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壤环境 检测 策略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各种有毒物质以及废弃污染物的增多,我国的土地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害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土壤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土壤环境监测规范,对于改善土质,减小土壤的污染范围,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土壤环境遭到污染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土壤的污染物包括:无机物(酸、盐、碱和重金属);化学肥料;放射性物质;有机农药;寄生虫、病毒、病原菌;污泥、矿渣、煤粉灰;有机废弃物。我国的土壤质量近几年来一直在下降,除了发生一些常见的沙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的恶化外,还有农药等有机污染物,这些土壤污染物广泛集中在城市的工矿区、交通线路和城市近郊,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物使土壤的压力已经不堪重负。土壤环境的污染大大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短缺,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的同时,越来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使得土地资源的短缺现状越来越让人担忧。

土壤的严重污染还造成了农作物的大量减产,现在的土壤污染物越来越多,仅以土地的重金属污染物为例就造成了全国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多达几百亿元。

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部地区,在土壤中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多达60余种,而其中的将近三分之一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对土壤的有毒性影响较大,导致土壤中毒性始终存在,这些有毒物质通过生物的生长过程使有毒物质进入到植物体内,导致了大批农产品在出口时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从而使作物产区的经济严重受损。

土壤环境的污染也间接地影响到了人体的身体健康。一项研究表明,某些地区的疾病发病率与当地的土壤环境以及粮食的污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粮食中的镉含量如果过多的话,就会造成人体的“骨痛病”,在一些土壤受镉污染严重的地区,使当地人们的肝脾肿大,并且癌症的发病率也比普通区的发病率高出十几倍之多。当土壤受到污染之后,土壤的微尘由于在风力的作用下漂浮在大气中,使得人们在呼吸的时候使受到污染的土壤颗粒进入到人体内,人体受土壤中污染物或有毒物质的影响而使身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土壤污染也会通过生态中的物质循环和转换影响到水源,造成水源的污染,使得正常的水源不能正常饮用,通过食物链使人畜受到伤害。

当前土壤的污染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不仅逐渐地从轻度污染向重度污染转化,而且也从单一的污染逐渐向复合型的污染。有些受污染的地区不仅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有受污染地区的范围逐步扩大趋势。

二、强化土壤环境监测的策略和一些相应的技术手段

1.完善我国的有关土壤环境监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正在遭受着空前的影响和破坏。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水源,会影响到大气环境,而且会影响到土地上的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有关土壤环境的检测和防范的相关政策和规范不够完善,导致了我国土壤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有效控制和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和改善机制,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统一的以宪法为基础的根本法律,各个地区也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建立一套保护土壤环境的法律法规,还要建立一套关于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确保土壤环境的安全。

2.广泛开展有关土壤生态环境和土壤生态质量的检测

在我国,酸雨的危害较为普遍,而且对土壤的危害也较严重。现在普遍的观点是,土壤中的铝释放出来的话,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在目前来说,只有加快建立一套我国土壤生态的检测系统,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土壤生态质量的状况。在我国有些地区还依然存在着大量土地使用污水灌溉,这使得土地的污染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尽快建立并完善一套关于我国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机制和方法,检测项目要依据使用的污水类型来确定,并且要保证检测每年一次,从而使我国的土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相应改善,确保农田的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3.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监测和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

由于我国的农田现在仍使用,所以要加快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机制的建设,确保有规律的检测频率。此外,我国目前含铅汽油仍在使用,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对交通比较繁忙的公路两侧的农田植物影响较大,尤其是含铅量可能会大量增加。所以,加快对道路两旁的农田植物的含铅量检测是当前较为行得通的办法和策略。对于一些突发的环境事故,对于进入到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很快稀释掉,而对于进入到土壤中的污染物则会保留较长的时间,并且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二次污染。所以在严重的环境事故后,要加强土壤的环境监测。

4.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检测人员的培训

我们不仅要建立一套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统一的机制和评价方法,更要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不断提高土壤环境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土壤学以及统计学的知识水平,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和方法,使土壤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我国土壤环境检测的水平。

三、结语

由于大量有机毒物以及大自然中污染物地增多,使得我国土壤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不仅影响了水源,还影响了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影响人体的健康。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还要充分认识到土壤环境监测的必要性。所以在当前土壤污染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建立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检测机制,通过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土壤检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保障我国土壤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8.

[2]段智勇,付忠诚,李步年.GIS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J]环境与开发,2008,( 1) :30 3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2篇

为使中国的土壤污染环境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可从土壤保护规划制度、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土壤污染监测管理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度、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通过土壤保护规划制度对土壤用于生产生活前进行合理安排,在投入使用后通过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土壤污染监测管理制度对土壤状况进行评估,再以排污许可制度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度作为依据来判断生产单位是否违法,一旦出现问题则依据土壤污染法律责任制度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追究生产单位的法律责任并责令其进行治理[5]。

2完善土壤污染的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当前的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多是以政府为主导,缺少各种团体和社会组织力量的加入,没有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6]。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合理高效的土壤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对土壤污染加强预防和治理。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监督涉及农业、环保、国土资源等多部门,为此责任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土壤污染的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应通过《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相对完善的管理权力分配制度和责任义务,其中以环保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配合环保部门进行管理。在权力分配中,土壤污染防治总体控制和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应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监督职责为土壤监测、改良和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是农业土壤改良、农业用途土壤保持、农田土壤检测和农业土壤安全管理;水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监督职责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检测;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为含矿土地规划、开矿修复、土地复垦等。通过各部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明确的监督分工,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系。

3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制度

在土壤污染防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公众参与到立法等一系列过程中来帮助政府建立合理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土壤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执行中也需要公众的监督参与其中。通过政府和公众的相互作用,政府将公众意见作为施政参考,公众则依据政府的合理安排配合行动。一是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是公众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前提,关系到民众能否真正参与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的程度决定了公众参与的程度。在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除个别由于法律规定必保密的信息以外,凡是涉及到与土壤污染密切相关的公众权利都应当由环境主管部门或政府积极向公众公开。二是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听证制度。对与民众权利密切相关的和存在重大利益的可能引起土壤污染的土壤使用行为应启动听证制度,以便民众了解事实真相。在听证后需要积极完善并采纳公众意见,对于不合理的建议也需要积极回应并做出解释。同时还需要规范听证程序,为避免偏听偏信的现象,杜绝既得利益者对听证代表的影响,通过参与听证会的代表对给出的证明以及审核结果进行考证和询问,保证听证代表对听证信息的理解并表达对听证方案的意见,进而做到在知情的基础上平等表达意志。

4强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制度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没有完善的行业导则,因此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对环境造成重大性影响的要素,为该地区土壤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而且土壤环境评价的结果也未能发挥作用。目前我国也没有针对性的土壤环境质量考核制度。因此需要强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制度。由于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会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可分为单一污染物的评价和多种污染物综合评价,如土壤物理评价、土壤生物评价和土壤化学评价或有机污染物评价、重金属污染评价、生物污染评价和放射性污染评价等,并应在目前评价的基础增加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基于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环境评价制度应结合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对土壤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评价制度。同时针对土壤环境的长期变化,还需要加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以确保土壤环境的稳定[7]。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制度不仅仅是短期的评价,还可以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长期监控。与此同时,要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的考核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可以将区域内土壤的环境质量指标、企业达标排放情况、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的环保和减排措施、土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立、区域内的土壤环境监管和土壤防治能力建设等作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考核的内容。其次要签订土壤环境质量目标责任状,并制订规范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及其结果应用,对未能达标的进行通报,在辖区内出现重大土壤污染事故的和污染物减排不达标的,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同时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考核优秀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5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制度

由于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土壤污染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逆转性,因此要想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应该把“防”作为主要的方法。但目前我国对土壤污染突发性事件的预估性不足,土壤污染动态监测预警制度目前还没完全建立。因此需要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制度,准确确定土壤污染源,并分析显示土壤质量的布局情况以及土壤污染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制度对土壤污染突发事件实行即时的预警来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安稳。首先要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可从预警分级、预警、疏散群众、封闭现场和预警调整5个方面设定土壤污染监测预警机制;从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4个等级设定土壤污染预警分级,分别用绿色、蓝色、黄色和红色代表这4个污染严重程度等级。土壤污染预警信息建立在预警分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程度土壤污染,依次由县级、市级、省级和经国务院授权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土壤污染预警信息公布后,相关的应急职能部门应当立刻做出回应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其次要建立土壤污染合作预警制度。各职能部门的明确分工,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和分析由环保部门总负责,农业部门和国土部门协助完成;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国土部门等一同展开环境土壤质量报告和重大污染预警讨论,共同宣告土壤污染预警信息。通过多部门采集监测,综合会商的形式来污染的时间、范围、预警等级、污染的潜在走势,并为公众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6结束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002-01

为了促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重视土壤环境建设,运用土壤监测技术对土壤环境是否受到污染进行监测,并了解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为土壤环境的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1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1)“3S”技术在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应用。“3S”主要由三种技术构成,分别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 定位系统(GPS),目前在运用该技术是,通常是将“3S”技术与其它高新技术相结合,从而构成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不仅能够获取地理环境的信息,而且还能够高效的处理信息,因此,将“3S”技术运用于土壤环境监测中,一方面能够对土壤环境情况实施调查,并合理的布点、采样,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土壤环境的现状,并为土壤监测建立全国性的信息系统,让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形成系统化的监测管理。(2)生物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近些年里,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土壤环境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监测土壤化解,人们也在土壤环境监测领域中运用生物技术,主要运用的生物技术有: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宏基因组技术等,运用生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对污染的土壤环境实施生物修复、土壤侵蚀等,让土壤环境在生物修复下能够快速的恢复。(3)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被广泛的运用,我的土壤检测中也广泛的运用科学技术,如: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物理科学等,主要针对土壤中的痕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主要的测定方法有激光溶蚀法、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在使用监测方法时,也是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采用比较符合的检测方法,确保监测的数据能够更加的转确[1]。

2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能力比较弱,由于土壤监测技术的发展运用还不成熟,在实际运用期间也不能完全满足土壤环境的监测需求,还需要国家土壤监测部门加强技术的更新研究,提升监测技术的监测能力。(2)土壤环境监测缺乏专业的土壤环境监测人才,而且土壤环境监测人员的结构分配不合理,在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过程中,土壤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接替不紧密,出现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3)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中出现环境监测设备质量差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增加,因而相关的技术设备生产技术也要同步发展,为此,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既要发展专业的技术人才,还要发展环境监测的技术设备[2]。

3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要加强我国土壤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在环境监测各领域的发展应用过程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让环境监测向自动化系统方向发展。土壤在线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成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任务。(2)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要以监测有机物污染为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有机污染的程度更加严重。由于有机污染能够随着食物链进行传播,不仅能够污染到生物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危害人体的健康发展[3]。(3)在土壤环境监测分析中要以分析土壤环境污染的痕量元素。在今后的土壤环境监测中,需要土壤监测人员运用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对土壤环境中的痕量元素进行研究,主要采用ICP-MS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痕量和超痕量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对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精度全面提高,与此同时也能为土壤环境污染以及污染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全面控制土壤污染。

4 结语

土壤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促使经济良好发展,需要全面探讨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发展,从整体而言,要加强我国土壤环境的有机污染监测,重点针对土壤环境中痕量元素的监测研究,并快速发展现场分析能力,建立完善的土壤自动监测系统,将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按照上述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海明,马瑞峻,汪昭军,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13(02):140-147.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1002

1引言

农村环境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工作开展得较少,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推进博尔塔拉州(以下简称博州)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了解和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逐步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根据《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博州于2016年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村庄监测和县域监测两个层次,博州地区主要在精河县、温泉县各选取3个村庄,监测对象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县域监测以县域整体作为监测区域,开展地表水水质状况监测。

2监测内容

2.1村庄监测内容

主要包括县域及村庄背景调查、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2.2县域监测

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3监测范围

2016年博尔塔拉州共监测温泉县扎勒木特乡麻尼图村队、哈日布呼镇埃勒木图村、查干屯格乡吐日根村,精河县茫丁乡北地村、大河沿子镇浩斯托干村、茫丁乡巴西庄子村等6个村环境质量状况。

土壤监测点位以村庄为点位布设单元,在基本农田、园地(果园、茶园、菜园等)、饮用水源地周边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18个点位。同时根据村庄环境状况,在重点区域土壤中选取两类,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12个点。

县域地表水监测在温泉县和精河县河流入口和出口各设一个点,共4个点。同时在两县各设了一个水库监测点,共2个点。

4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4.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共(PM10)3项。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年4次,每次监测连续5 d,每天21 h连续采样,取各监测项目的日均值,采用手工监测。

4.2饮用水源地

博尔塔拉州村庄无地表饮用水源地,因此只测地下饮用水源地。地下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23项。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4次。监测方法以手工监测为主,自动监测为补充。

4.3土壤监测

土壤监测项目为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镉、汞、砷、铅、铬等元素的全量。每年监测一次,采样时间为8月份。

4.4县域地表水监测

县域河流湖库水质监测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24项。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年4次。监测方法以手工监测为主。

5监测结果及评价

5.1环境空气

各村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各村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为一级,类别为优。

5.2饮用水源地

各村庄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铁、锰、铜、锌、铅、镉、汞、氰化物、六价铬、挥发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氨氮、总大肠菌群等项目均未检出。

5.3土壤

各村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无污染。

5.4县域地表水

两个县域地表水监测断面均达到《地表环境水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铜、锌、铅、镉、汞、氰化物、六价铬、挥发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等项目均未检出。

2016年博州地区两县6个村庄共布设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环境空气、6个饮用水源地、29个土壤监测点位和6个县域地表水监测点位。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农村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表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各类国家标准,农村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6结语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吐尔拉娜・亚力肯,等:博尔塔拉州农村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与安全

随着博尔塔拉州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构建和谐博州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工作,对于掌握该州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建议和对策,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⒖嘉南祝

[1]

刘晓红,瞿薇.农村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法与管理 [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6(4).

[2]郑晓红.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及其分析评价 [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3(3).

[3]杨茜.浅析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有效结合[J].才智,2014(35).

[4]李伟.农村环境监测开展工作面临的难点与措施分析[J].才智,2014(15).

[5]魏晓霞.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研究[J].北京农业,2015(18).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5篇

(新疆农垦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本文通过环境监测手段,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种植基地土壤、大气、水质等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为红花的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花;GAP基地;环境监测;评价

红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红花中含有天然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等成分,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对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红花还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能,在我国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被广为栽培。

新疆是我国红花的主产区,名列全国之最,是新疆四大名贵药材之一。新疆红花种植主要分布在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塔城(裕民县、额敏县)、伊犁(伊宁县、霍城县)等地,其中以吉木萨尔县、裕民县两地种植面积最多。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建立种植基地是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材的保证[1,2],而中药材生产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建立GAP基地的重要内容,一些药材生产基地都开展了这一工作[3]。我们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为红花的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1.1 采样点布设

土壤监测以生产产地内相对污染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块为重点,兼顾监测区域内主要土壤类型的原则,按照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NY/T1054 - 200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规定,由于该区周围无工业污染源,根据土壤结构特点和该产地红花分布情况确立4个土壤采样点。

1.1.2 采样方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中国农业部发布的NY/T 391 - 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的有关规定,在确定的采样点地块内,蛇形布点,随机采样,多点混合,取样深度为0 ~ 20 cm。采集的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取舍至1 kg左右,装入土壤样品袋。填写好土壤采样标签及现场纪录,及时送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后处理测定。

1.1.3 监测项目

包括pH、汞、镉、铅、砷、铬、铜、锌、镍、六六六、滴滴涕。分析方法见表1。

1.2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1.2.1 采样点的布设

通过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GAP种植产地的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在一六一团6连、一六一团7连、一六一团11连设3个大气监测点。

1.2.2 监测项目

按照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要求,确定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氟化物。采样分析方法见表2。

1.2.3 监测时间与频率

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的监测时间为2013年5月15 ~ 17日;氟化物监测时间为2013年05月17日14:00 ~ 15:00。

监测频率:每日采样3次,时间分别为:9:00 ~ 10:00、12:00 ~ 13:00、17:00 ~ 18:00,每次1 h,3个点同步进行监测。

1.3 水质环境监测

1.3.1 采样点的布设

在现场调查和采样过程中了解到,该产地除冬季有部分降雪外,夏天降雨较少。农田灌溉水主要以地表河水为主,水质监测以红花生产产地内相对污染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水源为重点,兼顾监测区域内主要灌溉水的流向等实际情况,在监测区域内设置1个灌溉水监测点。

1.3.2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灌溉水环境评价标准按NY/T391 - 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进行。农田灌溉水的监测项目包括pH、汞、镉、铅、砷、铬、氟化物等7项。分析方法见表3。

2 环境现状评价

2.1 土壤

2.1.1 评价参数选择

主要有汞、镉、铅、砷、铬、铜、锌、镍、六六六和滴滴涕。

2.1.2 评价标准

土壤评价选择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作为评价标准。其标准值见表4。

2.1.3 评价原则

按照GB15618 -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限量要求进行评价[4]。

2.2 大气

2.2.1 评价参数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选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氟化物作为评价参数。

2.2.2 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评价按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5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要求作为评价标准[5],标准值见表5。

2.2.3 评价原则

按照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二级标准要求进行评价。

2.3 水质

2.3.1 评价参数

水环境现状评价选择氟化物、汞、砷、镉、铬、铅等作为评价参数。

2.3.2 评价标准

灌溉水环境评价标准按NY/T391 - 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4.2标准污染物限量作为评价标准,标准值见表6。

2.3.3 评价方法

水质环境评价采用以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为主,综合污染指数法为辅。

单项污染指数:

Ii = Ci /Si (1)

(1)式中:Ii—污染物i 的分指数;Ci—污染物 i 的实测平均浓度;Si—污染物 i 的评价标准。

综合污染指数:

(2)式中:P—综合污染指数;Ii—平均分指数;Imax—最大分指数。

2.3.4 评价原则

根据《导则》的规定,将水质所检项目分为2类:第1类:铅、镉、汞、砷、六价铬;第2类:氟化物、pH、粪大肠菌群。第1类为严格控制的环境指标,如有1项Ii大于1时,则判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不合格;第2类为一般控制指标,如有1项或2项Ii大于1时,则须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但综合污染指数不得大于1,否则判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不符合生产要求。第1类和第2类的全部所检项目的Ii均不大于1,则不继续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判定样品所代表的区域水质质量合格。

3 监测结果与评价

3.1 土壤

监测结果见表7。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土壤污染物均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各指标限量的要求,满足红花GAP种植生产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

3.2 大气

监测结果见表8。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所监测的各项污染物符合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中大气环境质量指标限量的要求,所监测的各项污染物满足红花GAP种植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

3.3 水质

监测结果见表9。

由表10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GAP种植产地农田灌溉水各项污染单项污染分指数小于1,符合NY/T391 - 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4.2标准关于农田灌溉水质规定的各项污染物指标限量的要求,满足红花GAP种植对水质环境质量的要求。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通过对新疆华辉凯德红花药用植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花GAP种植产地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灌溉用水现状监测和评价可以看出,该红花GAP种植产地地处传统农业区,空气清新,周围无任何工业污染和废水排放,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而且在红花的种植过程中,采用了安全的种植技术和较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较好的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依据《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对该基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该产地3项指数均不超标,其监测结果均符合GAP种植产地生产环境质量的要求,可以作为红花GAP种植产地。

4.2 建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机遇,必须进一步加强种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为了保持和维护基地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特提出如下建议:(1)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提高产量和质量;(2)进一步发挥当地农业的优势,推广高新技术,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保证红花出自最佳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德权,周荣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

[2] 吕洪飞.绿色中药材的栽培和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8):499.

[3] 毛春国,李春生.铁皮石斛GAP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评价[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1):7-9.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6篇

1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赵其国等研究指出土壤质量的基本定量指标体系,应包括土壤质地、土层和根系深度、土壤容重和渗透率、田间持水量、土壤持水特征、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等物理学指标;有机全C和N、pH、电导率、矿化N、P和K等化学指标;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和N、潜在可矿化N、土壤呼吸量等生物学指标。张桃林等从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生物学性质、作物生长情况、水质状况、植物营养情况等方面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郑昭佩等研究指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之间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选择一些易于测量、差异性明显的特征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应从团聚体稳定性、有机质含量、饱和含水量、容重、总氮、速效氮、总磷、速效磷、有效钾、微生物量等等方面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张心昱等研究指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化学指标、物理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2国外土壤环境保护的经验

2.1日本为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日本颁布了《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对策法》等系列法规标准(见表2),主要规定了“农业用地土壤污染对策地区的指定、变更”、“特别地区的指定与变更”、“对农用地污染区域进行了确定”等,以及污染区域、实施土壤调查等措施,并对制定污染区的管制和法律责任的承担做了明确规定。

.2美国美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早,先后颁布了《土壤保护法》、《资源保护回收法》、《综合环境污染影响、赔偿和责任认定法案》、《棕色地块法》等,在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区、农田保护、土地管理政策、土地利用、小流域规划和管理、洪水防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2.3德国德国涉及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联邦土壤保护法》、《建设条例》等。其中,《联邦土壤保护法》对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在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要保持土壤的肥沃性和土壤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设条例》涵盖了土地开发、限制绿色地带(指被污染、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开发方面的规定,并制定了土壤处理细则方面的基本指南[15]。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土壤环境保护的经验来看,均提出了划定特殊土壤环境保护区域、对不同环境质量的土壤实行差异化管理等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多样,土壤环境质量区域性差异明显,因此,划定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因土制宜”确定土壤环境管理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3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参考土壤环境功能和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尤其是地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较差,本研究重点选取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土壤环境红线划定的指标,划定对象为耕地。

3.1数据准备收集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有关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耕地、基本农田等数据,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3.2评价对象依据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全国土地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和农用地中的林地、园地、牧草地等的管控要求已在《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4〕10号)中予以明确,同时考虑到建设用地多呈点状分布,且边界难以确定等因素,本指南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划定仅适用耕地。土壤环境红线的评价对象为各地的耕地分布范围。

3.3评价方法与红线划定

3.3.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综合运用环保、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土壤环境调查数据,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3.3.2土壤环境质量红线划定将18亿亩耕地作为土壤环境红线数量予以管控,其中,各地耕地中的基本农田分布范围作为土壤环境红线空间边界予以严守。依据耕地土壤污染评价结果将土壤环境红线区分为Ⅰ类区、Ⅱ类区、Ⅲ类区。其中,无污染的,为Ⅰ类区;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为Ⅱ类区;重度污染的,为Ⅲ类区。

4土壤环境红线管控措施

对土壤环境红线区,应加强工矿污染防治力度,严格环境执法,加大对土壤环境红线区周边的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业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并对其周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工业企业实行限期治理。严格环境准入,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有关政策,在涉及排放重金属、持久性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文件中强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防止在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造成新的土壤污染。对确定为Ⅰ类区的耕地实行优先保护。各地要建立严格土壤环境保护制度、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确保Ⅰ类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面积不减少。各地要根据Ⅰ类区耕地保护工作需要,在其周边划出一定范围的防护区域,具体范围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告。国家实行Ⅰ类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的补偿政策。对因监管不力、措施不到位等导致Ⅰ类区耕地总面积减少的县(市、区),国家采取环评、用地限批等措施,并依法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物电化学 环境监测 生物传感器 生物芯片

近几年,随着生物电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生物电化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如临床诊断、药物研究、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方面。本文着重从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两方面来探究生物电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生物电化学概述

生物电化学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门交叉性的独立学科,交叉涵盖了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生物电化学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延伸到生活领域,为人类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监测技术。

二、生物电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通过一个理化换能器将一种生物或其敏感元件产生的间断或连续的数字电信号以定量的形式传导出来,并且所发信号的强弱与被检测物含量的多少成正相关,再通过二次仪表的放大作用,可清晰、灵敏的测得所测物质的具体含量。生物传感器可监测环境中的不同污染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水样、大气和土壤环境中相关物质的监测。

1.1生物传感器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水环境检测中,生物传感器可对水体环境中生物耗氧量、硝酸盐的含量、酚类物质的含量和农药残留量等进行监测。生物耗氧量是反应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生物耗氧量监测方法较为复杂,且监测结果的重现性差。微生物传感器以生物耗氧量微生物电极来检测生物耗氧量含量的变化,由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的呼吸方式是随着生物耗氧量的改变而变化,而这种变化会以微生物电极中电流信号变化的强弱的形式传导出来,经过信号放大作用,从而监测到水体中的生物耗氧量的含量。李花子等人研制出了专用的生物耗氧量监测仪,以酿酒酵母作为敏感材料,实现了生物耗氧量的快速测定,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总之,生物耗氧量生物传感器不仅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而且能够对水环境中的生物耗氧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用测定水体中NO3-含量时,生物传感器不是直接通过测定水体中NO3-含量,而是通过测定NO3-化学反应生成NO2-时所产生的电流大小来确定NO3-在水体中的含量,产生的电流越大,则说明水体中的NO3-含量越高,而产生的电流越小,则说明水体中的NO3-含量较低。Larsen等人研制出用假单细胞菌来测定NO2-的小型微生物传感器,当NO2-浓度小于等于400μmol?L-1时,这种小型微生物传感器都能发挥很好的监测效果。

酚类物质相比较于其他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毒性,监测水环境中的酚类物质非常重要。用生物传感器方法来测定水体中酚类物质含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李天华等人研制出了测定苯酚的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中的修饰电极可以高效的催化、氧化被检测样品中的苯酚,不仅能快速响应苯酚,而且该生物检测器对苯酚的线性范围宽,适用于监测地表水中的苯酚的含量。大自然中残留的农药不仅污染水体,而且也危及到土壤。用生物传感器方法来测定水体中农药的残留量,应用较多的是通过酶生物传感器来对农药进行分析,这种生物传感器的电极是经过碳纳米管修饰的,农药中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成分能抑制酶的催化活性,酶生物传感器正是依据这一特点来测定水体或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该酶生物传感器在监测水环境中的农药含量时,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

1.2生物传感器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器可对大气中的SO2、NOx等物质的含量进行监测。SO2、NOx都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相比较于传统监测SO2含量的方法,SO2生物传感器监测方法简单、高效。Marty等人研制出安培型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是通过先把亚细胞类脂类固定在醋酸纤维膜上,再和氧电极结合形成。安培型生物传感器可时时监测大气环境中SO2的含量。而监测NOx的生物传感器是将硝化细菌固定在多孔气体渗透膜上,和氧电极结合形成的微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是依据硝酸盐是硝化细菌仅有的能量来源,通过测定被检测样品中亚硝酸的含量,来计算出大气环境中NOx的浓度。

1.3生物传感器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器可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监测,用以判断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总生物毒性。根据重金属离子结合硫醇基后会降低酶的催化活性这一整体特征,只要是含有巯基催化基团的酶都可以对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Ramanathan 等人制成了生物毒性检测仪,通过一株明亮发光杆菌,来监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总生物毒性。生物传感器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监测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已经能够对砷重度污染地区进行长期在线的时时监测,真正达到了效果好,且费用低的目标。

2.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发展于上世纪末,是一门比较新兴的技术。生物芯片的优势明显,无论是监测还是检验都具有快速、准确、无污染等优点,近几年,生物芯片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而环境中的微生物能很好的反映周围环境质量的好坏,生物芯片能够通过监测大气、水、土壤中微生物的状况,来监测环境质量的好坏,生物芯片广泛应用于监测环境微生物。Jizhong Zhou等人构建出了功能基因芯片,此生物芯片主要用于土壤环境检测。张于光等人在此基础上,运用功能基因芯片, 研究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的多态性,着重研究微生物的固氮、硝化、去硝化等功能。由于生物芯片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实现在短时间内、低费用下,精确的监测更多的微生物,并得到准确的结果。生物芯片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监测水质技术中的首选,并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结语

生物电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将纳米技术、微加工技术与新的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结合,不仅为环境监测注入新活力,也为人类营造健康环境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明泉,王晓珊.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05):101-10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指示生物;生物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42-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呼声。利用现代化的监测仪器和手段对污染物进行理化分析,是环境监测的常规方法。然而随着对环境污染认识地不断深入,污染对生物群及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仅仅依靠理化监测不能反映出污染物对生物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效应,因此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从不同层次上分析污染危害程度,已经成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环境监测手段。

利用生物的基因、结构、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提供依据,称为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生物水平到微观的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等地逐步深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迅速进步,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监测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 生物监测的内涵

生物监测的理论基础来自生态监测理论。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将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引起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改变。在分子性能上,会激活或抑制酶活性,改变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结构上,会引起细胞膜的改变,破坏内质网、线粒体等。在表象上,会导致动物死亡,行为改变,或者抑制其生长发育与繁殖等。在植物表象上表现为生长速度变化,发育受阻,黄化及早熟等。在种群水平上的表象是引起种群数量或密度的改变,物种比例的变化,竞争关系和遗传基础的改变,引起群落中优势种群、数量、以及种群多样性的改变。

早期的微核试验,是以细胞中的微核数量为指标,监测污染物对染色体的损伤。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越多,诱发生物染色体的损害也越严重,其微核率也就越高。小白鼠血红细胞微核试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等都表明,污染因子引发染色体异常和微核率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BC5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肝微粒体试验法)是目前最著名的一种常规监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和筛选环境中致突变物和与致癌物。当环境诱变剂或经肝微粒体酶转化的诱变剂作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系列菌株,使其发生突变,就能在不加生物素和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计数回复突变的菌落数来评价污染物的诱变力。20年来,用这一方法对数百种化学品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回复率与化学品的遗传毒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BC5试验成功地运用于多重金属、环芳烃、农药和各类污水或废水等多种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检测。

随着生物技术地发展,电泳技术和DNA技术也被用于进行环境污染评价。16srDNA技术可以准确地表现待测环境中原核微生物的种类。Roane f213通过16srDNA序列技术,对毒性金属污染和无污染的水中微生物进行检测。获得细菌在基因水平上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原核微生物的16srDNA序列比较,证明金属污染的水体中可培养的细菌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了。以后发展的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能够把长度相同但序列不同的DN段区分开来,通过比较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变化,预测环境污染的程度。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3.1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是通过对大气环境下生物监测确定大气的环境质量水平。在生物体系中,植物更易遭受大气污染的伤害,植物固定生长的特点使其无法避开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敏感性强,本身位置的固定,便于监测与管理,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植物进行监测。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以指示和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植物,称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较常用的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有以下几种。

3.1.1SO.2指示植物

主要为地衣、落叶松、苔藓、杜仲、水衫等。其典型症状为叶脉间显现块状伤斑,也可能在叶缘,伤斑多呈红棕色或土黄色。

3.1.2 氟化物指示植物

主要是有唐昌蒲、金线草、郁金香、大蒜、葡萄苔藓、杏、梅等。典型症状为叶尖多见伤斑,少数在叶脉之间,伤斑一般为浅褐、红褐色,坏死部分与健康部分存在明显的界线。

3.1.3NO.2指示植物

应用较多的有向日葵、番茄、秋海棠、柑桔、烟草等。典型症状为叶脉间有不规则伤斑,呈现白、棕色或黄褐色,也可能全叶点状伤斑。

3.2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在天然水域中的各种水生生物之间,以及和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旦水体被污染,水环境改变,各种水生物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构成水体污染监测的生物学根据。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微型生物群是水体系统的重要部分,对水体污染有敏感的反应。最常用的方法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特点是将这种泡沫塑料块投入水体,收集其中的微型生物。基质的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其它的生物群落法,具有快速、经济和准确等优点,也适用于工业废水的监测。

3.2.2 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最经典的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之一。利用对水环境中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来指示其所依赖的水体内污染物的存在状况。指示生物应具有生命周期长,活动范围固定等特点,便于持久地反映污染物对水体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着生生物。从分类地位看,无脊椎动物地应用最广泛。指示水体严重污染的生物包括颤蚓类、细长摇静裸藻、蚊幼虫、小颤藻等。指示水体中等污染的生物包括四角盘星藻、居栉水蚤、脆弱刚毛藻等。指示水体清洁的生物包括扁蜉、蜻蜓、田螺等。

3.3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

土壤污染所产生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通过土壤农作物、人体及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人体,这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包括土壤污染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3.1 植物监测法

利用土壤污染的指示植物进行监测。土壤受到污染后,污染物对植物产生各种反应“信号”,产生可见症状,生理代谢异常,如叶片上出现伤斑,蒸腾率降低、呼吸作用加强,生长发育受阻,植物成分发生变化等。

3.3.2 动物监测法

利用动物监测土壤的污染程度最常见的选择对象是蚯蚓,蚯蚓对土壤中的农药、铅等有较高的敏感性,此外蚯蚓体中的镉的浓度与土壤中镉的浓度明显相关,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土壤镉监测的指示动物。

3.3.3 微生物监测法

主要是通过监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来反映土壤受到生物污染的状况。人粪尿是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次污水灌溉也可引起土壤的生物污染。通过对土壤中异养菌(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分离和计数,观察和了解受测土壤中微生物群系的结构和数量的改变,从而评价土壤被微生物所污染的状况及程度。

4 生物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生物监测主要是利用有机体对污染物的反应来直接表征环境质量的好坏及污染的程度。环境污染的效应从根本上是对以人为主体核心的生物系统造成影响。因此生物监测对环境素质的优劣具有指示作用。但是生物监测对象的复杂性,反过来又使生物监测的操作面临许多问题。如其灵敏性、快速性和精确性等都需进一步提高,其对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依赖性决定需要以生命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基础和指导。污染不仅会对生物的行为、形态、数量、种群或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而且可能造成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的破坏,导致机体畸变、致癌和变异。这些复杂的生物系统会给分析带来更多的困难。此外选择的指标生物在自然环境中,除受污染物影响外,还受到季节、气候、地域、病虫害、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标准化的监测方法,使获得结果可比性强,才具有应用价值。

90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资源和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建立了多个监测站。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监测网络,虽然有关部门和系统相继建立了一些生态研究观测站、定位站和生态监测站,从事一定的生态监测工作,但仍处于分散和不规范的阶段,没有形成可直接应用于生态监测工作的成熟的技术体系。生态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态监测的自身特点可以预见,生态监测的总体趋势是技术和监测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审视生态质量,网络设计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生态质量,在生态质量评价上逐步从生态质量现状评价转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早期预警。在信息管理上强调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随着经济地发展,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生物监测是生态监测最主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小玲,杨瑞强,江桂斌.用贻贝、牡蛎作为生物指示物监测渤海近岸水体中的丁基锡污染物[J].环境化学,2006(1):17~18.

[2] 陆超华,谢文造,周国君.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镉污染指示生物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6(21):68~69.

[3] 黄玉瑶,任淑智.用河蚬监测江河汞污染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2008(6):71~72.

[4] 任淑智.河蚬对蓟运河水体污染指示作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0(3):123~124.

[5] Vincent H.Gesh.Which group is best?Attributes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assemblages used in freshwater biomonitodng programs[J].Environ MonitAssess,DOI 10.2007(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