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保障对策

    一、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广州地铁目前拥有8条线路、14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36公里组成的线网。每天平均客运量超过40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784万人次,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左右。地铁车轮滚滚,每天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就是安全。近年来,广州地铁公司坚持以安全运营为中心,狠抓运营质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

    1.制度保安全。在进度和安全的选择上,广州地铁永远把安全放在首位。保卫综治、绩效考核、运输管理、应急预案、安全管理等近88个安全规章为地铁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三铁”作风抓安全生产,落实事故“四不放过”,确保了地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设备保安全。广州地铁通过引进国际上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营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安全、正常运营。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广州地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3.人员保安全。从新员工进入广州地铁的第一堂培训课开始,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就与地铁人的工作、生活就紧紧相连。《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21个规章制度是地铁保证安全运营的“法典”,“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安全文化则让每位员工全员皆“兵”,员工“违章即事故”的强烈安全意识则让广州地铁已安全运营了4000多天。

    4.措施保安全。亚运期间,广州地铁针对客流量大幅增长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亚运免费日5天,地铁145个车站、412个出入口,就启动三级客流控制高达200余次。

每停靠一个车站,每开一次车门,地铁司机都会仔细瞭望,反复确认,确保绝对安全才能动车,一个班次下来,开关门累计超过4000次,用广播提示近800次。

    二、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向

    目前,广州地铁正处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成为扩大运营规模的前提。所以,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将安全管理融合到生产管理之中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处置生产关系的原则之一,要保证运营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管理置于运营组织、维修组织运行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实际参与来实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求生产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考虑安全因素,实现安全控制与生产管理的完整结合。

    2.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

    广州地铁将针对现行的运行体系,结合运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风险评估对现有运营系统加以完善;针对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对设备功能及运用要求进行评估,超前进行风险控制;针对运营组织体系结构进行改进,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发现运营的薄弱环节,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在爆发之前。

   3.将安全关口前移

    随着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广州地铁必须将安全关口前移,将安全工作放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的前面,在运营组织准备工作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在维修规程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安全人员的充分参与,并会同维修人员从安全角度充分预想,将安全关口前移到运营组织、维修组织中。

    三、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思考

    运营安全是地铁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广州地铁必须狠抓运营安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安全工作的得失,同时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上有以下问题需要思考。

    1.建立运营安全评估体系是全面和客观评价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

    各个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处理事故和故障的及时性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那么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地铁运营安全评估体系。一般说来,地铁公司可与高校联手,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建立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模型,从而开发相应的评估软件。通过对运营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纠正管理偏差,提升运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前介入工程建设是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的重要环节

    地铁运营方是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用户,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运营方的提前介入,一方面有利于最终客户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与建设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完善工程建设,并从整体上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营方全面深入掌握交通设施情况,做好投用后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因此,广州地铁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在轨道交通新线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运营主体确定后,应组织运营方相关人员的介入,并明确介入的形式和不同阶段介入的内容,从而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企业转型 改变观念先行

我们认为在企业最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把企业做大做强。要实现公司互联网转型的变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全员改变观念开始。这几年我们频繁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到一些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他们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不断请一些有思想、有经验的互联网人士来公司讲课,更新观念、创新思维。让互联网思维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

快乐购注重学习更注重分享,凡公司外派员工参观学习,回来必组织分享会,把看到的、学到的、感悟到的模式、流程、观念、方式方法与大家分享。这几年我们通过这些分享会,充分向员工宣导互联网精神,并且组织了大大小小的互联网转型讨论会,对员工潜移默化。员工是最了解企业的人,在学习和讨论中,他们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思考角度出发,提出了很多有闪光点的意见和建议,互联网思维在公司内部酝酿、发酵,逐渐演变成了快乐购人在思维方式上的一次文艺复兴。

二、快速迭代 组织行为变革

快乐购是一家年轻、时尚的公司,对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十分敏感。在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公司利用了微信这个社交工具,对赈灾工作全面进行调度,无论是在指挥室还是在赈灾调拨物质仓库,无论是在赶往灾区的车队还是已经在灾区的先遣队,所有指令同时到达,反馈信息快速流转,一切尽在筹划和掌控之中。没能亲身去前线的同事们,也通宵达旦守候在微信上,为前线同事加油鼓劲,极大的鼓舞了赈灾士气。

这次赈灾行动是我们组织行为互联网化的有益尝试,也借此方法运用到公司运营管理、信息管理、情感交流工作中来。在运营管理上,从高管到中层、从每个中心到每个业务板块,都有自己的微信群,进行工作的指挥、调度、商议、决策,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管理上,一是快速宣导,通过“快乐商学院”微信公众号公司信息、传递行业动态、宣导企业文化,二是正确引流,通过部门信息联络员微信群搭建一个员工意见反馈平台,及时反映员工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在情感交流上,公司的快乐情感官,也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对员工进行情感疏导、心理援助,帮助员工走出心理误区。

平等和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组织行为的基本原则。这几年公司一直倡导无边界组织,不同部门的人组合在一起,在一个项目经理领导下,思想火花的碰撞迸发层出不穷的创造力。例如狗小二,就是一个由普通员工担任项目经理,撬动全公司资源的项目队伍,创造的快乐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又比如快乐购工会,不再像过去那样花钱费力组织员工搞活动,而是将工会平台化,着力培植圈子文化,鼓励一个个有着同样爱好的群体独立发展为社团,独立开展活动。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运营计划,工会就不再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的事了,它是N个圈子组成的小社会。平等和去中心化打破行政官僚那一套,极大程度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由“要你做”变为“我要做”。快乐购的组织生态正越碓教近互联网。

三、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这几年来快乐购的互联网转型有观念、有实践、也有成果,但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依靠制度保障。快乐购商业道德制度建设,就是公司互联网思维下化的一个产物。快乐购作为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平台,各种商业利益随之而来,现代商业纷繁复杂,使员工身边充满了诱惑、陷阱和各种不确定性。有些“中间地带”,现行的法律、法规或传统的伦理道德都难以全面覆盖。因此,公司设立了《快乐购商业道德准则》这个公约,填补制度的空白,使商业道德成为一种公德,融入员工的灵魂,它也成为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快乐购商业道德准则》在国内企业尚属首创,在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3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极大地助力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公司班子成员以各种形式走近员工,听取意见以及对公司发展的建议。班子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感受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能量;员工们通过畅所欲言的提意见和建议,看到公司在实实在在地改进工作,感觉领导和他们距离越来越近了。随后,公司主要领导还采取了“开门有你”方式,在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全天时间在办公室听取大家的工作建议和想法,将征求意见制度化、长期化、常态化。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日前,由中国通信企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以下称“委员会”)制作的三份监管建议(分别为《中国无线互联网研究报告》、《无线互联网管理办法建议(草案)》、《关于无线互联网监管系列思考》)提交到信息产业部相关领导手中。

这三份监管的“药方”对无线互联网的监管提出了很多“个性化”条款,这些条款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反应不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无线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产业发展亟须规范,在这种背景下,无线互联网的监管主体应当由哪方承担?应该如何监管?如何在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建立长效的机制来实现产业链各方的共赢?这些问题提上日程。

迫切需要第三方

根据CNNIC公布的无线互联网的监测报告,目前,我国无线互联网用户经常访问的WAP网站中,大多都是无线门户网站,也就是说,我国无线互联网已经发展到相应的门户时代。但由于无线互联网的技术承载特点和脱胎于无线增值业务的关系,我国互联网的监管职能,实际是还是由电信运营商执行。

中研博峰电信分析师指出,从现在看来,我国无线互联网包括增值业务在内,都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监管,运营商扮演两个角色,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相对有效的监管制度,就必须设置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才能“标本并治”。

而对此前“委员会”提出的由“信息产业部――智囊机构――电信运营商――企业”四个环节组成的监管新模式,其中智囊机构也带着第三方的味道,是否能够解决相关的监管问题。认为,这种模式是不合理的,第三方必须是独立的,这里的独立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也就是说,这个第三方机构就是独立于运营商、SP等,甚至独立于信息产业部。

这也许能够解决目前业界争议的主要矛盾,但无线互联网是建立在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的互联网,是靠无线接入方式连接手机为主组成的网络,以WAP方式为主形态。由于网关、收费和管理体系等限制,网站无法避开运营商的存在,因此,无线互联网存在“天然”的管理层,第三方机构的设想也许非常合理,但设置的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验证。

宽松和严谨齐下

众所周知,传统互联网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就是因为有一个开放的环境,监管也相对宽松,这样就把产业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但无线互联网是否也应当如此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考虑,无线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的明显区别,也就是,相比于传统互联网的免费模式,无线互联网用户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如果不能保护用户的利益,用户没有足够“激情”使用无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只是空谈,这就决定了,无线互联网必须要建立一个相对严格的,至少是能够保护用户合理利益的体制。

但认为,宽松和严谨必须是双管齐下的原则。一方面,严格规范无线互联网市场,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必须考虑给无线互联网企业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应该鼓励SP/CP去发展,放开业务,充分竞争。

在“委员会”提出的若干建议中,提出了“提高准入门槛”的建议,“委员会”认为应该对经营性无线互联网服务实行许可制度,从事经营性无线互联网服务的企业除了申请经营许可证外,还必须具备“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的条件。而从事无线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企业除了资质备案外,更必须具备“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条件。这些条款显然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明显出入,因为后者仅要求经营性企业和新闻服务企业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而并无具体资本限制的要求。实际上,传统互联网九成以上的商业网站都“跨”不进100万元的准入门槛。

“这将不利于无线互联网的内容创新”,分析指出,这个准入制度严格限制了很多小企业的参与,而这些小型企业的创造力往往比大企业更强。

监管之后是引导创新

尽管监管是无线互联网网发展中不可规避的问题,但合理监督与激励引导并存的运营管理机制则是实现无线互联网长期繁荣和高效增长的有效手段。

百纳电信咨询高级顾问王振龙指出,无线互联网的监管之后应当是从细处引导创新,具体说来,每个相应的无线互联网的门户应当建立适合自己网站创新的内容创造体制。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业务评估体系来甄别现有业务,从中选出优质业务同提供业务的合作伙伴共同进行营销推广,并对推广数据进行分析,以找出关键的用户体验点,作为改进的依据。其次,对于推广中表现稳定的业务,作为网站的长期储备,给予营销资源、渠道资源乃至资金的支持,全力支持内容的创新发展。

对无线互联网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在顺应行业的监管条件下,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通过更深入的介入到产品创新乃至运营,才能作出用户需要的内容,共同推进无线互联网的内容。而且,对于增值业务的发展而言尤其如此,要想实现长期的盈利目标,不管是运营商还是SP,努力的方向都应该是对用户需求的全面满足,正是因为共同面临这样一种市场挑战,在监管之后,考虑的重点更多应该放在如何找到更好的深入创新模式,以精品业务奉献给广大用户,备战3G多媒体时代。

背景分析

无线互联网进入“严管”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监管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无线互联网也是如此。在初期,发展可能需要使用放松管制以促进整个产业的繁荣,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则需要加强监管,从而规范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出版业;财务管理;风险规避

一、 出版业财务管理特性设计

进入新世纪,随着陕西出版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新成立的出版运营商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压力。出版业界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经营管理来支持。现阶段,我国出版业界单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已经不能满足集团拓展和产业提升的需要。当产业内部财务管理越来越困难,经营管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时,就出现了内部管理分权,外部经营风险的现状。为此,不得不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及规避。现代出版业界的内部财务组织结构、管理控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出版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复杂性。出版业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经营,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因素,无时无刻都在制约着其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财务风险的影响度也在与日俱增。发现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是陕西出版业界健康运行的瓶颈。出版业财务风险一般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陕西出版业界财务风险规避主要是通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科学合理的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机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二、陕西出版业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

陕西出版业的组织行为是由出版集团为核心、下设多个运营体的共同经营的多级法人结构的经济实体,它的各层次依照与核心层的资本联接紧密关系和职能分配关系来分管业务、分担风险、分享收益。为此,根据陕西出版业的产业特质,可将出版业的财务风险设计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经营风险。

1.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众所周知,风险是出版运营商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因素,产生于出版运营商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产业自身的局限性。

(1)管理层面的风险。出版集团大多由行业出版社、专业出版社集群组合而成。其经营业务的复杂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极化及生产地的分散化,使核心管理层面对纵横交错的运营管理系统时,无法直接地控制各经营管理环节及其相关的财务活动。比如,在转企改制中存在这员工身份置换及安置内退员工需支付的相关成本风险,在集团吸收合并中,存在着资产不实的风险,从而形成了集团经营管理的缺陷。这种一元核心下的多层次复合结构,使得集团整体的财务目标与各子成员的财务目标在战略上出现非统合性,在决策上出现非一致性,无法实现集团利益与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财务目标,整体与个体之间也无法形成一种依存互利机制,导致集团或运营机构出现经营管理危机。

(2)产业成本层面的风险。陕西出版业的成本风险是影响该产业提升和业务拓展能力的最大阻力,是制约资金链和价值链正常循环的核心因素。出版业界在其设计、预测、运营、准入制度、文化产品投资等生产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成本费用占自有资金的比例越高,成本费用的实际利用率越低,该运营商发生资金链中断的概率就越高,出现财务风险的机率就越大。因此,出版业界的内部管理风险是抑制其发展的根源,而外部经营风险是抑制发展的催化剂。

2.外部经营风险

在出版业产业结构中,出版集团与各专业出版社的对外财务策略和资金运作都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版集团外部财务策略以及资金筹措战略的采取必须时刻观察环境的变化及行业的变动,其产生的风险牵动着集团的利润率及盈利水平。

(1)财务策略风险。这里的财务策略风险是指出版集团在发行流通或竞争过程中,因对外采取不正确的财务策略而给运营商带来的风险。对出版集团来说,其主要利润来源于文化产品的销量,每天承接大量复杂的出版业务,使大多数出版商接受终端客户的现金或支票刊后回款。这样,出版集团不恰当的财务策略使自身囤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或长期无法收回的款项,因而带来了财务风险。在出版业界激烈竞争中,一味地注重管理流程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实用价值,没有合理安排文化产品的经济性与社会效应的性价比,没能让终端客户在适当的出版时间内获得满足效用的最大化,这样的竞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使出版集团经营业绩下滑和品牌忠诚度降低,必然产生财务风险。

(2)资本运营风险。一般而论,出版业资本运作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集团内部的资金融资即自有资本,一个是集团进行外部扩张即外部筹措资本。出版集团资本的外部扩张,能够盘活集团的可经营性资产,激活出版集团的无形资产,发挥媒体产业的品牌优势,实现出版集团整体资产的增值,但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当自有资金无法满足运营需求时,出版集团就会对外筹集资本。一般地,会利用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或发售债券等金融方法向社会公众、投资者、或政府部门筹集资本。但资本运营风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越成熟、安全性越高,资本筹集能力越强,风险越小;资金交易市场越规范、法律性越强,风险越小;集团自身规范的财务制度、合理的财务结构和明析的财务目标,是增强筹措能力、降低风险的保证;而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理性调控与投资,也是保障筹资抵挡风险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版集团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日趋明显,加强出版集团财务风险控制、规避财务风险迫在眉睫。

三、陕西出版业运营商风险规避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集团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应内调管理外治经营,必须适应出版集团化管理的要求,建立方法科学、体系完善的风险规避制度。

1.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出版集团要加强内部管理水平,就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和扩大审计职能入手。具体措施有:

(1)在集团内部实施严格的资金管理办法,对不同阶段的资金结构进行分析和调整,更好地满足运营管理的需要;对财务结构进行选择和改进,在保证集团利润增长的前提下,降低集团的经营风险;对债务运行从严管理,防止呆账坏账发生,保护集团的经济利益;对存量资产进行控制和调节,防止资金沉淀。在集团内各出版公司及管理、财务等部门之间,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互制约的措施,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和会签审核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对资金的运作管理,规定必须送交各职能部门审核、会签,提出执行意见,然后上交集团领导集体商讨并签字确认,最后下达落实。多部门审核、集体决策制度为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提供多角度的依据,有效控制资金权限,避免决策失误和舞弊事件带来的财务风险。合理保证集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完整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集团实现发展战略。

(2)在集团内部要将审计重点逐渐转向内部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审查和监督向分析与评估方面延伸:①检查和评价出版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规范,是否与集团内部的组织管理相吻合,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是否有效;②对集团及其专业出版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和审核,关键控制点是否均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对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核对、报告等手续是否完备;对公司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③对集团下属的专业出版社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估,是否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④通过调查、取证,分析及评价内外主要风险因素,管理缺陷,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管理进行审计,提出改进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内容、审计的对象及重点等,一般取决于出版商不同阶段的经济责任内容、预期审计目标及客观具体条件。从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看,内部审计将不再局限于财务领域,而是扩展到出版集团内部管理的诸多层面,重点突出内部审计“内向”的特点,开拓了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调整成本结构,实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出版集团经营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是从价值链上对运营商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循出版业的经营目标,科学调整财务比例,有效调配资金链,合理配置各成本费用,规制财务计划,以达至控制成本费用和节约资金资源。出版集团在生产经营中,应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对一切成本进行科学地预测、核算、分析与控制,使该出版运营商保持合理的财务比例,解决企业的经营负担。依据成本管理目标,适当调整成本结构,有的放矢地分摊成本,给出版商提供充足的生产资金,保证了发展能力。合理的成本结构、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可以使出版商更好地管理和运作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缓解了运营成本过重的压力。成本管理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平衡原则。要求其成本费用在数量和时间上都达到动态的平衡。

(2)弹性原则。成本管理在满足节约目标后,还要适当略有节余,这样就可以提高对出版运营成本流动的控制能力,降低风险性。

(3)预见性原则。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出版集团未来财务收入和成本变化趋势进行预算,编制财务计划书,提高出版运营商对不确定性成本因素的应变能力。只有真正实效的成本管理才能起到控制成本费用、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3.提高资本运营能力,优化资本结构

出版集团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判断筹资方案、衡量筹资比例、降低筹资成本的重要指标。如果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强,则出版集团的经营能力强;集团权益或净资产是自身偿债的基础,权益结构越合理、净资产越多,其偿债能力越强;出版集团的经营和偿债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其盈利能力。所以,提高资本运营能力的关键,是调整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比例结构,合理整合、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源,使资金运动保证空间上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最大限度地用好资金资源。资金平稳运作的情况下,对筹资数量也需要做合理的界定。在一定的业务规模下,适量的筹资,才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筹资不足,会影响资金正常运动;筹资过量,则会加大成本。集团的负债经营会加大其经济效益,但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债务风险也会逐渐加大。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合理安排集团产权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均衡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比重,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弹性最大、功能限制最小,才能达到企业筹资后的最优资本结构。所以在企业筹资时,集团资产负债的比例、目前的运营状况、对外债务融资的方法、筹资比例及筹资成本等都是影响最优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只有全面考虑、综合比较才能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标。

4.强化财务指标,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从控制现金流量角度、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方面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观察到集团的经营、投资和财务政策,通过编制高质量的现金流量预算表,控制现金流量的异常流动。集团的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是组成预警系统的主要指标。获利能力反映了集团资产的获利水平,经济效率直接体现了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潜力能体现集团的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各指标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集团阶段性的实际经营状况、实际财务现状、集团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强化各指标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能及时准确地预知风险征兆,减少财务损失。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提醒企业管理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及时寻找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便于经营者制定有效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真正发生。

目前,出版集团已成为国家文化产品投入、运营、产出的主要路径,承担着推动文化市场繁荣的重要使命。而出版集团的短期目标是拓展产业空间,长期目标是实现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出版集团只有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剔除风险隐患、减少损失,才能形成健康的财务状况,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龙和南:报业集团财务管理如何规避风险,江南都市报.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特许经营进入我国的时间虽然才10多年时间,但是发展迅速。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12月底,我国已经拥有2320个特许经营体系,是全世界拥有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特许经营在中国正处在高速的发展期,已经进入到50多个行业,并且在向更多的行业包括电子商务、生产资料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进行渗透。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特许经营的魅力所在。

那么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开展特许经营呢?笔者结合自身在特许经营领域近10年的运营实践和管理咨询经验,将成功开展特许经营分解为7大步骤,这7大步骤分别是:

第一步:特许经营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步:特许经营战略规划

第三步:特许经营单店模式设计和提炼

第四步:特许经营加盟模式设计

第五步:特许经营支持管控体系设计

第六步:特许经营项目推广

第七步:特许经营体系运营

第一步:特许经营的可行性研究

虽然特许经营是一种良好的经营模式,使很多的企业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开展特许经营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且特许经营并不一定是你的企业最佳经营模式,并且。因此,作为一个重大的决策,在开展特许经营前一定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

可行性研究可以分为政策可行性、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证:

关于政策可行性,主要是企业以及打算开展特许经营的项目是否符合政策法律规定。比如,在开展特许经营的基本条件方面,商务部2004年12月31日颁发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其中关键的有三点,一是必须拥有有权许可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和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二是具有向被特许人(加盟商)提供长期经营指导和培训服务的能力;三是要求在中国境内拥有至少两家经营一年以上的直营店或者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营店。

关于市场可行性,就是从市场角度来进行评估,该项目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或者潜在市场需求,包括消费人群以及在不同区域市场的适用性。如果该产品或服务的顾客面非常的狭窄并且数量有限,那么可能就不适合开展特许经营。

关于技术可行性,主要论证的是项目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以及总部对项目开展特许经营的支持控制能力。特许经营是对成功模式的克隆复制,并且对总部的支持管控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容易复制,或者总部不能进行有力的支持或者有效的管理控制,那么就很难开展特许经营或者很容易失败。

关于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经济角度来论证特许经营模式在对企业或者对项目而言是否具有相对优势。企业要进行市场扩张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特许经营外,还有直营连锁、经销、、直销等等,如果特许经营模式相对其他模式比较对企业来说有更多的好处和优势,那么企业就应该可以特许经营进行扩张。

第二步:特许经营战略规划

特许经营对企业来说,往往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也牵涉到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等等问题,因此,当特许经营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可行,那么接下来整体性的战略规划也必不可少。

特许经营战略规划主要包括:

特许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设定,比如,某美容化妆品特许经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用5年时间在发展5000家特许经营店,成为中国最大的美容化妆品连锁企业。

连锁经营模式选择,是以特许经营为主,还是直营连锁、特许经营混合,是单店特许,还是区域特许等等。

全国性市场还是区域性市场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开展特许经营的范围是面向全国,还是只在某一个区域开展。

战略性资源配置。比如,开展全国连锁经营,可能涉及物流问题,是自建物流体系,还是借助第三方物流等等。

发展的节奏。一般的情况是先慢后快。比如第一年发展5家特许加盟店,第二年20家、第三年100家、第四年200家…..

第三步:特许经营模式设计之一——单店模式设计与提炼

特许经营整体性的战略规划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对特许经营体系的具体设计了。首先需要设计或提炼的是单店模式。

成功的单店模式是特许经营成功的基础。单店在不同行业或不同项目可能是不同形态,可能是便利店、超市一样的店铺,也可能是医院、美容院这样的服务机构、也可能是如可口可乐装瓶厂这样的生产企业。

单店模式设计与提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单店的赢利模式,也就是说单店作为一个利润中心是如何获得利润的。二是单店的运营模式,也就是说一个单店的日常经营管理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单店模式的设计与提炼,需要遵循特许经营的“3S”原则也就是“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来进行,使一个单店的运营容易被加盟者掌握,并且能体现专业化的水平。

往往企业在开展特许经营以前已经有了直营连锁店,但往往不够规范,这个时候仍然要对单店的模式进行设计或者提炼。

一般来说,单店模式设计或提炼的物化成果是形成一整套的〈单店运营手册〉。这个(套)手册是加盟商日常经营需要遵照的标准。

第四步:特许加盟模式的设计

特许经营模式设计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特许加盟模式也就是开展特许经营的企业与加盟商之间的合作模式。

特许加盟模式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采取什么样的特许加盟模式,是单店加盟,还是区域加盟,是直接特许,还是熟店转让等等;二是特许加盟授权的具体内容,比如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经营诀窍的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专营,特许授权的期限、地域限定等等,三是加盟者需要缴纳的费用,比如加盟金、保证金、品牌使用费、广告基金等等。

特许加盟模式的设计往往影响到特许经营体系的发展速度以及稳定性,因此这个环节很关键。

第五步: 总部运营支持管控体系设计

当单店模式和特许加盟模式完成之后,剩下的就是总部运营支持管控体系的设计了。

总部运营支持管控体系是特许经营运营成功和持续发展的保障系统。一般来说,需要设计的内容包括特许经营总部的组织架构、主要的业务流程、支持系统等等。

支持系统一般包括品牌形象、市场营销、人员培训、产品与技术研发、物流配送、经营辅导等等方面。

第六步:特许经营体系的推广

当特许经营模式的设计完成之后,就进入到特许经营项目的推广阶段。

在特许经营的推广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推广的基本策略,比如,是以总部为中心向周遍逐步辐射,还是有计划性的全国布点,还是根据加盟申请的情况随机发展,这是在特许经营推广前需要考虑的基本策略。

二是推广的渠道策略,特许经营的推广渠道有很多,包括内部创业、专业展会、媒体推广、加盟说明会等等。这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市场状况以及企业资源来进行综合考虑,很多时候可能是多种推广策略的组合。

三是推广的基本流程,一般来说特许经营推广包括特许加盟招商信息、加盟咨询、申请评估、加盟谈判、加盟签约、开店前筹备等环节。一个完善的流程,将会大大提高加盟发展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第七步:特许经营体系的运营

新的加盟店开业之后,就进入到日常运营的阶段了。总部需要有专门的运营督导部门来负责对特许经营店进行日常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重点是按照总部制订的统一化的标准对加盟店进行支持、辅导、维护和监督。支持和管控的执行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特许经营体系的成败。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Oper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Abstract:In the era of big data, dat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has an immeasurable valu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large data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the idea and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network of Zhejiang Province electric power company operation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create,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typical experience of the main way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and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enterprises have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

Key words: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operation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一、运营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随着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工作体系的逐步构建,浙江公司在专业条线上的纵向管控模式已经非常完备,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内部跨专业、跨部门的横向协同模式还尚未完全建立,这也大大影响了公司运营效益与效率的提升。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浙江公司在国家电网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以及“三集五大”工作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管理创新工作。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加强公司内部各专业条线间的横向协同配合力度,大幅提升公司运营水平,是公司管理方式的重要变革,是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

1. 实现浙江公司科学发展的需要

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创建,是公司管理方式的重要变革,是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以服务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以核心资源和主要经营活动管控为重点,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战略执行力,有利于破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对于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战略转型,实现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沼胖省⒁导ㄓ判恪毕执?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促进意义。

2.提高浙江公司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浙江公司的经营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经营和管理活动来实现,跨专业、跨部门活动的相互协同能力、各业务部门、各单位的执行能力是制约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创建运营监控管理体系是加强业务过程综合管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科学的运营监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搭建信息和管理的桥梁,消除专业管理壁垒,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解决专业条块管理中的盲点问题,增强跨专业、跨部门协同能力,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实现公司核心业务和整体资源的集中运作和高效管理,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提供保障。

3. 增强浙江公司风险防控能力的需要

浙江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在此背景下,浙江公司面临着诸多法律、政策、监管、舆论各方面的风险。社会各界对电力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监督越来越严。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将成为浙江公司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测、风险分析和加强管控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公司核心业务流程和资源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点,有效识别经营管理异动和问题,及早研判各类风险、提出预警,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协同反应,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保证公司全部资源和经营行为可控、在控,坚持依法从严治企,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公司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运营监控管理体系创建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1. 运营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与内涵

(1)建设目标

以省、市两级运营监控中心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浙江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优势,深度整合公司数据资源,实现对省市县各级单位经营管理全天候在线监测分析;实现对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人资、财务、物资等业务全方位监测分析;实现对计划预算、购售电、资金收支、项目全过程、物资全过程、业扩报装、电费管理等全流程监测分析;督促、协调、解决监测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构建集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运营监控中心是浙江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综合运行部门,承担保障浙江公司运营安全、有序、健康、高效的协调职能;负责对浙江公司主营业务活动和核心业务资源的全面监测;负责开展浙江公司综合绩效、发展能力、竞争能力、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运营分析;负责对浙江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异动和问题进行预警并协调解决;负责对浙江公司管理成效进行实时、全景展示。

(2)建设内涵

建设以省市两级运营监控中心为核心、全面覆盖省市县三级供电企业的运营监控体系,全面衔接并支撑总部运营监控业务,打造集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运营数据资产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以强化公司运营数据资产管理和“大数据”挖掘为手段,在省公司和地市公司有序高效开展监测、分析、运营数据资产管理、协调控制与全景展示等五项业务,实现对省市县各级单位人资、财务、物资、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主营业务活动、核心资源以及客户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24小时在线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异动和问题并协调解决,促进企业资源全面集约与高效利用、业务紧密衔接和高效协同,不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与效益。实现对公司管理成效、发展成果、经营业绩、责任实践的实时、全景展示,展现公司良好形象。

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核心业务包含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及运营数据资产管理五大方面。具体工作开展方式是:以反映公司运营状况的指标数据为着眼点,通过设置指标的预告警规则实现对各类数据变化情况的全面监测,对监测发现的运营指标异动或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协调专业部门开展协同治理工作,并实时跟踪治理情况,通过闭环管理的方式保证异动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同时将重点指标数据和重要业务流程等通过全景展示方式在运营监测大厅予以集中展现。

浙江公司通过对主营业务活动、核心资源和客户服务的实时在线监测分析、协调控制并集中展示,把运营监控中心建成公司运营的“实时在线监测中心、在线运营分析中心、综合协调控制中心、企业形象展示中心、数据资产管理中心”,全面掌控公司经济运行状况,增强业务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公司的集团管控力和风险防控力,确保运营监控体系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为提高管理绩效和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2. 运营监控管理体系创建的主要做法

(1)开展运营监控制度建设工作

自浙江公司正式成立运营监控中心以来,按照“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简洁实用、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全面构建运营监控“1+3”制度体系框架。即以运营监控工作管理办法为总纲,以部门工作制度为基础、业务管理制度为核心、运营保障制度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制度框架体系,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和工作界面。通过设计、起草、试行、修订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运营监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确保运营管理科学高效、保障机制安全可靠。

“1+3”制度框架体系中各项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下:“1”是指《运营监控工作管理办法》,作为浙江公司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根本制度,在整个制度体系中发挥指导、统领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制定其他各项制度的主要依据。“3”是指部门工作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运营保障制度三类制度。部门工作制度是围绕监测大厅环境、参观接待以及值班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定的工作措施,是实现内部管理效率提升、对外服务高效的前提和基础;业务管理制度是围绕中心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和运营数据资产管理业务编写的管理制度,是整个制度体系的核心;运营保障制度是围绕外部“业务支撑和技术保障”建立的配套制度,确保运营监控管理体系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三类制度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2)创建运营监控指标体系

浙江公司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面监测为基础,全面监测业务的实现则依托于海量数据的支持,创建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可以将海量数据有效梳理归类为“综合绩效”“核心资源”“运营状况”等条块,保证公司在开展运营监控工作时有的放矢。

浙江公司在开展大量的业务调研工作、对指标需求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浙江公司运营监测指标体系,并全面完成14条业务主线共计1409项指标的接入,实现关键业务流程的全面监测、分析。随着公司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及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的全面建成,浙江公司通过开展多项专题监测研究,开展运营监控指标系统的二期梳理,不断扩充完善监测分析指标,选取核心指标,优化预告警规则和准确性规则,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持续提升运营监控中心的实时在线监测能力。

浙江公司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由3个核心要素、17个关注维度、79个关注点、1409项指标组成,其中,主要反映公司战略目标实现情况的综合绩效指标由“电网状况”“资产质量”“服务水平”“业绩水平”4个关注维度构成,进一步分解为13 个关注点;主要反映公司运营状况的指标由“人力资源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物资集?s化”“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其他业务”9个关注维度构成,进一步分解为56个关注点;主要反映公司核心资源的指标由“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其他资源”4个关注维度构成,进一步分解为10个关注点。

浙江公司运营监测指标体系的1409项指标中,年指标148项,半年、季、月指标855项,周、日、实时指标406项;涉及业务部门14个,其中财务专业、营销专业指标最多;涉及专业信息系统32个;全景展示业务涉及指标289项;取数范围到地(市)的指标724项。

(3)建设运营监测大厅

浙江公司运营监控中心设监测大厅、独立监测区、互动体验区、会商区、设备区、备班办公区六大功能区域,地市公司运营监控中心设监测大厅、设备区、备班办公区三大功能区域。运营监测大厅建设满足监测人员7×24时监测运行。运营监测大厅是全方位展示浙江公司建设浙江电网的突出能力、经营业绩和责任实践成果的重要载体,是运营监控管理体系全景展示工作的重要内容。浙江公司充分利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和各类展示载体,面向地方政府、公司内部领导及社会各界,制定丰富直观的展示方案,实现对公司经营业绩、管理成效、发展成果和责任实践的全面立体展示。

(4)建立运营监控保障体系

强化信息支持系统建设。强而有力的信息支撑系统是运营监控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保障。采用省公司总体部署,功能涵盖省、市、县三级监控业务的总体架构,构建支撑运营监测(控)业务在全公司开展的信息支撑系统。运营监控信息支撑系统是以一体化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为基础,在融汇集成相关功能的基础上,建设形成支撑运营监控中心业务开展,具有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和全景展示功能的业务系统。运营监控信息支撑系统体系架构由四个层次组成,包括由人、财、物、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相关业务应用构成的业务层、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层、由综合查询分析(含辅助决策)和业务流程监控等构成的监测分析层,以及基于可视化展示平台的展示层。

支撑系统的四个逻辑分层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其中,展示层负责对监测分析层处理完毕的数据进行综合展示,二者之间通过Web服务、消息、数据集成等方式进行交互;监测分析层则对来自于数据处理层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为展示层提供分析结果;数据层则将位于业务层的各个业务支撑系统中的数据按照业务主题进行分析汇总,计算各类指标,形成流程实例,存储大屏展示信息;业务层管理各个应用的数据,为数据层提供业务明细数据。

运营监控信息支撑系统包括工作台、数据资源管理工具、可视化系统三个部分。目前,工作台已实现323个场景、1357个指标数据项的在线监测功能,大屏可视化系统已实现25屏、315个指标数据项的监测展示,完成了26个业务系统的接口开发部署及数据接入。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运营监控中心业务涉及公司各个专业领域,每个领域的指标都有可能出现异动和问题,这就需要运营监控中心的员工在业务能力上综合程度更高,在管理水平上跨专业协调能力更强。浙江公司在选拔公司业务骨干充实到运营监控队伍的同时,通过交叉培养、实战练兵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运营人员素质建设,不断提升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全景展示业务能力,满足服务决策层与管理层的日常信息与决策支持。另外,通过建立由高校、咨询机构、电力系统内部三方组成的运营监控专家队伍,为运营监控中心各项业务开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提升运营监控中心的分析能力、预判能力及决策支持能力。

三、运营监控管理体系创建的实施效果

运营监控管理体系的创建是实现公司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践,更是一项在国际企业管理中史无前例的创新工程。运营监控管理体系自运行以来,有效弥补了公司管理机制的不足,帮助消除跨专业、跨部门的信息壁垒,使公司资源配置更优、内部控制力更强、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好,促进企业安全、有序、健康、高效运行。

1. 公司运营分析能力显著增强

浙江公司按照“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在线监测的要求,强化运营数据资产管理,进一步夯实数据基?A,接入指标1409项,累计接入指标数据2310万余条,明细数据6928余万条,实现了对公司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测;围绕公司领导的关注点、企业运营的关联点和管理创新的启发点,深入开展信息采集、筛选、解读和分析,编制完成外部环境监测周报18期;根据公司运营情况,剖析公司运营特点,编制《运营动态》40期,实现了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动态研判;完成电力成本分析、社会责任对利润的影响分析等22项专题分析,通过引入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梳理和评估公司整体层面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风险管理的战略性建议,有效防范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完成异动分析52044项,梳理出运营异动535项,发出协调控制工作单194份,会同相关部门保证了高压电费回收风险可控率、物资库存周转率多项重大问题持续改进。

2. 有效防范公司经营风险

运营监控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通过对主网作业现场、配网作业现场、基建作业现场、营业场所等生产一线场景的3G移动视频监控,实现了对作业现场违章的“立查立纠”,强化了安全风险管控;通过计划与预算专题监测,发现公司个别资本性项目资金发生金额超出当年计划预算,协助相关部门研判和预警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通过对退运设备的监测分析,发现公司废旧物资管理上的隐患,防止违规事件发生。

3. 强化战略执行力度

运营监控中心以海量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反映企业整体经营状态的监测分析体系,并且将重点指标集中展示,增进了各部门业务透明度,保证了公司全部资源和经营行为在控、能控。运营监控中心围绕关键管理环节,细致梳理了相关的上、下游关联节点,找到了当前管理的瓶颈,严格规范与之相关的管理与工作要求,打破专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增强跨专业、跨部门协同能力。职能部门针对风险、异动、问题做出反应,提前防控,显著提升公司的安全、健康运营水平。

4. 促进公司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

通过开展“二十四节气、重点工作任务、督察督办”工作监测,强化过程管控,工作效率与成效得到大幅提升;通过物资库存监测,协同业务部门开展盘活利库工作,提高物资利用效率;通过开展营销稽查,公司累计追缴电费及违约金106.9万元;通过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绩效改进工作,形成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体系,促进资产精益化管理,提升公司经营效益、效率;通过对供电抢修服务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评价,已经形成供电抢修协同工作新机制,基本解决工单回退问题,大幅提升抢修效率,全省故障工均处理时长同比下降71.78%,故障平均修复时长缩短46.6%,投诉工单数量明显减少,客户满意率得到持续提升,整体供电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成都市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细则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完善我市中心城区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促进住房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根据《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武候、锦江、金牛、青羊、成华及 成都高新区范围内由成都市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配租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保障对象,是指已取得《成都市公共租赁住房资格认定通知单》或《成都市单位承租公共租赁住房资格认定通知单》(以下简称《资格认定通知单》)的住房保障申请人。

第四条 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决策公共租赁住房配租事宜。

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拟定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政策。受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委托的配租机构具体实施登记、摇号、选房等工作。市公共住房管理中心负责签约、入住及后期管理等工作。成都房地产信息中心负责登记、选房、摇号系统软件制作及其他信息技术支持。

第五条 配租工作按照分批登记、统一摇号、动态配租的程序组织实施,配租机构在登记、摇号、选房前均应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工作联席会议审议。

分批登记是指,在批量公共租赁住房推出时,保障对象在规定时间段内通过指定方式进行承租意向登记。不在规定时间段内按指定方式登记的保障对象视为自动放弃承租该批次公共租赁住房。

统一摇号是指,配租机构对已进行承租意向登记的保障对象采取摇号的方式确定选房顺序。摇号时,按照取得《资格认定通知单》的时间,上年度保障对象优先于下一年度保障对象摇号,同年度保障对象按照优先家庭、普通家庭(普通单位)、优先个人、普通个人的摇号顺序组织摇号。

动态配租是指,批量房源选房完毕后,因无匹配房源或房源不足无房可选的保障对象进入配租轮候,遇有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时,配租机构按顺序号依次通知轮候对象选房。下批次批量公共租赁住房推出时,上批次轮候对象需重新参与登记摇号。

第二章 登 记

第六条 批量公共租赁住房达到交付使用条件后,项目单位、市公共住房管理中心应及时将房源详细信息、租金标准、物业费标准等相关资料交付配租机构,配租机构应根据房源情况及时安排进行承租意向登记。

第七条 正式受理承租意向登记前,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在媒体登记公告,配租机构在住房保障信息网和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房产分中心住房保障服务大厅同步公示公告内容,同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将登记要求通知保障对象。

公告内容包括房源的位置、数量、户型、面积,租金标准,登记时限、地点、方式,供应对象范围,物业费标准及咨询电话等内容。

第八条 配租机构通过住房保障信息网网上登记和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房产分中心住房保障服务大厅现场登记两种方式受理承租意向登记。

符合《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关于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问题的通知》(成房发〔20xx〕227号)文件规定优先摇号的保障对象,须携相应证明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烈属证明,劳模证,老年证,身份证,残疾人证,独生子女证,死亡证等资料原件及复印件)到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房产分中心住房保障服务大厅进行登记,由住房保障机构对其是否符合优先摇号条件予以确认。

第三章 摇 号

第九条 摇号于登记工作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开展。

第十条 摇号前,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在媒体摇号公告,配租机构在住房保障信息网和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房产分中心住房保障服务大厅同步公示公告内容。

第十一条 成都房地产信息中心制作摇号系统并导入已登记的保障对象名单,配租机构在摇号系统中录入经确认的优先摇号对象名单,选择具备审查资质的软件测评机构对摇号系统进行测评。摇号软件经软件测评机构测评合格并监章,公证机构同时监章后封存备用。

第十二条 正式摇号前,配租机构在同一批次的保障对象中电脑随机确定20名代表现场监督摇号。

第十三条 配租机构在保障对象代表、公证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现场监督下,摇号确定保障对象选房顺序。

第十四条 摇出的选房顺序结果经保障对象代表、公证机构确认后,配租机构在摇号当天将摇号结果在住房保障信息网公示,并及时在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房产分中心住房保障服务大厅进行公告,同时向成都房产热线通报。

第十五条 住房保障信息网、成都房产热线提供摇号结果查询。

第四章 选房、签约

第十六条 摇号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配租机构组织选房。保障对象具体选房时间、地点、所需资料由配租机构通过住房保障信息网公告、短信或电话等方式通知。

第十七条 配租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组织保障对象按电脑摇出的顺序号依次选房。保障对象为个人的,只能选择套一以下户型,且面积超过40平方米以上部分按市场价收取租金。

第十八条 配租机构在保障对象选房后出具《配租通知单》,载明保障对象选择的房源信息,签约时间、地点和所需资料。

第十九条 市公共住房管理中心应按《配租通知单》明确的时间、地点组织保障对象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签订前,市公共住房管理中心应当将租赁合同中涉及承租人责任的条款内容和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向承租人明确说明。

第五章 配租管理

第二十条 保障对象应主动通过住房保障信息网、各级住房保障机构了解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进度,及时参与登记、选房、签约等配租程序。

第二十一 条登记摇号后,保障对象超过公示的选房时间5个工作日仍未参与选房的,视为自动放弃承租该批公共租赁住房;超过公示的选房时间,但在5个工作日内参与选房的,需待当日选房对象选房完毕后,才可选择剩余房源。

保障对象选房后超过通知的签约时间20个工作日仍未到规定地点签约的,视为自动放弃承租该批公共租赁住房。

放弃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在《资格认定通知单》的有效期内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应当重新参与登记摇号。

第二十二条 已签订租房合同的保障对象自愿放弃租赁公共租赁住房的,按合同约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因违反公共租赁住房相关管理规定被强制退出所承租住房的保障对象(含共同申请人),5年内不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资格认定通知单》以落款时间为准有效期3年,期满后需重新提出资格申请。

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提出资格申请,经审核合格的保障对象可继续承租原住房。

第二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可面向需求量大,有集中居住需求的单位定向配租。

第二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政策实施后,配租程序参照本细则执行。摇号时,按照取得《资格认定通知单》的时间,上年度保障对象优先于下一年度保障对象摇号,同年度保障对象按照符合原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保障对象、其他保障对象的摇号顺序组织摇号。

第二十七条 各区政府或管委会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以及用工企业自建的公共租赁住房,可参照本细则,按照结合实际,注重衔接的原则,自行制定配租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3年。此前有关公共租赁住房配租规定与本细则不符的,以本细则为准。

成都公共租赁住房的优势国家之所以将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住房困难问题的政策选择,是因为公共租赁住房相较个人购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个人出租等方式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1. 公共租赁住房有利于引导国民先租后买,合理住房消费。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购买住房,另一种是租赁住房。据了解,在发达国家,首次购房人的年龄比我国要大很多,年轻人长期租房是一种普遍状态。在日本、德国,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为 42 岁,法国为 37 岁,美国也在 30 岁以上,英国在 20xx -20xx 年间近 32% 的家庭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而在我国现阶段,国民太过关注购房,而租房则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境地。鉴于此,国家应在正确引导国民的住房消费理念方面有所作为,即住房应从租到买、由小及大。公共租赁住房为居民提供可租赁适当房源,这不仅可以引导鼓励居民租房,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购买住房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减少被买房群体的数量,对抑制过高房价起到积极作用。

2. 公共租赁住房有助于克服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弊端。首先,公共租赁住房扩大了保障范围,有利于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因为廉租住房只面向最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尽管保障对象是中等收入群体,但其价格仍然偏高,甚至部分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价格相差无几。由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三者之间不能实现对接,形成两个数量庞大的夹心层,即收入超过廉租住房申请标准、但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和收入超过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但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人群。而公共租赁住房则是面向中等以下收入群体出租,在保障范围上实现了与商品房的对接。其次,经济适用房是产权房,存在套利空间,且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分配,极易诱发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而公共租赁住房则是面向中等以下收入群体出租住房,不存在引发上述弊端的空间或土壤。

3. 公共租赁住房有益于弥补个人出租住房的不足。在我国,个人出租住房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数量少,尤其是在大城市可供出租的房屋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我国城市人口膨胀,住房资源紧缺,加之各城市纷纷出台限购令,致使私人出租住房难以成为租赁住房的主体,发展空间较小;三是因可供出租的房屋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直接导致了过高的租金和群租现象。四是房屋租赁专业经营机构少,出租房屋都是私人闲置房屋,出租并非首要目的,稳定性差,租赁房的居住功能存在缺陷,难以达到产权房的居家效果。与此不同,公共租赁住房则解决了个人出租住房数量短缺、运营不规范等问题,为中低收入无房群体提供数量充足、租期稳定、价格合理的住房。

成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解读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从20xx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将并轨运行[2]。

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房并轨的原因是什么?并轨运行后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是否会被削弱?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锋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对《通知》起草的原因和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问:为什么要实施两房并轨运行?如何并轨?

张锋: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都是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平行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两者虽都属于租赁型保障房,但面向的群体不完全一样,申请人容易混淆;二是住房保障需求和供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部分地方出现了保障房与保障对象不相匹配的情况;三是平行运行不利于两项制度间的政策衔接,给老百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一些地方在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会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了《通知》。

根据《通知》,从20xx年起,廉租住房将并入公共租赁住房,合并后统称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建设计划将(含购改租等筹集方式)统一并入公共租赁住房年度建设计划,此前已经列入廉租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继续建设,建成后全部纳入公共租赁住房进行管理。

《通知》还要求各地整合原有的管理资源,建立统一的申请受理渠道、审核准入程序,方便群众申请,提高工作效率。各地要根据房源情况,综合考虑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收入水平、申请顺序、保障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轮候排序的规则。

二问:并轨运行后政策优惠力度和住房保障投资力度会不会减弱?

张锋:并轨后,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会减弱。并轨前,廉租住房土地供应采取划拨方式;公共租赁住房土地供应可采取出让、划拨、出租、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并轨后,在不减少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前提下,地方可以根据需要在现行政策框架内选用适当的土地供应方式。并轨前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财税优惠政策仍将保留。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单位发行企业债券等。

并轨后,住房保障投资力度不会减弱,地方政府投资和中央投资补助资金也不会减少。一是地方政府要将原来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调整到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廉租户在市场上租赁住房享受的租赁补贴继续发放。二是中央补助的部分,并轨后财政部继续对地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以及租赁补贴进行补助,原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廉租住房建设补助投资也不会取消,而是调整用于公共租赁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中央补助继续对财政困难地区予以倾斜。

三问:并轨后地方如何申报计划,中央补助资金怎么下达?

张锋:并轨前,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别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分别下达补助资金。并轨后,各地要统一按照公共租赁住房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在建设量上涵盖原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计划,以保障住房困难群体的利益。

中央补助资金将按以下原则安排:一是财政部将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财政困难系数、当年建设任务、上年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按照各地公共租赁住房申报建设总量合理安排建设补助资金和在市场上租赁房屋保障对象的租赁补贴资金;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综合考虑近两年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结合各地财力困难程度,统筹安排下达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投资,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

四问:并轨后保障房建设标准如何确定?如何确保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权益?

张锋:对各类保障房的建设标准,国务院已有明确规定,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两房并轨后,地方要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统筹建设标准,在对申请对象需求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申请、轮候对象家庭人口数量、性别结构、代际结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配置不同户型,主要建设小户型住房,严禁面积超标。

住房保障应从低端保起,优先满足住房最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并轨后,要保证住房最困难的群体优先及时获得住房保障,体现住房保障的公平公正。一是对并轨前原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需求要优先满足。《通知》已明确,已经建成的,或者在20xx年以前已经立项正在建设的廉租住房要优先用于解决原来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二是对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地方要合理制订轮候规则,保障住房困难持续时间更长、经济状况更差的家庭优先获得配租。

五问:在建廉租住房和存量廉租住房如何管理?

张锋:并轨后,要妥善处理好在建廉租住房及存量廉租住房的管理。一是新增供应全部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二是在建廉租住房项目应按照原计划继续抓紧实施,建成后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三是此前已投入使用的廉租住房,可继续按原廉租住房规定进行管理,并逐步并入公共租赁住房统一管理。

六问: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如何确定?

张锋: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根据承租人的支付能力实行租金减免。对于社会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公共租赁住房,可按照适当低于市场租金的标准收取租金。同时,地方政府或用工单位可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保障对象予以适当补贴。大的原则是一致的,具体操作上可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细化。

七问:为什么政府投资建设和社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取及补贴方式不一样?

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安全管理;思路;要点

随着交通流量的迅速增长和超重车辆的影响,水泥砼路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损坏,路面行驶质量及舒适性呈下降趋势。为了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升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该段高速公路实施了交通不中断、不分流的改造扩建施工。

一、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概况

(一)公路状况:柳南高速公路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车道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约每两公里于中央分隔带设置一个紧急通道,未改造前紧急通道宽25m,路基顶面宽28m,单幅路面组合为中央分隔路缘带0.75m+内侧车道3.75m+外侧车道3.75m+硬路肩(紧急停靠车道)3.5m,即单幅供车辆通过宽度为11.75m。整个路线北段稍平缓,南段纵坡较大。(二)交通量:自1998年通车以来,柳南高速公路车流量一直呈持续增长势态,是广西最为繁忙的高速公路。据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日断面交通量清分数据表明: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日断面交通量分布不平均,呈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在7400~22500辆区间分布。

二、安全管理思路

在柳南改扩建施工中,以保证交通安全畅通、施工进度不受影响为原则,从内部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约束作业人员的施工行为,确保施工施工安全,对外则从争取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出发,通过有效的交通组织,避免及减少交通堵塞,保障通行的安全与畅通。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日常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1、制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具体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

2、制定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细则。具体对施工开工程序、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验收交接及施工安全处罚标准进行了明确。

3、安排专人每天对施工作业区进行安全检查,纠正施工安全不当行为及消除安全隐患。

4、实施运营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作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针对运营高速公路施工中重点保障人、车安全的特点,提出“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进行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车辆和机械设备管理及统一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的“三统一”管理,达到保障施工安全、高效,保障行车安全、畅通、舒适的目标。

(二)对外宣传,争取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并在施工区设置温馨提示让社会车辆了解施工的原因及施工内容

1、结合施工实际,在施工作业控制区设置时,加入温馨提示牌及祝福语,争取司乘人员对施工造成行车影响的谅解。

2、撰写改扩建工程新闻稿,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宣传工程施工背景、进度,车辆行驶提示,道路交通信息等。

(三)通过有效的不中断交通的管制方案,实现畅通、安全的管制方案

1、不改变交通流方向单个车道封闭施工作业方式

施工项目通过封闭高速公路单向行驶中的一个车道即可进行施工的,即采用封闭车道施工方式,如:更换旧水泥砼路面破碎板、旧水泥砼路面灌浆、路基压浆、钢护栏提升、路缘石加高、桥梁加固、绿化改造、日常维修等均采用此种施工方式。

2、改变交通流方向单向两车道封闭施工作业方式

施工项目无法通过封闭高速公路单向行驶中的一个车道即可进行施工的;或仅封闭单向行驶中的一个车道施工时,未封闭车道车辆行驶对施工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的,即采用封闭改道施工方式,“封闭改道施工方式”是指施工路段采取单向双车道封闭进行施工作业,另一向双车道进行车辆双向行驶的一种施工交通管制方式,如:沥青混凝土加铺、更换桥梁伸缩缝等采用此种施工方式。

3、精细化、人性化的管制措施

⑴施工作业控制区设置安全保障车及电子导向牌等电子安全设施,有效控制作业控制区内的行车速度,诱导、警示驾驶人并促使驾驶人提前采取相应措施,有序地通过施工作业路段。

⑵对每个互通立交、服务区路段加铺施工作业控制区进行单独的交通管制方案设计,通过在立交匝道口对应中央分隔带处增设改道口,在涉立交施工时增设出口指示牌,并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指挥车辆通行,确保互通立交车辆行驶安全、有序。

⑶对涉服务区施工时,由于服务区进出匝道无法满足管制车辆实施施工,采取临时封闭停止服务区使用方式进行快速施工。根据实际施工安排,确定封闭服务区时间,按照运营管理相关规定上报路况信息,并于相邻收费站入口、相邻服务区入口封闭服务区信息,向社会车辆提供及时信息,方便出行。

⑷对施工项目整合施工组织,在同一个施工作业控制区内能同时实施的项目即同时施工,避免重复设置施工作业控制区。过多占用公路行驶资源。

⑸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控制交通管制路段长度,减少单次交通管制影响时间,封闭车道施工作业控制区长度不大于2km,封闭改道施工除进行沥青混凝土加铺由于需保证路面加铺的连续性外需保证有6km外,其余施工也均控制在2km以内。

4、科学的施工分布安排

提出“错向施工 互不干扰”的施工点布设方法,即在路段内1、2、3合同段分别按照左幅、右幅、左幅等距交错的方式布设施工点,同时控制路段内施工点数及施工点长度,确保柳南高速公路在施工高峰中保持高等级公路的有效通行能力。同时遵循以下原则,以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及应急保畅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