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网络营销;健康类垂直网站

今年医药行业最大的新闻事件莫过于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了,这一事件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国医药行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事件尚未了结,医药企业无不开始思索今后的营销之路,而谁先抓住时机开始改变,谁就会开拓一条新的医药营销之路,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先者。

那么,医药企业的营销对象到底是谁?医药企业的营销目标无非是两个群体:医生和患者。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的关系,医药企业60%左右的产品都是由医生的处方开出去的。一般认为,谁和医生的关系维护得好,医生就会开谁的处方,这也是饱受诟病的回扣产生的根源所在。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为一些医药企业主要是生产处方药的企业的产品经理策划市场推广活动,活动的形式无非是一些学术会议、医生演讲比赛、医生技能培训等,而推广活动的根本需求就是维护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医药企业还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话,第二个葛兰素史克事件也终将再次出现。

另一方面,药品的最终消费者是患者。药品的使用者是患者,患者群体的多与少直接影响药品销售任务。因此,对于医药企业来讲患者才应该是最重要的群体。近几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和所用药品信息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铺天盖地的OTC类药物广告,种类繁多的处方药,患者往往希望借助专业知识辨别各种药品的实际功效,互联网完全能够满足患者查询此类信息的需求,也因此成为患者的首选信息获取渠道。

基于以上两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的产品经理和患者都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产品经理开始高度关注网络营销,患者越来越习惯在互联网上浏览健康养生常识。

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据CNNIC第24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并且仍然在快速增长,如此巨大的受众群体无疑让网络成为理想的营销平台。而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网络营销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通过提供众多的免费服务,网站一般都能建立完整的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爱好等。这些资料可帮助广告主分析市场与受众,根据广告目标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并根据用户特点作定点投放和跟踪分析,对广告效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另外,网络营销还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环境。不同的网站或者是同一网站不同的频道所提供的服务是不同质且具有很强类的分别的,这就为密切迎合广告目标受众的兴趣提供了可能。

其次,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网络营销制作周期短,即使在较短的周期进行投放,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完成制作,而传统广告制作成本高,投放周期固定。另外,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后很难更改即使可以改动往往也须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而在互联网上做广告能够按照客户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这样,经营决策的变化就能及时实施和推广。

第三,网络营销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索性。网络营销可以将文字、声音、画面完美地结合之后供用户主动检索,重复观看。只要顾客愿意,企业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向顾客提供各种信息,网络营销减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而与之相比电视广告却是让广告受众被动地接受广告内容。如果错过广告时间,就不能再得到广告信息。另外,显而易见,较之网络营销的检索平面广告的检索要费时、费事的多。

第四,即时效果监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广告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即时获得数据、报告。这对及时调整广告策略意义非常重大。而这在传统媒体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你同时在几家报刊上做广告,但每家的效果怎么样,不可能及时得到反馈,只能凭事后的感觉或调查来推断。

那么,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医药企业如何加以利用呢?

一、利用网络上面的医生互动圈子,进行医生教育

医生要取得执业资格,必须通过一定的考试。在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想获得晋升的资格,就要通过各种等级考评。因此,为医生考试服务的网站应运而生。每当考试前夕,医药网站流量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是平时的几十倍,甚至要预防因流量过大服务器出现“罢工”的情况。像这样有诸多医生、医学生访问的网站,就显然是医药企业进行医生教育、影响医生的首选媒体。

如何去做才能影响医生产、让医生熟悉并且认识这个产品的功能,从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去采用这些药品为患者治疗呢?方法有两种:第一、和国家医疗考试合作,拿到一定的学分,当医生学完一定的课程之后,可以送一些学分给医生。从而增加医生的认知和好感;第二、举办一些互动活动,提高医生的参与兴趣。大家都知道医学是一门标准无恒定的学科,完全是经验主义,所以,医学无止境。每一个医生都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媒体,举办一些对于医生来说有意义的活动。让医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医药企业则可在相关活动中植入产品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引起医生的反感。这种营销的方法比较适合处方药。

二、迎合患者需求

其实患者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患者才是药品的最终消费者。药品分为处方药和OTC(非处方药)两种,先说处方药的部分如何进行网络营销。处方药一般治疗范围属于大病种,慢性病等等,这类药品患者平时接触较少,主要是要让患者明白这种药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些科普的患者教育,有很多企业聘用公关公司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单是在一些大众网媒上推一些公关稿件,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另外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以频道或者专题的合作方式,与专业的健康类网络媒体合作,如寻医问药网这样的专业垂直健康网站。例如,一款骨科相关的药品,就可以在寻医问药网的骨科频道或专门开设一个由企业冠名的专题频道,频道的内容架构可以是一些科普的内容,一些和骨科相关的知识介绍,例如,预防、治疗、护理,让患者、网民了解这些疾病相关信息的同时,接收到植入内容中的产品信息,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效果非常不错。

再来说说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即平时可以在药店里面买到的这些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的。其实患者对这部分药品的认知是最少的。因为医学的专业性,所以造成很多的患者对药品不了解。由于网络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自行到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前都会在互联网上查询一些相关信息。现在几乎人人可以上网,无论是家庭,还是办公,以至于休闲娱乐中,都可使用电脑或者是移动终端,那么机会来了。医药企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让产品的信息在网络上面有更多的体现。

首先,要分析患者的习惯。例如,一个患者感冒了,他可能会去做的几件事情:第一、查询相关的症状,如头痛怎么办?流鼻涕怎么办?发烧怎么办?等等。这时医药企业就可以针对相关问题,找一些客服人员,在各大网站上做解答。据统计,目前患者问得最多的地方是百度知道和闻康集团的寻医问药网(艾瑞网公布的2013年健康类网站访问量持续10个月排名第一)。第二、患者会搜寻单一药品信息及药品对比信息。从而判断这些药品哪个更对症,哪个副作用更小。这些信息也会集中体现在上述两个网站中。第三、相信相关度。拿感冒来说,感冒多因天气变化及身体的抵抗力低引起。所以,患者可能会去查询天气的相关信息,这时候在天气相关,以及有关于营养保健的相关信息里面做一些广告,如通栏图片、文字链接等等,效果也会非常不错。

当然,最理想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应该想想,如何和患者互动起来。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获得更多、更详细的患者数据可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例如,患者在网站上注册询问过有关感冒的相关问题和药品,之后网站可以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感冒的建议或药品,并提供提出过类似问题的患者还提问过哪些方面的问题,甚至在年底汇总患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提出贴心的保养小知识等。亚马逊、淘宝网在此方面工作已做的相当成熟,值得医药企业借鉴。

三、医药电子商务

医药流通企业的药品除了通过医院卖给患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药店。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直接卖给患者,称为电子商务,或者医药电子商务。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老百姓将多地利用互联网了解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药品。对此,医药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对患者进行影响呢?由于网上直接卖药需要得到国家审批认证,同时药品的快递配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网上买药的信任度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单纯的网上卖药还是难以实现。但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药品展示供消费者挑选。网站可以和线下药店联手开展一些互动活动有利消费者进行选购。例如,在网站首页进行硬广宣传药店的促销政策、不同药店的价格对比、在线订购凭编码到药店购买享受折扣等等。

如果上述方面做得好,医药企业不仅要当好一个供货商的角色,更要直接参与到网站运营当中,和网上药店融为一体,共同经营好自己的产品,利润共享。同时,和这些网上药店合作,医药企业赢的不仅是销量,也是一个品牌的提升。即便把利润全部给网上药店,单就品牌曝光,拉动线下销售,医药企业也能获得颇多收益,实现共赢。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滨海新区 医药行业 服务外包

所谓服务外包是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去执行的一种业务安排。通常是跨国公司将IT技术、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专业服务提供者,以优化产业链,全力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成本降低和竞争力提升的双赢局面。外包的策略性运用,已经成为当今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随着电讯及互联网的发展,服务外包,已经越来越成为了全球经济第二次一体化的基本标志,正如弗里德曼先生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言,“全球性的服务外包,已成世界大潮”。为区分服务贸易双方主动者与被动者的关系,准确表明我国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特定含义,应将“外包服务”和“服务外包”的含义区分开来,我国作为服务外包的承接国,主要是“外包服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培养一大批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一、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的优势

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交通要道,紧邻北京,可以与北京实现人才共享、技术共享和信息共享,无论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优势、人力资源、金融、政策还是入驻成本方面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优势。

1、拥有发展服务外包的坚实基础

2006年,我国商务部启动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千百十工程”,认定了滨海新区所属的天津在内的11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从此,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与商务部合作的第一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与微软、惠普、IBM、博研科技等机构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平台,主要涉及商业流程外包、软件外包、应用软件外包、系统集成、医药研发外包等领域。目前,滨海新区现有服务外包企业包括渣打、摩托罗拉全球财务中心、东软、大连华信、博研科技等近70家,以IT行业为主,医药行业企业只有药明康德一家。

2、拥有先进的通讯网络信息化平台

建成了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能力发展到2000G和城市出口宽带发展到120G,一批重大信息技术功能平台相继投入使用。电子政务、企业的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化协调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设施条件优良,而且成本也十分的低廉。

3、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以及全球化竞争对降低成本要求的日益强烈,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转移出去,实施服务外包战略,以提高运营管理效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意味着巨大的服务外包需求。

4、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天津有45所普通高等学校,三个国家软件师范学院和五个地方软件学院,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人才。天津还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可以有效的克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人才瓶颈。

5、拥有宽松的政策环境

天津专门设立了每年5000美元的服务外包发展专项基金,在市场准入、外汇管理、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产权保护、财税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这些吸引着一些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外资医药企业还纷纷在这里设厂,建研发中心,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规范的操作体制、最新的新药研发信息,使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成为可能,也给中国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另外,专业性生物技术公司在医药研发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技术方面已积累了相当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有的学术或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为承接新药研发的外包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此外,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为临床试验提供了方便,因此而受到不少国际临床试验受托公司的青睐。

二、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的劣势

滨海新区商业环境好、基础设施齐备、经济稳定性较强,但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在外包业务直接经验、信息技术、管理培训、国际认证、人员的英语水平、技术服务、社会信誉等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相对于全球最大的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印度来说,整体的软环境,包括私有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制的健全与完善、媒体的监督等,更是有待发展和提高,这个整体的软环境是印度具有优势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吸引外资最有利的条件。

三、关于滨海新区发展医药行业服务外包的思考

1、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条件保障

区域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商的眼球,而吸收投资的最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优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国际服务发包选择场所首要考虑的问题。印度的科研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两年中已为外国客户承担更为重要的,涉及分享敏感数据的药物发现工作,同时,西方国家的大型制药公司正在扩大其在印度的研究计划,在西方人眼里,印度俨然成了临床试验的天堂。种种迹象表明:客户的知识产权在得到外包服务的同时得到保护。印度顶尖的研究服务提供商在实现外包服务的同时,要求科研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电脑系统都作了特殊设定,不允许上传文件、邮件扣押,或将文件保存到便携式储存系统,不同客户的项目在不同的实验室里完成,雇员电子钥匙只能打开自己工作的实验室的门,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得益于对客户所属国知识产权法和相关规定的了解以及中外知识产权法差异的比较研究。滨海新区应采取一定的政策,为客户的知识产权提供良好的保护制度,才能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企业不断扩充自身能力以满足客户需要

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都在追求同一目标:在缩减开支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产品。低廉的费用固然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外包机遇。但只是一味降低费用并不能帮助企业争取到与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更多的生产合作机会。因为客户除了要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要不断的扩充自身的能力以提高外包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印度的AAI Pharma尽管除了提供液态、低压冻干和固态安泰乐的生产服务外,还提供临床及小规模商业化生产,但为了扩大业务,又与美国一家外包公司的制药公司建立了联盟。这些自身能力的扩充和提高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业绩。这又会博得客户的青睐,如此良性循环,使外包成功。同时,客户愿意选择早已知道客户需求的外包服务提供商,这个需求的满足不仅是丰富的生产经验,更是符合国际管理和质量标准。

3、良好素质的从业人员是实现外包服务的必需

人口众多是中国、印度成为提供外包服务国家的根本原因。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客户――美国,招收随机病人越来越费时,费用也越来越高,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病例资源是每个生命科学公司都想占领的市场。

但印度比中国更吸引客户的原因是熟练使用英语的研究人员使印度能和西方各国的公司实现无缝连接。而我们若想更具吸引力,科研人员的工作能力显然有很大价值,因为客户包括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没有足够的研究人员。

当然,服务外包的发展是为了实现贸易增长,但通过外包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服务当中,实际上是参与到创新药研发链条当中,获得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对于本土医药企业来说,承担研发外包也是积累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积累智力资本的同时更能学到国际化管理运作模式。

总之,认清形势,明确优势,迅速弥补不足,滨海新区医药行业服务外包才能更好发展。

(注:本文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2722)

【参考文献】

[1] 杨成刚:外包:让财富连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2] 周艳琼: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发展现状[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5(9) .

[3] 黄东临:新型外包覆盖传统批发[N]. 医药经济报,2006-7-31.

[4] 关珍:药企外包能否玩转[J].医药产业资讯,2005(5).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3篇

连锁药店贴牌产品早已有之,但是2006年上半年至今,几大连锁都开始大力推进自由品牌(商标)产品,并以著名品牌作为参标,意图对著名品牌实施取而代之的渠道拦截策略。至于引起国内OTC营销界的广泛关注,业内专家和媒体纷纷参与讨论,一致认为自有品牌的扩张是双刃剑,风险和利润并存,自有品牌控制在20%以内是比较妥当的,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发展比较稳妥。

属于药品连锁零售业态尝试新运作模式,以求提高利润水平,实现突破的改革尝试,发展自由品牌是连锁盈利压力下的必然趋势,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具体做法和推进步骤上有待商榷。但是在对品牌产品和品牌塑造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没有全面周密的战略规划,就快速上马,造成物极必反。目前连锁药店的所谓自由品牌,充其量只是“自有商标产品”而已。

自有品牌的盲目扩张是损人损己的经营策略,一是降低了零售终端的总体营业额,利润攫取透支了未来市场,品牌药的缺失导致客户流失严重影响了零售终端的品牌价值;二是品牌药无法得到特定零售终端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药的市场发展。

自由品牌还对知名品牌敲响了警钟,应该怎样作品牌,怎样才能不被日益强大的终端连锁药店用自有品牌拦截,必须加强研究与寻找对策。

此外,自有品牌使得普药生产厂商感觉到OTC终端的巨变趋势,品牌药尚且被拦截,没有知名度的普药生产厂商,要么给大终端作贴牌,要么就得推出市场,也告诉我们终端真正为王的时代终于提早来临。仅有产品批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钱和有方法运作市场,也提醒我们,你原来的终端运作模式很快就会失效了。

2、医药零售舒普玛的合资

2006年1月,贵州一树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与GRI集团在贵阳正式签订合作合同,由贵州一树药业将51%的股份转让给GRI集团,更名为舒普玛SUPER—PHARM(中国),并于5月中旬在贵阳市开业了两家示范店。店址分别位于贵阳市喷水池和延安东路。荷兰GRI集团(GLOBAL RELAIL INVESTMENTGROUP)是加拿大KOFFLER家族控股的跨国零售投资集团,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十强药品零售企业。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与以前高盛仅以资本进入海王不同,它是国外零售巨头全面进入中国连锁药店的开端,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并购事件,标志着国外资本正式进入中国医药零售市场。中国医药零售市场优越的表现不断吸着引国外医药零售巨头的关注,OTC市场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中国医药市场早已开放,经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梳理,尽管中国医药尚未分家,医药零售环境不如国外,但医药零售市场逐渐突破1000亿元规模指日可待,外资进入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势不可挡。如何与规范的世界医药零售巨头合作,雨量共舞将成为中国医药企业新的课题。

舒普玛的药妆定位,也将对中国连锁药店药妆化具有推动与促进意义。舒普玛的成功与否对外资连锁药店进入中国的速度信心也有一定影响。

3、偏远农村设立药柜

2006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农村偏远地区药柜设置规定(试行)》,此举将极大地改善偏远地区农民的用药状况。规定明确了药柜设置范围、经营的药品品种、设置条件等。药柜是指以保证村民用药安全、及时、方便为宗旨,由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及设在乡镇的药品零售企业,作为药品经营活动的延伸,在村设置的药品销售点。药柜经营的品种原则上限于非处方药。药品必须由药品经营企业统一配送,药柜经营人员不得自主进货。对设置药柜的条件,规定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一是具有保证所经营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二是药柜经营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程度,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健康状况符合经营药品的有关要求;三是药柜放置及拆零销售设备清洁卫生,外用、内服药相对分开,不得将药柜与有毒、有污染的物质设置在同一场所内;四是具有保证所陈列药品质量的相应条件和措施。

属于国家解决农村用药问题的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试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此举将扩大第三终端药店领域的市场规模。在没有卫生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的偏远农村,农民在家门口就将用上安全、经济的药品。对于普药尤其是品牌好、质量佳、价格便宜的普药这是一个上量的机会。做好工艺质量的保障同时,向政府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即可扩大市场规模,同时该细分领域具有排他性,同类样品不会超过两种。

4、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是指在《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使用单位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不变的前提下,将医疗单位药学部门负责的药事管理中的药品供应及调剂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与药品经营企业签订契约,委托企业法人运作。2006年2月,由南京市纪委牵头,开始运作药房托管。4月中旬,南京市政府部门提出将在全市13个区近200家二级、一级医院药房推广托管计划。稍后,启动医院药房招标,有30多家医药商业企业参与竞争。至10月份,已经推出数十家医院药房托管,其中南京医药在竞标中拿到了93%的医院药房托管权。

此后武汉新成立的社区医院也实施了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只是医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是连锁药店实现突围的友谊探索,药店托管小医诊所药房,还需要国家在没有系统的医疗改革办法与之配套,尤其是,社区卫生中心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得药店托管药房成为可能,因为这样社区卫生中心就没有动力去办药房。

各地区的药房托管改革对地区的医药行业是一个振荡,但作为商家,商业利益是首选的,只有药物的销售量上去,提高药物的销售量,医生的支持又必不可少,医药企业又和医生站到一条战线上了。

托管药房实质上医药分家的尝试,也是利益的创新分配,因此运作起来肯定有摩擦。

5、“店中店”成为标准模式

深圳中联大药房先后与沃尔玛和家乐福大型超市签订“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协议”,其中与沃尔玛的合作还是原国家经贸委的对外合作项目。中联大药房的“店中店”策略成功导致各家连锁药店纷纷与各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以分得超市细分市场。一致连锁进入百佳超市,广州金康进入其它的购物中心,屈臣氏大都在各种商城之中等等,“店中店”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连锁药店的一种经营标准。

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的变革事件。药店不断向快速消费品经营场所靠拢,争取更多的客流量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额。规模偏小的连锁药店,单个门店的集客效应非常有限,结果就需要进入商超来解决客流量问题。

店中店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标准经营模式,在国内刚刚起步,随着各家连锁药店的尝试和改革,已经摸索出自己的经营方法。事实上,每一个连锁药店都应该采取精细营销的策略,选址在超市的药店所经营的药品品类与经营在社区的药店则有所区别,经营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时尚类的健康产品就是店中店的特点。分析超市人群,根据超市人群指定营销策略和战术是店中店成长的基础。

6、亿元俱乐部形成

2006年3月,中国药店杂志公布2005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百强榜。中国连锁药店销售额百强的市场容量在2005年继续大幅扩张到3442422.1047万元,涨幅为48.15%。2006年销售额排行榜百强的进入门槛从1440万元骤升至8219.25万元。同时,50强的“标的”从11809万元(无锡山禾集团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涨至20022万元(苏州礼安医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30强则从20502万元(山东新华鲁抗药业零售连锁有限公司)涨至33032万元(重庆时珍阁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10强则从58000万元(深圳市中联大药房有限公司)涨至96100万元(湖南芝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增量38100万元。中国连锁药店从此进入亿元俱乐部时代。

说明连锁药店行业集中度在快速提升,尽管这是非官方的统计数据事件,但在业内也颇具影响,说明中国药品零售业态的高速成长,也预示着很快就会有产业资本进入行业洗牌。

中国OTC市场快速成长,连锁药店逐渐成熟,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对于拟在连锁业态进行投资的新进者将面临众强的强势竞争。然而,采取并购的方式,直接将百强中的连锁企业收为己有是一种最快的投资方式,贵州一树、长沙金沙大药房、三九连锁被收购事件已经成为经典案例。药品零售企业需要考虑,一方面增强自身的营运水平争取做大做强,另外一方面就是找一个好买家卖一个好价钱。

对于生产商来说,百强和连锁药店越来越强的消息,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因为终端压榨尚有利润将随着终端的越来越强大成为必然。

7、药妆店成气候

台湾药妆店巨头康是美,香港药妆店巨头屈臣氏、万宁,国际药妆店巨头舒普玛,以及本土企业杭州武林药妆店均在2006年扩张,台湾康是美药妆店进入大陆,《中国药店》和PTO都在组织会议研讨药妆店,都标志着作为一种药店经营业态基本得到业内认可。并逐步发展壮大。

是连锁药店为了求得客流量和客单价而采取的自救的改革事件。国家大力弘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时加大处方药销售的限制,导致药店总体销售额下滑,药妆店将是药店自救的一种姿态和变革尝试。

全球药物化妆品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化妆品市场每年正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08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人民币。作为经营健康产品的药店自然将“促进美丽”这一特殊健康产品纳入经营范围。中国的药妆店基本属于探索期的末期,随着观念的转变,药妆店将成为零售业态的一种标准经营模式。

药妆店的兴起是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必然现象,预示这新的消防群体和消费的模式的出现。

8、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三九,荆沙大药方被卖

2006年8月,三九集团宣布将拍卖旗下的1000余家三九连锁药店,三九集团曾经花大力气用6个多亿经营的1000多家药店将整体“打包”出售,仅仅开出300万元的价格,平摊下来每家售价仅3000元。这次事件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其它一系列医药行业资产不够事件层出不穷。

同时位于长沙的荆沙大药房被位于株州的千斤大药房收购。

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必然举措。是中国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让步的“完美”体现。从举起“1万家”零售终端大旗到出售“1千家”零售终端,标志着中国OTC零售市场走向理性。今后数年内种类并购事件还会大规模发生。

三九连锁药店的“贱卖”给高速发展的中国OTC市场蒙上了阴影。根据《2006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由于行业效益增长乏力、成本加大、利润大幅下滑。自药品零售市场完全放开以来,新的药品零售企业加入此行列来分食这块大蛋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全面的竞争。连锁药店的运营是一门科学,缺乏合理的投资理念和运营理念,一味贪大求全,风险也随之而来。随着OTC市场终端的整合,通过规范科学的运营,零售终端达到足够强大,上游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但利润的风向标也许会随着终端力量的增强而偏移。

事件还给欲进入医药产业的人们敲响警钟,不是谁都可以从医药领域分得一杯羹的。

9、网上药店发牌运营

京卫大药房网上药店于2005年12月29日获得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网上药店经营许可的企业,并于2006年1月正式启动运营。北京金象大药房也拿到网上卖药的的营业执照。

标志性事件,此举标志着中国网上药品零售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网上药店省去了店面房租费用、货柜费用、电费等多项成本,能够出让不少利润空间给消费者,通过低价策略冲击传统药品零售业的竞争对手。但网络消费观念在国内尚未普及,网上药店尚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

10、处方药限售,分类管理强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凭处方销售的药品名单》,2006年1月1日起须凭处方销售的11类药品: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其它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病毒药、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液、曲马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激素及其有关药物、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药店不得经营的8类药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品种、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放射性药品、疫苗。

属于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宏观调控行为,此举可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4篇

药价的高低关涉亿万百姓切身福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药价虚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大顽症,国家有关部门下大力气、采取各种措施如限制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祛除药价虚火,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0多年中,我国已先后17次降低药品价格,涉及8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平均降幅高达15%;但药价屡屡“空降”,以至于老百姓对药价降低的政策信息已经麻痹。

为何药价总是虚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药品运行有关的利益者展开博弈,尽量争取一个与己有利的结果,结果使药价成了一个“死结”。其中有“药价虚高”局面的坚定维护者,可称为“挺高派”,主要包括药品零售者、药品批发者、药品生产者;二是“药价虚高”局面的坚定反对者,可以称为“倒高派”,主要就是患者群体;三是“药价虚高”局面的两难行动者,可以称为“两难派”,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

“挺高派” 医疗卫生机构与平价药店是当前的主要药品零售者。对前者来说,由于“以药养医”的体制现实存在,药价降低将直接影响其经营收入和运转;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它有两个选择:一是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患者来就诊,所谓“薄利多销”,而这也同时意味着医疗机构工作量的加大;二是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规避药品降价,转嫁由药品降价带来的利益损失,办法也不复杂,既可以进一步压低降价药品的进价,也可以给患者用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或开更大的处方。两相比较,第二个选择自然会成为首选。因此为什么一种药品在国家明令降价后,很快就在有些医院的药房消失,原因就在这里。对平价药店来说,与医疗机构相比他们的优势就在于药品的价格较低,药品降价将削弱他们的优势;同时,药品的价格弹性较小,也有一定的保质期,患者也不可能大量储购药品,这使得他们即使“薄利”也不见得“多销”。药店的选择往往也是减少此类药品的进货,而多进价格更高的替代药品。

对药品批发商来说,药价高低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高则运转顺利,低则生存困难。医药流通企业目前的毛利率为5%-6%,利润率在3%-4%。而据全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医药流通行业利润率仅为0.74%,费用率则高达8.75%。药价降低将进一步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以上市公司南京医药为例,2004年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招标药品资金占用时间延长,药品经营企业的销售费用增大,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该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240.18万元,比上年下降88.31%。而且南京医药的流通业毛利率由2002年中期的11.06%下降到2004年的7.06%。因此,国家有关药品降价的政策一出台,总可以听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声或抱怨声。

药品降价中受打击最大的生产商在与批发商和医疗机构的谈判中处在劣势地位,不能转嫁降价带来的损失,如今“两面受敌”:一面是药品价格下调,另一个生产成本上涨,生存和发展举步唯艰。以抗生素企业为例,因粮食、煤、电、油价格上调,生产成本总体提高了25%左右,经成本和降价双向挤压,部分抗生素药企经营环境恶化。2004年,鲁抗医药(600789)亏损9567万元,出现上市以后首度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降低二十四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等政策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其中,仅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就使公司全年实际损失达1.2亿元;华北制药(600812)也因抗生素限售限价、原材料能源涨价及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低位徘徊等原因,200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2.74%。因此,在今年6月有关第17次药品降价即将出台的消息公布后不久,就有24家医药行业协会上书求情,理由是:很多药厂已经陷入生存窘境,如果药价降幅太大,不啻雪上加霜。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后,运营成本普遍上升,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竞争较以往更加激烈,国家在对药品进行限价的同时,加大了对招标采购的推广力度,使药品的出厂价格进一步降低,制药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小,再如此降价国内制药企业必将面临生死困境。在一再降价的压力下,不少企业走上了以自己的信息和专业优势来规避降价的“歪路”:一是停产降价药品;二是给药品变脸,通过改变包装、规格、剂型等简单做法将老药变成“新药”,然后给“新药”申报几倍于老药的价格。《中国消费者报》就曾报道,北京一位姜女士常用治胃病的药西米替丁以前每瓶100片仅4元,但去年年底药厂改变药品包装后,改名为“泰胃美”,虽成分无任何变化,但每盒20片售价升至42元,价格比以往增长了50倍。

上述三者由于利益关系紧密相连,很容易形成力挺药品价格高企的“价格同盟”。

“倒高派” 患者是“药价虚高”的直接承担者和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患者。卫生部今年三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在2003年达到了108.2元,比1998年增长了57.5%,而每次住院费用达到了3910.7元,上涨了76.1%,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此,我国约有48.9%的居民选择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但患者是一个松散的群体,加之掌握的资源有限,难以对“药价虚高”进行有利、直接的抵制,生病总要吃药,贵也得吃。除了私下大发牢骚、骂娘以及向一些有良心的媒体大倒苦水外,只能是“打掉牙齿合血吞”。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祛除药价虚火,但却是年年盼望、年年失望。药品的总体价格不降反升,大大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以至很多人患上所谓的“药品降价麻痹症”。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5篇

“定向招商”,是一种依据对企业自身情况的深刻解读,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渠道、市场、宣传等手段,整合优势资源实施有针对性招商的新模式。其核心在于明确招商对象、渠道,在特定形势下采用特定手段面向特定区域实施导向性招商。它可以很好的是企业打造细分市场的独特企业品牌形象,并且通过针对性极强的招商措施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招商的效率。

一、产品,投其所好打市场

产品作为招商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一直都是企业需要不断实施有针对性研究的重点。然后,目前的医药招商企业,在产品的规划方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针策略。大多数的情况是,要么看看自己手里的几个、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产品个个都是好东西,都像卖好;要么,则认为自己的产品总是不如人家的好,放着自己的产品不能好好销售,却从其他厂家或商业调拨销售。当然,这样做的共同结果是:招商企业无论在哪个区域、什么媒体、任何一个医药展会,都在不遗余力的推自己手里的所有产品,希望每个产品都可以做成如“江中健胃消食片”、“白加黑”、“葵花胃康灵”等那样的销售上亿的产品。可是,放眼国内所有的医药企业,能将自己的产品同时有3个以上上亿的产品的,没有一家,足见这样的一种市场操作策略的问题之大啊。

其实,招商企业的产品是需要有一个策略来指引,因适应不同情况下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投其所好”方能获得销量。

1、地域性需求

医药产品相对于其它产品来说,地域性更加突出。南方、北方、经济条件、用药习惯等等都直接决定着药品的实用性和与这些现实情况想一致。比如,湖南省是肝病的发病大省,肝病用药市场自然有保障;而广东省是我国鼻咽癌的高发区,东莞则是结石病的高发区,北方市场的感冒、哮喘基本高发等等,这些现实因素是招商企业制定产品营销策略的重要参考。

2、产品销量

在招商企业制定产品的特殊化招商策略的时候,企业自身产品在某地的销量、某地的原有的同类产品销量也将是企业实施产品细化、重点推广的重要参考。产品原有销量不错、市场容量较大,则具备企业重点操作做成某一区域的明星产品;反之,如果产品本身在某地的销量不大,而市场同类产品较多,则可以适当考虑不以该产品为主推,寻求其它增量产品操作。

3、国家政策

而针对我国这两年频繁的医药行业出台的各种国家性和地方性的制度、条例,也是需要企业认真解读,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放商业贿赂法出台、招标挂网条例的完善、还是国家医改对于第三终端市场的扶持和医保在医药体系中的提升等等,这些政策无论是促进性的还是规范性的,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销售。

4、产品自身情况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产品自身的因素,说到底就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问题。也就是营销学上常讲的“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药品市场销售环境中定位的问题。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有着不同的市场情况,形成期(也就是药品刚上市)因为药品相对较新,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需要整合资源挖掘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成长期由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销售,是需要进一步整合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做大做强的阶段;而成熟期则产品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和市场基础,是如何维护的问题;衰退期的产品,进入产品的同质化恶性竞争时期,需要一方面不断对产品进行新价值挖掘,另一方面采用包括降价、让利、政策扶持尽量维护产品的市场销售周期的问题。

二、宣传,有的放矢提效果

而医药招商目前倚重的重要手段—“宣传”,也需要进行细化整合。这里还是笔者一直提倡的“媒体精投”策略。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媒体投放。

1、依据当地情况选择当地媒体

在产品招商宣传方面,目前企业大多数的选择全国发行、或全渠道发行的媒体来产品投放,希望可以更多的开发客户。可是,这样目标不明的宣传投放,不仅对企业的空白招商市场不能聚集资源扩大宣传面,对于已经有固定客户的市场反而是一种威胁,影响双方合作。对招商企业而言,不妨首先明确自己要重点开发的区域,然后集中宣传资源,利用当地的强势媒体进行产品招商宣传,会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2、与强势媒体合作进行选定区域或渠道开发

同时,目前的招商媒体中,一些媒体在客户资源、发行渠道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与这些招商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针对专门做某一渠道的客户、或者某一个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产品宣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区域性展会的有效利用

鉴于目前医药展会的重要作用,招商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市场或渠道开发需要,利用在某地招商药交会的契机对当地的客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商业洽谈、论坛沟通、酒会研讨、讲师培训等,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某一区域或某一渠道的客户。

三、客户,门当户对比翼飞

招商企业与客户合作,就好比男人娶媳妇。娶个门当户对的,可以夫妻恩爱长久发展;妄图找个条件好的,挑三拣四就会打光棍;而找个差一点的,生活不和睦则会百家。所以,在不同的区域发展什么样的客户同样值得企业用心研究。灵活发展企业的客户资源,在不同的情况下搭配不同客户是保证企业原因不断 盈利的有力保证。

1、以个体商合作为主

目前,招商企业都在不断寻找的好“媳妇”。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保证企业的回款,并能很好的保证企业产品的利润空间。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监管的手段不断强化,对于药品经营资格的约定和查处的力度不断加强,这类人中的许多已经推出了医药行业。现有剩下的这部分医药个体商,则逐渐在产品的商进行正规化的运营,并逐渐并入商业公司或自营公司之路发展。对招商企业而言,在大部分市场还是要以这些在当地资源、人脉都很丰富的个人商为主要合作对象。

2、与合适的商业(二批)建立关系

此外,由于企业自身的产品、实力、网络等因素的限制,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有效实施个人商的挖掘开发,则不妨可以转变思路,在产品没有有效覆盖的区域依靠当地的商业公司来实施区域开发(特别是其中的普药品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保证这些商业公司的经营秩序的问题,划定经营区域、渠道,不会因为商业的配送、调拨等问题而产生对其他市场的串货冲击。

3、自营终端开发空白市场

同时,招商企业发展到现在的驻地招商阶段,对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情况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发言权,当个人商和商业(二批)都无法有效发展的时候,依靠企业自己的队伍对终端进行开发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相对于临床终端开发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选择适合OTC、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专科医院等渠道产品来针对这些渠道开发,来保证企业产品对当地市场的进入。当完成对某一渠道的开发之后,最好的策略是将这些终端的供货资格转交给当地具有一定合作意向的客户,从而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实施更深层次的市场开发。

四、人员,我的地盘我做主

而作为医药招商企业的实施主体—业务人员来讲,当企业从电话、网络、展会的传统招商手段逐步发展到驻地深度招商阶段后,如何配置人员的结构、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则是影响企业招商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1、企业派员驻地招商

对于企业已有的驻地招商人员来讲,一方面其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市场操控能力。本身拥有较高的专业化知识,了解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依据市场的变化发掘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策略。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关系经营能力。善于从合作对象、当地市场的同行企业等着手,来发掘和建立属于自己的合作机会。并且对于目前的招商市场来讲,这种能力对招商效果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6篇

其实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同样是花钱,人家的钱花在哪里了,为什么会起效?同样向市场投入人员沉入到渠道中,人家的人员是怎么设置使用的等等。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有效提升我们的营销效果问题上面了。

中国的医药营销市场就如同股市大盘一样,成长期不断攀升,随便买只股票就可以暴利;调整期间振荡前行,各个股民根据市场行情针对每只股票都要制定单独的战术期待成功。前几年的三株口服液、红桃K、汇仁肾宝等,通过简单的人海战术和自制海报、小广告就可以狂赚钱。而现在的医药市场,各个厂家在各个渠道创造了不同的模式,各个专家在不断评价点评这个越发复杂的市场,该用什么模式。结果,有的厂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而有的却赔得血本无归。

套用一句歌词“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在医药行业经过了躁动的圈钱阶段后,越发归于理智。市场瞬息万变,会随时出现各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提供个性化营销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营销效果! 一、 数据库营销

数据库营销作为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正是在医药市场的个性化潮流下产生的。它以真实数据为依据,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大大提升了营销效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其本身也存在显著的优缺点:

1、 优 点

信息丰富:无论企业自建的数据库还是从外部咨询公司或网站购买的数据库,从几万到数十万信息量不等,涵盖天南海北的客户,信息较为丰富。

针对性强:因为有直接的手机号码和地址,企业可以组织进行直接的电话营销、短信营销、资料邮寄等手段进行产品宣传和推介,省去了中间环节,有极强的针对性。

价格低廉:企业自建的客户数据库,一般由企业的区域业务人员收集,无需支持成本。而对外购买的商数据库,也相当便宜,往往一个十万个信息的数据只需要上千元就可以了。

省时省力:免去了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商的不确定性,省时省力。

2、 缺 点

同时,数据库营销还有本身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

信息的不准确性: 数据库营销对数据的依赖性最强,而这些数据无论外部购买还是企业自行建立,都会因为客户更换号码、抄送错误等造成数据失真,影响营销效果。

沟通不直接: 因为数据库营销是建立在电话和短信沟通为主的层面,无法直接和客户进行面对性沟通交流,影响了沟通效果。

无法及时针对市场行情: 市场在变化,客户也在变化,无法面对客户就意味着无法及时捕捉客户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对产品的需求变化、操作渠道的变化、经营方向的变化等。

因此,基于以上的这些特点,数据库营销有着本身很强的效应和针对性。它的主导方向是以人为出发的,忽视了市场的品种塑造和渠道掌控。因而,充分运营数据库营销在以下方面,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的。

医药招商市场发力

招商市场主要以寻找进行产品的二次或多次销售为目标,讲求信息的多元化和有针对性。现阶段我国的医药招商企业,多以寻找个体商为主,通过展会、媒体信息传播等手段,是一种盲目的被动营销。引入数据库营销后,招商企业提升了目标性和针对性,会极大提升企业的商资源来源,提升产品销售。

维护渠道关系

医药行业的渠道复杂,涉及的环节和因素较多,这个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花费较大的功夫用于疏通渠道,维护渠道各环节的关系。通过数据库来维护企业和渠道的关系,可以有效弥补人员拜访的时效性。无论是单位或个人的,通过短信在特定的节假日或者其生日、店庆日等特殊日子发送祝福,不定期邮寄相关资料和小礼品,都可以有效的增进企业和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销售开展。 二、 一对一营销

市场在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变化采取相关策略,“一对一营销”就是这样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营销手段。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与产品

对企业的营销行为来说,产品永远是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特别在目前药品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产品的多样性和同质化,将不可避免的困扰着我国的医药企业。

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除了加大人员投入和费用投入外,还要讲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用产品定位带领企业发展的问题。一个产品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企业要根据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市场适应情况确定其适合渠道、销售政策等一系列东西,同时还要深刻定位该产品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是为了盈利占领市场,还是弥补企业的产品线,还是与市场同类产品竞争市场份额打价格战……企业对产品的营销界定,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慎重对待。

企业与个体

这里的个体,既指个体商,也指与企业合作的所有渠道成员。作为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些个体直接影响着企业营销的效果。

无论这个所谓的个体是哪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真正从市场入手,通过优选人员、优化资源配置来最大限度的协助其在市场开发过程的问题,不断为其发展注入企业层面上的一些优良的东西。

对个体商来说:他需要的是企业提供在市场操作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不仅仅是资金和各类宣传品方面的扶持,更重要的市场经营层面的指导和培训。

对企业合作单位和其它渠道成员来说:好的市场经营操作思路,好的管理思路远比只是简单给以费用和物料要受欢迎的多!

企业与渠道

医药行业从来就是一个多渠道并行的市场,既有传统的临床渠道、商业流通渠道、药店OTC渠道,又有最近几年兴起的第三终端、第四终端等渠道,当然还有处于其中间走模糊路线的招商市场。企业如何在这些形式各异,特性不同,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渠道中选择真正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渠道,是企业能否在营销中取得突破的关键。

确定企业发力的主渠道,并配合充足的人财物来深度挖掘渠道,制定全面系列化的渠道操作方案,并不断发力才是企业进行一对一营销的根本所在。

企业与区域

市场大环境是最复杂的战场,特别是面对中国这块区域面积更为广阔的市场。不同区域,不同习惯,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各地行情。对企业来讲,需要做的就是“一地一策”,才能把握市场节奏,取得竞争主动。

要实现对区域的特性化操作,就必须详细有实效的了解市场实际信息。市场调研作为企业常规使用手段,一直就是事情经营的先导。有了市场一线数据,有了市场详细特性和需求分析,才能把握主流方向,针对性布置市场开发兵力,协同发力,不断调整乃至最后的成功。 三、 专家式营销

何为专家?是指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了解和建树的专业性人才。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专家,不是自己给自己封的,而是经过努力被别人认可的。企业要实现营销的成功,也需要下大功夫提升企业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从而可以有效指导市场,操作市场。所谓的“专家式营销”,也就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的。

涵盖内容

企业要想成为专家,进而实施专家式营销,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产品制造专家:要求企业专注于市场需求、本身有很大价值的某一个方面品种,并不断努力进行品种研发工作。在保证产品富含某种独特技术含量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品牌塑造工作,从而树立企业在业内的产品制造专家地位。

产品服务专家:企业完成产品市场销售,并不是完成了所有工作,企业要长久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产品负责,全力打造服务型专家的形象。从产品出售前、以及售后,都要协助企业经销商最好相关销售保证工作,做好服务,树立良好口碑,建立独有的优质服务品牌。

产品营销专家:产品销售,选择哪个渠道,采用哪种方式销售,也是企业实施经营策略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企业要拿出时间和精力,仔细研究各个渠道的不同特性,并进行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实际操作,从而积累大量市场一线的操作经营,完成积累,从而可以有效指导渠道经销商完成销售。作为产品经营性企业来讲,营销专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进行营销

既然是专家进行营销,就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在指导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市场开拓,指导渠道经销商进行市场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几个点:

以数据为依据

数据是最强说服力,要针对某一渠道或者品种,只有拿得出让人信服的数据才能让人信服你的说话力度。

企业本身作为大层面的指示作用,在产品和渠道的研究方面,必须有翔实完善的数据和渠道分析报告。有了这些依据,企业就可以大胆的来指导其市场开发人员该如何利用渠道的特性展开工作从而可以事半功倍;也同样可以知道渠道经销商来应对渠道和行业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升企业下游渠道的竞争力。

布局的全面性

无论是产品方面、服务方面还是营销方面,在整个工作的进行当中,务必要求布局的合理行和全面性,同时不断提升相关工作的执行力度。

这其中,企业的合理规划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依据实际的落实和适应性。要求工作的布局尽可能的全面翔实,各项工作落实务必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营销的专业化程度,提升企业在渠道中和行业内的影响力。

有榜样性内容展示

“光说不练空把式”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有实在的明证可以让人看到。企业展示给内部员工和渠道的东西,无论说的再多都不会很有用,或许短期内可以让人相信,一旦营销落实到实际发现与现实不符,企业的威信将荡然无存,这是非常致命的。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7篇

目前A股的震荡,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再次走弱的信号?投资者不禁要问,我们还应该对市场有信心吗?

这似乎是一个出现在法庭上的场景:A代表资金和信心的一方,B代表另一方,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会不会影响全球所有的市场”。不会。A胜,股市将上涨;会,B胜,股市继续维持跌势。

如果说,股票市场是一个基于实体经济之上的虚拟游戏的话,这个游戏能否继续就取决于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程度。尽管经济衰弱,但却有部分行业传来好消息:

旅游:近期澳元大幅贬值。三个月内兑美元贬值近50%,却由此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

典当:以往靠拆借获取周转的企业主现在只能依靠典当私人财产来获得现金周转。据说现在当铺生意红火到需要控制客户量。

留学:留学中介的数据显示,有留学计划的人数在显著提高,除了“更便宜”之外,欧美的学校也更愿意接受“消费型”留学生前往。

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普遍信心,机会永远是相对的。

运用鸡尾酒理论确定你的投资方向

还记得投资界屡说不厌的“鸡尾酒理论”吗?它可能是彼得・林奇关于金融市场最实用的阐述了。市场缺乏信心的时候,就是投资的时候。如今,次贷危机。美国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脚步几乎停滞、石油价格下跌,全球股市缺乏资金支持,对中国的流动性影响明显。既然市场总是经历着从贪婪到恐惧到贪婪,此时应该贪婪还是恐惧?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抉择。我们

从众多投资大家的选择中,精选了两位观点对立方,来看看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吧。

巴菲特

“我已经开始买美国股票了”――巴菲特在《纽约时报》这样说。

在人人为股票愁的今天。巴菲特又重复了他的投资格言:坚持自己的信念是人类的本能倾向,如果这种信念又得到验证和强化,那么人们对它的坚持就尤为明显。在股市中,经历了长期牛市或者长期的停滞后,人们很容易形成这种惯性的“坚持”,但这种坚持事实上是一种心理缺陷。6月30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持有现金310亿美元,但现在巴菲特已经在GE上投资730亿美元,在高盛上投资50亿美元。

巴菲特认为,上升的失业率、媒体上的坏消息让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吓坏了,这恰恰是他买人股票的理由,他用以前只购买国债的私人账户开始购买美国股票,并称价格合理的话他会全仓买人――除了那些财务杠杆很高的公司,很多优质企业仍有望在多年后创造惊人的利润――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巴菲特式投资,不预测短期市场,只关心基本面是否优秀。

“坏消息是投资者的最好朋友”巴菲特说,因为存在贬值可能,长期而言,现金并不是好资产,而且为应付危机,政府接下来的政策很可能是制造通胀。总之,他开始购入美国股票了。

谢国忠

谢国忠曾准确预测了股市的泡沫和房价下跌,这一次,他认为国内的经济情况会因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变糟。

谢国忠在他的文章中指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指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逾三分之一。美国的经济衰退会减少美国对欧洲进口商品的需求,进而可能造成欧元区遭遇较大衰退,特别是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其贸易依存度非常高;同样的道理,由于日本与美国的经济交往密切,因此日本可能也将陷入严重的衰退。由于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中国的出口也会受影响。谢国忠预测,2009年中国出口将出现下滑,这是以往30年来不曾发生的。

国内股票市场、消费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似乎在逐一破灭,全球经济不景气又推动热钱从中国流出,流动性堪忧。谢国忠的判断是,即使是有财政政策支持,但出口不利及楼市低迷负面影响仍难以消除,2009年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做为一个私募基金管理者,他的观点绝不能只简单视作一个经济学家的思考,而应该值得投资者借鉴。

新局面下的投资策略调整

在理论上,有最坏的心理准备和最积极的心态,是一个人投资成功的前提。目前的A股市场,前景虽然堪忧,但机会也在随之出现。风物亦应放眼量。既然没有快钱可赚,不如转而寻找真正的价值投资所在――如巴菲特一般。

在经济周期复苏信号明朗之前,四季度行情充满变数,投资应以追求安全为主导思想。这一季究竟是否是投资的严冬,要看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和投资策略的制定。根据申银万国研究所对A股合理价值的模型分析,对大盘的运行可能得出了如下结论:

2000点~3200点――如果此时你还指望大盘回升到5000甚至6000点的水平,确实有些过于乐观了。但对于投资而言,还是存在操作空间的。

属于四季度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从20D7年4季度以来A股市场持续大幅下跌,估值迅速回落,对经济下行周期的负面影响作出剧烈反应。目前无论是与历史的纵向比较,还是与海外市场的横向比较,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都已经较为便宜。理论上说,估值低一定是奠定获取长期收益的基础。但前文也言明,就未来6个月乃至全年来讲。经济下行风险巨大,国内股市及房地产市场回暖恐怕难以迅速出现。

对于四季度的操作策略,不妨定在――为长期投资寻找机会。2000点之下,应该是安全的建仓时机。因为经过大规模的急跌以及轮番补跌,市场对一些优质公司判断已经发生了变话,这样一来,今后经济调整的收益行业就存在较大机会,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基础建设扩大和过度下跌的大型企业等。

在此,四季度至少可以遵循以下主题寻找投资机会:

1 继续以防御策略为主,寻找对宏观经济波动敏感性低,有较强盈利增长预期的行业,如收益于通胀和价格上涨的商业零售、食品饮料;受益于行业改革以及具有抗通胀性质的医药行业;以及钾肥等。

数据显示,人均GDP2000美元之后,消费大类里医药的长期增长最为确切,因此医药行业具有抵御通胀的特点,是最好的行业之一。我们多次介绍过,新的医疗改革计划预计对医药行业每年增加投入近千亿元,因此医药行业还可划入产业调整升级范畴之内。

此外,零售业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虽然对于国内的经济增长预期下滑,但支撑消费强劲增长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作为消费产业链中拥有稀缺性渠道价值的零售企业,具备更强的抗周期性,综超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仍在。

2 投资于受益政策支持的行业:可以预期的是财政政策将会加速拉动的基建、铁路建设等;另外,电价、水价等能源价格的上调。可能为电力行业带来好的预期;三季度钢材价格有所回落,预计四季度成本压力减

轻将会提高机械行业毛利率。

四季度,机械行业在成本压力改善以及灾后重建因素利好拉动下,可能会反弹形成交易性投资机会,而对于基建扩大的良好预期,建筑公司可能因此受益;在加速建设开发的前提之下,对铁路的投资可能进一步增加,也可以关注。此外,随着国内通胀压力减缓,资源价格上涨几乎箭在弦上,一旦价格管制放开,电力和水利行业会获得一定的关注。

3 电信业整合后的市场机会。

为了争取3G市场主动权,国内各大运营商都加大和加快了3G的投资力度,预计这种趋势将会延续到2010年。对于国内通讯设备商而言,未来2-3年内盈利增长相对比较确定。电信业整合后,适逢三季度股价大幅调整,因此行业的投资吸引力更加突出。

4 最后一条主线是估值具有一定安全边际,存在超跌反弹的交易性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地产、煤炭、钢铁、有色和石化。建议短期规避金融股。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步扩大,随着香港中信泰富受到冲击,市场观察对于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类公司存有较大戒心,股价不容易活跃。

总的来说,经济下行周期中,机构投资者的行业选择应趋防御,消费需求稳定、投资拉动及政策主导行业更容易得到资金的关注。来自券商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4季度投资者看好的行业依次为医药、商业零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食品饮料、能源、交通运输及公用事业,最不看好的行业分别为基础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纺织服装,2009年上半年投资者看好的行业依次为医药、商业零售、食品饮料、信息技术、电气设备、房地产、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及公用事业,最不看好的造纸印刷。

此外,对于地产和银行两个行业来说,尽管行业预测有了较大改观,很多券商都将评级升至“中性”或“持有”,但请投资者不要盲目乐观,房地产市场的冬天和春天之间,不会转换如此迅速。

此外,市场上仍有悲观的因素:

1 未来公司业绩增长难乐观

自2002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不断提升,这主要是由于推动制度变革对于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大股东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资产整合、股权激励等手段,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宏观经济周期性回调的态势已经确立,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增速不容乐观。

从中报统计数据看,2008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利润增长幅度较高的公司多集中在医药生物、金融服务等行业;从可比公司统计数据看,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的下降幅度比较明显。

2 市场资金供求依旧紧张

从入市资金看,基金发行规模还在继续走低,通过基金入市的资金仍在低点徘徊。面对低迷的股市和楼市,储蓄存款加速回流及存款定期化趋势依然严重。尽管大小非解禁的已过,国家对此有诸多限制和要求,但对于资金流入并没有起到根本的解决。

此外,一贯以“零存款”著称的美国,近两月来储蓄率的增幅达到20%,以及各国政府注资美元救市都显示了国际间流动性不足的实质。

“最坏的时代”机会所在

尽管市场疲弱、经济循环进入弱周期、国际间市场恐慌蔓延,但在这样“最坏的时代”里,却有令人心动的价格。

比较A股的横向和纵向估值水平,目前在国际比较中已经处于中游水平,估值水平与美国和印度比较近似。从纵向估值来看,上证指数在2005年熊市时,市净率最低在1.7倍左右、市盈率在16倍左右、股息率在2.5%左右,目前市场估值已近低谷。

而且,目前市净率指标距2005年历史估值低点1.7倍的市净率水平只有15%左右的空间;市盈率则已经接轨。尽管还存在市净率与历史低点的15%左右的差距以及目前日渐扩大的AH股票溢价,但考虑到市场悲观预期已经大部分反应。对比各国股市在2001年泡沫崩溃时的估值水平以及A股的历史数据,相信各界对于“A股已经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判断是统一的。这就为股市的上涨奠定了信心基础。

相信,只要全球经济不至于因此次危机灭顶,流动性对于估值的热爱就不会改变。

中长期看,重点关注美欧信贷市场利差是否缩小、美股三季度业绩情况、美国股市的企稳情况;关注中国政府未来的救市以及救经济的政策举动,是否能够有效的解决压在A股市场上的三座大山(经济下行、货币放松、大小非和限售股);如果没有大变化,则仍然依照投资时钟,维持较低仓位、把握反弹。

医药行业新媒体运营范文第8篇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医药企业,临近过春节的年前年后这段时期,是传统的生意淡季,销售额会显著下降,直到来年5月份以后。“振荡调整”、“筑底反弹”这样的字眼所含管理上的哲学理论,也同样适合于医药企业目前的这段环境:如何对企业在2007年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和制度,夯实企业2008发展的基础,才是企业在这段销售淡季所要做的工作。

一、 一份客观详实的2007年“经营年报”

每到年底,上市企业都会对股东本年度的年报,用来向全体股东“述职”。

对于我们的普通的医药企业来讲,也要在年底的时候对企业本年度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总结,从而可以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在过去的一年的经营情况。

1、 内容要客观全面

企业的年终总结,针对的是为企业盈利的全体员工,两者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切忌片面和弄虚作假。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把企业2007年的所有经营信息尽可能全面准确客观的表现出来,从而可以让每位员工都清楚。主要指标包括:

A、 企业2007年的总体经营情况(年度总销售额,单月销售额,与去年的对比)

B、 媒体宣传信息和费用使用情况(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网络、展会、宣传品等的各项使用情况和费用情况)

C、 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和市场推广费用情况(公司主营品种的年度总销售额以及单月销售额,与去年的对比情况,07年度主要采用的市场操作方式和费用支出情况并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D、 企业市场推广情况(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客户发展等市场整体布局情况)

E、 企业固定运营费用使用情况(包括企业场地、水、电、网络、耗材、燃油等费用,员工的固定工资支出)

2、 采用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

改变以往的由各个部门员工和部门经理做个体的工作总结,再由企业副总或总经理做企业年终总结的模式。由企业的主管副总经理或者总经理,根据具体的信息,做出自己对企业2007年整体运营的总结。因为企业主管领导往往是企业过去一年整体运营策略的发起者和实际部署人,对运营的结果和情况更具有发言权,提升了企业年终总结的权威性。

二、 仔细分析2008可能出现的大环境方面的信息

任何企业的市场经营,都会受到市场大环境方面的影响,企业要有所发展,对大环境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1、 国家宏观环境

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具有决定因素的高层领导者),一定要仔细研究国家对于行业的一些具有影响力宏观政策的调控措施。随时把握动向,提前着手研究应对策略,才能有备无患。例如医药改革,药品降价等敏感话题,都会对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必须未雨绸缪。

2、 地方实际信息

我国的国情况决定了国家每次进行行业宏观调整,必然要从某个省市或地区进行先期试点,达到满意的效果后再推向全国。企业就必须要实时关注各个地市的试点模式情况,比如:医药行业医改前出现的南京药房托管、闵行模式、广东模式、以及河南等地出现的全省范围内县级以上医院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信息等。一旦企业可以占据先机,将为以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 市场发展趋势

市场趋势,主要是掌握市场渠道模式、媒体特性、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要研究遵循。企业可以进行创新,但是一定要建立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情况之上。

三、 “挤出水分”,客观评价企业发展

今天的股市,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从2007年初的2600多点到现在最高时的6000多点,里面充满了浮躁和水分,所以挤出水分才更加有利于健康发展。企业的成长之路亦然,一定要清醒。

企业发展之中,因为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取得成绩,也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同样,没有问题的企业也不是一个健康的企业!

1、 企业内部问题

企业内部问题,就是企业自身支持市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个企业内部都会有许多问题:员工素质与能力、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向心力打造等等。但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好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企业凝聚力的提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合作沟通以及企业各项政策策略的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务必细细研究,谨慎考虑。

2、 市场开发问题

而对外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的就是企业运营模式下的方向性和费用使用是否合理方面。企业主导的运营模式是否符合市场实际、对单品实施的市场操作是否有效、费销比是否合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盈利,是企业必须要认真总结的。

四、 “获利回吐”,用于夯实发展基础

挣了钱,放到兜里不想再拿出来的企业老板,是小作坊式的经营,注定难以逃脱被市场竞争淘汰的命运。在我国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可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不俗业绩的企业,都懂得及时用挣来的钱夯实发展的短板。这些可能在技术研发、市场布局、员工待遇等各个方面。

1、把握重点,查漏补缺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取长补短。而目前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企业领导者们要做的就是要认真研究,总结出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方面,集中力量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予以解决。所以,把握重点很重要。

2、方向明确,对症下药

有了明确的重点,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内因外国的共同探讨,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从而进行实施,力求可以最直接有效的予以解决。

3、 工作扎实,执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