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1篇

大多数的情况下,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合格,其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有高技能、高学历、高品德等,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要想培养学生的素质,就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文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能型人才。本文将浅析一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概述

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素养,都是指人们在后天通过活动所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和思想修养等,素养主要就是由个人能力与个人精神两部分组成的。而人文素养,也是以人为中心,其中对人文科学(包括文学、道德政治和经济学等等)方面的研究能力与知识水平,从而体现出来的,以人作为对象和中心的一种精神。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把人作为中心和重心的精神,对人类的生存意义与价值进行关怀。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道德伦理,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并不是直接将教育转化成实际的效益,而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成效。因而,在学前教学专业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得到均衡的发展,这也说明人文素养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够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来源于学校方面,因为学校的教学宗旨就是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因而出现了许多与学校办学宗旨出现偏差的现象,比如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这就使得整个教学都以专业技能教学为中心和重心,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却被严重的忽略了。长此已久,这种偏重于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就会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降低,职业技能也不佳,而且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第二,来源于老师方面,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的老师依旧以灌输式教育和应试教育为主,这就使得传授的专业技能知识有所限制,不能够拓宽知识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会使得老师的综合素养降低。因为老师自身没有渊博的知识,从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老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够将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在教学中体现不出人文素养的教学,使得教学中缺乏诚信、敬业等方面的教育,不能够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符合。第三,来源于学生方面,学生自身的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都比较薄弱,基础不够多,很多学生还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流畅的问题,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出现自卑的心理,制约和阻碍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学生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要求不够严格、不够高,自身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使得学生毕业以后,很难适应社会的教育工作。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的考核,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奠定雄厚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有一个协调而稳定的发展,通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就对老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人文素养和教育目标联系在一起,制定出相关的教学档案,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标准,通过相应的活动或者比赛等等,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心与自信心,让学生从提高自身开始,最后达到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与要求。

2.通过完善课程的体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完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和增加人文素质课程,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多数的情况下,人文素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课程:(1)文化修养课程,这门课程以历史文化为主,把文学经典作为主讲内容,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2)审美艺术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讲解诗词、书法、绘画和舞蹈等艺术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社会生活课程则,这门课程主要是讲解一些社交礼仪和哲学等内容;(4)人文知识讲座,这门课程主要是给学生讲解儒家思想,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育儿知识,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总而言之,作为人文素养的四门基本课程,都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这些课程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当中,能够丰富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说,通过人文知识的讲座,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修养得到快速的升华,;社会生活课程中的哲学,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思维;文学修养能够把人性和人文进行良好的融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精神品德与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3.通过强化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只有不断地加强与提高老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才能够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显著的效果,那么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老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老师队伍建设的教学能力,从而保证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正常进行。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其中的教书是指强化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而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与文化素养。因此,老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提高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在学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深入的去探讨和了解人文素养,从而对人文素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树立好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做好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老师在强化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意识,通过开展有效的培训措施,不断地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还可以专门给学生开设人文素养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4.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多数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内容,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是以人文素养的内容与知识作为标准,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而将人文素养体现在课程教学当中。在教学过程当中,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人文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人文内涵的培养。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人文思想作为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深入人文思想教育。除此之外,在教学目标中也把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在文化课程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儿童文学相关课程的建设,不断地拓宽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在气质和修养上得到完美的提高。与此同时,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出专业课中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力与优势,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优秀文化知识,从而将知识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发挥出知识真正的价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强化教学的方法与方式,通过多样化教学,真正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教学方式为辅,结合教材内容,将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好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给学生设置科学而合理的相关课程,不断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通过拓宽学生视野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提高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进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与稳定。

作者:章静秋 刘红 单位:贵州水城县比德镇中心幼儿园 贵州水城县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周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43—44.

[2]黄晓霞.中职学前教育———注重人文素养[J].南北桥,2014,(1):82.

[3]康静,刘佳.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50—51.

[4]于滢慧.让人文之花在儿童文学中绽放———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18).

[5]方方.试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55-56.

[6]王建鑫.浅谈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77-78.

[7]朱仁娟.新教师群体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47-48.

[8]朱照红.高职学生创新心理与积极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5):89-90.

[9]周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64-65.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2篇

一、教师要增强自身知识

新形势下,英语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有艺术,高效率,必须先增强自身知识,以适应时代需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如果教师自身没有高深的知识,谈什么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素质教育一切都是空谈,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先努力充电,刻苦钻研,要厚积而薄发,左右逢源,工作中才不显得捉襟见肘,才不会有“本领恐慌症”。知识的掌握也应做到“精”与“博”,精与博好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精了,课堂才有深度,只有博了,课堂才有广度。只精不博,课堂无趣,只博不精,课堂跑题。只有将精与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之职。所以,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师既要有精深的学问,同时也要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形势下更新的知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应该是自身知识过硬。如果教师没有过硬的广博深厚的知识,他的课堂将会被学生淘汰。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1.重视思想素养的培养

作为新课程改革潮流中的中学英语教师,除了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广博的课外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思考,重视思想素养的培养。毫无疑问,一位思想深邃的老师,把自己独到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形成语言,以其深刻的思想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被激发,而且还会对老师产生崇拜的情愫,以至对英语学科产生一种深切的“爱恋”。所以,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基本的素养应该是善于思考,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具备深邃的思想素养。

2.重视语言艺术素养的培养

英语语言,人类文明的象征,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精湛的语言艺术能让课堂亮点百出,耐人寻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是很重要的。教师讲课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连读、弱读、跳读正确,语流顺畅,语速适中,英语发音掷地有声,时而婉转低回,时而深情高亢,学生的心绪会跟着起伏,或激动,思考,奋起亦或放松,宁静,感悟。试想如果一个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遣词造句明了,说话态度自然,表达感情动人,语言既得体地道,又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并且还注意讲究语言的直观性、启发性、诱导性、可接受性等等,学生又怎能不深受熏陶并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呢?又怎能没有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的锤炼,培养精湛的语言素养。

3.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修养和质量,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会影响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祖国栋梁的培养者,责任特别重大,更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自己在深厚人文底蕴的浸润下变得深刻,出类拔萃,并且努力使自己平凡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用人文素养来感化、开启学生的灵魂,进而创造出他们各自独特的人文情怀吧!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较为不足,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0引言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考试能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首先,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均较为落后,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力度不足,学习效率较低。语文教学对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要求我国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导致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有效率严重受损;其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水平,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自尊,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要保持威严的形象,导致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1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例如人与人相处的知识、人与自然相处的知识、为人处事的道理等等,而这些内容和知识的挖掘正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压善于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教师要向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还需要采用情境创设和情感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蓝色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你们觉得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会说是绿色的,然后教师引入课题:“可是今天我们的主人公画的树叶却是蓝色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然后学生会说:“因为她的同桌不愿意将绿色的铅笔借给她画树叶。”然后教师再问:“那么你们觉得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如果是你的同桌像你借铅笔、橡皮或者像你寻求帮忙,你们应不应该帮?”让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看到内在,促进学生的内在修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一些动物类或风景类的文章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表面的知识内容外,还需要告诉学生要学会与大自然和平相处,要爱护动物,珍惜动物,不能够随意伤害小动物,也不能够随意损坏植物等。

2.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与自然相处的道理,更加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租到这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要虚心接受被人的建议,并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3]。例如在《我们成功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够成功,因为自己一定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学习,最终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同学们在识记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呢?来跟我们分享下吧!”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状况,要求学校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意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加强要学生的联系,多关心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展高效的班级活动[4]。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完善考评机制的方式来督促小学语文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这样,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主要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同时要求学校要采取有效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玲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集体感和责任感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83.

[2]张春玉.让人文思想浸润学生心田———谈语文学习中小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212.

[3]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创设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代人文教育实际上就是要通过现代生活的教育达到培养人文精神的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寻求人生的意义,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成为有良好教养的人;让学生学会自处,学会与人相处,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宽广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献身的精神。这不仅意味着语文教学内涵的扩大,而且意味着语文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变革。

教学中,教师不应束缚学生的思想,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发现问题的兴趣,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加大人文教育的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用人类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在教材之外适当增加一些人文性较强的读物,指导学生阅读。比如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化书籍的阅读,强化情感品格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途径。新课程标准首先就是让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放眼生活。电视、网络、街上的招牌、条幅等都是语文教学宝贵的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善于利用生活中各种语文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激活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作品是历史的反映,是生活画卷的描摹。它体现着作者关于人世、宇宙的形象思考,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感受,从历史的深度认识生活,体验人生,从中汲取营养,接受人文素养的陶冶,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感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欲。

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让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的隐含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确“信念”,了解《国榷》编写的艰辛历程,体验谈迁理想实现时激动、愉悦的心情;在谈迁遭遇厄运时,引导学生品读文字,发挥想象,体验谈迁原稿丢失的哀痛,在常人观念中,谈迁会怎样?而谈迁没有绝望,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做到紧扣信念,不离主题。接着,让学生了解谈迁的北京生活,在阅读概括中体验谈迁在北京“苦”、“累”、“弱”、“孤”,然而谈迁依然坚持着,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做到紧扣主题。最后,升华总结,学习最后一段。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所以,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融入语文资源,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容量有限,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获得,必须要依赖于教科书以外的体验。如带领学生爬山、登高,领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宽阔胸襟;如带领学生踏青、春游,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杨柳新枝,小草吐绿……这些悠久灿烂的文化、优美崇峻的山川风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还能让他们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引导体悟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抓住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激发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要巧妙设疑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激发起学生自学和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关键字眼,并反复推敲,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趣。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营造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充分利用课件,再现书中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以读生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采用“以读激情,语音传情”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以一种最佳的自学心境,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四、一同走进生活,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就更应该把阅读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注意将阅读教学生活化,及时地经常地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语文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在应用中提高能力。要建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阐述自己的见解,进行多向交流、争论和互疑互答的时间和机会,把语文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社会实践中来形成理论性认识再到社会实践中去”,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2.增加课外阅读。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阅读成果产生于有兴趣的阅读过程中,读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有顿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除了一些规定的必读的中外名著,还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时代感较强,学生乐于接受的书籍作品,要允许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自。教师加强引导,只要内容健康的书籍作品,尽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阅读。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5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2].可见,培养合格人才并能促使健全成长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入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阶段,迫切要求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既要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即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教育,做到求真求善求美,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在高等职业教育纵深推进内涵建设的情势下,如何实施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有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1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新趋势

1.1需要职业技能,更需要职业素质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1年专题调查对5376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爱岗敬业(64.5%)、团队合作(56.3%)最被看重.另外,根据来自中国本土教育咨询公司麦可思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工作后最有助于职业发展的5项能力分别是:积极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团队合作、表达沟通、积极聆听.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的高度重视和要求.事实上,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不仅要拥有“一技之长”的本领,而且还包括丰富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职业态度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素质[3].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

1.2需要个人技能,更重视合作发展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博士认为,通过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等良好的习惯,获得了个人的成长独立,而想要获得持续的成功,则需要具有双赢思维,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乐于团结合作.作为基础性的素质,文化素质能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将素质转变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需要践行规范,更需要大胆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一个技术和管理规范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必须是能高效地实施既定的技术规程和方案要求.随着职业技能由再造性技能向创造性技能转变,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高新技术岗位具有跨学科、跨技术的综合知识,全自动、智能化的设备和工艺,最新的科研成果,所有的这些特征使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素养和岗位创新能力.

2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缺陷

刘洪一教授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所作的《误区与路径———高职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明显存在以下四个误区:技能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对立冲突,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思想,将企业文化与高校教育文化混为一谈,忽略高职教育特点而把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课程;同时,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还存在三个缺乏:缺乏对于高职院校核心文化的锻造,缺乏正确的高职院校学生观,缺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规划和指导[4].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主要问题有:一是过分强调技能教育而削弱了文化素质教育的质量.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如果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必然会削弱技能教育,没有充分认识文化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过分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而妨碍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很多高职院校一味追求高就业率、高对口就业率,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人才观,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社会和岗位适应能力教育的重要性,出现了“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并存的现象.三是片面理解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些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开设了几门人文课程,就是实施了文化素质教育,有的就是开设几个人文素质讲座来替代人文素质教育,有的用一些文体活动代替文化素质教育,有的将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混为一谈等.四是教师素质的局限性影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理论家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未来的教师应充盈人文精神,学识渊博而见解深刻,能独立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5].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很多高职教师没有真正达到“双师”真正要求.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纵深内涵建设背景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确立“育人”为先的理念,以培养对象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重心,在深刻理解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实施有效路径和方法,着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3.1更新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融合的文化氛围

大学精神通常包括人文关怀、理性光辉和自由独立三层基本涵义[6].高职院校由于起源主体、责任使命、培养模式等根本性差异,大学精神未完整地传承,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是高职教育视域下大学精神的新架构[7].由此,作为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一是能胜任某项工作的职业人,主要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二是具有转岗能力的职业人,主要指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三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主要指清晰的认知、坚强的意志、双赢的思维.只有在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才能同步提升人格素养、精神素养和道德素养,高职学生才可能成长为满足这三个层次的职业人,才能培养出“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

3.2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构建多元化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得高职教育具有独特内涵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特征,从而形成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联动机制,为构建多元化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提供了条件.政府是这个多元化平台的基础,为文化素质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宏观指导和规划、经费投入等.学校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可以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公民意识等类别设置、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精品优质课程,这样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发展自己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锤炼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8].与此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如实训实习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以此熏陶和濡染学生的学习习惯、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达到起于知识、渗透德育、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目的.企业是多元化平台的支持力量,它不仅为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场所,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文化素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还可以对此作出评价和检验.行业则发挥着引导作用,主要是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明晰职业素养的要求,适度参与文化素质教育方案和课程的设置等.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定位、作用不一,但都是合作共建多元化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3.3丰富课外文化活动,构筑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通过以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构建多功能、多层次、递进式的立体化校园活动体系,建设和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一两堂课就可以培养的,所以能满足学生持续发展、多面向、功能互补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了操作性较强的文化素质教育途径之一.如开展成功人士讲堂、创业者论坛、优秀毕业生访谈等高品位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应注意的是,校园文化活动只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相互间学习至关重要[9],课堂、讲座、实训、实习都应全面渗透,这样校园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其综合效应.

3.4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建立高素质的高职师资队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高职教师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播种者,他们的职业伦理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前提.从师德教风建设、文化艺术修养、团队意识等方面加强对教师职业人文素质的培训,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激励、评价体系,把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按课时和工作量计入教师绩效评估和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重要目标 培养方法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是“文”与“道”的有机统一,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或是将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或是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的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推动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一下,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基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应体现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反映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生活的激情等。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的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将相和》中蔺相如所表现出来的博怀和宽宏大度。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拓展“人文素养”的外延,即人文素养应包括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思想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三、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挖掘名篇,积淀人文素养

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在悠久的历史洪流中,我国的文学作品多如牛毛,在这些名家名篇之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以古鉴今地逐步沉淀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诵读诗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小学教学过程中切实可行的一种手段。诗文,特别是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经典,哲学的哲学,是经过多少朝代的大浪淘沙而积淀下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其中所富含的节奏、韵律,精美的词语、句子,无不给人以美感。我们从《诗经》、《论语》以及唐宋诗词、古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以及四大名著中精选再编入手,供学生诵读。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或自读,或集体读,或朗诵,或书写,或吟唱,朗诵比赛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品德变好了,性情温和了,情趣高雅了,讲话写文章语言优美,思如泉涌。

(二)情感熏陶,迁移人文素养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在挖掘名篇内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其中饱含的审美情趣还给学生,并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由于情感教育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以情施教,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必要的迁移,并以之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多方面地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的熏陶。如《燕子》、《阿里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欢快热闹的气氛,“千山万壑,全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的美丽景色都很自然地出现在眼前。当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三)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1.早间诗文诵读活动

利用每天早晨的十分钟开设古诗文诵读活动,请有较好朗读技巧的同学来领读,每周再做一次简单的朗诵汇报。这样的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欣赏水平,使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

2.开展语文活动比赛

比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调动学生不断自学、不停探索的精神。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书画比赛、作文大赛、故事讲演大赛、课本剧表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比赛中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3.开展人文科学讲座

祖国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利用讲座的形式请一些领导、老师或者是学生家长来讲一讲自己游览过的地方,说一说自己对某一部作品的理解,这都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好办法,也能使学生直接地感受到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四)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关键是在实践中去培养,人文素养的高低最终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学生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校园环境。良好校园内人文环境包括人际交往环境、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

1.墙壁文化

校园内的走廊、楼梯拐角、教室内的墙壁都是文化展示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墙壁文化,将学生的手抄报、诗文作品、画作等展示在墙壁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正在被重视。将一些名言警句、江山图画、历史文物、外国文化等,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表现在墙壁上。只有当学生感受到四季的美、人性的美、艺术的美,才会让学生对自然现象充满天然的惊奇与求知欲,才能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做一个符合现代要求的有人文素养的人。

2.广播空间

校园广播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地,利用校园广播,通过新闻解读、名人轶事、歌曲欣赏、校园新诗等内容来彰显人文精神。这些自由的广播栏目,要贴近学生生活,以传播人文观念为主,介绍一些有意义的多元文化,将人文精神扎根在孩子们的内心。也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参与其间,争当校园广播台的主持人,争当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从而在积淀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丰富了课余生活。

3.课堂传播

课堂教学是沉淀人文性的重要工具,课外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讲述人文精神的材料,教师在传输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握“文笔解读”这一工具,落实“人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得课堂常规教学与上“人文性”教学达到两者统一,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建构完美的课堂。

4.图书传情

要制定学生的读书计划,用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体会读书的那份闲情和雅致,从中体会人文精神的宗旨。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并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读书的氛围回荡在班集体之中。也可以随时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馆读书,进行图书馆的打扫,让学生感受富有书香的环境、感受书籍的滋润,体验书中的爱与博大精深。在班级里开展班级读书会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和读书方法。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但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碰撞时便是两种思想。广泛的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从挖掘名篇,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情感感染,挖掘人文素养的深度;优化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开设实践活动,渗透人文素养精神这四方面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历史任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开展多元化、实践性的教学,将人文素养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苏维平.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J].教育革新,2008,(12).

[2]倪仕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新课程(小学版).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7篇

一、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追求数学内涵之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获得了哪些发展,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为了学生表面上的兴高采烈、其乐融融。所以数学课堂切勿重形式轻内涵,要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学习的内涵之美。

二、关注情感触角,让学生在认知与情感中自由呼吸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教学实践来培育学生的理性意识、理性能力、理性精神,直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性观。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期望每个学生对数学都有这样一份感觉——领悟数学是怎么回事。比如,通过黄金分割数的教学渗透人文思想;轴对称图形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数学的对称美;通过宇宙中有“黑洞”引入“数学黑洞”等。理性情怀,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张力,它会让数学课获得永恒的力量。

三、从小处着手,让“数学”与“生活”携手同行

数学教学内容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明线——数学基础知识,这是直接表述在教材里的;另一条是暗线——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科学与人文的分寸,要把“数学味”与“生活味”有机调节。当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时,“生活味”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调味剂”;当学生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时,“生活味”就要淡一点。数学教学应该从小处着手,真正让“数学”与“生活”携手,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四、“知识数学”与“素养数学”诠释数学教学的真谛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 素养培养 校本管理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语境下中学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DBG125116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10-01

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学语文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丰厚人文底蕴和良好科学素养。加强校本管理是培养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重要保障,它使提高语文教师素养的工作不再是教师个人的零散行为,而以有统筹有步骤的形式,推进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内化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是教师通过修习文学艺术、社会文化等内容,内化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教学工作中尊重关爱学生,体现对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如科学事实、概念规律,科学能力如创造迁移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以及科学治学态度,善于发现学习生活中的不足,批判地思考并改进现状。

语文教师必须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融合起来,以适应全面发展、均衡素质、创新精神这一教育规律的要求。从目前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现状来看,却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一方面因为学科背景的原因,很多语文教师科学素养较为欠缺,对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不甚了了,在驾驭语文课相关科技常识时,显得力不从心;或科学思维能力不够缜密,教学思维的逻辑思辨能力、创造迁移精神不强。另一方面,有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人文素养过于自信,以为多年文科知识积累,必然对“人文”有所心得。其实,这样的心态都未能体现出对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并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校本管理必要性

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看似只关乎其自我管理价值,但从一个学校总体规划与长远发展来说,教师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与长远发展,教师培养必须纳入校本管理进行统筹规划。

作为现代教育管理重心下移的结果,校本管理以学校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促进并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追求学校管理的最理想目标和最优化状态,力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开发利用、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学校的各种办学资源。

根据各个语文教师自身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通过校本管理科学有序的配置和合理强化的运作,语文教师得到开发自我潜能的机会,通过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其各尽其才。这样不仅可以增值教师个体的素养,使其成为更加宝贵和有用的教学资源,而且将统筹创造全校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否则,各行其是的做法,既有一叶障目的片面性,也容易缺乏长远规划。因此,校本管理要把系统全面地培养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以提高全校语文教学水平,进而带动其他学科教学的共同进步。

三、校本管理策略

学校管理者可以从营造培养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师资理念、促进校园综合性文化氛围、创新教师培养模式、设置校本课程等方面,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校本管理。

首先,学校的管理者要营造培养语文教师全面素养的师资理念。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胜任工作要求必须全面提高素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追求广博的知识。环境潜移默化和影响长效的特点决定了营造这样的师资理念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师对提升素养的重视,这样语文教师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重视,并以教师素养的提高来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 打造人文校园、科技创新校园的氛围。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时刻都需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在校园人文文化、科技创新的氛围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各式学生活动蓬勃开展,如科技节、戏剧节、体育节,学校学生社团多达数十个,如模拟联合国、街舞社、戏剧社,如果语文教师只知道书本知识显然不够,必须充实和丰富知识面,才能融入学生教育的大环境中。

第三,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到校本培训,一般都会想到开会学习,我们还可以让培养方式以令人喜闻乐见的面貌出现。在人文素养方面,学校可以以戏剧俱乐部、西方文化沙龙、旅行摄影比赛、美学讲座、国标社以及指导学生社团等形式组织语文教师开展活动,既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也扩展其人文方面的视野。在科学素养方面,可以通过跨学科听课、组织校园科普活动、教育技术培训与竞赛等打通学科界限。

学校还可以根据语文教师各自教育背景、教学专长及个性特征,设立教师个性化培养方案,抓好教师继续教育,给他们反思充电的机会。语文教师要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就要有独立的读书计划和自主发展规划,没有广泛的阅读积累,就不可能有广阔的精神空间,也就不会有丰厚的人文底蕴与科技知识。

第四,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必须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校本管理应该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让语文教师培训后的成果得以在日常教学中实施。一是鼓励语文教师开设各种文体、各种课型的公开课,通过跨学科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二是鼓励教师根据自身阅读兴趣开设各类校本课程,比如红楼人物谈、西方科技发展史、古代书画研究等,尤其鼓励开设具有综合叉学科的校本课程,比如先秦诸子百家、文明礼仪养成、文学中的科学知识等,以教学促进教研,以教研反观教师培训,教师在审视中改变自己,在改变中提高自己。

第五,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必然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既关爱善待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和体验学生的困难、挫折和渴望,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与成长,以宽容之心包容学生的过失、点拨学生的迷津;也要根据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的潜质、培养其学习能力。

四、检测反馈机制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育人,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否得以有效进行,需要通过检测来反馈效果,这种检测既是评价过程,激励教师积极性,也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校本管理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竞赛进行检测;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通过撰写论文、申请教研立项将教学中的思考固化下来;通过对学生与家长的调查问卷和座谈了解教师师德情况、教学能力水平,不惟成绩分数评价教学;还可以通过语文教研组与其他学科教研组横向比较,分析语文教师在阶段性培养过程中的优劣得失,进而总结经验教训。

总之,为了更好地实践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的校本管理,这不仅使教师自身获益,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充实校本管理方面也将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