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源建设措施

财源建设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源建设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1篇

一、区财政状况及财源特征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城建拉动”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取得较大发展,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从到,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1,360万元增加到54,396万元,实绩增收13,036万元,年均增长14.68%。在同一时期内,全区gdp由122.28亿元增加到152.71亿元,年均增长11.7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均增幅比gdp年均增幅高出近3个百分点。

(二)三产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按照“拓展南部,延长东部,改造旧城”和“城郊建市场,城区建商场”的思路,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到辖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90.8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152.71亿元的近60%。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纳税金额,都在三次产业中居于榜首地位。

(三)部分税种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随着我区工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税源基础,使这些税种获得较大数额的实绩增收,对全区财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区财源建设和财政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艰难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柱财源缺乏。一是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全省是20 %,全市是16 %,而我区仅为 5.47%,明显低于省、市水平。说明我区国民经济的产出率还比较低,各项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高。二是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2.39 %,比重过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三是辖区内无大企业、大税收,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2篇

我区广大财税干部继往开来、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狠抓“增收节支”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在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确保“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的实现。

20__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355亿元,完成预算数的109.62%;20__年,财政总收入4.483亿元,完成预算数的116.36%;截止20__年9月30日,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56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入库4.74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8.08%,超平均进度13.08个百分点,较上年可比增长32.14%,增收1.153亿元,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入库82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6.26%。

一、当前财政工作的现状

1.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增速略有下降。

随着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系列产业项目强区战略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措施的实施,今年我区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就8-9月份的执行数据来看:一般预算收入8月份入库2870万元,仅占1-7月份月均入库数的52.86%,9月份入库3987万元,占1-7月份月均入库数的73.62%,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降至50%以下。一是由于上半年的汇算清缴结束;二是5.12地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收入的影响在近几个月有所显现;三是航天基地收入的划转对我区财政收入产生一定影响,第四季度组织收入的难度将会增加。

2、航天基地对我区财政收入的影响充分显现

今年7月份,航天基地开始设立基地金库,从8月份按照体制规定将划归基地范围内的收入直接划转基地金库。8-9月份,累计影响我区一般预算收入达1192万元,其中:国税190万元(按照08年1-7月份收入平均数预计),地税1002万元(分税种情况:营业税742万元、企业所得税14万元、个人所得税21万元、城建税84万元、印花税24万元、土地增值税117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保证了“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等必保支出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正常开展,但在具体工作中仍暴露出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本年度后期组织收入的难度加剧。首先是受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和人员工资增加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已影响到增殖税收入的增长,同时将会影响到后期预交企业所得税的增长;二是我区房产企业受5.12地震冲击的充分显现,对我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三是虽然我区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但收入总体规模和支出相比仍然较低,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资金缺口。面对现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全年财政收支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加快区级财源培植、促进财政增收的建议

1、强化征管力度,挖掘财源潜力。一是做好财源排查,摸清全区财源的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做好代征代扣,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清理和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税收征管,落实征缴措施,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效体现到财政增收上,并确保收入及时入库。四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实现应收尽收,增强政府调度资金和筹集收入的能力。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收益。

2、发展非公经济,开辟新兴财源

非公经济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发展非公经济,是现实需要,也是必然选择。一是加快非公经济总量扩张。引导非公经济向集约型、科技型和外向型转变,支持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培植非公企业骨干群体。鼓励、组织非公骨干企业,通过国内外资本纽带进行低成本扩张。成立投资担保公司,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和银企对接的办法,切实解决企业起步阶段的 "输血"问题,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适当归并,捆绑使用,集中财力保重点,出效益。三是提高非公企业服务水平。建议区委、区政府出台更有利于非公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政策上保证其拥有与公有制企业相同的待遇。各部门要切实增强为非公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识,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依据《公司法》组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加强对非公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和培训,使其不断引入现代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高管理运营水平。

3、强攻第三产业,挖掘潜在财源

首先必须加速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消耗资源最少、投资回报最高、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要把旅游业作为我区三产发展的优先发展目标。为此,一要加强领导,搞好旅游规划开发定位。突出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旅游三大特色,形成规范化旅游线路。二要拓宽融资渠道,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坚持“早投入、早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为开发者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让利别人,发展自己。三要创优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力争把长安旅游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要整合现有三产资源,严格按照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认真抓落实。要重点突出商业物流体系建设、生产资料专业大市场新建、

社区商业发展等。从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入手,出台三产发展管理办法,营造全区上下参与三产、关注三产的浓郁氛围。三是组建、扩展区属建安、房产公司,着力引导扶持区内的建安、房产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其次,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等行业,努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中介服务等行业。要力争我区三产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增加新的财源。

, 4、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财源虽然我区农业对财政的贡献较小,但对财政的间接贡献并不少。因此,要把农业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在政策、资金上培植有特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发展城郊休闲产业。充分利用我区自然、人文资源,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作物、林木花卉等高观赏价值的农产品,促进山水风光和农业生产的融合,开发以感受农业生态、品尝瓜果蔬菜、体验耕作劳动为主的观光农业。四是引导发展村级企业。要引导各村利用土地、资源、人力等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办企业,既能繁荣村级经济,又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

5、加快项目引进,培育后续财源

实践证明,抓项目引进,抓投资引入,是一个能在短期内拉动财政快速增长的有效方式。一是抓好环境优化。要把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作为吸引投资、吸引项目的第一位工作来抓,增强软、硬环境对内外资的吸引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跨越。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引进。结合我区实际,引进技术新、耗能低、有前景的新型工业;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引进生产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积极对上争取。各级各部门要把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

6、突出园区建设,培育替代财源

加速园区建设,高层次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建设布局合理、产业集聚、要素集中、特色明显的工业化基地。一是严把准入关。严格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引进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占有市场份额大的好产品、好项目,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坚决不让入园,做到不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暂时的发展。二是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周边环境,确保好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三是加大园区效益产出力度。采取以地抵商方式对园区土地进行分期开发,提高土地的产出和使用效益,对园区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使企业早出效益,出好效益,加速其对财政的投资回报

7、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要建设一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区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永续后劲。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3篇

为了配合市抓好“五项工程、五个目标”专题调研活动,找准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加快发展的硬措施,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市政府决定从月初开始,集中一个月时间,围绕进一步突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确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全市深入开展“五项工程、五个项目”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过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拟实施的五项工程:

(一)拟达到的五个经济目标:今后5年全市GDP、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节能减排等五项考核指标的预期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和办法,与要实施的五项工程进行衔接。

(二)财源建设工程:我市当前的财源状况;财源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今后5年我市财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培植壮大财源的主攻方向、关键增长点和具体措施。

(三)民生工程:当前全市“民生工程”进展情况;推进“民生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5年全市民生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编制全市“民生工程”五年规划。

(四)城市建设工程: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目标、特色定位、功能布局以及发展规模;城市建设在规划、资金、土地、环保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商业网点在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和魅力上的新举措。

(五)农民增收工程:全市农业发展概况;我市农民收入基本构成情况和收入水平;当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三万工程和三五工程)存在的制约因素;今后5年全市农民均纯收入的预期目标;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保障措施。

(六)工业提升工程:我市工业的发展现状;制约我市工业经济“333”工程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今后5年我市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扩张工业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质量的具体举措和实现途径。

二、任务分解

这次调研活动由负总责,按照上述6个专题,分别成立6个调研小组,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一)五个经济目标:由同志负责,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发展计划局、统计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二)财源建设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财政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三)民生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发展计划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四)农民增收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农林局、畜牧中心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五)城市建设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城建局、城管局、环保局、商务办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六)工业提升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经济发展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三、时间安排

本次调研活动从月25日开始。各调研组务于月20日前拿出调研报告初稿,月底召开汇报会,交流调研成果。调研成果由调研报告和实施意见两部分组成,调研报告不超过5000字,要有数据、有对比、有分析、有举措。与调研报告相配套,提出具体有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稿不超过3000字,语言规范,简明扼要,易于发文实施。

四、具体要求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4篇

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收入突破4000万元大关,“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工作得到很好落实,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证,确保了政府运转,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20*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财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今天,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年工作,刚才,时群同志对20*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并就20*年的各项工作全面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

今年,按照县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全县财政收入要增长12,达到4500万元。完成这一目标,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客观来讲,也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全县的财源基础更加坚实。去年以来,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下上按照“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植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绿色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一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平利投资兴办企业,天宝制药、众鑫缫丝、金海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在今年相继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去年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所有这些都为今年的财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税源基础。二是各级各部门对财政工作更加重视。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把财政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加大督办考核力度,为做好财政工作强化了组织保障。三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完善,县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全面启动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维护了良好的财政工作秩序,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使县乡财政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并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今年财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二、强化工作措施,奋力实现全年收入目标

20*年,我县财税征管任务非常艰巨。希望各征收部门和乡镇,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夯实收入基础,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征管力度,千方百计组织收入,保证4500万元收入任务足额入库。

㈠加强财源建设,夯实收入基础。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实力。只有夯实财源基础,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完成任务与保护发展的关系,切实把财源建设作为各乡镇和各部门的首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20*年,我们要按照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继续坚持“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育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管理,培养大户,发展龙头企业,提升绿色产业效益;二是大力招高引资,适度扩张规模工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培植生态旅游业,壮大三产总量,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重点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奖补资金,改变扶持奖补方式,把扶持重点调整到乡镇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上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财政增长问题。

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奖惩。今天,县政府要把收入任务分解到征管部门、协管单位和各乡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夯实任务。会议结束后,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到人头,把税额落实到点上,排出进度单子,按进度入库,确保不欠帐。财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措施,加强督查检查,按月考核,按月通报,兑现奖惩。

㈢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各乡镇和税收征管部门,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控管,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严禁在县内买税卖税和挖税。大力挖掘财源潜力,加强对建筑安装和装饰行业的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改配套措施,健全征管网络,确保“农业四税”足额按时入库。加大非税收入的组织力度,强化综合预算。坚持收入目标责任制和财税联席会议制,共同促进全县税收征管工作。

三、强化监

督管理,确保县乡财政健康运行

㈠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按项目,按标准编制好20*年财政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合理调度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工资、社保资金的发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乡镇要把工资发放作为确保稳定的重点工程来抓,哪个乡镇挪用工资,就要追究哪个乡镇长的责任

。在这里,再申明一条纪律,凡拖部、教师工资的乡镇,一律不准购置小汽车、修建办公楼,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好这个关。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所有纳入预算的单位,其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财政部门要严格按进度、按项目拨款,严禁擅自调整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水电”等费用支出,切实把公务消费控制在财力可支撑的范围内,严禁搞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㈡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一是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今年,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这是一项政策性强,量大面广的工作,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调查研究,测算摸底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不出问题,不留后遗症,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二是积极开展公务消费改革。规范会议结算、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工作,大力压缩公务消费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监管改革。全面推行报帐制和财务总监监督制,规范县、乡、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支出标准,规范乡村两级财务报帐办法;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逐步推行“直通车”的资金拨付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㈢积极化解不良债务,维护良好的财政秩序。乡村两级负债过多,破坏了良好的财政秩序,形成恶性循环财政状况。长此以往,不能保证政府正常运转,损害了政府形象,也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都要认真搞好财务清理,盘清债权债务,规范各级财务秩序。对历史上形成的遗留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化解措施,提出偿还计划,逐步消化。乡镇财政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管家,合理调度资金,把保工资作为乡镇财政的第一任务。在不影响工资发放的情况下,量入为出的安排其他支出,严禁出现新的债务和赤字,逐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维护良好的财政和金融秩序。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5篇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有135万人,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是一个人口大市,地方财政收入在总量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人均占有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就一个人口大市来讲,实现这些目标,压力更大,特别是农村水、电、路、学、医等各项社会事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投入,首先要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政府,财政是一个基本的调控杠杆,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证,主要靠税源和费源来支撑,费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靠加强征管来体现,但是税源主要靠发展来体现。

基于以上认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工作思路上,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坚持把财源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进一步强化“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目标确定上,把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和全省30强县市中来定位,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平均增幅,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强县市平均增幅)的目标。近几年来,面对非典肆意入侵,国家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视困难为机遇,咬紧牙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6亿元,同比增长77.9%;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37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税源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财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突破10亿元大关。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2个,已完成投资72.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7个,已完成投资46.6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29.4亿元,工业项目143个,已完成投资49.5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利税29.39亿元。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续后劲。

1、围绕做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上项目,培植工业支柱财源。工业是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着力培植对经济和产业支撑、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壮大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税源经济。煤电化工产业,总投资70亿元,新上了8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投资23亿元的众泰4*15万kw电厂、投资24亿元的新源4*15万kw电厂正加紧建设。这8个项目已有5个投产运营,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区域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kw以上,年可转化煤炭40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7亿元。

围绕煤电转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

纺织服装产业,新上了投资10亿元的领东制衣、投资8亿元的新申棉纺、投资3.5亿元的平阳纺织特种天然纤维、西张庄镇与菲律宾合资1500万美元的幸运纺织等一批项目,以这些企业为骨干,带动发展起了17家纺织服装企业,棉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锭,年产针织服装8000万件。此外,大力发展产品方向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投资16亿元的百川纸业、投资7亿元的韩国乾元不锈钢极薄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到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5家,力争到2007年,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赛特电工、乾元不锈钢、青云起重、百川纸业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裕鑫玻纤、良达集团、领东制衣、平阳棉纺、中科化工等15家企业销售收达到10亿元以上。

2、围绕创税农业上项目,培植农业支柱财源。积极转变思路,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蔬菜、食用菌、桑蚕、畜牧、林果五大主导产业,加大“农字号”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项目,使财政增收由生产环节转到农产品深加工、购销环节,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2004年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今年又投资2.8亿元,新上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全市新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20家,全市专业市场总量达到160处。正邦集团投资1亿元新上食品加工、冷储二期工程,日屠宰肉鸡能力由去年的4万只达到10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项目落户新泰后,既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泉沟镇*大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带动2500个农户发展畜牧业,年创利税870万元。楼德镇清业有限公司带动奶牛养殖户2500个,年创利税1000万元。青云办事处东南关村投资5800万元建设的青龙路市场,营业面积136亩,年交易额6.2亿元,创利润1600万元。

3、围绕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档次上项目,培植商贸服务业支柱财源。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建设大市场,形成大流通,发展大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实现服务型经济向税源经济的转变。今年以来,总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了8个较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国际机电五金交易中心投资6亿元建设的鲁中五金商贸城项目,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建成开市,已有40多家浙商签订协议入驻;投资3亿元的平阳河国际商贸中心,占地6.8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已有37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或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入驻经营;投资1.1亿元的四星级荣峰大酒店、投资6200万元的三星级桃园大酒店、投资4000万元的金鼎商务广场年底将建成开业;投资6000万元的银座商城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利税1.2亿元,新泰将逐步成为鲁中地区的人流、物流中心。

4、围绕开发旅游业上项目,培植旅游支柱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来抓,作为新兴财源来培植。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的规划,总投资3亿元,集中对莲花山、青云山、徂徕山、新汶森林公园、法云山等旅游景点进行了开发。其中投资1.2亿元着力打造了“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成。“十一”黄金周期间,莲花山景区接待游客55900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1.11万元,全市旅游的人数达到85180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600万元。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强劲势头,2004年历史性突破100亿元,达到了102亿,今年将突破150亿元,为财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源动力。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一是招商引资。坚持内资、外资、民资并重,上争、下引、内联、外招并举,制定优惠政策,多方招引财源建设资金。2004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4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77万美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启动民间资本26.1亿元。今年1—8月份全市内资实际到位3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62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4亿元,80%的财源建设项目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二是盘活存量资产。从去年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转让出售、租赁经营等改革形式,对8家企业进行改制,盘活存量资产15.6亿元,增添了发展活力。三是加大银行信贷的争取力度。开展了诚信新泰和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提升新泰诚信度,努力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共落实资金28.6亿元。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围绕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及新上项目,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4603万元用于企业挖潜和技术改造,给予企业贴息和科技三项投入908万元。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3、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培植税源项目的龙头和载体,摆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5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开发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进区项目达到262个,总投资62亿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出资、招商引资、开发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加快全市各类民营经济聚集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聚集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00万元,建成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新进区项目92个,完成项目投资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7.3亿元。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从乡镇部门到企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严格实行包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靠上做工作,强化调度督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坚持把软环境作为一项硬措施来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39个部门的529个行政审批项目,结合我市实际,取消66项,变更12项,保留451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9项,取消227项,降低收费标准14项。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阳光审批,从源头制止“三乱”。结合建设“平安*”,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惩戒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35.3%和52.5%,财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6篇

一、排查的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财政局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分析评议和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出存在以下问题以及需要整改和提高的工作。

一是财政收入对传统税源依赖性较高,增收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保持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度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财政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和地方工商税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还相对较低,增收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社会保障、企事业改制、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支出对财政资金需求较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平衡难度没有根本改变;

四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有待加强,重分配、轻绩效,重资金、疏管理的现象还较为突出。

五是财政的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管的力度还不大,机制还不完善。

二、初步解决的措施:

紧紧围绕“打造民本财政,促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全力推进“率先达小康,建设新__”、服务__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把解决措施与促进当前工作相结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具备条件的立即整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整改。二是把解决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着眼于长远发展、长效管理,推动各项工作健康运行。三是把解决措施与学习实践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

一、以培植财源为重点,切实做强做大财政“蛋糕”

坚持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县工业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度过难关,实现工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财政预算安排5000万元扶持资金,分别从担保补助、贷款贴息、满负荷生产、销售收入增幅、技改配套资金、科技进步和名牌创优、财政贡献七个方面,对全县大、优、强的工业企业进行扶持,搭接优势企业的资金链。二是加快培植板块经济,提升产业集聚度,着力打造“一区三园”品牌效应,工业发展围绕“创业倍增”目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三是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抓住省委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壮大骨干财源。四是全力支持招商引资,鼓励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支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对财政贡献大的财源项目,努力构建基础稳固、支柱有力、后续强劲、持续增长的财源体系,提高税源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断壮大县域、镇域财源。

二、以强化收入征管为抓手,大力促进财政收入健康稳定增长

一是及时掌握重点税源变动情况,切实加强税源分析和重点税源监控,确保主体税收及时征缴入库。二是进一步强化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加强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征收合力。三是在坚持“大小税种并举、税费基金并重”的收入征管原则下,推动全社会的税负公平,继续加大各类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收组织力度,严格执行基金、税费减免政策,做到应收尽收。

三、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水平

一是加强预算约束,规范预算执行,规范基建、购车、公务接待等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支出均衡性。二是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扩大绩效考评试点范围,建立评价结果公开制度,发挥财政绩效评价的问责作用。三是夯实财政工作基础,加强基本数据信息、支出标准、项目库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到目标细致、措施细致、过程细致,在全县财政系统中形成“精心出精品、细心算细账”的优良风尚,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四、以提高民生保障为主线,加快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在预算中优先安排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严格落实到位。高度重视和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积极筹措为民办实事配套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更大的社会效益。二是切实保障公教人员工资发放。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压缩一般性支出等措施,加快教职工津补贴改革步伐,逐步提高公教人员工资水平。三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教育现代化投入,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支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各类非义务教育的经费供给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四是支持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支持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基层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大“平安__”投入力度,提升我县综合治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支持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水污染防治、地质灾害治理、城市绿化带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改善生态环境。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7篇

洞庭湖烟波浩渺澎湃着上下求索的不朽篇章,岳阳楼暮鼓晨钟回荡着先忧后乐的千古绝唱。龙城岳阳,吴楚之地,古老文明和现代气息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耕耘在这方热土上的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一班人,在以“领头雁”邹岳湘局长为首的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巴陵胜状添上了他们挥洒热血建设家园的锦秀一笔;近年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日臻规范,财政运行稳健良好。该区财政收入2001年登上1亿元台阶,2004年突破2亿元大关,位居岳阳市县(市)区第5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谱写了该区财政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

抓征管 促财政增收

财政增收是开发区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保障,是衡量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标尺”。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具体做到了“三个强化”。强化税收征管促增收。在加强税收征管方面,他们始终坚持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这一方针,进一步完善征管制度,规范征管秩序,提高征管质量,做到依法征管。建立了重点税源动态监督机制,对区内20多家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在给予财政政策扶持,搞好服务的同时,对其税源状况实行跟踪管理,加强监控,查漏补收。大力压欠,加大欠税收缴力度,加强协税护税,严肃国家财税政策,打击违法行为,净化税收执法环境,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强化直接征管增收。狠抓契税、土地出让金的征管,坚决实行不减负、不批条、不打招呼的“三不政策”,做到铁板一块,应收尽收,同时狠抓“收支两条线”、“收费票据”的管理,促使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强化责任意识促增收。严格落实责任,将收入任务分解到单位、个人;严明奖励措施;严肃财政纪律,杜绝人情税、以实物和消费抵税等不正当现象。

抓财源 促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看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看财源后劲。为把财源建设落到实处,该局一方面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优化投资硬环境,提升园区形象,有力地支持了招商引资。另一方面斥资兑现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奖励政策,调动了企业纳税的积极性,以及部门和个人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提供财政担保,如为景达生物“抗淋巴免疫球蛋白”项目担保,获省科技引导资金300万元。近年来,国税部门根据国家政策为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700多万元,这些措施有效地支持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企业财源不断殷实。

抓管理 强统筹功能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节约财力,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该局在财政管理上做到了“五个加强”。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约束机制。严把预算编制关;遵循量力而行,量入而出的收支平衡理财原则,采取零基预算法,认真编制预算草案,严把预算执行关,确保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控制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财政资金。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重整现有固有资产,提高使用效益。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抓好财政性基建投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资金管理、行政财务资金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收入体外循环。在全区逐步建立起“收缴分离、收支分离、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新型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注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财政监督检查。

抓融资 促银企合作

财源建设措施范文第8篇

乡村财政直面农民群众,是全国财政体系的根本。本文重点从对乡镇财政基本情况的分析,发现乡镇财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点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通过完善的乡镇财政建设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乡镇财政科学发展。

关键词:

乡镇财政建设;困境;对策及措施

1前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管职能也日渐增强,乡镇财政所运行的环境及其工作任务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要注重解决各种乡镇财政建设问题,加快乡镇财政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经济飞速增长。

2各地区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通过深入调研全国近百个个县区乡镇的财政体制发现,绝大多数乡镇财政主要有六大职能:一是乡镇财政的预算与决算的编制;二是多项财务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实行;三是负责国有资产与各地乡镇事业单位账目的管理工作;四是发放政府财政补贴资金以用来扶贫补贴等社会工作;五是乡镇中心工作的参与;六是财政资金的监管。随着农特税的取消,财政管理职能也随之遭到严重的削弱,乡镇财政逐步走向“公共服务型”的财政。

3乡镇财政建设所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财源减少致使地方债务突出

自从农特税全面取消后,各大以农业成产为主的乡镇财政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经济收入远远低于以前。由于某些县区城乡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交通并不便利,不适合发展商业、工业、旅游业等行业,导致只能靠单一的农业维持财政收入,财政建设困难,经济发展缓慢,因财源的减少导致恶性的循环,债务越积越多,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值甚至出现了负值。

3.2缺乏地方财政专业性及规范

据统计各地财政所老员工占整体员工的70%以上,众多财政岗位缺少人才,很多编制严重空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法制制度不断更新,财政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也不断更新,很多老员工专业化学习能力薄弱,墨守成规,无法完成很多新任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完成的质量差,使乡镇财政工作难以进行,缺少专业的财政团队。

3.3财政专业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依据全国财政部的要求,许多地区乡镇为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预算管理权、财务审批权等权利,开始着手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主张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监管乡镇财政收支,使众多机构被撤离或者合并,机构职能扩大,优秀的人才从财务部门异动到其他部门,剩余的财政人员多数不专业,财政管理监督也日益弱化,编外人员众多加上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财政工作难以进行。

3.4地方财政各项职能有待增强

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职能也随之转变,相比大多数政府职能而言,乡镇财政职能并未增强,反而弱化了很多,具体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减弱了组织收入职能。很多地区因取消了农业税乡镇财政固定税大幅度地减少,税源变得有限使得可用财力的减少,社会扶贫费用的增加,乡镇债务危机严重。加之组织协调难度增大,老员工对安于现状,乡镇组织财政收入缺少积极性,使财革变得很难。二是削弱了预算管理职能。自从“乡财乡用县监管”制实行后,乡镇财得更加局限,只能承担工资申报、补助资金的报账核算、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公用经费以及涉及到农业专项资金的落实等业务,收支管理工作变得单一,业务变得更加局限,涉及到的范围变得更小,统筹调控变得难以实现。三是薄弱了财政监督职能。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三农”教育的投入,尤其针对乡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乡镇财政对很多报账单位开支的真是性难以掌握,另外缺乏相关的法律机制去严惩对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的人员,导致财政监督职能如同虚设。

4完善乡镇财政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4.1突出县乡财政经济增收

针对乡镇农业财源减少的情况,各地因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开发经济产业园发展工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并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源以缓解债务压力。若地理条件苛刻,交通不便于发展工业等其他行业,就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通过科学的引导,引入新的种植物,挖掘农村经济的一切可能性,实现产业升级。

4.2理清基层财政经济体制

完善财政体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手段,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也是快速推进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的前提。结合乡镇的税源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实现业务工作、履职能力与机构队伍的标准化。各机构成员规范化并明确机构职能,杜绝越级与跨机构兼职。加强财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目的是提高乡镇财政所管理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也可以根据各地区财政现状,实行符合行情的乡镇财政体制。

4.3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解决财政部门人员不足,填补编制空缺是建设乡镇财政队伍的第一步。其次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高素质高质量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批年轻的具有创新能力乡镇财政队伍,并健全奖惩制度,鼓励年轻同志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同时禁止不规范的操作。另外定期组织新老干部业务培训,对刚入职的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岗制,从基层干起,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最后应建立考核系统,各地推选出财政所的考核责任人,对于考核不过关的乡镇财务所加强监督,使乡镇财政建设趋于标准化,便于管理与监督。

4.4完善乡镇财政监管制度

完善乡镇财政监管首先得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同时注重监管集体经济的收入,多多参与乡镇投资项目的实施、论证和评估绩效工作;不断地细化监管内容并实施有效措施的加强监管工作;建立乡镇财政年度互评制度,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将下达的乡镇资金按政策、按规定、按预算落实到位,并确保发挥其作用,使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提高。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财政建设面临的困境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还有完善的乡镇财政体制。但是只要我们突出县乡财政经济增收,增加财源,理清基层财政经济体制,切实进行改革,全面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乡镇财政监管制度,走科学发展道路并精细化的管理,乡镇财政建设一定能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陶勇.中国县级财政的困境及其出路[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