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分层分权;管理

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作为我国大型企业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集团及其集团公司在我国仅仅存在了15年。各个不同的企业集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设置组织管理机构、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但是企业集团在管理理论和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企业集团和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还比较混淆。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职权的划分和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财务分层分权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职权的划分

由于企业集团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其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还不够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没有对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设置进行规范。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管理层次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成员大会、理事会、集团公司以及成员企业,各个不同的管理层次拥有不同的管理职权。

1.企业集团成员大会

成员大会主要由集团企业的全体成员组成,是企业集团中的最高组织机构。建设企业集团的目的是为了集中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专业化和协作化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规模化的协作经营,进而提高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企业集团理事会

理事会主要由理事组成,其对集团成员大会进行负责,具有开展成员大会会议、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等职权。对理事会进行的表决,主要运用一人一票制。

3.集团公司

企业集团的理事会主要依托集团公司进行管理,集团公司主要根据集团章程规范和理事会进行授权,主要对集团理事会进行负责。另外,由于集团公司是集团成员企业的母公司,执行投资企业的职权。

4.成员企业

成员企业是企业集团的基层单位,要依据集团章程和制度作为行为规范,对成员大会和理事会进行决议,并接受企业集团组织机构的安排。

二、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财务分层分权管理

1.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财务分层分权管理的框架结构

通过对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层次划分进行了解后,构建出以企业集团成员大会、企业集团理事会、集团公司及财务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等等其它成员子公司组成的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财务分层分权管理的框架结构,其中,子公司和参股公司等成员,自身可以是具有独立性的法人企业,也可以是以企业成员为中心的二级企业集团。

2.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财务分层分权管理

(1)集团成员大会。集团成员大会主要代表全体集团企业,在企业集团财务中是最高的管理层次。其具有选择集团财务管理人员的权利,例如对集团理事会的事理和理事长进行选举。依据成员大会制定的集团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战略和经营方针,能够确定企业集团财务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并对集团企业的财务改革方案进行批准,监督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等。总之,成员大会是企业集团财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机构。

(2)集团理事会。集团理事在全体成员的委托下管理集团财务。理事会具有制定集团内部财务制度、确定集团财务发展规划、战略、财务改革方案、制定集团企业财务发展计划、投资、筹资计划、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以及监督集团财务的运作和管理情况等权利。理事会主要作为企业集团财务的监督、决策机构,不具有指挥、管理操作的权利。不需要将其设置为日常管理机构,也不需要在其下面设置职能管理部门。

(3)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重要成员,是属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层次,集团章程与集团理事会对其进行授权。集团公司根据集团理事会制定的集团财务发展规划、投资、筹资计划以及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对集团的投资方案、筹资方案以及企业集团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确定。此外,还对集团理事会的相关财务决议进行组织实施,对集团内部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主持。此外,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组织机构均以集团公司作为依托,其涉及到的财务战略、方案、制度、计划等均由集团公司进行拟定、起草,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针、思想、政策以及目的进行反映。

(4)成员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作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层单位,在企业集团规范章程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根据集团理事会的决议和集团公司的协调安排,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制度,对集团企业的年度筹资、投资方案对集团企业年度资金的使用计划和进度安排进行组织实施。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在涉及到企业投资、筹资和财务预算方面,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和本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集团企业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安排、批准下加强对集团企业财务的管理。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职权的划分和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财务分层分权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能够充分的将企业集团财务中的核心管理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2篇

关健词:网络财务集中应用

一、管理模式需要财务集中化

企业要想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知道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实力到底在哪儿,这样才能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但是,金字塔似的组织结构一直是我国企业运营的构架,这种层层分级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时至今日,企业经济活动大大增加,所处经济环境变化无常,原有的管理模式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同时可能导致企业整体目标欠优化和各分部目标相冲突等问题。因此,为了整合财分资源,提高竟争力,集团企业往往需要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二、财务集中管理需要借助网络

在网络财务系统出现之前,集团企业集中式管理是很难实现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财务实现真正的集中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实现。对于财务集中,有三种不同层次的集中,即报表的集中、凭证的集中、交易的集中。(1)最普遍的集中对一个集团企业来说,是每一家能够给他提供比较完备的财务报表,这种集中很难避免有假帐、假表的情况。报表集中是最容易达到的,也是水平最低的。(2)凭证集中,实际是财务信息系统的集中,财务的核算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都集中到总部处理。(3)交易的集中,则是更高层次的集中。即整个交易的数据从源头来,减少中间的输人环节。以销售的数据为例,销售的数据采集以后,能够自然地通过应收帐款系统达到总帐系统,不需要财务人员很多的介人,即数据采集分散化,数据处理集中化。这样,通过很多在业务上发生的交易,使信息直接进人财务。

三、通过网络加强企业财务与业务协同化

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协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和内部业务的协同,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很多,比如以购销为主的物流,以生产管理为主的生产流,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的人流。在这业务流程中,产二生的信息需要和资金流合理相协调,一旦产生财务信息,要送到财务系统进行加工、存贮和处理,财务系统再及时将产生的有关数据送给业务系统,从而保证财务与业务步调一致、协同前进。二是财务和外部业务的协同,外部业务包括销售、采购、结算等业务,在企业经营的供应带上,每一业务活动的产生如果伴随着财务信息就必须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外部业务流程,实现与外部业务的协同。

四、财务集中后财务岗位变化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计算机网络化的集团企业中,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将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今后他们执行的任务为: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编制税单和外部用户所需的信息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等。在计算机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下,集团企业的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系统的数据库来编制。外部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这一工作仍是他们负责的独特任务,更重要的是,财务人员将尽量从繁重的核算当中脱离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分析决策上,更加关注提高财务信息的效用,更着重于解析和拓展系统输出的信息并用于重要的决策,提供对基层经理和职员的业绩评价有用的信息。

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使财务职能扩大化了,同时财务部门内部人员的分工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集团企业,由于帐务处理职能集中化,下属分支机构可以不再设帐务处理职能,可取消总帐岗位、报表岗位等有关岗位,而强化原始数据收集、审核和传输岗位。对于财务业务协同工作做得比较完全的单位、可以取消原有效核算组织方式,诸如成本二级核算。材料二级核算等,变成一级核算,促使财务分工扁平化。对于财务与内部业务已完全协同的单位,则可以将诸如材料岗、固定资产岗、成本岗、账务岗、报表岗等全部取消,而设立一些如管理岗、审核岗、档案岗、系统维护岗、综合会计岗(处理无法协同的业务)等。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集体财务;系统性;管理

一、引言

农村集体财务的系统性管理是指由农村上级主管部门、村干部、村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以及其他群众共同参与的,旨在保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合法规范,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关部门就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各级经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部分村庄财务管理中仍存在着家底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造成矛盾纠纷多、干群关系不团结、集体财产流失等问题。经调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部分村庄缺乏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村庄虽有一些所谓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发挥约束机能。如村干部素质低,不少村庄财务收支形式上村“两委”成员都签字审核,实际上常常是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一个人说了算,存在着极大的个人主观随意性,这客观上给一些村干部侵占、挪用甚至贪污集体财产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收支混乱

有的村干部收入不入账,坐支现金;有的巧立名目,以工程款、交通费、考察费、工作补贴等名义乱支乱花;有的采取“虚报冒领、少花多报、重复报销”等手法套取侵占集体资金;有的村庄白条抵库数额很大,长年占用集体资金;个别村庄甚至存在工程款已列支但工程尚未动工的现象。

(三)会计核算工作不扎实,存在账账、账实不符等问题

一些村庄会计经常变换,新任会计对业务不熟悉;部分村庄会计和出纳岗位没有分开设置,职责权限分工不清;有的村庄会计凭证和账簿保管不善,损坏、丢失严重;有的村庄违反有关现金管理制度规定,现金与银行存款总账、代管款总账没有分开设置,有的村庄虽有现金日记账但记账不清,余额不真实;有的村庄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账务管理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不能及时记账、对账、结账等,导致账目漏记、账实不符的问题突出。

(四)民主理财活动走过场,村民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有的村庄不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或者村庄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民主理财人员都是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的人,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民主理财活动走形式,不能真正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有的村庄民主理财人员素质低,掌握的财务知识少,不具备岗位胜任能力。

(五)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内容不全面

部分村庄财务公开不及时,不能做到定期财务公开,有的村甚至一年半载也难以公开一次;有的村庄财务虽然公开,但内容不规范、不全面,有的村只把收支余额进行公布,没有逐笔逐项公开,更有甚者把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

三、农村集体财务系统性管理应采取的重点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明晰职责权限

1.依据法律法规,完善村级规章制度。村庄可依据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建立规范、适用的村庄财务管理制度。常见的规章制度有货币资金管理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债权债务清理办法、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等。

2.明确分工,权责分明。村庄应当分别设置会计和出纳岗位,账款分管,互相监督。禁止村委会主任或村支部书记兼职会计或出纳,直接经手现金收付等。村庄财务审批、执行、记录,财物、档案保管,财务监督应当由不同人员分岗担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与义务。

3.集体重要事务应当民主决策。按照事情的性质和涉及金额的大小,集体一些重要的事务在决定时要相适应地召开村“两委”会议或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甚至召开村民大会进行民主决议。

(二)以现金收付为主线,加强财务日常管理

1.严格现金管理。村庄应当按照现金管理规定收付、使用现金,村干部不能存在未经批准坐收坐支、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以及超范围使用现金等问题。

2.加强收据管理。村庄发生的一切资金往来,都要使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收据,收据使用连续编号,当期收入当期入账。乡镇经管部门要建立村庄专用收据领用、销号登记台账,监督村庄使用好专用收据。禁止村庄私开不合规收据或收款不入账、入账不及时等。

3.村级账务核算管理。村庄集体账务处理可委托乡镇经管部门代为核算,村庄设报账员定期向经管部门报账。乡镇经管部门应保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受益权不变,基本核算程序不变,监督管理机制不变。报账前,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召开村庄理财会议,乡镇政府可派人参加理财会议;村庄收支原始凭证由村“两委”成员签字确认后,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每张凭证的真实性、合理性,盖章确认;乡镇经管部门代账员按照财经法规规定审查收支凭证的合法性、完整性,审查相关签字盖章的真实性,重大事项是否履行民主程序审议及报经乡镇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对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拒绝入账;对当期的收入还应审查款项来源是否合法,同时核对收据存根,保证当期收入全部及时入账;村报账员每月与乡镇经管部门核对代管资金余额、现金日记账与总账现金余额等,保证账实、账账相符。

4.加强支出项目管理。对村庄日常办公费实行限额管理,可以参考往年的必须支出制定限额;对村干部工资福利等,要经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审议通过后执行;对工程建设等大额公益性支出,村庄应有预算方案、合同、竣工决算方案、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和相应的民主审议程序记录等。

5.加强农村集体合同管理。村庄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出租、转让,购置或处置重要农村集体资产以及村庄公益事业建设,较大金额的借贷等重大事项,应当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经民主审议程序通过后报乡镇政府审核备案。村庄合同管理员应加强合同的日常管理,真实记录每笔款项收付及本期未结清合同余额。

6.财务预、决算管理。村庄每年年初应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确定一年中的日常收支计划、公益建设项目及其他支出等,将预算指标落实到责任人;工程完工或年末应及时编制决算报告,查找预决算差异并分析原因,为新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经验。村庄公益事业建设等重大事项,应当事前立项,有预算报告并经民主审议通过,事中公开招标并签订书面合同,竣工后有决算报告及验收监理报告等。

7.加强村庄的资产、债务管理。村庄的债权债务、物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账务记录和实物保管人员应职位分离、责任明确;村庄应定期与债权债务对方当事人核对余额,做到账实相符;制定清理计划,减少各种不必要损失。

8.加强村庄的档案管理。村庄重要档案指定专人专柜保管,并进行备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保管年限保存;一些特别重要的档案应把备份报上级经管部门保管。村庄重要档案不能私自存放,禁止村干部换届遗失档案、不交档案。

(三)强化监督检查,保障管理的实效性

1.强化理财小组监督职能。村庄要由村民代表推荐具有参政议事能力、热心为群众服务、工作认真负责、具备一定财务知识的群众代表3-7人,组成村庄民主理财小组。对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上级主管部门颁发《民主理财证》,统一进行管理。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审核村庄集体收支,检查财务收支合理性,监督财务计划、预算的实施以及审查计划、预算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监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村庄集体承包合同执行是否及时等。民主理财小组要及时登记《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情况记录簿》,参加理财的人员要签字确认,对理财结果负责。民主理财小组还应参加村庄其他涉及村民利益的会议,参与项目审议,代表群众发表意见。

2.加强集体财务公开管理。村庄要每月定期逐笔公开上月实际发生的财务收支及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乡镇经管部门代账员要核实财务公开内容是否全面并签字确认,确保理财单据全部公开。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如村庄当期签订的重要合同、正在进行的公益性建设等,应当作为单项及时公开,听取群众意见。

3.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村庄财务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应经常对村干部进行财务知识培训,并定期对村庄财务进行审计。审计内容一般包括:村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的是否有效,是否按照审批权限办理村庄事务,重要事务是否履行民主审议程序;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专项资金是否符合收付规定;债权债务是否按财务规定处理;合同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资金、资产、资源是否安全完整并保值增值;村干部工资、村集体用工计算是否合理以及发放是否及时;村庄档案是否完整等。乡镇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对村庄存在的财务问题要及时依法处理,保障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运行的有效性。

四、进行农村集体财务系统性管理的意义

通过采取完善规章制度,明晰村干部职责权限,加强日常资金收付管理,强化上级部门和群众监督力度等系列措施,铸成一张由上级主管部门、村干部、民主理财小组及广大群众的纵向监督管理网,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保障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完整。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来看,采用这套管理方法,村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大大减少,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庄管理更加民主科学,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了更好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胡玄能,刘沛丽,黄锐.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读[J].新华出版社,2008,5.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4篇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

1.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负责公司将来固定期限内的财务情况,以及企业各项运营的预算总计。同时也是企业在未来发展投资项目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的有效目标数据,作为企业决策的科学依据。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整合,加上社会经济市场大环境的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最大化制度合理准确的财务预算。一个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预算体系,可以最大化避免企?I的风险程度,使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

2.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企业为了能够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改变传统死板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模式。首先,将企业的发展经营战略目标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方案,企业内部根据企业的战略方向进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不仅增强了企业管理计划方案的目标,而且使企业的计划目标决策与企业的运营发展相一致,要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经营发展一致,那么,企业就必须将各部门管理的各项经营活动贯彻起整体发展目标。根据企业的整体财务预算管理计划方案,提高企业整体经营利润与效益。

3.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企业的产权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改革,企业的产权逐渐开始形成多元化,有很多投资者进行了股权的分割,所以,在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及企业的经营权也受到了分割现象。投资的股权者不仅仅关注企业当下的经济收入效益,更及重视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关注企业利润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的营销质量。所以,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企业的总领导者一定要控制和规划好企业的财务经济预测管理方案,确保企业稳健的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加丰厚的利润效益,使投资者可以更好的得到需求的满足。

4.完善企业资本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的资本预算体系是对企业资金决策的把控和经营的重要机制。企业的资本预算是通过科学营销的数据与决策的基础之上,对企业未来期限内发展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计划与掌控,使企业的实际营销发展情况与预算的计划方案同步进行贯彻和落实,使企业更好的规划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更好的与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相一致。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过于重视眼前经济效益

在当今的社会企业中,有很多企业过于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进而忽略企业的长久发展战略方针。过于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使其财务部门的账目混淆,真假账目同时进行,一份虚假的账目是为了审计组调查而编制的,真实的财务资金流向及财务预算规划衔接性逻辑性差,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标准与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运营不相一致,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茁壮的发展前景。

2.过于重视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

由于我国的法制体制并没有约束企业法人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治理体系,而是将企业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预算落实到财务部门进行预算实施,导致财务预算管理缺少权威性和执行力度。进而使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很难控制,影响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发挥做大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的整体预算体制无法正常实施。

3.过于重视财务静态管理

企业过于重视财务静态管理,而忽略了动态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在进行销售业务预算,资本投资预算及财务预算上仍然采用传统老式的固定财务预算模式。一般企业的预算管理会参考往年的及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基本所有的预算指标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一直都不会改变,在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后的资金与预算资金进行对比预算。没有很好的根据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进行波动时合理科学化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相反,逆行了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方式。

4.过于重视资金运营

企业过于重视资金运营,而忽略了资金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基本依据日常的经济活动业务的预算与资金成本的支出进行编制,最后形成财务的预算管理指标。由于过于重视企业产品项目的投资运营资金的支出,而忽略了企业产品资金成本预算的管理,这样的企业资金预算组织结构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进而造成企业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完善资金预算的管理制度体系,树立正确的企业资金成本的使用观和价值观,增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杜绝因财务预算编制不当,而造成企业资金浪费的现象,杜绝因财务预算安排滞后而耽误企业的生产运营。企业可以利用筹款预算来处理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资金筹款的方式;二是企业资金的财务还贷的合理安排。

5.过于重视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过于重视内部环境因素,而忽略了外径大环境因素的分析。有很多企业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与实施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依据往年的相对指标的经济活动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经济技术进行重新编制,并内有实质科学的变化。进而忽视了对外界环境经济状况的参考与预测,导致财务预算的编制指标数据不够科学精确化。

三、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1.在保证企业资本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其他预算管理分析

由于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出现高风险系数项目投资很容易造成企业的的亏损,所以必须要保证在企业的资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运营。首先,总投资的项目预算、模拟效益与成本对比的预算;其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与决策性的分析预算,制定详细的收支预算规划后进行取舍项目的可行性;第三,从投资的项目的时间空间的层次中规划企业资本的预算。最后,综合总预算、投资项目预算、时间空间的层次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考核筹款方的资金评估与预算。根据企业的体系制度制定资本预算的规划与方案。

2.在保证企业销售正常运营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管理分析

由于很多企业在扩大规模与销售时,能否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进行市场产品的风险调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与销售成正比上升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因市场的风险预算失误而导致企业资金无法正常运转,同时利用有利的现代化信用政策做好产品流动性资金回收。所以说,企业的周转资金要保持在一定平衡的状态。因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各分期阶段是不同的。在最重要的上升阶段,企业的重点不在于财务的预算管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市场的潜力及销售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企业的预算管理的重点是依据财务预算体系而促进企业的营销占率方向。

3.在保证企业资金的成本基础上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分析

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市场产品价格相对饱和平衡时,在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化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重要内容之一。此种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方向,通过企业的详细总预算的规划,细分到企业各部门进行层次性预算管理的分级。

4.保证企业的现有资金数目的基础上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分析

在企业处于衰退时期时,保证企业现有资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相对最适宜的。在企业的市场销售状况下滑时,企业财务应及时收回欠款账目,确保企业手中存有相对足够的资金进行高效益的项目投资。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 成本 财务风险

一、引言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指的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从外部杠杆融资等方式去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目标公司,对目标公司实行所有权控制或实质性控制决策权和经营权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收购主体一般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经理层或者包括核心员工在内的经营团队;收购工具为利用私人借贷、信托计划、战略协购、风险投资等各种金融形式所融得的资本;收购对象为目标公司的股权; 收购目的在于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 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重组公司各种资源,挖掘潜在管理效率空间,提升公司价值,从而获得预期资本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是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激励管理层、降低公司委托-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国外的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杠杆收购,很显然它的财务风险也是是客观存在的。MBO使企业管理者具有股东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这就使得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委托-关系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使得管理层收购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第一,管理者拥有企业的相当数量的股权,企业的业绩与管理者的报酬直接挂钩,促使管理者致力于创新,挖掘企业的潜力,进行具有长期效益的改革。MBO的实施还使原企业的管理者经营企业的目标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单纯地追求短期利益变为努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而激发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潜能。第二,通过MBO形成的企业股权结构比较集中、稳定,特别是机构股东的介入,使监督更为有效。尤其是一些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不仅安排整个操作程序,提供债务融资支持,还常常直接购入企业的一部分股权,同管理者一起控制目标公司。金融机构行使监督职能远比部分分散的股东更积极、有效。第三,MBO常伴有高负债杠杆的作用,进一步约束了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企业管理者通过中介融资机构提供贷款,用很少的个人自有资金和大部分融资买下企业部分产权,也就同时使得管理者承受来自债权人的监督。英国经济学家Mike Wright(1980)在研究公司的分立,剥离时第一次发现并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他指出:“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在当时的研究中,人们把它称之为“Buy-Out”。后来,英国的工商金融公司(Industrial and Commerical Finance Corporation)把这种现象起名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基于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发展,管理层收购理论不断发展成熟。国外的MBO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效率提高论”。效率论是MBO的主流理论。Jensen(1986)认为,支付债务的压力,经理人的大量持股以及被他称为“积极投资者”的参与,将形成推动公司业绩上升的动力。阿尔钦和伍德沃德认为,越是依赖于团队经营水平的资源所有者,就越重视控制团队的权利,并要求成为剩余权益的所有者。第二,“财富转移论”。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管理层收购对企业绩效的改进并不十分乐观,它可能是由减税效应,财富转移效应等因素引起的。Lowenstein(1993)认为,管理层收购企业的主要财务特征之一就是债务额的急剧增加,而高负债率使得相应的利息支出变得十分明显,所以减税效应非常突出,减税的好处才是管理者收购的真正驱动力。国内“财富转移论”占据主要地位,郎咸平(2006)认为,中国根本没有正确认识MBO的本质,它和美国的MBO只是名字相同,形式相似,根本没有共同的本质。中国的MBO不是企业产权改革的万灵仙丹,即便在美国,也只是投资银行家逐利的工具而已,在中国MBO只是侵吞国有资产,转移财富的工具。袁明(2006)认为,由于MBO融资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和不透明,企业在收购完成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蕴涵了偿债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对MBO理论的研究及对目标公司MBO前后财务比率的比较分析来研究管理层收购对财务的影响,并就如何控制财务风险提出建议。

二、管理层收购对财务的影响分析

(一)偿债能力的影响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管理层收购时借助的高额借贷资本使管理层面临着到期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管理层收购企业的90%的收购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是管理层以所购企业的股权或者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取得的。管理层没有充分的个人资信作为支撑进行融资,只能挪用上市公司资信进行融资。作为公司的大股东,个人的融资信用风险事实上已经转移到上市公司身上。因此,公司一经完成管理层收购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旦管理层到期不能偿还债务,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必定会向法院申请对抵押资产进行拍卖或变卖以清偿债务,因此管理层收购后企业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二)营运能力的影响分析 企业的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金周转状况.由于管理层出于个人还款压力的需要,往往会采取掏空似的收益分配政策,这种收益分配政策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作为大股东的管理层为了最大限度的从公司攫取现金,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往往给自己的薪酬制定在很高的水平;在股利政策上,管理层更倾向于高额的现金分红,这种股利政策大量透支了公司的内源融资能力,对企业未来扩大发展再投资构成资金障碍。而通过高派现分配方案,管理层可以合理合法的套取中小流通股东的财富。有关统计显示,在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中,其管理层存在着强烈的高比例分红倾向,其分红率、净利润分红率均比MBO之前大大提高,显著地高于全部盈利上市公司的同类指标。这些都将加大公司的风险,降低公司的价值,损害国家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按规定偿还债务的资金在税前列支,而股权分红则在税后进行,用红利偿还债务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税负;同时,分红也超过了公司的财务承受能力,财务风险因此而加大,其他股东的长期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这些都将对企业的营运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三)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为了尽快释放压力管理层可能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投资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会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在巨大的资金偿还压力下,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利用风险投资尽快赚取超额报酬来偿债,风险的诱惑效应在投资决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超额报酬是风险诱惑效应下投资者的行为目标,没有超过一般平均报酬水平的超额报酬的刺激,投资者就没有追逐风险的动机。同时管理层在公司控制权结构中的地位也加剧了其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投资失败,损害的是中小股东权益和债权人利益,管理层的这种风险投资行为实质上是要流通股股东为MBO收购行为买单,也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

(一)“胜利股份”实施MBO的背景过程 2002年7月山东胜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利投资”)成立,注册资本为1.1亿元,而出资设立“胜利投资”的43位自然人中,大部分为“胜利股份”、胜邦企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邦集团”,“胜利股份”原第一大股东)、山东胜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胜利集团”,“胜利股份”原第三大股东)的中高级管理层。 2002年9月 “胜利股份”公告称,“胜利投资”拟受让“胜利集团”持有的全部“胜利股份”的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胜利集团”不再持有“胜利股份”的股权,“胜利投资”成为“胜利股份”第三大股东。2002年11月“胜邦集团”与“胜利投资”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书,将其持有的“胜利股份”法人股2588.625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0.8%)协议有偿转让给“胜利投资”,本次转让登记过户手续完成后,“胜邦集团”持有“胜利股份”流通股1559.3515万股,约占总股本的6.5%,为第三大股东。协议转让过户完成后,“胜利投资”共计持有“胜利股份”股权4229.71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7.65%,成为新的第一大股东。至此,仅用三个月的时间,“胜利股份”完成了MBO计划。之所以如此顺利,一方面是因为山东省在探索国有股减持的途径,出于保护本地壳资源的关系,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得力于整个股权转让过程的规范性。涉及到国有股权转让最敏感的转让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关系,“胜利股份”最开始的转让定价为每股2.24元(与2001年12月31日的每股净资产一致),后来依据2002年中期每股净资产2.27元的价格进行了调整,最终以每股2.27元的转让价格获得了财政部的审批。

(二)MBO前后“胜利股份”管理层对财务指标的调控分析

(1)MBO前后公司的偿债能力分析。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变化来反映实施MBO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按照“胜利股份”MBO前后的连续五个年度绘制了其变动曲线(其中2002年为其实施MBO的年度),如(图1)所示。从(图1)可看出:“胜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在MBO后1年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又下降但变化幅度较小,这说明企业在总资产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负债也相应增加,且增加幅度稍大于资产增加幅度;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方面,MBO后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企业在MBO后流动负债的增加大于流动资产的增加,说明实施MB0后没有使公司的偿债能力在短期内增强。

(2)MBO前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本文选取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化来反映实施MBO后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按照“胜利股份”MBO前后的连续五个年度绘制了其变动曲线(其中2002年为其实施MBO的年度),如(图2)及(图3)所示。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由上图可以看出实施MBO后1年“胜利股份”每股收益为0.12元,高于2002年度(实施MBO当年)每股收益0.08元,增长50%以上,并且2003年的盈利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销售净利率由2002年的2.61%上升至2003年的4.02%,上升幅度为54%。每股净资产,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是支撑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雄厚,通常创造利润的能力和抵御外来因素影响的能力也就越大。“胜利股份”MBO后1年每股净资产2.32元, 远高于MBO当年,说明实施MBO后公司创造利润的能力大大增强,实施MBO的“潜在管理效率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提高了公司的营运效率,大幅提升了公司的业绩。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只有当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即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一个企业如果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主营业务利润率处于同行业前列并保持稳定十分重要。“胜利股份”主营业务利润率在管理层收购完成后一年大幅上升表明公司在解决股权之争的问题后,更加致力于主业经营,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提高,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增强。净资产收益率用于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使用效率。“胜利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在MBO后一年增长高达50%,但MBO后两年又大幅下降,表明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后,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业绩水平在短期内有了一定的好转。以上四个指标在MBO后2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跌幅甚至高达50 %以上,这里原因比较复杂,结合上文的分析和同行业公司的情况,可能与公司经营环境和市场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有关。

(3)MBO前后公司的营运能力分析。本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及主营成本比率的变化来反映实施MBO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按照“胜利股份”MBO前后的连续五个年度绘制了其变动曲线(其中2002年为其实施MBO的年度), 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胜利股份”实施MBO后存货周转率先降后升,管理层收购后第二年该指标上升了27.7%,表明公司存货管理效率有所提高,在销售额提高的同时,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不断减少。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提高,且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表明公司对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加快,提高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坏账损失可能减少。总资产周转率及主营成本比率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实施MBO后该指标一直低于收购之前的水平。通过对“胜利股份”实施MBO前后的连续五个年度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指标的具体分析发现:第一,“胜利股份”实施MBO后,没有使公司的偿债能力在短期内得到增强,公司的经营利润和现金流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呈现下降趋势。盈利能力和业绩水平只在短期内相对好转。整体盈利状况和财务绩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得到增强主要是由于管理层的短期资产营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MBO后公司的规模得到扩充,更加注重主业经营和决策的长期性、战略性。

四、结论

通过理论阐述以及对“胜利股份”实施MBO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实施管理层收购可能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给企业带来财务影响。此外,管理层收购也能够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环境。实施MBO后使企业变成了一个少数股东控制的私人持股公司,产权比较明晰,为公司今后的财务等工作提供了一个规范运作的平台。因为新公司的资本结构仅包括主要管理层成员和外部少数公司权益投资和投资银行贷款,其结构与原上市公司或原国有独资企业不同,完成收购后的企业已成为民营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因此产权明晰化,有利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公司进一步发展。但在进行管理层收购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优化资本结构。MBO过程中发生的债务成为公司现实的负担,这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实施MBO的结果,为此要加强负债管理,通过企业有效的经营和资金管理,安排好企业负债的归还,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实施MBO后的企业合理地安排借款的偿还,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明确利润分配政策和高管人员薪酬计划。鉴于MBO完成后可能出现的人为操纵的掏空性股利分配政策和高管人员薪酬计划,国家应加强相应的规范,要求企业在提交MBO方案明确企业的股利政策和薪酬计划,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第三,控制投资风险。收益风险并存。为了防止管理层为了片面追求高收益而造成风险失控,企业应建立完备的投资决策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中小投资者及债权人在投资决策中的制约作用。第四,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尽管原有的管理层是被收购业务发展的最佳人选,但要运营管理好被收购企业,未来的研发开支等是必不可少的,而购买方又必须偿还巨额的贷款,资本支出等对企业的未来具有重要影响的开支不得不置后考虑。因此,应安排好企业未来的财务计划,处理好企业未来几年的资本性支出、研发开支、广告等费用的递延安排,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江苏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融资效率研究”(项目编号:院阅A08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郎咸平:《中国式MBO:布满鲜花的陷阱》,《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12期。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 房地产财务 重要作用

一、合同签约时财务部门的监督审核作用

(一)工程类合同尤其是重大工程合同签订前,财务部门应介入合同条款拟定

首先,在合同签订前,房地产财务部门应该重点对签约方的履约能力进行考察和分析,要求签约方提供有关财务报表,对比分析签约方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效以及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然后还要和同行整体情况进行比较和研究,以此判断签约方是否具备合同履约能力。其次,在进行合同条款审核的过程中,房地产财务部门重点关注签约方的款项支付方式及违约金等内容。在某些工程合同中,建设单位在收取承包单位履约保证金之后,在支付前期的10%-20%的工程款时,承包单位不愿意提供发票,仅仅只是开具收款收据,这是因为工程款按照属地原则应该开具建安发票,但是可能这些单位里面有很多都是外地企业,开具建安发票必须是先获得外出经营许可证后才可开具,这样就会增加人力或者物力成本,对此,建设单位也可同意承包单位在收取前期的10%-20%工程款时为其提供收款收据,但是在后期的工程款支付中应该要求开具合同金额一半以上的发票,同时要求承包单位在支付至工程质量保证金时,把合同全部金额的发票提供给建设单位,这点主要是考虑土地增值税问题,因此在合同审核中,一定要综合考虑税收以及财务核算等内容,避免签订时出现漏洞,进而影响后期的执行。

(二)销售类合同签订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介入合同条款拟定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销售合同签订时情况会比较复杂,这点主要是由于签订对象差异比较多,难免会出现因理解差异造成的合同条款歧义,假如版本订立不严瑾,就可能会在后期退房等情况中造成一些损失,严重的还可能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声誉。比如,合同条款中是否标注了因为购买方自身因素导致的退房,是否应该没收购房定金;假如出现退回房款的情况,退回时采用的是无息还是有息退还;还有就是假如购买方延迟付款时间,此时是否要收延迟利息等,上面的内容都要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进行明确的说明,以免后期给房地产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三)出租类合同签订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介入合同条款拟定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商住楼建设时,基本上都是把底层当作店铺,此时就会面临底层出租的问题,在房地产企业制定底层出租合同条款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其中,重点对租金的收取形式、出租时间以及租金数量等进行明确,以此确保房地产企业经济利益。

二、合同执行中财务部门的控制作用

房地产企业签订的各种合同,企业的财务部门都要备案,必要时合同签订部门可以对正式签订的合同进行扫描,把合同的扫描件放在房地产企业的局域网中,以此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部门应该按照不同类型的合同,使用对应的方式进行合同执控制。

(一)针对工程类合同,房地产财务部门要整理好合同信息,并制作合同执行台帐

通常合同执行台账中应该包含和收付款有关的信息,比如合同的签订时间、签约方的信息、合同总金额、已付金额以及发票开具等,建立这样台账能对合同执行进行很好的监督和控制。房地产财务部门应该按照合同的具体执行情况和工程部门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以防出现合同超额支付的情况,对那些没有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履约的,房地产财务部门可以拒绝付款,同时还要向负责人汇报具体情况,以此确保合同履行得到合理的控制。另外,房地产财务部门还应该对把合同收付款情况制成收付款记录单,然后将其与合同存放在一起,在收付款记录单中,可以了解到已付金额的具体明细,这两份资料类似总台帐和明细帐,共同对合同执行实施控制。

(二)对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报表进行严格审核

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合同也很重要,在房地产销售部门签订合同后,销售部门必须记录每天的销售情况,还要将销售信息整理成销售报表,并复制一份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该认真审核销售报表,并与财务系统进行比较,以此监督控制销售合同履行情况。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只有将楼盘销售出去才能获利,当前很多购房者都是通过按揭进行购房的,按揭的担保就是购房合同。对此,房地产财务部门就必须严格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在收到房款后,及时反馈给销售部,然后及时告诉购房者,让购房者办理房产权证,以此降低企业承担的风险。

三、合同执行后,财务部门要发挥归档作用

在完成合同执行后,房地产企业应该及时进行合同的整理、归档及保存,在合同的归档中,必须做好归档的合理划分,比如说业务部门应该保存的是和工程审批、建设及验收相关的合同内容,但是财务部门则要保存合同中和款项相关的内容资料,做好划分归类保存,不仅能使合同管理更科学,最重要的是能为后期的查询提供便利条件。

四、财务部门对合同履行的评估管理作用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完成了合同的执行和归档之后并不能代表整个合同管理就结束了,最重要的是还应该进行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估,而且在整个评估管理中,房地产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参与评估工作。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把握评估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主要从合同中的相关款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收支明细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保障合同评估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中,房地产财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文章所讲的在合同签约时房地产财务部门具有监督审核的作用、在合同执行是有控制的作用、在合同执行后还要发挥归档的作用,最后还要进行合同履行的评估,只有确保其参与了整个合同管理的过程,才能确保合同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以此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鸿.企业合同管理中房地产财务的重要意义探究[J].财会学习,2016,17:32+35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柔性 财务管理 意义 措施

现代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自身发展所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它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活动和发展。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必须针对企业财务现有的问题作出解决和调整。实施柔性财务管理,可以适当地调整企业当前财务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企业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从而拉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柔性财务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在财务管理上有一个新兴的领域则是柔性财务管理,一直以来,带有强制色彩的刚性财务管理是人们往往所强调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要严格遵守,各种财务指标也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便会有相应的惩罚,强制性一直都是刚性财务管理的特点。对于柔性财务管理来说,是在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的基础上,避免非强制性措施,使一种诱导性力量在人们心中产生,从而使管理目标可以轻松实现,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自觉的意识下加快对工作的有效实时性。因此柔性财务管理比起传统强制性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理性化,同时也更民主化和人性化,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柔性管理,它还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柔性财务管理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相比,柔性财务管理更具有灵活性,而强调集权和相对分权式则是传统财务管理方式;(2)多样化和市场领先战略是柔性财务管理所实施的,而主张低成本战略则是传统财务管理;(3)在思想上,柔性化和快速反应是柔性财务所强调的,而对于传统财务则会强调专业化和规范化;(4)实行部门管理,各个工作环节按循序衔接是传统财务的管理体制,实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管理是柔性财务管理体制;(5)采取网络结构以及打破部门界限和有机的组织机构是柔性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而采用职能部门界限分明和金字塔式的结构则是传统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形式;(6)强调不断调整自身学习,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多目标是柔性财务管理任务要求,而追求效率以及稳定性和连续性,强调财务管理的秩序和单一目标制度是传统财务管理任务;(7)在要求工作人员素质上,柔性财务管理需要重智能,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是一直所强调的,而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来说,重技能、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相分离是一直实行的,总之两者在特征上多少会有一些显著特征,也更好区别。

二、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条件和意义

将柔性财务管理导入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中,需要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在管理方式上将非程序化和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取代以往的程序化和刚性化的财务管理方式。比如将财务预算周期进行有效缩短,预算的方式采用并行工程,将柔性责任中心取代过去的刚性责任中心。生产经营出现问题需要在科技人员企业内部自由流动解决。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财务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有力的支持。其次,在管理思想上,采用牵引式的方式来组织和处理财务管理,使合作关系取代以往简单化的债权债务关系,使双方都能获得效益,实现共赢。资本投资和资本运营是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企业的投资规模可大可小,甚至是多样化以及投资内容多元化都是资本投资的柔性表现。对于投资结构,企业可以灵活调整,其投资战略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投资方法和策略灵活掌握。最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要实行柔性管理,如果一个单位领导者作风不正,内外部环境的社会风气很差,实施柔性管理是无用的,会产生很差的效果。柔性财务管理需要一个企业的正面效应是企业领导者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实施柔性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员工具有民主意识和比金钱更高的精神追求,以及良好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

对于在企业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一种适应了知识经济的要求,反映了客观现实,结合分析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用软性考核代替硬性考核,分析性考核代替单一性考核,使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管理模式。其次,为环境变化所适应,实施柔性管理对财务突况可以有越来越快的反应能力,充分具备了灵活应变能力。最后,实现企业价值利益最大化,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潜能通过柔性管理的调动和激发,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具有以下几点措施;(1)以人为主替代以往的以资金为主的财务管理对象;人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当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到的一个问题,把资金当做管理对象一直是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人是企业的主体,资金掌握在人在手里,如果企业连人都管理好,那么对资金的管理就不想而知了。让每一位员工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资金管理中是一个企业应该做且应该做好的。实施柔性财务化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做到关心员工价值和尊严。(2)在思想观念上也要有所改变,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生产量是以往财务管理所关心的,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根据价格和质量。而柔性财务管理更加重视“顾客关系管理”,关心顾客的需求,以市场导向为主,把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定位争取顾客为主。所谓生产管理和顾客关系两手抓。(3)组织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度是柔性财务管理所需求,以及高效率的内部信息流动和协调合作的各部门。但柔性财务管理往往难以适应我国的纵向组织结构,因此网络的灵活性,交流性和信息收集就会相对比较缺乏。把组织结构使纵向改为横向,不仅节约了成本,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也会增加,发挥其协调作用。

四、结语

在企业财务实施柔性管理,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成本,还可优化产业结构和资金模式,调整发展战略,使企业可以更好地面对国际和国外的市场经济形势,企业的工作人员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来,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成长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发挥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学军.基于柔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2009(03).

[2]周青慧.基于柔性视角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06).

[3]王利明.基于柔性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5).

财务的财务的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外资企业;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敞口头寸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也很难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可兑换货币,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外资企业必须使用他国货币作为外贸收支的结算工具。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买方占据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出口结算中,中国外资企业没有选择结算货币的优先权”。因此,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处于被动地位的中国外资企业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损失。现代企业会计早已摆脱传统的“报销、记账”工作模式,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计师是否精于财务管理之道,将决定外资企业的未来生存发展空间。

一、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出口贸易合同的条款约定管理

财务会计师要积极地参与对外贸易合同的签订工作,汇率因素应考虑在内,规定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由于对外贸易是双边交易的问题,交易双方都希望降低汇率风险,因此,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双方很可能会产生矛盾。对外贸易双方可以选择的折中方法是:计价货币有利的一方要向不利的一方提供其他让利;软硬货币搭配的方式计价,双方共担风险;若双方相互持有债权与债务,可以选择同一货币计价。尽管,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的外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如果会计师能够利用合同的有利条款,那么将会很大程度地降低汇率风险损失。作为企业的理财者,会计师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核算,更为重要的是“博学多才”,要及时地掌握国际贸易合同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对外贸易合同谈判中,会计师应把握合同条款的要素,力争做到“滴水不漏”。

(二)汇率风险敞口头寸的管理分析

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指通过调整外汇买卖头寸,来实现买卖头寸平衡的方法,外汇交易风险的敞口是买卖头寸的差额,因此,买卖差额为零就可以完全规避外汇风险。买卖头寸平衡法的运用并不是以完全消除外汇风险为目标,而是尽量减少外汇风险损失。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出口收汇与进口付汇、偿付外汇贷款的时间,来实现一定程度的买卖头寸平衡。买卖头寸平衡法是最基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因此,在外汇风险管理中,企业应该首先选择此法。交叉弥补风险是指将两种不同外汇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交叉弥补风险必须选择汇率相对稳定的两种货币,例如,港币兑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可将这两种货币的买卖头寸进行交叉平衡。交叉弥补风险是一种低成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先进行同一货币的买卖头寸平衡,然后,再寻求交叉弥补买卖头寸平衡的机会。

(三)外汇交易避险法的汇率风险管理分析

外汇交易避险法中的避险外汇交易与贸易、非贸易交易是相互独立的,在不影响交易对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外汇交易本身,来管理外汇风险。随着近年来中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通问题。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周转难题,还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套期保值是买进或卖出与现汇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外汇期货合约,而补偿现汇市场所带来的实际汇率风险。外汇期权业务的优点在于可锁定未来汇率,提供外汇保值,客户有较好的灵活选择性,在汇率变动向有利方向发展时,也可从中获得盈利的机会。对于那些合同尚未最后确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期权的买方风险有限,仅限于期权费,获得的收益可能性无限大;卖方利润有限,仅限于期权费,风险无限。

二、外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数据检验分析

(一)汇率风险管理之前的企业盈亏数据分析

为便于分析问题,假设一家外资企业甲公司发生如下经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