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课方案

劳动实践课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1篇

1. 提供实践场所,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劳动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学科,传统的老套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劳动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带上学生劳动一番,学生只把它当成一种体力劳动而已。而现在新的课改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实践中需要有劳动实践的场所来培养学生的技能、智能和创新能力,如春天,组织学生到田地里挖野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怎样包水饺,在包水饺的过程中,通过比赛,看谁包的好,指导学生包水饺技巧的能力培养。在美化校园的实践上教师提要求,让学生动脑、动手,看谁设计的方案最优秀。教师通过评选出最佳的美化方案、红花、绿叶、乔灌搭配、草木结合,一幅幅环境优美的图案,在校园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叶的优美环境,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找到乐趣,找到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 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在劳技课改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们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师在教学《水果拼盘》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拼盘实例,让学生们欣赏一幅幅极富立体感,栩栩如生、活灵活动现的拼盘,令学生无比欣喜和惊奇,猜想这一定是出自大师之手,在学生不住的赞美声中,教师适时导问,学生们看了这些水果拼盘,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同学们有的说这真好看、好吃,有的说,我也会做该多好啊!看到同学们这么高的激情,就问我们大家想不想学?大学一口同声说想学,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教同学们怎样制作,劳动课堂氛围活跃生动,学生们的智慧与奇想并发出来,学生人人动手自己做,教师讲评,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初步建立起来了,就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实现了课改的要求,推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 展示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劳动课有手工制作,学生很喜欢做,我们教学生打绳结,首先是“放”,放手让学生自己打结,学生分成小组准备的各种材料,开始学生自己打绳结,学生们就把以前见过,打过的绳结练几遍,其次是“收”,就是把学生打好的各种绳结收集起来,分类归纳出几种常见的绳结,例如单结、双结、死结等,让学生们互教互学,提高技艺。最后由教师指导突破难点。再次“改”就是将学生觉得不方便、不满意的打法加以改进。如有些绳结解起来不方便,在需要的时候打出活环,解起来就方便多了。其四“赏”,学生在掌握了常用的绳结打法后,自己动手,打出各种绳结,例如中国结、网绳结、领结、包装结等,让大家知道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实践出真知,学生既学会了各种绳的打法,又体会操作所带来的兴趣,并感受到创造所带来的欢乐。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2篇

一、让师生担当主角,教学成果精彩纷呈,一鼓作气谱新篇。

2020年,面对疫情,学院第一时间制定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方案及线上教学攻略,对外学习先进经验,对内培训青年教师。第一时间调整教学计划和授课课程表,保障了242门网课、236名教师、186个班级、5961名学生的正常授课。据统计,网络授课期间,学院学生网络到课率保持在95%以上。面对复学及逆势增长的招生人数,第一时间拟定复学方案,制定复学授课计划,本学期完成329名教师、每周1,134余门课程的统筹安排。

全院立项市级以上课题65项,198篇,出版及参编教材、著作40本,发明技术专利19项。师生获奖上,本年度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0余人次,国家级39人次,再次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双赛引领促发展,本年度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技工教育领域代表师生发展水平最高层次的两个大赛,学院成绩斐然,在山东省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谋新篇,打开教师大赛新局面,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学院斩获文化艺术与综合类、工业综合与农业类两个一等奖,服务类三等奖,刷新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最好成绩。久久为功破难题,开启世赛发展新格局,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派参加烹饪(西餐)、光电技术、木工、美容、餐厅服务及餐厅服务(国赛精选)6个项目的6名选手全部获奖,3名选手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也是我院历史上首次一次性荣获3个全国技术能手;同时,我院选派的5名世赛选手,有4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占选手总数的80%,战绩辉煌,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以项目促发展,高职进程更进一步,一张蓝图绘到底。

本年底,学院以“高职攻坚”行动作为年度发展任务,组建高职项目小组,完成《xx学院高职申报材料》、《xx学院创新发展“一校一案”方案》等材料,主动对接教育厅,上交《申报转设高职的基本情况》表格。2020年12月,《x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指出:“支持XX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我院高职申报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在高职项目引领下,学院教学工作对标高端,蓄力启航。

其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本年度引导专业群以“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对接”为核心,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全面提升学院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统筹各专业完成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组织了专业研讨会,各院系迅速走出去,到重点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展开专业调研30余次,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及专业发展报告,在我院专业建设上,属首次。

其二,筑牢品牌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对于4个品牌专业,6个特色专业及1个特色课程体系进行了验收及中期汇报工作。以验收全面推进专业发展。

其三,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上半年,以疫情为主线,重点推进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本学期,增设劳动课程,有效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形式呈现劳动实践效果,重视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3篇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

基于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想法、做法及体会:

一、实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是新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与各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自小学三年起开始设置,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主要意义是:强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最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每节课,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学好这门课,首先要让孩子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综合实践(劳技)这门课就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因为综合实践(劳技)这门课可以让孩子在充足的时间里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己动手去做,用眼去看,用自己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的东西。”综合实践活动课毕竟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课程单一、枯燥无味。它有大量的非指定领域,如主题班队会活动、校传统活动、社区活动、学生同伴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等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善于选择和捕捉活动课题,使活动达到最优化。例如:我在上“中西方节日面面观”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首先我自己认真研习了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对这些节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而且很有兴趣,现在还特别热衷一些国外的节日,但国外的有些节日未必对他们的发展有好处,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节日的美妙;其次我对学生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认为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调查感兴趣;然后我才让学生分组去做。实践表明,学生越乐意操作,就越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调查、研究、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项目的主题,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同时给学生充足的调查时间。比如我在上“中西方节日面面观”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知道:我们主要调查什么?了解哪些节日?调查那些人?用什么方法去调查?帮助学生拟定调查目的、计划、组织、准备。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让学生分头去调查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外国的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再让有条件上网的同学收集及查阅有关资料。第三、指导学生进行调查,保存好第一手资料。我经常是让他们星期天统一去走访亲戚,寻找当地年岁较大的百姓。再就是让他们回家走访那些有异乡生活经历的人。由于时间充足,学生调查到位,记录得也十分详细。最后指导学生组织讨论,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家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详细记录。

四、课后及时汇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没有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就没有方向,就不会发展,就不会有质量的提高。我们在实践中,一是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二是教师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三是采取定量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将个人评价、小组互评和组与组之间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自我评价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给他人评价,则要求在客观、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结合他人的已有经验给予评价,体现公平公正,通过互评,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同时也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充分体现合作精神。能给每一位同学恰如其分的全方位的评价,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4篇

在传统教学中,上课的教学环节是“上课概念讲解举例说明概念二讲解举例说明概念三讲解举例说明……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下课”。而“项目导向”要求课堂教学环节是“上课—情境引入(案例引出)提出问题任务布置示范解决问题(讨论)知识归纳功能扩充新任务布置示范解决问题更大更复杂的任务引进示范解决问题(能力反复训练)课程和知识总结(应用、技巧)作业布置下课”。“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采用的训练方式及步骤为第一引入项目情境布置任务;第二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研究整个任务的解决方案;第三老师对方案进行审核;第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与汇报、完成任务;第五单元考核。并且课堂结束后,学生会有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可以展示的。

2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2.1考核总表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形成性评价是由日常考核(根据上课考勤情况、完成作业、课堂实践情况等)20%和单元实践(根据完成项目的时间、功能、是否创新情况)30%组成;终结性评价是由课外项目(学生陈述所完成的项目、老师提问情况)30%和期末考试(笔试成绩)20%组成。

2.2日常考核细则日常考核满分为100分。课程授课共有12周,4周定为一个月,学生每个月的工资为4000元,日常考核由学生最终的3个月的工资总额决定。一个月如果有3次无故缺席,解除劳动关系(成绩直接定为不及格)。表现优异者,有奖金(每个月400元钱)。备注:迟到早退1分钟扣5元钱;旷课一次扣400元钱;请假1次扣款100元。

2.3单元实践评分标准单元实践评分标准由方案完整可行80分、文档规范10分、PPT完整美观10分组成,根据方案的完整美观度酌情扣分,方案非独立完成或方案不完整者酌情扣分,文档没有按照规范要求的扣10分,PPT不完整美观者酌情扣分。

2.4课外项目评分标准教师负责给每个课外小组打分,小组根据教师的打分给每个成员打分。小组的得分是小组成员得分的最高分。小组成绩为优秀的,小组成员成绩为优秀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良好的,小组成员成绩良好的比例最多为50%,及格的比例至少30%;小组成绩为及格的,小组成员成绩及格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不及格的,则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为不及格。课外项目评分标准为:(1)功能完整,占50分。评分细则为每个模块占10分,共50分;功能完整或不正确的扣相应分数。(2)项目组计划合理,占10分。评分细则为没有提交计划扣10分,计划不合理扣5分。(3)按时提交成果,占10分。评分细则为按照计划按时提交成果,每个阶段占2分,没及时提交成果的扣10分。(4)资料齐全,占5分。评分细则为项目组成员每个人写好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写了日总结、周总结和月总结。(5)文档规范,占5分。评分细则为整个文档格式规范。(6)答辩,占20分。评分细则为语言表述清楚,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正确。

2.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题目全是开放性的主观题,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是以开卷形式进行,题目总分100分。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实际操作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题2个,每题为30分,共60分。

3小结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提高 综合实际活动 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7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课程,具有独特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领域,但没有材,要求地方、学校、学生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选题。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它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差异发展,注重创新与实践,具有广阔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它是全新的课型,能够传承借鉴的已有经验极少,对于创新思路很难达成共识。实施中往往会出现注重形式、预设太细、给予过多、生成不足、忽视体验、缺乏深度等问题,课程实施质量相对较差。鉴于此,我们结合课程特点、地域特点、季节差异、社会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学生认识水平等方面,在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实施流程、课程评价等环节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有机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指定领域,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方案》,根据学段特点和活动领域,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性课题,研究确立了研究性学习开题课、活动课、活动成果展示课的基本流程,为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重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

1.整合课程资源,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坚持开放选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与学段的科学、品德、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并体现在指导性课题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活动与研究。各学段每个学期系统完成1至2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即可。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学段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指导性课题,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选定课题进行研究,但指导性课题仅供教师学生参考,坚持开放选题。我们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与之密切联系的领域,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课题由师生共同确定,这样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一些。

2.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课题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根据我镇的地域特色,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选题。渔网、鱼粉加工是我镇传统加工产业,已有几十年发展史,形成了很多专业村,被誉为“中国北方渔网生产第一镇”。我们充分挖掘这一资源,进行了选题研究,如《追溯渔网生产历史》《鱼粉生产历史探寻》《现代渔网生产技术研究》等。我们的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我们选择了劳动技术、劳动工具、种植技术、林果粮食作物的栽培等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在亲近社会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村庄、社区献爱心,做科普宣传、公益宣传、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发展自我方面,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如演讲比赛、读书活动、节假日活动等,开展发展自我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课程。

三、上好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基本课型

1.研究性学习开题课

它主要涉及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其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指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若干小的细节问题,师生共同梳理归类,确定几个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然后分到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再由小组合作研究制定具体的子课题研究计划表。

2.探究活动课

它主要涉及如何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具体的探究活动。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根据课题的差异,有的可在课上进行,如《包书皮》《剪窗花》,这种课特别强调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合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实践操作,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由教师示范(多媒体展示)整理归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有些探究活动课,可安排在课下让学生按计划自主进行探究,如《纸的研究》《早餐的学问》《树的年轮》等。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表格,研究活动表格要把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主要成果呈现出来,力求探究实效。

3.成果汇报课

它主要涉及如何让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活动成果。学生按计划进行了具体研究活动之后,学生展示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把活动的收获带到课上进行整理、总结、分析、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精心设计汇报表格,把学生探究、讨论、总结的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学生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导,并适当进行资料补充,对课堂进行延伸,重视课堂的生成性,重视展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以上三种课型,每种课型根据课题研究难易程度可用不同课时去实施,课题确定后,要循序渐进地上好三种基本课。

四、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

学校针对三种基本课型,分别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方案》以及《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计划表》《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成果表》《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汇报表》等表格,为师生活动提供了有力参考。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形成的调查报告、访问记录和搜集的资料等能体现活动过程的材料整理在一起,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活动资料,从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细节保留、记录了下来。

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质量的评价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档案袋评价、学生问卷评价,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跟踪指导。根据检查情况,把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方案》以及《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计划表》《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成果表》《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汇报表》等过程性资料的检查整改情况列入教师课程评价,计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并及时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选好典型进行推广。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6篇

一、情境中学,学有所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就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来说,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要达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劳动的潜能的目的。如果教师能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巧妙地创设适应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就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居室绿化”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情景,学生在掌握了居室中不同场所的绿化要求和居室绿化设计的方法、技巧后,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们思考与创新:任选学生自己家里的客厅、厨房、书房或卧室等一个对象,要求他们自己设计绿化方案。

二、操作中学,以学促思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学中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容易疲劳、厌倦,听不懂、记不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操作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感性知识,同时作为抽象思维的依据,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而且,也能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例如在“现代办公技术”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行设计“模拟办公室”的装备方案,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办公设备、办公室环境的布置和办公室工作的安全健康常识,从而学会如何合理布置办公设备。

三、合作中学,学有所得

合作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关注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的活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有研究表明,进行课堂合作教学的实践,可大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共同的学习,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立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四、调查中学,学中悟理

我们知道劳动技术课不同于文化知识课,它是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教师不能把知识从外界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去认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通过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增长知识和才干,丰富学习经历,从而改变学生单纯从书本中获得知识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7篇

一、过程的实践性

任何一门技术都是由设备、工艺、技能等方面所组成的,比如冶炼技术、木工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是离不开实践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技能,尽量创设动手实践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亲自体验的机会。

本学期,在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灯的过程中,我发现,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学生会熟练地使用锯子锯材料,有些小组虽然有很好的创意,但是却连简单的照明电路都无法实现。当学生最后完成了作品的制作,都非常兴奋,普遍认为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实现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制作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探究的精神,要有实践的勇气。

但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又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活动和职业高中的技术教育。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多种劳动实践和技术活动进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的操作性学习,形成劳动方面的意识、技能及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实践能力。职业高中的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未来从事某个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其实施方式是较为系统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特征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面向所有学生,教学内容较为宽泛,体现一般性和通用性,且应用广泛、具有时代特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二、体系的科学性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正是产生解决方法的主要途径,所以说设计是技术的关键。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模块的始终,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条件限制、设计的优化及改进等融会贯通在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是以知识体系作为课程结构,并不呈现线性的逻辑顺序,而是覆盖了人类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个个技术的设计或制作;各章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存在必然的递进关系,这是通用技术学科与其他理科学科的明显区别。

比如《技术与设计2》(广教版、必修)的四章内容分别为“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

比较下列的2个图例,选自第二章第四节“流程的改进设计”与第四章第二节“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的范例,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联系。

虽然通用技术学科和物理学科的某些研究对象比较相近,但它们研究的角度一般是不同的。比如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时,物理学往往研究外力,把物体当作质点;而技术学则关注物体内部的受力情况,研究物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三、内容的实用性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中去。

在制作广告宣传灯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许多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锯、钻、粘接等。

在讲述“系统与设计”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设计任务:为学校运动会设计竞赛日程表。

在学生学习了开环控制后,可以提出这样的小组活动方案:为学校的学生宿舍楼梯口设计并制作一个自动照明开关装置。已知的材料有:传感器,照明灯,一套开关电路。设计要求:当人脚踏上楼梯口的垫子时,灯会打开;在短暂的延时之后,灯自动熄灭。通过学生设计和制作的自动照明开关装置,考查学生对开环控制系统的理解和运用。

由于技术始终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学生走出校门必然要面对技术的更新换代。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可广泛迁移的思想与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

四、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的形式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在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有三种教学形式比较常见:

1. 传统的讲练结合形式,比如讲授机械制图基础中的三视图画法。

2. 分组讨论的形式,比如分组构思广告宣传灯的设计方案。

3. 制作实践的形式,比如制作广告宣传灯就用了5节课,在此期间有些学生还利用了许多课余时间。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能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五、评价的多元性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设计方案的评价和对最终作品的评价。

产品的质量始于设计,设计质量不高,即使制造质量再好,也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确定了设计任务后,学生会提出许多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评价项目可以集中考虑重要的和基本的要求,比如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经济性等,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既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使设计方案能够在制作中得到实现。

最终作品是设计和制作过程的结晶,是设计和制作水平的集中体现。比如对广告宣传灯的评价就包括有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和综合评价。

功能评价项目:广告宣传、环境照明、道路指示、节日庆典和其他。

性能评价项目:光亮强度、防水防晒、供电方式、散热、功耗、使用寿命等。

综合评价项目:外观、环保、性能价格比、文化内涵、推广应用价值等。

对学生利用磁带盒做的广告宣传灯(如图)作简单的评价。

优点:照明效果好,有节日气氛,供电方式简单,外观漂亮,剪纸体现传统文化等。

不足:广告主题不明显,制作略显粗糙等。

建议:选择合适的广告内容,制作更精细,增加旋转功能等。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第8篇

现在孩子的劳动教育确实弱化了。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对于学多少知识、长多少见识、会多少能力看得很重,但对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特别重视。一来是因为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去干家务、做劳动,二来是因为孩子确实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劳动体验,暂且不说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田间地头,即使农村孩子,也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田地或荒废或集约化经营,干农活的机会也不多了。况且,学校也没有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这样一来,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来说,“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等现象很常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这“三爱”中,爱学习、爱祖国不难理解,学校都很重视,在教育工作中也一直都强调,但“爱劳动”这一点却做得不够,很多学校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和进步,劳动教育都不能忽视。诚然,现在在农村,孩子平时不再需要上山割猪草、打柴火,也不需要在农忙双抢季节收麦子、拾稻穗;在城市,孩子可能也用不着自己洗衣服、烧饭、打扫卫生。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劳动就不需要了,劳动教育就不需要了,只能说明劳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发生变化,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随之调整。劳动不仅是一种生活体验,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孩子尊重劳动、勤俭节约、劳动光荣等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有明确的导向。近期,最新调整修订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已经出台了,在课程结构、内容设置、课时安排、价值导向等方面都有一些显著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别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提出“要让学生有适当的劳动体验,通过出出力、流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有了这样明确的导向,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呢?

首先,学校可以根据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自主安排开展劳动教育,可以长短课相结合,也可以大小课相结合;可以在校内上,也可以走出去,关键是要有相应的师资、一定的课时来落实。有些学校在校园内专门开辟了小菜园、百草园等供学生体验农业劳作,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郊区学校,城区的学校往往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做到。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社会大课堂的农事体验基地、农业博物馆等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体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比如,中国农业博物馆,或者一些专为青少年学生设立的以学农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开设了农业科普教育、农事农活体验、农业文化活动、农业手工制作、生态农业养殖、果蔬观光采摘等寓教于乐的生态农业劳动实践项目,这些项目都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