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规范; 村财乡管; 核算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个别村存在将“一事一议资金”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违反了《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调查组当场提出了批评,要求立即更正,并要求县级财政事后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紧制定和出台《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核算安全、完整

2006年,农业部发文提出将制定《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要求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据此建立和规范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但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仍未正式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的建立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其他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和经验探索建立。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显而易见。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促进村级记账健康发展

(一)立足当前,规范农村村集体经济会计核算队伍

当前,农村乡镇正在积极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农经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财政所根据改革进度,目前是集中核算乡镇级财务收支。根据实际,建议现阶段我州应采取乡财政所和乡农经站并存,共同完成乡、村财务核算的方式,随着乡镇管理体制的推进,适时提出将农经站划并到财政所集中核算,这样既可减少人员,又可统一管理村级核算。

自从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乡农税所(财政所)工作人员从过去的收农牧业税,转为为农村服务、核算转变;这些同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少数民族人员比例大,收税是专家、是内行,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是新手,需要重新学习。

农经部门长期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核算,有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队伍,一些农经站从1993年就开始为村级财务记账;在调研中,这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高、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规范。

建议“村财乡管”目前仍由农经部门管理、记账;财政部门待条件成熟时将核算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拨付给行政村,由农经部门统一核算。

鉴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一步改革将到乡一级,财政所同志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建议财政所和农经站两个部门仍保持现状,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划并事宜。

(二)积极从法律方面探索乡级财政、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权限

乡财政所、农经站目前是依据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村财账务工作的,是遵从改革阶段的行政规定。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中国法制化建设正在步入正轨,村级账务机构也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只有通过规范的“记账”许可的申请和批准,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之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之规定,通过修订《农业法》、《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授予乡级核算机构法定记账权限,村级账务的核算才能符合法律规范,才能真正体现村民权益,保障机构合法运行。

2009年7月6日,在笔者修改此文时,获知新疆首届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班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开班,该培训班包括汉、维、蒙、回等民族的114名学员参加培训,参加人员主要为会计人员,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新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吴解铭亲自指导,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货币资金管理、家电下乡、会计委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资金管理等涉农政策、业务。

期望国家能够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村落,惠及各族农民兄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S].1993.

[3] 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S].

[4] 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S].2005.

[5] 农业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S].

[6]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S].2008.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2篇

(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一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有些村干部违规违纪插手管钱,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人账。二是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村集体实现的各项收入应先足额送存乡镇经管站代管,开支使用时再按规定提取。有些村干部怕花钱不方便、受限制,以种种借口不按上级规定办,坐收坐支。三是白条借支挪用。有些村干部,该交的款项不交,打张条顶着,自己需要钱或亲朋好友需要钱也到村里随便借支挪用。

(二)挥霍公款现象严重。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高达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三)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四)集体资产管理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随着各类服务实体的出现和产业领域的拓展,使村级集体资产的承包合同关系日趋复杂多样,而由于承包、发包主体不够明确,合同内容和方式不够规范,致使合同难以履行,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在形式上有所规范,但实际操作中依然漏洞较多。同时,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二、农村财务管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不明确,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注账”的字样了事。三是村级各项管理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致使有些村级工作的费用无法解决。

(二)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财务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的片面认识。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于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三)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一方面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着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二)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各村实际,由镇农经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由镇农经站代管账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将“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

(三)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乡镇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审计组织,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由镇农经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责任,使农村财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3篇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涉及的犯罪主体多为村支部书记,有的涉及到村两委的所有工作人员。某基层检察院查办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均有村支部书记。涉及到村两委所有工作人员的有1件。如某村原村支部书记曾某在征地过程中,伙同村两委所有工作人员采用虚报形式贪污征地补偿款。

2、窝案窜案较多,有的涉及当地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查处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窝案窜案6件,占所办案的三分之一。涉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2件,占所办案的22%。如某村原村支部书记邹某在征地过程中,伙同其他村干部和个别乡镇政府干部采用虚报形式贪污征地补偿款。

3、犯罪涉及的领域更广。与过去相比,近年来该院查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涉及征地拆迁、农村扶贫、救灾救济、农村低保等。

4、作案手段主要是虚报冒领、虚列支出、重复列支等形式骗取各种资金。如某村原村支部书刘某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虚报移民骗取补助。又如某乡干部殴某在兼任某村村支部书记间,将一工程的发票记帐联和发票联分别用于支出做帐,从中重报支出3万元据为已有。

5、村干部职务犯罪,引发民愤较大。往往村干部染指犯罪后,村民频频上访控告,有的甚至会发生集体上访或。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资金大量投入农村,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涉案人员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制度存在漏洞。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审批不严格,白条列支,真假难辩。报帐做帐不及时,有的半年做一次,有的一年做一次帐,甚至不建帐。这样就为村干部谋取私利、中饱私囊创造了有利条件,滋生了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温床。

2、制约机制失调,监督不力。纵观某检察机关所查办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制约机制的缺陷,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是导致村干部职务的又一重要因素。其表现:一是内部监督不力。有些村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里的事情无论大小一人说了算,自己有充分的自,其他村两委干部如同虚设,失去监督。二是外部监督不力。这主要表现在群众监督和乡镇政府监督不到位,大部分村政务和财务都不公开,村民无法监督。有时乡镇政府发现问题,不管不问,听之任之。

3、法治观念淡薄。由于村干部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农村工作繁杂,工作头绪多,缺乏学习,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错误的认为自己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只有当案发后才知自己犯了法,追悔莫及。

4、村干部职务犯罪,也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有关。笔者认为,导致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观念因素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人员,为村里做了不少工作,为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回报甚少,况且还不知能当几年的村干部,在位不捞竟待何时。其次,价值观念发生偏差。由于村干部的工资不高,与公职人员相比悬殊较大,心理失衡。在这种失衡的心态支配下,导致价值观发生偏差。为满足欲望弥补失衡的心理,便将手中的权力化为个人私有之产,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社会和村民利益这上,无视党纪国法,最终轮为阶下囚。

要真正有效地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必须铲除滋长职务犯罪的土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一)规范制度管理,构建制度监督防线

1、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批制度。通过规范化管理,不断强化制约机制,规范村级财务工作,把好财务收支关,全面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一是配齐村委会财务人员,同时加强对村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经纪律观念。二是乡镇政府要对村级财务定期进行检查,按时做帐,不断强化对村财务的监督管理。三是大力推行村财乡(镇)管的财务管理制度,所有资金纳入乡财政设立的“村级资金专户”统一管理,完善村级财务支出监督制度,规范村级组织票据领销程序,严把审查关、监督关、检查关。

2、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好用好干部,特别是对村党支部、村主任人选的选拔任用,要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好村干部的推选工作,把文化水平高、能力强、有事业心的人,选拔到村干部的岗位上来。其次是抓好村干部的管理,加强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用制度管好人。

3、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要做到凡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予以公开,公开的内容要全面真实,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务公开工作,要进行检查监督,对村务公开弄虚作假的要认真追究责任。

4、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上级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对村委会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各项惠农资金的使用情况要重点检查,并将资金去向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多元化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强化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教育,构筑思想防线

通过组织定期学习、培训,加强对村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制教育,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一是注重思想教育。定期组织村干部学习有关政治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力,预防腐败思想的侵蚀,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强化法制教育。结合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以案释法,加大对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力度,使他们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认真履职,廉洁自律,警钟长鸣,远离犯罪。(三)加大打击力度,坚持惩防并举的原则

检察机关要加大办案力度,加大打击力度,查出一个处理一个,不能姑息迁就,真正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同时,要坚持打防结合的原则,结合案情仔细分析,提出预防对策,帮助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预防犯罪。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理财;考核机制

目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还亟待加强,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区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成了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张家界市一些贫困山区为例,分析了贫困地区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我们的粗浅看法。

一、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1年,张家界市农经部门对部分乡村进行了一次财务工作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村占了三分之一。主要问题表现在:

1.会计核算资料不齐全。1998年农村实行新财会制度以来,有关部门尽管对村会计进行过各种培训,但是村级财务中仍然存在问题,有一半以上的村会计做不好帐,核算不规范,科目不明细,帐实不符、白条入帐,财务帐目不健全,部分村的收支帐目只是村主任在日记本上记的流水帐,没有收支单据,都形成无帐可查的局面,甚至个别村根本不记帐,时间长达五年以上。

2.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很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村级民主理财组织和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缺乏群众监督。大多数村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既管钱又管帐,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乱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还有些村村干部谁收钱谁花,收多收少干部之间不清楚,群众更是不明白,财务管理处于无人负责,谁都负责的混乱状态。

3.财务状况恶化,高息负债,偿还能力差。在贫困山区,经济不发达,村里的收入来源渠道窄,村里的财务收入主要是村级提留和发包上交,这些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开支,或入不敷出,差额部分只好向外借款弥补,甚至借高利贷,月息一般在3—5分之间,借款和高利贷利息由于无力偿还,就分摊到农民头上,有的村仅高利贷利息年均人平增加负担120元。

4.违纪支出现象普遍,贪污挪用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利用公款吃喝,请客送礼,购置通信工具,电话费实报实销,无任何制度约束,部分村村干部甚至贪污挪用,专项投资款不能做到专用。全市2000年村级单位审计中,发现有309个村存在财务管理混乱和不规范的现象。

二、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造成村级财务管理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村里没有较多的收入来源,村级负债多,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基础设施无钱兴办和建设,使得基层组织权威削弱,干群关系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导致群众抵制上交税费和乡村统筹提留上千万元,从而加剧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2.现行乡村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不合理,当村组干部在向农户收不到税费和乡村提留时,迫使他们采取高息借贷方式来完成任务,从中获取一定数额奖励据为已有,而高息举债利息则转嫁到了农户身上,由农民负担。

3.追求“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盲目借款投资搞开发、办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兴办的企业效益不理想,有些甚至破产关停,造成负债难偿。

4.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审计把关制度,大部分村在现金的使用不能坚持先收后支、专款专用,开支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村干部们寅吃卯粮,拆东补西,各种经济手续十分简单,白条现象相当普遍,且大多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和虚假发票。

5.缺乏会计专门人才。虽然市、县农经部门定期地组织各种会计业务培训,但是村级财会人员或文化素质较低,或没有会计专业知识,不能按照要求做帐,甚至不会作帐。另外,村里会计人员变动频繁,新任会计业务生疏,有的采取新任不管前任帐,致使村级财务形成“节节帐”,前帐拉后帐,财务帐目前清后乱,边清边乱。

村级财务混乱的原因还有多方面的因素,它影响了农村的深化改革,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农民负担增加,阻碍了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的步伐,阻碍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状况,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为了做到标本兼治,我们提出几点参考对策:1.适应新要求,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村里的收入来源少,资金少,管理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管理,首先要提高各个方面的认识。要协同村里合理的配备财务人员,选择有文化、思想觉悟高的村民担任会计,人员确定后,要保持其稳定性。要注意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同时要定期的举办一些培训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相关制度。(1)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对村里的一些收入、支出要及时向村民公开,村里上项目、办企业、搞开发等,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减少因个别人决策而造成的损失。(2)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的相互监督制度,防止个别人贪污挪用村级资金,损害群众的利益。(3)按照国家的会计制度规定,建立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使村级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完整、可靠,让群众满意、放心。(4)会计核算资料要按照要求妥善保管,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便于接受群众长期有效的监督。(5)对村里的收支活动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制约制度,坚持先支后用,专款专用,尤其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要严格控制,如要合理配备村干部,精简人员,减少补助人数,规范村干部的工资发放办法,控制接待费用和交通、通讯费用等。

3.由区县、乡镇有关部门加大对村级财务的清理力度,及时地、定期地组织人员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村里要广辟财源,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村级收入,壮大集体经济。(1)努力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扶持资金,减轻村级财务压力。(2)积极稳妥的开展村级经济活动,增加村级组织的收入。鼓励私人在当地兴办企业,村里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并加强管理和支持,指导这些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发性生产,兴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本着服务农民的思想,对远离城镇的偏远山区,村里可以成立服务性组织,开展有偿服务,帮助农民代购代销生产生活物资,以获取一定的服务性收入。

5.建立四大体系,全面推行“村帐乡管”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运行,即由各乡经管站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业务培训体系、督办检查体系、严格的考核体系,规定统一的集中报帐时间、采用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规范的记帐方法,使帐目管理做到日清月结。

参考文献:

[1]文中数据来源于张家界市2001农经年报

[2]熊廷辉。乡村负债急待解决[J].农村工作通讯 2001,(12)

[3]姚昌瑞等。实行综合治理,控减村级负债[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2001,(8)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5篇

有利的方面有:一是工作有兼容性。财政所、经管站都是财务监督管理机构,一个监管镇级财务,是镇里的内当家;一个监管村级财务,是村里的内当家。二是资源有互补性。财政所办公环境好,经管站人力多,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三是会计执法主体进一步明确。《会计法》规定财政机关是会计法执法主体,而一些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又明确经管部门负责村级财务监管。合并后就不存在执法主体的争议。四是减少了相当多的重复劳动。以前税费各收各,现在税费一起收,以前村里来办理有关资金手续两头跑,现在是“一条龙”作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财政经管所的业务主管部门分属两个系统,工作指导协调的难度增加,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二是合关后一个单位两种用人机制,难以做到同工同酬。

如何发挥财政经管所的合并优势

乡镇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为财政经管所后,如何协调配合好,充分发挥合并优势,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班子要团结。班子成员原本都不属于一个单位,现在走到一起来,要特别珍视团结。这种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而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上的团结。班长要多听取其它人的意见,成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补台不拆台;在屋里可以各抒己见,走出去要万众一心。

二、工作要统一。工作统一安排,人员统一管理。不论是岗位分工,还是责任制考核,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三、同工要同酬。财政经管所虽然有两种用人机制,除政策性差异外,同样的工作岗位应该实行同样的报酬。

四、加强亲合力。同事之间要诚信相待,和睦共处,宛如一家亲。工作上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协调;学习上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帮助;生活上既要相知,又要有难相帮。经常开展一些娱乐竞争活动,加深沟通,增进友谊,创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势。

推行“多支笔”审批,完善村级财务审批制度

目前,村级财务多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有的是书记“一支笔”,有的是主任“一支笔”,这种制度在统一管理资金,明确经济责任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村民民主监督在后,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容易行成独断专行,滋生腐败。因此,改革“一支笔”审批制度,推行“多支笔”审批制度,势在必行。

“多支笔”审批是一张单据由经办人写明用途后,先由村会计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签署审核性意见,再由村主任和村书记签署肯定性意见,最后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和乡镇业务部门审核后才能入帐,遇大额开支还需召开村民会议决定。“多支笔”审批可以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牵制作用,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资金使用更加有效,更趋合理化。

“票人合一”管好村级代管资金

宜昌夷陵区乐天溪镇自1998年9月实行“村帐站审、村钱站管”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以来,有效地保护了集体资产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不合理开支,使村级财务逐步走了规范化的轨道。2002年,乐天溪镇财经所在确保代管资金的支付和不被挪用的前提下,村级代管资金的交、领实行“票人合一”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代管资金的管理办法。

实行这项制度以前,村里来领拨代管资金只要有加盖村级财务章的领款单就可以了,领款人可以是会计,可以是村书记、主任,也可以是其它人员,这样容易造成集体长期悬在帐外,不能保证按时结帐,甚至滋生新的经济问题。为了堵塞交、领代管资金的漏洞,确保集体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我所决定实行“票人合一”的代管资金管理办法,即村里上交和领拨代管资金都必须填写加盖有村委会及村财务公章和会计私章的代管资金交款单和领款单,并且只能由村会计一人持交款、领款单方可办理交、领手续,其它任何人都不能办理代管资金交、领手续。这样真正做到渠道里的水从渠道流,村级集体资金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村帐站审重在“审”

现在,有的地方在推行“村帐站审”的过程中把村里的帐据全部收了起来集中保管,很不方便村组干部和人民群众查对帐目;还有的地方不尊重基层的意愿,强制推行“记帐”,把村会计搁在一边,完全剥夺了会计的记帐权;还有的地方以乡镇审核村级财务代替村民民主监督。村帐站审的目的是规范村级财务制度,加强乡镇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防止村干部乱补乱支,侵占集体资产,保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的重点是“审”而不是“管”,不顾基导干部群众意愿,把村帐收起来,越过民主监督记帐的做法不仅侵害了村民的自治权利,更加伤害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必然会影响农村稳定的大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审计监督村级财务是法规赋予经管部门的神圣职责,经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特别是事前监督作用,做农民集体利益的“保护人”。

实践“三个代表”做好村务公开

村务特别是村级财务,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牵动着千家万户,影响着方方面面。搞好村务公开,正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忠实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搞好村务公开必须多方努力,多措并举。一是要把村务公开摆到乡村工作的重点位置上,坚持常抓不懈。不能平时抓得松,突击一阵风。村务公开做好了,群众信任干部,支持村里的工作,才有大局稳定的前提,才有发展的条件与基础。二是实行村务公开,要健全两套班子与一种机制,即健全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和严格的监督机制。设立公开栏、意见箱,收集和反馈公开意见,评议村务工作的好坏得失,有效地促进村务各项工作的发展。三是要把村务公开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群众衡量村干部的起码标准是公正廉明,不贪不占。只有这样,村务真正公开了,透明度提高了,群众气顺了,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把“三个代表”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严把“五关”管好一事一议筹资款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发展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筹资。如何规范一事一议筹资,既量力而行办好村级公益事业,又不使农民负担反弹,为此应严把“五关”。

一是预算关。本着“有事筹资、无事不筹”的原则,每年年初,由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当年的公益事业预算方案。筹资标准应严格控制在政策规定的标准之内,即公益事业筹资款每个劳动力每年不超过15元,未承包耕地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每个劳动力每年不超过21-28元。后一个标准是根据宜昌夷陵区乐天溪镇实际情况在改革前的统筹费、新的两税附加的水平内核定。

二是程序关。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政府审核,再报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不按照此程序报批的筹资方案就是违反政策的,农民有权拒交。

三是监管关。所筹资金要实行专户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若有节余,也应用于以后的公益事业项目。乡镇审计人员和村民主理财小组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是决算关。公益事业项目兴办结束后,要核算收支情况,搞好工程验收。

五是公开关。公益事业项目完工后,村委会要将村民会议表决情况、明细到户筹资情况、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区镇审核报批情况等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对人走田荒的税负问题的肤浅认识

宜昌夷陵区乐天溪镇山大人稀,土地贫瘠,大部分耕地集中在边远山村,随着边远山村人口的逐年外迁,荒芜的耕地也呈逐年增加之势。这部分耕地是否应承担农业税,怎样承担农业税,直接关系到税改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税的征收。对此,应该按照“税随田走、田随户走”的税改政策,区分是否有承包合同,是否家庭人户口全部迁走等情况,分类进行处理。

一是家庭人员户口全部外迁造成田荒的,无论是否和村集体签订二轮承包合同,是否交回承包地,在税改过程中都不应该计税。

二是家庭人员户口部分外迁造成田荒,并且和村集体签订了二轮承包合同的,在税改过程中应该如实计税。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6篇

一、存在的问题

1.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一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二是白条支出。从我们查处的几个村来看,开支基本上都是白条。

2.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大多数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往往也跟着换届,不能保证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也有的财会人员由村干部兼任,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较低,缺乏会计业务知识,无证上岗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现象严重。

3.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的现象。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4.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帐,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三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1.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 97 刑法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检察院不能对其立案侦查;同时又不是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犯罪的主体,公安机关不能对其立案侦查;法院又不能以民事案件立案。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二是纪律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委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监察机关根本无法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部分村民集体观念和民主管理意识淡薄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

2.财务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农村财务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贯彻落实比较困难。

3.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滋生腐败、污染社会风气,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农经中心及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对策,检查督促村组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定期对村组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村组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2.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者,稳定会计人员队伍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对村级会计的任用、调换、免职等,必须履行考核报批手续,坚持任人唯贤,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农经中心要加强对村会计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充实、更新财务管理知识。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7篇

(一)滥用集体资金,开支混乱。

有的村组织财经纪律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着挤占挪用集体资金现象;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报冒领和重复报销的手法套取集体资金。比如在土地征用中,有一些村干部通过虚报土地征用面积和人数、款项,套取国家资金,截留挤占土地补偿费,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随意性大。

主要表现在:(1)会计核算不及时。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应每月报账一次,但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坐收坐支现象,不按时报账,有的半年报一次,有的一年只报一次帐;(2)收支票据不规范,入帐手续不完备,有的认为只要是正当和合理的支出,不管什么票据都可以记帐、报帐,甚至有的在合理支出凭证后没有任何的附件证明;(3)没有规范的费用审批手续。(4)现金制度形同虚设,部分村委会库存现金巨大。

(三)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

大部分村没有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执行不力,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手续不健全。一些村财务管理制度比较松懈,财务报销制度不够规范,单据审核把关不严,在资金使用上就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来认真执行,不少村的财务收支和集体资产大多是村支书或村长一个人说了算,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屡禁不止。

(四)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民主理财不扎实。

目前许多村组织的财务公开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村组织财务公开不及时,不能定期公开的现象,有的虽然公开了,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不全面,财务公开的形式单一,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甚至搞假公开,由此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而各村的民主理财小组不能真正履行民主监督职责,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许多村民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敢管,管不了,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原因分析

1.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广大农村干部依然存在着知法犯法,不依法办事的心理和工作倾向。这些人往往认为:只要不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自己不贪不占,是为村里办事,就不算违纪违法。还有的抛开法律制度的监督和制约,变村民自治为村干部自治,存在着“有机会捞一把”的侥幸心理,故意搞乱财务。

2.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各地基本上是由乡镇农经站承担“村帐乡代管”工作,乡镇对村级的管理注重具体事务的完成,而疏于教育、监督和管理,对资金账外做账或坐收坐支的情况不知情或放任自流,报帐审核时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即使发现的问题也不敢大胆指出,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使村级组织和干部在理财上存有较大随意性。另一方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广大村民没权管,更谈不上民主理财。村中一切大小财务收支及大小村务,基本上少数几个人决策,有的甚至是支书一人独揽大权。

3.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目前农村财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走访调查的每个村级财务人员通过村民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这些人员都不是会计专业出身,缺少必要的财会业务知识和正规的培训,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计算的原始阶段,不懂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要求,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

三、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规定,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如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结账报账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而从源头上减少腐败产生的机率。同时,加大宣传,提高乡镇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村干部自觉执行和项规章制度。

(二)加大村级财务公开力度,接受群众监督。

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各村级组织要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要求,规范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村民监督。一是公开时间要及时。村级财务情况应该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和集体资产去向等必须根据需要要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二是公开的内容要具体。财务公开内容要广泛、全面、具体,不能仅限于枯燥的财务报表,实行点题公开,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内容,就公开什么内容,力求具体化,有的还要逐笔公开,不能遗漏和隐瞒。三是程序要规范。要认真发挥村财务监督小组、乡镇财政结算中心、镇纪委的三级监督作用,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财务公开流程,对审核不符合财务公开要求的,或搞虚假公开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有问题的要严肃查纠。

(三)强化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落实责任追究。

审计监督是规范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县、乡两级政府要按照财务管理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和审计监督制度,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如集体土地征用、上级划拨、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使用、村内“一事一议”、村办企业上缴、等进行不定期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对在审计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等问题的,要责令如数退赔。

(四)重视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县乡主管部门要定期举办农村会计培训班,搞好岗前、岗中培训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会计从业证书,持证上岗。二是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以案说纪和案例分析等途径,开展警示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真正发挥会计财务管理作用。

四、结语

村里财务制度的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村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近年来,各地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管理方式不民主,监督检查乏力等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地方的村干部在思想上忽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个别村干部工作独断专行,加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财务制度执行不严,甚至形同虚设。有的村资金由村干部保管,自行管理,自行支配,坐收坐支,逃避监管;有的村非财务人员管理现金,村主要干部左手拿钱,右手拿条子,出现白条抵库和库存现金超额现象;有的村账务处理不及时,会计收支不按期报结,收支交错,对应关系不清,甚至长期滞留积压,资金额度不明;有的村缺乏完善的村级现金日记账,农户与集体往来账不健全,造成往来不清。

2.民主管理不到位,监督检查乏力。一是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会议的作用,有些村重大财务支出项目不按照规定召集村民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村委会操作不透明、不公开,从而引起村民不满。二是没有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不按合法的选举程序产生,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设置不足,甚至个别村出现村干部随意撤换理财小组成员的现象,致使理财小组不能正确行使职能,不能按审批权限开展财务审批活动,对违规超标开支放任自流。三是财务公开质量不高,有的村表面的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有的村公开栏简陋粗糙,书写潦草,村务公开资料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有的村未建立村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未听取群众反馈信息等。四是相关部门监督检查乏力,村财乡管没有落到实处,执法部门力度不够。各部门配合不协调,在处理违纪违法的案件中没有按照原则办事。

3.村干部素质较低。一是有些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民主意识不强,缺乏管理经验,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二是一些村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懂农村会计业务,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如何按程序办理。农村会计队伍不稳。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财务人员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致使部分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不坚持原则,存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工作上依附权势,不能按照规定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一是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财务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让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同时,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规范村级财务工作,统一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账簿、记账方法、会计报表,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避免赤字预算,严禁无票据或白条收付款,各项资金严格按规定用途支出,违规收支不予入账,做到账款、账实、账证、账账、账表五相符。三是制定农村财务核算工作流程。通过“村财乡管民理”,对村级各项收支实行统一管理。对于村内一般性支出,需由经手人、村支书、村主任签字,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再报乡镇经管中心审核合格后方予入账。对于村内重大支出,必须召开村民会议研究决定,并向全体村民公示后方可办理。这样既规范了财务手续,严肃了财经纪律,又避免了村里的不合理开支,防止了个别村干部独断专行、暗箱操作,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的滋生。

2.从民主管理入手,提高村民参与管理的能力。一是要充分发挥村民会议的作用,凡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村财务计划、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村内大项工程的实施、村干部报酬等,都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让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二是加强民主理财小组工作,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村民主理财小组由5-7人组成,由村民推选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威信较高,并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的人员担任。在每一项财务事项发生时,理财小组都要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财务事项进行过程中,要切实履行职责,仔细监督财务事项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在财务事项完成后,认真进行检查,并审核发生的票据。三是完善财务公开内容,确保村民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要做到公开内容到位,凡是按财务管理规定和群众要求公开的财务事项,都要及时、详细地进行公开。对征地补偿款、基建工程开支、公益事业项目支出等群众关心的重大财务事项,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同时还要注意公开的程序,村级财务公开表有乡镇经管中心统一编制,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方可公开。财务公开后,各村要将公开的材料及群众反馈的意见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