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一、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思想道德培养目标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不免会感到各种迷茫和不适应,而入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且指导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及时的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然而大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比较强的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外界的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他们对价值的判断。所以除了学习目标,及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及早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自身思想道德培养目标,这也是大学生最终取得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的完整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也就成为了培育主体力量之一。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疑可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系更加完备。

(三)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使其从精神层面及早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督促其尽早进入状态,为其注入前进动力,鼓励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早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报效祖国。

(四)有助于丰富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一般包括校史教育、校规校纪教育、院系专业简介、就业方向介绍、安全意识教育等,其中虽然穿插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无论在教育深度还是针对性上都有所欠缺。在此前提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入学教育,可以极大地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还能有效提升入学教育的深刻性、巩固入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五)有助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提供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最主要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的全面提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达到认同和践行的目的。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由几门课程共同构成的课程体系,其开展方式依然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在思政课堂外开展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为高校思政课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二、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整合资源,构建入学教育综合体系,扩大教育者主体范围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生工作专门负责人员,也不能依靠单个或几个部门来完成,而应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只有各部门分工合作,各自发挥优势,才能将新生入学教育资源完美整合,为其构建一个入学教育综合体系。在此前提下,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的融入入学教育中。同时,要扩大入学教育者主体范围,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论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应积极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者队伍中来。如:邀请学校里德高望重、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老教师为新生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用自身爱岗敬业、爱国为民的精神感染新同学;由充满活力、极具创新意识的年轻教师向同学们讲述自身的工作和学习感受,以此拉近师生距离;邀请教职工和学生中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为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新同学,引导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由老生中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作为老生代表,与新生进行交流,鼓励新同学在大学生活中勤奋进取,努力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挖掘新生中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典型,为其他新同学树立榜样;邀请在社会各行各业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回校为新同学介绍其职业生涯和拼搏经历,激励新同学及早树立目标,培养自身职业能力等。以上所列无疑都可以成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充实入学教育内容要在高校入学教育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一定要创新教育形式、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新同学参与实践的途径,让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开展丰富的活动。如将大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充实到校级和院级的迎新晚会中,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同学们认识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拍摄校园宣传片、将校园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排成舞台剧或者微电影,组织新同学们观看,用艺术形式增强入学教育的生动性;组织新生摄影大赛,鼓励新生用镜头去捕捉校园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瞬间等。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入学教育。新媒体本就具备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加之如今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新媒体的青睐和广泛使用,利用新媒体对新生开展教育无疑成为了一个简洁而有效的途径。如鼓励新生主动浏览校园网、利用微信朋友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等。最后,鼓励新生开展自我教育。教育想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外部教育和被教育者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鼓励新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自觉内化为行动。

(三)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新生入学首先接触并感受到的就是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想要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一定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这样既能增强入学教育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又能为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找到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又要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文化方面,可以通过校史馆、校园精神文化园、校园雕塑等人文景观的建设来表现大学精神和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等。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既要能体现高校的优良历史传统,又要能展示出高校师生拼搏向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也要成为大学精神的生动体现,主要可以通过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来实现。在此前提下,使入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合力,大学新生才能在入学初始阶段就充分感知到高校的魅力所在,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四)延长入学教育的持续时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入学教育都会集中在新生入学后一到两周之内进行,持续时间少则三四天,多则半个月。这种集中式、短暂式的入学教育虽对学生有一定帮助,但学生很难在几天之内真正理解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在此前提下,在入学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那么教育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必须适当延长入学教育的时间,增强入学教育的持续性和深入性。具体来说,入学教育应该贯穿大一上学期或者整个学年。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到入学一个月的期间内,以较高的频率集中开展教育活动,形式以集体教育为主。从入学第二个月到第一学期结束,从学校到学院到各专业班级,应针对新生入学后遇到的问题,结合新生入学后的表现,对其开展专题式教育活动。该类活动既可以是针对全体学生,也可以是针对特定群体或个别学生,开展的频率依据新生的需要和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而定。而在整个持续过程中,必须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同学们及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和入学教育做到相辅相成,帮助新同学顺利完成人生新阶段的角色转变。

(五)广泛征集学生意见,注重入学教育效果总结和反馈为了了解新同学的心理,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高校在入学教育之前、之中、之后都应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尤其注重入学教育效果的调查和总结反馈,只有这样,才能使入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具有针对性,能够为同学们所喜欢和接受,那么融入入学教育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就能够更具实效的进行。具体来说,在新生入学教育正式开始之前,高校可以以问卷调查或者座谈聊天等方式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以求了解新同学们感兴趣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以此作为确定入学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重要参考。在入学教育活动进行中,活动开展者和学生管理人员也要适时和新生进行交流,以求对教育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的掌控,并争取做到据此对教育形式和内容及时调整,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在入学教育阶段性的结束之后,以交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再次广泛征集同学们对教育效果的反馈,以此作为参考来检验入学教育效果,同时对入学教育进行总结,以此为依据,在今后的入学教育中做到扬长避短,提高整体的针对性。

三、结语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新生特点;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过渡,熟悉学校里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白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新生在其大学生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努力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环,更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在与大学新生自身特点紧密结合和对当前高校实行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统筹安排,从而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2]。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形势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以下探讨: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主要分为:校史校情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习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诚信感恩教育10个板块组成。

1.1校史校情教育

开展校史校情教育,使大学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和进步,促使大学新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2校规校纪教育

开展校规校纪教育,使大学新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

1.3学生安全教育

开展学生安全教育,针对学校及周围复杂的社会环境,提高大学新生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谨防盗窃、传销、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大学新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1.4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健康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主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新生进行讲授和疏导。

1.5专业学习教育

开展专业学习教育,举行师生专业交流会,专家、校友报告会,使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研究目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所认识和了解;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大学新生班主任,帮助大学新生早日掌握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1.6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以组织到相关公司参观实习,提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所需素质,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前期的准备工作。

1.7国防教育

开展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大学新生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生活习惯。

1.8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新生找到其大学生涯的目标和动力。

1.9集体观念教育

开展集体观念和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大学新生确立健康的集体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依赖性强、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的大学新生尽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之中,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10诚信感恩教育

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大学新生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宝贵品德,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诚信待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整体部署,考虑长远,整合利用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各学院的优势;还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贯穿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而不是只在开学后的一到两个星期集中开展,并且做到及时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更应与大学新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不能只流于表面,而应当深入的、细致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新生遇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和辅导,做到由点及面,点面结合,不断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总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好规划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引导。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需要全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思考、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荣斌,彭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6,(1):64-66.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朋辈辅导;班长制度;新生

一、朋辈辅导的理论意义

1、朋辈辅导的含义

朋辈,顾名思义,是指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友和同辈间,相互信任,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其他形式的辅导相比,朋辈间沟通比较轻松,朋辈辅导能用同龄人间更易接受的思维方式为被辅导者剖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促进良好关系的深入发展[1]。因此,建立和健全朋辈辅导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了当前一些高校在学工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2、“90”后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个性强,追求创新,崇尚民主和自由,具有较强的反传统意识和叛逆精神,因此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直不理想,实效性不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我们还没有一些针对“90”后特点而成形的教育方式,缺乏时代感和全面性,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方式跟不上代际发展,因此创新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3、朋辈辅导对改善现阶段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的实际教育意义

在国内,朋辈辅导工作在近几年来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朋辈辅导工作。一方面,由于朋辈之间生活环境相同,当身边同学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另一方面,相比其他比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辅导群体,朋辈辅导更易被被辅导者接受,距离更近才有利于发挥最大的辅导作用。

尽管如此,朋辈辅导工作在国内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其现实作用有待高校的学生工作群体去认知,实践和总结。

二、由朋辈辅导衍生的班长制度对新生的实际教育意义

1、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有效开展入学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尽快融入大学学习生活,也能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大学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对这些要由高中升入大学的同学们来说,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的第一堂课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可以有效地避免专业思想不巩固的问题,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起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完善人才培养的起始环节,为今后学习生活做好充分准备[3]。

同时,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也是在给新生“立规矩”,入学教育搞的好,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业的各方面要求传达的到位,对于今后几年管理学生,培养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极好的铺路作用。

2、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弊端

(1)组织工作不系统

入学教育应该是项系统性工作,因此它的开展必须依靠学校整体全盘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而事实上,各高校入学教育的组织与执行者仅依托于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加之学校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入学教育有骨无肉,缺乏系统性,效果差[4]。

(2)内容没有针对性

据了解,各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学校规章制度和专业介绍,这种入学教育的初衷并不是向新生全面介绍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而是向新生宣传学校、院系的优势,即使教育内容能涉及到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些方面,但由于入学教育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天,介绍的内容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教育效果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3)形式单一

另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新生入学教育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据调查,目前各高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众多环节都是采用讲座这种基本形式,这样的讲座,内容虽然丰富,但两三个小时的讲解很难让刚刚从中学生转变而来的大学生接受,学生很难坚持。

3、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之班长制度对改善入学教育现状的作用

班长制度是在高校教育的环境下逐渐成形的新兴辅导模式,据了解,很多高校都在采用班长制度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方式,它的成员均出自本校甚至本专业的在校高年级学生,是经过考察选的能力和素质都较高的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其本身就是新生的典范,容易引起新生的仰慕与信服,同时,作为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引导更容易为新生接受。他们提供给新生的是进入大学后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新生尽快完成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5]。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体验到班长的引入,对大学新生的引导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班长的实践和探索告诉我们由于在教育关系上主体都是平等的,因此对新生的引导、启发更深入具体;而班长身份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所以其榜样激励作用更有效;班长的引导能够使新生较平稳地渡过放任、对抗和不适宜时期,为其在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奠定了基础;班长的引导工作变纵向垂直管理为横向交流指引,有效的补充和辅助了入学教育,达到了延伸教育的时间,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了教育的幅度。

4、基于本文进行的调查问卷

根据发放的300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83.3%的新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安排班长;82.7%的新生感觉在遇到困难向班长求助时,班长能非常热情,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超过60%的新生认为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班长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很多被调查的新生在调查问卷上写了满满的对与新生班长工作的认可和建议,这让我们感觉到,班长制度着实颇有成效。

三、创新班长制度

1、现有班长制度的局限性

同样根据调查问卷的显示,虽然绝大多数的新生非常认可班长制度,但同样有60.7%的同学认为,在实际中,班长短期的辅导对于新生从高中生变为大学生这一转化过程没有非常明显的效用,就此我们也清楚的知道,班长的“寿命”仅仅存在于新生入学阶段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同时也远远不能满足新生对于这种形式的朋辈辅导的需求,因此班长制度若能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保持活跃状态,不仅能使被辅导者在各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帮助,同时几年的锻炼对于班长来说收获也一定是非常大的。

2、扩展班长的范围满足新生更多的需求

根据调查问卷中新生反馈的主观建议,同学们普遍希望班长能在以下三方面对新生发挥更大的作用:专业发展、社会需要以及就业方向。而就目前各高校班长的成员构成,以上三个方面的需求还很难满足,因此鉴于新生的实际需要,在今后工作开展中笔者有了新的想法,不论是班长的头衔,还是朋辈辅导的实际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扩展几个方面的优秀学生代表对新生进行纵向教育:选择优秀的大二学生,他们刚刚走过大一的生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获对新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选择几名大四学生,可以针对个人的就业方向以及此方向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新生进行更细致的指导,以便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选择工作后的校友,这些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让新生从开始就明白整个社会环境的需求……以上只是一种简单设想,具体可行性有待考证。

四、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所调查的样本群体为我校部分学生,因此问卷的数据信息可能并不全面;另外笔者能力有限,行文中的不足还望多多包涵,对于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工作群体会继续探索新渠道,深化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新方式,努力让学生成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晓军,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 2013年 第2期.

[2]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 (3).113.

[3]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魏铜铃.“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王晓琼.董发广.唐鹏,浅议班长对大一新生的引导作用.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4-10.

作者简介:焦艳鑫(1987―),男,籍贯:河北张家口,学历:本科,职称:助教,单位:大连民族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必做功课,其目的为助新生顺利度过入学初期,为今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奠定基础,工作内容总体概括起来无非以下种种,其一,也是最基本内容,帮助新生熟识新环境、融入新环境、驾驭新环境;其二,助新生完成“角色转换,目标转换,学习方式转换,思维方式转换”;其三,对学生进行专业和就业认识的引导和教育,助学生完成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其四,引导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完美人格目标培养做实前期工作;其五,“规范意识”培养,助新生树立遵法守纪理念。各高校该项工作开展内容、时间、模式则因各自情况不同而不同,内容项目或多或少,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日,长则数月。

当下众多高校班主任身兼学生“保姆”和“导师”双重身份,且班主任一职多半设置在大一年级,对于刚刚跨入校门的新生而言,班主任担任“家长式保姆”一职,照顾班级学生日常起居生活。在学生熟识校园环境期间,班主任则成为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心理、习惯、思想意识、班主任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校园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发展。因此,班主任工作与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息息相关,入学教育开展期间班任工作责任重大,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展目的是否达成有直接影响。

2 新生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工作内容

2.1 基本工作

面对初入校门的众多新生,班主任应担任起学生家长责任,帮助学生熟悉环境,消除他们心理疑虑,带领他们步入高校校园生活。这时期班主任工作不仅要细致入微,而且要面面俱到,此时期工作重点应以以下几点为重:(1)帮助学生熟悉环境,导引学生情绪良性发展,助学生架构成长心理基础。统观初入学新生,十之有八伴有好奇、易燥、不安情绪,被尊为学生“在校父母”班主任此时责任重大,应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适合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周边环境,目的做到不仅令其适应环境,进而融入并且喜欢校园环境;(2)要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助其树立爱校、以校为家、为校奉献情操。(3)要培养他们主动探索、驾驭陌生环境意识,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思想基础。(4)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更要加强学生危机意识和危险预知能力,并培养其在遭遇突发状况之时自我处理能力。(5)在与学生日常接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自强、奋发向上意识和精神,为养成教育奠定基础。

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系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一位优秀班主任应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班内学生动态变化,尤其是学生思想波动,才能保障后期工作顺利进展,进而协助其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除班主任自身尽职尽责做好分内之事外,建立一个学生信息快速反馈系统尤为必要,不仅保障了学生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而且利于辨明所掌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有效的学生信息反馈系统有助于班主任工作取得成效。

2.2 常规工作

“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目的是进一步修缮和完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以塑造其完美人格,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之一。因此,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和入学教育,在学生融入校园环境之后的入学教育期间,班主任工作应以“养成教育”为工作准则,抓住“养成教育”核心――“日常性、早期性、践行性、系统性、主体性”五个特点,对学生开展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1)摸清学生基本素养情况。做好学生工作是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前提,现今大多数“90后”大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甚有缺失,这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工作之前摸底调查,掌握班内学生综合素养状况及大多数个体情况,为后续工作抛砖引玉。

(2)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新生入学教育时期是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良好习惯的良机。在此期间,班主任应运用校园规章制度去管理规范学生,使学生从对规章制度等成文规则的敬畏、对校园不成文规定、纷繁复杂现象背后基本秩序的敬畏,到对事物、他人、社会中的一些制度、规则、习惯等基本原则的敬畏变成学生遵守、尊重自然秩序的一种习惯,实现他律转化为自律这一目标。

(3)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并引导学生个性良性发展。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依据学生个体特征规范其言行同时,尊重其个性发展,予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纳规范的能力,以及处理好共同规范与个性张扬、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这类反思都是以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为核心而生发的。

(4)引导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信心和习惯,教导其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认真体会、勤于思考、总结归纳,从而促进其对自我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法制意识、集体观念的体验和反思,通过这些客观行为,使其潜在的品质具有变为显性品质的可行性,为最终实现自身人格的塑造打下基础。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

何为大学生入学教育?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新生入学后,高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特点,针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指大学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系列教育的总称,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学习适应教育、生活适应教育和心理适应教育。而目前国外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则普遍被描述和概括为帮助新生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以及在大学成功学习的策略、战略、课程和服务等。[1]笔者认为,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指高校根据大学新生的特点、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的要求,在大学第一学年开展的一系列学生教育和管理活动,它既是大学的适应教育,也是大学的开端教育,更是未来一生的基调教育。工学是我国大学最大的学科,只有针对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好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使工科大学生们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帮助他们打牢专业基础,积极投身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起步较晚,在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成长引导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在内容、形式、实践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完善、优化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增强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大都集中于开学的头两个月,通过军事训练、集中讲授、提问解答、团会班会等方式对大一新生开展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课程、学习纪律、环境适应、安全稳定等内容的教育,对新生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没有很好的与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教育目标不明晰,教育手段较单一,教育者范围较窄等原因,导致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没有对工科大学生大学的开端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以江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入学教育效果评价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8%的学生对入学教育非常满意,32%认为满意,56%对入学教育不满意,认为入学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认为入学教育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超过80%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的内容过于单调,缺乏针对性,仅限于规章制度的学习、专业介绍、学籍管理等,入学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对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的具体指导;57%的学生认为,在入学教育期间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班主任和辅导员。[2]

二、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一)重过程轻结果,目标不明确

许多高校对入学教育的目标缺乏深入的思考,仅仅将其当做大学的适应教育,缺乏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入学教育只是简单复制现有模式,看似大张旗鼓,实际上只是片面强调入学教育的效果而忽视了入学教育对大学生的长期效应。

(二)形式内容较单调,缺乏启发性

当前高校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与课程介绍、大学生活适应、心理状况排查等,形式主要为军事训练、集中讲授、会后问答等,入学教育的内容除了专业介绍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缺乏启发性,不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效果不理想。

(三)未能体现工科学生特质,缺乏针对性和导向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展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未对教育对象开展充分调研与分析,不同学科的入学教育都大同小异,出现教育对象泛化现象,学科区分不明显,没有针对性,导致入学教育仅仅是传递教育者“一厢情愿”的内容,而不是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和热切需求的内容。特别是针对工科生学业压力大、家庭情况相对困难、思维相对不够活跃等特点,入学教育中基本没有体现。

(四)实施者较单一,未实现全员育人

在大多数高校,入学教育仅仅被认为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家庭未发挥相应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对工科专业来说,教师能更好地将专业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结合起来。工科大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是缺位的,如果能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配合,入学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五)持续时间较短暂,系统不严谨

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入学教育主要集中于开学后的头两个月,入学教育以点状分散于各个时间段,没有形成严谨的入学教育系统;入学教育与之后的大学教育的衔接不够,导致入学教育对大学生活、职业生涯的影响甚微。

三、提高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把握90后工科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探索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规律

工科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更重,想象力、活跃度和发散性相对较弱,男女比例较不平衡,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欠缺,家庭贫困学生的比例较大。这些都是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90后的工科大学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如思维越来越活跃、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等。因此,只有把握好90后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大学适应、思维创新、自强自立、安全意识、人际交往、基本礼仪、性别观念、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入学教育,探索并掌握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在规律,才能保证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明确入学教育目标,做好入学教育规划

目标是入学教育的方向和动力,只有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入学教育的模式、内容、形式等,做到过程、结果两手抓,既保证了过程的精彩,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活动而言,入学教育这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指向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养成”,[3]也不仅是帮助大学生们了解大学情况、掌握相关知识、适应大学生活,而应是帮助工科大学生全身心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明确大学四年甚至整个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为之储备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和素质。换句话说,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唤醒学生的内心,帮助其自觉、自由、自信地发展和成长。正如作家秦文君所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以此为目标,做好入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规划,进而改革入学教育的内容与体系,让入学教育能够帮助工科大学生自觉、自由、自信地发展。

(三)丰富内容,健全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

一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政治敏感性相对较弱的工科大学生来说,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集中讲授等方式开展,理论性较强、互动性缺乏,效果不甚理想。新时期工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与民族历史、时事政治、校史校情、大学生的专业、大学生的未来梦想等相结合,增加大学生的体验和互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实现寓教于乐,让大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教育。二要重视专业认知教育。专业认知教育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前提,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认知教育应包括专业入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入门教育中,由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专业介绍,并通过参观、实践的方式了解学习专业的目的和用途,使新生们对所学专业有总体的认识。职业规划教育则帮助大学生们做好职业定位,一步步明确未来发展路径。职业道德教育则应通过观摩、体验、警示等方式,使大学生严格遵守道德准则,自觉担负社会道德责任与义务。[4]三要重视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首先便是法治意识教育和规范意识教育。当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还不够,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很多大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也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法治的重视。在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加入法治意识教育,通过集中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工科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校纪校规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保证校纪校规教育内容的前提下,拓展载体、丰富形式,除讲授、考试等方式外,增加游戏、竞赛、案例分析、情景演绎等形式,帮助学生实现活学活用,保证校纪校规教育的效果。入学教育中还应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在高校中仍然存在随地吐痰、粗话脏话、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不文明现象。因此,在入学教育中,教育者应对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国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生活引导等工作,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大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新形势下,基于工科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还要引导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社会态度和爱国方式。四要重视身心健康教育。通过制定制度、军事训练、体育活动、发动倡导等方式督促大学生们勤于锻炼,响应团中央的“三走”活动号召,引导工科大学生们练就强健体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则通过团体辅导员、谈话谈心、举办活动等方式引导工科大学生学会合理释压,保持积极、乐观。对于入学心理普查中发现并需重点关注的学生,要建立档案,长期跟踪,及时干预。五是要开展自强自立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工科大学生更为内向、简单,家庭经济困难的比例较大,因此,在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应加入自强自立教育的内容,引导工科大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励志奋斗,顺利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实现中学向大学的过渡。在自强自立教育中,可以树立自强自立的典型,形成示范,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营造自强自立、脚踏实地、对自己负责的积极氛围。

(四)改革入学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在入学教育中,一方面要依靠辅导员、班级导师、学生干部等骨干力量,另一方面要调动广大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将入学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5]身处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的教职工,同样肩负育人职责,把日常管理与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同时,还要调动学生家庭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建立政工干部、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学生干部、高年级学生、学生家长“六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入学教育不应仅限于开学后的两个月,而应持续整个大学一年级,分阶段按任务进行,并与随后的大学教育相衔接,使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大一整学年全过程育人体系。入学教育还可以引入选课机制,将其设定为必修课程,计入工作量,加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在入学教育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党团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等内容,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6]

(五)在入学教育中引入考核机制,保障教育收获实效

首先,应设定入学教育的目标和标准;其次,要将入学教育的效果量化,教育对象的评价作为考核指标,可通过问卷、评分、后期追踪等方式,评估入学教育的效果;最后,还要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改进方案,督促实施落实,保证入学教育真正收获实效。

四、结语

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正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把握入学教育对象特点,找准突破点,采取措施,重视反馈,使工科大学生入学教育落到实处、凸显成效,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阴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价值[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2]姜宇,曲云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6).

[3]魏丹.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和实践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徐国峰,潘俊波.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刘锴栋.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入学教育

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摄制组在哈佛大学录制时,凌晨四点多的哈佛图书馆依然灯火通明,不少学生彻夜学习。置身于这种务实而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不禁让人有一种主动想学习的冲动。这应该也是哈佛大学之所以可以成为一流大学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学风是一个行为养成的过程,大学新生初入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如果及时予以有效的引导,养成他们对大学学习的正确思维和习惯,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当前学风建设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学风状况总体上来说是好的,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理想远大,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和接受能力较强。然而,由于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体制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当前大学生学风也出现了较为严峻的问题。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于2013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学风建设调研,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学风问题。

1、目标不明确。首先是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我院统计的原始数据显示,在“你读大学主要是为了什么?”的调查中,选择“混个文凭”或“不清楚”的占10.76%。8.2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5.09%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其次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的占40.61%;选择“上课没有收获,耽误时间”的占36.61%。

2、自控能力差。在“你不去上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自我控制力差”的占18.41%;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自控能力差”的占49.45%;在对“你平时上课的情况是怎样的?”的调查中,认为自己平时上课从不“上课玩手机”仅为10.79%,从不“上课睡觉”的仅为21.7%;在“你的课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睡觉”的占38.42%,选择“上网玩游戏”的占23.27%。

3、学习纪律差。当前学生纪律松散表现在:学生迟到、旷课现象较严重。学风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你平时上课的情况是?”的调查中,认为有过“迟到或早退”、“逃课或旷课”、“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同学据统计占72.12%。

4、学习兴趣低。根据我院对学风调查报告原始数据里面显示,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上课没有收获,耽误时间”的占36.61%,在“你不去上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选择“上课没有收获”的占28.57%。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涨的体现。

二、入学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入学教育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首因效应”认为:人们先获得的对事物的印象往往容易在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后获得的相关信息就不易被接受或很难引起重视。要抓住新生入学初期对大学生活的新奇感、求知欲,精心组织并实施入学教育。有研究者调查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最佳时机,是良好学风建设的保 障。

1、入学教育时期是进行学风建设的最佳时期。新生经历了高考,经过了高考后三个月的“真空”,处于情感断乳、思维重塑、心理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触全新的生活和学习 内容,所有信息都是最初概念,这是最基本、最深刻的,在真切感受大学应有的学习态度、作风后,他们会很快树立自己的态度和学风;如果新生一进校不进行严格的要求,慵懒散的作风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2、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需要学习上的引导。新生正处在人生转折点和心理矛盾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指导,尤其相对于中学,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理念变化很大,大学启发式的、以自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非常容易受到引导和暗示,有很强可塑性,此时,应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3、入学教育进行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生教育阶段指导学生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优良学风建 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拒绝、抵御各种诱惑、冲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学校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即使其置身于强大浓厚的育人氛围和气场,积极主动地参与优良学风建设。

三、学风建设视角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入学教育

1、德育教育是基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而已。德育教育是基础和前提,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基本保障,任何时候都要放在突出位置。2014年5月4日,95周年之际,走进绿树婆娑的北大校园,同师生座谈。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迅速在青年群体中流传开来,成为当代青年修身立德的“八字真经”。

2、目标教育是重点。目标对一个人所有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目标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源动力。大学新生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来到学校,此时他们的目标尚不具体,急需加以正确的引导。新生入学教育应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辅导,也应该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单独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好符合自身实际的生涯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快找到学习的方向。有学生形象地说:“在中学的时候,考入大学是一盏明亮的灯,一进大学天就亮了,不知该往哪走。”原来的学习目标不存在了,而新的目标没有找到或者是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目标认识不清楚。因此,要引导新生讨论“为什么读大学”“如何读大学”等具体问题,引导新生把大学生活看成是新挑战的起点,而不是理想已经实现的新乐园。加强对新生的大学目标和责任、大学生的角色特征和任务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3、解决新生的实际困惑是关键。新生能否顺利的适应大学生活,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决于他们的实际困惑能否及时解决。新生面临的主要困惑有几种。一是对专业的困惑。大学新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专业的认识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是家长帮忙填报,有的专业进行了调配。他们不清楚专业的就业前景、行业发展和动态、主干课程和专业对技能的要求等,他们非常渴望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因此,高校应在入学教育阶段大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学科的发展史及特点、学院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知识能力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领域、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专业的发展潜力、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评价、毕业生发展成就等方面讲授、介绍,引导、帮助新同学认识专业,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以及自豪感、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坚定专业选择、增 强学习信心,进一步达到爱专业、爱行业、爱学习的好品质,避免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外的事情上。二是对学习模式的困惑。大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与中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容易生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致使相当部分新生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入学教育要引导新生转换学习思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向新生讲解本学校的教学条例和规定, 提高学习的技能。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集中的课程讲授,有杰出的校友经验,有优秀的学生代表分享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新生参观实验室,到教室试听课等,让新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方法和要求,学会制定学习规划,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安排时间,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被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三是对生活模式的困惑。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模式,进入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精心安排,一切靠自己自立自强,还要适应大学的集体居住和生活。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模式和经历,在一起难免产生分歧和冲突。大学生活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他们可以交友、恋爱,可以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可以自行安排旅游和访友,要面对入党、评优的压力,要面对过级、考研的挑战,在各种诱惑和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大学新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自甘堕落,毁掉大好前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即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困难入手,为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保驾护航。

4、坚持长期教育是保障。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特别强调学风建设,经常告诫青年学子要注意读书治学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他曾说:“读书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可以说是要有决心、有恒心,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立足学风建设的持久性,做好常抓不懈的准备。一要抓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宣传。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学风建设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充分的宣传和讲解,使学生增强对规章制度的敬畏感,明白自身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应编写好入学教育的教材,利用授课、自学、讨论和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各项制度的内涵。二要抓学习环境的建设。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风的好坏,周边如果都是主动学习的人,会使人有一种加强学习的冲动和欲望,如果周围的人都在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自身与他人之间相互影响。入学之初,学风、班风、舍风尚未形成,正是树立好的风气的最佳时期,不良风气一旦形成,影响久远。学院应对学生中好的做法和风气大力表扬,加以引导,对违规的做法和风气要坚决抵制,及时处理,加大宣传。三要抓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如此重要的一环,必须保证教育不流于形式,要确保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将教育内容课程化是十分有必要的。课程化可确保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效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对任课教师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澳大利亚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很多,有一套规范的体系,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各种生动活泼的迎新活动、众多的辅导课程、周到的个性化服务和信息化的迎新网络,其中辅导课程是入学教育的核心,它为新同学提供了直接指导和服务。澳大利亚大学的新生在开学第一周的生活节奏是非常快的,他们会拿着时间表到处赶场子听课,这些课并非学位课程,而是各类入学辅导课程,包括图书馆资源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工具的使用、语言学习、生活安全和专业课程介绍等。四要抓家校互动平台的建设。要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必须高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互动合作,共同培育。特别是家庭方面,他们十分关注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但对于如何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如何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了解不多,高校应趁新生报到和入学教育之机,建立与家长有效的沟通渠道,共同交换学生的表现和信息,探讨培养学生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省;高校新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176-02

多年来吉林省一直是教育强省,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合格人才和优秀的建设者。近年来,吉林省提出了建设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战略。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需要加强高校的建设,高校新生的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水平大学的一个核心评判指标,因此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后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对高校新生的教育引导。

一、当前省内高校新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新生教育教学低效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需要研究对高校新生采取有实效性的引导办法。

1.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影响新生引导工作水平的提高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是高校新生教育引导工作面临的难题。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是有效引导新生的重要基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直接导致辅导员缺乏提高工作水平的动力,导致新生教育引导工作的乏力;新生的思想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制约,外界的干扰很容易引起新生思想的波动。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对新生的学习生活要关怀备至,如果辅导员不能恰当处理好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就很难正确引导新生并做好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新生进入高校之后,新生由于进入高校后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生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新生,新生群体的特殊性使辅导员对新生教育工作的任务更加烦琐细碎,辅导员往往疲于奔命,游走于“抓两头,带中间”,很难抽出精力对新生工作做出总结和归纳,更不用谈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在辅导员身上就会出现少、科研项目少的现象。辅导员科研项目少、少的情况反过来又导致高职称的辅导员很少,辅导员的职称趋于初级。辅导员待遇低、职称低、发展空间狭窄的问题使得很多辅导员,进取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工作消极懈怠,不利于新生教育教学的开展。

2.高校新生的思想政治课过于单一、枯燥

目前高校设置的新生政治课形式上过于单一,内容枯燥,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缺乏对新生在实践方面的涉猎和研究。事实上,思想政治课却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需要将课堂的理论传授转化为实践应用,让新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自然流露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单靠书本知识的教授和书面考试不能达到育人的成效,高校需要探索灵活可行的实践方式。

3.高校机构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研究、教育梯队

目前,省内各高校在新生教育培训的机构建设上还没有成形的研究、教育梯队。高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不尽合理,包括:新生教育教学教育者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教育者的初级职称过多,职称结构不合理;缺少专门的研究新生学习生活教育机构,新生教育者的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高校新生教育策略与建设吉林高等教育强省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新生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成立专门的引导研究机构

高校新生的教育者是高校新生生活上的监护者,学习上的指路者,就业上的辅导者,思想上的导航员。辅导员、专任教师工作在新生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新生、关心新生的职责。在研究新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应该努力成为新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生教育者要在研究理论的指导下,在新生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工作内容的拓展,克服“理论研究不足,管理手段陈旧”的困难,优化新生教育引导手段,将鲜活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指导新的实践。加强研究机构系统的专业训练,扎实新生教育者的理论功底。

2.搭建好辅导员的发展平台

搭建好辅导员的发展平台就需要不断充实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不壮大就会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增强对辅导员职业化的训练,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培养,扩展辅导员的专业视野,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做好知识的普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做好辅导员的相关资质证书的培训和组织资质证书的考试,以此来提升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要注重提升辅导员的学历层次和经历,鼓励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队伍,鼓励辅导员将实践的经验加以总结,将实践提升为理论,这样既丰富了辅导员的理论修养又锻炼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对于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

3.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专任教师的素质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任教师工作考评机制,评选“优秀教师”。新生思政课的教学以及新生思想的导向需要专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引导。建立专任教师工作考评机制,对专任教师的工作实行动态考核,以专任教师工作的实效性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加入新生的评价、师德考核和对新生的动态跟踪调查结果作为考核的依据,推举新生评价高、工作业绩强的专任教师评选“优秀教师”,在校内外营造学习先进的学习氛围,提倡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育人精神。通过塑造学习的标兵,促进高校学风的增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加强专业化建设。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选取优秀的专任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更新专任教师的工作理念。探索各高校的轮换实习制度,选派年轻的优秀专任教师到其他高校短期兼职工作,通过轮换实习提升工作能力。加大专任教师的关心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关心力度,鼓励专任教师踏实工作,做好本职工作。

4.建立学生服务中心新生服务处

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已经建立了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服务,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到学生服务中心进行咨询或者做相关事务的办理。新生日常事务烦琐,需要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中设置新生服务部门,提供办公场所,将涉及新生事务的教务、学位、贷款、户籍迁移等集中转移到新生服务中心办公。新生服务中心秉承强化教育、科学管理、突出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方便新生办事、解决新生困难、维护新生权益、帮助新生成才为工作目标,通过“一站式”服务构建起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生工作平台。成立新生服务中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高校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举措,新生服务中心实行“A、B岗制”、“全权制”、“首办负责制”和“办结时限制”,并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办事流程和办事指南。新生服务中心旨在改变传统的新生管理工作模式,通过“一站式”服务构建起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生学习生活服务部门。

5.加强高校新生上网规范引导

新生年龄较小,容易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沉迷于网络,甚至将精力完全放在网络上。教师要注意引导,根据新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引导新生正确认识网络,通过网络自主查询课程和办理相关的个人事务的网上申请。要教育教学的要求净化校园网络及网络文化生态环境,着力培养网络文化,塑造新生的网络文化的道德修养,培养新生网络文化的自觉、自律意识,杜绝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暴力。探索实行校内上网一卡通、以实名制上网等责任行为,对新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社团活动,以新生自发的学习和探索形式,倡导和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在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最终形成新生喜闻乐见的浓郁的校园网络文化形式。

6.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和新生寝室文化的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建设好大学校园文化应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等几方面入手。高校校园和新生寝室是高校新生教育引导工作的两项重要工作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制订了新生寝室文明建设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有效规范新生的日常行为,为新生在寝室的正常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高校确立以新生“高水平治学,高品位做人,高素质成长”为目标,以“有限空间,无限精彩”为主题,以增强特色意识、素质意识、开放意识为目标的寝室文化发展模式,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最终形成“寝室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文化艺术月”活动此起彼伏,寝室成了新生全面发展自我的第二课堂,寝室区内宣传栏上各种文化学术活动的海报取代了原来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的成果。“百名教授系列讲座”和中青年学者“双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新生参与,为构筑高品位寝室文化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新生学习生活的教育引导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事关高校的稳定和国家的教育大计,实现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国家的腾飞,需要做好高校新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加强对高校新生的教育引导。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项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将高校新生教育策略与建设吉林省高等教育强省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邱柏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4]余洁敏,陈晓鹤,叶云,职君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及意义[J].管理观察,2009(3).

[5]梁振聪.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J].文教资料,2009(3).

[6]杜利成,魏蔷.论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7]邱荣斌,彭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

收稿日期:2014-10-10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考;改革

一、国外高考制度改革的三大趋势

(一)统一考试和该校自主招生相结合

综观整个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基本上都是统一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模式。

美国的教育由各州和地方负责,虽然没有由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但还是有被美国绝大多数大学认可并要求学生参加的、相对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只是它们是由社会上的考试服务机构负责编制试题和组织。这类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有以下两种:(1)学术评估测验(SAT)。SAT 是一种学术适应性测验,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人们常讲的美国高考主要指SAT。(2)美国高校测验(ACT)。此测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此测验的地位与学术评估测验的地位差不多。美国没有统一的招生机构,高校招生享有高度自,招生的标准、规模及运作完全是由各校招生委员会自主制定,录取工作由大学自己做主。

日本的高考模式为两次考试:第一次为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韩国的高考主要指引进美国SAT 而设立的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和各大学的单独考试。

英国小学6年,初中4年,高中2年。1984年英国政府规定,中学生初中毕业后要参加GCSE 考试,即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从而在英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全国统一的中学会考标准。通过GCSE 考试后,标志着中学教育的结束。而希望继续进大学深造的学生,继续在高中学习两年,参加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简称A-LEVEL。它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只有在A-LEVEL 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但录取标准的确定等权力仍掌握在高校手中,高校充分享有录取新生的自。

(二)考试内容、方法综合化和考查过程化

在实践中,人们对考试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总结,任何一次和单一的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都无法完整科学的评价一个学生,因此人们综合多方面的考试内容和方法以全面考查。如英、法、德、日等国的考试科目除了统一的必考科目外,考生和大学的自选考试科目也很多;考试形式除笔试外,也增加了小论文、面试、口试、实验等方式;考试内容也是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都结合起来。

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对学生的考查表现出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许多国家把中学学习成绩和毕业会考成绩作为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如韩国1980年以后,高校录取就要参照中学成绩,并规定高中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不能低于20%;德国大学入学考查中,高中学习成绩占了总成绩的三分之二。

(三)录取标准科学化

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再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中学平时成绩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全面考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德国大学入学资格的获得,高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3,而高考成绩只占1/3。在美国,大学录取新生的依据是综合考评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高中平时成绩、社会服务活动表现以及学校推荐信等。就像哈佛招生院长在给潜在的申请者来信时写道:“学业表现包括高中的成绩、SAT 或ACT 的考分,对录取委员会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其他因素诸如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的新生都是充满活力的团体。”澳大利亚首都区大学录取标准是以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

各国高考都力避“分数至上主义”的弊端,通过改革,采取多种方式选拔学生。如韩国目前大学新生录取的途径有:通过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和各大学举行的自主测试录取,占60%多;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的特长生,占35%左右;被大学提前录取的学生,占5%左右。

二、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限,允许考生自主申请高校

国外的经验表明,大多数的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都进行自主招生,以此来选择适合教育培养的学生,保证培养质量和特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申请就读适合的高校。这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也有助于高校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0%,高校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对自身的声誉也更加珍惜,因此,高校自主招生不会带来不公正,相反,更加透明、公开、民主的自主招生将促进高校自律,有助于遏制腐败。

(二)改革传统高考制度下的人才评价模式

变革评价形式。应在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试、面试、实验测试等评价形式,以利于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学生充分发挥;同时,改革僵化的总分评价模式,对在某个科目、某项能力上有特长的学生实施客观的评价;还要在一年中举办多次考试,让学生选择其中最为满意的一次成绩,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增加评价内容。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价,还要选择恰当形式对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思想道德素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录取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论文、作品、实践报告、学校评语等多项内容纳入考查内容。

延伸评价过程。不仅要对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对考生整个或较长阶段学习生涯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把握,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会考的成绩、高中历年的成绩单等应纳入考查范围,以此保证评价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杨光富.美国高考制度的三大特色[J].中小学管理,2003,(5):55,56.

[2]刘学伟.法国高考制度改革简介[J].教育与职业,2003,(1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