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绿色经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给全世界国家与人民的正常发展与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类自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刻意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以后,环境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良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尽早的实现我国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革除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行为,树立先进的、绿色的经济行为与理念。

一、低碳经济简述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以传统经济发展行为的为基础,将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新型、高效经济模式。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绿色发展为基本理念,充分彻底的利用各种能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低碳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低消耗、低污染、低浪费,三个方面共同对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作用。低碳经济侧重能源使用技术的创新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求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破坏或最小程度的损害自然环境。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实现国家长足发展与人民子孙万代长久繁衍生息的基本保障策略。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环境可以改善气候

气候的恶化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自然过度开采、随意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我们开展低碳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资源的开采与使用,减少工业废气对于水资源、大气资源的污染,切实有效的改善气候条件。

(二)低碳经济可以节约资源

低碳经济的三个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与低浪费,充分使用各种有效资源。绿色经济战略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在资源过度开采与使用的严峻条件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资源。我国的各项资源储备都是有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长久性战略。

(三)低碳经济造福子孙

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已经简述了低碳经济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突出作用,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加利于发展生存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衍。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不能相互隔离,唯有通过绿色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两者的完美统一,实现中国社会的长久发展。

三、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社会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

(一)大力宣传,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借助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低碳发展观念,使低碳发展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社会普通民众的低碳环保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我们宣讲的内容应包括低碳发展的正面宣传,同时也应包括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资源枯竭的反面宣传警戒。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对于绿色经济战略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家大力支持与调控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策上的的支持与宏观的具体调控。国家要制定详细的产业扶持政策与战略调整战略,切实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可以逐步减少石油、煤炭、木材的使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逐渐降低高污染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比重。国家政府部门要给与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是基础,物质上的支持是关键。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给与必要的调整与控制。调整与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发展绿色经济战略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大幅度降低,我们时刻注意保持国民经济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既不要发展过快也不要发展过慢。

(三)调整产业结构,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但事实情况下,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均是高碳行业,这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是背道而驰的。我国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要想真正的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放弃钢铁、煤炭这些高碳产业。但这却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冲突的,国内、国外对的市场对于这些高碳产业需求很大,对提升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具有很大推动作用。长久以来,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正常开展,我国要对这些高碳行业进行必要的产业调整,逐步的由高碳行业主导地位转变为低碳行业主导地位。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就是要摒弃传统的高碳行业,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四)大力发展低碳城市

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适合低碳产业生存与发展的中心城市。城市的设计与建造要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城市范围内大力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城市功能布局构建时,要充分考虑低碳行业的布局与利用,力求构建一个能最大程度发展低碳经济的城市功能布局。

(五)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

要充分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低碳理念,建筑物的外界冷暖隔离材料要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在房屋的内部建筑方面要注意采光与自然通风,减少空调、浴霸等高耗能电器的使用频率。除此之外,在家庭环境中,大力推广节能电器设备的使用范围。例如,节能灯代替白织灯泡、电风扇代替空调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另外,我们还要对交通方面进行低碳化处理。处理的范围包括了汽车尾气的处理、交通路线的改造、交通工具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进行污染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提倡步行、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与自然的不断衰竭,绿色经济战略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与统一,实现我国经济的长久平稳发展。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马静.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低碳经济研究[J].绿色科技,2011(04).

[2]刘思华,方时姣.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的两大引擎――论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两个基本形态[J].经济纵横,2012(07).

[3]秦海英.促进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03).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 发展 中学生

金融危机的来临,让绿色经济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在国际上,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基于绿色制造和绿色能源为核心的政策措施,希望能够通过绿色经济的发展来占据新一轮全球竞争的优势地位。所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就需要对绿色经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一、时代的呼唤――发展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是时代最迫切的呼唤,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正在接触各式各样的知识,而绿色经济就成为中学生必须理解的一大问题:在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就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并且对大自然任意的开发和掠夺,这样就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使得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但是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也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个问题,并且也认识到原本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从原来的局部性上升到全球性,从原本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体污染等第一代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朝着第二代生态环境问题过渡。这里所说的第二代生态环境问题指的是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第二代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地球以及人类造成的威胁也要远远高于第一代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人类实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但是却有黑色文明伴随出现;虽然经济得以增长,但是也为人类与地球制造了“坟墓”。所以,无论是社会的各界人士,还是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都应该明白,人类需要从原本的工业文明朝着生态文明转移,将一切的经济社会活动都保持在地球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这样才可以推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绿色经济价值观就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成为我们这些未来社会接班人必须要培养的一个理念。

二、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发展绿色经济,必定会面临诸多的困难,通过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的文献调查,大概总结了几点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突出问题。第二,绿色城市的发展依旧是一大难题。第三,中国的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现阶段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最严重的三大问题,所以,就应该积极探索,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加快经济绿色转型。

三、加快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措施

作为中学生,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解也有所局限,通过自身资料的查阅以及老师的引导,对于经济绿色转型战略,我认为主要包含了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完善传统产业的淘汰与升级,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建立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考核体系。建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市场,主要是在企业生产成本之中纳入环境损害定价,将国际领先的绿色生产水平作为准入门槛;在地方性的发展评价中,纳入CEP和GDP双核算制度,能够将GDP至上的观念加以改变。通过研发生态环境产品的补贴与税费优惠,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可以靠近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第二,实现新兴产业与新兴就业的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规划新型城镇中,需要制定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以及绿色交通等一系列标准,创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新兴产业的战略式发展布局,尤其是制造环节,也需要同城镇的发展相互配合。在新增就业人群职业培训和高端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不断朝着新型城镇建设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以便培养出更多符合绿色发展需求的人才。而身为中学生,我们也需要适当接触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便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新兴产业为了争取全球竞争力,就需要建立“创新技术-形成专利-建立标准-引导市场”的基本模式。其中,需要着重于新兴产业核心创新技术支持,尤其是生态产品开发、环境治理、电动汽车、新能源等一系列的绿色技术创新,都应该得到大力的支持。在高铁模式、北斗导航等经验汲取的基础上,实现新兴产业核心技术专利话,专利标准化的进程,这样才能保持未来全球竞争中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

第四,着力于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身为中学生的我们都明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提倡绿色生活与消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纳入绿色文化就成为“勤俭节约”的新方向。通过环保标志与节能等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的完善,探索出“碳标签”等一系列措施,进而增强社会大众对绿色消费的参与和认知。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才可以减少并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利用绿色消费补贴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如节能产品方面的消费补贴等,都有利于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研究议题。我们,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当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进入社会之中,必定就会是一个强调“绿色”的大时代。所以,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就应该尝试着去接触绿色经济发展这一个理念,尝试着进行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转型战略措施方面的探索。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让中学生的发展与绿色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真正理解绿色经济发展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向书坚,郑瑞坤.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3(03):72-77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路径一:进行观念创新,以全新的理念指导绿色经济的发展进程

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发展绿色经济”的舆论宣传,经常地多渠道地传播“发展绿色经济”的观念,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着手,确立发展绿色经济的思想意识,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消费等发展理念。从南京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当前应侧重解决好三大问题:一在领导干部和管理层面,主要是解决发展的“政绩观”的问题。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绿色经济”的要求,应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不科学”的发展。二在生产者层面,主要是解决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的问题,特别是发展的大环境问题。只有牢固树立“资源环境成本”意识,将负外部效应纳入生产成本计算,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对生产中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为产生较强的约束力。还应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支持并且推动企业等有关主体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三在消费者层面,关键是解决绿色消费的问题。应倡导简约的生活方式,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

路径二: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的改进拓展绿色经济的增长空间

南京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研究室相对集聚,各类科技人才比较集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来发掘绿色经济增长的空间。重点应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在“热能”、智能电网、光伏利用等方面形成新能源产业,并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适时将减排的重点转移到改进工艺、改造设备、改进生产流程上来,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三是充分利用我市工业“三废”综合治理的现有能力,在我市的郊区县实施秸秆回收制度,通过向农民普及沼气知识,传授制沼技术,逐渐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等非清洁能源;四是在我市环保问题集中的“石油化工”、“工业制造”方面寻求绿色突破,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环境保护产业。

路径三:进行结构创新,以结构的调整提高绿色经济的发展效益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将非绿色产业的比重调整下来。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一是政策调整。抓住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契机,调整产业发展目录,有意识引导绿色经济的发展,并对绿色产业以相应的政策予以鼓励支持。二是增量调整。加大绿色产业的比重,将投入集中到我市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业上,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量经济的绿色化。三是存量调整。以生产技术的高端化改造,带动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调整和产业链条的高端化延伸,促进产业结构向技术高端、附加值高端和消费高端转变。四是空间调整。在无法将现有规模型重化企业进行压缩的情况下,使同类或相近产业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促成生产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这既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

路径四:进行制度创新,以制度的安排保障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国家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1.1符合人类对环境发展的需求,有效应对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中,会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纵观每次金融危机暴发时,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基本都是靠出台刺激经济计划,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传统产业领域,尽管可能会促使经济走向复苏,但是这种经济复苏是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以损害生态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迫切需要对整个经济结构和行业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必须实行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经济与传统行业经济发展相比,能有效地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强力冲击,大幅度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1.2有助于节能减排,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1)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更是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坚持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主要导向,对其措施进行持续实施,使节能减排工作穿插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2)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得到创新业节能减排工作一直持续努力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对节能溅排的认识以及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投资不多,见效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的重要特点。

2、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1未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

当前由于受到政府投资水平的限制,我国的绿色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建立起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项目融资比较困难。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大基本问题,缺乏对新型产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集中投资;此外,我国目前发展绿色经济的融资平台比较单一,整个绿色产业规模不大,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容易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信贷支持不能及时到位的局面。我国银行在进行绿色项目贷款时仍采用传统的贷款模式,缺乏相应配套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发展趋势。

2.2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

一方面,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绿色产品因其含有较高的技术创新和较低的污染,其价格一般比较高,属于高层次的理想消费,但是当前我国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的绿色产品管理机制,导致到多数的消费者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的状况,致使我国绿色消费始终处于低位消费的起始阶段。

3、加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依照环境规划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利用高新技术培育绿色行业和产品,实现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成功经验,杜绝先利用后节约的能源利用模式。国家还应建立配套的绿色经济跟踪和评价机制体系,科学认识各部门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立法执法力度,不断制定和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认真落实,对绿色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应给予优惠待遇和奖励措施;对那些违背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进行限制、惩罚或责令其停业整改。

3.2企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实行绿色营销道路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环境变化的趋势,我国企业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绿色营销模式。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渗透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充分做好绿色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的调研,不断提高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创造出适应消费者绿色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重组,用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传统的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新型服务业。在汽车、纺织等行业中加大绿色推广,充分做好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治理结构对绿色产品进行监督和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加强企业间的绿色合作。

3.3转变传统消费观,培育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消费者在绿色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加大宣传,积极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培育绿色消费意识。国家应规定相关部门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教育,强化绿色认证和绿色监管,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种良好的全民绿色消费氛围。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实行绿色消费的现实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引导人们选择无污染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注重对垃圾的及时处理,避免环境污染,逐步实现绿色消费模式。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

4、结论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展经济;绿色发展;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绿色会展的基本概述

(一)绿色会展的概念

绿色会展是以会展业为根本,借助会展活动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和商流,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带动会展经济产业链的循环节约理念,推动新型会展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绿色会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更符合低碳环保的潮流,是适应现代会展经济发展教学管理的实际应用。绿色会展的理念吸引外部投资的条件更为优越,不断创造商机,为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凝聚成活跃的经济群体。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大量展览会、博览会皆以绿色环保为核心,为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品牌效益。

(二)绿色会展的特点

绿色会展有诸多代表性的新理念汇聚成其持久发展的特点:清洁水源,以减少水污染作为会展运行的航标;环境保护,以减少环境负面影响作为会展思想的理念;能源开发,以实现节能减排作为会展提倡的措施;绿色贸易,以改善城市面貌作为会展践行的标准;发展援助,以引进科技节能作为会展创意的助力。绿色会展是展示新能源的基地,是开展环保贸易的平台,也是节能应用的舞台,其特征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体现,也为此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应用基地和探索平台。

(三)绿色会展的发展

探究绿色会展,其发展有着引领式、多样化的模式。比如,奥运在北京的举办,主打了绿色奥运的主题,其会展带动发展起绿色的意识,绿色的活动和绿色的天地,不仅在会展前期高调的提倡绿色概念,会展中积极探索绿色基调,更在会展结束后留下了环保型森林公园,成为城市中独特的风景。再如,世博在上海的举办,开创了节能世博的形象,其会展充分展现出了有序、安全、环保、节能的理念,大胆设计,另辟蹊径,彰显了会展前期积极的研讨成果,会展中期主打的节能成效,会展后期带动的产业兴盛。又如,以回归自然,告别高耗为宗旨的世园会也令人耳目一新,其会展从小处着手,积极引领绿色为风尚,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推崇简约,返璞归真,明确了会展前的绿色文化,会展中的绿色活动,会展后的绿色生活等。多元化的发展昭示着绿色会展在未来世界有着越来越宽广的发挥舞台。

二、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

(一)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创新了企业的营销手段

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热点效应,可以针对参与会展中心的企业有计划的组织策划具有创新形式的活动,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伴随着绿色环保被消费者日渐重视,积极有效的采纳和应用节能低耗的营销理念,自然而然的会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最终取得会展影响力和企业产销率的双丰收,获得绿色营销的新体验。绿色会展衍生的绿色营销因其具有倍增效应而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的青睐。会展的经济发展与企业的营销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会展的整体持续性发展形象与企业的局部形象不仅可以影响消费者参与会展的消费意愿,也增强了其对于企业和会展的信任度和关注度。

(二)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整合了产业的链状形式

会展的经济发展从最初单纯的促进企业产品市场的开拓,到绿色会展的兴起,产业链的扩大和推广,绿色会展的发展走向了整合产业制造、销售、研发、信息的产业链联动形式。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模式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因此,会展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完整,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行业认可度的升级,以及创新平台的完备,都极大的调动了产业链的汇集效应,凭借绿色会展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环保节能号召,获取产业链中每一环节的共同响应和认可。

(三)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品牌效应

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大手笔的打造了城市的品牌,所谓城市品牌,就是由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实力、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等组成的城市独有的特色,绿色会展将城市拥有的自然资源、软文化实力以科学发展的状态加以定位,开创出城市品牌效应,包括了商品流动效应、组合配置效应、生产要素效应和经济示范效应。打造了知名品牌效应不仅仅包含了消费者对会展的感知度,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会展所在的城市背景产生的信赖感、安全感、可靠感和幸福感,最大限度的带动了绿色会展、绿色城市的投资、居住、旅游、休闲的涵盖面指数。绿色会展通过对与会者、参展商及相关人员的口碑相传,对媒体公众的放大宣传,向外界传递出会展的形象和城市的风采,使绿色会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的品牌提升有利的竞争力。

三、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教学与市场的对接

(一)培养绿色会展的理念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由于会展行业是近年来的新生代,因此虽然绿色会展的理念是科学的、积极的观念意识,但是,在教育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在培养人才和市场需求之间尤为显著。有一种观点被大家广为引用:目前我国会展业市场上99%的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专家指出,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出现这种差距并不是因为教育的缺乏,人才供应不足,而是由于教学理念与市场需求的供不对求,即理论教学与会展市场的对口误差。会展教学理念在现今教学中依附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商务外语、物流管理等边缘专业,其深入的学习需要师资力量依靠时间来磨合市场现状,加大融合会展业与市场、环境、教育三位一体的供求对接,促进绿色会展的广义发展。

(二)高校绿色会展的教学与市场运行的接轨

高校会展教学体现着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来源于实践的硬道理。由此可知,实践对于任何教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会展尤为如此,为深化绿色会展理念的教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其与市场运行的接轨,通过实践,让教师、学生、教学都进入会展行业,了解绿色环保的重要性,摸索会展行业的规律,强化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拓宽教学视野,增强实干,让专业知识与市场实际更为贴合,避免知识的老化和人才储备资源的枯竭,有效的将科学发展的绿色理念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会展教学和市场运行之中,力图打造教学与实践的柔性接轨。

(三)企业绿色会展的实践与市场营销的融合

企业为促进市场营销而加入会展活动,将绿色会展的理念融入企业,树立绿色企业品牌,则是企业绿色会展实践与营销互利互惠的成功航标。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营销成效与企业的形象息息相关,而企业的形象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其一,与服务和产品为主打的经营能力;其二,与决策和定位为方向的号召能力。当绿色环保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思想,企业营销牢牢把握住这一关键点显得恰如其分。通过服务和产品的环保化,决策与定位的集约化,能在主办绿色会展中获得良好的声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但宣传了经营规模,经济能力等硬件实力,也在营销竞争中赢得关注和认同,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品牌里赢得一席之地。

四、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教学管理的前景

(一)坚持绿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会展的活动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展览馆、展览公司、广告策划、旅行社或者设计公司,越来越广泛的主体利用会展的发展优势,植入包装和推广科学理念,为打造新型企业形象和会展效应而搭建平台。在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下,会展教育理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坚定绿色科学的信念,培养教学目标,不断的进行明确的定位。做好会展教学成败的前提是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根据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来考虑,绿色环保是焦点之一,一味地追求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交际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策划会展项目、付诸实践能力、周密性思维等多元化目标培养,高效的结合社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标准,给予人才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二)营造会展氛围,提高师资水平

拥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的抓手。高校会展教育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专业师资结构,来提高会展实际氛围的层次和质量。首先,有计划地安排会展专业教师到会展科研单位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模拟会展环境的实践及评价体系,模拟会展企业的分工、岗位、职能,模拟会展企业的业务流程、环境,并岗位分工按会展项目实施方案的功能模块进行操控,以此来考核在会展氛围下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还要鼓励会展专业教师将目光投之于国际性会展城市,不能仅仅停留于一般的资料上枯燥的数据之中。为培养出可为会展服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弘扬发展要义,加强现场实践

高校会展教育抓好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做好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活动展开。将各种实践基地面对教学应用,使学生充分了解会展市场发展趋势,会展项目运作流程熟练掌握,会展实务的操作能力不断增强。这就需要提高实践教育环节的实习质量。一方面,为了促进实习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入地在实践操控中带着疑问去学,可以开设学生实习前的辅导课程,带着课题去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解决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重点与难点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加强实习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解,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学生各实习阶段的管理,委托会展企业从业人员利用现场教学针对学生进行定人定岗辅导,培养学生真正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但凡新知识新专业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和实业。因此,会展行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发现不足、不断创新,以自身的发展促进教育的提升。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特殊、最难打造设计的产品莫过于人才。因此保持会展的绿色科学理念,柔性接轨市场,对口输出教学实践型人才,保持教学―市场―社会三位于一体,创造会展高端的经济发展行情。

参考文献:

[1]张春霞.绿色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Barich H. and Kotler P. 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Image Management[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32(04):33-47.

[3]陈柳钦.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J].现代乡镇,2007(02):33―39.

[4]罗薇.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J].大经贸,2008(02):80-81.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地区差距;对策

1发展绿色经济

1.1绿色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绿色经济是一种现代生态经济,它以人类的幸福生活为最终发展目标,实现了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生态自身循环的有机结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种新型社会发展模式。绿色经济的显著特点在于环境资源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其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和环境容纳生产废弃物的限度为硬指标,一旦超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自然将会集聚能量,最终足以使人类创造的灿烂文明重归寂静。这是因为:一是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经济系统只是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必须与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经济生产从以原材料输入作为开端经过交换,流通到最后产品被消耗产生废弃物为一个流程。但整个流程都少不了要和地球环境资源系统的再生和可吸收进行交换。为此绿色经济发展规模绝对不能超出地球生态环境资源系统的容纳范围。二是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当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和自然环境所能容纳排放废弃物的范围内,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就能相互促进。

1.2发展绿色经济的意义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气候变化、能源危机、金融危机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导致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也在面临考验。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对绿色经济都比较重视,这样不仅仅使国家在经济过程中能够对金融危机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对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而且规模非常大,在工业发展方面非常罕见。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原因

2.1自然条件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占据着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但是中西部地区多沙漠戈壁,而且多高寒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导致该地区人口分布非常不合理。中西部地形通常比较封闭,而且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生存、气候等条件也比较差,离经济中心的距离也比较远,尽管其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但是因为这些原因,很难进行经济发展,导致生产力无法实现。

2.2历史因素

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一直处于比较贫困落后的情况下,而且,历史上也是从中原地区向四周进行扩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非常的快速,导致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于比较缓慢。西部地区地貌比较复杂,交通比较闭塞,而且信息传递比较缓慢,导致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

2.3环境影响

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数量非常大,但是很多资源都处在环境比较险恶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个地区平原比较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导致经济发展出现了受阻现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但是,很多的经济政策都是给予了东部地区,导致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高速发现现象。政策倾斜导致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了有计划的开发西部。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的对策

3.1国家的政策干预

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这项国策的实施非常成功,而且,为了缩小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差距,政府在通过宏观调控进行控制,对不发达地区进行了更好的投资,并且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了扶持,希望能够更好的实现地区间的和谐发展。

3.2加强东西部的合作

近年来,西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东西部之间的优势进行了互补,企业行为的自主选择是政策效应必然形成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在经济以及整治方面都具备非常大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十分多,但是,还是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利益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够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占据一定的有利空间,但是,相对于比较落后的西部,在经济方面却比较薄弱,这样会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技术、质量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西部在竞争中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

3.3突出地区优势

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策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就使得经济发展速度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导致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比较大。对东部发展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力提高、对经济差距进行缩小。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1)市场优势:东部地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间比较早,因此,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2)金融优势:现代化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东部地区的人们金融意识比较强,金融体系比较完善,资金也比较充足,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

(3)人才与技术优势: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发展动力,人才是核心,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和人才不能缺少任意一个,东部在发展过程中应用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经费远远超过西部,东部在发展过程中将传统产业进行了改造,现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重视,因此,产业结构得到了升级,现代化建设也以后了明显的改善。西部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要对地区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对交通事业的发展给予重视,只有保证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保证经济发展,对东部发展经验也要进行借鉴。

4结束语

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经济发展成为了必然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问题,人们生活质量等因素进行了重视,这样在发展经济时才能避免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现象。我国经济体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非常重大的变革,因此,出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差距非常明显的问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幸福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对出现的地区差距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J].经济研究,2000,10.

[2]李国平,范红忠.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3,11.

[3]刘建军,张祥建.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4,5.

绿色经济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它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全球变暖的危害极大,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寻到有效解决气候变暖的措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思索的问题。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碳经济简述

低碳经济讲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有一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低碳经济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传统的产业经济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所产生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我国气温的最高值在不断攀升,并且全国性的暖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水资源更是告急,污染、短缺、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r业生产的损失很大,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中的“雾霾”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

3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的环保经济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仅凭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媒体来宣传,如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主要是宣传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这是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使低碳经济能够发展的更好。

3.2 以低碳城市来促进低碳经济

要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规划中就要融入低碳理念,使城市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建筑时,要充分利用低碳理念,加大推广使用太阳能,室内要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选择那些节能的设备来实现整个建筑的制冷和取暖,要多多使用保温材料。也要提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这样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以低碳交通来推动低碳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增多,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大,进而污染了空气,可以说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与汽车增多密不可分。所以,应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1)倡导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对于距离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而那些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距离过远的再选择开汽车。(2)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减少货物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加大研发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这样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还人民群众一片蓝色的天空。

3.4 调整产业结构

有的专家建议将建筑材料、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所以还是需要上述材料作为支撑。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高耗能的产业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市场难以满足我国的使用量,所以高耗能产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存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5 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其实,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不是绝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摒弃高碳产业,诚然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使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高碳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这是为了在发展中慢慢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我国的低碳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要实现以上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低碳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现阶段环境不断恶化,这样我国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应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使其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还要加大政策政策的扶持力度,研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2]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