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

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供电照明;工程监理;质量检查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提要

1、园林电气工程分为室内和室外部分,除室内有少量动力设施用电外,基本上以照明为主。园林电气照明除承担照明亮丽作用外,还具有游览导向,营造景观,强化空间艺术效果的作用,因此,园林电气对各种光源的显色性要求较高,对采用高效节能新型光源的需求也十分突出。某工程为沿江公园游步廊亮丽景观照明工程,总造价约为1200万元,设计供电负荷为三级,设置8台照明箱柜。根据合理供电半径及区域划分,照明设备采用就地补偿,功率因素不低于0.9。

2、低压配电采用380/220V,三相五线制供电,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系统内零线与保护线严格分开,接地电阻要求R≤4欧姆。电箱内采用电浪涌保护器,以提高安全等级。配电箱做单独接地,所有灯具金属外壳、安装支架、配电箱壳体等均应接到PE线上。

3、灯光控制采用手动控制,并加装远程控制终端纳入城市路灯管理及监管;手动、自动及远程控制通过转换开关实现控制模式,手

动通过按钮实现,自动通过带经纬调整时控开关控制,远程控制是通过城市路灯管理所遥控中心对照明箱柜内无线控制终端进行遥控,以实现接触器的吸合,达到控制场景的监管。采用时控优先,自动在后,手动最后的控制原则。

二、开工前施工准备工作的检查要点

1、审阅图纸,参加设计交底会,对设计不明确,使用不安全,不牢固,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的等问题,提出洽商解决,并形成设计交底会议纪要,由各方签字签章确认。

2、审查施工方案及质保措施,必须有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安全施工方案,疑难问题专项施工方案。

3、审查施工人员特殊工种上岗证(电工、焊工),不得无证上岗。

4、主要电气材料设备进场,必须每批申请报验检查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照明配电箱柜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出厂试验记录,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论证标志,品牌要求。检查外观是否完好,涂层是否完整,无脱落脱焊。

(2)电线电缆导管按批检查合格证。现场抽验检查导管的品牌、管径、壁厚和均匀度。必要时对绝缘导管及配件阻燃性能进行抽样复检。外观检查钢管无压扁、内壁光滑,绝缘导管及配件无碎裂,表面有阻燃标志和制造厂标。

(3)电线电缆按批检查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品牌要求;电

线电缆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现场测绝缘层厚度和导线直径,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按照常规电线电缆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复试。

(4)选购照明灯具要选择合格的供货商,为此在设备订购前,要做好厂商的评审与实地考察。

(5)查验供货商的的资质、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范围。对需要承担设计并制造专用灯具设备的供货商或承担制造专用并安装的供货商,还应审查设计资格证书及安装资格证书;供货生产能力、装备条件、技术工艺水平、售后服务、检测手段、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及电气元件采购渠道等。

(6)照明灯具及附件检查其合格证及随带技术文件,外观灯具涂层完整,附件齐全。防爆灯具铭牌上有防爆合格证号和防爆装置,普通灯具有安全证标志。对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内部接线等性能进行现场抽验检查。并见证取样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复试。

(7)按批查验钢柱灯柱的合格证,外观灯具涂层完整,检查接线盒、紧固件和内置开关、熔断器及器件是否齐全,盒盖密封完整。钢柱内设有专用接地螺栓,地脚螺栓孔位置按提供的附图尺寸要求允许偏差为±2。

三、隐蔽工程的检查要点

1、人工接地体分为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接地体采用50*50*5热镀锌角钢或热镀锌钢管。接地体埋深不小于60公分,过人行道时埋深不小于1米。采用搭接焊接,焊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焊接处要做防腐处理。

2、人工接地体施工完成,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隐蔽检查验收记录,上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隐蔽。

3、接地电阻值的测试要旁站监理,符合设计要求后,由施工单位填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表,由监理签认。

4、埋地电管包括电源、控制线、网线等多采用镀锌钢管,PE管、PVC管。镀锌钢管接口方式应规范、严禁焊接。

5、金属黑铁管严禁对口焊接,应采用套管焊接连接;PE管应熔焊连接;PVC管涂专用胶合剂连接。电管埋深不小于70公分,埋设于土壤中的钢管外壁应做防腐处理。

6、现场埋管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经监理检查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填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表。

四、电缆工程的检查要点

1、电缆的芯线截面要满足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额定电压应大于或等于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

2、敷设在地下电缆线路应有方位标志,便于维修检查。

3、铠装电缆对铠装部分应做可靠接地,可防止电缆发生漏电故障时铠装外皮带电。

4、非铠装电缆不能直接埋地,因它不能承受机械外力和拉力,只能敷设在电管中。

5、直埋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平行净距离不少于2米,与其他管道平行距离不少于0.5米。

6、穿电缆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7、埋设于地下的电缆线路应敷设在土沟内,深度为70公分,上下部位铺设厚100的砂层或细土,然后覆盖土方保护层,通过道路的电缆要埋设钢管保护。

8、电缆的弯曲半径与电缆的比值不应小于铠装电缆外径的10倍,非铠装电缆外径的6倍。

9、电缆标志牌设置以及标志牌上标明的内容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10、施工时电缆应根据其长度留出足够的备用长度,以备电缆损坏及发生故障时,作为更换或修理的备用,留量为2―3米。

五、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的检查要点

1、低压电线和电缆线的线、相、地间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兆欧,接线必须正确。

2、芯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截面在2.5m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拧紧搪锡后与接线端子连接,截面大于2.5m的多股铜芯线与插接端子连接前,端部拧紧搪锡。

3、线路绝缘电阻测试,三相五线制电源(TN―S)用500V兆欧表,摇测线路绝缘电阻值,并填报测试记录。

六、成套配电箱柜安装质量检查要点

1、各种配电箱、柜、盘等的基础槽钢(或其他型钢)应安装牢固,水平误差每米不超过0.2,垂直度偏差为1.5%。

2、照明箱柜内要分别设置工作零线(PEN)和保护接地线,并经汇流排配出做电隔离。

3、控制开关和保护装置、熔断器、自动开关的整定值,要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4、控制柜配电箱线间、相间的绝缘电阻值主回路必须大于0.5兆欧,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兆欧。

5、配电柜箱内的漏电开关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6、电流互感器二次测不得短路,二次测必须接地,以防止一二次绝缘损坏击穿时,高压窜到二次测,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7、电压互感器二次测不得开路,二次测必须接地,以防止一二次绝缘损坏击穿时,高压窜到二次测,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七、照明灯具安装质量检查要点

1、景观灯、庭院灯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大于2兆欧。

2、在人行道等人员来往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灯具,无围栏防护,安装高度应距地面2.5米以上。

3、金属构架和灯具的可接近导体及金属软管的接地(PE)或零线接地(PEN)可靠,具有标识。

4、立柱式路灯、特种园艺灯与基础固定可靠。地脚螺栓备帽齐

全;灯具接线盒或熔断器盒、盒盖的防密封垫片完整。

5、金属立杆和灯具的可接近导体及金属软管的接地(PE)或零线接地(PEN)可靠;接地线单独设干线,干线沿庭院灯布置形成环网状,且不少于二处与接地装置引出线连接。

6、花灯吊钩圆钢直径不小于灯具挂箱直径,且不应小于6。大型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二倍作过载试验。

7、应急灯、疏散安全指示灯的照明回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穿管明暗敷设。

八、照明通电试运行检查要点

1、照明系统通电灯具回路控制应与照明配电箱柜回路标识一致,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控制功能应正常。

2、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24小时,所有灯具均应开启,每2小时记录运行状态一次,在连续试运行的时间内无故障。

九、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检查要点

1、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拆卸的其他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2、接地极应垂直打入地下,深度不小于2.5米,接地极顶端距地面不小于60,每组接地极不少于二根,间距2.5―3米,与建筑物距离不小于1.5米。

3、防雷保护接地的埋地敷设宜用40*4的镀锌扁钢(圆钢)。镀

锌扁钢的搭接不得成“T”形,严禁直接对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钢宽度的二倍(圆钢为直径的6倍),且不得小于三个棱边的焊接。焊缝应饱满,不得有咬肉、夹渣等现象。

4、重复接地是保证接地系统可靠运行,防止保护接地线断线,电气设备失去保护作用;应在配电线路的分支点至分支线的终点线路上,每长100米处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以确保用电安全。

十、资料归档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时,要及时做好通电试验记录;并把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材料设备报验记录、检测报告、设备调试记录、接地、绝缘测试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技术资料,按照归档资料的要求,整理成册立卷归档。

十一、结语

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监理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是监理人员能力和水平的体现。笔者从园林供电照明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方法方面作出了一点有益探索,以供同行借鉴。如有不妥之处,望同行专家权威人士指正。

参考文献:

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范文第2篇

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0-12-11

一、 总则

为了规范建设银行北京稻香湖生产园区谐波治理工程项目质量评定与验收工作,促进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银行北京稻香湖生产园区谐波治理工程的验收对象、验收的组织与实施要求、质量评定及竣工验收要求。工程质量按评定标准进行检验评定。

工程验收按照工程实体完好性、质量评定结果、资料档案完整程度、工程治理效果、项目组织等进行综合评价,予以通过或不予通过。

建设银行北京稻香湖生产园区谐波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评定与竣工验收,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的规定。

二、 引用文件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文件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15;

(3)《工程质量规范》GB50026-93;

(4)《安全技术防范标准》GB50348-2018;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2010;

(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GB51199-2016;

(7)《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

(8)《安全工程程序与要求标准》GA/T75-1994;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

(11)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稻香湖生产园区谐波治理工程有源滤波器设备招标文件。

三、 基本规定

1.一般规定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除应符合上述现行国家标准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电工、焊工、起重吊装工和电力系统调试等人员应持证上岗;

(2)安装和调试用各类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且使用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1.2电气设备上的计量仪表、与电气保护有关的仪表应检定合格,且当投入运行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2.施工要求2.1施工单位应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施工,设计变更应有批准的设计变更通知。2.2施工中的安全及防火措施、劳动及环境保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3对改建、扩建工程的施工,需改变原建筑结构及超过原设计荷载时,必须具有确认荷载的设计文件。2.4在施工过程中或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做好设备、材料及装置的保护。

3.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和半成品要求3.1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符合设计要求;

(2)应有产品合格证;

(3)应有进场检验记录。

3.2安装的设备和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和装置的名称、型号、数量和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和装置应开箱检查外观,附件、备件,技术文件应齐全,并应做记录。

3.3工程所用材料、设备和装置的装运方式及存储环境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3.4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应验收合格,应做好验收记录和验收资料归档。3.5新型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时应提供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3.6当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场验收需进行现场抽样检测或因有异议送有资质实验室抽样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抽样检测:对于导管、绝缘导线、电缆等,同厂家、同批次、同型号、同规格的,每批至少应抽取1个样本;对于灯具、插座、开关等电器设备,同厂家、同材质、同类型的,应各抽检3%。

(2)因有异议送有资质的实验室而抽样检测:对于绝缘导线、电缆、梯架、托盘、槽盒、导管、型钢、镀锌制品等,同厂家、同批次、不同种规格的,应抽检10%,且不应少于2个规格;对于灯具、插座、开关等电器设备,同厂家、同材质、同类型的,数量500个(套)及以下时应抽验2个(套),但应各不少于1个(套),500个(套)以上时应抽验3个(套)。

(3)对于由同一施工单位施工的同一建设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当使用同一生产厂家、同材质、同批次、同类型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本成品时,其抽检比例宜合并计算。

(4)当抽样检测结果出现不合格,可加倍抽样检测,仍不合格时,则该批设备、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应判定为不合格品,不得使用。

(5)应有检测报告。

3.7有源滤波器设备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

(2)核对产品型号、产品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外观检查:设备应有铭牌,表面涂层应完整、无明显碰撞凹陷,设备内元器件应完好无损、接线无脱落脱焊,绝缘导线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蓄电池柜内电池壳体应无碎裂、漏液,充油、充气设备应无泄漏。

3.8开关、插座、接线盒和风扇及附件的进场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验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填写应齐全、完整。

(2)外观检查:开关、插座的面板及接线盒盒体应完整、无碎裂、零件齐全,风扇应无损坏、涂层完整,调速器等附件应适配。

(3)电气和机械性能检测:对开关、插座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应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不同极性带点部件间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3㎜,爬电距离不应小于3㎜;

b) 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MΩ。

c) 用自攻锁紧螺钉或自切螺钉安装的,螺钉与软塑固定件旋合不应小于8㎜,绝缘材料固定件在经受10次拧紧退出试验后,应无松动或掉渣,螺钉及螺纹应无损坏现象。

d) 对于金属间相旋合的螺钉螺母,拧紧后完全退出,反复5次后,应仍然能正常使用。

e) 对开关、插座、接线盒及面板的绝缘材料的耐非正常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

3.9绝缘导线、电缆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验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填写应齐全、完整。

(2)外观检查:包装完好,电缆端头应密封良好,标识应齐全。抽检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绝缘层应完整无损,厚度均匀。电缆无压扁、扭曲,铠装不应松卷。绝缘导线、电缆外护层应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3)检测绝缘性能:电线、电缆的绝缘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或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4)检查标称截面积和电阻值:绝缘导线、电缆的标称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的导体》GB/T 3956的有关规定。当对绝缘导线和电缆的导电性能、绝缘性能、绝缘厚度、机械性能和阻燃耐火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检测项目和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3.10型钢和电焊条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验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

(2)外观检查:型钢表面应无严重锈蚀、过度扭曲和弯折变形;电焊条包装应完整,拆包检查焊条尾部应无锈斑。

3.11梯架、托盘和槽盒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验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内容填写应齐全、完整;

(2)外观检查:配件应齐全,表面应光滑、不变形;钢制梯架、托盘和槽盒涂层应完整、无锈蚀;塑料槽盒应无破损、色泽均匀,对阻燃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铝合金梯架、托盘和槽盒涂层应完整,不应有扭曲变形、压扁或表面划伤等现象。

3.12电缆头部件、导线连接器及接线端子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验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铝及铝合金电缆附件应具有与电缆导体匹配的检测报告;

b) 矿物绝缘电缆的中间连接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电缆本体的耐火等级;

c) 导线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额定电压、连接容量及防护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2)外观检查:部件应齐全,包装标识和产品标志应清晰,表面应无裂纹和气孔,随带的袋装涂料或填料不应泄漏;铝及铝合金电缆用接线端子和接头附件的压接圆筒内表面应有抗氧化剂;矿物绝缘电缆专用终端接线端子规格应与电缆相适配;导线连接器的产品标识应清晰明了、经久耐用。

4.施工验收4.1施工中各工序应进行随工检验和交接验收,并应做记录。4.2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的前提条件为施工单位自检合格,验收时施工单位对自检中发现的问题已完成整改。4.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资格包括专业和职称要求,具体要求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尚无规定时可由参加验收的单位协商确定。

4.4各专业施工验收应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共同进行,并应在验收记录上签字。

5.施工要求5.1施工单位应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施工,设计变更应有批准的设计变更通知。5.2施工中的安全及防火措施、劳动及环境保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范。四、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配电系统1.1一般规定

数据中心配电系统的施工及验收应包括电气装置、照明装置和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

配电系统的电气设备和材料,应符合国家电气产品安全的规定及设计要求。电气设备材料应进行进场验收,并应有检验记录及结论。

建筑电气工程和其他电气工程一样,反映它的施工质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静态的检查检测是否符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是动态的空载试运行及与其他建筑设备一起的负荷试运行,试运行符合要求,才能最终判定施工质量为合格。鉴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时间为安装阶段,即静态的验收阶段,而施工的最终阶段为试运行阶段,两个阶段相隔时间很长,用在同一个分项工程中来填表检验很不方便,把动态检查验收分离出来,更具有操作性。

电气动力设备试运行前,各项电气交接试验均应合格,而交接试验的核心是检验电气动力设备承受电压冲击的能力,交接试验合格也就证明电气装置的绝缘状态是良好的。如果各类开关和控制保护动作正确,则试运行中电气设备的承受故障电流和电压冲击能力便有了可靠的安全保证。

在试运行前,要对相关的现场单独安装的各类低压电器进行单体的试验和检测,符合本规范规定,才具有试运行的必备条件。与试运行有关的成套柜、屏、台、箱、盘应在试运行前试验合格。

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要保障各连接可靠,正常情况下不松动,且标识明显,使人身、设备在通电运行中确保安全。

1.2电气装置

(1)电气装置的安装应牢固可靠、标志明确、内外清洁。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同类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在设计无规定时应一致。

(2)配电箱、柜落地安装时应设基座。安装前,应按接线图检查内部接线。活动基座与地面应安装牢固。配电箱、柜与基座也应安装牢固。

(3)隐蔽空间内安装电气装置时应留有维修通道和空间。

(4)电气装置之间应连接正确,在检查接线连接正确无误后应进行通电试验。

(5)柜、台、箱的金属框架及基础性钢应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对于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金属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4㎜2的黄绿色绝缘铜芯软导线连接,并应有标识。

(6)柜、台、箱、盘等配电装置应有可靠的防电击保护;装置内保护接地导体(PE)排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端子,并应可靠连接。当设计未做要求时,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的规定。

(7)设备开关灵活,接触可靠,灭弧装置完好。熔断器容量和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或技术指标要求。

(8)检测交流配电设备的避雷器件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1.3配电线路

(1)线缆端头与配电箱、柜应连接牢固、可靠,接触面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搭接面的宽度。

(2)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在绝缘测试合格后敷设;

b) 应排列整齐、捆扎牢固、标识清晰,不得有扭绞、压扁和保护层断裂等现象;

c) 端接处电缆长度应留有余量;

d) 在转弯处,敷设电缆的弯曲半截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 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序号

电缆种类

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1

无铅包钢铠护套的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10D

2

有钢铠护套的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20D

3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4

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5D

5

多芯控制电缆

10D

注:D为电缆外径。

(3)电缆桥架、线槽和保护管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活动地板下敷设时,电缆桥架或线槽底部不宜紧贴地面。

1.4施工验收

(1)检查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电气装置、配件及其附属技术文件应齐全;

b) 电气装置的型号、规格、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c) 线缆的型号、规格、敷设方式、相序、导通性、标志、保护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d)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测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电气装置与其他系统的连锁动作的正确性、响应时间及顺序;

b) 电线、电缆及电气装置的相序的正确性;

c) 电线、电缆及电气装置的电气绝缘测试应符合表4.2的要求:

表4.2 电气绝缘电阻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最小绝缘电阻值(MΩ)

1

开关、插座

5

2

灯具

2

3

电线电缆

0.5

4

电源箱、柜二次回路

1

2.防雷与接地系统2.1一般规定

数据中心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施工及验收应包括防雷与接地装置与接地线的施工及验收。

数据中心防雷与接地系统施工中采用的器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并应有检验报告及合格证书。

2.2防雷与接地装置

(1)接地装置设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应无虚焊。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并应采取防腐措施。

(2)等电位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可采用焊接、熔接或压接;

b) 焊接、熔接或压接的金属表面应进行处理,使金属表面裸露;

c) 连接处应无毛刺、明显伤痕,安装应平整、连接牢固;

d) 连接处应进行防腐处理。

2.3接地线

(1)接地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接地线不得有机械损伤;

b) 接地线穿越墙壁、楼板时应加装保护套管;

c) 接地线在有化学腐蚀的位置应采取防腐措施;

d) 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接地线应完成弧状,弧长宜为缝宽的1.5倍;

e) 接地线的敷设应平直、整齐。转弯时,弯曲半径应符合表4.1的规定;

f)接地线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应牢固、无虚焊,焊接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

(2)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就近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不得串接。

(3)设备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线,必须采用绝缘铜导线,严禁使用裸导线布放,其截面积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4)设备的接地线应单独与室内接地汇流排相连,不得在一条接地线上串几个需要接地的通信设备。

2.4施工验收

(1)验收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接地装置的结构、材质、安装位置、埋设间距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 隐蔽工程应随工检查并做好施工记录;

c) 接地线的规格、敷设方法及其与等电位金属带的连接方法应符合技术要求;

3.综合布线及网络系统3.1一般规定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应包括线缆敷设、配线设备和接插件的施工与验收。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施工及验收应包括为满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所需的网络设备的施工及验收。

网络系统宜根据设计需要配置网络交换设备、路由设备、网络安全设备。

3.2线缆敷设

(1)线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线缆敷设前因对线缆进行外观检查;

b) 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扭绞,不宜交叉,标签应清晰;弯曲半径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4.3 线缆弯曲半径与线缆外径之比

线缆种类

弯曲半径与线缆外径之比

4对非屏蔽对绞电缆

≥4D

4对屏蔽对绞电缆

≥8D

主干对绞电缆

≥10D

光缆

≥10D

预端接线缆

≥10D

注:D为电缆外径。

c) 从配线架至设备间的线缆不得有接头;

(2)当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屏蔽线缆与端头、端头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绞线缆的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完整、可靠接触;

b) 屏蔽层应保持连续,端接时宜减少屏蔽层的剥开长度,与端头间的裸露长度不应大于5㎜;

c) 端头处可靠接地,接地导线和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3)走线架、线槽和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4)敷设与保护管中的电缆应计入热阻影响,排管中不同孔位的电缆还应分别计入互热因素的影响。

3.3控制电缆及其金属屏蔽

(1)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应分开布放。电源线、信号线及接线端子(线鼻子)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

(2)电源线、信号线必须是整条线料,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处。

(3)控制电缆应采用铜导体。

(4)控制电缆的绝缘类型和护层类型选择应符合敷设环境条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第3.3节和第3.4节的有关规定。

(5)弱电回路的每一对往返导线应置于同一根控制电缆。

(6)来自同一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三相导体及其中性导体应置于同一根控制电缆。

电流互感器信号电缆严禁与一次配电系统的母排接触,必须留有适当间隙。

(7)控制电缆截面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保护装置电流回路截面应使电流互感器误差不超过规定值;

b)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电压回路截面应按最大负荷时电缆的电压降不超过额定二次电压的3%;

c) 强电控制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2,弱电控制回路截面不应小于0.5㎜2;

d) 测量回路电缆截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3的规定。

(8)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外,应具有金属屏蔽。

(9)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类型选择,应按可能的电气干扰影响采取综合抑制干扰措施,并应满足降低干扰或过电压的要求。

(10)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信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b)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少量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采取防火分隔和有效抗干扰措施后,也可与强电控制、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4设备安装

(1)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设备安装前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的有关规定执行。

(2)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端接设备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中规定的各类缆线传输距离的要求。

(3)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四周应预留使用和维护空间。

(4)安装的设备和主要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入网许可证。

(5)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损、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

(6)室内电缆走线架安装位置、规格、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走线架安装位置左右偏差不大于50mm。水平走线架应成一条直线,与地面保持平行,水平度每米误差不大于2mm。垂直走线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误差不大于0.1%。走线架横铁间距均匀,宜为250mm左右。

(7)吊装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和安装工艺的要求。吊挂安装整齐、牢固,与地面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8)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大于10mm。

(9)设备机架排列整齐,架间缝隙不大于3mm,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机架高度的0.1%。列架机面平直,应成一条直线,每米偏差不大于3mm,全列偏差不大于15mm。

(10)设备机架安装时,应用4只M10~M12的膨胀螺栓与地面加固。如柜式设备机架的顶部必须与走线架上梁加固。

(11)走线架、设备机架漆面应保持完整、清洁。

(12)设备部件安装位置应按技术说明书或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无误。

(13)设备工作地线、防雷地线与机架保护地线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14)电缆线应走线方便、整齐、美观,与设备连线余留长度适量,同时不应妨碍今后的维护工作。

(15)电源线、信号线布放时,应保持其平直、整齐,绑扎间隔均匀,松紧合适,塑料带扎头应放在隐蔽处。

(16)机房布线、架间连线及各部件连线应无差错,接触良好,焊接光滑,不得碰地、短路、断路。严禁虚焊、漏焊、错焊。

(17)沿墙布放电源线、信号线时,应将其牢固地卡在建筑物墙面或墙面线槽内。

(18)电源线、信号线穿越上、下楼层或水平穿墙时,应预留‘S’弯,孔洞应加装口框保护,完工后应用非延燃和绝缘板材料盖封洞口。

3.5施工验收

(1)交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配线柜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b) 走线架、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c) 线缆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标识应清晰、牢固;

d) 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

e) 设备的标识应清晰、牢固;

f)系统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2)网络相通连通性测试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检测配线柜的安装及配线架的压接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b) 检查走线架、槽的规格、型号和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c) 检查线缆的型号、规格、敷设方式及标识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d) 进行线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和光缆系统性能测试,线缆系统的测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的有关规定。

4.监控与安全防范系统4.1一般规定

数据中心监控与安全防范系统施工及验收宜包括环境监控系统、场地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的施工与验收。

场地设备监控系统应包括对不间断电源、空调设备、补偿设备、配电箱(柜)等设备的监视、控制、报警和测量。

安全防范系统宜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等。

4.2配管配线与敷设

(1)传感器、探测器的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并应留有预留,线芯不得外露。

(2)电力电缆宜与信号线缆、控制线缆分开敷设,无法避免时,对信号线缆、控制线缆应采取屏蔽措施。

4.3设备安装

(1)设备与设施应按设计文件确定的位置进行安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留有操作和维护空间;

b) 环境参数采集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参数采集设备生产厂商相关技术资料要求。

(2)信号传输设备和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路径和距离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4.4系统调试

(1)系统调试前应做好下列准备:

a) 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确认已安装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

b) 通电前应检查供电电源的电压、极性、相序与设计要求或设备技术文件相符;

c) 对有源设备应逐个进行通电检查。

(2)场地设备监控系统功能检测及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检测采集参数的正确性;

b) 检测控制的稳定性和控制效果、调试响应时间符合技术要求;

c) 检验设备连锁控制和故障报警的正确性。

(3)设备调试应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设备技术资料进行。

(4)系统调试应做记录,并应出具调试报告,同时应由调试人员和建设单位代表确认签字。

4.5施工验收

(1)交接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设备、装置及配件的安装应准确无误;

b) 环境监控系统和场地设备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传送、转换、存储、控制功能应正常。

五、 竣工验收

1.一般规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完工后,建设(使用)单位应及时组织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的竣工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其中,各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合格,质量控制资料、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验收是在承建方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基础上,由运行维护单位、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参建单位共同组成的项目验收小组,对照工程设计文件要求,对系统功能、效果对工程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验工程是否实现了设计目标要求,具备运行条件。

验收的主要内容有:基础设施建设、设备交付移交、设备功能检测、施工工艺检查、文档资料移交、培训履行情况。

2.竣工验收条件(1)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施工质量应达到国家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

(2)各系统的技术指标及性能和功能的测试应符合设计文件、技术文件和国家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

(3)按照本文件及国家现行规范相关规定的要求完成综合测试工作,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4)工程施工的技术资料应完整。

3.竣工验收程序(1)工程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使用)单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2)建设(使用)单位收到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及时办理竣工验收。

(3)参加验收的单位应对工程作出正确、公正、客观的平阿基并签署验收结论,可参考本文件附表的要求进行和记录。

(4)经验收合格的工程,建设(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4.有源滤波器指标验收4.1设备验收原则

设备验收原则为必需满足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现场安装的有源滤波器100%验收。

4.2设备验收数量

以变压器(或UPS)25%、50%负载率分别测试三对变压器下六台有源滤波器的指标,设备选型为变压器带2N 架构UPS负载,配置200A有源滤波器的设备、配置150A有源滤波器的设备各一对;变压器带冷机、水泵(二次泵)负载,配置200A有源滤波器的设备一对。

其他变压器的负载率不做事先设置。

4.3设备测试项目

(1) 测试前的准备

甲方事先准备电能质量分析仪一台,以便进行数据对比。

关闭低压供电系统的电容补偿柜。

每台UPS自身配置的11次无源滤波器处于开启状态。

(2)测试数据核对

电能质量分析仪测试数据、APF柜仪表显示数据、后台监控显示数据需要吻合。

(3)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见下表。

测试项目分类

测试项目分类

指标项

指标说明

电气性能

总谐波补偿率

在负载电流峰值系数(CF)≤2.5情况下,电网谐波电流在有源滤波器额定输出电流的20%~100%时,滤波器的总谐波补偿率(THCi)≥95%

综合补偿功能

工作方式可在无功补偿优先(可设定目标功率因数)、谐波补偿优先和无功/谐波等比例输出三种模式中选择。无功优先模式下,有源滤波器优先补偿无功,如补偿无功后还有容量剩余,再补偿谐波;谐波优先模式下,有源滤波器优先补偿谐波,如补偿谐波后还有容量剩余,再补偿无功;无功/谐波等比例输出模式下,有源滤波器输出的无功/谐波比例等于负载的无功/谐波比例

监控功能

通讯功能

需能接入现有电力监控系统,实现遥测、遥信、遥控功能。

遥测:有源滤波器输出电流,电网电压/电流,电网电压谐波/电流谐波,电网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

遥信:有源滤波器工作状态(运行/停止/故障),输入过压/欠压,缺相/错相,过温,过流;

遥控:开/关机,补偿谐波次数设定,无功补偿设定

本地显示功能

需具有本地显示功能,并有就地数据的保护时间间隔要求,显示参数包括电网侧和输出侧的电压/电流、电压谐波/电流谐波、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显示屏具有可触屏功能,应能向用户开放维护权限,本地显示屏需具备设置补偿有功功率优先或者补偿谐波优先的功能以及调整就地数据的保持时间间隔功能。

保护和告警功能

输出限流保护功能

当负载容量超出有源滤波器的补偿能力时,有源滤波器按最大能力输出,即限流输出,限流值可设定为100%~110%额定输出电流或额定输出容量

模块化功能

热插拔功能

功率模块和监控模块应具有热插拔功能,采用导轨式安装,应有单独的开断设备,应有可在线扩容能力,应留有扩容模块空余位置,且与控制系统兼容

(4)突发事件应对

测试工作在UPS设备厂家的配合下进行。

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检,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对建筑工程质量是否足够重视,不但直接影响到施工方和使用方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建筑建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质量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因素。对于建筑材料而言,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建筑工程安全性的诸多隐患,给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建材的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使得国家、行业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要求极为严格。对此,笔者就如何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规范选材施工,对建材质量做出严谨评估,将不合格的材料拒之门外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对建材质量的直接控制1、明确影响建材质量的各项因素

在影响建材质量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对施工单位的材料总体计划的把握。只有把握了总体计划,才能进一步评估建材能否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并及时的发现、解决问题,进而使建材总体计划与施工进度相互配合。在实践中,工程材料的供应往往会遇到诸多不测,而不测的发生又时常与管理的不到位相关。如钢筋、水泥等工程材料锈蚀、受潮,会降低材料原有的性质,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工程材料检测不及时,错检、漏检等情况的发生,而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当作合格的使用,也会给工程遗留下一定的质量隐患。2、严格检测工程采用的建材性能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根据国家、行业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建筑工程主要使用的材料有:钢管、电线电缆、水泥、钢筋、砂石料等。工程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密实度、吸收率、抗冻性、导热性等)、力学性质(如抗压、抗拉、抗弯、抗剪等强度)和工艺性质。如钢管应对其进行渗透试验,检测有无裂纹等缺陷;电线电缆应先检测其导体电阻,而后做绝缘电阻和耐压试验;水泥应检测其安定性、强度、细度、凝结时间等;钢材应检测其抗拉强度、冷弯及反复弯曲、焊接质量等;碎石主要检测其强度、级配、压碎值指标、含泥量、坚固性等;砂主要检测其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混凝土主要检测其抗压强度、和易性、塌落度等。

代表性取样是检测的关键环节,取样量过少或取样部位、方法的偏差,都会造成检测误差,影响检测结果。如何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这就需要从批次、规格、数量、取样方法等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般规定同一批材料的不同部位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钢材必须从规定部位抽取)。然而现实往往存在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或取样数量没达到标准、取样方法不符合规范等现象。因此必须加强材抽取样关,加强对责任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检测结果受到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检测误差。因此,要严格按规范、标准、规程规定进行检测。常见检测误差有:平行检测误差,即用同种方法同种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段式样检测时,得出的结果存在误差。它偏重于材料的匀质性,相关的规定一般不允许有这样的误差;同组试件之间的误差,主要是考虑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差异,并有一定的误差范围;再现性误差或对比检测误差,此误差是在用不同设备对同一材料、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时所得出的误差;试验方法不正确、人为因素等。当试验操作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往往不是误差而是错误。如钢筋拉伸试验时,当钢筋出现缩颈时便停止拉伸,而不是将钢筋拉断,这种错误做法必定得到错误的伸长率。

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同组试件测试时得出的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只有对材料的测试结果规定标准的取舍要求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对水泥胶砂进行强度抗压测试结果评定时:如果6个强度值中有一个值超过平均值±10%的,应剔除后以剩余的5个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如果5个值中再有超过平均值±10%的,组此组试件作废。对水泥胶砂进行强度抗折测试结果评定时: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10%的,应剔除后再平均,以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在对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测试时其平均值的计算都有不同的取值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 两者的计算方法不是简单的相加,其计算后的数据要按照相关规定的修约的方法来进行,尾数按照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还须保留数据的位数。由于测试结果在进行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比预期值要高或过低,即便是在对同组试件,其得出的数据也会相差很大,或是在对同试件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测试时也会出现相互矛盾等现象。因此,在数据的处理上要认真对待,找出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再次测试。

二、保证建材质量的周边措施1、落实建材的进场检验

建筑材料进场使用前必须检测,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这些材料包括土建、水、电材料、节能材料及建筑主管单位、监理单位确定必须送检的其他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入场前主要检测材料外观、尺寸、性状、数量等,还要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一一检验。而按照材料检验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送检、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复检和监督抽检。当材料进场复验不合格时,对规范允许重新取样双倍复检的材料,必须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按有关规范标准重新抽取双倍试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各类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若检测不合格应禁止使用,在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共同见证下就地封存,并通知质量监督人员进行见证处理。对允许可以重新取样双倍检验检测的材料,经监理单位见到合格检测报告后方可使用,若所检测仍不合格则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封存,并通知质量监督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见证处理。2、规范建材使用的既有程序

材料进场后应对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验收。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原材料,都必须事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质监员在日常监督检查和工地巡查中,应将工程材料进场复验情况作为工作重点,进入现场的原材料与提交的资料在规格、型号、品种、编号上必须一致,每次检查中应认真核对施工记录和材料进场复验报告,查证材料进场复验频次、数量、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先用后检等问题。不同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型号、批号的材料应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对于发现问题的,及时签发质量整改单,不仅便于追踪工程质量,对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也大有帮助。对违背以上要求的,应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不良行为记录。3、诸如强制性检测在内的其它方式

强制性检测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结构安全性,防止质量通病的产生。对此,必须严格禁止任何的不合格材料用于建设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及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建筑材料进行强制性的相关评定。

三、结语

建材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并投入使用的重要因素。材料的合格,才能够带来工程的合格。因此,建材的进场、使用必须经过严格检验与测定,以保证其技术指标的实现和性能的完全发挥。鉴于建材市场常存在着鱼龙混杂的局面,面对种类繁多的建材时,施工方必须高度重视,将建材的购买与使用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各项规章,从源头上控制建材质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与品质。

参考文献 [1] 谭平主编: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指导[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8;

[2] 陈富尧:论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年09期;

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工程施工;施工技术;分析

Abstrac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domestic has decade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a large number of used in all kinds of business, office building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hospital and other public buildings. In recent years towards intelligent villag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现状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智能化技术就开始应用在建筑工程上了,同时在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智能化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1994年9月,国家科委、建设部联合8个部委局共同实施《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政府工程。作为“九五”科技计划中惟一的“双重项目”,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科委社会发展6大科技专项行动,并提出“以科技为先导,促进住宅科技与住宅建设的全面结合”的核心理论。1996年1月,上海市举办了我国第一届智能建筑研讨会,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广的作用。同年2月,建设部成立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开发推广中心,以协助有关部门管理我国的智能建筑市场。目前,中国智能化市场已日趋成熟,整个产业正在进入个性化、实用化阶段。随着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操作复杂的智能建筑技术及产品将被更加实用、便捷和个性化的产品所替代。

二、智能化技术显露出的问题

在建筑智能化的技术中,智能化楼宇建筑中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消防、出入控制等多种设备和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通常优惠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在供应以上设备和系统时,大多都只会关注自己所提供设备的应用情况,并不会考虑和顾及到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直接的互联。例如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系统需要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进行其他操作,这就体现出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

三、以一般项目中弱电系统工程常见问题

由于弱电系统工程对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涉及到的材料、器件、设备种类繁多,对技术要求严格,并且大多数设备为进口器件;除此之外,由于多易出现前期设计阶段的设备型号、规格、材料的确定方面不确切、不完善等原因,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检验抽查。对于弱电安装工程,国家已颁布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于有资质有经验的施工队伍应当清楚知晓,并能够熟练掌握和娴熟运用,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个体性和管理问题,往往在一些相对隐蔽和容易忽视的问题上要求不足,更有甚者在管理中会出现监管失控。针对一般项目弱电系统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主要有:

1)在弱电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已经注重了各子系统的使用功能,但是却忽视了观感验收。例如,在室内各子系统的信息面板排列无序,标识有用计算机打印;在方入弱电井的控制箱内没有将接线放整齐等。

2)忽视了弱电系统的设备机柜安装要求:如机柜的安装要求平稳、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机柜背面墙的距离应不少于0.8m以便于安装、检修;各种接线端子的标志应齐全;机柜应该有良好的接地,UPS电源在安装时应首先考虑到梁、板的承重荷载;机柜内电源插座应固定在机柜上。

3)强弱电线电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出现了其间距小于0.3m的情况。

4)通信线与其他弱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出现其间距小于0.1m的情况。

5)弱电线缆的布放不平直,产生扭绞、打圈等等现象,有的线缆由于受到外力而产生挤压和损伤。

6)穿越楼层桥梁时,没有使用防火泥封堵或者根本没有封堵。

7)室外埋入地下的弱电配管,使用PVC管敷设,而规范规定应该是用钢管敷设。

8)消防弱电,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出现不足0.5m的情况。

9)主机房内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电路没有采用铜芯屏蔽导线铜芯屏蔽电缆,电源线里弱电信号线距离较近,甚至有出现并排敷设的情况。

10)主机房内均压环没有按照规定放置两个接地点。主机房内地板支架、吊顶内龙骨、墙面龙骨没有与接地网相连接。

11)施工单位容易忽视在主机房专用配电箱内低压配电母线上装设浪涌吸收装置,此装置必须具有国家级检测报告。

四、针对以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1)需要全程化监理。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不同于其他分部工程,其质量必须在建设过程中一次性全部满足规定要求,因而监理时要竖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弱电系统工程存在许多隐蔽性强的工程,整体完工后,很难再进行检查和返工纠正。

2)弱电工程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集成的充分条件。智能化技术本身是设计多学科、多部门、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将各个相关科学技术结全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使各个工程和谐沟通,铺好众多界面和接口问题,强弱电专业人员必须有效沟通,明确各自需要满足的系统需求,进而详细划定界面。

五、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上只是针对实际施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单分析,而面对日后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如何将智能化技术更好的发展和应用于建筑中,已经成为一个各方不得不关注的课题。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更准确地说,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智能化建筑技术以其先进舒适、便捷安全的优势也逐渐走向一个广泛应用的时代。也正是由于在施工使用中越来越多的使用这种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如何使其得以更好的发展,已成为了建筑技术领域中被各方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小春,许立伟,赵瑞林.浅析对我国楼宇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造价确定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6.

[2]施顺英,王国强,,浅析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应从什么地方抓起及具体措施,[J]智能建筑信息,2010.4

[3]李华,孙晓民.基于MCS-5l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03)

电线电缆检验检测报告范文第5篇

现阶段,阻燃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因此不同场所用到的材料阻燃性能应达到什么要求和材料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便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火灾发生时,不同材料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燃烧,同时影响材料燃烧的因素又多种多样,如点火源位置、火源强度、通风情况、材料的形状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很难准确而又客观地测定材料燃烧性能的所有参数。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不同参数的试验方法应运而生,这些试验及评价方法大多没有可靠的燃烧学理论根据,而是以人们的经验为基础的指令性方法,不同的试验方法针对的参数和检验项目不同。因此在标称该材料具有阻燃性能时,应说明该材料在测试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条件,同时还应注意到,所有的测试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和统一中,与真实火灾的关联性逐渐增强,不断趋于客观真实和统一。

阻燃材料测试方法的进展

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曾经试图测试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1903年,国际消防大会上就有关于耐火极限测试方法数据的发表,而实际的测试工作更是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 1905年,美国工程师 John R. Freeman 就发明了“烟囱”测试法用来测试织物的阻燃性能;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先后意识到火焰传播的危害性,开始建立相关标准,如英国为模拟火势在走廊中的蔓延,制定了BS 476 《建筑材料和构件的防火测试》等系列标准;与此同时,美国为评估房间内或走廊内火灾沿天花板传播的危害性,建立了 ASTM E 84 《建筑材料表面燃烧特性的测试方法》标准。

早期的阻燃试验,通常都是用于评价建筑材料或者天然材料。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保护木建筑免受战争引起火灾的破坏,就开始着手建立木材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1943年出现了斯太纳管道法,至今仍在使用;用本生灯测试材料阻燃性能的方法也是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塑料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将用于木材的测试方法用于塑料时发现试验现象不同,塑料在火种熔化、收缩,试验结果无相关性,这就促使了许多阻燃模型的建立和阻燃测试方法的发展。1954年,FM 就开始了对外墙保温系统防火性能进行测试,搭建了一个6m×30m×3m的建筑模型,主体采用不燃材料,上面搭上可燃材料,进行10min的燃烧试验,观察火势在30min内的蔓延情况,这个方法为后来 FM 开发的认证建筑材料的热量计标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9年,FM 建筑材料量热仪问世,这种小尺寸量热仪用来测量材料的热释放速率,随后 FPL 量热仪、NBS 量热仪、SRI 量热仪等一系列的量热仪相继被投入使用。1918年,Thornton发现了氧耗原理,即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单位质量的氧气会产生基本相同的热量,1980年,Huggett应用氧耗原理对常用易燃聚合物及天然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得到了氧耗燃烧热的平均值为13.1 kJ/g, 偏差在5%以内。根据氧耗原理设计的锥形量热仪和单体燃烧仪被广泛用于材料阻燃性能的检测,ISO 5660:1 《火灾试验反应-热释放、生烟及质量损失速率 第一部分:热释放速率(锥形量热仪法)》、EN 13823 《建筑制品对火反应-不含铺地材料的建筑制品单项燃烧试验方法》、GB/T 16172 《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以及GB/T 20284《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等标准被用做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的试验依据。

1966年,美国人 C.P.Fenimore 和 T.T.Martin 提出极限氧指数(LOI)的理论,4年后,美国制定了第一个 LOI 的标准ASTM D 2863《供给塑料的类似蜡烛燃烧时最低氧气浓度的测量方法(氧指数)》。随后,英国、日本以及前苏联等很多国家制定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也于1984年制定了ISO 4589 《塑料燃烧行为的氧指数测定》,我国GB/T 240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是参照 ISO 4589 制定而成。虽然LOI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实际发生火灾时,不可能是富氧燃烧,同时火焰是由下向上燃烧,并不是LOI试验中的由上向下燃烧,因此该方法与实际火灾的关联性不强,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根据实验室规模试验得出的试验数据很难预料材料在火灾中的真实情况,人们又发明了大型试验方法,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但这种试验耗资巨大,不适合作为标准中的方法进行使用。同时,这种方法得出的数据同火灾实际情况也有一定差距,不能令人非常满意。此外,人们还通过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用来推测材料在火灾中的真实行为,以期望能得到更好的进展。

材料阻燃性能测试六大方法

通常,人们根据火势的发生、发展、热释放以及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性,将材料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分为6大类,一是点燃性和可燃性(如点燃温度和极限氧指数);二是火焰传播性(如隧道实验和辐射板试验);三是热释放性(如锥形量热仪试验);四是材料的生烟性(如烟箱试验);五是燃烧产物毒性及腐蚀性(如产烟毒性试验);六是耐燃性(如建筑构件耐火性试验)。这些方法都能在特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反映燃烧的过程,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点燃性和可燃性

点燃性试验主要测定材料是否容易由对流热、辐射热或火源被点燃,可以模拟材料在燃烧初期至闪燃各个阶段被点燃的倾向。由该方法制定的标准有 ISO 4589、GB 2406等氧指数试验方法,UL 94(IEC 60695-11)、GB 2408、GB/T 4609等塑料表面火焰传播试验方法,ISO 871、GB 9343、GB 4610等测定塑料点燃温度的试验方法,ISO 1182、BS 476.4、GB/T 5464等建材不燃性试验方法,建筑材料的难燃和可燃行试验方法,GB 2407 炙热棒试验、GB 5169.5针焰试验等电子电气类产品的燃烧试验,DIN VED 0472.804和 GB 12666.4 等单根电线电缆及绝缘芯线燃烧试验,还包括汽车舰船、家具及飞机材料的燃烧试验。

火焰传播性

火焰传播试验主要测定火焰是否易于蔓延和其传播速率,它关系到火灾波及临近可燃物而使火势扩大,通常用隧道发和辐射板法测定。由该方法制定的主要标准有ASTM E 84隧道法, ASTM E 970法,加拿大CAN/ULC-S 102隧道法,ISO 5658.2法,英国 BS 476.6和 BS 476.7 等方法,还有ASTM D 635、NF P 92-504等直接点燃法用来测定材料的燃烧速率。

热释放性

热释放性是指在预置的入射热流强度下,材料从点燃到火焰熄灭为止所释放热量的总和。热释放量越大的材料,越容易引发材料闪燃,形成火灾的危险性越高。前面提到的ISO 5660:1、GB/T 16172就是采用锥形量热仪的方法测定材料的热释放性,美国联邦民航规则(FAR)推荐俄亥俄州立大学(OSU)量热仪法测定飞机用材料的热释放,此外,ISO 1716、DIN 4102-1、BS 476.11、GB 14403、GB 14402等标准都是采用了该方法。

生烟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进行灭火行动和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它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而被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因此,控制材料生烟性能以及烟气毒性是消防检测的又一重要问题。材料生烟性的实际测定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用于测定生烟性的,如ASTM E662和GB 8323所采用的NBS烟箱法、ASTM D 2843采用的XP2烟箱法、ISO 5924采用的ISO 烟箱法等。另一类是多功能的,一般与其他阻燃性能同时测定,如ASTM E 84隧道法、锥形量热仪法、ISO 6569-2法等。此外,还有质量法和电子法等测定生烟性的其它方法。

燃烧产物毒性及腐蚀性

很多有机材料燃烧后都会产生毒性气体和腐蚀性的物质。ISO 制定的ISO 11907-2标准采用静态法、ASTM D 5485采用锥形量热仪法测定材料燃烧产物的腐蚀性,法国则是采用CNET法测定材料燃烧后在真实条件下对材料的直接腐蚀作用。测定材料的产烟毒性通常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类,其中美国匹兹堡、德国DIN 53436以及GB/T 20285都是采用的生物试验法,ASTM 28000、BSS 7239、中国的 HB 7066 和 HB 7068.4 采用的是化学分析法。

耐燃性

耐燃性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适用于承重和非承重的墙、楼板和水平屋顶、梁、柱等构件,ISO 834和 GB/T 9978等标准都是采用该方法。

由于实际燃烧过程的因素难以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全面模拟和重现,所以任何试验都无法提供全面的准确的火灾实验结果,只能作为火灾中材料行为特性的参考。不同的试验方法也往往产生不同的分级评价结果,因此大多数燃烧试验的结果并不能全面反应材料在火灾中的真实行为。

材料阻燃性测试方法发展趋势

虽然,材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的标准越来越科学和完善,但由于各国材料阻燃性能测试的方法不尽相同,所以生产企业想要其产品在各国内都进行销售,必须符合各国不同阻燃性能的要求。而各国通常不会认同其他国家的检测数据,所以,生产企业需对同一产品进行多次测试以满足各国不同的需求,产生技术壁垒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和标准体系的发展。由此可见,不同标准体系的统一化和国际化路径势在必行。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欧盟为消除技术壁垒,使产品在欧盟成员国内自由流通,就开始致力于建筑产品阻燃试验方法的统一化工作。欧盟于1989年颁布了“建筑产品指令”,包括产品获得CE标志的6个基本要求,其中一个就是“火灾安全”,奠定了发展欧盟统一的阻燃试验方法和标准体系的基础。欧盟为主张其成员国统一阻燃试验方法,曾提出以英国的BS 476.7(火焰表面传播试验)、法国的NF P 92-501(Epiradiateur试验)和德国的DIN 4102-1(Brandschacht试验)为基础,进行阻燃测试方法的研究。1991年,北欧提出统一建材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的计划,建议用锥形量热仪(ISO 5660)和大型燃烧试验(ISO 9705)两者的测试结果来划分比值和天花衬里材料的阻燃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