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推动产业链发展

推动产业链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漫游戏游艺产业     创新型文化产业     产业链盈利模式    集群发展。

动漫游戏游艺产业被称为我国创新型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当前它的主要价值特征体现为创意性、文化性、科技性、娱乐性、休闲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性和附加值快速增长性上。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漫游戏游艺产业价值链涵盖到集声、光、电、机械、动漫、影视、娱乐、休闲旅游一体化的高科技与旅游商贸结合互动的产业链,同时,也是传播一个国家意识形态信息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动漫游戏游艺产业是创新型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传播范围、互动效益最广的产业。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这一产业健康、阳光、时尚的发展成为我国政府正在探索的方向。中山市是中国动漫游戏游艺机产业的发源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20多家游戏游艺机企业,包括室内和室外游艺机的行业龙头企业金龙和金马。中山市目前动漫游戏游艺机产品占国内70%、全球40%的销售份额,2006年,中山成为全国第一批游戏游乐经营场所管理工作试点城市后,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呈现出发展上升的良好机遇和前景,被广东省确定为打造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集群的龙头。

制定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产业朝深度和广度发展。

政策的引导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依据,中山市成立了以政府牵头,联系经贸局、发改局、财政局、文广局、科技局、教育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扶持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在中山市港口镇中国游戏游艺机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和加大了产业园的规划、配套服务和建设力度。加快制定游戏游艺企业引进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将产业园的建设与创新型文化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产业园建设规模和产业经营、销售、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引进力度,对待动漫游戏游艺机企业不嫌贫爱富,在产业相关的政策范围做到优惠共享,吸引一些配套的小企业到产业园落户经营,逐步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集群发展的地域优势。

对以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带动创新型文化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企业进行发展重点扶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于以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带动的特色旅游项目,从中山市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抽出资金按项目审定给予奖励,监督企业专款专用,扶持企业创新发展产业链,拓展新的盈利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游戏游艺企业上市,政府帮助企业进行上市前辅导,提前在科技创新、专利申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等方面进行帮助,从而加快了动漫游戏游艺企业转变企业经营和发展思路,推动动漫游戏游艺企业通过上市来带动产业集群式跨越发展。

支持原创,对研发的产品获得各种奖项的企业和个人,经相关主管部门认定后,予以补助和奖励。鼓励企业跨地区并购或参股相关的动漫游戏游艺企业,投资动漫游戏游艺项目的孵化和开发,建立良好的创新发展机制,为中山动漫游戏游艺企业产业链完备建设和延长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贷款支持。目前中山市的金马、金龙、世宇和智乐等游戏游艺企业都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专项科研成果,并进行跨地区产业经营,已逐渐成为动漫游戏游艺行业的龙头企业。

注重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博览会的价值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中山市委、市政府把动漫游戏游艺产业作为中山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战略产业,大力培育和支持其发展。从2008年第18届中国国际游艺机产业博览会暨2008中国(中山)国际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商贸洽谈会在中山举行开始,中山市已争取到博览会永久落户中山的资格。中山市将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产业博览会的宣传内涵外延进行拓展,通过办展会的机会和途径,宣传中山发展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现代新型娱乐旅游产业、发展动漫游戏教育产业的成就和产业配套发展措施,吸引了国内外相关的企业、高校、投资人、专业技术人员来中山发展。通过专业的动漫游戏游艺机展会平台,达到企业、资金、人才、新闻舆论、社会认知度朝中山聚集的目的,扩大了中山在上述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奠定了中山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提升了中山市创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品牌形象,正在实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的目标。

整合动漫游戏教育资源,为产业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动漫游戏游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当前动漫游戏游艺产业的发展遇到创新的瓶颈问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解决中山动漫游戏游艺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中山市相关的高校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加大了对动漫游戏游艺师资队伍的引进和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本地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内外动漫游戏游艺教育机构开展联合办学,引导学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在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动漫游戏游艺人才专项培养经费,用于扶持和奖励人才培养优秀的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使动漫游戏专业建设能够与游戏游艺企业科研进行高度的结合,实现工学结合、校企政三级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中山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创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与文化、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把中山建设成动漫游戏游艺产业创新发展和经营模式转变的实践基地。

中山市游戏游艺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滚动发展和壮大,一些企业已经积聚一定的能力和能量,在研发、生产、销售、主题乐园或游乐园连锁经营、游乐与休闲娱乐业结合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产业链经营发展创新之路。形成新形势下产业互动发展的态势。如中山市金马游戏游艺设备有限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生产的产品,打造中山市长江5A级游乐园项目,形成了一条集开发、生产、游乐园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盈利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开始将这种盈利模式逐渐在全国推广。

加快动漫游戏游艺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高地。

中山市注重动漫游戏游艺投资项目的挖掘和宣传,注重加大对动漫游戏游艺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在吸引风险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完整建设和发展方面上下一步棋,有计划、有规划、分步骤实施。由于中山市动漫游戏游艺企业产品生产制造环节起步早、基础好、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已经具有国内最大的市场占有率。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 产业链 经济 模型

判断一个国家的碳排放密度要从总体上进行考核,同时低碳经济的实现也要求从整体层面进行测度。对于我国而言,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经济的过度发展,这不仅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也取决于产业链的协同作用。

一、低碳产业链的内涵

传统经济模型下的产业链以低成本追求以及功能适应为主要联系,而在低碳经济时代,通过多种手段降低碳排放密度以及打造全程低碳产业链成为产业链各环节的责任。我们所说的低碳产业链就是在产业链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使用低碳运行方式,包括研发、制造、包装、运输以及服务等环节都要使用低碳标准进行衡量,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绿色竞争力的形成。

低碳产业链的考量一般以产业链整体为对象,可以是横向的考量,例如这一行业较之其它类似行业的碳排放密度的高低;也可以是纵向的考量,例如本产业链的过去到现在碳排放程度的改变。

二、低碳产业链视角的低碳经济推进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有三条:发展具有可再生特点的清洁能源或者是提升化石燃料的利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或者新兴产业等低碳特征的产业;广泛应用节能技术,将其运用于产业链全过程。而实际上要切实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综合应用三种途径。

1.基于低碳产业链的低碳经济推进模型

上述三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中推进低碳产业链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途径。这一途径不仅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或者国家在当今绿色经济条件下谋求国际竞争力的诉求,同时也说明了国家转变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为此,基于对低碳经济下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路径的内在机理探究,提出了推进模型(见图1)。

从图1的推进模型不难看出,要有效地推进低碳产业链需要低碳半成品供应、低碳原材料供给以及低碳制造过程的联合推进。而低碳经济推进模型所涉及到的要素则需要低碳半成品以及低碳原材料等供给,如果没有以上要素,低碳经济就无从谈起。从低碳经济设计的过程来看,低碳产业链的完成需要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以低碳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且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以低碳化的程度作为供应商选择的重要因素。

由低碳产业链得到的最终产物即为绿色竞争力的表现。但是这一竞争力并不等于市场竞争力,为此要实现这一转化还需要市场形成低碳消费理念。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使得低碳消费成为时尚,从而消费者愿意为低碳产品付出。有了消费者的支持,低碳产业链也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这里认为其形成还有赖于政府关于低碳产业的规章制度,甚至企业对绿色竞争力的追求,从而构成产业链所要的外驱力与内驱力。也就是说低碳产业链形成的充分条件为消费拉动、政策支持以及对绿色竞争力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实现低碳经济的“三驾马车”才能更好地为之服务。

2.基于低碳产业链的低碳经济推进路径

通过低碳产业链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在客观规律的指引下进行,我国推进低碳经济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依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采用新材料、技新术以及新工艺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对传统企业的改造中,通过采用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加速了推进步伐。

第二,依靠园区的规划引导来吸引低碳产业的聚集而形成低碳产业链。这种模式以构建低碳工业园区为目标,通过产业链的聚集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可以在企业采购中融入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绿色招商等,从而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及产生。

第三,部分企业带头以及协作伙伴参与形成低碳产业链,进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带头企业一般具有自身技术优势以及品牌效应,为了延续以上优势需要打造绿色竞争力,此时要求其他企业加入构成低碳产业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绿色竞争力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低碳产业链必将会被更多的产业、国家、地区所利用与推广。可以说在当今国际环境下,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各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低碳产业链构建以及能源结构优化来加速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对我国企业形成绿色国际竞争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3篇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落实《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工作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推动产业链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及行业带动作用,提高中小企业质量效益水平和为大企业配套能力,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制”推进机制,以工程化、项目化方法抓好产业链规划设计。加强重点项目策划,聚焦产业链创意设计、品牌营销、高端面料等短板弱项,省市一体化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集聚资源要素、完善产业链条。举办产业链领航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基金、智库、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支撑服务机构对接活动。成立山东省纺织纤维产业链联盟、山东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联盟等更多行业组织,依托联盟和协会开展常态化行业服务。

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建立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沟通交流、分工合作、产品配套等协调机制,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开展产业集群观摩暨能力提升行活动,挑选省内外知名度较高、发展程度较好,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进行调研观摩,促进相互学习、交流提升。重点支持培育壮大滨州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青岛市即墨区中国童装名城、淄博市淄川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烟台市海阳市中国毛衫名城、潍坊市昌邑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潍坊市高密市中国家纺名城、枣庄市市中区中国针织服装名城、滨州市惠民县中国绳网名城、菏泽郓城县中国棉纺织名城9个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培育六大产业基地。基于各市产业基础与优势,依托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增强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重点建设6个全国知名产业基地。(一)研发创意、品牌运营、展会赛事基地。依托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市的研发、品牌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技术研发、时尚创意、品牌运营基地。(二)新型纤维材料基地。依托烟台、潍坊、济南、泰安、威海、青岛等市技术与产品优势,重点发展芳纶、石墨烯纤维、莱赛尔纤维、海藻纤维等新材料,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纤维材料基地。(三)高端纺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滨州、淄博、德州、济宁、烟台、泰安等市产业优势,加快多纤混纺纱线、多组分机织坯布的技术研究,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纺织研发制造基地。(四)智能绿色印染基地。依托泰安、青岛、滨州、淄博、烟台等市在智能化印染以及印染关键技术的领先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化印染产业基地。(五)时尚家纺服装基地。依托威海、潍坊、淄博、济宁、烟台等市设计及品牌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服装产业基地。依托滨州、潍坊、烟台等市创意设计及产品开发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床上用品产业基地;依托聊城、潍坊、滨州等市毛巾行业的全国领先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毛巾产业基地。(六)高端产业用纺织品基地。依托德州、泰安、东营等市产品及技术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基地。

四、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发挥大企业科研与人才优势,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引领带动行业科技创新 能力提升。支持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成果在我省转化。积极培育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人才引进、品牌孵化、成果转化、服务共享等途径,打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 资源聚集高地。举办“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纺织服装分赛,办好中意服装设计大师班和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成立山东省时尚产业联盟,推动纺织服装与鞋帽配饰、珠宝首饰、文化艺术等时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省力争培育壮大纺织服装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12个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个以上,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10个以上。

五、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重点项目库,瞄准原创设计、新型纤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健全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定期组织重大项目专题推介,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纺织服装产业项目。树立产业链招商思维,集聚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政策,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到2022年,第一批重点跟踪协调并支持推进20个产业链重大项目(总投资202亿元)。

六、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工程,支持引导企业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实现管理、设计、制造、营销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推广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和精准化营销。建立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常态化对接机制,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障等。开展行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活动,一企一策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指导企业进行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大力培育推广纺织服装行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重构,促进企业间结成更紧密的生态伙伴。到2022年,全省诊断培训纺织服装企业500家以上,重点培育推广纺织服装行业互联网平台5个以上。

七、深入推进“三品”战略。深入推进纺织服装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组织企业参加春秋两季上海五大联展,集中展示和推介山东省纺织服装优势产品,提升“山东纺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利用天猫、淘宝、京东、必要商城、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等网络购物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重点客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快速、精准、高效营销。到2022年,全省累计培育纺织服装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100个以上,重点培育品牌企业50个以上。

八、强化人才培训。举办纺织服装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班,针对纺织服装行业董事长、总经理、二代接班人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从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培训,持续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利用中意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班线上线下授课及大赛赛前专题辅导等方式,高水平培训指导企业及高校设计人才3000人次以上。针对互联网经济时代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山东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联盟,开展“蒲公英百千万”数字化人才培训活动,就3D数字化设计研发、柔性快反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方面进行培训,到2022年,联合30所高校,赋能200家企业,为行业培养超过3000名数字化人才。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4篇

一、现状

建设国际化社区,本质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市民和国际友人享受国际化、高品质生活,核心是坚持国际理念、国际标准,重点是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全域国际化社区建设是深化城乡社区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表达。党工委深刻剖析在“二次创业”大格局中的定位,结合实际,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公园城市特点产业小镇”的奋斗目标,以“产业服务型、文创旅游型、商居生态型”为重点,推动国际化精品民宿、国际化业态提升、国际化志愿者服务站三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体系逐渐系统化。产业体系主要为农业依托型,同时以“小民宿”为方向的旅游业嵌入发展,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当前的产业体系仍然以农业为核心,以休闲、旅游、观光、采果、文创、体育等为衍生产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共同推动街道发展。一方面街道具有特色水果产业优势。枇杷、樱桃、葡萄三大特色水果产业规模成熟、运行顺畅,在规模不断壮大、技术不断更新、现代科技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水果产业良好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凸显。同时地处龙泉山森林公园范围内,生态保育功能显著,充分体现街道在全域规划中的功能分区特点,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在建设樱桃基地、葡萄基地、枇杷基地、桃源村特色民宿产业示范区等产业基地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开拓路径。另一方面街道“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商业、旅游业、服务业、文创业、体育业等第三产业皆是未来逐步占据产业版图的重点发展对象。体现“一三”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已不同程度投入运行。

特色水果产业是街道产业发展成果的初步体现,20年的产业发展所积累的成果较大提升了特色水果产业在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竞争力。2019年,街道枇杷种植共计19000余亩,年产量0.8万余吨,产值1.2亿余元,规模成熟,产量稳定;樱桃种植共计1000余亩,年产量50余吨,产值30余万元,附加效益强大,极具发展潜力;葡萄种植6000余亩,年产量400余吨,产值70余万元,融合科技兴农,更具规模效益。同时基于水果成熟季观光旅游,吸引20000余人前来观光旅游、体验采果,实现经济效益120余万元。

二是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初具规模。以x村为主覆盖街道全域的枇杷产业通过二十年的发展,成熟的体系、庞大的规模,在农业管理技术不断提升的加持下实现了强大的产业效力,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x村樱桃基地建设十年,通过农学院的技术支撑,丰富了产业链,提升了果品质量,较大程度增加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x村以及街道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力,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与独特的产业特色,并提升了街道在观光采果业中的竞争力。樱桃沟产业成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乡村公路的美观度,增强了停车场的便捷度,为前来观光采果的游客带来了更加舒适的体验。同时樱桃沟基地成为x大学硕士、博士教学基地,完成了集科研、教育、产业为一体的综合试验基地建设,x村葡萄基地引领了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新方向。基地将现代农业科技运用到基地农产品种植、管理、丰富、繁育等全过程产业链中,与农业科学院密切合作,通过科研院所推陈出新的农业前沿科技,促进葡萄种类更加丰富、产品质量更加优质、采果时间不断延长,引入先进品种,丰富产业链,不断提升葡萄基地在成都市水果产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干部对国际化社区建设缺乏深入理解

国际化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向基层干部,更是新上加新,基层干部缺乏对于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相关理念,无所适从,仍然遵循旧思想、老办法。干部缺乏国际化社区理念,理解程度不够深入,整体把握较差,站位高度不够,对于如何建设国际化社区亦是无从入手,就事论事。

(二)特色产业根基需巩固,产业深入融合程度不够

特色水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特色特显不够充分,特色产业优势发挥不足,特色产业需提档升级。一是传承发展二十年的枇杷产业,出现产业园区“老化”现象。枇杷园区管理精细化程度低,果树老化、病虫害等问题较为普遍。二是x村樱桃产业基地已使用十年,综合经济效益较好,但目前规模较小、果期较短、品种单一,规模效益体现不够。三是葡萄产业虽然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存在品种丰富、农业设施良好、规模化种植的农户较少,全域内单体小农户较多,以种植某类品种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销售渠道不够多元,且受气候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不够强。

(三)国际化社区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不清晰

国际化社区建设虽然已经推动了大半年,但理念宣传不够到位,思想接收程度不够,导致国际化社区建设的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国际化社区建设是全域全方位的工作,xx国际化社区建设核心便是特色产业的“一三”融合发展,以社区为链接形式。但表现出来却是产业是产业,社区是社区,没有一个融合发展的清晰路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夯实产业根基,加快发挥产业集聚规模效用

自古以来,农业便在文明发展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资保障,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夯实农业根基,方能推动五千年文明永续。于xx而言,特色水果产业是农业中的主要产业,是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夯实产业根基,便是巩固好特色水果产业根基。要坚持科技兴农,深化与农科院、x大学的合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立合作试验基地,发挥科技产品效用,淘汰低产、老化果树,丰富特色水果樱桃、葡萄、枇杷的品种,推广高产、抗病虫害品种,加快产业的连线成片工作,打造好品牌化建设工作,发挥好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用。

(二)推动产业深入融合,健全都市观光农旅文产业链

要充分结合自身禀赋,发挥好特色水果产业的优势,推动产业深入融合,发挥体制优势,加快步伐集中力量建设健全基于特色水果产业的现代都市观光农旅文产业链。加快建设步伐,抢占特色模式发展阵地,争先建设好一个产业链发展模式地区,做好宣传工作,快速形成人流集聚地。提档升级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加快完善标识标牌、停车场、道路增花添彩等配套实施,提速推动观光采摘步道、观景平台、展销点位等硬件设施建设。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5篇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趋势,突出呈现出紧缩银根、控制用地、环保评价和强化计划等四个方面特点。主要表现在压缩投资规模,整治占用耕地,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抢抓机遇,正确处理紧缩银根与工业投入的矛盾,正确处理控制用地与扩大经济规模的矛盾,正确处理环保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正确处理强化计划与市场配制资源的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五个统筹”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上来。

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针对全市工业上半年呈现出的特点,即在诸多困难面前保持了较高的工作热情;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制定了有效应对措施;强化了工作调度;实现了平稳增长。下半年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做到“五个坚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坚持前瞻和宏观调控,抓好经济运行

要继续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要果断处置、尽早解决。当前,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及时调节,搞好协作”的原则,切实抓好重点企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加强综合协调,增加有效供给,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重点亏损大户、新增亏损企业及连续亏损企业及时进行调度分析,指导企业扭亏增盈。大力压缩两项资金占用,提高资金运行质量。要抓好“2133”工程分解指标的落实,严格指标考核,确保上半年实现“双过半”。

(二)坚持政策引导,深化企业改革

以实现两个打通、四个到位为目标,加快企业改革改制步伐。资产经营公司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改革是资产经营公司的第一责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牢管好三个关键,即国有资产出让金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确保用于职工安置;要扣牢时间节点,抓好改制企业的注册登记和挂牌工作;要帮助企业集团和企业做好改制预案,规范改制程序。要加快轻骑、小鸭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重组步伐。

(三)坚持务真求实,加大工业投入

以提高工业投资效益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实现工业投入同国有经济调整改组、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特别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拓宽项目工作思路和方式,扩大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质量。要加快重汽华沃7个项目、正昊化纤年产50万吨PTA等2个项目、**柴油机厂和**卷烟厂搬迁改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争取近期再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四)坚持深化、细致、规范的原则,延伸产业链条

下一步,以企业集团为主,争取率先在汽车、食品、石化等重点产业链上取得突破。加快实施汽车产业链和食品产业链发展规划;继续论证好石化—化纤产业链和电子信息产业链,对于炼油、正昊、浪潮等重点集团、骨干企业在规划发展中提出的建议、政策,尽快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以推动产业链重点企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6篇

9月13日,“珠江东岸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智能终端产业链上下游的省内各地市经信负责人、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典型企业代表、园区代表、行业研究机构等参与了此次论坛,为珠江东岸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广东省是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汇聚了一批全球智能终端影响力整机品牌和规模庞大、门类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终端产业集聚区,推动珠江东岸智能终端产业进一步聚集与提升,是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计划、特别是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提升三年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广东经信部门落实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次会议也是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广东省经信委的重点活动。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是由工信部主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省经信委、惠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通信产业报社承办的旨在推动中国智能终端与应用开发创新发展的行业活动。

珠江东岸的终端智能产业,25年来,从无到有,逐步做大做强,在各领域都得到了突破发展,形成了以惠州仲恺高新区、东莞松山区为核心的千亿元级产业集聚区,去年,广东省手机的产量8.4亿部,占全国的46.4%,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极具规模的产业生态链,珠江东岸已经成为智能终端产业最佳栖息地。

智能终端产业最佳栖息地

会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产业链典型代表从多个角度解读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趋势,交流珠江东岸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发展经验,为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邹生指出,面对近几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产业集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几个重点地市的产业增长并没有保持很强劲的势头,反而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很多地市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转移、企业外迁、产业升级造成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做到坚持自主创新、推广应用服务、促进协同发展,才能在未来发展中继续领跑。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吕萍认为,从珠三角地区来看,制造业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全国领先,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电子信息占比超过产业整体规模的40%。

对于智能终端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她也提出了建议:首先要考虑组建联盟,协同发展,打造产业链集群;其次,对于转型提升现在是国内的大势,如何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硬件制造向软件服务转型,是要着重思考的方向;最后,产业链要对标国际,进行深度创新驱动。

《通信产业报》(网)总编辑辛鹏骏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向泛在、互联、融合、智能的方向发展;万物互联、智能产业的发展带动全球产业结构和市场空间产生新的变化。计算机、智能终端的发展解决了ICT产业“端”的问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基本解决了“连接”问题。当前,“端”产品与基于“连接”的服务已遭遇技术和商业的双重“天花板”。解决关键都指向了――人工智能。目前智能感知提升、人脑芯片成熟、深度学习算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催生人工智能技术临近“奇点”。人工智能成为贯穿整个ICT领域站在产业皇冠最顶端的“宝石”。“基础资源+技术+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逐步形成。珠江东岸有能力有基础尽快形成全球“智能+”产业高地。

建生态才能更精彩

惠州仲恺高新区和松山湖高新区,是珠江东岸两大智能终端聚集地,栖息着体量庞大的终端生态链。三星、苹果、华为、OPPO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在这里落户,更重要的是,这里聚集了庞大的配套产业,例如,这里聚集了苹果80%的供应链,是什么吸引着产业链聚集呢?

惠州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总工程师邱大帮介绍了惠州经验,他表示,惠州仲恺高新区按照终端带动、创新驱动、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联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在以惠州云计算中心为基础,加快仲恺高新区发展的目标,以云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应用推动智能终端的升级,合力构建良性终端产业生态。

松山湖高新区则提供包括政策配套的支撑、资源要素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支撑以及产业人才四方面的支撑,多年来一直贯彻实行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的办法,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计划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特别是最近这两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安排专门的产业和发展资金,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撑。

产业创新没有天花板

在今天的珠江东岸,以智能终端为龙头,创新的智能产业正在崛起。

中兴通讯广东事务总监罗仕林指出,智能终端发展可总结为三大趋势:一是智能终端硬件技能越来越强,计算能力快速提升;二是智能终端硬件与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进行软硬服一体,不仅仅是消费设备,更是生产工具;三是智能终端支持云计算和大数据。

中兴是珠江东岸最大的手机企业之一,在加强研发的同时,中兴加大产业布局,已经制定明确的目标。在智能终端领域,中兴通讯的计划是在2020年进入前三。珠江东岸就是中兴手机崛起的土壤。

智能机器人也在珠江东岸方兴未艾,对于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程德斌指出,首先,要确实发展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市场的优势;其次,在关键技术方面突破,特别是在环境感知、信息融合、导航定位、机器视觉、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方面要有所突破。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滨海新区;全球化;跨国公司;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3403

1天津滨海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

1.1滨海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1)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持续增长。

滨海新区特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导向使得其成为外国投资的热点,新区20年左右的成功开发,也离不开大规模外资的贡献。资料显示,2003一2012年间,滨海新区累计合同外资利用金额总数达836.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90.66亿美元,是全国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滨海新区利用外资的大致情况。自2003年开始,由于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滨海新区的合同利用外资,即使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图12003-2012滨海新区合同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及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2)外资企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滨海新区外商众多,截止2011年,己有106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在新区落户,共投资了256个项目。从图2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外资在滨海新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外商投资企业对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天津市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指标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工业总产值41.21%,年末资产总计35.60%,固定资产总值27.20%,产品销售收入40.56%,利润总额3229%,而滨海新区的多项指标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已接近或超过50%(详见表1),比天津市平均水平高出很多。

图22003-2012年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与GDP

对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表12011年滨海新区外商投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单位:万元)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所占比重(%)

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人)33287666666149.93

工业总产值6540358712828953550.98

实收资本98689342260545343.66

资产总计4339414510595494640.96

流动资产总计292424095674188451.54

固定资产合计113010513906305428.93

固定资产原价191164606003642231.84

主营业务收入6522928613012734350.13

利税总额87389502343781337.29

利润总额46779211334644335.05

资料来源:根据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整理。

1.2滨海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及趋势

(1)滨海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如图3所示,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从2003年的12.15亿美元到2012年的98.07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逐年扩大,在京津冀利用外资方面是独占鳌头,充分发挥了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98家,合同外资完成102.21亿美元,同比增14.41%,占全市比重805%。实际使用外资完成6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02%;内联引资实际到位额471.84亿元,同比增长3025%,不仅为天津市,也为京津冀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图3滨海新区及北京、河北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整理。

(2)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如表2所示,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吸引外资的比例非常小,通常不到1%。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第二产业一直是三大产业中吸引外资的主体,但其比重从2009年以后逐步下降,表明滨海新区逐步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利用外资额逐步上升,从2008年的30.856亿美元到2011年的52.300,短短3年内增加了70%左右;而从行业分布来看,利用外资从集中于制造业和建筑业到近两年向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利用外资额的增幅明显大于第二产业,表明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转型。

表22008-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各行业实际使用

外资情况(单位:万美元)

行业

指标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

2008年行业利用额183359936182297821557713540740630226645262221

占总外资额的比例(%)0.9651.781.2011.257.072.1211.8313.69

2009年行业利用额480194810451192987428408222000158733701531

占总外资额的比例(%)0.0263.561.673.222.740.725.1822.89

2010年行业利用额30328131788071094314069290651188209464

占总外资额的比例(%)0.04339.951.2515.545.780.1297.2729.75

2011年行业利用额731317725877168888449052595903313279

占总外资额的比例(%)0.08637.371.038.1025.280.00311.2836.85

资料来源: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整理。

(3)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发生变化。

近年来,出于整合在华产业链、减少营运成本、加强技术垄断、抢占消费市场等原因,许多外商在华投资越来越多地采用独资经营方式。如表3所示,从2003年到2011年,滨海新区外商投资采取外商独资方式的比例基本上为60%以上,除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外商独资方式的外商投资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60.48%上升到2011年的87.26%;而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从2003年的29.04%和10.12%下降到2011年的11.82%和092%。

表32003-2011年滨海新区外商投资方式(以外资

合同金额计算)单位:%

方式

年份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

200310.1229.0460.48

20043.9040.0156.09

20052.6836.2761.05

20062.1022.3375.57

20071.6419.0479.32

20081.0412.5786.39

200926.028.9165.07

20101.2523.2475.51

20110.9211.8287.26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2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点

2.1发展较快且发展成熟的产业集群

这类产业集群所涉及的行业主要为传统的支柱行业,像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黑色金属的冶炼、运输设备和机械的制造业等等。石油海洋化工和汽车装备制造两个产业群是滨海新区已经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仍在强劲的发展。

2.2发展较慢且发展成熟的产业集群

此类产业集群主要包括电子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信息产业带动了天津市信息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是滨海新区极具优势的产业集群,而且成为了天津市的支柱产业。这反映出该类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成熟,较之以前,近年来集群速度逐步放缓。

2.3正在发展中且发展迅速的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制造、塑料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家具制造、非金属矿物制造等产业均属于该类产业集群。这类产业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产业集聚趋势明显,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尽管目前在占滨海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方面不具备绝对优势,但近年来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

具体来看,作为整个天津的经济重心和支撑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天津滨海新区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电子通讯、石油开采和海洋化工、汽车与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这五大产业优势明显,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详见表4)。

表4滨海新区五大产业集群

主导产业核心企业发展特点及现状

电子通讯摩托罗拉、通用电器、韩国三星、松下电子外资主导带动产业发展,产业链相对完整,整体竞争力较强

石油开采和海洋化工中石化、中石油、壳牌、道化学、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导,产业链配套不完整

汽车与装备制造天津丰田、SEW、铂金斯动力、霍尼韦尔、施耐德电气外资主导带动产业发展,产业链相对完整,竞争力有待提高

生物制药天士力、诺和诺德、史克必成、葛兰素史克、诺维信、中新药业、天津药业外资与民营企业同步发展,产业链尚未形成

新能源材料统一电池、劲量电池、德达捷能外资与民营企业同步发展,产业链尚未形成

资料来源:根据天津政务网整理。

3滨海新区全球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3.1滨海新区的发展应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应注重三地之间的协同发展,为此建议我市不应只注重滨海新区的发展,要打破这种“小圈子”的狭隘,突破行政界限,和中央保持统一思路,下好京津冀这“一盘棋”。今后天津市的工作重点要围绕市场化来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完全放开行政审批权,管好政府应该管的,政府不该管的坚决要放手,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应将产业集群战略和招商引资战略相结合

(1)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基于跨国公司的产业集聚,顺应趋势,采取相应的产业集群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产业的集聚效应。要重点引进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跨国公司采取本地化策略,在当地寻找相关的配套企业。

(2)要积极引进配套的中小企业,支持配套的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区以及在集群周围区域不断地衍生与发展。积极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发展配套产业,融入到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

3.3增强跨国公司的“根植性”,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的许多产业集群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充当了“内核”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本土配套企业吸收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能力很低,导致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本土的配套企业将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例如跨国公司由于突发事件撤走投资,该地区只剩下本土的配套企业将极可能形成“产业空洞化”。因此,想要形成真正的区域集群网络,必须充分利用外资推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加强跨国公司在本地的根植性,形成真正的区域产业集群,会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进而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4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会商会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相关的沟通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的组织。因此应大力发展行会商会,通过行会商会来向政府表达企业的诉求和市场的声音,通过沟通协商使政府能够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同时也为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5利用天津成立“自贸区”的契机,促进企业和相关机构结网

“自贸区”的成立能够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FDI和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进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我市可利用“自贸区”这个平台,实现相关利益各方的沟通,促进国内外相关企业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快建立科学自主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推动官、产、学、研的一体化合作与交流,构建公共研发平台,成立科新创新基金,最大限度地引导周边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产业集群区域内的技术创新,使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来源。

参考文献

[1]李艳丽.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2]张云超,刘鹏,陈自中.浅析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之路[J].物流经济与管理,2012,(9):98100.

[3]王永萍,寇小萱.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5456.

[4]杨玉桢,张晓,刘智勇,等.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吸引外资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7,(10):154155.

推动产业链发展范文第8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bs”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陶瓷产业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构建产业内循环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央提出了含“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内的“六保”决策部署,省市也分别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发展。陶瓷产业作为黎川首位产业,如何全面落实中央“六保”任务和省市产业链链长制要求,加快完善陶瓷产业链条,破解产业链发展的堵点断点难点,推动陶瓷产业向百亿级跃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黎川县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与有关单位座谈、实地走访陶瓷企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陶瓷产业链发展现状

黎川陶瓷工业发轫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60年代起步、80年代兴起、90年代转制、2000年技改提升及近年来的品牌建设与转型升级等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目前,全县共有102家陶瓷及配套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形成了集原料、模具、花纸、色釉料、包装、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高档日用瓷、耐热瓷、卫生洁具瓷、陈设艺术瓷、酒店陶瓷等五大系列产品1万多个品种和花面装饰,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耐热陶瓷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约60%的份额。2019年,黎川陶瓷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实现税收2亿余元。“发展平台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为陶瓷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平台不断优化。突出“政府扶持引导、行业协会牵头、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江西陶大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陶瓷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并引进中国陶瓷设计大师领衔的专业团队成立陶瓷外观设计中心,引进灵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设立陶瓷智能制造设备研发设计中心,打造集产品设计、材料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培训、智能制造、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为陶瓷企业设计外观新品近百件,初步研制出陶瓷压坯和过釉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已建成的陶瓷油画交易中心设置陶瓷集中展示区,分六大主题区块全方位展示陶瓷产业发展历史、陶瓷文化和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智能家居等产品,在今年全市首届电商直播网购节黎川陶瓷展示中心举办的直播活动中,黎川陶瓷产品日销售额近200万元。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思路,积极整合陶瓷生产企业前端原材料、球磨、炼泥和后端配送、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相关资源,与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整合平台合作组建陶瓷产业联盟。同时,加快陶瓷标准厂房建设,引导陶瓷企业“拎包入驻”,搭建集约发展平台,目前该县累计建成陶瓷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陶瓷企业入驻使用25.5万平方米,入驻使用率达到85%。

(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拥有陶瓷产业省级创新平台4个;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共建陶瓷产学研基地和黎川创新研究院,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陶瓷产学研基地攻克耐热陶瓷原料关键技术,锂辉石用量降低50%,为企业节省单品成本5至6元;引进国家“双千计划”人才闵永刚教授,研发的含石墨烯材料的导磁涂层陶瓷炊具已批量生产,其“石墨烯导热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引进中国陶瓷设计大师程久发,合作成立了陶瓷设计平台,为陶瓷企业提供器型、花纸设计;环球陶瓷设计多功能闷烧煲获省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智能瓷电煲;全县陶瓷企业专利累计申请906件,授权专利累计523件,康舒、环球两家陶瓷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三)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持续抓好陶瓷品牌创建,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增效益。目前,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江西省名牌产品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6个、中国卫浴十大名牌产品2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个。黎川先后获评“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中国陶瓷煲都”。2019年,黎川县紧紧抓住获评“中国陶瓷煲都·黎川”称号的契机,扎实推进黎川陶瓷区域品牌创建“十大工程”(煲都品牌策划推广工程、文化挖掘培育工程、产城综合体工程、产品升级工程、知识产权工程、标准引领工程、精益智造工程、产业联盟工程、异业联动工程、人才培育激励工程),设计了黎川陶瓷IP、VI形象。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制定陶瓷行业标准,提高在陶瓷行业内的话语权,其中京尚实业联合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全国首个陶瓷炒锅企业标准。

二、陶瓷产业链发展存在的短板

尽管当前黎川陶瓷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当前,黎川陶瓷产业虽已基本形成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粗加工、精深加工、彩印包装、物流运输到成品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这些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不足。多数陶瓷生产企业表现形态都是“小而全”,从原料采购、设计研发、加工生产、运输发货到终端销售均“各自为战”,产业链基本是企业自身“体内循环”,还没有真正形成高集聚度、高专业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原料供应方面,黎川本土原材料供应企业较少,陶瓷企业生产所需的泥料、花纸、釉料等原材料70%以上需到外地购买,锂辉石、透锂长石等耐热瓷必备关键原材料还需从澳大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外进口。配套服务方面,黎川陶瓷企业多为生产型企业,虽有陶瓷配套企业20多家,但多为包装企业,而模具、花纸、釉料、研发、设计、检测等配套企业偏少,配套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以模具为例,陶瓷产品相较其他金属制品,受收缩率、变形率等因素影响,在产品成型、组装方面,对模具需求量较大,生产一个同款同尺寸耐热瓷煲有时需配备3-5个模具,但全县目前从事模具制作企业仅1家且非专业企业,多数陶瓷生产企业选择在外地订购模具。

(二)创新支撑还不够给力。一是创新投入不足。黎川陶瓷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据初步统计,全县年销售额千万级的陶瓷及配套企业有72家,但年销售额上亿的仅12家,占比不到1/5。同时,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低投入、低成本抄袭市场已有产品,不愿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方面加大投入。加之黎川陶瓷企业从设计研发、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发货到终端销售多“各自为战”,不能协同作战,使得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资金不足,不能大刀阔斧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全县2018年度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8%,远低于全省1%的水平(2019年度的R&D经费指数需到2020年底公布)。二是专业人才紧缺。当前,我县陶瓷企业招聘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年龄偏大,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缺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如,雄光智能电器研发“陶瓷+小家电”一体化产品,对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但现有68名员工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人、大专的5人,90%为大专以下文凭,尤其缺乏电器内部构造设计、测试和市场策划营销等方面人才,只能高价聘请深圳设计公司团队,该团队不能常驻黎川为企业提供稳定服务,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

(三)产业质效还不够高。一是品牌知名度不够。黎川作为“中国陶瓷煲都”,虽拥有众多陶瓷品牌,但其影响力仅在行业内较大,在普通消费人群中名声不显。如,康舒陶瓷作为国内耐热瓷煲领域的领军企业,行业内声名显赫,但普通消费人群了解不多;帮企陶瓷作为淘宝网日销售量首位的瓷煲生产企业,但因其非自主品牌,而是向景德镇荣特陶瓷有限公司运营的“曼达尼”品牌供货,消费者对帮企公司及其产地黎川知之甚少。调研组随机访问市外省内购买过日用耐热陶瓷的50名消费者,仅1人知悉黎川陶瓷。二是电商营销份额不高。尽管我县大多数陶瓷企业开通了电商平台,但除环球陶瓷、帮企陶瓷、新天利陶瓷等少数主打线上销售的陶瓷企业外,多数陶瓷企业对网络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不够,电商销售渠道开拓较缓,网络销售运营能力不强。目前黎川陶瓷产品电商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30%左右,而杭州、广东等发达地区同类型电商销售份额占比已达到50%以上。今年受疫情影响,传统销售市场受阻,陶瓷企业产品库存大幅增加,嘉顺陶瓷、嘉逸陶瓷等企业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以上。

三、推进陶瓷产业链发展对策

任何产业都有其特性及其发展规律,且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走势。陶瓷产业链的发展必须按照陶瓷产业发展特点和新时代形势,聚焦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五型”政府建设尤其是创新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举措,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注重产业链研究,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传统的陶瓷产业要脱胎换骨、实现蝶变,必须在产业链重构、产业链升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陶瓷产业链研究,紧密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和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求,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高标准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四图”作业图,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产业整体布局和市场定位,并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点围绕“中国陶瓷煲都”定位,深度挖掘日用耐热陶瓷产业作为未来康养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大潜力,高端布局产业链,全力打造黎川百亿陶瓷产业。

(二)注重完善配套链,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方面,要强化项目招引。陶瓷产业链要横向做大、纵向拉长,必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性补足配套短板。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内闭环”,优先引进陶瓷原料(陶土、瓷泥、釉料、色料等)、模具制造、机械设备、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等一批上下游配套的专业化、关键性企业,着力填补产业链“空白”。要加快推行“一企一策”承接方式,结合“陶瓷+小家电”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采取“自建或租赁标准厂房建设生产基地”“代加工合作”“建设陶瓷配套电器组装生产车间”等方式来黎投资发展,引进一批高端瓷电煲项目落户黎川。另一方面,要加快资源整合。资源有效配置往往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质效。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合理整合资源,加快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要针对各陶瓷生产企业的优劣势划分链条,精干主体,分离辅助,以建立健全采购、销售、配送等方面“利益共享”机制为抓手,加快整合中小微企业的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资源,引导企业通过重组并购或成立集团公司等方式“抱团发展”,推动企业从“小而全”向“规模以上、环保绿色、领域专精”方向发展,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优势互补、链接紧密的产业链发展模式。重点在陶瓷生产企业前端原材料、球磨、炼泥和后端配送、销售等方面,整合企业设备和资金,组建专门配套公司,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