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群运营报告

社群运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群运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发展路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则发展稳定。

“类似即时通信等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中的翘楚,自然非微信莫属。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众多功能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就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尤其是其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

一、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现状

1、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快速发送照片文字和多人语音对讲,同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团队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于2012年8月推出的一个附加功能。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免费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在后台进行编辑后把内容推送给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支持多媒体信息大规模推送、定向推送(按性别、地区、分组等指标定向推送)、一对一互动,多样化开发和智能回复。

2、自媒体简介

美国新闻学会下属的媒体中心与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长达六十多页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从《速途研究院2014年第一季度自媒体调查报告》来看,2014年是自媒体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只有媒体人才有话语权的模式,发展了以个体为单位就能对新闻进行生产、传播、推广的便利渠道,实现了高效快速的传播,让大众获取新闻资讯更加简单便捷。

3、每一个微信公众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微信的媒体属性:对企业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替代至少补充了他们的媒体投放渠道,成了他们与特定群体进行全方位沟通的渠道;对传统媒体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成了他们继微博、APP之后开辟的又一块战场,甚至成了一些传统媒体试水新闻传播新模式的试验场,可以更精准、更流畅地将优质内容推送给受众。

但微信公众平台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有思想、有个性、有内容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跨越中介,实现自我和受众的连接,即“每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就是一个独立的媒体,自媒体。”

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遭遇的瓶颈

1、侵权现象泛滥

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以前的媒体形式就会被集体“唱衰”,如“纸媒已死”、“广播式微”和“电视开机率恐慌”等言论的出现。但事实证明,所谓的媒介更新换代,其实“换汤不换药”,即换形式不换内容。优质内容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价值和在供需市场的强势地位。

传统媒体要通过内容的比拼赢得受众,自媒体也一样。在上百万的自媒体账号中,真正有能力“自行生产优质内容”的账号少之又少,于是为了吸引和留住受众,很多账号运营者不是着力于运用自身人脉,持续大量生产内容,而是关注很多定位类似的账号,每天做着“剪刀加浆糊”的工作。这种转载文章时不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姓名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

2、同质化严重

微博是一种社会化信息网络,适合信息海量、多样的媒体定位,而微信是一种社会化的关系网络,其媒体定位主要体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即订阅、精选和精确。在微博上,针对同一条新闻的微博会有成千上万条,但是由于其短小、浅易,阅读的费力程度大大降低。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往往强调“精选”,尤其要突出自媒体账号的不同之处,所以要争取做到“与众不同”。

同质化严重,不仅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甚至连由传统媒体运营的账号,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今年4月9日《央视新闻》、《新京报》、《南方日报》等12家主流媒体微信为订户选择推送了撒切尔夫人逝世”的相关新闻,在复旦投毒事件等热点事件上,媒体不仅也出现了“议题设置”相同的情况,还出现了“报道框架”类似的情况。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路径初探

1、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互联网时代被强调最多的,就是内容、产品、用户三位一体,所以无论是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时,还是自媒体从零起步时,都试图在人财物上平分秋色,但事实证明,无论媒介形式如何更迭,内容一定都是居于首要位置的,内容包含和体现了定位、公信力、品牌、团队资源、政府资源、政策支持、读者资源等要素。尤其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而言,内容本身就是拳头产品。

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运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侵权的现象,但是由于微信很早就开放了第三方平台,接入微信的软件越来越多,如第三方订阅、天气、游戏、音乐分享等,这些平台外软件对权益边界的要求越来越清晰,势必会倒逼微信,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另一方面,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现在内容上。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都是对传统媒体的重构,其生产方式从采编专业化生产走向UGC(用户生成内容)与PGC(专业生产内容)结合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广告为主走向立足用户与服务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方式从复杂的层级管理走向立足细分市场的垂直运作。

2、团队化运营

自媒体到底是应该由个人运营,用人格魅力征服和留住受众,还是由团队运营,保证内容的持续稳定更新,这样的争议从未间断过。2014年度最受关注的自媒体账号是罗辑思维、鬼脚七、万能的大熊、范氏途说、孕峰、吕商、MacTalk By池建强、极地特工、小道消息、城宇。

从这些自媒体账号来看,优秀微信自媒体的主办者多为职业精英,这些职业精英又可以粗略分为两类,资深媒体人士和其他行业人士。

资深媒体人新闻敏感较强,既了解新闻的传播规律,可以迅速、高效地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又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且拥有非常丰富的业内人脉和消息来源。综合以上种种优势,媒体人做自媒体,享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拇指阅读的主办者,左志坚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总监;滤镜菲林主办者陈鸣是《南方周末》名记者,现为《博客天下》主编助理。

尤其是自媒体罗辑思维的内容提供者罗振宇,曾担任第一财经总策划、CCTV《对话》原制片人,还担任过央视《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经济与法》节目的制片人,是不折不扣的优秀媒体人。受众每天听到的都是罗振宇的声音,看到的也都是他的身影,但是,罗振宇是在单打独斗吗?其实在《罗辑思维》第一次推出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罗振宇是产品、社群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虽然目前三人之间的合作出了问题,但是业内资深人士预测,以罗辑思维目前的体量和影响力来看,应该还会有新的合作者加入,团队化运营是大势所趋。

3、分众传播,“小而美”才是最佳路线

“小而美”一开始是流行于微博自媒体中的营销策略,但是事实证明,这一路线同样适用于微信公众平台。做一个小而美的微信公众号,关键是要定位小众,不要试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只要满足某一类具有某种属性的人群即可,比如汽车、红酒、区域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每一个用户群体都具有其独特属性,要根据他们的属性做好相应服务,提高用户黏性。比如杭州的微信车队,这支车队是自发的组织,来自各个出租公司的司机们,对移动互联网敏感,有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用微信调配车辆以及和客户联系。车队成员从100多人增长到200多人,车队成员平均月收入提高了20%至30%。

4、垂直运营,社群才是本质

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未来,是将一群有相同阅读品位或相似生活情绪的人们聚合到一起,通过由核心人物的消息推送,在一定的时间内甄别出忠实用户,将线上互动转化为线下活动,结成并巩固社群。

“罗辑思维”是最火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但它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要跨越十年的互联网实验,一个脱口秀,一个自媒体,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而《罗辑思维》这个产品,寄托着他们对知识、对自由、对未来、对独立的向往,承载着他们对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公民社会的责任。不得不说,该自媒体的确敢为人先,不断上进,而且罗辑思维目前170万的微信用户,也确实证明了自媒体社群化,是大势所趋。

相较于其他自媒体平台,微信做社群独具的优势还有对大数据的获取与利用:微信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亿,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用户入口之一,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功能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这种做法表面上仍然是推送纸版内容,但推送的目的不在于多一个渠道让受众阅读,而在于把握了解他们的阅读偏好。而且,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可以获取订户全部信息,并提供了强大的订户分组功能,可以按地域、性别、喜好、需求等不同的指标分组,为分组精准推送提供了实现渠道,从而为线下社群活动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如果说微博是广场,那么微信自媒体则是会所,会所交流自然比广场交流更有深度。而且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虽然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①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7)

②赵敬、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8)

③文艳霞,《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出版的影响》[J].《新媒体观察》,2013(11)

④王颖,《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新闻世界》,2014(2)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2篇

一、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我始终注重加强业务学习,扩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思想素质。在工作中,我积极向领导和周围同事们学习,取他人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在工作之余,把学习作为自觉行动,努力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头脑。在平时,注重在实践中学,立足实际,锻炼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在工作上保持积极主动、踏实稳重的态度,对工作充满热情,有责任心且敢于挑战困难,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注重工作效率。

(一)建设物联网集群综合服务平台

第一季度,我任职于平台支撑组,重点在于跟进物联网集群综合服务平台的开发工作,期间与各平台负责人持续讨论对平台建设的意见,及时与开发方沟通并修改。建设平台的同时,督促各平台负责人完成平台内部数据的上传工作,充实了平台内容。

(二)举办“i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经开区行业赛

六月中旬,在与小组成员的协作配合下,成功举办了第六届“i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无锡大数据与云计算行业赛,召开了赛前辅导会并制作了相关ppt,完成了比赛议程安排、主持稿撰写、致辞稿撰写、物料采集、大赛场控等一系列的工作,赛后完成了公众号文章的撰写及物料的归纳整理。

(三)把握政策完成项目申报工作

半年内,我先后完成两次项目申报工作。一是总结物联网集群综合服务平台相关业务,进行了江苏省星级企业上云申报,申报类型是三星级,完成了申报书的撰写并制作ppt进行现场答辩。二是归纳资源整合的能力,申报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按照提纲编写建设基础及目标任务、平台组织架构、主要任务及考核指标等内容,及时与区、市相关申报部门沟通,反复修改申报书并完成申报。

(五)其他工作

除以上重点工作之外,自4月21日起,每日整理公众号中“物联快讯”内容,推广促进中心的同时,努力将其打造成最具时效性、最具行业特色的栏目;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200个项目的项目手册,并以ppt的形式制作了大赛的全景报告;在国际集群对接过程中,多次完成部分文件的中-英翻译工作;在经过了多方学习后,完成了物联网大学社群运营方案的初稿文件,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将经验与物联网大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力求为物联网大学打造最优社群,获得最高转化率。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3篇

区别于其他水果电商,伯果儿没有急于上平台,而是通过微店的形式展开试水,先踏实夯实基础,做好产品布局。再通过好的产品,吸引高品质的用户,形成伯果儿吃货圈儿,打造吃货的社交平台。不得不承认,伯果儿联合创始人都是85后中出色的营销达人和吃货达人。

“历时2000多小时,行程80000多公里,只为了做好一件事――寻找到最地道的时令水果。”这是他们做生鲜电商的招牌口号。“有一天,我们这些70后、80后会不会把瓜果真正的味道给忘记了?而90后、00后根本就不知道瓜果真正的味道是什么样子?”刘雨、秦鑫等几个“贪吃”的小伙伴一阵“痛心疾首”后,分头从自己的家乡开始,搜寻最地道的水果味道,走遍新疆、、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10多个省份,考察了近一年的时间,“就是寻找小时候吃到的味道!”

做圈子,On-line还是Off-line?

较其他生鲜电商不同,伯果儿生鲜水果电商的起步,不仅仅是局限于电商本身,而是集媒体属性、社群圈子和社交电商于一体的移动社交电商平台,他们正在打造的是一个超鲜水果达人社群+电商生态闭环。

一批专注于生鲜水果领域的梦想疯子,一些自媒体平台和媒体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圈子,不定期聚集到一起的试吃达人,成为这一年多以来伯果儿打造的吃货圈。以吃为名,形成交流和探讨,同时,伯果儿还会收集和整理大家的反馈,然后将大家的智慧结晶,整理形成试吃报告,再分享给大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让顶级的吃货们发现和分享自己的吃货经验。”调侃自己曾混迹于媒体圈八年的伯果儿联合创始人秦鑫坦言,“我们最得意的是,在俱乐部中的吃货会彼此分享自己关于吃的经验,并推荐好吃的水果,伯果儿通过考察和服务等一整套的体系,如果觉得推荐产品好,就会引入到伯果儿电商平台。可以说基于伯果儿吃货俱乐部,平台上线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伯果儿吃货俱乐内部的自测――内测――公测――最终上架。这样就能发挥吃货们的力量,保证‘最地道的味道’可持续。”

这种平台及媒体的属性会将伯果儿的产品和品牌无限的扩散,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吃货圈。伯果儿通过吃货集中营打造吃货的社交平台,让吃货们的分享产生价值。从而实现一个共同话题的延迟性和持久性,达到电商在基于社群圈子的社交和分享中不知不觉的进行渗透,形成口碑进行扩散。

不过,这种做线下圈子的营销方式,在多数投资人和创业者看来,是将今天正热的线上电商重新拉回了线下。“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如果单纯地去套用On-line或者Off-line去界定营销方式,本身就是不成立的。”秦鑫坦言,虽然现在都在说“互联网+”,但是农业领域“互联网+”的重点是整合,即便是主打O2O也是将单独的点和线连接好、供应好、调配好,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替消费者甄选好的商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为能够提供好商品的产地提供线上销售平台。但是这是不能脱离与消费者的线下互动的。”秦鑫说“最后,大家会发现伯果儿做的是生活方式,顺便提品。”

即便如此,专注“线下”圈子的伯果儿,按照顾客人均消费200元左右的情况来说,毛利达到了40%以上。而目前,生鲜电商的平均利润达30%~40%。

做平台,从产品到服务一个不少

虽然2014年生鲜电商市场突破1000亿元,不过目前生鲜电商的渗入率却不足1%,而整个农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规模在2.45万亿,因而生鲜电商被誉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众多的电商企业、农产品企业、零售企业,甚至物流企业也正纷沓杀入,短短时间里,生鲜电商的队伍已可区分出几个阵营。一是天猫、京东专辟生鲜频道而领衔的平台型电商,一是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等借助自身原有优势进入生鲜领域的的综合自营型电商,再就是直接杀入专做生鲜的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等垂直电商。生鲜电商炙手可热,并可见众多商业巨头的身影。伯果儿又为何能在去年“双11”期间,平台尚未推出之时,打败了潘石屹的潘苹果,拿下了淘宝、京东、中粮等巨头觊觎已久的清汤蜜柿的货源?

“我们的这份责任和精神可能会成为伯果儿生存的依靠。”秦鑫认为,伯果儿对“吃货”群体的锁定和对产品“味道”的刻意追求,将会为伯果儿打开一片生存空间。

因为杀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各家同行资源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会依顺着自己的优势做出布局,例如,顺风优选会突出“快递基因”,本来生活会强化“媒体营销基因”,“我买网”则依赖“渠道基因”,难免会弱化对小众群体的关照和对口味“吹毛求疵”的要求。在销售方式上,现有的生鲜电商大都还是靠传统卖货的思路在做事,多采用囤货发售的模式。这就牵扯到,生鲜配送环节投入最高的冷链配送等问题,因此也存在不可逃避的两个问题:水果自身的成熟度、水果的新鲜度。

而带着一百多万自筹启动资金的伯果儿,却做出了72小时水果从枝头送到家的承诺。秦鑫解释:“因为我们实现线上预售,水果的采摘量是限定的,因此我们对果源的要求是上午摘完,当天打包好送到机场,下午运输,基本上傍晚就到北京了,这距离采摘只过去12个小时。水果到北京后,给我们提供快递服务的增益速递马上去接货,进行开包分拣,剔除破损果品,完成二次包装,快递出去,北京同城的第二天基本上都能够到消费者手中,根本用不到冷藏和仓储,时间可控、成本可控、品质可控。”

因此,在采购渠道方面,伯果儿选择了与水果原产地的基地集团合作,目前销售的是全国几大地标性产品。而这些基地,他们看中的是借助伯果儿平台,对自己产地特色水果的互联网营销方式。2014年底由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好食品高峰论坛上,创新营销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向现场参会者做了个小调查:“如果一个很好吃的哈密瓜卖100元,要你自己去摘,你会不会买?1000元呢?如果10000元呢?”百余位酒店高管和食品公司老板对百元报价大都高声称“买”,对千元报价应者寥寥,对“万元哈密瓜”则一致大摇其头。然而伯果儿不仅卖出了标价18800元一个的哈密瓜,而且一下卖出了52个。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境进口电商;现状;趋势

一、跨境进口电商现状及趋势

在进口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境进口电商市场之一。根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的《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占比为12.7%,交易额达4762.9亿元,进口电商增长率达58.9%。2015年相较于跨境出口电商,进口电商会有更抢眼的表现。当下跨境出口电商发展比较成熟,而进口则是刚起步,政策的支持、物流成本的降低与服务的提升、清关环节的规范以及电商对采购终端的掌控,进一步缩小了流通链条,跨境进口电商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跨境电商政策扶持日益完善,跨境进口电商的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目前国内市场的跨境进口电商经营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B2C、自营B2B和C2C三类,大部分电商企业会将海外购模式作为其跨境进口电商的主要实现形式,旨在推动市场内形成更大的长尾效应,以凭借规模优势进行需求匹配并降低边际成本,无论是选择保税进口+海外直邮的自营模式,或是平台招商,关注点都在于降低海外购中间环节价格,以及增加可供扩展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除电商巨头外,传统百货,以及服饰等企业相继入局,跨境进口电商的竞争格局开始呈现多元化。

2014-2015年,一系列跨境进口电商政策赋予“海淘”合法身份,确认监管和征税方式,降低关税。2018年以后,成熟期的跨境进口电商将会在商品品类扩充、货源把控、清关、物流、支付等产业链各方面趋于完善。消费者购物体验提升、权益得到保障;电商打通供应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合理监管。政府、企业、消费者实现共赢。

二、跨境进口电商与社交媒体的结合

跨境进口电商正步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产品和渠道的同质化日益体现。从海外代购、微商、海淘等兴盛起来,一直到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的出现,都得益于移动社交的兴盛。我们在当今各大电商平台转战跨境电商之际,不能忽视社群经济在跨境进口电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品牌想通过跨境电商方式切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漫长和复杂的业务链条;第二、跨境电商面临非常碎片化的渠道;第三、品牌建设。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极大的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根据行业研究发现,社交口碑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决定性因素,常规认知中的广告轰炸对于网购消费者已然不再适用,尤其对于在中国市场并无广泛认知的跨境品牌。

目前跨境有五大品类:食品、母婴、美妆、保健品、时尚,中国的在线购物人数已经突破了3.5亿,而其中跨境电商消费者消费能力明显高于国内电商消费者,他们是中国在线购物群体中的优质用户,同时也是一群谙熟网络、非常精明和理性的高价值消费者,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他们不再有效。如何将境外品牌精准地、高投入产出地、有效地推荐给这些消费者?就是我们在服务外国品牌的时候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从事跨境进口电商的众多企业中,各种商业模式可谓百花齐放,有以“淘宝全球购”为代表的“买手代购模式”,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直发直运模式”,以“京东全球购”为代表的“自营+平台并行模式”,以 “唯品会”为代表的“闪购模式”,以“55海淘”为代表的“导购返利”模式,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分享”模式等。每一种营销模式的提出都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有关,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智能设备占据;网络生活中,99%的中国网民正在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依赖已然形成;购买决策上,口碑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所以,从事跨境进口电商业务的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的问题:社交依赖,大部分的商业模式都无法脱离开社交电商而做大做强。无论是将社交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或者直接作为将商品推向终端的工具,社交电商无法被忽视。

将跨境进口电商与社交电商结合起来的营销模型,大概有三种:第一种,原始用户的积累:线上B2C平台精准投放、线下物料二维码导流、微博精准投放等付费手段筛选核心用户群;第二种,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平台的社群运营:围绕人群和品牌生产优质内容,维持粉丝活性;第三种,口碑的转化:线上销售平台的承接,官方口碑内容在更多社群的扩散。这个营销模型的核心是打造以个体用户为核心的营销闭环。传统营销模式无论你是跟电视台谈广告、跟媒体谈公关还是跟平台谈销售都是通过渠道在做生意,主要依赖的发力点都是渠道,但是互联网时代,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时代的到来,现在品牌商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围绕个体消费者为核心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是要把消费者引导到天猫去成交,还需要把消费者引导到微信平台做更多维护,把微信粉丝推到平台做进一步地口碑传播,都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这是一套全新的思维。通过吸、维、筛、引将消费者或粉丝由弱关系运维成强关系,然后再进行筛选,把个体的消费者里面真正有价值的筛选出来,引导用户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比如说购物、口碑传播等。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现状;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16-02

2011年,微信这一推出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信息通讯的网络社交平台由腾讯公司首次推出,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用户,并成为网络媒体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通讯工具。2012年8月,微信公平台创立,成为个人、企业、机构等主体传播信息和聚集粉丝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个体户经营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此番潮流中孕育而生,不断发展壮大。“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是众多自媒体微信平台运营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解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策略。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概念

微信公众平台是公众号运营者与订阅者之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融合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网络社交运用工具。它成为个人和企业信息和吸引客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受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实现用户的自媒体联动。

按其推送内容细化,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新闻资讯类、文化教育类、电子商务类、公共服务类、娱乐休闲类等多个领域,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内容的分类精准推送。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机构的类型,可化为企业类、团体类和个体类三大块。企业类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商业企业为主,主要目标是针对客户群体推送产品服务和进行品牌营销,其利润是主要动力。团体类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机构为媒体机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媒体类微信公众号依托传媒机构丰富的内容资源,活跃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为广大用户带来大量的新闻讯息。政府机构主要政务信息,为人民提供服务,内容较为权威。社会团体微信公众平台专门为社员提供相关信息,实现团体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个体类微信公众号以个体户为主持方,是微博社交媒体平台并驾齐驱的另一网络自媒体平台,内容以自创为主,有着独特的风格,其粉丝群往往因为相同的兴趣和类似的社会背景而结合一起。

自媒体,也称“个人媒体”,是由具有独特风格的个人或者小团体创建的媒体传播平台,有着私人化、自主化和平民化的特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公民通过自媒体载体自身相关的最新消息,较为典型的平台有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本文主要分析个体类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实践,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提供合理建议。

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2011年,腾讯启动微信,短短两年内用户达到1.9亿,根据腾讯官方数据表明,截止2016年3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6.5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上线,大量的企业纷纷推出公众账号,实现与用户线上线下互动。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媒体人从传统行业迁移,以微信平台为载体,自创公众号。腾讯公布2016版《“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汇聚的公众账号超出1000万个,而个体微信账号为27.3%。

其中,以罗振宇创办的自媒体公众号“罗辑思维”获得巨大成功,2015年10月份市场价值达到13.2亿。许多自媒体公众账号如雨后村笋般发展起来,运营较好的公众号有“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云科技”、“熊猫自媒体联盟”等。 “吴晓波频道”是国内首档财经脱口秀节目,自2014年开播以来,就收到大量粉丝的喜爱,其微信号推送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000次。高晓松与爱奇艺联合打造的网络文化类节目“晓松奇谈”于2016年首次上线,创下10小时播放突破100万的收视纪录,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不难看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迎来了春天。这些自媒体公众账号能够在众多纷纭的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独创内容吸睛,用情感共鸣圈住粉丝。“罗辑思维”主办人罗振宇以一个文化人的视角,采用60秒语音和微信文章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大家解读社会文化议题,内容涵盖人生态度、历史文化、政治理念和经济管理等过个方面,用趣味的理性主义将话题由浅至深,层层剖析。它还以书本推荐的形式,向受众分享知识点和价值观,与罗老师类似的社会知识精英和志同道合之士产生情感交流与共鸣,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知名财经媒体人吴晓波建立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以专业、独特、理性的观点提升内容的魅力,通过开办书友会栏目增强用户粘性。网络脱口秀“晓松奇谈”在微信公众号走红,有知名人高晓松主讲,引经据典,讲历史谈文化,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二,目标客户细分,用互动开发社群力量。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向小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依托PGC模式和PUC模式,产生内容的独特性,品牌定位清晰,吸引了一批具有相同背景和认知的高忠诚度粉丝。“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作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脱口秀节目的“三剑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主义,以知识精英分子的身份讲解历史与实事结合的社会议题,分享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引发一批80后、90后文化人的共鸣。社交媒体用户通过信息沟通,获取人际资源,搭建强关系链,创建虚拟社群,体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认知高度。“罗辑思维”招募会员,“吴晓波频道”创办“思想食堂”栏目,都在搭建一个具有高度认同和深度信任的成员社区,一方面满足他们的信息获取需求,另一方面实现他们的精神体验和分享价值观念,建立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其三,多样化传播,开发多渠道平台。在多媒体融合时代,多样化传播方式被众多的媒体平台使用,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效率。微信公众平台发挥技术优势,能够及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信息内容,拓展用户信息接受方式。“罗辑思维”采用60秒语音服务,引发订阅者的兴趣,并推出相关微信文章,满足用户的求知欲和体验感。“晓松奇谈”与爱奇艺联袂,依托这一视频传播载体,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向受众讲解内容。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自媒体公众号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并不仅仅依靠微信公众平台这一自媒体传播载体。“罗辑思维”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要阵营,并结合手机客户端、媒体网络平台,开办微博,四箭齐发,牢牢锁定目标群体。

其四,配套盈利模式,发挥众筹模式优势。目前,微信公众账号盈利的模式有四种,分别为广告盈利模式、商品交易模式、会员缴费模式和会员服务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是较为传统的收益形式,通过广告消息获得报酬。商品交易模式将粉丝转换为消费者,通过微信公众品台搭建的商城进行产品买卖,获取一定的资金。会员缴费模式是自媒体微信平台的盈利模式创新,通过招募会员,收取相关的费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当自媒体微信账号拥有一定的粉丝量和影响力,就可以为会员提供相P的产品服务,得到收入。大量的自媒体微信平台综合利用这四种盈利模式,实现经济收益。“罗辑思维”开展众筹模式,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与一些企业开办创意项目或公益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典型的案例有“卖月饼”活动。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

再近3年时间里,火了一批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不少个体纷纷进军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个人为主体的公众号。然而,能将微信号做到一定影响力并盈利的公众号却屈指可数。在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现阶段,面临着如下的问题。第一,个体经营的微信公众号蜂拥而至,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罗辑思维”获得成功,一些个体微信公众号纷纷效仿,高度雷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未能给受众带来新的体验,无法赢得用户的关注。第二,个性化的内容产品是自媒体微信号获取粉丝量和提高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一些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急功近利,内容缺乏深度和可信度。第三,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时间较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缺乏规范性,作者的版权未能得到保障,受众的权益无法得以体现。个体微信公众账号要如何茁长成长并获得持久生命力,要合理实施其运营策略。

1.个性原则,差异化经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要找准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将内容深耕细作,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博得更多粉丝的关注和追捧。体现个性原则,建立品牌效应,受众在众多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你,喜欢你,以差异化经营占得一席之位。

2.互动原则,以用户为本位。粉丝量、阅读量、点击率、评论数是衡量微信公众号效果和价值的考量因素,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产生效应,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与体验。无论是“罗辑思维”、“晓松奇谈”,还是其他类别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受众的反应时刻都决定他们的生存状况。充分重视受众的需求,具有用户意识,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紧密联系,发挥他们的力量,才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成长的动力。

3.利益原则,打造盈利模式。经济基础能够为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是其生存与发展的财力支撑。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既能为个体提供收入,又能满足用户的体验服务需求。

4.法律原则,保障双方的权益。升级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内容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法律制度,积极打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网络生态环境,维护微信公众号主体的利益,保障用户的权益。

四、总 结

纵观几年来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状况,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机遇。在芸芸众生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中,开垦新的土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作出思考,每一位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主体实施可行的运营策略。

参考文献:

[1] “微信”影响力报告[R].企鹅智库,2016.

[2] 钟新.脱口秀的传播效果及其形成要素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

[3] 朱晓鸣.微信自媒体是个半成品[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6篇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互联网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域名专家历经十年的努力研究,最终将“,中国”域名正式写入全球互联网根域名系统;2012年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使用“钱华林@中科院,中国”向北京、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的互联网专家发出首封跨越全球的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中文互联网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46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在会上宣布全球首个ICANN合作中心落户北京。互联网源于美国,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跟在西方国家后头亦步亦趋,处于引进来的阶段。经过十数年发展,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据互联网长线分析公司KPCB的报告,当今全球互联网25强企业中,美国14家,中国6家,其他各国总共只有5家。以上种种变化表明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增强,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互联网正在经历从引进来独善其身到走出去兼济天下的嬗变。

中国互联网开始积极寻求融入世界,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现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执行主任李晓东,身处其中,参与并推动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李晓东出生在孔孟之乡山东,自幼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有着山东汉子典型的憨厚长相和笑容。1998年,22岁的李晓东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时值互联网第一波浪潮涌起,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谈到选择中科院的原因,他说:“以科技改变更多国人的生活方式,使发源于美国的互联网为更多国人创造价值”。这也是他毕业后选择进入中国科学院和CNNIC从事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研究工作的原因。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李晓东前往ICANN任副总裁,主管ICANN国际关系和亚太事务。李晓东的走向与中国互联网的进出恰好相反,他走出去正是为了加深了解世界,把国际互联网先进理念引进来;而他回国,是为了用自己的国际视野和经验,让中国互联网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正如ICAN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adi Chehade对他的评价,我们很幸运李晓东博士在ICANN与CNNIC之间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并希望他可以继续担当这样的角色。对于回国工作,李晓东向互联网周刊记者表示,他热爱故土,难以割舍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曾经共同工作奋战的同事们,渴望继续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奉献力量。此次回国,他会专注于推动中国互联网产业迎接全球互联网领域新的挑战和变化,加强国际合作和提升互联网管理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同时还将继续推进ICANN新亚太战略规划部署,以在ICANN积累的经验加深ICANN与CNNIC的国际事务合作,谋求双方互联网事业的共同发展。

多样性的互联网生态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互联网无国界,互联网文化有国界。滥觞于英语世界的互联网长期为英语独占,单一生态是危险的,互联网需要多种语言文化,营造多样互联网生态。中国网民数居世界第一,中文互联网络不可或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传承,互联网上中文的缺位,势必影响中国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李晓东是最早一批热衷于推动互联网中文化并且一坚持就是十年的人。他认为,如果只能用英文上网,会使互联网的实用性大打折扣,限制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他以域名为突破口,开始着手汉化互联网,破除语言障碍,让中国人在地址栏中输入汉字就能访问网页,使中国互联网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十年努力,“中国”在2010年正式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铁树终于开花,这将给中国互联网带来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域名通过时,李晓东与同事相拥而泣,尽情享受着十载功成的喜悦。中文域名的发展过程见证了迅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从追随到引领的变迁。

域名虽小,但意义重大,李晓东如是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需要长远战略眼光,脚踏实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非仅是技术,更要研究分析他们的眼光、价值观和战略思维。他坚信“看得远,才能走得远”、“做小事,才能成大事”。中国正在慢慢转变。

国际化的中国互联网

今年4月7日,由CNNIC作为承办方之一的ICANN第46届会议在北京召开,参会人数创历史纪录。会议期间,ICANN就亚太战略规划召开了首次高层会议,会上各国代表共同达成了坚持“多元化发展”的ICANN亚太战略核心思想,并宣布ICANN全球首个合作中心设立在北京,由CNNIC负责协调和运营。会上,CNNIC与ICANN签约成为三大全球新通用顶级域应急托管机构(EBERO)之一,也是亚太地区唯一的EBERO,CNNIC走向世界,服务全球,向世界一流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这是中国互联网开始走出国门兼济天下的最好例证。李晓东认为,此次ICANN会议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很好的历史契机和节点。他将ICANN会议的举办之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意义以奥运会的举办之于中国发展的作用做类比,认为会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定会有可喜的变化。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7篇

一份简历的数据信息,远超一张信用卡——在妙招网CEO尤剑榕看来,当网上的简历信息丰富到一定程度,足以描绘出另一个真实的你。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商家眼里最有价值的东西。

深尝创业初期费时费力的招人之苦后,2012年4月,尤剑榕和团队将妙招网的信息服务方向转向网络招聘,仅一年半,就汇集了8700万份简历,超过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三大传统招聘网站之和,覆盖主要城市的金融、IT、建筑等45个行业。

据艾瑞咨询2012年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求职者总体规模约为1亿——近90%的网络求职简历被妙招网囊括,这正是其真正的野心,建中国最大的在线人才资源库,不做单纯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通过挖掘简历数据,做好玩+有趣元素的互联网信息资源服务商。

名不见经传的招聘网站,何以在短时间建成海量简历库?

有着近10年互联网从业经历的尤剑榕说,技术可打破一切樊篱,通过Galaxy人才星云实时简历抓取技术,将全国三线以上城市的176个招聘网站、世界500强企业网站的动态招聘信息,同步到妙招网;与企业进行“纷简历”共享计划,通过帮助企业搜索人才互换出相当数量的简历;个人求职者只需在妙招网简历,便可同步到其它招聘网站,不必逐一注册,这种模式让妙招网每月简历增长量超过100万份。

对于企业,妙招网扮演着招聘管家角色。3天即可实现人才对接的“定向职位邀请”和“2小时意向确认”服务,前者利用系统自动生成,后者依靠人工帮助企业找到人才,这两项精准挑选简历服务,使企业招聘面试率超过90%,是传统招聘网站的10倍。至于收费,他们学习免费的360,企业加入简历共享计划后,从妙招网信息、下载简历无需再付费。而享用“定向职位邀请”和“2小时意向确认”服务,在企业和求职者达成意向后按效果向企业收费,费用仅为传统招聘网站的1/10。

但妙招网前期投入却狠下血本,购买信息处理能力“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2.5倍”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支撑简历抓取技术与数据存储运算,每年服务器消耗需投入几百万元。资金压力巨大。

转机出现在今年年初,妙招网获得盈科律师事务所战略投资并与当当网、SOHO中国等企业合作。妙招网正计划推出新产品“奇妙圈”,届时每位求职者的朋友、同学、同事等社群圈,会被数据构建出来——在妙招网看来,没有什么比简历背后的信息更值钱!

不过,它面对的是资金雄厚的竞争者。没有资金实力直接对抗,尤剑榕认为,出路只有一条:不断完善用户体验。他们想趁对手还不愿放弃收费模式的时间差,造自己的蛋糕。 @我们

#李宁反思李宁#

@客家人肖导:现在的李宁公司,不是搞好营销就可以解决的!战略出问题,运营管理有问题,营销再好也是白搭!就是李经纬现在站到李宁身边,也难以让李宁公司重振雄风。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团队来运营,李宁公司必将步入健力宝的后尘!

#华锐惊变#

@慎独忠恕_LGR:一个典型的变革管理的案例。首先,组织急剧膨胀一定是生意的基本假设出错了。其次,在行业急剧变动,有巨大基础生意的企业处于危机之时,要方向明确,着眼发展,但充分耐心过渡,那种一夜之间改变组织架构是非常危险的。第三,变革转型管理需要同时关注生意和人的心理变化。

社群运营报告范文第8篇

随着检察题材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一家专注养老服务的大型企业――安康通闯入公众的视野。在其中一集,达康书记向沙瑞金书记汇报工作时详细介绍了安康通在居家养老方面的建树。安康通成立于1998年,2013年加入三胞集团,成为其健康医疗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达康书记为何对安康通赞不绝口?5月16日,《小康》杂志记者来到位于上海丹巴路28弄三胞集团总部的安康通办公楼一探究竟。

用“互联网+大养老”服务老人

“阿姨,再确认一下您要去柳泉弄1号1层A座是吗?”“好的,出租车我这边帮您叫好了,您先在家里等一下,不要着急,等车子到了我通知您再下楼。”……在上海三胞集团总部三楼的安康通线下服务指挥调度中心,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在2016年的历史服务统计中,指挥中心呼入总量达339167个,接听总量达323321个,接通率达95%。自主运营的居家呼叫中心、自主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专业化的家庭服务团队已成为安康通自身的竞争优势。

今年2月底,安康通了《安康通2016中国养老大数据报告》,报告基于434万的老年人客户群,通过对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服务真实数据样本的解读,分析了当前养老服务市场的现状,这也是中国首份养老大数据报告。

数据显示,2016年安康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逾2亿次。其中,生活服务需求占比最重,约为1.47亿次,占到整体服务的70%;紧急救援服务约为0.02亿次,占1%;主动关爱和健康咨询分别为0.4亿次和0.21亿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安康通模式的居家智慧养老即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针对安康通如何利用“互联网+”融合养老服务推动实体商业转型,三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安康通董事长卜江勇表示,“互联网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工具,方便提高效率管控,加快服务升级。”前段时间,安康通APP刚刚完成了又一次版本更新,3.0版本的安康通接入了最全品类的智能健康设备,可以通过一百多个健康指标测量,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从而完成健康情况解读。而集团旗下的孵化项目秒健康APP ,主打25岁至45岁的用户群,平台可以对接的手环手表血压计等可穿戴设备达上百种,通过实时监控和健康风险评估,成为国内链接智能软件的最大健康平台。

安康通的“互联网+大养老”服务系统,充分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凭借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数据后台和统一的管理体系,借助互联网自建或整合所有线下资源,包括医疗资源、家政服务资源、精神文化方面的资源、大数据中心等,打造全产业链的生态圈,为所有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生态圈服务。

国外模式的本土化探索

2014年,三胞集团收购了以色列最大的养老集团Natali(纳塔力),安康通成为这家全球家庭护理解决方案领域领先企业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

在与Natali融合的过程中,安康通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水土不服。“已经拥有28年历史的Natali有相当成熟的体系,但我们在国内实施Natali开展服务的几个方面都有挑战。”卜江勇介绍道,首先从紧急救助方面,Natali拥有自己的救护车,相对来说救助更容易形成闭环,但国内的救护车资源紧缺,这就会造成安康通无法平衡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冲突;其次从远程心电方面来看,虽然作为卫计委引进的项目,但在国内落地破冰的过程仍然十分漫长;最后从智能看护的角度来讲,国内消费者的认同需要一定的周期,认知程度不能达到迅速接受的水平。总体来说,国内的养老观念传统、远程医疗开放程度远远不够,以及体制上存在的差异,都是安康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安康通首先找柿俗约旱亩ㄎ唬即要成为政府养老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包括提供政府养老方案的设计、12349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线上线下的综合服务和健康社区的运营等。卜江勇在诠释安康通的经营理念时谈道:“我们不是医院,也代替不了医院,我们的重点放在了控制和预防。比如我们的一体机设备,可以进行二十多项体检,基本的血糖血压尿酸和心电的指标都可以上传记录至后台,通过每天的微量变化及时有效地对一些老年人易患的慢性病进行干预。”

在传统的“医养拼接”模式里,信息是割裂无序的。老年人的前期检查、病历档案、康复建议和后续的跟踪治疗在无形中浪费了许多公共医疗资源,也为老年人本身及家庭带来许多压力。而安康通在“医养结合”的概念之下,从B2B模式逐步向针对个人的远程医疗B2C模式转变,通过一部分核心资源自建和一部分其他资源合作,从而达到医疗资源的整合。

安康通主要业务来自于各地政府。比如,今年5月6日,安康通与安徽马鞍山市政府正式签订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框架协议,将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社区养老、信息化养老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马鞍山市搭建集机构、社区、居家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凭借精准的定位,安康通已在北京、上海、江苏、重庆等30多个省市开展业务,拥有超过578万的国内老年用户,累计为政府建立养老服务平台34个,为老人提供服务逾2亿次。

年老也能成“网红”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不断释放。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

中国的养老政策以“9073”为目标,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居家养老主要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养老的模式。未来国家将继续按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满足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候鸟式的旅居养老和临终关怀养老都是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

今年3月,上海市卫计委启动了“安康通”援助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安康通根据失独家庭的实际需求,提供包括信息咨询、健康管理、代叫家政、紧急救援、每周主动关爱等免费的基本服务。同时,安康通还为具有上海市户籍、持有《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证》的失独家庭免费提供“一键通”呼叫设备或老人手机。近年来,上海市加大了在养老服务上的关怀力度,通过与安康通合作,完成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扶助关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