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制度的建立

财务制度的建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可以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较为严密的,完整的财务控制制度体系。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1)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由于部分企业过分重视生产经营,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在制度的设计方面没能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岗位设置等情况,造成企业财务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因得不到有效执行而流于形式。使企业的约束和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完整的建立,也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不健全,使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措施在企业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2)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不够全面。企业一般对资金等有形资产的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但是在员工素质、信息以及会计控制的执行力等一些无形的资源上往往较为忽视,导致企业无法实施有效的控制。而这种只重视有形资源,却忽视无形资源的做法,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造成了直接影响,也无法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3)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及有效性。当前,许多企业在设计财务制度时没有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没有与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有效结合,也没有对不相容岗位做特别规定,使得监督、牵制机制相对靠后,财务控制很大程度上只是对事后错误的补救,缺乏对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也导致了企业财务控制目标的难以实现。

2.会计核算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1)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与重点。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财务制度的缺失,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内部责权分配不清,会计核算体系不明确,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认识不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导致企业财务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失真,财务数据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2)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约束制度。核算与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企业应当积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监督机制。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对会计监督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甚至有些企业因为制度的不健全或不明确,使得财务监督工作无据可查、无章可循,对业务部门不能形成有效控制,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也无法得以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为此,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真正建立起一套合法、适用、科学、全面的企业财务制度,这既是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制度保障。

首先,企业的财务中心应将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作为整个财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制定出从资金管理、成本费用核算到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其次,企业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实施财务的内部控制,坚决制止和杜绝出现各行其是和无法可依的现象,从而保证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中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能依据企业统一的财务制度,科学、有序、健康、合理的运行。

2.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深入。企业通过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企业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建立一个能以最佳方式处理数据资料和达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而且使得会计核算能更加系统、科学、规范,进而有效保证企业财务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真正落实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企业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

第一,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

(1)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并以此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使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通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从会计基础工作着手,真正实现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2)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对资产的采购、领用、处置等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将资产的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岗位纳入不相容岗位,从而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完善资产盘点制度,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的前提下,督促资产管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企业通过对资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从而有效避免了会计造假、会计报表虚报瞒报等财务问题。

(3)企业应当构建合理、科学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保证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用于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实现管理策略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的需要。

第二,加强会计监督,严肃财务纪律。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会计监督,是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与神圣使命。企业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规、规章及制度的规定,依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维护财务管理纪律的严肃性。

(1)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资金使用等众多财务会计事项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起到把关定向的作用。

(2)应加强对企业各部门及各生产环节在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加强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及实用性的监督,坚决杜绝违法乱纪、以公谋私等现象的发生,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

(3)应加强对企业各部门中实体财务收支的监督,确保财务收支情况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杜绝和制止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收支,并通过正确、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

3.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应着力打造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高的财务队伍,这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及实现良好财务控制的基本前提与保证。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单一,学习能力不足,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在财务队伍中甚至存在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财务知识培训的人员或无证上岗,一人在多处兼岗的人员。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企业财务中心要因事设岗,因才用人,注重各业务之间的配合性和协调性。其次企业要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财务人员要以身作则维护国家法制和企业制度的尊严,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企业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对某些财务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疏忽大意,常造成会计处理不及时或者会计核算频频出错,导致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差,不能及时、准确、规范地提供财务数据,降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和效率的行为应纳入绩效考核,限期督促整改。

(3)企业要完善财务培训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财务人员及时掌握新形势、新知识、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能力,以适应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核算电算化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轮岗等形式,培养业务能力多面手,坚绝杜绝财务人员业务技术垄断和业务能力单一。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等多种途经,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4)企业要注意选拔和培养具有高层次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对于不具备任职资格、考核不合格的财务人员,应坚决予以淘汰,以确保企业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队伍,以满足企业财务良好内部控制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总结

我国企业在近年来管理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规范,但由于内部控制体系起步较晚,经济环境较为复杂,这也导致国内许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多流于形式,控制手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为了切实做好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则必须从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以及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多个角度入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加入WTO并且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后,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财政政策必须要遵循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因此,为了有效实施财政政策,满足其要求,我国的企业财务制度必须不断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财政政策的调整变化。

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财务制度,主要是处理企业与货币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职责是控制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流向,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时代,如果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那么企业的业务关系相对简单一些,企业的资金管理也相对简单,财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资金的周转和货币的流通,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可以有会计部分代替执行。但是由于多年来的财务会计不分的习惯的养成,很多的本应有财务进行管理的内容,却一直由会计部门负责,比如税制、利润分配制度、折旧制度等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制度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不应该接着走财务、会计不分的旧模式,阻碍企业财务制度的长远发展。

2.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于狭隘虽然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的资金筹集管理、企业的资产管理、投资成本管理,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等等内容,并做了很大的完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很多的企业并购、企业资产重组、以及企业间的合作等等新的情况,但是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却没有相应的内容的更新,这就使企业在面临这些情况时不能按章管理,这不利于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国家应该尽量少的干预企业的发展,但是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中,本应该有企业自行管理的事宜却由国家统一规定,比如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的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范围,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等内容,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其次,没有区分投资人和经营者的财务。正常情况下,投资人和经营者是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的,但是现有的财务制度却没有区分开他们,导致了他们的职责越位、缺位现象,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创新的意义

内容广泛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涉及到了现代企业治理的各个层面,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1.企业的财务行为必须受到严格约束和规范,不断创新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特别是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因为有效的企业财务制度能使企业的一些重大投资和筹资行为受到约束和规范,而投资过度或不足会带来经营风险,有效的企业财务制度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防范的此风险。

2.为了使经营者的不能故意或无意侵害投资者(股东)的合法利益,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权利不受到随意侵犯,财务权力能够合理行使和运用等企业相关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合法保护,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必须不断创新。

3.为了建立和完善企业现代治理体制,必须最大程度地促进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并促进其有效运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起核心和主导的作用的是企业财务制度,对有效建立企业法人制度、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并促使其有效运转有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创新的举措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创新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框架;财务治理

财务制度构建一方面要涵盖规范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另一方面要包含企业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设计。虚拟企业财务制度构建是规范虚拟企业财务活动、协调其各种财务关系的一组具体规则集合的构建。因为财务制度框架构建是针对财务进行的相关规范和约束:有些可以通过文字进行显性规定;有些则内生于企业财务行为之中,企业不同,内容也不相同。为此,按照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财务制度划分为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同时,这两种财务制度是否能够有效实施,需要财务治理加以保证。所以,虚拟企业财务制度框架构建内容包括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以及财务治理三大部分。

一、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

(一)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内容

显性财务制度是明文规定、有统一标准的具有约束力的各种制度的集合。具体包括宏观财务制度和微观财务制度。宏观财务制度是由国家或政府机构制定的适用于企业并要求企业必须遵守的制度规范,它不但可以提高制度的约束力,还可以节约各企业的制度建设成本。目前各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法律中的有关规定,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等都属该范畴。因为不同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活动存在差异,宏观财务制度不可能规范企业运行中出现的所有财务问题。因此,针对企业微观主体的财务制度必不可少。微观财务制度即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企业财务制度与其他财务制度不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

(二)构建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的构想

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深入了解技术、企业、产业甚至国家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已在企业管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为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研究开辟了新视角。虚拟企业往往是以市场机遇为驱动目标,从发现市场机会开始组建、运行到实现预定的目标、虚拟企业解散,有着更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鉴于此,虚拟企业财务制度框架构建应从生命周期入手,分别探讨酝酿期、组建期、运作期、解体期的财务制度,构建一个动态的“纵”向制度体系。

1.酝酿期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酝酿期是虚拟企业构建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是未来虚拟企业运行的基础。核心企业是最先识别出市场机遇的企业,它是组建虚拟企业的发起者。所以,在虚拟企业酝酿期,显性财务制度的制定者应是核心企业,涉及的主要财务活动主要有识别和评估市场机遇、预计未来的期望收益等。

2.组建期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如果核心企业决定通过组建虚拟企业来实现市场机遇,并为虚拟企业制定了目标、选择了适用的运行模式,就可以开始组建虚拟企业。此时,虚拟企业就进入了组建期。组建期主要是选择合作伙伴、构建虚拟企业的信息网络、优化重组各成员企业的资源等各项准备工作。此阶段,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筹资制度(包括筹资目标界定、筹资方式选择)、投资制度(包括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财务计划监督执行制度、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制度)等。

3.运作期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虚拟企业组建后就进入了运作期,开始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此阶段是虚拟企业运行的关键阶段,也是显性财务制度安排的重要环节。运作期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伙伴关系管理、任务分配与协调、运行反馈与监控等,具体财务制度安排要以运作期的管理内容为依托。这一阶段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筹资制度、投资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

4.解体期虚拟企业显性财务制度。一旦市场机遇基本实现或项目完成,各成员企业合作的基础已经丧失,虚拟企业就面临着解体。虚拟企业解体期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项目中止识别、解体后的事项处理、利益分配等。由于虚拟企业是一种在法律上并不存在的企业,产权方面较为模糊,在其解体期更容易产生冲突。为了防微杜渐,需要在解体期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用于规范财务行为,避免出现成员企业之间的纠纷问题。

二、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

隐性财务制度,诸如财务伦理、价值观念等,是内生于企业经济活动之中,不能使用文字规定的,并对公司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等具有相应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它比显性财务制度的约束力要弱,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构成企业财务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需要自觉执行。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构建主要从财务伦理、跨文化管理、关系资本的角度进行考虑。

(一)财务伦理角度

虚拟企业是由若干个独立企业形成的集合,各成员企业存在着各自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但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组合在一起,必然要求相互之间财务协调。这就要求虚拟企业比传统企业更加强调财务伦理。财务伦理是企业以财务活动为本质内容在处理财务关系中所形成的一种自律准则和价值观念。它为处理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提供无形的约束。应将财务伦理作为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构建的基础,逐步建立融资伦理、投资伦理和分配伦理,将公司治理融入伦理纬度并进行相应培育和完善,提升公司总体道德水平,为虚拟企业协调发展提供道德保证。

(二)跨文化管理

传统企业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创造、积累形成文化,并对企业产生稳定的影响;虚拟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跨越空间界限,精选出合作伙伴,保证合作各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有效合作。虚拟企业中的成员企业多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需要管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虚拟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会对其隐性财务制度产生影响。文化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财务文化是文化在财务领域的表现方面。创造彼此信任的财务文化环境,建立跨文化人员管理模式,培育财务文化,以文化提升促进虚拟企业隐性财务制度完善,依靠隐性财务制度的完善发挥财务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财务制度框架构建的预期效果。

(三)关系资本角度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企业集合,通过各成员企业之间建立的相互关系将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并能产生一种大于单个企业收益之和的超额收益,即关系性租金。企业通过虚拟企业拥有独特的伙伴关系资源,成为其所占有的关系资本,并得到从中而来的关系性租金。正是这种关系性租金成为虚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源泉。基于此,虚拟企业的关系资本更为强调各成员企业之间专有并共享的相互信任、友好、承诺等组织中的独特性关系资源。虚拟企业关系资本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成员企业共同努力。在关系资本形成的初级阶段,由于对各伙伴的信息了解不够,各成员企业间难免存在相互猜疑、窥探情报、试探行动等行为,其伙伴关系也往往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伙伴根据对方在虚拟企业中的实际表现,会对虚拟企业的信心作出判断。若合作伙伴不断增加对其他合作伙伴的信赖,则相互的疑虑将逐步减少,开始萌发相互信任。此时,就形成了真正的伙伴关系。通过各成员企业间伙伴关系的相互协作可以促成关系资本的形成,并使虚拟企业更加稳定;相反,如果各成员企业无法合作获得关系资本和关系性租金,虚拟企业则直接面临解体。

三、虚拟企业财务治理

显性、隐性财务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合理的财务治理作为保证。财务治理是基于企业内部各权利组织财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企业财务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制衡体系,保证规范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有效实施。通过财权配置形成的财务治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仅体现于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组织的架构中。它从本质上确定了财务制度安排主体在企业这一复合体中的身份、角色及在各种财务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受到的约束。这几方面通过财务授权、分权、制衡、监控等方式结合在一起,对企业财权进行具体配置,从而起到约束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作用。

虚拟企业不同于一般性企业,其财务治理需体现共同治理的思想。虚拟企业财务的共同治理机制就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各财务主体都有平等机会分享财权,并能够自动调节财务活动。具体而言,通过分享虚拟企业财务决策系统实现科学管理,引导并规范财务行为;通过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对财务权利配置原有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以协调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

四、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显性财务制度和隐性财务制度都是对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的制度规范,而二者的表现形式却截然不同。从财务制度的成文性来看,显性财务制度表现为具体的文字,可以按照法律条文、财务规范、内部财务制度等形式参照执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隐性财务制度是无形的规范,执行与否完全取决于财务关系人的观念、意识。从实践中来看,显性财务制度是整个制度安排的核心,对指导财务活动、财务关系起到直接作用;而隐性财务制度是显性财务制度的补充,对在财务活动中增进共识、减少财务关系形成的摩擦具有辅助作用。此外,财务制度安排还需要财务治理来保证制度规范的顺利实施。财务治理通过合理配置财权,明确各财务制度主体的权限、职能,保证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只有完善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三个方面,才能构建出完善的财务制度安排。显性财务制度、隐性财务制度、财务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

虚拟企业财务制度框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财务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显性财务制度和隐性财务制度作为整个制度安排体系的主要内容,财务治理作为前两者的实施保证,这种设计呈现出“横”向的制度安排。同时,虚拟企业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纵”向显性财务制度,从而勾勒出虚拟企业“立体式”的财务制度安排框架。

【参考文献】

[1] Dyer,J.H & H.Singh.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1998):660-679.

[2] 陈晓平. 跨文化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5-42.

[3] 黄慧琴. 对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探讨[J]. 财会月刊,2006(8):5-6.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一、新财务制度下各医院财务预算体系更加完整

新财务制度指出国家对各类医院的预算管理办法为:“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项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响应该制度规定,各大医院的预算制定、执行、监督体系将全面建立。

1.预算的制定与审批将更加规范

新财务制度指出所有的医院收支均须归入预算编制,而且一定要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之原则。因此,预算的编制与审批不会像原先单纯的上报、下达,相反,必须拿以往预算执行状况总结分析出的结果为依据,根据医院本阶段的运营情况合理编订;审批制度也将更加严格,在院方决策层审核认可后,还须报请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审核,再经由财政部门批复后才能进入执行阶段。

根据新规定,为了保证预算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可以将之细化到各个临床单位和项目;而且可以针对项目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变化性比较强的医疗收入宜以滚动预算模式、相对固定的办公经费项目以定额预算模式、专项基建项目费用预算以零基预算模式,这样既使预算编制更为灵活,而且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预算的后期执行。

2.预算的执行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在新制度下,预算的执行须具体落实到各级部门与个人,另外还须进行定期检查相关的执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医院预算进入执行阶段以后,各个部门都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该部门预算的执行,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对于预算执行状况做到实时监控;并且财务部门定期上报阶段执行结果,与相关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足并拿出改进建议;而且医院各项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应当与相应单位与个人的工作收益挂勾,切实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度。

二、新财务制度下各医院财务核算体系更加规范

新财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核算体系有了以下新变化:

1.权责发生制的适度引入

由于原先的收付实现核算制度下,医院经常出现账面收入虚高,无法真实反映院方资产情况,流动风险过大的问题,非常不利于医院所有流动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而且还为医院的内部资金及成本控制制造了障碍。因此,在新的财务制度实施以后,在收入确认、固定资产后续计量部分,各类医院适当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上级财政补助以及院方本有资金构成的部分,全部计提折旧;对于无形资产,从取得之日算起,在有效使用期内管理费用均摊。这些有效提高了院方资产价值反映的准确度,并且有利于医院运营成本的合理确定。

2.成本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由于旧财务制度中没有成本独立核算的相关规定,医院运营中所有的成本、费用会部列入支出项,导致运营成本与运营费用相互交叉,混乱不清晰。新财务制度中“成本管理”为单独的一个章节,新制度下,医院为了全面科学地反映医院成本情况,强化工作人中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工作工执行的是“院、科、单病种或项目”三级成本核算体系,明确了成本的开支内容,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提高了医院内部管理效率。

三、新财务制度下各医院的财务分析评价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

新的财务制度下,医院进一步增强了财务分析与控制手段,健全了监督与评价体系,财务行为得到了非常有效的规范。

1.医院财务工作分析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

新制度下,为了寻求医院运营管理与经营目标的平衡,找出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更为了切实反映医院固定与无形资产运营收益情况,完成对具体部门与职工的工作评价,科学总结医院实际的财务状况,各级医院开展了长效的财务分析评价工作,对于预算、收入、支出、结余、资产、负债、投资以及净资产管理工作广泛实行了监督机制,并建立了财务效益、资产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系统化专业化的分析评价指标。在无损于广大患者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切实健全了医院内部财务工作的分析评价体系。

2.医院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得以强化

在新财务制度实行以前,国内各类医院财务内控机制大多数都不健全,固定资产、药品材料购置、债务、对外投资方面均没有完整科学的控制体系,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很大障碍。而新制度中设立了“财务监督”专章,在此指导下,医院建立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在内的内部监督机制,并由内部财务部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也受到其它财政单位、审计部门与上级行政主管单位的监督。

四、结束语

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使医院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财务管理问题得到了解决,在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与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对医疗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各级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对新财务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为医院提供详实财务数据,为院方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为医改进一步深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 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8):90-92.

[2]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2):73-74.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5篇

财务制度文化是财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神文化为基础,以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为载体,是文化中的显性因素,在财务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制度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财务制度文化建设,对于保障财务管理依法、科学、高效、和谐有序运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各方面关系,制约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行为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规范各类财务行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依法开展。

财务制度作为规范财务活动和财务行为的规范性文件,通过法律、部门规章、管理办法和管理规范等多种表现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财务行为,确保财务工作合法合规。

2.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保证财务管理科学开展。

财务制度是日常工作的总结,并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财务制度一般反映了近期财务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

3.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规范统一会导致高效率。作为规范性文件和人们普遍遵守的共同准则,财务制度的遵守,可以减少人为的因素和博弈的成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有利于协调内外关系,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和谐开展。

财务部门作为综合性很强的职能部门,既要和学校内部各部门和师生员工发生关系,也要和学校外部各行政部门、金融机构等发生关系,和谐财务的建设有赖于各方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财务制度作为财务管理的手段和依据,由于其具有法定、规范、统一的功能,可以减少内耗,消除各方误解,维系各方关系正常开展。

二、如何构建高校财务制度文化体系

1.要树立一切管理都是为了服务的价值观念。

相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来说,制度文化具有更强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被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当成是管理的尚方宝剑,容易造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和谐财务关系,如目前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中普遍出现的财务人员和教职工之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矛盾凸显的现象。财务基本职能包括管理、监督和服务,要正确理解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高明的管理不是通过强制让对方服从,而是通过细致贴心的服务最终实现管理对方。因此,高校各项财务制度的出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被管理者的利益诉求。

2.要实事求是,依据自身的特色建立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要和社会组织的文化相适应,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财务制度。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其财务制度的特点主要是按要求组织预算收入,财务预算的执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等,与盈利组织通过成本核算,进行费用配比的特点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各高校办学历史、培养学生的情况、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等也存在着不同,因此,高校在制定财务制度时,必须考虑高校非盈利的特征和学校的特殊情况。

3.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相应财务制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的复杂性有所增强,高校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的要求,与时俱进,适时修改完善财务制度。

4.要做好财务制度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6篇

一、规范了企业财务制度,以促进各类金融保险企业的公平竞争。新财务制度对金融保险行业的财务制度进行了规范。第一,统一了全民、集体和外商投资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制度;第二,统一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不同组织形式企业的财务制度;第三,尽可能使我国企业财务制度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统一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各类金融保险企业的财务行为,将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公平竞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途立企业资本金制度,实行了资本保全原则。建立资本金制度是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的重大改革。新财务制度明确了资本金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企业的资本金包括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资本金的筹集方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国家投资、各方筹资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企业筹集的资本金企业依法享有经营权,在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进行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新财务办法按照资金保全和完整的原则对有关财务事项进行了相应改革。第一,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清理、毁损等均不得增减资本金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为使企业保持一定的资本流动性对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分别规定了最高控制比例,银行资本金中,其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30%,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最高不超过50%;第三,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过资本金的差额,资产重估确认价值或合同、协议约定的净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可以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第四,金融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可以采用购买有价证券或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收回对外投资与投资时帐面价值的差额,不调整有关资本金,计入投资损益。上述内容的确立均体现了资本金的保全原则,从而有利于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取消了专款专用制度。新财务制度取消了资金专款专用,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即: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规定严格区分了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界线,同时明确了企业各类资金不再区分固定基金、流动基金、专用基金,实行企业资金统一管理、统筹运用,赋予企业充分的资金运用权,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改革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企业资金管理自加大。新财务制度对企业折旧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第一,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在原折旧年限基础上平均缩短了20%—30%以提高企业折旧水平;第二,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简化分类;第三,制定各类固寂资产折旧年限的弹性区间,允许企业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加速折旧幅度;第四,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同时简化了计算提取折旧的核算办法,提取的折旧直接计入成本.增加累计折旧。

五、改革了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取消了费用率。新财务制度取消了综合费用率指标的硬性考核,统一规范了成本开支的标准和口径,扩大了成本开支范围。第一,综合费用率指标将作为考核性指标进行控制,且逐步取消;第二,根据会计谨慎原则实行坏帐准备金制度,规定金融保险企业可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3%计提坏帐准备金,以强化企业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及时处理坏帐损失;第三,根据金融保险企业成本管理的特性对成本中的一些特定费用项目:如业务宣传费、代办手续费、业务招待费等实行比例控制;第四,改变了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取消“五五”摊销办法。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确定,可以一次或分次摊销,简化了核算手续;第五,取消了按一定比例计提固定资产修理基金的做法,固定资产修理发生的费用据实列支;第六,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租赁费、绿化费、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等具体项目。

六、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了企业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财一务核算。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无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都应当作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入帐;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支,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处理。这一核算原则的实行,有利于企业真实性准确性地反映经营战果。

七、改革利润分配制度,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新财务制度取消了利润留成分配办法,改为税后分配利润。企业实现利润一律先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按国家规定比例一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然后按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利润的分配。这一制度的实行对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以及企业开展公平竟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信息化

随着国内公共医疗卫生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医院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为深刻变化,在原有财务制度不适应医改要求的情况下,我国于2011年7月1日在试点城市施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现各地市全面覆盖。新制度对于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医疗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制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切实完善相关的财政补偿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所以,潜心研读新的财务制度,探求新形势下如何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是目前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医改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步步推进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国内各大小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要求。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实现科学考评。相关的行政管理单位也不断要求医院要响应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服务。因为成本是服务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只有真实核算出医疗服务的成本,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才有助于进一步健全政府的社会医疗补偿机制、才有助于进行深化医改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医院内部运营效率

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可以帮助相关决策人员掌握医院人、物、财的配置现状,合理确定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能够促进医院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体系,加强对于各单位的考核管理工作。因为在设备、人员环境相当的情况下,一所医院最核心的竞争力将最终体现在科学的管理体系方面,所以在实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内部的运营效率。

(三)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指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由此可见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在为社会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担负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的责任。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要想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就一定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利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建立院方经济效益与医院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设备的使用率紧密结合的机制,进而有效反映医院的服务成效与经济收益。在医疗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上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在新制度下医院如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一次把成本管理纳入其中,并将设单章予以阐述,客观体现在当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该制度明确规定了成本管理工作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包括的范围、成本分摊的流程等等,进一步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该类规定将非常有利于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力,有利于自身科学化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当然,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会涉及到医院的所有部门与人员,所以全体医疗体系人员的共同协作。

(一)决策者带头,加强宣传,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

成本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而且医疗成本核算触及的是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作为医院的决策者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一定要起到带到作用,着力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充分通过各级会议、板报、多媒体、报刊等多种途径开展积极动员,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最终效果将与各自的利益紧密相关,争取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完成具体工作重要保障,所以,各大医院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如成本核算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医院财务部门领导负责,医院后勤、人事、药剂、工会等各个单位协同分工合作,构建院、科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为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建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在建立完善机构体系的基础上,各大医院还须进一步制定健全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制度与规范。在调查全体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本院实际、具备可操作性的医疗成本、项目成本计算的操作规范,为院方顺利开展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建立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各大医院可以新财务制度为基础,建立综合会计电算化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平台,并将之与医院的物流、收入等系统相连接,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中心,有效综合各类信息同时,实施全面的成本计划、预测、控制、考核、分析、评价,提升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效率,也便于决策者实时掌握医院运营状况,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

三、结束语

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完善了医院成本核算理论,使各地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使未来患者以相对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有望成为可能,使医改的进一步深化获得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徐华.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2]李卫兵,张绍军.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学习体会[J].中国卫生经济.2011

财务制度的建立范文第8篇

一、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简要回顾

1978年以来,我国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逐步深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企业基金、利润留成、利改税以及企业自主经营、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财务制度。在此基础上,从1993年开始,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企业财务通则》和10大行业企业财务制度,形成了我国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当时形成的行业财务制度,归并了原先按照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方式和不同行业分别制定的互不通用的企业财务制度,从而改变了企业财务制度散乱状况。1993年实施的企业财务制度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制定的,虽然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色彩,但在许多方面打破了计划经济管理的框框,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它仍然带着“财务决定税收,财务决定会计”的烙印,其主要内容仍然是对企业交易、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经过10多年之后,其历史局限性已经充分显露出来。如今,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少数仍然基本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实施财政管理的军工、农业等企业以外,对多数企业而言,原有的企业财务制度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落后于改革的步伐,面临许多问题,迫切要要企业财务制度进行彻底改革。

二、新《企业财务通则》在内容上的变化

新《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新《通则》)的宗旨不再定位于企业经济核算,而是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保护企业及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新《通则》提出了财务风险、财务战略、运营资产等新的理念,体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1、还原了财务管理的本质。新《通则》不再直接规定具体财务事项,不再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作出规定,也不再为企业纳税扣除项目、标准作出规定,而是侧重于提供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围绕与企业设立、经营、分配、重组过程中伴生的财务活动,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行组织、协调、控制、评价和监督,以实现管理观念的转换。企业财务制度围绕企业的财务实质,对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作出规范,引导企业实行科学管理。

2、建立了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新《通则》立足于政府公共管理目标,着眼于国家监管者、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相关能动关系,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围绕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素,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促进企业建立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3、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它是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来界定的。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新《通则》中明确了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了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新《通则》在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的有关条款中多处强调了财务风险控制这种管理理念。新《通则》还首次提出了财务预警机制,明确要求企业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避免危机的发生,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新《通则》对财务信息制度的建立、财务信息的管理、财务信息的披露、经济运行监控制度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等内容作出了规定;新《通则》实现了财务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与突破,包括指导、检测、预警、审计、评价评估、信息公开等多种管理手段;新《通则》强调了企业向主管财政机关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义务,并依法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通则》依法提出了财务信息内部公开的范围、对象和内容,体现了科学、民主的理财思想;新《通则》创新、丰富了财务评价的内容,将财务评价内容概括为偿债能力、营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五个方面,首次提出了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评估制度的要求。

4、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新《通则》明确要求企业承担为实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提取或承担相关经费,并按照规定标准列入相关成本或者当期费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就业、环境等问题。企业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不能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应注意社会责任感,承担对职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途径。

5、构建了企业财务监督体系。新《通则》第九章“财务监督”是全新的内容,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主管财政机关三个层次构建企业监督体系;明确了企业财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确定了依法追究企业法律责任的具体措施与途径,从而强化了有关财务规定的执行效力,为规范管理企业财务提供了必要手段。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6、体现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新《通则》与新修订的《公司法》、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密切结合,体现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①投资者出资形式上。新《通则》在保留1993年《企业财务通则》关于投资者可以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出资的基础上,增加了股权和特定债权两种形式,体现了投资者出资形式的多样性,这与《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另外,结合新《公司法》,新《通则》增加了对投资者出资或增资行为的程序性规定。例如,规定企业承担向投资者出具出资证明的义务。

②职工激励制度方面。新《通则》明确了“职工以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企业对职工激励,包括即期奖励和远期股权激励两大类型。即期奖励,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新《通则》规定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或者作为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远期股权激励,本质上是企业现有投资者将既得权益让出一部分给职工,应当以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来解决。与新《公司法》的规定相一致,新《通则》对股份回购用于奖励职工的财务问题作出了规定,要求“以回购股份对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实施股权激励的,在拟定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预留回购股份所需利润”。

③职工福利制度方面。新《通则》将原来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相一致。同时,与新《公司法》相衔接,取消了利润分配中提取公益金的制度。

④财政资金的财务处理。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政府补助作为企业利润核算。但在我国,这样处理将会造成以财政拨款给股东分红的结果,有违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目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属于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应当分期计入损益或直接计入取得当期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