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1篇

一、调整机构,加强领导

根据局领导班子和科室负责人变动情况,及时发文调整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

1、加强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心组法律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学习制度,切实提高局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警示图片和将检察机关请进来,利用林业系统发生的典型案例,开展案例大讨论警示教育等形式,警示和教育林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其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林业系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不断提高防范职务犯罪的能力。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

1、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制度,规范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2、适时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重视行政处罚程序合法性。坚持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的原则,努力提高林业系统的办案质量和效率,坚决纠正违法和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避免行政诉讼风险。

3、适时开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活动,保护森林资源。利用开展各类专项行动的机会“以案释法”,一方面不断提高林业队伍自身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职责;另一方面使违法行为得到有效的遏止和惩处。

4、严格依法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行统一受理,限时办结等制度;为民办实事过程中继续实行首问责任制;进一步规范窗口建设,实行充分授权,提高权限内审批事项和对外办理手续的现场办结率;严格行政处罚程序,坚持执法为民、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有效地保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公开制度和推进林业信息公开工作协调机制。利用林业网、林业等平,加快林业信息公开,方便公众对公开林业信息的获取和查阅。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2篇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今年来,执法大队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次召开执法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标语、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整改活动,利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广大干群及企业业主进行林业相关法规的培训。对已查处的典型案件,以案释法,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方的效果。大力宣传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相关政策法规,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生态意识和森林资源保护法制意识。

(二)多措并举,严密部署,有效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近年来,林业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严防死守,重拳出击,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维护了森林资源安全。一是三级联创,梯次执法,实行网格管理,加强对基层护林员监管,强化对采砂、采石源头管理,发现案源立即报备林业局,出现涉林违法行为而又没有报备的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林业局予以解聘。二是层层压责,网格管理。实行县、乡、村、组、护林员五级责任制,对全县森林资源进行逐级分解,化分网格,交叉执法;三是三级联创,梯次执法。为确保森林资源管理到位,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创促进森林资源管理上台阶;四是在林区设立举报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的“耳目”、“眼线”作用,实施重点打击,巩固环保攻坚设成果;五是加大力度,重点清理。为确保工作实效,针对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擅自使用林地和非法开矿、采石等违法使用林地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对于不配合、不接受管理的林地使用单位和个人从严从重处理,并依法取缔其对林地的使用,限期恢复植被;对违法使用林地数量较大,构成犯罪的移交森林公安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六是实施“三断三清一恢复措施,加强石材企业环保达标。执法大切实按照乡、村、组森林资源属地管理制度,执法大队实施保护打击的管理方法。联合县环境保护局、水利局、安监局、自然资源局,对三无企业实施了“三断三清一恢复”措施,即断水、断路、断电、清料物、清设备、清场地、恢复植被。对没有办理林地使用许可手续的企业,执法大队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勒令整改恢复植被,否则依法取缔对林地的使用,对办理林地使用许可手续的企业要求整改恢复植被,不允许石头乱堆乱放,不达标坚决不复工验收。

(三)以“绿卫专项行动”为契机,以“绿盾”专项行动为重点,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根据上级精神指示林业局组织执法大队、湍河湿地管理局、森林公安积极推进绿盾行动。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严防死守,重拳出击,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维护了县域湿地资源安全。执法大队为了加强县域森林资源安全,组织执法人员对林地采砂采石进行专项打击并督促恢复植被,对湍河湿地、恐龙蛋保护区目前,全县已下发了通知书40余份,已拆除7处房屋,拆除共计25间,拆除移走预制板石材若干、机器设备3套,并已栽植树木恢复湿地50余亩。

(四)、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积极开展森林督查工作

为确保森林督查工作有序开展,依法保护县域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大队以森林督查专项行动为契机,采取措施,制定方案,强力推进森林督查大检查,确保非法占用林地资源和无证采伐林木现象不留死角:一是摸底排查。为杜绝漏洞,执法人员深入乡镇,进行拉网式排查、登记、汇总分离,找出重点,为全面开展清理整顿提供保障。二是强力宣传。开展森林督查工作以来执法大队把宣传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出动宣传车,印发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通知宣传单和征占用林地告知书,深入各乡镇石材加工企业和乡村进行宣传,形成浓厚氛围,迅速掀起森林督查大检查热潮,使非法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学法、知法、懂法。三是加大力度,重点清理。为确保工作实效,针对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擅自使用林地和无证采伐林木的,尤其是非法开矿、采石等违法使用林地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对于不配合、不接受管理的林地使用单位和个人从严从重处理,并依法取缔其对林地的使用,限期恢复植被;对违法使用林地数量较大,构成犯罪的移交森林公安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四是加强审查,杜绝漏洞。为确保林地征占用合法、有序、规范、防止少批多占现象。执法大队人员按照依法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台账,深入矿区对办理征占用林地使用户对照坐标和四至范围进行现场查验,对出现少批多占现象,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到执法大队接受处罚并补办林地使用手续。

目前森林督查总图斑206个:其中16宗办理有林地许可证,误判91宗,特殊情况难以查处13宗,已处理67宗,19宗未查处。目前,己立案86个图斑,已结案67个图班,待查案件涉及19个图班,有效管护了县域内的森林资源。

(五)强化木材流通管理,确保林区秩序稳定。

一是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从外县购进的木材、二次起运的木材、农户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行政机关处置木材进行监督管理,属合法来源的木材,方可申请办理木材运输证,否则依法进行处理;二是定期对加工厂原料来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木材的合法流通;三是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对各中队和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四是对道路木材运输进行严格管理,对加工厂点木材运输实行全天候监控;五是实行各中队联动执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效率与行政效能,有效打击非法运输木材行为。

(六)加强依法行政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1、为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依法行政。执法大队采取交流讨论、案例评析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执法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评查分析,对照借鉴典型案例的做法和经验,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不断强化执法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执法人员对各项执法环节的要求能够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切实提高业务技能,为更好开展各项执法工作奠定基础。全年共组织业务培训3期,并进行了考试。

(七)开展绩效考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要求,细化、量化、具体化工作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三级考核监控机制,即岗位自评、中队考核和大队考核。通过三级考核,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及时掌握每个岗位的工作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有效促进工作落实。

(八)规范办案程序,不断提高案件质量。

案件质量是执法部门的生命线,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对涉林案事件主动出击,积极查处,同时不断规范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做到严把“四关”。一是把好立案关。执法人员在接到报案或发现案件线索后,在第一时间受理登记,一般案件按程序报中队长和主管领导立案后进行调查处理,较大案件由大队长初审,报主管领导立案后,确定专案组查处。二是把好审核关。强化林业行政案件法制人员审核制度,每一案件在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后,必须由法制人员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法律适用、处罚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达到要求后方可报主管领导审批。三是把好督查关。每年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采取自查、抽查、评查反馈、整改、跟踪复查等方式对抽查的行政案卷进行评议打分,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有问题的案卷要求限期改正,优质案卷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交流;四是把好联审关。成立了联审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议案。凡是超过10000元罚款的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必须上报联审会集体议案,防止执法人员不按规定随意处罚,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不断提升执法质量和水平,切实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正是由于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了案件质量件件过硬。近年来执法大队办理的行政案件中,无一错案发生,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九)建立林业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保护机制。

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与县检察院、法院加强衔接,加大力度查办盗伐林木、毁坏林地刑事案件,并根据破坏程度和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探索开展修复补偿工作,督促犯罪嫌疑人采取承担劳务、给付货币、亲友代替修复等方式,通过补植复绿、土地复垦等方式恢复生态功能,将林业生态破坏的损失将至最低程度,并实现林业生态修复和教育感化效果的最大化。

二、其他中心工作

1、抓好督导检查,严明工作纪律

今年以来,大队重点加强了对执法人员履职履责、作风纪律执行和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的监督检查,经常深入各单位开展专项督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规范执法行为。

2、宣传贯彻“禁伐令”,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

一是大力宣传天然林禁伐及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意识。同时,结合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教育林区群众,增强执法震慑力。二是对乱砍滥伐、非法收购天然林木种植食用菌、乱粉木屑等涉林违法行为,依据林业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3、处理信访案件,实现信访稳定

在对信访案件的办理上,不断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健全信访工作程序。在接到群众来信来访后,认真进行登记,交由相关单位限期进行调查处理。结案后及时完善相关手续,及时存档。对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做到特事特办,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及时答复、及时上报。全年来,共调处信访案件28宗,由于信访案件办理得力,程序合法,未发生因林业案件出现越级上访现象,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4、两法衔接平台运行。按照县政法委、检察院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行,认真输入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相关信息、扫描上传相关法律文书。

5、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局活动办的总体安排部署,扎实有序推进

6、安全隐患排查。按照局“查尽责、除隐患、保安全”活动的有关要求,组织各执法单位做好辖区内林产品经营加工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7、防火纠察工作。组织森林防火纠察人员,在春节期间坚持每天深入林区对各乡镇森林防火值班情况进行督查,认真登记填写相关表格并及时汇总上报局防火办,并深入全县各乡镇主要林区进行森林防火宣传。

8、办证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树立林业窗口形象,在办理林木采伐证、木材运输证等林业证件时,做到恪尽职守,优质服务,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实行无节假日服务。半年来累计发放采伐证、运输证600多宗。

9、“双公示”工作。根据局党委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

10、为贫困职工送温暖

为贯彻落实全县扶贫攻坚行动,巩固和拓展扶贫帮困活动成果,积极履行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执法大队组织大队人员对杨荣伟、王占盈等贫困职工进行慰问,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使贫困职工在春灯节前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

1、林业执法人员办案水平还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作风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还有待于加强。

四、2020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思路

1、认真研究学习新森林法,并制定措施工程落实新森林法的实施;加强业务培训,计划组织8至10期轮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动态。

2、完成局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4、以各类打击破坏森林资源活动为=重点,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5、扫清森林督查工作遗留

五、建立机制

1、建立部门联动,协同作战的资源保护工作机制。

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林业、自然资源、水利、环保、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参与的森林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在齐头并进、齐抓共管的同时,定期召开会议,互通信息,商讨疑难事项的处理,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堵塞打击漏洞,突出打击成效。

2、建立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机制。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严格治理事故隐患,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以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实现“三个零增长”为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全民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源头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到20*年底,全市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力争同比下降10%,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率达85%以上;全员安全培训继续深化,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安全培训率达95%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95%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率达100%,行政处罚结案率达95%以上,行政复议、诉讼维持率达85%以上。

三、工作步骤

㈠、动员部署阶段(3月底前完成)。镇政府成立以陈万钦镇长为组长,副镇长刘晓为副组长,*山公安分局林道孟等12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镇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开展宣传,悬挂横幅宣传标语12条。

㈡、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11月30日)。采取日常执法检查和开展集中行政执法相结合,综合监管和专项执法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全镇联动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周”活动。镇安监中队定期对全镇企业、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及时通报检查和整治情况。

㈢、自查总结阶段(12月)。镇经济发展办、安监中队分别于7月份、11月份专门组织力量对镇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建档成册,并以书面形式写成镇“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工作总结,在12月10日前向市安委办报送。

四、工作重点

执法工作重点是: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力,不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待业未经许可进行生产经营等行为,特别突出对C、D类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五、工作措施

㈠、建立安全生产执法曝光制度。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镇企业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报市安监局,由市安监局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

㈡、实行死亡事故单位挂牌和停产整改措施。对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依法实行停产停业整顿,悬挂“安全生产事故警示牌”,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㈢、完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网络等渠道,完善有奖举报措施,建立“有报必查”的工作机制,发动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

㈣、开展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在去年实施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工程的基础上,抓质量、抓深化、抓查漏补缺和再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市府下达1350人次的培训目标任务。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从严查处生产经营单位不执行安全生产培训规定的违法行为。

六、工作要求

㈠、周密部署,加强领导。“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长效监管机制,是20*年全市安全生产的一项中心工作,列入本年度镇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为切实加强对全镇“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的领导与组织协调,镇政府建立以镇长陈万钦为组长,副镇长刘晓为副组长,镇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林道孟等12人为成员的*镇“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高度关注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科室分头落实。

㈡、健全机构,落实责任。镇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28号)精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尽快使安监队伍能正常开展工作。要依法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做到落实责任,目标定人、责任到人;公安、交通、规划、教育、卫生、国土资源所、房管、工商、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联合执法机制。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开展相应的安全生产执法活动。通过发挥执法的强大功能,推进事故隐患治理、全员安全培训、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三大工程”,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㈢、加强培训,规范行为。一是要加强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安全监管人员开展广泛的法律知识学习、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着力提高执法水平。二要完善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实施对执法资格的管理,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三要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对所有的案件,在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拟定行政处罚决定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操作规范,切实做到程序全法。四要坚持文明执法。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单位要坚持公开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都要使用文明用语,告知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救济途径,做到行政处罚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行政相对人主动配合与从轻处罚相结合,树立安全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4篇

摘要:价格法的基本制度为价格法的主要教学内容,要从具体环节上、学科互动上运用理论教学途径;要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学实习、了解国家和地方价格立法体系等实践教学途径来领悟价格法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价格法 教学内容 教学途径

法律对于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在于法律秩序使市场行为有一定规则,法律原则如同竞争原则一样,是市场经济的最高原则。价格法的法治作用至关重要,价格法的宣传与教育、研究与学习同样至关重要。 

 

一、价格法的内涵 

价格法是调整价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国家为调整与价格的制定、执行、监督有关的各种经济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价格法的调整对象概括地讲就是指与价格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有关的各种价格关系。 

 

二、价格法的教学内容 

价格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价格法的概念、地位、作用;知悉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掌握经营者价格行为;懂得政府定价行为;价格监督检查以及违反价格法的法律责任等等。掌握价格法的基本制度,其核心内容则要掌握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经营者价格行为、政府定价行为、价格总水平调控、价格监督检查、违反价格法的法律责任等。 

 

三、价格法的教学途径 

(一)价格法的理论教学途径 

1.通过理论教学学时从具体环节上掌握价格法的教学内容。从了解价格及价格的作用为起点来了解价格法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其任务。在讲授经营者价格行为上要通过经营者定价的原则与依据、经营者的价格权利与义务、经营者的价格违法行为等环节来阐述此问题。在讲授政府定价行为上,要阐明政府定价的范围、原则、依据、政府定价权限划分、政府定价程序等。在介绍价格总水平调控内容时,除告知学生了解价格宏观调控的一般目标、手段外,特别要了解紧急情况下的价格干预措施的必须性、手段与作用。对于价格监督检查要知晓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及其职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的途径与作用、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制度等。针对违反价格法的法律责任,要从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政府部门及其价格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几方面来加以论述。 

2.通过学科互动从关联环节上掌握价格法的教学内容。价格法的教学内容除在经济法课程内容中会涉及到外,在行政法、刑法等课程中或多或少也都会涉及到。在经济法领域,价格法内容主要归属于宏观调控法领域,不过在市场规制法领域也存在价格法的相关内容。在行政法课程中,政府针对价格的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同样是值得关注的方面。 

在刑法领域,价格违法犯罪内容的体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刑法对价格犯罪归类没有明确的直接的规定情况下,有学者曾以犯罪客体为标准,将价格犯罪分为商品和服务价格犯罪、行政性收费犯罪[1]。价格犯罪在实践中往往具体体现为操纵市场价格罪、低价倾销罪、价格欺诈罪、牟取暴利罪等。从价格法的上述内容体现来看,教师在讲授价格法时,应从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等学科互动的角度出发,比如在经济法课程内容教学中贯穿行政法、刑法等课程中涉及价格法的内容,使学生对价格法能够全面地掌握

(二)价格法的实践教学途径 

1.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进行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人式”教学法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在教学中,案例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价格法领域有很多典型性的案例,了解这些案例对深入了解和掌握价格法的相关内容是大有帮助的。比如,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曾于2007年9月18日至19日在山东省召开了“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分析会”,从全国各地报送的案例中精选出石家庄市洗车行业价格垄断案、山东某啤酒企业低价倾销案、上海某房地产公司价格欺诈案、某贸易有限公司牟取暴利案、 某互联信息服务分公司价格欺诈案五个典型案例在会上进行了研讨分析。 地方上物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案例也是典型的写照。 

2009年7月23至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了第二届“价格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研讨会”。研讨会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选取新疆、浙江、上海、广西和安徽的五起典型案例,以ppt演示的方式,对案件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经验启示作了详细介绍。这些案例既有价格串通、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案例,也有行政性收费领域的典型案例,还有涉及复议和诉讼的案例。涉及价格串通的构成要件、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的区分标准、违法所得的计算、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的关系、证据的证明力等诸多法律

编辑整理本文。

问题[2]。案例研讨会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对口措施,引入案例研讨法、案例培训法和案例公布法等三种核心案例法,使得价格法制工作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推进。同时,这些案例在教学上也同样是具有极大意义的,通过案例学习,能够有效、具有针对性地学习价格法的相关知识。 

2.通过教学实习来进行实践教学。近些年,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价格管理监督上做出了自身的努力。学生在学习价格法时可去物价管理和监测部门进行实践学习,了解价格监督管理体制,了解价格法制建设步伐。可通过物价管理部门的介绍了解物价执法部门的手段与程序等。可通过了解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等了解价格行政许可事项、通过了解监审证办理 收费许可证办理等方式了解与价格有关的非行政许可事项。通过了解食用油、肉禽蛋、副食品等城市居民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成品粮价格监测、城市居民日用工业消费品零售价格监测、成品油等能源价格监测、有色金属等工业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监测、交通运输等城市居民服务价格监测,从而掌握各项价格监测制度以及价格监测专项报告制度、政府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 

3.通过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价格立法体系来进行实践教学。199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是我国价格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价格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以《价格法》为中心,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价格法体系。这些法律、法规、规章主要有《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价格监测规定》、《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管理办法》、《食盐价格管理办法》、《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等等。在地方价格立法上也是如此,各省出台的与价格监督管理有关的地方法规规章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与途径。对这些地方立法及时了解,更能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了解价格法的实际体现。 

 

参考文献 

[1]王连生。价格违法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1~293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院校;环境法;教学方法;农林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湖北武陵山区的生态建设空间进一步挤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压力日益加大。据我国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主要结果显示,2009-2013年期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其中约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区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行政执法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在实际农林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暴露出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强化林业资源保护专业人才队伍法制化建设迫在眉睫。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我校林学、园艺专业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获批为第一批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对于我校的农林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民族地区农林从业人员的环境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环境法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对环境法律意识强的农林人才的需求类型的客观变化。因此,立足现实,运用法律机制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形势,成为农林专业环境法教学改革需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优化环境法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点

1.高校环境法教学内容的现状。环境法涉及法理学、刑法等法学学科,还涵盖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环境法教材体系涵盖内容广泛,各高校开设该课程情况不一样,仅湖北民族学院,法学、环境工程、林学等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作为受众的本科生专业背景不同,针对农林等非法学专业环境法教材,与法学专业相比,应有所区别。目前,国内环境法教学内容大致包括法学理论(环境法基本原则、环境法基本制度等内容)和单项法律条文(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两个方面。对于法律理论部分,理论性强且较抽象,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学习热情不高,教师一般感觉不好把握。法律条文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繁杂,如污染防治类法律,各种各样的术语和数据会让人感觉缺乏实际性,学习效果不佳。

2.环境法教学内容的完善建议。根据农林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选用环境法权威教材,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三版),汇聚了北京大学瑞林环境法研究团队的成果,吸收了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改革成果和环境管理与司法实践新经验,在教材编排及内容方面适合非法学专业,其中“扩展阅读”和“案例讨论”涉及基础知识和案例,极大地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文内容。[1]同时参考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其他教材,如钱水苗主编的《环境资源法》、韩德培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曹明德主编的《环境资源法》、吕忠梅著《环境法案例辨析》、蔡守秋主编的《环境资源法教程》。[2]由于我国新环境法于2015年开始施行,相关的环境法教材没有及时更新相关的内容,因此,在环境法教学内容上,通过查阅文献和时事评论,结合我国立法新动态,补充新环境法的亮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法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农林专业的学生,需及时补充污染防治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人类同环境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污染物在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载体的迁移、转化和积累规律,探索其对有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将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贯穿于污染防治法的讲解中,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等。[3]抓住环境容量及自然资源利用行为的核心,突出生态承载力原则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与环境应和谐共处。在自然与资源保护法的教学内容中,农林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完整,已具备生态学、林学的基础知识,相对而言,森林法、水土保持法、防风治沙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内容较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较好。在教学内容中,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储量及污染、破坏的严峻形势,强化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认识,真正担负起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中的适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当前已广泛用于环境法授课中。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环境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6]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一些单项法和综合法存在长期争议,为适应新形势的环保需求,一些单项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如在大气污染质量标准及相关防治法律方面,2012年,新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强了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 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2013年1月,全国出现4次较大范围雾霾过程,涉及30个省(区、市),多个城市PM 2.5指数“爆表”,2013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国十条”)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两个重头文件。因此,案例教学法中存在案例时效性问题,对于案例分析,需考虑其依据的法律条文是否修改版本,尤其是新法和旧法变动较大时,需对比分析。在选择案例时,多引入当前的热点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事件,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案例选择具有真实性。在金瑞林主编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三版)教材中有些案例,很多可以找到其事件发生的原型,搜集媒体对于该事件的报道,讲解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通常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1]另外,案例地域性问题,除了搜集全国典型案例外,多结合湖北恩施地区的环境问题,如环保局行政执法、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盗伐滥伐林木、侵占林地等,易引起学生的警觉,加强其环保意识。由于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普遍,构建多媒介形式、多样化的案例教学形式容易实现,以解决学生运用环境法律解决实际环境纠纷的操作技能不高的问题。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实录形式、列举形式和视频案例形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7]同时,为提高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技能,必须循序渐进地实施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的案例,涉及环境法内容较综合,如企业违法排污、环保监督管理人员失职、重大环境事故的应急响应、公众参与、渔民损失补偿法律救济、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等。因此,该事件可贯穿于整个环境法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讲解其反映出来的环境法问题,不仅可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可提出新的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连续性较强、印象深刻,学习效果也较好。因此,结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从完善案例内容和案例教学方式出发,构建多媒介形式的、多样化适用的教学案例库,通过正确适用的案例库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机制。

2.尝试“模拟法庭法”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民族院校农林专业师资水平的限制,要筹措环境法律诊所存在很大的现实困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纠纷的能力,模拟法庭在教学实践环节的应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形式一直被法学院广泛采用,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态度。与法学专业相比,农林专业在法律基础理论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模拟法庭的开展实质采用辩论的形式。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模拟法庭,给出一个典型的案例,学生以“原告”或“被告”律师的身份出庭,“法官”由教师担任。[8]教师根据学生的临场表现点评,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学术理念内涵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口才,培育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全面、深刻、反向性和多维性思维的习惯,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9]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模拟法庭法”需注意的要点,对农林专业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新鲜的尝试。除了参考经典的环境纠纷处理案件的案例,需强化学生对模拟法庭实践的理念,如亲临学校法学院模拟法庭的审判现场,关注《全国模拟环境法庭大赛》等。通过观摩学习模拟法庭,了解司法审判实务技能,举一反三,将实际案例进行必要的“学术加工”,使模拟法庭使用的案例兼具实践性、生动性和丰富的学术理念及法的精神的内涵。

3.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目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环保宣传才起步,一些环保公益组织已开始相关工作,民众的环保意识已有一定提高。由于农林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生环保专业知识缺乏影响其对环境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学习。例如,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会对理解和接受环境法中环境标准制度较为容易,而农林专业学生会感到不习惯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除了讲解自己对法律的理解,还需要引导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从环境法学教育中领会法律批判精神以及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0]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被动式的灌输教授方式,加强学生自发学习的培养。一方面,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参与和过程的教学评价等,做到全方位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而使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得到保障与提升。[11]另一方面,采用“专题演讲讨论法”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专题演讲讨论法将演讲和讨论有效结合起来,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公开性的特征。[12]在教学中,应用专题演讲讨论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例如,针对教学内容或一些热点的环境事件,学生对此感兴趣,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口述等讲解形式,锻炼其从环境法学角度思维的能力,将学习兴趣与环境法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对于环境法的法律责任内容,课前让学生集中练习典型案例,带着疑问到课堂,让“互动”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法律意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四、组织参观实习,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环境法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和林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组织学生到恩施州林业局参观实习,培养学生实践和观察研究能力,通过参观实习将所学专业融入到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中,学生参观实习的积极性高,效果较好。通过林业局工作人员的专业和务实讲解,有助于学生系统、直观地认识目前林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形势:介绍了恩施市林业资源概况,森林、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规划、管理、执法工作等,讲解了对于违反《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实际执法难度和力度等情况,以及林业产权的认证工作。当前林木的盗伐和滥伐情况中很多涉及到采伐许可证以及林权制度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目前恩施地区在明晰产权、核发林权证方面的工作,以及面对山林纠纷时,工作人员的行政调解效果;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开展的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通过参观实践活动,学生更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法律在林业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熟悉林业行业特点和自身专业技能要求,并充分把握专业学习与自身未来发展定位的关系。因此,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塑造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环保法律意识强的新型复合型农林人才,为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储备力量。

五、结语

强化复合型的农林人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对于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针对环境法课程特点,结合民族院校农林专业的具体教学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行之有效的卓越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主动适应资源环境保护现实需求以及就业多元化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第三版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谭柏平,谢清平.高校环境法本科教材评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47-151.

[3]周丽.关于完善环境法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88-89.

[4]冯嘉.负载有度:论环境法的生态承载力控制原则[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146-153.

[5]谢伟.案例教学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适用―以环境法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0-111.

[6]朱利霞,张蓓.《环境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8,(5):208.

[7]魏静.试论法学素质教育在环境法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4,62.

[8]王.《环境资源法》课程建设摭谈[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4):29.

[9]冯铁柱.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24):222-223.

[10]王燕.环境法教掌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6):234-235.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6篇

(一)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管理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扩大党内决策民主。每月10日为局党组书记接待日,每月20日为局长接待日,每月打开一次“党员意见箱”,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梳理,书面批转相关股室进行办理,办理结果在班子会和干部职工会上进行通报,有效地把基层组织及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完善决策论证和列席制度。成立“*县林业局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除班子成员外,聘请局支部委员会书记、办公室主任、人事科教股股长、计财股股长、纪工委书记为委员,参与重大决策议题的咨询论证,同时列席局党组会、局行政领导班子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重大决策。

三是不断深化改革,拓展选人用人民主。局党组在选用股、所、站、场负责人时,在提名、考察、表决等关键环节要扩大差额比例,按照职位二比一确定考察对象,按照20的比例进行差额表决。按照职数、条件、过程、结果“四公开”,公开选拔、定期交流轮岗、竞争上岗等形式选拔使用干部。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推进党内管理民主。健全党内评议,每年组织一次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党代表、党代表评议局党组成员“三评制度”。用党务公开栏通报评议情况、整改情况,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加强领导,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

一是调整充实和建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2009年5月调整充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局党组5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二是层层分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目标。以元林党组字〔2009〕24号文件下发了《*县林业局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到局领导班子成员和股、室、站、场。

三是层层签订责任书。根据林业部门工作特点,制定《*县林业局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由党组书记分别同十七个股、室、站、场负责人层层签定;全局党员干部分别作出“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承诺”,并在年终进行了考核。

四是落实“预防*县林业系统职务犯罪”工作体系。制定《*县林业局2009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每季度同县检察院进行一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交流;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廉政档案,按期登记个人收入情况;加强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预防职务犯罪发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林业科学发展环境。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构建林业科学发展环境。2009年3月至9月重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在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在结合林业实际上下功夫,在务实创新上下功夫,在统筹兼顾上下功夫,在谋划发展上下功夫,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围绕林业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努力形成林业科学发展共识;四是认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照党内民主生活会程序和要求,本着高度负责,襟怀坦白的态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围绕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党性修养、工作作风、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问题,对局党组的工作和领导班子成员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了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根源,并进一步理清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局“推进科学发展,提升森林质量,建设现代林业”的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了整改的措施,为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发展环镜。县林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做法在全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会上进行交流。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林业干部职工业务水平

县林业局党组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扎实抓好林业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工作。

一是定购学习资料。局党组定购《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楚雄州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简明读本》、《创建廉洁家庭—家庭廉政教育读本》到局班子成员和相关股站室,同时按要求征订《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党建文会》、《党课》学习资料;二是抓廉政建设“阵地宣传教育”。设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黑板报宣传专栏”,定期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条例、政策法规、案例警示等内容,做到每月一期,由各党小组和各股室轮流主办;三是坚持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每周一职工会和每月十二日的支部会,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警钟常鸣—楚雄州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和四项制度内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提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利用各种机会培训业务骨干,定期不定期选派干部职工参加省州业务培训74人,2009年8月举办全县林业系统综合素质培训班,122人参加培训,使林业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四是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八条禁令》,学习正反典型材料并结合个人思想实际写出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四)加强科学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工作的监督检查,把依法治林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把服务、促进、保障林业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严肃政治纪律,加强对中央、省、州关于林业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围绕扩大内需促进林业发展的政策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在系统内开展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的督促落实,切实加强对林业资金、项目的监管,确使各个林业项目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督促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三是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认真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监督。开展对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工作质量等问题,开展效能监察,把“四项制度”落到实处。四是认真抓好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工作。一年来未发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损在群众利益的行为。五是抓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局机关坚持办好党务政务公开专栏,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需要在内部公开的事项,都以会议、简报等形式及时公开,需要向社会公开的事项,及时通过电视、广播、张贴通告等形式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六是坚持林业建设工程招投标,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坚持林业建设工程招投标,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并按要求签定《建设工程廉政合同》,使林业工程建设实现公开、公正、透明。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项目监理制,使林业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五)打造廉政文化,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按照县纪委、县直机关工委《关于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的通知》要求,县林业局在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中重点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廉政舆论环境、做到警钟常鸣。拿出5000元为局领导班子定制“廉正警示语”。投入资金3万元在明显位置设立机关工作人员公示牌和党务政务公开栏;在机关院内,办公楼层各楼梯口和走廊显要位置设立16条廉政建设警示语、名人录;制作20块廉政建设警示牌子发到每一个办公室,按期更换内容,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多形式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开辟每两月一期《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栏》专栏;在自办刊物《*林业》上开辟“党风廉政”专栏,定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知识的宣传;每个股室轮流刊出廉政建设宣传内容简介,让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

三是强化廉政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在大会议室设立一组廉政书柜,一组报夹,供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在小会议室明显位置悬挂《》内容,加强党支部建设边。

(六)开展爱家、爱岗、爱县活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上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进林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局党组在林业系统中开展“爱家、爱岗、爱县”主题实践活动的领导,成立*县林业局“爱家、爱岗、爱县”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照“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全面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一是开展“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活动,由妇委会牵头组织开展一次“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创造和谐社会氛围。二是开展“弘扬社会公德,展示文明形象”活动,结合酒后驾车集中整治工作的要求,由局车管办牵头在机动车驾驶员中开展“文明驾驶员”活动。三是开展“弘扬职业道德,提升爱岗敬业精神”活动,开展“我为林业献一策和金点子”活动,全体干部职工每人为林业事业的发展提出不少于一条好的意见建议。四是开展“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活动,结合扶贫挂点工作要求,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切实为挂点村办实事。五是开展破解难题、推动落实、集中攻坚活动,破解1至2个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难题。六是开展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活动,由局机关党支部和局“四项制度”办公室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切实转变创新发展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紧迫感和危机感、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能不高、法纪观念不牢、冷漠生硬、麻木不仁、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力等问题,真正使党员干部思想真触动、问题真解决、作风真转变、工作真落实。七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年终述职考评,对各股室场站负责人进行评选,给予表彰奖励。

(七)加强工作落实,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7篇

一、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县森林公安局始终把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摆在执法工作的首位来抓,采取多种教育和培训方式,切实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一是积极开展教育活动。针对少数民警思想中存在的人权观念不强、宗旨意识不牢、执法思想不端正的状况,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逐步扭转了多年来形成的重发展轻法制、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服务的不和谐局面,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了现代法制理念。二是努力搭建执法交流平台。该局专门编发了《//森警》月刊,并在《//森警》月刊中为民警开辟了“以案说法”、“案例分析”、“个案点评”等专栏,民警可以将在执法中的收获、典型案例以及对一些重点法律在实践中运用的体会通过《//森警》及时与其他民警交流,大大促进了民警执法能力的快速提高。同时,该局还结合“五%26#8226;五”普法工作,开展了送法律下乡活动,建立为林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的服务站,在对林区的法律宣传与服务中,民警自身的法律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为民警的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大力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县局以“大练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三基”工程建设等活动为契机,根据森林公安执法的需要,结合各岗位的不同特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制定各岗位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把民警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作为“大练兵”和苦练基本功的重要内容,在执法过程中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每月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四是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一方面,该局坚持“三个必训”的原则,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制度,确保执法民警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防止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从事执法工作。同时,注重对新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时更新法律知积。这些年来,该局每年都要对全体民警进行一次轮训,并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百分百地完成了调训任务。

二、强化执法机制,着力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规范执法权限。200/年,//省//市人民检察院、公安局、林业局下发了《关于明确县级森林公安机关执法权限的通知》,规范了全市县级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权限,明确了县森林公安局可以独立对森林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涉林治安案件行使治安处罚裁决权以及有关林业行政处罚权。该局及时提出建议,由县政法委牵头,邀请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公安局局长、司法局局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县森林公安局召开协调会,就落实《通知》精神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很快达成一致,落实到位,为该局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提供了更强大的法律武器。二是实行案件办理质量的“五级负责制”,即:主办民警、办案单位法制员、办案单位负责人、局法制科审核民警、分管局领导五级负责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实行疑难案件会诊制。该局成立了案审委员会,遇有重大、疑难案件,通过案审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或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进行分析、处理。遇有案情复杂、影响大的案件或违纪案件,提请该局党总支讨论,主动邀请检察机关派员提前介入、纪检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准确客观地分析和决策,避免出现执法偏差,既精确地打击犯罪又能确保执法质量。四是强化相关部门的协同责任。该局办公室负责对各办案单位的执法质量进行跟踪监督,政工部门协同法制部门建立了民警执法档案,将民警的执法情况和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全部记入档案,并作为年终各项考评的依据。五是加强规范执法的保障建设。目前,该局设有单独的接待室、

行政复议接待室、听证室和综合性的法律资料室。购置了8台电脑,新增、更新了6台办案用车,配齐了警械装备,为稳准狠地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提高办案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六是加强案件办理的透明度。该局建立了森林刑事案件破案回告制、治安案件和林政案件的公示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定时报告制,营造出良好的执法环境。

林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范文第8篇

一、突出贴近群众的亲和力。开展征集廉政格言活动,从大家创作的13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386幅,在系统内网上发表,供大家学习品评。省局带头,将地税楼宇文化中的廉政内容条幅,请本单位业余书法作者题写,使干部职工感到亲近、有说服力。发动系统上下制作形式多样、富有人情味的廉政提示语。沈阳市浑南地税分局在政治教育基地设置一块电子屏幕,播放父母、妻儿的廉政寄语,颇为动人。来自亲人肺腑的期望,有效增强了大家自我约束的内动力。实践证明,每一种价值观念的确定需要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感知和领悟。廉政文化建设只有贴近群众心理,吸引群众参与,引起群众共鸣,才能提高亲和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思想教育的渗透力。把廉政教育与中心工作、“三德”教育结合起来。将廉政教育渗透到工作规章、服务流程中,增强宗旨意识,纠正不正之风;在公德教育中引导大家克服羡腐、攀比、从众心理,树牢有公德必先守清廉的意识;节假日给家属发公开信,“三八”节召开家属座谈会,请他们帮干部职工把住家门、守住后院。领导干部“上一线上讲台”,局领导每人每年给局机关至少讲一次廉政党课。省局机关在厅廊按照廉政、勤政、节俭、励志纵向排成四条功能线,以党建、英模、学习、文化等横向主题展出,共有118块展板,还专门培养解说员,将全局职工分成9批,逐批逐条宣讲,并规定凡新调入干部第一堂课便是进行厅廊文化参观。按照导读、阅读、讨论、网上展示、大会交流、评选优秀“六步读书法”,每年为干部职工购买4本书。实践证明,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件滴水穿石的工作,要努力通过经常性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果。

三、突出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大力选树廉政典型。2007年、2010年,经过自下而上的推选,在全省地税系统分别选树了一批廉政典型,组织巡回事迹报告会,将典型事迹编书下发,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局及各市局也都通过宣传展板、内部刊物、简报、信息报,为典型宣传开辟了专门栏目,使廉政教育始终保持一定的频率和较强的力度。制定有利于典型成长的政策,干部竞聘时凡是省局以上表彰的典型给予倾斜。实践证明,一个廉政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经常性、大力度选树和宣扬廉政典型,必将起到强大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