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科学与健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位专家在论坛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专家们用不同的视角阐述各自的研究成果。

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石爱桥教授作了题为《健身气功功法效果研究》的学术报告。石爱桥介绍说,此项课题研究历时一年,是一次对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功法的集成功效研究。研究对3000多名北京、上海、武汉、江西、安徽等地区无系统锻炼史、无严重疾病的部分普通在校大学生和中老年人进行了跟踪测试,并从即时功效、健身功效、心理功效和社会功效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报告中总结了中长期进行健身气功锻炼集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功效。健身功效主要表现在增肌减脂,塑造体型;扩大肺功能,提高柔韧性;健心降压,活血化脂;增强免疫力,改善内分泌。心理健康功效主要表现在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健脑益智,积极专注。社会功效主要表现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抗衰防病,降低医疗成本。

比利时健身气功协会主席皮埃尔带来了题为《健身气功:古老的生命科学,当今的生活典范》的报告。皮埃尔设计了24个问题8项内容的调查问卷,对比利时健身气功长期习练者进行了调查。皮埃尔的调查得出了多项结论,其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健身气功给他们带来了帮助,特别是能有效降低他们的焦虑、孤独等问题以及能减少药物服用量,同时对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提升自身幸福感等也很有益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尔在调查中发现习练健身气功改变了比利时人看待中国的态度。

德国新勃兰登堡应用科技大学预防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威利·纽曼在学校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培养专门人才。从2012年开始,每年招收60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与健康产业相关的机构工作,像保险公司、医院和健康医疗机构等。此次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他作了题为《健身气功与压力管理》的学术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健身气功与压力管理的联系。报告分析探讨了30项研究,共有1175名参与者,结果显示健身气功易教、易学,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报告显示,我国国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运动健身意识薄弱,各群体亚健康状况堪忧,由疾患造成的整体疾病经济负担沉重。报告据此以2020年为限,设定了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提出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如人均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均作出了量化要求。

大部制想象美丽并渺茫着

报告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构想和措施,其中,建议涉及人民健康的若干职能相近的部门,如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等部门,可以考虑逐步合并,建立国家健康福利部或国家健康委员会。

这一建议涉及国务院部委的行政改革,事关重大,构想宏伟,涉及面广泛,故而得到了舆论的重视。据相关报道,虽然有报告撰述者透露,此构想有望在十八大后拉开帷幕的大部制改革过程中付诸实施,但也有消息说,构想尚停留在专家建议层面,并未上升至中央议事日程。更有学者评论称,基于现实种种条件的限制,此建议短期内实行的可能性渺茫。

与上述专家学者的谨慎甚而不乏悲观色彩的看法迥异,一些媒体评论则以相当乐观态度积极回应了这一建议,认为这是国家部委职能转型—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契机—并强调这样的职能转型具有为“大健康部”改革正名的功效。也有评论指出,要实现“2020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打破制度障碍势在必行,但前提一是不能将其寄望于单一部门,必须有卫生、医保、社保、环保、体育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避免国家战略沦为部门战略,落下播撒龙种却只收获跳蚤的结果。二是合作机制的最终成形,有赖于制度的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统合各部门围绕“健康”这一核心展开工作,才能避免国家战略与部门职责发生矛盾甚至背离的现象。

怨气弥漫一触即爆

事实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已经为整合全社会的卫生和福利管理机制,设立国家健康福利部或国家健康委员会,以数据和实证为依据罗列了充分的理由,阐述了这一改革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简要而言,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凸显。具体而言,国民健康在服务和管理层面涉及多个部委,但由于政出多门,既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不利于问责制的落实。例如农村妇幼保健实际涉及计划生育、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教育、环境等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之间并没有合作的机制。再如,目前医改面临的困境,即主要是医保、医药和医疗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三个体系内部协调不够,尤其是其中的医保管理,更是数种机制交织,叠床架屋,程序繁琐重复,相互掣肘。

在宏观数据上,国民健康福利体系的改革也呈刻不容缓之势。该报告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的年患病人次数由1993年的43.6亿增加到2008年的52.5亿,15年间增加了20%。巨大的患病人数带来相应的经济负担,根据第三次国际卫生服务调查等研究测算,2005年全国疾病总的经济负担为23968亿元,相当于GDP的13.1%,经济负担沉重由此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国民运动健身意识极为淡薄,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显示,18岁以上公民83.8%从不参加业余锻炼,而仅有11.9%的公民经常锻炼,全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十分低下。

实际上,具体到社会层面和民生现状,国民医疗健康的问题不但问题突出,而且由来已久。种种因观念造就和体制落后导致的矛盾不仅丛生而且尖锐,凸显了更为迫切的改革意愿和要求。一个应该承认的事实是,诸如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非但长期未获改善,反而有加剧的趋势。医疗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服务分配的不公平因素,即是导致医患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也引发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其恶劣后果是,患者、医务从业人员、行业管理乃至全社会,几乎无一幸免受到了损害。这些弊端,均不难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个案中得以折射和反映。

路径探索各地试水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的发布以及健康福利部或国家健康委员会的设想,说明锐意革新,突破观念的桎梏,改良医疗公共服务的现状,不仅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也得到了政府高层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看,短期内的机会渺茫并不能否定对长期予以寄望。正如希望有待于贯彻实现,据报道,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深港双方共同组建团队管理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经正式试业。这家新型医院将坚持公立属性,保障医疗服务的公益效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简而言之,基本复制香港公立医院模式。考虑到以国内不尽如人意的医疗环境为背景,曾经前往香港接受过当地医疗服务的内地人,对香港公共医疗服务的赞誉几乎是众口一词,这样的尝试显然极为有益,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一样让人充满期望。

此外,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近日审议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大病保障制度,要把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业界人士从中解读到的信息是,此前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的“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保险,作为大病补充保险”的模式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广东的“湛江模式”、“番禺模式”,江苏的“江阴模式”、“太仓模式”等,都为解决因病致贫探索出了新路。具体而言,“番禺模式”将三大基本医保基金由商业保险机构托管,管理费由财政买单,而“湛江模式”则是当地政府授权商业保险机构提取三大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的15%作为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此提高医保报销水平。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李瑞杰教授在致辞中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起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科室建设、管理和诊疗服务水平,推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的临床经验和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内涵的建设与发展。”

在这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上述话题对李瑞杰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众专家纵论心脏康复

四月的北京,暖风拂煦,春和景明。在这百花吐艳的大好春光里,我国心血管医学领域迎来了一大盛事――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出席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开幕式的有在该领域享誉国内外的胡大一、李瑞杰、杨荣臣、高武、连岳寿、王亚煌、袁平等众多专家。在此后举行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选举会议上,陈可冀院士、胡大一教授当选为名誉主委,李瑞杰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吴D教授、吴永健教授、徐浩教授、李军教授、王肖龙教授、杜廷海教授、王晓峰教授、施海明教授、胡镜清教授、袁平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据记者了解,胡大一教授为本次会议带来了题为《心脏康复在我国的发展模式与前景》的工作报告。在会议进行期间,胡大一教授还着重指出:心脏康复是一个多赢的体系,其核心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的统一。它不仅包含了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患者生活方式达标和药物治疗达标,而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综合的、整体的心血管医疗模式。积极的创新模式可使患者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可使卫生服务体系控制不合理的医疗成本增长;可以增加医疗服务效益,提高医疗服务和社会满意度,合理使用和节约医疗资源。发展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事业,是推动医疗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杠杆支点,是实现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推动医患和谐的关键点,更是推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的落脚点。

中医促会心康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吴D教授在会上作报告时谈到:现代心血管学科发展十分迅速。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已经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水平搭建了新的平台,使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将现代医学精细化诊疗技术与中医精细化慢病防治优势相结合的心脏康复模式,是中西医防治心血管病的新趋势。要运用中医理论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要拓展中医的应用范围,有必要选择有充分基础的中医临床医疗基地,应用专项资金建立具有示范性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精细化诊疗平台,从而探索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中医促会心康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的姜红岩医生在题为《心脏康复之心理处方的制定》中提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合并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很多心脏病人生病后,会产生焦虑、不安心理,这对心脏康复极为不利。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处方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心理压力调节训练、群体治疗和家庭社会支持等。而且,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主要源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错误认识和对心脏康复的不了解,所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的咨询与程序化教育非常重要,而且讲解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这是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之一。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具有独特优势

在这次论坛上,李瑞杰教授作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探讨》的专题工作报告。在围绕这个话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瑞杰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当前,随着心脏介入及手术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新药的问世,使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瓣膜病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控制,但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和PCI术后患者,目前我们重点关注的往往是发病急性期的抢救与治疗,而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往往不够重视,这导致大量发病后的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重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医疗开支不堪重负。因此,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

谈完上述学科背景,他还介绍说,近50年来,心脏康复在全世界得到了快速发展,欧美国家正逐步走向成熟;而在我国,心脏康复依然是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板”。目前有明确的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至37%和心血管死亡率7%至38%,这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瑞杰教授还认为:“中医康复学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统计学理论,也有丰富多彩的康复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几千年来逐渐形成并得到良好发展的中医康复学思想理念和实施方法,具有显著区别于西方医学的中华民族特色。”

谈及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方法,李瑞杰教授阐述说:“中医康复学概括起来可分为运动、药物、饮食、精神、物理和环境等6大类康复措施。”同时,李瑞杰教授在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还特别指出:“我国心脏康复医学模式应该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发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各种优势,同时吸收借鉴国外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文明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它有利于发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积极性。在社区、家庭广泛开展心脏康复工作,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医药资源,低成本、高效益地提高心脏康复效果;同时这也是设计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程序的指导思想。”

心脏康复的中西医结合“五大处方”

李瑞杰教授依据我国国情和临床工作体会,参考国外大量心脏康复文献,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结合中医养生及康复学理念与方法,归结出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在采访中,李瑞杰教授系统介绍说:“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具体为:一是中西医结合运动处方,二是中西医结合药物处方,三是中西医结合营养处方,四是中西医结合心理处方,五是中西医结合戒烟处方。”

随后李瑞杰教授详细阐述道:“首先说说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要素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其中运动强度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运动的安全性和效果。有氧运动是心脏病患者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有氧运动的种类一般包括走路、踏车、游泳、骑自行车、爬楼梯、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有氧运动的运动时间一般为30到60分钟,其中包括热身运动时间、真正运动时间及整理运动时间;其运动频率为每周3到5次为宜。运动强度可参照心率、peakVO2、AT、Borg自感劳累分级评分等指标,酌情给予具体确定。”

解析心脏康复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处方”时,李瑞杰教授首先阐述说:“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西药毒副作用。”李瑞杰教授继续说,“根据指南,合理选择具有循证证据的药物,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辨证施治,合理选用中药治疗,再加上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教育、监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这就是‘中西医结合药物处方’。”

关于“营养处方”,李瑞杰教授阐述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人们有害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指导患者改变有害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并运用食物进行调理,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在调节血脂、增强免疫、调节血糖、改善循环、调节血压、改善睡眠、耐缺氧、抗氧化、延缓衰老、减肥、抗焦虑、抗抑郁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近些年来,国内外对食物的药效研究和功能食品的开发方兴未艾,这其实正是中医食物疗法与‘药食同源’思想的现展结果。因此,‘中西医结合营养处方’就是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如每日能量的摄入、饮食中的饱和脂肪、盐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比例等,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指导患者服用药茶、药膳、药粥等,以促进病情恢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血管疾病及其急性事件与人格特征、心理冲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有害的生活方式也与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目前的心脏康复主要关注体力活动的恢复,往往忽略患者心理因素对康复的影响。实际上,我一直认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情绪管理应贯穿心脏康复全程管理的始终。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因疾病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迫使患者调整以往的生活状态。他们出现的躯体不适,也往往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症状。”对此,李瑞杰教授在解析“心理处方”时强调,“除患者本人,患者的配偶和亲友往往也会感到焦虑,这同样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而中医康复学尤其重视精神摄养在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吸收了儒、佛、道、医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修养方法。为了防止七情过度、躁扰神明,气功、瑜伽、禅宗、超觉静坐等修练方法,一直是我国人民行之有效的养生康复措施。在临床实践中,现代心理治疗与中医精神摄养可以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中西医结合心理处方’,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增强心理免疫,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十分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李瑞杰教授接着说:“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戒烟处方’的目标,就是使患者彻底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他还推荐了如下措施:每次诊视询问患者的吸烟情况并记录在病历中,劝导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给予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物治疗,以及中医针灸、按摩、理疗、足浴、热疗、穴位贴敷等中医物理治疗,并定期随访。

详细解释完“五大处方”的内容之后,李瑞杰教授归纳说:“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均比较少,并且缺乏循证医学指导。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及其养生康复学的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的新模式,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采访过程中,李瑞杰教授谈及自己供职的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学科建设情况时介绍说:“作为本次会议的联合发起单位,我们的心脏康复中心以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和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王硕仁为核心,聘请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等十余名专家为委员,融合东西方医学优势,整合多学科服务团队,成立了多学科、跨部门的一体化心脏康复服务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资深的心脏康复诊疗服务。我们的组织构架涵盖有心脏康复研究室、心脏康复门诊、戒烟门诊、心脏康复评估室、心脏康复训练室、心理科、营养科等,这为提供团队化康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心脏康复中心从成立至今,为了建立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方案,得到了心脏康复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患者、媒体的广泛赞誉和关注。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心脏康复服务事业,助力中国心脏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

采访到最后,李瑞杰教授强调说:“中西医预防与康复各有自己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综合管理模式十分重要。随着中西医有机的结合,系统、优化的康复治疗方法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了心脏康复的新模式。目前,我国心脏康复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希望借助本届大会的影响力,最终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心脏康复之路!”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52例。研究组制定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按照路径表对产妇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对产妇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综合满意度等。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计划性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护理质量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Clinical Path Version of Patients Informed Single in the Planned Cesarean Delivery Perioperative/LIN Yan-hong,ZHONG Cai-lian,SUN Shun-d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107-10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h version of patients informed single in the planned caesarean delivery perioperative.Method:102 patients with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who delive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for 50 cases and the research group for 52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linical path version of patients informed single was formulated in the research group,and was given systematic,standardized treatment and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routing table,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nursing according to nursing version of the clinical pathway table.The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breast feeding,health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taff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exhaust time and defecation tim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linical path version of patients informed single; Planned caesarean deliv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y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Qingyuan 511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36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告诉患者入院后每一天医生、护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属需要做哪些配合,在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过程中,医务人员将表单中医疗护理项目以及医疗护理目标明确告知患者,让患者基本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与转归,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1]。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患者版临床护理路径告知单在计划性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02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胎次、孕周、麻醉方式以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护理版临床路径,按照路径表内容对产妇进行治疗和护理。研究组产妇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按照路径表内容要求对产妇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2.1 制定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成立患者版临床路径设计小组,包括科主任、医生代表、护士长、护士代表2名。以计划性剖宫产医生版临床路径为蓝本[2],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表单样式,制定计划性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告知单内容包括每天医生的工作、护士的工作、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的工作,其中医生的工作包括与患者及家属制订诊疗方案、详细解释疾病治疗的基本过程及转归,每天具体的诊疗活动等[3]。护士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入院评估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效果评价出院养生康复指导等[4]。患者及家属的工作主要是详细了解疾病诊疗过程、康复经过以及他们所需要做的配合工作。

1.2.2 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的目的和意义。医生和护士将按照告知单项目内容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系统的、个性化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和护理[4]。告知单挂在患者床头,医生、护士在完成告知单上的每一项工作后必须签名,而且要有患者及家属确认签名,以确保每一项治疗护理落实到位。

1.2.3 持续改进告知单内容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在实施过程中分析实施情况以及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地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便不断持续改进告知单内容和改进执行的方法和时间,随时监控各环节实施质量,定期总结分析定期评估结果变异,及时发现变异原因[5],修改和完善临床路径告知单的内容。

1.3 观察指标 本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2)母乳喂养情况;(3)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科室自行设计产后健康知识考试题总分100分,由责任护士到床边对产妇进行考核,60分以上为掌握,60分以下为未掌握;(4)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混合喂养率和未母乳喂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饮食调理及产后功能康复锻炼的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科室整体满意度、科室医生满意度、科室护理人员满意度分别为98.1%、98.0%和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86.0%和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提升了治疗护理的效果,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标准化的患者照顾模式告知单[6],它的应用保证了治疗、护理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通过为计划性剖宫产患者制定围手术期的全程照顾模式告知单,能够使患者及家属知道每一天医生、护士的工作,需要做哪些配合[7];患者明确知道表单中的医疗护理项目以及医疗护理目标,基本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与转归,能够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中,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及治疗护理的效果[8]。如表1所示,研究组产妇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能够为母乳喂养保驾护航。按告知单路径表要求,产妇入院第一天要进行护理,包括用温水擦洗,清洁去除的痂皮、污垢,疏通乳腺管,纠正凹陷等[9],是产后母乳喂养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新生儿娩出后马上与母亲进行早接触,使产妇感受到做母亲的欣慰、幸福,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10],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术后母婴回到爱婴区开始第一次母乳喂养,产妇在喂哺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责任重大,充分调动身体上的正能量去爱护自己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减轻产后的伤口痛,减少使用镇痛药,减少引起胃肠道的不适症状(本院使用的镇痛泵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及避免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有利于产妇体能的恢复,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保障。如表2所示,研究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混合喂养率和未母乳喂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团队精神”、“一体化医疗护理”的现念[12]。其一,患者版临床路径设计小组是由主任、护长、医生、护士代表组成的团队,设计从整体医疗、护理工作出发,充分考虑患者病情转归的需要及以满足患者个性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医护人员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发挥协同效应,带来了“1+1>2”的效果[13]。其二,患者版临床路径模式:医生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治疗方案,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即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预测潜在疾病的风险,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充分感受到医疗团队“以患者为中心”“一体化医疗护理”的团队精神。如表4所示,研究组患者对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改变了医生、护士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产妇在入院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加强了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医护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为,彭踩萍.《输尿管结石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书》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304.

[2]李森龙,邬淑雁,于爱军,等.患者版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20-121.

[3]张荣.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85-86.

[4]黎艳,李莉,汪晓红,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率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0.

[5]王美春.患者版临床路径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志,2012,31(11):1390-1391.

[6]吴玉丽,宋蕾.护患两版临床路径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效果评价[J].医学影像杂志,2014,24(3):441-444.

[7]周保利,英立平.临床路径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3.

[8]李顺琼.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5.

[9]李立波.临床护理路径在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287-288.

[10]谭雪玲,吴尔,肖金容.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12,18(3):406-407.

[11]姚永良,保红平,余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术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68-69.

[12]张砚媚,葛雪英.剖宫产产妇泌乳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7-68.

[13]管映君,古海荣,薛惠.团队协作精神在《护理学基础》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2,37(2):230-231.

[14]郑健萍.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在我院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前沿,2014,8(9):369-370.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疫情防控工作

(一)全员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1. 提前响应,提供参谋支撑。省卫健委通报华南海鲜市场疫情信息后,立即紧急储备物资,开展专业队伍培训、组建应急队伍、搭建防控专班,为郧西卫生应急早响应及初期防护物资保重点提供参谋、支撑。

2.明确分工,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分工负责管理机制。抽调专班充实进入县指挥部疫情防控组,成立了疫情信息、分析研判、流调处置、密接管理、档案收集5个小组,做到职责清、任务明、互补位。二是健全高效联动运行机制。与医疗救治、农村社区、交通保障组和公安部门无缝衔接、联动协作,推动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开展,密接追踪扩面加速,分析研判更加科学,各项报告提质增效。三是完善交办反馈会商制度。落实早交办、晚反馈、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措施。

3. 科学研判,提供疫情动态分析。一是科学研判疫情走势。收集各方面疫情信息,动态研判、系统分析、及时反馈疫情发展趋势。二是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审慎论证、积极建言,为指挥部适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研判支撑。

4. 深挖细查,逐例办实流调“案件”。一是“疾控+公安”联合调查。组建5个病区流调组、5个外调队和1个大数据专班,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行动轨迹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深挖细查,累计开展41例确诊、40例疑似病例流调,管理病例密切接触者1528人。二是追踪排查细致精准。在病区初步流调基础上,外调队再次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追踪调查,确保不漏一人。三是按照“发热即疑似”原则,将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纳入流调管理。

5. 主动服务,落实防控技术指导。一是规范培训示教,确保应采尽采。组织县乡卫生专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现场采样示教、确保生物安全,保证应采尽采。二是严把技术规范,确保消杀质量。成立两个专班分别负责疫点终末消毒和全县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导,为社会面干净夯实基础。适时将消毒重点转向室内及人群聚集性场所,避免过量消杀造成次生污染。

(二)全力服务复工复产

1.提供配套服务,确保安全复工。一是主动服务。专班指导,协助拟复工企业、商超、扶贫车间做实做细复工复产方案。二是精准服务。指导企业精准摸排返岗员工14天内健康监测信息,逐一比对“四类人员”信息。三是现场服务。现场指导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培训环境消杀、健康监测技术,突出重点场所封闭管理和日常防控督导。举办重点场所防控技术骨干培训和教育系统视频调度培训,现场讲解复工、复学前后新冠肺炎防控、春季传染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等知识要点。

2. 加强督导指导,服务复工复产。抽调专人组成督导指导专班,对人流量大的服务行业及单位进行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和督导,对93 家规上企业和商贸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进行现场指导,送达指导意见书160余份,跟踪督办问题隐患整改。

3.规范开展社区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4月中旬,采取容量比例抽样方法,对5个村、117户、227人进行了个案调查,采样开展核酸、抗体检测,经省市复核,未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用社会面干净的调查数据支撑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三)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

6月中旬,湖北省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阶段。郧西疾控继续恪守“争取用专防机构非常态的工作,尽力为经济社会常态运行保驾护航”的信条,落实人、物、地同防措施,做足战疫打满全场准备,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1. 落实人防措施,严防疫情反弹。做到入境人员专班接返、全程闭环,国内中高风险区人员及时排查、规范管控,上级推送信息及时比对、反馈处理。

2. 推进核酸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根据省市要求,扎实开展13类“应检尽检”重点人群排查摸底,按规定限时、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实现“应检尽检”全覆盖。动员干部职工、复课学生、复工员工愿检尽检、能检尽检。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完成核酸检测72955份,其中应检尽检人群检测45961人次,重点场所环境和冷链食品检测6893次;动员愿检尽检20141人次。

3.严格物防地防,严防疫情输入。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生鲜产品销售加工单位、冷库、冷链车辆及从业人员抽样监测,日监测样品达150份以上;开展食品溯源,对进口冷冻产品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流入郧西生鲜产品加大抽检力度,对上级下发风险清单产品一律下架、封存、销毁;利用新媒体宣传倡导食品加工充分熟透;指导督促餐饮行业暂停供应生食肉类菜品。时刻紧盯农贸市场、交通工具、医疗机构、老旧小区、地下污水管网等5类场所,坚持每周监测管控。

4. 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应对准备。一是及时规范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对复学后出现的每一起发热病例均转入发热门诊收治,对聚集性发热疫情及时组织县级专家会诊甄别或转入县级救治,并扩大监测排查,落实日报零报。二是持续开展传染病预警监测。严格传染病风险评估制度,每日对全县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分析研判,发现聚集性疫情2小时内上报,每周汇总研判。

5. 扎实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督查。利用8、9两个月的窗口期,扎实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督查活动,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冠疫情作好充分准备。

二、疾控业务工作

(一)规范传染病管理,科学处置突发事件

1. 卫生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机制更加完善,预警、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数十起。二是应急准备更加充分,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举办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杀及应急健康教育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县乡医疗机构、公安干警、电信运营企业人员均参加了培训。三是积极承办由疾控、公安、医院、监督、政府、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参加的2020年度卫生应急演练活动,再现疫情防控场景,邀请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各组室负责人、县乡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社区干部及应急队员代表参与现场观摩,磨合队伍、提高应对处置能力。四是为“中高考”和县内较大活动提供疫情防控、卫生应急保障。五是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比武,荣获十堰市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

2. 传染病管理质量持续加强。全县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18种3351例,发病前五位分别是乙肝、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新冠肺炎首例及聚集性疫情),均为未分级。处理国家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发出的预警7种353起,排除137起。

(二)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治任务

1.艾滋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截止11月底,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22例(本地报告7例),在管在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77人。积极协调落实了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生活救助9万元,落实医疗救助和教育扶持政策,特殊人群维稳处置有力,保持了无艾滋病病人信访的记录。

2. 肺结核病防治质量稳步提高。截止11月底,登记初诊疑似肺结核病人1238人,初诊查痰1218人,查出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285例。扎实开展结核病专项筛查工作,全县筛查师生61126人,筛查强阳性327人,阳性率0.5%,发现结核病患者20人,已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管理。

(三)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达标。多个乡镇与北京国安广传公司合作,运行“互联网+渐健家医”信息系统配套院外查体车,整村推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获得社区居民、公卫团队的一致好评。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建立纸质档案43548人,建档率98%,动态使用23951份,档案动态使用率55%。

2.健康教育与促进成效显著。与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合作,常年开设健康教育栏目。结合疫情防控、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等活动,县级累计开展公众咨询活动9次、健康巡讲19场次,覆盖3.5万人次;乡镇、村级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898场次,覆盖2.8万人次。对上津、观音、马安3个乡镇6个行政村300人次开展了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5.33%。

3.贫困地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有序推进。一是开展健康教育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行动,为5万多户精准扶贫对象每户发放了明白纸、健康实物、健康教育处方,培养了1个明白人。二是与县教育局联合,新创建健康促进学校45所,各中小学校均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程表、有教师、有教材、有测试。三是县卫健局为村卫生室添置了音像播放设备,县直卫生健康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开通了公众微信号,定期更新内容,传播健康核心知识。四是县疾控中心与郧西在线、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合作,开设健康教育栏目,滚动播放健康科普知识。五是天河水乡健康绿道建设方案通过县级会商,正加快推进,预计春节前建成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实施。全县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建档2875人。全县一类疫苗接种67477剂次,报告接种率达99.37%。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1例,排除11例。报告15岁以下乙肝1例。报告AEFI 17例,无异常反应个案调查。县乡医疗机构疫苗全程追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年内投入使用。

5.慢性病患者管理日趋规范。一是落实了一年一次体检和四次及以上面对面随访,对血压、血糖危象及连续两次控制不满意患者,及时转诊并随访转诊情况。二是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季度真实性和满意度核查制度,核查结果直接与公共卫生经费挂钩。截止11月底,管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565人,规范管理47472人,规范管理率87%,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28374人,血压控制率52%;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11326人,规范管理9740人,规范管理率86%;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6343人,血糖控制率56%。

6. 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质量稳步提升。一是通过集中和入户方式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二是印制、发放老年人免费体检告知单,保证了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均能享受免费体检服务。三是送检血样和化验单实行双签字、保障真实性。四是建立了体检辅检结果反馈机制,确保对象知晓体检结果、配合依从服务。五是对流动到县城区的管理对象,由乡镇预约在县直医疗机构落实免费服务。截止11月底,健康体检47532人,健康管理43261人,健康管理率70.1%。

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到位。借助“春季攻势行动”,对检出率较低的乡镇开展集中筛查、诊断。累计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125人,其中规范管理2696人,随访13577人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肥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县医、养、健结合工作试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文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养老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五保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自2017年5月设立老人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时和无人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县十五个五保供养中心均设立医疗专护区。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试点,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支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鼓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要根据全县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入的积极性。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支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强化资源整合。要认真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老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老机构等“结对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良性互动。乡镇卫生院要逐步把村(居)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和老人健康诊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养老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17年底,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办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医院、护理院,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突出人才支撑。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方面,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工作进一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力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12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1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超过20%,2041年超过30%,并于2050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除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200例牙体牙髓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杨健(147)

中医在我国全科医学中的优势与作用钟盂良(148)

从社区家床探讨全科医生的作用陈波(150)

精确检测固定义齿基牙倒凹的方法潘灏(151)

开展“生命网”的社区服务,加强冠心病两级预防顼志敏胡大一等(152)

Ⅱ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及效果的研究顾加仁(154)

淮阴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对策刘传俊(156)

全科医生 居民就医行为分析和对策研究姜海霞(158)

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时单叶产钳应用58例分析蒋镌(159)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王文献秦益云(160)

中药汽疗农村常见病的调查与思考唐尧根(161)

电灼与5—氟脲嘧啶注射联合治疗尖锐湿疣黄晓华(162)

宁波市余姚农村婴幼儿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刘文江杨柳建发等(163)

原发性高血压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探讨仲崇星郭静萱等(165)

正常发育中的膝关节间隙的X线测量马超(167)

30例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事件终点期分析傅仲发(169)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大孕周人流术前应用王静依王燕等(171)

前牙唇颈部开髓行根管治疗术的临床观察费小林凌英(172)

Ⅱ型糖尿病病人对治疗依从性的调查金朝晖李兴梅等(173)

左心房增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探讨傅心怡(174)

加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腓骨骨折张兴祥孙峰(17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例分析张静益(176)

中西医结合治疗持续性昏迷状态15例马春娣(177)

类白血病反应3例报告许伍华(178)

胃肠道疾病的超声与CT、MRI诊断及发展黄尚飞黄伟红(179)

妇娠期阑尾手术的护费春霞(183)

重症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周肖燕(184)

宫外孕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丁义萍(185)

颈椎病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毕晓玲(185)

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康复宋宏晖(186)

再障合并妊娠9例护理宋春垦甄瑞(187)

美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体会陆惠琴郭晓葵(188)

肝癌患者行放射介入化疗的护理要点高金凤(188)

双腔导管留置67例在血透中护理应用金建芳邢慧等(189)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全科医生 翁琦(190)

护理管理者工作中的误区韩龙君(191)

采用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周珉(97)

在三级医院中设置全科医学科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要求杨秉辉(100)

重视全科医学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构建庄志祥范中一(102)

浅谈全科医学的入门教育林晓嵩邢文华(104)

全科医学生在社区实习的现状和对策高原张静珍等(106)

怎样做一名社区全科医生周安保许莉等(108)

加强政府领导大力发燕尾服社区卫生服务张企良王晓栋(110)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鲍勇(112)

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政策研究蒋忠严东明等(115)

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居民肿瘤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粟发沃肖秀云等(117)

超声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黄芳苑淑珍(119)

社区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工程的探讨蒋蓬徐荣范等(120)

如何协调门诊输液中的护患关系李玉梅(122)

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家庭镇痛治疗的几点感受余健(123)

对肇事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陆佩亚(124)

浅谈基层施工单位的健康教育姚静(125)

阻碍农村老年护理医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何耀明朱祖红等(126)

卡孕栓减少产后出血的研究朱丽萍(129)

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周二英(131)HttP://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应用(附60例报告)张昌荣黑巧红等(132)

氯沙坦治疗老年微蛋白尿有效性观察常椿(134)

MTX治疗异位妊娠45例临床分析吕琴(135)

全科医生 胆囊管结石45例报告童振中(136)

持续老年房颤患者的无症状脑梗塞胡国梁王慧敏(137)

甘利欣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张晓芳周建丽等(138)

碘伏(PVP—1)处理创面的体会杨丽云(139)

浅谈所理程序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张素琴(140)

身材矮小的鉴别诊断与处理王建楠(141)

骨科领域骨组织工程学进展华锦明蔡丽君(143)

更新观念走进社区迎接新世纪金大鹏(105)

务实崇真狠抓人才培养推动全科医学发展何天德刘金田(107)

培养大专层次社区全科医师的思考杨耀孙张一东(109)

浅议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周宗藩(111)

社区服务对儿童保健发展的影响古桂雄崔伟(113)

小病在社区照顾大病进医院治疗:社区医疗实践体会石良汤仕忠(115)

徐州市居民对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认知分析顾淼龚幼龙(117)

我乡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体会李克仁(120)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唐尧根(122)

面向社区办好家床钱本初(124)

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16例临床分析胡承光邢春根(125)

基层医院老年人COPD急性加重期60例抗菌治疗的体会宋道平(127)

608例甲状腺手术危急并发症分析栗耀华(129)

髂骨—骨膜复合瓣移植治疗外伤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分析(附11例?…苏庚洵冯宏伟(131)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全科医生 钱菊如(133)

脑出血合并肺炎60例临床分析赵玉红李冬艳(134)

消化性溃疡合并霉菌感染—附10例报告肖茂林刘丹峰(135)

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X线分析:附44例报告邓南华(136)

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衰30例疗效王晓东白琳(137)

慢性肺心病心衰180例治疗体会曹双林(138)

中晚期胰腺癌及胰腺转移瘤的介入治疗一附:25例报告高鹏宇(139)

闭孔疝4例临床分析褚水祥宋文贵(141)

小肠平滑肌肉瘤9例诊断治疗体会范文阶陆立平(143)

综合治疗286例肩关节周围炎临床体会王礼田(145)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27例临床分析杨敏(146)

继续医学教育向何处去?:医生们必须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佟维训(148)

健康,疾病与心理徐斌(149)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孙朝琪(150)

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治李文涛(151)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家庭式护理及体会陈翠婷(156)

脑梗塞病人的整体护理沈志梅凌桂萍(157)

暗示与暗示效应的科学性:批的丕理邪说马维祥(158)

发展全科医学是卫生服务与医学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周东海(1)

加速培养全科医生深化医药卫生改革范中一包仕尧(3)

21世纪中国乡村家庭临终照护的伦理展望施榕(5)

试论全科医学发展的点与面方建伟(8)

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工作范畴与方式的探讨苏雪梅付春茂(10)

关于城市中小医院开办老年公寓的设想祝广平(12)

全科医生在院前急救的作用徐静(14)

全科医生生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作用孙永娟王秀珍(16)

曲阜市息陬乡开展全科医疗服务体会颜军就利(18)

全科医生 母乳喂养的社区医学吉桂雄孙朝琪(20)

金华市石门农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知晓率评价杜渐杨庆华(21)

苏州新区食品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分析及防治对策戴金华(22)

康复医疗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为使我县今后新增白内障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发现、筛查、确诊,确保发生一例,实施手术一例,所有白内障患者全部得到救治,根据上级要求和温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立政府指导,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和联席会议,听取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县残联在组织对白内障患者的摸底调查和筛查,争取协调专项及配套资金的落实,建立手术数据库,搞好宣传,挖掘病源,做好项目的统计和整体工作的检查验收等方面,要发挥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县卫生局对定点医院眼科手术条件和手术医师资格进行认真审核,做好基层初级眼保健网络建设,积极配合县残联做好患者的筛查工作。县财政、民政、社会保障、宣传、教育等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分工,做好创建工作。

二、建立长期高效的随报机制

县、乡镇、村三级初级眼保健网络成员是做好白内障复明工作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本区域内白内障无障碍工作。建立完善村基层卫生室医师(康复员)初筛、乡镇卫生院眼(外)科医生(康复指导员)复筛、乡镇残联负责组织输送、县定点医院确诊并实施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随发生、随发现、随报告、随登记的转介机制,全面掌握全县白内障患者的发病情况。

三、建立患者手术费用和政策保障机制

(一)县政府把白内障复明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二)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患者,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标准进行结算报销。

(三)对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白内障患者,医保部门按规定核算支付手术费用。

(四)县残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解决费用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