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气监测分析

空气监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空气监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科学监测

0.前言

环境空气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规定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而进行技术性监测,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的情况进行执法性的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呈现出监测点位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1.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点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构成特点比较简单,环境监测部门把从监测站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由行政部门一级一级的上报。国内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部门都是独立的各项操作都是由监测站的人员完成的。这样的系统已经落后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完善。

2.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组件

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组件包括:质量保证的实验室、中心计算机室、系统支持的实验室、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等。(1)质量保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所有的监测设备的保养和审定,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校准和技术指标的审核,制定和落实系统的质量监测的控制措施。(2)中心计算机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是通过各种通通讯方式来收集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监测到的数据和监测设备的工作的信息,并且判断收集到的信息检测和存储,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下属的监测站远程监测、诊断。(3)系统支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设备的维护;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的进行检修和更换。(4)下属监测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全程的自动监测、收集、储存监测到的信息,按照中心计算机的要求准时的向中心计算机发送监测的数据和仪器设备工作的状态。

3.在现代社会加强监测能力尤为重要

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监测,正确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控制点,促进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地区性的污染物质的监测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特殊性空气监测站和地区性的监测站的建设,使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更加贴切实际情况,符合人们的亲身的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人们了解环境情况,监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效果,应该准确的环境监测的信息,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4.顺利推进保证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部门应提高组织领导的能力,完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协调机制,制定本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把各阶段工作的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做到部署任务、检查问题、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2)各级环保部门应该和同级的财政部门沟通,把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能力的建设和完善加入到公共财政开支里面,国家和地方应该共同承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建设和完善。(3)各级环保部门应该依据现在的发展形式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要求,规划对监测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定期的进行人才的培训,把培训各类技能性的人才、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和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主要目的,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保障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人才。

5.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们国家的自动化的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发展的形式,提出了以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1)把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要明确的区分开,不同时期的责任分配到个人。比如:校准日常使用的仪器,每年对仪器进行审核,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数据的优化应该由专人进行负责。(2)从监测站收集到的数据,经手人必须要谨慎保存原始数据,经手人对数据的修改和筛选的权限要保密,以便于在以后的审核或者是调用这些数据的时候有据可依。(3)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区域性的网络系统。现在21世纪是网络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已经大范围的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了,要把信息做到透明化是现在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目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的系统,促进信息的集中的处理和数据的不断优化,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4)要不断的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现在地级以上的城市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批的把缺少的监测设备补充完整。根据地区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数据的传输的系统,和网络化的监控平台,进而提高各市、地区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6.小结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的社会中, 展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未来的发展,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亚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2]谢晓实,魏东明.关于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的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实时监测;WEB技术;VPN通信

1 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连续或者间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浓度,进而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只有以空气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中心任务,建立先进的环境空气监测预警系统,才能为环境监测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改善城市环境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针对上述要求,以吉林市市区为监测目标设计环境空气实时监测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有效的提高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系统的自动监测能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报告与分析,实现环境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的在线连续监测,及时发现设备运行问题并有效处理,保障环境空气监测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2 系统的功能设计

构建环境空气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对空气监测的常规指标为SO2、NO2、PM10)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监测仪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在发生监测数据异常和监测仪器运行故障时自动进行报警;通过相应公式计算得出空气污染指数,判断出环境空气污染级别和主要污染物,评估环境空气质量,最终生成日报、月报、季报以及年报,以便在中心站信息平台中以各种图表形式直观、动态、实时地显示出来,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上报相应数据统计报表。

环境空气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包含两个方面:

2.1 中心站信息平台

中心站安装一台专用服务器(Linux服务器)存储各子站监测数据,中心站计算机通过网络调取服务器数据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同时在局域网中经授权后均可观看数据情况。中心站监控程序能够对子站监测数据、网络连接状况、子站站房环境自动分析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短信报警和屏幕声光显示等方式分别报告到管理员、故障处理员,并将警报内容、警报级别、警报时间存入对应数据库,以备复查。对于可忽略错误由管理员授权给予关闭一段时间。

中心站信息平台主要包含如下功能:

1)子站实时监测功能:中心站信息平台实时分析各子站数据采集设备通过VPN网络上报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仪器运行状态、子站内部环境状况、网络连接状态等。对空气环境质量数据及监测仪器运行状态数据设置阀值,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对超出阀值的次数进行累计,一旦发现监测数据超出设定的累计次数时,立即通过中心站信息平台实时显示对应报警信息及相应处理方案,并发送报警短信提示仪器维护人员及时响应。

2)监测数据统计功能:中心站信息平台每日定时根据监测数据统计运算吉林市当日空气空气污染指数,并判断当日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进而得到当日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生成当日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经工作人员审核合格后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站内领导和相关人员手机中,同时上报到国家总站、省站和媒体。中心站信息平台中预留空气质量预报信息接口,以便将来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后能够将之纳入到信息平台当中。中心站信息平台可根据每日监测数据的实时变化自动生成各个污染物的监测浓度日变化曲线、月变化曲线和年度变化曲线,并根据实际要求绘制成各子站的同一污染物参数的日、月、季、年比较曲线,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物参数的日、月、季、年比较曲线。

3)监测仪器管理功能:中心站信息平台每日定时生成各子站仪器信息统计报表,对异常数据和仪器状态做出标示,工作人员根据报表情况对子站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维护、检修、更换等,避免仪器设备异常运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监测仪器校准、维护、检修次数进行记录,统计监测仪器的故障率、不同运行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时间等相应参数,为提前安排仪器维护维修的备品备件提供支持。

4)远程管理功能:中心站信息平台开放相应远程操作权限,工作人员可以通过3G手机网络或其它宽带联接方式登录服务器,以对中心站信息平台做远程管理维护。中心站信息平台还允许工作人员登录到子站相应仪器操作界面,开启远程校零、校标,并自动生成校准报表记录入数据库,以备维护仪器查询使用。

2.2 子站数据采集模块

子站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模拟量和数字量连接方式连接监测仪器,并实时采集各污染物监测数据,采集数据通过VPN网络传送到中心站服务器数据库中,同时预留视频监控接口以及O3、CO和气象5参数等仪器接口,以便以后安装视频监控备和O3、CO及气象5参数的监测设备。

3 系统的关键技术

1)基于VPN通信技术,以XML文件的形式发送到中心站服务器端。

交换数据文件采用XML标准格式,由声明部分和包体部分组成,如下图1所示:

① 声明部分声明数据交换数据文件符合XML1.0规范,文字编码采用GB2312标准。使用XML语言表述如下:

② 包体部分 包体部分由报文头和交换内容组成,交换内容由多条交换记录组成。交换内容的描述根据数据包类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组成和描述方法。包体组成如下图2所示:

包体部分的所有内容放置在标记…之间。

数据包描述中的所有内容放置在标记…之间。所有的交换内容放置在标记…之间。每一条交换记录放置在标记…之间。

2)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系统模式。

要使中心站能以网页的形式浏览子站监测端的数据、图像等,采用B/S结构己能充分满足要求,如仍采用分布式监测系统通常使用的C/S结构,则易造成资源浪费和软件的重复开发。而由于在现场监测端与监测中心的数据采集服务器间需要复杂的数据采集、计算和处理等工作,采用C/S结构非常有效,如使用B/S结构则无法满足要求。故本信息平台采用C/S、B/S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本系统综合利用计算机、数据库、Internet、VPN等技术实现监测信息从收集、处理、分析到的整个管理过程,可以达到环境质量信息实时查询、站内业务管理、领导远程监测的目标,并在Internet上动态环境质量、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信息,为环境监测站管理业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吕立新、汪伟、卜天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准农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18(8):5-9.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 监测; 问题

中图分类号:X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空气质量日趋下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对大气环境而言,针对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1.空气质量监测现存的问题

1.1 高精度监测点位筛选确定技术、点位代表性评估指标体系的不完善

现有监测点位筛选确定方法不确定度较大,与数据的使用、评估目的等联系较少,用同样方法选择的监测点位代表性差异较大,点位代表性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因此,为了能够用较少的点位反映较大尺度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应建立起一套高精度的监测点位筛选确定技术,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1.2 没有开展高频次、高准确度、高分辨率的立体监测方法和设备

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污染物的输送转化过程,分清各地空气污染物的局地和区域输送来源,必须依赖于地面监测与立体监测相结合的技术,要从城市监测转变为区域监测。目前我国立体监测技术还处于科学研究阶段,只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有所应用,还没有在广大监测工作中开展,迫切需要能够开展高频次、高准确度、高分辨率的立体监测方法和设备。

1.3 部分监测设备的质量控制技术不能适应大量业务观测需求

SO2、NO2、CO等气态污染物监测设备的校准是通过钢瓶标气开展。但臭氧具有反应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臭氧分析仪的质量保证与控制工作与常规污染物分析仪不同,没有标准钢瓶气进行仪器校准,需要一个能够溯源到权威标准的传递标准。此外,颗粒物监测设备通过仪器自带的标准校准膜进行校准,目前还缺乏对颗粒物的标准物质溯源和校准体系。

1.4 监测数据信息不能深度分析

各污染物之间、各污染物与气象参数等信息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通过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挖掘出数据更深层次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分析和提取各种监测数据所包含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信息。然而,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多采用平均值与标准进行简单比较,并未深入分析。例如,由于研究手段和技术的局限,空气污染和低能见度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如何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大气细粒子(PM2.5、PM1.0)、光化学污染物 (NOX、VOCS、臭氧)同低能见度天气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造成低能见度天气的空气污染原因、相应控制途径以及全国低能见度现象监测的技术路线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1.5 缺乏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归因与反控制技术研究

污染源的变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环境质量数据与污染源数据之间的深度关联和归因分析技术,可及时、科学地了解何种污染状况下需控制何种污染源,在可能出现空气污染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污染源的排放,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及生态安全。

1.6 亟待开发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以往,各城市较为关注城市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随着社会发展、监测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公众对环境知情权的需求增加,准确实时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的迫切需求。因此,开发区域联动的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包括开发预报预警模型技术研发、适用性研究与评估筛选技术等,对不同城市间及时有效防止环境空气污染十分重要。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案例也充分说明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2空气环境监测的措施

2.1 优化点位布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迫切需要。为此,科学谋划一个与新形势、新要求、新期盼相匹配的监测网络体系。一是优化空气点位网络。出台《关于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管理的意见》,本着系统性、完整性、代表性等原则,对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调整、科学布设。二是网络向基层、农村延伸。建成农村背景自动监测站,推进监测城乡一体化,形成覆盖面广、能够满足新国标评价要求的空气监测网络。

2.2 锻铸监测的准确性与公信力

监测能力,重在科技支撑,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含量与水准。监测对象的复杂性,不仅对环境监测科技水平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提升科学化水平提供了一次次创新创优的变革机遇。

2.3 以综合防治为根本,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改善空气质量是场持久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加强环境监控预警靠的多策并举、合力担责。科学监测仅是第一步,更要科学监管,实行联防联控。一是强化部门协作。二是强化责任分解。三是强化法规保障。四是强化治污工程建设。同时,加大机动车排气监管,通过老旧车淘汰、标准升级、标志管理、区域限行、油气回收等措施,治理尾气污染。通过全面开展绿色施工工程创建活动,推动工程项目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完善环保措施,做好动态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污染。

2.4 以标准宣贯为突破,积极推行信息公开

加强环境监控预警,全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尊重社会的知情权、监督权,更大力度地推行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颁布后,一是开展技术讲座。宣讲新标准的技术要求,对新标准的特点、新旧标准内容的变化进行解读,并组织大气监测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同时,邀请环保部和兄弟省、市的领导、专家和仪器厂家讲解授课。为加强PM2.5仪器操作培训的可视性,为贯彻落实新标准的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营造学习氛围。最近,举办空气自动监测电视知识竞赛,形成全社会学标准、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风气,创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新标准氛围,切实提高全省大气自动监测水平。切实加强监测信息实时,已经成为环境监控工作的创优追求。立足环境监测科学前沿,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2.5 建立监测技术与设备的不确定性评估研究平台

在实际监测业务应用中,同样方法的监测设备之间监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等效监测方法的监测设备之间也存在差异。目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质检室主要负责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适用性检测,承担着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的技术和日常工作,共包括3部分的认证检测:气态污染物采样和监测分析系统(SO2、NO2、CO、O3);PM10采样和分析系统;气体校准系统(零气发生器、多元气体校准装置)。但还不具备PM2.5等新增项目监测设备的认证能力,因此,建立监测技术与设备的不确定性评估研究平台非常必要和迫切。

2.6 加强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联网

利用空气自动监测可获得连续监测结果的特点,实现省级和国家自动监测网络的联网,为省级和国家级监测站实时分析评价区域性的空气质量,及时为环境管理服务提供了方便,各省级站将根据自己情况,逐步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联网控制体系,同时空气自动监测已成为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原有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也需要完善。随着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将根据国家环境管理的需要,确定全国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背景全水平和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监测和分析结果。

3总结

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目前环境形势很不乐观。我国的空气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了保证空气质量,急需在设备能力和管理上急继续加快步伐。

参考文献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结合工作中的实例,就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增设和调整工作中,监测仪器的选取、准备和维护等问题以及拟选点位时需要注意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都呈现出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不断增设或调整等优化的需要。笔者结合优化布点实际经验,就大气监测点位优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以供探讨。

一、监测仪器的选择、校准和维护

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和各省有关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城市环境空气点位的增设和调整,需要按照一定的布点方法, 在覆盖全区的现有监测点位和几个备选监测点(根据增设或调整需要)进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同步监测,要求监测时间约为15日,鉴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个别点位数据不完整等原因,整个监测时间往往会超过15日,达到20日左右。这样,就对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笔者建议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仪器的选择:为了使不同点位间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应尽量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和型号的监测仪器,尽量减少同步监测过程中由仪器差别引起的系统误差;当有几种仪器可选时,还要尽可能选择在日常监测使用过程中表现稳定、性能指标较好的仪器系列。

2、仪器检查和校准:为了确保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仪器、附件、连接件在使用前的校准和检查非常重要。要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严格校准和质控程序,全面细致的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在仪器规定范围,排除隐患,把仪器状态调整到最佳,建议经1至2天试运行,确认合格后,再用于优化布点监测。在整个优化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必要的期间核查和仪器性能审核,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改进。

3、仪器备品、备机和易损件的准备。通过仪器准备、校准等工作,使仪器的使用有了很大的保障,但考虑到长时间的运转下还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量的备机、耗材和易损件的准备,也必不可少。对现场难以马上修复的故障仪器,及时地更换备用机,能够保证数据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通过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在20天的监测时间里,做好仪器“三备一”的准备,能够比较好地保证监测的正常进行。

4、仔细勘查现场,根据不同环境要求,准备必要的附属和防护设备,保护仪器不受干扰和破坏。如外置卡槽、加长电源线、仪器接地线、防雨、防雷、防风件等等。往往是这些小物件和细节问题处理不好,最容易对工作造成延误或者损坏监测仪器。当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时经验的积累。另外,提前进入监测现场,察看和记录现场条件十分重要。

二、优化监测点位的选择

1、优化监测点位的选取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考虑周全,确保点位符合空气自动监测要求。

基于节约经费、节省时间、提高监测数据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制定监测方案时不可单纯的根据网格布点或者其它撒网式的布点方法,来拟选调整或新增点位,最好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而且尽可能的多方收集信息,充分论证点位的设置条件,并依此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出现虽然监测数据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或问题,客观上不能实施,给调整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严重的还需要重新选点监测。例如,本市优化监测中,用网格法选取某工厂办公楼进行监测,最终数据方面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但由于该厂后来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安全、电力等后勤不能保障,通过多方调查和协调,最终未能建设。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早一步了解,及时作出调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在监测期间要细心勘查点位周边环境,防止突然出现局地污染源,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由于优化监测历时较长,有时断断续续维持近一个月。所以方案制定前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调查,保证监测点周围环境(至少100米半径范围内)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基本稳定,尤其不能有间断的尘、气等局地污染的影响。监测中也要每天勘查周边环境,如有此种情况,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的做出近距离调整,避免监测数据最终不合格。例如,本市拟选的一调查监测点位于公园内一两层小楼上,周围地势平坦,监测环境良好。可就在监测过程中,紧邻点位的一个小训练场被租借给了汽校,随即汽车扬尘和尾气污染在后半段的监测数据上就反映出来,最终该点没有能通过相对平均偏差检验。

3、不可过分拘泥于监测点位高度3到15米的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要求“自动监测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 ~15米范围内” 、“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而实际上如今在某些城区要找到完全符合这样的点位很困难。尤其是在新建区域某些地市甚至规定低于 X层楼禁建,偶尔有高度符合的,又被夹在高楼之间,选点十分困难。碰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不必过分拘泥于高度要求,因为该高度本身是一个原则上的要求,在实际的执行中,还要充分考虑下垫面类型、平均高度、全区地貌等因素,所以在新区高楼林立,整体下垫面平均高度被抬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监测高度。但同时考虑到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和人群活动范围,也建议采样高度不要超出25米。

4、优化点位的确定一方面要着眼于城市长期发展,统筹兼顾;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空气监测对区域环境相对稳定的要求。

这种情况多见于城市新区点位增设。由于新区的发展,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布局改变,原有监测点位不再代表整个城区环境,需要新增或调整点位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建成区的建设进度,以及周边环境是否相对稳定。两者相结合,就要求新区拟选点位时,一是尽可能的在位于新区规划范围的中间区域,而不是实际建成范围的中间区域;二是点位周围至少为一块约4平方公里以上的建成区,且周边环境基本稳定,或者其主导风向上的区域环境,在较长时期内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5、环境空气点位优化监测要尽可能与其他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数据利用率,避免相似监测工作的重复。

点位优化监测涉及的监测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监测范围涵盖整个城市区域,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和一些敏感点,监测点位数量和密度远远超出常规空气监测点位。所以,从监测项目、范围和密度上都基本具备了成为一次详细调查整个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再能够和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和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在点位和项目上略微增加或调整,其监测数据的使用价值就会大幅度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

6、摒弃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污染较轻的观念。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标准;监测控制;环境污染

    一、自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各子站的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去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储存;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检测子站的检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检测设备的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检测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据有关性资料报导,当今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空气是清洁的。据英国环保协会数据推算。全世界每天有 20000多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当于每天有 100多架飞机发生空难。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空气污染,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可以延长30年,这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判断。而社会学家发现。空气污染引起的生理及心理反应。使人类幸福指数降低了1/3。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随着重工业、加工业等认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科学的监测控制空气质量的重要工作的全面施行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监测站所得的数据由当地环监部门整理分析,在以行政管理系统依级次上报。与此不同,在英国的系统中,监测站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单元予以校正,处理及分析,各次级行政单位的空气信息均由中心管理控制单元。除此之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部门在两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位置大相径庭。在英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的质控部门管理,处于核心位置,它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相比较而言。国内质控和质保部门并非独立于监测及中央控制系统,所有的质保和质控手段基本由监测站人员实施。而英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优于国内系统,其数据的集中化,密集化管理为数据的可靠性,比较性,追踪性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其次,英国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部门承担,不同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分工更为明确,值得国内借鉴。

    二、自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保证控制环节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二)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

    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  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

    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主要控制手段: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三、质量控制操作责任划分

    (一)监测站操作员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范畴。

    1.按照操作条例,执行监测站的例行操作和仪器的站内例行校准。2.鉴定和设备报告,监测站环境的潜在变化和潜在问题。3.鉴定和报告监测站的潜在安全问题。4.对监测仪器进行简单的站内测试和维修。5.定期参加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操作培训。6.当被要求时,参与质控和质保方面的监测站审计工作。7.在监测站点巡查后24小时内,完成仪器校订电子记录表格并上传至中心数据服务器

    (二)设备供应商、设备服务商部门质量控制环节的责任范畴。

    1.例行和紧急设备维护和维修监测及辅助设备。2.保证所有监测站的年数据捕捉率高于90%。3.保证两个自然日内到达故障站点排除问题。4.保证所有设备非站内维修,非站内校准的历史记录。5.保证所有校准原始数据的保存管理,为全局数据鉴定提供可靠的校准数据。

    通过全面的测试及校准,对所有监测仪器的关键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做到完善行的独立质量控制。

    四、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1.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

    2.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

    3.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永和. 环境保护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布点优化[J]. 莱钢科技, 2010,(03)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移动物联;公共交通;大数据

空气质量监测作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大多存在固定监测站成本高、覆盖范围不全、难以实时反馈等问题[1]。目前,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虽有好转,但由于机动车的快速增加,尾气排放加剧,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依旧严峻[2-3],亟需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和机制,推进空气污染治理智能化进程。当前,国家在大多数城市布设或完善了颗粒物、气体监测设备,形成了国省控点结合的地面污染源检测网。然而,传统监测模式存在覆盖范围不大、数字化水平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且固定监测点成本投入较大、只能静态收集污染数据、不能实时掌握和反馈、日常维护复杂,难以满足大气污染治理的绿色发展需求[4]。由于交通工具的移动特性,若在交通工具上安装多种传感器,便能在城市中获取覆盖范围广,频率高的动态感知数据用以相关研究,弥补固定传感器静态感知的不足[1]。有研究指出可以通过可移动的传感器来感知城市空气质量[5-6],利用车辆的移动性来对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进行细粒度感知,弥补固定地面空气监测站的不足。然而,目前仍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及规模应用。因此,面对我国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亟需采取新方法实现空气污染治理智能化,并进行应用实践。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移动物联的空气质量监测大数据融合分析应用研究。利用公交系统覆盖范围广,运行轨迹、时间和发班间隔稳定的特点,在公交车辆上搭载移动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采集PM2.5、PM10等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并与车辆定位等数据进行融合,对各污染物进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路段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时空差异性,快速识别出污染因子,掌握其扩散与传播机理,并在广州市进行实践应用,助力空气治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研究框架概述

研究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①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公交车上的车载移动式空气微型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气环境中的PM2.5、PM10等信息,车载GPS定位器可实时采集车辆的GPS位置信息,摄像头可以采集车辆运行时的环境视频数据。②数据传输。本研究采用标准的环保部通讯规范协议,将实时采集到的PM2.5、PM10、车载GPS数据,视频数据传输至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软件平台。③数据分析。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分析,提供实时、准确、可视的管理决策依据,支撑政府环保部门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分析挖掘,可指导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实现治理工作的全面协同和问题的高效办理,使空气污染治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促进降本增效。④信息。应用可在公交车载屏幕上展示监测信息,为乘客提供实时空气质量信息服务,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移动端向市民空气质量相关信息。研究的整体框架图如图1。本文充分利用现有公共交通资源搭载移动式空气微型监测站,既能有效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又弥补了固定监测点覆盖面不广的短板。通过固定与移动监测的动静结合,使两种监测方式采集的数据相互补充,相互校准,真正实现空气污染的全面监测。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效地融合多源数据,有助于实现空气监测区域化、精准化、智能化,减少人力巡查和治理投入。

2监测原理及设备安装布点选线

2.1监测原理

本文采用激光光散射法原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传感器主要由激光源、测量腔、透镜组、光检测器、滤波放大电路、微处理器元器件等组成,工作时,由激光源发出的激光通过透镜组形成一个薄层面光源。当其照射在由气流吹入测量腔内的气溶胶时,会产生散射光。散射光经过透镜组再照射到光检测器上面时,会产生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生成模拟信号,得到散射光强度的变化曲线。微处理器可基于米氏理论算法,得到颗粒物的等效粒径和颗粒数量,从而输出结果。作为传感器的载体,公交车辆具有以下特性:①行驶时间一般为6:00-22:00,可满足对空气质量监测的时间段要求;②运行轨迹固定,能够满足对特定路线和区域进行持续监测的需求;③公交车辆发班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可满足对空气监测的频次要求;④公交线路覆盖范围广,可以监测城市大部分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水平。在公交车辆运行时,通过安装在公交车上的传感器,可实现对空气中PM2.5,PM10等污染物数据的采集,同时,车载GPS和摄像头等设备可实时采集公交车辆运行的位置和环境视频等数据,为空气质量监测大数据融合分析提供基础。

2.2监测设备安装与布点选线

2.2.1监测设备安装选择合适线路的公交车辆安装数据采集设备。采用车顶安装方式,利用设备底部的强力磁铁,无需对车体进行改装,直接放置即可与车顶牢固连接在一起。车载微站主机安装在公交车前端应急逃生口后侧,将主机磁体部分向下吸附在安装车辆车顶即可,主机电源线顺延车顶至公交车前门防水刷处,线缆加套波纹管并使用玻璃胶固定,可防止因为长时间暴晒造成线缆老化。使用玻璃胶对波纹管进行固定,可防止在车辆形成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刮蹭。2.2.2监测布点选线试点应用城市此前所使用的空气质量监测手段主要为地面固定监测站,存在成本投入高、难以实时跟踪污染情况等短板[15]。为了满足更高的环境治理要求,有必要采用更加科学、高效且经济的监测方式。基于重点监测区域和最大化覆盖范围原则,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根据公交线路分布情况,共选择21条线路,225台公交车辆,监测范围覆盖10个国控站点,确定研究应用试点范围,数据采集时间段为每天6:00-22:00及政府环保部门指定的其他时间段。

3研究应用场景

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可实现空气质量动态监测和智能决策治理。具体研究应用场景如下:

3.1多源大数据融合的实时监控

融合车载GPS数据以及实时采集到的PM2.5、PM10等污染物的含量数据,可形成带有每个路段,每种污染物实时污染程度的电子地图,形成实时路段热力图及三维热力图;融合车辆运行所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和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可以迅速定位污染源,初步确定污染原因,如道路施工扬尘,工厂工业气体排放等。

3.2污染因子识别

实现各污染物多时空维度的实时动态监测和分析,能够全面掌握路段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时空差异性。通过多维时空交叉统计分析,快速识别出污染因子。(图2)

3.3数据存储与动态分析预测

对至少1年的实时数据及至少3年的平均数据(包括车辆卫星定位、视频监控、空气质量等)进行存储,根据路段及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供用户可视化查询。此外,可对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并叠加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供可视化界面供用户查询。

3.4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闭环治理设定

PM2.5、PM10等污染物的浓度预警限值,实时动态告警。同时,基于公交车辆运行的规律性,可对指定监测区域或时段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挖掘监测大数据价值,掌握污染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快速锁定污染源位置及传输方向。通过多维度智能分析,支撑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手段,跟踪反馈治理效果,形成闭环。

3.5基于移动物联的多源信息服务

将空气质量监测采集数据与车载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信息交互,可在公交车载屏幕上展示监测信息,为乘客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也可通过手机APP移动端向市民空气质量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环保参与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

4结束语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7篇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1年当中的最后一个月,PM2.5无疑是最重要的环保关键词。

质疑始于北京,2011年12月初,北京官方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下简称“AQI”)数值,与美国驻华领事馆的直观的PM2.5数据相比,后者与前者不同。

公众根据自己的感受,以北京为始点,想进一步了解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于是,各地形形的民间自测活动也随之铺开了。

民间施行自测

陈嘉俊是环保组织“拜客广州”的负责人,最近,他得到了一台PM2.5自测仪―LD-6S多功能激光粉尘仪。仪器操作很简单,选择采样时间、切割粒径,然后,按开始键,一分钟后,监测结果就出来了。2011年12月29日,在位于广州海珠区客村21层的居民楼阳台上,自测仪获得的数字是0.153毫克/立方米。“哇,好恐怖,超出标准这么多。”嘉俊自己都吓了一跳。

在微博上,北京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拜客”们,国家环保部拟采用的PM2.5新标准是日均浓度限值为0.075毫克/立方米,0.153的数据,超出标准一倍有多。

当天,环保部华南环科所在网站上公布广州的颗粒物数据为0.10388毫克/立方米,同样不容乐观。

并不是只有民间组织才关注广州的空气质量。

安雪峰,环境顾问,美国人,因撰写《北京的“蓝天”掩不住健康风险》一文而为媒体所熟知。曾经在珠三角地区呆过一段时间的他,同样关注广州的空气质量。

“比如说,这是2011年12月11日早上十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广州地区PM10值,如果你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麓湖公园、花都师范和市五中的PM10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监测站,广东商学院却明显低于其他监测站的平均值。”安雪峰拿出一份数据材料,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安雪峰提供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系统,每天,他都会留意和统计该网站的数据。和华南环科所类似,这个网站主要检测全国重点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值(PM10),每小时更新一次,但数据并不提供下载,PM2.5也不在检测范围内,尽管如此,该网站的数据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此前,通过整理北京市环保局七个监测站的数据,安雪峰发现,北京市环保局通过调整空气监测点,获得更理想的检测数据。

据安雪峰透露,早在2008年,纽约时报就曾刊登过相关的报道,关注广州等城市的空气质量,和该报道的观点一样,安雪峰认为,广州有可能采取北京的做法,通过更换检测地点来获得更低的检测值。

除了这些非官方的研究机构,其他国家的数据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自从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安装了空气检测站以后,美国在广州的总领事馆也在广州沙面增加了一个空气监测站,并在推特和微博上更新每小时的检测数据。

据美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包日强介绍,美国使用的检测仪器是BAM2010型细颗粒物监测仪,这是美国环境保护署认证的唯一一种在美国境内监控PM2.5浓度的颗粒物连续监测仪,也是美国环保局在本土用于检测PM2.5和PM10的仪器。

美国领事馆在广州沙面检测的PM2.5数据同样不容乐观,仅2011年12月12-28日这段时间内,检测的数据所对应的健康建议均为对敏感人群不健康和不健康。

早就具备能力

不过,正如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发表的官方声明一样,自测只能作为衡量领事馆在沙面办公室附件的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该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给美国领事馆人员提供健康方面的非官方的咨询。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的。”

官方对民间自测的行动则表现出不置可否的态度。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表示,民间自行监测和空气质量结果没有什么明确的限制,但他对其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提出了质疑。广州市环境监测站有关负责人更表示,个人监测的意义不大,因为灰霾并不只是PM2.5一项,而且仪器的使用、检测位置的选择、检测方法的运用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广州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总干事张立凡也支持这个说法。“楼下的工地一开工,PM2.5数据自然就上升了。”张立凡与陈嘉俊亦师亦友,一个星期以来,那台PM2.5自测仪所监测的地点,就是绿点办公室的阳台。“有些时候确实数据比较低,你看,这一次才测到0.05多一点。”陈嘉俊翻看着历史数据说道。张、陈两人并不偏执,仅仅陈述自己看到的。

在创建绿点之前,张立凡是一名公务员,1997-2007年,他先后在广州荔湾区环保局做过监测工作,随后又在广州市环保宣教中心上班。十年的环保部门工作经验,张立凡知道,PM2.5不是新鲜事。

事实也的确如此,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广东省现有97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其中,广州10个、深圳8个点全部具备PM2.5监测能力。

“PM2.5一直是纳入常规监测的。我们现在看到的AQI指数,是以空气当中的最大污染类型来做代表的,比如说以前是烧煤的,二氧化硫是最严重的污染物,所以什么PM10、PM2.5、氮化物,都不是最影响指数的。后来烧煤少了,汽车尾气的问题比较突出,就变成氮氧化物污染。AQI指数的主体一直在变,只不过现在,转而变成PM2.5和臭氧为主要污染罢了。”做过空气监测工作的张立凡解释道。

“在以前,二氧化硫污染是可以毒死人的。当时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其中是包含着PM2.5的,说不定那时候的数字是三百四百都说不定。”张立凡直言。

这样的说法,在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杜少中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得到佐证。“1998年采暖季134天,二氧化硫超标天数106天,到2010年的采暖季,只有6天超标。这意味着PM10和PM2.5都在下降,才有了今天可能研究PM2.5的问题,如果我们还在1998年以前的那个状态,那根本谈不上研究PM2.5。”杜少中说。

既然一直在监测,为何不选择公开数据呢?张立凡摆摆手,“是否公布,完全看环保部的规定。政府体系是个金字塔,上面让公布什么就公布什么。”

支持纳入监测

“其实我们自测空气,更多的是希望培养公众拥有独立求知的精神,倒逼政府有所作为什么的,倒没有怎么多想。”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负责人冯永锋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拜客”的自测仪,就是达尔问提供的。自测空气的活动,达尔问一直在做,从室内甲醇到二手烟污染,这回的PM2.5自测,活动范围有北京、上海、温州、武汉、广州等地。

“我认为要和官方达成沟通,必须得民间组织自己拥有对话能力才行。”多次尝试,让冯永锋知道,政府沟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这回针对PM2.5监测,官方的反应如此迅速,是他没有想到的。

“珠三角已具备监测能力的城市将及时公布PM2.5数值,目前广州深圳条件成熟。国家公布新标准之日,就是PM2.5之时。”2011年12月28日,钟流举在新闻会上如此公开表态。

话音刚落,两天后,2011年12月30日,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的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修订的标准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PM2.5平均浓度限值便涵括在内。

公众的感受是最直观的,就连广东省委书记都公开表态,“2008年广州公布200多天的优良天气。我的感受却不一样,一天到晚感觉广州天色灰蒙蒙的。后来才知道,灰霾没有纳入到广州的空气质量监测中”。说:“PM2.5纳入监测后,对环保是个考验。一开始数据可能不好看,但是我们可以做工作,让市民可以呼吸更好的空气。”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近年来,摆在地方政府的面前的难题,是经济效益和环保任务的冲突。空气质量指标不好看,来自环保部门的压力影响城市形象,直接影响一系列创文、创卫,城市环保考核评比排名的成绩。然而一旦进行环境治理,对当地的经济效益影响又不可避免。

同时,国内环保考核的地位正在迅猛上升,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2011年12月20日,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当日,国务院公布《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在此之前,中国只有计划生育等少数政策有“一票否决”的考核地位。

日益收紧的环保指标、新增的减排任务,环保部对地方政府的压力不可小觑,PM2.5掀开地方政府的新一轮环保考核挑战的序幕。

空气监测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新型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为此环境保护与管理部门,根据环境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监测工作未来发展前景,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开展了全面的监测新型技术发展研究。这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监测技术、监测辅助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研究,三个主要内容。其研究的开展,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稳步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支持。

1 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环境监测体系中,新型技术的采用有效的促进了监测工作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促进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了以下三点。

(一)新型环境问题的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类新型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如新型污染物、污染方式的出现,都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监测技术已经不再适应环境实际情况。为此环境监测部门只有在监测工作中,不断发展新型监测技术研究工作,以适应新型环境问题发展影响,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二)信息化技术的整体发展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出现,是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如计算机技术的广泛采用,极大的提高了当今社会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环境监测体系中,信息化技术设备的采用也起到了促进监测质量提升的作用。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计算机系统可以将监测到的空气数据进行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对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空气质量报告,保证监测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

(三)监测质量要求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群体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监测部门只有不断完善与发展监测技术水平,才能达到社会对监测质量要求。如污染监测过程中,社会群体不仅需要监测数据的更加细化与具体,同时需要对污染进行预测。这就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型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以上三个原因的支持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化、信息化、集中化特点。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其监测信息网络的出现,保证了空气环境监测的有效开展。其实际监测网络建设如图所示。

图一:空气监测网络系统图

2 环境监测实践主要新型技术研究

新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实践工作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一)新型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工作核心工作就是对监测区域内的空气、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进行有效检测,对于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发现、预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监测技术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检测数据采集技术。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发展,有效的提高了监测技术的整体发展。在环境监测技术中,数据化的采集技术不仅提高了样板采集质量与效率,同时有效的降低了采集的人力与物力成本。如在空气数据采集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联网管理系统的采用,有效的提高了空气监测效率与质量。二是监测定位系统。环境监测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有效定位也是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随着GPS、北斗等卫星定位系统的广泛采用,环境监测定位的准确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特别是部分监测设备中预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在监测过程中进行实时定位,极大的提高了监测定位质量。三是监测设备技术。监测设备技术质量的提升,是新型监测技术应用的基础。在当前的监测设备技术发展中,呈现出了微型化、数据化以及稳定化特点。微型化主要是指监测设备的体积与质量逐步缩小,减少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数据化主要指监测设备采用数据模式开展采集、信息传输等工作,进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稳定化主要指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性提高,进而保障监测工作持续完成。

(二)新型监测辅助技术

监测辅助技术主要指对监测数据进行辅助分析、处理、预警等工作的相关技术内容。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这一技术工作的核心在于监测数据处理系统技术发展中。在实际的监测系统运行中,数据处理主要由计算机系统完成。新型的监测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云数据技术。云数据技术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下产生的,其具有较大的储存与处理功能。环境监测数据通过云数据库、云处理计算等存储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监测数据分析质量,进而实现数字化环境监测要求。二是立体化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立。在计算机三维技术与定位技术支持下,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完成监测区域内的三维立体图,实现对监测区域的直观性观察。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三维立体图可以为监测数据分析、环境问题原因分析等多项工作提供直观性帮助,进而提高监测数据分析质量。

(三)新型支持技术

支持技术主要指为监测技术与辅助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内容。在当前的环境监测过程中,新型的支持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计算机系统技术。新型计算机技术硬件与软件技术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监测系统自动化、数据化与微型化发展。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的提升,对于监测数据分析效率提高也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二是网络技术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监测技术发展起到了基础支持作用。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监测系统的数量、信息传输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进而保证了监测工作网络化的形成。

3 结束语

在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新型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环保与环境建设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环境技术研究者,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结合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群体需求发展,开展了新型监测技术、辅助监测技术以及支持技术创新研究,为环境监测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