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五位一体;现金流;预算管理;电力

一、应用“五位一体”前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月度现金流预算是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提升资金运作效率的有效措施。由于对现金流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A电力公司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与有效的监督手段,管理模式简单、落后,造成编制质量不高、执行率偏差较大,影响了资金整体运作水平。因此,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二、“五位一体”模式下的现金流预算管理流程

经过对现金流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充分发挥“五位一体”思想的引领作用,构建了“全面预算、明确分工、综合计划、统筹协调、分析反馈”的管理模式。

(一)全面预算

结合相关业务工作特点与月度现金流报送要求,A公司设计编制了《业务部门月度现金流预算上报情况表》,由各个部门结合月度资金收支情况,在填报财务管控系统的同时一并报送,财务部门进行汇总整理。报表突出“两条线、细分类”原则,确保收入、支出分别上报,对工程投资支出、检修运维支出、成本费用支出、其他支出等进行明确分类,并对成本费用支出等科目多、分类复杂的类别进行了详细说明,明确支付笔数、金额,确保每笔现金流预算不漏报、不错报。

(二)明确责任

根据相关资金管理规定,A电力公司重新梳理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岗位、责任人,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两道关”审核机制。由业务部门资金管理专责对本部门的《业务部门月度现金流预算上报情况表》进行初步审核并填报财务管控系统,财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上报情况进行汇总审核,对于报表与系统不一致的现金流预算单予以回退修改,确保现金流预算报送准确性。同时,财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实际付款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对月度资金使用情况全面掌握,便于监督。

(三)综合计划

对照年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与工程项目进度制定现金流预算综合计划,以“年规划-季调度-月预算-日执行”为管理原则,对项目、专业、部门进行多维度分解。财务部们能够全面掌握工程进度与预算占用情况,与规划部门协同合作,按照年度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程进度。此外,财务部门每年开展两次往来款项集中梳理和清理工作,梳理挂账工程质保金,提醒工程组织部门办理清退手续,及时报送资金计划,完成质保金清理工作。

(四)统筹协调

以财务部门为主导,通过加强各业务部门在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作与联动,有效提升预算执行可控性。对于用户出资类其他投资收入、工程前期补偿支出等可控性差、金额巨大的资金款项,财务部门进行重点监督,及时与相应业务部门沟通协调,掌握工作进度。加强各业务部门间协同配合,形成互为备用的合作模式,在无法保证现金流预算执行的情况下,及时进行预算内部调整,降低外界因素对现金流预算执行中的不利影响,确保大额资金预算执行可控。

(五)分析反馈

通过定期开展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总结,A电力公司归纳出影响现金流预算执行率的重点因素,编制了《报销使用手册》,对费用的界定、归口管理部门及职责、费用标准、报销单据明细、管理要求及审批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强化过程监督、严格资料审查,及时将问题向业务部门主管反馈,做到资金支付合规、合法。以《业务部门月度现金流预算上报情况表》的实际支付情况为数据依托,每日填报《月度现金流预算支出情况汇总表》,定期向业务部门反馈现金流预算执行进度,建立“月初提示、月中督促、月末通报”的反馈机制,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管理流程。

三、“五位一体”现金流预算管理的应用成效

(一)健全管理机制,促进责任分工明确化

充分运用“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形成了以财务部门为主导、业务部门协同配合的现金流预算管理机制,促进了现金流预算上报过程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划分与责任落实,让各业务部门建立起“先计划再用钱,定计划要执行”的思想意识。

(二)加强协同合作,促进业务、财务融合化

通过分析跨专业、跨部门协同影响因素,构建了财务跨专业管理体系,形成了优化资金资源配置的现金流预算业务融合管控模式。打破财务部门专业封闭的现状,有效促进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机融合,突破工作对接中存在的专业壁垒,建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指标联动的合作模式。

(三)深化过程管控,促进资金管理精益化

以《业务部门月度现金流预算上报情况表》为实时管理数据依托,严格执行报送流程,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强化过程管控监督,A电力公司的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率可达到99%以上。作为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月度现金流预算执行情况的改善能够有效控制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最大程度发挥出资金的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四、结束语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基层环节,是控制支付风险、增强现金保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支撑,因此提升月度现金流预算管理的精益化水平是统筹配置经济资源、调控经营活动、提升经营绩效、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管理手段。A电力公司通过应用“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提高了月度现金流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和执行的可靠性,充分发挥其对接作用,实现业务流与资金流双控。

作者:刘文 单位: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美)罗伯•莱德.《现金流量预算》.2016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系统

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学技术,大数据正在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包括企业财务领域。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经营规划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否执行优秀的财务管理关乎着企业生存发展。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敢于创新的姿态占领时代的先机,是当前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财务数据分析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致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精确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数据不完全可靠基础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如同管中窥豹,很容易以偏概全,与市场的客观性存在较大差距,极易发生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企业呈上全面的、实时的、精确的市场数据和系统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数据分析,使企业拥有更可靠的财务分析工具、更先进的财务管理和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企业财务处理方式的变化首先,大数据改变了财务处理的范围。传统财务管理概念中,企业仅处理与本企业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凡是与本企业相关的数据都在收集和处理范围之内,如行业信息、金融市场波动、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等信息都逃不过大数据的关注和数据挖掘。其次,与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相比,大数据更注重非财务信息的价值。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分析那些从表面上与财务完全无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提取、统计、归纳,从中找出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企业特征、潜在问题,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扎实的数字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指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向,使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关键的财务管理节点上,实现财务管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传统财务管理大多采用“人-机”结合的半手工方式,而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则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平台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与外部相融合进行统一核算。基础核算工作越来越少,核算过程越来越智能化、去人工化、高速化和标准化。以华为公司为例,任正非为改变华为粗放式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专门请来IBM的财务团队为华为量身定做了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成财务体系(IFS),用大数据的会计核算理念重新梳理会计核算流程。该体系甚至成为影响华为现今组织架构结构的重要因素,正如华为一位财务顾问所说的:“没有配套的IFS,华为是不可能下决心将权力下放的”。3.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的变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变革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财会人员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存在能力不足、观念更新速度慢等原因,在具体运用大数据和进行大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大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4.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经济领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普通消费者、企业、经济团体的众多金融行为都成为大数据收集的内容,众多企业应用大数据判断业务影响,加深对服务的理解,加快企业利润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企业想要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就不可能离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首先,大数据采用巨量数据集合技术采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使企业财务人员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潜在的、具有关键财务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其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庞杂信息的筛选和梳理,帮助企业找到影响自身发展和健康运行的负面因素。如经过大数据对企业投资、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活动分析,不但为企业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指明方向。有助于企业清醒的认识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前做好规避财务风险的准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使财务管理更加稳定可靠地为企业服务。再次,大数据可以为不同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形式统一的、内外融合的财务分析工具。一方面,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综合性分析结果,提供以往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无法提供的企业战略依据,使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最后,大数据将促进企业内部人员架构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时,不仅仅要收集财务数据,也要收集表面上看起来与财务“完全不相关”的数据。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调取、选择和分析数据,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更直接和更协调的关系,财务部门关注企业运行的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全面。这些改变要么促使财务部门获得更高的管理职权,如长虹的“财务共享系统”使企业财务部门向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枢纽部门;要么促使企业重新规划财务框架,例如海尔集团为了创新“人单合一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一线员工对预案财务化的责权利,彻底改变了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管理关系。无论哪一种,都带动企业人员架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2.大数据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首先是如何科学有效应用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浩如烟海、种类庞杂,如何快速提取、挖掘和分析数据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从硬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带宽不足,也不具备大数据所需的数据储存和处理条件。从软件角度来看,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自行开发海量数据处理、建立超大型数据仓库和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能力。从财务人员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技能。其次,企业将面对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变事后处理为事中处理。最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的管理型财务方式向现代的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型,即将普通的记账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工作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并真正发挥新模式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新的挑战。最后,企业将面临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如何保护企业商业机密、如何提取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数据分析等等,都需要同时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因此如何寻找和培养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是对我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预算管理 不足 措施

供电企业作为重点民生企业,担负着及时提供电力保障、不断降低用电成本的责任,成本预算管理在规范供电企业成本核算、预算编制、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供电企业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企业成本费用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最终实现社会公益服务及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已经成本我国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供电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供电企业尚未形成预算管理理念

目前,一些基层供电企业受到领导重视不足及传统错误观念影响,片面地认识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员工无任何关系,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甚至个别部门存在费用开支只要不超过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目标即可,如有结余必须在年底突击支出的错误思想。由于以上错误思想的存在,导致一些基层电力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完全忽视支出合理性、合规性,将不超出总预算目标作为是否完成预算管理目标的标准。

(二)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控制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多数供电企业仍沿用传统固定比例编制方法,成本预算以上一年水平为基础下降一定百分比,导致编制的预算缺少对原材料价格、工资、税费变化影响进行考虑,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极易出现为完成预算而浪费企业资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在预算编制时,缺少对生产管理及业务计划之间的联系,只对年度成本预算进行规定,未按季度、月份进行预算指标分解,生产、销售等部门在执行成本预算时缺少可执行性,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在规范成本开支、降低企业成本作用。

(三)成本会计处理不科学,严重影响成本分析、考核标准

一是在部分供电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随意列支成本开支现象,例如,在修理费中列支招待费、办公费;在供电成本项目中列支购置固定资产支出。二是由于成本预算指标缺少科学性、可执行性,导致个别供电企业在年底集中列支成本费用支出,极大地浪费了供电企业资金。

(四)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追加存在随意性

由于供电企业领导及员工对预算管理缺少重视,在日常预算执行中存在不按制定预算目标列支费用开支、追加预算指标未经审批等问题,同时,个别部门未经领导审批擅自调整预算,导致供电企业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在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方面发挥作用,预算信息形同虚设。

二、提高供电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规范成本会计核算,提高成本分析基础水平

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制定成本 费用核算科目及核算内容,并明确各个成本项目列支渠道。同时,按照生产工艺设置成本项目二级、三级明细,实现预算管理与生产管理、会计核算与业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成本 核算的科学性。

(二)科学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指标可执行性

一是改革现有预算编制方法,由“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向零基预算编制方法过渡,避免采用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导致供电企业资金浪费,根据市场原材料价格、人员成本变动,针对各个成本项目编制成本预算,既保证成本预算指标具有可行性,又充分调动各个业务部门挖掘降低成本开支的积极性。二是合理确定供电企业标准成本。成本标准的确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因此,供电企业预算编制部门应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提高供电专业人才对标准成本制定的参与 性,以保证标准成本可以真实、准确反映供电消耗。

(三)严格控制预算调整,保证成本预算稳定性

供电 企业应保证制定的成本预算得到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有效执行,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随意列支成本支出、擅自扩大开支范围现象。供电 企业应建立预算调整审批制度,规定各个部门原则上不允许提出预算调整申请,但确需调整预算指标则必须履行审批手续,保证预算成本指标的稳定性,避免供电企业出现通过调整预算指标扩大成本费用开支现象。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预算精细化管理

供电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规模聘请软件开发公司设计预算管理软件,并将预算管理模块与财务管理有效对接,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既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性、及时性,又提高预算执行分析能力与成本核算水平。同时,通过软件分析功能,以发现成本预算差异,将差异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以保证供电企业预算指标得以执行到位。

(五)实现成本预算归口管理,明确成本控制责任

一是控制、考核成本预算指标。首先,供电企业应从资金与成本费用两方面加强成本预算控制,对于超出成本预算标准的支出,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支付;在费用开支方面,严格控制无计划费用开支、材料及人工超标准列支。其次,供电企业应将成本预算层层分解至各个部门及生产车间、班组、工人,按月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考核,将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与同期、同行业进行对比,加强与各个业务部门沟通、反馈,综合考虑成本差异原因,及时 将差异上报管理层并调整预算指标,保证预算指标科学性及执行到位。二是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管理水平,供电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预算业务部门归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将预算成本按支出类型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并对各个部门实行成本预算总量控制,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参与成本管理积极性,提高成本预算管理水平。例如,将招待费支出由办公室归口管理、人工成本由人事部门归口管理等、修理费用由生产车间归口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李海清.加强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财产保险公司;运用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市场上大部分现代化的财产保险公司已经逐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财产保险公司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问题。其一,企业的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匹配程度不高,即财产保险公司将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在了财务部门中,而财务部门受自身的专业局限,在战略目标分解与预算管理目标联系等方面,无法立足于战略目标来编制预算。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目标,缺乏中长期财务资源配置规划,难以合理预计中长期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提早谋划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实施过程较为复杂的关键举措和重点工作的实施路径,忽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背离的主要原因;其二,思想观念不统一,上下博弈问题突出,缺乏自我管理,下级机构为编而编、不为管而管,仅编制保费、利润主要指标,对于利润表内部预算构成存在难以合理预测,比如销售费用管理,管得了过程,管不了结果,制度工具不完善,流程、内容没有固化,预算管理效率不高;其三,在预算指标设计方面,企业较为重视预算指标的经济性和定量化,没有考虑到非财务指标及定性指标的设置,继而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性。第四,全面预算要求各部门各层级均参加预算编制,但实际上预算编制主要还是财务部门工作,没能够在公司内部实现跨界与融合,强强联合,用新的理念和思路去做好传统的成本管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赢共生。其次,财产保险公司在预算执行环节存在问题。第一,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纠偏引导,未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查找制约发展、影响盈利的短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基于预算执行偏差归因分析的结果,针对短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和短期经营目标,相应调整财务资源配置。第二,预算执行过程监管松弛是影响财产保险公司预算执行成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编制方案缺乏灵活性,对外部市场环境适应程度较低,无法阶段性地反映市场动态及需求;同时,保险业务量的大规模增长,预算管理缺乏弹性控制。另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业务赔付等环节,尚末建立对差异化的财务数据统筹管理,各项数据的关联性和协调性不强,影响了预算分析工作的准确性,进而也造成了预算执行的准确性。最后,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绩效考核环节存在问题。预算绩效考核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它不仅能够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提供经验数据支持,还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状况。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绩效考核与财产保险公司的激励机制结合不足,应在保证薪酬分配对内公平与对外竞争的基础上,让薪酬资源作为公司目标任务的分解的有效工具,实现压力的层层传递与责任的层层落实。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中的应用策略

(一)规范企业的预算管理编制模式财产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多层级、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它全面覆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关键环节。企业要想保证预算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就要建立集权性较高的预算管理机制,即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应由企业总部制定全年预算计划,分解到下级分子机构当中,提供预算框架和编制方向;各分子机构基于整体预算目标下编制符合企业总部财务政策和经营目标要求的预算方案,经过公司总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调整和决策以后,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落实下达到各分子机构中开始执行。这种管理模式更能够体现预算管理的刚性控制,也有利于企业总部实时掌握分子机构的预算执行情况。其次,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主要体现在“费差”和“利差”这两方面,还包括其他外部投资收益,因而,在预算编制之前要明确编制主要内容,即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将不同的预算编制任务落实到费用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和管理责任中心,以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准确性。最后,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针对财产保险公司费用项目繁琐、细化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参考作业成本法或联合基数法来编制费用预算,避免编制差异化或预算方案松弛等问题,也能够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针对性。此外,充分利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外部环境以及内部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在战略目标的导向下分解细化预算指标,提升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二)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要制定有效的预算审批机制,即企业内一切费用的申请、支出、审批、下拨等环节都需要经历严格的审批流程;同时,各预算单位还应当定期编制阶段性的预算分析报告,及时反馈预算计划执行进度和费用支出进度是否保持一致,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和规范自身的工作流程,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控制;另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采集和分析功能,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和分析反馈,重点把握企业资金存量、保费收入以及佣金支出等关键内容,自动生成预算分析报告,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下反馈到企业各层级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监督系统当中,有效支持企业的投资计划及经济决策。

(三)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环节的约束作用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其利润及收入的核心就是企业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因而,在预算绩效考核环节应当将考核对象设置为各利润责任中心。企业要编制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指标内容选取方面尽量突出企业的经济效益、业务规模及服务质量这几个方面,以保费计划完成率、综合成本率、利润达成率、销售成本费用、市场占有率、续保率、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在兼顾财务指标的同时考虑到非财务性指标,以保证考核成果的客观公正性。另外,将预算绩效考核与企业人员的绩效利益直接挂钩,有效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也能够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成效。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实践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098-02

暑期在常州东升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掌握理论基础及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深入企业实践,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也是检验。经过我个人的实践和努力学习,对公司的概况和财务机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财务科实习中,在与其他会计人员交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经验和知识。通过这次实践,让我切实接触到中小企业,使我对会计实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及内部制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存在的问题,也促使我思考其发展方向及思路。

一、企业基本情况

常州东升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和制造以冶金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传感检测仪器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认证,现开发和生产活套扫描器、热金属检测器,位移检测器,红外测温仪等十几种检测器,产品应用于从炼钢至轧钢的冶金生产系统。其前身是常州东升检测仪器厂,是乡镇小厂,刚开始规模很小,缺乏技术人员,年产值几万至几十万元,后经企业引进技术人员后,企业蒸蒸日上,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当地纳税大户,产值上千万。企业有员工50人,设四大部门,生产车间:分为金工车间和电子车间、开发部、销售科、财务科。

二、实践调查内容

(一)参与具体会计工作

在了解公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人到财务科协助工作,参与了公司7月份一个完整月度的财务工作和8月份有关财务工作。通过近两个月的工作,对公司的财务工作有了较完整的认识。该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每月1―15日缴纳,所得税税率为25%,按季度缴纳。原材料采用加权平均方法核算,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公司有财务人员两名,一为财务主管,负责总体财务工作,另一人为出纳兼会计电算化操作员,负责现金出纳工作及电脑开票,凭证录入,装订等具体工作。

公司平时不每天做账,平时主要工作是现金收支,原始凭证收集归类,有时跑银行。到月底一般从25号开始进行凭证的录入,并归类录入,到月末一天进行生产成本归集等转账等处理,在确认数据无误的基础上由会计主管进行审核,审核无误进行过账,最后结账。公司采用航天信息AISINO U3企业管理软件 10.3,该软件有四大子系统,总账管理;往来管理;现金银行;财务报表,软件比较简单实用。本人在教授过财务软件操作一课,虽然学校采用的是金蝶软件,但基本原理和做法是一致的,因此7月份的凭证有相当一部分是我录入的,包括最后的自动转账、结账等。结账之后当然是要制作财务报表了,设好公式,报表马上就出来了。到下月初再把凭证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总账及明细账都可以通过查询功能查看,也可以打印出来。报表制作好后经过审核保存后打印出来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送交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等事宜。

(二)走访调查企业员工

8月份因为开学的缘故,凭证录入只进行了一些应收账款的录入,还有的也要月末再进行录入。由于有了7月份对公司财务工作的了解,8月份我除了帮助财务部门开票,收集原始凭证等之外,更多的是深入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去了解情况。8月份一开始,制作报表,进行报税。之后我就展开了对公司各部门及员工的调查访问。一是对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内容是财务部门与其部门的合作情况,对公司发展前景,财务部门作用等情况的调查。二是制作了调查问卷一份,共20个问题,交50位员工填写,主要涉及员工对财务及财务部门的认识,对公司发展前景,财务部门与其所在部门关系等问题。

通过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员工的调查,发现与我对公司及其财务工作的了解大致相同,企业整体的运转及财务工作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有序的,特别是现在使用电算化操作后,节省了很多财力、人力和时间,能够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完成日常的会计记录及核算工作,并制作财务报表。销售部门、生产车间及仓库与财务部门经过长期的磨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工作程序,各部门有关的财务单据填制好后都能有效的传递到财务部。

可见公司在发展壮大后,财务工作有了一定的改善,由以前一个会计人员增加到两个,由以前纯手工做账到采用财务软件核算,从以前核算上的混乱到现在会计工作的井然有序。因此,总体来说,该公司的财务部基本能实现其会计核算的功能。但是,通过实践及访谈调查也发现公司财务还存在很多问题,财务部门人员紧张,已不适应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尤其是财务主管工作繁重,不能从具体会计事务中解放出来。另外,财务功能也仅限于会计核算功能,其他财务管理的功能非常薄弱。

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应当与公司的发展阶段匹配,无论财务管理水平相对于发展阶段超前还是滞后,都会制约公司的发展。具体而言,财务机构的职能、财务机构和岗位的设置、相应的财务和会计基础管理制度根据公司发展都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融合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明确各方操作责任和流程、规范财务与业务运作,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一)存在的问题

1.财务机构职能方面。(1)财务机构的职能不清晰,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形成各部门实际工作的重复或真空现象;(2)对财务管理职能的认识不够,财务机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及资金调拨,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决策支持等职能相对弱化。

2.财务机构和岗位设置方面。(1)财务机构和岗位沿用过去的设置,未随着公司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只能满足会计核算、资金拨付的需要,非常重要的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决策支持等职能缺少相应的机构和岗位平台支持;(2)财务总监职责不明确,只负责财务和会计的具体工作,较少参与公司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3)财务机构的岗位没有完全遵循不兼容岗位原则,岗位的职责边界不清,形成责任重复或真空。

3.财务和会计基础管理方面。(1)会计核算工作缺少系统、规范、适用的制度进行规范;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2)财务支出审批的责任不明确,没有明文的授权管理;资金的收付和日常管理存在不足,缺少适用制度进行规范;(3)财务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和借阅缺少明确适用的制度规定;(4)数据缺乏共享,部门与部门、出现信息孤岛,重复性劳动过多,相关环节冗余。

(二)改善措施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阶段,界定财务机构的职能,设置财务机构和岗位,实现管理提升的平稳过渡;与业务流程相衔接,整合会计核算流程,在完整的流程中明确会计核算的位置和财务管理的重点,从而明确财务人员、各级业务人员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责权,提高组织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制定财务基础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

1.建立起适合公司发展现状的新的财务组织机构。公司管理层应更新管理理念,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财务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清晰界定适合公司发展的财务机构职能,赋予财务机构在公司管理体系中应有的职能。公司发展已经走上正轨,这时有必要建立起适合公司发展现状和管理水平提升的新的财务组织机构,明晰各级岗位职责,为财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保障,为公司更好发展当好内当家的角色。如可以增设成本及工资核算岗位,这样可以把财务主管从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的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决策中去。

2.规范财务工作的程序及方法。公司应重新诠释公司的核算流程,明确会计政策,规范账务处理;建立健全会计报表规范,明确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的要求、程序和责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如公司的应收账款数量很大,应付账款却很少,这很不利于回笼资金,财务人员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及催款工作。又如公司的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从这两个月来看,变动不大,应对其进行细化处理。

3.强化财务的管理能力。公司应解放单一的核算工作,增强财务决策能力。设计财务基础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保障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机结合,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控,提升决策支持力度。如公司通过融资和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为企业创造效益,根据企业特定的生产经营周期,资金有时也会出现剩余,财会人员通过股票、基金或国债申购,充分利用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为企业创造资金效益。

4.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功能。公司应协调好各部门工作,使用财务软件联网工作,实现企业经济业务数据的共享,减少数据的手工重复处理,打破信息孤岛;财务与业务处理的高度协同,实现企业物流与价值流的同步。以信息化(ERP)为手段,结合财务软件的使用,加强审核与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监督,来规范我们的核算,提高核算的效率,降低核算的成本,从而间接的为企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爱丽.中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4).

[2]段华友.浅析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9,(35).

[3]张啸.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9).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 工资管理 实践 思考

一、前言

近些年,高校工资管理工作中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工资管理操作中的错误、工资管理各项工作环节衔接存在问题、高校职工待遇较为繁琐等,严重影响到高校工资管理工作质量,甚至会引起很多高校职工人员的不满,严重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对此,本文主要从高校工资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希望能及时解决现阶段高校工资管理工作的窘状,促进高校工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现阶段高校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资管理操作中的错误

高校职工在工作满一定工期之后,就会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以及福利,而对高校职工发放这些工资以及福利都由工资管理部门进行核实之后发放[1]。但是,现阶段高校工资管理中却存在高校职工工资待遇以及福利待遇发放错误的现象,该享受待遇和福利的职工未能享受到,造成一些高校职工的不满,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工资管理各项工作环节衔接存在问题

工资管理不仅是有管理部门人员来组成,还应与高校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之间做好工作的衔接,这样才能确保对高校职工工资发放的准确性[2]。但是,就当今高校工资管理各项工作环节来说,工资发放部门与高校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工资发生变动、职务发生变动以及人员发生变动不能及时的进行部门之间的衔接,致使高校工资管理出现大量的问题。

(三)高校职工待遇较为繁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职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工资待遇上也较为繁琐,尤其是招聘方式的不同、学历的不同、等级的不同等都会造成个职工待遇之间的差异,而这无疑给高校工资管理带来巨大的难题,这方面应作为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否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工资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高校工资管理的实践措施

(一)积极做好工资管理的基础工作

现阶段高校工资管理主要根据教职工的工作年限、工作时间、学历、任职年限等数据来对职工进行工资待遇评定,而且,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每个职工的工作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其中更有很多职工的工资发生多次调整,如果对基础工作做不好的话,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工资管理工作质量,因此,应积极做好工资管理的基础工作[3]。首先,要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建立相应的工资档案,要确保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主要包括职工人员的学历、工作时间、职称职务、任职时间等详细信息。其次,要及时做好高校减少人员以及新增人员工资的调整,尤其是对新增人员的各项基本信息,必须保证核对准确,一旦发现某个环节的信息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影响到后期职工工资发放。再次,要对高校内存在的双肩挑的职工建立两套工资档案,避免对这部分人员发放工作时出现混乱的现象,而且,建立完整有效的工资档案,也便于后期工资管理时的查证。

(二)重视工资台帐的记录工作

一般情况下,高校工资在发放管理的过程中,都会有着相应的台帐,台帐上对职工工资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例如,退休、调出、辞职、开除等人员信息的记录非常详细,更有利于高校工资管理质量的提高[4]。现阶段工资管理中,经常出现工资台帐记录不够清晰或记录数据不够全面等问题,甚至出现数据错误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高校工资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要确保高校工资管理的质量,必须要重视工资台帐的记录工作。首先,要确定工资台帐都需要记录哪些信息,尤其是在针对双职工的记录工作上,不得出现一点马虎,严格按照工资规范要求进行记录。其次,要做好工资台帐记录数据的更新,由于高校职工的流失量、新增量、职位变动等情况较为频繁,为了避免工资出现错误记录的现象,要及时做好工资台帐记录数据的更新,进一步确保高校工资的管理质量。

(三)加强工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

高校工资管理工作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旦工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话,势必会造成工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误差,不仅影响到工资管理工作的质量,还会对一些高校职工的薪资发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工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5]。首先,工资管理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并了解如果自身工作出现不足的话会给高校工资管理工作以及职工人员造成的影响,加强工资管理人员对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视。其次,定期对高校工资管理人员召开交流会议。一方面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的反应出来,引起高校领导层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互的交流,实现能力互补,提高整体高校工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由于高校工资管理工作是与财务部门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提高高校工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工资管理人员要适当的增加自身对财务知识的了解,这样更便于平时工作中与财务部门沟通,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工资管理工作水平。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在进行工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是与财务部门以及人事部门有着直接的联系[6]。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职工人员的职位变动极为频繁,再加上高校的不断壮大,职工数量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也会有更多的新增职工,而对这些新增职工的工资发放也将成为工资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且,在工资管理发放之前,要与人事部门之间沟通,确定职工的数量、职工的信息等,同时再将已经确定好的职工工资信息与财务部门沟通传递,再由财务部门对职工发放相应的工资,要更好的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必须要由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来完成。因此,在高校工资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必须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工资发放的准确性、全面性。

(五)加强工资管理人员计算机业务的培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高校工资管理中也逐渐应用到计算机技术,相比于传统人工计算、记录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有效的提高了高校工资发放的准确性、完整性,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工资管理工作质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工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业务水平却对工资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应加强工资管理人员计算机业务的培训,确保每位工资管理人员都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通过准确的操作来提升工资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提升高校工资管理工作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员变动也越来越频繁,职工的福利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无疑给高校工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而要做好工资管理工作,必须对实践工作进行思考和改进。通过本文对高校工资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高校工资管理工作的认识,对现阶段高校工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高校工资管理实践中的改进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高高校工资管理工作效率起到一定的帮助,进而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李显扬,马国海,赵琳,于军,傅连英.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与人才强校战略[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郑涛,杨明,刘小彬,黄庆德.高校财务工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3]汪易强,戴寿荣,靳晓青,沈越,王庆蓉.高校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4]吴学婷.加强高校工资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5]韩宏,王晓真,李涛.高校创新型人才薪酬激励政策研究――以济南地区三所高校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7篇

1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办公经费流失严重一方面表现为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跑、冒、滴、漏浪费现象严重。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固然受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管理不善是浪费的主要原因。如一人在教室,甚至无人在教室,整室灯火通明,公共场所水龙头成为公共水源;行政办公区、后勤保障区、家属区浪费同样严重。

1.2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内部建立和规范预算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加强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管理,以及启动对预算结果监督职能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前提。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编制方法简单,长期沿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却不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分配给下属预算单位的指标基数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控制,因而导致资金使用超支,而使一些主要工作因缺乏资金却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高校不时有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案件发生,这跟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

(2)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

(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虚设。

1.4财务分析工作薄弱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它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目前大部分高校只重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而忽视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基本处于未开展状况,致使目前学校教育资金管理松散,使用效率不高。

2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财务管理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预算管理约束的力度不够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形成了对预算管理的诸多错误认识: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即按上级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就算完成预算工作。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执行过程中因新情况不断出现,造成实际执行与原来预算不符,其执行和控制阶段未能真正发挥作用。高校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完成。事实上,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问题。高校中沿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目标脱离实际。预算支出监管不力。由于预算编制和批复未到项目,造成预算下达晚,执行慢,大量专项资金集中在第四季度支付。而且预算编制粗,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部门和项目,这就从客观上给财务监督造成障碍。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预算目标不科学,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业务部门忙于追加,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资金一拨了事,无力跟踪检查。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部门之间矛盾加剧。

2.2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有些高校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财务管理部门参与程度不高,学校签署的经济活动方面的协议、合同和其它文件,很少征求财务管理部门的意见;有些高校对校办产业、总务后勤及基建等二级财务部门业务监督管理弱化,且各自为政,给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2.3领导经济决策缺乏科学性由于高校经济管理改革进展较快,经济决策机制尚不完善,财经法规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资金安排上,决策缺乏科学性:未能从学校的全局和发展战略出发,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未能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安排资金,使资金使用结构达到最优状态;经济决策中的各种信息资料往往带有各部门主观成分;对决策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决策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轻视资金利用的经济效益,致使决策失误,造成某种程度的资金浪费。

3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加强科学预算,实现真正的预算管理

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普及预算管理的基本知识,重新定义高校预算的概念及内涵,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完全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学校预算一但核定,必须自求平衡,不允许搞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矛盾必须通过自筹资金予以弥补,形成除政府拨款外,还必须依靠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的新格局。

3.2强化高校的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

高校实施有效地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设立事后监督制度,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使压力和动力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3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

按会计法和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规定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高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法人代表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总负责人;明确学校财务处是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学校二级财务部门核算的全部收入、支出必须纳入校级综合财务计划;各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各级财务人员都要为本岗位的经济行为负相应的责任。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哪个层次上出现问题,其上一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4提高高校会计及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对实施管理的人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政策的实施不走样。随着大专院校后勤制度的改革以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应加强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财务人员从主管会计到会计、出纳全部竞争上岗。根据财务工作和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制定财务人员的工作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考核实施细则,对每个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进行考核。通过整改,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强化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财务部门存在问题及不足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原因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政策的逐步实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地规范。但是,为什么仍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此情况,笔者联系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性

1、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部或主要资金来自于国家财政

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

2、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赋予事业单位的管理权力而获得按规定收取的技术费和服务费等

国家允许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从多渠道取得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缓解事业经费的不足。

3、专项资金来源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

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资金具有专门的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

这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财政收入的渠道,却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复杂化。也就是说,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紧跟其步伐,与之相适应。出现了事业单位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而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对不足。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意识,不注重资产管理,对财产物资的核算与管理不到位。重拨款而轻管理,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效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致使一些专项资金改变用途,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等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附属性

1、会计专业在事业单位中的附属性

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主流专业工作。例如:疾控中心的专业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环境监测站的专业工作是环境监测等,而财务工作在这些事业单位中只是非主流专业工作,在单位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认为会计工作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只要非本单位主流专业的人员都可以干。这就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学历偏低,非会计专业人员偏多现象的产生。

2、财务部门在工作上的附属性

财务部门是单位领导根据工作的需要而设置,财务工作人员也是由单位领导决定其任用,所以,财务部门在工作上对单位领导有很强的附属性,财务管理主动性不够。财务工作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开展工作听领导安排。虽然每年都开展继续教育,但是由财务工作人员向单位领导“传达”财会知识和相关规定,能起到多大作用?

3、财务工作人员的附属性

因为只是从属专业工作,在一些事业单位并不把财会人员看作是技术人员,没有职称编制的设置,自然也就享受不到职称工资,待遇得不到落实,打击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财务工作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无职称人数比例过大,综合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业务水平不强的主要原因。

(三)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性

1、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主动性不够,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控制制度残缺不全、内容缺乏合理性,难以保证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2、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就被搁置起来,过分强调灵活性,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单位根本未设内审机构,设立内审机构的,也只是应上级单位要求而设,摆摆样子,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3、缺乏内外相互促进的有效监督机制

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不到位,检查时侧重于有无内部控制制度,对其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1、每年针对事业单位负责人举办一至两次财务会计知识方面的培训

《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加强其财务知识的学习,增强其财务管理意识,明确其会计责任。改变以往只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由财务工作人员向领导“传达”相关财务知识和财务规定的模式。

2、加强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管理与监督中的作用

注重现有骨干力量的培训和锻炼,坚持定期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其准确地运用新的会计知识依法理财的能力。引进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业务熟练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财会和内审岗位。

3、改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待遇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其事业目标的基本保障,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强调财务工作者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事业进取心,使他们更好地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单位的事业目标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综合水平。

(二)内外监督,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

2010年4月,国家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规范的依据,事业单位可以借鉴,设置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使内部控制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规范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

2、财务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要进行检查

应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授权内审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否做到制度健全,操作可行,管理规范,整改及时。

3、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外部监督部门应认识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纳入年终检查内容。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引入成本核算

1、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财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职责明确,手续健全,定期盘点,及时对账。资产盘盈或盘亏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或审核备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事业单位是运用自身业务的优势和条件,利用国有资产取得收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不太重视成本核算,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现有核算方式存在价值背离、虚增净资产等问题,所以,引入成本核算,对于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节约成本,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分类管理,专款专用

1、依法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分类管理,把每一笔专项资金都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严禁挤占专项资金弥补其它资金缺口。有效地完成国家交付的项目,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2、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

将项目投入情况与该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配比,形成对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审核与评价,以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高级会计实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