但由于名额、能力、专业等条件的制约而未能成功。

最后,很多高校虽然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提供的资金却不够充足。在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较多,学校提供的资金明显不足,很多实践团队由于资金问题不得不提前结束实践活动。问卷结果也显示,39%的人会由于资金问题而放弃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社会实践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2.2对于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针对性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有集体荣誉感,增强责任意识,无论自己是否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应当负起责任来,以认真的态度完成自己的任务。

其次,学校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渠道,从而使本校的大学生更好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政府应当呼吁广大社会成员负起社会责任,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帮助,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提供岗位,符合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

3结论

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科研活动、社会实习、留校勤工俭学、支教、义工以及其他社会兼职等方式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学生态度不端正、实践经费不足、实践途径较少、时间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社会乃至学生个人都应当负起责任,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4篇

【摘要】2012年10 月末,一湖南支教学生通过微博反映当地学生营养午餐的状况,引发各方关注和热议。本文采用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借此案例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问题的传播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搜索分析,营养餐问题主要发生在西部,以食品质量问题为主,相关事件的舆情爆发点在湖南凤凰营养午餐问题披露前后。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鼓励各地自建食堂,引入各方力量共同管理,切实为学生提供安心营养餐。

关键词 学生营养餐 微博 舆情

2011年10 月中央决定, 从2011 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财政每年拨付160 亿元专项资金,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 个县市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按每人每天3 元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①但计划实施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相继曝出与学生营养餐有关的问题,这个关系到中国农村孩子体质、学习和未来的民生改善计划,还存在很多棘手问题,亟需我们反思和解决。

一、湖南凤凰营养午餐事件回顾

2012 年10 月末至11 月初的数天,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女生小梁连发微博,反映其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直径6厘米、厚1.5 厘米”的面包让她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国家拨款3 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小梁的微博引起了多方关注,“营养午餐”发起人邓飞对湖南大部分县仍发牛奶、面包、方便面,营养餐质量无法保证表示忧心。凤凰县营养餐出现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湖南省教育厅、湘西州和凤凰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凤凰县教育局于2012 年10月27 日启动问责,对5 名负有管理责任的工作人员予以免职。事情虽告一段落,但营养餐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令人深思。

二、“营养餐”问题事件特点和舆情分析

1、“营养餐”问题热点事件概览

自“营养餐”计划实施截至2012 年5月1 日,全国学生营养办公布的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收到来自中西部19 个省级试点的举报81 份。3 月27 日至4 月23日的36 天里,约1240 名学生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害者。81 份举报中,除了部分试点地区营养餐计划未实施之外,争议主要集中在食品质量差、分量少、食品安全、资金安全几个方面。②

在百度新闻以“营养餐”为

关键词 搜索,找到相关新闻约14700 篇,以2011 年秋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开始至2013 年6 月为时间段,选取与营养餐计划问题事件18 起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和总结。

2、“营养餐”问题主要分类:食品质量问题最为严重

通过对表1 的18 个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将“营养餐”主要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类:食品安全问题、营养餐“缩水”、未实施“营养餐”计划以及通过“营养餐”谋利。这四类问题中,食品安全问题最为严重,共15 例,占样本83.33%;其余三类问题都各有1 例,分别占5.55%。

3、营养餐”问题地域分布:集中于中西部,西部更甚

借鉴国家统计局划分办法,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析得出,“营养餐” 问题主要发生在中西部,西部更甚,达61%;其次是中部地区,占33%;东部地区为6%。

中西部地区差异性大,社会经济基础普遍较弱,给营养餐的推行和实施带来一定困难,并且对于“营养餐”计划,没有前例可以参照,各地区都在自行摸索,在起步阶段存在问题也在所难免。东部地区由于不是营养餐计划的主体,且经济相对发达,因此问题较少。

4、“营养餐”问题传播途径与特点

(1)“营养餐” 问题首曝媒介类型:

新闻网站最多,报纸次之,新媒体成中坚力量。根据统计,这18 例问题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体类型中, 新闻网站最多,达33.33%;电视或视频和微博占比略少,都为11.11%。若把报纸和电视归为传统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网络视频和微博归为新媒体,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分别占33.33%和66.67%,新媒体为传统媒体的两倍,正日渐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

取所长,推动热点问题传播。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湖南凤凰县营养餐”问题最早由支教老师小梁在新浪微博曝光,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止至2013年6 月1 日,该条微博共有1011条评论和5438 条转发。③数天之后的11 月25 日,《羊城晚报》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并被各大新闻网站转载,使该事件得到持续关注,有关营养餐的问题被进一步展开讨论。

在百度指数以“营养餐”为

关键词 ,选取2011 年10 月1日至2013 年6 月3 日为时间段进行检索。(图1) 用户关注度在2012 年4 月16 日至4 月22 日以及2012 年11 月22 日至12 月2 日出现两个小高峰,媒体关注度与之相同,其中后一时间段更是达到整个时间段的最大值587。为了弄清公众和媒体在问题曝光之后的关注走势,再选取2012 年10 月1 日至2012 年11 月31 日为时间段进一步检索得到图2 的结果,发现两者的关注度在《羊城晚报》等各大传统媒体相继报道凤凰县营养餐问题之后的2012 年11 月26 日和27 日两天达到峰值。在新媒体上引爆事件、引发关注,继而由传统媒体做议程设置,主导舆论关注方向,带动舆情扩散。

同样最早由微博曝光的还有“安徽金寨营养餐现烂苹果”问题。2012 年5 月26 日,博主“希望厨房”经过金寨县龚冲小学,发现营养餐的烂苹果后震惊,并在新浪微博,同时附有16 个烂苹果照片,该条微博共引来1654 个评论和6891条转发。正是通过新媒体,问题在发生后迅速得到传播和关注,以及其他传统媒体跟进,并推动其尽快解决。④

在上述两例问题中,新媒体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快速和便捷的传播特点使事件呈爆炸式辐射扩散,之后由传统媒体介入跟进,促使更多人参与讨论,最终变成舆论热点。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而传统媒体从专业角度深入挖掘,两者互取所长,做到新闻报道的快速、真实、客观。

三、“营养餐” 问题舆情应对中的问题和建议

1、对问题足够重视,事前做好应对方案

营养餐计划作为农村教育重点改善项目,众目睽睽之下更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从采购到运输和分发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某些客观非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例如路途遥远、天气多变等,则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在事前做好相应的问题处理方案和舆情应对准备。安徽省教育部门在被“希望厨房”微博曝光烂苹果问题之后的第二天迅速回应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供了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有效地控制了舆情的负面影响。安徽金寨教育局亦在其官方网站《关于立即核查营养食品安全的紧急通知》。⑤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2、问题发生后及时调查,主动相关信息

新媒体时代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透明且来源多元化。如果想要掩人耳目,用不透明的方式处理问题会适得其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凤凰县营养餐问题在被微博曝光后,当地教育部门想要掩盖事实,大半夜把曝光者叫去“喝茶”。⑥这一做法在之后被媒体报道出来,有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处罚。营养餐问题涉及公众利益,问题发生之后,有关责任方应及时站出来说明情况,对问题进行调查并实时调查结果,尽快消解公众的不满情绪。

3、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加以整改,提升计划实施效果

在问题发生之后,对问题环节加以整改应作为重点工作。在营养餐问题中,多个环节都会影响最后的计划实施效果,例如供应商招标、采购、运输、分发等等。政府部门要针对相应环节,提出整改措施,提升计划的整体实施效果。在一起问题事件发生后,人们更希望看到长效机制出台,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上演,在舆情应对中要对这一因素充分考虑。

四、改善“营养餐”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建立相应法规、加强日常监管,保证营养餐资金专款专用

截至2013 年5 月30 日,我国已有超过3000 万名学生享受到营养餐政策。如此大规模对学生营养进行改善,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但具体实施效果需要靠更细致完善的规定制度来保障。

首先是立法。中央财政拨款什么时间到达学校,制度上要有进行明确规定,避免经费上的拖延影响正常供餐。对营养餐计划相关款项的使用要及时公开,对资金的规划、发放和具体使用要全程监督。学校在执行营养餐计划时,应把相关招标方案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进行监督。

其次,对具体负责人和执行者的奖惩机制也亟待确立。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永州镇平山小学和马山林圩镇黄幡村小学在新浪开通微博,用以公示该校每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采购清单,并且记录当天负责的采购员和验收员,⑦做到财务透明,责任到人。

2、地方政府提供一定财政补贴,各学校自建食堂

让营养餐名副其实,就要对学生营养餐的营养标准、硬件设施、营养培训等建立相应标准来保障。食堂供餐是改善学生营养最有效的方法,当务之急是要将食堂建起来。在目前尚未建立食堂的学校,尤其是中西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可以按照“中央财政为主、省级财政为辅”的模式,由地方政府包括省级财政建立补贴制度,在增加现有中央经费拨付额度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升级财政的配套比例。

3、引入社会力量对食品安全和质量加强管理,明确各方责任

有关部门要对学校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各个环节加以约束,建立健全供餐准入制度,严防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流入校园。各地教育部门可以“借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察工作”,帮助学校完善营养餐的计划,提升供餐质量。

而起步较晚、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保质营养餐则更需要卫生、工商、教育等公共管理部门加强合作,确定明晰的权责关系;学校、供应商、运输商、食堂承包商等各方,也需要行为制度的规定来确保学生利益。

参考文献

①学生营养餐计划,互动百科.[EB/OL].baike.com/wiki/% E5% AD%A6% E7% 94% 9F% E8% 90% A5% E5% 85% BB% E9%A4%90%E8%AE%A1%E5%88%92

②《教育部等15 部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南方周末》[EB/OL].infzm.com/content/77122

③小梁“刁牙”新浪微博.[EB/OL].weibo.com/2180346750/z2Rv3cBM5,weibo.com/2180346750/z2RAjFnAu,weibo.com/2180346750/z2SfjglNU

④“希望厨房”新浪微博.[EB/OL].weibo.com/1968767575/ykXZbxE9A

⑤《安徽金寨营养餐问题调查结果:烂苹果系挤压所致》,中国新闻网[EB/OL].chinanews.com/edu/2012/05-27/3918386.shtml

⑥《嘉兴去凤凰支教的“牙牙”为建食堂曾多次哭诉》,浙江在线.[EB/OL].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2/11/28/018978951.shtml

⑦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永州镇平山小学”新浪微博.[EB/OL].weibo.com/u/2799507522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5篇

一、农村英语教学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

在短短的几天支教活动中,通过给农村小学生上英语课,以及课外交流,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深感震惊。例如,有些小学六年级学生连最简单的“GOOD MORNING.”都听不懂,而他们的英语口语在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通过几天的支教活动,我们团队感觉到当地外语学习的氛围不佳,学习条件较差。虽然目前英语在我国已经广泛受到重视,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带来愈来愈多的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外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业务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个体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外语水平逐渐开始成为衡量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此刻,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个革命老区,一个人口超40万的县城,膝下山村的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

当地学校的领导和家长对于我们此次支教活动都非常支持,我能感觉到各方面对于我们所赋予的期待,感觉到他们真诚地希望我们能为这些孩子打开紧闭的一扇大门。然而,短短几天,又能改变什么?我们感到无奈与伤感,我甚至有种留在那里的冲动。我清楚地记得,一个六年级孩子不知道MOTHER是妈妈的意思。我们在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农村外语教学的困境?怎样才能打破农村英语教学的僵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在哪里?

由于此种现象引起我们团队浓厚的兴趣,我们决定对当地小学及初中的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最终我们得知,当地英语课程从四年级开始开设,然而有名无实。因为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当地一名老师告诉我们,一开始,有位数学老师做出过尝试,带过两年英语课。但是,学生在英语发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很多指责。有人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不但没教给孩子知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听力和发音。老师表示费力不讨好,原本数学教得被让人称赞,被人敬重,现在反而得到骂名,最后不得不放弃。我们询问当地家长得知,他们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英语,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远离家乡,家长自身由于历史环境等遗留问题对英语一窍不通,所以孩子即使想学也没人能教。综上考虑,当地孩子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均极少有机会接触学习英语。老师不专业,家长不懂英文,与城市孩子从一、两岁便接触英语相比,城乡差别在孩子身上体现得太明显了。

二、解决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一,要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据我们团队走访当地多所学校获悉,大多数英语老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而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转行兼任英语教师的。此类教师教学中经常因专业知识不过硬呈现出不自信,并且由于高考一考定终身现象的存在,考试的重要性被无限扩大,所以于这些教师本身而言,他们也是做题的巨人,运用的矮子,有的严重的甚至连开口讲英语都不敢,试问他们的学生又怎么能学好英语,第二,抛开专业知识不谈,乡村英语教师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观念老旧、自我发展意识薄弱、外出培训机会少、眼界窄等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落后等客观不利条件形成的问题。很多人便会选择得过且过,放弃继续学习,而社会是发展的,不学习的人不可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第三,由于大城市更大的平台与发展空间的诱惑,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为求自身发展等原因离开农村,造成很多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而这不仅仅造成了农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而且从更深层次瓦解了更多年轻教师、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我的信心与决心。

那么我们怎么来改变这种现状呢?把所有不合格的农村老师统一培训,全员拉回教室重修专业知识?显然这在操作上与可行性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既然传统方法不足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向现在社会的高科技求助呢?我们团队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走访了当地多所中小学,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我们了解到自2000年来“校校通”工程的大力发展,大多数独立建制的农村中小学校都具备了上网的条件,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因此,对于那些专业知识不够过硬的乡村教师们来说,他们应该积极抓住机会,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实现自身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此外,我们团队还将目光放到课堂上。通过走访当地老师得知,当地英语课堂大多使用老式传统的教学方式。“课上听讲,做笔记;课下复习笔记,做作业”的固有模式仍然是主流。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理念越来越依托于信息技术,举个实例,高一时,看见课堂上竟然用PPT教学,觉得好神奇,等我到高三时,已经无法接受英语老师不用PPT上课了。当然,信息化课堂远远不止于此,它能为学生提供正宗英语的氛围,弥补教师口语的缺陷。另外,大大提升了英语的吸引力,寓教于乐。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兴趣,那么学习就不会是负担,自然效果不必赘述。在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画中,教给学生这些单词的读音,运用身体语言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再通过看、听、说掌握单词、句子和语法。想到此处,想加一句,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增加对农村中小学的拨款,让他们能购买更多、更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立足于未来,寄希望于年轻一代。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那么就让年轻人挑起农村英语教学的未来吧。农村教学不同于城市,需要培养的是一批能吃苦耐劳、意志力坚定的人;他们要专业知识过硬,因为对于同村的孩子来说,那些教他们英语的老师是获取英语知识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团队强烈希望:今后高校英语专业不仅仅有翻译方向、商务英语方向、师范方向等,还要有一个新的方向――农村英语教学方向。因为大学生是最快反哺社会的一群人,只有这样,我想是最快让农村英语教学注入一批新的力量的方式,而国家与社会明显极其需要这批新力量。

我查阅相关书籍得悉《英语课程标准》[1]在实施建议第八条中规定: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践教学之中加以运用;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和创造性地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当我向高中班主任也是我的英语教师讨教英语教师教学问题的时候,他告诉我,这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一直努力的标杆。我想这一教训对于志愿投入农村英语教学的人来说,都是应该研读的一段话。他们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在农村实施,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去满足农村教学的需求。我深感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课题,我渴望有一批人探讨出农村教师如何才能专业化,这样才能对想积极投身于农村英语教育事业的有志青年们提出具体要求,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

我深感不能对于农村教学专业化事业提出什么专业性建议,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知道农村环境的艰苦。农村没有图书馆,书店大多只是为了考试服务,只有无穷无尽的考试材料;农村的教室也许仅仅是一支粉笔、一方讲台,没有现在大学生赖以生存的多媒体设备;农村的教师也很少会得到出国培训和外出交流的机会;农村孩子两极分化严重。想为农村教学做出贡献,就必须扎根农村,必须全身心投入农村,不能朝三暮四,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

三、结语

由于我们都还是在校大学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思考不够全面,但是我们深知农村英语教学现况堪忧。农村英语教师资源是匮乏的,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也遏制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或许是农村的教师太缺少学习机会,在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上走得太缓慢。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形式下,农村教师的待遇是羞于启齿的,而这一问题相关教育部门是否觉得是造成农村教师大量转业转岗的主要原因呢?未来还是在年轻人手里的,八零后、九零后中有多少人愿意去打开农村孩子的另一扇大门呢?有多少人愿意去接受农村艰苦的洗礼呢?这些都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AJ770035)

党的十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列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011年,扬州行政区划再次调整后,如何顺应城市新的格局,顺应广大市民的需求和愿望,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当下教育工作面临的任务。通过走访调研,约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座谈研讨,并考察学习上海市、苏州市的做法和经验,形成此调研报告。

1 全市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主要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公共性、普惠性、基础性、发展性是其主要特征。2000年以后,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均等化工作,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逐年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教育投入加大,教育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的增强,基础教育的均衡与公平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

1、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十一五”以来,围绕建设教育名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全市教育发展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重点,着力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水平。通过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普及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社会各类群体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网络,基本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区域教育总体水平显著提升,所有县(市、区)均通过了省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评估验收。至2012年,3-5周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5%,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8%。

2、中小学布局逐步趋于合理。首先,适应人口变化趋势,统筹谋划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格局。人口是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推进教育均等化的基础。市教育部门主动掌握人口变化信息,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人口年龄结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研究和分析受教育人口的变化趋势,全面把握各年龄段的生源情况,制定幼儿园和中小学布局规划,通过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其次,适应城镇化进程,科学调整城乡教育资源和布局。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新规划的契机,积极调整中小学布局。至2011年,市区累计撤并小学57所、初中11所、普通高中14 所。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平均覆盖人口分别提高到2.4 、3.5和10.3万人,学校布局逐步趋向合理,改变了学校规模小、布点散、管理水平难提高的状况。其中,小学教学点过多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累计撤并教学点 34个,教学点占小学数的比例由2005 年的24.8%减少至0.5 %。教育资源的合理调整,为统一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基础。

3、适应教育公平需求,全面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近年来,全市按照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根据学校建设标准,重点改造基层薄弱学校,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农村实施“四项配套”建设工程,统一实验、图书、体育、艺术器材的标准和配备,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市教育部门实施的“数字化校园”、“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名师支教”等系列工程,推动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广陵区的“组团办学”、邗江区的“品牌复制、名校输出”、宝应县的“携手1+1,走向现代化”等具体措施,有效利用了名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省“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达到省优质标准的学校比例不断提高。

4、适应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市政府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幅度提升财政保障水平,积极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公共财政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全市教育经费达72.63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57.42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9.0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 2.8倍、4.2倍和3.9倍。市本级财政2012年支出10.95亿元,比2011年增加4.99亿元,增幅82.8%。2010年以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通过加固、拆除、封存、撤并等方式对60.47万平方米校舍进行了消险改造,重建、新建了85.31万平方米校舍,全面提高了中小学校舍综合防灾的能力。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安全校舍面积由实施前的196万平方米增加到303万平方米,安全比例由实施前的44.5%提高到61.6%,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存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5、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求,探索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人社、教育部门面向社会,全面实施了教师公开招考录用制度,统一实施公共科目考试和职业能力测评,促进了招录的公正公平。教育部门通过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名校长工程”,推进各类培训,着力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城乡教师交流,引导和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培育和壮大了教育骨干群体。目前市区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5人、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24人、省特级教师55人、市特级教师64人,市直中学教师的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为7.4%,中高级职称占比达到69%。

2 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调研中,我们认真比对上级的要求分析资源配置上的差距;比对先进地区的做法研究工作上的差距;比对区域间的优势剖析发展上的差距;比对群众的愿望了解需求上的差距,认为当前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客观存在,城乡教育资源呈结构性不均衡。从全市情况看,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中小学及幼儿园配套建设滞后于迅猛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不能适应人口再分布的变动趋势,配套建设的保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规划配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实施不到位,造成局部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学生难以就近入学,加剧了区域间生源负载的不均衡性。农村学前教育更为薄弱,普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部分园办学质量不高”现象,入优质公办园的矛盾最为突出。市区学前教育同样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生均用地和建筑面积达标的幼儿园只占总数的26%。在义务教育阶段,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小学布局结构重心上移,城镇中小学在校生数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生源向城镇单向性流动,农村学校办学规模逐渐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出现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为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2012年,城区小学平均班额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每班45人的学校占比为54%,其中在50人以上的学校占比为24%;初中超过规定标准每班50人的学校占比为16%。

2、义务教育择校比重偏大,区划调整后教育管理体制还未理顺,存在资源性不均衡。一是义务教育择校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义务教育实行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生源的常态化分布也是基础教育均衡的内在要求。市区义务教育,虽然达到了公办学校基本均衡的目标,但由于多种原因,义务教育段的择校现象仍相当普遍,个别民办学校招生规模过大,生均教育资源拥挤,而部分公办学校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二是教育管理体制还未顺应区划调整后的要求。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是1983年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后经邗江撤县设区,广陵区与维扬区部分乡镇调整,再到此次区划调整,现在的教育管理格局是,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都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广陵区由单一管理小学变成同时管理小学、初中和高中。同时,市教育局在主城区也管有部分初中和高中。这种管理体制,特别是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大市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市直属高中、邗江区属高中、广陵区属高中生源区相互交织,不可避免造成生源不均的矛盾。同时,高中资源均衡配置难度增大。一方面,现有优质高中资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东部和农村优质资源少,布局不尽合理;另一方面,现有高中资源总量过多,在生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高中资源供给过剩的问题会更突出。

3、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和教育基础有差别,区域间存在投入和保障能力的不均衡。各县(市)区采取多种措施,不断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初步实现了区域内基本教育服务的均等。但从全市层面看,由于受各地教育基础有强有弱、财力保障水平有高有低、事权与财力未能完全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市直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还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城区内有的学校相距不远,但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办学条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部分县“市、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三增长”不到位,教育费附加未能做到100%征收到位并全额用于教育,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计提用于教育的政策落实难度较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仍有一定缺口,特别是学前教育发展“三少一低”(政府投入少、公办园少、教授编制少,工资待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4、教师业务培训基地失缺,师资队伍存在学段学科及城乡间的不均衡。一是教师培养和培训基地缺失。原承担教师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扬州师范学院、扬州教育学院、扬州师范学校和高邮师范学校在整合后已不复存在,教师知识更新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反观周边城市,有的师范院校非但没有削弱,而且得到加强,在教师的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学段、学科教师不平衡。小学、初中教师相对富余,幼儿教师短缺,幼儿园教师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为仅为40%。三是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年龄结构老化。四是教师的招录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调研中,我们听到对公开公平规范的招聘制度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又有两方面的反映,一方面是有的新进教师虽然考分很高,但从教素质不强,业务水平不理想。另一方面是有的基层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招不到所需教师。现行政策规定招录学校及岗位全部向社会公开,结果大量的考生挤向城市和名校,一些优秀考生因名校竞争太激烈未入选,同时也失去到其它学校任教的机会。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虽逐年改善但仍需时日;有的是因为区域之间事权与财力、管理力量不匹配,出现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需要政府在最高层面统筹谋划,推动承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事权和保障财力趋于均衡;有的是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以解决;有的是因为区划调整后,区域条件发生变化,需要用新的均衡标准来规范和推动,形成新一轮的均衡。

3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建议

当前,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共识已经形成,它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结合点,抓住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就抓住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就抓住了教育公平,就抓住了教育惠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也将不断变化,均等化的标准也会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举措做好工作。需要教育发展理论和政策的科学统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公共财政的有力保障,特别是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辨证明晰教育均衡理念,从三方面增加对均等化的理解和认识。提到均等化,往往认为就是人人享有一样的教育。我们在调研中对教育均等化的理念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认为无论领导者、教育工作者,还是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对均等化的理念有基本的、科学的认识。一是对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的认识。教育均等化服务不是指所有公民都享有完全一致、没有差别的公共教育服务,而是在承认地区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为所有公民都提供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教育。二是对教育均衡包含教育资源数量上的浅层次均衡和教育质量上的高层次均衡的认识。在教育资源数量上,可以遵循平等对待和补偿弱势的原则,通过“削峰填谷”使强弱双方在数量上趋于平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强弱双方的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高层次均衡。三是对教育均衡是有层次性的动态发展过程的认识。教育均衡是相对的,始终处在均衡与不均衡之中。当一个均衡目标基本实现后,需要鼓励和推动一些学校在竞争中逐步形成新的优势,在“均衡-不均衡-新的均衡”中推动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及早谋划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方案,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责任。一是尽早谋划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方案。2012年,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形成省辖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由省辖市统一举办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由区统一举办管理的格局。”建议市政府及早谋划和明确扬州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过渡方案,这样可以有利于市级层面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江都建区后城区布局再次调整,更有待及早谋划,统筹安排。二是理顺市、区两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建立区域内教育均衡由区级政府负责,市区教育均衡由市政府负责的责任机制,加大市政府对各区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力度,合理配置与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事权、财权和管理力量,通过公共财政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推动市区公共教育服务的整体性均衡。

3、完善《市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规划》,制定出台《基础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办法》。一是重视教育布局规划的研制。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综合考虑居住区配套、旧城区改造、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人口密度加大、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科学编制以县为单位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规划,修编完善《市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规划(2012-2020)》,将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纳入城镇近期详规、中远期建设总体规划,使之成为有效指导城镇、农村基础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支撑。二是研究制定《市区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实施办法》。现在基础教育学校与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机制还没有形成,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要求。建议研制《配套实施办法》,对中小学及幼儿园配套建设,从规划布局、建设用地管理、配套建设的约束以及资金保障机制、规划建设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保证学校布局规划的真正落实。

4、以名校为抓手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规范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定《扬州市基础教育名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学校文化、办学质量、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制定名校培育评估标准和细则,推进学校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加大省、市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力度,实施名园放大效应,采取省、市优质幼儿园带动、推进整体发展的管理策略,鼓励多种形式扩大学前优质教育资源。到2015年,所有县“市、区”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使区域内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大致相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控制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推动基础教育的生源均衡分布。可学习借鉴上海市实施“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的做法,确定“新优质学校”标准,潜心挖掘每所学校内涵发展空间,把市民“家门口”学校办成“新优质学校”,让广大市民了解、认可、并选择“家门口”学校,选择就近入学。同时,加强对义务教育择校管理,规范择校收费标准,控制择校名额,公开透明程序,加强有效监督。

5、加大教育投入政策落实的力度,努力化解学校债务。进一步推动既有各项教育投入政策足额落实到位。目前部分县(市、区)既定的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投入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如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计提用于教育落实较为困难,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经费财政尚未完全保障,学校债务化解工作虽已启动,但各级财政预算内基本没有安排经费,“十二五”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债务化解的任务较为艰巨。

6、推进教育内部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招聘和交流支教机制。一是深化教育内部改革。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育系统人才存量资源的盘活与优化工作。根据《扬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要求,统筹指导、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实行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实施动态、规范和科学的管理,盘活存量资源,确保教育行业人才效用的最大化。二是完善招聘机制。在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研究制定更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招录考试内容和办法,让更具从教素质的人充实进教师队伍。同时,对乡镇基层学校教师招录难的问题,可实行捆绑式集体招录的办法,制定再分配政策并公开,对招录教师进行二次分配,让基层学校及时得到师资补充。三是落实交流支教机制。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加大教师交流力度。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超过2届,教师每年交流量不低于15%。对这一规定的执行,各地很不平衡,有的地方过分强调执行难度,运作消极。我市应制定刚性的配套政策,将其纳入教育考核和督导之中,切实推进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支教,提升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让教育均等化的推进在交流和支教工作中得到更好体现。

7、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优质资源普及共享。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校园网覆盖率达100%。建立完善城乡信息化建设应用一体化机制。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中小学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全面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着力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所有农村中小学都要与优质学校结对共建。加大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丰富网上教育资源,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努力实现教育内容的数字化、教育形式的交互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和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和田县 实施 化学双语教学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81-02

新疆的“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化学双语教学,是指在化学课堂中教师部分或全部采用汉语作为媒介语对化学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师生在维语与汉语融合的语境中运用两种语言的思维实现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科思考、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化学双语教学是在不降低化学教学要求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够有大幅度的提高。

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分别对和田县直属乡(镇)的十多个中学九年级双语班的化学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听课、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针对新疆和田县乡的中学化学课程的双语课堂教学实施现状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和田县中学化学双语教学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全面了解和田县中学实施化学双语课堂教学工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和田地区双语学校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成效和推进双语课程改革奠定基础。本文能为整个南疆地区的中学双语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实证性资料,促进这一领域的化学双语教学的研究。

一、和田县(镇)中学化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学校及双语教师为学生创设汉语环境的力度不够

和田县乡(镇)是典型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般均使用维吾尔语进行交流,包括在家庭、集市贸易、农业生产劳动等过程中。而学校也只是除上课教师使用一定的汉语教学和与学生用双语交流外,其余时间学生几乎还是完全处于维语环境中。这也是和田县少数双语班学生很难提高汉语口语的原因之一。县和县以下乡镇中学双语班数量较少,化学双语老师严重不足。学校的师资、生源及硬件设施也远不及市上的学校。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化学术语。化学用语是形式化符号语言,抽象性、概括性比较强,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和掌握这些化学知识都比较困难,更何况双语班的学生要跨越语言障碍,去理解它,其难度可想而知。对一些化学用语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识记困难,学习效率低。然而,准确地理解化学术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学好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用语。少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起点;不经常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极少数双语教师教学设计使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是为了增加信息量、方便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突破教学重、难点;认为使用教学媒体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绝大多数教师从未有过准备不太充分就去上课的情况,被调查的教师一半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较好,还有一半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般和不太好。化学双语教师大多数绝大多数教师课后给全班同学布置一样的作业。

2.双语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状况不够

近年来,随着国家自治区对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经费投人的不断增加,和田县各中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升级,和田地区化学双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虽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拥有率很高,但是,大多数教师还不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数学校只偶尔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太了解,也不能很好的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且多数教师也认为在和田县实施新课程不太顺利。

3.化学双语教师在双语课堂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和困难

和田县维吾尔族初中化学双语教师当前在化学双语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和教师本身的汉语水平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汉语水平低,理解有困难。由于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和学生汉语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备课时间延长,双语教学增加了教师的课外工作量,备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课时量少,很多学校有实验室仪器药品,但缺乏老师不能开设实验课,有的学校化学教师既是实验员又是实验老师,成为双语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此外,教材、教辅不足,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对于少数民族中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直接使用汉族班的教材偏难,成效甚微。学生缺乏相应的双语教辅材料,严重影响了学生双语学习的效率以及双语能力的提高。尽管双语教学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与负担,但教师们表示从中收益非浅。首先提高了自身的汉语水平,尤其是专业汉语和口语水平,其次是丰富了专业知识,备课时逐字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对自己本身也是一种提高。

目前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专业的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加大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师资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和田县中学化学双语教学改进建议和对策

1.加强高校对和田县各乡(镇)学校的实习支教的力度

加大各种途径支援和帮助和田地区的力度,加强高校对和田县各乡(镇)学校的实习支教的力度,尤其是懂双语的化学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定岗实习支教师范生到农村中学校进行实习支教,能置换出农村教师享受脱产到高师院校接受新的教师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回炉及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改善陈旧的知识结构,摆脱教学程式化的旧模式,为日后在中学的教学工作中逐渐宣传、实施、传播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有助于提高乡(镇)中学的双语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加大各种途径支援和帮助和田地区的力度

加大各种途径支援和帮助和田地区的力度,尤其加强对县以下乡镇学校的支持力度,主要是优良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使各学校尽可能的建立健全进行双语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以保证双语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建立健全各级教育培训机构

为基层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包括专业双语培训、新课程培训及有关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学会通过网络、媒体与其他老师交流、学习的能力,以拓宽获取新知识和提高双语教学能力的途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培训,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科学合理的推进,使各学校的双语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一些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也可以对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一些双语教师的培训需求。

4.组织学科专家编写带有维文注释的汉文教材

希望能更有效促进学生汉语水平和化学专业知识的大幅度提高。教材应当贴近维吾尔族的实际生活和文化传统。

5.建议各双语学校和双语教师加大加强为学生创设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和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条件为,加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提高中学化学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通过对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开展双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

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点。多年来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个别地区聚居程度极高的居住特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

2.和田县(镇)化学双语师资的缺乏,通过培训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和田县乡(镇)合格的双语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化学双语师资缺乏,导致一些学校被迫选择汉语口语较好或者专业基本合格的教师来承担双语教学的艰巨任务。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原本就很有限,根本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不能真正做到双语授课。另外,化学双语教师队伍年龄趋于年轻化,职称结构偏低,使用汉语授课的能力不高。大部分教师认同双语教学,学校也比较重视双语教育。但由于汉语水平较低,双语教学加重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负担,导致少数教师失去信心。大部分化学双语教师能较准确的理解“双语”教学的概念,少部分对新课程理念不太了解,不能很好的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不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能很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尤其是化学新课程培训及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有关教学设计的培训。多数双语教师认为以往的教学设计培训对他们日常教学设计的影响很大。获取新知识和提高双语教学能力的途径单一,大部分教师主要靠通过进修或培训获取新知识,一半以上的教师是通过自己摸索和学习提高双语教学能力。总之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即提高化学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化学双语教学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和田县中学学生对实施化学双语教学的评价

和田县乡(镇)中学学生绝大多数认为初中化学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对他们的汉语和化学学习很有帮助;提高了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促进了他们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在听化学双语课时大多数的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先翻译成维语再进一步理解,部分学生很难听懂教师用汉语讲的化学课,老师用汉语讲完再用维语解释后才能听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上化学双语课最大的学习障碍汉语水平。和田县乡镇中学双语班化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多数还是以维语为主;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能准确、流畅地讲述教学内容,有一本有维文注释的汉文化学双语教材对学习化学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索[J].民族语文,1998,(2):59-62.

[2]祁伟.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调查[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4):120-128.

[3]贺群,胡文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回顾与反思[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124-128.

[4]代燕军.新疆南疆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5):88-90.

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与城镇教育;城镇教育;教育改革

基于我国农村与城镇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农村与城镇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深层次的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改变我国农村与城镇教育管理体制现状,才能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在此,鉴于我国国情,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措施,希望这理论工具引导下的药方能成为灵丹妙药以驱使我国农村与城镇教育管理体制药到病除,有助于农村与城镇教育的发展趋势。

1抢抓机遇,是整体推进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欠发达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农村一般是欠发达地区,应借鉴发达地区发展农村与城镇教育的先进经验,参与全省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融人全省教育发展潮流已势在必行。

“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为农村与城镇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提供了保证。刚刚跨进工业化中期门槛、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与城镇教育,加快农村人才培养,为实现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农村与城镇基础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均衡发展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增强教育服务功能,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原则。加快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发展观,保障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权利,把促进教育均衡作为推进农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发展的教育环境。消除适龄儿童有了上学机会以后所接受教育的质量差异,让所有孩子都尽可能上好的学校,接受同等或相近水平的教育,享受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第三,要坚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农村与城镇教育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与城镇教育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要在坚持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为重点的同时,充分重视本地特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三教统筹”,努力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特色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农村与城镇教育真正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能文能武、亦工亦农的特色人才。

3加大教育投入,是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根据2012年召开的农村市教育大会精神,农村当地人民政府在提高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每年不低于1.2个百分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按一定比例用于学校基本建设,把学校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基本建设预算,由政府统筹安排;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和预算外收入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要切实落实好各项专项经费。要按照“四项工程”建设要求,配足配套经费,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要确保农村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达到和保持城镇同类学校水平;要逐步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的长效机制,逐步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的奖金、津贴、福利、社会保障等有关经费列入统发内容,确保农村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4强化师资培训为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当地人民政府应与学校合作开展“农村与城镇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内容包括校长和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合作开展教育科研、师生支教、优先录取教育硕士等五个方面。力争能为农村市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再次,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切实转到专业成长上来。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本地、本校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育手段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构建教师在职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体制。适当倾斜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务晋升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确保农村师资队伍稳定,应出台有关政策,动员和鼓励所有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必须要到农村学校支教;要求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中层领导及后备干部,必须下乡支教;申报中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必须有支教经历。

5构建长效机制,为农村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提供切实保障

全力打造农村学校“放心车工程”和“爱心营养工程”,切实保障农村学生乘车安全和身体营养。但必须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取得成效。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放心车工程”和“爱心营养工程”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民心工程,不能觉得关心农村孩子吃饭和乘车问题是“小事”,只有从这一件件“小事”人手,抓实抓好,才能解决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其次,在要从创建机制上人手,真正把它纳入到制度体系中,认真规范具体工作,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第三,要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此两项“工程”当作推进农村与城镇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新课题来研究。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真正营造人人关注农村与城镇教育,人人关心农村学生的良好氛围。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广大农村人口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身就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实现农村与城镇经济的发展目标,广泛而有效地培养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公德意识,使基层的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李少元,李继星.农村社区教育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