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噪声监测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噪声的种类很多,因其产生的条件不同而异。地球上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噪声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自然界形成的这些噪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是无法克服的。我们所研究的噪声主要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噪声,它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⑴交通噪声
在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在城市中占的比重通常为40%以上,有的甚至在75%以上,随着城市车辆的拥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也将不断加剧。系由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振动声、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防盗报警鸣笛声、穿越而过的铁路(包括地上、地下)和飞机起落时的噪声等。 ⑵工业噪声
系由工业生产活动中的机械设备和动力装置产生的噪声。
工业噪声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0%左右,在我国城市中,居民与厂矿的混杂情况甚多,厂矿噪声的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使得居民对厂矿声的反应特别强烈。
⑶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工地地打桩声能传到数公里以外,且工期大都在一年以上,因而对周围居民地干扰是很大的。
⑷社会生活噪声
泛指人们因生活(商业文化、娱乐等)活动所产生的噪声。
二、 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四大公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及格方面: ⑴干扰和损害听力。
噪声污染可引起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听力损害。另外,噪声会干扰听力,掩鼻需要的声音,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的信号,从而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⑵引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⑶对心理、睡眠、神经系统、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噪声会使人心烦意乱、负面情绪增加;使感知判断能力、智力思维、瞬时记忆、视听反应速度和验收协
调能力下降。人长时间在噪声刺激下就会患“神经衰弱症”。
⑷对妇女、孕妇、胎儿、儿童产生影响。长期强噪声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性机能紊乱;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
⑸对视觉的影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流泪等,同时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⑹其他影响。强噪声刺激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使生物间的信息联系破坏;使建筑物坍塌,一起设备失灵和毁坏等。
三、主要仪器
AWA5633数字式声级计、普通声级计(II型:HS5633)、Hs5920 噪声监测仪,。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上应加防风罩;测量时应雨无雪;风力小于5.5m/s;传声器应距地面不小于1.2m;
2. 若测点靠近树木、建筑墙等不宜测量处应移开距离至少1m以上;
3. 要防止测量时的读数噪声干扰。
五、实验内容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解决措施
1 概述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管理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2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二是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环境监测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由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其主要分为 3 个层次:一是现状环境影响评价;二是环境预测与评价;三是跟踪评价。
3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当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是否具有环境容量,是否可以建设。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作用
当前进行环境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影响、评价的监督方法,进行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具有监督的功能。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将环境的质量、污染等情况反映出来,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及时发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财务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环境监测工作是判断环境是否受污染的依据,同时也对环境质量起到监督的作用。
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检测作用
对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起到判断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主要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评价的结果以及报告等内容。环境监测可对建设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有效的检测,保障项目环境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要运用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项目环境的可行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的评价初期、建设过程与运行期、评价期,均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并为分析工作提供充分准确的数据。
4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检测的方案不够规范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表现在检测的方案不规范,检测方案的重点内容突出性较差、并且缺乏合理与科学性。同时,部分环评单位为减少监测的费用开支,检测的方案中环境监测的点位较少、频次也较低;在分析项目环境时,没有考虑到条件的不同而盲目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此外,部分检测工作者对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不熟悉、对环境监测的知识不理解,缺乏全面、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导致进行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时,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环境监测数据错误,影响了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结果。
方案的监测点位操作误差较大
环境监测方案中监测点位的操作技术不规范,并且出现的误差也较大,监测部门与环评单位应对项目施工环境未进行仔细的踏勘,未对现场的环境监测点位进行确认。同时,环测人员也未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未按照监测的技术与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点位的合理调整。此外,监测人员的责任感不强,为了图工作的便利,擅自改变监测点位的位置,因此造成监测出现较大的误差。
5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的监测工作者应规范环境监测的方案,提高环监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与意义;对环境的监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对重点问题与内容应做好记录,提高方案的规范性。对不同的监测环境进行统计时,应考虑到其的受限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有效规范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报告,健全编制的制度,根据统一规范准确描述环境信息。
采用GPS技术进行监测点位的测点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点位数据的准确,减小误差率,确保监测结果完整性与规范性,采用GPS技术对监测点位的确定进行有效的定位,为环境监测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GPS技术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并且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对环境监测的点位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人员的培训,重视增强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责任感,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6 结语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监督职能,只有认识到的环境监测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7):375.
[2] 赵常华.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09):89-89.
1 现场勘察和调研
现场勘察和调研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周边敏感点分布等情况的调研。针对水泥粉磨站,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的踏勘对象包括水泥粉磨制造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局、主要工艺设备基本参数、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等,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象包括粉尘产出环节、治理设施及其主要环保设备基本参数、生态保护措施等。周边敏感点调查不应仅参照环评报告中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和图件,还应查看其它相关地理图件,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核实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将调查结果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其特征、方位、距离、影响因素等,作为敏感点达标分析、防护距离落实情况和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对于环评报告中未提到的新增敏感点,还要查清何时新增,属于环评报告遗漏,还是环评后新建。
2 工况监控
水泥制造工业要求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开展验收监测工作[1]。验收监测前,验收监测负责人应与建设项目业主商讨确定工况保证方案,同时指派专职人员在验收监测时对建设项目生产负荷、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专职人员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承担,掌握水泥粉磨站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置、工艺和环保设备设计和运行指标等基本情况,在验收监测过程中重点关注中控室设备运行记录和各车间生产报表,确认水泥磨单位时间产量是否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否则应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将收集的主要原辅材料用量、产品产量等工况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文字配合表格形式叙述监测期间实际生产负荷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3 监测时段选择
验收监测应选择在不利时段开展。大气监测应考虑风向对敏感点影响最大、气象因子适宜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时段。除有组织排放外,无组织排放和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当敏感点位于污染源下风向时,受污染影响最大。无组织排放监测适宜程度由气象因子(风向变化大小、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决定,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类四类,一般在适宜或较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开展监测工作[2]。厂界噪声在昼间和夜间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其中夜间更加严格,因此应重点考核建设项目夜间噪声排放情况。在试生产期间,水泥粉磨站虽然仅在昼间进行生产,验收监测期间也应安排企业在夜间进行正常生产,以便对其夜间噪声排放情况进行考核。
4 监测点位布设和数据处理
4.1 有组织排放监测
为减少物料损耗和治理污染,水泥粉磨站在物料传送、熟料和成品库、包装车间等环节设有多个型号、功能相同的小型除尘装置。如果对每一个除尘装置进行监测,工作量将非常巨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可按照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50%的随机抽测方法选择部分小型除尘装置进行监测。
除计算排气筒污染物排放浓度、设施处理效率外,同时还应计算单位产品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才能进行全面的达标考核评价。有组织排放以任何连续1 小时的采样获得平均值,或在任何1 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 个以上样品计算平均值,与排放浓度限值进行比较。对于达不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高度要求的排气筒,其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按外推法计算后严格执行。单位产品排放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量除以设备产品产量计算,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环境效益。排放总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平均浓度与废气年排放量的乘积进行计算,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给出的总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
4.2 无组织排放监测
水泥制造工业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设置较特殊,参照点和监控点分别布设在厂界外20m的上、下风向处。参照点一般设1处,监控点最多可设4处。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避开近处的其他排放源的影响。监控点也应避开其他排放源的影响,与排放源形成的夹角不超过风向变化的范围,同时兼顾下风向敏感点。当风速小于1m/s时,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弱,自然扩散作用相对增强,监控点布设要全面考虑无组织排放可能影响的范围。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值是指监控点中浓度最高点测值扣除参照点测值所得之差值,以此判断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4.3 厂界噪声监测
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原则:(1)根据厂内主要噪声源距厂界位置布点;(2)根据厂界周围敏感点布点;(3)厂中厂不考核;(4)当面对海洋、大江、大河、大山(无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时)原则上不布点;(5)厂界紧邻交通干线不布点[1]。水泥粉磨站西侧紧邻水面宽度约200m的大河,东侧为交通干线,因此在东、西厂界外未设监测点位,仅在有敏感点的北厂界外和靠近主要噪声源的南厂界外设置监测点位。厂界噪声测量结果在进行背景值修正后按昼间、夜间分别评价。对于企业有夜间频发和偶发噪声,还需监测其最大A声级进行评价。
4.4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
为了对比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验收监测中的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应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致,同时根据环评批复要求、试运行阶段发现的问题和公众关心点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一般在厂界周边200m范围内布设敏感点噪声监测点位。水泥粉磨站北厂界外250m处有一所学校是公众关心点,即使超过200m范围,也可考虑设置噪声监测点位。敏感点和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尽量布设在同一声传播路线上,便于分析噪声衰减规律和评价噪声 治理措施有效性。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规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敏感点常受包括建设项目在内的多种声源的影响,这就不仅要评价敏感点的现状值,还要评价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贡献值,以便说清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对于敏感点噪声监测中出现现状值超标、贡献值达标的情况,可在建议中提出更严厉的噪声治理整改措施。
4 公众意见调查
公众意见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填写、访谈或座谈的方式,针对施工和试运行期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与效果、污染扰民情况征询当地居民意见和建议,环评期间参与调查人员比例应尽可能达到50% 以上[1]。调查对象包括个人和团体,个人指受影响的居民,团体指项目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宜采用访谈的方式,向其负责人详细了解项目对其影响程度以及相关建议。针对水泥粉磨站周边居民分布分散且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宜采用上门发放和填写问卷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访问人员还要将问卷调查内容转述成居民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居民完成问卷填写。验收问卷调查内容应与环评公众意见调查内容有所区别,除记录调查对象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住址、联系电话等内容外,应将调查问题集中在项目施工期和试运行期产生的环境问题、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以及建议等,不应还询问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等一般居民无法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上。
除对调查对象结构和调查内容分类统计外,最重要的是对每一条公众意见调查内容的分析。由于居民关心问题角度不同,可能导致调查结果不利于建设项目,因此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以保证结论的客观公正。水泥粉磨站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居民对其噪声治理效果持不满意态度,则应详细分析是对其哪个阶段不满意,如果是在验收监测期间,结合验收监测结果阐述现有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更加严格的噪声治理措施;如果是在试运行期间,则说明在试运行期噪声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针对性治理措施,以及最终是否实现达标排放。
5 环境管理检查
环境管理检查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非测试性依据,和监测数据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3]。除关注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保设施建成和措施落实情况等外,水泥粉磨站应重点检查排污口规范化和防护距离落实情况。
排气筒规范化主要是排放高度及其采样口位置的要求。排气筒排放高度按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规定执行。采样口按照相关监测规范进行设置,避开对监测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必要时设置采样平台,确保监测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对于需要计算处理效率的环保设施,如不能在进口处开孔,应在报告中说明原因。对于未达排放高度、采样口位置不规范的排气筒,要求企业尽快整改。
结合敏感点调查的结果,核实防护距离内原有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是否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进行拆迁或搬迁, 是否有新增敏感点。若出现原有敏感点没有拆迁或搬迁、新增敏感点的情况,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6 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因此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应给出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竣工环保验收条件的明确结论,提出加强环保设施运行和管理、环境风险防范等建议,确保建设项目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验收监测单位应加强与建设项目业主、环保主管部门沟通,确保问题发现后能够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256-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泥制造[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3] 何妤,严佳.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6):52-54.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际案例;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37-02
Abstrac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a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t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practical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 wa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The Tonglin Meiyuan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was taken as a practical case. Its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was analyzed in detail. It also could provide practical help for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to better engage in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ractical case;Teaching method;Reformation
《h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是环境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1-2]。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规项目的监测技术,学会设计污染监测方案,并对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学生能了解监测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为今后从事环保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监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所有的环境介质(如: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物理性污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自动监测及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等内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重点和难点较多(如:应急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噪声监测等),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环境监测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监测过程碰到的各种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教学问题[3-6]。鉴于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并确实有效地掌握环境监测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本文提出了在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实践。
1 实际案例――桐林美苑建设项目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桐林美苑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作为环境监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实际教学案例。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为10 348m2,建筑面积为
39 938.1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4 780.1m2,地下建筑面积为5 158.02m2),容积率为3.9,建筑密度为35%,绿地率为10%。已建成5栋18层的高层住宅楼,住宅套数为332套,配套停车位255个,其中住宅地面停车位25个,住宅地下停车位230个项目配套备用发电机房1个,位于3栋住宅楼地下室;设配电房1个,位于4栋住宅楼地下室;设水泵房1个,位于5栋住宅楼东侧地下室;设垃圾收集站1个,位于1栋首层。工程于2014年4月28日开始施工,2016年4月28日竣工,为完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需进行相关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声环境监测为主)。
2 实际案例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2.1 监测时间与监测频率 监测时间拟定为2016年4月14―15日(或由实际监测单位根据监测进度安排适时调整),分昼间和夜间分别监测。监测频率需按照《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现状监测频率为2d,昼夜间各监测一次,监测时段为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至次日6:00)。
2.2 监测方法和仪器 监测方法按照《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仪器由监测单位按规范确定(如:AWA5680声级计)。
2.3 监测项目和布点 监测项目为等效连续A声级(Leq),于建设项目验收范围边界共设置5个监测点(见表1),具体监测点位如图1所示。
4 结语
将实际案例贯穿融入环境监测的教学课堂体系中,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钩的弊端,另一方面也让教材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过于抽象枯燥,使教学知识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环境监测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地从事环境监测实际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仪,罗绪强,杨鸿雁,等.关于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4,41(21):246-247.
[2]仝双梅 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2):153-155.
[3]刘辉,劳旺梅,马其坤,等.项目化教学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1(1):43-44.
[4]肖俊霞,吴贤格.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0,38(7):270- 272.
1现场勘察
1.1勘察的主要内容
现场勘察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众多的难点之一,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及法规,全面的调查污染现场的实际情况及问题。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可能产生污染的污染源及排放口进行认真彻查;对处理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等的仪器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可能会影响居民生活的项目以及可能会产生污染纠纷的地方都要进行一一的排查。
1.2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在开展现场勘察工作时,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项目中哪一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详细的有关资料,认真检查相关的施工设施是否已经配备齐全。在实地勘察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的勘察,不可以留有任何的遗漏。如果在勘察中发现,项目中出现有问题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求他们立即整改。
2现场监测
2.1监测的主要内容
现场环境监测就是工作人员使用环境污染监测仪器设备对可能或者已经受到污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实时监督及检测。监测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针对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全面分析和了解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状况,检查各个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也要检查环境污染现场的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要充分展示出验收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地位,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2.2监测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因我国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开展的较晚,环境监测的技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首先,工作人员在现场采样的过程中,应当时时查看工程的具体开展情况,并认真记录全面的资料和数据;其次,对于敏感地带的监测要格外留心,采取适当的方法,尽量避免引起纠纷;另外呢,如果在监测现场中发现问题,必须要马上进行补测,同时,监测中如果出现异常问题,也要及时与委托方进行沟通,采取合适稳妥的措施来完善。
3监测方案的撰写
3.1方案撰写时需要明确的问题
在撰写方案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合作方提供的相关资料是否详细完整;他们是否具备准确的监测条件及能力;各项环境保护设施是否可以正常无误的运作;是否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处等等。
3.2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监测方案撰写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是将环境评价报告书的批准标准认定为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来进行考量的,但是,在项目进行期间,如果标准需要修订,那么环境质量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此时的环境质量标准就要按照新的来执行。对于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执行不同的行业标准。
4编制监测报告
4.1编制报告的主要内容
编制的检测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大致介绍一下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内容;其次,阐述一下本次项目的基本内容;然后,详细介绍一下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内容,比如:对噪声、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量情况详细记录,同时,对一些特殊地带的监测内容与标准要进行标注说明;最后,对现场环境勘察与监测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及分析,为以后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4.2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编写报告时,要认真注意几点:一方面,编制的报告中,对于项目的验收范围、监测的频次和因子都要详细准确的记录;另一方面,该项目的目的和特点在报告中要明确的阐述;同时,要确定该项目的成果与环境报告书中呈现的内容是相同的。
5小结
【关键词】 建筑施工场界 噪声类比数据 测算 使用
1适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类比性数据的必要性
1.1 建筑施工噪声监测有其局限性
建筑施工非稳态排放噪声,实测数据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大,也受监测条件、监测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场界噪声的实际监测受以下四种情况所局限:
1.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规定:“测量期间,各施工机械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因此,在两种情况下不具备监测条件:(1)开工前、施工期过后或施工阶段过后无对象可测,事前申报没有实测数据;(2)施工机械非正常运行时不能监测,即使监测,其数据也无效。例如,监测时主要声源设备按正常施工应当开启却未开动、应当满载却为怠速等。
1.1.2 由于建筑施工的工况多变,约有半数以上工地的一次监测需要往返数次,每个建筑工地昼间至少测四次,夜间至少测三次(夜间测一次的时间为8小时),所属区县的监测能力和监督性监测成本都难以承受;
1.1.3 从理论上分析,相类似工地的施工期连续等效A声级应当差异较小,但以往的实测情况表明,相类似工地20分钟监测的等效A声级结果差异较大,有些数据过高或过低,施工单位大多不能理解。
1.1.4 施工单位在知道环境检查或噪声监测后,往往有意降低机械设备的负载、档次或干脆停掉大声源。
1.2申报时只能使用实测以外数据
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建设或施工单位要在开工前15日内申报可能产生的噪声值。由于在开工前不具备监测条件,噪声也没有物料衡算方法,只能使用类比数据或按照测算方法所得的数据进行申报。
1.3有利于规范排污费征收
由于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难以同步,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除以实测数据计费以外,为减轻实测负担,我省和外省市的建筑施工噪声超标排污费征收均出现了多种非实测数据的计费方式:
1.按特征声源与场界相应距离的噪声值收费,先申报、核定,后计费收缴,比较规范、合理,是江苏、河北、广东等省推行的方法;2.按施工阶段的超标噪声测算值收费,程序规范,但数据的合理性稍欠;3.按面积计费,未经申报,明显不规范;4.按费额倒推超标噪声值申报后收费,协商收费不足取;5.申领《施工许可证》时按固定金额收费;6.其它。
在实测数据优先的原则之下,从基层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使用类比监测数据更有利于将建筑施工噪声超标排污费征收引导到规范、合理的轨道,。
1.4可减轻实测负担
环境影响评价已大量使用类比数据,从河北、广东等外省市的经验作法和我省部分县市区的工作实践来看,类比监测数据在排污申报中使用不但可以体现公平,解决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执法成本。据预计,全省按每年实测2000个工地计算,每年可减少监督性监测时间1.4万个工作日,减少外场人员0.6万人次,节约费用约240万元。
2适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类比性数据使用的可行性
2.1 缺实测数据时可以使用测算方法数据核定
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监测方法进行核定;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物料衡算方法进行核定。”由于施工期内具备监测条件,其核定依据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监测方法”。因此,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施工期内的监督性监测数据、委托性监测数据、审核后的申报监测数据等均可用于核定。
施工期内缺实测数据的,根据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十三条的规定,环保部门可要求施工单位委托监测,也可进行不定期监督性监测。施工单位若不按要求进行委托监测,在施工阶段过后,由于不具备上一阶段的监测条件,环保部门可以按照测算方法数据核定上一阶段的噪声值。施工期过后缺实测数据的(比较常见),由于不具备监测条件,和申报时一样,只能使用类比数据或测算数据核定。
2.2 相对合理和公平
按照我省建筑施工场地的现场分析,除装修阶段以外,大部分的施工机械在平整、空旷的室外施工,场界与声源之间存在声屏障的情况极少,建筑施工场界中阵发性噪声或偶然性噪声、声源数量、声源时间特性、声屏障、空气吸收等方面的影响虽然比较复杂,但其影响的程度有限。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建筑施工场界以声源强度、几何发散衰减和反射声迭加情况为主构成。在舍弃掉一些难以预计的因素之后,以声源强度、几何发散和反射声的实地测试为基础,以一定的误差为代价,相对准确地测算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值是既可行也合理。虽然类比性监测数据并没有精确地表达建筑施工场界实地的噪声值,也不是排污系数,但其作用和特点与排污系数相类似,有其简便经济性和直观的可比尺度,对许多排污者来说,他们感觉比较公平。
3类比性数据测算方法分析
影响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值的因素较多,可分为以下7类:(1)声源强度;(2)声源数量;(3)声源位置;(4)声源的持续时间或间歇时间;(5)噪声传播情况;(6)消声或隔声措施;(7)阵发性噪声或偶然性噪声,如,进出车辆噪声、敲打噪声、装卸噪声等等,以上因素交互作用形成建筑施工地的半自由声场。由上述可见,构成施工场界噪声变化的因素众多、情况复杂,在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计算施工场界的实际噪声值,必须以声源特性、传播特性和实测为基础,对测算方法进行简化。
3.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声源特性
在连续开机并处于定置的情况下,搅拌机、混凝土振动器、钻机、静压桩机、风镐、备用发电机、泵车等设备的噪声视为稳态噪声;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设备的噪声可视同为周期性噪声(5分钟以下的短周期),上述声源均有特定的源强。
在建筑施工中,除搅拌机位置相对固定以外,大部分声源设备随着施工位置的改变在施工区域内和建筑楼层最高高度以下移动;钻机、静压桩机一般为连续开机,挖掘机在大部分时间内为持续工作,搅拌机既有连续运转也有时开时停,混凝土振动器、冲击钻的持续开机时间大部分在5分钟以下,电刨、锯石机通常为瞬间噪声。
3.2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传播特性
影响建筑施工声源传播过程中声能量增减的因素有:几何发散、其它声源的干扰、反射迭加、声屏障、空气吸收、绿化林带、以及大气非均匀性和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等。在建筑施工噪声实测过程中,由于测点传声器高于围墙,测量期间无雨、无雪、风速小于5m/s,也不存在绿化林带和草地、灌木等软地面覆盖,因此,绿化林带、大气非均匀性、地面效应等影响较小;空气吸收的影响存在,但由于建筑施工主要声源与场界的距离通常小于50m-100m、相对湿度70%以上、频谱多为中低频率,因而空气吸收的影响较小,因此,建筑施工噪声传播中的附加衰减、空气吸收等影响可以不需要考虑。根据现场实测的分析,几何发散是建筑施工噪声传播衰减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实测与测算时所选择的空间均为空旷之处,大部分地面较为平整、坚硬,反射声迭加引起声级增高的影响亦比较明显,由于地面反射声的叠加,距离每增加一倍,等效A声级实际衰减为3.5--5dB;在声源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其它声源有3分贝以下的干扰,测点选取若避开其它声源或相距一定距离,声源干扰的影响可以显著减少;测点若选取在空旷之处,则声屏障的影响显然也可以不需要考虑。
3.3 测算方法优化
根据上述声源特性、传播特性,按以下方法对建筑施工噪声类比数据进行测算。
3.3.1 建筑施工中的阵发性噪声或偶然性噪声影响难以预计,但由于测算指标为20分钟的等效A声级,测试时间较长,其影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是很大,测算时简化掉;
3.3.2 建筑施工地一般没有消声或隔声措施,但有可能存在声屏障和反射体,如在空旷之处测试,声屏障、绕射影响可以忽略,反射增量则可通过计算进行修正。因此,测算以空旷之处的噪声传播为基本条件;
3.3.3 声源之间存在屏蔽现象,并且声源数量的影响可通过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迭加计算获得,因此,测算时声源一般按单个声源予以简化。
3.3.4 声源的时间特性影响则以其20分钟内的持续性加以考虑,方法是通过选择持续性超过20分钟的声源设备作为特征声源,以此将声源间歇性的情况加以排除。
3.3.5 综合上述情况,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值测算以声源强度、声源位置、噪声传播情况等三项因素为主要对象。声功率的测试是研究和确定声源强度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在建筑施工地不具备现场定置条件,难以对声源声功率进行测试。因此,声源强度选用间接测试和推算的方法进行确定(仅作为参考)。
3.3.6 我省建筑施工噪声传播声能量的增减以几何发散衰减和反射声迭加为主,按照无指向性点声源衰减基本关系,用实测数据对k值进行修正,并选择代表性测点数据对各距离点的噪声进行计算。
4建筑施工噪声类比数据的实测和计算
4.1 实测方案
4.1.1 测试项目:主要声源设备连续等效A声级的距离衰减。
4.1.2测试声源: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噪声最大、负载大于70%、持续作业或周期性持续作业的特征声源进行测试,并同时了解声源设备的功率或型号。
4.1.3 测试方法:在距离声源5m、10m、20m、30m、40m空旷处的同一侧设置2-3个测点同时监测,各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大部分特征声源有位移,且为稳态或周期性噪声,为使测点的距离较为准确,测试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为避开干扰,测点尽量避开其它声源或与之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测量仪器、气象条件均依照GB12524--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的规定进行测试。
4.1.4 代表性实测数据筛选
根据实测结果及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种类和使用状况的调查,按以下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数据:(1).不同距离的测点数据按最近点抽样;(2)常用且类型、型号、功率相近设备的噪声水平差异较小,其相同工况的代表性设备按噪声水平略高的选择;(3)设备类型、型号、功率相近,但由于工况不同而噪声水平差异较大的,就高不就低;(4)不常见或功率比常规大许多的筛选掉。
4.2 声功率及不同距离测点等效A声级的计算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当作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各种机械设备、单辆汽车、单架飞机等均可简化为点声源。建筑施工机械在地面时处于半自由声场中,在高楼时处于自由声场中。
4.2.1 无指向性点声源衰减基本公式:
(1)若已知r0处声级,则r处声级:L(r)= L(r0)-klg(r/r0)
式中L(r)、L(r0)分别是r、r0处的声级, k为无量纲修正系数(10-20之间)。
(2)若已知点声源声功率,则r处声级:
自由声场-------- LP=LW -klgr-11
半自由声场------ LP=LW -klgr-8
Lp-p点A声级, LW---声源声功率,r--声源与p点距离。
(3)若测点1,2与声源的距离分别为r1、r2,则衰减量为:
当K=20,即噪声的传播仅考虑几何发散时,由 r1至 r2的声压级衰减量为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衰减6dB。
4.2.2 k值修正:
按照L=k lg(r1/r2), k=L/lg(r2/r1)L---为衰减量,对声源衰减基本公式的k值进行修正,有多个实测工地时则对声源设备在各工地的k值算数平均。
4.3实例:
2006年上半年,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部分设区市监测站对50多个工地的声源噪声情况进行了布点测试,结果见表1。表1福建省部分建筑施工机械声源设备k值修正均值
说明:1.当k值>20时取20,k值
依照点声源衰减基本公式、声源设备k值和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代表性实测数据,不同距离测点的连续等效A声级测定结果见表2。
5建筑施工噪声类比数据的使用
5.1 方便排污者申报
类比性实测数据的分类须界定简单、明确,无须计算即可找到相应的噪声值,可为排污者履行申报法律义务提供便利,是一种可操作性好的申报方法。
5.2 从程序上保证其合法性
建筑施工噪声超标排污费要严格按程序征收,应当是先申报、核定,后计费收缴。因此,类比性实测数据必须由排污者填报后再核定,并在核定通知和排污者确认之后计费。
5.3 严格按超标分贝值计费
按照国家《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噪声超标排污费按超标分贝值计征。为避免出现收费不规范的现象,类比性实测数据的使用要更加强调按分贝值计征。
5.4 实测数据优先
类比性实测数据必须是在实测数据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它是一种补充性方法和间接使用途径。有异议的,应允许施工单位按委托性监测数据申报。
加强技能培养是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若学生在技术学习中不能融会贯通,就很容易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就不会理想。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效仿的楷模。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虽然是以学生学习某一专业的技能为核心,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综合性训练之上的教学结构,学生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基于真实环境监测操作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选取水体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等几个模块,对每个模块的知识都基于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受领任务、明确目的、现场调查、方案设计、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进行整合与增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例如,水体监测模块,“概述”:学习“水体与水体污染”知识,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现象,了解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类型,“水环境标准”涉及如何运用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水体监测方案的制定”中“基础资料的收集”也就是现场调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怎样确定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乃至整个方案的设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采样容器的选择与准备,采样器的选用;采样及流量的测定;样品的分装;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大气污染监测模块”中补充与大气布点、采样有关的“大气污染与大气扩散”知识。通过学习环境监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监测方案设计、样品采集、监测项目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监测报告编写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污染源调查、某个环境要素监测的综合能力。在各个模块内容的讲解上,通过对整个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是跟工作中哪个环节相关联,如何去开展工作,进而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采用现场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整合理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空气监测、噪声监测等章节的内容是以教学楼、办公室、师生宿舍、校园周边环境等为现场,教学中把仪器带到现场,监测现场就是课堂,教师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并将课程内容融入几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情境下设立3~5个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根据学生各个过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应用情况,针对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教师结合理论现场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掌握解决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对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水体监测等章节的内容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1深入现场调查环节需要对建设工程的环保设施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以及对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时所采用的具体标准,明确环保设施排污口位置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要全面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内容检查排污口位置是否合格,排气筒高度满足要求与否,采样平台、排污口设计是否规范都必须全面调察。
1.2监测方案制定环节需要根据环境工程的行业类别、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排放污染物的具体种类以及污染物排放最终去向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间进行全面的分析,除此之外,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监测项目的内容、监测采样时间、监测采样频率等等,都必须选择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法以及相应标准。
1.3依据监测方案深入现场,进行采样环节需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环境工程污染的环节进行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在采样时间上必须遵循相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在采样频次必须依照标准进行,样品保存和运输必须严格参照规范执行。此外,环境监测站对环保设施进行验收监测时,监测人员使用的采样设备以及其它分析仪器,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
1.4实验室数据分析环节实验室开展样品分析时,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在进行因子测试以及分析工作中,应当依照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进行,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和适用性检验,同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当地政府颁布的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方法选择。
1.5数据处理以及监测报告环节遵从的标准主要有国家颁布的《数字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进行,同时应当依照其它监测技术要求的标准以及规范进行数据处理。在监测报告中不得使用口语,必须是环境标准中的特有用语以及名词术语,这是监测报告中的基本要求。
2标准运用期间需要注意的项目
2.1高度重视标准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不断改变,在进行环境工程的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我国政府颁布的最新监测标准,及时的了解最新监测标准中所出现的新内容、新要求,监测机构及时更新并确认,使其确保监测与时俱进,杜绝使用过时的监测标准。如果出现疑问,监测机构必须通过权威网站查询以及咨询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
2.2标准要进行选择性的使用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监测对象污染性质的不同,制定与之相符合的监测方案,同时选择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标准,要根据国家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区别联系进行选择,针对已经制定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需要依照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监测。而对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里面所欠缺的相关标准,则应当依照国家标准进行监测。需要经过全面论证区分,使用综合标准或是行业标准,针对环境工程的行业性以及综合性,建议将行业标准作为首选,行业标准缺位的情况下,使用综合排放标准。对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大气、水质、噪声排放标准做到心知肚明。
2.3科学选择执行时间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排放标准检测过程中都应当依据新旧企业实施时间的不同进行监测,通常选择两个时间段,依据环评审批的具体时间进行监测(然而锅炉监测例外,其执行时段必须依据企业的安装时间来监测,不得依据其他标准),依据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环保设施项目报告书(表)作为监测指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