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战略问题

财务战略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战略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任何企业或部门缺乏资金的有效支持,都难以运作,所以这就决定了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但是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采取财务核算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式,但是该方式常常缺乏可行的战略性目标与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到企业的发展。为此,进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进,具体如下。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研究来看,由于受多种因素所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在目前存在下面的一些问题:

1.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是当前不少企业在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相比于传统财务工作,财务战略管理的开展往往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性人才,并需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这样一来才能确保财务战略管理各项工作内容得到切实贯彻。然而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现阶段不少企业一是缺乏足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二是人才虽够,但他们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其他工作之上,进而就导致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出现。此外部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由于多种原因所影响,他们对于财务战略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这一现象更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的程度。

2.财务战略和其他职能部门缺乏一致性、实效性、协调性

财务部门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内部的一个关键部门,但其并非一个独立个体,并且也不能独立,其和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想建设其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则应当要对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予以有效完善,并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进行有效协调。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当中,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往往和其他部门间的协调与联系较为缺乏。如,在企业年均公布的研发产品支出名单中,不难发现,都是通过企业财务部门统一来规划企业研发部门的研发经费。如若研发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缺乏统一的协调性,那么久极易导致经费划拨不足,而使得企业研发部门发展受限,导致研发不力,对于整个企业有着巨大的不利。

二、改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1.针对“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的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市场环境日渐多元化与复杂化,所以非常有必要构建和完善企业基础,这同时亦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当要加强企业人员的战略管理意识,由工作人员思想行为着手,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可通过定期开展有关会议的方式来向工作人员灌输战略思想,让其能够接受与认可财务战略管理,提升他们的相对意识,增强他们的认同观念。其次,应当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予以规范,打造一个优良的企业财务环境。不仅如此,还需积极转变以往的理财观念,设置有关学习培训,集中培训企业财务的战略管理人员,提升其专业技能,让其能够将自己的作用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增加企业高层财务战略人才数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2.针对“财务战略和其他职能部门缺乏一致性、实效性、协调性”的解决对策

财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部门,所以其工作重点需放于统筹管理资金上来,并将相关工作予以切实执行,从而保证企业每个部门均能够有效协调与发展,从而让企业能够有一个可靠的资金保障,切实推动企业的不断进步。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应当要加强对资金的统筹管理,并保证企业资金的顺利运转。并且要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指导,不断规范与健全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系统,并树立全面把控意识,对企业集中调控资金持有一个明确态度。不仅如此,还需要对企业资金统筹体系进行优化,提高有关部门的管控质量,以不断推动企业不同部门均在以财政部门为基础核心的体系上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在企业建设起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需将其积极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切实把控企业资金浪费、资金分散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整体企业得以实现良性循环运作。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在实行财务战略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若无法及时进行处理与解决,则必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不但会对企业整体效益产生影响,严重的还能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进行统一的统筹与规划,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财务战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卫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一个企业能力理论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32(6):67-70.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2篇

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自身财务发展和活动方向进行客观科学描述。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主要是以财务战略为目标,对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全过程进行的管理,以此来确保企业维持较高盈利能力的战略性思维和决策活动。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概述

1.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特点

第一,企业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最终都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财务战略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目标制定,以及战略实施等角度来看,都要与企业发展战略协调起来。

第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侧重于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实施而言,其不确定性更为明显,影响也更为直接,当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企业发展战略必须要转变,财务发展战略也要及时给与相应调整,以此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需要。

第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不仅仅是财务战略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而且还包括战略管理方案的实施以及评价等步骤,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四,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对于企业资本运作以及财务管理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主要是以战略管理思维,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运作的全过程,对于企业未来资本运营活动而言,是一个行为指南和导向标。

2.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类型

基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划分为不同类型。第一,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把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花费为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战略管理、公司股战略管理、企业并购战略管理、投资战略管理、资金筹措战略管理、投资战略管理、资金筹措战略管理等。第二,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讲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氛围初创期财务战略管理、企业发展期财务战略管理、企业成熟期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调整期财务战略管理等。第三,按照企业所处行业领域寿命周期的不同,可以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划分为行业幼稚期财务战略管理、行业发展期财务战略管理、行业成熟期财务战略管理和行业衰退期财务战略管理。

总之,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及时对财务战略管理方针和目标进行调整,综合运用稳固型财务战略管理、扩张型财务战略管理和防御型财务战略管理相关思路和措施,推动企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策略分析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构成企业总风险。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必须要选择不同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来控制企业总风险。

1.企业在初创期的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在初创期财务实力较为脆弱,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基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互逆关系来看,较低的财务风险和较高的经营风险相互配合,因此在财务上必须要保持稳健风格。例如,当企业在初创期,其负债筹资财务风险较大,而且融资成本较高,因此最好是通过股本资本进行筹资,而非负债经营。并且,企业在初创期的收益较低,对于资金需求较大,企业内部资金往往很难满足资金需求。在此阶段,企业往往采用零股利的股利分配政策,暂时不考虑股东股本分红。

2.企业在发展期的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内,其技术研发及生产形成大量固定资产,财务需求十分巨大,计提大量折旧更是使企业会计账面收益较低。虽然企业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在此阶段要根据风险特征和经营战略,采取较为稳固的发展型财务战略,由于企业内部供给资本难以满足资本需求,高风险引起高负债率,导致企业担负较高负债成本。在此阶段,企业可以通过股本资本追加或提高税后留存比来解决企业资金缺乏问题。如果这两种方式仍然难以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则可以在考虑负债融资,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利用财务杠杆效应,通过银行信贷,银行间周转信用贷款,对外公开发行债券、长期项目贷款等方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应该更倾向于剩余股利政策或者是零股利政策。

3.企业成熟期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在进入成熟发展期以后,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地位,经营风险较低,其财务战略就会发生相应转变,企业更加注重利润获取。企业在成熟发展期内,其财务市场增长潜力较小,产品市场需求饱和,降低成本成为其盈利的唯一途径,成本管理成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核心。由于现金流入增长速度较快,固定资产等新投资项目较少,固定资产购置所需资本支出主要是设备更新费用,折旧留存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企业现金流出量较少,财务风险较小,可以进行负债筹资,而且市场也可以高估股票价值和企业股权资本价值。

在成熟发展期,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主要是激进型筹资战略和现金性股利分红政策。激进型筹资战略主要是指在较高负债率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财务杠杆。企业在成熟发展期,现金流入量较大,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较强,而且拥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市场融资机会。为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企业要不断扩大债务融资比例和规模,包括提高资产负债率、股权回购等。现金性股利分红政策的实施,鼓动对企业收益回报期望较高,高股利成为企业这一时期财务战略管理措施必然,不仅可以提高鼓动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53-03

【作者简介】唐丰收,浙江万里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浙江宁波315100)

现有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仅局限于规范性很强的理论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中小企业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试图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几年总体倾向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及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是在宁波市经贸委举办的EMBA研修班上发放问卷。该研修班的学员都是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这些企业都是被宁波市经贸委认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每个企业一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在调查对象中,董事长占65%,总经理占20%,财务副总经理占5%,非财务副总经理占10%。

一、样本情况

1.样本行业分布。被调查的54个企业基本上属于工业企业,其中机械类企业26家(占48%),电子类企业16家(占30%),纺织类企业8家(占15%),其他类企业4家(占7%)。

2.样本的成长性分布。调查分别从资产规模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等三个方面考察被调查企业三年以来的成长性(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80%以上的企业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处于增长较快或很快的成长区间,说明绝大部分的样本企业三年以来,在规模和效益上,一直都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二、关于经营战略

财务战略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为了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适配性,有必要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查从企业战略意识、企业未来5年经营战略方向、企业未来竞争策略选择等三个方面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战略。

1.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54家中小企业中,有45家企业有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84%,仍有9家企业还没有制订3年以上的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16%。发展规划是战略意识具体化,我们认为,对未来有没有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反映企业战略意识的强弱。84%的被调查企业都制订了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说明总体上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比较强烈。当然,在经营环境变化节奏加快的今天,还有16%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没有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这一状况不容忽视。

2.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调查发现,97%以上的企业目前仅从事某一种产品(业务)经营。当问到未来五年内经营产品(业务)的选择时,有19家企业选择“专门在现有产品(业务)内从事经营”,比例为56%;有11家选择“逐渐扩展与目前产品(业务)相关的领域”,比例为32%;有4家企业选择“在几个与目前产品(业务)不相关的领域扩展”,比例为12%。这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坚持的总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专业化发展战略。

3.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企业竞争的策略主要有“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调查发现,对于未来五年企业竞争优势的定位,有75%的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其中有28家企业选择“产品创新差异化战略”,占51%,有13家企业选择“产品质量差异化”,占24%;而前两者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有9家企业选择“低成本优势”,占17%,有4家选择“营销差异化”,占8%。调查结果说明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多数成长型企业的竞争策略取向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的途径,实现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近年来,宁波市的中小企业在民工荒、能源紧的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与能源成本不断上升,过分依靠成本优势的竞争策略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提高技术、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这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观念和战略上可喜变化。

三、关于投资方面

投资战略是财务战略的核心。根据企业投资方向的重点不同,可以将投资战略分为内涵投资战略与外延投资战略。前者是围绕内涵扩大再生产,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投资,包括在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开发,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投资。后者是围绕企业外延扩大再生产,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

1.成长型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内涵式投资。为了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五年的内涵投资情况,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在未来五年内,主要在以下哪些方面加大投资(限选三项,并按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表明,①技术改造、开发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涵投资的重中之重:67%的企业将技术改造、开发列为第一位的投资,3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这与大多数企业将未来的竞争优势定位于通过提高技术能力的途径实施产品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是一致的。②健全管理制度也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涵投资的一个重点:19%的企业将健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投资列为第一位的投资,16%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5%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通常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初期,往往不太重视管理制度建设,随着企业的成长,管理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该问题,在未来打算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③对员工培训的投资也是未来几年成长型企业内涵投资的重要部分。说明在产品、技术、服务等被要求不断升级的外在环境的压力下,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员工素质、技能的改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开始重视通过员工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总之,大部分企业在未来五年内,主要投资于技术改造、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员工培训,这说明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主流。同时,内涵投资的这种偏好顺序也体现了中小企业未来对竞争优势的选择:技术能力和质量差异化。

2.成长型中小企业外延式投资战略的偏好

(1)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外延式投资战略。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未来五年内是否会加大外延式投资?如果加大投资,贵公司未来的外延式投资主要采

取何种方式?”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外延式投资战略的特点。调查表明,97%以上的企业在未来五年都会加大投资,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形势看好,因此,采取了扩张型外延投资战略。

(2)成长型中小企业外延投资方式的选择体现出其与经营战略的一致性。对于投资方式策略的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在企业现有基础上,直接扩大生产规模”,有39家企业,占72%;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有10家,占18%;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过参股,投资其他行业”,有6家,占10%。这种结果表明,无论是通过直接扩大规模还是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在如何扩大规模上,多数企业选择“在企业现有基础上,直接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通过并购途径来扩大规模。原因可能在于,并购的投资策略尽管有利于迅速扩大规模,节约现金流,但会带来相应的整合成本。只有当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增强时,通过并购,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对成长型企业更有利,风险更小。总之,调查结果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是吻合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与其专业化经营战略相一致的“在企业现有基础上,直接扩大生产规模”或“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策略。

3.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有助于提高投资战略的科学性、准确性。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的产权通常是高度集中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这常常导致决策过于集中、独断。因此,决策过程的民主性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调查发现,有60%的企业(33家)在重大对外投资决策时,采取“董事长提议,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然后下达执行”的方式。当然,还有20%的企业(11家)采取“直接由董事长决定,下达执行的方式”。采取其他方式决策的占20%。在投资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于重大的投资决策采取个人拍脑袋、独断的决策方式,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程度。

四、关于融资方面

1.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需求;技术改造、研发也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需求。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有融资需求吗?如果有,希望通过融资来解决哪些问题?(限选三项,并按照其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主要是用于扩大生产,63%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首要的融资需求,30%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是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实行扩张型外延投资战略的必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30%的企业将技术改造、研发列为第一大融资需求;65%的企业将技术改造、研发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说明,一方面成长型企业的技术改造、研发动机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成长型中小企业还存在缺乏技术改造、研发资金的现实问题。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体现了它们未来的投资战略。比如,不少企业需要资金用于技术改造、研发,这是与上述成长型中小企业内涵投资战略重点选择是一致的。

2.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在筹资时,会依次选择哪些筹资方式?”。调查表明,向银行借款是首选的筹资方式;其次是吸收外资。56%的企业将向银行借款列为首要的融资方式;26%的企业将吸收外资作为首要的融资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原因,我们设计问题“在需要长期资金时,贵公司是否愿意通过让出一定股份的方式获得?”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让渡企业控制权来获得资金的意愿程度。调查表明,表示“愿意”的只有16家,占31%,“无所谓”是8家,占14%,占“不太愿意的”或“很不愿意”的有30家,占55%。这说明,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老板因担心采取权益融资的方式会导致控制权的削弱而采取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而外资参股,通常对企业控制权不会构成威胁,因此,也受到一些企业的青睐。此外,调查还显示,绝大部分公司(占80%)在未来五年内还没有到股票市场中小企业板融资的计划,反映成长型中小企业对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方式不看好。也在表明,我国的股票市场(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板块)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增强其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3.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在筹资风险上选择低风险偏好。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偏好程度。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公司(有44家,占81%)有意识地使长期负债与公司自由资金的比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说明绝大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意识较强。没有该意识的有6家,比例是19%。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在经营战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是通过技术差异化)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

(2)在投资战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内涵式投资;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投资战略;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

(3)在融资战略上,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

(4)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相吻合,如对外部投资方式选择体现专业化经营的经营战略;内涵投资战略的重点体现了企业对未来竞争优势的选择。

(5)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体现了与竞争环境的适应性。调查表明,技术改造、研发、健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的内涵投资战略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现有或未来的经营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筹资战略也体现了投资战略的要求

(6)中小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尚待提高;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信心不足。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实现遇到困难。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足。

2.建议

(1)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管理与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与技能的培训。较强的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技能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调查表明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对经营者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财务分析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相关理论已比较完善。财务分析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要求,在以知识资本为首要资本的21世纪,同样对其产生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什么是财务分析呢?通过大量学者对财务分析这一概念的概括与总结,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一、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企业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

据相关权威调查,在我国有65%的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50%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序列中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长此以往,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就不高,使财务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资料来源方面的问题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举例来说,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单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其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准确。

2.汇总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情况。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3.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所反映的时间不同。以比率的形式将两种报表的数据比较,可比性程度不一致。损益表是时期报告,反映的是跨越了整个会计年度的数据信息,而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告,只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将两种报表的数据进行比较会有一些困难。

(三)财务分析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过去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同时,可比性是两种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另外,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四)手工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除财务报表以外,还会涉及日常核算资料(凭证、账簿等)和生产技术方面资料。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系统不完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务分析的工作仍主要由手工执行,凭手工对庞大的日常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二、企业财务分析中问题的对策

(一)应该引起公司企业高层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把企业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落实其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

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

2.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仅从财务指标数值上无法看出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这些数值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详细分析董事会报告及其他信息来源中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3.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汇总数据,要了解这些数据的具体内容,必须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细分内容,这样才不会被汇总数据表面所蒙蔽。比如,从债权资产的项目结构和账龄结构,可以分析其质量状况;根据投资项目的构成与变化可以分析各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要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特殊的、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等等。其次,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 财务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财务战略的概述

(一)财务战略的概念

财务战略实际上就是指企业为谋求其自身资金得到均衡而有效的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方式来保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以及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的过程。在实务中财务战略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企业往往从财务角度上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等因素对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进行全局性、长远性与富有创新性的谋划,并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等方式确保其能够有效的执行的过程。企业的财务战略关注的核心是企业资金的配置或者说资金的流动性以及有效使用。而这也是财务战略区别于其他各种战略本质上的规定性。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的基础,财务战略在公司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公司整体战略服务,同时又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所以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具备从属性、系统性、指导性、复杂性。

(二)财务战略的分类

企业发展财务战略按照其职能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企业在筹资、投资、分配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构成了不同类型的财务战略。从资本筹措与使用特征来划分则是可以分成扩张型战略、稳健战略、防御型和收缩型战略;按照企业增长前景划分,又可将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划分为短期发展型财务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型财务战略。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的理论来源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财务角度分析,企业的销售增长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合理的保持企业销售增长,企业才能避免资金链的断开或者过于松弛,从而使得企业资源得以有效的配置。财务战略制定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企业整个战略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有必要保证企业发展财务目标得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财务战略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企业才能以优秀的市场意识和可持续竞争力在市场经济长立不倒。

(三)财务战略的具体内容

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需要确保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步性,这就要求明确财务战略的具体内容。财务战略至少包括四个层次的战略内容。第一、投资战略。投资战略包括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成本的预算与核算以及投资优先的选择方向。同时还要关注其他相关多元化领域中潜在的对企业有利的机会投资市场。第二、融资战略。企业的融资战略主要是在确保融资渠道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选择最优于企业的融资渠道。渠道主要有证券融资即上市融资。信贷融资,即通过银行和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股权融资,即通过发行普通股融资,最后就是企业内部,自我积累融资,这要求企业不断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稳健经营,保持良好的发展优势。第三、分配战略。分配战略主要是股利分配战略,企业应根据分配战略目标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来确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一级合适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第四、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财务战略的核心内容,其要求企业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展开财务管理工作,使得财务分析能够确实的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要求。

二、我国企业发展中财务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外部因素所产生的问题

企业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对财务战略制定和施行。经济金融环境对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划方面,因为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施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就是经济环境,所以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金融环境则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面临的直接环境。金融市场的政策和市场稳定性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对企业发展财务战略中的投资战略和融资战略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的问题在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而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很多金融环境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还有得到完善。

(二)企业内部因素所产生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发展的财务决定性因素往往来自企业的外部,但是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的更大威胁就在与企业内部。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的影响只有存在着多个方面。其一是,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影响带来的问题。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目的和财务政策,并用此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问题就在于企业组织结构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其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的影响,即企业的盲目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往往会对企业发展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经营规模越宏观,企业的财务战略的制度就越复杂,那么相对的实施过程就会变得艰难。我国多数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企业财务战略规划,这就导致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不顺畅,资源不合理的配置。

(三)财务战略本身给企业带来的选择问题

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企业如果没有合理的财务战略规划,在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就会黯然退场。然而我国企业虽然总体上具备了制定其发展财务战略的能力,但在选择财务战略时却存在着问题。这样的问题包括战略的定位和战略的实施两大问题。企业面对着两大问题时,往往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难以取舍。第一是,横向选择与纵向选择的问题,即企业在发展阶段是采取多元化战略方式还是采取专业化战略方式。而这样的战略选择往往决定了财务战略的方向。第二是,是关注企业规模的发展还是关注企业核心产品的研发问题。这两者其实对企业发展都是不错选择,但由于企业资金有限,就难免在财务战略的取舍上出现困惑。第三是,企业发展财务战略是采用扩张式发展还是采用稳增型发展出现难以取舍。这三个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就会脱离企业实际,进而影响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

三、完善我国企发展财务战略的相关措施

(一)紧密结合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布局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市场已经初步显现出其内在资源的优势之处,优秀的人才储备、稳定的政策以及雄厚的市场资金资源。这些都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求的硬件条件。所以企业应当在制定财务战略时以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为核心,从市场中获取优势资源,做到取之于市场,用之市场。充分利用复制原理,从资源、信息以及战略上复制国内国际优势企业的经验做法,紧密的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的动态,适时作出企业战略调整,使得企业始终与市场周期保持一致。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供货商以及客户的关系,以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在金融市场中立足,完善企业的财务战略信息交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建立信息渠道、信息传递者以及企业的声望,如此长期保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财务战略。

(二)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克服企业盲目性

对于企业内部影响财务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两大问题,企业应该从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控制企业盲目性两个方面着手去完善。具体的措施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需要企业加强对财务部门人员素质的培养,强化其竞争意识和执行力度。使得企业从财务战略的源头上保持财务战略的执行机构的力度。其次,要求整个企业以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为评价标准,从管理层到员工,施行责任制,从而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最后,严格控制管理层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审核力度。从企业扩张中的资金控制,到企业发展的绩效控制以及最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控制三个方面着手改革企业发展中的盲目性,从而确保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施行得以有效的执行。

(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财务战略

任何时候,企业最缺的就是资源和合理的战略,特别是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而事实上,资源才是战略制定的真正制约者。这些资源至少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由于我国经济市场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甚至跟不上西方发到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步伐。所以我国企业在面对财务战略选择时出现的问题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可以调控的财务,即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强化相关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实现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的选择。

四、小结

当前我国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发展财务战略应该能够适应日益负责的经济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同而适时的调整。避免企业财务战略僵硬化,从而使得财务战略能够真正意义上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栗兴仁.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4).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前言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企业根据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同,从财务角度入手,比照目标和标杆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专业分析,揭示活动结果与目标的差异,探求产生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因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十个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有所启发。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

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

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

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

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

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问题十:不解剖整体,个体分析不足。

有些大企业、大集团规模越做越大,财务越分析越来越宏观,出现了重视整体分析,轻视个体分析的一锅煮现象。他们没有像解剖麻雀一样对企业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分别进行财务分析,因此也就分析不出个体的战略贡献,从而难以挖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分部中心的分析不客观,不到位,就会造成低效率挤占战略单位和高效分部资源的现象,而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整体效益。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7篇

    传统认为,“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和决定性的谋划;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职能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侧面,不具有全局性特征,因而无战略成分可言。然而,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因融资结构等重大财务安排不当而导致财务危机的诸多教训越发清楚地告诉我们,财务管理并非仅限于“策略”和“战术”层面,也有着事关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内容。这就是说,财务战略应该有其相对独立的存在意义。

    二、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战略角度的考察

    企业战略也常被称作“企业经营战略”或简称为“经营战略”。企业战略问题的提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从西方的情况(以美国为例)来看,企业战略的产生大约是50 年代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亦即20 世纪30 年代至50 年代初这段时间,虽然由于基本消费品的需要正逐步趋于饱和而使企业意识到了以销定产的道理,这种道理也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付诸实践,因此,企业不再仅仅依靠内部控制式的传统管理,而是更多地根据环境从需求的变化来规划未来发展,并在实践中采用了诸如预算管理和长期计划等具体做法。但是,那时的计划和预算都是主要地以历史实绩为基础,采取简单的趋势推断办法加以确定的,而比较缺乏对未来环境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预测。显然,这样的计划或预算离以“谋划未来”为基本特征的“战略”尚有较大距离。

    20 世纪50 年代,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时代,社会需求由“量”转向“质”,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革新,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与此同时,资源短缺(如石油危机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此外,由于通货膨胀及垄断行为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破坏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政府对经济生活及企业活动的干预因此而不断增加。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唯有切切实实地根据环境及其可能变化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实现途径,方能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战略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企业战略的产生是进入80年代之后的事情。在1978 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企业以国有企业为绝对主导,而国有企业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控制之下。所以,严格说来,当时的国有企业事实上都只是承担国家计划所指定的生产任务的“工厂”而已,它们基本不具备“筹划事业”这一职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企业改革主要围绕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分配作一定的调整,而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造;与此同时,非国有企业也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对国有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够显着。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90 年代后,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造已基本做到了“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展现;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使得市场竞争趋于激化。加之,在经历了80 年代末的“抢购风”之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渐趋理性,社会需求也发生着由“量”到“质”的深刻转变;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国际市场也日益影响乃至冲击着国内市场。这些都给我国企业提出了警示:企业唯有根据环境及其可能的未来变化规划其发展之路,才有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内容的构成和战略管理的程序,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与西里尔•奥唐奈认为:“虽然一般在使用‘战略’这个术语时意味着为企业或其它事业单位的经营和计划工作规定基本和总的方向,但也不应该忽略它存在着几种基本类型。最重要的当然是全面的总体的战略和政策,另外有一些辅助的或派生的战略和政策,还有些较次要的战略和政策。但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战略和政策的混合物。此外,考虑到执行计划的预期环境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有些战略和政策要具有随机制宜的特性。”在孔茨与奥唐奈看来,重大的战略和政策就是指能使企业达到目标的基本战略和政策。他们认为,企业主要的战略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销售、新产品开发、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基本建设等。而且,这些战略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因此,大多数企业的战略和政策,多为许多战略和政策的混合物。

    由上可见,企业战略具有多元结构特征。也就是说,企业战略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意义上的战略,且也应该包括事业部层次和/或职能层次上的战略。财务战略是企业诸方面职能战略之一。然而,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区分往往并不那么绝对。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取决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财务管理从而财务战略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附属职能,而是有其自身特定的内容。之所以这样,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的独立存在。财务活动之所以成为现代企业活动的一项相对独立的内容,首先就是以货币的独立存在为基础的。货币独立存在的初始意义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货币运动就逐步地独立于商品的运动,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运动规律。于是,商业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经营货币的金融资本家。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分离,从根本上决定了主要从事产业资本营运的工商企业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尽管金融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本质上也不能脱离产业资本。这就决定了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及由此派生的其他财务活动的管理,都必须以满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要求为基本准则。

    ( 2)资金的有限性。资金的有限性是财务活动从而财务管理独立存在的又一重要原因。所谓资金的有限性,具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从全社会来看,任何特定时点上金融市场所能提供的资金总量总是有限的。其二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而言,企业现状(如规模、获利水平、财务结构等)和企业环境(如经济成长速度、产业生命周期、有关法律和政策等)既定的情况下,其可能获得的资金总量也必然是有限的。由于资金的有限性,企业活动过程中资金的需要与资金的供给永远是一对需要谨慎处理的矛盾。企业既需要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如营销、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基本建设等)的资金需要,又必须讲究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尽可能节约资金占用。

    (3)企业对现金流状况的关注。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讲,赚取利润于任何企业无疑都是必要和重要的。一个企业倘若获得不了利润,就没有长期存在的可能。然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满足企业发展和/或生产经营的需要,即便有利可图,也可能会因财务状况尤其是现金状况陷于困境而发生危机。所以,现代企业不仅需要有获取利润的能力,而且必须确保赚取利润过程资金流转的顺畅和财务结构的合理与安全。

    ( 4)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而引起的委托关系的出现。委托人与人之间需要处理的关系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从委托人的角度看,最重要的莫过于其财务利益的实现。为此,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确保委托人财务利益的实现,自然就成了人所承担的诸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来自委托人亦即所有者的压力完全市场化了。除了融资和投资,股利分派也成为企业财务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

    第二,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关系特征。由于资金的筹集取决于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资金的投放和使用更是与企业再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即便是股利分派,也决不是单一、纯粹的财务问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的需要。所以,企业财务活动的实际过程总是与企业活动的其它方面相互联系的,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其它方面的关系亦然。诚如前述,尽管企业战略指的首先是那些全局和长远的方面,但因全局与局部总是相对而言的,某些“局部”的职能活动往往事关“全局”且具有长远的特征,也就同样地成为企业某一“局部”的战略问题。财务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这种特性;财务战略作为一种“局部”战略而存在。然而,由于诸如购并等企业活动的许多方面都具有多重属性,我们很难将它们简单地划归于财务活动或非财务活动。它们事实上需要人们从多个职能角度予以考虑。有鉴于此,本文所采用的财务战略概念,虽然主要是指对企业总体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但又不完全限于此。一些与财务密切相关但具有多重属性的企业活动的财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也包含于其中。

    三、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财务管理角度的考察

    根据现有的一般认识,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财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资金的筹集与运用; (2)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等财务活动进行管理; (3)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牵涉面甚广的职能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部门乃至财务总管(财务副总经理)往往是组织而非完全独立地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许多重要的财务事项都需要由企业最高决策层行使最终决策权。

    从财务管理角度考察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亦即财务战略问题能否相对地区别于一般财务问题。换句话说,哪些财务活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哪些财务活动不具有战略意义而只是策略或战术问题。笔者认为,恰当地作出这种区分的关键仍在于如何把握战略与策略及战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异。遵循“战略总是带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而策略和战术则是指为达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这一基本观点,那些属于财务战略范畴的企业财务活动必须具有“对企业全局尤其是指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特征;而那些一般财务问题,亦即所谓的财务策略及战术问题,其本身通常不具有“全局”和“长期”的特征,尽管它们也是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所必须做的工作。

财务战略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财务战略 内容 制定与实施

1 企业财务战略的意义

最近20余年以来,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实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繁荣发展的首要问题。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平台,已经逐步渗透到营销、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职能领域。然而,由于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并没有把企业战略作为一项关键性的或决定性的因素给予正式的和明确的考虑,结果导致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战略管理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战略管理的背景下重新认识现行的财务管理理论,提出财务战略这一新的观点。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企业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应具备战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应注重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

企业财务战略是基于战略管理思想而对财务管理进行的一种新的认识,这决定了其具有以下特征:

(1)从属性。财务战略要体现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为其筹集到适度的资金并有效合理投放,只有这样,企业整体战略方可实现。若不接受企业战略的指导或简单的迎合战略要求都将导致战略失败,而最终使企业受损。

(2)系统性。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企业管理,需要考虑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必然与外界进行长期的、广泛的资源及信息等的交换,从而使系统与外界保持一致。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也存在着长期的、全面的资源与信息交换。为此,要始终保持财务战略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间的动态的联系,并试图使财务战略也能支持其他子战略。

(3)指导性。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资金运筹的总体谋划,它规定着资金运筹的总方向、总方针、总目标等重大财务问题。正因为如此,财务战略一经制订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成为财务活动的行动指南。

(4)复杂性。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较企业整体战略下的其他子战略而言,复杂程度更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金固定化”特性,即资金一经投入使用后,其使用方向与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很难予以调整。因此,财务战略对资金配置稍有不慎,就将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陷入财务危机而很快导致企业破产。此外,企业筹资与投资都直接借助于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复杂至极,变幻无常,这也增加了财务战略制订与实施的复杂性。

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它提高了企业财务能力,即提高了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财务战略注重系统性分析,这提高了企业整体协调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协同效应;财务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进而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 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应是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1)筹资战略。筹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企业整体战略与投资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筹资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间内所要完成的筹资总任务,是筹资工作的行动指南,它既涵盖了筹资数量的要求,更关注筹资质量,即既要筹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筹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筹资风险,不断增强筹资竞争力。筹资原则是企业筹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低成本原则、稳定性原则、可得性原则、提高竞争力原则等。此外,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筹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筹资战略。

(2)投资战略。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投资的目标、原则、规模、方式等重大问题。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一是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投资原则,主要有:集中性原则,即把有限资金集中投放,这是资金投放的首要原则;准确性原则,即投资要适时适量;权变性原则,即投资要灵活,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做到主动适应变化,而不可刻板投资;协同性原则,即按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整体上的收益。在投资战略中还要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做出恰当的安排。

(3)收益分配战略。本来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然而前三者对收益的分配大都比较固定,只有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战略也就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股利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股利战略目标、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问题。从战略角度考虑,股利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公司应根据股利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来确定其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3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就是依据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对财务环境及财务能力的分析,编制财务战略方案,并组织实施与控制。

(1)财务战略的制订程序。大多数战略管理学者认为,战略管理的一般程序为(见图1)。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除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外,还要着重考虑企业整体战略要求,故其程序可为(见图2)。

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2)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制订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比如,定量控制标准辅以定性控制标准;长期控制标准辅以短期控制标准;专业性控制标准与群众控制标准相结合等等。具体实施可依照以下模式(见图3)。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此外,财务战略实施完毕后,应对其实施进行评价,这是回头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能力的很好途径,同时也为以后发展积累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步财务战略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

学出版社,1997

2 陈君宁,徐天亮.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武

3 l·l·拜亚斯著. 王德中译.战略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