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3g技术;通信;技术标准;功率;速率

面向未来,人们对3g技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目前3g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业务范围持续扩大,经营主体趋向多元,经营模式日益创新的新阶段。 

一、3g的含义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的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秒)、384kbps(千字节/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二、3g技术基本特点 

从目前已确立的3g标准分析,其网络特征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口技术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技术包括小区复用、多址/双工方式、应用频段、调制技术、射频信道参数、信道编码及技术、帧结构、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模式等诸多方面。纵观3g无线技术演变,一方面它并非完全抛弃了2g,而是充分借鉴了2g网络运营经验,在技术上兼顾了2g的成熟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根据imt-2000确立的目标,未来3g系统所采用无线技术应具有高频谱利用率、高业务质量、适应多业务环境,并具有较好的网络灵活性和全覆盖能力。3g在无线技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 

为实现全球漫游目标,按itu规划imt-2000将统一采用2g频段,可用带宽高达230mhz,分配给陆地网络170mhz,卫星网络60mhz,这网络为3g容量发展,实现全球多业务环境提供了广阔的频谱空间,同时可更好地满足宽带业务。 

(二)采用宽带射频信道,支持高速率业务 

充分考虑承载多媒体业务的需要,3g网络射频载波信道根据业务要求,可选用5/10/20m等信道带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码片速率,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在宽带信道中,可以灵活应用时间复用、码复用技术,单独控制每种业务的功率和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扩频因子,将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种速率业务映射到宽带信道上,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3g主流技术均在下行信道中采用了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技术,用以改善下行传输信道性能,这一方面提高了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径信道影响导致扩频码分多址用户间的正交性不理想,增加了系统自干扰的偏差,但总体上快速功率控制的应用对改善系统性能是有好处的。 

(五)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3g基站采用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自适应天线阵列,可以进行发信波束赋形,自适应地调整功率,减小系统自干扰,提高接收灵敏度,增大系统容量,另外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基站及终端产品中的应用,对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三、3g的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日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获得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在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之后,启动了44个重点城市的网络优化工程,并于去年年底前完成了340多个城市的cdma网络建设工作,满足了82个无线城市的无线上网需求。中国电信还了“天翼”品牌并启动了189号段放号。由于之前所采购的设备都支持cdma2000制式,中国电信不需要重新建设网络,在3g牌照发放后,只需进行软件升级,中国电信就会在第一时间里建设起一个全国覆盖的3g网络。 

td-scdma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四、3g技术的应用 

当前,一些移动流媒体业务已经能够在2.5g网络上实现,3g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由于3g网络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业务支撑能力,3g运营商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流媒体业务。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加快,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美地区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已相继推出了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业务,移动流媒体业务已成为3g网络的核心业务和热点业务。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移动流媒体可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业务形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片花、精彩片断、mtv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视频监控、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下载播放比较适合于那些非在线、对音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多媒体节目。 

目前国人对手机、电脑等移动高速上网的需求都在增长,相对于其它业务,移动宽带很可能短时间内成为3g的主流应用。中国电信日前推出的“天翼”品牌,主打“互联网手机”概念,就是充分利用目前cdma网络峰值传输速率能达到153.6kbps的优势,为用户打造高速率、全域覆盖、使用便捷的手机互联网体验,满足用户互联网商务、娱乐、生活、信息咨询等需求。作为回应,中国移动大幅降低了手机gprs上网费。很显然,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在围绕移动宽带展开竞争的同时,也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实惠的差异化应用。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媒体;媒体运营;策略分析

随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兴媒体纷纷向全媒体转型,全媒体渐渐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方向。全媒体不仅是各种媒体形态、各种传播形式、各种媒介方式的叠加式整合,而且是打破各种媒体形态、各种传播形式、各种媒介方式的边界和壁垒的互入式融合;不仅是传播形态的创新,而且是运营模式的创新。面对全媒体带来的新一轮变革浪潮,有的媒体如鱼得水、乘势而上,有的媒体冒险下海、溺水而亡,而后果迥异的背后常常是截然不同的运营策略。因此,要成为激荡澎湃的全媒体大潮的弄潮儿,不但要有勇立潮头、敢闯敢试的勇气,更要有乘风破浪、得当运营的策略。

策略一:围绕优势资源,打造优势平台

平台本来是一个工程学的概念,指的是为了便于生产或施工而设置的工作台,带有“某种活动和工作得以运行的支撑”的含义,后来应用到经济学领域并构建平台经济学。对媒体而言,所谓平台,是指通过一定的通用介质如数字技术、互联网络和传输协议,在用户与内容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搭建一个扁平的、通用的交互场域,双方或者多方主体只要通过接口接入这个交互场域,就可以实现与另一方中任何主体的互融互通。

在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融合发展带来内容形式、传输渠道、传播方式的丰富多样和信息生产、信息消费的爆炸式增长,曾经制约传播活动的资源瓶颈被一一打破,同时,技术的进步突破了各种媒介间的界限,媒介融合已成发展大势,内容、渠道、终端各方的关联度加深,并使相互之间产生了更高的耦合性要求,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者和受者的地位逆转,生产和消费不分彼此,甚至角色互换,在这种情况下,靠控制或者垄断某个环节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不再适用,“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让位于“平台为王”,谁占有平台,谁就将拥有用户,谁就将掌控未来。

同时,由于传播渠道和接收终端的增加和丰富,也由于媒介消费碎片化和随机化特性的固化和凸显,平均每个用户增长对业务增长和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钝化,一味地通过细分来满足用户偏好或者瞄准现有市场中不同用户群落提供不同营销组合的市场策略效用锐减,媒体要想保持业务和收入的持续增长,需要面向代表潜在需求的受众整体,通过合并细分市场,整合用户需求和内部资源,打通内部流程,再造组织架构,实施融合业务,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就要求媒体打破以媒介或者部门为区隔、相互独立、各自为战、资源利用率低的运营惯例,建设以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业务流程为中轴,以用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运营平台,并在同一平台上设置多种出口,提供多种业务。

可见,全媒体之间的竞争不是内容之争、渠道之争,而是平台之争。而平台之争是一场胜者通吃的游戏,谁抢占了平台高地,谁就掌握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和产业运营的制高点,可谓“成王败寇”,除了胜利者,其他角色将转变为服务于这个平台的内容或者服务的提供商。对于媒体来说,如果不能利用好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尽快完成向平台运营商的角色转换,很有可能在未来会沦为单纯的内容或者服务提供商。面对全媒体时代的竞争新态势和新规则,媒体再也不能继续以拥有内容或者控制渠道自满自得,而应该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全媒体运营平台。

从现有情况看,全媒体运营平台的结构可以归纳为“两网”“三库”和“五平台”。“两网”即内网和外网,“三库”即媒体内容库、业务运营库和管理库,“五平台”即内容生产平台、业务运行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决策管理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对全媒体运营来说,物质化的或者硬件化的平台建设固然是极端重要、不可或缺的,但更为重要、更不可或缺的是全媒体运营商打造平台经济的战略思维,这种思维要求利用全媒体运营平台提供的支撑环境和市场机制,构筑一个多接口的数字化的开放型系统,把社会上的内容生产组织、机构、企业吸附到这个系统上来,形成紧密型的产业运营联盟。

由于全媒体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产物,全媒体平台必然天然地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促使平台内部各个部分、各种要件、各种元素以及它们各自所承载的内容、渠道、终端在横向、纵向、交叉、系统层面实现互联互通,直至发生融合,因此全媒体平台的模型不会是平面的网状,而应是立体的网状。网络化意味着去中心化,但在建构全媒体平台的实践中,运营商应找到并打造出一个坚实的内核。一般而言,全媒体运营商通常是全媒体产业链上的某种核心资源的相对垄断者,而这一资源通常就是运营商独具的竞争优势。平台建设要围绕这一核心资源做文章,把它打造成为全媒体平台最重要的支撑点和产业链最主要的驱动力。如南方都市报在建构全媒体平台时采取的策略就是以报系旗舰南方都市报为内核打造内容平台,通过做大做强内容平台来吸聚上中下各层级平台的资源并使之成为平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全媒体生产能力、全介质传播能力和全方位运营能力,最终建构起南都全媒体集群式平台。[1]

策略二:坚持量力而行,做到有进有退

对于全媒体运营,现在业界有两种认识上的误区,一种认为全媒体运营就是要运营全部的媒体,只有最广泛地建立、占有各种媒体资源和通道,才有可能实现全媒体。在这种认识之下,一些传媒集团拼命跑马圈地,以拥有尽可能多的媒介种类为运营目标,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或媒体业态,都要不遗余力地去“抢滩登陆”。另一种认为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具备运营全部媒体的资源和能力,所以全媒体运营是个伪命题。在这种认识之下,一些人全盘否定全媒体运营,宣称“全媒体热,是中国传媒界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压力与机遇诱惑陷入的一个集体迷思”,“如果不走出全媒体的集体迷思,中国媒体就有可能在传媒格局大变革中走入歧途,付出不必要乃至惨痛的代价”。[2]

从字面来看,全媒体就是全部媒体,全媒体战略意在“全”,也就是要全方位涉足各种传播介质,媒体类型要“应有尽有”。[3]但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全媒体却不能做到如此之“全”。因为任何一家媒体,不论多么强大,它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通吃市场”。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全盘否定全媒体运营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全媒体已是活生生的现实,在全媒体时代,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而在用户总量不会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只有打通媒体之间的边界,开展全媒体运营,传媒才能获得更大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基础上更好的效益。因此,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

从实践层面考察,全媒体运营实际上是一种传媒产业运营的战略思维和整体模式,这种战略思维和整体模式就是把传媒产业运作从单一媒体、单一品种转为多个媒体、多个品种,从而使媒体具有更全的内容生产能力和更全的媒介传播能力以及更全的业务经营能力,因此,全媒体运营企求的应该是“更全”而不是“最全”,一个传媒机构只要运营两种以上的媒体,就可以称之为全媒体运营。

在开展全媒体运营时,一定要根据所处的传媒市场的实际,找到与自身条件、实力及资源相适应的发展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更忌贪大求全。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既有质量又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产品构成更加复杂,产业流程更加细化,技术难度不断增加,传统媒体面对这些往往力不从心。全媒体运营商应当采取战略联盟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合资参股模式、业务外包模式、共同研发模式等多种方式,将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或竞争力较弱的业务剥离出去,将大量的增值业务和功能化业务交给更专业的机构去做;要充分利用一体化运营平台的资源聚集能力和业务吸附效应,把价值链的其他参与者整合进全媒体运营之中,以获取竞争优势并弥补自身的不足。

策略三:注重产业协同,优化产业生态

任何产业都有一个内在的产业价值创生、传送的链条,任何产业的运营都离不开产业价值链的有效支撑。只有通过对多种技术、多种媒介、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多种平台以及在内容,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的产业及其组织进行融合、整合或者集合,打造出一条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条,全媒体才能作为一个产业形态进行运营,并在市场上实现其服务和价值。

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合作为前提的。光有分工,没有合作,缺乏协同,产业价值链就无从产生,因此,各个产业增值环节之间的协同性是产业价值链得以存在的基础条件。全媒体运营商要深入思考产业价值链上每个环节的协调性和互联性,深入思考怎样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深入思考如何减少链上非增值环节的时间占用和资金耗费,深入思考链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发挥主导权、话语权优势,增进协同配合、互动联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不断变化、日益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在全媒体驱动下,传媒的产业链条迅速延伸和发展。伴随新业务和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整个传媒产业链已经由传统的“内容供应商—内容消费者”单向的垂直的线性的封闭型链条演变成了以全媒体运营商为核心,由网络平台供应商、内容供应商、终端供应商、应用开发商、用户等上中下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立体的网状的开放型的链条。处于核心位置的全媒体运营商连接各方需求,沟通多方市场,不仅要做好自身环节的建设,还要积极介入网络、内容、终端、应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培养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态环境,比如,全媒体运营商可以与网络平台提供商开展合作,以助于网络与服务的开发和升级;可以与内容供应商开展合作,以助于产品的研发创新和适销对路;可以与终端厂商开展合作,以助于提升消费体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策略四:优化输出通路,提升服务质量

在全媒体的运营模式下,前端生产链条融合,后端传播链条分化,海量媒体产品汇流成一个大市场,再分流给多种终端,由用户自己进行个性化配置。[4]“内容为王”的一家独大,变成了内容、渠道和服务的三足鼎立,全媒体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能否得到实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而不是取决于生产者,谁掌握了用户这个稀缺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全媒体运营的核心是争取用户,全媒体运营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千方百计黏住用户。

全媒体运营商要通过整合业务与服务,从远离用户的高高在上的社会守护者变为以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拥有用户的社会服务者;要通过增值业务的发展带动品牌延伸和衍生产品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超值的增值服务和消费回报,增强媒体黏着度;要通过用户资源、服务资源的共享共用、互联互通,来连接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更多的用户群落。比如,运营商在提供内容产品的同时,可以将不同的资源如金融、理财、房车、电商、餐饮、休闲、玩乐等整合集成在一起,为用户提供特定生活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努力成为他们生活的伙伴和助手,使用户对媒介产品的单一依赖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全媒体的核心价值,让全媒体的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是“用户”而不是“受众”。同时,全媒体运营商要像一名真正的服务业者那样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质量保证和后期维护。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浦尔曾经指出:“分化与融合是同一现象的两面。”在全媒体运营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媒体之合、媒介之合、平台之合、服务之合,更要关注与“合”伴生的“分”。就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说:“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是单独的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对于全媒体运营商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和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如何以创新和创造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传播媒介形式上,如何针对单一的用户统筹运用纸媒、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的载体;在传播内容形式上,如何借助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介符号系统调动用户视、听、触等全部感官;在技术平台上,如何综合利用基于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的无所不在的终端,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等等。总之,全媒体运营商要充分利用现有媒体资源,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个性化聚合服务,满足用户的细分需求,使用户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报刊网、无线广播网、无线电视网等将风光不再,对内容产品售卖的支撑作用将大幅下滑,基于微信、微博、社交网站、门户网站的新媒体渠道会不断地扩展,其在内容传输总量的占比将大幅提升。在渠道布局方面,全媒体运营商将不再强调某种单独的传输渠道,而是通盘考虑各种渠道,在巩固并不断强化固有的传统渠道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利用微信、微博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新兴渠道。

参考文献:

[1]刘长乐.全媒体时代的思维转变与战略实施[J].中国记者,2011(5).

[2]曹轲,庄慎之,陈雨.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J].南方传媒研究,2010(4).

[3]同心,吕强龙.全媒体战略:媒介改良的动因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10).

[4]唐润华.走出“全媒体”的集体迷思[EB/OL],2011-09-16.

[5]郑艳华.全媒体背景下的印刷媒体[J].新闻爱好者,2011(15).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3篇

从报刊、广播到电视,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传播信息的载体不断增多,传播的内容也不断丰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流媒体技术的应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开始涌现,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有着强大的优势,但是它的信息传输仍然是通过有线网络,有空间上的缺陷。而基于无线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手机,因为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和发送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综合信息传播平台,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被看作是能够挑战传统媒体话语权的“第五媒体”。

而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3G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酝酿已久的“融媒体”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所谓“融媒体”,表层含义是指各种媒介类型的整合,也即利用手机终端平台将报刊、广播、电视、有线互联网等媒介传播资源进行战略整合:其深层含义是指在利用其他媒介优势的基础上,催生出一种全新的信息制作、传输、接收方式以及管理、运作模式。基于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和报刊、广播、电视、有线互联网并列的媒体。而是前四者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融合共生后的集大成者,它能够真正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全天候无限制传播。

虽然“第五媒体”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尤其是2008年,在抗击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不实报道、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等重大事件面前,展现了其强大实力。据中国移动统计,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多达22.6万名用户访问了北京奥运会手机官方网站,一共浏览了116.3万个页面。赛事期间,平均每天有超过20万用户使用手机电视观看奥运会比赛直播视频,1.4亿人次用户通过手机下载歌曲。中国移动与多家权威媒体机构联合推出的奥运手机报,以短信和彩信方式提供奥运赛前、赛时、赛后资讯。每天的读者超过1200万。

“第五媒体”的这种迅速崛起之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迎接挑战、主动出击、加速自身和“第五媒体”的融合力度,成为传统媒介的共识。新华社在其2006年~2010年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手机短信和手机音视频等无线增值业务,抢占新的舆论阵地,提高新兴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尽快形成全国最大的手机新闻信息服务等无线增值业务群。中央电视台凭借其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已经推出了直播、轮播、点播、下载、定制等多种方式的手机电视业务。与此同时,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到了媒体的资源整合浪潮之中,可以说基于“第五媒体”产生与发展的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开启。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角色认知

不难预知,愈演愈烈的融媒体时代必将是一个硝烟弥漫、竞争激烈的时代。传统媒体在守护和发展固有阵地的同时,一是要快速转变角色,在当前混乱的媒体竞争格局中确立一流内容提供服务商的地位:二是要积极主动与新的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合作,在资源整合中掌握主动权。

做好内容提供商。与传统媒体相比,3G手机电视带来了一条新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内容服务提供商、中游的电信网络运营商、下游的终端厂商以及最终的手机用户等。传统媒体主要承担内容提供者的角色。以电视台为例。通过多年的发展,它拥有着高水平的采编播队伍,具备生产新闻、电视剧、文艺等各类节目的强大实力,电视台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这种优势,努力担当最佳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借此进行跨平台、跨媒体、跨地域市场化、规模化运作,完成产业结构的转换,摆脱传统的一条腿走路的传播模式。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

抢占传播渠道的制高,最。为了占领传播渠道的制高点,国内的大媒体已经先行一步。有了一连串的实际行动。2007年10月,“十七大”召开期间,央视国际首次推出中国第一个视频手机杂志,实时播送“十七大”的重大新闻视频资讯,直播访问量达396万次;2008年3月28日,中国移动宣布自4月1日起面向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启动TD(即国产3G)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用。与此同时,各地方性媒体也不甘落后,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迅速展开,作为地市级电视媒体,新乡电视台在今年年初也和移动等运营商签署了相关协议,进军手机电视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手机网络打破了电视网络在传播上的诸多限制(例如,未上星的电视台长期以来只能在本地区传播信息。而手机信息却可以全国传播),这就给地方性媒体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内容提供商,只要有了渠道,就等于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拥有了同等的传播权利,谁生产的内容具有原创性。谁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融媒时代的创新策略

一个新媒体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依托传播技术与传播模式的创新,更需要传播观念和传播体制的彻底变革。传统媒体要想进入手机电视这一媒体新领域,只有在引进新人才、研发新产品、开拓新机制、创建新体制等诸多方面下足工夫,才能全面释放出资源整合后的传播能量,融媒体时代的媒体产业也才能获得良性发展。因此,“创新、融合、转型、再创新”正是融媒体时代的核心理念。

创新机制、体制融入新媒体。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产品营销观念和样式上和“第五媒体”有较大的差别。在融入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水土不服现象。因此,报刊、广播、电视和有线互联网媒体应该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实现创新和变革,必须建立专门的节目研发体系和产品营销机构,按照“第五媒体”的传播规律运行。

在“第五媒体”构成的产业链中,内容服务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是两个主要环节,双方在合作中有太多繁杂的细节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交易机构出现。这些机构凭借更加专业的能力,可以化解双方在合作中的诸多矛盾和难题,使整个产业链的分工更加合理,使多方的精力更加专注,最终使受众更加满意。

此外,很多行业规则也急需建立或者改进。例如,为激励原创者的内容开发积极性,必须妥善处理移动传播中的版权问题。因此,需要从法律保护、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控制等方面共同约束市场行为,维护原创者的权益,为整个行业的有机运行提供公平、客观、有序的竞争环境。

在内容创新中引入新观念。作为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综合平台,基于3G技术的手机媒体,既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社会平台,又有异于网络媒体的分众传播社区平台,它“更多地体现以个人为单位的个人兴趣、个人需求,是完全个性化的传播平台”。它既具有个性、移动、定向、实时、互动的传播优势,也存在信息容量、存储空间、屏幕尺寸、电池容量的限制。此外,手机媒体的消费人群更加类型化,消费习惯也更加多元化。如何把传统媒体的内容转换成手机媒体用户喜欢的方式,同时生产出符合这种新媒体特征的特定内容和服务,是进入新媒介领域的传统媒体应该积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的媒介依赖论认为。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日常依赖,即媒介通过日常提供的信息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二是异常依赖,即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时,受众急于从媒介中了解各种新闻事实,依赖明显增加。在重大事件中。受众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信息饥渴,媒介最容易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来树立威信,提高声誉。按照梅尔文・德弗勒的传播理论,传统媒体在为“第五媒体”提供内容服务时。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信息内容生产进行规划和分类。在日常传播中,应该侧重于本地日常生活信息服务、新闻和娱乐的制作。其中新闻和信息要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主要为本地区受众提供最新鲜、最及时、最实用的内容,而娱乐节目的商业化特征更明显,普适性、流通性更强,需要更有趣才能提高点击率。在重大社会事件出现时,内容提供商应该集中精力,依据“第五媒体”的特点,加强策划,推出主题性、专题性的服务内容,运作大型公益活动,以树立新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008年这样一个非常的年份,在客观上加速了“第五媒体”的成长步伐。谁抓住了这样的机遇,谁就能先行一步。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IPTV;广播电视;互联网

一、三网融合下我国IPTV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是现阶段及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三网融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IPTV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研究其发展现状及前景,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三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计算机;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移动终端。IPTV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式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的数字电视。

IPTV作为电视新展现形态的数字新媒体,日益被用户所看重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与全球IPTV快速发展大趋势一样,随着国内IPTV试商用的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IPTV认知程度的提高,在用户规模总量偏小的基础上,我国IPTV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印证了电信业的媒体属性。就电视内容本身而言,与传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相比,IPTV并无区别。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征的存在,让IPTV更方便地提供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增值服务。

二、我国IPTV存在的发展问题及其政策原因

(一)现阶段我国IPTV存在的发展问题

IPTV代表着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我国IPTV发展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庞大的宽带用户群是IPTV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何在宽带用户中大力发展IPTV用户,是电信企业等运营主体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IPTV是集互联网、电信、娱乐于一体的新型业务,它涉及PC终端和电视机终端。因此,传统的单一电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IPTV业务发展的需要。截至如今我国IPTV运营商仍然面临运营模式和生态链的问题,如内容、运营模式、收费模式和生态链等,依然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各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已经找到了完全适合IPTV发展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数字内容是IPTV等数字新媒体吸引用户的根本动力之一。随着数字新媒体的爆炸式增长和人均媒体消费的提高,内容为王的日子即将来临。但是,我国IPTV主要运营主体―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国有电信企业在内容上不具备竞争优势。我国互联网上混乱的版权状况和免费的业务形态,对IPTV内容价值形成较大压力。部分IPTV运营企业已经遭遇知识产权费用过大等问题;当前IPTV传播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电视节目为主,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数字新媒体内容还相当缺乏。

(二)我国IPTV发展问题的政策性原因

我国IPTV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不可否认与市场和企业自身有很大关系,而且这种立足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制约IPTV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例如,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同时,政策壁垒亦是制约IPTV发展的重大因素。我国采取了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推进三网融合体制和政策创新。

我国三网融合的相关体制和政策仍存在不完善和相互矛盾之处,部分政策原则性较强,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基于部门利益和传统行业利益,有关政府部门有可能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解释,因而会继续制约IPTV等融合性业务的发展。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所有权歧视,二是部门歧视。我国的国情以及电信不具有内容竞争力的事实决定了IPTV产业的发展难以脱离广电而单独进行。随着IPTV产业的逐渐深入,通过与现有牌照运营商等合作主体开展的试点的成功,所起的示范效应对产业发展的帮助越来越大。对于IPTV运营企业来讲,在现行政策的框架内,做好IPTV发展的顶层设计,争取与地方广电部门结为战略联盟,实现与地方广电产业合作共赢至关重要。

三、我国IPTV发展前景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我国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等不同的网络设施产业,正加快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的步伐,是产业发展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随着2010年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包括IPTV在内的三网融合性业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IPTV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电视节目内容和互动形式。随着应用的不断普及、市场规模的扩大,IPTV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进入,他们将为内容的创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完善,3G已经走入大众市场。从用户角度来看,3G终端可以成为IPTV用户终端的有效延伸。借助于3G终端个性化,IPTV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将会得到极大释放。

产业共赢是IPTV和数字电视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IPTV的媒体属性要求IPTV运营商以市场为基础,以网络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合作。IPTV业务运营的核心问题并不在接入带宽上,而是在内容上,这是电信的弱项。因此,要满足市场需要就必须发挥IPTV与数字电视的功能互补性。除功能互补之外,还表现在覆盖区域的互补上。在那些有线电视不能覆盖的地区,IPTV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如何促进我国IPTV发展

顺应三网融合大趋势,促进IPTV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场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各有其作用边界,市场机制是基础,政策机制是保障。在全球IPTV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环境下,需要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强化三网融合政策的制度效应、立足IPTV的规模效应、培育电信和广电的竞合效应、推进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集群效应,以有效促进我国IPTV产业进一步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强化制度效应,修订信息传播方面的分类发放标准,扩大IPTV对内开放范围,制定互联网视听服务业务指导目录,做好IPTV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统筹促进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实现政策功能有效协同,消除制约三网融合的体制和政策性因素。

(二)立足规模效应,以规划为导向,上下结合,重点突破,扩大IPTV应用范围和市场规模,推进产业化运营。以三网融合为目标,推进IPTV产业化运营。广电部门增加IPTV牌照申请的范围和牌照数量,为国有电信企业增发全国性IPTV运营牌照。同时,须快速处理有关IPTV业务的申请且不能无故驳回申请。鼓励国有战略投资者投资IPTV相关数字内容提供企业,提高IPTV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

(三)培育竞合效应,依法监管IPTV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行为,鼓励电信、广电等运营主体加强技术、业务、市场以及战略等层面的合作。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营管理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案例教学 沙盘模拟

【基金项目】教改项目:本文受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17-01

《运营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国内外各管理学院几乎都将该课程列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或学位课程。《运营管理》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绝大多数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讲,像其他管理类课程一样单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不免过于单薄,显得课程枯燥无味并难于理解,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因此《运营管理》课程还需要借助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沙盘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运营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讲授

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等知识点,需要借助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笔者根据多年授课经验和素材积累,制作了包括字、图、像、声、数学模型等多种内容承载形式的课件,对活跃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及教学内容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有些内容仅凭字面的描述很难让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理解,可以适当运用录像资料,将现实世界中的生产运作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在讲授流程类型时,通过观看汽车制造、啤酒生产、糕点制作、钢铁冶炼等影音资料,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批量、重复性、连续性之间的区别,探讨这些流程类型的优缺点以及适应性,并结合当下实际讨论相似企业是如何根据战略制定选择不同的流程。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顺理成章的理解影响流程选择的因素以及流程选定后的系统设计,并且印象深刻、不易混淆。选择单一知识点的录像资料时播放时间不易太长,一般控制在3-5分钟,要节奏明快、主题清晰,预留较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加深印象。契合知识点的现成录像资料并不好找,笔者来源有二:一是出版社提供的配合教材的影像资料,弊端是基本英文为主,又涉及到许多专业词汇,学生的观看效果大打折扣;二是自我搜寻和制作,比如通过参观蒙牛在呼和浩特的全自动生产车间、位于桂林的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啤酒生产线,笔者自己制作影像资料并配图说明,或者多关注一些来源,像腾讯视频等网站,节选部分重新录播后展示给学生。

在讲授定量运营管理问题时,不要过多纠结于数学推导,尽量让学生明确每个数字或符号代表的管理学含义,解决的是哪类问题,像库存模型、物料需求计划、作业计划等,这部分课件要多插入一些EXCEL等软件的求解过程或动画演示。以讲述物料需求计划为例,通过在EXCEL表格中设置公式,既能明了每个子项毛需求、净需求、期末库存等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能知道子项毛需求与上一级净需求之间的关系,顺便熟悉了物料清单的内容;同时配以“饭局”的动画演示,用点菜、买菜、做饭等这种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生动解释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输出等。这种教学方法尽可能把学生从纷繁的计算推导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管理本质。

二、课前引导、课后讨论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性价比”较高的企业真实管理情境的教学形式,不受客观条件约束且有较强可操作性,能够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增长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运营管理》课程中多年形成的案例教学经验,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和使用案例,以达到最佳的案例使用效果。

引导式的案例通常在导入概念、理解方法原理时应用,比如要讲授新的主题,目的在于更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所以可称之为课前引导案例。这类案例一般短小精悍,通常是根据企业某一具体环节的运营活动或某项知识点设计的,强调企业运营领域某一环节的关键知识,并不纠结于表面数据和细枝末节,利于教师顺利提出要讲授的关键内容和问题。比如在讲授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时,选用了上汽集团国产化案例,篇幅短小,重点关注上汽纵向一体化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理解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相关概念、展开讨论企业选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可能原因和优缺点等,老师间或穿插些理论解释,半小时左右这部分内容就能讲授完毕,相对照本宣科,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内容更加生动、易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还有一类案例是作为知识点讲解完毕后使用的,便于学生更好的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可称之为课后讨论案例。例如在讲授完因素评分法企业选址方法后,让学生课后讨论“大亚湾核电站选址”的案例,该案例清晰的阐述了因素评分法在核电站选址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快速的了解理论方法在企业选址中的实际应用;课堂讲授完生产线平衡的知识,课后就下发运营管理领域耳熟能详的“草籽娃娃”案例,通过分析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作业节拍、按计划平衡生产线、安排工人岗位等内容,化理论为实践。

在不考虑时代经济背景、仅作为知识点传授时,可以选用一些广为人知、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并且有极其详细的使用说明的案例,利于教师备课。但涉及到当下经济背景和较新运营理念时,还是需要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实际出发,选编符合企业运营管理实际发展的最新案例,使学生感觉这些管理现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三、结合实践的沙盘推演模拟

在《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通过采用沙盘推演模拟的教学方法,以运营管理理论教学为中心,通过实践性教W和实验,加深学生对运营管理关键的基本原理、基本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基本模型等内容的掌握,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比如在“啤酒游戏”沙盘实验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根据模拟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成供应链中的不同角色,包括生产商、批发商、分包商、零售商等,通过独立制定采购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供应链中“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

为了学生综合理解制造型企业的运营过程,在课堂主要知识点讲授完成后,可以借助用友公司的ERP教育软件进行企业沙盘运作实验,采用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相结合的形式来模拟,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建立厂房、开拓市场、研发新产品、设备购买、生产计划制定、原料采购、财务安排等的制定,分别从战略、战术和操作层面对所学的运营管理知识进行系统性运用,使知识成为有机的整体。

总之在《运营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6篇

新闻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一支,是独立运作的。但产业方向需要考虑产业需求,需要考虑盈利。要盈利就需要吸引眼球,西方部分媒体之所以热衷于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不仅仅是因为偏见和文化背景,也是因为媒体产业的运作模式、盈利驱动使然。从这个角度,就很容易理解2008年时他们为什么那样歪曲事实。有些媒体的立场其实根本无所谓左中右,他们那么做,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已。

中国市场化媒体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发展起来,这30年间,我们主要学习和借鉴的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在这30年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媒体人,也吸纳了西方文化制度运营模式,同时接受了其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国内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难以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间的自由主义、政治生态、媒体主流是什么样的,而西方许多年轻人苦闷的是如何反对他们西方自己的模式。中国的发展与西方发展不同,中国最近30年一直在高速发展,直到目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中国的价值观可能完全不需要回过头去走西方年轻人也曾经迷信的普世价值阶段,可能会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走到现在正在寻求的“普世价值有什么问题”这一阶段。我意思是,只有“否定之否定”后才能找到状态,如果现在要中国人回头去找“普世价值”,我觉得会很辛苦。

刘仰(文化评论人、《中国不高兴》作看之一):不能用文艺腔去理解自由

有个词我们当时在《中国不高兴》里特意讲过,叫“文艺腔”。 “自由”这个抽象的概念,就是非常典型的文艺腔。文艺腔的感染力量很大,比如在电影里高喊一句“freedom”,大家看得热血沸腾。大家对“自由”容易产生一种宗教式的膜拜,无论是对制度还是对人。这样一来,一说起“新闻自由”就变成了一个绝对观念,好像谁要触及到这个问题就大逆不道,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孔子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不超过应有的限制才是真正的自由状态。也就是说,自由只有当与现实中的限制融为一体时才叫真正的自由,可以“随心所欲”。所以我们在讲“新闻自由”时,不能用文艺腔去理解、用宗教化去认识。

当前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微博上的谣言泛滥。我认为这其实不难管理,就是实行微博实名制,让发言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而不是躲在后面,只享受了造谣的,却不用承担造谣的后果。任何事情,权责都应该是对等的。

林鹰(《环球财经》副总编辑):媒体人应当自律

很多新闻从业人员可能都知道两个词,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在场与旁观。是“旁观”,而不是“客观”,如今许多媒体标榜和鼓吹“公正”、“客观”,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新闻是人写出来的,是人就不可能“客观”,他天然是主观的,他的报道、用词、描述,必然带有写作者个人的生活、教育印记。无视人的“主观”天性去标榜“客观”,不是过于狂妄,就是别有用心。

刚才龚会长谈到,媒体是一个产业,既然如此,就有它的盈利需求与驱动。我认为这是在商业社会中对“媒体”属性的一个基本认识,但恰恰很多人对此是忽视的。别人不明白情有可原,如果有业内人一边受着利益的驱使行事,另一边却鼓吹“新闻自由”与标榜自己“客观公正”,这就有点儿可耻了。

关于“自由”,我想说的是很多人记得卢梭说“人人生而平等”,却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卢梭的另一句名言:“人固生来自由,却无不在禁锢中”。就好比学经济的自由市场主义者,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圭臬,却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他在此前的巨著《道德情操论》。我认为,很多概念或观点都是有其前提条件和限定的,抛开这些去谈“自由”或“自由市场”,都容易形成误导。

贾晋京(《经略》电子刊物编辑):言论自由的两个误解

我认为目前存在两个关于言论自由的观念上的误解:第一,我们讨论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时似乎在前提假设上都是一种所谓的自然权利,或是神法的一种概念判断。实际上这个问题在西方二战前已经解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说政府不能去制定有关言论或者宗教的含义,似乎很自由。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什么意思?美国法学权威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写了一本《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用一本书解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真正含义,其中得出的含义恐怕会令大家大吃一惊。据他解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真正维护的只有那种要在大会上付诸表决的议席,可以对行动方案提出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讨论,也就是该怎么行动,除此之外的权利是不受保护的。换句话说,人们只有讨论该怎么做的权力,而没有讨论该不该做的权力。

第二,现在普遍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是觉得西方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而那些集团都可以有自己的媒体,似乎互相可以产生一种竞争。这是一种错觉。我最近查了很多西方媒体董事会名单,发现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信息。比如英国的BBC,通常大家认为这是英国的国有媒体,但BBC最高机构理事会里只有5人,这5人由议会任命,其下是执行理事会。这5人都是谁呢?第一个是BBC的头,叫马可斯・阿吉斯,其第一身份是巴克菜银行集团董事长,英国银行家协会主席。他岳父背景很厉害,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一员。另外几个理事有普华永道的董事长,还有一个银行总裁,另外两人同属一家公司,我查了一下,该公司的背景是英国军情六处。其实,西方顶尖大媒体的背景基本相同,都是交叉控制在超级资本精英手中。

饶谨(四月网及AC四月青年社区创始人):年轻人的困惑与希冀

我们看一件事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是卑鄙还是崇高,平庸还是神圣,浅薄或是高深,全在于新闻从业者的良知、人格和价值取向,最重要的是个体怎样提升自己的认识,让我们更有良知或坚守良知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7篇

通过对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众多解读,呈现出这样的场景:3G在通信容量、速度方面的优势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还有媒体说得更直接: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有人简称之为“无线互联网”。

看来真正诱人的是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服务。在全球范围内,3G的用法包括话音业务低资费替代、大力开展接入业务和移动增值业务,就中国目前的市场格局而言,预计3G对接人与增值业务将有极大促进。截至2008年12月,月度活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总量超过8000万,3G的商用、带宽的增加和资费的下降,将有效地快速激发这个市场的进一步潜力。

3G技术的成熟和牌照的发放正式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却不能直接造就这个时代,更不可等同于移动互联网本身。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以3G技术为手段,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虽然2G可以实现大部分移动互联网业务,但是只有更多的用户才能带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用户多了,2G网络就会拥堵,这时3G网络才发挥了作用。所以要推广3G就要推动移动互联网。

3G可以是移动互联网,但是移动互联网需要远远超过3G,3G能够在移动互联网能够找到应用的空间,但是3G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产业模式,其含义要比3G更丰富。这意味着跨过3G大门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传统互联网的繁荣来自于技术、资本和商业模式的互相支持。应该说技术和资本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方式来运作,而商业模式的迷茫才是将互联网变成泡沫的主要原因。明明有很高的人气,怎么还赚不到钱?什么时候该免费什么时候该收费?如果深入分析会发现:越是竞争激烈、用户粘性低的服务,就越需要降低资费甚至当免费的午餐;越是差异化显著、用户粘性高的服务,就越有可能直接收费盈利。所以邮箱可以免费并当成营销的平台,而热衷于养QQ宠物的人则心甘情愿买Q币。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怎么把握用户需求,找准了需求才能让自己不可替代。

传统互联网的弯路对移动互联网是个很好的借鉴。3G是一种有助于更好满足需求的技术,但不是这个产业的全部。在三大运营商拿着三种标准互相竞争谁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之前,2G和3G先要彼此竞争一番。而3G若想占据压倒性优势,就要让普通用户“粘上”移动互联网并理解以下事实:3G可以比2G让移动互联网来得更精彩。

放眼世界,3G发展最成熟的日本曾在技术和应用的关系上有过经典案例。NTT DoCoMo公司在2001年全球率先推出了WCDMA网络。刚开始,NTT DoCoMo公司大力宣传其3G技术的先进性。但一般用户对此很难理解,所以业务发展情形很差,到2003年年初才发展了十几万个用户。相比之下,KDDI公司并没有浓墨重彩宣传其CDMA2000技术,而是将业务功能和用户体验作为重点,以“au”为业务品牌的CDMA2000网络推出一年多,就发展了超过1000万的用户。

新媒体运营的含义范文第8篇

    三大业务包的调整方向比较明确,就是顺应网络资费不断下调,互动、关联、定制服务不断强化的大趋势,增加公益服务、充实基础收费频道,并跟随新媒体脚步不断开发扩展业务。单向与双向结合,各取所长CMMB手机电视在发射点建设完毕之后,具有良好的视音频信号下传能力,能够保障流畅的收视效果,而双向互动才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与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发展双向传播、培育增值服务,是应对流媒体手机电视竞争的重点,也代表了手机电视发展的大趋势。但就目前的带宽和流媒体技术而言,最能体现电视特质的视频直播还无法以流媒体普遍实现,根据体验和调查,无论是在桌面网站如中国网络电视台、悠视网还是家庭平板网络电视上播放流媒体电视直播都还比较困难。在笔者所做的用户深度访谈中得出这样结论:单向手机电视具有传统电视长期培育形成的较为牢固的收视习惯,频道资源虽不及流媒体丰富、选择性好,但操作简捷、视听效果好,而且原有频道和栏目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一言蔽之,单向和双向分别代表了被动和主动两种传播需求,各有所长,因此CMMB手机电视发展更应扬长不避短,把握市场节奏,做好直播,以直播积累用户规模,同时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探索双向传播业务。

    营销(1)营销契机经典营销理论将营销概括为4Ps(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即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方便的渠道、良好的传播,将优质的产品送达顾客,但营销契机不容忽视,它是营销活动发起的时间、地点、事件、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最佳启动点。2006年国家手机电视CMMB标准公布,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CMMB手机电视正式亮相,并借奥运事件契机,引爆营销。2009年是中国3G标准正式元年,2009年“中广集团”与“中国移动”签订联合推广协定,2010年5月18日,河南“晴彩”TD-CMMB手机电视开通,借电信日时间契机以及广电与电信战略合作契机,引爆河南手机电视营销。2010-2012年间,以上利用营销契机的手法在延续中日臻成熟,在南非世界杯、伦敦奥运会等重大体育事件及新学期、电信日等时间节点,CMMB手机电视都会进入城市广场、礼堂、校园等开展营销活动。(2)广告投放:传统媒体与手机媒体相得益彰营销4Ps中的promotion(促销)亦称营销传播(marketingcommunication),即将产品的品牌形象、品质、性价比、销售渠道等信息传递给潜在顾客。广告作为营销传播最常规手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媒体广告造声势、树品牌,新媒体广告做精准、重反馈,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借欧洲杯和伦敦奥运契机,2012年7、8月间“中广”在河南电视台、《东方今报》等传统媒体集中进行广告投放,在新媒体与精准广告投放方面,河南移动对全省持机但未订购用户发送抽奖促销活动短信,总计102万用户,并在CMMB“晴彩中原”手机电视频道播发宣传片。(3)价格与商业模式价格是传统经济最为敏感的商业要素。新经济的价格大战仍在延续,如2012年8月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的电商大战,但从本质上讲,电商价格大战并非简单地薄利多销,而是为了吸引眼球、积累用户规模、培育使用习惯,最终以差别定价、广告、(延伸)增值服务收入来支撑电商的运营成本。目前的电商业战类似当年商业门户网站的“跑马圈地”,因为胜者通吃的网络经济规律正强烈地刺激着电商的神经,应该说这是一种新商业模式基础上的价格战。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其一般性含义早有使用,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它在电子商务、Web经济崛起之际成为网络界频繁使用的词汇,通常认为以蒂莫尔(P.Timmer,1998)为最早,切撒布鲁夫(HenryChesbrough,2002)、乔纳斯(JonasHedman,2003)、莫里斯(M.Morris,2005)等都提出了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国内管理学界也对商业模式进行了专项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商业模式的观点不一,或者不做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而直接使用,实务界则常常直接提出盈利的、具体的商业模式类型,如2011年4月新浪总裁曹国伟就提出,新浪微博未来可能的6种商业模式类型———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2在大量的文献梳理与现实观察之后笔者认为,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理论产生的底层原因在于新经济产业组织方式与盈利方式的改变,即以合作为主流的产业组织方式和以间接性为特征的盈利方式。商业模式理论作为新经济的经营管理理论与传统营销理论,在研究对象、视角以及产生的年代上各有不同,因此理论的逻辑架构也有所不同,而商业模式理论对传统营销理论最大的突破就在于4Ps中的价格(price),它常常免费提供基础服务,积累用户规模,以广告和增值服务来支撑整个运营成本并获得盈利。

    扼要地讲,新经济商业模式突破了传统经济一买一卖的简单性和直接性,具有间接性和复杂性。商业模式的复杂性与间接性,决定了商业模式理论框架与现实中具体的商业模式并无定式。概括地讲,目前新媒体商业模式的主流形式就是免费+广告+增值服务,具体而言,广告是展示型、内容嵌入型、互动型还是精确投放,以及增值服务的具体内容、数量、种类、价格、收费契机等等,要因具体业务进行设计考量,免费启动,规模用户和粘性用户为王,富于创造性的间接盈利模式是主流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CMMB手机电视没有采取新浪、腾讯当初免费提供、跑马圈地的桌面互联网商业模式,而是继承了传统电视商业模式,即购买中国移动G3手机,免费收视央视新闻频道,每月6元收视其他6-7个频道,由于收视付费与流量付费相抵,仍较易接受。CMMB手机电视由于双向互动功能的限制,增值业务短期还难以形成,目前这种传统的直接收费的商业模式算是一种权宜之计,该商业模式实质上直接把竞争的焦点指向内容和流畅体验,这就要求传统电视频道和CMMB自办“晴彩”频道要有精品意识,增加用户的必看性。据资料显示,2012年CMMB已覆盖人口8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广播网络,而其手机用户仅有1000多万,3如果按这个数字测算,经过4年发展的CMMB手机电视的渗透率还很低,用户规模增长爆发力明显不足,目前收费虽然不高,但在免费网络消费盛行的今天,价格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要素,加上CMMB手机电视本身有设备终端门槛,二者可能是阻碍用户爆发增长的主要原因。解决终端门槛,依靠与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的合作,而解决价格敏感要素,则需要传统商业模式向新媒体商业模式的转轨。目前CMMB正在加紧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完善上行通路、开发增值业务,届时将实现广播网与电信网的深度融合。是等待还是放手一搏?广电系量入而出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了主导,而现在放手免费,迅速实现用户规模爆发,待增值业务技术条件具备时,直接进入收入黄金期,这种节约时间成本的方法也许不失为一种选择。在全国一盘棋的推广格局下,地方手机电视在经营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也不排除地方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在自办手机频道上及与地方电信运营商合作上有所突破,沿着合作、第三方支付、间接盈利的思路,大胆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4)渠道渠道(place)在网络经济中已经不局限于具体的地理概念,而是商品或服务呈现到用户面前的方式。CMMB手机电视的渠道是CMMB芯片———手机———电信网络———商店———用户,详细分解,这一线性渠道中仍有精耕细作的余地。目前中兴、华为等国产手机是主要的终端供货商,中国移动网络是排他性的合作网络(根据双方协议),有实体和网店销售,学生是主要营销对象,如2011年8、9月间,河南中广在新学期之际在8所高校举办主题为“畅享无流量收视乐趣”大型促销活动。未来的渠道拓展中,CMMB芯片及插件供应商、手机终端供应商、电信网络仍有深度合作的余地,比如目前销量最大的苹果手机、三星手机都没有成为CMMB手机的主要供应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被排斥在外(2012年3月中广与中移动协议期满之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MMB手机电视的目标用户选择,目前情形(国产低价手机较多)实际上使CMMB手机电视更多地面向于中低收入群体以及重实用轻时尚群体,对他(她)们的营销仍需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