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制度不健全的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高校财务改革必要性3
财务制度是高校核心制度之一。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发展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与国际日益接轨。为了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生存,我国高校必须进行财务改革。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高校财务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面临的内外形势发生很大变化
(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已经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相结合的格局转变。过去,我国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而现在,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收费收入三个渠道,并且,国内高校不断寻求其他渠道的资金。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高校资金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使得周转量加大,增加了高校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压力。高校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强大的财务制度做其后盾。因此,以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运行质量、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为目的的高校财务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办学理念发生变革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对人才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并且刺激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发生变革。过去,我国高校只是单纯的为教学服务,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已经向独立法人转变,为生产人才而自主办学、自主发展。随着办学理念的变革,高校也由过去仅仅追求社会效益向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变,从财务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反映经济效益的办学成本、资金使用、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核算和管理更加重视,以核算为基础,以核算为管理,把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
(三)高校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也是教育的一体化。在繁多复杂、参差不去的众高校中脱颖而出,我国高校面临的不再是以前单一的国内环境,而是更为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即使财务管理水平在国内领先,但是与国际脱轨也是行不通的,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进行高校财务改革,以坚实的财政为后盾,是保证我国高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一争之力的基础。
二、高校原有的财务制度存在缺陷
(一)预算体制不健全,管理落后
财务预算是对未来财务活动内容和指标进行的具体规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对于财务管理的意义十分重大。我国高校财务预算体制不健全首先表现在财务预算活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大多高校的预算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且仅仅只是死板的执行上级批准的预算编制。而实际上财务预算没有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下级部门在预算活动中发挥基础作用,仅仅财务部门是不肯能对各项经费做出准确分析的。其次,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不能及时的跟踪并改进,削弱了财务预算在整个财务活动中的职能。再次表现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预算方法不科学、目标与事实不符等现象,并且没能够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
(二)内部监控不力,财务监督体制不健全
由于学校内部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经济活动并不复杂,所以很多高校忽视了对财务活动的监控,仅仅是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而缺乏对深层次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造成缺乏对各项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或者对学校工程施工缺乏跟踪监督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同时,高校还存在财务内部监控面过窄的现象,对预算外的资金或者高校附属部门的财务没有纳入监控目标行列,造成财务活动超出掌控。另外,形式主义严重,有些高校虽然有完整的监控体制,但是流于形式,在实际中没有得到执行,这也是财务内部控制不力的表现。
(三)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观念落后
基于我国国情和高校本身的体制和观念,我国高校现在职的财务人员存在素质较低、业务水平不高、观念落后等问题。现代高校已经基本上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一些在职财务人员仍然存有传统的财务观念,计算机水平低下,不能用专业的财务软件处理财务事务,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另外,一部分在职财务人员是基于“人情”等关系进入财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高校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高校财务活动会越来越细化,效率越来越来越高,这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进行财务改革,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是一大障碍。
基于我国高校面临的内外形势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以及现有的财务制度存在很大缺陷,进行高校财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树立新观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科学预算、加强财务监控、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手段,对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有效地改革,提高高校资金的利用率和运行质量,为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拓展道路,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校跻身于国际名校之林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1] 丁西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10(9).
[2] 张存祥.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7(3).
[3] 杨永慈.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财务探索,2006(12).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其存在和发展是必须和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一大部分的企业为的是追求市场份额以及销售量,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且陈旧,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的格局之中。
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2.1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国家法律支持、资金支持。首先,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多年来,我国政府的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一些法律规范中,且主要侧重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很少有对中小企业弱者地位保护的规定。其次,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也倾向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总数和工业总产值都占全国相应数总计的绝大部分,但贷款规模却占全国信贷总额中很小的比例。中小企业的税费较多,重复收费和收税的随意性较大,有些政府部门也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2.2 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构建主要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而内部环境的构建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财会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财会制度,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连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
2.3 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当今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化下,资金链较为紧张,融资难将成为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像大型或者上市公司那样融资渠道灵活多样。由于中小型企业融资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本主要是内源性融资,其资金一般都来自于企业的留存收益以及自有资本。而外源性融资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银行融资,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融资障碍。
2.4资金严重不足
筹资渠道窄、资金不足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阻碍。资金筹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缺乏外源融资渠道。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大,短期行为较普遍,还贷诚信低,贷款风险大。(2)制度安排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直接的资本市场融资。基本上不考虑中小企业,没有创业市场,间接融资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而商业的金融机构出于种种原因将贷款向大企业倾斜,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徘徊不前。
3强化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加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立法和相关政策出台,保护广大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我国还没有出整的中小企业会计政策法规,但随着中小企业作用的日益明显,为了给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创造更健康的环境,相信政府在此方面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3.2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地把资金投放到回收期短、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3.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目前,中小企业靠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
3.4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注重知识和人才的积累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帐目不清,信息失真,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等假象。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三是很多企业聘用没有会计资格人员,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应加强财务人员结构调整,聘用有资格的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搞好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 代小露.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J].企业研究,2012(14).
[2] 程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3] 赵洪进,周雷力.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35).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02- 01
1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准确。虽然零基预算编制法已经推行多年,但是目前很多单位仍然习惯使用基数法,而基数法编制预算较为笼统,很难把预算分解到各个部门去执行。另外,事业单位常常缺乏事业发展的计划,不能准确地测算出每一级科目支出的要求,这其实也是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的原因。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预算观念不强,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上更是欠缺。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把关不严格,而且在项目费用的使用上太过随意;二是在使用范围上界定也很不清晰,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财务账目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呆账、坏账,而且有些事业单位拖延资金年终结算,造成在资金跨年度时资金责任不清晰;三是常常出现“专款不专用”的情况。
(3)单位财务人员的水平有限。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专业技能不强,业务素质也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有些事业单位在人才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虽然有些单位也会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总体而言人才队伍状况改观很小,可能有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并非专业的财务人员,进入单位以后整天忙于财务事务,而培训、进修机会很少,缺乏财务知识的更新,眼界亟待开拓。
(4)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有些事业单位未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固定资产登记时太不规范,而且在资产的使用上常常出现损坏、丢失等现象,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资产的购置太过随意,提高有些资产购置的预算审批虽然合格,但是后来情况有变其实并不需要购置,有些事业单位仍然按照原计划购买,不考虑是否需要,造成资产的浪费。二来是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长期没有对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也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登记,有些资产根本没有入账,形成了账外资产。
2 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应该全方位落实“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财务部门内部之间,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能够很好地协调,结合单位的事业发展规律,分析可能需要的重大支出需求,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统筹安排。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要求做到分工合理、互相配合,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预算法》、《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等,完善单位的财务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财政票据治理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从而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够真正实现有章可循,尤其是在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全面推进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更是要转变治理观念,把绩效评价制度补充到财务制度中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应该去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个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论证,提高财务制度的可操作性。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预算的核心就是财务预算,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成败,所以提高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水平非常必要。首先,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培养一批与事业单位模式相适应的年轻化、专业化的财务人才,同时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4)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主要从两点着手:首先,建立计划、购置的制度,事业单位购置的所有资产都应该列入预算,并且能够及时查看,防止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其次,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尤其是跨年度的遗留账目,或者是一些数额比较大的账目,应该及时处理,保障资金的安全。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责任制;工作人员水平
引言
近些年来,新财务制度得到推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财务会计活动顺利进行,还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促进企业综合效益提升。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运行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在成本核算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进行,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高,对企业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为扭转这种局面,推动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应该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措施,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努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为企业运行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注入生机与动力。
一、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意义
对企业运行和发展来说,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该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对企业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
资金利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成本核算,对资金使用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忽视及时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则容易导致资金浪费,不利于企业运行效益提升。而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资金使用加强跟踪与管理。能有效规范和引导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而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运行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加强成本控制,严格资金支出和管理,这是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工作,有利于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在新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采取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热情,明确他们的职责,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进而严格控制企业各项支出,让资金利用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成本预算方案,减少不必要损失,这对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运行发展和效益提升紧密相连。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活动,激发成本核算人员的主动性,让他们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对资金使用和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修复和完善措施。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减少不必要支出,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二、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不足
虽然加强成本核算具有重要作用,也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新财务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成本核算组织机构不完善
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措施,合理配置成本核算工作人员,这是有效开展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一些企业忽视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没有根据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利于工作人员相互协调与配合,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水平提升。
(二)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不健全
为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立即采取修复措施,有必要结合具体需要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但一些企业不注重该项工作,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关措施不完善,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成本核算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没有严格落实,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对成本核算活动开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三)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有待提升
例如,一些成本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成本核算流程、工作要点不熟悉,在具体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新财务制度的规定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容易导致数据计算和分析错误。或者忽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制度,新知识和新制度学习不足,难以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制约成本核算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
要想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既能加快成本核算速度,还能减少误差,促进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升。但目前在具体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忽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或者数据资料收集不全面,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提高。
三、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对策
为有效提升成本核算水平,结合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推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完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
要充分认识成本核算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将成本核算纳入财务会计工作之中,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根据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活动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并增进管理、财会、销售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要合理安排成本核算人员的日常工作,密切分工,增进联系,将成本核算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措施,推动成本核算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加强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活动,提高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成本核算人员工作热情,让他们掌握新财务制度,遵循规范流程开展成本核算各项活动,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良好条件。
(二)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
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为提升工作水平,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是必要的。可以成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规划成本核算制度与流程,确保方案得到有效实施。建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明确每个工作人员职责,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填写报告,为企业财务会计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实际需要,对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改进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加强监督管理与考核,确保新财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并统计各部门成本核算情况,发现存在的不足时应该及时完善,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
(三)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
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建立并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是必要的。这样既能有效规范成本核算人员的每项活动,还能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为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奠定基础。作为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成本核算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明确成本核算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有效规范和引导各项活动,进而让他们按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工作水平提升。要根据核算对象和核算任务与工作要求,拟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让他们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保障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与落实。利用新财务制度健全成本核算责任制,更好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职责,提升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严格遵循制度和规范要求开展各项活动,进而出色完成成本核算任务。
(四)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
为确保成本核算水平,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核算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必要的。为此,应该根据成本核算的具体需要,引进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充实成本核算队伍,努力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为提高工作效率,成本核算应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工作人员胜任成本核算各项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采用现场授课、讲座等形式加强学习,深化对新财务制度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并明确成本核算的目标和流程,熟练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学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加强管理与考核,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并落实责任制,让成本核算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按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同时,成本核算人员要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理论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熟悉成本核算工作流程。要具备奉献精神,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每一项活动,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顺利完成成本核算各项任务。
(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合理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不仅顺应时展趋势,还能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此,要根据成本核算具体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收集并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资料,保证数据信息完整,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与参考。同时,在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下,有利于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查询和分析,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创造便利。要建立成本核算动态跟踪和分析机制,注重成本核算信息的更新和完善,及时查询和分析数据资料,进而详细全面掌握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状况。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让工作人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并遵循工作流程,掌握成本核算技能,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落实新财务制度,健全完善各项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可以弥补成本核算工作的不足,还能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减少不必要损失,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7-79.
[2]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4):120-123.
[3]牛怡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1(5):45-48.
[4]高志妨,毛婧.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对中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2(4):79-81.
[5]饶培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造纸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6-59.
[6]季花.新财务制度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3):95-97.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以达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其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效果,如何使会计管理能够在基层医院规范化、制度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经营目标、提高基层医院经营效率和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其一,医院部分资产产权不明,造成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其二,个别较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人为因素较大,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审批手续,无法实行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其三,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不完善和转让手续不健全,缺乏法定部门的监督和审核,领导者个人说了算,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流动资产管理纰漏较多
基层医院普遍存在药品采购、入账、入库等环节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把财务人员仅仅当成一个账房先生,直到付款时才通知财务人员,造成赤字经营和负债经营等,领导的意志就是部门的规章,必须照章办理,因而造成作假账、坏账等现象。
3.缺乏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
在基层医院,预算的编制是非常随意的,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医院领导可以随意更改和调整。执行情况更不理想,哪里需要就往那里贴,这是基层医院最形象的比喻,资金管理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会计凭证和账簿管理不规范
基层医院会计凭证的填写和传递,会计账簿的格式、登记、结账核对不规范,与会计制度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凭证摘要书写简单不够规范,签章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人员调整时交接手续简单,有些单位是护士或大夫兼职没有专人专职,缺乏必要的监督。
二、规范财务制度,完善内部管理会计流程
基层医院作为独立的财务核算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医院内部的管理会计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完善科室责任制
建立以医院科室为独立单元核算的科室责任制度,以有利于提高科室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增收节支,用最少的劳动、物资消耗,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科室独立核算责任制,对科室进行独立的量、本、利分析,从而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模式,把各项奖励和处罚措施同科室核算结果挂钩。
2.实行全面预算
(1)财务预算:即医院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业务收支预算、专项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2)业务预算:医院业务预算是全院医疗活动的数量说明,包括门诊就诊人次及各科室住院病人的构成分布;入院病人人数及各科室构成分布;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病床使用率等。
(3)责任预算:即将医院的收支预算落实到各科室的一种责任制预算,以明确各责任中心在计划期内的目标任务,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调动各责任中心责任人的积极性。
(4)决策预算。
三、实行成本核算制
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基层医院应配备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负责全院成本、医疗成本、各科室成本和医疗项目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工作。按核算的计量标准不同,可分为实际成本核算和标准成本核算。同时,管理者应树立经营意识,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放到降低消耗、控制支出、挖掘潜力上来,把成本节约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以调动全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推动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实行责任追究制
财务制度是建立在完备的规章和法规基础上的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具体行为,依法办事、依法操作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违反这个规章制度必将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人和事必须追查当事人的责任,构成违法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财务人员警钟长鸣,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较好的贯彻落实。
五、加强对基层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基层医院财务不规范,除了领导的责任外,也与基层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关。很多基层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严格的管理会计知识的训练,不清楚规范的要求,对业务工作只是想当然地按前任或原有做法延续下去。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基层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对基层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从根本上杜绝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1(12).
[2]姜 冬: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04).
财务管理工作,不管是对一个企业来好还是对一个组织也好,在企业的发展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医院来说,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医院,财务部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务工作的好坏,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发展的目标,影响着该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医院都存在发展的规模化,很多医院的配备设施和医疗器械不断扩大,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的发展却存在着相对的滞后,这表现在财务制度与现实严重脱节,财务管理的能力没有根据医院的发展而相对的提高,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等方面,所以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财务人员的医药知识不健全
很多医院在招聘财务工作者时一般都是针对其财务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其医药知识的考察,因为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对医生还是对财务工作者来着,都需要有一定的医药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医药知识,财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的创新,如在针对合理的医药的价格/成本/利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研究,如若财务人员来起码的医药知识都不懂,则只会在管理过程中浮于表面,不能做出深入的建议,对医院的发展不能做出更深入的发展战略,所以说一定的医药卫生基础性专业知识对不仅对医生有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医院的财务工作者来说,要想做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在高速发展的医疗卫生行业有一定的提高,财务工作者必须要适当的学习和掌握一些财务知识之外的医疗药品知识,才能对医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每个步骤,如何在每个步骤中都能够权责分明,如何在各个环节中都能有良好的监管制度,如何确保在每个环节发生问题时都有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下一个环节或者整个体系都不受到影响,如何制定各种措施保证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对财务管理体系有着高标准的的要求,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应该做到每个环节的无疏漏管理,然而,很多医院在管理体系上还远远没有健全这种管理体系,很多环节还存在着权责部分,监管不明的现象,所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其他的环节就会出现连锁反应,甚至出现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崩溃,再之,对于如何有效的控制医疗资源的成本,如何使医院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如何加强采购人员的监管机制,如何使资金的使用情况同名话,这些对于财务管理体系来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现代很多医院在这种财务管理体系中做的还远远不够,在针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中还没有良好的应急和处理措施,与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还相差甚远。
未进行全面的财务指标分析
现代医院的财务分析通常是简单地罗列了某季度或某年度医院的总收入、总支出、结余、总资产、每门诊(住院)人次费用等的增减额、增减率及产生的原因、取得的成绩及在来年应注意的事项,却没能很好利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即经济效益指标、负债比率指标、变现能力指标、费用评价指标、管理指标等进行综合、全面分析,不能有效满足各方需求者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们不难看出,现展形势下的医院的财务管理,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来健全管理体制,对财务人员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定期培训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医药专业水平。
针对财务人员的医药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对于药品的名称,性状,价格,有效期以及医疗器械的功效性能上,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这些基本的药品知识是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很基本的要求,只有熟悉了解医药的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对于医药的成本及特定阶段的合理的价格以及对药品的入库出库的管理才能够做到合情合理,只有加强对医药知识的了解,才能对医院的整体运转提出合理性建议,寸进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在医疗不断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对财务人员医药知识的要求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否则无法适应发展中的医疗卫生事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就会与现实脱节,所以说医院应该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医疗卫生的知识,提高医药方面的素质,强化整体水平。
二、不断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每个环节的监管措施,如对于采购人员,可以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对于采购的药品要进行统一的招标,对于每一批采购的药品器械应该有统一标准的定价,对于采购人员应该实行统一有效的监管,统一进行物资采购审批单的添置,对于每一批药品入库时都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签字确认,保证该药品器械的真实性,对于出库要统一的填写领用单,需部门领导或者单位领导签字确认,如此就是在入库到出库的过程中,采取相互监管的措施,保证药品采购的安全性。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配备相应的配备措施,加强每个环节的应急管理。总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医院整体的管理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才能使医院在整体的发展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
江苏省扬中市地处长江下游,是一个仅有30万人口的县级市,多年来私个企业快速发展,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私个企业的形式多样化,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扬中市众多市属企事业单位和中小镇村企业纷纷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制率达到95%以上。多数企事业单位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租赁、兼并和拍卖出售等形式改制为私个企业。与此同时,大批个体手工作坊业,通过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私个企业.私个企业已成为扬中市“三十强”企业的重要成员,私个经济已成为扬中市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社会贡献份额不断增大。
2、私个企业的发展特色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更加突出
经过数年的发展,扬中市私个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从区域上看,逐步形成地方特色.许多镇村都兴建了私个经济发展区,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科技工业园区和产品市场;从产品上看,除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外,还有不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通过走特色型、科技型、外向型之路,形成就业型、社会服务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出口创汇型企业;从规模上看,已形成一些跨地区、跨行业的私个企业集团,积极参加国内外经济竞争,出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块状经济,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3、私个企业的财务制度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任何一个经济实体,只要生产经营,便需要对发生的经济事项确认、计量、记录并核算其经营成果。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一个单位经济效益优劣的“晴雨表”。当前,不论是原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形成还是自发成立的私个企业,由于受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其业主心态不一,有的小富即安,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不思进取;有的不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热衷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不建财务账,或者虽有账但不健全,指使财务造假,偷逃税费等。由于认识偏差、随意性大、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后果,最终都会通过会计信息反馈出来。由此可见,私个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财务制度。因此,必须围绕私个企业的自身特点,找准财务管理高教能的出发点,才能使私个企业的特点变为亮点。
二、围绕私个企业的薄弱点,找准谋划财务高效能的着力点
调查表明,当前家族化管理仍然是大部分私个企业运转的主要模式,致使私个企业财务管理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
1、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
一是会计人员配备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会计出纳和主办由同一人兼任,有的没有相对固定的出纳和主办会计,出纳会计由业主从其亲信中进行“拉郎配”式的指定,无证上岗,缺乏相应的财会基础知识,主办会计则由一些所谓经验丰富且已经退休的老会计兼任,这些“内当家”由于年龄原因,加上有的同时在数家私个企业兼职,往往凭着经验和习惯办事,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运用会计知识,能搞好会计核算已勉为其难,至于现资理财意识,税收筹划知识要是缺乏,难以很好地为私个企业出谋划策;二是帐册资料不健全、不完整。有的私个企业建账不完整,甚至账目混乱,不按照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会计凭证和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三是内控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即使有,也流于形式,会计档案资料保管也不规范,多数私个企业无专人保管,起不到应有的利用效果。
2、私个企业主在财务管理中的“越位”
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关心和重视会计工作,但有些人只把“关心”和“重视”工作放在违法乱纪上。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会计核算、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突出表现为对会计服务职能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为了自身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利用其法律知识和会计经验,在数据上做文章,利用关联方交易、外购业务,进行地区、单位之间的联手,以正常的账项和业务作掩护,使用无数的票据专用章,编造假单据、假发票,编制假合同、假账册、不同报表,以分别应付税务、债权人、投资者,账外设账,故意将会计信息搞乱,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使非法的活动披上合法、合理的外衣,以便于转移资产,偷逃税费等,这一问题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3、私个企业财务监督的“缺位”
一方面,会计无法真正行使监督权。由于会计是业主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其经济利益直接由业主决定,若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会受到业主和其他方面的制约、刁难甚至辞退下岗,政府部门也没有相应的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许多问题不了了之,致使大量违法违纪的经济活动顺利地通过了会计这一“关口”,使《会计法》不能落到实处,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企业外部对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性的监管“缺位”。由于我国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不配套、不完善,大量的私个企业,除公司制企业外,其它类型的私个企业尚未实行会计报表年审制度。即使对于公司制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受时间、人员、收费等因素制约,社会中介机构也难以实施有效的审计和监督。鉴于上述原因,有针对性地围绕私个企业运转中的薄弱点,加强私个企业财务管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三、围绕私个企业的难点,找准谋划财务高效能的侧重点
扬中市私个经济己从起步转入发展阶段,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如发展私个经济的政策还未能落实到位,私个企业业主的综合素质也存在着不足,有关方面的管理水平还有持提高等,因此,化解私个企业发展的难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实找准财务高效能的侧重点。
1、积极兴办记账机构,大力推广会计记账制
为了促进私个企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要积极兴办记账机构,大力推广会计记账制、一种是对于大中型私个企业,要求其建立专门的会计机构,配备专门会计人员;另一种是对于不具备配备专职会计条件,但又应该建账的中小型私个企业,可以由记账公司、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记账机构办好会计事项。同时,私个企业应配备具有一定会计基础知识的报账员,由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及时向记账机构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科。这样,记账的会计,既可以根据私个企业提供的会计资科,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报表和资料,又可以利用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提出相应的经营管理建议,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实践证明,记账制是中小型私个企业进行会计核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加强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财经政策法规水平
首先,要建立私个企业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会计法》的机制。《会计法》规定,包括私个企业主在内的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会计知识培训班,使业主充分认识财务的高技能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学好财经法规政策,摆正在会计工作中的位置,重视私个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充分发挥会计“内当家”应有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岗位教育。明确规定私个企业的会计必须取得相应的会计职称资格,学好会计、税收及财务管理等相关财经知识,方可上岗执业,以提高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协调应变能力,在合法的范围内,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运用所掌握的财务信息和财经知识,与时俱进,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为私个企业业主提供台规合法和合情合理的会计咨询与服务,并按规定严守商业秘密,当一名诚信的“内管家”。
3、加强私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促进私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企业所得税是建筑业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企业经营发展和参与竞争存在影响,因此研究完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促进建筑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界定与利弊
现行税法将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划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并存,适用于不同经营状况的纳税人。征收方式的不同,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方式和税款缴纳数额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着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因此适用何种征收方式,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意义重大。
(一)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界定。查账征收是指由纳税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根据自己的财务报表或经营情况,向税务机关申报所得额并缴纳税款的征收方式。这种征收方式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制度比较健全,能够据以如实核算,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核定征收则是指纳税人存在特定的法定情形,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并据以征收税款的征收方式。征管法明确规定了核定征收的适用情形,包括:“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以上六类情形符合其中一项,则税务机关有权按照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方法对纳税人进行核定,目前北京市主要适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方法。
(二)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关系。由于长期适用核定征收,很多建筑业纳税人有一个误解,即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主要的征收方式。但实际情况是,从国家设置企业所得税一开始就是以查账征收为主要的征收方式。从两者关系来看,查账征收是企业所得税征收本源方式,而核定征收是针对目前部分纳税人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而采取的权宜之举。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以查账征收为主、核定征收为辅的补充关系。不仅仅在我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以查账征收方式作为主要的征收方式,以核定征收方式为补充。因此,在实际税务工作中,应以查账征收为一般原则,以核定征收为例外。对于能够达到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均应按照查账征收方式纳税。
(三)建筑业企业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比较分析
1、查账征收。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查账征收方式具有让纳税人自主地、民主地分担国家在行政上各种课税的功能,是一种远比核定征收更具有伦理性的收税方式”。查账征收较之核定征收,更为规范、更为科学、更加能体现纳税人纳税自主性,就建筑业而言,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查账征收能够促进企业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效的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核定征收由于对财务会计核算要求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行财务健全的积极性,而查账征收对财务制度、账册设置以及原始凭证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可以促进企业建制建账、规范财务行为,使财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效益状况。
二是查账征收较核定征收更有利于企业间公平的实现。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是国家根据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实际销售利润率或者经营利润率等情况测算得出,是统一的硬性标准,因此只能代表行业的总体水平不能反映单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实际利润低甚至没有利润的亏损企业也要交纳高额的企业所得税,这显然是违反企业所得税以收益课税的设税本意和税法公平的。而查账征收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纳税,收益多多纳税、收益少少纳税、没有收益不纳税,更符合公平的要求。
三是就当前建筑业经济状况和现行税收政策而言,查账征收较核定征收企业税负要低,更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发展。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税负差异主要体现在利润率与应税所得率的比较上。核定征收是分行业确定统一的应税所得率,用收入总额乘以应税所得率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按税率确定应纳所得税额。因此,对于利润率高于应税所得率的企业,核定征收方式能够令企业少缴税款,而对于利润率低于应税所得税率的企业,核定征收会导致企业税款增加,税负加重。目前,北京地区建筑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为9%,按照25%法定税率计算,税负率为2.25%,而就建筑业经济现状而言,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是远远达不到9%的,因此,适用核定征收方式的税负水平要高于查账征收方式。
查账征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查账征收适用于账簿、凭证、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状况和财务人员水平要求比较高,企业的纳税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经营规模较小、财务不健全的纳税人适用查账征收难度很大,若无法实现正确核算收入、成本或者取得合法的凭证,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额,进而无法实现税款应收尽收。
2、核定征收。虽然在前文分析中核定征收较之查账征收有很多的弊端,但核定征收作为税法明确规定的一种征收方式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税款计征简便,对企业财务水平要求较低。在核定征收方式下,企业只需准确核算收入总额或者成本费用总额,即可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对企业财务会计及办税人员水平要求不高,同时,纳税申报程序也相对简单,方便企业申报纳税。
二是计征标准确定,促进税款征收。在企业财务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实现正确核实,很多企业存在成本混乱、多列支出的问题,核定征收方式由于对同一行业适用统一的计征标准,因此能够避免企业因无法正确计算税款而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确保税收收入的实现。
三是征管相对简易,降低基层税务机关管理压力。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企业经营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同时新增税源数量大、类型多,这为企业所得税的日管带来了很大难度,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的征管压力日益增大。核定征收方式相对查账征收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要低,日常管理、监督、检查都相对简易,能够有效降低基层税务人员的征管压力。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各有利弊,查账征收更符合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原理和税收公平,但要求较高,适用于财务健全、能够准确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纳税人,而核定征收作为查账征收方式的补充,相对简单易行,适合于财务不健全的企业的征管。
二、建筑业企业经营类型及财务核算分析
(一)建筑业企业经营类型。按照目前建筑业经营情况,可以将建筑企业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有资质的企业,有一定经营规模,财务相对健全,能够实现独立核算、独立纳税;二是没有资质挂靠有资质的建筑公司,非独立法人,通常以分公司形式存在,财务上不独立核算,纳入被挂靠企业统一核算,且由被挂靠企业合并后统一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三是利用分转包的形式,分包高资质等级企业在社会上承接的工程,属于独立的法人企业,以自己的名义纳税;四是既没资质又未挂靠的小建筑公司等,独立法人,但经营规模很小,财务通常很不健全。由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采取法人税制,以上四类建筑企业中,第二类企业不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其余三个类型的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建筑行业经营的复杂性导致了各类型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不一,加大了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难度。
(二)建筑业企业财务核算的特殊性。较之一般企业,建筑业财务核算有以下特殊性:一是建筑工程周期长,完工进度和完成工作量的确定比较困难,收入确认及成本结转复杂、不易匹配;二是水泥、砖石、沙土等主要建筑材料供应者大都是个体经营性质,无法提供合法发票,能够提供发票的则材料价格显著升高,加大企业成本,同时材料数量不易计量和控制,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大都不规范;三是异地施工比较普遍,经营环境复杂多样,很多建筑施工是在外地偏远地区进行,一般只派驻项目负责人并不派驻财务人员,财务核算更加困难;四是拖欠工程款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常常垫资施工,在未获得收入的情况下按照权责发生制缴纳税款对企业负担过重,在实际中,很多企业依然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缴纳税款。
三、对完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的思考
(一)依法科学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完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既要消除建筑企业认为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主要征收方式的错误误解,又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既不能单纯依赖核定征收,也不能片面强调查账征收。要严格按照征管法确定的六项标准,并充分结合行业特点,依据企业实际的财务核算、账簿设置或纳税申报等状况,科学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
(二)完善税收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向查账征收方式迈进。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科学化的实现不仅依靠对企业的严格管理,更应依赖于合理的税收政策安排。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税收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地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账簿设置、依法正确申报。
1、建立核定征收累进应税所得率制度。在应税所得率的确定上,改变现行的分行业单一比例税率方式,参照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制度,建立分行业累进应税所得率,以收入额或经营规模标准划分设置不同的应税所得率,对于经营规模大、收入高的企业制定高的应税所得率。这样将有利于扶持小规模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大企业尽快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变。
2、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现行税法规定,核定征收企业不得享受除免税收入以外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一些符合建筑业行业特点的优惠政策,突出查账征收方式的优势,降低企业适用查账征收而带来的财务成本。
3、制定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应参照房地产行业制定单独的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细化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对行业普遍存在的核算难点提出处理意见,指导企业财务核算运行。
(三)强化对建筑业企业的政策辅导和征收管理。一是对建筑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和辅导,提高企业人员的税法意识,正确理解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依法纳税;二是强化建筑业征收管理。建立与建委等部门的信息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建筑企业招标、施工、竣工等方面的信息,加大税务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反税法进行偷税漏税、虚假记账、虚假申报等问题。
综上所述,建筑业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上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应通过更加科学的政策设置和征管措施,建立“以查账征收为主导、以核定征收为辅助、两种征收方式并存”的良性发展轨道,使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地方税务局税政一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2]邹其端.规范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探讨.税务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