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规,对于促进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基本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安全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大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建筑业的超常规发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员工多,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筑施工安全创新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有的企业把工程肢解发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有的建设单位签订阴阳合同、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这些原因都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施工单位揽到工程只有委屈求全,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建筑业施工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

随着建设规模逐年增加,建筑业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位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建筑业施工人员近四千万,其中农民工的比例占到80%以上,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他们的安全防护操作技能较差,岗前培训也未全部达到要求,但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在各行业中仅次于交通、矿山,居第三位。

2.3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缺失

有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有的监理人员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一套工作形式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明晰,不能高效开展安全监理工作,这样没有充分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

3.防范事故发生的对策

3.1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施工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奖励和违规处罚》等等制度。有些制度、规程、责任制应挂在岗位上,警示岗位人员贯彻落实。做到以法治企,以制度管人。在影响安全的众要素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也是能动的,人的因素决定了其他的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因素则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是否健全,以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能否尽职尽责等。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塔机等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采取备案、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 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加强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和设备的安全操作程序,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企业要独立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及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平时应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检修质量,严格按规操作,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预见性,落实事前防范措施,将事故隐患或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2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计划

由于施工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因此应该对所有新招工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严格实施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做到制度化、多样化、专业化。对岗位调动人员和外来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教育面要达到100%;未经教育及考试不合格者,禁止上岗操作;特殊工种和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这样通过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操作考核等,使施工人员切实树立安全意识,关注自身安全,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要安全、懂安全、会安全。

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计划,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主要包括:

①新招聘的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且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②企业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其中变换工种者应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教育。

③企业职工每年度接受安全培训,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等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安全培训课时学习与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可由企业注册地或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④专职安全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进行年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3.3建立管理、监督、监察、施工等全员参与的安全网络

施工工程建设的责任单位有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单位,多个主体的参与及其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大,因此需要建立从管理、监督、监察、施工等全员参与的一整套安全网络,不同的单位、人员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发展进程,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必须从不同的阶段来分析各参与单位、人员所肩负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责任制,使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部位、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和每一个人,形成环环相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链条,构筑起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障建设项目安全水平。各个主体单位与现场项目部定期召开安全例会,交流、反馈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教训,并认真总结、提高,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订近段时间相应的整改决定和防范措施,并对隐患整改的落实情况进行追踪检查,使之落到实处。

3.4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安全档案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定期报告制度和记录,并进行归档,以便于安全检查和市有关部门依法监控,证明施工现场安全实施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如安全生产的法规文件、企业的规程制度、各类检查记录和考核统计报表、职工违纪、违规处罚记录、事故隐患及事故处理报告等等。

每月要填写伤亡事故报表,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将安全工作的违章情况、评估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对于“三类人员”不到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招投标手续;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按相应规定扣减商务标书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企业,酌情给予暂停投标或降低资质等级处分。

3.5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

通过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对、把关不严、对使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严格处罚,乃至追究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事故层层报告制度,禁止不报、少报、瞒报、漏报。事故处理,一定要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的原则。所有事故处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教育整改面,严防类似事故发生。对事故责任人要从严处理,不姑息迁就,不敷衍了事,可以把施工企业市场行为、安全业绩和存在问题全部纳入,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评优评先、行政处罚直接挂钩。

参考文献

[1]王宣村. 6S管理在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 2010,(S1)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 电力工程管理 建设

在电力系统日益完善的今天,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也逐渐被电力企业所重视,因为它作为企业文化中重要部分之一,最具备丰富内涵。安全文化的建设者应该做好电力企业的职工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工作,培养并提高每一位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有效解决安全问题,推动企业发展。

1 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人员相对比较分散,工作相对繁重,这就给安全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就要制定关于安全文化的规章制度及生产纪律等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使得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体现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实现文化所具有的能动性特点与管理所具有的强制性特点的完美融合。

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建设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电力工程的管理的工作中奉行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本质就是保证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在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创建了安全氛围及安全管理技能提升的新格局,实现将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及价值取向等融入到安全理念中。

2 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原则

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遵循以人文本的原则,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指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践各项举措的载体是人,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出具有科学化、人性化的安全文化,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安全文化建设还应遵循规律性以及可预见性原则,具体而言就是,按照相关规律,对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全面把握危险点、安全事故的发展规律,进行超前、可预见的安全文化的建设;最后,就是要遵循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投身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去,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进行安全化的生产,在整个企业中营造起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3 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措施

结合现行的而电力工程的管理的现状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文化进行建设。

3.1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完善电力工程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实际生产安全进行的保障,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综合考虑每一个因素,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时常给全体职工提供具体的学习机会,使其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以此来实现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的实施,从而对企业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同时,对于安全责任书,要确保其内容的完整性、实效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落实责任书所规定义务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权利,管理者要做好考核工作,确保一一达标。

3.2提升员工的的安全意识

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落实好各项安全文化措施。根据以下几个要点来实施:①必须要将企业安全问题融入到工作中去,时刻分析掌握发现的安全问题,如此便可以快速解决问题。②培养高度的敏感性,洞悉隐藏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管理者需深入实践,了解施工基层,体验具体工作,通过这样的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3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是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基拙。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使得建设安全文化的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平台,这样能让到职工感受到公司对安全文化的重视度,从而积极学习安全文化。与此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从员工的日常工作习惯与细节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顺利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

3.4安全环境文化的建设

安全环境文化也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着设备、技术、工艺等的硬件环境及员工精神及企业安全品牌形象等软环境。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以施工建设。运营生产及企业管理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构筑坚强型的安全环境文化;重视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将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实施同步建设,树立起安全文化品牌,增强人员参与安全环境文化建设中的凝聚力等。

4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要想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一定要做好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促进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让我国的电力工程事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嘉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134.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3篇

2月11日,*省境内连续发生2起硫酸运输车辆翻车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和硫酸泄漏;泄漏的硫酸污染了周边环境,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安全监管、环境保护部门指导地方做好环境检测和污染处理工作,确保群众用水安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环保总局已要求*省有关部门查清事故原因,控制、清除环境污染。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

一、事故的简要情况

2月11日1时47分,大理中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一辆专门运输硫酸的罐车,在大理州漾濞县跃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装载浓硫酸后运往镇康县鸿俊矿业公司,行至*省*市*县*乡*村时发生事故,翻入路边*坝河中,导致车内二人(含驾驶员)轻伤,并造成30吨浓硫酸泄漏流入河中,部分泄漏的硫酸经康家坝河流入风庆县三岔河后进入两岔河水库。

2月11日6时30分,同属大理中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另一辆硫酸运输车,也是在大理州漾濞县跃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装载硫酸后,从大理驶往安宁途中,行至楚雄州安楚高速公路螃蟹箐路段时发生倾倒,汽车槽罐内约24吨硫酸泄漏,部分硫酸流入星宿江内,事故造成驾驶员和一名农民轻伤。

另外,1月28日,在*省境内的老安楚公路距离昆明51公里处,还发生一起硫酸罐车被追尾事故,造成罐车内的17吨浓硫酸泄漏。在用熟石灰中和泄漏硫酸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弥漫到附近的安楚高速公路上方,又导致高速公路上5辆车连续发生追尾事故。

上述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调运大量石灰中和泄漏硫酸,及时防止了附近水源污染和事故扩大。

二、事故暴露出的问题

以上3起浓硫酸运输泄漏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教训深刻。尤其是*省同一个运输单位的运输车辆在同一公司装载硫酸后,同一天连续发生两起同类事故,暴露出当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危货运输单位安全管理松懈。2月11日两起事故的肇事车辆均属于大理中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两辆肇事的浓硫酸运输车严重超载(*市肇事的车辆核载15吨、实载40吨,楚雄州肇事的车辆核载16吨、实载35.4吨),夜间行驶,加之雨后路滑,冒险行车,司机疲劳驾驶,引发事故。暴露出该公司安全生产问题严重,安全管理严重不到位。

(二)危险化学品发货销售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严禁危险化学品超装的有关规定。2月11日两起事故的硫酸销售企业同为大理州漾濞县跃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没有遵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交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119号)的有关要求,没有认真核对承运车辆核载质量,对承运车辆严重超装,埋下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大理中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持有危货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及罐体经质监部门检测合格,司机持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大理州漾濞县跃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取得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和生产备案证明,均属合法企业。但2月11日发生的2起事故暴露了两家企业均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说明对取得相关许可的危货运输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还亟待加强。

三、工作要求

(一)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加强管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立并严格执行发货和装载的查验、登记、核准等管理制度,严禁超装超载。安全监管部门对发现有超装超载问题的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反复出现超装超载问题的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要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二)交通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单位全面落实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培训;利用GPS等成熟安全技术,加强对营运车辆的监控,杜绝超载运输、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运输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剧毒溶剂和强腐蚀性等高度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要尽量避免夜间和雨雪天气行驶。对多次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运输单位要吊销危险货物运输资质。

(三)加强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检查。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完善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环保、质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执法检查机制,加大道路运输安全执法检查的力度,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是否超载、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严厉打击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行为。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4篇

1.压力容器的破坏形式和原因分析

压力容器破裂形式通常分为以下几种: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等。

1.1韧性破裂

韧性破裂容器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破裂。原因分析:一是安全附件失灵、违章操作、超负荷运行等引起超压导致容器破裂;二是设计厚度不够、介质器壁厚度减薄。

1.2脆性破裂

脆性破裂是容器在未发生宏观塑性变形,器壁平均应力未达到材料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破裂。原因分析:容器结构、焊缝和材料存在缺陷,外部应力或环境因素。

1.3疲劳破裂

疲劳破裂是容器在反复加压、卸压过程中,长期受到交变载荷作用,因疲劳在低应力状态下发生的破坏。原因分析:频繁启动或停车,反复加压或卸载,压力、温度波动频繁或局部应力过高。

1.4腐蚀破裂

腐蚀破裂是由于容器受到腐蚀介质的作用而产生的破坏,可分为均匀腐蚀、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原因分析:高温、高压、易产生局部过热区、氢与硫共存、CO2、烃类等易腐蚀介质。

2.压力容器的安全控制措施

2.1安全技术措施

2.1.1严把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关

(1)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具备《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压力容器设计范围,取得相关资质,方可从事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活动。

(2)压力容器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压力容器的压力、温度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工作介质、操作温度、操作压力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符合法律要求。

(3)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须经过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测机构鉴定合格,方可用于制造。

2.1.2严格压力容器缺陷处理和维修

(1)严格缺陷处理,及时消除隐患。

①设计缺陷处理。对于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质问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对缺陷部位和材质问题部位进行更换,按照规定进行开孔补强处理等。对难以修复且不能保证安全运行的应及时作废处理。

②制造缺陷的处理。制造缺陷主要有成形组装缺陷和焊缝缺陷。成形组装缺陷有错便、棱角、表面凹凸等,对超标严重的,应先进行无损伤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缺陷,若确定没有其他缺陷,则通过进一步应力分析来确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对一般内外表面焊缝咬边深度、连续长度不超过要求时可以不作任何处理。出现裂纹的部位应挖除并补焊,情况严重作废。

③运行缺陷的处理。运行缺陷是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受到压力、温度和介质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是缺陷处理的重点。一是腐蚀缺陷的处理。发现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等缺陷时,一般不宜继续使用。如发生腐蚀程度轻微、分散点腐蚀或局部腐蚀,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做降压使用、补焊、更换或作废处理。二是裂纹缺陷的处理。发现裂纹缺陷时,应根据裂纹位置、数量、尺寸等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由于结构不良,局部应力过高而产生的疲劳裂纹的压力容器,不应该继续使用。三是变形缺陷的处理。产生变形缺陷的压力容器,一般不宜继续使用;对于轻微鼓包变形,可考虑挖补处理的工艺措施。

(2)压力容器的维修。

① 维修前应检查缺陷的性质、特征、范围和缺陷产生原因,制定维修方案,在制定维修方案时应参照相应的技术规范,并经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审查批准。

②修理所使用的材料必须与压力容器母体材料相同或强度级别、焊接性能接近。修理材料应该有质量证明,能判断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2.1.3压力容器运行过程控制

(1)严格压力控制。超压往往是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运行时,压力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不同容器要求,特别是高压及超高压容器,要做到实时监控容器压力,设定超压报警,及时发现超压危险状态。

(2)严格温度控制。在大多数反应类压力容器中,温度过低时,转化率不是很高,没有现实意义;当温度过高时,虽然反应速率增快,转化率增加,但温度太高不好控制,压力急剧上升,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在运行时,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控制好容器温度,防止事故发生。

(3)原料纯度控制。某些反应类生产中,原料掺杂导致反应几何倍数加快,压力和温度急剧上升。因此在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原料的纯度,做好杂质检测。

(4)操作失误控制。大部分的生产事故都是由于违章操作导致,对上岗人员要加强培训,持证上岗,规范其操作。通过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性,减少人员操作失误。

2.1.4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检验

在用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应根据要求,请具备检测资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压力容器应根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阀或者爆破片,对易燃或毒性介质,应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进行妥善处理。

2.2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措施

2.2.1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

压力容器制造、使用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每台压力容器应定责任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2.2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企业要制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制度,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等,并以文件形式签发。企业要组织职工学习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掌握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2.2.3遵守法律,依法合规生产

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取得相关许可证,压力容器要按照规定定期检验、报废。企业要依法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履行法律规定职责。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要依法取证,持证上岗。

2.2.4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

企业要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制定员工培训制度。要加强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一线员工操作技能,做到会操作,会报警,会处置突况。

2.2.5完善隐患排查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企业要制定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检查工作。要根据企业实际,定期开展年度、季度、月度检查,节假日检查,季节检查等,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资金等,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做到隐患排查闭环管理。

2.2.6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企业要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并加强应急物资检查,确保应急状态下有效。企业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2.7实行安全生产考核及奖惩,提高责任意识

企业要制定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一方面通过奖励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通过加强处罚力度,纠正违规违纪行为。

本文对压力容器的破坏形式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压力容器事故多发的现实,从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管理措施两方面进行了阐述。由于作者自身水平所限,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与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兆彬.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5篇

综合楼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也日趋广泛,综合楼将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餐饮、观光、库房等功能集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便捷,同时也为开发商提供建筑的一部分实现功能目标,节约用地,有效的解决了旧城市的拥挤、杂乱等问题。综合楼由于建筑内部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可燃物较多;人员密集,存在大量的火灾隐患,带来了许多消防安全问题,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复杂性和严重性。如果消防设计不合理或者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1994年6月18日,寿光市供销社贸易公司综合楼发生了特大火灾,造成7人死亡。2005年06月18日潮州市韩师学术交流中心综合楼发生火灾。2007年7月21日,邢台市人民医院在建综合病房楼发生火灾。2008年12月10日,福州市台江区省电影公司综合楼发生火灾。因此,做好综合楼的消防安全工作尤为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是防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防火的源头,如果建筑审核把关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但如果将消防设计审核工作当儿戏,留下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则会酿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惨剧。因此,要对综合楼消防设计审核给予高度的重视,找出消防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火灾危险性降到最低。

一、综合楼的火灾危险性

1、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

综合楼往往将办公、餐饮、商业以及居住等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功能多元化,并且多为高层建筑,因此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办公和商业场所白天人员比较密集,用电设备多且使用频繁,过负荷、漏电等故障几率增加;夜间发生火灾可能造成报警不及时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迅速向居住区域蔓延,增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商业场所的设置,增加了可燃物的数量,从而增大了火灾隐患;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大且人员复杂,致使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组织困难,疏散时间长,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设置餐饮场所的综合楼最大的特点是使用明火,以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和使用,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

2、火灾蔓延途径多,速度快

综合楼功能复杂,走道多而长,以致火灾蔓延途径增多,蔓延速度加快。高层综合楼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井、垃圾道等竖向管井,如没有考虑防火分隔措施或对防火分隔措施处理不当,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即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科学试验表明,在火灾燃烧的猛烈阶段,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可达到3 m/s至5 m/s。高层综合楼建筑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风对于火灾的影响,“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在高层建筑中尤为突出。风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风速的大小,高度为10 m时,风速为5 m/s,而高度为90 m时,风速则增加到15 m/s。因此,高层综合楼一旦起火,受风的影响,加速火势蔓延,形成的飞火可将邻近建筑物引燃,并且造成建筑本身竖向的蔓延。综合楼中多设有中庭,加速了火焰和烟气蔓延。

3、安全疏散困难

综合楼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不能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进行统一管理,应急疏散预案不健全,增大疏散难度。

高层综合楼建筑物高、楼层多,内部交通复杂,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种竖井拔气力大,火势和烟气通过竖向管道迅速蔓延,疏散方向与烟气蔓延方向相反,烟气具有毒害性、恐怖性、减光性,实际疏散速度比烟气流动的速度慢很多,被困人员往往因来不及疏散而被烟火熏死或烧死。

另外,高层综合楼建筑人员比较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疏散设施少,发生火灾时烟气和火势向竖向蔓延快,烟气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速度是人员疏散速度的100多倍。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有些城市虽从国外购置了为数有限的登高消防车,而大多数建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即使有,高度不高,不能符合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需要。

目前,很多综合楼中有居住部分,一方面为了安全,另一方面为了对住户的管理,大多采用单元式住宅的管理模式,在楼梯间或对外的出口均设置了电子对讲门、铁栅栏门等,使安全疏散通道不能保持畅通,一旦发生火灾及意外事故,将会给人员安全逃离及组织人员施救带来很大困难。

4、扑救难度大

综合楼多为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另外,功能复杂,消防设施配置不统一,因此,扑救高层综合楼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一是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和途径多,消防人员难以堵截火势蔓延;二是登高困难。高层综合楼发生火灾时,如不借助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徒步登楼作战的极限在10层左右,再高将因体力消耗过大而丧失战斗。由于经济等因素,消防电梯的设置终究有限。若是利用登高消防车,目前全球消防体系能够提供的最高云梯约为130 m,而我最高云梯车只能举高90 m。50 m以上的先进登高消防车极少,难以满足高层综合楼火灾扑救需要;三是用水量大,供水困难。高层综合楼发生火灾时,冷却和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从国内外高层综合楼火灾实例来看,火灾实际用水量需要每秒上百升至几百升,而目前,扑救高层综合楼火灾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量约为每秒几十升,因此,只好借助消防队千方百计往高楼供水,但由于受水带耐压强度和消防车供水高度的影响,常因供水不上而贻误灭火战机;四是扑救高层建筑缺乏实战经验,指挥水平不高。

二、建筑消防设计

主要包括综合楼耐火等级的选定,根据耐火等级确定建筑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在总平面布局上设置环形消防车道、防火间距,留有消防扑救面等,创造灭火救援的有利条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划分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疏散楼梯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设置消防电梯。

三、消防安全管理

根据《消防法》和《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疏散预案,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另外还包括消防控制中心管理;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核和奖惩以及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四、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综合楼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以及留有足够的消防登高扑救面等,这是消防设计审核总平面布局方面的重点内容。

现今,综合楼内多设中庭,限定性和私密性减小,更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和渗透,美观、视野宽阔。但中庭一旦失火,火势蔓延迅速、烟气扩散快。火势和烟气可以不受限制地急剧扩大。中庭空间形似烟囱,因此易产生烟囱效应,若在中庭下层发生火灾,烟气便会十分容易地进入中庭空间;若在中庭上层发生火灾,中庭空间的烟火不能向外排出时,就会向建筑物中其他空间扩散;并进而迅速导致整个建筑物全部起火。另外,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难度大,中庭起火,涉及到多个楼层,极易形成立体火灾,由于烟火蔓延、人员疏散与灭火战斗相互交会,人员众多,易造成现场混乱。加之,因烟雾、火势的影响,势必给人员疏散和灭火救灾造成很大的难度。因此,做好中庭的消防设计尤为重要。建筑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审核,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综合楼内往往有商业、办公、餐饮及旅馆等场所,而在消防设计中,对于安全疏散问题考虑欠周全,疏散走道、楼梯宽度、楼梯间及其前室门、疏散门等均需通过确定各部分疏散人数计算确定,设计中会出现当办公等消防通道跨越商场时,夜间商场停业将使通道不通或疏散宽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而影响疏散。

另外,综合楼内部功能复杂,有多个管理或使用者,消防安全管理不统一,入住人员消防意识不强,没有一盘棋的思想,给消防宣传、消防教育、夜间及节假日值班甚至于扑救都带来一定困难。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疏散预案,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另外还包括消防控制中心管理;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核和奖惩以及其它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最后,对于消防设计审核,设计人员和建审人员均应高度重视本职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对建筑进行审核,减小建筑火灾隐患,提供灭火有利条件,确保任何一栋建筑的消防设计满足消防安全需要。

五、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大多数综合楼消防设计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防火分区面积过大,不符合《高规》第5.1.1条规定。

(2)办公室疏散门开启方向与疏散方向相反,不符合《高规》第6.1.16条规定。

(4)合用前室送风机送风量过低,不符合《高规》第8.3.2条规定。

(5)地下汽车库排烟机排烟量过低,不符合《高规》第8.4.2条规定。

(6)锅炉房排烟风机单台排风量小于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符合《高规》第8.4.2.1款规定。

(7)中庭无机械排烟设施。不符合《高规》第8.2.1.3款规定。

(8)消防电梯前室不设置消火栓,不符合《高规》第7.4.6.8款规定。

(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布置间距不能满足要求。

(10)地下汽车库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灭火级别不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第6.0.6条规定。

(11)锅炉房火灾探测器选型欠合理,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7.2.5条规定。

(12)柴油发电机房火灾探测器设置数量不足,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8.1.2条规定。

(13)汽车库两疏散指示标志最大间距过大,不符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9.0.5条规定。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6篇

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PHMSA)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美国交通部(USDOT),主要负责美国管道与危险品运输管理,避免民众和环境遭受危险品在经管道或其他方式运输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危害。

美国运输部组织结构

美国运输部下设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PHMSA)、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FMCSA)、联邦铁路局(FRA)、联邦航空总署(FAA)四个部门。其中PHMSA主要负责:起草、管理、执行《危险品规程》(HMR)。另外,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也负责高速公路(包括对公路罐车)上HMR的执行工作:联邦铁路局可对铁路承运人(包括铁路油罐车)进行HRM检查:联邦航空总署可对航空承运人进行HRM检查。

其中,由美国议会颁布的《美国法典》51章49条中,明确将危险品运输管理权委托于美国交通部。由美国交通部负责起草的《美国联邦法规》第49篇,明确将交通部对危险品运输的管理权委托于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执行权委托于各运输管理部门。

另外第49篇中规定,HMR的作用在于:针对各种形式的危险品运输,对危险品的分类、包装、标记、标签、装运、负载、运输、卸载明确规定:同时,也囊括安全计划、安全培训、散装货物集装箱和气瓶等管理规章。而HMR与国际危险品运输管理规章之间的协调工作,是委托于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进行。

PHMSA的任务与管理结构

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的首要任务就是作为一个安全管理部门,保护人民和环境免受各种运输方式中,危险品运输所带来潜在风险。同时,也竭尽全力确保大众所依赖的危险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

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下设七个办公室,最主要的包杆标准办公室、特许&审批办公室、计划与分析办公室、技术办公室、对外&培训办公室、执行办公室、国际标准办公室。

标准办公室。该办公室旨在通过制定各类危险品运输管理规章,以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同时,化解行业中各方的负担。

目前其主要工作包括:通过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商业中危险品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风险为基础,以防范为导向的管理系统:专注于识别安全隐患、降低危险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危害:为鼓励自愿遵从,给予指导或协助:对法案的修正,向公众征询意见:举办公开会议:将公众意见反映在规章制定中:与利益相关者的匹配:对修订请求给予回复:执行成本/效益分析:协调各种管理机构的规则、制度的建立:规章制定符合现代经营管理体制要求;提交最终的修正规章给政府印刷。

特许审批办公室。特许审批即“免除令”,对于目前HMR中的某些规定,申请企业经审批有权不遵守,进而从事该项危险品的处理。

特许主要是为了满足危险品及时运输;危险品紧急运输;新技术的发展这二三大要求。通常,“免除令”会公布在美国《联邦公报》中,以各公众参考(除了紧急或机密情况外):初始特许期限为2年,最高可将有效期延长4年:特许审批通过后视同当局主管批准。

特许涉及两方面:一是加工、标记&销售(MMS)特许――授予有包装标志的危险品生产、加工,以及在特许范围内销售权利:二是提供或使用特许――批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危险品材料的提供或运输。

审批涉及的类型有:商品审批(爆炸物、氧气生成器等):危险品变异审批(测试或包装需求):指定机构的审批;《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国际空运危险货物规则》的审批(目的地、出发地或穿越地)。

其中,对于授权进行危险品活动的机构,必须满足:提供现场检验:证明拥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从事该业务/项目的经验:拥有并能使用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通常,经过审判的机构,美国交通部都会指定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代其向机构颁发许可书。

计划与分析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负责数据分析,并实施一些社会援助计划。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其主要负责的任务包括:

将从危险品承运商、危险品容器制造商搜集到的事故和操作数据,进行分析:管理PHMSA的危险品检查点,通过综合各种强制机构的检查信息,以增强危险品检查的一致性和高效性:管理PHMSA的危险品注册程序,其中该程序获得的收费,将被集中并用于当地或地区性紧急反应机构的培训:管理、实施PHMSA的危害材料应急准备(HMEP)援助计划。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PHMSA的HMEP援助计划。日前该援助计划已经完成了对8616种有害材料的流向和危害性分析;发展、升级了50982项计划:进行过11722次危险品教育、培训。最新一期的HMEP援助计划也已经完成,包括474种有害材料的流向和危险性分析:发展、升级了3499项计划:进行了1169次培训。据有关统计,自从该计划实施以来,大约有1.52亿美元应用在HMEP援助计划,超过210.2万人员经过培训,受益于HMEP援助计划。

技术办公室。技术办公室主要任务是,通过所有的各类学科,如工程类、放射线类、风险类等分析专家,对国际和国内危险品运输安全标准或程序提供相应的基础技术支持。包括:化学品分类:新技术&趋势分析:特许/审判评估:包装标准制定:国家/国际安全标准评估:研发:放射物质安全评估:风险评估及管理。

对外&培训办公室。该部门更像是一个培训、教育办公室。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多项任务,以下概括之。

印发超过130万份教育材料:11份新创出版物、修订/改版8份出版物、用于浏览的CD培训程序,DVD或网络流媒体形式的培训视频:印发超过175万份的“2008版应急反应指南(ERG2008)”:通过免费下载,可获得应急反应指南(ERG)电子版,有超过180000下载站点:对22084名个人提供培训和技术协助:组织过3次为期2天的研讨会、14次为期1天的研讨会:进行了21次关于“How to Use the ERG”的调查,反馈者超过1000名;向1600家企业,1472个国家级或当地政府机构进行普及和专题介绍;在危险品信息中心,总计处理过28000条问询。

执行办公审。对各种管理条例的履行情况、事件或事故进行检查和研究:进行一些安全规章的修订决策:进行对外、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全国性的运作,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和情报:对进行危险品运输、制造、资格重获、项目重建、重修、包装测试的实体企业,进行审查;通过特别调查、与其他管理部门和政府机构相协调,共同打击违规现象。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监督体系;企业管理;人身安全;生产工作

1安全监督概述

安全监督体系是一套对企业的领导阶层直接负责的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确立之后,为了保障这项制度的执行力而设置的一套监督体系。所谓安全监督,作为发电企业的第一责任者,其构成部分主要是企业的监管人员、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员。从上到下,分级进行,形成一套联系紧密、层层递进的监督体系网。负责此项监督的部门即为安监部门,并且安排专职人员担任此部门中的岗位。安全监督体系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改革: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过程中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时期。在发电企业中,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违章违规的操作和设备环境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监督体系就是从企业的各个层面入手,着实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一套有制度、有规模、有监管、有奖惩的体系。而且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制度是任何生产环节的前提。只有通过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才能使设备管理、生产环境以及操作步骤都达到安全标准化,使企业得以实现生产目标,提高经济实力。

2认识企业安全监督的重要性

安全监督体系是企业生产工作的一层实质性的保障,其落实程度关系到了企业的生产是否可靠。在发电企业中,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违章违规的操作和设备环境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监督体系的实施力度是任何生产环节的前提。只有通过科学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才能使设备管理、生产环境以及操作步骤都达到安全标准化,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若想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效益,保障各项工作安全进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安全监督体系。在中国企业壮大自身力量,发展国家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为了全面细致地确保安全工作的运行,就必须把监督范围缩小到每一个企业班组。从班组做起,由下到上依次到车间、企业管理层,每个层次都做好安全监督工作,才能为企业的生产工作打好基础,使企业的生产力全面解放,达到企业的生产目标,实现企业的进步理念。

3目前企业安全监督体现存在的问题

目前安全监督体系展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制度建设问题、安全意识问题、安全定位问题和队伍的建设问题。以下便是对监管制度和人员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详细的描述:

3.1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某些电厂的实际生产中,安监系统的负责人是生产部门的领导,生产和监督全部是自己,这就无法保障安监实行的力度,无法使其他工作人员信服,工作也势必会出现疏漏。此外,负责安全监督的部门监管范围也会出现死角。一人独大,难以在全厂范围内形成全面的监督。除此之外,某些企业的安全监督制度并不完善,只是针对基层的员工,以及对于设备的检修,把责任完全下发到了生产操作人员上,而对于企业的领导,监督范围却无法触及。而恰恰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领导的职责疏忽。另外,目前安监制度规定的人员隶属关系存在问题。领导层管理专职人员,车间则负责自己车间的班组中的安全问题。这样的制度就会使执行力降低,容易出现状况出现后知情不报的现象。一套科学的安全监督体系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汇总等方面。有的企业安监制度所涉及的管理范围不全面,比如安检人员在发现车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时,并没有进行考核以及跟踪检查。这样一来即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安监人员也不能及时了解情况的进度,长此以往便会暴露出相关的问题。安监制度的制定不标准问题。即使现在大部分的发电企业都制定了一些关于安全监督规定等政策,但大部分都不标准,且只是表面工作。具体表现在只是对安监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进行了传达,而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标准却没有具体规定,这就会使安监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迷茫。

3.2人员的安全意识

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仅仅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操作人员本身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安监人员除了现场监督工作之外,大部分是在办公室处理数据的汇总、报表的制作等问题。由于长时间的文案工作,使安监人员疲于奔波在车间内部进行安全考察。对于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与较为薄弱的环节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并不能找到工作的重心,监督工作缺乏主动性。体现出了其安全意识的欠缺。另外,由于企业内部关系网复杂,为了处理人际关系,安监人员在处理问题时会较为圆滑、八面玲珑。即使发现问题,也会将事态的严重性主动降低,并不能遵守国家电网提出的“四不放过”原则。在对存在安全问题的人员的警告处罚上工作不到位,如此一来,即使有人犯错,也不会重视起来,安全生产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归结起来,还是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再加上一些安检人员对最新颁布的安全生产规定没有全面的了解,在掌握新的技术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工作也只是表面文章,并不能解决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

4建设安全监督体系的措施

如果想为企业的生产工作确立一层保障,让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无后顾之忧,就必须根据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具体表现在完善政策的制定,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和领导的监督指导。以下便是改进措施的具体提议:

4.1相关政策的制定

电力企业如若想真正落实安全监督体系,必定要有政策的支持。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是安全建设通力进行的后盾。制度的谋划要涉及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员工,企业全员参与建设,会大大提高协调性和效率。此外,企业还可以成立负责监督的小组,领导并协调全员,及时进行设备检查、制度落实率检查和监督。安检人员要有切实可行的领导能力,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并且相关的合同签订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在完善制度的范围内,明确规定每个员工的责任,从而保障安全管理建设顺利进行。制度在确立的过程中,要保证安监体系具有独立性,由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并保证其公平、公正、公开,这样才能加强监管的效果力度。涉及到安全工作的业务,由安监机构直接负责。并且要保障由下到上层层监管。班组人员由车间人员负责,车间人员由企业领导负责。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经由上级同意。从制度上规范每一层次人员的职责范围。

4.2企业设备安全管理

在发电企业中,有许多大型设备,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估检查。重视每个安全方面的问题,了解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修改措施。设备的问题排查要由专业的检修人员负责,确保工作细致,检查到位,并在发现问题后提出有效的检修措施。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备用物品,要进行系统的编排统筹。每个备品都要被纳入到电子目录中,有特定的编号。不管是出库入库,都要登记检查,并由安监人员进行跟踪记录。此外,对零件的性能测试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维修成本,提前排查出问题的零件便不再投入使用,也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更会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安全管理有巨大的作用。

4.3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

加强安监人员的安全意识,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工作培训。发电企业开展员工素质教育,首先要从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开始,并结合企业生产的多种实际情况,确保每个员工都要对安全生产有深层次的理解,真正做到能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培训,例如每个月固定的日期进行培训。培训不只是表面的开会,要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工作。有效的安全监督工作的进行,要依靠安全监督人员意识的提高。要加强各级之间的沟通工作,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出谋划策。定期给工作人员开展安全交流座谈会或者安全意识培训讲座,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完善,对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提高,使每个员工都有责任感。此外,安全意识培训也会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进行更新,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安全规定。这样就可以培养出专业技术和安全意识全面过硬的人才。安全监督人员的意识提高,促使安全监督工作上升一个档次。

4.4企业监督指导作用

企业领导也是安全监督工作关键的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到真正投入到安全生产过程中,并负责安全制度的更新,派专业人员对企业的安监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及时召开安监分析总结会。企业的领导是企业的标杆,领导要以身作则,保障自己的安全工作不出问题,并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后,要对其的整改问题全面负责,并对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员工进行责任的追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规范自己和其他员工,不放纵任何事故的发生。要及时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既是对他们责任的加强,也是对安全监督工作有效进行的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家的感觉。只有员工具有了归属感,才会调动工作积极性,并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变得更加细心谨慎,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合格的企业领导,要在员工面前建立一个亲切而公正的形象,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工作,也要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

5结语

安全监督体系是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保障。一项完善的制度会对企业的员工生产指明方向,合格的安全监督人员则会与制度相辅相成形成双保险。目前我国的许多发电企业还存在着安全监督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制度和人员培训上的改进优化。还要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全面的保障。在这些方面做够努力,不仅能解决企业的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还能提高员工的技术与素质,解放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并且在行业的竞争中具有全面的优势。

作者:林泳祥 单位: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发电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19).

[2]杨兵.电力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4,(2).

贸易安全培训制度范文第8篇

(一)建强队伍,完善规章,夯实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基础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强化队伍素质和健全规章制度作为安监执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

1.抓培训教育,进队伍伍素质。执法大队和街道安监中队成立后,我们针对大多数职员来自各部分,存在执法业务生疏、行政执法意识不够强等实际,确立了“思想建队、学习强队”的工作思路。把加强业务学习作为切进点,坚持抓好执法职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分期分批组织执法职员参加省、市安监局同一培训,与区劳动局一起组织街道安监中队和劳监中队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行业安全标准和安全治理技术技能等知识。为进步执法职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组织专题研讨,召开典型案例分析,对检查中碰到的疑难题目,及时研究解决题目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并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有效地进步了执法职员的行政执法的业务能力。

2.抓制度建设,规范队伍治理。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基础,完善治理制度是依法行政的有效保障。执法大队6月份成立后,我们重点抓好基础治理工作,努力实现规范化治理。一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据工作任务和区域特点,把现有职员分成两个执法组,明确各组的工作职责,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二是制定治理制度。编写了《天河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治理制度汇编》,从法规、职责、标准、程序、治理、纪律以及街道安监中队建设等八个方面,制定了30多项制度,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纪律、治理规定等。三是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行政执法的要求,对涉及安全生产执法的50多个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理清了执法大队主体和执法依据,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执法范围。四是建立了值班和投诉制度。执法大队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公然了投诉电话、电子邮箱。今年处理群众投诉案件8件,对投诉举报的案件做到件件有查处,宗宗有回复。

通过抓业务学习培训,抓队伍和制度建设,执法大队依法行政和执法监察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下半年执法大队职员不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工作责任心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和加强。在今年的作风建设年中,执法大队在参加局同一组织学习的基础上,还认真组织了“十七大”精神和《安监系统工作职员行为规范》、《广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以及治理贸易贿赂工作会议等学习,努力从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的防线。

(二)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构建安全生产网格化治理

一直以来,安监执法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事故查处和投诉案件上,形成了安监执法“事后处理”的工作模式。《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公布实施,赋予安监执法部分更多的事前监管职责,对安监执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新变化、新要求,改变被动执法局面,我们提出了执法监察工作要“提前进进、事前防范、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城乡结合特点的网格化监管模式。一是建立区、街道、社区、企业单位“四级网格治理”模式,从而在纵向上实现对监管空间的分层、分级等全区域治理,使在开展执法监察活动中,对监管层次、监管对象、监管重点等做到一目了然,增强了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消除监管中的盲点和空缺点,有效地杜尽了日常巡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层层负责,责任到组。实行网格化监管,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只有责任明确,才能真正促进网格化治理的落实。执法大队将现有职员分成两个执法组,将监管范围定为行业监管,形成以大队管街道中队、中队管社区、安全主任管企业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实现了层级治理,责任到人。

(三)突出重点,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安全检查

根据工作职责,我们坚持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在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上下功夫。今年,重点加强了对高危行业及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巡查,指导企业排查安全隐患,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安全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种安全治理制度,现场纠正企业员工的“三违”现象,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安全基础工作。

1.生产密集型企业专项检查:派出2640人(次),检查企业528个,发出整改通知书75份,整改隐患1472条(处),责令停业整改28个。

2.危化品专项检查:派出538人(次),检查178个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6份,整改隐患300条(处),封闭(取缔)5家无证照企业。

3.建筑企业专项检查:派出345人(次),检查建筑工地69个,整改隐患126条(处),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9份,行政罚款3万元。

4.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20*****一号行动):派出63人(次),检查企业11个,整改隐患22条(处),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份。

5.开展小型空调安装维修企业专项检查(20*****二号行动):派出58人(次),检查小型空调安装维修企业8个。

6.严密组织猎德村拆迁工程的安全监管:根据区政府和局的工作部署,重点加大了对猎德村拆迁工程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方仁文局长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从执法大队抽调得力职员成立了猎德村拆迁安全监管小组,负责猎德村整体拆迁安全监管工作,坚持天天到工地巡查,双休日实行轮流值班巡查,共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份,现场纠正违章作业50余人(次),有效地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猎德村整体改造拆迁施工的安全。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程序

1、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今年以来,执法大队到各类企业安全检查4196人(次),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立案7宗,发出责令整改意见书101份,开出现场检查记录执法文书511份,现场复查意见书89份,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处以经济罚款11.1万元,其中对危化品企业立案4宗,罚款8万元;建筑企业立案2宗,罚款3万元;其他企业立案1宗,罚款0.1万元。执法职员对发生的违法违规案件,在立案审批、调查取证、行政处罚等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执行行政处罚程序,切实做到程序正当和文明执法,受到群众和来访者的好评。同时,我们对被处罚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基本做到行政处罚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引导他们认真吸取教训,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发挥联合执法作用,消除安全隐患。我们联合建设局、交通局、部分街道等单位对辖区建筑、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建筑施工企业45家,汽车维修企业48家,并对确以为62家重大危险源的部分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措施。通过检查,督促企业整改了不安全隐患,进一步打牢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二、存在主要题目

一是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安全生产治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进也不足,设施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保养,事故隐患整改不力,一些特种作业职员未经培训持证上岗,部分特种设备未经检测合格就投进使用,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情况、新题目。

二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有所滑坡,以企业为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改制后的企业,经营者重生产、轻治理,重效益、轻投进,盲目削减安全投进和安全治理职员,日常安全治理气力薄弱,责任不够落实,工作不够到位。

三是企业安全教育不够落实,从业职员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企业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做一些表面文章,导致一些负责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知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四是建筑工程发包不规范,发包后监管不力。很多企业对工程发包不规范,工程项目发包前,未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资质进行审查,工程发包后,以包代管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20**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监察效果。继续加强执法职员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努力进步执法水平,进步履职能力。加强执法职员的作风建设,培养“勤奋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指导协助各街道健全安全生产监察中队责任制,以各街道安委会和安监中队为依托,督促各街道按照安全生产目标治理责任制的要求,全面落实层级治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执法监察协力,不断提升执法监察效果。

(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执法制度。继续完善督查巡查、隐患整改、情况通报、举报投诉等项制度,规范执法职员的执法行为,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执法体系。

(三)督促企业加强基础建设。一是督促企业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演练,进步救援能力,做到有备无患。二是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生产治理责任制度。三是督促生产企业做好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新进厂工人、转岗工人、关键岗位和危险岗位职员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技能培训,进步企业负责人、治理职员的安全治理能力,认真组织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和演练,进步广大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