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旧衣回收方式

旧衣回收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旧衣回收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旧衣回收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时尚;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应用研究

绪 论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品都会对环境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污染。服装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使用后的废弃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压力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在世界各地,每年有大量的旧衣物送至垃圾场被焚烧或填埋,污染着空气和土壤。由于化学纤维的普遍使用,使很多服装同塑料一样不易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能降解。各种面料在印染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以及用传统的电镀方法制造的服饰配件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残余物质,在服装废弃后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1国外旧衣物回收业概况

1.1比利时

在人口仅1000多万的比利时,每年旧衣回收总量达到1.5万吨。他们从保护环境减少垃圾出发,变衣服垃圾为资源,使之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利时“大地”环保公司专门生产了一种黄色的旧衣回收袋,每月通过邮局免费向各家各户分发。回收袋上面印着收集日期以及可放置在袋中的东西,如干净的旧衣、鞋帽等,居民们可在收集的前一个晚上把回收袋放在家门口,由回收公司上门收集。

目前在比利时一共有3家旧衣回收公司。回收的旧衣中,30%属于质量较好的旧衣服,挑选出来后,一部分送到回收公司所属的二手商店销售;60%的旧衣通常不能再穿,它们被转入专业工厂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处理,比如做成油污抹布、车内使用的脚垫、绝缘材料、粗布地毯等,或者进行碎布处理,回收纤维制造新纺织品;剩余的10%则被送进垃圾厂处理。这样,回收来的旧衣90%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目前,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许多针织品,如台布、床单等商品都标明是由回收纤维布生产的。使废弃的“资源垃圾”得到了循环再利用,也给自然环境减少了压力和污染。同时,在瑞士也采取了和比利时相似的做法,并且通过长期的试验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1.2日本

日本是个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虽然面积小,但是却把环保放在首要位置,在日本,一些服装企业在前几年进入发展停滞期,近几年靠生产环保服装而逐渐露出繁荣景象。 日本大型服装生产零售企业UNIDRO公司开展的旧服装回收活动就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在2008年9月回收的68万件服装中,有87%将经过翻新后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和非赢利组织日本救援服装中心捐赠给难民。此外,还有3%的旧服装将用于发电,10%将加工为绝热材料。同时UNIQRO以专卖店为主的回收方式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得到一批长期的潜在消费群体。这种灵活的回收方式更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 国内旧衣物回收利用状况调查

2.1调查目的

本课题针对目前居民旧衣物的存放状况、旧衣物的处理方法,以及居民对旧衣物环境污染的认知和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总结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和减少旧衣物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2 调查方案

本文以浙江省居民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1月至3月在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等地区投放问卷300份,回收240多份,其中有效问卷242份。此外还在网上发放问卷,持续调查3个月,收到有效问卷160份。全部有效问卷共402份。

2.3 调查结果

2.3.1对旧衣物污染的认知状况 对于旧衣物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68%的被调查者认为旧衣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其中有19.8%认为影响轻微,无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而32.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旧衣物对环境的危害性。从购买服装的动机来看,70%的被调查者考虑的是穿着的舒适性,75%考虑的是美观时尚和便宜。几乎没有消费者在购物时考虑服装未来废弃后的处理问题,仅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考虑购买绿色服装或减少购买服装的数量以缓解环境压力。为了追逐潮流,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有着明显的冲动购物行为,往往致使买回家的服装并不适合自己甚至根本不需要,最终直接成为生活垃圾被丢弃。由此可见,大多数居民对旧衣物污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离付诸实践还有相当距离。

2.3.2旧衣物存放和处理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家庭堆积了大量淘汰下来的旧衣物,成为“室内污染物”。46.5%的家庭存放有30件以上的大件旧衣物,其中女性服装大约为男性服装的5倍之多。而每个家庭平均每年还要购买10件以上的新衣,91%的被调查者表示新购置的服装可以穿一年以上,25%的人表示可以穿三年以上。新旧不断更替,待处理旧衣物的数量每年正在持续地以一定的速度积累着。

我国有13亿人口,粗略估计,如果服装的更新周期为三年,以三口之家计,平均每人每年购置4件新衣,假设每件服装的平均价值为50元,那么三年后就会有价值2 000多亿元的旧衣物被淘汰。巨大的旧衣物如何处理成为困扰居民的难题。有52.1%的被调查者曾经将旧衣物捐助给灾区和送给亲戚朋友,这两种方式可以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从一定程度上减缓旧衣物对环境的压力。但捐献机构往往对衣物的种类和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使人们能够捐出去的废旧衣物数量有限;至于送给亲友,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愿意接受旧衣物的亲朋好友也越来越少。另外,只有18.9%的被调查者曾经将旧衣物作为废品卖给回收站,原因是普通的回收机构一般不愿意接受旧衣物。调查表明,还有54.6%的被调查者曾经将旧衣物作为生活垃圾直接丢弃,使之成为固体废弃物,这样做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但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旧衣物的处理渠道极为不畅通。

2.3.3对旧衣物回收利用的期望 调查显示,85%的被调查者对于旧衣物的回收抱有积极支持的态度。在居民期望的旧衣物处理方法调查中,70.4%的居民选择了建立规范的二手服装市场;还有一些被调查者提出了网上销售、旧衣物出口等方法。这说明旧衣物的回收利用符合居民的需要,通过多种处理途径,不仅可以解决旧衣过多堆积在家的问题,而且能够增加旧衣物的使用寿命。另外,有73.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旧衣物回收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大,服装回收机构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仅有13.1%的居民确切地知道居住地是否存在服装回收机构及其具体的地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这方面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一些现实问题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中国旧衣物再循环研究尚处在萌芽和零散状态中,亟待解决。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再循环意识薄弱

由于多数人的旧衣物再循环意识相当薄弱,导致废旧衣物多半是被扔掉而不是用于回收或捐赠。他们认为废旧衣物除极少部分被送到贫困地区,没有什么再利用的价值。此外,中国人很注重面子,认为穿旧衣服会被人瞧不起,而且,大多数人认为旧衣服是不卫生的,因此,通常人们会丢弃那些或过时、或破损的旧衣物。

3.2回收途径的局限性

多种回收渠道是开展服装再循环利用的基础,然而目前中国的回收渠道非常有限,几乎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更是缺乏专业回收机构,有限的渠道零星地散落在社区居委会。相比之下,国外的回收渠道则多样化,包括通过各种慈善机构采取上门回收,建立纺织品回收站,设立闹市区中的慈善点以及街边回收箱等。能卖的旧衣物留在店里,剩下的送到专业机构进行分类处理再销售。

3.3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将有利于回收工作的发展。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旧衣物的回收工作不仅要提升民众意识,官方的支持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法国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部2007年颁布了关于纺织服装、鞋类及家庭亚麻产品回收与处理草案;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也对每年200万t的服装生命周期进行了调查,并对英格兰和北爱尔兰116万t的纺织垃圾进行了评估 ;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也认识到新形势,并声明对2008年的绿色指标进行重新评估。将废旧纺织品的处理纳入国家政策,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政府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高度认识和显著的支持力度。

3.4有效激励机制尚需建立

利用现存的回收信贷系统支持旧衣物的回收利用将有利于减缓回收中较大波动。当废旧纺织品回收者(慈善机构、盈利组织以及研究机构)准备长期与地方政府鉴定合约时应该被提供合理的回收或再利用信贷政策。2009年上半年中国浙江诸暨富润再生资源公司与总后勤部军需研究装备所签订协议,联合开展废旧军服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这样使研究工作真正地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即产业化的试运行。参与纺织服装回收利用的企业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这样,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和企业主动从事研究或回收工作。

4改善我国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现状的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根据以上总结的存在现状,提出以下建议或者措施。

4.1提高居民的服装节约消费意识

根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2008)》,消费者(公众)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仅为44.5分,环保行为得分更低,只有37.0分。公民的服装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注重“自身健康”的初级阶段,而“环保意识”较为淡漠。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服装资源的节约、减少旧衣物的污染,还需要深入推广服装的绿色消费,加强居民的节约消费意识。我国政府应当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废旧纺织品服装的环保知识,推广绿色节约消费的观念。通过介绍服装生产的巨大消耗能源,以及旧衣物对环境所带来的沉重压力,提醒人们过度消费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倡导人们实施绿色消费、节俭消费,自觉抵制冲动消费、过剩消费和污染性消费。号召居民将闲置的旧衣送到服装回收机构,从而避免价值千亿的服装进入垃圾填埋场。通过开展各种节俭消费活动,使公民人人参与其中,逐步增强人们的环保责任感,最终带动整个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的服装消费观念。

4.2选择回收路径

这项研究始于校园,研究组认为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同时也能对研究给予最大的支持。此外,学生的废旧牛仔裤相比复杂的社会来源要单一、健康,对于研究初期的卫生处理相对较为容易。收集废旧牛仔裤的方法之一是门对门,即上门回收,另外一种是鼓励主动捐赠。在项目最初采用在街边设回收箱的方案被否定。研究组考虑以后可采用另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连锁社会效应的方式,即定向回收,即与牛仔裤专卖店,如真维斯或利维斯等联合开展定向回收活动,鼓励购买该牛仔裤的顾客以旧换新或有偿捐赠,不仅畅通了再回收渠道,也可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

4.3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主动参与,设立规范的旧衣物回收机构 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主动参与将是对旧衣物再循环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是再循环研究进入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废旧纺织服装的再循环将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目前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我国政府对旧衣物市场实施严格限制,对私下非法收购销售旧衣物的行为严厉打击取缔,各地旧衣物回收机构和旧衣物市场明显减少。这种做法无疑有益于卫生健康,却使巨大的旧衣物无法顺利进入二次流通系统,积压浪费了可用或可再生的资源。实际上,从居民处理家庭旧衣的实际需要以及提高废物循环利用率的角度考虑,仅仅限制非法旧衣物的收购并非根本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规范旧衣物回收市场的秩序,建立合法的旧衣物回收机构,真正实现旧衣物安全卫生的二次利用。 专门的旧衣物回收机构作为居民、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桥梁,可以使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逐渐形成产业链。回收机构可以采取定期进入小区的服务方式,一方面方便群众,真正达到大量收购的目的。回收到的大量旧衣服可以在回收站进行初步分类,并根据未来处理方式不同流入不同的部门。一部分可以进入服装厂,经过严格的安全消毒程序和翻新再继续服装的使命,这部分服装可以流入二手服装市场供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挑选,也可以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和救援中心捐赠给难民;一部分可以进入纺织厂或其他再生处理厂,经过再加工继续循环利用,生产地毯、工业用纺织品、室内装潢物品,或者做绝缘材料和发电等,真正达到物尽其用。

4.4积极鼓励并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事业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专门的旧衣物回收再加工企业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美国,有3000多家织物循环利用厂家,纽约布鲁克林的Stubin家族就是其中最大的旧衣物回收商之一,他们每年要处理超过1 200万磅消费者使用过的服装和纺织品。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大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不愿为保护环境多付出。20世纪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还有个别工厂回收毛巾、床单、内衣等旧布进行破碎、开花处理,最后做成帆布、麻布、无纺布等再生织物,由于效益不好,这些工厂纷纷关闭,如今这类旧衣物已无人问津,只好当成垃圾,被大量焚烧和填埋。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有利于人民生活,有助于节能环保,且投资小、效益显著的新兴行业。我国政府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扶持和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事业,以达到有效节约资源,创造经济价值。

4.5探索循环再利用方法

发达国家对废旧纺织服装的再循环利用,较多的是对纺织品的材料分类,通过纺织织造技术进行纤维与面料的再纺织、再利用。事实上,许多回收的旧衣物处于半新状态,被丢弃的原因是由于不合潮流,或是不适合其所有者现有的体型。因而,一味地打破再织造,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新的浪费和资源消耗。由此,研究小组以设计为手段,对废旧牛仔裤进行改造或艺术再创造,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再现废旧牛仔裤的活力。

4.6制定针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

2008年4月10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提议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我国可以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指导、规范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例如明确规定废旧纺织品的消毒办法和标准,规定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等。

5国外旧衣物在艺术设计领域再设计再利用的案例

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尝试在用简约的设计及材料来诠释环保的新概念。设计师Martin Margiela在他的设计中赋予废弃材料新的生命。如把长袍改造成短外套、以大量抓破了的旧袜子造成一件毛衣。一直用着旧衣架、旧人像模型来陈列其新设计,就连缝在衣服的卷标都只用白色布片。

5.1日本“环保X设计”展

在日本的“环保X设计”展上有许多世界级的设计师也参与其中。在这个设计展以环保手提袋、包袱布、扇子为主。尽管样式样式简单但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个创意环保展览鼓励人们多使用环保型的工具。

5.2英国酷派先行环保设计大赛

这个环保大赛中所有作品都由英国本土设计师设计,展品的选择标准是:节能,保护资源,废物利用。以此来引导消费者树立更理性,更环保的消费观,以个人的实际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展览中提出减少浪费、再利用以及循环利用的建议,在展示中循环使用的牛仔裤、钢铁做成的“杂志架”“衬衫+领带”“坐垫”、“再循环轮胎皮带”等诸多展品中看到绿色环保的体现。

6再设计的原则

在纺织品废弃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再设计,使产品可以被重新循环使用,同时也使其生命周期得到延伸。对旧衣物进行再设计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6.1材料的循环再设计

任何一件服装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可认知的面料构成的,大多数的情况下,服装被废旧之后,其构成服装面料的材料本身的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些纺织品的直接丢弃或掩埋,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幸的是,循环再设计为其提供一条创新环保的道路。循环再设计通过将艺术设计造型方法和创新的思想运用在这些废弃的材料上.重新定位它们的使用功能,利用拼接、打破、解构等手段赋予它们新的形态,为这些废弃纺织品带来二次生命,并激发起大众的环保意识。

6.2功能的循环再设计

在大多数废弃服装中,它的口袋,腰头,克夫等部分都可以拿来利用。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就是指,在发挥服装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它的造型对其进行再设计,发展出多样组合方式的变化,并构成可以适应各种形态的多样化的产品。

6.3道德的循环再设计 设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推出环保服装本身的目的应当是宣扬环保精神,然而近年来不少奢侈品牌打着环保的幌子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股奢侈环保风潮的到来目的在于将价格提高获取更大的收益。同时,为了标榜自己有一颗绿色的心,许多人不惜重金购买环保限量版的奢侈品。很多品牌商家也正是抓住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心理,打着环保的大旗,使一件普通的服装价格飘升。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更清楚更深刻的意识到责任是什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减量,再生,环保为主导思想。在面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设计观念提出新的思考和再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成了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除了考虑产品外观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是否是以自然为本的设计。

6.4情感的循环再设计

当废弃服装回收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再设计利用,使其生命延长下去。但要注意的是,当这件产品不合消费者心意时,它就有可能再次被废弃,也就是说它又成为了污染源。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方面希望其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却仍然关注着更时尚流行的产品。一般而言,购买一件新产品也许就意味着淘汰一件已有的旧产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的。人们对过去使用购买的旧产品或老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会产生思维定势、情感崇拜,并不是简单的新产品就能轻易代替的。对情感的循环再设计而言,再设计为创建人们和产品之间更为亲近与持久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比如可以对承载着浓厚情感的旧物品以及废弃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使人的情感得到延续。在强调功能及工艺的同时,通过形态、内涵的表达等多种手法的转换,强调废弃产品再生利用的与人本身情感间的联系。

在2009年,Levi' s推出再生环保球鞋。将收集回来的牛仔裤,再重新洗涤,令牛仔布的洗水色更为接近,再经人手剪裁,将不同部份重新拼合,包括表袋、撞钉,皮带扣等,以原装色线缝合,成为一双独一无二的环保球鞋。一条男装牛仔裤可以造出两双环保球鞋。而且工序必须经人工缝制,同时每对环保鞋在款式上略有不同,并突显独特个性。这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竞相购买。既发挥了品牌效应也达到了环保的目的。这让许多喜欢Levi' s的消费者更加有亲切感。这一设计可谓非常的成功,使废弃的牛仔裤延续了新的生命,新的情感。

结 语 在循环经济的浪潮下提倡环保服装,绿色消费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如今的环保服装,大多陷入了对环保面料的误区。对绿色服装的理解仅限于材料环保,让材料生长的环境符合指标。其实需要考虑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工人的工作环境,运输方式,顾客买回家穿着次数,是否属于可降解的类型等,这些在制作、包装、运输、使用、清洁、回收、降解等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性问题都是是需要解决的。

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资源丰富、投资少、效益显著的新兴行业,不仅可以缓解纺织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而且可以减少纺织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方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在我国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符合我国的国情,将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王佑江.纺织品循环加工及其再利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72-84.

[2]陶 辉,王小雷.废弃纺织服装再循环利用方法研究与再思考[J].国际纺织导报:2009,37(12):55-58.

[3]马亦骅.面料再设计在牛仔服装中的应用[J].国际纺织导报,2009,(9):48.

[4]范福军,吕 健.牛仔服的洗水工艺[J].纺织导报,2008,(12):73.

[5]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16.

[6]康 辉.服装绿色设计中材料的选择[J].纺织科技进展,2007,(1):97.

[7]王佑江.纺织品循环加工及其再利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72-84.

[8]张 卓.国内外纺织品回收业的现状[J].环保,2001,(2):37-39.

[9]王来力,吴雄英,丁雪梅.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探讨[J].纺织导报,2009(4):26~28.

[10]做大纺织品回收业[J].纺织信息周刊,2002(29):17.

[11]许坤元.纺织品国际市场仍有空间产业升级提速[N].经济日报,2009-02-13.

旧衣回收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环卫;产业

中图分类号:T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55-02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产量和清运量居世界之首。2014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1.79亿吨,县城生活垃圾产量0.67亿吨,县市共产生生活垃圾约2.46亿吨每年。全国县市合计2249个,共建焚烧厂222座,垃圾填埋场1658座,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68.23万吨/日,约2.49亿吨每年,总处理量56.61万吨/日,约2.07亿吨每年。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我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巨大;2、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超过垃圾总产量;3、全国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总处理量平均仅为总产生量的84.15%,仍有超过15%的县市生活垃圾无法得到无害化处理。未来我国环卫领域如何实现突破,进一步降低,完成“十三五规划”要求,除了继续加强巩固传统环卫行业的现代管理、合理的产业政策及严格的法律法规,更需要一种突破传统环卫产业管理方式的运行模式,作为突破的原始推动力,催生环卫产业变革。2015年“互联网+环卫”的概念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被提出,显示了其强劲的生命力及环卫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1 “互联网+环卫”的相关理论概述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1]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环卫”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存在的。由三部分构成,包括作为产业实体的基础环卫运营,在此基础上形成虚拟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同时利用环卫运营形成城乡全覆盖的网络衍生出废旧物资回收、物流、广告等产业。[2]

2 传统环卫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垃圾资源回收产业缺少整合

中国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率约为32%,以市场化回收方式为主,主要由个人或企业进行回收,而从事固废处理行业中小企业居多,以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处理行业分散,难以形成有效产业整合。再生资源行业正处于高度分散、缺乏规范,完全市场化向宏观调控下规范集中过渡阶段。

2.2 垃圾分类回收困难重重

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高达5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主要有以下几个困难:1、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不足,回收成本相对混合收集高;2、部分居民分类收集意识薄弱,缺少分类动力;3、环卫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分类回收对环卫工人要求严格;4、分类回收缺少相关政策引导,部分已出台政策“虎头蛇尾”;5、已分类回收的垃圾,并无对应的处理设施,最终还是混合处理,打击分类回收积极性。

2.3 环卫执法监管稍显不足

当前固废行业监管出现责任机制不当、监管主体不明、行业职责不清、管理层次多而分散、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等深层次问题。以工业固体废物为例,参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部门有近十个,体系复杂,职责交错不清,又缺乏政策协调机制,容易引发相互扯皮。同时,很多固废处理行业的进入门很低,但是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却未配套建立起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正规军干不过“游击军”,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形成了“逆淘汰”的被动局面[3]。

2.4 环卫设施损坏、落后,补充、更新不及时

环卫设施本身容纳、运输的物品具有一定的危险和腐蚀性,其寿命往往较短,而一些环卫设施由于野蛮使用,维护、保养不及时甚至没有定期的维护,环卫设施损坏现象严重,而一旦损坏往往是经过简单处理,就硬着头皮继续作业,而这些环卫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成为另一个污染源。一些与固废处理产业相伴的环境污染物未能妥善处理,如塑料清洗产生的废水、废金属熔炼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和废渣对回收企业及周边土地、大气、水域造成严重污染,引发了居高不下的环境,稍有不慎极易酿成。

2.5 垃圾最终处置设施环境问题严重

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赵章元说:“我国许多城市已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垃圾产量和成分的迅速增长,给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4]。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两种方式有卫生填埋和垃圾焚烧。其主要讨论的污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渗沥液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有许多有害成分,如:水质浑浊,有恶臭,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杆菌群超标[5]。2、填埋气体的污染。填埋场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处于厌氧或兼性厌氧的环境,会形成多种恶臭物质。它们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H4对O3的破坏是CO2的4倍,产生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6]。3填埋场对土壤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废电池、塑料制品、金属、有毒有机物、砖瓦瓷器[7]等。

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主要污染有1、垃圾焚烧厂排放的废气因垃圾成分不可控和燃烧过程的多变性,焚烧烟气中含有1%左右对环境有不可忽视影响的有害污染物2、垃圾焚烧厂排放的废水。生活垃圾焚烧厂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垃圾渗沥液、垃圾车冲洗污水等。3、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恶臭。

3 “互联网+环卫”创造的新机遇

3.1 “互联网+”加速资源回收产业整合

针对资源回收行业中面临的困难,在天津市西青区张窝镇,天津绿天使公司在这里搞起了“小镇试验”,在村镇11个居民社区内设立了5个流动回收点,社区内居民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将生活废弃物品出售给绿天使站点进行回收,物流车辆再将回收物资运往基地进行拆解和处理。绿天使计划以积分的形式,让居民在交予废旧物资之后获得相应积分,在APP平台上换购其他商品或享受商户优惠活动,增加用户黏性。

3.2 “互联网+”促进垃圾分类回收

住建部等五部门于2014年4月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通知》,明确要求“促进再生资源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回收与环卫系统的完善和融合。

桑德回收联盟,采用“互联网+分类回收”的新模式,借助于线上APP和线下回收箱,通过环保理念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和积分回馈体系,降低垃圾分类回收门槛,引导和鼓励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定点投放,最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和资源浪费问题。

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参与,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开发一个APP、购买三五辆车、拉上十几个人就能干成功的。在福州市政府支持下,在福州市鼓楼区的3个社区进行了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大概运行1个月,投放回收箱15个,发展家庭用户超过1500户,直接服务人口约5000人。据目前交投情况看,注册用户每周交投率约为25%,主要废品为废旧衣物、废纸和废塑料三类,占到总重量的75%以上。

3.3 “互联网+”提高环卫执法效率

在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上,通过轨迹回放,可以清晰了解作业车辆的出车时间、运行轨迹、油耗情况及收车时间,哪些车辆没按时出车,哪些车辆没按预定道路行驶,都能实时掌握,做到每天统计、反馈,从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了环卫车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数字环卫智能管理平台还有个高招专治“油耗子”。

“环卫通”手机挑“刺儿”上图说话是环卫督查的法宝“环卫通”!督查人员每天都会拿这部手机到辖区内进行现场“挑刺儿”,随时可以利用手机对绿化带内的垃圾死角进行拍照。利用无线技术和3G网络,将环卫事件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上传到指挥调度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再实时派遣。为实现监管分离,主动感知取代被动响应,监管与作业一站式协同,环卫中心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督察队伍,每天按照网格化对辖区内环境卫生工作进行实地检查考核,真正实现了发现问题准、解决问题快、处理问题稳的工作目标。

互联网+数字环卫智能管理平台的应用,一改传统的环卫工作形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对作业车辆、环卫设施、作业效果、废弃物终端处置以环卫环境的全程监管,使环卫作业问题得到及早发现、快速解决。

3.4 “互联网+”提升环卫设施监管水平

宁波市垃圾收运体系监管系统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个具体应用,该系统将在3~5年内全面建成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收集、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多环节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垃圾产生单位、环卫作业人员、环卫车辆、垃圾处理设施、环境质量等物品、设施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联,并与宁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的总监管中心互联网络相连接,形成宁波市环卫系统统一的物联网。通过物联网将每台环卫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状况、保养维修信息等进行联网,随时跟踪设备情况,对需要维修保养的垃圾运输及收集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及时维修。

3.5 “互联网+”严控垃圾处置的环境问题

在垃圾处理阶段,主要监管目标包括确认分类后的垃圾按照规定清运到指定的设施并在指定设施内处理,设施内处理现场情况和臭气等有害气体的收集处理情况,以及渗沥液的收集处理情况等。

监管方式主要有两种:1、视频监控:在设施进料口、设施处理线、设施出口、填埋区作业平台、焚烧厂飞灰堆放等重要位置安装视频摄像头,实现视频的实时监控。2、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设施作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如焚烧厂的炉温、炉压、碱投放量、烟气中的气体成分及浓度,填埋场的填埋气成分、温度、压力、流量等;设施场界的各项污染物浓度指标;渗沥液的流量及污染物指标等。所有监测数据可以通过3G、ADSL、光纤、GPRS等途径实时上传给总监控中心,总监控中心可通过这些指标参数,实现对设计的运行评价,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8]。

4 结论

随着垃圾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环卫行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全面的环卫在线监管及环卫服务平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是一剂科技的催化剂,但真正应用科技的主体是人,只有接纳了新的科技,突破了传统行业在运行管理上的惯性思维,甚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链条,“互联网+”才能真正引起环卫行业的质变。目前“互联网+环卫”产业中仍有许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前期建设运营投入成本高,仍需要政府持续的财政补贴才能维持系统的运行;2、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行业地方政府需要将相关环卫政策走在前面,正确的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整体居民的环卫意识,为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创造更舒服的“软环境”;3、通过互联网的在线监控系统不可能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每方面都监管到位,在线监控必须配合监管人员现场监管才更具效益,因此仍需要对环卫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相关技术方面加强培训,保证先进的设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十三五”时期势必成为我国垃圾处理向垃圾治理转变的转折期。届时,“互联网+环卫”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互联网+”-百度百科网站::http://.

[2] 王海蕴.接入互联网环卫产业或迎模式变革[N].《财经界》,2015.

[3] 王书军,刘艳丽,穆书涛.关于促进京津冀静脉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4,12:35-37.

[4] WANG ZONG PING,TAO TAO,JIN RU LIN. Stury on waste landfill leachate [J].Environmental Science,1999,7(3);32-39.

[5] NIE YONG FENG , ZH ANG XIU RONG, QIAN H AI YA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landfill and its gas recovery [J]. China Bio gas,1997, 15(2):71 - 74.

[6] AMOK RANE A,COM EL C,VERON J. Landfill leachate pretreatment by coagulation - flocculation[J]. Water Research,1997,31(11):2 775 - 2 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