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字】体育教学 口头语言 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132-01

语言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传达课堂教学思维的最基本途径。如果体育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语言法,就能像磁铁一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上好一堂体育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所谓讲解的方法,是体育教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形象地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晰地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的手法。

由于语言的无处不在,讲解法自然是一种主要的体育教学方法。其他的教学方法也都依托于讲解法。然而。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讲解法,不能形成“满堂讲”的局面而要精讲多练。同时,也不能“只练不讲”,因为既懂又会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高超的讲解水平,精讲正是高超的讲解水平的表现。具体而言,要想运用好讲解法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想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来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第二,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教材中跑的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

运用教学口诀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起跑”动作”时,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动作的要领。在教三步上篮动作时,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

第三,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首先,讲解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和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时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其次,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动作”时,可以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做支撑跳跃练习时应提醒学生推手速度要快;在跑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或做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时(如单双杠、头肘倒立)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此外,课上讲解除了集中进行外,还要加强个别讲解。

2.问答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它是一种历史悠久、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都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问答法被广泛地采用。它的优点是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作用。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答与在文化课课堂中的问答在形式上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体育教学中问答往往是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的;二是体育教学中问答不能有太长时间的讨论;三是体育教学中问答以伴随练习的思考为线索;四是体育教学中问答分散在练习和讲解之中,但在开始和结束部分更显重要。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参加集体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全体学生参加讨论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比较低效的,因此体育教学中的讨论法往往是伴随着“小群体教学法”来进行的。

二 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时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要多用设问和解疑;结合黑板、挂图、游戏等进行讲授和讨论等。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2篇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例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是: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正确书写简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上述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内容之后预期的学习结果水平。其中目标1、2属于“知识与技能”的领域而目标3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域。

教学目标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课程标准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属于哪一种知识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 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表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五、教学方法的优化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61-02

作者简介:张滨桥(1960-),女,哈尔滨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平台。初中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是指初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必备的教学基本技术和能力。为了实现“新课改”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初中教师不仅要具有板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讲解能力、运用教具辅助教学的能力等必备的基本能力,还要有向课堂45分钟教学要质量的教学基本技能。笔者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教师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本技能在初中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每门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都是不同的。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对教师讲课也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初中任课教师,只有全面把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主要特点和思想状况,精心备课、精心施教,才能做到明确知识目标、实现能力目标、达成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初中教学中,每门课程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由一系列的知识点、知识链构建而成的知识体系。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弄通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又要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还要启发学生承上启下,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寻新的知识点,实现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目标。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和有效处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能力,既包括学习和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包括一些通用性的实践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依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自身示范、模拟仿真、综合演练、才艺展示、课堂讨论、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能力训练。

3. 素质目标

初中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初中生初步树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中学生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要寓价值观培养和德育于其他课程教学之中。渗透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音乐、体育课程中,通过学科史和学科代表性科学家生平的介绍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特别是可以通过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正确使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基本技能在当今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这对初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目前,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既存在“我讲你听”的“满堂灌”现象,也存在“我问你答”的低层次互动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遵循初中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和不同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实行章节式教学。教案基本思路可以按照教材的框架结构,着重在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进一步展开,补充一些资料和案例。

(2)实行专题式教学。可根据需要整合教材的有关章节,补充近几年初中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内容,设置若干专题,着重讲清重点、热点问题。

(3)实行案例教学。可围绕精选的典型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有关原理和观点阐释清楚。通过精心选择案例,力求讲出品位、讲出特色、讲出魅力来。

(4)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原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可以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初中课堂教学尤其要紧贴教学目标需求,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多下功夫。

2. 倡导使用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自讲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1)学生自学。由教师指定自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全面浏览,指出自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由学生推演公式,总结概括观点、结论,演算例题和习题,从而实现难点突破和把握重点。

(2)自行讲解。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按基本观点和理论、例题、习题等分成若干个单元,把学生也分成数目相同的小组;在学生全面自学的基础上,每组各有侧重,指定主讲人做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相互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组织相互讨论,对主讲学生的讲授正确与否进行讨论,并提出最简捷的答案。

(4)单元总结。由教师或主讲人对知识、原理进行串线和总结。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努力方向。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选择地理教学方法 主要依据 基本原则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是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选择地理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所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优化地理教学设计、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类型

地理教学方法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从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不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课型的不同、地理知识属性的不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不同等角度来划分。为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直接感知为主、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以自学探究为主和以参与体验为主的六种方法。其中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参观法、演示法等;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

二、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

要科学地选择地理教学方法,首先应了解每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运用条件、适用范围、优势、局限性等。例如,讨论法,既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又能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要求教室空间比较大、班级规模比较小;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合作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适用于高中阶段;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问题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调控能力。又如,地图法是最具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直观性强,最适合区域地理中地理名称、地理位置、地理分布等知识的教学,但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要与讲授法配合使用。实践表明,正确认识各种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2.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类型决定了应当选择的方法。由于各章、各节、各课时教学目标不同,就必须相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就可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和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等,以利于学生建立丰富形象的地理表象[1],进而准确地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除了采用讲述法、讲读法、问答式谈话法等以阐明有关知识,让学生明确基本要求和掌握操作要领外,还应大量运用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技能操练;如果教学目标旨在发展学生地理能力,则可选用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及讨论法,以发展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如果教学目标有科学的地理价值观教育,则可选用讲解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获得某种地理体验、产生某种地理情感,则可选用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

3.地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应当采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内容多概念、原理,既抽象又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比较难学,宜采用旅游法、演示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变式练习法等,便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原理。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特征决定了在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应较多地采用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等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人文地理内容常常被认为是“易学不易教”[2]。因此,针对人文地理的知识特点,宜采用参观法、社会调查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具有人文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人文地理内容“易学易教”。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内容,多地名、数据、景观、分布、判断、特征,可采用演示法、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游戏法、区域比较法等,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乡土地理内容最接近学生生活,既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应采用学生自由度较大和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例如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自,同时尽可能采用旅游参观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根据课题名字就可确定以模型(地球仪)演示法为主。又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根据问题内容很容易确定出其主导教学方法为决策教学法。

4.学生的特点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选择教学方法就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方法取决于年龄心理特征。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课堂注意力比较短暂,容易分散;观察事物和现象比较片面、肤浅、粗略;直接经验比较少,理解能力弱;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象一般从感性出发,贫乏单调;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够牢固。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选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讲述法、讲读法、启发式谈话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地理表象,发展地理形象思维能力。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初中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课堂注意力比较集中、持久;观察事物和现象比较全面、深刻、细腻精确;直接经验比较丰富,理解能力强;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想象一般从理性出发,丰富且具有创造性;记忆以意义记忆为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牢固。因此,地理教师应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教学方法以讲解法、练习法、实习法等为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观察、练习和实践操作,辅以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自学探究的方法和讨论法。同时,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存量和初始能力来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5.地理教师的特点

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者,教学方法的选用往往带有运用者的个性色彩,因此,地理教师应发挥自身特长、优势,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4]。如有的地理教师雕塑和美术功底扎实,他就可以多选用模型、板图、板画等直观教学方法;有的地理教师酷爱旅游、擅长摄影录像,他就可以多选用标本、照片、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学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精通计算机和网络,他就可以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法和网络演示法;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音质柔美、极富感染力,语调抑扬顿挫,讲话幽默,他就可以多采用讲解法、讲述法;有的地理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强,他可以多采用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地理教师,可多运用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总之,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来选择地理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

6.地理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与周边教学环境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理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本学校现有的地理图书、报刊、挂图、图片、标本、模型、教学软件、网络教材、教学器材、学习场所等教学设备条件、学校所能够提供的教学经费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教学环境,选用条件许可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的乡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质地貌、河流、植被等自然景观进行野外考察教学,可以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册进行直观教学,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教具和设计实验进行教学。而现代教学媒体齐全、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往往建立了地理专用教室,可以经常采用标本与模型演示法、实验法、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法和网络演示法。那些建立了地理园的学校还可以经常运用制作法、观测法。总之,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对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和周边教学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三、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1.多样性原则

从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看,选择多种方法有助于进行组合教学,实现优势互补。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所有的方法都有其运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5],没有一种方法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其他方法,也没有哪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校、学生和教师。有时,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可能正好是另一种方法的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进行组合、直观教学方法与逻辑思维教学方法进行组合[5]、文字语言教学方法与图像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与以学生为主的方法进行组合等。

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看,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条件等的不同所决定的。不同的进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教学设备条件有差异;不同的班级,学情有区别;不同的教师,素质有高低。地理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变化性客观上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

2.主导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是指在一节课里,教师所选择的几种地理教学方法不能均衡使用,而要在其中确定一种方法作为这节课的主导方法,而其他方法作为辅助和补充,为主导方法服务,所谓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体而言,要分三个维度进行选择:首先要在宏观层次上本节课是以教师活动为主旋律,还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旋律。例如,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就属于以教师活动为主旋律的方法;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就属于以学生活动为主旋律的方法。其次,要在中观层次上确定本节课是以哪一种方法为主导,即确定是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为主导,或是以自学探究为主导,还是以参与体验为主导。最后,要在微观层次上确定本节课具体的主导方法。如在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方法中选择案例法作为主导方法。

3.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是指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此,首先要熟悉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优势、局限性、运用条件、适用范围等自身特性。其次要分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维要素组成与水平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水平等);分析地理教学内容的性质、知识属性、组成、层次结构、逻辑联系、重点和难点[6];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差异等年龄心理特征,挖掘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学习积极性因素,结合生活经验、地理知识存量、初始地理能力等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学习风格;清楚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特长、教学弱点;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教学经费情况和周边的教学环境。再次,要充分考虑学校目前为地理课程安排的教学时数(即课时)和最大程度所能提供的教学时间保证,做到因时制宜。在此基础上全面比较,综合考虑,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林培英.探讨“决策”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3]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家清,等.生本取向优质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5] 李晴.论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读课教学 尝试

初中语文教材分讲读和自读两大类。如果说讲读课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到“举一”的作用,那么自读课文则起到“反三”的作用。

一、要善于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当导演的角色

1.布置预习时,笔者首先提出讲课时注意的步骤和重点:如《真正的英雄》一课,我要求讲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题特点(短语结构)、自读提示(解决生字词)、作者简况、熟悉课文、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注意写作方法和解决课后习题。这些步骤是教讲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但为了达到学生自己吃透课文的目的,所以一一列出供学生参考。

2.新编教材所编选的自读课文,有的晦涩难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对于这一类文章,老师就要给学生一些精当的讲解,巧妙地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文章的氛围。精讲巧导,其旨在“精巧”,不可面面俱到。或讲解背景,给学生提供理解、学习的环境,或提要钩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或概述特色,揭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其结果都是要“引思入文”,达到自读的目的。

3.边读边思:在自读课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课文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二、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既是重要语文教学的环节,也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具有本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文章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对文章加以分析,就是要分析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以及作者怎样反映客观事物,如果学生形成了阅读能力,也就形成了分析客观事物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重要步骤。我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编写提纲。要编好提纲学生必须先开动脑筋,集中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思路,理清内容的层次。我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课文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编写提纲,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集中讲解。

2.仿写。模仿是学习写作的最初形式,但把它揉合在自读课教学中,对于初一年学生尤其必要。仿写同样要求学生对自读的内容反复揣摩,了如指掌,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全方位思考。这样学生无形中就进入了课文的天地,使自己的感情自然地与作者沟通起来,领略文章的意思,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段。但是仿写要避免简单的形式或抄袭或重复课文的内容,应侧重于借鉴和运用。

3.续写。续写是学习中一种再创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自读课的理解之上,因为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会在感情上被打动,才能产生创造的意愿和读写的要求,续写必须运用联想思维,所以加强这种训练,培养思维方法,是促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有效形式。

三、优化自读课的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自读课与该单元的教读课都有一些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方面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把自读课与教读课挂钩起来,注意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从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内容相同,文体不同等结论,除了对课文内容作比较外,我们还引导学生从造句等技巧上作比较分析。用比较阅读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鉴赏能力。

2.质疑讨论法。怀疑是发现的钥匙,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萌芽。自读课上运用质疑讨论法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如《羚羊木雕》一课,教学用书对课文主题概括为: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对此有些同学提出质疑,认为文中的“我”也有不当之处,父亲不远万里带回来的羚羊木雕寄托着父亲对女儿的爱,怎么能够随便送人?还有的同学认为我在送木雕给万芳之前,如果和父母打个招呼可能就会避免这场风波,总之作为子女应当理解父母的心。学生的看法未必完全正确,但对教学能大胆质疑,能各抒已见,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

3.链接生活法。自读课文有许多切实生活内容,自读课上都要善于设置情景,让学生激情发言,例如在学《散步》中的“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让学生举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说说关于亲情(父子情,母子情)的动人故事,学生畅所欲言,一个个身边熟悉的故事脱口而出。课后让学生抒写亲情,写信给至亲,让学生体会到亲情是人间的一种最高尚的情意。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边远贫困地区 创新观念 思维教学法 两元模式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在美术欣赏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应调动学生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而边远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可以采取开发式思维,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使贫困地区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边远贫困地区中学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1.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追求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与平等。

2.新课标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欣赏教学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就是对现实生活全面、生动、形象、能动的反应。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透过美术作品透视作者及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4.美术欣赏教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赏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5.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功能从人的现实主体方面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力。

6.美术欣赏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情感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所表现和传达的情感是高尚优美,艺术对人的情感陶冶有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7.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美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对目前美术欣赏课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析

1. 讲授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容易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知识的传授量。

2. 提问法:教师根据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3. 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 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讨论法和探究法的缺点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优点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

5. 比较欣赏法

可以分为(1)横向比较法:文化背景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

(2)纵向比较法: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

6. 情境教学法

指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出情境表象,使学生通过情境加强直观感受。

7. “五让”教学法

“五让”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让学生读书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要注意课前对教学步骤中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

三、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把握学科特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注重学生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 防止由于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 防止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欣赏。

4. 防止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如果把作品的文学性同美学特征割裂开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

转贴于 四、思维教学法

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新课堂要求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求异质疑,启迪创造思维,要求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而思考问题,这就是创造思维。

五、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两元模式教学

1. 知识+创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注重对作品直观感受的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的开始把这堂课的重要知识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下面,介绍一些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1)音乐法。音乐可以使人的意志清醒,身体放松,大脑活跃,思维敏捷,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的收集。

(2)要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解构,形成几个要点,以点及面,强化学生的理解。

(3)鼓励提高法。对学生多多鼓励会增强其参与的信心与热情。

(4)分享快乐法。在快乐的学习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也会提高。

2. 故事+问题+合作+评论

(1)授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讲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3) 在合作部分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根据思维创新的原则,设置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环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对于一堂课的欣赏内容,让同学之间互相评述,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看法。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

针对贫困地区的教学情况,应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不能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让学生简单知道一些作画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念,真正发挥美术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遗弃、改造丑恶的东西,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的变化,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理查得·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著.舒予译.艺术:让人成为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程 艺术高职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 《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教材的内容

这套教材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包括读写系列、听说系列、学习方法与阅读和自主综合训练系列,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试题库。在编写上,注意从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教程所选篇章短小精悍、题材广泛、语言规范、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各教程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呼应、补充,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语言技能和知识,而且增进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掌握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1教材编写的内容

《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编写,将基础知识学习、实用技能训练和文化背景介绍有机地融为一体,力求使英语学习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后会用。能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寻求教与学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气息,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另一方面文章长短适宜。简洁易懂,适合背诵,贴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体现的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的要求。注意到了教材授课对象的语言环境、学习环境;考虑到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认知心理特点,在主题的选择和语料的安排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关注的焦点。因为外语学习某种程度上就是为学习者提供语料输入,而后使他们运用所学到的语料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

读写系列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为主,同时培养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每单元由两篇主题相同的阅读文章构成,并配有大量阅读、语法、词汇、翻译等基础技能训练与实用性练习。在文章导入同题的设计上,强调师生间的互动。课后注释注重对不同于我国文化知识的阐释,力求做到中西文化结合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符合学习外国语的规律。在语法的编写上,并设有进行繁杂的陈述,而是在每个单元之后设置一个小语法点,逐步练习,逐步突破,不求过分详尽高深,但求学习者能领悟并运用自如,符合教材编写的要求,也避免了片面强调语法,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教材的地方是在课后练习中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学习版块,把一词多义,尤其是在单元课文中出现的词的多层面意义用不用的例句体现出来,解释到位,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考核要求,对不同层面学习能力的学生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1.2教材的体系

《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充分考虑到了非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客观环境——课时有限,大班学习,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这系列教材定位很准确。除此以外,教材的编写合乎学习规律,适应和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和特点,循序渐进,考虑到外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文化因素,遵循多样性,趣味性,现代性和实用性原则。《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在配套教材上及每个系列内部都有较好的完整性,无论在内容、目标还是要求等方面,每个单元都对应地体现了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系统性。使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等融会贯通,使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

2 《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在艺术高职校的实践

2.1在艺术高职校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特定专业交流的能力,课程设置反映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内容组织反映工作过程。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教学,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职业发展,达到师生双赢。

2.2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

《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统一。在输入内容中要涵盖实用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丰富选材,采用描写文、说明文、论证文、过程文、应用文、新闻等各种文体的素材。使读者不仅了解如何构建语篇,而且了解对于一定语境下的语篇什么是重要的和什么是合适的。使学生练习理解各种文本类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所需能力为导向,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高职艺术英语倡导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与职业的关联。高职艺术英语,教学中主要依据英语语言学习和艺术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教材中所选文章包含有大量的专业用语,学生一方面可以学到很多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的艺术专业知识,如:从电影、电视、摄像、动画、音乐、美术、舞蹈、广告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体现了即学即用的教学理念。

2.3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本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融教学为一体,加强教学互动,运用课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学生小组专题调查和课堂专业实践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设计了多种生动活泼的课堂练习活动,如:个人演讲、配对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分组活动,小组辩论等,为学生提供将所学、所看、所思内容“输出”的各种途径和机会,从而达到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

此外,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视、听、读各个感官的潜能,通过各种视频和图片进行仿真情境教学,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使课堂成为联系实际、与专业实践对接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第8篇

当今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为贯彻这一方针我省进行了课程的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去学习研究,才能真正学会学好。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对待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尊重爱护学生,而且要具备专业学科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实际生活中的各项能力。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转换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教学思路。

一、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

历史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过程中,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分为教什么的知识和如何教的知识,以及更加宽领域的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有广博而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我们既了解自然科学,也了解人文科学,又能掌握高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教育技术,将多种知识融于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积极向上的求学心理和远大的抱负。

要有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才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上能高瞻远瞩,能指导具体教学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确立科学、实用的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洞察力,以实现教学效果最明显、最大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扎实的学科知识起到理论性的指导作用,基础文化知识对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起到烘托的效果。

(二)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1.教师怎样运用教学技巧来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学技巧是指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活动、有效控制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注意力的持久性,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教师行为方式。

2.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技巧有:提问导入技巧、情景过渡技巧、巧妙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和让学生课堂小结的技巧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等等。教师可以用历史题材的影片导入、可以用歌曲导入、诗词导入、名人名言导入等,总之不论什么方式,都要让其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或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如情景过渡技巧,通过情景,教师提出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感,要由一般到特殊,由易到难,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既体现了国家新课标下素质教育要求的整w性,又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主体性作用。

3.教师要有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当前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己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好学而深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而灵活的思考能力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以后,自然而然学生逐渐就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三)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教书,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将专业知识所学顺畅而到位准确的教给学生;育人,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良好的道德,正确的观念,规范的习惯。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品质的完善,而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影响性,对学生有表率作用,对社会也会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学生的道德、对教师群体的道德和对自己严格要求等。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新型人才,而新型人才的出现靠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进行需进行课程改革,所以当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去努力拼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首先,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除适当讲一些历史故事外,教师主要是要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领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尊重后进生人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并且他们的自尊心更加脆弱,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在同学们面前公开表扬他们,帮他们树立自尊和自信。

(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重提问技巧,多运用讨论法。为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技巧。教学不仅是教学生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去思维,让他们参与到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提问学生,而且要提问出水平,注重提问的技巧。通过各种巧设的提问,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为了能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在课堂中应注重讲练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在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出讲解后,应设置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便及时反馈。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尽量采用有启发性的生动的新材料,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同时要注意到练习的多样性,既要题形多样又要手段工具多样,也可采用师生问答、辩论、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讨论并思考理由,从学生回答此题的情况就能反映出学生兴趣调动程度和掌握理解概况和教师应注意补充纠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