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教结合的意义

医教结合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医教结合 社会教育模式 实践模式

分类号:G760

1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每一种新模式的出现,似乎必然要伴随着对旧模式的扬弃。但特殊教育的实践往往告诫学界:特殊教育模式的发展,往往是一个改造、调整、渐进的过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2010第21期发表了张婷的《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张文”认为:“由于当代特殊教育和医学康复的理念进一步扩大、深入,并且相互融合、渗透,使得身心障碍的儿童通过医教结合的模式达到早期康复的效果。‘医教结合’的基本原则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陆莎在《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3期上发表了《医教结合: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一文(以下简称“陆文”)。“陆文”的观点是:“医教结合”并非历史的进步,也非学科发展的必然;不是对特殊教育本质在高层次上的回归,而是历史的退步。

笔者对于双方的观点都不敢苟同。为此,本文“什么是最佳的特殊教育实践模式”进行讨论,并与张、陆商榷。

2 质疑

2.1 “张文”:医教结合的基本原则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医教结合起源于16世纪的生物医学模式,在此之前,多数人认为智力落后是恶魔纠缠的结果,并且为了驱除恶魔,使之恢复正常,便采用鞭打、铁锁等残酷的方法。16世纪瑞士有一位叫巴拉萨尔沙士的学者,通过对阿尔卑斯山区发生的一种痴呆症进行研究,发现痴呆并非是什么“魔鬼附体”,而是疾病的结果。他的结论首次打破了魔鬼说,为科学地认识智力落后儿童奠定了基础。到了1770年,莱佩在巴黎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特殊学校——公立残障儿学校,这个时期的特殊教育研究了许多残疾人进行训练治疗的方法,人们对残障儿童的理解开始跨越了生物医学模式阶段,步入到“医教结合”模式阶段。故“张文”认为“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张文错误地把“医教结合”的基本原则定位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这实际上只注重“医教结合”的“医”,而忽视“教”,仍是生物医学模式的翻版。“医教结合”不仅要强调医学的发现、诊断、干预,也要注重教育的训练、养成、培养,更要强调使有发展障碍的儿童从小就建立起归属感、接纳感,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融合到主流社会之中,成为自食其力、有社会尊严的人。

医教结合中的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是以共存、共生为特征的“蕴含”和“互摄”的关系。其中“蕴含”意指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互涉、互绕、联体存在的共存关系;“互摄”是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互催生、彼此摄入的共生关系。医学的发现、诊断、干预不同于教育行为,只有涉及教育理论、摄入教育理念的医疗康复才能称之为医教结合。医教结合不仅带有鲜明的诊断康复之目标,而且要赋予其教育的使命,承担教育的职责。医教结合中的教育能触及儿童生命的深处——心灵的世界。如果医教结合离开教育,特殊儿童的生命就失去“诗性的光辉”,造成特殊儿童生命的异化、情意的分割、温情世界的枯萎、价值情思的迷失、精神信仰的遮蔽。例如,聋生语言学习的医教结合所涉及的不仅是医学上听觉康复的问题,关键是在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和伴随语言能力发展的情感体验。因此,聋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语言康复,而且也要在培养与发展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同时注重其语言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培养。

2.2 “陆文”:医教结合是历史的倒退

众所周知,医疗教育学就是对医学治疗和教育训练结合的系统化。特别是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例如神经组织修复疗法充分把握了生命的特性,利用再生神经组织清除受损的神经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重建完整的免疫系统网,从而达到康复教育的目的。特殊教育的本质在于对残疾孩子的培养,而残疾的本质就是个体功能的缺陷。因此,特殊教育走向何方,都以医教结合的实践为基础。以自闭症为例,目前尽管自闭症的成因并不明确,也无特效药可以治愈,但是仍存在一些能缓解症状的药物,比如说盐酸氟苯丙胺(降低自闭症孩子血中血清素的浓度)、羟吗啡酮(对攻击、自伤行为有效)、B-障碍药物(减轻精神压力和恐惧)、荷尔蒙分泌素(能改变不说话的现象)、氟哌啶醇(减轻过于兴奋、攻击、刻板和多动等症状)、抗癫痫药(应对抽痉、意识丧失和失神等)等。可见医学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该症的部分症状,也有利于教育训练。就目前而言,对于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医疗的作用有限,教育同样也不容乐观。正因如此,医教结合才有其独特的魅力。至于“医学的终结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起点”、“医教结合,是把教育与医学结合……这并非对特殊教育本质的回归,而是历史的倒退!”这是不结合实际情况来谈特殊教育的发展。

医教结合与特殊教育多学科交叉的特性之间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关系,推进医教结合并不排斥多学科交叉、提倡社会教育模式、回归主流,它们既不矛盾,也不悖行,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发展全纳教育、提倡社会教育模式、回归主流社会只是特殊教育发展理论范式众多选择之一,它的存在不应以取消、禁止医教结合理论范式为基础。“在社会科学中,理论范式只有是否受欢迎的变化,范式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它们只有用处多少的区别。”

陆文认为“‘医教结合’使特殊教育从多学科退回两学科,甚至是一个为主、其他为辅的学科,教育的学科地位严重削弱,这对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反观现代社会,医教结合对特殊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全方位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医教结合搭建医疗界与教育界之间的联系,实现盲、聋、弱智、脑瘫、自闭症等残疾儿童发现-诊断-随访-教育安置-实施教育等完整的特殊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医教结合对特殊儿童生命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如果对残疾孩子仅仅施以单纯的教育,而没有医学方面的介入,残疾学生的发展便难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也以聋生为例,聋生由于听力障碍造成了他们在语言发展方面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语言能力的强弱又直接影响到这些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致使他们很难融人普通社会。坚持“补偿”的康复原则,能帮助解决聋生在听力、言语发展方面的问题,缩短他们与普通孩子之间差距,有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

陆文认为“从医学与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来看,医学应为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目的。”其实从医学与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来看,医学和教育都不是目的,均是促进特殊儿童发展的手段,而特殊儿童的发展才是目的,才是素质教育追寻的硬道理。让学校与医院或者康复机构合作不是学校职能的本末倒置,而是学校职能的转变。正如职业学校的发展趋势是“教学工厂”,“教学医院”有可能成为特殊学校的发展未来。陆文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培养一名合格的康复医生需要经过专业的知识学习、培训,从而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一名教师经过几个月的短暂培训是达不到医生的标准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建设一支医教结合“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则完全有可能。医学院、职业学校的发展已经证明“双师型”教师队伍正日益成为这些学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特殊学校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迫切性。这样其既有来自教育专业的教师,也有来自医学专业的教师;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鼓励教师专业发展既掌握教育教学能力,又具备必要医疗康复技能。

至于陆文认为“医教结合”是对从隔离到融合教育的规律的违背。硬将医教结合和隔离式教育联系在一起,实为不可理解。隔离式教育可以实施医教结合,融合式教育同样也可实施医教结合。

3 观点

3.1 特殊教育最佳的实践模式在于模式与特殊儿童特殊需要的适切性

当代特殊教育实践模式已经从医学模式与教育模式对立的格局走向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医教结合、“社会一政治”模式等多样综合的格局,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它的根据和独到之处,是实现现代特殊教育目标所需要的,谁也不能轻易否定,也是不可替代的。相对于特殊儿童的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的需求而言,谁也不可能在特殊教育中只用某种单一的模式,只有多种模式并用,取长补短。因为任何一种特殊教育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条件。同时,每一种模式本身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切忌一刀切。

实际上,不同的特殊教育模式都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如果特殊教育模式和特殊儿童特殊需要不吻合,没有考虑到特殊儿童特殊发展的需要,只是刻板地移植或模仿先进的教育模式,那么,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建立模式而实施模式,其结果可能会造成特殊教育模式的“形”和特殊教育的“神”分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特殊教育的发展。例如对残疾儿童视力(主要是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以轻度为主)等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采用融合教育模式,让他们随班就读;但也要由有医疗、教育部门人员组成筛查小组,在家长班级教师的参与下进行严格的医学筛查(其主要内容是了解被查儿童的病史、家族史及日常行为表现,并进行医学检查,智商测定和教育、行为测定,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而对于在特殊学校盲童、重度智障、以及多重障碍等儿童则更要接受医教结合模式的教育。所以,追求特殊教育实践模式的适切性,理应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特殊教育实践模式适切性关注的重点不是哪种模式孰优孰劣,而是看一定条件下模式是否满足特殊儿童特殊发展的需要。如朴永馨教授指出:“如果说到特殊教育安置形式的世界发展趋势,与其说是某一种具体形式(如,回归主流)是发展趋势,不如说是适合于各国、各地不同情况和特点的多种形式是一种发展趋势。可能在某一国、某一地的某种形式在当地包含了特殊教育对象的多数,但这并不能因此而消灭另外一种适合某些特殊教育需要者的其他形式。”

3.2 推进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仍是当今特殊教育的重要使命

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脑组织的未成熟、感官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这需要医务人员与教师密切配合,及时掌握特殊儿童的异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矫形、早教育。而目前我国特教师资主要由教育专业承担,其结果是教育专业毕业生不了解医疗康复技术,他们不能适应学前特殊儿童的诊断、治疗、康复的特殊需要。基于这种状况,推进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十分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其一,在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上,将医疗康复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进行归并、整合。这种设置思路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特教人才,达到专业共享、互惠双赢。较之两个专业各自为战、分开设置而言,其培养的教师更适合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教结合;高危儿;早期干预;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45-01

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期智力发育障碍的损失是任何时期无法补救的,所以为了减少高危因素所致的不良后果,降低伤残儿发生率,我们采用医教结合模式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研究,探讨一套有效的早期干预方法。

1 对象

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出生的高危新生儿共1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7例,其中早产儿24 例,出生窒息6例,低出生体重10例,高胆红素血症10例,HIE 6例,颅内出血1 例;对照组56例,其中早产儿23例,低出生体重儿12例,高胆红素血症8例,窒息6 例,HIE 7 例。

2 方法

2.1 实验组除按儿保常规进行系统管理外,还按早期干预计划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只按儿保常规进行系统管理。

2.2 评价方法 两组儿童在1岁时进行体格发育测量评价及智能测定。体格发育评价用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图表为标准,按身高、体重百分位法评价。智能测定用北京儿研所的儿-心量表测出精细动作、大动作、语言、适应性、社交能力的发育商,再算出总发育商。

2.3 早期干预内容和方法 每月体检做52项神经行为的检查,早期发现问题,同时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智能发育评估及训练指导,个体化早教方案的制定、亲子活动、健康教育等等综合方法进行早期教育。具体方法是:出生时建立档案,满月时家长带小儿回院学习婴儿抚触、主被动操以及1-3个月阶段小儿感知觉动作训练的方法,并配以指导处方。在3、6、9、12月时家长带小儿用儿-心量表方法进行智能评测,根据评测结果指导家长训练和书面个体化教育方案给家长。6月龄以下小儿每月一次亲子活动和早期教育的健康教育讲座,6月龄以上小儿参加早教班,每周一次,进行早教指导内容包括不同年龄组的精细动作、大动作、语言、适应性、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操作方法,并教给家长这些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家庭训练,每次指导小儿营养、疾病预防、玩具的选择。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使用t检验,以p

3 结果

3.1 1岁时两组儿童智能发育比较 两组智能发育比较,实验组儿童的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大动作、社交行为发育和总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2 1岁时两组儿童体格发育的比较 两组儿童的身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体重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性意义(p

4 讨论

窒息、未成熟儿、低体重儿,重度黄疸、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和严重感染等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新生儿称为高危儿,高危儿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伤残率。随着围产医学的大力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设立以及现代抢救技术的提高,大大提高了高危儿的生存率,但脑损伤所致的脑瘫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调查研究显示,有4-7.8的窒息儿和7.8的早产儿会发展为智力低下,而且常伴有脑瘫、癫痫、视听障碍等[1]。在中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10属于高危儿,其中多数因治疗不及时而造成终生遗憾,近年来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得到了多方的关注。

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的关键期是出生前及0-2岁时,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强、代偿性好。此时期内对高危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早期干预组高危儿从出生后就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保健及随访,可及时发现脑瘫高危儿,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状况尽可能的得到改善。我们给予高危儿触觉、视觉、听觉、和动作等多方面的刺激以及个体化早教指导和康复训练,使高危儿受损的大脑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减少伤残,促进生长发育[2],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理论观点[3]。1岁时实验组的体重、精细动作、适应性、社交行为、大动作的发育商和总发育商要好于对照组,说明了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和代偿期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早教指导,可减少高危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促进受损大脑的功能恢复、减轻因早期不良因素带来的潜在危害,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及智能水平。语言发育未显示出差异可能与训练时间短有关。

我们应用的早期干预方法是自生后建立档案,定期保健随诊,及时发现孩子发育中的偏差,并进行一对一的智能评估及训练、个体化教育方案制定、亲子活动及健康教育,并将这些方法教会家长。通过实践摸索,我们认为早期干预应该以家庭为中心,这种医教结合的综合康复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生长发育,该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操作,家长也易于接受,依从性好。可以大大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阮毅燕,脑性瘫痪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339.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医学; 脾胃病; 学术总结; 梁乃津

1 主张经典医籍和后世各家学说并重

梁乃津教授一生潜心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他认为,中医经典性著作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必不可少的,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几座光彩夺目的丰碑,也是奠定中医理法方药的代表性著作。他自入医门始,便潜心研读《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籍,并在学习中颇有心得,融会贯通,熟谙阴阳五行学说,重视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并一直用于指导临床。他根据五脏相关从肝论治脾胃病,根据邪正关系采用标本兼顾治疗疾病等,往往得心应手,屡用屡效。同时,梁老尊古并不泥古,曾说过:“医经确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更有不尽之处。这就需要后世之修正、补充、完善和丰富。”他认为,宋金时期之后,百家争鸣,名家辈出。新学论肇端了北宋庞安时之寒毒学说;金元四大家如刘完素的火热论、张元素的脏腑病机论、李杲的脾胃气之源论、朱震亨的阴常不足论,还有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薛雪、吴瑭和王孟英等新学说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使整个中医学术诊疗体系得到突破和飞跃。梁乃津还十分推崇民国和建国以来如张锡纯、孔伯华、施今墨等吸取新知的中西医结合杰出者,并对以上医家的学说潜心研究,集各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

2 提倡中医药为主,并重视中西医结合

梁乃津教授中医基本功扎实,熟谙四人经典和后世各家学说,同时注意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医学的先进理论和手段,一贯主张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他非常推崇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表过数篇有关中西医结合的论文,倡导中西医理论应互相验证,互为弥补,取长补短。尽快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以发展中医,提高中医,完善中医。梁老在临床中除了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的四诊手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以外,还往往结合西医诊断,并根据疾病的基本病理和中药传统药性与现代药理学而遣方用药。例如,在治疗慢性胃炎之胃脘痛时,除了辨证施治外,还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是否伴胃黏膜的溃疡、出血点、息肉、异型增生和肠腺化生等,选用具有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细胞浸润、防止组织异常增生的活血祛瘀药,如三七、血竭、莪术等;根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选用具有清除HP作用的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黄芩、人工牛黄等。他认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新思维,并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精神,而是克服了传统中医对疾病微观认识不足和辨证思维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也弥补了西医对疾病过程中机体整体反映及动态变化重视不够的弊端。他融会中西医之长于一炉,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梁老一直认为,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更能显示出优势,主张中西医双方应该围绕着认识疾病、提高疗效这一共同目标,从实践中检验各自的理论与方法的长短,为创造新理论、新疗法而奠基。

梁乃津教授不但在临床中积极研究中西医结合模式,而且对中西医结合的教育工作也十分关注。他曾多次撰文探讨中西医结合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认为自开办中医学院以来,中医入学均统一考试,中西医的培养条件比较接近,新一代的中医学者在中医的医疗和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不但要组织西医学习中医,也应该根据条件,组织中医学习西医,从另一角度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力量。不要顾虑中医学了西医就会丢掉中医。中医学习西医应着重在基础理论及其实验手段方面,尽量学得透彻一些。他始终认为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医学习西医,是造就中西医结合骨干队伍的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这两种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由于成长过程的不同,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以及逻辑思维的方法就会有具体的差异,在科学工作中,有种种不同倾向是大好事。总之,在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中要重视中医理论。两种医学的结合不是以一方强加于另一方,或者以一方否定另一方,主张,尤其要重视存异。中医学若失去自己的理论特色连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中西医结合了。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现时正在进行的中医药现代化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 强调病人为本、疗效为先,主张多种治

疗方法的结合

梁乃津教授一贯奉行病人为本、疗效为先的行医宗旨。他认为业医之目的,根本在于以高效快捷的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因此,治疗宜多方法、多途径,不必拘泥于中医与西医界限。他极力主张治疗方法要“三个结合”:(1)中药与西药结合,即在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基础上,对危、重、急之症,有必要地结合使用应有的西医药,以取西医药之长补中医药之短。如对胃脘痛并发呕血和黑便者,结合使用西药以止血和抑酸;对胸痹之真心痛者,结合使用西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镇静止痛。(2)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即可通过内服或注射法给药,对某些病症还可结合局部用药法,如外敷法、灌肠法等。(3)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结合,即在使用各种药物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如针灸、按摩、物理疗法、体育疗法、饮食疗法、心理咨询以及现代科学介入疗法等。梁老的“三个结合”临床思维的本质是以病人为根本,以疗效为中心,形成了对疾病较为合理的诊疗体系,对当代中医院的临床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梁乃津教授对中药剂型的使用颇有体会。除了汤剂之外,还结合使用丸、散、片、胶囊、浸酒等剂型。他所擅长治疗的脾胃病多为慢性病变,反复发作,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治。使用中成药不但简便易服,适合家庭备用,而且量少效高,节约药源。因此,梁老针对各种疾病的主要病机,根据其积累的经验研制了各种剂型的新药,如胃乃安胶囊、金佛止痛丸、胃爱片、梁氏抗风湿冲剂与酒剂等,方便了患者使用。同时为了克服固定的药方不能随症加减、有局限性的缺点,梁老采用汤剂与成药合用,长短互补,其研制系列中成药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对剂型改革意义深远。其中胃乃安胶囊和金佛止痛丸两项科研成果获得198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由广州中药一厂生产为中成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擅长治疗脾胃病,亦专于治疗疑难病

4.1 治脾胃病 梁乃津教授尤擅长治疗脾胃病,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热瘀湿困。辨证论治主张从肝脾胃入手,遣方用药往往通补并用,标本兼顾。他认为,“调肝理气是遣方的通用之法,活血化瘀是遣方的要着之法,清热祛湿是遣方的变通之法,健脾和胃是遣方的固本之法,其他治法是遣方的辅助之法”[10]。运用该理论指导治疗疑难脾胃病患者,屡获奇效。镇痛丸、金佛元芍汤均为梁老治疗慢性胃炎之验方,被后辈用于临床,每奏良效[9,27]。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癌前病变之一,梁老临证强调本病“疼痛多为虚实挟杂,治当通补兼施;痞满多属寒热错杂,治宜温清并用”[20]。

梁老治疗胃脘痛强调“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其痛在胃,其系肝脾;调治肝脏,以安胃腑:胃脘痛证,虚多于实,实在寒、热、气滞,虚在脾胃虚弱,胃阴不足”[8]。如1989年,患者周某因胃脘痛屡治不效,体重持续减轻,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辗转求治梁老门下,处方如下:黄芪、党参、白花蛇舌草、白芍、谷芽、麦芽各30g,郁金、佛手、延胡索、川厚朴、乌梅各15g,半枝莲20g,三七末(冲)3g。水煎服,连服4周,胃脘胀痛明显减轻,胃纳增进,舌苔薄白,脉细弱。继用健脾养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法。处方:黄芪、党参、白芍各30g,沙参、麦冬、郁金、佛手、延胡索各15g,三七末(冲)3g。并随症加减,配服“胃乃安胶囊”,连服4年半,病人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胃镜复查及病理活检结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继续服用胃乃安胶囊以巩固疗效。本病例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脾胃气虚为本虚,气滞血瘀、湿郁化热为标实,故治疗着重清热祛湿,兼以健脾益气,待湿热已去则滋补通三法并举,守法守方。

梁乃津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丰富,擅用清热制酸扩膜止血法,以大黄、海螵蛸、白及、珍珠层粉等为基础方,结合辨证配伍,强调“配泻火降泄药,治热伤胃络出血;伍活血祛瘀药,治胃络血瘀出血;佐补气养血药,治气随血脱出血”[21]。而对于老年胃溃疡的治疗,梁老强调其“本为脾胃虚弱,标系气滞血瘀,治以健脾养胃,行气活血清毒”[17]。1990年,患者曹某因饮食不当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反复胃脘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各大医院中西医治疗均不效,请梁老会诊。处方:黄连、橘红各10g,竹茹、法半夏、枳壳、郁金、佛手、延胡索各15g,蒲公英、白芍、海螵蛸各30g。嘱其稀粥饮食,服3剂后胃胀痛欲呕吐缓解。再服原方7剂,病人胃部症状消失,但见口淡,舌淡红,苔少津。辨证为气阴不足,气滞血瘀,改用太子参、党参、白芍、海螵蛸各30g,沙参、麦冬、郁金、佛手、延胡索各15g,三七末(冲)3g,珍珠层粉(冲)1支为基础方,并随症加减,再服药1个月,胃镜复查显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期。本病例标实为急,本虚为缓,故先行清、通、降三法治标,待标实有减则标本兼顾,通补并用,通而勿伤,补而勿滞。

对于单纯性便秘的治疗,梁老根据大肠性喜润泽,传导糟粕以通降为顺的特点,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应以油肠,行气降气为主。常选用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及枳壳(或枳实)、厚朴、木香(或沉香)等,结合辨气血阴阳虚实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24]。

4.2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梁乃津教授擅用清热通腑法治疗胆石症并发症,认为胆为奇恒之府,内藏清精之液,以通降下行为顺。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参与胆汁分泌与排泄。倘若情志所伤,外邪所犯,则肝胆失于疏泄;或饮食不节,脾伤湿生,妨碍肝胆疏泄;肝胆气机失畅,泌泄胆汁阻滞,气血胆汁结聚不散,积于肝胆发为胆石[14]。

梁乃津教授认为,肝硬化多为感受湿热蛊疫之毒,或长期嗜酒及肥腻,以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湿生气滞,血运不畅,肝脾脉络血瘀而发病。辨证着重于调肝健脾,行气活血,清热祛湿。梁老辨治本病失代偿期所出现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昏迷等颇具特色:消腹水,利水消胀为主,兼行气活血补虚;治出血,收涩止血为先,或泻火养阴益气;醒肝昏,芳香宣窍宜早,并清热化痰辟秽[12]。

4.3 杂病 梁乃津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杂病亦每每奏效。认为杂病的治疗要辨证准确,初病在经可行气活血,久病入络脉必化痰祛瘀通络,在治疗上配虫类药通窜搜络祛瘀,攻补兼施。其弟子[26]“总结了梁乃津教授临床使用虫类药的经验,如治疗顽痛证(血管性头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等)。梁乃津教授告诫后辈,若滥用误用虫类药,则有可能出现各种毒、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所以,不宜用量过大过久;对体弱老幼、过敏体质者慎用;若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用,并要积极处理[13]。对于前列腺肥大,梁老认为乃肺脾肾虚,湿热瘀阻所致,治疗强调益气化瘀、虚实并治,内外结合、食疗同治[16];慢性阻塞性肺病本属肺、脾、肾虚,标乃风痰瘀阻,治标以风痰为先,固本以补肾为要[25];老年病病机特点是脏腑虚损、阴阳失调、气血亏虚及痰瘀阻滞,具有本虚为主,兼夹标实,正虚易致邪犯,邪犯加重正虚的内在联系,主张治疗应补虚为主导,祛实慎攻伐,缓急辨分明,标本同施治[12]。

梁乃津教授治病善于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遣方用药往往通补并用,标本兼顾。治疗手段多样,根据病情需要采用外敷、灌肠、针灸、理疗等局部给药方式,必要时运用西药。梁老不但诊治脾胃疾病疗效卓著,对肠道疾病、老年病、痛证等多种疑难杂症均有独特的经验,值得中医后学者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梁乃津.肺结核[J].广东中医药, 1950(2): 12.

[2]梁乃津.“医经”派的经典著作——内经[J].广东中医药,1952(7): 39.

[3]梁乃津.批判余云岫“消灭中医”的谬论和他的阴阳五行说[J].广东中医,1956(9):6.

[4]梁乃津.对祖国医学理论体系核心问题的看法[J]. 广东中医,1963(4): 1.

[5]梁乃津.脏腑经络学说的发生与形成(一)[J],新中医,1980(1): 1.

[6]梁乃津.脏腑经络学说的发生与形成(二)[J].新中医,1980(2): 5.

[7]朱秉匡,张绍石.名老中医梁乃津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经验[J].新中医,1982(5):9.

[8]朱秉匡,张绍石.名老中医梁乃津治疗胃脘痛的几种常用止痛方法[J].暨南大学学报,1985(2):10.

[9]刘茂才.镇痛丸治疗痛证172例小结[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5(4):10.

[10]黄穗平,罗振华.梁乃津治疗慢性胃病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3(4):59

[11]黄穗平.名老中医梁乃津辨治慢性胃病经验拾萃[J].新中医,1993(5): 2.

[12]黄穗平.梁乃津教授治疗老年病经验[J].新中医,1995(5): 1.

[13]黄穗平, 李云英.梁乃津老中医用虫类药治疗顽痛证经验[J].新中医,1995(7): 4.

[14]黄穗平.梁乃津用清热通腑法治疗胆石症并发症的经验[J].新中医,1996(1): 12.

[15]黄穗平.梁乃津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经验[J].新中医,1996(2): 12.

[16]罗振华.梁乃津教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J].新中医,1996, 28(2):10.

[17]黄穗平.梁乃津教授辨治老年胃溃疡的经验[J].新中医,1996(3): 10.

[18]黄穗平.梁乃津辨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经验[J].新中医,1996(4): 10.

[19]黄穗平.梁乃津教授从肝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J].新中医,1996(5):9.

[20]黄穗平.梁乃津辨治萎缩性胃炎经验[J].新中医,1996(6): 13.

[21]黄穗平.梁乃津教授治疗溃疡病并出血经验[J].新中医,1996(8): 7.

[22]黄穗平. 梁乃津教授验方医案4则[J].新中医,1996(8): 8.

[23]黄穗平. 染乃津教授健中调肝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6 (9):8.

[24]黄穗平.梁乃津教授治疗单纯性便秘的经验[J].新中医,1996(10): 11.

[25]罗振华.梁乃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验[J].新中医,1996(11): 7.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5~45岁,平均(18.73±16.64)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家庭随访干预护理。

1.2.1 主要步骤 ①组建科室肾病综合征家庭随访干预小组:在护理部领导的支持下,创建肾病综合征家庭随访干预小组,科室肾病综合征家庭随访干预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直接领导,责任组长担任肾病综合征家庭随访干预小组组长,2名专科护师组成肾病综合征家庭随访干预小组副组长,科室其他护理人员均经过家庭随访干预学习培训;②小组成员培训:由肾病综合征家庭随访干预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对小组里的成员进行培训,采用集体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随访干预小组成员进行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培训;③实施家庭护理质量跟踪督导:在住院期间管理的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家庭条件制订一套针对性和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案落实情况,由患者家属协助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并反馈落实情况,护理人员采用电话、家访等方式来监督,通过手机号码、QQ群和咨询热线等多种方式获得医护帮助。

1.2.2 干预措施 ①认知干预:肾病综合征多反复发作,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及需要承受经济负担,医护人员要与其主动交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鼓励其战胜疾病;向患者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原因、治疗效果、常见并发症及相关防治措施;要告知患者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定期到医院复诊,以提高患者或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者或患儿家属提供一个健康教育平台,通过播放多媒体讲座及书面资料等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相关知识。②行为干预:医护人员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制订最适合的家庭干预措施,并督促实施,以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优化起居护理可提高家居环境,保持空气新鲜,随着季节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适当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注意活动度,不可进行剧烈活动;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因此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口腔的清洁,以免发生感染;尽量不到公共场所,更不要接触感染性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状态,出现感染立即到医院就诊。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况、遵医服药情况、复诊依从性及患者护理满意度。①复诊不依从:1个月内复诊的次数中断>1次;②服药不依从:自主减少药量或未完成疗程自行停药,1周内少服或漏服药物次数>1次,自行更换药物种类;③治疗效果:复发是指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或尿蛋白不低于(+);频繁复发是指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④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来调查患者的满意程度,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发率及频繁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复发率和频繁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复发率及频繁复发率的比较[n(%)]

2.2 两组遵医服药率和遵医复诊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遵医服药率和遵医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遵医服药率和遵医复诊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6,P=0.039)(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多反复发作,临床常见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2]。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缺陷不断暴露,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国内护理的主要方向还是以疾病为重点,停留在发药、输液等工作上,对患者出入院的健康教育太过简单,不能满足护理需求[7-8]。家庭护理干预就是顺应这个时代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理念[9-10],该模式是以家庭为中心,全程进行监督指导,根据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生活环境、服药及随诊的依从性、运动程度及饮食控制等多方面,对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要与其保持联系,随时进行指导及监督[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后遵医服药率、复诊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疾病复发率和频繁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家庭随访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家庭随访干预做到由肾病综合征家庭随访干预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对小组里的成员进行培训,采用集体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随访干预小组成员进行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对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 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②家庭随访干预做到患者在住院期间管理的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家庭条件制订一套针对性的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案落实情况,由患者家属协助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并反馈落实情况,护理人员采用电话、家访等方式来监督,通过手机号码、QQ群和咨询热线等多种方式获得医护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③家庭随访干预做到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由于经济状况及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不能有针对性地照顾患者的起居生活,患者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复查或没有按照医嘱服药,依从性相对较差,引起疾病再次复发或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家庭随访干预能明显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Nephron Clin Pract,2012,120(2):c79-c85.

.Pediatr Nephrol,2010,25(9):1621-1632.

[3] 王港.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5):728-729.

[4] 张静雯.肾病综合征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2,14(2):243.

[5] 缪小红,陈晓红,徐叶惠.家庭护理干预对降低居家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漏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61-662.

[6] 李运梅,夏炳成,王美莲,等.家庭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124-1126.

[7] 王志明,林玉琼,谭风华.电话随访对提高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7(8):102-103.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5篇

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服务是当前老年长期照料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医养结合服务性质的界定和服务范围的划分,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将医养结合服务界定为准公共物品,认为各类服务提供主体在不同条件下提供的服务内容会具有不同的公共物品性质;从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的视角对医养结合的紧密型模式和松散型模式进行了解读;最后提出应从促进多主体供给、加强制度配套和服务管理、重视人才培养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

关键词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准公共物品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指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与养老资源相互融合、促进,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而提升养老整体水平[1]。它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在做好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质量[2]。对医养结合服务性质的界定与服务范围的划分,是服务提供的前提依据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影响着决策者、实施者和消费者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认识,从而影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因此,笔者从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理论出发,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性质进行界定,同时分析不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生产与提供方式,探索能够促进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良性发展的对策。

1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背景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逾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3%。其中,高龄、失能人口数量超过3750万人。这些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一方面,伴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得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老年人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导致许多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层次偏低,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就医需求,而医疗卫生机构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住院服务。老年长期照料专业性、长期性、连续性的特点,使得养老服务在护理和医疗方面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国于2013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目前,各地相继开展了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工作,做法不一,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转介与评估机制缺乏、照护人员素质不高与数量不足、政府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3-5]。如何推动医、养资源的全面融合,搭建起长期、连续、专业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从而为老年人切实提供综合、便捷、有效的服务,成为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医养结合属性分析

2.1医养结合服务性质界定经济学中将至少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社会产品称为纯公共物品,将部分具有上述特征的社会产品称为准公共物品,将不具有上述特征的社会产品称为私人物品[6]。医养结合,是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于一体的老年照料服务模式与服务产品。就其内容和特征来看,可以将医养结合服务界定为准公共物品。首先,医养结合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医养结合服务是针对全社会的产品,无论是家庭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下的老年人,还是机构养老形式下的老年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法,获得医养结合这种资源整合服务带来的好处。其次,医养结合服务在某些形式下具有竞争性。医养结合服务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不具有竞争性,但当某些医养结合服务出现拥挤时,如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下提供上门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服务的人员不足,或机构养老形式下提供的床位数不足时,医养结合服务就具有竞争性。再者,医养结合服务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都可以改善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家庭成员的照料负担。

2.2医养结合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界定一般来说,影响公共物品边界形成的相关变量有:与人民生命、财产的相关程度及危险危害程度,市场供给的难度和成本,资源稀缺程度等[7]。医养结合服务是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养老服务可划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医疗卫生服务则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各类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主体,在不同养老场所提供不同的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内容,进而具有不同的公共物品性质。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的各种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该形式下的养老服务,针对所有居家老年人,具有非排他性,但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可界定为准公共物品。机构养老场所包括政府民政部门主办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与救济性质的养老机构,也包括民办老年公寓和民办敬老院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等。前者提供的养老服务,由于对入住老年人设政府有准入标准,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但考虑到此类机构及服务由市场提供的难度和对于维护老年弱势群体生存权的重要意义,可界定为准公共物品。后者提供的养老服务,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收费性质等特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可界定为私人物品。医养结合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教育、卫生监督等,由政府直接提供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是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服务的受益具有非排他性,服务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属于纯公共物品。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医疗诊断、临床服务、药物使用、医疗保障等,由公立医疗机构、股份制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等联合提供,在服务受益上具有排他性,但不具备消费上的竞争性,是准公共物品。非基本医疗服务则是以特定人群为服务对象,包括服务类项目、非疾病治疗类项目、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项目和一些特殊治疗类项目等,如医疗美容、减肥、高级护理等,一般由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价格放开。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具有使用上的排他性和消费上的竞争性,属于私人物品[8]。

3基于公共物品生产与提供理论的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在公共管理理论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环节。为了清晰界定政府职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对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进行区分。公共物品的生产,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将投入变成产出的技术化过程,通常制造出一个产品或给予一项服务。而公共物品的提供则是一个制度或资金的安排过程,根据谁出资谁是提供者的原则,政府的责任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上,特别是公共性程度越高的物品,政府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更大[8]。目前,各地开展的医养结合做法,根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是否涉及产权调整、机构法人是否独立,主要可划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类。现以此划分方法,利用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理论,进行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3.1紧密型模式分析该模式主要是指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涉及产权的调整,调整后的医、养机构法人不再独立,属于同一法人。该模式具体可分为3种做法。①由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代表。该院1987年与长沙市老年科协、老年协会合作成立了长沙市老年康复医院,2009年建立了芙蓉寿星公寓,功能上分为病理区和养老区,病理区又分为内科、外科、老年痴呆科、康复科等,养老区则分为自理区、介护介助区和专护区[2]。②由商业化的养老社区自办医疗机构,以北京太阳城养老社区为代表。太阳城集团于2004年在太阳城社区内开设北京太阳城医院,方便该社区老年人就医。医院组织专属医疗护理团队全职负责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安养老人的医疗护理工作,急诊科紧急呼叫监控系统连通社区每一户家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慢病安养理疗康复和特色中医理疗康复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学科;太阳城还与安贞医院合作,开辟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转诊[2,9]。③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建设护理院或养老院,以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医院、北京胸科医院改建的老年病医院等为代表。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成立于2010年3月,主要面向需要长期间断、不间断治疗的老人、长期需要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老年群体、各种疾病后需要康复理疗的患者、各种因长期卧床等引起的压疮患者、病情稳定的恢复期患者、临终患者[10-11]。从紧密型模式的做法来看,无论是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还是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其典型代表的举办主体都存在政府的身影。由公共物品性质分析可知,医养结合服务是介于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机构养老服务领域对低收入、无家可归、孤寡等处于弱势群体的老年人进行养老收容救助和医疗救助,正外部性高,非政府力量往往不愿或无力提供,由政府直接主办此类型的医养结合机构较为合适。但对于有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有支付能力和自主需求入住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政府在医养结合服务的生产或医养结合机构的举办上,显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目前各地不少公立养老机构和公立医院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将改造后的机构定位于医养结合服务示范性机构。但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真正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支付能力与服务定价脱钩的情况,表明地方政府重视对医养结合生产环节的投入,而忽视了对于医养结合提供环节的政府责任。换言之,如果政府旨在解决更多老年人群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关键要在公立医养结合机构中体现出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的非营利性,使得公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定价低于市场价格。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向应立足于此,而非片面追求医养结合机构的建设规模。紧密型模式中的第二种做法,由商业化养老社区自办医疗机构,属于市场机制对于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符合当前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市场供给的政策倾向。政府则主要发挥鼓励、支持、引导和监管的作用。

3.2松散型模式分析该模式主要是指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通过签约合作的形式开展服务,不涉及产权调整,医、养机构仍分属不同的法人。该模式具体可分为3种做法。①医疗机构与专业化的养老社区合作,以北京市双井恭和苑养老社区为代表。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与北京市急救中心合作,在社区内设立120急救站,并与定点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2,9]。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以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和海南省海口市普亲老年养护中心为代表。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成立于2012年12月,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与郑州市31家养老机构开展医养协作。养老机构老年人患病时,医院免费接诊、老年病科及时诊治、出院后定期回访。在海口,普亲集团下属的海口普亲老年养护中心与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合作,在养护中心内设立家庭病床。由医院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医务人员定期来养护中心开展上门巡视、健康检查、保健咨询等服务;建立相互转诊制度,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当老人出现紧急病情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术后康复阶段,则重新回到养护中心[12-13]。③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合作,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具体又分为两类。一是由政府主导,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和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为代表。青岛市李沧区卫计委、民政局和残联联合建立了8处老年人康复指导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老年病门诊,实行了惠民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并为居家养老的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指导用药、定期随访等健康管理工作。二是由社会主办,以普亲养老服务中心和瑞普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代表。在长沙,普亲冯家冲社区养护站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一方面建立家庭病床和双向转诊机制,另一方面,依托社区养护站的辐射能力,针对周边居家养老的老人,也以家庭病床的形式,建立家庭医疗契约,由医疗机构安排专门的家庭医生与普亲的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医养服务[14-15]。松散型模式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政府的组织与协调下,分别以合作、输出等方式,为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或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属于政府在医养结合提供环节上的制度安排,强调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性、公益性、服务性和普遍覆盖性。此外,不少非营利组织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对医养结合供给中政府和市场的缺失部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其供给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公益性方面,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保障其非营利性。

4公共物品视角下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思考

基于以上对医养结合服务的公共物品性质界定和各种类型医养结合服务生产与提供方式的分析,笔者从政府所应承担的角色与责任的角度,提出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建议。

4.1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多元化供给完善医养结合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离不开多元化供给主体的互补与合作。在医养结合领域,政府要生产和提供这样几类公共服务:对弱势老年人群进行社会福利救助和医疗救助补偿,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行、助洁等基本生活服务,为各种养老形式下的老年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部分基本医疗服务等。此外,以公建民营形式适当开展紧密型模式的医养结合机构硬件建设工作是现阶段弥补机构养老缺口的有效途径。针对市场投资,可以给予医养结合服务生产与提供企业税收上的减免、准入与扶持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支持等。同时探索多元市场化的形式,如合同出租、公私合作、公私合营等,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而对医养结合中的非营利组织,政府则可以通过降低准入标准、财政补贴、协助筹资、法律法规规范、税费减免等措施来帮助其发展,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4,16-17]。

4.2加强医养结合的制度建设政府对医养结合服务这一准公共物品的提供,除资金投入的形式外,也可以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安排。建立、完善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的制度与管理规范,是发展各种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基础,也是行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要结合各种类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任务,规划好各类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数量、建设布局和人力资源配置,防止无序发展。要建立、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与规范,包括制定各种医养结合模式下统一的老年人服务标准、服务操作规范、收费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等。要通过制定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制度和各类医养结合照护机构转介制度,促进各类医养结合服务平台的有效衔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要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介入医养结合服务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经验和国内试点做法,推行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满足老年人口享受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17-19]。

4.3重视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支撑,建设与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是政府保障医养结合服务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各地推行的“9055”或“9073”养老规划,社区居家养老是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载体,应加强社区老年服务人才建设。政策层面应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到社区服务,并促进其对社区居家非正式照料者的培训指导以及对社区助老服务队伍的管理和培训。要尽快建立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体系,建立老年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机制,实行持证上岗。此外,对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中的从业人员,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和分级管理;效仿医疗卫生行业的做法,逐步建立养老护理队伍的职称评审机制,加强对专业养老护理人才、老年医学人才和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升医养结合服务队伍的工资待遇[19-20]。

4.4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传输系统是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行的重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建立与完善面向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并与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专用通道;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应建立面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并与上级行政机构建立绿色专用通道。在家庭医生服务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网络平台之间建立专用通道,实现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共享,一方面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及时全面了解管辖范围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和提高措施,另一方面有利于上级行政机构对养老服务状况进行统筹管理[21]。此外,老年人能够通过信息透明的网络平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利用养老、医疗服务资源的状况,从而达到“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华.关于上海推进“医养融合”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发展,2014,66(5):97-106.

[2]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2013(12):11-14.

[3]米红,袁晓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面临的内忧外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12-20(03).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6篇

作者单位:130061 长春市儿童医院 母婴保健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一,尤其自1994年《母婴保健法》的制定施,承担预防保健工作的社区防保人员,做了大量妇幼保健工作,在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病死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具体工作中,作者认为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1 存在的问题11 管理条块化,片面化 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大部分防保人员追求保健次数及条块化的保健内容、系统化的管理如孕期保健只追求4次或5次,儿童保健只注重常规免疫及“三、二、一”体检,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的管理。12 各项宣传、教育、指导、咨询工作较薄弱 第一,缺乏对母婴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广泛宣传,多数不能充分了解母婴保健健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对夫妻生活的指导及咨询工作较薄弱,尤其是新婚夫妇更需要充分了解正确的健康的夫妻生活方法,但在具体工作中,保健工作者及夫妇双方很少涉及到此项话题,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新婚夫妇的身心健康及优生优育问题。2 问题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各种有关政策、法规及其重要性、重要意义宣传力度不够;个别人责任心不强,防保人员缺乏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缺乏对联系群众的重要性的认识。3 几点个人意见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加强对《母婴保健法》及优生优育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达到人人皆知,人人重视,人人遵守的目的,其中包括对各级防保人员和一些群众的宣传。另外应解除封建思想的束缚,正确认识各种咨询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尤其对夫妻生活及优生优育的咨询与指导,必要时可在各级保健机构设立咨询室及咨询电话,从而提高母子身心健康。32 强化防保人员管理 首先,应把好防保人员聘用关,选择那些业务素质高,有较强责任心并且有一定防保及临床经验的人员上岗。其次,应加强各级防保人员业务培训、其中要包括乡医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防保知识和临床知识两方面,以便其在具体工作中能更好地贯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临床知识的培训中,应加强全科知识的培训,扩大视野,在具体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33 加强系统化,全方位服务 首先,应转变防保人员的思想观念,从被动应付工作的观念向主动参与各种医疗预防保健及各种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的观念转变,以提高其工作效果。其次,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各种关系的协调,主要是担任基层具体防保工作任务的人员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乡医之间关系的协调。因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其各项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可不断提高其本身业务素质,而乡医则直接参与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与乡医搞好协作关系,可大大减少工作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并且乡医与群众接触较为密切,对群众各种健康状况及其他情况比较熟悉,真正达到系统化、全方位服务。在个别防保人员思想中,母子保健工作只是一种任务,片面追求保健服务次数,以应付上级对本项工作的检查,却忽略防保工作的具体职责是监测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所以,笔者认为要真正达到及时监测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母子健康,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病死率, 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家庭健康档案,实行档案化管理,详细记录其流行病学及临床医疗情况,从社会家庭方面考虑问题,以更全面更具体。

再次充分发挥乡医在基层工作中的积设作用,即1个防保人员对应多个乡医,而1个乡医对应1个孕产妇及儿童,或1个乡医对应多个孕产妇和儿童,由乡医具体负责孕产妇及儿童日常情况的监测与记录,包括流行病学及临床医疗情况的监测与记录:每月至少做2次工作,而防保人员每月至少要与乡医集中汇总一下;以便及时准确了解孕产妇及儿童的各种情况动态,及时监测预防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将出现的问题处理在早期,进一步做到防治结合的目的,更好地提高母子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病死率。

如果条件允许,孕产妇及其儿童保健工作,由同一个防保人员负责,从婚检开始到儿童7岁为止,真正做到一个环节不漏地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以便系统了解母子及其家庭的各种情况。若条件不允许,在防保人员交接时,应将各种档案资料系统移交,并说明各种情况,以求顺利过渡,继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医院文化摄影展,;,,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建立富有时代信息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医院文化,是医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举办医院文化摄影展,反映以人为本,强调高尚品德、医疗责任,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和意义。中国医院文化博大精深,医院文化摄影展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院文化摄影展 ; 学生综合素质

Th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Photography Exhibition on Culture in Hospital for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n hospital and set up hospital culture with time spirit and one's own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 for hospital to enhance the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photography exhibition on culture in hospital was held to reflect people-oriented,possession of noble morality,medical liability, deep medical and health reform, and build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which is of great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medical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The Chinese hospital civilization have both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scholarship. Photography exhibition on culture in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Hospital culture; Photogrtaphy exhibiti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特有的精神财富,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兴趣与重视。医院文化的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生活信念、审美情趣、思想作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与准则的总和。文化具有继承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文化的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增强包括医院文化的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

1 医院文化摄影展的重要意义

医学院校、临床学院应使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互沟通、形成合力,形成合理有序的素质教育大局。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了丰富和活跃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医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医院领导的倡议下,院工会在住院部等大厅处举办了“用心灵感悟大世界,用相机捕捉美好瞬间”职工摄影展,通过作品折射出医院的综合实力,彰显出医院的自身形象,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举办摄影展,摄影的真谛是让瞬间变为永恒,从拍摄的对象、取景、各种镜头都可以完美地演绎出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及反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内涵。来院的同学经常观看、深有体会,特别是那些进入临床实习的同学们。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深化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1]。医院领导、教师、学生都重视临床实习,摄影展中也有反映教师与实习同学在一起参加各种健康有益活动的照片。大学生们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劳逸结合,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2]。

2 医院文化摄影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

2.1 领导的工作作风带动了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首要位置有《憧憬未来》与《留念》二幅照片,内容为医院领导向国家卫生部领导介绍医院基建模型等,表现了院领导平时的工作情况,反映出院领导班子德才兼备,具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方法,勇于创新的工作胆量,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并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重点抓“十六大”精神的落实与贯彻,深入学习,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3]。《全院领导班子与6位优秀科主任的合影》展示学科评估表彰的工作。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学科评估,倡导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

2.2 榜样力量激发了学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奉献精神 多幅照片反映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老师们的廉洁行医、无私奉献、勇于实践、忠于职守、勤奋学习、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已是时代的需要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医学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教养,有仁有义,有情有爱,视病人如亲人,品德高尚,善于“医人”的高级医学人才。《严谨的态度》展示原副校长、四位博士生导师认真查房介绍急诊范围,脑血栓超早期溶栓治疗的照片,表明了教育的目的要求,即通过教育实现知识、技能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思想境界、情感、心灵都得到升华。医院精神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坚持医、教、研相统一,鼓励医务人员做好病人的工作,强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即爱岗敬业,救死扶伤,文明礼貌,廉洁行医,团结协作,保守医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

2.3 干部的优秀品质鼓励和教育广大学生院手外科专家认真做手术的照片,腹部外科专家进行微创手术照片,展示他们精湛技艺、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理念。妇产科《问诊》,妇产科教授耐心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及时明确诊断、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珍惜生命、认真负责,这些优秀品质都非常值得广大同学学习。

2.4 教师的人格风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要适应社会和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进行学科合理整合,扩大选修课范围,突出以人类的人文关怀,特别要加强和提高人文科学和行为医学的比重和地位,重视医学论理学的教育,重视人际交流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训练。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独立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加强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训练。

转贴于

2.5 医院文化摄影展对学生业务学习的影响 我们应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了人类的幸福、维护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幅中医科《传帮带》的照片表现的是传统的中国医学,无论是其价值还是行为准则都贯穿着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怀。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中医的望、闻、问、切之传统诊断方法,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关注。中国进入WTO后,为中国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为中药在各国的应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是推动中医中药的大好时机[4]。大家认真学习,推动中医中药的发展。向老年患者宣传药物知识,解答病区和门诊老年患者用药疑问[5]。临床医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责任心[6]。服务理念是提升医院文化的重要途径,从事药学同志也是如此,现代医院药学发展的主流是药学监护,其本质特征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7]。医乃仁术,由于医学研究和实践对象是人,因此医学的全部活动必需由道德思想体系来指导。医生和患者作为社会角色,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双方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才能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牢固树立人才兴院,探索责任、奉献精神、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时间就是生命》,表现急救中心医务人员上救护车出发去抢救病人。《国际援助》是护送我院成功救治的德国友人卡尔思佩斯先生乘德国空中ICU回慕尼黑的场景之一。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8]。

2.6 医院文化摄影展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带教加拿大实习生缝合操作,学习病理知识的《我在中国当病理医生很高兴》。胸外科带教加拿大实习生《方便的网络》,教留学生上网查信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住院处与门诊相继应用计算机,开发应用信息系统,在医疗中,应用信息系统可以使医院与社会两方面取得明显效益[9]。各教研室主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10],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的联系。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恰当精选教学内容[11],注意结合现代实验研究,与临床实例,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2.7 医院文化摄影展对科研工作的影响 《索》反映博士点科研人员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标本,《阅片讨论》反映血液肿瘤科的教师认真阅骨髓片,从宏观到微观,进行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作为学生,更应珍惜时间,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好各种专业知识,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8 医护密切协作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一组护理方面的照片,其中展现护士为患儿作静脉注射的《一针见血》,护士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的《有问必答》,说明了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2]。朝气蓬勃的护理团队,团结向上的医疗集体,医护密切合作,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2.9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幅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师生情》的照片,表现出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个体化培养[13],导师具备奉献精神,提高研究生手术技能,使研究生取得很大的成绩。《同心同德》反映原副校长与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及全科同志的合影、齐心协力在医、教、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10 不断攀登高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3位老专家教授阅读资料、著书、撰写文稿的图片,医学之发展总是要在反复中不断总结、著书立说形成理论[14],作为青年本科生,更应继续努力,学习老教授们继续钻研,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大公无私、具备奉献精神、多做工作、多做贡献。总之,举办医院文化摄影展,展出大量医院文化的照片,医院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医院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业文化)展照片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与深远的意义。

致谢:作者感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工会举办医院文化摄影展及各位摄影爱好者提供医院文化内容的宝贵照片。

参考文献

[1] 张恒文,余万桂,何晓斌,等. 中医临床带教内容与方法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54.

[2] 刘 琴.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574.

[3] 杨博宇,赵梦溪,路 璐, 等. 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及其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2):245.

[4] 刘冬玲,金 萍. 浅谈中医中药的发展前景[J].时珍国医国药, 2005,16(10):1053.

[5] 余淑芳,杨祚荣,李燕君. 药师应关注和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 [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58.

[6] 付志荣,蔡 玲. 谈患者用药依从性与临床疗效关系[J].时珍国医国药, 2005,16(10):1056.

[7] 舒 琴. 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创新举措[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171.

[8] 杨博宇. 隐性课程对综合大学本科生素质的影响与意义[J].农垦医学,2004,26(1):49.

[9] 李玉澄. 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发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87.

[10] 李正禄. 高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的意义与实践 [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60.

[11] 赵 岩,刘孟安,李治淮,等. 西医院校针灸教学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152.

[12] 史素萍. 浅谈我国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 2005,16(11):1176.

医教结合的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 遵医行为; 问卷调查; 相关因素;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072-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脑、肾脏等多器官、多系统并发症,是导致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高血压需要长期控制病情,采取有效的降压药物是必要的治疗手段,而良好的遵医行为才是控制高血压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2-3]。据调查研究,目前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严重影响高血压病情的控制和治疗疗效。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学校各个附属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150例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33~84岁,平均(57.0±1.7)岁,病程5个月~18年。所有的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查入选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在门诊治疗半年以上患者,具有独立的认知能力。职业分布:工人52例,农民48例,离职退休人员30例,阶级干部20例。文化程度:高中以及中专水平以上63例,初中以下87例。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对疾病基本了解65例,了解一部分或完全不了解85例。经济条件:农村医保60例,城镇医保40例,自费30例,公费20例。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高血压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职业、遵医行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不遵医原因等内容展开调查,实行一对一的直接访谈方式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访谈后填写回收,共发出150份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收回,有效率为100%。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从事职业、是否结婚、接受教育以及文化程度、支付的医药费用,同时还有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家族病史、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是否肥胖、精神状况、体育锻炼情况、饮食习惯、心理状况、体重、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识、运动方法、食物治疗常识,并且在调查过程当中还需要针对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检测。调查表格由研究人员在社区服务站内发放并且由患者进行填写,研究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此调查研究的意义、价值、填写的基团要求等,由患者自愿进行填写,并且独立的对自身状况作出评定。

1.3 遵医行为判断标准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部分和非药物治疗部分:药物治疗参照Morisky-Green(MG)标准;非药物方面的评定内容包括定期复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疗法以及运动疗法等方面。完全遵医: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上均能按规范遵守医嘱;不完全医嘱:漏缺执行遗嘱内容;完全不遵医:指完全不听医嘱的指导或自行更改医嘱。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 17.0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的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所有的调查对象的遵医行为普遍较差,能完全按照医嘱定期监测血压、按医嘱每天按时用药、坚持药物治疗、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以及适当运动的患者很少,详见表1。

表1 150例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 %

监测内容 完全医嘱 不完全医嘱 完全不医嘱

血压 24.9 41.7 33.4

按时服药 20.2 55.3 24.5

药物治疗 60.1 31.8 8.1

合理饮食 38.4 31.8 29.8

戒烟戒酒 34.5 50.3 15.2

适当运动 48.3 16.8 34.9

合计 35.3 33.0 31.7

2.2 不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2.2.1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患者对疾病知识基本了解的遵医行为良好,不遵医行为的发生率为61.1%,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很少或完全不了解的不遵医行为发生率为30.3%,对疾病了解程度较深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了解程度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文化程度 高中及中专以上水平的患者不遵医的行为较低,为29.5%,而初中以下水平的患者的不遵医水平高达51.2%。

2.2.3 医疗费用 自费患者的不遵医行为发生率为35.6%,而公费、医保患者的不遵医行为发生率为22.0%,公费、医保患者的不遵医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自费患者(P

2.2.4 治疗周期 高血压患者经过确诊则需要坚持治疗,并且治疗过程长,往往患者难以坚持。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连续并且系统的过程,部分患者认为血压降至正常值,即可停止治疗,根据本次研究,有57.8%患者不能够遵循医嘱按时用药。

3 讨论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分类进行[4-5]。针对肥胖、吸烟以及饮酒过量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耐心讲解,举出反面教材向患者阐述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严重后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得患者可以遵循医嘱、形成良好的医疗意向;针对不能够坚持进行血压监测患者,医护人员需要阐述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教导患者必要的血压监测方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的进行血压监测,至少每周监测一次血压;针对服药依从性较差患者,需要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讲解药物副作用以及相应症状的应急策略,针对忘记服药以及难以按时服药患者,医生可以适当调整用药时间;针对缺乏体育锻炼患者,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喜好,制定出恰当的锻炼方案,鼓励患者多多进行有氧运动,诸如太极拳、游泳、自行车以及爬山跳舞等,并且注意运动强度不可太大,以稍微劳累为宜,并且敦促患者家属多加进行监督。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与癌症和糖尿病一起被称为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遵医行为是指按照医嘱进行药物和非药物的严格治疗,遵医行为的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到高血压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6-7]。同时,高血压是多环境、多基因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疾病,如果难以对患者血压进行长期有效地控制,则会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所以,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要合理的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患病风险。本文通过对150例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患者的遵医行为发生率偏低主要因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不高、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经济限制等因素有关,严重制约了高血压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加强对策。

根据相关研究,高血压是由于不良因素以及遗传等共同导致的,部分患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诸如过度饮酒、吸烟、饮食习惯不良、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容易情绪激动等,均可能导致患病,所以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观念,对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调动抗病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8]。

首先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实际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详细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高血压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危害,使其认识到治疗的意义和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觉遵医行为,加强自我防护能力。其次要注意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应制作通俗易懂的图文结合的宣传册及手册,对高中以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患者可以多提供高血压介绍的书面资料。同时应该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向患者强调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按此来服用降压药物,及时的给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辰英,王蕊.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5):532-533.

[2]李玉琼.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4-15.

[3]刘秀梅.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84,86.

[4]黄村华,陈金山,黄蕾,等.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4-85.

[5]谢俊玲,张辰芳,李霞.高血压患者105例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0,32(14):1974-1975.

[6]闫晶,赵新华,闫石.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及护理对策[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2):180-182.

[7]江香娥.系统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2):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