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信息报告

气象信息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气象信息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我县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和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工作,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政办[]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办字[]5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镇气象协管员与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统称为气象信息员。

第三条县气象局负责全县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乡(镇)与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气象信息员负责本责任区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与气象灾情上报工作。

第二章气象信息员的产生

第四条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为本责任区内气象信息员;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气象信息员。

第五条各乡(镇)政府应及时将本乡镇和所辖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不包括学校)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及时报到县气象局;县教育局应及时将各学校的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报到县气象局。县气象局负责组建气象信息员资料数据库。

第六条气象信息员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职责时,应由所在单位将新的气象信息员信息及时向县气象局报告,及时推荐新的合适人选。县气象局要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员数据库。

第三章气象信息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气象信息员的权利:

(一)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二)免费参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他相关气象科普知识的培训。

第八条气象信息员的义务:

(一)负责将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责任区(单位)内的社会公众,积极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行动的组织实施,努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

(二)负责对责任区内发生的气象灾情上报县气象局,并协助县气象局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灾害调查和鉴定;

(三)协助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等气象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四)乡镇气象信息员应负责对布设在本责任区内的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设备进行简单维护及安全巡视工作,防止气象探测设备被盗或人为损坏。遇到影响气象探测设备安全运行的其它问题,应立即报告县气象局;

(五)协助做好其它有关气象工作。

第四章气象信息员的培训

第九条全县气象信息员的培训由县政府组织召集,具体由县气象局负责集中培训,使气象信息员具备履行职责所应具备的素质。

第十条气象信息员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培训。

第十一条气象信息员培训的内容主要为气象灾害及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简单维护等。

第五章信息处理

第十二条县气象局应在组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上,建立气象信息员手机短信用户群,确保气象信息员能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三条县气象局应设立气象信息员报灾电话,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第十四条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通过短信、广播、板报、电话、敲锣、上门或其他因地制宜的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责任区公众手中。

第十五条气象信息员认为或者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将灾情信息通过电话及时上报县气象局。上报的灾情信息应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县气象局接到上报的灾情后应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当灾情显示有人员伤亡或灾害可能加剧时,应立即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报告。灾情信息与县政府相关部门共享。

第六章奖惩措施

第十七条气象信息员上报的气象灾情信息,经县气象局调查属实后,以乡镇和校区为单位给予同一灾害事件的第一报告人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气象信息员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开展工作不力、不能履行职责的,或为套取奖励报告虚假信息的,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解除其气象信息员资格。

第七章附则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2篇

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的气象服务,应先从提高认识入手。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农村气象服务和现代信息技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2项同样重要的工作。农村气象服务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依托,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就谈不上优良的气象服务。

1.1转变认识,贴近三农,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在农村气象服务的传统认识中,经常把“天气预报”混同于“气象服务”,事实上,天气预报是气象业务,把预报当作服务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气象部门放弃了“农村气象服务”的研究,还会产生重技术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气象服务是对农村用户需求的满足,农村气象服务不仅要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还要挖掘其需求,洞察其潜在需求,更要洞悉隐藏在农村用户需求后面的思想、渴望和动因。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者将特有的业务服务产品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相结合,形成为用户服务的解决方案。农村气象服务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气象业务和农村用户需求三者的密切结合。气象部门要把农村用户的需求变为气象服务者的思想,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也要紧跟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1.2坚持气象信息品牌,坚持服务的主动权不动摇

气象信息品牌是气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气象面向社会的服务,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服务方面。综合气象信息平台是面向社会大众最直接、最实时的服务窗口,只有在综合气象信息平台的支撑下,才能展现气象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展现气象文化的魅力。气象事业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气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气象信息服务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气象信息权的专属特性;二是气象信息服务手段的全面保证;三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突发临时性的应急需要;四是气象基本业务发展的需要。

1.3从发展“文化”的高度,推进气象信息服务的品牌建设

将气象信息服务提高到发展“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现在,气象信息服务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根植于社会,气象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又为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注入了新的、实质性的内容,给气象文化的发展提出了长期而充满活力的发展诉求。进行气象文化的品牌建设,必须坚持以公益服务为出发点,坚持以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先导。对于气象文化的发展,应该是技术上的“百花齐放”和需求上的“百家争鸣”,即技术上的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气象工作者只有充分把握现代通信和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实时认识社会大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客观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气象服务文化的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应用的方案

2.1建立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将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和技术之上的服务手段同现有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自身特点相结合,建立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必由之路。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包括:语音、短信、WAP、彩信、3G多媒体、网站、电视、大屏幕等媒体,建立以省为基本服务网络单元、以地区或县为基本服务平台单元,基于公益性和防灾减灾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解决统一、协调、全面的基于信息的服务出口和公众信息的入口问题。在完善平台建设基础李芬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上,着重建立气象服务评价体系和用户气象情报报告及信息反馈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服务手段的性能和优势,建立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各有侧重、和谐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2前瞻性地跟进通信运营商的服务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气象信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与时俱进、前瞻性地发展气象信息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方式,才能满足人们随时了解最新气象信息的需求。信息表述的多媒体形式,是现代信息服务发展的潮流,3G时代的到来,将使网络带宽和终端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善,手机可获得的带宽成倍增长。现在,在3G平台上糅和了视频、音频和文字,这为构筑全方位的气象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WAP是未来数据业务的主流,其本身具有传输量大、支持多媒体和复杂交互的特性,可以很方便地对气象信息服务进行一系列的整合,手机用户能将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终端,如天气预报、资料查询、信息定制等。今后几大运营商的技术发展方向,将主导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只有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才能保证气象信息服务跟得上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

2.3不断丰富气象服务的主题、模式和手段

(1)气象短信服务发展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气象短信隐含的“媒体”作用,利用这种“媒体”资源,就可为更多的公益性信息提供服务。(2)“音信互动”技术带来语音和文字的互为补充和信息广泛传播的途径,为做大做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语音互动场景”技术为声讯平台提供了交互环境和信息交流的技术支持,为气象信息语音服务提供了良好服务的拓展空间。(4)语音、短信、WAP、彩信、WEB等不同服务手段之间互为补充的气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技术,大大增强了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的生命力。(5)语音合成技术(TTS)在气象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拓宽、深化了服务的内容,为各种专业服务、特色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6)3G技术的应用,让手机走向了多媒体时代,WAP服务将使用户更加方便地了解到专业的气象信息。气象要素还设定告警通知,量身定做个性化服务。未来的气象服务不能局限于单一内容或单一服务手段上,不断丰富气象信息服务主题、服务模式、推广模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技术,提高社会大众的参与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4利用气象信息平台资源,为基本业务提供支持

综合气象信息平台可为提高基本业务水平服务。现代通信媒介的移动性、普及性,气象信息平台用户的广泛性,构成了为气象工作提供实时信息的潜在资源。如实时提供天气实况、灾情报告、用户信息报告等,这些信息可为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提供帮助,平台也可为气象业务的数据传输、设备监控服务。利用气象信息平台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建立具有广泛基础和健全完善的气象服务评价体系长效机制;信息服务平台用户广泛,收集的评价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评价结果有利于充分了解百姓的需求和业务服务的发展方向。

2.5气象信息平台是气象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面向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气象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面向防灾减灾应用的实时处理平台,也可认为是气象防灾减灾的一个综合性应用终端。该终端包含:日常数据处理和验证工作;人工坐席中的气象情报信息分析处理工作;面向各种信息服务平台的气象服务信息更新工作;面向正常渠道的预报产品工作;各种预案的设定和各种天气灾害的自动监控;灾害性天气过程处理流程执行;防灾减灾流程的启动。

2.6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灾情报告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

充分利用公众的实时气象情报,结合气象业务数据的预报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临近预报或预报惯性问题,无疑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1)建立气象灾情收集热线电话和灾情报告志愿者队伍,可主动、迅速获取准确气象情报或灾害报告;(2)对于收集到的灾情信息进行接收、预处理,经分类、格式化、标准化后存入各类相应的数据库,构成了整个防灾减灾系统的信息支撑层。

2.7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气象预警服务

气象信息平台可作为防灾减灾信息的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1)支持突发大容量信息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发生的突然性,导致用户需求的异常峰值,这要求平台具有支持大容量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用户自发的服务需求、支持突发大容量下向用户主动服务的能力;(3)一定范围内用户能够同时获取信息,构成灾情预警信息的通信网络;(4)基于不同服务的分类机制和快速应急机制,为防灾减灾中的信息传递提供有效支持。

2.8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业务现代化服务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业务现代化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1)根据资料分析系统,判断预警的时间、地域和对象,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发给用户,形成面向不同需求的报表、文件、网页等,进入整个防灾减灾的执行控制过程;(2)对于各种重要信息可在GIS进行实况显示,对气象部门的各种资源的地理位置及属性进行分类显示,如:各种天气灾害预警的设置、管理、自动触发机制和预案启动后的执行过程等,包括实现方法、达到的效果、带来的效益等。

2.9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各行各业服务

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服务手段,为各行各业的服务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为业务工作提供自动化服务(自动传真、自动呼叫、自动通知、人性化服务等),为业务工作按时、有序开展服务(任务指派通知、任务催办或督办、统一消息服务等)等,都可以通过气象信息平台得以良好解决。这种主动的外呼服务,可以产生一系列的互动服务,具有极大的增值服务发展空间,如叫早、催缴等。

2.10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实现面向全社会的应用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和面向全社会的应用。如:交通信息服务、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水文信息服务、潮汐信息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等;VSP技术以气象信息平台为基础,可为各行各业用户建立自己的语音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解决方案;面向各行各业用户的服务督查机制;面向各行各业用户的互动体验和服务推广机制等;开拓面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服务,使平台成为地方政府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中心。

2.11大屏幕系统

对于重大天气过程的分析决策,使用大屏幕系统,具有展示的内容丰富、综合分析决策方便、允许参与决策的人多等功效。

2.12GIS地理信息系统

可将GIS技术应用到气象信息服务领域,逐步建立基于GIS的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石是各类海量信息,包括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属性信息,通过GIS技术可直观形象地管理和查询;并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结果能更形象直观地表达;GIS技术特有的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等功能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2.13通过人工坐席,开展互动和奖励机制

语音平台不应仅作为声讯平台,更应作为一种有效的服务手段,如:提供短信发送、短信定制点播以及热线、彩信的定制点播和其他新服务开展的有效工具。结合气象业务发展需要,开展有奖服务等。通过坐席平台,将对服务平台的日常维护、用户服务以及日常管理集中化、流程化、规范化,确保气象信息服务开展的低成本和稳定性。

3结语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气象服务能力,应着重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天气预报是信息、信息情报收集、跟进服务和灾后评估4个环节工作的前提;提升农村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先进的气象技术和设备,但要为农村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还须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农村用户需求的把握,要前瞻性地为农村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服务。

(2)只有充分利用语音、WAP、彩信、3G多媒体、网站、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优势,将气象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形成具有全方位反馈机制的性能互补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才能使气象信息迅速传播和及时收集。

(3)要建立以省为基本服务网络单元、以地区或县为基本服务平台单元,构造以服务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服务网络,才能符合天气灾害地域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有利于对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监测、诊断和预测预报。

(4)提升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技术是一种复合型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了先进的通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结合,先进的气象科技与不断发展的农村用户需求的结合,防灾减灾工作中避害与趋利的结合,气象服务与气象业务的结合。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3篇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2、主要职责

三、预警预防

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2、预警预防行动

3、预警支持系统

4、预警级别的确定

四、应急响应

1、应急预案启动

2、应急响应措施

3、信息共享和处理

4、应急通信方式

5、重大气象灾害评估

6、信息

7、应急结束

五、后期处理

1、重大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2、灾害保险证明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与装备保障

2、技术储备与保障

3、宣传、培训和演习

七、附则

1、奖励与责任追究

2、预案管理与更新

3、解释

4、实施日期

ax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江苏省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和《扬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⑴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道路结冰、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⑵本预案适用于高邮市行政区域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警报等应急工作。

4、工作原则

⑴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

⑵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⑶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⑷应急工作应当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做到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市气象局成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市水务、民政、财政、新闻、通信、供电、卫生、农林、交通、公安、环保、国土、发展改革、经贸、教育、保险、驻邮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2、主要职责

气象部门: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及警报,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为市人民政府启动和终止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实施增雨、消雾、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体协调处理在实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的有关问题;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水务部门:负责协调处理防汛抗洪工作的有关工作,落实各项防御洪水措施,及时提供并共享水文信息。

民政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灾民的救助与转移工作,组织灾害调查,并做好救灾募捐款物的接收与发放工作。

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资金保障工作。

新闻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

通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利用短信等方式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各种气象信息传递和报送的通信线路畅通。

供电部门:负责协调电力应急工作,保证重大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报送和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的电力供应保障,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及企业生产经营用电。

卫生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灾区伤员的救治和灾区防疫工作。

农林部门:负责协调农业生产应急工作,及时提供并共享农林业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方面的灾害性损失。

交通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抢险道路的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做好车站、码头等处交通秩序维护和人员安全。

公安部门:负责对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对交通道路等重要地点进行管制,迅速恢复和保证社会治安秩序。

环保部门:及时提供并共享环境资源等信息,做好灾区水源检测、保护等工作。

国土部门:及时提供并共享地质灾害等信息,积极做好有关地质灾害的应对。

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调配预案实施后的相关物资,保障市场供应,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气象服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后在校师生的疏散工作,并迅速恢复灾后正常的教学秩序。

保险部门:负责灾后企业、群众的财产保险理赔工作,保障灾后重建需要。

驻邮部队: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险救灾、失踪人员搜救、被困人员解救等工作。

三、预警预防

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⑴气象灾害信息来源

市气象局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提供警报、实况和气象灾害信息。

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应当向市气象局提供气象灾害实况情况。

⑵气象灾害信息内容

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实况,包括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情况、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以及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气象灾害灾情,包括因气象服务而减少损失的情况等。

凡符合《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规定报送标准的,应当按规定的格式、标准和程序,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有关规定报送上述内容。

⑶气象灾害信息审核

市气象局得到气象灾害信息后,经审核符合省气象局规定上报标准的,由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签发后,在2小时内上报江苏省气象局,并经省气象局确认后,直接上报国家气象局值班室和所属决策服务中心。

⑷气象灾害信息报送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可以采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传真等方式传递,并通过电话确认。

市气象局应当24小时值班,得到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

2、预警预防行动

市气象局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配合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预警支持系统

⑴市气象局: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市人民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⑵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本部门互联共享重大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

4、预警级别的确定

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定为四级预警:

⑴Ⅰ级预警(红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特别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⑵Ⅱ级预警(橙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4级。

⑶Ⅲ级预警(黄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较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⑷Ⅳ级预警(蓝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一般)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四、应急响应

1、应急预案启动

⑴四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气象灾害预警,市气象局应当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和扬州市气象局。

⑵三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气象灾害预警,由扬州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⑶二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Ⅱ级气象灾害预警,由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省气象局和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⑷一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Ⅰ级气象灾害预警,由国家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国家气象局、省气象局和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2、应急响应措施

⑴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后,市气象局应当按照规定的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响应。

⑵市气象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社会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⑶其他各部门应当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即做好相应的应急启动工作。

3、信息共享和处理

⑴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市气象局归口处理,实现共享。

⑵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当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⑶重大气象灾害涉及境外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时,应当按有关规定向有关机构报告。

4、应急通信方式

市气象局应当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并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市人民政府报告。

5、重大气象灾害评估

⑴市气象局负责组织本市行政区域内所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评估。

⑵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及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⑶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重大气象灾害救助、赔偿的依据。

6、信息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启动后,市气象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

7、应急结束

除国务院、省、扬州市气象主管机构按职责决定终止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外,本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终止,由市气象局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终止相应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决定终止,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五、后期处置

1、重大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市气象局应当组织专家对重大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报市人民政府。

市气象局应当及时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和服务情况、效果分析。

2、灾害保险证明

市气象局应当做好为保险机构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证明。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与装备保障

⑴以现有的气象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有线和无线、地面和卫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讯系统。

⑵建立反应迅速、灵活机动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⑶市气象局应当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气象台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⑷有关单位应该加强对重要通信设施、传输线路和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养护,配置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紧急保障措施。

2、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相关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3、宣传、培训和演习

⑴市气象局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宣传。

⑵市气象局应当对本级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展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演。

七、附则

1、奖励与责任追究

⑴奖励: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对因参与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⑵责任追究:市气象局以及有关工作人员由于,导致漏报、错报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制定后,需根据高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的进程等情况,及时对本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水务、民政、财政、广电、通信、供电、卫生、农林、交通、公安、环保、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贸、教育、保险、驻邮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本预案公布后,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并结合部门职责,制定本部门和单位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3、解释

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分为较大、重大、特大、极大四级,具体标准由省级及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

本预案由高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4篇

一、从气象角度,及时汇报干旱情况

我局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的抗旱救灾工作,2月4日,我局领导参加了全县抗旱救灾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县干旱情况分析》的报告,详细阐述了2009年干旱情成因、各月降雨量情况、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及2010年后期的气候预测,为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局领导赴灾区视察,及时了解灾情

一是2月8日我局领导陪同州委、州政府抗旱救灾工作指导组、县委、县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南沙镇呼山移民开发区实地视察呼山甘蔗受灾情况;二是2月23日至25日我局领导陪同政协及有关部门领导前往南沙(呼山)、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大坪六个乡镇视察库塘蓄水和干旱情况,并在视察工作汇报会上作了题为《××县2009年降雨情况及2010年气候趋势预测》的报告。两次实地视察,既了解了灾区实际受灾情况,使我局能更好地开展抗旱气象服务工作;又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了干旱发展态势,以便科学决策。

三、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自去年我县出现干旱以来,我局已多次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今年以来,我局1月26日、2月18日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全县大部分乡镇降中到大雨。现在看来,人工增雨作业不失为一个能有效缓解旱情的方法。我局还将根据天气情况,抓住有利天气过程继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且我局正积极筹建、努力增加和完善人工增雨设备(请示政府增设增雨作业车载小型雷达和一辆增雨作业车),更加科学地实施人影作业,努力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益。

四、努力拓宽气象信息渠道

准备用2至3年的时间完成全县14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及4个社区的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显示屏)建设,拓宽气象信息渠道,改变气象信息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去年9月,我局已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和政府大院电子显示屏的安装、调试,并正式投入使用。显示屏投入使用至今,运行良好,极大地提高了气象信息的时效性,扩展了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今年我局将在全县建立至少30个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示范行政村,并逐步完成全县行政村、社区的信息服务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使人民群众能及时地了解天气情况,避免或降低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近日,我局正在南沙镇菱角塘村委会、排沙村委会安装并调试电子显示屏。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5篇

然而,临近退休,这位天气预报的“女掌门”却因贪污百万元公款用于美容,不得不在法庭上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7月11日,石永怡贪污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贪污110万元用于美容

案发前,现年57岁的石永怡有着多个身份,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北京华风气象影视技术中心、北京市华风声像技术中心法定代表人。书证记载,石永怡从2002年8月任华风集团总经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任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属于副厅局级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据石永怡称,华风声像和华风气象影视技术中心投资组建了华风集团,三家公司的业务性质是一样的,又都属于中国气象局。

据检方指控,在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石永怡利用担任华风集团总经理、华风影视、华风声像法人代表的职务便利,多次从单位领取转账支票,将公款共计100万余元转入北京雪丹女子世界健身俱乐部等多家单位,用于美容、保健及购买美容保健产品等个人消费,并以召开会议、购买办公用品、耗材等名义开具发票到单位平账。

此外,2008年7月至9月,石永怡还将华风集团的10万元转账支票转入北京大圣视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者开具制作费发票并扣除部分费用后,为石永怡开具了9.15万元的支票,这张支票也被石永怡转入北京“雪丹”俱乐部用于美容消费。

公诉人介绍,石永怡非常注重美容保养,自2002年起便在雪丹消费,单次消费金额从未少于1000元。

庭审中,石永怡辩称,她在雪丹消费主要是“维护公共关系”,而请别人去做美容也属于公共关系维护的一种。

“我仔细算过,我一共从单位开出了110万零2600元”,石永怡说,这些钱都被她用于美容,但是美容实际上是为了应酬。“应该讲,我作为一个国企老总,不单是管理公司业务,我还有社会关系维护、公共关系培养的责任,但是做这些工作是需要一个地点的”,石永怡说,最终她将地点选定北京雪丹女子世界健身俱乐部,“这不单单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国际化会所,更重要的是这里可以给我开具可以报销的票据,因为在国企有很多东西操作是有困难的”。

石永怡说,由于国企报销的类目仅有会议费、耗材、办公用品等,所以她的所作所为有时候也是无奈之举,“气象局没有这方面的报销立项,但是我这些支出又是必须发生的费用,所以我只能这样做,这应该说是现有体制的问题”。

由于中国气象局对财务管理很严格,在报销方面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1万元以上的报销必须配相关报告,而且必须有经办人、部门经理及总经理的签字。因此石永怡每次在报销前,都让秘书吴某拟定虚假的报告。“我拿到发票后,会跟秘书说,‘你按照发票的方向,编造一个用途",石永怡说,在报告拟定好后,她先签好字,然后再打电话联系相关部门经理,让秘书带着报告去找经理签字。

广告部经理吴某等人,都向检方做出了类似的证言,他们称,由于报告上已经有了石永怡的签字,而且石永怡又打了电话招呼,因此当石永怡的秘书拿着报告过来签字时,他们都不会多问。吴某等人证实,实际上,他们都知道报告上的会议都是不存在的,报销钱款的真正去向他们也不清楚,但是“石永怡是我的领导,她让我签字,我肯定是要签的”。

庭审中石永怡及其辩护人对指控不持异议,仅发表了一次反对意见,称2004年华风集团董事会曾经开会决定,总经理、董事长在公共活动的职务消费是每年20万元,因此希望调取这个文件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侵吞公款的故意。

“公务上的报销与个人消费不是一个性质。”检方认为,石永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公款,并用于个人美容、保健消费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单位向法庭提交了一封求情信

庭审当日,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任董事长也来旁听了庭审,在石永怡出庭时还向她挥手致意。有记者询问董事长如何看待石永怡事件,他说,华风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一封信,题为《关于石永怡的工作表现》,内容是公司对该事件的看法。

在信中,员工们表述了石永怡所作出的贡献,列举了她获得的多项荣誉,并希望法院可以鉴于她对中国气象影视服务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对她从轻判决。

事情发生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在震惊的同时,都感到痛心和惋惜。他们说,石永怡在气象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是我国电视天气预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气象影视服务和防灾减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单位同事介绍,1971年,16岁的石永怡入职中国气象局。2002年,中国气象局成立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石永怡通过竞聘上岗担任集团总经理。在近10年时间里,石永怡带领团队,使华风制作的气象服务节目,从只有中央电视台一条传播渠道,发展到包括香港凤凰卫视在内的多家媒体,并创建和运营了全天候各类预警预报信息的中国气象频道,提高了预报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减少了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同事们还表示,石永怡10多年来,以单位为家,经常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虽然身患糖尿病多年,却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也没有休过年假。每年的大年初一,她安排别人休息,自己值班。石永怡还格外要强,她最初工作时是中专学历,后来边工作边学习,49岁时还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0年被评为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贡献不能成为她犯罪的理由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6篇

第二条在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防雷装置的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四条区气象局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区气象局负责拟定本区防雷减灾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防雷减灾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防御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组织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工程项目雷击风险评估,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组织开展防雷科普宣传和防雷安全检查。

区气象局负责雷电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制作和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预报和警报信息。

第六条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将防雷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畴;区发改、住建等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区气象局落实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公安部门应当配合区气象局落实易燃易爆场所的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落实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检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防雷电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民政部门应当加强雷电灾害的救助工作。

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防静电装置及其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八条下列易遭受雷电灾害的建(构)筑物、设施或场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

(一)石油、天然气、液化气和其他危险化学品以及烟花爆竹的生产和储存场所;

(二)通讯、交通运输、广播电视、金融证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三)电力设施;

(四)《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划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划定的雷电防护等级为A、B、C、D的电子信息系统建(构)筑物;

(五)按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或设施。

第九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要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并按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施工。

第十条以下建设项目在设计前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一)各类化工、炸药、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生产和储存场所;

(二)供水、供气、供电等重要工程设施;

(三)各类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医院、学校、汽车站、客运站等人员集中场所;

(四)各类高层建筑、重点保护文物、通讯枢纽、重要物资仓库等特殊工程。

(五)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过亿元的大型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资格证。

禁止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

第十二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报送区气象局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并取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核准书》后,方可施工;审核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报审。

禁止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区气象局核准,擅自施工。

第十三条防雷工程应当按照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委托防雷装置检测机构进行随工检测,同时应接受区气象局的监督管理。

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本办法所称的随工检测,是指在施工阶段对在竣工后无法进行检测的所有防雷装置进行的检测。

第十四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区气象局申报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工程验收合格的,由区气象局核发《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整改后重新申报。

未取得《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其它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已安装使用防雷装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主动申请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对所属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并接受区气象局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或行业防雷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真实、科学、公正,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经检测合格的,由区气象局核发《省防雷电装置检测合格证》;不合格的,整改后进行复检。

第十七条区气象局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区气象局做好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向区气象局报告灾情,并协助进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不得隐瞒灾情。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由区气象局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上拾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重大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一)无资质、无资格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

(二)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气象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区气象局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区气象局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七)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7篇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本着开创服务发展新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能力的原则,牢牢把握“需求牵引、服务引领、科学发展”这一主线,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题,深入体会“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在服务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这一工作理念。不断提供系列气象服务产品,努力扩大气象为农服务领域。

1 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

1.1决策气象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准确及时

为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党政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的保障能力,我们利用手机短信这种快捷性、针对性特别强的业务平台为市领导、各镇领导及其他部门领导开通了“富锦气象信息预警服务平台”。预有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来临前,都及时的通过此平台将服务信息发送到各级领导的手中,并且在天气过程前、过程中到过程结束,都以手机短信方式进行跟踪式服务。同时,根据决策层领导不同的需求,我们将决策层领导分成若干个服务组,为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决策气象信息服务。为了进一步规范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种类,把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规范为《气象周报》、《重要天气情况报告》、《天气信息专报》、《雨情专报》4类常规性材料和专题报告等重大决策服务材料。使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进一步规范了决策气象服务各项业务工作及技术流程,健全了决策气象服务业务值班制度、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岗位职责等,从制度和业务流程上为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有针对性的决策服务工作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有效预防和减轻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

1.2公众气象服务以人为本,信息多渠道、广覆盖

气象局建立土洋结合、人机互补的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因地制宜的利用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气象微博、百度富锦帖吧、手机短信、为农服务QQ群、为农服务网络平台、敲锣打鼓、走街串巷等多种方式及时的将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准确的预报、及时的预警、温馨的提示、中肯的建议深受好评。对电视台天气预报进行重新改版,以宣传富锦市风光、文化、风情、政治为主,不仅增添了天气预报的可视性也成为宣传富锦的重要窗口。依托“三农气象服务”项目建设资金,气象局为全市10个镇和1个城关社区安装了11块气象电子显示屏、为全市266个行政村每个村安装一个气象预警大喇叭。并在期限局气象预警中心建立了一套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系统,通过此系统可以随时将信息传递到电子显示屏和预警大喇叭上。每天气象局通过此系统天气预报、生产建议、生活提示、气象科普知识等信息,并不定时的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气象局在新浪网开通了气象微博、在百度贴吧富锦吧中建立了一个气象信息平台、依托“三农气象服务”项目建设资金,建立了一个富锦市气象为农服务网。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不仅大大拓宽了气象局气象信息的渠道,而且提高了信息时效。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气象局可以及时、准确的将预警信息到千家万户。开通气象信息员手机短信群发业务。气象局积极与移动部门合作,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及时通过此系统将信息发送到气象信息员的手中,气象信息员在接到信息后,通过大喇叭喊话、电话通知、敲锣打鼓、逐户通知等方式将信息传送到农民的手中。这项业务的开展,又为广大农民增添了一条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为了更好的做好为农服务工作,气象局联合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腾讯QQ群系统,组建了一个由富锦市农气专家、农技专家、植保专家、土肥专家、种地大户、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组成的气象为农服务QQ群。根据气象信息、结合其它农情信息同农业专家联合制作为农服务产品,及时解答农民朋友关心的农业气象和气象信息等问题。

2以项目带动发展,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今年通过“三农气象服务”项目的带动,气象局编制了本地 “农业气候区划”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在富锦市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烤烟基地安装了两套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在11个镇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组建了由10多为农业、气象专家组成的农业气象专家联盟。成立三农气象服务办公室。创建三农服务模式,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方法和内容更具科学性、实际性、具体性、条理性。制作汇报片,充分展示我局为农服务的主动性、丰富性、前瞻性、细致性、扎实性、深入性;设计气象明白卡、构思小学校生动的气象科普宣教室和建立气象科普示范村,使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更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构思富锦市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图版,使富锦市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分布情况更具形象性。

3 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提高

气象信息报告范文第8篇

一、加强普法宣传,气象法制意识得到增强

自《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普法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信息载体,对气象法规开展广泛宣传,县气象局门户网站开辟了“政策法规”、“气象普法”等专页;二是结合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和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广泛开展气象法规宣传;三是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法律法规和有关气象专业法规、规章出台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报道。今年《浙江省气象条例》开始实施,我局通过多种途径作了广泛的宣传;四是结合青少年科普教育、科技下乡等活动和有关重大气象灾害,组织开展相关气象法规的宣传报道;五是结合防雷业务工作,对防雷法规进行普法教育。继续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法规的学习宣传,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努力营造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社会管理,气象行政许可有效落实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今年,根据县法制办和审改办的要求,局建立了行政许可科,局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在办证中心气象窗口集中办理,并实行审核合一或一审一核制,加快了审批速度。按照办证中心要求完善了《窗口负责人工作责职》、《窗口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各项办事制度,严格按照办证中心质量方针实施,贯彻ISO9001标准体系,及时纠正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发现有违法行为时及时告知,使部分违法行为得到了及时的纠正。窗口还同时积极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中心的信息渠道,每月都有报道。截止12月10日止,我局共受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许可事项167件,办结167件。受理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许可事项145件,办结145件。积极有效地推进了气象社会管理工作。

三、履行依法行政职能,认真做好防雷安全检查

在防雷行政管理上,进一步加强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许可,使我县的防雷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对全县各单位的防雷设施情况进行了排查,列出了防雷重点单位,进行重点监管。同时,在今年2月向全县各镇、各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3月份起对全县相关单位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杜绝防雷安全隐患。今年我局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宣传力度,积极与县教育局、安监局沟通,并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组织力量对全县各学校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今年我县没有出现因雷击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四、实施政府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上半年,根据县政府实施阳光政府的要求,积极做好政府信息的网上公开工作。一是建立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落实了工作职责,确保了该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推进。二是认真按要求编制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在县公开办的具体指导下,按要求及时编制了20*—20*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且公开内容比较规范、完整。三是按要求做好信息公开网上加载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数据信息的录入和网上加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县气象局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县气象局上网信息工作责任制》、《*县气象局上网信息人员教育管理制度》、《*县气象局保密工作制度》、《*县气象局上网信息检查制度》、《*县气象局档案工作保密守则》、《*县气象局上网信息审批制度》、《*县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制度》等规章制度。由于气象信息的特殊性,我局还专门制定新闻发言人制度,由专人担任我局的新闻发言人,对单位气象信息和重大事件进行报道,同时由单位主要领导抓信息审查工作。使气象信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公众准确地、科学地获得气象信息,同时也增强气象信息的正规性,统一对外口径。为进一步规范气象信息的对外宣传,加强预报审核,奠定了基础,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网上政务信息。

五、加强制度建设,气象依法行政不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