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1篇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这一订户量带来的收益对庞大的媒体集团来说可能是有限的,但从报网融合的角度看,在传统报纸收入不断下滑而新媒体普遍盈利困难的情况下,《纽约时报》作为大众化报纸,其付费阅读模式在读者数量上的成功显得尤为突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传统媒体创办新媒体成功者寥寥,除了少数报纸的新媒体产品取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外,包括人民网等已经上市的新闻网站在内,绝大多数报纸的新媒体仍在探索合适的盈利模式。针对这一现状,《纽约时报》进行的商业探索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对报纸尤其是国内大众化报纸在报网融合运营模式上的创新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报网融合下报纸的独特优势

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消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报纸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其功能与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新闻报道为例,深度报道、新闻评论、便携性等曾被视为报纸的优势,而互联网的优势则是及时性、互动性、容量超大等。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特别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各类传媒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报纸也发展成为可以“阅读、观看、聆听、互动”的全媒体,同样具有及时、互动、海量、便携等特点,而网络新闻比如美国网络报纸《赫芬顿邮报》的深度调查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说明在深度报道方面网络新闻专题较之报纸的深度报道毫不逊色,网络评论的内容和范围及其影响力也远超过了报纸评论。

那么,报网融合条件下报纸的独特优势究竟在哪里?默多克认为,报纸将从物理形态演变成“新闻品牌”,通过各种方式送达读者。报纸媒体的角色和功能已经从单纯提供信息发展为包括新闻信息在内的多样化服务。所以报纸媒体需要将自身重新定位为提供信息娱乐等多样化服务的内容服务提供商,必须具有专业性的品牌优势,其服务对象也要从受众发展为更加主动的用户与广告主。

从受众的角度看,在传播媒介不断增加的同时,尽管信息越来越多而受众能够获得的有效信息却越来越少,需要专业的信息传播机构进行筛选,整合成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这一点上,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新闻信息采集、制作、传播机构仍然是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即值得受众信赖的可靠消息源,这是由报纸的品牌特性所决定的。

媒体化运营模式亟需创新

就目前而言,报纸办新媒体主要有媒体化运营模式与平台化运营模式两大类。首先来讨论媒体化运营模式。报纸不管是办网站、手机报,还是开通微博等,主要目的是推广内容产品,吸引更多受众,并与受众互动、获取新闻线索,对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只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而已。目前,大多数报网融合包括《纽约时报》在内都属于媒体化运营模式。它的优点是报纸能够发挥自己的内容优势,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延伸品牌,赢得更多的受众与广告。

并且,对报网融合成功与否不应仅仅以经济效益来衡量,因为报网融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社会效益。媒介融合带来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加剧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媒体化运营模式是报网融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目标的必然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传统报纸“老树发新枝”,纷纷进军新媒体领域,如《人民日报》与人民网,《新民晚报》与新民网,《南方都市报》与奥一网等。报网融合发展至今,已从报网互动阶段发展到全媒体阶段,即打造包括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网络游戏、BBS、博客、微博等在内的全媒体格局,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布局移动媒体的趋势,报纸媒体基本实现了全媒体形态的转型,比如报纸发行量的统计已经不限于印刷报纸,还包括网络报纸、iPad报纸、手机报纸等数字化报纸的阅读量。但从运营模式看,报纸的全媒体运作基本上是以传播者为中心、内容为王,也就是按照传统媒体的理念来整合新媒体,而忽视了新媒体本身的特性。这就使得报纸融合新媒体基本上停留在技术融合、形态融合的层面,导致只有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简单相加与捏合,两者“貌合神离”,难以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融合的目标。这也是媒体化运营模式的不足之处。

此外,报纸办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专业性与品牌化,也是媒体化运营模式的必要条件。媒体化运营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付费阅读的方式,即通过多种新媒体终端向读者收费。比如《纽约时报》电子版成功实现收费,主要归功于该报自身雄厚的资源优势与内容优势,该报具有强大公信力与权威性,即便进入免费分享的网络时代,它作为优质新闻提供者的角色仍不可替代。《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的网站是少数成功实现收费并盈利的新媒体,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开展的专业化服务。网络付费阅读的基础是报纸能够提供专业化内容服务,以及完善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国内一些报刊在网络版收费阅读模式上还没有找到比较成功的运作模式,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够完善,还有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不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内容产品与服务。二是“免费内容+网络广告”的方式。付费阅读模式的缺点是用户群规模有限,新媒体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小规模用户群的基础上。近年来网络广告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多数报纸网站因而采取通过提供免费内容获得足够大的流量以吸引更多网络广告这种方式。但在互联网这个开放而且竞争激烈的平台上仅仅依靠提供免费内容,即使是独特的内容来聚集人气仍然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许多新闻网站至今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

报纸之所以不能沿用办传统报纸的思路来办新媒体,是因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传统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传播者为中心,是大众传播媒介,即作为广告、信息来源与受众之间的中介,比如报纸就是把许多不同内容聚集在一起以吸引不同需求的受众以及广告商来消费,所以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内容为王,即以独特的内容为媒介来吸引受众与广告商,从而获得效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新媒体以受众或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传者为中心。网络传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不再是大众传媒的专利,人们借助新媒体能够参与和分享新闻信息的制作与传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来源、传者、受者等之间近乎垄断的“中介”角色与作用大大减弱了,受众或用户则成为传播的中心。从经营方式看,新媒体从大众传播时代人与内容的互动发展为以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为主,受众或用户为王,对新媒体来说,内容服务不但退居次要的地位,而且需要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不断更新。

因此,媒体化运营模式亟需从内容为王向受众为王转变。传统的“二次售卖”模式仍然有效,但传统报纸内容为王的运营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难以奏效和行得通了,所以媒体化运营模式需要创新。报纸媒体需要以受众或用户为中心,借助内容与品牌构建新媒体优势,把品牌延伸到互联网上,这种“延伸”不是简单的内容复制,像许多报纸网站那样把母报的内容移植到各种新媒体渠道上。不同的新媒体有不同的特性与受众需求,这就要求按照新媒体的特点生产更适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产品,即提供个性化的、对用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产品和服务。在新闻产品的生产和制作方式上,需要由媒体主导向受众与媒体共同主导转变,对新媒体来说,UGC(用户制作内容)不但是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而且是联系与“粘住”受众的重要纽带,所以有必要把受众纳入内容产品的策划与制作中,比如《赫芬顿邮报》几乎没有专职的记者和编辑,主要就是对来自用户的博客、微博还有其他媒体网站等的内容进行整合编辑,甚至有的新媒体采取“众包”的方式把非核心业务的内容产品交给受众,群策群力,在这方面国内报纸网站尚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构建用户主导的新媒体平台

互联网虽有媒体的属性,却绝非媒体属性所能概括,它已经发展成为集信息传播、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电子商务、社交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平台。可以说,互联网的作用主要是平台功能,媒体功能从属于平台功能。所谓平台化运营模式,就是把新媒体当作平台而不仅仅是媒体来运作。比如美国《波士顿邮报》的网站不仅提供报纸的内容还提供当地的电台、电视台、杂志、乐团等的内容及交通、气象等各种服务,从人均收入、法律、社区计划到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介绍无所不包。可见,报网融合的平台化运营模式能够把新闻信息交流与多种服务融会交织在一个平台之上,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全媒体形态的报纸大多以传统的媒体功能为主,普遍存在强化媒体属性而忽视其他属性等问题,内容与服务较为单一,还没有形成新媒体平台的功能转变与创新。

平台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就是用户为王,产品、服务或内容只是聚集人气的手段。从传播学角度看,去中介化的网络传播重新回归类似人际传播的时代,受众或用户通过互联网形成各不相同的“圈子”,也就是说受众或用户,或消费者、或广告商,或其他服务提供者等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直接交流、交易,不再需要大众传媒这样的“中介”,比如美国的亚马逊网站试图取代出版社的发行作用,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并且互联网作为体验经济的代表,注重用户体验,如何吸引用户或受众,聚集人气,是互联网经济的关键所在。如腾讯的QQ,阿里巴巴的淘宝网、天涯社区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平台与服务,把志趣相投的受众或用户聚集成“虚拟社区”,形成了庞大的用户群基础。

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指出,目前国际范围内都在进行媒体的平台化和社会化运动,即淡化原有介质、突出媒体呈现各类信息的平台特质,同时充分利用Web2.0带来的分享、互动、服务于个人的特征,嫁接社会化媒体,使之前的读者、观众或听众这些“受众”成为平台上的用户,让用户成为服务对象、参与者、交流者。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报网融合需要发挥新媒体的平台功能,使之成为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并由用户主导的新媒体平台。

基于平台属性的报网融合趋势大致有两种:一是透过内容建立网上社区。与国内报纸区域性强的特点相适应,报纸的新媒体应从新闻网站向建立具有地域性、互动性强的平台和社区方向发展。比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19楼网站,它是社区网站而不是新闻网站,网站的母报《都市快报》利用专刊长时间地展开报网互动,成功地将传统媒体的受众迁移至网络媒体,19楼网站以用户为本的经营方式大获成功,2011年的收入突破亿元。二是内容定制+电子商务的方式。即运用新媒体的平台和内容开展整合营销,使内容制作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比如被视为新一代时尚媒体的“蘑菇街”和“美丽说”,都依靠电子商务分成来获取大部分收入,它们成功的关键在于网站的定位与产品的关联性极强。

这些案例是中国媒体的创新之举,但仍有部分报纸网站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运营模式把用户转化为消费者。随着媒介融合和产业价值链的重构,除了上市融资外,报纸办新媒体应建立以用户(受众或消费者、广告主)为导向、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内生型增长模式,目标就是形成优秀的本地化、出色的社区化和更强的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

本文为上海市教委2012年度创新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S190)。

作者系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2篇

爱立信大中华区副总裁曾诗渊:“简单地说,多媒体内容的提供实际上是一个端到端的融合过程,让使用者体验到多媒体,这方面还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

中国网通上海分公司宽带内容及增值业务中心多媒体部总经理陈卫林:“现在谁能找到一种应用,让众多用户主动跑过来要求升级带宽并且甘愿付费,谁就会成为运营商的功臣。”

“通信的未来在宽带,宽带的未来在视频。”这一论断几乎已成为整个产业界的共识。无论是移动的3G还是固网的种种升级计划,都是以更大的用户带宽为主要魅力所在,而如何找到一种业务“吃”进去更大的带宽,以吸引用户心甘情愿地为购买更大带宽付费,则成为目前通信发展中的主要难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以视频、音乐为代表的多媒体内容,是最有效地驱使用户消费带宽的手段。

“现在谁能找到一种应用,让众多用户主动跑过来要求升级带宽并且甘愿付费,谁就会成为运营商的功臣。”中国网通上海分公司宽带内容及增值业务中心多媒体部总经理陈卫林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他认为,现在人们一提起多媒体,总是把其放在高高在上的通信技术顶端敬而远之,这也导致宽带发展缺乏动力,他相信,只要内容吸引力问题解决了,宽带通信很快就能升级换代。

但目前看来,运营商们期待中内容拉动宽带需求的发展进程并不顺利。

娱乐不能承受之重

起初,几乎所有人都把宽带应用的希望寄托在娱乐内容上,但其发展速度显然不能令运营商满意。

以IPTV为例,近两年运营商花大力气推广IPTV,到现在只有大约80万用户,还与其他部门产生了矛盾;与此同时,互动娱乐的另一重要代表――手机电视,也是在多年千呼万唤之后,由移动、联通在今年4月与几家广电节目制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但内容大规模出现恐怕还得到2008年奥运会开始前后。

内容许可和数字版权,始终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首先,运营商并没有资格自行生产并发售视频娱乐内容,内容的监管权一直是属于广电等部门的。“内容制作由广电部门完成,服务平台由电信运营商运营,将是这一服务实现的理想形式”,一位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其他部门企业并没有多少动力制作内容带动运营业发展。

与此同时,免费的互联网也给运营商运营娱乐多媒体内容增添了难度。

互联网上的P2P流媒体电视,全球同时在线人数有500万到1000万,去年12月总收看时间1.45亿小时。热门电视剧《越狱》在美国上映几个小时之后,中国用户就可以免费下载到最新剧集,而且还带有中文字幕。中国电信增值业务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盗版内容已经使运营商的视频业务空间受限,许多消费者宁愿降低这些内容的图像质量,到网吧去体验。

著名电信专家邬贺铨认为,IPTV不能完全靠普通的电视内容吸引观众,而是靠跟节目内容的主人公来对话,通过互动来吸引人。但是,真正的用户生成内容在中国却十分缺乏,这可能同消费摄影机在中国还不够普及有关。这也使娱乐内容来源更加狭窄。网通宽带在线公司市场策划部王蕾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网络视频多媒体内容大多是通过数十家视频共享创业公司传播的版权保护内容。而且对消费者的付费吸引力并不很大。

中国移动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曾有人建议,移动手机电视的内容发展方向是“做新闻”,但是单纯新闻信息又怎能驱使用户升级带宽呢?

向实用化方向创新

陈卫林认为,在宽带应用方面,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多媒体内容。

在前不久的通信展上,网通展台上出现了一个由陈卫林构思的宽带内容――宽带酒店视频导航。它是通过统一的呼叫中心系统,为用户提供视频信息服务的业务。酒店客人使用该服务时,电视屏幕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示意已经接通呼叫中心服务人员,由呼叫中心话务人员根据客人需要推送客人所需服务的视频、图像、文字等信息,为用户提供感受加体验的全新信息服务模式。陈卫林表示,这只是他们最近设计的宽带内容业务之一,类似的业务还将不断推出。王蕾告诉记者,这些业务与宽带公司的近期重头戏“看房网”和“互动课堂”类似,重点是推广实用性视频内容,而不是娱乐。

实用性内容应用前景是相当广阔的,据权威数据显示,韩国在线购物两达到41亿美元,同期上涨了41%。美国基于宽带电信商务交易总规模2008年预计高达4000亿美元,相当于零售总额的12.5%。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中国仅内容市场潜力就高达1000亿美元。

爱立信大中华区副总裁曾诗渊认为,简单地说,多媒体内容的提供实际上是一个端到端的融合过程,让使用者体验到多媒体,这方面还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

赢利模式寻找中

实际上,宽带内容的赢利模式,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多媒体内容的关键在于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如何通过广告、付费用户或其他模式获得营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视频内容服务就是共享感官体验,以及寻找扩大个人社区的方式。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有所欠缺,这一模式在中国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媒体在中国没有市场,或者互联网服务无法占有一席之地。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3篇

近年来,媒体与电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参与者,从而新媒体运营活动应运而生,并成为一种职业。新媒体运营具有传播方式双向化、接收方式移动化,传播行为个性化,传播速度实时化,传播内容多元化等诸多优点,利用媒介融合平台,将互联网移入,并进行大数据的接近,开启电商的模式。

新媒体时代下运营的新宠――媒体电商

媒体电商化的模式。虽然媒体电商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每个主体都明确表示自己是“媒体电商”。

广告直销,从本质上说,只能算是一些商业公司委托报社做的展销会,活动主办及提供资源对活动进行宣传均由报社承担,公司以报社品牌公信力给其广告费及销售佣金,但报社卖的只是广告,并没有参与产品渠道、质量、价格,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种模式对报社品牌公信力不利,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

代销分成和二维码分成。代销分成是媒体和房地产合作的分成,这两种均是报社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按照特定的比例获取分成,报社只不过由收取广告费变成了收取效果费,不能为报社转型带来任何转机。

垂直电商,它主要由专业媒体承办,旗下商品为同一类型的商品,深化运营的电子商务模式,例如汽车媒体网站汽车之家。

社交电商,是指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利用互动,讨论、沟通、关注、分享等社交元素进行即时通讯应用,体现在购买商品前对商品的共享,购买商品后对商品的评价,例如《中国新闻周刊》利用微博卖茶叶,实现了电子商务的真正突破。

水平电商,聚集各种类型的产品,提供各行业的网上经营,提供的商品服务具有产品线宽,可比性强的特点,顾客在网上享受到优质服务,满足顾客“顾客为上帝”的心理要求,例如《成都商报》、《都市快报》、《海峡导报》,这些平台大都是自建的,利用媒体版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线上线下活动的立体交流。

媒体电商化的实战。随着一些支持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政府采取了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创业和运营成本,再加上电商模式的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电商零售商携手O2O谋转型,当今时代,O2O受各大企业青睐,王府井百建立网上购物官网、服务APP、在门店开设WIFI,银泰百货入驻微信平台,以及双11期间,天猫超市的促销活动,这些都实现了苏宁云的双线融合,同价销售的理念。

电商开创物流新布局,马云成立“菜鸟网络”,京东提供“极速达”的3小时配送的优质服务,开创了60个物流基地和12个自动化仓库的全国布局,飞速发展的快递企业利用电商的平台,积极地加入了电商市场,例如申通公司的“爱买网超”,圆通公司的“圆通新农网”,宅急送的E购网上平台。

互联网金融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商们布局互联网金融打开企业融资渠道,其中包括: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销基金、P2P网贷,众筹、虚拟货币,传统互联网用户惯用的服务方式,其中包括购物支付、看电影、订票、订餐、订酒店等,这些交互方式正在被智能移动设备所改变,打通上上下下的营销战已经成为主要手段。传统互联网习惯的日益移动化是移动电商崛起的必然原因。

媒体电商的根本――用户体验。对于媒体而言,光有引流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用户体验是根本,电商要以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不能是单纯的导购关系,要让现有的流量和用户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新媒体时代下运营的新突破――纸媒

纸媒电商之路的可行性。纸媒电商业务最常用的是二维码,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催化作用,移动互联网使用越来越广泛,纸媒作为线下移动电商业务的主要入口,是以二维码技术加上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力帮助,纸媒通过与新媒体的无缝衔接,不断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不断加强自己的作用。

纸媒的优点。权威性与影响力大,由于纸媒多由各级党委或机关报所办,信息传播渠道广、权威性高,纸媒利用原有品牌的影响,节省其他电商的宣传资金,又可以利用版面进行大力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可信赖产品的入驻,又能被读者接受。

受众群稳定,一方面纸媒利用原有内容,再加上商品二维码信息,不会增加任何成本,属于低成本运行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助力广告客户的电商业务,操作方便,运行高效。这样一来,实现了媒体与电商的互动,拥有了稳定的受众群。

新媒体时代下运营新思路的启示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信业务;网络营销

1 精细化网络营销适合电信业务营销的需要

1.1何谓精细化网络营销

精细化网络营销,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介,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价格。通过恰当的渠道,向恰当的顾客提供恰当的产品。

精细化网络营销强调“精确”和“准确”,要点在于“恰当”。

1.2精细化网络营销的形式

精细化网络营销通过对各种网络媒介的组合、细分和关联应用来实现,互联网是实现精细化网络营销的最佳平台,很多广告运营商就从互联网发展中找到了价值创新的机遇,电信运营商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空间和前景。目前,精细化网络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创新和丰富,如“目标关联”、“在线对话”、“点告”、竞价排名搜索等等。

1.3精细化网络营销理念的产生

新经济催生精细化网络营销的理念和工具。当今的电信市场,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产品差异越来越小,运营商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各类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给运营商的营销带来了挑战。团队营销、专人营销、上门服务、电话营销、推介会和前台营销等传统的营销手段日渐不足,特别是在产品传播方面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产品更新换代和多元化的丰富内涵,20年前的口碑、10年前的电视和纸媒等传播手段也遭遇挑战。然而,时代创造了与时俱进的传播渠道和方法。互联网的出现,为各种基于分众传播理念而向终端顾客延伸的各种传播方式提供了平台,不断创新的运营商营销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日渐成熟。竞价排名搜索、互联网广告、楼宇电视、列车电视、博客、论坛、即时通信和手机等许多新营销平台陆续出现,由于其具有定制化、个性化特点和“一对一”服务能力,正成为运营商营销的新宠。消费者不再面对单一的信息渠道,受众开始分化,市场不断细分,新的营销传播手段不断衍生。精细化网络营销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精细化网络营销方式帮助营销者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应用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精密制导”和“一矢中的”的精细化网络营销让产品的信息能准确到达受众,使得市场投入有满意的、可以衡量的回报,改变过去营销传播的粗放型、“地毯式轰炸”做法,营销成本大幅下降,营销效率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也极大增强。

1.4精细化网络营销的价值和意义

1.4.1精细化网络营销突破了传统营销的局限性

传统营销在空间、时间和受众等要素方面存在着不足,例如,客户细分后营销队伍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跟不上,利用各种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则又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大海捞针式营销带来的针对性差和效率低下、可控性不强等不足,特别是由于不能和客户实时对话使得营销成功率很低。而精细化网络营销突破了这些局限性,它在空间、时间、受众细化、精确传递、实时对话等方面都能得以满足,针对性强、可控性好、效率低极高。

1.4.2精细化网络营销提高了营销针对性

电视、杂志、广播、报纸、互联网、电影、公众场合的广告牌等传统营销传播是以大众媒体为导向的,由于不知道目标受众所在,所以只能采用轰炸式投放,也就是按照时间或者版面来计算成本投入。这样就造成了媒体经营商和运营商的利益分离,运营商关心有效顾客数量;媒体经营商却相反,关心投放时间或位置。因此,传统的营销传播是由媒体经营商主导,并且难以分众与定向,无法满足越来越细分的市场推广需求;重表现,轻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缺乏个性化的服务,运营商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往往营销成本很高。而消费者却感到被强行骚扰,营销效果不佳。而精细化网络营销,通过准确地识别细分客户,有针对性地投放沟通内容,提供成效可计量的评估手段等方法,效率大大地提高。

1.4.3精细化网络营销具有前瞻性

精细化网络营销能够有效锁定关注互联网的新富人群。生活在较高收入家庭中的中、青年城市居民是新富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消费能力强(高消费)、文化程度高(高学历)、网络使用频率高信息的整合能力强(高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高感度)。他们既是众多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消费群体,也是新产品、新服务的首期消费者,是消费和媒体使用的风向标,在消费的传播链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 电信业务营销引进精细化网络营销的理念与工具

目前,电信业务营销渠道主要依靠电信营业厅、客服受理、电信商、网上营业厅等,营销沟通或广告主要通过传统媒体传播,如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主要宣传途径。这种传播模式的缺点在于针对性不高,没有针对细分客户市场,从而造成营销成本高;缺乏与用户的互动,是简单的“推”式,而不是“拉”与“推”相结合的方式,轻易使用户感到被打搅,从而影响沟通成效。

精细化网络营销沟通理念与工具的引入,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快速找到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沟通,提高产品营销的投入回报,降低营销成本和营销投入的风险。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避免打搅式的营销,便捷、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因此,对于电信市场营销者来说。必须学习新的营销传播理念。向新的传播媒体挺进,牢牢吸引广大互联网用户,充分利用“目标关联”、“点告”、“在线对话”、分众传媒等新媒体传播形式,根据客户群的不同特征,通过精细化网络营销手段的应用,使产品营销能够达到精确的投放、实现可测量的效率以及产生高额的投资回报。

3 精细化网络营销的传播模式分析

精细化网络营销从原来以媒体为导向转向以受众为导向,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新模式提倡从传播受众者切入,研究受众的行为、生活形态,从而理解用户需求,并思考与受众的接触点,以及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式,最终给受众者以最精确的广告内容。

3.1 当前的精细化网络营销沟通的模式

3.1.1“目标关联”模式

把商品信息传递到特定的、想要传递到的受众的营销形式,其目标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通过运用网络工具的语义分析技术,将网文与营销关键词进行匹配,将相关的信息投放到相关文章四周的联盟网站的“目标关联”广告位上展示,极大地提高点击率。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动传媒;OTT;IPTV;有线电视

一、行业概况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互动媒体行业正迎来自身发展的高峰期。互动媒体行业是指以具有运营资质的广电及通信运营商为主体,通过互联网、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网,围绕内容、牌照、平台、网络等关键环节为用户提供娱乐内容及其他增值服务而形成的服务性产业。产业中的运营主体为广电和通信运营商,数字电视双向交云(广电系专网)、IPTV(电信运营商宽带专网)和OTT(云联网电视和OTT盒子,云联网宽带公网)

互动媒体的主要特征包括:用户的可参与性;系统结构具有开放性;对业务全程的可控可管;支持差异化内容和差异化质量;内容多元化,终端多元化,接口标准统一;应用场景丰富等。

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互动媒体业务主要涉及内容、牌照、平台、网络四大关键环节。

内容是互动媒体业务的基础,也是吸引用户的基本因素。互动媒体业务的内容主要包括视听类内容和互联网内容等。互动媒体内容的来源非常广泛和丰富,既有来自专业内容提供商的正版内容,还有来自众多网民的精彩原创内容。

互动媒体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音频和视频内容,为确保视听类内容的安全播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定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并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类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

互动媒体平台主要由业务平台和CDN平台构成。其中业务平台主要负责内容的集成管理,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现给用户,所有业务的互动性、多元化和可控性等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依靠业务平台。因此,业务平台的建设将大大提升互动媒体内容的价值,是运营商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建设和优化的核心平台。

网络是将互动媒体内容和服务传递到最终用户处并和用户进行互动的通道。双向互动性是对网络的基本要求,此外,高带宽以及安全性也是重点考虑因素。目前,能够支撑互动媒体业务的网络主要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广电网络。

随着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和国家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广电、通信等 运营商逐渐改变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互动媒体业务,为用户提供更丰富饱满的服务。细分电视领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有线电视、IPTV、OTT三者并行的格局。

二、未来发展与展望

互联网电视时代,智能电视终端将成为连接内容与用户的核心渠道。在互联网电视的时代,用户通过终端直接观看内容,因此,负责用户运营并整合内容资源的终端系统就成为了新时代下的内容渠道。

目前,牌照监管及版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经营内容平台门槛抬高。以181号文为核心的监管趋向严格,有81款违规APP下架,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等措施相继出台,2016年5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6号文)2016年6月1日起实行,主要针对IPTV、专网手机电视以及互联网电视从事内容提供、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等活动的监管。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手机报 3G时代 发展前景

引言

手机报(Mobile Newspaper)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匡文波著《手机媒体概论》中把手机报定义为:“一种将纸质报纸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使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报纸内容的信息传播业务。”目前手机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彩信手机报,二是WAP、I-mode和3G网站类型。国内目前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报主要采用的是彩信模式。

3G(Third 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基于话音业务为主的多媒体数据通信,并将具有更强的多媒体业务服务能力和极大的通信容量。3G标准主要有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而TD-SCDMA则是由中国大唐移动主导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

基于3G技术的手机报将是WAP版的延续与提升,将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手机报将很难保持为原有意义上的“报”,手机报的概念也将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地改变。

手机报的现状及其困境

我国手机报出现于2004年中国移动推出彩信技术之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第一个推出了《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它标志着中国手机报的正式诞生。之后,报纸媒体和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不断推出各种手机报形式。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报业整体(包括中央大报、都市报、行业报乃至地市级报社)已推出手机报约1500种。手机报的发展呈现出“井喷”之势。目前手机报具有以下特点:

个性化服务。手机报根据用户所定制的内容进行发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为用户送上快速、精练的新闻信息。

互动性强。手机报的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实现与手机报编辑的有效互动,通过互动反馈,每位用户可以实现新闻定制,手机报的编辑可以将用户最需要看到的新闻发送过来,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更迅捷。手机作为手机报的载体,具有小巧、便捷的特点,用户可以随身携带,打破了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收新闻信息的局限,与传统报纸相比省去了印发环节,大大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手机报的受众成为真正的“动众”。

多媒体传播成为可能。手机报的传播不仅仅以文字短信的形式出现,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将综合出现在手机报当中,手机报呈现出多媒体化的趋势,受众的视听感官被充分调动。

手机报从诞生至今,已经从最开始的文字短信新闻提醒形式,逐步演变到后来的彩信手机报和WAP手机报,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巨大的改观,手机报的内容提供商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也已经日渐成熟。然而,手机报在这些年的发展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阻碍手机报发展的因素较为分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与传统报纸业务之间的使用习惯差异,如不方便阅读、内容太少等;另一方面是对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如手机不支持、不知如何定制、对手机报业务的熟知度较低等。

目前手机报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手机报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手机报缺乏自己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以及专业的媒体从业队伍等,其现有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比如说现有的手机报大多是把报纸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产品内容的同质化以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将会降低手机报的市场竞争优势。

产品悖论。手机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通信工具,一般意义上回避大众传播公开性和广泛性。手机报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订阅新闻,也可以随意取消订阅,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可自主选择信息的心理需求。然而手机报为人们提供的是大众传播的产品,在它提供的产品中势必会体现出大众传播的特性。为订阅新闻,手机用户的号码将被传送到无线信息平台,那么用户的个人隐蔽性会遭到破坏,他一样要被公开地置于大众传播的网络之下。这样一旦传播者为搭售新闻而大量发送其他信息,手机报的订阅者将无法防范。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手机报过分强调其大众传播的效应,或为达到报纸大众传播的目的,则势必与手机人际沟通隐私性的功能冲突。

有效受众并不稳定。手机报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国家企事业机关、大中企业以及私企商务人士,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因此通过其他媒介获取信息资源的机会要大得多,能否长期坚持使用手机报还是个未知数。电脑无线上网功能和手机无线上网功能的兴起,会分流走这部分消费人群。能否将这些消费人群锁定下来,将事关手机报的市场基础。

技术瓶颈影响阅读。手机屏幕本身大小有限,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而对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却不太适应,由于彩信本身的容量只有50K,除去文字所占的大量空间,手机报中的图片就不得不经过压缩,所以清晰度大减,影响阅读的效果。

盈利模式不完善。目前手机报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要么由运营商通过定制获得收入,要么由报社自己投资。其实手机报的盈利模式可以是内容定制收费或“内容定制收费+广告收入”。不管是哪种收费模式,手机报内容及广告主题一定要做到高精确、强细化到每个用户的需求信息。比如一个体育赛事,感兴趣的男性用户肯定愿意为体育新闻相关信息付费,也不会反感与运动产品相关的广告。另外,手机报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依靠用户订阅收费为主,订费过高也让不少有意者望而却步。

广告形式的选择问题。作为起源于个人通信工具的手机媒体,本能地排斥广告侵袭。手机广告投放形式包括强迫型和选择型。若采用强迫型,手机报订阅者为方便自由检索新闻的本意将会被大打折扣,手机的隐私空间也会受到侵扰。如果采用选择型接受广告和订阅广告,手机报用户是否愿意支付订费将是个疑问。手机媒体的广告业务由于刚刚兴起,还缺乏相对成熟的监管机制和配套服务。

3G将成手机报发展的助推剂

听说过3G的用户数量占手机用户的64.5%,总规模达到3.47亿人。在听说过3G的用户中,有一部分已经成为3G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也有一部分正计划使用3G的服务。可以说3G技术替代2.5G和2G将是大势所趋,手机作为媒体所拥有的7亿多的庞大潜在用户群,超过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因此谁在这一市场率先抢得先机谁就能在3G时代的流媒体业务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手机报的争夺战愈演愈烈,无论是报业还是运营商都计划利用手机报“跑马圈地”,让3G业务先行从而牢牢“圈”住用户。

3G为手机报的成熟奠定技术基础。3G的主要特性有三个:一是可以使用同一部手机实现全球漫游,使任何时间、任意地点、任何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二是具有高速传输速率,在静止或步行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能达到2Mbps。在车速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能达到384Kbps。三是能够提供各项标准的通信服务。3G除了能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话外,更重要的优势在于具有高速的无线数据信道,能传送大容量的影像传输流量,能实现高速率的可视通话、视频监控、高速上网等功能。

3G引领手机媒体新航向。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媒体的外延将得到全面扩展,突破目前文字加图片的表现形式,成为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漫等多媒体于一体的数字媒体,手机报的内容吸引力和表现力将得到极大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业务形态将更加丰富多样,产业合作将更加成熟,盈利模式将趋于多元化,手机媒体尤其是手机报的用户规模也将随之增长。

手机报、WAP网站都属于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框架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3G促使手机报逐步成熟完善。首先,3G手机作为3G时代手机报的载体将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在芯片速度、内存、屏幕、电池等方面将有很大的提升,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优势将尽显,而且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手机报的终端限制将大大削弱。手机报将真正成为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将各类信息资讯传递给用户的一种媒体。

其次,3G时代的到来将促使手机报信息内容同质化、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在3G时代,运营商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多媒体电信运营商、内容运营商和综合性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运营商将介入内容服务业,走向“媒体化”。运营商通过加强对市场的指导作用,增强和内容提供商的互动,成为内容提供商和用户的桥梁,使得内容提供商能够设计出有针对性、目标精确的内容。

最后,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将随着3G时代的到来有所改变。3G时代之前,手机报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短信与彩信,目前建立在短信技术之上的手机报其实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在3G手机逐步普及,手机成为互联网的新终端,手机媒体真正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之后,手机广告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广告,手机报的盈利模式才能真正从依靠用户订阅收费模式转移到依靠广告收费的模式。手机报作为多媒体联合运作的新增业务部分,因其发挥了多媒体协同效应,使得媒体资源的运用呈现多元化。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传播媒介的产品,扩大了市场,以相对节省的成本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

结语

手机报与其说是纸质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手机化的产物,倒不如说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姻的结晶。目前手机报多是传统纸质报纸的手机版或是彩信版,等到3G手机普及之后,手机报读者完全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便捷地浏览网络报纸、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目前的各类形式的手机报只是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的产物,只是手机报的一种初始状态而非最终状态。手机报不会仅仅作为传统纸媒的延伸而一直存在下去,3G时代的来临将使得手机报走向多媒体化、个性化、便捷化,3G时代将很有可能成为手机报转型的关节点。(本文为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赵文婕:《打造手机媒体国家队――人民网进军手机媒体的实践与思考》,《新闻与写作》,2010(8)。

3.郭全中:《手机媒体的现状与未来》,《新闻与写作》,2010(8)。

4.省略/html/1245724381d715.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9月通信业运行状况》,2010年10月21日,

6.百度百科,3G[OL],http://baike.省略/view/808.htm

7.省略nic.省略/uploadfiles/doc/2009/10/27/102735.doc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7篇

    一、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的主要特点

    这次争论是介于通信运营商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博弈。由于微信使用者是受众群体,社会争论也主要源自于社会公众,其主要目的也是维护自身权益。在公众热议期间,我们发现由于微信使用的广泛性和其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微信客户又有所增加。议论话题除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企业表态发言以外,多倾向于以下方面:

    (一)微信收费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使用便捷性、交流方式的多样性、不受服务区地域局限等特殊优势。更重要的是,微信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微信交流在社交生活、移动通信愈发普遍。微信较通信运营商传统短信、语音通话等模式,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其广泛采用也挤占了运营商的利润空间。此次微信收费,必然会冲击微信使用者现行的通信交流模式。公众关注点在于谈论微信收费的具体方式,对于自身花费开支的影响。鉴于收费,微信必将丢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的使用普遍性降低,这也对微信大众性形成挑战。

    (二)微信收费的自身合理性

    微信作为通信服务软件,是对传统通信交流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志。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流量代替传统业务成为公众消费的主要支出已经成为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微信使用者已经支付了流量费用,因此在软件使用上如单纯对微信收取费用,合理性受到公众的质疑。客观条件在于,中国移动通信使用者众多,信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通信运营商,已经较难承载巨大的数据业务。运营商还要对微信大量信息进行有序疏导传送,这也占用了通信服务商的服务资源并增加了通信服务商的工作成本。在现有基础设施较难满足多方需求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收费形式。

    (三)微信收费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目前的国内通信业尚属垄断行业。在运营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博弈中,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决定收费的结果及具体模式。在公众看来,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自身支付成本。公众研讨的热点集中体现在希望运营商能够适应时代变革趋势,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通过自身的变革,进一步扩大公司运营的实际效益,而并非通过垄断价格保持原有的利益蛋糕。

    (四)微信收费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影响

    横向看,世界通讯业先进的国家都已开发出与微信功能相似的软件。公众也将争论放在了微信收费可能性与各国提供服务及收费方式的具体方法相比较上。如果微信收费具有不合理因素,必然会流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热度降低,将使即时交流新模式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我国通信业长远发展。可以看到,公众这次争论更体现了理性客观。而并非如同以往关于社会焦点问题那种跟风、无秩序扩散,虚假信息横传等特点。由此见得,公众对于此次微信收费的争论,具有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提示我们,作为通讯、网络社交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准确知晓公众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发展的方向,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

    二、微信作为新媒体具备的新特点

    随着网络社交网站、微博等方式逐步成为公众信息传播、接收的主要形式。新媒体发展迅速,微信应运而生。相比其他新媒体,微信操作简易、使用人数多,且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人们的需要,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通信服务功能

    微信的大众性决定了其通信交流的可行性。通过通信运营商短信、语音业务的锐减,可以看到微信已成为公众进行短信息交流、语音沟通的新方式。微信软件开发较早,与国内相似的通信软件尚不能在影响力上与微信比肩,微信更全面的占领了手机业务的主要受众。微信既具有通信服务功能,其依托智能手机,又具备了网络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集合了手机通信、网络传播等方面等全方位地服务功能,受到公众青睐。

    (二)公众知情便捷

    微信在软件自身发展上几乎无所不包。在社会焦点、公众关注热点等方面及时提供信息。同时,以央视新闻公共账号为例,对于热点问题,及时召集公众讨论,合理分析热点问题,使得公众对于热点焦点问题知晓更加全面客观。由于微信具有即时通信功能,在微信公共平台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以往网络平台虚拟性的弊端,也使得信息者责任感的提升。公众账号的微信信息即时,每一个使用者都能根据自己喜好有选择接收信息,且更加快捷,全面。

    (三)实现舆情有序管控

    相比网络新媒体,微信在实名参与、信息者追溯的可行性更高。对于信息整理、舆情发展新趋势等方面更容易把握。以各交往圈子为例,各交往圈子的参与者多数价值理念相似,热点关注趋同,意见更易集中统一。这使我们对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群体的关注点及时掌握。对于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不良信息管控、重大事件防范等方面改善了以往政府部门信息来源不足的缺陷。

    (四)社交模式理性回归

    微信在新闻信息,社会热点研讨等方面,更多体现了参与者理性、客观的一面。与网络新媒体不同,微信中的个体,信息透明度高,也更容易受到认可。参与者具有身份的真实性,就更要为自身的言语、观点负责。有效降低了此前不负责任信息、虚假信息传播、非主流不良观点横行的局面。微信信息量巨大,且参与者对于有效信息摄取的要求较高。在这个大背景下,微信信息交流环境较网络社交更优越。由此,微信受众广泛且质疑声少更说明了其发展的合理性。

    我们通过以上信息发现,微信火爆可以改变以往的通信交流模式,也促进了社会理性回归。从计算机、手机广泛使用开始,软件、通信方式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微信的优势,也代表着下一步软件开发、通信运营的合理趋势。

    三、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对新媒体发展的启示 微信本身的出现充实了网络社交、移动通信的发展,丰富了新媒体的服务功能,锻造了更高层次的社交文化。通过这次关于其收费合理性的争议。我们对其特有优势及引导方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有利于服务公众

    微信的开发及广泛使用,在于其为公众信息交流方式多样、迅捷、成本降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效用。随着网络通信发达、新媒体使用广泛,公众对于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趋向于快速、便捷、权威、客观。微信在语音和文字信息传播方面有特有的交流模式,在新闻传播、个人信息、公共交流等方面也与微博、网络交流平台、社交网站有相似之处。这也为微信的服务人性化、信息大众化、舆论导向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促进微信不断更新模式,改进效能。作为文化产品,微信及新媒体要进一步贴近民众,在便捷实用、号召更多民众参与方面做出探索。

    (二)有利于公民意识塑造

    作为新媒体,较好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公民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软件开发者和通信运营商的本分。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民文化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新媒体开发,要在有效维护个人信息保密性的同时,权衡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促进社会积极健康心态的塑造。在网络信息方面,更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供应方面,创新供应模式,做好民众参与引导共作,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功能开发方面,合理满足民众需求,做好信息管控,抵制庸俗、奢靡等社会不正之风,既保持主流媒体信息正面性,也契合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参与热情;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交圈,体现实用性,促进文化交流,有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三)有利于解决社会敏感问题

新媒体运营的主要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传媒集团 广电传媒 媒体品牌

中国的传媒业未来必将走向国际化,国际上知名的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对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和新闻集团五大传媒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寻找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索中国广电传媒的成长路径。

一、中国广电行业的四大特征

广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政治环境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都为广电产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传媒产业政策环境也正在走向开放和规范化。广电行业正在加快自身的各项改革,逐步革除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事业和产业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从整体来看,中国广电行业有四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1、广电政策正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

从当前政府监管职能的改革趋势来看,广电政策正在由行业监管向行业引导转变,其改革趋势体现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党和人民喉舌性质的前提下,推进体制创新;宣传与文化产业发展并重;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等方面。

2、制播分离是当前中国广电产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主要在电台电视台的非新闻类节目栏目进行。深化电台电视台内部管理改革是制播分离改革的一个重点。

3、广播电视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刻革命

媒体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技术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都对媒体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又给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更是如此。

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的数字技术革命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产业领域、电信产业领域和互联网为代表的IT产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势不可挡,甚至冲垮了广播电视产业、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的传统界碑,在网络多媒体的平台上实现了“大会师”、“大汇流”、“大融合”。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至少目前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了议程设置失效、管理手段失控和舆论导向失灵的效应。

4、电视行业的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经营水平提高

广电行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缺乏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不断深入,广电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工商行业的竞争机制和经营管理理念、制度不断被引入;二是随着广电产业对外交流与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的节目形态和经营经验、管理模式不断被中国的广电同行借鉴;三是中国广电行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目形态或者带有本土色彩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无疑又使得竞争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增加。

二、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成长经验和模式分析

全球传媒行业的发展和成长对于中国广电行业未来产业模式构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包括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在内的五大国际传媒集团都形成了数十年的成功经验,他们的组织模式、业务模式和成长特点如何呢?我们首先对这五大传媒集团的业务和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

1、五大国际传媒集团业务模式和经营策略

(1)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主要业务内容涵盖了杂志、出版、电影、电视、音像、网络;其经营特征包括:一、把握受众需求,引领行业趋势;二、利用技术力量,提高媒介影响;三、重视特色定位,塑造品牌形象;四、重视人才资源,聚敛创新力量。在经营策略方面体现出它独有的导向,即并购与联盟、全球化策略、多媒体互动、塑造核心竞争力。

(2)迪斯尼自诞生以来,在娱乐和动画片制作行业保持着强大的实力,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公园旅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基于上述内容而延展的商品连锁店、歌舞剧演出、唱片出版等其它业务;其经营特征包括:一、销售欢乐;二、多领域混合经营;三、品牌经营;四、以影视娱乐为核心业务;五、适时并购。

(3)贝塔斯曼的全球发展是以其全球性音乐销售网络和全球性书籍、音乐俱乐部为基础的,通过强化音乐市场份额称雄全球。但它没有一个电影或电视制作室,对于发展迅猛的电视产业只是间接参与,并未直接参与。在经营策略方面,贝塔斯曼的独到之处体现在:选择并潜心于专业出版领域、在内容上大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经营。

(4)维亚康姆在传媒娱乐、新闻、体育、音乐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依靠MTV和Nickelodeon两张至关重要的牌,维亚康姆不断将自己的产业触角伸向全球。内容为王、品牌建设、重视版权保护与特许经营是其主要经营特征;在经营策略方面,维亚康姆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坚持主营业务、整合发展、全球市场战略、国际化、本土化经营、技术领先。

(5)新闻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电影和电视,而网络、报纸杂志和图书出版等也占有重要的份额。新闻集团的成功归因于两方面:在资本运作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和并购;在技术先行方面新闻集团总能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在经营策略方面,新闻集团的独到之处体现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行之有效的并购策略、严密的财务管理以及本土化经营战略。

2、五大国际传媒集团的共性特征

五大传媒集团在经营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无非是利用多种手段演绎近乎相同的媒介经营内涵。即:明确产品定位,利用合适的人才进行内容生产,并将其传递给受众,并且不断强化自身品牌,为客户、经营者本身乃至社会创造价值。

通过对五大传媒集团的经营战略分析,我们发现跨媒体运营、国际化战略和整合发展观三大核心是它们的共同战略,这对传媒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强的启示意义。跨媒体运营可以很好地实现内容与媒介平台的互动和各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五大集团的媒介经营领域均涵盖了所有的媒体种类。任何地区的传媒市场都是有限的,为了实现规模效益,传媒企业必然要摆脱地域限制,占领更大的市场。

三、中国广电传媒企业发展可借鉴的路径

中国传媒企业的成长虽不能照搬国际传媒集团的经验,但是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分析,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产业运营、人力资源和媒体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广电传媒集团的进一步成长。

1、强化产业运营是广电传媒成长之重

无论是国际传媒发展历程还是国内广电产业发展战略,都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跨媒体的扩张和运营,二是沿传媒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传媒集团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三条主线,即跨媒体内容提供、媒体价值链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跨媒体内容提供是指以电视节目为立足点,向影视剧、动画片、纪录片、手机电视内容、互联网内容、平面媒体内容等多种类型的内容提供发展;媒体价值链拓展是指从目前单一的广告经营向电视购物、主题公园、演艺经纪等多个传媒价值链环节拓展;新媒体运营管理主要指手机电视台和媒体网站两大跨媒体平台的经营。

2、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是广电传媒成长之核心

传媒集团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协作、创新、学习的文化氛围。健全的传媒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包括:

(1)建立人力资源部和主要节目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岗的两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标是实现人员管理的重心前移,科学规范各节目中心的人员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降低用工风险,更有效地为节目中心提供相关人力资源服务。

(2)为科学规范用工标准,制定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工作规范,明确所有人员岗位职责,清晰各单位所需岗位编制,实现“定岗、定员、定责”。为传媒集团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3)在岗位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员工设置不同的专业发展通道,并与事业发展和薪酬激励结相合,促进员工在本专业岗位上不断发展,同时也形成基于能力素质的培养开发机制。

(4)为了充分发现人才,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节目创意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节目质量,建议在多种层次上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人才竞争机制,如中层干部竞聘机制、栏目制片人竞争和淘汰机制、重大活动导演竞争机制等。

3、加快塑造媒体品牌是广电传媒成长之基

媒体品牌主要包括频道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品牌、人才品牌等,都对整个媒体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代表性媒体的品牌研究发现,品牌推广策略主要采用立体多层次的推广模式,具体包括:受众推广、销售推广、公共关系等。

(1)受众推广:制定针对各个特色频道品牌、栏目品牌、主持人品牌的CIS形象识别系统,建立和开发频道主题色、主题音乐、主持人特色语言和形象;运用多种媒体宣传手段介绍新频道节目、新频道形象、大型活动信息;多种方法积极推动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创造品牌推广机会。

(2)销售推广:定期举行广告客户的品牌推广说明会,提高媒体在全国企业客户中的影响力。

(3)公共关系:以宣传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为目标,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利用部分节目时间,增加社会公益广告播出,进一步提高媒体公信力。

国内广电传媒发展日新月异,要在众多媒体竞争中拼出一条血路,势必要在运营、人力资源以及品牌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①周鸿铎、夏陈安等:《电视频道经营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②周鸿铎等:《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③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传媒经营与管理研究》,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④李小曼,《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

⑤高冰妍,《媒介融合对我国传媒产业经营的影响研究》,《科技探索》,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