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消费心理学 艺术院校 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艺术院校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

1.1 消费心理学的定义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边缘性学科,它把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有机结合,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市场营销活动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影响消费者心理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产品因素和营销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等。此门课程是普通大学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国内目前的学术成果大部分是针对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情况进行研究与探讨,虽然对艺术类院校该课程的开设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缺少了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1.2 艺术院校消费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艺术类院校开展消费心理学课程与普通高校最大的差异是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同。我校开设该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在商品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进而使学生们在进行专业设计和创作时能够设计出更贴近社会需求的作品;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心理学知识、解决心理问题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处理人际关系和自信地走向社会。因此,总的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提升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艺术院校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和教学内容不适宜

艺术院校的消费心理学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着不适用的状况,首先,没有专门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编写的教材,而现有的教材知识陈旧过时,内容没有与艺术院校的相关专业结合;其次,教材编专业知识和理论过多,若简单地照本宣科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再次,教材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最后,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和艺术创作,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社会潮流、流行资讯和知识,但是教材内容没有反映消费心理学和社会需求的最新趋势。

2.2 授课方法传统

我校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之初,教师按照普通高校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授课,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足,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虽然在教学中尽量引入相关案例教学,但由于是根据现有老教材进行案例选择,就存在了案例过时、案例分析流于表面以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2.3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对消费心理学的考核是通过试卷进行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虽能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记忆情况,却无法检验艺术院校学生能否在专业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这种单一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艺术类院校学生观察判断能力、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把有利于毕业设计和今后走向社会的应用性知识当作“死板”知识,避而不学。

3 艺术院校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3.1 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1)合理选择知识点。艺术院校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比普通高校学生略逊一筹,因此,在选择授课内容选择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点和理论的难度、深度、广度上掌控,做到讲实用的知识和传授可操作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若知识或理论与学生了解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高度相关的要精讲,相关度不高的适当讲解,相关度极低的略去不讲。(2)选好实证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实证材料选择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学生特点。为了提高学生们对身边事物观察力和艺术设计敏感度,教师从90后会观看的偶像剧、时尚大片和网络热点等截取出与消费心理学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内容,学生们对案例有亲切感、喜欢看且容易理解,“爱屋及乌”也会对相关知识和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3)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着重选择贴近学生的专业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这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对其专业课程设计作品、甚至未来的毕业设计作品都有诸多实际益处。

3.2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1)针对学生个性特征鲜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分为理论讲述、实例展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三个模块,各模块占整堂课程的时间比例为3:3:4,如此安排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2)针对学生价值取向务实、专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不断强化的特点,在课堂上展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与学生实际消费情景和专业贴近的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在案例分析中体现消费心理学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3)针对学生身心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加入更多课后拓展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增加实践活动,布置市场调研的课外作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整理调研资料并汇报结果,学生通过进行实地的调查与考察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3.3 改进和创新教学考核方式

科学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还可以培养学生们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改进和创新消费心理学课程考核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过程评价和团队合作评价。作为应用性学科,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要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结合和个人能力考核与团队合作考核的结合。具体来说,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以下均为占总成绩的百分比),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外市场调研及调研成果演示(各占20%)。结果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的设计作品运用消费心理学知识的情况(10%)、作品效果展示能力(10%)和作品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程度(20%)。

(2)期末设计作品题目自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针对市场中现有产品、其他专业课程上已有的设计作品进行改造和再设计,或通过课程中的市场调研发现市场空缺设计全新的产品或理念。

(3)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课堂考勤、提问回答等方面,采用教师评价的考核方式。案例讨论、现场演示部分,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考核方式,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课外调研作业和期末设计作品,由教师、全班学生和社会三方评价,教师和学生作为消费者对设计作品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行评价,邀请业内专业人士,根据设计作品能否在市场中适销进行评价。

4 总结

消费心理学作为艺术院校的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总结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的比例安排、考核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学习理念的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更适用于学生的方法和建议。期望通过以上改革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原理,并促使他们能把相关知识运用在艺术设计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黄琴.把握艺术院校大学生特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2] 高博.浅谈《消费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州大学学报,2010.27(2).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启发+互动;教学模式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到社会学、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广告学、生理学等,主要研究对象为消费个体和群体。其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行为及内在规律,研究过程应遵循整体、客观性、发展性和联系性原则。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地调研法、角色扮演法等。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高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预测性,有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二、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不当,教学缺乏实践性

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由市场营销学和普通心理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相对比较独立,有些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很好整合其它学科知识,造成学生不能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个性心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介绍了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部因素包括商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购物行为因素等,介绍了一般商品经济理论和变化规律。教材理论内容比重大,实践环节少,教学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经济形势,没有针对性,缺乏创新。没有考虑到职业需求,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

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以课堂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少社会实践及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师只是一味的介绍知识点,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扩延到消费市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适合应用性较强的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传统,内容深度不够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以期末考试来进行,即闭卷考试。考核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多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考核结果和实际能力差别很大,不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纯理论考试,削弱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考试为主,使得学生满足于简单的知识记忆,一切学习为了考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互动”教学模式,主要目标是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情景模拟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模块:演示法、案例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1.演示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中穿插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将理论原理与实例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通过教学增强教学内容表现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将案例利用动态、形象的画面表现于课堂,利用多媒体的智能化仿真模拟展示情节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还应配合肢体语言、行为表情等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种方法直观、灵活、实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课堂上,教师借助贴近生活的小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有效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精选综合性较强的案例,目的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去观察、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个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讲述背景资料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学生结合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找到解决方案,然后以小组讨论、课堂答辩等形式进行。最后,教师组织对学生的口头、组织表达等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同学们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时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即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各消费心理现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学生通过开展营销沟通亲身体验扮演情景中销售员或消费者,领会心理、情绪、态度等变化,处理消费心理学等相关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进行换位思考,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实践经验。这是一种适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及营销背景收集大量新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且更形象地说明相关理论及其原理。案例讨论法需要学生积极配合防止冷场,也不能出现讨论激烈无法控制的局面,另外,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案例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热菔视茫欢是案例应遵循以事实为原则、体现出企业急需解决的决策问题。情景模拟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或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创造性地解决消费心理学的实际问题。

五、小结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企业需求人才。目前很多学校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成效不大。不断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为适应高职市场营销专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营销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非常重要。因此,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实现教学效果为宗旨,采用综上所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总结,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借鉴实践经验,评价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促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田淑波.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1.(05).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非理性消费 消费自尊心理 后现代主义思潮 文化消费主义

在当今社会高消费水平的思潮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生活消费呈现出独有的消费特征,总的来说其消费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在吃喝、电子、服装和化妆品等方面上的消费,更是以女大学生为主,往往折射出非理性、非科学的畸形消费倾向,这给他们自身和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畸形消费状况,把握其特征,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畸形消费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畸形消费

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上述各种畸形消费问题,除了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畸形消费可以归因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虚无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从观念上看,主要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破坏规矩、反理性;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追求舒适,寻找感觉。从行为上看,追赶时髦,好表现,强调自由,不愿受拘束,把放纵与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势必影响其身心及未来的发展。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2007级有69.8%的学生每月开支为300~750元,在大城市的大学生消费就更高,月平均消费额约为1000元,最高月消费额达到1500元左右。有些大学生电子游戏花费近2000~3000元,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大学生收入与支出存在严重的反差。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却享受着高档次的生活,且消费水平和质量往往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危害。

1.追求超前高消费

就目前大学生的饮食和穿戴费用已升至总支出的60%,与此同时,时尚消费更看涨,通讯费用已占总支出的20%。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学校风气的影响,消费趋于早熟,超前消费、借款消费正在逐步火热起来。这无疑会加重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负担,也会影响其健康成长并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2.追求高档型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多变性,高档型的消费倾斜以女大学生为主,男子大学生在穿戴方面有追求同一的倾向,女性则有相异的倾向,即男大学生尽可能地与别人相似,女大学生则力求与众不同,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承受能力的消费。他们常把高档消费当作赶时髦、表现现实社会优越感和满足虚荣心理的手段,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目前大学生手机拥有率为90%,此外还有电脑及相关消费,小至一张几十元的电话卡,大到相机、mp5、服装和化妆品、发型、生活用品等都是当代大学生的新宠。这些消费行为正在导致一些大学生人生理想失落和人格缺陷,导致部分大学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大发展,导致少数大学生道德滑坡、法纪淡漠和犯罪。

3.追求攀比性消费

我校和大城市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略高于9000元左右(包括学费、住宿费、其他杂费),最高的达到26000元,最低的只有4000元,差异巨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也不都是量“财”而行,其中相当一部分不是争学习上的高低,而是在生活消费上与款哥款姐攀比。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以及虚荣心较强,在吃、穿、用等方面讲排场、摆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消费行为上极易滋生压倒对方而寻求独领的畸形心理,从而产生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的行为。这种现象给家庭尤其是贫困的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也阻碍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二、群体消费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受群体思维影响的消费心理指遇有权威的人采取某种行为或观点,处于生理相对成熟而心理又不甚成熟的大学生,其辨别力不太强,消费决策时往往倾向于按照社会名家或周围有影响力的朋友、同学或老师作为参照。另外,大学生喜欢模仿权威人士或明星,又有很多机会接触媒介,这就为他们模仿名人创造了条件。有的还不惜金钱和时间从头到脚都把自己包装成明星的样子。不仅仅是服饰和日用品,更仿效其出入高档餐厅、KTV的行为举止等。总想寻求权威以及同伴的认同,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消费心理分析和大众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步步上升,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开来。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致使这种消费主义思潮迅速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但它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却日益严重,如有的大学生把消费主义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一味追求高消费,追求时尚和个性,忽视了学业和个人的发展。大众文化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强有力地吸引着大学生,影响着大学生文化的变迁轨迹和健康成长。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它对大学生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从众、暗示、时尚消费心理

从众性消费是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下,迫切要求被其他同学承认或引起他人的注意。从而导致他们为了钱而做出违法行为。暗示性消费指在无对抗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和接纳一定的意见、思想。时尚是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萌生的时髦消费理念和采取的相应生活样式,即赶新潮。在社会性较强的高等学府里,时尚总会迅速地扩散和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的时尚观念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

大学生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也常把该类消费看作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思维超前而富有胆识,有的大学生不顾自身的条件,不加选择地盲目追求潮流、赶时髦,结果不仅浪费了精力和父母的血汗钱,也耽误了学业。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合理的、科学的措施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学业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绍先.失落的潇洒――畸形消费面面观[M].人民出版社,1994.

[3]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

[4]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影响应用心理学心理与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心理学做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的行为的科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社会中应用心理学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

一、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被逐渐應用,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重要学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应用心理学设计范围广,包括临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一集法律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其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临床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会从不同方面对病人开展诊断治疗,不论这些病人的病情是多么严重,临床心理学医生都会选择出正确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并在潜移默化中开发病人的运动潜能,帮助其找到生活真谛,正确认识到自己能力和聪明才智。其次,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由于工业心理学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心理学专家需要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业职业开展不同的诊疗方法,心理学专辑爱可以对工业内容进行详细规划,从而让职员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完成工作目标。再次,在消费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情进行研究,从而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倾向设计出相应产品包装,保证其产品如何消费者信息需要,从而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最后,在法律心理学方面,心理学专家通过对犯罪人员的犯罪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出犯罪人员心理特征,从而绘制出犯罪人员肖像,帮助警察对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同时,心理学家还可以对罪犯进行心理辅导,从而挽救犯罪人员,使得犯罪人员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二、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一)人际关系方面

我国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相处,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少部分做事愿意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就会直接导致这部分人的人际关系弱化,从而影响我国人际关系交往质量[3]。因此,在此情况下使用应用心理学对自恋的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构建一种新的交往体系,提升其追求意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自卑心理方面

当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下,面对诸多条件影响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例如,在学校中,如果一个班级内学习好的学生占有百分之八十,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面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学习就产生厌倦心态。

(三)积极心理方面

积极心理具体包括人的勇气、人的希望、人的感恩、人的公平公正等多方面积极的内容。人们在这些积极心理的影响下,可以克服掉以往的自卑心理,从而促进人们健康心态的形成。积极的心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的咨询服务机制,从而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养成顽强的意志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心理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休闲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社会中被广泛进行应用。例如,警察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从而给警察办案增加难度,所以警察就会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犯罪心理学进行案件侦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心理专家会通过犯罪人员留下的线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描绘出犯罪的人格特征,同时在将人格特征与罪犯的作案习惯、作案手法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刻画出罪犯的大致肖像,缩短罪犯追捕范围。其次,在罪犯抓捕归案后,有一些罪犯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此时就需要范围心理学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帮助罪犯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另外,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经常会请教环境心理学家一同对建筑进行设计,在建筑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防御空间”,从而保证建筑可以有效防止罪犯进行作案,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安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理学在社会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应用心理学对社会影响、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展开分析,并探索出心理学在社会中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梦蝶

参考文献: 

[1],张积家.学科比较视角下民族心理学的研究理路与发展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营销 消费心理。

    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 B/S 架构开发出来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可以全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等商贸环节。电子商务将国际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引入到商贸领域,对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优势明显,因此众多现代企业都基于 B2C 模式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企业在制定产品最终价格时,除了考虑成本、利润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即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2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3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4 追求独立思考。在消费品种类及数量急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者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在加强。面对传统模式下商家的各种宣传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消费者通常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消费者会从自身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特别是贵重产品的风险感,增强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满意度。

    5 追求表现自我。电子商务购物环境中往往消费者会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消费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虚拟网店中浏览、对比并选择产品。在买卖双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这种思想会使得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表现自我的心理体现的愈加明显。

    2 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的网购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费者基于对互联网环境的不信任,进而对网上消费产生怀疑,对电子商务模式敬而远之,这会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传统购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模式中已经习惯“眼看、手摸、耳听”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网上购物环境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影音等方法了解产品是截然不同的。网购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习惯了传统购物模式特性的消费者往往会因此对电子商务产生怀疑和顾虑。

    2.2 对网上支付模式缺乏安全感。国际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对所有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均没有准入限制,因此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黑客和攻击者,而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开发出的一种应用,其支付过程完全是在互联网上实现的,尽管电子商务有一些安全保障措施,但是消费者的个人资料、银行卡密码、交易信息等都有被窃取、盗用和篡改的可能,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这些原因不敢尝试电子商务活动。

    2.3 价格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期望能够得到质量相同但价格比传统商场中低很多的产品,据统计显示,目前的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中便宜 4%- 10%,再加上网购环节中的物流、配送费用,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价格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会使部分消费者宁可多花时间和精力采用传统购物模式,也不愿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2.4 配送体系效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中有形产品的运输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必须借助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错率却近乎于发达国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感知,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接触电子商务。

    3 小结。

    电子商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给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适应消费者新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电子商务运作机制,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下获益。

    参考文献

    [1]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27)。

    江霞,谌洪茂。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J].中国商贸,2010,(4)。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优势 挑战 传统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75-02

2013年6月随着“余额宝”正式上线,标志着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金融机构从对“余额宝”的无动于衷,到后来的集体讨伐充分说明,互联网金融已经对传统金融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那么互联网金融是否会严重制约传统金融业的发展,还是能与传统金融最终形成共生关系,则成为了笔者感兴趣的问题。

事实证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通过降低每日快捷支付的资金数额,来控制体内资金不断大量地涌入余额宝之中。不难看出,这不仅体现出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恐慌,也暴露出传统金融机构在业务创新上已远远滞后。为此,本文的主题讨论也意在促使传统金融机构能正视自身的危机之所在。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认识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可知,某一事物的优势是相对的,也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获知这一优势。为此,选择三个主要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进行比较。

1.基于“进入门槛”的比较认识。以“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为例:“余额宝”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在于它能够充分吸纳普通投资者的闲散资金,从而通过大量汇集而形成天弘基金的天量资金存量。从中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具有极低的进入门槛,这样一来便能适应普通民众对多元化投资领域拓展的意愿。反观传统金融,同样是货币基金项目,国有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最低投资额一般定为5万元起步,甚至部分年收益率处于7%的基金项目,其投资额要求在50万以上。可见,传统金融这一较高的投资门槛,将难以吸引金融投资意识普遍不强的国人。

2.基于“操作便利”的比较认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属于货币基金,这一基金项目具有相对安全的资金收益率,而这些只能被专业人士和部分投资者所认识。这就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在基金销售上的刚性,将直接影响到普通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反之,尽管普通投资者并不了解“余额宝”的本质,但知道投资“余额宝”之后每日都会有收益可现,且购买基金可以借助PC和移动终端瞬间完成,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适应了国人对金融产品的消费偏好。

3.基于“资金活性”的比较认识。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看,其大都属于货币基金项目,这些货币基金项目主要由基金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来提供。那么如何降低普通投资者的不安全感呢。对此,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了“T+0”模式,即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每日可随时提取不超过49999元的资金,并能保证在2小时内到账。显而易见,这种资金活性实则就降低了投资者投资余额宝的机会成本。相对而言,传统金融机构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二、认识引导下的互联网金融优势分析

通过以上的比较认识,互联网金融优势可以分析如下:

1.顺应了国人当前的消费习惯。当前诸多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理解上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展开了解读,但梳理这些分析结论时也发现,其中缺少从国人消费习惯层面来进行的思考。之所以提出“顺应国人的消费习惯”在于,现阶段数字化生存似乎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从而依托互联网平台来从事各类型投资活动也纳入到了数字化生存之中,关于这一点从电商B2C模式中就能得知。因此,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余额宝)实则就将货币基金产品通过网上销售,这就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相契合了。

2.适应了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量。横向比较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当前我国仍处于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的今天,国民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象也十分突出。这就意味着,作为正态分布中密度最大的人群,其所拥有的投资性资金数量并不多,而传统金融产品所构筑起的较高进入门槛,则使他们无法参与到优势金融产品的投资中来。可见,互联网金融的这一优势也就显现出来,即适应了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量现状。事实证明,“积少成多式”的互联网金融特征能防止因金融市场波动而导致的强波震荡。

3.遵循了消费心理学的消费观。从实物商品的销售来看,当该商品的需求弹性>1时,将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将这一现象具体到金融产品之中来时可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投资金融产品的资金量占据自身存款总量的比例较大,这就可能使他们在投资选择上显得优柔寡断(国人消费偏好处于厌风险)。然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购买流程上的便利性,以及植根于消费者日常生活之中的互联网特性,都极大地改善了这种投资偏好所带来的不足。

4.满足了投资者现金持有要求。与传统金融产品(如货币基金)的“T+2”模式不同,现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投资者的资金回笼上,满足了他们对现金持有的要求。特别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预期仍不甚明朗的当下,增强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成为了广大普通投资者的意愿。为此,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则能满足投资者的这一要求。

三、对现实挑战的解构

尽管互联网金融成为了目前国人所热议的事件,但在此时也需要对它所形成的现实条件进行解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对传统金融业所带来的现实挑战。对传统金融业所带来的挑战包括:(1)资金收益率的挑战。这里可以通过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一般维持在3.5%的水平,而当下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处于4.6%的水平。(2)贷款业务的挑战。在P2P模式下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流动性开拓了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这也在现实中对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带来了现实挑战。

2.对互联网安全所带来的现实挑战。无论是“余额宝”还是“财付通”,都需要投资者将资金打入自己在这两个平台的账户上。因此,这就对互联网安全带来了现实挑战。从媒体报道中也可以知晓,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投资者账户资金被盗的事件也陆续发生。笔者不打算详细讨论资金被盗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一安全问题,而是从问题导向下来呼吁业界正视这一问题。不难理解,无论互联网金融具有多少的优势可言,但面对国人普遍存在的厌风险偏好,若不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性将可能导致互联网金融不战而败。

3.对产品项目开发带来的现实挑战。现阶段各种“宝”层出不穷似乎为投资者的多元化选择带来了便利,但仔细考察其产品项目运作却发现,它们几乎未能脱离余额宝的模式,之间的区别仅限于年化收益率大小。包括当前的网上信用担保类产品,不仅存在着业务运作模式相似的困局,还存在着极大的监管和约束难题,这些都体现为对产品项目开发带来了现实挑战。

然而也需要知晓,挑战与机遇并存。正因如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都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开发、营销和风控手段。

四、实证讨论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作为最热门业务之一,网络理财在余额宝、百发教育市场后,亟待新模式刺激用户。近日,百度钱包携手广东联通、富国基金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深度定制通信理财产品“沃百富”面世,意味着借助运营商优势,百度金融加速横向扩张。

此前,百度钱包于4月15日的全新,被看做是百度移动支付战略全面落地的标志。此次与广东联通、富国基金的深度合作则成为百度钱包抢占移动支付最前端入口的又一举措。百度副总裁李明远表示,随着合作的展开和各方优势资源的整合,“沃百富”必将产生优势叠加的效果。未来百度钱包还将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融合等领域进行更多、更深入合作模式的探索。它突破了以往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联合提供优惠、吸引开户的模式,彻底将“手机用户”和“支付用户”、“理财用户”、“财富用户”打通,把触角伸向移动支付的最前端,掐住“指尖经济”的源头,开创真正意义的“通信理财”产品。这对于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是有示范作用的。三方设计的产品也非常好。联通由此可以发展用户,对于百度钱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营销亮点。长期发展下去,会为移动支付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O2O给现代商业带来了巨大商机。通过与联通的跨界合作,百度钱包希望吸引和沉淀更多“拿着先进手机”的移动支付消费人群,他们是未来O2O消费的重要力量,也是互联网金融不可小觑的潜在用户群。

五、小结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表现在顺应了国人当前的消费习惯、适应了普通投资者的资金量、遵循了消费心理学的消费观、满足了投资者现金持有要求。互联网金融所形成的挑战则主要变现在三个方面:对传统金融业所带来的现实挑战、对互联网安全所带来的现实挑战、对产品项目开发带来的现实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光华.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城商行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吉林金融研究,2014(1)

[2] 陈汉昌.互联网金融时代基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价值工程,2014(11)

[3] 王行健.浅析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与挑战[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3)

[4] 李勇军.浅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J].财经界,2014(8)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7篇

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理解传统色彩的思想和内在灵魂,研究先人的审美与创造,总结把握传统色彩观的法则,在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流行色彩。

1流行色彩的概念及特点

流行色彩元素就是色彩的流行,意思是时尚的时髦的色彩。色彩的流行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上说,是人们自我表现和从众心理的反应。流行色彩只不过是一种趋势和走向,它是一种与时俱变的颜色。其特点是时尚、新颖、变化快等特点,对消费市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流行色彩在广告中的运用

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设计师要表现出广告的主题和创意,充分展现色彩的魅力。广告画面色彩有明确的主色调,在突出商品时,就要强调商品的形象色,通过强化商品的色彩来感染人们。设计师在突出商标时,要考虑企业的个性特征和企业的形象色,通过色彩定位来强化公众对它的辨认。商品包装中,色彩传达的目的在于充分表现商品,以利用色彩设计的创意,加深公众对广告信息的认知程度,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目前各个不同地区的交流频繁,流行色的覆盖层面很广阔,对设计的影响力也逐步加强。以近年为例,潮流追捧银色,新涌现的产品全部都会抹上三分银色。设计师以提高商品的吸引力为前题,顺应潮流采用某些色彩,有不少人可以在几种流行色彩中提出新意,创作出许多精彩的设计作品。但是一些盲目跟从潮流,不假思索的设计师,他们的作品欠缺新意,只求赶上潮流,创作态度极为敷衍。长此下去,整个社会对创作的要求可能会不自觉的降低,令人忧虑。

二、提出意念为设计的主体,色彩为主体服务的新义

一个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设计师的创意。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是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在最初目睹的那一刻,可能会吸引住人们的目光,但人们能否长期记得这个设计,却成为一个疑问。只有把创作意念融入色彩设计中,这个设计才有灵魂,那些色彩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意义,才能向人们传情达意。所以设计师应该认真从创作意念出发,而不要把心思全花在卖弄色彩运用的技巧方面。

构思色彩时,最起码要让色彩表现出作品的特质,譬如一张宣传某种新食品的海报,应该用鲜明的色彩,去引起人们的食欲,但如果只为吸引注意力,采用极端大胆、反传统的颜色,这种大胆的做法,是否可取?举个例子,或许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色彩和意念的关系了,一张喜帖上面简单地印了一个绿色的喜字。表面看这张喜帖除了颜色上反传统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原来新郎和新娘都是环保分子,所以绿色对他们意义就很重大。不过精彩的在后面,当宾客打开喜帖一看,发现新郎和新娘一个姓黄,一个姓蓝,他们立即意会到“绿”的意义,绿色的喜成为两人结合的见证,绿色在这个设计上的运用很巧妙,意义也很深远。

色彩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大胆创新和标奇立异之间,是需要设计师准确把握,既要考虑作品不能脱离客观环境,还要考虑这个设计是否可行,能否促销商品,它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色彩运用的好坏关键是看这个色彩用在什么环境,使色彩发挥到它的极致。设计中的色彩不是简单的装饰和美化,更不是以所谓艺术手段施加于对象便可以成为完美的设计色彩。色彩完美呈现的实质,在于设计载体与审美的结合。在设计中功能与审美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色彩不仅具有独立的艺术风格,而且在实用价值中体现审美作用。

三、结语

消费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山寨文化 消费心理 消费需求

一、山寨文化的起源与定义

一个时期以来,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山寨现象粉墨登场,“山寨”迅速从经济行为演变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山寨文化。“山寨”现象源自于本世纪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从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市场。山寨产品从手机起步,“山寨机”是指由小厂家、小作坊拼装的,没有经过国家各项标准认证的贴牌手机和杂牌手机,因其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管,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如同占山为王的草寇,不受官方管辖,故此被人们戏称为“山寨机”。此后,山寨产品逐渐延伸至各个行业,山寨的概念也日益被扩大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与模仿、盗版有关的人、事、物统统被冠以“山寨”的称谓,山寨文化应运而生。山寨文化是对山寨现象的高度概括,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规范的,不受政府管束的民间性、规模性、群众性模仿(当然也有盗版)、创新性活动的社会现象的概括,是一种草根文化、平民文化。

二、山寨文化引发的社会争议

我们可以把“山寨文化”理解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其物质层面,即“山寨产品”包括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山寨MP3等。第二个层面是精神层面,即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山寨文化”――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了山寨行为所折射出的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以及社会思潮的涌现、价值体系的新建等。第三个层面乃行为层面,不仅包括各式具体“山寨行为”,更包括面对“山寨行为”主流文化的应对方式,以及面对山寨产品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管理机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避。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曾报道和探讨过山寨文化,对待山寨文化的态度,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反对者认为:山寨文化是盗版、剽窃、仿制的代名词,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盗版文化、强盗逻辑。而支持者则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代表草根的非主流文化,是对某些垄断行业暴利行为和霸权的“非暴力抵抗”,是一种自娱自乐,也是一种幽默、讽刺,显示出民间强大的创造力与消费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做的一项在线调查:“山寨文化”就是“低俗文化”吗?调查结果显示:在与“山寨文化” 核心内容有关的词汇中,排名前五位的是:草根(12.11%)、复制(11.47%)、DIY(11.29%)、创新(11.13%)、冒牌(10.24% ),其他依次为剽窃、个性、进取、劣质、恶搞、低俗;54.84% 的参与网友看好山寨文化的前景;54.51%的参与者对山寨文化的态度是应该任其发展;26.9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在一种需要的前提下孕育而生,17.55%的人认为“山寨文化可以激发人们追求创新的精神,17.30%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的体现,14.23%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追求个性的体现,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嘲讽,10.60%的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一种娱乐文化,是大众闲暇间的一种娱乐方式,只有6.89%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低俗的文化。从调查结果看,网友们普遍对山寨文化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

不管是持支持还是批评态度,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山寨产品和现象之所以能够有一定的市场,必定有其合理生存的理由,山寨文化的流行也有着一定的大众消费心理的支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2009年3月6日做客新华网访谈时表示:“盗版与山寨文化不是一回事,山寨文化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体现了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生存依据,有它的市场需求,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方面。”

三、山寨文化与大众的消费心理

1.满足了大众想象性的奢侈消费心理。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得我们对商品的符号消费往往更甚于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商品的符合价值表现风格、特权、奢侈和权力等标志,而山寨文化的出现对于这种盲目的符号消费既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嘲讽。在一种对模仿符号的真实性消费中,完成了对商品符号的想象性消费。山寨之妙在于它不仅满足了消费中奢豪的欲望与幻想,同时又满足了人们膨胀的购买欲,让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耗这种豪奢的产品,而不必战战兢兢地花费。换言之,山寨让人们可以用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手中的产品,而不是以“神”的方式对待它。奢侈商品以它尊贵的品质、高昂的价格、独特的个性成为凌驾于人们生活之上的,高高在上的神圣物品,一般消费者只能可望不可及,而山寨产品却可以把人们从这种怪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例如:人们对手机的“奢侈消费”以及山寨手机带来的“白领感”、“尊贵感”恰好满足了人们消费其“奢侈与尊贵”而又不必为此付出高昂代价的心理。

2.满足了山民们自娱自乐、娱乐大众的心理文化和娱乐。从来都是被一些特定的人所垄断,很多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还没有覆盖到广大群众,或者说主流渠道提供的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我们不能要求央视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也应该容许不同的声音,进行自己的表演,于是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超级女声来了,这个《美国偶像》 的山寨之作以星火之势迅速燎原。紧接着山寨明星们演出不断,广告纷至。山寨周华健代言皮鞋,山寨F4代言运动鞋,888元的山寨李嘉欣婚纱让普通人过足了明星瘾,小沈龙在逼真的模仿小沈阳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个性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笑声;山寨周杰伦代言手机更是“雷”(一个流行的网络用语)得网友外焦里嫩;位于江城的张先生把松狮狗装扮成国宝盼盼,不仅雷倒众人,也同自己的创意有了一番精神上的享受。这些山寨明星们是多么的渴望展现自己,被人关注,然而面对似乎高不可攀的正统文化时,他们选择了另一种即能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及表达对自己偶像的喜爱和崇拜,又能充分娱乐了自己的方式。

如果说山寨明星是一个人的舞步,那么山寨电视剧,山寨电影则是一群人对大众媒体和传统文化调侃式、幽默似的解读和演绎。2001年7月9日央视开播讲演式栏目《百家讲坛》以来,随后大量山寨版讲座式栏目也相继出现。2002年广州创办了《广州讲坛》,2004年5月石家庄又传办了《燕赵讲坛》,2005年9月北京电视台开始了新栏目《中华文明大讲坛》。山寨版电影《赤壁》、《非诚勿扰》等让观众忍俊不禁;2008年,由李湘投资的山寨电影“经典”《十全九美》在奥运会期间获得票房成功,影片把大量当下的流行元素进行拼贴式的运用,在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戏仿中取得博人一笑的效果,如剧中推销按摩椅的场景让人想起时下的电视促销;湖南台制作的电视剧《丑女无敌》模仿美剧《丑女贝蒂》的故事发生背景,人物的设置、性格都与原本如出一辙,堪称山寨作品的模本;同时在过年时,泸州的一家人全员出动,从地摊购买便宜的口红、胭脂、眼影等,用被单当华服,自拍了两集《红楼梦》,使平民的意志通过网络登上“舞台”,更是深受网友的欢呼。

山寨娱乐文化是使精英文化草根化、平民化,它以大众习惯接受的方式加以呈现,使大众在对其不费力气的消费中就能获得身心的愉悦,契合了人们要求休闲消遣的原始欲望。另一方面,它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智慧,把那些原本都是生活中的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下子推到了聚光灯下,让他们不仅在娱乐中得到了放松,也让他们从中仿佛看到了希望,那就是每个人都可能有朝一日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

3.满足了人们追求快速时尚、功能全的消费心理。山寨现象适应了时代的快节奏,在产品的更新换代跟不上人们的生活节奏的现状下,一些山寨产品捷足先登,比如苹果手机才出了个样机,深圳的大街小巷就有了山寨苹果机,这种山寨苹果机除了样式上与苹果机相似外,里面的功能比苹果机还要多。如今人们买到的东西最多两年就会换,不会想到做“传家宝”。在这种情况下,不值得买一个高价的品牌手机,而山寨机正好补了这个空缺,再加上这样的电脑厂家或手机厂家一两个月就可开发出一个新型产品,并且物美价廉,恰好符合了这种追求快速、追求“酷”的市场需求。当某日人们走到街头看到自制木壳的笔记本电脑时,肯定不会惊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寨;当人们手持各色山寨机进行短信,视频,护照导航,玩得不亦乐乎,还要耀武扬威时,原来这个东西有各种好处:外表酷似名牌为第一要义;各种功能齐全、用起来顺手乃是其中妙处;至于惠而不贵,坏了就换,大大地缩短了人们对时尚和潮流的追赶时间,这种快节奏,也恰好迎合了大众快速消费的心理。

消费者对于一个产品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不仅追求外观时尚,还希望功能多,但是,在一般意义上的营销操作中,对于消费者的所有需求企业都不会一次性的满足,而且最忌讳的是把一个产品做得过于完美,因此现在很多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总是会有意的让消费者觉得略有缺憾,这样可以支持公司产品的升级换代,比如数码相机、手机、电脑等等都有这样的特点。但是,山寨手机却打破了这个尺度和界限,当娱乐手机、智能手机的概念正在兴起的时候,山寨手机依靠一块芯片实现了所有功能的组合,把消费者想要的功能都整合到一起,从MP3、MP4、手机上网到手机电视,从大屏幕到大字体,将消费者对产品的想象力都整合到一个产品上。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产品价格非常便宜,对于当前求新求变的中国消费者而言,转换的成本很低,尽管山寨产品并不一定耐用,但是,消费者却认为愿意花费较低的成本来满足快速时尚、功能全的心理需求。

4.满足了人们的模仿欲与创造欲。

⑴山寨文化与戏仿(恶搞)。山寨文化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模仿,但是大多数山寨产品、山寨现象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模仿对象,而是在模仿中刻意地凸显其与所模仿对象的差异性。它表现为一种别出心裁的模仿,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趣味,更多的是对模仿对象的戏仿或恶搞。戏仿是指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二次创作的一种。戏仿与恶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恰似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恶搞在解构经典,把沉重之重化为轻逸之轻之后,仿佛将一面完整的镜子摔成满地碎片。其讽刺的尽头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在颠覆解构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狂欢就是全部的乐趣所在。而在戏仿中,虽然也有模仿、恶搞的情节,但是它的整个过程是圆满的,戏仿引用的根本目的是对原作明显地进行转意,其最终的指向是赋予戏仿作品以全新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周星驰“无厘头”(莫名其妙不讲逻辑的意思)风格电影的流行,恶搞与戏仿迅速被我国网民所接受,网络上的恶搞之风日盛。大多恶搞或戏仿之作,具有另类、翻版的意味,成为山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003年春,初二学生小胖偶尔斜眼回头的照片被好事者上传至互联网。一些精通Photoshop (图像处理软件)技术的网民把他的脸合成到机器猫、阿里巴巴、怪物史莱克、蒙娜丽莎、自由女神,乃至知名电影的海报中,“百变小胖”开辟了网络恶搞的时代。2005年春,“后舍男生”凭借假唱流行歌曲,配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在网络上声名大噪,推动了新世纪戏仿文化的浪潮。2006年伊始,陈凯歌导演大片《无极》上市,网民胡戈借用中央电视台法制新闻的形式,用搞笑的语言和重新剪辑加工过的幽默画面制作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指出了《无极》中所出现的重大纰漏和不符合逻辑的情节。

⑵山寨文化与创新。山寨文化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之所以能深得人心,在于山寨文化并不拘泥于模仿对象本身,而是创新地挖掘出更多的符号价值,迎合了人们日渐多样化的需求。正如张颐武所言:山寨文化承认自己的衍生性,但却也表明了自己的独特性。它依赖主流的消费文化,寄生于它所创造的形态之上,但却也自有其创造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山寨的模仿里有自己的创造,照搬中有新的元素和想象的延伸。山寨产品在模仿知名品牌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的同时,往往整合了众多不同优质品牌的长处,再根据草根平民阶层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产品。对于追逐时尚、标榜个性的新新人类来说,相比品牌厂商的死板僵硬,山寨文化秉承的特立独行正是他们最为推崇的理由。如滑盖手机和翻盖手机在品牌手机中比比皆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SZT300手机却巧妙地将滑盖和翻盖功能整合到一台手机上。不仅可以像滑盖手机一样上下滑动,其上半部屏幕还可以向左掀起,以便于用手机收看电视节目。山寨版搜索引擎,虽然借用的是三大主流搜索引擎的结果,但别出心裁地将结果并排放在一起,这个看似小小的创新对于很多人来讲还是非常实用而有趣的。此外山寨春晚虽然在形式上模仿央视春晚,但是,它包含着全新的创意,节目也多为原创。

5.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在人们不断社会化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期待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各种整容机构、时装专卖店等也应运而生,然而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仍然不能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心理需求。这时山寨对于消费者的流行心理趋势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如果去看现有的很多版本的山寨手机,不乏外观设计精美的产品,而对于现在的消费者而言,感官冲击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ipod和iphone的大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感官冲击力,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感官需求和产品非一般的体验。山寨的产品绝对是个性化的设计,比如山寨手机有像中华烟一样的,有法拉利汽车的,还有跟iphone做得一样的手机。手机还与时俱进,比如奥运会期间有鸟巢手机,007量子危机上映期间有007版手机,水立方2008手机、金鹏DJ918火炬手机、福娃手机和神舟七号手机。中国消费者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消费心理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山寨满足的是在现阶段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彦超:《山寨文化现象探析》,《武警学院学报》,2009.3。

[2]李晓霏:《“山寨文化”的思考》,《新闻界》,2009.2。

[3]柳斌杰:《山寨文化有生存依据》,《南方日报》,2009.3。

[4]种洁:《另类创新力的“戏仿”与娱乐有“度”》,《文艺报》,2006.12。

[5]思郁:《〈疯狂的石头〉 :以戏仿的名义超越》,《新民周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