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前途

新媒体运营前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1篇

国内首个针对企业微博的研究刚刚完成,研究认为,国内企业微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同时,企业微博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者提醒说,粉丝量、转发量等不应被过度关注。

“入口节点效应”凸显

该研究由新浪和社会媒体研究机构CIC共同,根据这份《企业微博白皮书》,截至2月底,共有超过13万家企业开通了微博,粉丝数总计超过7亿。6成个人用户因为博文而产生购买行为,6成以上用户愿意选择企业微博进行投诉。

主持研究的CIC首席执行官张伟表示,消费者的互联网入口已从门户、搜索演变到微博,并消耗了大量碎片时间;同时,几乎所有网络内容都会流经微博。基于这种“入口效应”和“节点效应”,企业微博的开通速度不断加快,并极有可能取代官网,成为对外沟通的第一门户。

研究发现,在工作日,企业微博日均发文17.5万条,其中9点到10点是高峰,占全天量的30%。相对而言,粉丝与企业的互动较为均衡,从早10点到晚10点,均保持在高位。

微博账号最多的行业是餐饮,接近5万个,其余是汽车、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和IT,账号量分别在6-8千之间。虽然账号不是最多,但IT和电商微博的影响力高出一筹,活跃粉丝前五名全部来自于此。

“冰山现象”亟需重视

个人用户最在意粉丝数和“被@”的数量,企业也不例外。为此,买粉、买转发等曾泛滥一时。但专家认为,这层“泡沫”终将散去。

在《白皮书》涉及的22个行业微博中,反映微博真实影响力的“活跃粉丝比例”指标分布不均。活跃粉丝比例最高的是IT、旅游、餐饮业,都超过40%;而靠后的家居、地产、通讯服务业,超过75%的粉丝都不是活跃用户,换句话说,几乎没有互动,形似“僵尸粉”。

实际上,如果只重视转发量等,企业反而会忽视微博的真正价值。《白皮书》指出,企业微博存在“冰山现象”,可见指标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决定成败的在“海面之下”,即企业的社会化媒体战略。简单说,企业需要调整内部流程,吸引人才,建立团队,熟练运用新技术。

摆脱“布告栏”定位

无疑,企业微博前途光明,但挑战巨大。根据本次研究,整体而言,国内企业微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表现不够积极主动,存在运营缺章法、拘泥于形式等问题。

目前,微博被不少企业定位于信息,但《白皮书》预测,对消费者数据的挖掘才是更有前途的趋势。微博让企业首次能接触到大量一手的消费者数据:不仅包括用户性别、年龄、所在城市等,更包括他(她)喜欢什么电影?在哪逛街?是哪位名人的粉丝?这些信息汇聚成为用户的兴趣和社交图谱。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11-02

总理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1]。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编辑队伍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0个新职业网络编辑作为新职业之一正式加入三百六十行之列。网络编辑活动是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生产或整合各种信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2]。网络编辑承担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任务,成为当代最有前途和最有前途的职业之一。网络编辑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网站内容的缔造者和网络文化的开风气者;不仅具备网络技术优势,更是信息时代“内容为王”的力行者;不仅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更是网络编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兼长者。2005年11月8日第六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网络编辑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兴职业,其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3]。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在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一: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2年开办的信息传播与策划(网络传播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前景。从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来看,该专业学生毕业时以在各类公司和网站担任网络编辑工作为主,但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产品运营、网络营销类岗位,其所属部门有运营部、市场部、产品部。很多人并没有沿着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的纵向生涯方向发展,更多人是横向发展成为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等。这正契合了镇江高专培养人才“能胜岗+能转岗”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培养网编人才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里,既要集中有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和实训,如网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活动与策划等,又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实际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如新媒体技术与运用、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等课程,按照学校提出的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网编人才教学计划。当前,网络编辑专业设置要适应行业需求变化进行变革,专业定位不再是培养 Web1.0时代狭义的网络编辑,而是培养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紧缺的“大网编”――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内容采编制作能力,更要加强移动媒体信息采编和网络传播推广、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综合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据此,网络编辑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懂运营、懂制作,掌握各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内容采编制作和运营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对口企业外聘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

校企合作与实验教学是培养网络编辑人才的重要思路。该专业建设按照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更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更多联合实训基地,校企有效对接,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镇江高专培养网编人才专业合作的是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名城镇江网和七百度网络传媒公司。金山网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镇江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数名金山网资深的网编直接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如金山网总编辑许益明的“网络活动策划”、采编部主任陈洁“网络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以及新媒体部主任高新的“新媒体的制作与运用”等。网站资深编辑走进学校,给学生进行网站具体编辑实务(网络新闻采编、网络专题策划和网站编辑案例)的介绍,用具体生动的实务让学生消化课堂理论了解实际操作,并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制度化。这些网站资深专家还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的若干问题。学生们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在网站实习实践,参加新闻采编和各类网络营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习领域,保证了学习效果。校企联手、产学研结合,对于更好地推进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二)校企合作保证实践环节效果

由于学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时间学生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有一定困难。镇江高专与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合作,灵活排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了一个学和生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个学期完师生共同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金山网的参观,并且第一时间注册论坛成员参与论坛实践。进入第三学期后,结合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参加历时数周的网编实训,如网络新闻采编、网络活动策划和网络运营实践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实行指导老师制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网编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三年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所学专业到各地网站和传媒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编实践,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三)建立三级专业技能实习体系,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获得

实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网络编辑专业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讲课内实践体系、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校外产学研体系结合构建协同的系统专业实践体系,形成本专业实践育人的特色,分层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三、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三: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

由于在校外合作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管理、行业教师引进政策等具体问题上存在观念、制度、操作上的障碍,导致在构建实训体系中存在资金、人力、管理上的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合作上存在各种障碍使得学校主动放弃,三是学生忙于就业、深造,对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因此以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模拟网络新闻工作情景,构建网编实训体系就成了有效的实训体系组成。

网络新闻编辑实训不再是理论和模拟,而是真刀实枪真功夫。学院和网站新闻系统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工具。系统采用动态采编系统,支持以记者、栏目编辑和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登录,实现网络新闻稿件采编和的完整流程。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就由传播班的学生担纲,主要从事公众号的栏目建设、内容策划、文字采集和编辑以及图片摄影后期技术处理等环节。微信内容紧密联系学院师生实际生活,不仅有校园新闻,还有饮食养生、娱乐、星座、职场等内容。艺术设计学院成立微信工作室,配备了学识和技能过硬的老师,从策划立意、新闻采编、摄影图片、影视拍摄后制、网络技术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把关。专业老师和传播班学生共同策划了一些有创意和校园生活气息的活动,如杯子舞、设计校徽活动选拔、《超能战队》的大白带你参加艺术学院等活动。在微信专题策划上,传播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策划了环绕音乐会学院老师专题、优秀学生专题和校友专题。这些策划的活动和专题对宣传学院、宣传学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期微信公众号的访问量从最初的10+到现在的2000+。传播班的学生利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微信运营、策划、图文编辑和以及部分编辑素材整合排版工作,极好地宣传了学院和学校,为学院招生工作和反应艺术学院师生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四、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四:进一步加强完善师资力量

由于网络编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兴职业,因此,高校开办这些专业通常会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步伐。从高校原有的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对应度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新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事实上许多高校都亟需建立一支具有新闻采编、网站网页设计、数字技术、媒体经营等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需要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队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不可能事先由高校培养出来。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职院校的教师两部分组成。企业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网站的实践经验。因此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定期对网站的网络公司的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法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用制度要求他们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学习网站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培训、业务进修和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能有效加强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 师静.“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J].青年记者,2015 (12):91.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3篇

林忠礼:按照我的理解行动力是指一个人的执行能力,胜任力是他是否具备干成事的素质,应变力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应对事物变化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团队制胜必不可少的能力。

大众网始终坚持新闻立网,服务强网的理念,借助于强大的新闻采集及整合能力,提升网站的流量,带动影响力的扩大。与此同时,提供更多的服务通道及服务方式,吸引网友参与互动交流,提升吸引力,这样的理念要求我们的员工有足够的新闻掌控能力以及服务提供能力。大众网连续几年进行人员的公开招聘,而且一年比一年的门槛高。随后紧跟的是系列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实战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素养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

为推进员工的执行力,大众网建立健全重大新闻策划机制、重大选题项目小组机制,每个项目小组均由网站主要领导挂帅,采访、编辑、技术团队紧密配合,按照策划要求安排采访、编辑、技术乃至于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这种多位一体的提前介入机制,形成了内容、形式与推广的高度统一,使各个环节能够按既定的计划密切配合,且有效、快速反应。还有日常新闻采用监督考评激励机制,重大精彩新闻报道和重大失误实行董事长、总编辑嘉奖、处罚令,以此督促员工在工作中创新。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网站员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独立完成所从事的工作。以记者为例,每一位都可以进行文字、视频的采集,独立的编辑、上传,甚至是专题的制作。

《网络传播》:一个健康的网站必须是内容和经营均衡发展。在内容建设上,大众网有什么特色?如何在重大事件中成长?在经营管理上,大众网的运营模式又是什么?两者如何兼顾?

林忠礼:在内容建设方面,大众网强化原创,追求新闻的快、真、深,还原新闻的原貌,探求新闻背后的故事,以此凸显媒体的公信力,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强化互动,让网友参与办网,凝聚网友的力量,提供网友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的通道;强化服务,在服务中成就媒体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网建立起重大事件中的快速反应机制、策划应对机制、配合联动机制、后勤保障机制。遇到重大新闻题材,都是由网站的主要负责同志挂帅,调集各方面的力量,确保新闻的及时、准确,有深度、力度,大众网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是这方面的体现。

在经营管理方面,大众网目前的运营模式已经从两翼发展(网站广告、齐鲁晚报手机版)拓展到四轮驱动(网站广告、齐鲁晚报手机版、手机杂志、地方站),辅之以掌上大众网、大众音像出版社、城市大屏联播网以及舆情监测。大众网2012年提出速度与效益,就是强调要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快速成长壮大。2012年上半年在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的主导下大众网完成了对山东大众信息产业公司的收购,通过收购整合,山东大众信息产业公司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通道,今后还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大众网继续超常规的发展。

至于说到内容与经营的兼顾,我认为,首先是两者的发展并不矛盾,只有好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网友,积聚更多的流量,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投放广告。反过来,只有运营搞好了,有了充足的资金积累,网站才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充实网站采编力量、技术装备,试想网站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我们就无法购买卫星直播车,也就不可能与第三方合作提升我们的流量。

《网络传播》:大众网近几年致力于建设服务型网站,形成了以房产、汽车、购物、休闲、交友等生活服务类资讯为主的专业网群,成为“山东网友第一生活圈”。在运营过程中,大众网是怎样打造团队的执行力的?

林忠礼:从2011年开始,我们提出向大型新闻综合门户网站转型,在继续强化网站的新闻属性的同时,提供更多的服务形式和手段,吸引广大网友。一是强化频道的丰富与建设,现在已经形成16个频道,10个地方站;二是各个子网的形成,网上少年宫、山东宣讲网、山东文明网、孔子网、十艺节(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官网等等;三是集团16家报纸媒体都可以在大众网上呈现,而且大众网负责整个集团媒体信息资源的对外经营;四是大众论坛以及众众微博的搭建,使广大网友有更多的选择及通道与大众网互动,目前大众论坛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30万。

这些频道、子网以及互动平台分属于不同的部门,需要有良好的协作与执行能力,首先是决策要正确;二是思想要统一,即把员工的思想及行为方式统一到网站整体发展的思路中来;三是采取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整体目标的实现。内容看流量,运营看经营数字,技术看保障能力,后勤看服务水平及客户满意度,一切以市场化的机制运作。

《网络传播》:2009年包括大众网在内的10家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被列为首批转企改制试点单位,经过一年多转企改制的磨砺,大众网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试点,率先建立起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转企改制给大众网带来了什么?个人的发展前途与大众网的未来发展怎样才能融为一体?

林忠礼:2009年,大众网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确定为全国10家转企改制试点单位,按照国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要求,2010年上半年大众网率先上报了转企改制的工作方案,并按照批复的要求全面进行转企改制。

转企改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大众网的快速发展,而如何实现这一初衷,需要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公司快速成长的体制机制以及制度要求,以强化组织的管控、调整以及柔性协调的能力。具体地说,在体制方面就是建立起按市场法则运行的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大众网的市场主体地位。2010年,配合转企改制,遵从国新办2009年13号文,公司又成立了党支部、工会等机构,建立完善了编辑决策委员会,创新采编、技术、经营三大业务板块的组织架构,保证大众网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始终能够高效顺畅地运转。

在机制方面,通过改制完善公司的人事、分配及干部任用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目前大众网已彻底取消了职务、职称的差别,一切以职业化的岗位标准定薪酬、以业绩论英雄。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就是充分激发公司的活力,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高度统一,让职工充分分享事业发展的成果、承担企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发展中来。

2010年是网站的“规范管理年”,网站从内部制度的制定着手规范企业行为,从年初开始,陆续出台了合同管理办法、业绩考核及激励办法、报销制度、设备采购及管理等系列管理办法。随着地方站的逐步拓展,又相继出台了地方站管理办法、大众网分公司管理办法、地方站合同管理办法以及地方站运营考核办法,推出了涵盖大众网采编、运营、技术、综合服务等所有部门的较为完善的薪酬考评激励量化办法。

这些办法的出台,就是想给公司发展做一个好的规范,一方面可以使从业人员规避从业风险,另一方面使企业长久稳定健康地发展。我们常说,做人要厚道、做企业也要厚道、做大企业必须厚道。这个厚道就是需要我们用一系列的规范去约束我们的行为,推动我们企业在良性轨道上走向更加规范。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集体的发展就不会有个人的前途,就像是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人一样。我在1993年进入大众报业集团,从一般的编辑成长为一位新媒体的班长,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所从业单位的发展,只有集体事业发展了,你的单位才有地位,你个人才有前途。所以,我的个人前途与我现在所在的大众网息息相关,只有大众网成长起来我才能够对得起集团,对得起员工,对得起我所从事的这份事业。现在需要做的是,谋划正确的方向,带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创造大众网历史上最辉煌的业绩。

《网络传播》:作为地方新闻网站的管理者,您如何协调新闻网站的媒体属性与企业属性?如何把握新闻网站的官方属性与草根属性的?

林忠礼:我个人的理解是媒体属性与企业属性并不矛盾。一方面,大众网一直强调的是新闻立网、强调原创、强调舆论的引导力、新闻的影响力,只要新闻属性强了,你才有足够的公信力、足够的流量,也才能博得更多网友的喜爱,吸引更多的广告资源,收取更多的运营收入,而也只有有了充足的收入我们才能逐步更新采访设备,提高技术手段,提升网站的技术能力,提高新闻的采访、制作能力。

关于官方属性与草根属性,我觉得大众网就是要架起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起到沟通与纽带的作用。官方属性要求及时传达,解读党委、政府政策所向和要求所在,发挥主流舆论主阵地的作用。而草根属性不仅仅是记者编辑更多地走入民间,带有泥土芬芳的新闻作品,在“走转改”中发挥更大的舆论价值,更多的是提供更多的通道,倾听民意、上传民声、提高网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及水平,改进政府的工作。

《网络传播》:目前大众网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将通过怎样的改革和创新来突破阻力?

林忠礼:最大的瓶颈是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协调能力的领军人物。再就是对于新的盈利模式的探讨不够,项目的储备尤其是能够支撑大众网未来几年快速发展的项目不足,现在大众网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好的项目以及能够运作这些项目的人才。

通过建立全新的体制机制,激发现有员工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打破身份限制,以岗位定薪酬;提升企业的创收能力,让职工分享事业发展的成果;凝炼企业文化,把网站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员工内心中去,从而增强了网站的向心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使干部职工业务精通、素质提高、政治成熟;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持续创新能力。互联网企业是市场的最前沿,需要创新、必须创新,要用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规划、经营大众网的未来。

《网络传播》:互联网发展飞速,作为地方新闻网站负责人,您如何把握“变”与“不变”?

林忠礼:不变的是精神、灵魂,带有长期性、战略性的东西;变的是方式和手段,比如影响长期性、战略性实现的途径。

如上所述,变是要紧跟互联网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实行柔性化的管理,对于一些管理的办法与方法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调整;紧跟新媒体的技术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项目结构,对于长期不能盈利的项目及产品,要及时淘汰。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新闻产品以及服务渠道,尽可能的给人以视觉的愉悦与享受。

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不能变,要更多地讲求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不变是指长期的战略规划不能变,企业的文化不能变,团队的管理原则以及基本的管理规定不能变,在保障企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职工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不能变。

大众网正面临事业发展的重要、重大关口,转企改制的体制创新、考评激励的机制保障、队伍建设的引领提升都需要以“革故鼎新,勇执牛耳”的高标准大力营造“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事业观、生活观,需要不断构建“新锐媒体,和谐家园”的团队文化理念。

优秀的员工以及员工强烈的归属意识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而员工归属感的形成是基于企业事业的发展、文化的认同以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

大众网60%以上的员工是最近两年刚刚补充进来的,有的学历层次较高但是专业修养不够,网站队伍建设依然需要不断进行政治素养、大局意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而2012年10月份进行的首次较大规模的培训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希望通过培训能够使新进员工尽快了解大众网,尽快了解集团文化,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迅速融合到大众网蓬勃发展的氛围中来。

如果说制度建设是方向盘,那么文化建设就是发动机。大众网将通过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来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规范职工的行为方式,树立正气,讲究正事,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广大职工对企业的价值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只有将员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统一规范到企业的价值取向、战略目标上来,才能保证企业良性的快速发展。

2013年是大众网的文化建设年,网站将注重网站文化内涵的挖掘、培养,把集团优良的传统作风、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干事创业的劲头传递下去,并在精神理念、文化环境、行为制度等方面进行总结提炼和创新,形成大众网作为新媒体特有的文化特质,比如创新工作、享受奉献、快乐生活等等。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把网站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员工内心中去,让大家感受到温暖,使大家凝聚在网站、快乐在网站、收获在网站,从而增强网站的向心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使干部职工业务精通、素质提高、政治成熟。

《网络传播》:当前,很多地方网站仍沿用传统媒体思路来管理、建设新闻网站,您对于地方新闻网站的管理建设有什么看法?未来网络新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林忠礼:在三网逐步融合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简单,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利用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思路来管理新闻网站就会落伍。

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大多是二次销售的模式,而新闻网站的盈利模式兼具了传统媒体的特性,一方面需要出售自己足够的影响力以赚取广告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流量直接产生收入。从成本的角度来讲,其边际成本呈逐步递减的态势,所以占有的网友越多、流量越高,产生的收益也会越大,成本也会逐步地走低。

新媒体代表媒体的未来,在新媒体盈利模式还在逐步清晰的前提下,大众网需要以创新的意识更加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哪怕是付出一些代价。

第一,向大型新闻综合门户网站转移。从2011年开始,大众网就提出要向大型新闻综合门户网站转型,通过转型打造更多的服务平台,实现网民上大众网办一切事的愿望,在强化舆论主阵地的同时更多地向服务要效益。即不但要出售影响力,出售流量,赚取广告收入,更多的是向网友、注册用户出售你的服务,而这样的服务涵盖吃、喝、玩、乐、游、购、娱等等几乎一切生活所需。

与此同时,按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的要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探索联合、兼并、收购之路,在大众网之外,以大众网为主体通过外联发展商业网,壮大大众网群。

第二,向移动互联网突破。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88亿人,首次超过台式互联网的3.8亿人,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而各式各样的资本围绕用户的需求制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平台。

我个人认为,在没有出现新的替代品之前,手机将取代一切移动终端,所以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在研发手机报的客户端,通过客户端让读者选读新闻,点击阅读而不是翻页阅读,而我们根据流量收费。另一种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衍生品是2011年12月31日上线的掌上大众网,现在的掌上大众网经过先后三次改版已经逐步成型,讲求服务、讲求速度,读者可以在掌上大众网得到大众网所没有的内容及体验,实现网络的数字版与固定版的有效对接、流量共享,下一步还想在手机上植入大众广场,为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也许在2013年或是2014年,掌上大众网就会给大众网带来一些意外惊喜。

第三,突破地域限制向全省乃至于全国扩张,变区域性的网站为全国乃至于全球性网站。现在大型商业网站正在全国展开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也在跃跃欲试。因此,控制区域市场,尽可能占据更大的地盘,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已成为网站角逐的又一主战场。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4篇

新媒体的广告生计

无线营销的第五媒体,其广告市场是“三分天下”的业务格局:除主动点击的业务之外,按照国外的划分还有两大分类:其一是PUSH业务,包括彩信业务,短信PUSH业务;其二是手机用户和企业之间产业链的上下游交流,在国外称之为“会话”业务,国内称为“互动营销解决方案”。

2007年所有无线媒体广告市场全部加起来3亿元左右,其中,PUSH业务占到市场业务的80%左右,即2.4亿元。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006年是无线营销的元年,那么2007年的市场增长到3亿元左右,其增长之迅疾——这是个未来值得关注的市场。但从无线媒体的高端市场来看,2007年高端品牌在无线媒体的投放,包括在梦网、MSN上做的手机类客户端,全部加起来不超过4000万元。而中低端品牌则是星罗棋布,各自在独立的赞助上虽不多,但加到一起却比重巨大。

效果评测重在“精准营销”

效果评测上,广告主对于广告效果的评估会从第三方报告中进行评估,这在美国非常流行。例如AD SENCE就是提供给广告主,由广告主自己去选择广告投放——今后广告主对于媒体的选择主动权会越来越大,这和传统媒体是不同的。传统媒体里,非常依赖第三方调查,自己没法解决,但这个问题在互联网世界里已经被解决了。

每一个手机号码的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且这个人是可以追溯的、精准的。广告主自身的判断力会辅助于第三方的测评,主要做一些第三方的参考,会对媒体在高中低端进行评估,而不是广告效果上进行测评。广告主自然不会静态地去看某一个结果,但是每家广告主还会看一看报告。

飞拓无限在2006年的访问点击率达到23%,这是极端的现象,总体来说5%的访问点击率的广告非常多。无线媒体的内部有个评测机制,评测主要分成2个方面:一,帮助广告主控制投放需求,二,帮助广告主控制投放量。这还涉及到无线媒体如何维持广告主的忠诚度问题。不过目前的现状是,几乎没有广告主在无线媒体上作独立预算,但在互动广告这方面有很多国际公司在做预算。

行业竞争:淡化“市场占有率”

在无线市场里,如果每个公司静态地去谈市场占有率,意义不大。对于起步较早的无线运营商来说,在无线媒体的中高端市场里品牌优势明显,因为高端的客户看重的主要是品牌,不过未来市场份额上升还是下降,得看服务能否跟得上了。在中低端市场,客户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对于合作伙伴的品牌要求也相应不高。

无线市场里的企业兼备销售公司和广告公司的特点,是由互动广告的特点决定的。这会颠覆传统媒体的运作形式:在价值增值上,传统媒体和广告公司的效果很不明显,但在无线营销领域恰恰相反,例如,中国移动热推的《手机报》,其用户数量巨大,未来将具备巨大的广告价值。不过,当前运营商会很关注客户的感受:《手机报》中放广告,客户是否会反感——这种意识和传统媒体也是有区别的。

有些广告主对无线媒体提出了非常复杂的整合要求,比如要求它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这不仅需要一个B2C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更需要无线媒体的技术人员具备将无线媒体和电子商务进行整合的能力。未来的广告主对无线营销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因为客户总是需要多维的服务。

无线市场:未来赶超互联网?

“随着无线市场成熟以后,未来的无线媒体将凭借精准营销的优势,其广告市场的大小将有可能超过互联网。”这是来自成维忠的预测。2007年底,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2亿,由于手机用户都将是无线市场的受众群体,这和传统媒体将有一拼,无线市场的广告价值将随之越来越被认同。

无线市场的公司业务有些类似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另辟蹊径——协助客户制定广告策略。目前全国有50~60家公司做无线营销,有的业务偏向广告,有的偏向产品研发,但从整个行业上来看,有没有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人才,将预示着新媒体产业最后能否成功。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5篇

报告预测,在2007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IPTV设备制造商的收入将增加一倍以上。在2007年第二季度,全球IPTV机顶盒销售额增长62%;在纯IP机顶盒和混合IP/QAM机顶盒的销售中,Motrola公司居领先地位,而机顶盒提供商ADB公司在混合IP/广播市场中占优势。全球IPTV服务提供商的收入在2006年至2007年期间增加一倍以上。

IDC公司最近的调查预测,不包括如本在内,亚太地取得IPTV用户数到2009年将超过2000万户。报告称,亚太地区宽带电视服务仍然处在商用部署的早期,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宽带付费电视的出现很可能改变当前有线和卫星付费电视的状况。中国香港是当前亚洲最大的IPTV市场。到2008年底已有110万IPTV家庭用户,普及率达48%,居全球首位。中国内地从2004年至2009年宽带电视用户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高达221%。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的宽带电视用户也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从2008年12月起,日本NHK公司推出一项新业务,即将已播过的影视节目通过互联网进行点播,并收取相应费用。这在日本媒体界引起强烈反响,称2009年日本将进入IPTV元年。

2008年除NHK推出了网络电视外,日本几大电信运营商在以IPTV为核心的NGN方面也都有了突破性进展。IPTV是NGN最重要的一项业务。现在NHK又推出了IPTV业务,这进一步激活了日本的IPTV市场。

2008年6月,由NTTdocomo、Sony和NHK等15家日本通信、家电和电视广播公司联合成立了IPTV论坛,对IPTV业务国内标准进行了统一,以使用户无需购买专用终端即可接收IPTV服务,以促进IPTV服务的普及。

据IDC Japan公司预测,2007年日本国内的IPTV用户为24万户,2008年上升到40万户,2009年IPTV服务将普及到日本所有城市,2012年IPTV用户数将突破300万户。其中使用光纤到户(FTTH)的用户将占10%。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一环,在媒体界备受关注。正因如此,媒体将2009年说成是日本的IPTV元年。

Infonetics Research公司分析师Jeff Heynen说:“像韩国那样,管理方面批准开展IPTV服务激励着市场的发展,使得部署IPTV更加容易。”他还指出,MPEG-4 HD机顶盒进入市场也促进IPTV的部署。

亚洲IPTV世界论坛组织者Junction公司称,目前亚太地区对发展TV-over-IP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它比有线提供更大的覆盖,比卫星提供更好的交互性和从以IP为中心的信息/通信产业中产生规模经济。这家基地在英国的Junction公司指出,基于这些因素,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IP的多媒体是亚洲地区传送娱乐服务的未来前途。

Junction指出,IPTV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三重和四重播放捆绑服务的要求,对话音邮件和电视上即刻信息的需求和对跨多个网络的便携性之类的一体或电信/媒体服务的需求正成为共同的话题。竞争的压力在各市场是不同的,但所有电信公司必须在其竞争对手之前探究发展趋势。互联网电视的出现是一种威胁,它使所有最后一英里网络拥有者/运营商联合起来,同时它也为IPTV和内容拥有者提供利用的机会。电信运营商正进入媒体业务,他们可能设法通过利用在其提供的视频和通信服务范围内的在线服务革新使他们成为受益者。对于对等视频共享,用户创作的内容和视频共享Web网站的需求,以及对互联网集成的额外付费和视频点播的需求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新市场。

报告指出,卫星和有线电视运营商已经开始调查与在线品牌和IPTV提供商合作的可能。并有可能将互联网媒体从一开始就引入到他们的向消费者的服务提供中。例如,最近在泰国的Shin Satellite的部署就是称作HD Cinema的基于卫星/宽带的IPTV/HD服务的一个例子,它通过卫星宽带平台将高清节目内容推向用户的HD机顶盒。这样,泰国的消费者就可以体验高清电视了。

Junction称,对准备好购买传统额外付费电视权的运营商来说,大众市场正在准备中,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正在变化。线性节目计划表仍然是重要的,但对IPTV来说真正的区别是视频点播交互电视、交互广告、点播广告、时移和服务提供商能帮助内容拥有者服务其他广告观众的方式。

在IPTV发展的第二个阶段,Junction看到四重播放的出现,这对拥有移动电话经营的电信集团是有利的。销售上升和对移动、宽带、话音及视频用户的跨网销售的机会将会出现,随着移动电视的开发,移动网络的所有权将帮助一些公司打造统一的多平台电视体验。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新媒体动漫

随着新媒体革新时代的到来,数字电视、网络、手机、PDA、MP4层出不穷。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不仅为动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动漫的播映渠道。动漫产品传播途径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影院动漫到后来的电视动漫,从大众的网络动漫到时尚的手机动漫,动漫正以自己独特魅力向更广阔的领域传播。在当前创意经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新媒体动漫为技术杠杆,以精品原创作品为内容标杆,将传统动慢与新媒体相结合,中国动漫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一、概述

(一)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什么?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主要包括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电脑为终端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第五媒体的移动网络(以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为终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电信网络增值服务等传播媒介形式)。广义的新媒体则包括大量的新兴媒体,是指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新电子信息技术而兴起的媒介形式,既包括网络媒体,也包括传统媒体运用新技术以及和新媒体融合而产生或发展出来的新媒体形式,例如电子书、数字报等。

(二)新媒体动漫概念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应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消费习惯,也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契机。长期以来,传统动漫的传播渠道主要是电影、电视、杂志和书籍等传统渠道,然而,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Flas被成功移植到新媒体领域,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新媒体动漫”。

新媒体动漫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动漫在新媒体渠道播放,而是具有新媒体特征的全新动漫产品。它追求的不仅仅是内容本身或实现内容的技术形式与载体,而是对动漫内容全方位的体现。

二、中国新媒体动漫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新媒体动漫发展的现状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早已在新媒体发展战略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不重视新媒体,那就一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哪个国家不发展新媒体,或发展不好新媒体,那就一定会在全世界发展中落后于人、在全球竞争中受制于人。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火热”的新媒体已经深深根植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成为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与国家前途息息相关的命门。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即为我国动漫产业拓展了全新的传播渠道,也为动漫产业提供了更多新颖的营利模式。动漫与新媒体的一体化,会进一步增强动漫产品版权价值链的营运效益,发展前途无限。

(二)中国新媒体动漫的发展趋势

1.门户网站

近年来,中国大型门户网站的新媒体建设不断加强,传媒优势进一步得到发展,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不断增强,在重大事件的传播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主流媒体地位。2009年中央重点新闻门户网站日均访问量已达5.2亿人次,可见数量逐渐数量之多。

而动漫元素在门户网站的应用也日益增长,如幽默四格漫画等,以腾讯网动漫爱好者频道原创漫画为例,其中大多数热门作品的浏览量都在千万次人以上。可见动漫对新媒体领域门户网站的影响逐渐加深。

2.动漫论坛

随着动漫产业、动漫文化的不断发展,动漫爱好者已经从过去的低年龄层向全民动漫方向发展,动漫产品版权价值链逐步完善,动漫爱好者越来越多。近年来,只看动画片或漫画书已经满足不了动漫爱好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动漫爱好者在这一领域希望得到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活得更多的能满足他们各种爱好的资源,而动漫论坛就是他们理想的互动交流的场所之一。现在动漫论坛大多逐渐向门户网站形式发展,走综合型大型社区道路,提供更多的互动娱乐方式、各类动漫周边资源下载,不再像过去仅仅交流这一层面,逐渐形成了动漫的一种文化特色。

3.网络即时通信

网络即时通信在中国有几十年的历史,是用户覆盖广泛、使用频繁的互联网基础应运之一。中国网络即时通信不仅商业价值巨大,是世界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而且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庞大的用户群体亦催生新的社会组织和动员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网络即时通信用户庞大,规模超过2.7亿用户,使用率为70.9%,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应用。在网络即时通信的应用率方面,中国远高于西方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时通信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媒介形态。网络即时通信也是动漫形象与作品快速传播的优质载体。

4.电子阅览器

电子阅览器是一个具有世界规模经济价值电子产品,其产业发展为现有的媒体带来一轮新的竞争动力。自2006年起,我国市场开始兴起对电子阅览器的需求。动漫与电子阅览器的结合,不再仅限于各漫画作者出版社面向电子阅览器推出甚至内置作品,还包括更广义的形象授权等衍生产品的合作,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同步步高点读机的跨行业合作。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即为动漫产业拓展了全新的传播渠道,也为动漫产业提供了全新的营利模式。

三、中国新媒体动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供应不足,缺乏原创精品

市场的均衡取决于价值链的均衡,而价值链的均衡又取决于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均衡发展。某一个环节的畸形膨胀、萎缩或发展不好必然会导致整个链条从最薄弱的环节首先断裂,最终导致整个价值链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现有新媒体动漫的运营模式下,价值链中最薄弱的是内容提供这一环节,这一现状导致目前新媒体动漫产品内容相当匮乏,质量偏低,产品稀少,主题单一。这一环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内容成为影响新媒体动漫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商业模式不清楚

目前,我国新媒体动漫产业尚无清晰的商业经营模式。新媒体动漫的商业模式如何区别于传统的服务模式,是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增值和扩展,还是重新建立新的规范和标准,发展模式的不确定性是阻碍新媒体动漫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7篇

有一场突围的行动,从1993年就开始了。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孙玉胜曾写过一本名为《十年》的书,堪称经典,讲述了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电视语态的突围,其中也折射出电视产业在语态的后方所进行的突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之所以用“突围”这个词,是因为电视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近二十年的电视产业改革历程中,有各大广电集团的成立,有电视与娱乐经纪业合作的商业奇迹,还有光线传媒等在制播分离趋势中涌现出来的黑马企业。但所有的这一切,仍在一个传统的圈子里打转。难有本质上的升级和突破。

这个圈子就是电视的媒体形式在整个媒体产业中的定位。

电视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逐u取代报纸成为舆论核心。而在互联网兴起和报业集团改革后,电视分别失去了资讯的时效优势和内容的深度挖掘优势,再加上其线性媒体的特征与日渐流行的2.0式交互相背离,有学者认为电视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阶段的尽头。但从商业层面看,电视产业的整体收入相对于其他媒体行业仍然有巨大优势,而中国传统的“电视信仰”看上去还会持续很久――中国人客厅的布置,大都是以电视机为核心的,不会有人把电脑或者报架放在这样的地位上。于是,电视业的迷惑可以被陈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毫无疑问,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必须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经济,而业界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手机电视的发展,无疑也是电视产业的一条突围路径。

理由很简单。首先,手机电视可以轻松地把传统电视产业各个环节的企业整合进来,其次,手机电视有机会实现原电视用户群的用户转换,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也是巨大的市场;最后,手机电视打破了传统电视业在内容上单向广播的线性限制,弥补了电视在资讯时效和内容深度的弱点,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

手机电视的传播模型

在面向消费用户的媒体服务中,目前仍是由电视作为核心的。更快的互联网资讯门户、更全面的大众报纸和更深入的专业杂志围绕着电视这一媒介类型。在这种众星拱月般的结构中,商业咨询、演艺娱乐业、文化产品发行和周边产业接口填充其中,而尴尬的是,除电视以外的其他媒介形式,都已经实现了从线性传播到非线互的跨越,大多还能将两者传播模式兼顾得很好。唯独电视业处在一个被割裂的核心位置上。

在互联网短信业务兴隆的时候,电视业也有整合短信业务的创新。但这项创新的效益与最传统的二次销售模式获得的广告收入相比,非常有限。是电视产业中的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二次销售这种原始的商业模式中。也正是这个原因,仍然可观的收入使电视业缺乏欲立先破的动力。

所以,手机电视要为电视业实现突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多种有活力有前途的新电视商业模式。这是生产力和大众传播动力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这两者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手机电视商业模式创新,关键要看手机电视的运营商。传统电视产业中,运营商即渠道商,比如中央电视台及其下属的业务公司,比如上海文广集团,在无线广播网络、有线电视甚至包括数字电视领域,都同时身兼运营商和渠道商双重身份。而在手机电视领域,产业中的两个角色天然地被分开了。电信运营商的介入给电视业很多新的商机。传统的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可以按照电信增值服务商的运作及管理流程经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传统电视产业是由电视台(同时为渠道商和运营商)、节目制作商、广告商构成的一个三角结构,价值链也是一个单循环的过程。而手机电视可以实现一种树状的价值传递,资金从媒体集团、广告主、消费者出发,通过运营商分流给渠道商、增值服务商、内容提供商,而这三者又可以交叉合作,形成很多商业机会,同时也拓展了电视内容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形成一种复合的价值传递,并实现增值。

这种理想状态的模型要实现其实不难。但在这个模型中缺乏一个初始原动力:谁来做市场培育呢?

用户转化是关键

中国的电视用户数量至少是手机话音业务用户数量的一倍,当然这要考虑到单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话音业务账单,但单个电视用户账单往往意味着多个用户。

面对这样的情况,所有的运营商都会希望电视用户基于对内容或者品牌的忠诚而转化为手机电视用户。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谁来引导用户,培养用户习惯和新媒体接受度呢?显然,首先是运营商。

但国内手机电视业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商,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培养活动。这是横亘在电信用户拓展和电视用户转化两大任务中的共同难题。不过,正因为是共同难题,使得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电信运营商和手机电视服务提供商有了合作的基础。这种合作有可能催生出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手机电视运营商。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手机电视的市场培养才能顺利的进行,而那时手机电视的用户及用户贡献价值――包括UGC和APRU――会让其他媒体产业目瞪口呆的。

而在具体应用的开发上,则需要各个企业在微观层面进行创新。国内手机电视服务商已经有相关的尝试,比如视讯中国的二维码业务,是这种创新的典型代表。视讯中国有这样一个计划,通过与平面媒体合作,在平面媒体的报道中附加二维码,好比互联网资讯中的关键词链接。通过用手机拍摄对应的二维码,可以在手机上在线观看相关的视频。这样可以丰富平面媒体的资讯量,也能提升手机电视内容的深度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仅转化了电视用户,还将合作的平面媒体读者也整合到了同一个平台内。事实上这样的应用还有更多可以拓展的外延。不过该业务除了奥运期间与《TOP时空》 (《中国民航报》)合作以外,似乎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异军突起的视频网站

其实从上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看出,手机电视可以像一张网一样,被交互式非线性媒体环绕的电视产业无缝地与其连接起来,并利用电视业的内容优势、用户优势和资金实力,把更多的资源整合进来。认为原电视产业各环节中的企业和资源可以直接为手机电视提供支持和保证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不能忽略了非电视产业原有环节的行业,在进人手机电视服务领域的优势和决心。

电视产业的内容资源要转换为手机电视存在内容格式和传输制式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工作,各视频网站很早就开始做了。甚至部分视频网站的WAP页面,几乎可以认为是手机电视的雏形以及手机电视消费的市场推广和培育。

对于视频网站将来在手机电视产业中处于什么地位,业界已经有很多讨论,有很多结论。这些结论在单点对大众的线性传播背景下也许是互相矛盾的。但其实在3G时代,这些结论很可能是同时成为现实,道理很简单,当电视节目接收端――无论是广播讯号还是点播节目的终端――同时也是互联网的终端时,以视频方式实现互联网应用不足为奇。至于视频网站的手机业务,究竟是手机电视产业的一部分,还是同源的两个不同产业,区分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如果两者内容都足够丰富,由于消费者使用偏好,用户重叠的情况会很少,各自会发展出自己的运营机制和消费习惯;如果两者内容相对于用户需求都尚有不足,那么即使用户重叠,对两者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用户资源的互相导入,并不影响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上的控制。

新媒体运营前途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近年来因为电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电信的概念和体系,电信网正面临着巨变。NGN的发展势在必行,前景一片大好。

一、NGN简介

NGN即“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Generation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全新的电信网络体系架构。它分为业务层、控制层和传送层,融合了IP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提出分组、分层、开放的概念,从面向管理的传统电信网络转变成了面向客户和业务的新一代网络。广义的NGN包含了几乎所有新一代网络技术,是端到端、演进的、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而狭义的NGN是特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的分层体系架构。从基础技术层面上,微电子技术将继续按摩尔定律发展,光传输容量的增长速度也以超摩尔定律发展,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使光纤的通信容量增加巨大,提高了核心路由器的传输能力。移动通信技术获得的成功,IP的迅速扩张,IPV6技术的基本成熟,革命技术的突破都为下一代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NGN成为了电信史的一块里程碑。

二、NGN关键技术

(一)软交换技术。软交换这个术语可以说是从国外“Softswitch”翻译而来的,包括控制设备、业务平台、媒体网关、IP终端、信令网关等多种逻辑功能的实体设备集合。它是NGN的核心技术,一种功能实体。通常软交换被定位于NGN的控制层,通过与媒体层网关的交互,接收处理长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呼叫。该层的设备一般被称为软交换机(呼叫)或媒体网关控制器(MGC)。目前软交换主要有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业务交换、协议转换、互联互通、资源管理、计费、认证与授权、地址解析和语音处理十大功能。而在业务层中软交换也可以通过应用网关访问应用服务器。相较于传统电路交换机,软交换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横向组合模式,采用开放的界面和通用的协议(支持H.248/MEGACO、SIP、SIGTRAN、BICC、H.323等)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这使业务提供者能更灵活的选择最佳的和最经济的组合来构建网络。目前的电信、移动和联通公司已经全部采用软交换网络。

(二)智能光网络技术。智能光网络(ION)的最初思路来源于“IP over WDM”网络模型,它是从光传送网(OTN)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而来的。光网络概念的倡导者把它定义成:一种具有灵活性、高扩展性的,能直接在光层上提供服务的光网络基础设施。它能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简化网络降低成本;能控制流量,允许将网络资源动态的分配给路由;能实现业务的快速恢复和提供新的业务类型,如按需带宽业务和光层虚拟专用网(VPN)等。它具有硬光和软光两大技术要点,有可扩展的信令能力,是在SDH、WDM、IP技术基础上的发展,是一种利用独立的自动交换传送网(ASTN)或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控制面通过各种传送网来实施自动连接管理的网络。它代表了光通信网络技术新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的演进方向。

(三)IPV6技术。IPv6即InternetProtocolVersion 6的缩写,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它拥有2^128-1个地址容量,约为IPv4的8×10^28倍,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址空间,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限制上扫清了障碍。它利用的IPsec协议,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采用的CIDR的地址划分方式,使用更小的路由表。它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 Control),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更好的实现了多播功能;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为QoS(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能满足未来物联网发展需求,经济效益非常巨大。它不但可以实现交互式可视化沟通,也能服务于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的真正的宽带网。

三、NGN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NGN正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且在如今的业务应用及传送方面有着巨大贡献。它为电信市场提供了业务创新的平台,通过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通信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综合化、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在下一代移动网络的演进中,它能够解决传统TDM交换网络不能提供足够带宽、不能满足发展业务需求、缺乏灵活快速地业务部署手段、高昂的运维费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融合等技术跟市场问题。随着网络的数据化和分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移动运营商已开始对其网络进行“由上至下”、“由点及面”、“重叠”式的改造,移动数据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新的增长点。

四、NGN发展趋势

目前就如何在现有阶段应用NGN技术进行发展问题成了各大运营商的研究重点。依靠NGN技术,固网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要,通过宽带接入网络来控制竞争对手,迅速大规模的进入市场;还能策划出满足市场需要的电信新业务,吸引、扶持第三方业务开发商。当数据业务取代话音业务成为主要运营收益来源时,通信网将由TDM网络向以数据为主的分组网络演进。对于电路交换网来说,网络演进的目标就是软交换网络。就像目前的4G等新业务已经被移动公司自主研发出来,但它还是不够成熟,还需NGN的发展来为其进行不断地改进。

五、结束语

综上介绍了NGN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它继承了现有电信技术的优势,以软交换为控制核心、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结合多种接入方式(包括固定网、移动网等)的网络体系,与以前的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虽然现在NGN网络的发展方向还不完全明朗,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但网络融合与开放的趋势不会改变,NGN的发展前途无量。

参考文献:

[1]王宁.NGN现状和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1.

[2]杜海源,张碧玲.现代交换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杨金生,代伟阳.浅谈NGN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业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