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行各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施工企业应该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当前现场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存在,对技术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1.1需要提高现场管理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质量外,还需要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在保证工程施工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也要把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环节,安全管理问题在工程建设中相对比较严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我国国内的建筑单位对建筑安全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缺乏可以依靠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法。

(2)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甚至个别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没有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很多单位在开展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由于协作管理的管理标准缺乏一致性,导致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权威性缺失的情况。

(3)工程负责人员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没有做好安全培训,整个施工团队和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高,如果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就缺乏统一的安全事故紧急应急措施和处理标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造成了影响。

1.2进度管理缺乏规律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经常会出现赶工期的现象,而且在施工时,也缺乏科学的进度管理措施,对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都造成了影响,出现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序的局面。作为工程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现场进度管理工序需要将工程的管理方案和工程的设计作为重点,将材料的施工进度、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考虑进来,使现场管理更加条理化。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由于现场进度的管理一直都是施工管理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需要在工期管理的基上,提高工程进度管理的管理力度。

1.3现场人员管理存在问题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引起的。尤其是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和施工进度无法匹配,管理工作完全跟不上建筑施工工作的施工进度。比如现场管理人员在选取技术人员时不够严格,选择了很多临时工参加到工程施工中,由于这些临时工的专业技术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埋下了施工隐患。出现了现场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对技术管理的综合水平造成了影响,提高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对工程的进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施工质量的主要途径,想要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需要严格按照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任务进行明确,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一般情况下,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主要需要按照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

(1)要按照合理化、科学化的基本原则进行管理。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才可以保证施工可以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合理化、科学化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管理。

(2)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原则。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有的施工活动都是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在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时,需要将经济效益和技术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的引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

(3)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现场技术管理主要是为了使得各项技术指标可以达到施工的规范和要求,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对管理进行规范化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随意性的情况,保证各项技术都可以有序的开展。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需要在现场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

三、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管理措施

3.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要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参与进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从而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施工效果,要严格“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进行管理,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将管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其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只有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进行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对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进行完善,降低现场管理的管理难度。

3.2编制合理的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前,全面对施工场地进行的调研和考察,并根据工程承包合同、调研的具体结果、设计施工图、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地质的勘测报告等文件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的编制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对分项分布计划、工程概况、施工进度、关键施工部位的施工办法等进行编辑,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后有法可依,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

3.3对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现场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和施工管理体系,保证所有的施工环节都有人进行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项目,建筑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如果管理不合理,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为了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据调查,大多数的工程施工事故都是由于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到位所导致的,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不容忽视,只有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进行规范,将监督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施工管理的严谨性,才可以从根本上对现场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四、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纷出现。尤其是在施工环节,遇到的问题就更多了,凡此种种都导致了工程事故的频繁出现。为了使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就需要对建筑管理进行不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新的施工技术,同时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建筑行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朱丹华,孙周刚.试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22:44.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一)遵循有关的地铁明挖车站防降水施工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现代地铁明挖车站施工研究和经验总结中得出,明挖地铁的车站的防降水施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做大限度的提高防降水的效果,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根据地铁明挖车站的技术特点,在地铁明挖车站的防水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即以预防为主、刚柔结合、设置多道防线、因地治理开展好防降水的施工。以结构自防水为基础,采取措施控制结构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结构自防水是地下结构防水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自防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防水的成败。通过施工过程中以防范为主的基本原则使这个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和施工进度得到保障,避免降水对基坑开挖和施工的影响。同时,联想到刚性结构自防水为主、以施工缝及外包防水材料等柔性防水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经济的防降水作用。为了确保明挖地铁车站防降水施工的目标,在整个防降水的施工中还应该在主体防降水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多层保护。通过自防水、外包防水材料、施工缝防水等达到多层防水的效果。处理好上述的基础工作后,还应该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变化情况、施工季节等因地制宜的开拓防降水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通过着重强调施工的安全化和质量化的基本原则进行防治水方案的编制。并结合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要求考虑考虑减税施工的抽水问题,以工艺常识的是公共方法建好降水对施工、周边建筑的影响,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降水沉降的要求,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根据现代城市地铁车站所处位置周边的建筑情况,在地铁的明挖车站防降水施工中还应该考虑降水影响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古建筑群、危险建筑以及保护建筑等受降水影响的产生的沉降或者倾斜。尽最大能力的通过科学的计算相应的施工技术应用以减少降水对周边建筑沉降的影响,保障施工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三)以防水材料为主的地铁明挖车站防降水施工方法

目前,根据传统降水施工还发展出来一种地铁明挖车站防降水施工的新方法。此种方法是在基坑明挖的施工基础上利用类似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使车站基坑周边形成防水层。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防水材料等技术在车站四周构建防水墙结构,从而减少降水对明挖车站的施工影响。利用这项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降水施工工艺中的工作量和对周边建筑群、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实现高效、安全的地铁明挖车站施工的目标。但是,这类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防降水施工的技术在平时的应用中也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产长,保障地铁车站的明挖施工质量,在现代地铁明挖车站的房降水施工中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特定的地铁车站明挖防降水施工新方法、材料、技术以及其它一些可能出现的塌方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地铁明挖车站施工管理目标。

对地铁明挖车站的防降水施工安全监管的探讨

在现代地铁明挖车站防降水的施工管理中,对防水降水的施工安全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铁明挖施工中时常伴有塌方事故的发生这都是与防水降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及检测有着重要的关系的。在我国目前地铁明挖车站的防降水施工中,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观测、监督工作进行强化。通过对土方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及时的了解发现地下工程渗水或者透水的情况,进而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解决行动,以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为了保障地铁明挖车站施工中的防水降水施工安全和进度不被耽误,上述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基础上还应该配备相应的应急材料的设备器材通过应急材料和设备器材的管理和运用来有效的避免车站地下工程渗水透水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当造成的塌方事故。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管理层着重强调的问题,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又往往难以达到效果,因此,机械制造安全管理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管理层着重强调,工作层层施力。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几乎所有机械制造企业工作人员都能说出个调调,笔者曾接触过一家塑料机械厂,其中与机械制造没有太大关系的清洁工都能在提到安全管理之后侃侃而谈,对厂里以前发生过的行吊坠落事件发表意见,可想而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教育宣传上花了多大的心思。其次,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对安全管理漠不关心。究其本质原因,笔者认为,这还是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已初见成效,安全问题少有发生,以至于强化安全管理期间,员工都能谨慎而行,但强化期一过,长期没有安全问题出现,员工自然就放松了警惕,以至于不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当回事。以同一塑料机械厂为例,笔者在厂房参观期间,还是能经常性看到工作人员立于行吊之下进行工作。

2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

(1)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①人。机械制造企业虽在正逐步走向智能化、流水线化,然而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人还是机械的生产主体。因此,人主要指生产人员,生产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②机械。机械的生产制造,和各种母机是分不开的,只有结合工厂的现场条件、机械的生产工艺等多方因素,选对了母机,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③原材料。原材料的选择,既要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又要能保证机械产品制造出来进行使用时的安全性。④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机械制造的方法因素和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前者涵盖于机械制造从设计到完工的所有工序,后者主要指工程地质、恶劣天气等可能影响设备操作的环境因素。(2)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还是围绕在个人以及企业两方面。①个人问题。首先,不少机械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这就直接导致无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其次,不少新员工自身文化水平不够,专业技术也亟待提高,这就直接导致无法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后,员工工作氛围不融洽,也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企业问题。首先,缺少一个具有强制力的外部标准,使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随着企业的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安全管理;其次,不少企业管理层缺乏自制力,对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选择性忽视,从而减少了安全管理投入;再次,企业内部缺乏一个统筹兼顾的安全管理组织,不少安全管理措施都只是口口相传而已,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效果。

3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

(1)主要的安全性原则:①安全第一。这是最基本原则,是几乎所有机械生产加工厂房必备的标语,其具体要求在于,对安全隐患进行合理的预防,对安全问题进行综合的治理,其核心在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将安全生产的工作细化到个人,其常见措施为生产大检查、宣传教育、专项整治等。②以人为本。所谓安全,指的自然还是“人”的安全,所以安全性原则的重点之一,自然还是“以人为本”了。这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从中吸取有价值的安全策略,以不断改进现有的安全性原则。③预防为主。安全问题绝不是可以在发生之后在进行整治的,因为一旦发生,就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是我们必须积极避免的,所以“预防为主”也就上升为一个主要的安全性策略了,我们需要在机械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实现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析,尽量规避一切可见的不可见的安全隐患。④系统管理。现阶段在机械制造行业,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虽不具备强制性,但我们可以积极引进这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系,坚持按标准生产,并联系实际不断改进。⑤全面控制。机械制造往往具备生产零散、持续时间长、涵盖面广等特点,各个不同的生产工序往往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因此,全面性的控制对安全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⑥其他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反馈随时改进等原则。(2)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综合分析安全性原则上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安全性原则内容,笔者认为,强化机械制造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3点。①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现阶段安全需求的管理机制。随着安全需求的提升,事后处理的解决方式已逐渐落伍了,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引入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综合考虑系统工程、人机交互工程、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健全一套符合现阶段安全需求的管理机制。②、强化安全监督。首先,领导层因提升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检查;其次,检查人员必须和技术人员相互沟通,从专业的角度发现安全隐患,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决;再次,检查应深入实际,尽量采取随机的、不事先通知的方式进行,并且有必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③从教育入手,将安全性原则烙入员工脑海。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员工的各项生产工作都按照规定进行;其次,我们还有必要建设一个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的大环境,通过购置先进的机器、引入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能够达到既定目标。

4结语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采油厂 联合站 安全 管理

当下,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中,各类安全事故频发。联合站是采油厂的核心部门,它的特工作特点十分特殊,工作介质也特别易燃易爆。为了使生产工作能够顺利运行,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注重加强联合站的安全管理。

一、采油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集输中的原油加热

在联合站中,为了提高油温,降低粘度,需要将原油加热。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加热,即热量通过火管(或辐射管)和烟管(或对流管)直接传给炉内(或管内)的原油;二是间接加热,即以水或其他介质作为传热介质,间接地将热量传给炉内的原油。完成对原油加热任务加热炉是承受高温的密闭设备,由于长期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工作,具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2、原油集输中油气分离

油气分离一般采用的较多的是多级分离,运行的关键是控制分离器的压力和液面。控制分离器压力的目的,一是为了分离质量;二是为了克服液体压力和管道摩擦阻力;三是为了安全。控制液面主要是为了防止原油进入天然气管道或气进入油管道。在油气分离中最易发生的事故就是分离器跑油。

3、原油储存

原油一般是由大罐储存,由于工艺和管理的原因,目前较多采用开式流程,这样由此产生的蒸发损耗,既增加了环境污染,又加大了原油的挥发,而且由于操作不当易引起冒顶和憋压。

4、原油外输

原油外输涉及的主要设施是输油泵、容器、加热炉和工艺管线等。一般输油泵均设置在泵房内,所输送的原油属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由于设备的原因,输油泵端面密封装置不能保证完全密封,加上泵房的构造特点,使得泵房内有一定浓度的可燃蒸气,有可能形成爆炸和火灾事故的隐患。输油系统大多属连续运行的压力系统,操作不当易引起憋压、跑油、抽空等安全事故。

二、联合站的安全隐患

联合站的工作介质主要是原油和天然气。原油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属易燃性液体。

2、原油的油蒸气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易发生爆炸和燃烧。

3、易蒸发。原油蒸发主要有静止蒸发和流动蒸发两种,所蒸发出的油蒸气,由于密度比较大,不易扩散,往往在储存处或作业场地空间地面及低洼处积聚,既增加了对员工身体的损害又增加了火灾的危险程度。

4、容易产生静电。原油沿管道流动时与管壁摩擦或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静电,静电放电会产生火花,当能量达到或大于油品蒸气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

5、容易受热膨胀、沸溢。原油受热膨胀,蒸气压升高,会造成储存容器鼓凸现象。相反,高温油品在储存中冷却,又会造成油品收缩而使储油容产生负压,使容器被大气压瘪而损坏。含水油品着火受热还会发生沸溢,燃烧的油品大量外溢,引燃其它物品而造成重大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

三、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1、建立安全设施档案

安全设施档案是正确使用、操作、管理的主要依据,档案内容应包括技术资料和设施使用资料。设施档案应该包括安全设施的所有详细资料以及安全设施的适用范围、设施使用情况记录、设施检验和修理更换记录,等等。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

为确保安全生产,要建立由站领导、技术干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安全工作。根据联合站规模的大小和消防设施设置情况,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演练,使他们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

3、规范安全设施管理与操作岗位责任制度

联合站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安全员应参熟悉安全设施基本知识、有关安全法规和技术规定的内容,掌握所管理设施技术状况及其使用条件,能对设施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了解容器安全泄压装置和其他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

安全员的职责就是对联合站安全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设施的运行、维护、检查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设施档案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统计上报工作,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等等。

加强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操作岗位责任制度,减少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

4、对设施器材实行定期检验

对本单位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进行定期、专门的防火安全检查,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装置平稳、安全、正常运行。

5、建立健全安全用火制度

应包括安全责任制度、用火审批制度、防火防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其他安全制度(如外来人员和车辆进站制度、用电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等)。

对工作介质的安全管理应做到防火、防爆、防静电、防蒸发及泄漏、防中毒与腐蚀,所遵循的原则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防火是联合站日常生产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措施,其基本原则是设法防止燃烧必要条件的产生;而灭火措施则是设法消除已产生或形成的燃烧必要条件。

防爆可以根据原油、天然气产品爆炸特点及影响因素,防爆的基本原则是: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或一旦形成则立即予以消除。

防静电要根据静电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影响静电积聚的因素,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原则是减少静电的产生与积聚;及时导走或消散积聚的静电;严防静电放电现象,尤其是火花放电的产生;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防蒸发和泄漏,对于前者,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及技术培训、改善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勤检查勤维修、增设安全报警装置及实现生产自动化等措施来预防,对于后者,则只能通过设备及整个生产系统的密闭化来解决。

防中毒与腐蚀,原油蒸气和天然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后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排放后会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四、总结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1强化电网调度管理。

提升电网调度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电网稳定性及安全性。应经过对其电网状态的全方位分析,合理的编制电网运作图,再展开农村电网监控管理。强化继电保护设备装置的管理,提高其负荷预测以及控制管理,充分提升三道防线的构建管理,提升电网自动化调度管理水平,从而全方位的提升农村电网调度水平;充分提升其通讯运作维护水平,有效完成通讯设施的更换以及对应线缆的整改、其通讯站点对应设施治理工作,充分的构建三级三线规范化讯息运作维护体制,以提升农村电网管理讯息体系的对应工作效率;不断的健全其应用业务信息体系,并展开横向的集成化调度运作管理机制和管理信息体系,以及地理信息体制等有效生成管理及业务体系,充分提升其保护整定以及雷电观测、行波测距和电压无功、无人值班监控等调度自动化功能,以便于有效提升电网的自动化调度水平。

2构建完善的农电安全监督体制。

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都要认识到农电安全生产的困难性及复杂性,将构建完善农电安全监督体制作为其主要任务,根据谁主管以及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充分落实农电安全管理对应的责任制,以便于保障农电安全管理不会只是流于形式。县级的供电企业要依法来构建其安全管理机制,并合理的配备安全监督人员,落实安全监督网的构建。

3基于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提升供电职员业务水平

应该有效的健全其农电安全管理体制,在本质上保障农电安全管理的对应规章有效落实,以便于提升农电安全管理的水平。经过持续的农电安全管理监督以及保障体制的优化,有效的保障各类设施设备能够处在最优化的状态,以提升农电的安全管理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把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以及保障体制,还有企业相关的安全文化及职员激励体制,用来作为电力体系的变电安全运作关键工作来落实。以便于保障科学评估体制关于对应设施维护以及职员培训的安全管理,能够展开最合理的评估,并及时的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再利用对应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构建农电安全管理长效管理体制。并对相关的供电职员相关业务进行培训,以便于提升对应职员防止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促使农电管理工作不断的迈向自主管理,进而实现团队互助,以持续提升其对应预防控制各类安全隐患的能力,充分呈现前期预防及控制。并经过过硬业务技能以及业务水平农电安全管理团队的构建,充分的保障其可以及时且有效的解决农电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有效落实农电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结语10:09:08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质量监督;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在国民经济发展飞速的大环境下,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行业作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龙头行业必然是推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推动城市化的建设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行业的改革发展对于整个经济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这对建筑行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建筑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不断增强,要想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现场管理和质量监督,从考察施工用地到建筑施工过程乃至最后的验收工程都离不开现场管理和质量监督。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和质量监督体系的同步建立是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问题

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概述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既是一个生产技术也是一门生存技能,关乎企业的生存根本。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建筑企业为了保证施工工程的高效有序顺利进行,运用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等各个生产要素方面进行统筹化分配管理,并且对建筑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分析、解决,全方位保障是施工工程的顺利进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主要管理内容涵盖施工人员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生产要素流通管理以及施工现场整体管理等方面,是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环节。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建筑行业急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落后的原有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方式方法跟不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现代化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就造成了建筑企业现场管理的各个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

施工人员管理方面,施工人员的素质低。表现为,施工人员文化水平低,掌握的建筑施工基础知识含量少。职业素质低,缺乏职业培养。职业施工技能不过关,技能较为单一且应用不够熟练,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保障保险体系不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职业高级人才不足,专业高级技工数量少,导致生产技术提升慢,生产质量无法保障。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不到位;施工生产要素流通方面,即设备管理。缺乏专门管理机构,设备取用无记录。大型建筑机器性能提升慢、价格高。机器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施工作业管理方面,管理缺乏系统化,无针对性盲目管理。相关规定不够详细无法落实,违规操作现象多。

三、怎样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贯穿建筑施工各个环节,所以说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水平,其实直接体现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运作的综合性表现。因此,建筑企业为了能够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就应该外抓建筑市场、内抓施工现场,从而达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相辅相成实现两手抓,以现场保市场用市场促现场。 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达到优化的效果,提高建筑施工水平及质量,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优化现场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要遵循经济化原则、科学化原则、生产化原则等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化原则要求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重;科学化原则要求施工作业安排科学、合理,确保工程高效顺利进行;生产化原则要求施工水平达到标准、规范化生产,以提高管理效益和生产效率。

2、优化施上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优化时,必须要对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析研究,进而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效率和优化质量,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答理的优化水平。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管理优化、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生产要素管理优化、施工质量管理优化以及施工作业管理优化等五个方面。通过对这五个方面主要管理内容存在问题的优化,进一步实现现场施工的管理优化目标。

3、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方法

首先,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答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木;其次,优化生产安全意识。要以市场为基础导向,培养职工安全素质提升,高效全面安全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再次,优化生产要素流通,要最大范围的消除施工中的生产要素浪费现象,科学规划组织建筑生产,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最后,优化施工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要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物尽其用、安全合理最终达到高效有序的生产目的。

四、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在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中,遵循优化现场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首要要求,明确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必要条件,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是基本方向。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才是其根本落脚点,才能够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高效安全质量兼顾一体化的建筑目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变化来同步革新,积极探寻新的理念和思路,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完善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体系。

1、健全监管机制告知制度,确保阳光监督。

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促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达到“阳光监督”的水平。 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各方在建设工程活动中标从始至终都享有知情权,充分了解监督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便于自查自纠、自我约束活动的规范进行,减少甚至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确保执法监督公正性、准确性。

加强监督执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改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因此要提升监督水平,建立集体监督机制,规定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持证上岗的监督人员,并且在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规行为过程中,积极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建立双重质量监督模式,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建立起具有预见性和服务性的双重质量监督模式,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达到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全程控制。加强监督的同时,提高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

4、建立双重监督运行机制,确保监督落到实处。

在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建立实物监督和行为监督双重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从实物监督到工程建设的全方位领域的全面监督机制的扩展。

结束语:

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是是建筑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获得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建筑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始终,是建筑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管理环节加以重视并着重优化。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则是保证建筑企业提供高质量精品建筑的重点,只有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督,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高品质。将建筑施工管理优化与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保持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周晓东,李玫.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J].中国住宅设施,2009.10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研究

1、引言

我国对高层建筑的定义是综合与公共建筑超过24米,住宅建筑超过十层,在这样的高度条件下不仅施工工艺变得极为复杂,对于施工技术和工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想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原则性的指导和对难点的充分认识。

2、基本原则的介绍

首先施工管理应该从高层建筑的工程特点出发,具体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较多、工序和工种间的配合复杂、基坑和支护的处理难度较大、安全防护等级较高和高空作业较为频繁等。如果出现施工工期较短或整体施工周期较长的情况,整体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和交叉作业强度还会增加,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项目施工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完整的进行管理工作安排。

其次施工管理应该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这不仅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评价管理人员水平和管理手段科学性的决定性因素。按照施工组织计划认真的做好阶段性管理目标的划分,可以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实现偏差控制和管理手段的及时调整。此外加强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组织划分,明确管理职责和实现统一的权威领导也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措施。

最后施工管理应该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其中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方针,高层建筑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还应保证与城市发展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而安全管理一直是各项生产注重的关键,“安全第一”不仅要深入到施工人员的心里,同时还应从防护措施的到位、劳保用品的配备、安全施工的培训和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维护。

3、管理难点的分析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组织协调和安全施工两方面,首先对于组织协调的难点是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兼顾各方利益,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资金、质量和进度等三方面。其中资金是决定项目平稳运行的基础,只有协调好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才能促进甲方与施工方的顺利配合,尤其是在前期进行机具设备、材料和构配件的准备时对于资金的占用率较大,应该进行格外的关注。而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技术上的累计偏差、工序上的协调配合及工期限制等原因造成的,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在促进沟通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及监理的监督职责,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还应帮助进行责任方的确定和解决方案的提出等。此外对于进度工作的协调主要是指监督各施工执行方的工作安排,帮助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需求,指正建设方或甲方施工规划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工期和减少费用支出。

其次对于安全施工的管理难点主要体现在小高层的地下施工、外墙保温施工和脚手架的使用安全等几方面,其中小高层的基坑深度和上层建筑高度增加,在施工之前应该有相应的专家进行论证,超过5米的开槽还应设置护坡,在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给与重视,否则不仅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同时还会增加出现重大危险源的机率。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一般与剪力墙施工同时进行,由于现场人员较多且属于高处作业,应该充分注意材料的易燃性和做好火灾预防与安全教育工作。此外高层施工脚手架应该按要求张挂兜网且施工层应该铺满脚手板,连墙杆件也应确保牢固和满足数量要求,如果脚手架与钢梁之间的约束不足不仅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管理人员应该针对这几方面进行特殊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4、施工管理的要点

4.1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对施工图纸的设计和审核、施工队伍的选择和施工合同的签订等三方面,其中图纸的设计和审核是保证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和根本,如果出现设计单位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增加材料用量或推荐未经验证的新技术或新材料时,管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和严格把关。再者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施工管理质量的关键,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和四访等一系列方法来进行控制。其中一听是指听取施工人员的技术、资金与安全管理介绍,二看是对施工队伍已经交付或正在施工的工程进行细致的观察,三查是指对施工单位的资格证书、信誉口碑、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等进行考察,四访是指要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征求施工队伍以前用工单位的意见,充分了解其信誉和能力。最后施工合同签订应该保证内容严密、责任明确和要求合理等条件,签订之前应该向上级主管进行报告,签订之后应及时进行公证和留存。

4.2 施工进行阶段

施工进行阶段的管理重点应该包括严把材料质量、确保工期目标和加强监督管理等三方面,其中建筑材料无论是主体结构,还是内部装饰和外部保温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基本的国家标准,做好材料的验收和使用管理。工期目标的保证应该从严格遵守进度计划要求,和实行动态与分段控制等方面入手,在保证施工强度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总体规划。最后加强监督管理不仅是对施工管理人员自身来讲,同时还包括第三方监理的投入度,两者应该共同促进和协调,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告知制度和提升监督工作和预见性,并最终实现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4.3 工程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的管理重点是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避免偷项、漏项现象的出现,验收过程应由甲方、监理和施工方共同参与,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该对验收报告进行及时的审核和备案。

5、结语

通过上文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基本原则的简单介绍,不仅加深了对施工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施工管理中的难点与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已经进入到基本成熟的阶段,但是无论是从管理制度的完善,还是管理方法的创新角度均应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监督的基本原则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档案数据 安全意识 安全保障 安全措施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服务企业”的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数据的安全更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燃气集团突飞猛进跨越式的发展,档案的门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如何对这些档案数据进行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断思考的课题。大量的实践证明,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档案数据的安全稳定,是促进企业档案数据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以本单位构建档案工作防灾减灾安全体系为例,就如何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基础工作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树立全员档案数据安全保障意识,提高维护档案安全的自觉性

企业的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由各部门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因此,全体员工的档案安全意识特别是领导的档案安全意识决定了一个单位档案数据安全工作水平和工作的氛围。

企业档案信息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档案部门要不断学习、贯彻国家关于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档案数据安全,强化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意识,普及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使每一名员工都切实重视起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真正树立档案数据“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同时,我们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宣传力度,利用“档案日”进行多种与档案安全有关的活动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档案人员从自身工作做起,自觉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为此要切实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档,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档案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要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思想源头上重视档案的安全,增强其档案安全防控能力。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经验交流等途径,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档案安全防控的措施,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向档案管理人员大力宣传、贯彻档案安全法规,培养和强化档案数据安全意识,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制定档案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一)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档案保管与数据存储制度,为档案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科学完善的档案保管与数据存储制度,是做好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保管存储制度,才能切实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燃气集团于2009年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建立了《燃气集团档案管理制度及规范》。《制度及规范》包括档案工作制度、各类档案的管理规定及档案流程几个部分。其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燃气集团的《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保护修复制度》、《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阅览室管理制度》、《档案保护技术规范》、《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变动交接工作细则》等,从鉴定、销毁、借阅、保密等方面对档案数据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详尽的规定,降低了档案泄密、丢失的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安全。

2012年,燃气集团结合国家有关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数据安全技术数据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数据安全技术数据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数据与文献文件管理第1部分通用原则》(ISO 15489-1:2001)等制定了《燃气集团档案数据安全体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南》中制定了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建设原则,其中包括:数据存储管理、密级管理、合规服务原则、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九项。同时提出安全管理的措施要坚持“管理高于技术,预防先于补救,遇到问题即刻处理”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档案馆的“预防监控同步安全应急处理”的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措施。这一系列措施涵盖了档案数据安全的控制、网络安全管理、个人计算机及外设管理几个方面。《指南》的推行切实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档案安全防控措施,将有力地保障了档案数据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档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档案数据应急管理对策

档案防灾减灾体系是档案部门为防止和减少突发性灾难事件对档案的破坏而建立的一整套的档案管理规范。《指南》特别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了识别,包括常规风险(自然灾害、日常灾害)、环境风险、人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几个无法预料的、可能给档案造成毁灭性灾难的事件。这类事件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毫无征兆,所以档案安全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库房的“八防”管理上,还要注重应急预案的制定。预案的制订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在抓防范的同时做好治理的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的安全。预案制定后档案人员要经常学习和组织演习,以此增强档案人员的安全应急意识。构建档案工作防灾减灾安全体系是保证档案安全的重要措施,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在大力推行的同时,提高监管执行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档案的安全。

(三)设立档案工作监督管理机构,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中明确规定了“企业档案工作应以企业资产关系为纽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企业应根据规范和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档案机构,或指定负责档案工作的机构,大型企业应设立档案馆”。

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燃气集团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燃气集团档案管理工作,对燃气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燃气集团办公室提交档案工作执行评估报告。这种工作模式已将燃气集团形成的各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纳入到档案工作的管理范畴,从而使燃气集团十二大门类的档案管理并重。这种工作模式对档案数据安全管理作用在于:第一,档案集中保存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档案在收集、管理、利用等环节统一管理,实行了统一的标准,便于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第三,档案由专业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保管,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降低了安全风险。

(四)实行科学有效的档案安全保管措施,提升档案数据安全系数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按照基本原则的指导,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档案实体和档案数据的管理。首先要建设符合规定要求的档案库房,并配备安全保管的设备设施,这是保管档案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档案的保护效果。其次要构建严格的档案库房保管制度,严格控制档案库房进出人员手续和档案库房的钥匙和门禁管理,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再次,建立各级档案数据安全责任制,把档案数据安全作为对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工作人员考核的首要指标,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完善档案保管、编目、利用、编研、保护、保密等方面的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正确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