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1篇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2.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三、五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提倡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

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项目项目考核得分百分比折算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项目考核得分为百分制,折算得分之和就是最后得分。

学习或训练态度15%

军事知识考核25%

军事技能考核25%

军训日记或小结15%

最后得分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附主题活动评价表

项目分值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累计各项得分除以2就是最后的得分

实践活动态度30

活动选择与活动设计40

活动体验和心志发展40

活动成果和社会效益30

活动创新性和实践性40

最后得分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表

活动名称活动用时活动态度活动收获活动得分备注

综合得分累计得分÷活动项目数

()

6•4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2篇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编写

1.确定活动主题。由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固定的套路,因此,素材的选择既是前提又是关键。这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以围绕课本上的实践活动进行,如“节约能源”、“绿化校园”等。也可以在教材中延伸,如学了24时计时法之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计算出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既巩固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又能感受到数学的用途。还可以是一些数学史料知识,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自己查找圆周率的知识,介绍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感受古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2.选择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和社会参与、体验和操作性的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学生可以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增加许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提高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获得发展,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学会反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触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要将教室、学校和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情境可能与我们的预设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是预期的,也可能不是预期的,充满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上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显著的性格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学生在活动中碰到问题、遇到挫折时,教师可以作为一个指导者,给学生暗示性的帮助和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在活动中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

二、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像其它数学课一样,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更注重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调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在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思想,发现数学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又区别于其它数学课,在一节课中,它没有固定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有待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来,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学习同一内容,更不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生的发现作为知识点,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仍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通过有效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在数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延伸的空间比较深,学生活动的范畴比大,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这些因素就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著名数学猜想、数学史料等。

4.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性作业。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5.及时中肯的教学评价――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拨动学生内心情感,启发学生相互借鉴,体现教师教学机智。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职业体验;主题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传统基础教育的创新点,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加入职业体验活动元素,延伸了传统教育的内容,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的缺失,为青少年提供了体验社会职业的机会,并填补了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教育缺口。通过模拟、体验、角色扮演来了解和接触真实的社会分工与各职业的职能及相应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好地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做出思考与判断。

本文拟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活动设计与实施中:主题的内容、活动领域与过程体验三方面,谈谈自己在活动实施中的所做、所感、所思。

一、体验“小职业”,选择适合的主题内容

在职业体验活动的内容选择上,首先要符合时展方向。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及特长的前提下,合理引导学生对当今职业领域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选择适时的主题内容。其次,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分工的态势,了解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职业心态。再次,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身心发育还没有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中还要重视安全性、技能难易度这两个程度性问题。例如,面对7年级学生设计的职业体验活动:《面艺室里过大年》中在主题内容中选择面艺师这个职业展开体验,适应时展;安全、健康积极;技能学习容易理解、易于上手。在活动实践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获得老师、家长、社会的肯定与支持。使学生在愉快的职业体验中了解面艺师职业的特点与基本技能。

二、感受“大社会”,融合不同的活动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大致可分为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职业体验活动应注意融合前三大指定领域,把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与工具,作用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在主题实施中确定某一个领域为活动的切入点,例如,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可进行职业领域与职业技能探索研究;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可进行简单的职业技能学习;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可进行职业角色扮演。

在实施面对8年级学生职业体验活动:《金牌小厨师》时,是以社区服务与社会服务为切入点。活动的重点设计为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在家中、学校内或社区里制作一道拿手菜;邀请家人、同学与老师、邻居或街坊来品尝鉴赏。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为辅助内容,信息技术为工具手段实施整个主题活动。

三、规划“我人生”,挖掘深度的过程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于其他传统课程来讲更注重过程与体验而不是结果与成品,即使最后的活动结果按计划来说也是失败的,也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一种成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的职业体验活动也是这样,活动过程的经验与体会永远高于活动的完成度,无形的心灵感受始终重要于有形的成果作品。强调亲历职业体验实践,深度探究职业分工职能。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服装梦工厂》是面对9年实施的中长期职业体验活动,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由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并帮助其深入研究职业特点和职业职能,学习简单的职业技能,继而运用所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服装设计师的职业活动。整个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同面对所产生的问题,解决困惑,引发思索。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服装设计师的工作与辛劳,并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个职业的定位与职能,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学习与职业方向,达到深入挖掘自身感受,不断修正自我定位的作用,促使师生共同成长,激励师生携手学习。

系统、规范、有效的职业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不同职业体验主题活动中,学习简单职业技能,扮演各行业职业角色,进行自主职业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满足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面对未来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时,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优化设计;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7501

小学阶段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策略,巧借媒体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活学生生活感知;巧借生活故事,通俗展示生活道理,启动学生生活认知;巧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塑造生活品质,进而全面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社会性认识。

一、巧借媒体情境,激活学生生活感知

小学生比较喜欢直观、生动的事物,更喜欢自己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活学生生活感知。

在学习苏教版《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学生积极踊跃回答:塑料袋、直尺、漂亮的发夹、水盆、雨衣、儿童玩具……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塑料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师展示塑料的由来并让学生讨论塑料的优势,师生一起概括总结。然后,教师巧借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路边的树木上挂着各种塑料袋;小河中、土地上堆满了各种塑料盒、塑料垃圾;随处可以看到的垃圾焚烧,黑烟滚滚。由此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视频对生活情境重现,一个个典型的“白色污染”情境,碰触学生的心灵,学生直观感受到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的麻烦,积极思考解决污染的办法。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白色污染”的视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感受到塑料制品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了许多的便利,但是也带了不可逆转的“白色污染”,从而认知到我们要从我做起,少用塑料制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设计的生活教学情境,对学生产生直观的冲击,学习自然顺利进行。

二、巧借生活故事,启动学生生活认知

由于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多为抽象、理性的教学内容,又由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巧借生活故事启发学生认知。

在学习《父母的疼爱》时,教师播放歌曲《爸爸妈妈》,先让学生从歌词中,领略父母的爱,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讲父母对自己疼爱的真实故事,有的学生说:“每次我生病的时候,父母都特别担心,时刻陪着我,给我喂药、做好吃的给我吃,没有任何怨言,直到我感冒完全好。”有的学生说:“不论刮风还是下雨,父母都亲自接送我上学,记得有一次突然下大雨,我们没带雨伞,爸爸直接用外套给我挡雨,自己却被雨水淋透。”真实的生活故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学生因此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疼郏心灵受到洗礼,在课堂上他们纷纷表示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父母的疼爱,由此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启发学生的生活认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品质。

三、巧借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生活品质

教育强调知行合一,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需要靠学生亲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巩固强化的。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向鲜活的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感悟。这种巧借实践活动的方式,能够促使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我的劳动感受》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劳动、感受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在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扫地小组、拖地小组、擦桌子小组、擦玻璃小组。学生劳动之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分组分享劳动滋味。由于这是一种新的上课方式,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很高,每个学生都主动地谈自己劳动的感受,学生们一致认为劳动过程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干净明亮的教室,就很有成就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调查,去采访学校不同岗位的劳动者,比如,教师、门卫保安、图书管理员、餐厅厨师等,了解这些人是如何工作的,体会他们的劳动感受。经过实地采访之后,学生明白学校的正常运行,都是靠这些不同岗位的人默默地付出换来的。由此,学生学会尊重劳动者,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师通过巧借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亲自劳动中体验劳动,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学生经过采访感受别人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效果显著。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工制作;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新型课程,它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与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它在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环境的扩大化、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等许多方面都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无本”课程,这使得师生摆脱了课本与教材的束缚;同时,它也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并且具有更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能更好地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手工制作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见形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感悟总结,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极好方式。

以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适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它包括教学主题介绍、活动过程的实施、学生成果(作品)的展示、教师的综合评价等完整过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意义上的手工制作,它不等同于传统的手工劳动。课程中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一般要先由教师预先布置,再由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然后让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教师对手工制作课程活动的指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涉及学生制作技巧层面的问题,更值得注重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提高综合能力。这类课程主要是通过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感悟创新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相互交流和动手实践,获得直观、真实的感受;还能通过在小组合作中养成热爱劳动、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工制作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其中还包括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培养等等,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各种作品,如:纸盒子收集盒、还有其他各种手工作品等,在学生制作前加以展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可以给出教师的具体作品,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试一试,自己也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了直观醒目,教师可以将示范作品的尺寸适当放大,或者放置于投影屏幕,所选的作品颜色要鲜艳,结构尽可能精巧,要顾及所有同学的目光,讲解时的语言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诙谐生动,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以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听到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对作品所包含的意义等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并配以相应的图片与影像资料进行说明。指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独立收集的民间手工艺术作品的相关资料或图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图片、影像、等等,用于互相学习和补充。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明确思路;明确主题;重视管理;科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我们这里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了。但从各校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老师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作基础课来上,局限于课堂大讲特讲或是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强化课程意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审视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下面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来实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晰思路,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崭新的课程领域,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其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原来的活动课,更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兴趣小组。我们可以这样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方式与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课程,它可以结合小组课题研究来进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确定研究主题进行学习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课程,也可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来进行;社区教育与社会实践是一种校外活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四大领域并不能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在逻辑上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践中四大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出现的。

二、明确主题,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带动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三项活动内容,各个年级要确立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方案。比如小学三、四年级主要在校内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主题活动,五、六年级主要以开展社会调查与实践为重点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时间除了每周3课时外,还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度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不好操作,那么应该怎样去开发实施这门课程呢?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筛选问题,确立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注意选出问题,恰当的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关键作用,这就要求选课题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符合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课题确定不能过大、过偏,入口要小,便于学生较好地操作,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性,才能增强综合活动课的实效。例如,我们学校附近有许多店铺的广告牌上印有错字、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为了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我配合学校和学生确立了《“啄木鸟”在行动》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检查他人的不规范行为也提高了学生自身规范用字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传统的节日在我们这里有很浓厚的气氛,如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这些传统的风俗我都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受,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牢记在心,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将更深。这些贴近生活的课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制订计划,落实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制定出详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可参照课程指南中需要的部分),指导老师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信息(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实地观察、动手实验、走访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利的信息进行研究。

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我的家乡》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很美丽,然后让学生分组寻找美丽的家乡,可以调查家乡的特产――莱阳梨,也可以拍下家乡美丽的风景,或者参观家乡的特色产业;其次,整理各种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谈心得,谈感受。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了解了不少实际性问题,并写下了调查报告,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增强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3.总结分析,展示成果

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调查、考察得到的信息,可在班内开展交流,并整理成详细的课题研究报告。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是更值得关注的。在“课题总结汇报”阶段,各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特长,采取绘画、电脑制作、摄影、办手抄小报等多种方式,把课题活动成果展现了出来。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新闻会,然后举行班级评奖会,评选出优秀小组,表彰激励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让学生在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氛围中,找到各自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如在《爱护眼睛》活动中,各小组把自己的主题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示给大家时,学生就采取了小组互评方式:有的小组调查了学校近视眼的现状,有的小组采访了医生了解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有的小组用三句半的形式谈了眼睛保护的方法……看着全组成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展示,听着全班同学由衷的赞赏,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成果展示中最终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三、重视管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如果只组织了大量的活动而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引导和评价,活动课程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各校应在以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不折不扣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管好课程、研究课程、科学评价,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

必须注意:尽管做了细致的考虑和周密的计划,但随着活动课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预先制订的计划和设计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学校和教师应该承认这些目标和主题的价值,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即将每周的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3.要成立课程管理、指导和开发小组

在这个小组中应该确定具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特别是核心教师要明确职责,也要吸收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参加。同时学校应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培训内容,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智,集思广益,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实践的机会,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提供了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也给素质教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还不够完善,但我坚信,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经过不断探索尝试,一定会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朝着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4.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7篇

11月22日,我们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跟随石家庄活动基地的领导去参观考察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习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考察中,通过看(看学校环境、学生活动情况)、听(听汇报课)我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感受很深。

活动一开始,基地把我们学员分成两个大班,让我们做为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课程的全过程。我参加的是《十字绣》,授课教师紧紧地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原来的我动手的能力相当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我学会了“十字绣”,又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作为成人的我们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还会那么激动,小学生们呢?

这次参观考察活动中,石家庄活动基地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四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四位执教老师上得相当成功。我听的一节课是《石英钟》,老师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石英钟,石英钟有什么用,它有几部分构成,,怎样做一个石英钟。让学生说一说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接下来,老师展示了准备的大量材料。让学生构思石英钟的图案,这是让学生创造性体现的地方,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活动中,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动手制作石英钟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一天的参观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石家庄活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实验时间虽短,但措施得力,领导重视,教师工作扎实,已显露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种种鲜活可喜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全省各地以及全国做出了示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石家庄活动基地不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是结合我省学生特点、实际和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认识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2.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学校应通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处理好与社区机构的部门的关系。学校每年需要社区哪些部门的配合、什么时段、以何种形式、需要哪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支持。

这次参观考察,对我收获很大,但也有些思考。1、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作用、意义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扩展到有关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以及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身上。2、如何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以指导我校的实施工作。3、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有效评价。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的培训、工作量的确定、资金的筹集等都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校要面临和解决的。

提出一点建议: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

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和感受范文第8篇

一、在引领中点点拨

学生每走进一个新的项目,总是怀着好奇和憧憬,陌生的项目也总是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忐忑。专业教师每每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到来的同学们,介绍本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要提出相应的一些规则使学生明白。比如,在教室里的电教设备、教室内的作品及装饰品,都要爱护,提高爱护公物的意识;介绍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材料要物尽其用,不能浪费,工具要规范使用,注意安全;优秀学员的评比也要看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全程的表现,不仅要看作品完成情况,更要看在制作过程中的纪律、卫生、劳动、互助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之前进行的引领提示,可以在学生心里面产生一种自律意识,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操作中规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养成教育也不只是学校、家庭责任重大,更多的应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关注。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只要专业教师在操作中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师讲解技法的时候,让学生转过身体面朝黑板坐着,这样学生可以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形成一定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工具的使用上,要先让学生明确如何规范地使用各样工具,工具不用的时候要放到工具盒里面,特别是有危险性的工具一定要按老师要求的规范使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在绘图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认真规范地描出点,才能画出规范的图,在此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检查纠正错误,使之产生一种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在制作过程中,在桌面上为学生准备了盛放垃圾的塑料盒,制作中产生的垃圾直接放到收纳盒里面,不要扔到地面上,这对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三、在创意中激励

实践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创意无限,学生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乐此不疲。专业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每一个小小创意的闪亮点,激励他们产生自信心,并将此转化成为一种约束自己不良习惯的内心动力,使之成为正能量的外在表现,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当学生能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可爱小景,并能将剩余可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回收时,教师要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优化在实践活动中的其他行为。

四、在评价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