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债务筹资的缺点

债务筹资的缺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1篇

Abstract: Liability is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that the enterprise undertakes measurable money, and in the future will pay back with assets or services. Liability can increase the enterprise's economic strength, but also increases the risks of an enterpri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debted operation, ar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decreasing the risk of indebted operation and expanding benefit.

关键词:负债经营;权益资本;财务风险

Key words: indebted operations;equity capital;financial risk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10-01

0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或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增强其自身经济实力。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负债筹资,利用负债经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负债成本相对较低以及显著的抵税效应,具有相对优势。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通过向外筹集资金,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进行生产经营,而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向,一是企业自有资金,也就是所有者权益的权益资金,另一部分就是负债资金。资金进入企业,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

1负债资本的重要性

负债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是构成企业资产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债,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本,而不运用负债进行经营的。企业通过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负债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就会转化为资本,给企业带来新的更多的财富,实现价值的增值,债务就转变成了资本。负债经营是提高竞争力和获利能力,能获得快速而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和进取经营理念。负债经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又能为企业增效益。因此,它既是一种财务策略,又是一种经营战略,对企业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负债经营的优缺点

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负债的存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双重作用和影响,企业必须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

2.1 负债经营的优点对于负债经营,众所周知,其债务有抵税、激励、不会分散控制权、降低资本成本和传递积极信号的好处。当然这些积极作用对企业负债经营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从对经营负债的理解可以看出负债经营不等于企业负债,负债经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企业负债,企业成功负债经营具有以下方面的积极作用:

2.1.1 享受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是主要是由于存在着固定的财务利息,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通过借入资金可以调节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债务利息一般有固定比例,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当借入资金的利息率小于借入资金的收益率时,在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会使权益收益率带来更大幅度的变动。较小的正向变动,带来很大的经济效应,称为财务杠杆的正作用。

2.1.2 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要承担较大风险,但付出的资金成本较低。而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财务风险小,但付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筹资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负债经营可以从“减税效应”中获益。由于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使企业能获得减少交纳所得税的好处,而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一般都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

2.1.3 在通货膨胀时期,负债经营具有举债效应由于债务的实际偿还数额以帐面价值为准,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所以,通货膨胀会给负债经营的企业带来额外收益,通货膨胀率越高,企业因负债经营而得到的货币贬值利益就越大,这种因负债经营而可能获得的收益,称举债效应。

2.1.4 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到企业控制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2.2 负债经营的缺点企业负债越多,还款压力就越大,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很容易会导致财务危机。由于债务利息的存在,企业在经营好的时候能够带来财务杠杆的好处,但是如果遇到经济低落时候,企业经营利润不善的时候也会放大损失,带来财务杠杆风险。同样,由于存在着固定的财务利息,企业必须到期偿还债务,如果不能到期偿债,就会使得企业财务恶化,陷入财务危机,这样会使得企业出现信誉问题,严重得会出现破产。

3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措施

3.1 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采用的适宜的筹资方式筹资渠道是资金的来源和源泉,不同的渠道其风险也不同,例如企业间的资金拆借和银行借款就有很大的差异,其资金成本也不一样。而方式像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借款的筹资难度和风险也相对不同。可以采用最适合的方式,适时取得资金,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

3.2 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适当的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则清偿能力越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当出现危机时,可以用流动资产去偿还,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

3.3 建立最优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最小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场环境中,采取进取型策略,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应谨慎从事,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并做到胸有成竹,机动灵活,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3.4 树立风险意识现代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必须独立承担风险。经营者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当有充分的认识,科学评估风险,同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总之,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的一项经营战略,科学的使用负债资金,获得负债经营的利益,最大限度避免负债经营风险,对于企业经营的意义十分深远。

参考文献: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筹资;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资本结构;筹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54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068--01

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筹资是企业理财的起点,是决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的首要环节,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想有效地筹措资金,就必须对筹资方式的有关问题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一个企业资金筹集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一、企业筹资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二)发行股票。发行股票,按股东权利和义务一般分为两种,即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最基本部分。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没有固定利息负担;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筹资风险小;能增加公司的信誉;筹资限制较小。普通股筹资的缺点: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以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削弱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

(三)银行长期借款。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较多。(四)发行债券。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律手续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债券筹资的优点:资金成本较低、保证控制权、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债券筹资的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五)租赁筹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报酬的条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和使用财产权利的一种契约。

二、影响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因素。

(一)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即财务结构,主要是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率关系,是反映企业资金偿还能力及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提高负债比率,可以降低企业综合的平均资金成本率,但负债比率提高过多,可能适得其反。由于资本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决定并实施,在短期内难以作大幅度的改变。因此,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比例时,应作全面而周密的分析研究,然后做出决策。

(二)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时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资金成本,是衡量筹资、投资经济效益的标准,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资金来源的依据,是筹集方式的标准。由于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大小不同,因而在选择筹资方式时,首先要比较各种筹资成本的高低,即比较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

(三)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即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资原因引起的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及筹资效益的不确定性,给企业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企业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由此造成的股东收益越低,则企业筹资的风险越大;由此造成的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甚至有破产的可能性,则企业筹资的风险越大。因而,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将不同筹资方案的综合风险进行比较,选择风险较低的最优方案。

(四)筹资规模和企业规模。企业的规模大小和筹资规模大小也是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判断因素,也就是说只有资产规模和发行规模较大的企业才能产生企业债券筹资的规模成本效应,从而倾向于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方式;而中小企业因为债券市场高昂的发行成本而不得不寻求银行贷款等成本较小的筹资方式。

三、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决策。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应遵循三大原则,即:资金成本最低原则,筹资风险适中原则,资本结构最佳化原则。此外,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情况,做出的筹资方式的选择决策也不同。

(一)筹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相匹配。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中,资本结构是一个核心问题。故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应保持适度的负债比例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即在充分权衡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的情况下,形成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保持企业控制权。

(二)筹资方式与资金成本相匹配。在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研究筹资资金成本,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取的最多的筹资效益,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是不同的,因而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充分考虑筹资成本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先计算出不同来的筹资成本,再测算企业各种来源的加权平均筹资成本率,然后与相应投资方案的投资收益率比较,如果投资收益率一加权平均筹资成本率>0,则筹资方案是可行的,否则为不利。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3篇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可以用来衡量和反映的货币单位,其价值。其中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会计工作的要求,但相同的值是一个假定的,因此,我们认为,货币币值不变的前提条件是最好的,被称为。在小的一般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事实上,货币计量,还承担着相同的值。外部融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贷款筹集。它是指企业与政府,法人,自然人在协议下,形成了融资的基础,融资模式,不仅可以筹集资金,并可以得到企业在技术和设备的发展。(2)对发行公司债券。它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债券通过直接融资的销售协议。这种方法的融资成本较低,企业的原始股东将不会发行债券和企业所有权的损失,这种融资方法是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债券发行是更复杂的企业的主要问题,和融资风险也很高。(3)发行的股份。被称为股份公司的资本权益,企业通过发行股份融资。股票融资具有风险小的优势,融资金额大,缺点是高资本成本,控制权很容易被分散。(4)商业信贷融资。企业使用的商业信誉的积累,在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和客户融资行为。这种融资方式的融资便利,成本低,较少的资金限制,缺点是资金的使用很短的时间。

企业提高基金的风险和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借入的资金从破产企业的利润和变异的可能性而引致的损失。融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资金的企业,将增加服务的融资负担,因为企业对资金和贷款利率的收益率是不确定的(可能增加或减少),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可能更高或更低的贷款利率。如果是企业决策和正确的,有效的管理,将能够实现其业务目标。由于市场价格变化的每一分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措施不当,管理,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风险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内部因素,也有企业外部融资风险,内因和外因的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共同诱发风险融资的影响因素。

集资风险主要包括债务规模,内部融资,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的利息率。内部因素,企业债务融资一般是主观factors.Long长期资本,以确保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长期占领期间的短期资本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期间的资金占用企业的利润率,货币市场利率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风险和利率风险,融资风险程度是很高的。由于企业的生产和运作过程中的资金暂时短缺的营业额,往往需要筹集一些钱。短期长期资本在企业资本金比例不能太大,否则会使企业在短期债务承受压力过大,容易引起波动的经营活动,增加破产的危险。长短期资金和短期资金构成的企业资本长期结构,合理安排企业的长期结构是有利于实现的资本和融资组合的最优分配,减少提高基金的风险,企业应根据项目选择适当的资金,合理的配套资金,降低金融风险。

财务管理是必要的手段,融资和风险并存。因此,融资环节的识别和预防,可以在源头上控制风险,为企业后续的商业和投资提供基本的安全性,减少从“后方”的任何威胁,但也为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争取到底发生了什么时,更多的缓冲,减少损失降至最低。在实践中,企业应规划的融资策略,加强资金管理,尽量使风险降到最低融资,融资最大的好处,实现了企业融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对企业筹资渠道及筹资风险管理的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6)

[2]李晓慧.论企业筹资风险[J].发展·月刊,2008(3)

[3]于均一,王万昌.企业筹资风险问题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9(4)

[4]赵平.企业筹资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筹资

1 筹资渠道与方式解析

1.1 筹资渠道是指筹措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资金的来源与流量。中小企业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1.1 银行信贷资金。可向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贷款,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向政策性银行贷款。

1.1.2 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可向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劵公司、财务公司等贷款、物资融通。

1.1.3 其他企业资金。别的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投资本企业,在购销往来过程中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对债权人短暂资金占用。

1.1.4 居民个人资金。企业职工和居民个人的结余货币,作为游离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之外的个人资金,可用于对企业的投资。

1.1.5 国家资金。中小国有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投资。还有税前还贷、减免各种税款等,形成隐形资金来源。

1.1.6 企业自留资金。主要包括提取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无需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去筹集,而直接由企业内部自动生成或转移。

1.2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

1.2.1 吸收直接投资。依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1.2.2 利用留存收益。资金成本较普通股低、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增强公司信誉,但筹资数额有限制、资金使用受制约。

1.2.3 向银行借款。筹资速度快、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借款弹性较大、借款成本较低,但筹资数量有限、限制性条款比较多、筹资风险较高。

1.2.4 利用商业信用。筹资速度快、弹性大、成本较低、但风险大、筹资数量有限。

1.2.5 融资租赁。限制条款少、财务风险小、税收负担轻、设备淘汰风险小、筹资速度快,但主要缺点就是资金成本较高。

1.2.6 应收账款转售。可及时回笼资金、节省收账成本、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但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成本较高。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负债经营 发展 效益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75-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制约着前进的瓶颈,负债经营的债务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融资模式,它可以使企业的资本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利用借到不属于自己的资金来提生增值的收入,因此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企业,更被证明是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企业离不开资本的组合与运作,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有着债务的企业,必要的负债,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债务管理具会十分重要的意义,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着矛盾,负债也不例外,负债经营自然有它的优点和缺点,那么企业运用债务管理,哪些是利,哪些是弊,怎么传承,如何发扬光大,才能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拥有竞争中的优势呢?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势

1.企业负债经营能为企业带来资金优势。负债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优势就是给企业提供足够的现金流。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为了保障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血液,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资金充当的身份是及其重要的,拥有足够数量金额的资金是一个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生存和经营的基本要求,单单是凭着内部自身积累的资金,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筹集一定规模数量的资金,往往是很困难完成目标,不足以满足发展的需求。要达到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基础和实力的要求,得确保有足够量的资金做保证,所以,为了有效解决企业内部资金需求的问题,负债经营,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就可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机会,通过更大规模的资金流量去提供经营的巩固和发展平台,为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对外部市场的竞争力带来了提高。

2.企业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杠杆效应。选择负债经营的筹资模式下,企业负担着对债权人的债务利息支出的一定固定开支,而这种资金成本是和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只与借贷资金规模和利率水平相关,当资金成本对企业的重资产收益率产生变动影响时,将会给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产生大范围的波动,这种影响在财务管理被称为“财务杠杆效应”。通过计算出同意的财务杠杆系数可以表示出债务对每股收益的效用程度大小,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每股收益变动百分比和息税前利润变动百分比的比值,杠杆系数可表示为:EFL=(ΔEPS/EPS)/(ΔEBIT/EBIT)=EBIT/(EBIT-I),公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ΔEPS为每股收益变动量,EPS为每股收益,ΔEBIT为税息前利润变化量,EPIT为税息前利息,I为支付的利息。这表明,负债经营的企业,只要做到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利率时,企业就能够盈利,这种负债经营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优质的财务杠杆效应。而当做到企业的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流动资本利润率时,资本利润率越高,企业的收益能够因此得到更大程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企业将不仅仅局限于自由资金来创造利润,负债筹资的资金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价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负债融资途径增加更多实现的可能性。

3.企业负债经营能替企业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在现今通货膨胀的大环境里造成了普遍性的货币价值下跌,物价高速上涨,但是,在企业所承担的债务中,企业能够有着规避货币价值贬值的优势,这是因为,企业到期偿还负债本金及利息,本金是依据账面价值大小标准来计算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通货膨胀的其他因素,为企业带来了优势。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呈现出一定数量的贬值现象,企业作为债务人在到期日偿还负债资金时,因为借款和还款会有时间差,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利率差作用于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会比理想状态下无通胀情况的值要小,在实际上,货币贬值风险从债务承担人的身上转移到了债权人身上,一定程度会减少受到通胀影响的资金损失。

4.企业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加权资金成本。负债筹资产生的应付费用要比股权融资的成本低,这是因为债务的利息支付是税前支付金额,负债经营管理可以受益于税收的规定,在减税效应中获得有利因素,可以使企业缴纳所得税得到一定的减免。企业的资金总量维持在稳定规模时,持有一定比例的债务性融资金额带来的作用是能够有效降低使用企业能支配资金额的加权平均成本。

5.负债资金利息在企业税前列支。使企业负担的税额降低,减少资金的利用成本是企业选择负债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其中的优势,按照我国目前财政税收制度的规定,财务费用的划分依据中,银行借贷和公司债券以及债务产生的利息支出是划分到财务费用范畴。因其能够在企业税前扣除,从而就降低了企业支出费用中的所得税部分支出,带来了企业取得收入中一部分能够免征税收的好处,为企业减少一定的资金成本负担。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缺点

1.企业负债带来财务杠杆的负面影响。站在一个企业息税前状态来看整体的财务状况,如果企业负担的债务资金利息率大于总体资金投入的利润率,也就是企业负债筹集资金投入经营管理所获得的利润还不能弥补为企业整体负债规模所承担的利息费用支出的金额,那么会导致企业投入产出失衡产生资金亏损的差额,企业就需要将企业的其他收益中如权益性资金收益来填补差额部分的利息支出。这个时候,企业不仅不能获得任何好处,还将会蒙受损失,这个就是金融财务杠杆负效应。。

2.负债经营增加了再筹资风险。过度负债会增加企业的债务成本,如果企业债务到期,同时公司因为经营的负担过重,造成资金短缺,未必会在到期日按期足额偿还本金及利息,产生拖欠行为,企业的信誉会随之受到影响而降低,正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企业良好的信誉会促进相关的合作伙伴加强经济交流往来,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于信誉很差的企业,原有的合作伙伴将采取一定措施催收债款,若要达成更多的融资合作,会设置更多的障碍和附加条件,降低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

3.企业因偿还债务带来的风险。企业向外界借入的债务过多,所承担的负债压力就会越大,这将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高风险问题。企业决定运用负债经营的管理模式下,就有着因为需要还本付息带来的固定财务负担,而当借款到期时候,无论企业经营状况是否盈利,都需要归还负债资金。当负债太多,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变化,投入生产的资金无法收回,企业就无法偿还债务,将会导致企业走向破产重组的困境。

4.企业进行负债融资筹资,对应就给自身带来了债务到期时按规定无条件偿还本息和应尽法律责任,一般来说,企业筹的负债资金的使用途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而投入到发展项目当中,如果项目的收益率没有达成预期收益率水平,会造成整体的生产经营局面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在企业内部的短期资本流动性,综合以上的影响,企业因此有很大机会出现资本收入显著下降,并由此引发出资金紧张的局面甚至还会导致破产的风险,这些状况会使得企业的外部声誉遭受损伤,带来灭顶之灾的风险。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规避决策

1.树立风险意识。当前市场经济制度下决定了企业的性质,企业作为构成经济主体的整体,是独立自主经营,对企业行为承担盈亏责任,面临市场风险的决策管理者,也还是商品、服务的生产者,供应者。在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实际经营的成功和预期估计效果之间往往是很难达成一致的理想状态,会收到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种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有一定风险的掌控意识是一个企业的必备要求,从而进一步做到认识风险,承认风险,还要正确对待风险,能够科学评估风险,最终防范风险的发生。另外要想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预警规范,必须要有区分风险责任的标准,还要在企业内部有着对风险损失有准备的弥补方案,为了能够在任何时间防范资金的不时之需,企业还要自身保留一定规模的资金支配来支付突发事件,弥补资金的缺口。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在负债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加强对负债经营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力度。首先需要企业为债务管理创造更多的有利运行条件,对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基础大小有个全面仔细的分析。负债经营分析中最敏感的管理指数就是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的高低,在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研究后,掌握了充分的条件,就能在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上进行深度的优化。

3.在债务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决策。依据具体的情况,企业应该考虑进行采纳的融资筹资风险决策方法:首先,选择风险最小的筹资计划,这是在市场同等水平下相差无几的筹资成本中的这一状态下的最优选择,其次,选择成本费用最低的筹资计划,这是在整体水平中筹资需负担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最后,集合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费用高的计划和筹资风险大但筹资的成本低的计划里,根据管理层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和融资工具发挥收益效用的规模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使用成本相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一个平衡方案。一个企业能承担负债规模的大小会受到其资信状态好坏的影响。因此,要分析企业的信用等级,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维护资金信用体系,树立良好的企业负有责任的信誉形象。要积极和及时集中处理财务信息,特别是应收和应付的各方面信息,做到企业自身心中有把握。收回应收账款的资金,能为企业提高速动资产的存量,明显提高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应付债,被称为“自然性融资”,如果企业晚于规定时间偿还该应付债务,能带来缓解资金紧张,延长还债时间,但相应也带来副作用,造成企业不好的信用状态。如果企业及时依据约定的合同规章制度有时效性偿还债务,如及时依据经济合同支付货款,工程结算款,到期还本付息,能大大提高外界对企业的形象,形成一个负责任,有信誉的良心企业。这样做到‘再借不难’的健康良性循环。良好的信誉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能够让企业从筹集的规模资金中为自身带来利润,创造更多价值。

4.确定适当的负债额度,避免债务规模过大。企业用科学的限量去规划整体的借款规模,而不是随意的无计划增加或者减少借款额度。这是因为,如果所获得的负债资本多于企业的发展需要会造成极大的资金资源浪费,还会形成负担,而如果负债所取得的流动资金不能满足经营的需要,达不到最大的效益。因此,企业需决策好融资筹集的额度,来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寻求发展的需要。企业尤其应加强对短期负债的财务管理:一方面是,短期债务应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企业资本在正常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一般来说,企业流动资产占的比重约为总资产的40%,如果这部分比例被长期债务所占有,资金使用成本太高,也不适合企业筹资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短期债务能够避免利率风险的发生几率,尤其是在资金利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若把长期债务改为短期债务,可节省利息支出。整体企业的债务结构水平是否适宜企业发展,是否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符号是让负担的债务偿还时间与企业利润流入获取的时间相配合呼应,让企业负债的金额规模与企业的利润流入量组合相适宜。

即使企业能够从当中得到一定的财务杠杆收获效应,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得到一定收获的同时,必然也会有由负债引发的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所以,为了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企业要适度的进行负债经营,不能盲目,考虑企业竞争实力以及后续的业务发展是否平稳增幅等可预测因素,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负债规模以稳定负债与资产间的关系。如无特殊情况,速动比例范围为1以及流动比率范围为0.5时是一个能够满足大多数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的合适指标。如果是低于这个指标范围,反映出企业偿还债务及资产变现的能力较为低水平,反之如果高于该范围,反映企业有一定强的资金支配能力,这两个指标必须拿捏的很准,过高会导致资金流失,过度浪费;而过低又会导致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弱。在日常经济业务中,我们要制定一个最优的资金结构,使其作用最大化,而这并不简单。一些经营不善,资金流动速度慢的企业,负债偿还能力相对较弱,负债比率也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度的筹集资金,则会增加风险。反之,如果有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找到适当的经营方式,能确保业务持续上升,则可以适度的加大负债比率。

5.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对于合理安排资金,不仅要十分了解企业业务使用款项的高低峰值,还要将款项的到期日以及支付利息日也纳入考虑范围,才能作合理的资金安排,减少调配资金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结合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企业才能制定一套合理适用的财务负债计划,当中,对负债额度大小的决策是关键所在,需要企业从不断总结的经验中摸索出最合适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能承担的规模,不仅如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将还款计划纳入到前期筹备工作,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并实时考核企业的债务制表水平的良好程度。

6.根据利率走势,做出筹资安排。如果某段时间,利率整体水平不高或者利率由低往高攀走时,多数建议投资者进行筹资,这样相对有利,应长远的看,将未来可能用到的资金先进行筹集,计息方式也应该采用固定利率。相反,当期利率如果较高,或者在由高至低过度时,一般不建议筹集资金,如果急需这类项目,也建议是短期或者将数量降到最低,如果确实有这个需要,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计息方式也应该使用浮动的利率算法。对于如何才能找到当前利率变化走势,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来将风险降到最低,就要在内部找到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企业拥有的目前资产同时,也可以适当存在负债,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还款计划。企业慎重选择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将各部分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不仅要制定负债计划,同时也要将还款项目规划好,负债动比率大于等于1是安全区域,只有在安全区域内,才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帮助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提高利润率。最后,对于借入的资金,还应该区分长期或短期借款,其分配结构应该尽可能的合理化,避免还款日期过于集中而企业难以负荷。

7.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做好负债经营决策。从整体上看,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素质未跟上时代的发展,财务人员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岗位,有的甚至由自己的亲信包办,不符合现代企业的正确理财观念,更加不可能符合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化。为了促进中小型企业走向正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做大做强,企业应适时正确采纳负债经营管理模式,已满足当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对于目前的状况,培养我国中小企业,吸引优秀的财务人才成了落实负债经营的关键。

总之,企业的负债行为归属于动态的理财方式,是当前财务管理的出发点。我们应该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凭借着可信的研究数据为依据,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投机,应付了事。让我们位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研究分析解决企业负债经营管理上不断出现的各种各样情况,对成功的过程不断归纳经验,保持企业负债经营能够在经济效益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经济性和风险性是企业选择负债经营决策所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对风险性应加以重视。对企业决策层面来说,负债经营是企业财务的战略,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的战略。要求企业管理层拥有一定的前瞻目光和敢于冒险的现代管理方法,并需要能够对每一个决策都有合理的,全面的预测和综合分析,将指标理论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对企业负债规模有效的掌握,选择适当的债务结构,挖掘企业潜在的能力,为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利润和偿债能力不懈奋斗,使其资本风险得到最有效的降低,进而做到,负债经营是企业能够最大收获经济效益的最优选择,是企业进入健康的不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4-36

[2] 马川颖.论企业在负债情况下经营及有效的控制风险〔J〕.中国科技投资,2013(8):17-18

[3] 梁珍玉.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10(12):41-42

[4] 代威.浅谈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4(8):13-14

[5] 郭桂萍.企业债务形成过程与偿债能力的财务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29-30

[6] 熊玲.浅谈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及其防范〔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2(5):33-35

[7] 希鸿菲.房地产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1):51-52

[8] 周娟.企业价值创造中财务杠杆的作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31-32

[9] 黄玉梅.基于财务杠杆系数的财务风险探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3):13-16

[10] 许瑜蓉.浅议企业负债经营〔J〕.会计之友,2007(8):31-32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6篇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第二节 风险分析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第一节 资金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第三节 资金结构

第五章 投资概述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第二节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六章 项目投资

第一节 项目投资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及其计算

第三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第四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第七章 证券投资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债券投资

第三节 股票投资

第四节 基金投资

第八章 营运资金

第一节 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现金

第三节 应收账款

第四节 存货

第九章 利润分配

第一节 利润分配概述

第二节 股利政策

第三节 利润分配程序与方案

第四节 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十章 财务预算

第一节 财务预算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

第十一章 财务控制

第一节 财务控制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财务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第三节 责任中心

第四节 责任预算、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

第五节 责任结算与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掌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的含义与类型;

(三)掌握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

(四)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

(六)了解财务管理的环节。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二)投资活动,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

前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后者仅指对外投资。

(三)资金营运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付活动。

(四)分配活动,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

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三、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5)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强制和无偿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念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

三、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方面的法规和税收法规。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

税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法律责任等。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四、金融环境

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四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金融工具按其期限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前者主要有商业票据、国库券(国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后者主要是股票和债券等。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含义与要素

金融市场是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外汇和金融衍生品买卖,以及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要素主要有:市场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和组织形式。

2.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期限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按证券交易的方式和次数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即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或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四)利率

1.利率的类型

利率也称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2)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按利率形成机制不同,分为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2.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利率通常由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和风险收益率三部分构成。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是指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风险收益率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其中,违约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流动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期限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要达到的目的。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种: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目标的主要缺点有:

(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4)可能导致短期行为。

(二)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是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这一目标的优点是便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之间的比较。其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这一目标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4)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励等措施。

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激励有两种基本方式:

(1)“股票选择权“方式。它是允许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股票的价格越高于固定价格时,经营者所得的报酬就越多。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股票涨价益处,就必然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

(2)“绩效股“形式。它是公司运用每股利润、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将部分丧失原先持有“绩效股“。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为了使每股市价最大化,也采取各种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2)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仅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所进行的具体规划。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或进行的调节。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核算资料,运用有关指标和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终值与现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二)掌握年金终值与年金现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三)掌握折现率、期间和利率的推算方法;

(四)掌握风险的类别和衡量方法;掌握期望值、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的计算;

(五)掌握风险收益的含义与计算;

(六)熟悉风险对策;

(七)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八)了解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这是利润平均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终值与现值

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现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通常记作F。

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通常记作P。

单利计息方式下,利息的计算公式为:I=P·i·n

单利计息方式下,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

单利现值与单利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P=F/(1+i·n)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

式中(1+i)n简称“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

复利现值与复利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P=F·(1+i)-n

式中(1+i)-n简称“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

三、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通常记作A。

年金按其每次收付款项发生的时点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类型。

(一)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年金终值系数“,记作(F/A,i,n)。

偿债基金是指为了在约定的未来一定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偿债基金与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等于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

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欠债务的金额。

年资本回收额与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等于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二)即付年金

即付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先付年金。即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仅在于付款时间的不同。

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A·[(F/A,i,n+1)-1]

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A·[(P/A,i,n-1)+1]

(三)递延年金

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发生时间与第一期无关,而是隔若干期(m)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其计算公式主要有:

P=A·(P/A,i,n)·(P/F,i,m)

P=A·[(P/A,i,m+n)-(P/A,i,m)]

P=A·(F/A,i,n)·(P/F,i,n+m)

(四)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特种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即期限趋于无穷的普通年金。其计算公式为:P=A/i

四、折现率、期间和利率的推算

(一)折现率的推算

对于一次性收付款项,根据其复利终值或现值的计算公式可得出折现率的计算公式为:

永续年金的折现率可以通过其现值计算公式求得:i=A/P

若所求的折现率为i,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为α;i1、i2分别为与i相邻的两个折现率,且i1

,则

普通年金折现率的推算公式为:

即付年金折现率的推算可以参照普通年金折现率的推算方法。

(二)期间的推算

若所求的折现期间为n,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为、n1、n2分别为相邻的两个折现期间,且n1

(三)利率的换算

当每年复利次数超过一次时,这时的年利率叫作名义利率,而每年只复利一次的利率才是实际利率。

将名义利率调整为实际利率的换算公式为:

i=(1+r/m)m-1

式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次数。

第二节 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概念与类别

(一)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风险是对企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个要素所构成。

(二)风险的类别

1.按照风险损害的对象,可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2.按照风险导致的后果,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3.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4.按照风险能否被分散,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5.按照风险的起源与影响,可分为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或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企业特定风险又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风险衡量

(一)概率

概率是用百分数或小数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出现结果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将随机事件各种可能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同时列出各种结果出现的相应概率,这一完整的描述称为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可分为离散型分布与连续型分布两种类型。

(二)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相对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三)离散程度

离散程度是用以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1.方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2.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只适用于相同期望值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3.标准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与期望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三、风险收益率

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的收益率。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和标准离差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RR=b·V

式中:RR为风险收益率;b为风险价值系数;V为标准离差率。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投资的总收益率(R)为:

R=RF+RR=RF+b·V

上式中,R为投资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其中无风险收益率RF可用加上通货膨胀溢价的时间价值来确定。在财务管理实务中,一般把短期政府债券(如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四、风险对策

(一)规避风险

当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收益予以抵消时,应当放弃该项目,以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二)减少风险

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减少风险的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三)转移风险

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项目,企业应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四)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指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基本要求]

(一)掌握筹资的分类;掌握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二)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额比率法、直线回归法和高低点法;

(三)掌握吸收直接投资的含义和优缺点;

(四)掌握普通股的含义、特征与分类、普通股的价值与价格,普通股的权利,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五)掌握优先股的性质、动机与分类、优先股的权利和优缺点;

(六)掌握认股权证的含义、特征、种类、要素、价值与作用;

(七)掌握银行借款的种类、与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和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八)掌握债券的含义与特征、债券的基本要素、债券的种类、债券的发行与偿还、债券筹资的优缺点;掌握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基本要素和优缺点;

(九)掌握融资租赁的含义、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融资租赁的形式与程序、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十)掌握商业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条件、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十一)掌握杠杆收购的含义、利用杠杆收购筹资的特点;

(十二)熟悉筹资的含义与动机;

(十三)熟悉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与出资方式;

(十四)熟悉银行借款的程序;

(十五)熟悉普通股的发行与上市要求;

(十六)了解筹资的基本原则;

(十七)了解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定性预测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一、企业筹资的含义与动机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企业筹资的动机可分为四类:设立筹资、扩张筹资、偿债筹资和混合筹资。

二、筹资的分类

1.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

2.按照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3.按照资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为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

4.按照筹资的结果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反映,分为表内筹资和表外筹资。

5.按照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资金筹集与长期资金筹集。

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筹措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我国企业目前的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银行信贷资金;

(2)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3)其他企业资金;

(4)居民个人资金;

(5)国家财政资金;

(6)企业自留资金。

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利用留存收益和杠杆收购等。

四、筹资原则

企业筹资必须遵循“规模适当、筹措及时、来源合理和方式经济“等基本原则。

五、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

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可以采用定性预测法、比率预测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一)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资金需要量作出预测。

(二)比率预测法

比率预测法是依据有关财务比率与资金需要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常用的比率预测法是销售额比率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随销售变化的资产(变动资产);B为随销售变化的负债(变动负债);S1为基期销售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ΔS为销售的变动额;P为销售净利率;E为收益留存比率;为单位销售额所需的资产数量,即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为单位销售额所产生的自然负债数量,即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三)资金习性预测法

资金习性预测法是根据资金习性预测未来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所谓资金习性,是指资金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资金习性可将资金分为不变资金、变动资金和半变动资金。

资金习性预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资金占用总额同产销量的关系来预测资金需要量;另一种是采用先分项后汇总的方式预测资金需要量。

设产销量为自变量x,资金占用量为因变量y,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y=a+bx

式中: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其数值可采用高低点法或回归直线法求得。

高低点法的计算公式为:

a=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高销售收入

或:a

=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低销售收入

回归直线法的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yi为第i期的资金占用量;xi为第i期的产销量。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一、吸收直接投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包括: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和吸收个人投资。

(二)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主要包括:以现金出资、以实物出资、以工业产权出资和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等。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二、发行普通股

(一)股票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1.股票的含义与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作为一种筹资工具,具有法定性、收益性、风险性、参与性、无限期性、可转让性和价格波动性等特点。

2.股票的分类

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可将股票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按股票票面是否记名,可将股票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按股票票面有无金额,可将股票分为有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按股票发行时间的先后,可将股票分为始发股和新发股;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区,可将股票分为A股、B股、H股和N股等。

(二)股票价值、股票价格与股价指数

1.股票价值

股票的价值有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和市场价值。

2.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股票价格就是股票交易价格。广义的股票价格则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两种形式。股票交易价格具有事先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性特点。

3.股价指数

股价指数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他是用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并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简单算术平均法、综合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综合法等。

(三)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包括:

(1)公司管理权,包括投票权、查账权和阻止越权经营的权利;

(2)分享盈余权;

(3)出让股份权;

(4)优先认股权;

(5)剩余财产要求权。

(四)股票发行

1.股票发行条件

股票发行分为新设发行、改组发行和增资发行等形式。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的发行条件。

2.股票发行程序

股票发行的基本程序如下:作出新股发行决议;做好新股发行准备;提出发行股票申请;提交有关机构审核;签署股票承销协议;公布招股说明书;按规定程序招股;认股人缴纳股款;向认股人交割股票等。

3.股票发行价格

股票的发行价格有等价、时价和中间价。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不准折价发行。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市盈率法、净资产倍率法、竞价确定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等。

(五)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批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

公司股票上市的好处主要有:

(1)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

(2)便于利用股票收购其他公司;

(3)利用股票市场客观评价企业;

(4)利用股票可激励职员;

(5)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顾客。

公司股票上市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使公司失去隐私权;

(2)限制经理人员操作的自由度;

(3)公开上市需要很高的费用。

(六)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2)没有固定到期日,也不用偿还;

(3)筹资风险小;

(4)能提高公司的信誉;

(5)筹资限制少。

缺点:

(1)资金成本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权。

三、发行优先股

(一)优先股的性质

优先股是一种特别股票,它虽然属于自有资金但却兼有债券的某些性质。

(二)发行优先股的动机

企业发行优先股的动机包括:防止股权分散化;调剂现金余缺;改善资本结构;维持举债能力。

(三)优先股的种类

按不同标准,可对优先股作不同分类。

1.按股利能否累积,可分为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

累积优先股是指在任何营业年度内未支付的股利可累积起来,由以后营业年度的盈利-

起支付的优先股股票。一般而言,一个公司只有把所欠的优先股股利全部支付以后,才能支付普通股股利。

非累积优先股是仅按当年利润分取股利。如果本年度的盈利不足以支付全部优先股股利,对所积欠的部分,公司不予累积计算,优先股股东也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后年度中予以补发。

2.按是否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可分位可转换优先股与不可转换优先股

可转换优先股是股东可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把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转换的比例是事先确

定的,其数值大小取决于优先股与普通股的现行价格。

不可转换优先股是指不能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不可转换优先股只能获得固定股利报酬,而不能获得

转换收益。

3.按能否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可分为参与优先股和非参与优先股

参与优先股是指不仅能取得固定股利,还有权与普通股一同参与利润分配的股票。根据参与利润分配

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全部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和部分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前者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与普通股股东共同等额分享本期剩余利润,后者则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按规定额度与普通股股东共同参与利润分配,超过规定额度部分的利润,归普通股股东所有。

非参与优先股是指不能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只能取得固定股利的优先股。

4.按是否有赎回优先股票的权利,可分为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又称为可收回优先股,是指股份公司可以按一定价格收回的优先股票。在发行这种股票时,一般都附有收回条款,并规定了赎回该股票的价格。此价格一般略高于股票的面值。至于是否收回,在什么时候收回,则由发行股票的公司来决定。

不可赎回优先股是指不能收回的优先股股票。因为优先股都有固定股利,所以,不可赎回优先股一经发行,便会成为一项永久性的财务负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优先股均是可赎回优先股。

(四)优先股的权利

优先股股东的权利包括:优先分配股利权;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部分管理权。

(五)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没有固定到日期,不用偿还本金;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有利于提高公司信誉。

缺点:筹资成本高;筹资限制多;财务负担重。

四、发行认股权证

(一)认股权证的含义与特点

认股权证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能够按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认股权证的特点:

(1)认股权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手段,对于公司发行新债券或优先股股票具有促销作用。

(2)持有人在认股之前,既不拥有债权也不拥有股权,只拥有股票认购权。

(3)用认股权证购买普通股票,其价格一般低于市价。

(二)认股权证的种类

1.按允许购买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认股权证与短期认股权证。

2.按认股权证的发行方式不同,分为单独发行认股权证与附带发行认股权证。

(三)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

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包括:

(1)认购数量;

(2)认购价格;

(3)认购期限;

(4)赎回条款。

(四)认股权证的价值

认股权证的价值有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之分。其理论价值可用下式计算: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普通股市场价格-普通股认购价格)×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影响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主要因素有:

(1)换股比率;

(2)普通股市价;

(3)执行价格;

(4)剩余有效期间。

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是认股权证在证券市场上的市场价格或售价。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大于理论价值的部分称为超理论价值的溢价。

(五)认股权证的作用

1.为公司筹集额外现金。

2.促进其他筹资方式的运用。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利用商业信用和杠杆收购等。

一、向银行借款

(一)银行借款的分类

按不同标准可将银行借款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借款;信用借款、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政策性银行借款和商业银行借款。

(二)银行借款筹资的程序

银行借款筹资的一般程序是:企业提出借款申请,填写《借款申请书》;银行审查借款申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取得贷款;企业还本付息。

(三)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

银行发放贷款时,往往涉及以下信用条款:

1.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亦即贷款限额,是借款人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允许借款人借款的最高限额。如借款人超过规定限额继续向银行借款,银行则停止办理。此外,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银行曾经同意按信贷额提供贷款,企业也可能因银行终止放贷而得不到借款。

2.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从法律上承诺向企业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业享用周转协定,通常要对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的一定百分比(通常为10%~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损失;但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4.借款抵押

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信誉不好的企业发放贷款,往往需要有抵押品担保,以减少自己蒙受损失的风险。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以及房屋等。银行接受抵押品后,将根据抵押品的账面价值决定贷款金额,一般为抵押品账面价值的30%至50%。这一比率的高低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银行的风险偏好。抵押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这是因为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非抵押贷款,而将抵押贷款视为一种风险贷款,因而收取较高的利息;此外,银行管理抵押贷款比管理非抵押贷款更为困难,为此往往另外收取手续费。企业取得抵押借款还会限制其抵押财产的使用和将来的借款能力。

5.偿还条件

无论何种借款,一般都会规定还款的期限。根据我国金融制度的规定,贷款到期后仍无能力偿还的,视为逾期贷款,银行要照章加收逾期罚息。贷款的偿还有到期一次偿还和在贷款期内定期等额偿还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企业不希望采用后种方式,因为这会提高贷款的实际利率;而银行则不希望采用前种方式,因为这会加重企业还款时的财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拒付风险,同时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6.以实际交易为贷款条件

当企业发生经营性临时资金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求解决时,银行则以企业将要进行的实际交易为贷款基础,单独立项,单独审批,最后做出决定并确定贷款的相应条件和信用保证。如某承包商因完成某项承包任务缺少资金而向银行借款,当他收到委托承包者付款时,立即归还此笔借款。对这种一次性借款,银行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进行个别评价,然后才能确定贷款的利息率、期限和数量。

(四)银行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1.利随本清法

利随本清法又称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借款的名义利率等于其实际利率。

2.贴现法

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再偿还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贴现法的实际贷款利率公式为:

(五)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

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二、发行公司债券

(一)债券的含义与特征

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公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有:

(1)债券是债务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

(2)债券是固定收益证券,股票多为变动收益证券;

(3)债券风险较小,股票风险较大;

(4)债券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股票一般不退还股本;

(5)债券在剩余财产分配中优先于股票。

(二)债券的基本要素

债券的基本要素包括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期限和发行价格等。

(三)债券的的种类

债券可按以下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

按有无抵押担保,可将债券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

(1)信用债券。信用债券包括无担保债券和附属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是仅凭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发行的、没有抵押品作抵押或担保人作担保的债券;附属信用债券是对债券发行者的普通资产和收益拥有次级要求权的信用债券。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往往有许多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中最重要的称为反抵押条款,即禁止企业将其财产抵押给其他债权人。由于这种债券没有具体财产做抵押,因此,只有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公司才能发行这种债券。

(2)抵押债券。抵押债券是指以一定抵押品作抵押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将抵押品拍卖以获取资金。抵押债券按抵押物品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动产抵押债券、设备抵押债券和证券抵押债券。

(3)担保债券。担保债券是指由一定保证人作担保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偿还。保证人应是符合《担保法》的企业法人,且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净资产不能抵于被保证人拟发行债券的本息;

②近三年连续盈利,且有良好的业绩前景;

③不涉及改组、解散等事宜或重大诉讼案件;④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2.按债券是否记名分类

根据债券的票面上是否记名,可以将债券分成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1)记名债券,是指在券面上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同时在发行公司的债权人名册上进行登记的债券。转让记名债券时,除要交付债券外,还要在债券上背书和在公司债权人名册上更换债权人姓名或名称。投资者须凭印鉴领取本息。这种债券的优点是比较安全,缺点是转让时手续复杂。

(2)无记名债券,是指债券票面未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也不用在债权人名册上登记债权人姓名或名称的债券。无记名债券在转让同时随即生效,无需背书,因而比较方便。

3.债券的其他分类

除按上述几种标准分类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债券,这些债券主要有:

(1)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规定的价格或一定比例,由持有人自由地选择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

(2)零票面利率债券。零票面利率债券是指票面利率为零或票面上不标明利息,按面值折价出售,到期按面值归还本金的债券。债券的面值与买价的差异就是投资人的收益。

(3)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利息率随基本利率(一般是国库券利率或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债券。发行浮动利率债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

(4)收益债券。收益债券是指在企业不盈利时,可暂时不付利息,而到获利时支付累积利息的债券。

(四)债券的发行

1.债券的发行条件

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符合《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有关条件。

2.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三种:等价、折价和溢价。在按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企业发行不计复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则其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债券发行价格=M·(1+i2·n)·(P/F,i1,n)

式中:M为票面金额;n为债券期限;i1为市场利率;i2为票面利率。

(五)债券的还本付息

1.债券的偿还

债券偿还时间按其实际发生与规定的到期日之间的关系,分为到期偿还、提前偿还与滞后偿还三类。

(1)到期偿还

到期偿还是指当债券到期后还清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

(2)提前偿还

提前偿还又称提前赎回或收回,是指在债券尚未到期之前就予以偿还。只有在企业发行债券的契约中明确规定了有关允许提前偿还的条款,企业才可以进行此项操作。提前偿还所支付的价格通常要高于债券的面值,并随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浙下降。具有提前偿还条款的债券可使企业融资有较大的弹性。当企业资金有结余时,可提前赎回债券;当预测利率下降时,也可提前赎回债券,而后以较低的利率来发行新债券。

赎回有三种形式:强制性赎回、通知赎回和选择性赎回。

①强制性赎回,又有偿债基金和赎债基金两种形式。

偿债基金主要是为分期偿还未到期债券而设。它要求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前陆续偿还债务,因而缩短了债务的有效期限,同时分散了还本付息的压力,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违约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看好时(如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强制性赎回使投资人遭受损失,举债公司要给予补偿,通常的办法是提高赎回价格。

赎债基金同样是举债人为提前偿还债券设立的基金,与偿债基金不同的是,赎债基金是债券持有人强制举债公司收回债券。赎债基金只能从二级市场上购回自己的债券,其主要任务是支持自己的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

②通知赎回是指举债公司在到期日前准备赎回债券时,要提前一段时间向债券持有人发出赎债通知,告知赎回债券的日期和条件。债券持有人的这种权利称为提前售回优先权。

③选择性赎回是指举债公司有选择债券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债券的权利。选择性赎回的利息率略高于其他同类债券。

通知赎回中对于债券持有人,还有一种提前售回选择权,指债券持有人有权选择在债券到期前某一或某几个指定日期、按指定价格把债券售回举债公司,这和选择性赎回的选择主体正好相反。

(3)滞后偿还

债券在到期日之后偿还叫滞后偿还。这种偿还条款一般在发行时便定立,主要是给予持有人延长持有债券的选择权。滞后偿还有转期和转换两种形式。

①转期:指将较早到期的债券换成到期日较晚的债券,实际上是将债务的期限延长。常用的办法有两种:直接以新债券兑换旧债券;用发行新债券得到的资金来赎回旧债券。

②转换: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可以按一定的条件转换成本公司的股票。

2.债券的付息

债券的付息主要表现在利息率的确定、付息频率和付息方式三个方面。利息率的确定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形式。债券付息频率主要有按年付息、按半年付息、按季付息或按月付息和一次性付息(利随本清、贴现发行)五种。付息方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现金、支票或汇款的方式;一种是息票债券的方式。

(六)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相对股票筹资而言,债券筹资的优点有:资金成本较低;保证控制权;具有财务杠杆作用。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七)可转换债券

1.可转换债券的性质

可转换债券赋予持有者一种特殊的选择权,即按事先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将其转换为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在转换权行使之前属于公司的债务资本,权利行使之后则成为发行公司的所有权资本。

2.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1)基准股票。又称相关股票,即可转换债券的标的物,一般是发行公司的普通股。

(2)票面利率。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因为其持有人有一种特殊的选择权。

(3)转换价格。转换价格是指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期内转换成普通股的每股价格。转换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当时相关股票价格的10%~30%,在转换期内,随着股票分割或股利分配要调整其转换价格。

(4)转换比率。转换比率是指每份可转换债券可转换成普通股的股数。

(5)转换期限。转换期限是指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起始日至结束日。一般有两种规定:一种是发行公司制定一个特定的转换期限;另一种是不限制转换的具体期限。

3.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可转换为普通股,有利于稳定股票市价;

(2)利率低于普通债券,可节约利息支出;

(3)可增强筹资灵活性。

缺点:

(1)若股价低迷,面临兑付债券本金的压力;

(2)存在回售风险。

三、融资租赁

(一)融资租赁的含义

租赁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收益的条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和使用财产权利的一种契约性行为。

融资租赁也称为资本租赁或财务租赁,是区别于经营租赁的一种长期租赁形式。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融资租赁包括售后租回、直接租赁和杠杆租赁三种形式。

1.售后租回,是指企业根据协议,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其租回使用。采用这种租赁形式,出售资产的企业可得到相当于售价的一笔资金,同时仍然可以使用资产。当然,在此期间,该企业要支付租金,并失去了财产所有权。从事售后租回的出租人为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2.直接租赁,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租入所需要的资产,并付出租金。直接租赁的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厂商、租赁公司。

3.杠杆租赁。此种租赁方式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资金出借者三方当事人。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租赁与其他租赁形式并无区别,同样是按合同的规定,在基本租赁期内定期支付定额租金,取得资产的使用权。但对出租人却不同,出租人只出购买资产所需的部分资金(如30%),作为自己的投资;另外以该资产作为担保向资金出借者借入其余资金(如70%)。因此,它既是出租人又是借款人,同时拥有对资产的所有权,既收取租金又要偿付债务。如果出租人不能按期偿还借款,那么资产的所有权就要转归资金出借者。

(三)融资租赁的程序

融资租赁的程序是:

(1)选择租赁公司;

(2)办理租赁委托;

(3)签订购货协议;

(4)签订租赁合同;

(5)办理验货与投保;

(6)支付租金;

(7)处理租赁期满的设备。

(四)融资租赁的租金

1.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

融资租赁租金包括设备价款和租息两部分,租息又可分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租赁手续费等。

2.融资租赁租金的支付形式

租金通常采用分次支付的方式,具体类型有:

(1)按支付间隔期的长短,可以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等方式。

(2)按支付时期先后,可以分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两种。

(3)按每期支付金额,可以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两种。

3.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方法

(1)后付租金的计算。根据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后付租金方式下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数额的计算公式:A=P/(P/A,i,n)

(2)先付租金的计算。根据即付年金的现值公式,可得出先付等额租金的计算公式:

A=P/[(P/A,i,n-1)+1]

(五)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融资速度快;限制条款少;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税收负担轻等。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固定租金负担重。

四、利用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其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

(二)商业信用条件

商业信用条件是销货人对付款时间和现金折扣所作的具体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预收货款;延期付款,但不涉及现金折扣;延期付款,但早付款可享受现金折扣。

(三)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

如果购货方放弃现金折扣,就可能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四)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采用商业信用筹资非常方便,而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限制条件较少,但其期限一般较短。

五、杠杆收购筹资

(一)杠杆收购筹资的含义

杠杆收购筹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筹资活动。

(二)杠杆收购筹资的优缺点

杠杆收购筹资的特点:

(1)杠杆收购筹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

(2)以杠杆筹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

(3)对于银行而言,贷款的安全性保障程度高;

(4)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筹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即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

(5)杠杆收购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基本要求]

(一)掌握个别资金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掌握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资金边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三)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量方法;

(四)掌握资金结构理论;

(五)掌握最优资金结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分析法;

(六)熟悉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

(七)熟悉资金结构的调整;

(八)熟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九)熟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以及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十)了解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十一)了解资金结构的概念;

(十二)了解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资金成本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用资费用筹资费用和两部分。

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股利和利息。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证券发行费。

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二)资金成本的作用

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

(1)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

(2)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

(3)资金成本是企业选用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

(4)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主要参数。

资金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

(1)在利用净现值指标进行投资决策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

(2)在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决策时,一般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收益率。

二、个别资金成本

个别资金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包括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二者可统称为负债资金成本,后三者统称为权益资金成本。

1.债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2.银行借款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3.优先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4.普通股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三种:股利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

在每年股利固定的情况下,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在股利增长率固定的情况下,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Kc=Rf+β·(Rm-Rf)

式中:Kc为普通股成本;Rf为无风险利率;β为某公司股票收益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的变动幅度。

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计算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公式为:

Kc=Rf+Rp

式中,Rp为风险溢价。

5.

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需分普通股股利固定和普通股股利逐年固定增长两种情况:

在普通股股利固定的情况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在普通股股利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指分别以各种资金成本为基础,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计算出来的综合资金成本。它是综合反映资金成本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四、资金的边际成本

资金的边际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计算确定资金边际成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最优资金结构;

(2)确定各种方式的资金成本;

(3)计算筹资总额分界点;

(4)计算资金的边际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一、杠杆效应的含义

财务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三种形式。

二、成本习性、边际贡献与息税前利润

(一)成本习性及分类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如产量、销量或产销量)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成本按习性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单位固定成本将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浙变小。

固定成本还可进一步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两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如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企业的经营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有重大改变,因而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确定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成本,如广告费、与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

应当指出的是,固定成本总额只是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的一定范围(通常称为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属于变动成本,但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将保持不变。

与固定成本相同,变动成本也存在相关范围。

3.混合成本

有些成本虽然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这类成本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半变动成本。它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

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a+bx

其中,y指总成本,a指固定成本,b指单位变动成本,x指业务量(如产销量,这里假定产量与销量相等,下同)。

(二)边际贡献及其计算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产销量

(三)息税前利润及其计算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支付利息和交纳所得税前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三、经营杠杆

(一)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经营杠杆的计量

对经营杠杆的计量最常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或经营杠杆度。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为:

(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经营杠杆系数、固定成本和经营风险三者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其关系可表示为:

四、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财务杠杆的计量

对财务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对于存在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且发行优先股的企业来说,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三)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所带来的风险。财务杠杆会加大财务风险,企业举债比重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强,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可通过计算分析不同资金结构下普通股每股利润及其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来进行测试。

五、复合杠杆

(一)复合杠杆的概念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复合杠杆的计量

对复合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或复合杠杆度。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或: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三)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由于复合杠杆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称为复合风险。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杆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通过计算分析复合杠杆系数及普通股每股利润的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可以揭示复合杠杆同复合风险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资金结构

一、资金结构概述

(一)资金结构的概念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金结构是指长期资金结构;广义的资金结构是指全部资金(包括长期资金、短期资金)的结构。本章所指资金结构是指狭义的资金结构。

(二)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

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包括:

(1)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资产结构;

(3)企业产品销售情况;

(4)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5)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

(6)行业因素;

(7)所得税税率的高低;

(8)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等。

(三)资金结构理论

资金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传统折衷理论、MM理论、平衡理论、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1.净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

2.净营业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金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的净营业收益。不论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如何,其整体的资金成本不变,因而不存在最佳资金结构。

3.传统折衷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尽管会导致权益成本上升,但在一定范围内并不会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较低的债务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会使综合资金成本下降、企业价值上升;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综合资金成本又会上升。综合资金成本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资金结构达到最优。

4.MM理论

MM理论认为,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不受有无负债及负债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存在所得税及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东也可获得更多好处。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会越大。

5.平衡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负债程度较低时,企业价值因税额庇护利益的存在会随负债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当负债达到一定界限时,负债税额庇护利益开始为财务危机成本所抵消。当边际负债税额庇护利益等于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时,企业价值最大,资金结构最优。

6.理论

理论认为,债权筹资能够促使经理多努力工作,少个人享受,并且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但是,负债筹资可能导致另一种成本,即企业接受债权人监督而产生的成本。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成本和债权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

7.等级筹资理论

由于企业所得税的节税利益,负债筹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即负债越多,企业价值增加越多,这是负债的第一种效应;但是,财务危机成本期望值的现值和成本的现值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即负债越多,企业价值减少额越大,这是负债的第二种效应。由于上述两种效应相抵消,企业应适度负债。最后,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企业需要保留一定的负债容量以便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来临时可发行债券,避免以太高的成本发行新股。

从成熟的证券市场来看,企业的筹资优序模式首先是内部筹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

二、最佳资金结构的确定

最佳资金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有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一)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又称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资金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各种筹资方案的每股利润的无差别点,进而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的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I1,I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D1,D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优先股股利;N1,N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如公司没有发行优先股,上式可简化为:

这种方法只考虑了资金结构对每股利润的影响,并假定每股利润最大,股票价格也就最高。最佳资金结构亦即每股利润最大的资金结构。

(二)比较资金成本法

比较资金成本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

(三)公司价值分析法

公司价值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资金结构下公司的市场总价值来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价值

为简化起见,假定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股票市场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五、资金结构的调整

企业调整资金结构的方法有:

(一)存量调整

其方法主要有:债转股、股转债;增发新股偿还债务;调整现有负债结构;调整权益资金结构。

(二)增量调整

其主要途径是从外部取得增量资本,如发行新债、举借新贷款、进行融资租赁、发行新股票等。

(三)减量调整

其主要途径有提前归还借款,收回发行在外的可提前收回债券,股票回购减少公司股本,进行企业分立等。

第五章

[基本要求]

(一)掌握投资的含义与动机

(二)掌握企业投资的种类及各类投资的主要特征

(三)掌握投资收益的类型和必要投资收益的计算公式

(四)掌握由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的计算及评价;掌握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的构成内容及其在风险分散中的变动规律

(五)掌握投资组合的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六)熟悉导致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七)熟悉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计算方法;熟悉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化的意义及方法

(八)了解投机与投资的关系;了解投机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九)了解投资风险和投资组合的定义;了解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在投资组合风险分析中的作用

(十)了解单项资产的系数的意义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一、投资的定义

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使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机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等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从特定企业角度看,投资就是企业为获取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

二、投资的动机

企业投资的动机包括行为动机、经济动机和战略动机三个层次;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获利动机、扩张动机、分散风险动机和控制动机等类型。

三、投机与投资的关系

投机是一种承担特殊风险获取特殊收益的行为。

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的目的基本一致;两者的未来收益都带有不确定性,都包含有风险因素,都要承担本金损失的危险。

投机与投资在行为期限的长短、利益着眼点、承担风险的大小和交易的方式等方面有所区别。

在经济生活中,投机能起到导向、平衡、动力、保护等积极作用。

过度投机或违法投机存在不利于社会安定、造成市场混乱和形成泡沫经济等消极作用。

四、投资的分类

(一)按照投入行为的介入程度不同,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二)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三)按照投入的领域不同,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四)按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盈利性投资和政策性投资;

(五)按照投资的方向不同,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六)按照投资的内容不同,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房地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投资、保险投资等多种形式。

第二节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一、投资风险的含义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得实际投资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导致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投资成本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因金融市场变化所导致的购买力风险和利率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以及投资决策失误等多个方面。

二、投资收益的含义

投资收益又称投资报酬,是指投资者从投资中获取的补偿,包括:期望投资收益、实际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和必要投资收益等类型。其中,期望投资收益是指在投资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按估计的各种可能收益水平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的加权平均数;实际投资收益则是指特定投资项目具体实施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真实收益,又称真实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等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通货膨胀补贴(又称通货膨胀贴水)之和;必要投资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与风险收益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贴(率)+风险收益(率)

三、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投资者同时以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作为投资对象而发生的投资,就是投资组合。如果同时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价证券作为投资对象,称为证券组合。

(一)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是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等于各种投资项目在整个投资组合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为:

式中,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Wj为投资于第j项资产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为投资于第j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m为投资组合中不同投资项目的总数。

(二)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

1.协方差

协方差是一个用于测量投资组合中某一具体投资项目相对于另一投资项目风险的统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ov(R1,R2)为投资于两种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R1i为在第i种投资结构下投资于第一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为投资于第一种资产的期望投资收益率,R2i为在第i种投资结构下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R2为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期望投资收益率,n为不同投资组合的种类数。

当协方差为正值时,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同方向变动;协方差为负值时,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相反方向变化。

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收益标准差之积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一种和第二种投资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投资于第一种资产和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相关系数总是在-1到+1之间的范围内变动,-1代表完全负相关,+1代表完全正相关,0则表示不相关。

3.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总风险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由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和标准离差来衡量。由两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P为投资组合的方差,W1,W2分别为第一、二项资产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两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的计算公式为:

不论投资组合中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何,只要投资比例不变,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不变,则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不变。

(三)多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及其分散化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由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两部分内容所构成。

非系统风险(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一种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通过分散投资,非系统性风险能够被降低,如果分散充分有效的话,这种风险就能被完全消除。非系统风险的具体构成内容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部分。

系统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它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因而又称为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风险,因而不能被分散掉。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系数

(一)单项资产的系数

单项资产的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上全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即单项资产所含的系统风险对市场组合平均风险的影响程度,也称为系统风险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系数还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Cov(R1,R2)为单个资产i资产与市场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表示该资产对系统风险的影响),Rm为当全部资产作为一个市场投资组合的方差(即该市场的系统风险)。

当=1时,表示该单项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相同比例的变化,其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如果>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如果<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二)投资组合的系数

对于投资组合来说,其系统风险程度也可以用系数来衡量。投资组合的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投资组合的系数受到单项资产的系数和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两个因素的影响。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内容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表达式

在特定条件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式中,E(Ri)为第i种资产或第i种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

为第i种资产或第i种投资组合的系数,Rm为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单项资产或特定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受到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和系数三个因素的影响。

2.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也受到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和投资组合的系数三个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收益率与投资组合的系数成正比,系数越大,风险收益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投资组合的系数推算

在已知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E(Rp),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Rm和无风险收益率RF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特定投资组合的系数,计算公式为:

(二)建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依据的假定条件

建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定条件有:

(1)在市场中存在许多投资者;

(2)所有投资者都计划只在一个周期内持有资产;

(3)投资者只能交易公开交易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并假定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以固定的无风险利率借贷;

(4)市场环境不存在摩擦;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7篇

一、企业负债经营目的

企业负债经营的目的,在于追求企业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致使现代企业的经营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保持稳固的地位和获取可靠的经济收益,就要保证资金链的稳定,能够满足企业各项经营战略和决策的顺利落实。但是,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单纯地依靠企业自身盈利,并不能够满足自有资金要求。特别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展市场时,消耗的资金量较大,就需要考虑其他途径,以满足资金的需求。

通过发挥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企业能够从社会和金融机构获得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经营活动、市场开发和内部建设,进而实现企业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也给企业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虽然对于企业而言,负债经营具有诸多好处,能够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在税费、内部开支等各方面经营压力之下,企业对于负债经营应保持谨慎态度,绝不能轻易举债,否则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会瞬间陡增。

二、企业负债经营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即企业选择筹资渠道所产生的风险。一般而言,企业筹资渠道越多样,对应的风险也就越小。如果筹资渠道过于单一,而贷款方出现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那么企业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进而加剧自身的经营风险。然而,就目前国内企业而言,绝大多数的企业只能选择银行作为筹资对象。

其次,筹资风险还体现在筹资对象的选择上。筹资对象选择的不合理,无疑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这一问题在中小企业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较小,难以通过银行贷款门槛而获得融资。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选择民间贷款渠道,而高昂的利息最终可能导致一些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和倒闭。

(二)运营风险

企业筹资成功之后,资金的支配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的运营计划,未雨绸缪,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识别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然而,当前许多企业在运营风险管理方面非常薄弱。一些企业在成功筹资后,并没有清晰的使用计划和目标,投资常常出现盲目和跟风的情况。最终,企业不但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而且无法用所筹资金获取足够的效益,造成了债务资金的浪费。

(三)战略风险

面对良好的市场形势,多数企业容易犯盲目扩张的错误,无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扩张。然而,随着企业网点的增加、市场的渗透以及产品线的增加,随之而来的不单单是企业利润的上升,还有巨大的经营风险。而且,企业在这种状况下,往往会筹集大量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甚至是不惜高利借款。实际上,企业的这种战略行为是不必要的,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核心竞争力,步步为营的发展战略才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偿还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下,利息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无论是借助何种渠道,当债务到期之后,企业需要支付对应的利息。而此时企业的各种风险可能会集中爆发,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由于偿债压力导致企业倒闭和破产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企业虽然规模庞大、固定资产雄厚,但由于资金流的缺乏,往往是举债度日。而当债务到期之后,企业如果现金流量不足,无法如期足额偿还债务,就会出现违约问题,此时企业很可能会面临各种经营问题,出现倒闭、破产清算等尴尬情况。

三、企业负债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一)调整负债结构

针对负债经营风险,合理调整负债结构非常重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对资金的需求总量,企?I需要合理控制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间的比例,降低企业偿债压力和破产风险。其次,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直接负债和间接负债的合理应用。企业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负债的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直接负债,这样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低企业的偿债压力。当然,企业负债结构的调整,应尽可能也匹配企业的经营战略计划,避免盲目负债所造成的经营危机。

(二)优化筹资方式

多元化的筹资方式,能够合理分化负债风险,提高企业负债经营稳定性。近年来,企业筹资渠道日渐多样化,银行贷款、股票、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和资产需求。对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和衡量融资优缺点,规避筹资方式选择不当所引发的财务风险。

在诸多筹资渠道中,银行借款是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企业可以根据银行利率形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控制贷款数量和规模。企业在具备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可更多考虑债券、股票等,借助这类直接融资降低自身负担。此外,合理运用商业信用,通过赊销商品或者预付货款的方式,能够灵活地解决企业资金流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营利润。

(三)把控经营时机

不可否认,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维持自身合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经营实际的把控,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机制,保证资金利用的价值和效率,避免资金的无端消耗和盲目使用,保证企业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进而谋取更多利润。

对于经营实际的把控,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信息分析系统和财务分析理论,提升企业的市场敏锐度,利用先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及时把握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实际,及时回收资金,并做好其他项目和产品的投资工作。此外,针对日常经营,企业还应该积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把控负债风险,防止资金链断裂及企业信用危机的出现。

(四)加强负债管理

第一,企业必须加强对资金量需求的分析和评估,合理、科学地测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需要量,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落实企业经营战略,避免企业内资金的闲置和损失。第二,加强对企业负债效益和负债风险的权衡,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制定资金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的筹资方案,保证企业收益的稳定性,保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第三,企业在合理控制负债资金总量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加快企业自有资金的周转,保证及时结清各项债款。同时,加强企业产品库存消化,将产品快速转化为资金,降低企业对于外部资金的依赖性。

四、结语

债务筹资的缺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风险 防范 策略

负债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筹资方式,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取得资金,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营,或用以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产品、新事业等。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企业迅速筹集到所需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税费,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不仅指过度负债,还包括因负债经营而导致的企业再筹资困难、资金的周转和使用受到影响,和增加融资成本的风险,以及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过度的负债经营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将企业推向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采取一定措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

一、负债经营应把握的原则

(一)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负债经营方式。

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只能根据其自身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而内因即自身情况往往是发生某种变化的根本原因。企业一旦确定应采取负债经营的举措,然后才确定举债额度,力争合理地掌握负债比例。企业在负债筹资时,既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又要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负债经营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向银行借贷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其难度比较大。如果遇到国家实施信用紧缩政策,借债大户首当其冲地要受到调控,可见,向银行借贷隐含着较大风险。

2.向资金市场拆借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金市场将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在此背景下,企业急用资金时可以向资金市场拆借,但是通过这种渠道所获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会太长,而且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3.发行债券

企业发行债券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其优点是可以使全体职工结为利益共同体,齐心合力为企业的兴旺而共同奋斗,其缺点是能够筹集的资金较为有限。还有一种方式是向社会公开集资,其优点是能够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其缺点是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且债券一到期就得按期偿还,一不小心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4.使用商业信用

使用商业信用在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其优点是成本低且方便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而在资金紧张,可以到银行贴现。其缺点是急需现款时要严格遵守既定的经济法规,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5.引进外资

就目前来说,国内企业引进外资时必须考虑汇兑风险。我国关于利率政策的宏观控制较严格,而且在国际上的拆资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企业在引进外资时尽量克服盲目性,既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又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既定期限和来源结构。如果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较短,企业面临的还本付息风险就大;如果要降低风险,借入资金的成本就会比较高。因此,企业对借入资金的不同期限要综合考虑,搭配要合理,保持每年还款的相对均衡,以减轻还款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压力。

(二)负债数额要适度,负债比率要合理。

企业要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负债经营风险,就必须做到负债的适度。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的标准,是看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不是合理,也就是企业负债比率一定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力求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这就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其稳定程度,以及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以此确定最佳的负债规模,尽量保持负债和权益资金之间比例关系的适当。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控制在1∶1是较为适宜的,而流动比率通常要控制在2∶1。假如大于上述指标,就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比较强,反之则较弱。但是上述两项指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资金浪费,当然也不能过低,不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在实践中,资金结构的最优化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事情。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且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其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一些;反之,如果经营不善、产销不畅且资金周转不灵,其负债比率就要适当低一些,否则就会在原有的商业风险基础上再增加筹资风险,无异于雪上加霜。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出路,在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尽量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制定负债财务计划要考虑实际经营状况和利率走势。

企业在外借资金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借款到期日和利息支付日,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依此安排资金,以避免资金调用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按照必要与可行的原则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制定出合理的还款计划。如果负债没有可行性,或是还款计划不周密,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则会影响企业信誉,甚至酿成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等方面狠下功夫,尽量缩短生产周期,努力降低资金占用的额度,在提高产销率同时减少应收账款。制定还款计划是为了使举债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负债后的速动比率应该不低于其应保持的安全区域。另外还要注意,借入资金的长短期搭配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结构,还款期不要过于集中。在利率比较高的时期,尽量减少筹资额度或只筹集当下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再由高向低过渡的时期,也应尽量减少借贷或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借贷。只有在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才比较适合负债筹资。尤其当利率处再由低向高过渡的时期,尤其要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同时尽量采取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具体筹资过程中研究利率变动的趋势,做出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安排,这样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独立承担风险,生产经营活动要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其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来临时如果毫无准备,企业就可能一筹莫展,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以往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链迅即断裂而陷入困境,不仅一蹶不振,有的还陷于连环债务诉讼。可见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估测风险,正确防范风险,预防风险发生,并能有效应对风险。尤其是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估测风险、防范风险的科学方法。企业要立足市场,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及时预测和防范负债经营风险。如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既可以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安排来分散负债风险,又能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还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通过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其盈利水平,从而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

(二)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负债总额和资产的流动性。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就是资产流动性。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要以保持高度的资产流动性作为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那它的清偿能力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通常情况下,通过负债得来的资金,除了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等长期性投入,还有一种情况是用于日常经营的投入。在针对长期投入进行决策时,要善于利用内含报酬率法、投资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等相关投资决策方法,科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注意从不同的投资方案中选择确定最优的方案。还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做出定性分析,因为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企业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将是通货紧缩,那么其资金投入的成功概率要大一些;相反,如果是通货膨胀的话,那就意味着产品价格和成本同时有可能提高;而未来经济如果可能进入平稳期或衰退期,则产品实际销量会因此而低于预期的生产量,并且产品的价格也可能呈下跌趋势。企业在决策时要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此修正投资方案,力求提高成功率,同时降低风险。针对日常经营投入的负债资金进行决策,例如在对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等业务活动进行决策时,则要考虑价格走向、市场风险等。总的来说,加强负债经营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时间差,晚支付、少投入;多产出、早产出,总之要有超前意识,适时举债投入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早期抢占市场。这样就能防范负债经营风险,而且避免了负债过多、资金管理不善使企业再筹资困难,更不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和周转。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企业的筹资、投资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离不开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所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除了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还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企业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作为会计人员,更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善于利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企业的筹资、投资方案等。会计人员必须摒弃“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负债经营既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既是一种财务手段,又是一种经营方略,也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较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当然也具有较好的控制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监督审计机制。

全面准确地把握负债经营尺度,科学管理债务风险,合理使用所筹资金,实现负债经营最优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制。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从制度上来规避盲目扩张而导致过度负债的风险;其次,企业要切实加强财务分析,正确的认识到负债经营的风险,自觉运用考核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所具备的偿还能力和面临的财务风险,合理确定负债规模,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再次,要强化内部审计,通过独立的、彻底的检查和评价活动,搞清楚资金使用的现实情况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漏洞等,努力加以改善,提高资金利用的综合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负债经营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和国民经济会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弥补企业资金不足,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企业发展;降低国民经济发展成本,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将企业拖入困境,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企业理应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有利的一面,保持合理的负债经营状态,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效应,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企业又必须正确认识负债筹资风险,严格、科学地遵循财务规律,把握负债经营的尺度,控制好负债结构,掌握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免负债经营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企业要通过负债经营获得应有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真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鱼红锋.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新西部,2008,(8).

[2]丁启军.企业负债经营风险与防范[J].合作经济学与科技,2007,04(318).

[3]杨依华.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防范分析[J].经济师,2008,(6).

[4]李玉玲.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分析[J].山西科技,2008,(5).

[5]王郑江.论企业的负债经营策略[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4).

[6]王玉英.负债相关问题剖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