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危险性很高,由于原油容易燃烧和爆炸,因此开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急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如预防、预警和紧急处理等工作十分重要。所以,采油厂要注重研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各项机制,将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的损失以及伤亡降到最低水平,为建立安全性油田而努力。
1 采油厂应急事件特点
采油厂在生产实际中会面临着爆炸、毒气以及火灾等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性因素,这些危险性因素主要来自两种途径:一是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危险物质;二是生产技术、设备以及自然灾害,如洪水、雷电等。采油厂出现的突发事件通常表现出五种特征:
(1)危险因素种类多,不仅包括毒气等危险性物质和由生产技术和设备引发的供电事故、机械伤害等,还包括某些自然灾害;
(2)造成的损失巨大。这些损失不仅仅包括财产方面,还有人身安全方面,不仅体现在近期,也能体现在长期;
(3)产生的影响范围广,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4)社会普遍比较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油区的群众还是职工对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稳定的渴望愈发强烈;
(5)管理控制可操作性较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量大,释放速度快,不可控制的因素很多,因此管理控制工作很难进行,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2 应急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物资不全面,管理存在漏洞
采油厂的油井分散性很强,环境不平坦,冬春两个季节干旱少雨,而夏秋两季又雨水过大,需要储备的应急物资很大。在当前,很多采油厂尽管已经成立了初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可是覆盖率低,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单井应急物资库的位置比较低,特别是在一些敏感区域,如堤坝附近、河流附近都没有设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点,因此与工作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规范化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还没有出现;第二,应急物资库的基本设施不健全,如通风不好,环境潮湿等;第三,日常管理不到位,流失比较严重。
2.2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
很多炼油厂的应急工作仍然侧重于事后进行补救,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日常的预警工作,导致工作落不到实处。
2.3 应急演练形式化、单一化,缺乏实战性
首先,形式非常单一。很多采油厂尽管都进行日常应急演练,可是却存在着过分追求演练的宏大场面、较强的综合性等问题。也有的采油厂演练之前不分析自身情况,而是完全照搬其他采油厂的演练模式,并且演练模式缺乏创新性,举例来说,如果要提升各级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采用图上推演以及以会代训等形式的效果会更突出。其次,实战性较差。演练过程都是预先设定的,尽管整个过程会非常顺利、圆满,但这一过程的内容、组成部分、时间控制以及具体流程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因此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很难体现出来,降低了演练的有效性,使演练失去了本应有的功能和目的。再次,没有健全的评估机制。演练结果的评定缺乏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因此它的实际水平和效果很难通过某种形式客观反映出来。
3.1 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第一,增加应急物资管理的投入,使单井应急物资库设置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第二,应急防控点应该重点设置在油区附近的河道下游位置,并且在数量上也应该有所突破,一些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应该准备充足,如编织袋、拦河铁架子、吸油索等绝对不能处于紧缺状态,万一河流受到污染,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采取行之有效的多项措施,增加防线,将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第三,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必须尽快建立起来,油厂管理者应该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做到账目、实物、标签三者的完全统一;第四,加强应急物资库基本设施管理工作,如改善库房环境、多通风、防火等。
3.2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警机制
采油厂可以成立专门的急控中心,全天监控声场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那些能够产生重大危害的危险因素。采油厂可以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员,主要负责对危险因素的巡查工作,对于那些影响特别大的危险因素,要做到每小时都查,万一发现有突况发生,应该立刻将消息上报给急控中心。急控中心也要重视收集整理相关预警信息,并做到及时处理。处理预警信息指的是由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分析、归纳这些预警信息,并评估出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要做到以下几点:生产设备上安装相应的监控系统;专门的巡查人员负责巡查,并及时上报突况;附近的社会大众一旦发现有泄漏、火灾等突况发生,应该立刻通知采油厂;由新闻媒介向公众公布出采油厂以及油田公司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预警信息;急控中心应该做好应急处理的指导工作,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防范准备。3.3 进一步完善应急演练评估机制
事故应急演练能够树立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因此,采油厂要重视应急演练的重要性,不但使之形成制度,而且要经常演练、规范化演练,主要做到:第一,演练的针对性要稳步提高。采油厂要依据季节变化和自身实际条件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应急演练活动,如采油井厂、运输站等地方的重点应该是防火、防爆;集输管道以及注水井等场所的演练重点应该是防止泄露;春季的演练重点应该是防止火灾、夏季主要是防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第二,应急演练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应急演练方案应该注意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同时虚心征求相关专家的专业化建议,然后讨论、修改,直至最后确定。第三,提高应急演练的而实战性。加强演练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提高演练的实际效果;第四,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评估标准,及时完善应急演练的评估机制,以便检验应急演练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出合理的措施来弥补演练活动暴露出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一、我街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我街道各级各部门制订了一批既符合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街道办制定了《街道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街道社事办、群工办、安办等部门根据自身部门职责制定了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全街道各级基层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截止2014年底,我街道共编制应急预案60个,其中总体预案6个,专项预案8个,部门预案5个,基层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预26个。
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我街道突出预防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动物疫情、公共卫生、等重点,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2014年内共开展5次应急演练,其中街道办事处组织2次,街道各单位组织3次。2014年街道内共举行重大活动6次,制定重大活动预案3个。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街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街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应急预案的编制上,对应急预案体系认识不足,仅限于制定上级政府、部门安排的预案,结合实际制定的较少,部分内容没有制定预案,部分应急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二是应急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应急体系,由于应急力量的分散,应急力量和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和统一协调机制。
三是因为本级财政压力大,资金投入不到位,应急装备数量不足和落后,救缓能力差,应急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四是应急演练上,虽然我街道组织了几次较大的应急演练,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其中暴露出来的缺失专业人才,公众参与度低等。
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工作。街道做为最基层的单位,人员少、专业性技术不强,应急工作实践不多。在组织业务工作培训时,受工作范围、实践活动、业务层次等所限,影响效果的提高。建议县应急办组织适当的培训交流,促进乡街道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20__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促经济发展和保安全稳定相结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按照“以人为本、健全机制,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管理,快速应对、协同配合”的方针,围绕省政府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应急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范和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新调整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及军分区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县(市)、市直4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面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各县也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住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部队、武警等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基层民兵、企业、社区综合应急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形成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20__年,各县分别成立了民兵应急营,所有的乡镇基本都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采用集中时间,统一管理,封闭训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二、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防范机制,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和善后处置,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类预案基本覆盖了全市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统分结合,自成体系,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全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变过去的事后、抢救性的被动应对为事前、预防性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20__年我市共专项应急预案18个,部门预案25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39个,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 工作,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不断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的目的,20__年我市开展了地震、治安防暴、消防、旅游、公共卫生、煤矿、非煤矿山等共250余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7人,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5000余人。进一步规范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理程序。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告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必报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数据库,逐步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拟订调用方案。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争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四)加强基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应急工作薄弱环节。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应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 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特点,周密组织,积极落实,紧紧把握“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根本,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它各各行业、领域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类高危企业按照“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处置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要求,强化了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
(五)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救灾手册和宣传单10余万份,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交给群众,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宣传应急救援的必备知识,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
20__年,我市始终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工作中,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这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应急管理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这是彰显应急管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四是必须认真研究工作规律,这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要求;五是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六是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的制度保证;七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各个方面,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这是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
1.引言
供电企业是电力生产与供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对电力事故发生后能否快速、有序地恢复电力供应起着绝定性作用,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是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决定的。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是依据相应的审核标准,对被审核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的检查、评价活动。通过应急管理审核活动,可以有效查找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进而保证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1.1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
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如下:
(1)审查和评定被审核对象的现有应急管理工作。
(2)查找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指明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
(4)持续提升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绩效。
1.2应急管理审核分类
应急管理审核通常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组织本单位人员对自身进行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的上级单位或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3)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应急管理审核内容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需要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方面工作着眼,审核需要从11项工作的策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四个方向进行系统审核。
2.1应急管理机构审核内容
2.2突发事件识别审核内容
2.3应急预案管理审核内容
2.4应急队伍管理审核内容
2.5应急物资管理审核内容
2.6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审核内容
2.7应急联动管理审核内容
2.8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审核内容
2.9应急响应管理审核内容
2.10应急信息管理审核内容
2.11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审核内容
3.应急管理审核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审核工作需要建立“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3.1人员资格确认机制
人员资格确认机制是指审核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考试考核,通过考核后方能获得参与应急管理审核工作资格的管理机制。
(1)审核人员资格考试应考查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审核技能的掌握程度。
(2)审核人员资格的有效期一般设定为2年,资格满2年后需要通过资格复审考试方能延续资格;取得资格后2年内未参加过审核工作的,需要重新进行考试获得资格。
3.2定期审核机制
定期审核机制是指需要按周期开展应急管理审核的工作机制。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半年,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1年,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2年。
(2)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组织实施,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组织实施,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指定的审核机构组织实施。
3.3问题改进机制
问题改进机制是指针对应急管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确保能够被有效改进的工作机制。
(1)在审核工作完成后,要求被审核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方案应提交上级单位备案。
(2)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负责监督和检查问题改进工作的落实情况。
(3)将问题改进情况作为下次审核的重点审核内容之一,进而推动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3.4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是指通过应急管理审核的评分来衡量应急管理工作绩效,对于绩效未达到预期目标的组织和岗位进行考核。
(1)被审核单位应设定审核评分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设定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
(2)被审核单位在审核完成后根据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完成情况,对未达到目标的组织或岗位进行考核。
(3)上级单位也可以为下级单位设定绩效目标,并对未实现目标的下级单位进行考核。
4.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4.1总体流程
应急管理审核实施由以下6项连续性工作构成(如图1所示):
(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2)召开审核启动会。
(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4)编制审核报告。
(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4.2流程说明
4.2.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
成立审核工作组负责审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明确审核工作组的组长和组员构成,并根据审核工作实施需要成立不同的审核小组,分别负责对应应急管理模块的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组负责编制《审核策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审核对象、审核时间、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工作进程安排等事项。
4.2.2召开审核启动会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启动会议,通过会议明确审核工作目标和审核工作进程安排,并要求被审核单位全面配合审核工作组的工作。
4.2.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
按照《审核策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小组对被审核单位的文档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审核。
4.2.4编制审核报告
各审核小组根据资料和现场审核结果,编制本组的小组审核报告;审核工作组对各小组审核报告进行汇总和编辑,完成本次审核《审核报告》。
4.2.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审核工作组宣读《审核报告》,重点说明被审核单位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要求被审核单位指定针对不足之处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
4.2.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审核工作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审核组织策划和审核实施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确保审核工作的持续改进。
5.结论
本文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个方面明确了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的内容,建立了“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4项应急管理审核机制,给出了包含“审核工作组织策划”、“召开审核启动会”、“审核人员分组审核”、“编制审核报告”、“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和“审核工作总结改进”6项连续性工作的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科]
【参考文献】
[1]姜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管理科学学报,1998(1):73~79.
1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主要职能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是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教学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食品饮食卫生的监测与督促;加强对传染病(校园易发生传播或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疾病、常见病的防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对师生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与防控等。
2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缺乏长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只有针对学校卫生机构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等,没有比较完善的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对江苏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欠缺
大多数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由高校卫生机构人员兼任,或学校后勤管理处(公司)负责,具体工作仍是卫生机构人员承担。学校卫生机构人员普遍缺少,有些高校甚至只有1~2名医护人员应付简易门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2.3 高校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高校的迅速扩展,高校服务行业日趋繁荣,公共场所的数量逐步增多,如宿舍、食堂、商店、洗浴中心、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这些场所人群聚散频繁,若通风不良、环境不洁,极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或传染病流行[1]。目前,大多数高校未能按照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进行严格管理,缺少严格卫生管理制度、无卫生责任人或制度落实不严格;有些学校学生住宿环境、卫生设施未能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发展,明显不能适应高校公共卫生的需求,存在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大隐患。
2.4 职工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工作相对薄弱
大部分高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只忙于应付日常门诊工作及学生的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对教职工的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工作开展不够。教学科研的基础力量,如何做好其健康保健和疾病监控工作值得认真思考。
3 对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几点个人建议
3.1 充分认识,高度重视
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应制定一套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条例或规范,严格检查各校落实情况,做到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防患未然;学校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大公共卫生管理的投入,坚持“预防为主、管防结合”的工作原则,对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其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
3.2 健全机制,加强管理
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考核标准(试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食品卫生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学校内部的各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做到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共卫生检查,及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制订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以防遇事措手不及。
3.3 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应急演练
3.3.1 充分发挥学校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
通过校园网、学校广播、黑板报、讲座等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师生中普及开展个人卫生、疾病预防、应急自救与互救等有关教育,提高师生的卫生安全保健意识。
3.3.2 学校应根据实际,开展对师生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关键词】应急管理 预案 调查 现状成效
面对突发事件做到“处变不惊、应对得法、运转高效、保障有力”,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的应急管理工作刚起步,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外加应急知识培训演练实践不足等原因,据对17个县(市)支行调查,目前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的应急管理能力还远没达到预防和应对处置真正意义的突发事件要求。
一、现状与成效:未雨绸缪形成机制框架
(一)应急管理机制运转基本正常
调查的17个县(市)支行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设立了兼职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组成了“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一岗双责应急管理队伍,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二)应急管理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2012年相关审计资料反映,调查的17个县(市)支行为保障本支行各项工作稳健运行,切实提高支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准备工作,都能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总体要求,各自根据《预案》等文件,通过例会布置、行长办公会审定等方式,督促本支行相关股室按职能分工,结合本行实际制定了多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了处置突发事件有章可循。
(三)个别突发事件处置有序有效
近几年来,调查的17个县(市)支行中有的县(市)支行先后处置了多起突发事件。如,一起是一支行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使《预案》明确的应急小组在第一时间各就各位,防洪物资到位,成功应对一次百年一遇的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险情,确保了金融资产的安全,受到总行领导的表彰;一起是一支行所在地通讯光缆被施工单位挖断,导致该支行各业务系统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6小时,事件发生后,该支行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方面及时向中支报告,并做好会计国库业务备分工作,一方面请当地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县领导出面协调解决通讯恢复事项,通讯联络便在下午恢复正常,有效应对了一起人为突发事件。
二、问题与原因:贴近实战能力亟待提高
2012年9月,调查的17个县(市)支行的上级行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支行,就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演练。从演练情况看,县(市)支行的应急管理工作与实战差距不小。
(一)部分预案操作性不强
目前县(市)支行的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多数是按照总行或上级行应急预案的模板照搬照抄而成,虽然预案文本格式完整、要素齐全,但预案与辖区实情况衔接不完全到位,操作性不强。一是预案文字描述多,流程图和配套操作表少,普遍只有文字描述的支撑预案文件,应对程序、涉及部门、人员职责的清晰流程图和配套操作表的相对较少。二是有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案,只有本单位的应对职责和措施,没有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相关条款,或有相关条款却职责不清,或配合和支持的约束力不强。三是部分应急预案一成不变,没有因时势、环境、业务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修正,如国库业务应急预案没有因TBS上线等而及时明确财政部门的相关应急条款。
(二)知识培训演练实践滞后
应急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实践产生应急技能。而现实是大多数支行的应急预案制定后,没有组织过实际的演练,少数支行即使进行了演练,也只是本单位力量的简单摆布,对提高实战能力而言无多大作用,多数应急预案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调查发现多数县(市)支行应急管理工作只停留在预案制定层面,参与人员对预案要求的掌握,实战能力的提升工作远没到位,也就是说知识培训演练实践工作,与预案制定与实践没有同步进行。
(三)横向沟通协调机制缺失
目前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对单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相对较强,而对复合危机事件的处置则存在联动机制不健全和协调障碍等问题。演练实践时发现,支行只对与上级行的沟通协调非常重视,而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明显重视不足,或者有联系却无具体跟进措施,或者电话联系后也仅是通报情况,无肯定性的回复信息,普遍存在横向沟通协调机制缺失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居安思危构筑坚实屏障
为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要有居安思危意识,实行一岗双责,层层落实责任、不断深化措施,抓实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应急保障、演练实践等环节工作,切实解决好“怎么做、由谁做、用什么做”等问题,为当地经济金融的稳健发展构筑好坚实的屏障。
(一)预案制定要有持续性、可操作性和规划性
持续性是指任何预案制定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随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也必须随业务流程变化及时进行完善调整,矫正目前一案定终身的做法和应急预案缺失做法,以便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至于出现预案失效问和无预案问题。可操作性是指制定出的预案要实用,预案的制定除方向性问题要与国家和上级行的要求一致外,具体实施细节则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规划性是指超出支行本身处置权限和处置能力,需要横向支持的预案,如金融稳定突发事件等。要统筹规划与有关单位的协调机制,明确各自应急处置主体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做到职责明确,措施有效,确保相关应急预案的操作可行和有序。
(二)用心解决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问题
目前,“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理论问题基本上已在《预案》中都有文字描述,关键是要解决参与人员掌握问题。为此,各支行日常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和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尤其是针对洪水灾害等常见突发事件,进行必备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举行贴近实战的情景模拟演练工作,通过演练找出问题、修正预案,并保持培训演练—改进完善—实践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上级行每年要就县(市)支行的应急演练,制定统一的演练实施计划和具体操作流程,指导县(市)支行应急演练工作,并定期对辖区支行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以免县(市)支行单打独斗提高培训效率。
(三)切实加强横向合作构建协调机制
就人民银行来说对重大安全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的应对,需要跨部门进行紧急行动,有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实效,因而加强横向合作构建协调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当地政府应急办的沟通协调,要求在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金融安全突发事件相关部门无条件的职责和义务,从政府法规层面对其职责和义务加以确定,以便真正危机来临时不出现讲条件和扯皮现象。二是建立横向应急联动机制。人民银行要利用组织牵头召开金融工作会等形式,按照当地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相关要求和自身实际,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公安、金融机构等的一系列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应急管理参与方的角色和地位,以便在危机发生时,可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设立临时应急管理机构,由参与方派代表参加,负责协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一旦危机消除则可自行解散。三是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召开联席会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沟通交流,通报情况,相互提醒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是商讨因形势变化的应对措施,以及各环节的衔接工作。
(四)居安思危抓实应急管理落实工作
突发事件虽不常见,但作为管理者或可能是当事人却要有随时应对的思想准备,确保应对机制启动有效和关键时该能起作用。具体做法是:一是实施三个层面的督促检查措施。即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不定期督查、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负责人定期督查、股长(主任)随时督查,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台账,有问题的要提出改进措施。二是成立应急管理工作督导组。督导组组长由支行总稽核或分管理行领导担任,成员由改任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组成,一方面发挥其领导优势,提升督查工作威慑力,另一方面使其有事可做,增强支行督促检查力量。三是发挥纪检内审的监督检查职能,强化监督检查实效。同时,无论任何形式的检查,都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和建议,要求其对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刘莉萍,胡宗荣.应急预案演练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5).
[2]郭会.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组织研究与实践[J].时代金融,2012(35).
一、抓好应急规划编制,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编制“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十二五”期间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做好市级规划与省规划的衔接,做好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做好与市级各专项规划的衔接。
(二)申报一批重点项目。在认真总结评估“”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现有应急资源,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申报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有选择地启动应急平台、预警预防、应急救援、宣传培训等方面的项目。
二、抓好预案修订和演练,提高应急实战能力
(三)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根据《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精神,修订《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地各部门都要根据修订后的《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精神,修订本地本部门各项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并报市政府备案。
(四)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年度演练计划,重点做好新增和新修订预案的演练工作,特别要加强高风险部位、高危行业和基层组织的预案演练。各县市区和市公安、消防、安监、卫生、国土资源、环保、教育等部门要有重点地组织开展1—2次实战性和群众参与性强的综合演练或专业演练,着力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三、抓好考核管理,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
(五)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根据《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印发《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六)加强应急管理督查考核。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做好对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理的考核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县市区、各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抓好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七)调整应急管理专家队伍。根据情况变化,对市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部分专家进行调整、充实,并为专家参与应急处置创造良好条件。
(八)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适时对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主任和市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期分批进行救援技能培训。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
五、抓好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九)着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制定全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适时启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分析、方案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整合现有资源,年底前实现互联互通。
(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市安监、公安、国土资源、经信、水利、林业、交通运输、消防、卫生、质检、药监等部门要对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开展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各县市区要全面调查掌握各级各类风险隐患的数量和状况,进行汇总造册,建立数据库,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六、抓好宣教培训,提高全民应急能力
(十一)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切实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各县市区和主要应急联动单位要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辟应急管理专栏,并对内容适时更新。结合“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等各类主题宣传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知识的社会普及率。
(十二)切实加强各级干部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各级要将应急管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定期举办应急管理讲座、短训班或研讨班。召开全市应急办主任座谈会或外出考察学习,及时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实行以会代训。
七、抓好应急值守,提高政务值班水平
【中图分类号】 G4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28―01
近几年,学校安全方面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让学生安全问题成了热门话题。因为千万学子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随着社会的稳定、教育的发展,学校安全管理也成了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校安全不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家长们关注的问题,是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为了让小学生能在学校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安全管理方面,作为负责的老师要和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配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学生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牵动着学校和家长的心。因此,学校安全管理不但要学校做好保卫安全的监管监督工作,而且还要给学生灌输安全常识,让他们有自我保护、远离危险的意识。
为此,学校要时常开展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讲座,让学生学习一些保护自己的常识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比如,每学期在学校开展一两次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或者“消防安全伴我行”、“安全校园,和谐校园”、“法津小讲堂”等为主题的讲座或者活动。学校也可以利用早读、主题班会、校园广播 、板报、橱窗等方面,多角度地给学生宣传安全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也能从不同角度,时时处处接受到安全的教育,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学校和家庭建立安全网,给学生的安全双保险
学生的安全除了学校的负责,学生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外,还要家长与社会的积极配合。学校要设法和家长建立联系网,比如校校通,学生到校家长就能收到信息,学生什么时候离校家长也能收到信息。家长也要在管理孩子写好家庭作业外,给学生看看报纸上关于安全事件的报道,让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增加一些常识和对事情判断的能力。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安全教育也不能忽视。在加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家庭环境建设,为学生搭建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方面,学校要给家长也做一些宣传,或者给学生和家庭联合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交流活动,如召开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家庭环境建设研讨会等。让家庭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家长也可以给学校提出有效的建议,让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更加完善。这样,我们可以在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习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
三、建立应急方案,组织应急演习,让学生在危险来临时能机智避害
很多学校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防震应急措施,让学生参加了各种预防、撤离的演习活动。其实,这远远不够,学校安全管理是长期的工作,我们不能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要常抓常练各种危险应急演习,让学生在危险面前,不再惊慌失措。学校要给学生经常讲一些如何应对火灾、地震、泥石流的讲座。我们也可以利用科学课、自然课给小学生讲讲这些危害方面的知识,如地震时为何要有序撤离,火灾时为何要俯身捂住嘴、鼻撤离等等。当然,在不可预料的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救援工作,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