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生职业行为

中职生职业行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中职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去影响学生,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中职生道德行为习惯现状

近几年职业教育有了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素质层次不齐,行为习惯欠缺。具体表现在:

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学时学习成绩比较差,考不上高中,有的甚至是家长逼着来的,所以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来校干什么。于是便在学校得过且过混日子。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连基本学习任务也不完成。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甚至说我从小学开始从来不需要交作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两场考试间还下棋、看小说、看电视、自得其乐。考试时睡觉、画画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2、纪律意识淡薄,自控力差

这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学习成绩差,往往是被老师们遗忘的角落,学习上放任自流,造成行为上的放任自己,他们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上学就来,不想来上学就不来。吸烟、酗酒、早恋、泡网吧。同学之间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便不舒服,拔出拳头就打,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 、打群架等,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3、思想上“自我”为中心

现在中职生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过惯了“有利先享”的“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校便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同学连值日工作也不愿做,大扫除时,更有嫌安排的工作重了,脏了。有责任便往别人头上推,有好处,便往自己袋里兜,自私自利,娇气任性。

4、生活上追求享乐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不能适应住校生活,埋怨条件差、要自己打扫卫生、清理房间。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互相攀比,虚荣心强。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处于不定型时期,由此教师的言行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2、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它的这一作用有两方面极为明显,首先可以为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本身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陶冶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经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

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而且自卑感较强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学生大多是被学校淘汰或者是即将被淘汰的群体,其实他们内心也特别盼望老师和同学能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提供和创造机会来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

3、遵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职业素养;中职护理;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55-03

1 前言

护理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高等、高职和中职护理教育。《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中职护理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的一线护士为目标。随着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医改的深入,护理职责也悄然由以“护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护人”为中心,并逐渐向“人的健康”和“人的精神护理”等更高层次发展。中职护理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迫在眉睫。笔者结合10余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体会,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

2 中职护理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护理学生生源与学制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指出,在教育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尤其是“普高热”及高等护理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护理教育多层次多体系的形成,但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学校不断降低招生标准,致使生源质量下降。中职护理学生的生源以初中生为主,初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升入中职护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最后一年到医院实习,就业方向主要在医院、社区门诊等地方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

中职护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护理学生多为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知识结构简单,缺少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又由于处于未成年阶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亦尚未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抽烟喝酒现象时有发生;逆反心理强,不易接受老师的批评;缺少恒心和毅力,缺乏法律和社会常识等,管理难度很大。

3 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具备护理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消除病人疼痛所需的技能,同时具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舆论约束及心理素质的总和,其分为显性素养(职业知识技能)和隐性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中职护理学生不仅需要具有系统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有浓厚的护理专业兴趣、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及抗挫折能力。

目前,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尚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教学与临床脱节、重传授知识轻引导健康心理等诸多薄弱环节,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欠缺,如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纪律涣散等,与医院等用人单位和患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使得中职护理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适应能力较差。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1)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护理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渐增强,当代社会要求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提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有利于学生坚定职业道路,明确职业目标。中职护理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年龄小,依赖性强,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易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对护理职业的了解和热爱。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吃苦耐劳的爱岗敬业精神,有利于坚定其未来的职业道路,明确正确的职业目标。

3)有利于降低职业风险,提高职业能力。中职护理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对其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职业风险,减少医患矛盾,增加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亦得到了单位的认可,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1]。

4)有利于提高中职护校的知名度和就业率。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及技能水平,也关系到中职护校的声誉,与中职护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无疑会更易受到用人单位及患者的认可,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就业率。

4 在班级管理中提升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积极向上、品行端正、恪守职责、行为举止得体是良好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做好班级管理“四部曲”,可促进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军训和入学教育 以军训和入学教育为班级管理的起点,在规范和养成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军训。“七天军训,三年受益。”军训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是职业素养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关键环节。良好的开端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军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后续管理。中职护理学生女生居多,在家多被宠爱,在军训过程中往往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为确保军训质量,笔者所带班级每次军训前必须准备一次班会,充分做好军训动员工作,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军训比赛的完成目标、军训过程的纪律管理措施、推选班级事务临时负责人等;并且要成功举行一次“破冰仪式”,让学生彼此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快速融入集体。在此后军事管理的7天里,大家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从而为班级管理创建良好开端。军训时间虽短,但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练就健康体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增强了学生服从学校和班级管理、团结协作、力争第一的意识,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入学教育。制订严谨的入学教育计划,培养学生入校即要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笔者在学生入学前仔细翻阅学生档案,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入学教育计划,以达到“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自主化管理目标。其中行为自律是入学教育计划的重中之重。“21天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入学教育计划至少要持续1个月。在此期间,每天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管理制度手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并进行阶段性考试;充分利用每日的素质课堂和每周的班会进行强化教育,使学生明白遵章守纪是职业基本要求。成功的入学教育会使学生谨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得到全面提升。

班干部选拔和培养 班委是一个班级的骨干,是学生的表率。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加强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中职护理学生生源决定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有一定难度。选配好是良好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1)班干部的选拔方式。班干部的选拔可按照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方式,对于初建立的班级可在开学初班主任结合各方面的观察,先指定几个比较“合适”的学生担任临时班委,人数不必过多,1~3人即可。所谓的“合适”就是性格开朗、容易沟通、做事认真、责任心强,以便于在建班之初就能更好地与同学沟通交流,做出表率。入学教育之后即可采取竞聘上岗、民主选举的方式,较之前的集中制更有利于监督激励原临时班委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树立集体荣誉感等。民主选举班干部的第一要素是信任,我们要相信学生的眼光,不仅是“优秀生”“尖子生”才能成为优秀班干部。要相信学生并做到知人善用。通过竞争上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光荣与责任,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信心。

2)班干部的培养。要树立班干部的形象和威信。班干部应成为班级的代言人而不是班主任的代言人。中职护理学生一般个性张扬,难以服人,要扭转此局面,实现在学生自我管理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确立班干部的形象和威信是有必要的。同时,不是每一名学生生来就是个合格的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做得不到位的时候,此时除了有一颗包容的心、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之外,更要多与他们研讨一些管理方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千万不要动辄就“解聘”班干部,这种生硬的行为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工作热情,产生消极影响。

制定班规,奖惩分明

1)制定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加强班级管理,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笔者管理班级伊始,班规制定比较零散化,导致班级管理比较随机、不系统,学生不愿接受,自己工作也很被动。此后重新制定班规时,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讨论,每个学生签字确定后生效。此举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约束力:因为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规,每个人都必须要自觉遵守。自此,班级纪律执行情况大为改观,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午休、晚自习、晚休,均无违纪情况发生,遵守班规已化作学生的自觉行为,促进了学生进行自我规范与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遵守职业规则的意识。

2)执行班规,要奖惩分明,行之有效。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每天执勤班委将每名同学的表现情况进行整理记录并量化考核,符合条件的加分,违背原则的按律减分,一周统计汇总并评比出“模范宿舍”“模范标兵”等,并给予一定奖励。在此过程中要遵循严格执行、公正待人、严肃处理的原则。只要长期坚持,班级管理就会有章可循,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就会出现人人争先的喜人局面,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会于无形中得到全面提升。

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表达、群体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笔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结合校内活动安排,在班级中定期举行各类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丰富了其业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班级活动时将主动权交与学生,所有活动方案均由学生策划、组织,教师把关、给予指导性意见。班级活动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

5 结语

中职护理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班级管理是培养提升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班级管理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从不同途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中职;课程教学

一、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需要融合职业生涯教育

中职学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将直接走向社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系列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单纯的进行专业知识的课程教学,会使学生缺乏职业目标,缺少应用性和针对性,难以迅速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技能,培养职业能力、专业技术,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顺利实现从学校生活向社会、职业生活过渡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指导,使职业生涯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中职学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程(简称:公共课)和专业技能课程(简称:专业课)两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又分为德育课、文化课、体育课和其他选修基础课。在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中融合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知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载体作用,帮助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从而为其顺利就业、创造条件,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二、发挥不同课程教学作用,有效融合职业生涯教育

根据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涵盖的基本内容,积极发挥出中职学校不同的课程教学的优势作用,有效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明确合理的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养,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掌握综合职业能力,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让中职学生成为中职学校特有的“四育新人”,获得“德”――职业道德,“智”――职业能力,“体”――职业体能,“美”――职业情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1.利用中职德育课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奠定职业思想基础

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职业生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职业生涯教学多流于形式,职业生涯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很多中职学生明显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职业目标、没有职业生涯设计。作为中职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课,肩负着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重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必须依托中职德育课程的平台,全方位重视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切实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的生涯规划能力。

在学校的德育课程中结合教学基本知识,利用课堂内外不同形式和各种教学实践资源,充分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帮助树立正确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职业理想;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个人的荣耻相结合,与职业生涯发展想联系。特别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实际以及相对应的职业群对从业者的要求,加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德育课的学习和渗透,让学生理解职业对自身与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时俱进,重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价值取向。

2.利用中职文化课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奠定职业素养基础

中职文化课属于公共基础课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和其他专业课。中职的学生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课基础比较差,因此就会出现很多的学生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认为这些知识并不实用,殊不知这些知识其实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对文化课的正确认识,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针对不同的文化课程完成教学设计,在其中渗透职业生涯的教育。

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共同的文化课,特别是入校必修课――语文、外语、计算机作为重点。学好基础文化课,是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不少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不要气馁,通过融进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重新认知自我、了解专业、认识社会,逐步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规划好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学好文化课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3.利用中职专业课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零起点”,但是与教师之间是“零距离”接触,在专业实训教学中更为突出。专业课学习需要手脑并用,许多知识和技能要边学边做,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注重专业教学细节,力求达到言传身教。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现场演示、师生竞技等活动,用教师的职业素养去影响学生,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活动机制。在专业教学中贯穿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注重安全、文明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尽快适应职业纪律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贯彻产教结合、工W一体的理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各小组成员发挥自己的长处、互补短处、正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力特点、兴趣方向等。通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职业兴趣。“以岗定学”引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理念,围绕工作任务完成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项目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企业开展生产或服务的过程,开展实践情境教学法、教练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力图实现理实一体化,提升专业课实训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选取职业实践或企业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今天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新型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职业教育需要得到新的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目标就是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

本文立足于提升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内涵的阐述,结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也是源于职业教育,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开始讨论行动导向发在职业教育的运用策略。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因为行动到想法并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个教学方法的集合,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而运用,我们统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的过程别突出学生手、脑、心并用。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具体的能力培养。

二、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从目前笔者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考察后发现,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1.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授,对于自身的理解和实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少的。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是我们今天教育体系中比较常见的教育方法,但是笔者通过对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观察后发现,在职业教育的领域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变,从教学方法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

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的理论化或者是知识化,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的是具体的知识和能力,以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语言文字写作的能力,这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学校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这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技能,从而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和工作。

3.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从笔者对于教学评价机制的考察中发现,目前的教学评价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还是局限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常规作业。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技术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方式不合的,因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需要的是更扎实的技能和实际的能力,而学校教学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风向标,现在来看,这个风向标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的。笔者认为对于职业院校的评价方式应该结合我们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来设置,特别是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目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法实施的方法

从上述对于职业教育当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的阐述后,笔者提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改变教育理念,为行为导向教学法奠定思想基础

笔者认为要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最基础的是教育理念,只有我们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的理念向现阶段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能力的发展转变,我们的实际教学才能够有效果。行为导向教学法才会有更好的实施效果。笔者认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从学校层面开始,学校必须首先对职业教育语文呢教育的理念发生变化,教师才能够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才有更好的效果,基础才能够更稳固。

2.创新教育评价,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新教育评价这是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外部条件,因为现阶段的教学评价过于单一,而且最终关键的是现有的教育评价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现有的评价模式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做出阐述,这里不再赘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语文教育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评价当中,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身实力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实际能力才会有更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3.教师自身加强学习,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师自身的条件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笔者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阐述中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素质,尤其是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积累,对于基本的文化知识的掌握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要求,但是有时非常重要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彩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王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3]黄春鹊.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11:61-63+72.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5篇

一、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表现

1.行为习惯差。大部分的中职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思维、身心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可逆性很强,他们有很多弱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缺乏明确目标,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父母依赖性较强,不愿意接受师长的劝导。他们在思想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谈恋爱、打架斗殴、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不按时就寝、寻找各种借口和机会随意出校,有时会因一时无法控制自我而做出一些鲁莽甚至违法的事。

2.学习习惯差。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未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不能够自觉、主动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比较松懈,在课堂上自控能力差,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顶撞老师、玩手机、看小说、打瞌睡,时常出现逃课、不交作业现象。

3.卫生习惯差。比如留长发、染发、烫发,留长指甲、戴首饰、化妆,衣着不整、穿奇装异服、不会洗衣物,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胡乱刻画、不爱护公物、不愿做清洁、不注意保洁……

二、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策略

1.注重因材施教。社会上对中职生的负面看法比较多,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不高,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受挫较多,自信心不足,在注意力、自控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上都较欠缺,所以在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类型进行目标设定,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养成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学习目标,学生就会丢失斗志,无所事事;如果目标过高,学生也会望而却步,无所适从。中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大量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中职学校要依据学生实际、学习专长和爱好设计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才会根据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与职业关系密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在学校进行重点学习和培养。老师要在学生教育中坚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各个成才”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信念,引导学生完成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发掘并发展每个人身上的个性和潜力,促进学生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使其受用一生。

2.强化规范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中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基础、行为习惯实际,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讲究卫生、注重仪表、注意安全等方面严格要求,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维护良好的校纪校风;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良好契机,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对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矫正,使新生从一进校就能树立遵纪守规的意识,克服松散的行为习惯,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步入中职学习生活。在学生对行为习惯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及时掌握、调控学生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监督和管理,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和表扬,对不良的行为习惯及早制止和纠正,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程序化。

3.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的不良习惯一般来说大都是从无聊、好奇的模仿开始从而逐渐形成的。组织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就可以把他们的好奇引入正规,使其精力得到充分发散,有助于抵御不良影响的诱惑和干扰。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惯的、稳定的行为习惯。鉴于此,我们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水平。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一部分中考失利的学生也愿意进入中职学校进一步学习。这对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大量分数低、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也给学校的班级管理带来难度。为此,本文在对中职生的特点及班级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职生班级管理效果的策略,对优化中职生班级管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中职生;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现阶段,国家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对中职学校招生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制度。这就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只要学生愿意上学就会有学上。这种“无门槛”的招生要求,使得中职生学校的学生素质一降再降,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那么,中职学生有哪些特点呢?中职学生班级管理的难点有哪些呢?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班级管理的效果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如下论述。

1中职生的特点及班级管理的难点

中职生是指初中毕业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其有着自身的特点,这给班级的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1中职生的特点

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可谓都是在中考竞争中实力较弱者,或者可称之为中考的失败者。他们身上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学习方面,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行为习惯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及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不文明,上课捣乱讲话,逃课,言行不一等问题。个人认知方面,因教师及社会对他们评价较低,所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自闭、敌意等内心认知。中职生身上具有的这些特点给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1.2中职生班级管理的难点

就中职生的管理而言,对中职生进行管理不仅要管学习更要管理班级纪律,倘若班级纪律得不到规范,课堂教学都很难开展。中职生班级管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差

在班级管理方面,中职生给人的感觉就是“懒散”。不管是学习方面的各科作业的完成状况,还是班级日常的卫生打扫及文体活动举办等,中职生普遍表现出不愿去干,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在他们看来,学习没有什么意义,班级的一些文体活动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对这些活动参与的意识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个人的认知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1.2.2不良行为习惯难以矫正

中职生多数属于中考的失利者,在初中阶段因缺乏有效自我约束,身上染上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进入中职学校后,大量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集聚在一起,短期内因缺乏正面形象的引导,很难矫正。中职生在班级中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①言行不文明,卫生习惯差。很多中职生在言语方面常出现骂人讲脏话,爱在公共场合喧哗的习惯;在卫生方面,常出现在班级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②自由散漫,无视班级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班级的学生就应该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然而,中职生普遍存在纪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常出现旷课、吸烟、酗酒、殴打他人等违纪行为。

1.2.3课堂教学秩序难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是班级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保证,然而现在很多中职学校课堂纪律维持都成了授课教师每堂课必做的常规任务之一,因为中职生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屡禁不止。其行为主要表现为:上课不听课,相互闲谈。上课走神,睡觉。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教师上课的情绪及效果。

2提升中职生班级管理效果的策略

以上对中职生的特点及班级管理的难度进行了分析。下面结合自身对中职生班级管理的认识,提出几点提升中职生班级管理效果的策略。

2.1关注入学新生注重思想教育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经历中考失利后,内心常出现失落、自卑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这时,教师一定要走进这些新生的群体之中,多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依据他们选择专业的不同,帮助他们进行未来规划,让他们明白人生的路有很多种选择,不一定非要通过高考才能实现,在中职学校好好学习,未来也会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总之,要对刚入学的中职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让其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价值,点燃其学习的信心及动力。

2.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严惩学生不良行为

中职生在班级出现诸多违纪行为,虽与学生自身原有不良习惯有感,其实也与班级管理力度不够也有关系。为此,中职学校应积极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对中职生在校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对于违纪的学生要做到严惩到底。关于对于违纪学生的惩罚,中职学校的教师应做到两点:①公平。一旦班级管理制度制订好后,只要学生触犯了“班规”,不管其成绩好与坏,应做到一视同仁,以提高制度的公平性。②严惩。中职生身上滋生的坏毛病比较多,且形成时间较久,若惩罚力度较弱,很难对学生起到警戒作用。所以,对于中职生来说,一旦触碰“班规”,就应给予严惩,以让他们感到害怕,以克制自身的不良行为。

2.3转变教育观念用心关爱学生

任何一个学生都想“学好”,都想被外界认可,中职生也不例外。所以,在对中职生进行教育时,尽管他们身上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坏习惯,让教师感到失望灰心。但作为教师,我们天职就是教育育人,就是将一些有问题的学生转化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在进行中职生班级管理方面,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善于发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真正学会弯下身子,用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他们应做到“严而不厉”,引导他们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做一个遵纪守规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邹娟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4:下):162-163.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7篇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目前急需的合格技术工人的重任。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能力和文化基础,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中强调中职教育应“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中职德育教育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体现着中职教育的方向性,带有强烈的国家意志,中职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教育部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中强调:“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中职德育课程担负着较重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德育课教学评价不仅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更要突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种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考核的量化上,更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上。因此,德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评价的原则上

2008年12月13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明确指出: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因此,我们认为德育课教学评价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中职教育承担着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任,而中职德育教育和教学正是中职教育方向性的体现。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教学必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出发点,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学评价既评价教师的教,也评价学生的学,对教师教的评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德育课教学评价不论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都要突出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力。在教学评价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评价不仅仅停留在考核的量化上,更要体现在对学生行为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上。

3.发展性原则。根据中职学生综合特点,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评价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学评价必须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

4.职业性原则。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中强调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能力和文化基础,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中职德育教学必须将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5.全面性原则。中职德育教学不能单纯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从知、情、意、行几个方面予以全面评价,其中,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及道德水平的提升。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对教师“教”的评价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在评价的目标方面

中职德育教学评价目标应以育人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立足点,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实现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中职德育课教学。

德育课既是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又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由此,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也是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目标,重在评价其教学的有效性;长期目标则体现德育教育的意义,评价其在中职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

三、在评价的标准上

根据中职教育的要求和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的评价,应以教材基本点,以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出发点,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过程的驾驭为评价重点,围绕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这个核心展开评价,突出德育教学的思想教育性。

中职生职业行为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企业文化 德育教学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相比普通的高等教育来讲,中职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之外,还应把企业文化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正确给自己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品德与才能的双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企业文化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1.1 认知

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就是认知教育,正确的认知能力是德育教学中应该注重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般都以“灌输”的形式来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而相对于道德实践来讲,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一些比较具体的形式和活动,而内在却蕴含了职业道德观以及各种可佳的精神。让中职学生了解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特别是职业道德认知具有很大的帮助。

1.2 感染

“耳濡目染”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成语,置身在一定的情景中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比较深远的。在教育里,情景教育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德育教学里边,情景教学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情景教学可以达到意、形、知的高度统一,是提高德育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仪式活动除了可以带给中职学生身心的愉悦,还能深深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和道德观,而企业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可以使德育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1.3 激励

要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道德认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道德行为,而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也就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而这时候,企业文化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平台。优秀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1.4 培育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都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内容广泛,涉及面较广,可以吸引很多学生自觉参与,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把企业文化引进中职德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实践里以及企业文化的氛围里,领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优秀的职业品格。

2 常见的企业文化类型及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2.1 励志型

励志,顾名思义就是要激励相关人员积极努力、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励志型企业文化非常适合引入中职德育教学,因为中职学生,都认为没有上高中,考不上大学,认为自己是“技不如人”,从而导致自卑心理。这时候励志型的企业文化就能派上很大用场。比如很多企业都挂了很多激励人心的标语,比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等待是失败之源,而行动则是成功之始”,“因为有你,企业变得更加美丽”,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等,这些话不仅能够激励企业的员工,把它引入到学校来,同样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们的斗志,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2 团队协作型

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强大,必须要企业的员工懂得团队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众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就是巨大的。在现代企业里,团队精神是企业的文化核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支撑力量。很多企业还悬挂一些类似“团结一心,石头变金”的宣传语,时刻提醒大家团结的重要性。在中职校学习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不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那他很可能会很孤僻;在将来的工作中,不懂得同他人协作,很多事情也许不能如期完成或者是完成效果不佳,影响未来的发展。因而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把团队协作型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可以让学生们互补长短,发挥最大力量。

2.3 创新型

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命活力的体现,拥有创新就能走向前沿,拥有创新才能推进企业不断发展,让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著名的海尔文化,核心就是创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创新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而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创新也应该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只有创新精神,才能让他们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让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做出更加有意义的贡献。

3 企业文化引入中职德育教学的途径

如何把企业文化引入中职德育教学,是近年中职德育改革创新过程中探讨比较多的课题。中职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是校企合作的高层次追求,将企业文化同校园德育工作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福建省属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显示:46.1%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对今后自身就业和发展很重要;仅有25.5%的学生对自己所将从事的职业道德要求很了解,而选择渴望知道、想知道的学生占82.2%;对于新到工作岗位以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45.8%的学生选择尽快了解与岗位有关联的职业规范。笔者认为,在选择将企业文化引入中职德育教学的途径时,应充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与需求,借企业文化这一平台向中职学生介绍与其相关联的职业道德要求与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