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班科学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科学教育资源 课题研究
农村幼儿园,是指地处县以下乡镇以及行政村落所举办的幼儿园,周边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资源,包括人类生活所接触的人、事、物、地等。如某地的河流、工厂生产的某技术产品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事、物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环境综合素质。在当前广大农村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各农村幼儿园经费普遍紧张,不能为幼儿提供足够优越和宽裕的科学教育资源,幼儿园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各园采取必要措施,使现有的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因此,探索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探究农村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也是降低农村幼儿园办学成本,提升办园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规范制度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1.健全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总课题组明确了课题总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并以子课题组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总课题个人子课题课题参与者”的三级科研网络,课题核心组成员及时制定子课题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经验,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总结。
二是规范研讨制度。课题核心组每月集中研讨一次,以专题讲座、案例研讨、活动分析、教学观摩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坚持“以研究促教学”的课题管理理念,融学习、培训、研讨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建立分组管理制度。建立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吻合的分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成立相应的课题研究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十七个课题组长担任,负责日常教研活动。在总课题的统筹下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分类研究,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两次以上,负责人及时做好记录与整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成果。
2.理论培训,建设先进理念的师资队伍
首先,在驱动阶段通过专题培训、书籍推荐、网络学习等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念的培训。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介绍了课题申报的基本情况,解读课题实施方案,并在开题报告中结合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就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教育理念等分析与比对,提倡科学活动要从生活中选题,强调科学活动要幼儿亲身经历与参与,以及要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等给予全面指导。
其次,总课题组创建“回归人性”课题研究QQ群,定期将国内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国内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前沿资讯传送给课题组成员,引领组员不断丰富有关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理论,组建起一支强干的研究队伍。主要引领子课题成员组对泉州地区常见的植物、动物、物体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雨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科学领域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开发与利用研究。如安溪实验幼儿园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科学教育理论,对安溪本地的地方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艺资源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使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乡土科学资源有足够的认识,不断推进研究进程,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再次,各自子课题则根据需要,利用园内局域网等渠道,定期向教师推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与书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用有效的科研方法指导实践。如永春县港永幼儿园组织教师利用“中国幼儿教师网”等网站,学习“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中运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利用农作物创设幼儿园环境”;又如,泉州幼师附幼创建课题微信群,分享网络上的优秀文章和有益做法,如“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导家长有效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论幼儿园家教活动指导形式”等,拓宽教师的理论知识,为实际组织奠定理论基础。
3.调查研究,摸清实施课题的现状与问题
课题研究初期,大多子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提供真实、具体的依据,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如陈埭溪边幼儿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幼儿对社区材料资源的熟悉情况,利用班级现有的科学区、观察区调查幼儿对材料玩法的探索情况;又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中心幼儿园则采取组织教师上山下海开展的采风活动,进行乡土资源调查,提高教师对乡土资源的认知。
二、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积累典型教学案例
从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利用、科学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组织实施课题方案,采取计划――实施――问题――反思的螺旋循环往复的边行动边研究的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前期经验总结和课例汇编。
1.实证研究,积累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学期,子课题组都精心策划开展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课题组利用农村广阔的资源,每学期均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亲子科学探索活动。如“烤鸡蛋”“制作冬至丸”“元宵馅的秘密”“端午粽飘香”“好玩的沙”等,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富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德化双鱼幼儿园把社区资源有效运用到区域活动中,提高科学区域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积累了小班科学活动“狗尾草”、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陶土”、大班科学活动“石膏模的秘密”以及“好玩的电线”等典型案例;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利用生活化、本土化的材料开展活动,形成了“生蛋和熟蛋”“糖怎么不见了”“认识螃蟹”“花蛤宝宝”等典型活动案例;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在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活动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中,积累了大班“向日葵的一生”“水稻与小麦”“种子”“春笋”;中班“蔬菜一族”“永春佛手茶”;小班“我们来种葱”“地瓜娃娃比大小”“香香的水果”等典型案例。在实证研究引领全园教师利用竹子、地瓜藤、葫芦瓜、玉米须、小麦杆、向日葵叶等共同创设了班级的主墙饰,以不同的材料让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挑战性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中,进一步拓展课题的研讨与实施。
2.互动研讨,推进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化
(1)专家引领助提高
为确保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准确无误,在总课题组福建省特级教师蔡雅玲老师的指导下,各子课题组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不定期地邀请省市专家前往子课题组所在园所开展专题讲座和实地“把脉”。如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幼儿园邀请福建省特级教师刘志清老师来园开展“《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指导”专题讲座,并组织课题成员听取了林菁教授的“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开展”、彭琦凡教授的“探索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教育”、吴荔红教授的“基于生活探究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等专题讲座,利用专家知识系统化的优势,给予课题组成员研究上的理论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课题研究以来,听取专家专题讲座多达18次。
(2)观摩研讨引互动
总课题组以子课题为单位,采用滚动观摩的方式,围绕各子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定期组织子课题组的成员开展园际之间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如“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探究式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数学区材料”“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等。在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互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各不同组别的课题组成员零距离地交流、深度地探讨,大家或述收获,或述困惑,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碰撞智慧,梳理有益经验。如2014年3月,在晋江沙塘中心幼儿园开展各年龄段“数学区域活动观摩”;2014年4月,晋江陈埭溪边幼儿园开展中班科学活动“鞋底花纹”观摩研讨;2014年12月,在德化双鱼幼儿园以及永春县港永幼儿园开展的观摩研讨等。
(3)经验交流互借鉴
学习他人优秀方法、经验,是课题组推崇的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各子课题在实证研究的进程中,不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将这些有益的经验推广,总课题组不定期地开展“传经送宝”活动,各课题负责人将取来的“经”与大家进行分享和共同学习。如总课题组柯淑满成员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策略研究”、施美旋成员作“优化社区资源 促进科学教育”等共计6次课题阶段成果经验汇报。
三、运用经验总结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采用经验总结法汇总相关资料,回顾研究历程,总结有关经验,反思研究得失,形成研究结论和课题结题报告。一是组织各个基地园梳理研究课例,从个人到集体、以备好一个活动验证一个活动整理一个活动为主线,精心选择适宜的农村资源进行活动实施与验证。二是组织各课题基地园拓展评价模式,将观察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幼儿学习故事纳入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评价体系中。三是通过教师的自主评价确定资源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四是案例分享与交流,主要有主题活动案例展示、区域案例分享等方式进行。五是组织开展课题成果展板展示活动。共展示了展板共计16个版,涉及“利用农村资源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本土农作物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十七个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评价体系等内容,通过“反思――实践――调整――再实践――反思――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借助“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很好地完成了“促进幼儿发展”的间接目标。教师与家长们有了正确的观念,在农村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教育理念一致的协同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进步显著。一是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将一些死的知识强加给幼儿,而是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进行探究,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和科学道理。二是参与大量的实践工作,开发与利用科学资源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三是改变了教学行为,建立良好互动模式。课题组的教师先后向市、区及幼师实习生开放了十余次观摩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四是提升了教育教学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前反思――实践――再反思调整――再实践――总结”的实际研讨形式,不断地提升了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美]阿林・普拉特・普莱瑞著.霍力岩译.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科学、数学与技术的融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
一、接点――在新旧知识衔接处
幼儿的认知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提问能引发幼儿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让幼儿通过学习探究实现自身的认知体系的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因此,在科学活动伊始的提问要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幼儿产生预热,在幼儿已有的科学知识背景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在一次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教师核心目标定位为探索使物体转动的多种方法。为了泛起幼儿对已有转动经验的支持及帮助,教师首先引导幼儿玩《迷迷转》的游戏,感知肢体转动,接着提供装入杯子的水、椅子、手帕、茶叶罐、球,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看看大家能不能让他们转起来?”接着抛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让物体转动起来呢?”出现新问题引发幼儿认知冲突,幼儿开始思考物体先前的运动状态,并收集到即时转动的方法,促进认知的进一步发展。
二、疑点――在幼儿遇到困惑处
在幼儿探究中,幼儿常会对所学的内容、对同伴所说的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应捕捉住幼儿最感困惑的地方巧设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深入探究。
在大班《乌鸦喝水》研究活动中,教师在每张桌子上准备了两种高低不同水量的瓶子、一张记录表、一盘石子等工具。请三人一组合作实验,每组先共同商量选出一人做组长,专门负责记录,剩下两人分别往不同水量的瓶子中加入石子,看看水到底能不能升到瓶口来。当两人分别放入石子后,幼儿发现由于水量不同导致水位升高也不一样,高水量的瓶子很快达到了乌鸦喝水的水位,而低水量的瓶子无论投入多少的石子也无法达到水位线,面对幼儿产生的困惑,教师马上提出问题:“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足够多的石子,乌鸦就能喝到水呢?”面对实验结果,幼儿马上做出否定的回答,教师因势利导,“有没有办法让低水量的瓶子水位线也升到瓶口呢?”教师提供了辅助材料细沙,让幼儿加入到瓶子里,看着慢慢升高的水位线,幼儿欢呼雀跃,乌鸦可以喝到水了!
三、盲点――在遭遇知识无知处
在科学活动中常有一些知识不易被幼儿所知,但会影响幼儿的思维和操作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去正确认识这些知识。
在中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变》的探索过程中,教师问:“这张圆纸片你能让它变一变,变成什么?”幼儿说:“我一直剪一直剪就剪成了螺旋形的(幼儿知道怎么变但是不能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继续追问“这些纸片变成立体的螺旋型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用一样大的纸片剪出的螺旋形长短会不一样呢?”幼儿说:“因为我剪了很久很久……幼儿出现盲点时,教师听出话外音,马上进行顺水推舟,“因为你剪得很细所以剪得很长”,该问题直接关键到幼儿的实践结果,也是此活动的问题关键点,因为“细”才有可能“长”。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事先想到幼儿可能出现的思考盲点,及时敏锐和捕捉到幼儿在思考过程中不确切不到位的地方,把幼儿零碎、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升和归纳,有效总结来自幼儿的学习经验,让其他幼儿分享与获得,并对幼儿进行一次“做事细致”的教育机会。
四、难点――在梯度解决问题处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将活动的难点分解成一些不同梯度的小问题,让幼儿分步解决所有的小问题,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
在大班的科学活动《墨汁在水中作画》的教学难点是观察墨汁遇水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过程并用语言描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将这一难点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个提问解决:“棉球轻碰水面的时候你首先看到了什么?”“墨汁在水面上像什么呢?”“然后又看到了什么?”“最后墨汁怎么样了?”通过幼儿对每个小问题的解答,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墨汁遇水后的变化,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五、纵点――在问题引入深处
在科学活动中,知识具有延续性、逻辑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掌握好,将对后续的知识学习产生影响,形成新旧知识的断链现象,幼儿在每一次科学活动后的习得都应成为下一次活动的经验准备和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把握住可把活动引向纵深发展的学习点,适时提出问题。
在一次大班的探究《哪个跑道更快》的探究摩擦力的活动中,教师提供硬纸板、砂纸、瓦楞纸让幼儿用小汽车在滑道上进行试验,让汽车在瓦楞纸上“搁浅”时,乐乐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这个下不去呢?”教师适时点拨,“想想看,为什么刚才小汽车能在硬纸板上开下去呢?”“哦,我知道了,因为硬纸板比较光滑,这个比较粗糙。”乐乐茅寨顿开,教师趁热打铁,问:“你知道哪个滑道摩擦力最小呢?”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停滞不前。教师的适时点拨与帮助,将幼儿的思维引向深入,为幼儿巩固知识,持续地发展认知提供了契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次的探究是为比较摩擦力大小而设置的,只有积累前面汽车跑的快慢,才能获取摩擦力大小的知识。
六、横点――在经验拓展延伸处
在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横向扩展的学习点,以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回归生活,加深幼儿多所学的知识的体验与感悟。
一、活动背景
我们中班上学期园本课程有一个主题活动是《我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主要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接触身边的科学,了解身边科学,把他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本主题旨在让幼儿在游戏、实验和操作中了解科学的奥秘,同时主题活动中涉及天文、卫生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以说,只要我们愿意用眼睛去观察、用脑袋去思考、动手去实践,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原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感受到科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惊喜,从此爱上科学。我从本次主题活动中挑选了一节科学活动是《谁需要电池》,活动目标是这样的:
1.认识电池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知道哪些物品需要安装电池,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的分析
本次科学活动的重点是幼儿需要认识电池的外形特征,知道电池有“+”“-”两极;重、难点是学会安装电池。电池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电池,它的用途也各不相同。从最早手电筒、遥控器所安装的干电池,到发明手机后的电板(包括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动车的蓄电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他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干电池了,在他们所接触到的遥控器、电动玩具等都是干电池。短短一节活动二三十分钟幼儿需要了解和做到这么多的东西是不太现实的,区域游戏中的科学区就是这样一个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解决疑惑的地方。在科学区,他们可以用感官触摸、感觉、品尝、嗅闻和观察。他们可以动手做一些事,然后观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继而由表及里,激发幼儿对现象的疑惑。
三、区域游戏实录
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赖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因此,精选材料、及时投放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积累,我们提前一周在科学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空的手电筒、台灯、电动玩具、刮胡器、遥控器、闹钟、手表、手机等物品和各种型号的干电池、锂电池若干,供幼儿实验,并为幼儿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
区域活动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给幼儿设置疑问“哪些物品会需要用电池?怎么样装会让这些物品好用呢?”然后让幼儿自己操作,他们有的拿探索的物品,有的拿电池,一起合作装电池。通过观察、自由讨论、自由探索,并及时将探索出的答案记录在表格中,幼儿得出了自己的发现。幼儿在假设猜测、不断探索中,了解了哪些物品需要电池,而且知道电池不能装反了,否则不好用。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不仅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也逐渐形成了积极思维、乐于探究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科学活动实录
经过提前一周的区域游戏对哪些物品需要装电池的探索,大多数幼儿已经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些实践上的经验,这种非正规性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幼儿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发挥幼儿学科学的潜能,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但还没有升华到理论的层次上。在科学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这两个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科学活动有机结合,精心制作了关于电池的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理解了电池的外形特征和“+”“-”两极,知道了电池除了给人们带来便利外,还有一定的危害,我们要加以重视,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同时我突出主体,给幼儿多次实践探索的机会,两人合作给手电筒装电池,层层递进,运用操作探索法、多感官参与法、观察记录法等学法。这些教法和学法起到了优化学习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目标,激发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提升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五、科学活动与区域游戏相结合反思
科学活动和区域游戏有机结合,我们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好处:
1.巧妙地将科学活动渗透到幼儿区域游戏之中,节省了教师的工作量。我们幼儿教师每天工作量很大,除了要认真备好集体活动的课外,还要为幼儿下午区域游戏的开展准备很多的游戏材料。现在将上午的科学集体活动中需要准备的相关游戏材料投放到下午的区域游戏中,合二为一,区域游戏材料的选择不再是随意的,而是教师根据科学活动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选择。这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工作量,而教师可以将省下的时间用来观察幼儿,去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2.将科学知识生活化。《指南》中实施强调教学要以幼儿为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我们科学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幼儿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亲切感,对学习产生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一、研讨话题注重面向本园实际,突出针对性
研讨话题,就是研讨的问题,是园本教研的出发点,它必须源于实践,来自本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才能使园本教研有鲜明的针对性,从而发挥如下作用:帮助教师感受现代教育理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引领作用,感受教学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导向作用,获得所探讨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是:运用怎样的指导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科学探究的效果。在研讨大班科学区《填土坑》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投放的沙、石子等活动材料特别感兴趣,但不知要在玩沙石中探究什么,只是对沙子和石子等倒入罐子的过程乐此不疲。那么教师对此应采用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才能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地探究,这是个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为此,幼儿园就围绕指导策略这一话题开展研究,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即符合不同年龄幼儿探究特点的指导策略。教师们觉得这样的教学研究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问题,于是都积极参与,并把它落实到实践中。通过多次研讨,达成了以下共识:首先,科学区活动探究需要操作图示辅助,除了用语言提示幼儿探究的问题外,还尽可能提供简单的图示或记录表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科学探究点和观察操作探究程序;其次,活动中应根据探究内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有的活动可以先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究,然后再到集中教育活动中梳理提升经验;有的内容可以作为集中活动的延续在区域中继续探究;再次,若是探究活动需要高结构性的材料时,建议不在区域活动中探究,避免产生无效的探究行为。象《填土坑》这类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高结构性的材料和教师专门性的指导,不太适宜在区域中探究。
通过园本教研,总结出的经验与成果,及时向全园教师反馈,供教师们在科学区活动中选择运用、验证与反思,从中继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纠正完善,促进了全园教师提高有效组织科学区活动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提高了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质量。
二、研讨过程注重面向全园教师,关注层次性
参与园本教研的对象是全园教师。只有面向全园教师的共同需求,关注全园教师的层次差异,才能充分调动全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强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在组织园本教研时,努力处理好面向全体教师与关注层次差异关系。
在教研话题选择时,我们注重发现全园教师的共同需求,引导全体教师在积极参与中成为教研主体。如:开学初各班共同开展创设科学观察角“种子发芽”活动,全园12个班的观察角都开展绿豆、黄豆、黑豆、花生等种子发芽小实验,而且都是观察水里、土里的种子发芽情况,其观察内容和要点都大同小异。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差异来确定观察重点、正确指导幼儿探究发现和观察记录正是老师们共同面临的、需要深入探讨与解决的问题,也是她们专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发现与捕捉到教师这一共同需求,将“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进行观察角的创设与指导”话题作为园本教研主题,大大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分析幼儿年龄特点与观察水平的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小班幼儿的探究学习特点是单视角地观察积累经验,探究的问题必须具体落实在某一探究点上,观察过程主要是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已初具比较式观察探究的能力,能在对比观察中感受事物各部分不同,开始会发现事物中比较细微的变化,从中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大班幼儿的思维随着从具体形象向概括抽象的方向发展,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增强,幼儿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比较、从中建构经验的探究活动,探究的事物已不再是探究某个点上问题,而是能观察发现事物变化,探究其较本质的原因。在形成共识基础上,各班教师将观察目标定位和指导策略进行了层次性的调整。小班重在指导幼儿发现性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在观察角里逐一提供材料,先观察绿豆发芽,知道绿豆很快就能发芽,芽是绿色的。待绿豆发芽后,再观察黄豆发芽,其观察角的记录是师幼互动后由教师记录。中班重在指导幼儿尝试进行比较性观察,提供对比明显的绿豆和花生发芽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从中发现这些种子都能发芽,但绿豆和花生发芽的速度和发芽后生长的叶子形状等方面都不同,并学会自己动手记录,从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大班观察目标定位在指导幼儿关注到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等外部条件,重点指导幼儿比较在土里、沙里、水里等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的异同,并进行表征记录。同时将发芽后生长的植物放在挖有洞口的纸盒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感受植物的向光性等等。这样,园本教研过程中,各年龄班的观察活动虽然都聚焦种子发芽,但每个各年龄段幼儿探究目标与要求各不相同,探究层次有所区别,教师指导策略也不相同,能充分体现幼儿年龄特点和探究水平。这就使全体教师创设幼儿观察角活动的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教师个性、特长、经验、经历的层次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对于幼儿园来说,第一层次教师是优秀教师,我园共有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虽是少数,但却是先行的研究者,是园本教师核心成员。她们敢于研究、勇于尝试、乐于分享,研究过程总能够展示出富有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的活动案例,引发教师从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新角度看问题并进行思考。因此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以点带面,使全体教师得到启发,相互学习借鉴,会产生辐射作用,有利于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且骨干教师在带动一般教师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经验的输出,它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研究与探索,其结果是使自己的思路和理念更加清晰,使自己的教育策略更趋完善,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同时也对其他教师的成熟有所助益。如:在以科学课题“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与教师指导策略”为载体的园本教研中,我园省级学科带头人林老师根据小班幼儿的探究特点探讨有效支持的策略,率先展示了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感知三角形工具吹出什么样泡泡的内容进行了研讨,从中总结有效经验,进而推动开展《有趣的海绵宝宝》《响罐》《蛋宝宝》《寻找春天的秘密》等内容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幼儿园第二层次的教师是骨干教师,主要是指园内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中的优秀者。她们多是园内年段长或年段教研组长,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缺乏研究的理论功底与反思评价能力。我们主要让她们多开研讨课,研讨中多进行理论引领下的反思与评价,从中提高开课、评课与反思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经验,也提升观摩研讨水平。第三层的教师是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一、二级教师。主要注重培养她们对活动中幼儿具体表现的观察能力和捕捉关键事件的能力,让年轻教师懂得如何客观真实地再现幼儿的活动,运用写实的方法记录幼儿的活动,提高记录事件的能力,引导她们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活动、关注幼儿的探究特点,自觉加强在实践中的点滴积累。
三、研讨评析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强调发展性
园本教研参与的主体是教师,研讨的载体是教育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均可作为园本教研的内容,然而研讨评价的对象应是教育活动中的幼儿。研讨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否得到发展和教师采取什么手段、方法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园本教研中观摩研讨活动的反思、评价、分析,首先要对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在原有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引领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等方面做出分析与反思。如:反思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是否更浓了,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更高了,观察发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互动能力等是否有所提升,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评价中进行具体分析,这是活动的“果”。而后从幼儿在活动表现中反思教师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执果寻因”深入探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指导幼儿,促进幼儿获得发展的。
关键词 科学区域活动 显性指导 隐性指导 幼儿教育
在追求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今天,区域活动被重新得以重视并加以全新角度的审视,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这种教育活动形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儿童的发展需要。
当科学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时,我们也越来越关注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如何在科学区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怎样促使每个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获得发展?怎样提高科学区活动的有效性?这些问题的根本都在于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在科学区活动过程中能否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是影响幼儿科学区活动教育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围绕科学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水平,巧妙地进行显性和隐性指导,从而真正发挥科学区活动的效能。
在实施有效指导中,教师细致的观察是关键。通过观察,教师能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身心水平的新发展,判断幼儿的发展与自己预想的步骤是否吻合,确定所设的目标是否适宜,每个幼儿需要因人而异地给予哪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预设的材料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难易是否合适等。通过观察获得了准确的信息后,便可以选择指导的行为。进行适度的指导。
1 显性指导
显性指导是指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或动作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进行指导。在科学区活动中,虽然教师一般不参与幼儿的探索,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放任自流,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对幼儿的探索活动施加影响:
1.1 常规指导
当在科学区投放新的材料时,幼儿对新材料都很感兴趣,很愿意进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样玩,教师这时就需要向幼儿介绍材料的名称和操作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活动规则。对于不同的材料,教师要把握好介绍的“度”:对结构和操作方法复杂的材料。教师的详细介绍能避免幼儿对材料的误解或误用,并使幼儿产生兴趣;对简单的材料,教师介绍得过多过细,反而可能限制幼儿对材料用途的发现和创造性使用材料。如:在“鸡蛋壳力量大”中,开始我们没有告诉幼儿材料的使用方法,结果幼儿看到篮子里用来当重物的书,便认真地看起来。后来我们简单介绍了蛋壳可以用来搭桌子,幼儿开动脑筋,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搭出了桌子:蛋壳正放、蛋壳倒放、蛋壳集中在中间、蛋壳放在四角……还进行了“比比谁的桌子稳”、“谁的桌子放的东西多”等竞赛。
帮助幼儿建立科学区相应的活动规则,能减少活动中的干扰、争执及材料损坏现象,对保证科学区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很重要的,如参加活动的人数、材料的整理、爱护玩具、互相谦让等。
1.2 随机指导
教师在幼儿探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为幼儿指引探究的方向,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提出幼儿感兴趣的、有益发现某种关系的问题。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通过提出问题或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指导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深入探索。如:玩“不倒翁的秘密”时,发现有的幼儿只满足于摆弄不倒翁,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咦,这个娃娃为什么怎么样也不倒呢?”“你可以把娃娃打开看看。”当幼儿发现娃娃里面有个重物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比较:“哪这个娃娃里面也装上重物,为什么一推它还是倒了呢?”让幼儿进一步探索,了解重物还要固定在底部。
1.3 激励指导
采用鼓励、肯定的手段对幼儿进行精神上的激励,是幼儿园常用的一种指导方式,科学区活动也离不开它。当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目的性、坚持性和创造性的行为被肯定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摸的动作、一句称赞的话都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快乐。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激励指导就更为必要,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仅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摆脱那种“我不行”的思想,而且还会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索。
1.4 间接指导
间接指导是指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的指导。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以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还可发展幼儿间的交往、合作能力。应培养幼儿乐于展示自己才能,耐心指导同伴的品质。
在探索活动经常可以看到:幼儿看见同伴玩得很有趣时,也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最初只是在一旁观看,进而也想尝试模仿别人的活动方式。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幼儿能力强弱进行搭配,以“一帮一”的形式,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如:我班的幼儿A动手能力较差,常常独自坐在一旁不参加活动。于是,我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B邀请A到科学角玩“小喷泉”游戏。开始时,幼儿A盲目地摆弄桌子上的材料,东张西望。当“小喷泉”向上喷出水来的时候,她的目光被吸引了,过了一会儿,她也站起来,一起动手往瓶内加水,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还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起到指导幼儿操作,维持秩序的作用。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显性指导要适时,过早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那么,何时介入最合适呢?我们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教师的显性指导还要适度,就是要留有余地,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因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总比别人“倾注式”告诉的要记得清、记得牢。
2 隐性指导
隐性指导主要是通过材料实现的,材料会影响着幼儿的探索兴趣、时间长短、深入程度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区活动开展之前,对材料的筛选、投放和记录表的设计上进行认真、专业化的思考,在科学区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
2.1 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2.1.1 材料的暗示性
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的空间,教师也常因幼儿人
数多等原因无法指导每个幼儿,幼儿主要是在进行独立探究。因此在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上,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包括可以自我纠错的材料。如让幼儿观察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让幼儿按步骤去试一试,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科学区中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独立操作探究。又如可以将记录纸的正确答案贴在某个地方,幼儿操作记录后,可自行校对答案,若操作正确,就给自己贴上一朵红花,若操作错误,则可以进行再一次操作。
2.1.2 材料的层次性
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投入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行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大班“有趣的斜坡”活动,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精心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之初,教师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鼓励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接着提供不同长度的斜面,让幼儿操作观察;再提供不同材料的斜面(摩擦程度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比较其中的秘密。
2.1.3 材料的可操作性
区域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不同,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讲解、演示、讲评等占有很大比重,而区域活动更多的是幼儿的独立操作,这就要求材料能够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反复尝试的机会。如:“感知风”活动中,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扇子,结果幼儿只是扇一扇,很快就失去了兴趣。而“鸡蛋壳力量大”活动中,我们虽然只提供了半粒蛋壳与三合板,但幼儿通过这些材料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搭成桌子,往桌子上放重物,比一比谁的桌子稳等,给幼儿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从而让幼儿玩起来,动起来。
2.1.4 材料的适宜性
有些材料中包含的科学现象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材料中的科学现象则是隐藏着的,需通过一定的操作和探索过程才能显现出来,这就对幼儿的操作技能有了不同的要求。我们要从幼儿的水平出发,设计操作难度适当的材料。如:感知水的粘性时玩“莲花转”的活动,将乒乓球剪成莲花的形状,放在一块粘上水的塑料板上,当塑料板倾斜并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莲花”就会转动起来。这一游戏要求幼儿不断调整塑料板的倾斜度及“莲花”旋转的速度、方向,使“莲花”不掉下来。开始我们投放到中班,幼儿尝试很少成功,因而兴趣不大。而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他们很快掌握了玩的技巧,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还引发了“看谁转得时间长”、“莲花走迷宫”等活动。
2.1.5 材料的丰富性
在科学区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种类充足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间争执等现象。另一方面在同一活动中同时提供多份相同的材料,可以及时满足想模仿他人活动或想与别人共同活动的幼儿的愿望。使幼儿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通过交流获取了信息,进而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并能较持久地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
2.2 记录表的设计与分析
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在一时间内无法观察到所有孩子的探究过程,因此让幼儿的探究过程留下痕迹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幼儿把所观察、探索的经验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而且在活动后能为教师提供分析的依据,使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
2.2.1 提供适合幼儿水平的记录表
教师提供的记录表尽量简单,记录标准要具体形象,让幼儿易看明白,降低记录的难度。在小班进行记录时,多采用粘贴式的记录方式,要图象对应,不要符号对应。如小班科学区“这些车是怎么启动的”,我们从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中选出了四辆,①回力汽车(先向后拉一下,然后放掉);②电池驱动;③拉绳启动;④直接用手向前推。让幼儿通过玩汽车,感受体验汽车不同的启动方式,然后记录下来。我们通过多次调整,采用了粘贴式的记录。
中班采用单纬度的记录表比较适宜,可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如中班科学区“半个变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探究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条边上,能使半个物体变成一个完整的图像。我们将记录纸与操作纸合二为一,使幼儿能够很好地完成记录,记录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2.2.2 善于对幼儿的记录表进行解读
要充分发挥观察记录的作用。记录要与分享交流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幼儿有充分展示、说明自己记录内容的机会,引导幼儿用比较准确、连贯的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他们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同时,记录还要与分析实验进展情况、活动存在的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有力的依据,切不可做完后就把它们束之高阁。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
一个教学过程要顺利的开展,教师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们紧紧地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来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使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凸现,教学中的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就成为教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比如在大班科学《油水画》中,教师为了让孩子探究油水混合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设计的提问为:猜一猜如果我把油倒入水中或者把水倒入油中,会发生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就引来孩子的积极谈论:有的说会变颜色,有的说混在一起,有的说没有变化。老师没有表白,而是又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问题:让幼儿接下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试验。在此案例活动中教师提问明确、具体,又有一定的开放度,利于幼儿思考、自主表述意见。幼儿回答后,教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通过操作实验自己发现。
可见,一个活动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上,还体现在教学中的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设计上,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环节有效地串联起来,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灵活回应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个教学活动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活动,除了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回应也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教师一个恰当的回应,能让课堂活动的气氛起死回升,而一个不恰当的回应,能让教学陷入僵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回应策略就成为有效开展教学的一个决定因素。
比如在小班美术《烧鱼》活动中,当老师问孩子我们要烧鱼,要放些什么调料时,孩子回答不出,老师就说:“我要放一些醋,它是什么颜色的?请你帮我找出来。”在此案例中,由于孩子对调料的知识不如前面试教的孩子丰富,教学发生了困难,幸亏老师这样机灵的一问,启发了孩子,让原本陷入僵局的状况得到了改变,孩子们就围绕老师的补充提问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回应可以扭转教学的整个过程,它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把握好这个可变因素,我们才能让教学真正发挥它的有效性。
三、深刻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状况
要真正获得一些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反思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整体反思和局部反思中,能够让我们在再次梳理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为再次组织活动提供有效的经验帮助。同时在一次次反思中,我们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比如中班折纸活动《小猪宝宝》,具体教学环节:
1.出示老师画的折猪宝宝的图示,说:“请小朋友看看哪一张你能看懂,哪一张看不懂?”
2.幼儿提出看不懂的地方,老师马上进行解答。
3.老师示范折猪宝宝的完整过程。
4.幼儿自由的看图示折纸,老师巡回指导,提示会的孩子教不会的孩子。观察发现孩子在折时还有困难,有的不会,有的折的不整齐,有的没有压平,折好的26人,占65%。
5.请折好的孩子将猪宝宝贴到展示板上,讲评。老师:你喜欢哪一只猪宝宝?为什么?幼儿基本不会评价,老师从平整度、是否对齐等方面进行评价。
反思评价过程:
1.老师给予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是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而且仅仅是看很有可能看不懂,为何不让孩子去试着折一折呢?
2.没有给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且没有发挥孩子学习中相互借鉴的作用,可以让其他的孩子说说会不会折,怎样折。
3.如果要示范,为什么开始要让孩子看图示呢?这一部分可以变为对折纸要求的提示。
4.幼儿自己折的过程中,老师让孩子相互学习很好。
5.按照折纸的要领进行讲评,这点很好,但是不能全部是老师在评价,应该引导孩子来评价。另外,这些要求如果在折纸前提出来,效果会更好。
评价: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有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想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又不放心孩子,生怕他们学不会,所以没有让孩子去自主的看图示折。如果老师在一上来就让孩子看图示自己尝试折宝宝,也许孩子在折的过程中能够自己读懂图示,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折纸的基本要求应该在每次折纸之前强调,当然在评价时也可以结合进行讲评。
在本案例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又全面的反思,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有效的剖析,最后产生了一个本次活动的总结性评价。整个分析到位,相信在这一次的反思之后再实施此活动,一定会有一个实质性的改变,在教学活动的时候也能更加体现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
又如中班语言活动《小黄和小蓝》中,部分环节:
1.看PPT电子图书。引导孩子看图书画面,进行猜测和讲述。当孩子讲到小黄和小蓝有许多的朋友时,老师一带而过。
2.继续看电子图书的下半段。老师还是没有引导孩子进一步关注画面,没有让孩子充分的讲述观察的结果。
反思过程:
1.应该让他们观察一下,他们的朋友是谁?为下文的颜色变化打下基础。
2.应从引导孩子观察和想象讲述的角度设计提问,帮助孩子提升经验。
总评:1.在每一个环节中,还有很多元素没有很好的挖掘出来。2.语言教学要求老师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语汇和表情来诠释故事,要允许孩子充分的讲述,要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起孩子的共鸣。3.在看图书中要突出“看”,让孩子关注画面中的有效元素,展开想象,养成孩子看书的好习惯。
以《纲要》为指导,以总校目标作为指导方针,以爱为教育的基础,结合本园实际,继续以“我能行,我努力,我真棒!”为精神动力,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继续建设本园特色,使教育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让我园成为孩子的乐园,家长的放心园,老师的收获园。
二、关键词:坚持 反思 感恩
三、主要工作
(一)、把责任文化打造成部门文化的根基。
1、以“责任”为主题,以“责任”为根基,倡导老师多读书,组织老师们以某本书为中心,在读书中体会生活,学会工作,从而学会感恩,在感恩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幸福指数。 初四教师到园上班,于老师负责分发,教师领取教学用品,生活用品(由班主任保管)。布置环境,集体布置走道,顶层,二楼南北,楼梯大门口,多功能门都要布置,各班教师负责各班具体工作以及环境布置,门口要有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让家长一目了然。
2、每周例会智慧分享,行政和组长把一些“事实性反馈”给老师,使老师做事有的放矢。每周由一位老师把自己收获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侧重于业务上的知识)教研组组长带值班老师检查卫生死角于园长监督指导。从而把积极、上进、健康的思想带给大家评分记录。
3、周二保育员例会,在上个学期的收获中,鼓励保育员在每周例会中和大家分享“我在班级管理中学到了什么?”进一步提升“教”的能力! 小班以说唱为主导思想,中班做英语,大班做汉字尽量把特色和布置相结合。
(二)、在文化背景的引导下,在反思中,坚持我们的收获,努力提高“品质”。
1、教研活动:教师研讨课严格按照我们“流程”进行,资料积累到位,一学期中每位教师要求自己上一节“好课。”
2、年级组工作:常规性的幼儿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展开,本学期组长帮助每位老师可以成功开展一次“半日活动展示。”关注组内老师研究资料的积累。
3、后勤队伍建设:本学期继续提高保育员“教”的能力,在以往的比赛活动中放进去一个“班级常规工作”比如:保育员组织幼儿点心环节等。
(三)、根据本园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1、根据孩子发展的五大功能区,把幼儿园所学综合课程进行整合,初步分为语言、音乐、科学、体育等方面,由专人负责设计出适合各年龄段的活动方案,在尊重孩子年龄特点的前提下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给予一个科学的评估。
2、全心服务班继续推广,坚持上学期服务班中两大主题“语言”和“计算”。
一、面对现实,明确幼儿园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幼儿园特色
今年年初,我园领导组织幼儿园的教职工,认真分析了我园面临着的各项困难:自聘 9 名人员解决教职工不足问题,却又因自聘人员跳槽造成教职工队伍不稳定;社会上传言幼儿园教的不好原因等。幼儿园何去何从?我园领导班子组织教职工就此展开讨论,并使教职工形成这样的共识:只要有庄周幼儿园存在,我们就不能使送孩子来庄周幼儿园就读的家长失望,不能使孩子在他们各项能力发展的学前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我们要让在幼儿园就读的孩子感到带给他们的是幸福和成长的快乐。在教职工明确了幼儿园的发展思路后,大家都能积极地朝着打造幼儿园特色的目标努力开展工作。
(一)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共同获得发展以学习教育年活动为契机,促进教职工素质的提高围绕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打造幼儿园特色开学初,我园就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和研究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使大家在对我园提出的 “ 以 ‘ 创新 ’ 为主题,以 ‘ 语言 ’ 发展和 ‘ 动手能力 ’ 的培养为突破口 ” 的口号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教材的使用,开始了我园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我园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 、抓好新教材的讨论和分析,并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们首先是把一学期的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并划分为几大主题,每选择一个主题,就根据各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绘制好一个 网络 图, 网络 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中的内容,也有一些内容是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提出,还有一些内容是由幼儿生成的。其次,教师们根据每个主题积极为幼儿创设与主题相应的教育环境。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如设置活动区,组织幼儿根据教育主题布置墙饰、布置教育教学活动展版,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信息、图片、文字资料、相关的材料等,使幼儿在这种富有教育价值及隐藏一定教育目标的的环境中,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再次,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们根据活动的需要及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 “ 家园之窗 ” 、 “ 家园联系手册 ” 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对一些需要家长指导孩子完成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适时的给家长一些建议。
如:
( 1 )建议家长带孩子探讨、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引导孩子收集有关的材料、图片、文字资料,指导幼儿观看相关的影碟、电视节目,带幼儿到相应的场所参观、观察。
( 2 )把孩子的认识、看法、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孩子交给老师。
( 3 )鼓励孩子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图片、文字资料和自己获得的信息拿出来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分享。这样的家园共育,使的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也获得了的学习机会。
2 、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积极开展幼儿跨班级的晨间体育活动,让幼儿自主到自己喜欢的地方、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器械参加锻炼。
为了激发小朋友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除了开放原有的滑梯、荡椅、秋千、转盘、攀登架、浪桥、蹦蹦床、半月摇、跷跷板、水车、拉力王等大中型玩具外,又制作了滑板车、平衡木、独脚椅、摇滚跷跷板等一批中、小型体育器械,并投放了球类、高跷、废旧轮胎、沙包等器械,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以及不同兴趣的小朋友开展活动的需要。晨间活动的改革,是我园教师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体现,它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幼儿的体格,也为幼儿与不同班级的小朋友进行交往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在开展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及跨班级的幼儿晨间体育活动以来,我园教师们都觉得,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既突显了 “ 幼儿发展为本 ” 的理念,又满足了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它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参与中,获得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各领域的经验,获得更好的发展。
3 、抓好教师们的观念转变,促进教师们的良好成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我园本学期在教师的学习培训和提高方面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组织全体教师到蒙成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亳州幼师参观学习,使教师们开了眼界、更新了观念;
二是发动教师查找符合本园实际学习需要的资料,并积极尝试组织教师们的业务学习,教师们在参与找学习资料和组织学习中,教育教学观念又进一步得到了更新。
三是继续围绕新教材开展一课三研活动,教师们运用教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开展以上的活动,教师们的观念、能力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教师们不再一成不变的照搬照套教参书,在使用教参书 时 老师发现,有的设计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新纲要的精神。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 “ 什么沉、什么浮 ” 的活动设计,其中教参书中有一个环节让幼儿了解 “ 水的浮力是有限度的 ” ,其设 计是由 老师往碗里一勺一勺加水,使铁碗沉下去。对这样的设计,老师觉得不能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便改成由幼儿自由地探究怎样使碗沉下去,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 “ 水的浮力是有限度的 ” 的直接经验。
4 、重视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使幼儿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我园一改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使幼儿有的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有游戏的机会、有快乐的时光,也获得了的发展,幼儿园也初步显示出一定的特色。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既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又向社会宣传了幼儿园
一个学期来,我园开展了新学期家长会定在开学16号,组织孩子春游(定在庄子祠)以及绘画特色班周末采生,还要带着小班孩子去气象站参观,中班去小涧雷达部队参观或者去武装部军人参观,大班去共电局的发电站参观,家长开放日活动各班拿出各班的特色、一次丰富多采的庆祝 “ 六一 ” 儿童节活动、积极参与了教育局举行的主题教育活动观摩、一次大班毕业典礼。在活动的开展中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家长认可了:我们的孩子不错。确实,在参观学习中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在开展好幼儿丰富多采的活动的同时,我们又积极同电视系,电视新闻播放了我们数次的精彩活动,让社会地了解我们幼儿园。
随着我园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今年的家园联系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许多家长积极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教育中来,家长的教育观念也相应起了一些变化。
切实做好后勤工作,确保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本学期,我园加强了对后勤工作的研究,要求各岗位的后勤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对一些工作进行反思、改革。财务人员能地根据幼儿园的计划,及时有效地做好财务工作和一些物品的准备,工作的自主性强;炊事人员开发了一些新食谱,探讨改变了一些食物的烹调程序、调味等;资料室管理也探讨了一些管理资料、物品的的方法、改革了一些表格;卫生、保健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安全工作基本上为教职工所重视。
五、几点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幼儿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转和应有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我园发展前进的坚强后盾。
2 、家长支持使我们的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也有更好的发展。
3 、领导明确办园思路,富有创新性的工作是打造幼儿园特色的前提。没有领导班子的创新,就没有教职工的创新,就没有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没有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4 、团结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有了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奉献,我们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有了全体教职工的合作,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们克服了幼儿园位置太偏的困难,使幼儿园保持了应有的发展和应有的规模。
六、存在问题
虽然幼儿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较为明显的是:班组工作的计划性不强,致使一些工作、活动准备不足;开展工作的自主性不强,常出现等领导提出具体的步骤、具体的做法、具体的要求、提醒等;一些教职工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行动不多、效果不明显。
七、今后思路
根据我园的实际和存在的不足,我们 XX 年下期工作的基本思路应是:
“ 一个主题 ”—— 以 “ 创新 ” 为主题;
“ 两个特色 ”——“ 特色园 ” 、 “ 特色班级 ” ;
“ 三项建设 ”—— 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园本课程建设。
八、家园共育,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是分部工作的主题。
1、每月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一次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幼儿教育情况。鼓励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2017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为期两天的班主任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就像专家讲座里告诉我们的那样: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要有自己的魅力;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等等。优秀班主任们对学生的爱远远胜于我们,听了他们的报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这几点谈谈感受。
一、作为班主任要有爱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爱是无私的,是平等的,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只有感受到
高中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2) 老师的爱,才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要与几十名学生打交道,操心费力,但是从许多的优秀班主任身上我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也是其乐无穷的。这源于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对班级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自己良心负责。任小艾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职业!不允许失败。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所以,我们必须要责任心,认真工作,为每一个学生负责,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当然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账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把自由与民主之风真正带入我们的班级,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班主任在处理问题,就是在管理班级时,或许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因此,要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困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班主任必须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再次是要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三、作为班主任要讲智慧,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听了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因材施教,遇到突发事件,光有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讲求方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讲方法。其根本的原则就是既能处理好问题,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通过听优秀班主任的一些优秀案例,使我认识到与他们存在的差距,在处理偶发事件上,有时缺乏教育机智。在班级管理上,有时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导致自己辛苦不说,又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爱无边,师爱无痕,也许只有无痕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最深的痕迹。那么优秀的教育机智,工作方法从何而来呢?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只有从读书学习和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探究、及时反思、善于总结中得来。
四、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是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老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一个魅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以上是我在培训学习期间的几点心得体会。实践出真知!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2017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很喜欢。2016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德育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高级研修班,更觉得这句话有道理。虽然会议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收获颇丰。各位教育专家从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和策略,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到教育法律和校园安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使我从理论上感受到了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就像专家讲座里告诉我们的那样: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要有自己的魅力;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等等。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优秀班主任们对学生的爱远远胜于我们,听了他们的报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这几点谈谈感受。
一、班主任要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要有四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
“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这是全国优秀班主任钟竺在会上说的,我很喜欢这句话。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班主任应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一个班级能否“活”起来,首先要看班主任是否做好了表率,“活”起来了没有。由于班主任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要求班主任要乐观、活泼开朗、充满朝气。在学生面前要做到精神振作、情绪高昂、用语幽默、态度和蔼、风度从容、姿态洒脱。班主任的“活”才能带动整个班“活”起来。我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上自习保持安静,上课不迟到……下课后和学生们一起运动、聊天,和学生们拉近距离,彼此了解,让他们对我有好感,信任我。对有些学生要鼓励,有些学生要要求严格,有些学生要真诚关心……因为在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已经深深影响着学生。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塑造新的形象。为人师表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
当然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育改革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账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把自由与民主之风真正带入我们的班级,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魅力。班主任在处理问题,就是在管理班级时,或许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因此,要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困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班主任必须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再次是要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三、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听了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林格也曾说:“人的根本在心灵,教育应回归心灵的深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有位教育家讲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够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学生,使他们不断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四、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是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老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一个魅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