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厂代建项目;施工阶段;内部控制

代建制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并于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通常是以省、市发改委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投资控制目标,且在代建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中,对代建单位项目投资控制管理工作中的约束和处罚相当严厉。目前,大型集团公司在电厂建设上也有采用代建方式。如何在代建模式下既满足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又能达到投资控制的管理目标,合理合法地规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投资控制风险,本文从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质量、进度三方面的内部控制管理来进行探讨。

一、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是控制变更(包括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以及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款结算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的普遍做法是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在施工过程中,总是想尽办法寻求变更,通过工程变更索要高额回报。此外,在工程施工阶段还应注意保证资金的安全。工程款结算方面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比例,杜绝超比例支付。同时应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程序进行支付。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工程量的计量和支付。

(一)施工阶段造价方面的内部控制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点就是工程变更,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工程索赔。

1.建立工程变更及签证管理制度和流程。要明确工程、造价等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职权、分工,确保签证的质量,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

第一,变更发生时,仔细分析和审核变更是否符合合同文件和技术规程,并评价变更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分析是否经济合理,是否会拖延工期,然后做出决策。确需变更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尽快办理变更手续,减少经济损失。同时,重大设计变更必须经建设单位、监理机构和承包单位集体商议,同时严加审核文件,提高审批层级,依法需报有关政府部门审批的,必须取得同意变更的批复文件。第二,对工程变更价款的支付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变更文件必须齐备,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必须经过监理机构复核并签字确认,防止承包单位虚列工程费用。第三,建立设计变更及投资动态控制管理台账,每月将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向上级政府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公司、施工单位进行通报,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

(1)控制变更的关键应建立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

(2)强调办理工程签证的及时性。一道工序施工完,时间久了一些细节容易忘记,如果第二道工序又将其覆盖,客观的数据资料就难以甚至无法证实。所以,为了确保工程签证的客观、准确,应强调办理工程签证的及时性。

(3)对签证的描述要求客观、准确,要求隐蔽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位、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施工图以外的现场签证,必须写明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据,不能笼统地签注工程量和工程造价。

(4)签证发生后,应根据合同规定及时处理,审核应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计价办法,经办人员不得随意变通。对于签证中款有争议的处理,应约定结算时再处理,不能影响工程进度的正常进行。

(5)要加强预见性,实行事前把关,主动监控,有效控制增加工程变更的投资。变更发生前,承包人报变更预算,经过监理、代建人初步审核变更引起的费用。若费用获得批准,变更才可以实施。

2.合理规避承包商的索赔要求。施工阶段,由于多个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等原因,往往存在费用索赔的风险。第一,及时搜集第一手现场资料,便于发生索赔事件时,可以追溯相关资料,同时也便于进一步分析责任主体及核实索赔费用。第二,定期制定动态控制台账,经常性地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和费用超支分析,并及时采取主动控制措施,防范费用索赔现象的发生。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定期召开现场造价专题会议,保持相关单位的沟通顺畅,及时处理造价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避免问题集中和矛盾激化。第四,加强合同管理的力度,配备专业造价工程师常驻现场,结合公司的技术支持,及时、有效地掌握现场造价控制情况,确保合同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施工阶段的工程款结算管理

第一,代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权限划分,并切实遵照执行。第二,资金筹集和使用应与工程进度协调一致,代建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组成(分部、分项工程)结合时间进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作为资产管控和工程价款结算的重要依据。第三,代建单位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承包单位和监理机构的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资产价值,并根据施工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第四,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的实际成本突破了工程项目预算,代建单位应当及时分析原因,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处理。

(三)重要材料设备采购的限额控制措施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和推动地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满足城镇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进一步发展需求,政府通常采取财政直接划拨投资、发行债券、以及利用外国政府捐款或其它方式在国内外进行融资,来建设各种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受传统建设理念等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造价综合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经常在项目建设阶段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以及决算超预算的工程造价“三超”现象,不仅影响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政府建设“惠民、便民、利民”等工程的社会影响力。从大量统计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表明,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技术要点和影响效果也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为:投资决策阶段对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的整体影响率高达75%~90%;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优化选择等影响率大约为40%~70%;施工阶段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等得影响率大约为10%~30%;竣工验收阶段的影响率大约为5%。从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造价管理数据来看,我国大多数政府投资项目仅停留在项目实际施工建设阶段,即对施工控制和竣工结算审核控制比较重视,而对项目前期投资决策、设计、以及招投标等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不太重视,从而很难将投资、质量、工期等三大控制目标有效贯穿于整个政府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造价建设管理过程中。因此,将现代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先进技术手段有效引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管理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不断系统规划化,加上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相关主管部门不断推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等公平、公正管理等理念,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基本延伸到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造价管理水平,但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管理内容多、管理周期长的系统复杂控制管理过程,因此,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造价管理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三超”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以非营利性惠民便民利民工程为主,存在投资决策时间仓促、外部干扰因素多、准备工作不充分等不足。大多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于主管建设单位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实际经验,普遍存在对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不重视问题,加上项目建设周期短、投入技术人力物力不足、市场调研考察深度不够等,在进行工程预算报告编制过程中把许多环节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从而导致很多费用没有编制到预算中,造成投资估算不准确,与工程建设实际投资间相差较大。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变更、招投标阶段的招投标方法选择不当、建设阶段缺乏有效造价监督管理机制等,均能造成工程实际造价投资偏离正常控制水平,出现严重的工程造价“三超”现象,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各阶段造价监督管理水平。

1.2 施工单位竣工结算高估冒算问题严重

很多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结算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采取虚报乱增工程量、高套工程造价定额、虚高施工原材料单价等不合理手段,有意虚大工程建设工程量,高套定额和偷换换算方法,并在材料单价上弄虚作假,从而造成工程建设施工阶段造价出现失衡现象,影响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综合管理水平。

1.3 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普遍存在临时组建、造价控制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对其中一些工程项目的签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价控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范。比如一些工程项目内容由于签证资料不全填写不规范,甚至没有签证,在工程竣工结算或决算过程中,项目建设甲乙双方很可能在此项目内容上产生分歧。另外,政府投资项目经常出现工程建设资料不全、工程档案管理不完善规范等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水平。

2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监督管理技术措施

为了把政府财政性资金管好用好,使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将现代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新技术、新手段有效贯穿到项目全过程建设的决策立项、施工建设、以及竣工结算等环节中,保障项目建设质量、进度、经济效益,有效遏制造价“三超”等不利现象发生。

2.1 构筑完善的全过程造价监督控制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制度措施,明确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在各阶段各环节中的权责、服务范围和内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造价影响率较大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以及需要重点严格把关的环节内容,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项目配套系统造价监督控制管理制度措施,如采取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动态建立制、工程结算审计听证制、以及建设责任制等,编制健全的实施细则并有效落实到项目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中。建立结构功能完善的全过程造价监督控制管理小组,有效提高项目建设造价综合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高质、高速的高效稳定建设发展。

2.2 明确项目建设各阶段程造价控制管理目标

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的实际工况特性,按照分解、汇总、再分解等反复系统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以确定工程建设的计划总投资。首先,根据工程项目的主体内容,按照单位工程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划分,结合相关造价控制管理规范和类似成功工程的实际造价控制管理经济指标,确定项目建设各环节各内容合理的造价投资控制管理目标;其次,根据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影响重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以提高工程建设全过程各阶段造价监督管理控制水平。

2.3 建立工程招投标及设备材料采购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工程招投标和设备材料采购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将现代造价管理方法贯穿于编制招投标文件、招标前准备、资格审查、开标、评议标、直到定标等环节中,坚持公正公平阳光操作,竞价择优选择的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和建设原材料设备生产厂家。

2.4 加大工程变更造价监督控制管理力度

项目建设各阶段发生的工程变更必须填报相应工程签证单,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和业主驻工地代表确认签字后方能生效;由于设计方案或设计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发生的设计变更,必须由相关设计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方能生效;因业主要求而发生的变更必须经业主和监理单位双方签字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方能生效。加大工程变更造价监督控制管理力度,可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综合管理水平。

2.5收集、整理及报送完善的工程施工建设相关资料

在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通过及时收集和整理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信息,一方面可以为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展动态造价监督控制管理分析提供详细基础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为业主单位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流向和使用状况,便于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造价监督控制管理方案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依据。

3 结束语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过程,由于整个造价管理过程中其外部影响因素与建设主体间利益趋向的不同,使得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内容环节十分复杂繁琐。只有在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各阶段,积极完善造价动态监督控制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将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在计划的造价控制目标范围内,保证整个项目高质、高速的高效稳定建设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郝丽萍.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建设[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2]刘佩美,汲长全.浅议业主方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5,(5):42-43.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一、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动态控制特征及问题分析

(一)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特征与问题。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主要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计划阶段,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在于决策阶段的资金投入总量非常少,但是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投资估算是否准确、投资控制目标制定是否合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情况。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重视不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造价控制管理上非常重视前期的造价研究,尤其是对投资估算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前期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要求不高,有时为了单纯满足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超标准设计,存在着设计概算过剩,进而造成后期预算超出概算,极易出现工程项目“三超”问题,甚至是导致建设工程项目严重效益损失。2、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不科学。在决策这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前期阶段,投资控制的依据主要是基于可行性研究,但是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全面准确,尤其是对于投资风险的综合考虑不够,因而很容易由于决策失误对投资控制造成不良影响。3、决策阶段的论证分析不足。由于一些建设工程项目急于上马,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并没有进行多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分析,一些既定方案基本上是基于决策层的主管意向,必要的深入论证分析不足,而且投资控制管理指标不全面,造成了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问题,影响后期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二)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特征与问题。在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决策规划以后,设计阶段就是影响工程造价最主要的阶段。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内容非常具体,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而且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任务不明确。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内容较为丰富,主要是根据投资控制管理目标,将投资额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分解规划,并按照项目建设规模要求、功能要求以及投资分解等,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比选优化,重点控制不同设计阶段的成本费用。然而,当前很多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上任务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开展。2、设计阶段的招标管理不规范。一些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招标评标不规范,甚至为了降低设计费用规避招标或者是违规虚拟招标,虽然设计费用有所降低,但是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却难以保证,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很容易造成后期工程造价投入的增长。3、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上,一些关键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特别像是设计监理以及设计索赔等制度体系仍然欠缺,这就造成了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后期经常出现重大变更的问题,一些设计方案的变更不仅造成了施工队、机械设备以及材料投入费用的增长,甚至严重响应了建设工程项目工期。(三)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特征与问题。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实施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实际操作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方面,需要全面地分析影响到工程项目造价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并进行工程造价的差异性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系统性较差。很多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管理方面,造价动态控制管理力度不足,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而造价控制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跟进不及时,无法从经济的角度参照定额标准以及材料机械价格等进行造价控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动态造价控制。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不够科学。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上,没有妥善的处理好建设工程项目造价、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统筹规划安排不合理,未能真正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出投入产出最大化的理念,对于各类资源配置以及生产要素的组合搭配不合理。3、对影响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非常多,工程计量与支付、变更索赔等,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制定造价控制管理策略。

二、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措施

(一)加强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分析及动态控制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影响较为关键的因素主要是建设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建设区位、建设施工平面布置方案、材料及机械设备选用等,在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管理上,由于投资估算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前期决定性条件,因此造价控制管理也是基于此开展,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加强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重点环节的控制。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前期,应该提前做好项目投资估算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全面的收集各类相关的信息资料,以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2、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阶段,应该分别在规划阶段、建议书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等不同阶段,按照不同的估算误差率进行投资估算的精准度控制。3、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审查。为了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必须对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全面的审查,可以综合采取查询核实以及对比分析等相关的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比例合理性,以及投资估算中是否存在漏项等进行准确的评价,以指导后期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开展。(二)强化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动态造价控制。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上,基础工作必须是严格通过招投标选择设计水平高、设计费用低、质量有保障的设计院所进行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在设计阶段的具体造价控制上,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强化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估算、概算以及预算的编制审查。在具体编制审查阶段,应确保设计单位综合考虑了影响工程造价的自然因素及劳动力、材料、机械等,而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测算,尤其是深入项目现场进行查勘复核,并通过自审、审核以及审定等确保准确性。2、推行标准设计与限额设计,加强对设计方案的优选。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该尽可能的采取标准化设计以及限额设计,通过控制设计方案投资,并大量采用标准件等方式节约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实行动态的控制管理,应该尽可能地推广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监理制度,通过加强对设计阶段的管理,增强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减少整体造价,同时强化设计索赔及设计变更管理,通过先算后变以及多程序审批的方式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投入。(三)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根据类别的不同,现阶段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较为常用的造价动态控制管理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以及合同措施等几类,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组织措施。针对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按照工程项目规模等实际情况选配工程造价控制人员,明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具体部门岗位职责,同时健全激励考核管理机制,并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前期合理地进行各类资源的计划配置,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顺利开展。2、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技术措施。全面审核建设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特别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施工方法、进度安排、资源配置等进行审核,在确保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目标前提下,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降低工程造价;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创新,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积极采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通过对技术方案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论证分析合理地进行设计变更,或者是优化施工组织及方案,以降低工程造价。3、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经济措施。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经济措施主要是采取经济手段,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进行优化。在经济管理方面,需要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部门全面地收集整理以及审核分析涉及到项目的各类经济信息,进而指导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了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的全面合理,在造价管理中应该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动态控制管理的手段,分别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设计以及施工阶段,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动态的造价控制管里措施,协调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造价目标的实现。

作者:钟虹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天方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贺晓.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5.4.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完善

建筑行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建筑企业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建筑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建筑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很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建筑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以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里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

一、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结构逐渐成熟,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经接近国际化标准。然而从多个角度的实质性分析来看,我国建筑企业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以及经营活动的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工程建设具有施工时间长、投资大等特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各个细节失误就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投资风险、资金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决策风险、市场风险等都有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失[1]。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将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大,而很多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风险防范意识低,缺少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

2.建筑企业内部的控制效率低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其一,企业原材料的管理粗放。建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比较繁多,原材料有钢材、水泥、砂石等,所需要的周转材料有钢管、脚手架、电缆线等,另外还有其他很多小型材料。很多企业在材料的应用管理方面存在多种问题,如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应用等环节缺乏规范性管理,流程混乱,出现问题时难以找到责任人,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浪费[2]。其二,企业资金管理粗放。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缺乏资金计划安排,或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储备,造成资金浪费,或者盲目地购置大量设备和不动产,导致企业的资金运转出现危机。其三,对财务的管理控制不够重视。部分建筑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重视度不够,不能有效利用会计信息,认为财务工作只是对会计数据的基础核算,没有意识到财务方面的风险控制、资金管理等问题,进而无法实现比较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而且部分企业的财务数据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缺少真实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其四,新技术、新工艺是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建筑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建筑企业为降低投入成本,对新型技术的引进不积极,在新技术管理和应用上效率低下。员工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员工的职业素质、工作能力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建筑企业的员工存在专业技术差、法律水平低、职业素质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不够

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顺利实施、确保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而部分建筑企业对内部控制监督的检查力度不够,没有落实岗位责任,使一些关键职务的员工出现了的情况,如非法分包或转包工程、公款挪用、贪污受贿等,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豆腐渣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不仅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工程挂靠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建筑行业经营方式,由于缺乏对工程挂靠的监督管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非常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要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上层管理者的内部管理意识,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在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在企业资金的应用管理方面,因为建筑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建筑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收支性质,规范授权、审批、复核、检查等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再次,规范和加强建筑材料的应用管理,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实体应用都要进行审批、登记,以完善建筑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制度。另外,建筑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基础核算控制职能,结合项目成本、预算编制程序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2.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着各种潜在的、不可控制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财务风险、决策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外部风险(法律政策、自然环境、市场竞争等方面带来的风险)[3]。例如,当发现项目进度比原计划进度出现明显拖延倾向时,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防范潜在风险的发展,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细化和完善建筑企业的循环业务流程

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是一个需要通过对人力、机械、原材料的合理配置实现工程实体构筑的过程。在建筑企业的运行发展中,企业的循环业务流程是立足于项目成本通过合同结算收回资金的过程,并以获得资金增值作为企业的管理目标,在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建筑企业要对业务流程进行进一步细化、完善,并对循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加强管理控制。其一,在资金收付方面,款项的收取与支付要严格按照授权与合同的要求。其二,在原材料应用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原材料采购、验收、发出、盘点、对账等环节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采购计划和原材料价格调查程序,并不断优化计量手段。其三,在项目计价和造价方面,应重视劳务层的相关协议、工程量验收以及计量结算,并建立完善的单价内部协商机制、审批机制。其四,在项目费用预算方面,已经审批的项目一般不需要进行更改,如果有变更,需要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此时可以对某些特殊控制点进行控制管理。

4.加强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一方面,为了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所以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要以成本效益为原则[4]。首先,企业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协同合作,通过技术措施严格对待和管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和合同变更,可实施联合审计制,通过财务、资产以及审计等部门的层层把关将工程费用和不必要的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其次,严格审查工程承包量,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避免工程结算环节中出现有意加大工程情况,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结算。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审计,对企业的重大经营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并严把监督关口,将以往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和适时监督,全程跟踪和监控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转移以及财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处理,以保证企业管理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5.重视和完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

财务基础工作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项目启动之际,业务部门要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台账,建设单位的相关款项要进行定期核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便为后续的财务核算打好基础。建筑企业的账目设置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财经法规,紧紧围绕建筑行业原则,准确地、全面地反映出工程概算动态和项目执行情况,并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建设单位要做好资金使用计划编制工作,明确投资目标,确定付款方式,每月上报工程施工进度报表,并定期分析、整理实际支出值,如果发现与计划目标值有偏差,需要及时查找偏差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流失,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结论

如今建筑行业的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是必经之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需要从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完善循环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重视和完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等方面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玉.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9):175.

[2]何晓敏.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6):19.

[3]智成宝.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8):146.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出版企业;内控制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8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61- 02

内部控制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与其他信息准确及时和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避免各种经营风险,确保员工正确履行职责,贯彻经营决策和实现经营目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而针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要素和各项活动,由企业统一构筑、全体或部分员工实施的组织结构、程序、标准、方法等形成的控制系统。从内部控制概念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并与管理信息化过程相一致。管理信息化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从内部牵制到管理控制,再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无不反映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影响。特别是财务业务实现集成化管理后,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迫切需要内部控制管理,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

1 信息化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特别是财务业务实现了集成化管理,增加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管控难度。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优化了业务流程,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财务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优化了出版企业业务流程,改变了出版企业原来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实现了从采购到付款、从销售到收款等各个业务环节流程化作业,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业务经营过程,内部控制对系统程序的依赖性增加,流程管理日显重要。这种业务流程的转变使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及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公司内部管理和财务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2)要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实现关键环节的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减少了重复的不增值的环节,许多要凭经验判断的手工控制环节消失了,而系统的职业判断力和自纠功能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信息差错的可能性增加,对出版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出版企业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降低系统风险。

(3)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建立严格的授权责任体系。根据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位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及信息的查询权限。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业务信息的安全、准确、及时、可靠。通过对不同层次操作员工及管理人员的权限划分,保证出版企业的各项业务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如业务数据是一次输人,多次、多方位利用,所以对业务数据的修改与删除就要制定出严格的控制制度,数据修改或删除的信息也必须及时。

2 信息化提升了出版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管理信息化是集企业组织业务流程、企业规范、信息技术、实施方案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为实现内控目标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1)信息化改善了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方面。信息化改善了出版企业内部环境:第一,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出版企业科学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在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首先解决组织结构中的信息传递问题,再解决业务流程的顺畅与规范问题,最后潜移默化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化。第二,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建立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信息系统根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对企业管理中各个角色进行定义和设置,在授权审批、业务经办、业务记录、资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各个环节实现职责分离和相互牵制。第三,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套勾稽关系严密、各职能之间紧密集成、信息共享的系统,加大了舞弊的难度。

(2)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信息系统有各种分析手段,来分析日常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如,通过盈利能力分析、成本变动分析、资金分析等,可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风险;通过库存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偿债能力、预算执行对比分析等,对潜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信息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趋势性分析等得出参考值,供企业管理层决策参考。

(3)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更好地实施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为确保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授权批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预算控制、业绩评价、会计系统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信息系统有一套清晰的职责划分与授权体系,可以很好地做到授权批准控制和职责分离控制。除了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控制手段外,还可以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整合流程控制。流程控制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由控制点组成。根据各控制点,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信息化有助于出版企业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系统能对企业已收集到的内外部信息加以更高效的处理。对内部信息,企业可以合理地使用系统拟定相关制度,规范其执行。信息系统通过其授权体系使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通过参与业务流程、完成单据与报告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工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各种业务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操作和协调,通过在系统内设置内部控制点,能够实现各项控制的程序化、规范化,使信息流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得到有效的控制与传递,有效地减少了业务部门分割运行时出现的执行偏差现象,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5)信息化加强了出版企业的监控力度。监督检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信息系统可以为出版企业建立持续监控提供客观科学的标准。持续监控建立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循环中,包括日常的管理监控活动。信息系统对业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进行内外部核对,实时判断是否符合既定的逻辑关系,并随时把异常情况提交给监控部门。业务系统中的生产计划衔接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物料需求计划衔接生产部门与采购仓储部门,资金计划衔接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之间的监控以翔实的记录为依据,以科学制订的计划为准绳,可以保证持续有效监控,大大减少部门间监控脱节和某些控制点成为“盲区”的现象。同时管理信息化强化了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利用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数据整合处理功能,对企业业务运营进行风险评估,对财务系统工作质量进行独立公正的监督评价,促进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和提升组织价值。

3 信息化推动了出版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

为切实保证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出版企业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只有从操作规范、岗位职责、问题管理、系统变更、运行考核等方面不断细化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层层传递,逐级管理,全员遵守,才能实现信息系统运行的上下一致。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充实和更新企业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手段,有效地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3.1 财务管理制度

①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②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会计报表编制说明。③财产管理制度:支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长期投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担保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④报告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3.2 业务管理制度

①岗位职责:岗位责任制度、业务凭据流转规程。②选题编务管理:选题申报认证制度、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制度、稿费支付制度、样书管理制度。③出版管理:成本控制制度、图书印制管理制度、图书分类管理制度、书号管理制度、图书再版和修订管理制度。④发行管理:图书定价制度、图书提印制度、信用政策、退回图书管理制度。⑤质量管理:印刷质量管理制度、出版损失追究制度。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制度。⑦行政管理:合同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薪酬福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假日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3.3 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

①全面预算管理制度。②绩效考核:岗位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3.4 决策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制度、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决策制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定期会议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林,续慧泓.财务管理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建设一项工程的工程造价数额往往巨大,对国民经济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做好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不够,重技术轻管理,不重视成本的节约,不能将优化技术方案、改进施工工艺降低建筑成本列入到生产管理过程中来。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经济问题,已无法弥补。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互不通气,造成成本的失控。

(二)工程造价的形成缺乏市场机制

由于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在计划价格的基础上实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施工单位的自主报价,所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机制还不完善。政府尚未能彻底转变职能,存在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另外,由于招标信息不充分等原因,造成建筑市场透明度差、缺乏公平竞争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形成过程的合理性。

(三)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

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四)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上,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款,对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问题进行规范。但事实上出于各种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应对市场经济下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许多法律法规条款没有涉及到影响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出现法律法规盲区。法制的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真实、合理、有效。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一)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1.合理设置投标限价

对于公开招标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须设置投标限价。投标限价须在招标文件或开标前三天向投标单位公开。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凡投标总报价高于投标限价的,一律视为无效标书”。设置投标限价,可以防止串通投标、哄抬标价。建设单位应组织造价人员审核并确认投标限价;以使投标限价合理;审核确认后的投标限价,在发给正式投标人的同时报有关招标管理部门备案。

2.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

(二)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

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应针对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等。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优化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施工。

(三)加强工程变更管理,控制现场签证费用

工程变更是指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与签订合同时预计条件不一致的情况,而需要改变原定施工承包范围的某些工作内容。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和新增工程。变更常常会导致工程量、施工进度发生变化,会引起承包商费用和工期索赔。因此,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把可能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图纸会审阶段进行解决,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或发生返工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现场签证现象,施工中一般难以避免,管理难度大。控制现场签证费用,是开发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工程签证的客观、准确,首先,强调办理工程签证的及时性。其次,对签证的描述要求客观、准确。签证发生后应根据合同规定及时处理,审核应严格执行国家定额及有关规定,经办人员不得随意变更。

(四)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只有拥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以供合同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工作中参照执行,才能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施工企业合同内部会签制度、审查批准制度、印章制度、检查和奖励制度、合同管理目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五)加强工程进度控制

拖延工期时间越长,管理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就越大。狠抓管理,控制住合理工期工程造价就有所降低。合理组织施工,正确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条件。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把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把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最佳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节省人力、物耗、降低成本。

(六)工程款支付控制

依据施工进度,合理支付工程款。要求施工单位按时上报验工月报,对施工单位上报的验工月报要按现场实际完成情况严格审查核实,不多报、早报、重报、漏报,控制费用不超过目标。对统计的验工月报的审核必须由相关的专业工程师签字,才能作为拨款的依据。拨款的比例要严格按协议或合同办理,当发现有重大的质量问题时应拒绝付款。工程付款单必须由费用控制造价工程师签字才有效。工程施工决算经审计无疑后方可付清余款,但应按合同要求留下质量保证金,待质量保证金期满后付清。同时,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最终超付现象。

(七)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审查是竣工结算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审查核定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也是建设项目验收后编制竣工决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因此,建设单位、监理公司以及审计部门等,都十分关注竣工结算的审核把关。竣工资料及现场勘察竣工资料通常包括竣工图、结算书、有关签证及会议纪要、往来书信等。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套用是否合理、费用计取是否准确三个方面进行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地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于合理地定价和减少不必要地投资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可以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还要不断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造价管理技术和方法,逐步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冯钟宁、冯承安、李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刍议》,《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15期。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隐患;有效策略;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144-01

一、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

土木工程施工特点较为突出,极易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域环境、水文环境等。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部门,在交替作业中极易出现问题,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可帮助协调施工现场,保障各项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尤其是针对部分隐蔽工程更为关键,如果无法进行全程的监督及管理,后续施工的质量检测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在投入使用后如若出现故障则需要通过专业的检修及维护来加以改进,如此方可保障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2、实现规范化施工的有效举措

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极易出现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在缺乏监督及管理的前提下,没有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使得施工的质量无法达到既定的标准,进行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可以降低上述问题的出现频率,保障施工的质量及成本。

二、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隐患

1、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土木工程施工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及团结,在实际施工中制度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十分关键,部分施工单位在前期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及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各项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针对施工的质量控制监督制度的关注度不高,无法通过现行的管理制度加以强化,这种制度的不健全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频现,同样也会给施工企业增加较大的质量风险。

2、设计变更问题频频出现

在任何的施工项目中,设计图纸及方案都是十分重要的指导文件,屡次变更会增加较多的施工风险,不利于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的开展。在实际的质量控制管理中,部分设计者对设计变更认知不足,使得设计变更后多种施工问题频现,无法保障施工的质量及工期。

3、施工团队的整体实力不强

土木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实现,但是在发展较快的背景下大量的社会闲置劳动力出现在工地上,缺乏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引导与丰富施工经验的判断,规范化施工的要求得不到落实,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部分建设单位对内部技术团队的培训意识不强,无法将新理念、新技术灵活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土木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1、健全土木工程管理施工的相关制度

制定和实施制度的目的并不在于惩处,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约束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下去,同样在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也是如此。施工单位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规范及完善,将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从主观意识上强化每一位技术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降低建设风险及成本。同时,实施和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协作,从图纸审查到岗位职责都清晰界定,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任何的漏洞。落实责任制,从领导做起,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明确各层领导职责,将工作表现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杜绝出现问题时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采用公开透明化的质量施工标准来进行日常管理,及时惩处和表扬,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爱岗敬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2、做好土建环境检测及分析

土木工程建设环境较为复杂,且长期处于露天作业环境,施工中极易出现多种施工质量问题。基于施工环境的较大影响,在施工中应考虑到水文环境、地质环境、气候因素的的影响,如大风天气的粉尘污染、雨季的施工材料管理难等问题。改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需要从前期准备进行强化,充足的准备工作及可行性较强的施工计划都十分关键,技术人员应借助现有设备及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及检测,为各项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在保障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质量。

3、重视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督及管理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需要设计方案的引导,每一个施工细节图都凝聚了设计者的心血,在设计变更问题频现的局势下,项目管理者应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及管理,尽可能的通过前期周详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并以地质勘测报告为依据进行施工设计。做好各阶段的图纸会审,聘请综合能力较强的设计单位来开展设计工作,组织技术团队参与设计交流,在设计阶段消除设计中的隐患,保障设计方案及图纸的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图纸变更。

4、做好设备材料管理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材料的影响非常之大,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者要从意识上与行动上进行有效管理。首先,重视材料设备购置。基于材料设备的重要影响,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公开进行施工材料设备的招投标工作,避免走后门、私相授受等现象的出现。结合设计方案进行材料设备的审核及选取,以质量为选用的唯一标准,在材料设备送达现场之后,进行抽样检验,保障其所提供的材料设备达到了合同上的要求,然后进行数量清点、入库。其次,规范化材料使用,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除了做好分门别类的材料管理之外,每一次的材料领用都要做好记录,降低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将人为管理不善造成的材料浪费、损耗问题比例缩小,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不被影响。

5、重视人员管理

以人为本,提升施工质量要从人员管理着手。施工人员是土木工程施工的主体,优化施工质量管理应从技术人员身上着手,谨慎挑选、适度培训都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除了做好日常的专业技能强化之外,还要注重对技术人员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每一位参与者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服务意识强、配合默契的施工管理团队,从源头上优化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效率。

6、适度创新

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同步新有利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当代创新型人才是各行各业都非常紧缺的,建设企业自身应加大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始终以服务社会为经营理念去认真对待每一次施工工作。

总结

土木工程建设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资源消耗量持续加大的今天,缓和资源问题是现下各建设企业都应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具体的管理控制中,项目管理者应从现有问题出发,逐一进行纠正,尽可能的降低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将安全与质量落到实处。同时健全相应制度,着力于技术团队的管理及建设,将新技术与新理念渗透到日常管理中,确保土木工程建设保质保量的完工。

参考文献

[1] 王楠.浅议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 刘文春.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变更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钢结构工程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

在企业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各种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的预测、控制、监督、考核,在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成本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将成本控制在成本计划之内,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即项目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对钢结构工程企业项目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在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基础上,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在项目竞标前对成本进行预算,在施工中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完成后做好相应的结算工作。

1.坚持精细化管理原则

第一,全面控制原则。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控制是指全企业、所有员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在项目进行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第二,动态控制原则。在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具体过程等各个环节中,根据成本设计和具体实际情况,及时对产生的额外成本进行严格控制。第三,目标管理原则。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设定并具体化,对成本控制目标划分责任主体,严格监督目标执行的力度,检查目标执行的结果,并根据具体施工对目标不断进行修正。第四,成本最低化。管理部门对各种能降低成本的潜力进行挖掘,结合市场和施工情况制定降低成本的方案,不断将成本缩小,尽可能实现成本最低化。第五,责、权、利相结合。即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施工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责任、权利进行具体划分,对成本控制成效进行考核,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成本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管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现有效成本控制的基础和保障。实现成本控制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材料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从各方面最终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材料费用往往占工程成本的 60%到 70%,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对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建立严格的规范制度,保证材料质优价廉,保证材料在运输和存储中损耗较少,保证材料得到合理使用,避免材料浪费。机械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购进、租赁相应的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保障机械正常运行,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节省机械费用开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造成索赔。

人员管理对成本控制精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施工人员和相应成本控制责任人的管理,以及对人工劳务费用的控制。从上至下企业所有人员对工程的各个细微环节进行成本控制,能有效实现施工各阶段、各方面的成本控制。

3.竞标前成本预算

竞标前对成本进行有效的预算能为施工企业争取中标提供一定的保障,过高的预算会降低施工企业中标的概率,过低的预算会造成企业后期施工困难,降低企业经济利润。

竞标前对项目进行策划,重点关注项目的赢利点和亏损点,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寻求项目的利润。第一,竞标前成立项目筹备小组,对项目进行调查,对设计图纸进行仔细研究,结合工程施工环境和设计图纸对工程进行预算,确定投标报价,为争取企业中标做好准备。第二,在预算和策划的基础上对材料市场价格、运输费用等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优化。第三,竞标前结合市场浮动价格对成本预算进行再次审核,制定施工方案和成本控制计划,与招标企业进行谈判,签订相应的责任合同。

4.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

根据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项目的具体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对成本控制责任主体进行划分,建立健全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将成本控制具体落实到人工劳务费用、材料费、机械设备费用等的控制之中。

4.1 人工费用控制 项目人工费用的控制主要是指对班组的劳务费用进行控制,从人工用量着手,进行合理控制。施工企业一般实行工程量用工包干或者计件承包工资制度,对一定工作量使用的人工用量进行控制,不仅可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控制劳务费用。对班组劳务费用的控制一方面要选择熟练的施工组,对进行施工方案优化,采用中间计量支付,有效控制劳务费用;另一方面对企业内部自营劳务组需要改善劳动组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在施工中进行合理的劳动组织,减少无效劳动,节省劳务开支。

4.2 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费用在工程成本中比例大,需要对材料的预算、采购、运输、签收、存储、领用、使用、监督、回收等环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材料的采购价格和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①材料价格控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项目材料分为建设单位供料和施工企业自购材料。对于地材、砂石等施工企业自购材料的采购,施工企业需要对相应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考查,掌握市场动态,拟定材料采购计划,选择资信度高的材料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在准备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根据施工需要提前购进大量物美价廉的材料。②材料用量控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节省材料,根据施工需要合理使用材料,控制材料的消耗,避免浪费。另外对采购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进行返工或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③材料管理和核算。材料管理和核算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合理进行材料分配,保证施工,保证材料的使用率,实现材料利用率最大化;二是对材料进行严格管理,减少材料的损耗。具体措施为:使用现代视频监控系统对材料场地进行监控;对材料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定期对材料进行过磅和核算;定期分析材料的使用量、损耗量等,进而改进材料管理方法,控制材料费用。

4.3 机械费用控制 机械费用主要包括机械购买费用、租赁费用、使用和维修费用、折旧费用,对机械费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机械设备的调配。①租赁机械需要根据施工需要和施工时间进行,避免租赁机械空闲导致租赁费用增加。②购买机械需要根据企业的经济状况和机械在施工中的使用频率,购买使用频率高的机械设备,只在较短时间内需要的机械采取租赁形式。③对维修成本高、使用年限长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对易损坏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维修;在施工期间增加检修频率,保证机械正常运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④对操作人员严格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机械损坏。⑤合理安排机械的使用,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避免窝工和机械闲置。

5.完工成本控制

工程即将竣工前,施工企业将重心转入结算工作,对竣工资料进行编制,做好结算前准备。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结算的协调力度,对变更工程、赶工补偿等费用进行沟通,保证施工企业的利润按计划完成。另一方面要重视工程撤场工作,对资料的移交验收、竣工归档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注重工程回访和质量保修,对项目决算、尾款、质量保证金及时催收,确保施工企业利润按时实现。

6.结束语

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不断压缩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的各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才能提升企业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渗透在施工管理的各个细微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企业全体员工、对施工全过程实现精细管理,对成本进行严密控制,实现施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作者单位:上海祥谷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罗凌妍.钢结构工程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