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工程建设

林业工程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业工程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成为了21世界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实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通过森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林业工程作为林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利用科学技术,对林区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改善林业的经营方式,实现林业系统的高效、持续、稳定性发展。

1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了市场信息的重要性,管理体制更新不及时

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匮乏是我国经济发展过快的弊端,而生态林业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对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持续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高额的经济收益,使得人们在片面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虽然已经大范围的开展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部门忽视了市场信息的重要性,没有及时的对林区进行技术改进,原有的管理体制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林产品的销售模式老旧,导致生态园林工程的建设效果不理想。

1.2对生态林业的开采过于严重

林业是我国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近几年,我国林业整改势力稍缓,经济建设的需求又在不断增加,对林业的开采力度也在不断的提升。林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严峻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抬高林产品价格,对林区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并且开采方式并不符合林区要求,对林区其他物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造成林区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1.3法律规范落实的不到位,群众的法律意识薄弱

在生态林区的保护上,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规范,但是由于林区多数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利,宣传条件有限,导致法律规范落实不到位,林区群众的法律意识薄弱,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另外,随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国家的法律规范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造林方法,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革新,都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保障。法律规范的不健全,致使林区的执法人员逐渐出现,执法不公的现象,这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对策

2.1完善法律法规,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

法律法规是开展各项事业和活动的保障,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因此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法律法规,使得法律法规符合当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互相监督,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权力过大的行为,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取得成绩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丰厚的奖励,而对于制约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林区发展造成破坏影响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惩罚,严格规范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2.2借助政策引导,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引用

政策指导是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保证,所以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要借助政策的导向作用,适当的放宽政策的优惠力度,相应的进行税收的减免,这样对地区的利益方关系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增加资金的筹集渠道,可以采用金融融资和民间资本参与的形式进行。在资金筹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通过科学技术造林、兴林。在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进行改革时,要做好各环节的技术推广,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技术兴林的过程中,一线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补助,鼓励技术人员到一线进行工作和技术指导,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在科技兴林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技术的研发,加强技术管理和监督,确保科技提高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

2.3科学规划,提高造林质量

生态林业工程是一项建设周期长,耗资大、管理方式特殊的工程。因此在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前,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生态林业工程所在的区域,因地制宜的开展工程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建设时要结合各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做好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再进行当地环境整治时,也要对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综合性的治理,防止受到牵连。因此,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建,是要根据当地的发展实际和地域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植被的存活率,推动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另外,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要提高造林的质量。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土壤特征和气候特征,选择适应生存的树种,提高树种的存活率。在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中,还要根据工程内不同地区的治理方向,进行不同的选林、造林、营林。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作为林区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重大挑战,因此加快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中,要充分的结合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借助政策的引导,加大资金和技术的使用,根据林业工程实施地区的地域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造林的质量,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戴尔阜,刘荣珍.基于地理地带性规律的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生态评估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92-10196.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环境;生态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分类号】F326.2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林业投入,实施一系列的林业工程建没,极大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但在林业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的保障措施。

1 我国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意义

1.1林业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态文明的标志,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1.2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处于基础地位。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

2.1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国本来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政府部门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从而导致建设工作进展慢,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等现象发生。

2.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金投入欠缺。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而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比较广,任务比较繁重,而国家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配套资金很难落实,使得国家补助投资使用效果不佳。

2.3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林业生态项目效益低下。一些地区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带来不少问题。由于良种生产供应不足,导致劣质种苗被栽种,进而使得补植任务过大,既加大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质量不高。许多地区在造林上仍然是散乱作业的施工方式,“粗植滥造”问题严重,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在当前林业项目中还存在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林分质量不高、抵御病虫害能力差等问题。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林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不够管护费,更不用说补偿林木所有者对重点公益林的营林投入和禁止商业性采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不能独立支配补偿资金。缺乏收入的支配权。林业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资金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站和林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

3 实施林业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3.1加大多渠道资金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3.2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推进机制,省政府协调各有关部门通力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各级财政预算要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倾斜。进一步放宽和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适度减免相关税费,适当延长贷款还贷时间。进一步用好同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

3.3要注重引导应用实用科技成果。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作用,积极与水利、农场和乡镇等单位协调,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宣传防护林工程的多功能和效应,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同时,要在群众中结合《森林法》的宣传,开展爱林护林、建设美好家园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保护森林、爱护树木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3.4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3.5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林业良种壮茁选育、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以及提高造林成活率、森林覆盖率、立体开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

3.6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4 当前林业工程发展趋势探讨

4.1林产化学加工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包括树木提取物、木材热解、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木材制浆等专业研究领域。从树木的根、枝、叶、果实、果壳中用提取法得到的产物称为树木提取物。

4.2木材的气化、液化及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木屑、树皮、稻壳、棉籽壳及作物秸秆的粉碎产物用特制的机械挤压成棒状或颗粒状成型燃料,可以大大改善燃烧性能,提高它们的利用价值;还可以再进一步进行炭化处理,获得成型炭化燃料,是木质能源的一种新的利用形态,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4.3开发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是将原料和催化剂一起加热,使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加水分解生成单糖的过程。单糖经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加工可制得酒精、饲料酵母、糖醛和木糖醇等产品,水解后剩下的残渣,可制成活性炭和木素衍生物,用作塑料工业和橡胶工业的填料,也可直接用作燃料和肥料采用多种原料,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大力开发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同时开发糖质饲料生产技术。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成效,以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问题。因此,做好国林业生态建设理念研究,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一套建设理念,对于迅速地、整体地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龙跃光,郝忠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0,42

[2]杜永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安徽农学通报,2009.15

[3]张建勇,申宝卿.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河北林业科技.2009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3篇

1.1森林资源总量匮乏,国家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就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总体存在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以及分布不规律的情况,人均的森林面积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大大的降低,同时与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任务极为繁重的工程项目,存在着资金的缺口大,国家的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使生态建设的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治理昂的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只能够形成局部的治理,导致总体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能够得到制约,使生态建设持续恶化。

1.2没有明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在治理的过程中持续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林业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且传统的治理思想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人们通常只把林业的发展当做是一般产业的发展来看待,只追求其经济利益的提升,而忽略了其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对森林过度的砍伐和破坏,造成了森林资源日渐减少的现象,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了进一步的恶化。

1.3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林业生态项目效益低下一些地区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带来不少问题。由于良种生产供应不足,导致劣质种苗被栽种,进而使得补植任务过大,既加大了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质量不高。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水平粗放

1.4.1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可操作性差。各级规划只有工程总体目标,没有分解为各个环节,未确定各个环节的技术指标,没有将规划落实到地块上,不能进行质量和进度的有效监督,为不同规划的地域重叠和统计造林面积的数字失真提供了可能性,造成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植数造零”现象。

1.4.2经济林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及数量调控。受经济利益驱动,各地明显存在盲目增加经济林面积的倾向,政府没有根据经济林的最优适生区和供需平衡对其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因而出现了果品销售难和群众忍痛砍掉果树的现象。

1.4.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普遍存在责任不明现象。据反映,受地区部门利益驱动,存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如果国家不注意及时制止,这种趋势会有可能增强,如很多县份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经费由县计委这样的非行业部门掌握,但却牵头组织农业、水利和林业部门共同实施项目。

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对策

2.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生态经济思想。积极搞好宣传、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追求综合效益最佳。

2.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要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统筹安排,分级管理,专项使用,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外援助和优惠贷款。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2.3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三、结束语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

丽江市永胜县7个乡镇共53个村委会366个村小组有血吸虫病流行,流行区总人口399016人,受威胁人口169235人,钉螺分布面积305.0179万m2。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情水域和生产耕作方式转变加快,畜牧交易、流动频繁,部分疫区群众防范意识降低,血吸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病治病困扰着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是通过改变钉螺生长及发育条件和影响钉螺生存繁殖及生理生化实现抑螺的有效措施,在血吸虫病防治实践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造林抑螺树种主要选择桉树、膏桐、油橄榄、核桃、柑桔、石榴等,通过林木个体耗水,压缩钉螺面积,区域钉螺孳生环境明显改变,钉螺密度降低,感染性钉螺密度持续下降;通过加强管护,人畜进入钉螺孳生环境机会减少,感染血吸虫病机率降低。

1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1.1政策保障

按照《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与要求,以《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云南省永胜县综合治理防治血吸虫病行动方案》、《血吸虫病综合治理2009-2015年重点项目规划纲要》为依据,编制了《云南省永胜县抑螺防病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永胜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林业血防项目实施计划和方案》,在项目实施上做到了依法依规、有据可查。

1.2组织管理保障

为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各股室和疫区林业办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局营林工作站,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1.3技术和科技保障

1.3.1切实抓好各级技术培训,把林业血防建设与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执行了相关的技术规程、规定、标准,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3.2从规划布局、地块落实到整地、栽植、抚育等一系列工序,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1.3.3由县林业局种苗站负责种苗供给,保证种苗数量、质量,确保林业血防建设用苗。

1.4质量保障

1.4.1严格执行山丘型抑螺防病林技术规程、规定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技术关。

1.4.2严格执行“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造林质量管理办法”“、群众举报制”等,加强相关责任人员的管理。

1.5资金保障

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要求,严格管理好工程建设各项资金,严格执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足额按时兑现,并严格按报账制度要求使用资金

2林业血防工程实施经验

2.1主要做法及经验

2.1.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得力。一项工作的成败,领导重视是关键。为确保抑螺防病林项目的顺利建设,始终将抑螺防病林项目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规划设计和造林地块的调查,安排精兵强将负责落实。同时紧密结合行政问责办法,项目建设严格实行专人负责制,从局机关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组,并将目标任务量化到个人,层层抓落实,一抓到底,为项目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1.2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以突出工程建设质量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规划原则,结合永胜县实际,认真编制抑螺防病林建设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地块落实上,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抑螺防病和适地适树三大原则,严格按照造林规程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了项目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1.3项目实施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一是在建设任务下达前,未雨稠缪,提前做好了种苗和造林物资准备,为造林用苗和实施上山造林提供了保障;二是计划下达后,及时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山头地块,保证了各项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三是提前抓宣传动员,让项目区群众充分认识了解林业血防工作,提高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为造林用工提供了劳务支持。

2.1.4切实加强监督指导,狠抓质量管理。项目施工作业期间,技术人员长期深入实地进行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严把造林质量关,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1.5坚持把疫区作为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全面巩固扩大林业血防建设成效。在疫区乡(镇)倾斜安排实施天保工程、生态产业,大力发动四旁义务植树和沼气池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有效扩大了疫区的抑螺防病林面积和沼气池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吸血虫病防治效果。

2.1.6加强后续管护工作。对已建成的抑螺防病林设置专职管护人员进行管护,并签订责任状,确保造林地无放牧现象,无人畜破坏和无森林火灾发生,强化巩固造林成果。另外,在初春季节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浇水、抚育、施肥、防病虫害等,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2.2林业血防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2.2.1对钉螺的影响

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技兴林抑螺的原则及要求,通过在全县七个疫区乡镇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对钉螺主要产生了以下影响:①营造区域林木个体耗水增强,土壤湿度降低,原有环境明显改变,光谱组成与光照强度及其变化规律、温度和水分及其动态都发生不利于钉螺孳生的变化;②林下植物组成的改变影响了钉螺食物的营养结构,间作和翻耕土地也不利于钉螺的繁殖。钉螺孳生环境的根本改变,化感抑螺功能得到全面发挥,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疫区群众对营造抑螺防病林的重要性认识提高。目前,部分抑螺防病林造林地块已成林郁闭,已有一定经济效益,基本实现了抑螺、防病、增收的防治目标。

2.2.2螺情变化

随着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的持续有效推进,全县钉螺分布面积从2007年疫情控制标准的590.3681万㎡压缩至2014年的305.0179万㎡,有螺面积下降率为51.7%;2007-2010年营造的抑螺防病林地块未查出钉螺。

2.2.3综合效益总结

2.2.3.1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后全县新增森林面积3.3万亩,按每公顷林地蓄水300立方米计,年增加水66万立方米,效益值达6.6万元(按农田取水费0.04元/m3和水利设施投资费0.06元/m3计),水源涵养功能效益明显;项目地块位于疫区溪流两侧和村庄面山的荒山荒地和农地,对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河水中的含沙量、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作用明显。

2.2.3.2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对血吸虫病防治基础知识的宣传,让疫区群众进一步认识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项目的实施有效改造了疫区范围内钉螺孳生环境,大幅度减轻疫情,压缩未控区范围,减轻血吸虫病的危害,使当地居民、牲畜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减少;三是项目建设后,解除了流行区人民群众受血吸虫病感染威胁的痛苦,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力,同时改善了疫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2.3.3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改变了钉螺孳生环境,按灭螺用工量3工日/亩计算,减少灭螺用工1.1万个工日,以80.00元/工日计,节省灭螺费用88.00万元;疫情大幅度下降,减轻查治人、畜的工作量,每年大幅度减少劳务费、治疗费、医药费等各项费用近100.00万元;同时,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为疫区提供临时就业用工29.48万个,按80.00元/工日计,实现经济效益2358.40万元;农民通过林木采果、练油等方式增加收入5796.88万元,加快了疫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作者:和丽红 单位:丽江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漆良华,黄玲玲,费世民,蒋俊明,王昭艳.山丘区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OncomelaniaSnail)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2]邓大清,于楚平,刘浩.洞庭湖区杨树发展对策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3]彭镇华,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4]刘颖芳,彭宇,刘凤想.中国灭螺技术的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2005年04期.

[5]张旭东,漆良华,周金星,刘国华,黄玲玲.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04期.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建设

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1林业生态工程的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1.2林业生态工程的效益

我国先后批准建设10大林业生态工程,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黄河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不仅保护了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而且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林育草等多种方法,在我国广大山丘区有计划、有步聚地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等,形成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应该说,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措施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是无可限量的。其中包含的知识涉及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 天然林生长抚育管理

搞好天然林生长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蓄积量,加快林木生长,加速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应是林区的当务之急。

2.1科学经营选择适宜的采伐强度

近几年,森林可采资源锐减,森林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成过熟林蓄积大幅下降,中幼龄林的蓄积明显增加。另外,由于施业区内林班大都经过4~5次采伐,使林水分布不均疏或密,大小不均等等。针对这一林相特点,采取低强度抚育,大面积经营的技术措施,是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

方法是采用以小群体为单元的林木分级法:、将林木划分为5级。即A、B、C、D、E代表。A级为生长旺盛,千形圆满的st的树种的优势木:B级仅次于A级木,与A级木同处一个林层;C级林木树高与胸径不及B级木,处于半被压状态,是第二层林冠;D级木为生长不良,处于全部被压状态,与c级木同屑一个林层;E级木为处于濒死或枯死状态。采用下层抚育伐,保留A、B级木,抚育C、D级木,伐除E级木。改变以往培育A级木,间伐B级木,解放C级木,清除D、E级木的做法,一般采伐强度可控制在5%~10%,每公顷出材控制在6~12 m3,这样做既能够合理调整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径级大小和捌种比例结构,还可调整林木的植株小大、株数比例和树种的空问分布的垂直结构,使之趋于标准的经营密度,达到调整林分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林分生长环境,缩短培育周期,改善林内卫生条件,促进优良木生长发育的目的。

2.3提高技术素质,保证调查设计质量

森林调查设计资料是企业组织生产、编制计划、科学经营、培育森林资源的可靠依据,是法定性技术文件。天然林生长抚育技术要求高,作业质量细,所以,在调查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和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森林抚育的有关技术要求。尤其是要严格把握设计强度和合理确定保留木采伐木是调查的关键环节。采伐强度是有效保护森林环境,维护群体生态平衡,提高再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把握好采、留标准则是保持森林旺盛生命力和提高林分质量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做到留优去劣。主要是把好五关:即伐区区划关、每木关、因子调查关、采伐强度关、采伐对象关。

2.3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伐区管理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6篇

1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探索的意义

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不断探究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理念,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切实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同时,全面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结合国家整体的社会形势以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规划等整体的部署要求,探究适合地区实际的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从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视角,进一步推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减少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切实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效能,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发展质量[1]。此外,全面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不断革新技术和方法,也有利于更好地夯实城市发展基础,推动林业工程管理和城市发展规划等有效地结合,从而降低能源损耗,提升资源最大化利用效能,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林业项目风险管控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全面推动现代化城市改革进程。

2林业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困境

当前,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1不够重视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是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重要基础事务。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面临新的格局。全面加强林业工程建设规划,结合国家整体的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探究适合林业工程项目自身特点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效能[2]。但是,目前在林业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林业管理部门仍未深刻意识到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国家对林业工程相关的财政拨款力度不足,在林业工程项目规范化体系建设等方面,林业工程管理部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没有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在林业资源科学管理等方面也没有从加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平衡的视角进一步探究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效能。

2.2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全面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管理需要结合实际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同时还应考虑国家整体形势,完善基础工作,筑牢发展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林业工程的最大价值。但是,目前在林业工程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部门没有结合实际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体系,在林业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等各个环节,没有考虑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从全面加强精细化管控的视角进一步制定完善的规章机制,国家也没有从全面加强造价管控的角度引导林业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全面加强成本控制和项目监督,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证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取得良好的效益,甚至出现资源浪费、资金挪用等问题[3]。

2.3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林业管理部门的全面参与,要调动广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围绕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索研究,以更好地推动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但是,目前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部门没有从全面加强林业工程项目实施综合管控的视角对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在建设管理方面也没有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林业工程现代化信息载体建设,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动林业工程项目各个环节高效有序开展,也不利于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综合效能。

3新形势下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完善举措探究

为进一步推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切实夯实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3.1加强现代化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创新探索

在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要全面加强规范体系的建设。要强化理念创新,结合实际不断探究适合林业工程项目自身特点的现代化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林业工程各项建设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为此,施工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充分沟通,从全面加强资源整合的视角,全面分析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强对各类资源的综合统筹利用,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考虑林业工程项目建设自身的具体情况,探究适合林业工程自身特点的现代化项目推进机制,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重要职能、权责分控、工作要求、流程安排及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等,从而引导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有序推进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夯实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提升工程项目综合建设效能。

3.2加强现代化理念和技术的创新探索

在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理念创新探索,积极寻求新的科学管理模式,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方法的引进探索,提升林业工程综合建设效能。为此,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配置专业强大的力量,为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活动提供稳定的队伍支持。要结合新形势下市场改革发展的情况,紧跟国家政策的调整,完善林业发展体系规划。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的开展要和城市发展规划统筹衔接,从长远的视角出发,积极探索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新材料、新技术等,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合理规划林业工程项目规划,避免过于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的开展要不断总结经验,针对施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加强风险排查,注重从源头上控制施工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以此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和效益。

3.3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专业队伍的培育

要提高林业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组织管理,优化组织架构,围绕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加强工程专业团队的组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尤其是对国家相关的政策和行业规范、工程施工管理制度、职业素养、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开展专业培训,严格考核评价体系,将林业工程管理人员的业绩和工程项目整体推进情况相挂钩,以此激励他们不断奋进,持续创新,切实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的专业化水平。

3.4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智能化体系构建

应围绕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的开展,充分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强化林业工程智能化体系建设。林业工程涉及管理、施工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收集施工及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方面信息并加以应用,才能确保信息对称,并为项目的有序推进奠定基础。工程施工管理形成的各类信息非常关键,施工管理人员要高度树立敏感意识,及时收集信息并做好深度的开发应用,善于总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整改,以此切实提升工程建设整体管理成效。在智慧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投入开发,可以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要加强信息的安全防护,强化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综合管控水平。林业建设者应结合实际,全面加强智能化体系建设,及时采集工程施工全过程、各方面形成的信息,并结合实际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存相关的信息资料,并结合信息及时挖掘可能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为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4结束语

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应结合实际,全面加强现代化体系建设,注重理念、技术、方法的创新,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智能化管理,注重风险防控,不断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管理队伍的职业素养,强化综合管理,以此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娟娟.对加强基层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5):73-74.

[2]张芳兰.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56.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林业;管理;措施

作为一项以公益性为主旨,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工程项目,林业工程不仅仅局限于治理水土流失和林草结合的工程和生物措施,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林业工程中,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就要加强管理,对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监管,以保证林业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计划效果。

1当前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投资落实不到位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工程投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依据近些年林业工程实施情况来看,工程投资存在以下问题:①林业工程属于公益性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和政府投资,但是由于林业工程在经济发展方面是长期收益,基本不存在可见的短期收益,因此林业工程投资出现能拖就拖、能放就放,工程预算不足,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地方和中央关于林业工程建设有欠账情况存在。②工程建设资金落实难。由于林业工程施工面积广,竣工后难以统计,因此预算在实际施工中容易被挪用,真正用于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短缺,存在资金管理漏洞。③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虽然国家提供了工程建设的大部分投资,但是由于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相应的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这是由于在林业工程建设中,专款专用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够严格,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1.2林业建设制度不完善,缺乏考核机制

虽然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运行,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造林管理工作中,没有形成严格的施工监督管理和工艺监管制度,这样就形成了“重建轻管”的工程建设通病。这是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林业工程管理机制,相应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另外,林业工程建设在工程组织方面规范性不足,体现在林业工程建设单纯以造林面积及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作为唯一验收标准,而没有将整体林木资源的增长和在改善生态方面的内容加以考虑,考核具有片面性。

1.3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林业工程建设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生态系统工程,鉴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限制,能够用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投资相当有限,但是就是这有限的投资也难以充分利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上,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国家指导管理机制,当前的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2健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措施

2.1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投资管理

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和管理要求,需要建立起一套国民经济的绿色银行账户,发展林业环境会计,在分析和研究全新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应当积极有效地将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外部效应逐渐转化成内部发展的效应,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改善当前的财务体系以及其内部的业绩考核标准。同时政府方面也应当投入相应的贷款资金,发展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促使其演变为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的公益性事业。

2.2建立健全工程监督体系

形成全面有效的工程监督体系,是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建立工程师的资格注册制度可以真正地保障监理工程师队伍的良好素质。同时还应当保持合理的专业技术结构,从而促使其有效地适应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工作需求。在这个过程当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切实履行自身的权力和责任,要切实地保障一切工作程序都必须按照规范和有效的程序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地强化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

2.3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林业工程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工程建设;林业发展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生态平衡发展,缓解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生态林发展区域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征来开展,如果在林区设计规划期间,发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时,可以进行人工改造,形成森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在初期种植期间,通过人工育苗的方法来提升树木成活率,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这样能够保障在干燥恶劣的环境下,生态林建设任务也可以高效完成。可持续发现需要林区建设结合周围环境特征进行,这样森林生长才能够得到足够养分。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为目的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收益,以林养林,才能够促进生态林区长期稳定发展。公益性以经济性之间应当处于相互促进关系,保持一致的目标原则,林区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要做到前期规划,这样才能够高效的规避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林业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林可以起到保护自然资源的作用,避免野生森林遭受到破坏。在经济与资源保护上取得双向成果,林业形成系统后,养护成本投入更少,带来更大的环境与经济价值。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资源,因此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周边环境平衡的因素,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体系,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增大。在对林区进行建设时,要遵从配套的原则,丰富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在工作任务开展期间,也要考虑所选择的树种是否会对地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以此来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二、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林业工作人员个人素质水平达不到标准,对林区进行规划管理时仍然采用落后的技术方法,树木成活率与生长效率都会因此而降低。在造林任务开展前,并没有对基层员工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造成建设目标落实不彻底的问题发生。

一些地区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生态林业工程未与总体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当地环境和相关产业综合规划,因而使之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没能做到因地制宜以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树种比例失调,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病虫害危害,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强度伐采和乱砍滥伐现象。

一些地方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偏少。尚有部分乡(镇)没有林业站,或虽有林业站,但没有专业技术员与可靠的专项经费来源,形同虚设。

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途径

1、建设策略

第一,树立生态经济思想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牵涉以自然、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以单纯生态观点指导这些重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实践表明,只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又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既要考虑生态林业经济系统内部的协调,又要考虑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提高以及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益。我国各区域间以及某一区域内,生态经济地域差异显著,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但这种因地制宜要服从大区域和全国生态经济总体最佳的原则。

第二,搞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布局和规划,必须建立在对区域有关生态和经济方面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依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建设的总体规模、具体类型和空间格局,其次依据各地区条件,因地制宜,搞好最佳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从而形成区域最佳工程格局。

第三,调动全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林业工程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广大群众。要积极搞好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订工作。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因素,按统一规划,协同共建的原则,实行“各负其责,各负其费,各受其益,限期完成”的政策,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实行“护、造、育、用”相结合,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林工商综合经营,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坚持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保护森林等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造林绿化、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任务,签定责任状,坚持领导办点,以点带面,一级带着一级干;严格执行检查评比和通报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强化政府职能,坚持以法治林,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对个体承包建设的防护林,实行国家按质收购的方式,一方面确保防护林的稳定,另一方面使个体经营者尽快获得效益,增加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

第四,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基金制度,分级管理,专项使用,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依靠科技兴林,是振兴我国林业的根本出路,也是搞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工程投入上增加科技含量,把实用技术推广纳入工程建设计划。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稳定科技推广队伍,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各层次的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传递和应用;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第一线,努力提高科技兴林水平;组织多学科综合研究,组织实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研究的国家攻关项目,提高质量意识,坚持技术标准,强化技术管理;采用生态经济综合技术指标,指导工程实施并验收,考核工程建设成果。

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途径

第一,加强宣传,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积极性

宣传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宣传林业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造林绿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存千秋的伟大事业,使全社会上下一致,齐心协力,自觉投身到这一工程建设中去。

第二,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要成立有各方各有关部门组成的统一协调指挥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起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把造林绿化纳入干部岗位实绩考评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

小结:开展多种经营,实行以短养长。发挥资源优势,实行以工促林、以副养林,使林业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区域发展中早日发挥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