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垃圾分类的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王的宽容由此成为美谈,但人们不谈或不太谈的是,中世纪时,欧洲的城市居民都在理直气壮地往门外窗外扔掷垃圾粪便。由于没有成熟的城市卫生管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公共厕所、垃圾箱和排水系统,当时的城市街道上,“满地都是粪便、腐水、垃圾和尘土组合成的烂泥浆,以及伴随着的浸透城市的恶臭”。
那几个世纪,城市居民饱受流行性传染病的蹂躏。可怕的黑死病是最大的杀手,1346年到1353年,它造成几百万人的死亡。但无人意识到,死神正是从自己每日丢出窗外、遍地开花的垃圾中飘然而出。
当时的舆论认为,传染病的元凶,是遥远天际中星辰的排列——“火星、土星和木星连成一线,使最可怕的瘟疫传播”,与此同时,一名医生说:“任何发臭的东西都不会致命,任何致命的东西都不发臭。”这代表了当时医学界的普遍看法。
也曾有一些官员试图改变街道中垃圾横飞的情景:1348年,当黑死病蔓延巴黎时,当地路政官要求“居民清扫自家房前街道,并将垃圾运送到指定场所……任何违反者将被处以十倍罚金”,但几乎无人遵从这一条例。
1395年,巴黎的路政官颁布了一条或许是空前绝后的对乱丢垃圾者最为严厉的处罚,“凡向塞纳河倾倒垃圾者……处以绞刑”,但这丝毫没有吓住那些居民,“他们还在地犯罪”。
各个城市清除垃圾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居民们和市政官员不断斗争的历史。在公共卫生方面,城市居民们对垃圾的漫不经心已经根深蒂固,直到19世纪中叶,大部分欧洲城市居民还是不断将垃圾丢在马路上。
直到19世纪末,巴斯德指出疾病是由细菌传播所致,才从根本上转变了市民的观念。城市逐渐装备了自来水管道和庞大的排污水管,垃圾被禁止在公共场所停留,并被送到专门的垃圾场。
但几个世纪以来,垃圾数量的增长呈现出加速的局面:1872年,巴黎市民人均每天扔掉200克垃圾,1922年每天要扔掉700克垃圾,而到了1994年要丢掉1.6公斤垃圾。法国人每年“生产”的垃圾,能装满两列长达一万四千公里的火车——车头在上海,车厢在莫斯科,车尾在巴黎。
有增无减的垃圾山,蚕食着人们生存的空间,关注环境的官员、科学家和市民们开始研究将垃圾分类,在他们看来,有些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加以利用,既可以缓解资源不足,也可以减少垃圾无法处理的烦恼。
1883年,当时巴黎的行政长官欧仁·普拜勒签发了著名禁令——要求不动产的拥有者提供三个专门的容器投放垃圾,分别装易腐烂物、报纸和破布烂衫、碎玻璃、陶片。但这条法律受到有产者的抵制,成了一纸空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类垃圾箱才真正得到实施。
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需要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公民的共同参与,能否成功,取决于有效的管理和人们对此的重视及渐渐养成的习惯,正如几百年来人们逐渐接受不断提高的城市卫生标准一样。
人类厌恶垃圾给他们带来的烦恼,但如若没有垃圾,则意味着人类世界已经停止了运动。人类与垃圾彼此对立却又密不可分,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那么,“当无法改变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改变自己”,从垃圾制造者变为垃圾管理者、垃圾再利用者——这是现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的持续不断的挑战。
关键词:日本;垃圾分类;环境教育;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219-02
1日本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东京发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垃圾战争,由于将未经分类的垃圾送到了集中分布于江东区等海湾地区的垃圾焚烧厂进行不完全燃烧,最终产生了黑烟,在海湾地区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直到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仍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过1/3的城市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1],从而导致大气中的二f英含量严重超标,使日本成为“二f英大国”。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社会改变对垃圾的看法,形成国民环保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政府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的治理经验,提出了“环境立国”的口号,一改以往末端治理的方针。社会各界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探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并设立特殊垃圾回收点,从回收的垃圾中提取可利用资源,这为日后日本垃圾分类的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的垃圾污染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也进一步好转。2005年,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千叶县我孙子市,废品再利用率达到40%,在10万人以上的日本城市中排名第一[2]。目前,日本处于基层的市、町、村全部实行了垃圾分类措施。这种看似繁琐耗时的做法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可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项必需技能。建立一个“没有废料排放的社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完全融入了全日本国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
2日本的垃圾分类体制
2.1细致严谨的垃圾分类内容
1980年日本就开始资源垃圾回收试点工作,并且对垃圾制订了严格且十分细致的分类标准,一般分为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险垃圾、塑料垃圾、金属垃圾和粗大垃圾等大类[3],在每一大类下面还有若干小类,如资源垃圾进一步分为纸类、布类、金属类和玻璃瓶类。而且,不同地区和街道也有着各自更为具体的规定[4],如滋贺县还对玻璃瓶类划分为无色玻璃容器、茶色玻璃容器、其他玻璃容器等。像东京都涩谷地区 2013 年起就规定,将长度小于50 cm的树枝归为“可燃垃圾”。在横滨市,有一本27页专门介绍垃圾分类的手册,该手册重点部分包含的详细说明竟然有518条[5]。
日本还对垃圾的回收方式进行了规定。如在丢弃果汁盒、空牛奶盒等纸质容器时应当将他们洗净,和废书籍报纸一起用绳子捆扎。超市里购买的用白色塑料饭盒装着的物品,待使用完毕之后,市民需将饭盒交回超市里的包装回收设施点。软管类的塑料要剪成30 cm长度才能丢弃。扔玻璃碎片时,一定要用单独的袋子把玻璃碎片拿出来,外面还要注明“危险”字样。大型垃圾的处理跟普通垃圾稍有不同,先用专门的切割、分离设备将其切碎成小块,再将垃圾中的铁和铝分离出来,并加工成颗粒状。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废品就又成了“宝贝”,可以直接出售,产生经济效益。
即使已将垃圾分好类,也不是每天都能爽快地扔出门外,因为在日本还有设定的垃圾区分回收日,如周一是回收可燃垃圾,周二是回收塑料瓶类,周三是回收旧报纸、纸盒类等。若没赶上倾倒指定种类垃圾的时间,这些垃圾可能要在家里存放一到两个星期[6]。
2.2层层叠加的严苛法律
如果不按相关法律或地方条例分类丢弃或者不按规定的场所、时间正确丢弃,垃圾都会被送回丢垃圾的居民家中。警察会不定期对企业运输途中的废弃物运送车辆进行垃圾分类检查。警察、公益性环保组织还会联合当地住民对企业的不合法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对拒不改正或恶意扔撒垃圾者,根据《废弃物处理法》和《关于包装容器分类回收与促进再商品化的法律》,可以对其处以有期徒刑并罚款,罚金可高达3亿日元[7]。
有的地方政府还会针对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地的更苛刻的法律或者惩处条例。例如,滋贺县于2009年4月实施《滋贺县废弃物处理与推进相关纲要》,该纲要对废弃物处理厂的经营许可实行了比全国更严格的规定,对不符合行政指导规定的给予更严格的行政处分,并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或者中间垃圾处理厂按比例征收税费,2011年度共征收税费3 868万日元。另外,考虑到垃圾处理最终设施的建设规模、数量等的限制,滋贺县对废弃物的排出控制及再生利用等也制定了更详细的法律条款[8]。
2.3政府引导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
日本除了依法管理垃圾分类,还注重从细节入手对垃圾分类进行长期的宣传教育。有关垃圾分类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孩子们从小参加各种室外垃圾分类体验活动。到了青少年时期,学校还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处理、分类、再生资源利用等课程,学习各类垃圾的属性、特点和再循环利用的途径、过程和方法等知识。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让学生直观感受“每天有多少垃圾送到处理厂?如果没有做好垃圾分类会出现什么后果?”的教育[9]。滋贺县投入3亿日元建设了“海之子”号琵琶湖水上游动学校,自1983年以来,组织县内所有小学及残疾儿童开展住宿环保体验学习,在船上通过两天一夜的学习和实践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当前,日本民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公众参与是推动日本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滋贺县政府将每年的10月确定为防止不当投弃垃圾宣传月,地方政府联合环保公益组织开动宣传车在县政府或者活动中心附近进行广播宣传,并印发相应的环保宣传指导手册,加深民众对环保的理解和关心。
此外,社区环保教育也为日本民众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和环保道德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许多社区都设有环境保护教育中心,面向社区所覆盖的学校和居民免费开放。中心内配有多种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设施和活动项目,以感官体验学习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传递环保理念,教授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0]。
3结语
垃圾分类是一个熵减过程,合理规划和实施垃圾分类能避免大范围侵占土地,也能防止因垃圾处置不当带来的次生环境污染。日本在垃圾围城的困境中迅速统一居民思想,形成了严密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虽然各地的具体措施有所差别,但总体实现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将需要填埋处理的垃圾量降到最少。日本垃圾分类体系之严谨、执行之严格,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可见,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措施,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崔琳杰,商启卉.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5(4):105~107.
[2]白岩松.岩松看日本[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
[3]杨颖.垃圾分类―以日本的垃圾分类为中心[J].剑南文学,2013(6):259~260.
[4]张子涵.叹为观止的日本垃圾回收分类[J].资源再生,2015(6):65~66.
[5]竹子.日本处理生活垃圾的那些事[J].中华建设,2015(3):53~55.
[6]吴西平.分类细致的日本垃圾[J].科学大观园,2014(14): 37.
[7]窦林娟,刘兆芳.浅析日本垃圾分类措施顺利实施的原因[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5(111):101~102.
[8]于利民.日本垃圾分类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9):55~56.
[9]杨婧恂,韩霞,张金龙.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及原因分析―兼谈与日本相关制度的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132~133.
单元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
3.知道环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知道怎样减少垃圾,了解废物处理的方法。
单元内容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2.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授课3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调查搜集家乡美丽风光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资料。
个人或分小组:以个人为主即可。
方式方法:报刊、广播、电视,图书馆、网络、成人、自己。
区域范围:省、市、县、乡、村。
资料种类:文字、音像、图画、照片、地图。
指导学生做准备要适当、适量。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不要加重和拔高。
2.教师准备有关音像、图片、地图等资料。
3.师生课前调查、搜索家乡物产资源的资料及实物。
(二)活动过程
1.汇报交流家乡的风景。让学生把知道的家乡风景名胜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介绍,组织猜风景图片,扮演导游等活动,个人和小组形式相结合。教师要适时进行参与和指导,并进行补充,完善和总结。
A.教材呈现的是由远及近,教学中也可由近及远或远近结合,灵活掌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远近层次,教师可利用有关地图辅助教学。
B.“知道”的含义是指学生听到、看到和去过的情况,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尤其要重视和挖掘学生实地游历过的情况,让他们具体描述美丽的情景,哪一点美,美在何处,什么特点,心情如何等。自由抒发出切身体验和感受。要注重让学生展示差异和特点,切忌重复雷同。(事例)
C.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个人汇报和小组交流的过程,适时鼓励、指正和参与,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尤其要注意对小组活动过程的指导和对弱势学生个体的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与(事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和课上做到的,教师都要准备和做到,把自己做为活动中的一员,从而真正完成一个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任务。
D.教师在指导和补充总结时要掌握学生构成特点,城乡差别,体现区域特色,远近结合以近为主,以唐山区域为主,如沿海,平原、山区或各县区的景物特点。
2.表达赞美家乡的可爱。让学生把家乡的美丽,对家乡的热爱用说、唱、跳、画、照、剪、贴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表达。可组织一次热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做一个家乡风光展览。
A.赞美家乡应补充上精神文化内容,如人物、精神文化、风俗等。
B.让学生讲出表达的内容、特点、感受。教师也要做一个赞美家乡的展示。
C.组织主题活动和展览要根据学生表达状况和意愿而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要强加和拔高。
3.介绍展示家乡的物产。先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班内集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补充。
教师指导学生介绍搜集家乡物产的过程,总结调查、寻找家乡物产的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品尝家乡特色食品,加深体验。(事例)
A.教师要及时将学生介绍的物产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事例)
B.教师要重视学生调查,搜集的过程和方法,即怎么做的,适当讲出一些物产的特点、用途等。
C.教师可以唐山的地理特征、物产资源、进行补充讲解,从地上、地下、水中、山中,从矿藏、工业品、农产品、手工艺品,食品药品等多方面使学生有初步的整体了解,从而更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增强自豪感。
D.搜集、品尝物产时要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卫生指导。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一、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和关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2.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本主题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宜采用课上课下交叉进行。考虑到品生课在课下活动较多,授课时数可采取低限标准,以下均如此。授课2课时。
活动过程:师生共同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研究调查内容,家乡的变化有哪些方面,可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衣、食、住、用、行、水、电、暖、路、讯等方面入手,精神文化层面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而定。调查对象,地点,调查方式方法等。
1.制作调查表,允许各小组有差异。把学生划分小组,明确分工,实施调查。
A.开展社会调查是本主题的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发现和研究问题,体验方法和过程,树立合作意识,发展各方面能力。教师要考虑周到细致,密切关注,悉心指导,使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B.调查表不必面面俱到,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各小组可有所侧重,每人分工要明确,要做好记录,做好互相配合。(个人搞也可以)
C.教师对学生的调查要在时间、地点、安全等方面做好安排。要根据城乡不同区域特点进行。
D.教师也搞一个调查。
2.交流调查情况。各小组交流汇报。小组成员各讲一部分(1人为主,其他补充也可以),既要介绍变化的情况,还要讲调查的过程,发现了什么问题,对家乡的发展有何想法和愿望。
展示调查搜集的图片资料。
教师介绍自己的调查,补充总结学生的调查。
A.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事例)每个小组交流介绍时,大家要认真听、看、想,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B.教师要关注学生调查的过程,方法,分工合作情况,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帮助其总结提高。
C.多给能力、自信不足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3.欣赏。播放展示家乡变化的音像、实物、有前后对比更好。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一、主题目标
1.知道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状况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对居住地、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要对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有那些方面,如卫生、空气、水、好与差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环境知识,影响破坏自然环境的因素。
2. 教师准备有关公共与自然环境正反两方面资料。
(二)活动过程
把第40页内容提前与第37页合在一起进行。
1.说一说,议一议。学生把观察、调查的情况说一说。去的或了解的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什么感受,环境包括什么内容,最好有好坏对比,这些环境状况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外地情况也可以。学生说时教师用板书将环境被污染破坏情况进行分类,如垃圾、空气、水、噪音、光等,什么污染对我们社会影响最大,造成污染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解展示有关资料,影像的效果好,作出小结,环境的污染破坏主要是人们的急功近利和无知造成的,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利,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与保护。
A.教师在与学生问答时要有探究、提升意识。培养学生能力,不要做简单重复耗时无效的问答,提倡个性和特色。
B.教师在指导总结时可以用具体事例重点在垃圾、水、空气几方面说明,如汽车、工厂废气废水的危害等。
C.教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知识性问题要重视,及时给予解决。(事例)
2.想一想,怎么做。让学生设想一些办法,好的环境应怎样保持和维护,差的环境怎样避免和改善,同学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制定一个爱护、美化环境的行动计划,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从卫生、节水、垃圾处理主要点即可,不要求太高,但要做到做好。
教师在启发学生想办法时要注意分析形成环境现状的原因,以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方法。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调查垃圾的产生,学生了解家里垃圾是怎么产生的,是什么,有多少,进行统计。教师可从大一些的范围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处理情况,如一个社区或城市。
(二)活动过程
1.课内交流垃圾的产生。学生把了解的情况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类。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两点:一是垃圾怎么产生的,二是不同学生家里产生的垃圾量会不同,什么原因,从而为后面怎样减少垃圾做铺垫。
然后师生计算一下整个楼(村)、社区(县)、城市每天产生多少垃圾,教师可出示各种堆积如山的垃圾图像资料,指出解决处理垃圾是世界难题。
2.讨论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及怎样减少垃圾。让学生谈一谈对垃圾遍地和干净环境的不同感受,如教室清扫前后,学习桌、饭桌收拾前后的情况等。
教师将学生的看法板书概括,指明垃圾不仅给人以视觉污染,还会影响环境卫生、污染空气、水、占用土地,危害人的健康,可讲一些事例,如废电池的危害。
既然垃圾主要是由人造成的,就尽量想法减少它,让学生根据活动1的铺垫思考减少的办法,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不买过度包装物品,不剩饭,不损坏物品,以上这些有的可自己做到,有的可提醒家长做。
3.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根据师生以上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垃圾分为几类、包括什么、怎么处理。
不可回收垃圾,果皮、剩饭菜等。
可回收垃圾,塑料、纸张、金属等。
危险垃圾、电池、药品、灯管等。
变废为宝主要是指对可回收垃圾,教师可以介绍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废物回收利用的方法。
特别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废旧电池,并要提醒家长,不要乱丢,集中处理,这一点很重要,我国目前做的很不好,要从小孩做起,他们也能做好。
备注: 本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课标内容标准主要是
健康安全的生活: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2.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近年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节能减排问题备受重视。
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之后,有部分公司是实实在在能够从4万亿元中获得“大蛋糕”。
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地方政府会否减少对固废处理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投资者关心的重要问题。如今政府的发展思路将由前几年的“经济+环保”转回“保经济增长”。银河证券分析师许耀文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目前环保总局和建设部都在对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投入进行积极评估,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会上透露未来3年将从各渠道筹集1万亿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因此我们仍然坚持之前的看法,即未来5年将是中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
市场空间大
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建设部正制定规划预将十几亿资金投入垃圾处理行业。
垃圾处理的费用在公众支付后可以通过政府责任赋予企业的特许经营权来实现功能,其中政府责任(包括所辖的环卫服务、垃圾收运处理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实现垃圾资源化而为社会服务,同时在这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在其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责任。
在中央4万亿的投资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污水和固废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大投入,仅2008年底安排新增的1000亿元的中央政府投资中,涉及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就有120亿元。
据国家建设部资料,我国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率为5%~8%,目前我国无害化处理率仅为37%,根据“十一五”末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的目标,我国生活垃圾处置投资将达到2000 亿元,所需的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处置设备总量为820 亿元,其中卫生填埋处置设备需求量为300亿元;堆肥处置设备需求量为240亿元;焚烧处置设备需求量为280 亿元。平均每年设备需求量为164 亿元。
招商证券分析师王旭东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固废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垃圾不能分类收集增加垃圾处理难度;垃圾处理场选址日趋困难;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导致运营费用提高;优惠电价补贴(前15年0.25元/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偿)将维持或者降低,投资收益的提升将越来越取决于政府所给予的每吨垃圾处理费补贴。
目前,焚烧发电的核心设备50%以上仍然依靠进口,如果这部分设备实现国产,那么这些在建或规划中的项目仅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的市场就在100亿以上,王旭东对于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未来的市场空间表示乐观。
清华大学环境系博士郑蕾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飞灰作为危险废物,集中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安全填埋场的处理规模小,在实际的操作中,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使得飞灰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我国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 年,我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约为1,171 万吨,社会生活中还产生了大量含重金属的废电池和日光灯等危险废弃物。
合加资源总经理张景志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垃圾焚烧发电的项目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具有足够的市场空间。目前合加资源也正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建成后将拥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固废处置设备制造基地,将在固废处置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2008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
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这些措施优点在于对总产出没有负面影响,相反地,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支撑点;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对第二、三产业每亿元产值所吸收的劳动力数量将要增加。可见,对应同样的产值,服务业所吸收的劳动力多于工业50%以上。因此,发展服务业既能够解决产业结构扭曲的问题,又能够缓解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并且能够显著扩大就业。
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需要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引领学生品味学习中的快乐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师仁则生爱,生优则师乐。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分享彼此的快乐。课堂上,如果教师总是能在学生快乐的时候,跟他们一起欢笑;在学生进步的时候,送上一句赞美;在学生困惑时,为他指明方向;在学生沮丧时,带来温馨安慰,就能谱写出温馨和美的课堂交响曲。
如在《乡音乡情》(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当中,课前学情调查得知,该班学生分两类,一部分是广州本地人,另一部分虽然从小在广州长大,但由于父母是外地人,对广州的文化知之甚少。为此,这节课整合不同类型的学生资源,以感受粤语和粤剧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广州语言文化的认识。课堂由三个环节组成:赏童谣《月光光》、猜字游戏大比拼、粤剧知多少。
课堂伊始,我先播放粤语童谣《月光光》,学生边学边跟着打节拍。然后用粤语跟大家打招呼,学生也很开心地用粤语回应。接着跟大家交流刚播放的童谣的内容,激起学生对自己居住地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猜字游戏环节,我出示一些粤语中难懂的词语,请大家猜意思。有些晦涩难听的词语学生怎么也猜不出来,当答案公布后,同学们开怀大笑。还有学生自告奋勇,要求出题,结果把很多同学难倒了。最后,请大家欣赏粤剧的片段,了解粤剧的历史知识,感受粤剧的魅力。有两个学生因从小受家人影响,还现场哼唱了两句。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默契互动,把学生参与的热情、表达的渴望、分享的意愿调动得恰到好处。学生感知与悟理交融,亲情与爱心流泻,加上教师适时设问、引导、感化,课堂上一会儿温馨融融、一会儿波推浪涌,学生始终活跃在有思、有动、有得、有乐的互动情景中。这样的课堂毋须多言,因为享受与悦纳已写在学生的脸上。
二、正向的价值引导
在品德课上,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失去信心乃至产生反感。教师应该抓住重要的教育契机,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主交流、积极思考,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养成健康阳光的心态。
如在教学《品格的试金石》(六年级上册)一课,当学生正在分享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的感受时,忽然教室传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诚实要吃亏的!”我略一沉吟,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他犹豫了一下,大胆地说:“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看见有个人在偷东西。有个小妹妹喊:‘有人偷东西’。结果,小偷回头骂她,还把她打哭了。我也不敢出声,要是我说了,挨打的人就是我了。”
话音刚落,另一个学生也站起来说:“爸爸经常告诉我诚实要吃亏。有一次跟爸爸回老家,售票员让爸爸给我买全票,但是爸爸大声说我还没到1米4。其实,我已经1米42了。爸爸说要是老老实实的,就要多花200块钱呢。”一下子,学生在座位上争辩起来,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我止住大家的争论,说:“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不如我们开个辩论会吧!辩论的主题就是‘诚实到底会不会吃亏’。支持‘诚实会吃亏’观点的同学请站在讲台的左边,反对的同学站在右边。如果你们改变主意,可以自由调换位置。”学生很快就分成了两组,开始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逐渐明白了:诚实是做人的底线要求,只有诚实做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只有人人做到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人们的生活才会美好。
案例中,“老实吃亏”这个异样的声音恰好反映了学生心底的困惑,教师尊重每个学生,学生才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直言不讳,自由畅谈。学生之间自主辩论,又能促使他们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去释疑解惑,拨开心中埋藏已久的迷雾,由此所获得的感受与认知也是由内而发的。
三、有效的成功体验
实践活动是品德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每一份付出与尝试都获得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与协作,实事求是的调查与研究,集思广益的创意与设想等,这些无不有益于他们提升自我成就感。而学生的自我发现、教师的肯定表扬、同学们的欣赏等,又成为相辅相成的催化剂。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给每个学生积极表现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自主参与,有机会体会成功的愉悦。
在《生活中的垃圾》一课(六年级下册),我在上课前两周布置了这样的一个课前调查活动。全班分成六组,各选A\B任务中的一个。任务A:记录家里一周所产生的垃圾情况,任务B:调查学校一周所产生的垃圾情况。还请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有关垃圾危害、种类以及分类的知识。课堂开始请学生结合调查的结果,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垃圾的数量、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分类的办法。分组讨论结束之后,各小组总结,达成基本共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策划活动:根据身边生活环境的垃圾处理情况,请大家出谋划策,为学校、社区的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活动方案,有的制作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画报;有的编写垃圾分类手册;有的做环保宣传海报;有的设计有害垃圾的专门收集箱。学生亲身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既发挥了自主性,为美化生活出了一份力,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主人翁的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最近一段时间,以广州番禹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停建风波为起点,群众反垃圾焚烧抗议活动似乎有“遍地开花”之势。以环境污染和担忧健康为由,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先后发生了多起类似。
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形象已经跌入谷底,新建和在建的垃圾焚烧项目或将会遭遇更大的阻力。而城市垃圾却不会因此停止增长的步伐,垃圾围城仍在加速。
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共有13个垃圾处理系统,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6处,日产垃圾量为1.84万吨,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仅为1.04万吨,垃圾处理设施全部超负荷运行,超负荷率达到67%。
当前对于城市垃圾有三种技术较可靠的处理方式,即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和堆肥。在北京市处理的生活垃圾中,填埋、堆肥、焚烧的比例为90:8:2。最多再过四五年,垃圾填埋场将不堪负荷,垃圾将无处可埋。
2009年9月1日,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为满足今后50年发展的需要,结台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和垃圾成份的特点,在北京东南西北四方位选址规划4个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预留用地,择机建设。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到2012年全市垃圾焚烧比例达20%,2015年达到40%。”
垃圾焚烧发电-――这可能是北京在垃圾围城局面下一个无奈的选择。
但垃圾焚烧发电更面临着“繁荣的魔咒”:在很多市民看来,一座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或许会导致若干生命的消逝和一个城市社区的萧条。
显然,垃圾焚烧发电被套上了追魂索:上马项目越多,遭遇的阻力越大。人们需要对垃圾焚烧做出理性判断,尽快确定一条垃圾减量化的有效路径,以解城市垃圾之困。
焚烧增加还是减少二英?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聂永丰最近麻烦缠身――因为主张用焚烧解决垃圾问题,聂永丰被人冠之以“因为密切的利益关系而为垃圾焚烧摇旗呐喊”,更为糟糕的是,他甚至接到恐吓电话。
与聂永丰同为“主烧派”的另几位专家也为此苦恼不堪。他们的烦恼缘于前段时间席卷全国的垃圾焚烧民意危机。北京市规划的5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至今都未能开工建设,而居民的反焚烧也由单纯的反对选址演化为反对焚烧路线,但由于其关键元素“二英”无法在线监测,使得焚烧项目推动者和反对者呈胶着状态。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波及全国的“反烧”浪潮越来越接近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反烧浪潮。
二英,这些被称为世纪之毒,被定性为一级致癌物的化合物群体也在短短数年之间迅速成名,同时也与垃圾焚烧项目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反烧派”专家的质疑里,二英是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比如他们提出公众关注的焦点――垃圾焚烧所排放的二英“致癌”问题。
在这次质疑的浪潮中,被舆论称为“反烧派”领军人物的中科院环科所退休专家赵章元,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至今网上仍有很多深受垃圾之害的居民在论坛里积极联系赵章元。这些市民眼里赵章元的威望很高,他代表的是深受垃圾苦楚的那部分百姓。
新闻媒体关于此争论连篇累犊的报道也起到了推波逐浪的作用,比如一些媒体报道,世界发达国家出现了垃圾焚烧炉数量减少的趋势(全世界拥有垃圾焚烧炉数量最多的日本也从高峰期的6000余座下降到1280座),由此推断出美欧日等国近年来兴起了“禁烧风”,以此说明垃圾焚烧排放的二英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亦不能彻底解决。
“垃圾焚烧不是产生二英的唯一途径,甚至不是主要途径;相反,填埋和堆肥所产生的二英是焚烧的几千倍,对人体危害更大,为什么要选择危害更大的方式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对记者解释,无论是先前北京六里屯还是广州番禺垃圾发电项目遇阻事件,很大因素是先前此地为比较大的垃圾填埋场,对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已造成影响,居民对建设垃圾电厂存在心理障碍。比如记者在调查中就了解到,很多居民反对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很重要程度上是在担心一直不能消散的臭味和建设后的焚烧厂将污染北京饮用水和周边环境。
从2000年就提出“坚定不移、排除干扰、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徐海云也是坚定的“主烧派”,“中国就是发展晚了,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矛盾。”他告诉记者,我们忽略了大量生活垃圾露天焚烧和填埋场自燃向大气中排放的二英。国外研究表明,1吨垃圾露天垃圾焚烧或在填埋场自燃排放的二英,是同样垃圾经过现代化垃圾焚烧排放二英的几千倍。比如日本,垃圾焚烧完后,排放到空气中的二英仅为1%,飞灰中剩余30%左右,二英含量较焚烧前大大减少。
德国研究表明,当垃圾被运往焚烧厂时,二英含量每公斤就已达50纳克。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后,空气中二英排放量只相当于原有含量的1%,向环境中所有介质排放量为17.63纳克,相当于原有含量的35.3%。这也说明经过垃圾焚烧,垃圾中原有二英的64.7%得到分解,因此,通过垃圾焚烧处理,环境中的二英净含量是大大下降的。因此,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美国的环境当局,近几年都公开宣布,现代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排放已经很低,已经不是二英的主要排放源。
“垃圾焚烧中只要保持800℃以上的高温,稳定燃烧,二英的总排放就会显著减少。”徐海云告诉记者,发展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实际是削减二英排放的措施,目前反而被说成是“罪魁祸首”。“美国一年要烧3000多吨垃圾,总的二英排放仅为12克,中国民间烧柴,产生的二英更多。”
在徐海云看来,北京地少人多,填埋与堆肥成本很高,所以走垃圾焚烧发电之路是刻不容缓的,但同时他表示民众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知道应该建公共厕所,但都不希望它们距离自己家太近。”
至于媒体所报道的“发达国家出现了垃圾焚烧炉数量减少趋势”的现象,威立雅环境集团中国区总裁周
小华告诉记者,欧美及日本等国的垃圾发电站数量的确在减少,但这是“关小并大”的结果,事实上规模十分稳定。如德国垃圾电厂数量和处理能力一直在增长,从1990年到2005年,焚烧增长量占80%-90%,目前已增至70余座,年处理垃圾超过1800万吨。
数据显示:日本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数量在下降,但连续运行的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无论是数量还是处理能力也是在不断增加。正是因为那些小规模的垃圾焚烧厂不能连续运行,达标成本高等原因,才导致关闭,并因此建设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美国近十多年的确没有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但美国生活垃圾年焚
烧量一直稳定在3000-3300万吨,仅次于日本,排在世界第二位。
“很显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焚烧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的重要手段,其所用的技术是可控的、稳定的、安全的;所谓二英超量排放的问题早已解决。相反,垃圾焚烧技术成为二英的减排技术。”徐海云如是说。
技术不是问题
“同样是垃圾焚烧,为什么在德国出现垃圾供不应求、要从别国进口垃圾来焚烧,而在我国却产生巨大争议,甚至酿成全国性的社会事件?”记者了解到,群众之所以反对建垃圾焚烧厂,疑问无外乎集中在:现有的焚烧技术是否成熟到垃圾焚烧厂建在家门口而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关于技术是否成熟可控这个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答案难得的一致:不管从国际还是国内来说,垃圾焚烧的技术都是成熟而可靠的,还有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但他们也谈到,由于垃圾成份的地域性很强,因此在选择技术的时候,还要参考本地的实际情况。
从世界各地成功的经验来看,垃圾焚烧技术已经得到彻底的研究,实地测试并建立了完备的体系;目前常用的技术主要有两种:炉排炉技术和循环流化床技术,而这两种成熟的排放控制技术也使世界各国的焚烧厂不再被看做二英污染源。
由于各国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不同,因此选用的技术和工厂的管理运营方式也要符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比如炉排炉技术就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垃圾焚烧领域中的中坚技术,这是由欧洲国家垃圾中有机总量比率低(30%-35%)固定垃圾热值高(平均热值超过1万千焦/千克)决定的。
中国的垃圾含水量较欧洲国家高很多,有机物含量占家庭垃圾总量的比率达到60%-80%,固体垃圾的平均热值只有4000-6000千焦/千克。这样的垃圾难以自行燃烧,需要进行前期处理,例如干燥,焚烧前分类以及矿物质燃料混合处理等。具体到北京,周小华谈到,这些年来,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北京的垃圾成份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除了进入垃圾的塑料(约占15%-16%)、纸(11%-12%)增多以外,高湿度的厨余垃圾也明显增加了。据记者了解,除生活垃圾之外,每天北京要产生3000-5000吨污泥,污泥的大量增加和末端资源化问题也日益成为困扰这个城市环境建设的难题;此外还有1200吨泔水和总量为1000万吨的农林废弃物。
记者了解到,炉排炉技术目前多用于混合垃圾焚烧,为高温燃烧,大口大口吃垃圾,投资较高,但运营维护费用较低,循环流化床容量小,高温燃烧,用于PDF成型燃料焚烧,一般应添加20%左右的煤进行助燃,投资较炉排炉较低,但运营维护成本要高一些。总体说两者各有优势,但都符合两个基本指标:技术的稳定性和对污染控制水平的合格性。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逐渐放开公用事业市场化发展,吸引了很多社会资本投资垃圾处理领域:仅2007-2009年,国内共有19起投资环保行业,其中投向垃圾处理的占12起,抢占垃圾商机的不仅有巴菲特,很多国内企业也纷纷下血本投入,致使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在设备制造上,很多关键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北京市情的技术进行焚烧。”大多数被采访者观点惊人的一致:应该因地制宜采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成熟的技术,政府提供一个能够成功运营的平台就可以了。“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折腾了。”
成熟技术自不必说了。记者了解,针对北京的垃圾处理,也产生了一批新兴公司,这些公司大多具有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其中部分经过了稳定的燃烧试验,已被证明稳定有效。但是,在成熟技术和工艺当道的情况下,新技术和新公司很难挤进去。比如专吃餐厨垃圾的北京嘉博文公司,也是花费数年艰辛,才逐渐挤进这个拥挤不堪的市场。或许,新旧技术之争也会伴随着垃圾焚烧的逐渐普及而此消彼长。
垃圾焚烧选用新技术还是成熟技术?记者认为,选择的标准应以是否更加适合北京垃圾现状、能否稳定正常运营、能否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比如记者接触到的采用流化床工艺的一种名为“复合致密型生物质燃料发电”技术,这种技术是在华电集团支持下,北京新日月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专为北京垃圾量身定做的。它将生活垃圾、城市淤泥、餐厨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分别进行干化处理后,混合对滚成型,制成生物质成型燃料,添加助燃剂用于发电后,体积较原来减少90%,减量80%,灰渣基本不产生有机物,可直接做肥料填埋。不仅解决了生物质成型无法解决的高成本、低热值等问题,还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
同时,这种新技术解决了几个领域的一些老的瓶颈问题:一是解决了生物质成型无法解决的高成本、低热值问题;二是解决了城市淤泥的资源化作为污水处理产业链中一个老大难问题;三是为北京每天产生的800-1000吨餐厨垃圾缺口找到了一个合理有效的处理途径;四是使用一种叫做“中立风压扬长法”的技术,使处于混合状态的生活垃圾进行很好的分类,有效分离出刚性物质和软物质。
据华电集团北京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宁民兴介绍,采用这种技术焚烧垃圾所产生的二英排放,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居民在垃圾焚烧厂附近居住,也是安全的。更难能可贵的是,经权威测试,在不需要国家补助的情况下,只要享受现有政策基于这一技术的垃圾处理运营,其利润率能达到8%左右。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如果没有国家补贴,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由此可见:不管是原先较为稳定的老技术还是层出不穷的垃圾焚烧新技术,都能为垃圾焚烧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可是为什么仍然有人质疑呢?徐海云认为,这主要是目前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检测手段。比如,现有炉排炉工艺尾气中二英排放是否达标,如何确保检测数据的连续性;又如,在目前电价补贴政策下,现有流化床工艺掺烧燃煤的比例需要严格的监管,否则难保不向小火电方向发展。监管到位,才是取信于民的基础。监管问题不解决,垃圾处理厂仍然危机重重。
源头分类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主烧派”和“反烧派”也会产生交集:就是他们都认为垃圾处理应从源头减量和源头分类做起。即便是赵章元也说过这样的话:他不是否定垃圾焚烧技术,只是他认为应该慎烧,要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焚烧。
我们知道,垃圾处理的目标是减量化,源头分类、焚烧都是减量化的手段。
以赵章元为代表的反烧派认为:通过源头细化分类,垃圾减量化可达90%多,甚至完全利用而达到零剩余。在源头分类这一手段没有利用好的情况下直接动用焚烧的手段,是不恰当的。
徐海云谈到,垃圾焚烧发电的前提就是垃圾分类,但垃圾来自千
家万户和每一天,分类总是相对的,不管如何分类,到最后总要有混合垃圾,这就需要利用焚烧的手段进一步减量化。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判断:“主烧派”和“反烧派”的分歧并非不可弥合:分歧在于对源头分类所能达到的减量化程度看法不一;但双方都认为,源头分类才是关键。
某绿色组织的中国项目成员就告诉记者,与焚烧相比,他们更加倾向于首先加强源头的治理。比如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场动辄数亿元,但北京每年投入到垃圾分类中的资金才区区几千万,在源头分类没有做出实质性努力之前,如何做好垃圾焚烧呢?
一些垃圾处理企业也在用行动探索着他们的忧虑:他们在对垃圾焚烧新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中,十分重视把好分类关。在采访中,宁民兴就告诉记者,中国的垃圾分类远不如国外,所以如果在垃圾焚烧之前不做分类,垃圾焚烧成本高、效率低、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也更大。同时他认为,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求垃圾分类达到欧洲或者日本的水平,还得有多年的努力和探索。
事实上,北京这几年来在垃圾分类上作了不少尝试,但结果都收效甚微。如何做好源头分类工作,这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在周小华看来,目前除了20-30%可回收的垃圾之外,把北京所有的垃圾仔细分类是不现实的。一是因为居民尚未普及分类意识;二是能分选的垃圾交叉污染很多,回收成本也较高,目前仍然没有很多社会企业去做这个。
“可以一步步完善。”周小华认为北京不妨先尝试将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开,干垃圾利于焚烧,提高热值,热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对炉子的损害也大大降低;而对于湿垃圾的处理,全世界范围内目前都不算很成功,但北京可以少部分尝试厌氧气化,并小面积推广。
按照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全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619万吨,再生资源回收量达374.72万吨(来源: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大会书面发言材料之七十一),如果加上餐馆的厨馀垃圾约40万吨(这部分垃圾事实上已经回收利用,当然回收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堆肥处理近20万吨,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实际达到40.5%。徐海云认为,如果按照相同口径,参照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比例的统计方式,北京的生活垃圾处理比例大致为:40%回收利用,60%为卫生填埋。
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相比,北京的这个数字并不低。徐海云认为我们的差距在于:北京没有把有机物分类回收作为一个主要方向,而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占到60%!
“当前北京市生活垃圾中最突出的是餐厨垃圾分类。”徐海云谈到,北京市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只是将其通过分选,直接进行堆肥处理;或者仿效少数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进行家庭餐厨垃圾分类,这两种模式在北京推广都不现实。
徐海云指出,实际上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收集的)成份,最大的组成部分往往是水。一吨水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是1元左右,而通过垃圾收运处理要200元以上,如果仅汉将家庭中高水份的西瓜皮、汤、果皮等垃圾粉碎通过下水道排除,成本低,又不会增大下水道和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再辅助密闭化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含水量降低到40%左右是容易实现的。而大幅度提高垃圾热值,有利于垃圾焚烧处理,以北京市600万吨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计算,减少20%的水分,相当于至少节约2.4亿元垃圾收运处理费用。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分类收集。”徐海云举例:发达国家都有废纸单独收集的垃圾桶,但国内大多数居民都会把旧报纸和废纸板作为废品出售。因此,尽管我们废纸的平均回收率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但单独分析,废纸板、旧报纸、书刊等回收率要高于发达国家。“我们生活垃圾中水分高、热值低,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比如我们去农贸市场而不是去超市购物导致餐厨垃圾多;人为将汤水放入垃圾袋以及垃圾敞开收集混入雨水等,这些习惯都需要我们慢慢改正。”
“要破解垃圾源头分类的难题,首先要选择好最有效的路径,然后做出系统性,制度性的安排。”徐海云表示,垃圾分类不是简单放几个不同垃圾桶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建立持续的宣传、督导体系,建立分类收运与处理系统,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每一个市民,都需要在其中承担管理的责任、支付处理的成本。
“最重要的是,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地需要从法律上给予保障,这不仅是这个垃圾场服务范围内全体居民的利益,也是垃圾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垃圾管理的细化将需要更多的用地,如各类垃圾资源化利用所需要转运、仓储、加工。如果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因为部分人为不当利益被挤走,就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垃圾处理设施无处可选。”
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周小华谈到,欧洲就通过一系列制度上的安排从源头减少垃圾:以德国为例,玻璃瓶在生产之前企业是要预先支付一笔钱用于回收,通过奖励政策鼓励“绿色包装”;在政策春风下,各种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垃圾,也由此在产业链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公司,比如致力于各种包装物回收的绿点公司,仅在德国它们就有2万多成员单位;此外,德国的有机物分类处理费用也从市民中收取,尤其是餐厨垃圾,要购买专用的垃圾袋分装,这笔费用折合每户每年150欧元,有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市民对分类就自觉多了!
这场持久战的结果是:到2006年末,德国回收、焚烧、填埋的比重为68%
31%
0.7%,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垃圾减量化处理最成功的国家。
我们从德国的案例看出,通过源头细化分类,垃圾资源化大致可达到70%,这基本上是目前所能企及的最高水平了,剩下的30%通过焚烧,垃圾的减量化达到了99%。这也应该是目前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最佳模式了。
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产生的垃圾量是巨大的,显然,我们既不能把包袱甩给兄弟省市,也不能把包袱留给我们的后人,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我们每一个市民,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把垃圾减量化进行到底。
“68%、31%、0.7%”,这应该是北京的目标。
效率与监管如何平衡
2009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了BOT招标,近期签约的有:光大国际投资的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发电厂)BOT特许经营项目、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下属可再生能源公司投资的成都市祥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前者占地面积120亩,投资9亿元,施工工期为18个月,计划建设4台日处理能力为500吨的焚烧炉,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较大的垃圾焚烧项目,特许
期限25年。后者该项目总投资概算约8亿元,规模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800吨,年处理能力65万吨。
与众多招标信息相辅相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企业都对垃圾焚烧发电表示出浓厚兴趣,华电、大唐、威立雅、清华同方、中科通用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纷纷下水。据宁民兴介绍,华电即将投建的垃圾发电焚烧项目预计投资9.36亿,建设周期为一年,预计年发电4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7.4万吨,预计可消灭污泥49.5万吨,生活垃圾22万吨,餐厨垃圾4.95万吨,节省标煤10.2万吨。
在专家眼里,各企业抢滩垃圾焚烧发电站不仅出于战略布局的要求,还有着现实的经济考量。记者了解,垃圾发电行业属于由公共财政承担的政府公用事业,企业的收益来源于政府方面的补贴。据一位电力专家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法规,国家除保证垃圾发电的电量全部上网外,还给予每度0.25元的补贴,同时免征增值税,并给与三年免征所得税、后三年减半的优惠,再获当地财政部门的垃圾处理费补贴,目前大约是每吨150-300元之间。
“诸多优惠政策落地,垃圾发电企业基本不会亏损。”这一点得到了宁民兴的证实。他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是公益事业,有政府相应的补贴,不仅不亏,而且收益稳定。
因此连外资都对北京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跃跃欲试,周小华谈到,威立雅在广州、上海以PPP模式分别与当地政府合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希望能与北京市政府以PPP模式合作一个最先进的垃圾末端处置设施。
在很多企业眼里,北京垃圾处理的市场化程度一向很低,基本由政府大包大揽,这样做固然很好地兼顾垃圾处理的公益性,但容易造成规划脱节严重滞后。最典型的如高安屯垃圾焚烧厂,由于从规划到投入使用历经十年之久,当年的规划早已不符合现实情况,比如最近的办公楼距离垃圾焚烧厂不到2公里;垃圾填埋场的恶臭和医疗垃圾焚烧厂对周边居民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垃圾处理项目多采用BOT模式,广州市场化程度高,部分项目采用PPP模式,而北京多为政府运作。单就记者采集到的三地垃圾处理费用来看:目前广州不到30元/吨,由企业运行;北京60元/吨,由政府运行;上海BOT填埋居多,全成本(包括投资)76元/吨。显然,单从运营成本来说,北京远高于广州和上海。
再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市场化比例不是很高,政府管理占50%左右。比如法国,由于公共设施由政府控制,一般采用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的模式(PPP);而在德国,由最初政府自己做逐渐变为私有化,目前仍有一半垃圾处理项目由政府来主持;在英美是完全民营化,经费也是由民营企业自行筹集,但他们建立了有效的监管体系,因此得以有效运营;日韩则是完全政府化。
“近年来,日本和欧盟也开始提市场化运作,他们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企业能否做,能否高效运作”。周小华表示,垃圾处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完善也是一个多方兼顾的过程,目前的现实应该是一个混合方式,“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政府应该放开眼界,寻求一种1+1>2的机制。”
然而,经济有效并不是衡量这个事情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在垃圾处理上如何引进市场化的因素,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效益和监管之间如何平衡。垃圾处理属于公用事业,监管的责任在政府,市场化程度高了,效率上去了,监管的成本也上去了。
因此,主张由政府或以国企担纲垃圾处理主角的呼声依然强势,这一方观点认为:从这几年BOT模式在北京的推行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作为一种公益性很强的项目,国有企业应该在市政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落实到垃圾焚烧发电,徐海云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智力密集型项目,其中还牵涉到民生问题,完全由政府做有问题,完全市场化也有问题。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比如垃圾处理外部性很强,完全市场化对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政府既要做过程监管,又要做责任监管,监管成本偏高。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政府投资,引进大企业进行管理,并不断总结既有工程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以技术、经验、效率为衡量标准,适合市场的,应该市场化。完全政府化,有效率问题。”
徐海云谈到,欧洲经济繁荣时规划了很多垃圾焚烧厂,这几年垃圾量不断下降,回收提高,焚烧量少,负荷不满,如果是企业投资,没有那么多垃圾企业也要支付那么多垃圾焚烧费,这也是不合理的。不妨借鉴欧洲和日本从经济角度推动垃圾市场化的做法。
将垃圾压力转为创新动力
近期是垃圾焚烧的多事之秋。
与征地、拆迁、司法等引起的相比,因垃圾焚烧而起的对社会稳定所构成的威胁更大。其一,涉及的人数更为庞大。由于垃圾焚烧厂多建于居民区周边,涉及到的人群动辄几万甚至数十万,如此大规模的群体反对,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绝非一般事件可以比拟。其=,由于涉及生命健康,往往呼声一起,应者云集。这种群体性恐慌与激愤更容易被放大,牵涉者往往同心同德,一致对外;尤其是在精英聚集的地方,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也往往会因此调用自己的资源,容易升级和扩大,形成对峙;其三,持续时间很长。
我们知道,欧盟和日本都是在环境保护上十分严厉的国家,那么,既然他们都能接受高比例的垃圾焚烧,为何在环保水平还远低于欧日的中国,刚起步的垃圾焚烧反而遭遇了更多反对呢?
一种观点认为:焚烧是过时的垃圾处理方式,欧目的高焚烧率只是反映了其过去的观念和政策,而现在焚烧方式正在被抛弃,焚烧炉也在大量关闭。徐海云认为这种观点纯属“莫须有”,的确有很多小型焚烧炉被关闭了,但也新建了许多规模更大的新焚烧厂;总炉数的减少其实反映了新建焚烧炉的处理规模更大,因此总的焚烧率并未降低。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外在垃圾处理技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新技术和严格的监管可以确保不给附近居民带来损害。而中国不具备这些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政府和公众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比如反对者认为国际上盛行“禁烧风”,而政府和权威专家却是“主烧”的支持者;粗放落后的垃圾处理设施让公众心生恐惧,北京的几大垃圾填埋场依旧恶臭漫天,根据填埋扬的运行情况,居民们实在对焚烧厂能否达到欧盟标准没有信心;监管体系没有建立,政府和民众之间没有一个好的沟通渠道。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的种种担忧和争议,尽管在表面上都指向处理方式、技术和标准,实际上隐含着对管理者一种深深的不信任,对监管能力和实施能力的不信任,和对事前审评、事后检测中信息真实度的怀疑。
可见,垃圾焚烧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项目,它对社会配套机制高度敏感。发达国家可以采用垃圾焚烧,是因为它们有成熟的法治监管,舆论监管和民众参与。而中国的各项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权利的制衡以及公众参与的透明度还存在较多缺陷,对垃圾焚烧的有效监管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到。
当然,硬币的另一面,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周小华认为这些事件体现了普通市民对环保知情权上的关注,同时使很多人了解了垃圾处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需全民共同支持的事,政府在决策上要有沟通。应当把这些争议事件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契机。比如,通过意见收集和诉求表达的过程,强化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利益的功能,通过政府与业主代表互动将利益协商机制常规化和制度化,通过诉讼明确洁净空气权利的边界和代价,等等。
保护生态环境演讲稿
当你践踏草丛时,你有考虑过草丛的感受吗?当你贪图方便而把口香糖吐到地上时,你有考虑到环卫工人和过路人的感受吗?当你在树上刻字时,你有考虑到树的感受吗?以上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保护环境,并不只是句口号,而是要实际去做。
我们的地球是美丽的也同样是易破碎的,地上不是纸巾的家,难道我们要等到出门要戴口罩,满天都是纸巾在飞时才发觉要保护环境吗?海洋里也有很多垃圾,三分之一已经被人类污染,到处都有鱼类误食袋子吃不了食物,被饿死的新闻,大城市的夜晚上的天空已经没星星了,因为天空已经被污染了。
如果工厂能控制污染,如果人们都捡起身边的垃圾,如果垃圾不倒在海洋里,如果我们不践踏草地,我们的地球难道不会变美丽吗?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捡起脚下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让地球母亲变得“更美丽”!
保护生态环境演讲稿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的演讲的内容是有关环保的。
提起环保,大家可能会想起我们伟大无私的地球妈妈,因为地球妈妈正因人类的不环保而日益衰老,还得了重病。你们说认为人类是个大孝子吗?不,不是,因为他们亲手让自己的母亲得重病,而且日益衰老,但是人类还不认错,不过,还有一些人类知错就改并且到处宣传,使地球妈妈早点康复。在这里我向大家提几条环保建议,也顺便也说说对环境的看法:
(建议)1、既然是环境保护,当然要先搞绿化了。希望全世界每个人争取每年种植一棵树,多搞一些退耕还林的宣传活动。
2、减少战争,减少核污染,因为核武器有非常强的核辐射,会致人严重疾病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力争2008年底,所有的汽车全部更换成太阳能汽车,以减少汽车的尾气。
4、把工厂排出的污水进行净化,再流向庄稼或河流,并且不乱排废气,以减少污染。
5、开播一个专门的环保教育频道,对全世界的地球居民进行环保教育。
6、不要无节制的大肆开采资源,以导致资源枯竭。
(看法)1、环保,人人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2、向自己身边的人宣传环保教育。
3、组织一个环保队,向小弟弟跟小妹妹们进行环保教育等。
最后,还是一句老话: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生态环境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有幸在这里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畅谈“转作风优环境”心得体会。惭愧的是我心里很清楚,我和 “勤勉、廉洁、务实、高效”的机关青年干部良好形象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所以站在这里之前,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就让今天成为我的一个崭新的起点吧!
同志们: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我觉得接受“强执行、扬正气、干实事”的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教育对每一名机关干部很必要。我们就像一块矿石,想要成为钢铁,必须投入熔炉接受烈
火的冶炼。这个熔炉就是机关。只有作风正派环境优良的机关才是炼成纯钢的熔炉。才会打造出响当当的好钢材,才会有力量承担起社会的脊梁。
无庸讳言,当前一些机关的风气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许多问题。工作散漫,办事效率低,互相推诿扯皮,铺张浪费,不办实事。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印象,影响机关及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位置。根据区委“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以来,我街道深入开展了以“强执行、扬正气、干实事”为主题的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经过2个多月紧张有序的工作,街道专项活动动
员部署阶段的任务已全部完成,并已顺利转入集中破难、全面推进阶段。
目前,机关风貌有了很大改观,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机关干部 纪律严明遵守规则制度,在办事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又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机关干部越来越多,廉洁自律、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良好风尚在机关被推崇。在这次活动中,干部们认识到: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尤其是青年干部要勇于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时刻保持昂扬向上、不畏艰难的良好精神状态,在求真务实上、廉洁自律上,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岗位,创优争先。为把机关打造成学习型机关、廉洁型机关、管理型机关、实干型机关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键字:机械炉排炉,循环流化床,控制,酸性气体
中图分类号: TF3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 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如何处理日渐增多的城市生活垃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有垃圾围城之势,并且垃圾清运的数量还在以每年 3%的速度在不断增长。 如果对垃圾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如:空气质量恶化、地下水源和土壤受到污染、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人身健康。目前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有三种:填埋、焚烧发电和堆肥。焚烧法与填埋和堆肥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主要体现在:可有效减少垃圾容量 75%以上,节约土地,不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供热和发电。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优势,有望逐渐成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1、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
1.1 垃圾储存
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剔除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及不可燃烧物。 进场过磅后,首先送进垃圾储池,垃圾储池可储存 5~7 d 的垃圾处理量。 在储池内对垃圾进行搅拌、混合和倒垛等处理,并收集垃圾渗滤液。
1.2 垃圾焚烧
垃圾沿下料装置下落到给料装置平台,给料装置将垃圾推送至焚烧炉进行焚烧,垃圾在焚烧炉燃烧后排出炉渣。 垃圾焚烧炉的种类主要分为循环流化床炉和炉排炉两大类。 垃圾焚烧工艺也因炉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3 余热发电
垃圾焚烧炉配套余热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 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提供给汽轮机组发电。
1.4 烟气净化与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和物质,如烟尘、酸性气体、重金属及二恶英等污染物。如何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是在垃圾焚烧中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烟气净化与处理工艺一般分为半干式反应塔+袋式除尘器、干式反应塔+袋式除尘器、湿式反应塔+袋式除尘器三种形式。湿式洗涤法虽然对酸性气体的去除好于其它两种形式,但是湿式洗涤法存在污水处理的问题,其系统设备的投资费用约为半干法的两倍。
1.5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放置于垃圾储池内的垃圾腐烂发酵以后,排出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是臭味较重、氨氮和重金属含量高,有机物污染浓度高,水质变化大,渗滤液一般占垃圾重量的 10%左右。 在垃圾发电的厂区内建有污水处理站,通过对渗滤液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目前,对垃圾渗滤液更严格的处理标准(GB16889-2008)的实施,将为以 MBR(膜生物反应器)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带来增长契机。 MBR 装置由生化和超滤系统组成,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可有效的实现达标排放。
1.6 炉渣、炉灰的处理
垃圾焚烧以后产生的炉渣约占垃圾总重量的15%左右。 炉渣经过加工处理后进行再利用,可以作为制砖、道路的辅助材料。 另外经过布袋除尘器回收下来的飞灰,约占垃圾总重量的 3%左右,飞灰没有利用价值,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填埋。
2、垃圾焚烧发电污染物控制与处理
2.1 从源头控制
针对焚烧垃圾所产生的二次污染,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分类与收集,增强资源利用率,再分选除去垃圾中的含氯成分高的物质及金属催化剂;其次垃圾储仓要全密封,在垃圾卸料口装电动卷帘门,加装气膜封闭,用风机将储仓内气体抽吸的气体送入锅炉中助燃、脱臭;储仓中垃圾渗沥水收集到污水坑内,用泵送到炉膛内焚烧、裂解。
2.2 恶臭的防治
垃圾堆放会发出恶臭,应该避免其扩散到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具体措施如下:建立全密闭的垃圾储仓;在垃圾卸料口装电动卷帘门,加装气幕密闭;用风机将储仓内抽成负压,把抽出的恶臭气体送到锅炉中助燃,进行燃烧脱臭。同时加强垃圾储坑的操作管理,利用抓斗不断地对垃圾进行搅拌翻动,不仅可以使进炉垃圾热值均匀,且可避免垃圾的厌氧发酵,减少恶臭的发生。
2.3 酸性废气的处理对垃圾焚烧尾气中 SO2、HCl 等酸性气体的处理方法,有干式、半干式和湿式洗气技术。
2.4 粉尘的处理
粉尘的处理在当前得到普遍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一般 CFB 锅炉采用静电除尘器就可达到粉尘排放要求、垃圾焚烧 CFB 锅炉配备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都能除小于 1 mm的细小粉尘,除尘效率静电除尘器可达 99 %,布袋除尘器超过 99 %。但对重金属物质,静电除尘器去除效率较差,因为尾气进入静电除尘器温度较高,重金属物质无法充分凝结,且其与飞灰间接触时间不足,无法充分发挥飞灰的吸附作用。当布袋除尘器与半干式洗气塔合并使用时,未完全反应的Ca(OH)2粉尘附着于滤布袋上,当废气经过时,因增加表面接触时间,可提高废气中酸性气体的去除效率。、
2.5 二噁英的控制技术
垃圾焚烧过程能够产生二噁英,影响二噁英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主要有碳源、氯源、温度、催化剂、飞灰和氧源等。目前对于二噁英的控制技术主要是在垃圾焚烧过程中控制二噁英的生成,主要依据二噁英生成的影响因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二噁英的生成机理,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二噁英的生成。(1)控制氯源。垃圾焚烧时加入脱氯物质(如含钙化合物、氨等)。可在烟气中喷入 NH3以控制前驱物的产生,或喷入 CaO以吸收 HCl,这两种方法已被证实去除二噁英有相当大的效能。在锅炉管束前喷入氨后,一方面氨与氯的结合能力比二噁英前驱物与氯的结合能力强,减少了前驱物与氯结合而生成二噁英;另一方面飞灰中的 Cu 等重金属是前驱物合成二噁英的催化剂,在前驱物合成中起决定作用,而胺和氨对 Cu 等重金属催化剂是最有效的催化毒化物,可使 Cu 等重金属催化剂失去催化作用,从而减少二噁英的生成。(2)提高燃烧技术。目前,关于二噁英分解普遍的看法是850 ℃左右、在炉膛中停留时间到达 2 s,或是 1000 ℃左右在炉膛里停留 1 s,或是 1200 ℃左右停留几微妙被认为二噁英可以完全分解。若是温度控制在 1200 ℃以上,生成物中将不包含二噁英前驱物,大大降低后期的重新合成几率。高温分解是我们控制二噁英排放的主要过程,由于在很多的垃圾中本身就含有二噁英,高温分解区域是除去原有的和产生的二噁英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区域。(3)燃烧后合成的控制。当排烟温度冷却到 300~500 ℃时,在 CuCl2、FeCl3催化下,C6H5Cl 和 C6H4ClOH 类前驱物会重新组合生成二噁英。为了尽可能减少二噁英合成几率,一般采用控制烟气温度的办法。通常是当具有一定温度的(此时温度不低于 500 ℃为宜)焚烧烟气从锅炉排出后采用急冷技术使烟气在内急速冷却到200 ℃以下(通常为 100 ℃左右), 从而跃过二噁英易生成的温度区。
2.6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垃圾渗滤液主要产生在垃圾贮坑,成分十分复杂、污染物浓度较高。由于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同的填埋场、同一填埋场的不同时间段,渗滤液的水量水质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处理难度较大。目前,渗滤液的处理方案可以分为场内处理和场外处理两大类,具体有 4 种方案:(1)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2)预处理后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3)向填埋场的循环喷洒处理;(4)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独立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3.结语
总之,垃圾焚烧发电加快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步伐,提高了垃圾处理的质量,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城市燃气率的提高,特别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垃圾的热值普遍增加,城市经济实力的加强,垃圾焚烧发电的条件日趋成熟,从长远看,垃圾发电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孔宪文,王智远,任卫东.垃圾的燃料价值[J]. 东北电力技术,200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