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1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农村城市化为目标,控制和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标本兼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我区规模养殖场(户)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禽2000羽以上,蛋禽存栏500羽以上的统计标准,作为区督办整治的重点,参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整治,不能达到整治标准的规模养殖场(户)实行关停清退。其他散养户也要逐步整治、清退、直至关闭。

三、政策依据

1、根据《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街道全部区域为畜禽禁止养殖区,区域内所有畜禽养殖应予以关停清退。

2、我区辖区内除畜禽禁止养殖区外,其他区域全部为限制养殖区域。根据《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参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场(户)尤其是对纳入城市长效管理考评网格的主要河道两侧一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应实现养殖达标排放。对于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全部予以关停清退。

3、其他畜禽散养户,根据《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全面实施规范化消毒、免疫、检疫等养殖监管措施,逐步整治。对于不能达到相关要求的,全部予以关停清退。

四、整治措施

为加快推进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实施,对养殖场(户)实行自我关停或迁移并拆除养殖设施的,由各街道负责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区政府根据各街道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推进情况,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政策。畜禽养殖污染具体整治措施为:

1、杜绝新增养殖污染源。从现在开始,各街道、村委及相关部门要从土地流转、租用借用、违章搭建、私拉乱接等环节着手,加以严格控制,坚决杜绝新增养殖污染源,发现新增一处,及时处理一处,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2、关停外来养殖污染源。花3个月左右时间,各街道、村委对外来养殖户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宣传、解释、引导、劝退等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做到早出栏、不补栏,确保全部关停清退到位。

3、整治面源污染养殖户。依据整治目标任务和政策依据,对其余规模养殖场(户),要求自行进行整治改造,达标排放。不能实行达标排放的,由各街道负责全部予以关停清退。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街道要从科学发展、环保优先的高度,加强对村组干部、养殖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认真宣传贯彻《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文件精神,提高畜禽养殖场(户)环保意识。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2篇

1.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特色畜牧业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草原生态、养殖环境、设施设备等标准供应不足。标准更新速度慢,“标龄”时间长。重大基础标准建设滞后,奶牛等饲养标准急需修订,畜禽营养需要量标准急需制定。部分标准的内容交叉重复,对同一环节的规定不一致甚至冲突,标准的一致性和衔接度不够。标准质量不高,推广普及率低。定性描述较多,量化指标偏少,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内容陈旧,指标设置不科学,标准的先进性不高。存在“两张皮”现象,与产业需求脱节,存在科研化倾向,标准的适用性不强。

2.标准体系不够合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多以一般性产品和种养规范类为主,公益性不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层级之间的制定范围和职责分工不够合理。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应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协会、学会、产业联盟等制定的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依据,团体标准没有培育起来。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畜牧企业制定标准的积极性不高、能力不足,企业标准缺乏竞争力。

3.管理机制有待创新。标准主体单一,主要是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标准审批时间长,尚未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尚未建立团体标准管理机制。实施企业标准备案制,一定程度抑制了企业的积极性。标准重审查、轻跟踪评价,重管理、轻服务。标准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不够,不方便推广应用。政府主导制定的部分强制性标准信息公开、免费使用,但还有部分强制性标准和大部分推荐性标准需有偿使用。企业是采标、用标的主体,但其参与标准制(修)订的程度不够。部门之间、标委会之间存在职能交叉、职责界定不清,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够完善。

4.标准建设投入不足。农业是一个基础产业,与工业标准化相比,农业标准化更需要加大支持。目前,每年中央财政补助经费不足20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畜牧标准制(修)订需求。投入不足,标准数量少,补助经费低。每个行业标准项目补助3万~7万元,国家标准项目甚至没有资金支持。对畜禽营养需要、草原生态等重大基础性标准研究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国家、团体和企业多元投入机制。

二、新形势下加强畜牧标准化的思路和重点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变,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据统计,2014年我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707万吨、2894万吨和3725万吨,肉类、禽蛋产量世界第一,奶类产量世界第三,保障了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畜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发展方式仍然落后,部分畜产品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养殖污染趋势加重,主要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畜牧业发展质量亟待提高。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实践证明,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重视标准化,用标准来解决发展质量问题,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畜牧标准化应紧紧围绕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任务,以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为方向,以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过程管理风险防控为重点,努力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开放有序、科学统一、运行高效的现代畜牧业标准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紧紧围绕依法治牧推进畜牧标准化。标准是法律法规的技术细化,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是生产经营中的“法”。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畜牧业也不例外,要依法治理、依规推进。要围绕法律法规推进标准化,量化《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内容,增强可操作性。要围绕行政审批推进标准化,制定种畜禽、牧草、奶业等行政审批配套标准,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要围绕产业政策推进标准化,制定草原奖补、良种补贴、奶业振兴、统计监测等配套技术规范,推动产业政策更好执行。

2.紧紧围绕资源高效利用推进畜牧标准化。目前,饲料资源紧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总量达714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80%以上,鱼粉进口依存度75%以上,饲用玉米已从供求平衡转向供应偏紧。同时规模养殖用地难、用工难等问题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今后,畜牧标准化应进一步聚焦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建立“节粮、节水、节地”、资源高效利用畜牧业标准体系。

3.紧紧围绕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畜牧标准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不仅是产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安全优质畜产品首先是“养”出来的。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正本清源,从源头入手,抓好过程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要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制定安全用药、科学用料、健康养殖标准技术规范,加快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建立质量追溯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全程可溯源。

4.紧紧围绕现代种业建设推进畜牧标准化。我国是畜牧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良种需求大、进口数量多。建设现代畜牧业离不开现代种业,种业发展需要标准支撑。要围绕现代种业建设,以种业安全和市场化规范运行为核心,加快建立现代畜禽牧草种业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畜禽牧草资源保护、品种标准、良种登记、性能测定、种子标签、质量监测等标准。用标准来推动种业措施落实、规范生产经营、衡量质量安全。

5.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畜牧标准化。草原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污染防治是现代畜牧业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加快建立健全环境友好型畜牧业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十分紧迫。要抓紧制定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标准体系,着力解决草畜平衡等重大标准缺失问题,为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大力发展草牧业提供支撑。抓紧制定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标准,推动制定养殖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促进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6.紧紧围绕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畜牧标准化。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标准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要建立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推动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实现优质优价、优胜劣汰。要建立畜牧业期货贸易标准体系,制定标的物质量标准、交割行为规范及其配套技术规范,推动期货贸易健康发展。逐步建立畜产品电商服务标准,推动线上线下贸易协调发展。推动建立畜牧业进出口贸易标准体系,规范进口行为,提高进口质量,促进我国优势特色畜产品出口,提高竞争力。

三、推动加快落实改革方案,努力开创畜牧标准化事业新局面

1.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标准体系。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建设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畜牧业标准建设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实现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全覆盖。梳理分清标准性质、层级和范围。处理好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关系,处理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关系。政府主导制定的畜牧业标准要突出技术法规和公益属性,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品安全、健康养殖、质量安全、公平贸易、种业安全等标准化。团体标准要侧重于创新和市场需求,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企业标准要侧重于提高竞争力,重点做好产品质量、等级规格、生产加工规范等。合理界定各层级标准的制定范围,要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地方标准能规范的,一律不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能规范的,一律不做国家标准。

2.创新标准管理评价机制。精简优化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形成标准有效供给格局,满足经济需求,兜住社会“底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府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推动实施标准立项和自主选题相结合。严格遴选标准项目,确保重要标准及时立项。严格标准审查,确保标准质量。简化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修)订周期。鼓励支持有关单位、团体和个人自主研制公益性标准,建立“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标准予以及时审批。加强标准实施后评估,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加快标准更新速度,推动实施政府购买标准公共产品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公开标准制(修)订信息,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实现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在线免费服务。推动建立标准激励机制,将标准纳入绩效评价体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奖励。推动并积极参与修订《标准法》,明确团体标准的法律定位,修订企业标准备案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团体标准。指导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对企业公开标准进行比对和评价,强化监督指导。

3.积极争取支持,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标准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增加标准制(修)订和重大标准研究财政专项经费,保障标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并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标准化事业,推动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要以畜(禽)种为单元,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养殖全过程质量控制为切入点,建立畜禽养殖标准综合体,着力解决标准不配套、不成体系问题。针对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如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畜禽营养需要量、投入品安全使用等,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解决标准缺失问题。加快清理复审现行标准,废止一批标准,修订一批标准,解决内容重复、交叉、矛盾和标准“老龄化”问题。

4.推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工作专业技术性强、政策法规要求高,要求打造一支稳定的、过硬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根据需要组建分技术委员会,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合理配置技术力量。推动加强省级畜牧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建立省级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开展对标准的社会团体和企业进行业务指导,推动建立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人才队伍。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3篇

1畜禽养殖业现状

据2008年统计,吉林省牛存栏722万头,其中肉牛695万头,每头日粪便产生量是13kg。奶牛27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25kg,总产粪量是3550万吨/年。鸡、鸭、鹅类共存栏2155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分别是肉鸡0.15kg,蛋鸡0.12kg,鸭、鹅类是0.15kg,禽粪量为1065万吨/年。猪存栏1550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1.35kg,产生猪粪760万吨/年。羊存栏数是52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是0.45kg,产生羊粪85万吨/年。这样每年共产生畜禽粪便5460万吨。全省畜牧业每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约65万吨,是全省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数据统计显示,吉林省畜禽养殖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其中现代化、规模化、系统化的养殖场养殖的畜禽数量约占全省畜禽总量的63%,非规模化养殖的占全省畜禽总量的近36%;现代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每年会产生畜禽类粪便2800万吨左右,大多数粪便能够进行适当处理,充分循环利用,其中72%的畜禽类粪便经过处理后可做农家肥,大约3%的畜禽类粪便排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剩余残渣及未能及时处理的粪便在养殖场周围露天堆放;而非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普遍出现于农民家中的庭院养殖,利用率极低,环境污染境况也最为严重,除极少数的畜禽类粪便用于制造沼气和人工堆肥外,绝大多数畜禽类粪便在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任意堆放,在雨水季节随着雨水排入河流,给水体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2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1对空气污染严重畜禽的粪便经过长时间的露天堆积和暴晒,会将其自有气味及分解产物所产生的气体排入大气层,从而使养殖区周边的空气成分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空气自净能力有限,其产生的气体长时间在周边地区流通,必将给周边的人类和动物造成较大的危害。畜禽的粪便在长时间的堆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在厌氧条件下,畜禽类粪便会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甲烷、有机酸等带酸臭味的气体;蛋白质和脂类会分解为氨、硫化氢和粪臭素等具有恶臭气味的含氮化合物。这些气体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其生产力水平。

2.2对水体的严重危害畜禽粪便污染水体的类型主要有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类。富营养化污染是由于畜禽粪便排入水体后,水生植物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轻则造成杂草丛生,重则堵塞河道,影响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有机物污染是指由于畜禽的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在排入水体后,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发黑、缺氧,同时给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生物性污染是指畜禽粪便自身携带着许多病原微生物元素,这些元素经过流动会渗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并造成严重污染。

2.3对土壤的危害畜禽粪便进入土壤后,会将其分解产物和自身的污染物质带进土壤,当粪便浓度过高时,土壤的自身自净能力不足以对抗粪便有害物质时,土壤的组成成分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土壤的性状也会随之变更。当畜禽排泄的粪便长期堆积,周边土地将出现严重的富营养性状,严重影响周边农作物的收成。

2.4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畜禽业发展的影响畜禽的粪便及分解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并能够滋生大量的蚊蝇,从而造成周边环境病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严重时可导致传染病的恶性蔓延。

3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3.1没有足够的防治意识。当今广大农村养殖户单方面只顾及养殖的产值和效率,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深刻意识到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3.2法律制度不健全。现在,国家环保部虽对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要求,但其一部分条款都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能作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依据。

3.3基础防治设施不配套基于我国养殖业的特殊情况,畜禽养殖没能实行一定标准的准入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没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严重缺乏粪便处理设施,不仅不能循环高效利用,而且严重污染当地的环境。

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4.1根据监测情况制定污染防治规划逐步开展全省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监测工作,根据现有污染形势,制定出未来的防治规划,并在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赋予其强制性和权威性。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4篇

全镇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全年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按照省《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直补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先免后补”工作推进力度,全镇实施免疫直补畜禽的免疫规模不低于辖区内应免畜禽比例的30%,力争规模场全覆盖。

二、强制免疫病种

对全镇所有鸡、鸭、鹅、鹌鹑等人工饲养的禽类,进行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对全镇所有猪、牛和羊进行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

我省属布鲁氏菌病二类地区,原则上禁止对牛羊实施免疫,确需免疫的,养殖场户可逐级报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后,以场群为单位进行免疫。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今年全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小反刍兽疫不纳入财政支持强制免疫病种,由乡(镇、街道)按照国家有关消灭计划和防治指导意见,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自主实施有关疫病防控工作。

三、实施方式

强化畜禽饲养单位和个人的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对有条件的规模场户实行“自主购苗、先免后补”直补方式,对散养户及不具备条件的养殖场仍实行“疫苗配送、集中免疫”实物方式。

(一)直补方式。全镇生猪年出栏1万头及以上,蛋禽存栏5万羽及以上,肉禽年出栏10万羽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全面实施“先免后补”,不向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提供政府采购疫苗。其他符合《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备案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即生猪存栏200头以上;肉牛存栏50头以上;奶牛存栏10头以上;羊存栏200只以上;肉用家禽存栏3000羽以上;蛋用家禽存栏1000羽以上;且已在畜牧兽医部门登记备案的规模养殖场户,可自愿申请实施“自主购苗、先免后补”直补方式。

规模养殖场户自主采购国家批准使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疫苗,实施程序化免疫,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好免疫记录,经镇畜牧兽医站确认后,按补助标准据实发放强制免疫补助经费。补助标准及直补程序按照《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直补改革实施方案》执行。

(二)实物方式。对散养户和暂不具备条件或无意愿实施“先免后补”的养殖场户,仍然实行由政府统一配发疫苗的实物方式。自己免疫的养殖场户可以到畜牧兽医站领取疫苗,自主实施程序化免疫。散养户由畜牧兽医站在春防期间组织开展集中免疫活动,并做好平时补免。实行直补方式的养殖场户不得领取强制免疫疫苗。

(三)推行集中免疫社会化服务。调动社会化防疫力量参与政府组织的动物强制免疫,积极推行委托专业化服务企业、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组织及乡村兽医等第三方,采取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等方式,实施强制免疫注射,确保免疫进度和免疫密度,政府对承担集中免疫的第三方给予劳务补助。

四、实施进度

(一)3月底前:根据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普查上报畜禽存栏数及所需疫苗数。

(二)3月底前:开展规模养殖场户“先免后补”直补申请工作,完成“先免后补”养殖场户核查备案。

(三)3至4月:组织开展春防集中免疫行动。

(四)5至6月:组织开展全镇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查,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五、免疫主体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养殖场户)是强制免疫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承担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强制免疫义务,自主实施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做好免疫记录,并接受监督检查。

六、职责分工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强制免疫计划。

镇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确保强制免疫补助经费落实到位。各村(居)具体组织实施强制免疫,负责组织强制免疫疫苗的调拨、保存和使用监管。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使用环节强制免疫效果评价。镇畜牧兽医局负责监督检查养殖场户履行强制免疫义务情况。其他有关部门依法配合做好强制免疫计划实施工作。

七、组织实施

(一)推进“先免后补”。要按照《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免后补”直补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先免后补”工作,按时报送进展情况。

(二)开展技术培训。镇组织做好村级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镇畜牧兽医站协调疫苗供应企业按照承诺提供售后服务内容,做好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完善免疫记录。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养殖场户要做好免疫记录,确保免疫记录与畜禽标识相符。养殖场户要详细记录畜禽存栏、出栏、免疫等情况,特别是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等信息。

(四)落实报告制度。各村(居)要按照时间节点报告免疫情况,在春季集中免疫期间,对免疫进展实行周报告制度。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对紧急免疫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各村(居)要明确专人负责收集、统计免疫信息,按时报送,免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报告。

(五)评估免疫效果。要加强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工作,实行常规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镇畜牧兽医站将开展春防免疫抗体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及时掌握规模养殖场免疫状况,并将监督检测结果纳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范畴。各村(居)对畜禽群体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及时组织开展补免;对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的养殖场户,要组织开展免疫效果抽查,确保免疫效果;对辖区内的免疫副反应发生情况、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情况和免疫失败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5篇

第一条 为加速推动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更好地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要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有效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和商品化率。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本县范围内新型职业农民的申报认定与管理。

第三条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思想理念先进、创业欲望强烈、市场意识超前、务农意愿稳定、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具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五个基本特征。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科技的活跃受体、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第二章 认定标准

第四条 新型职业农民的资格认定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须具备如下标准:

1. 生产经营型:

(1)基本要求:原则上具备中等专业教育基础或累计不少于150个学时的理论培训,并获取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证书资格;男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50周岁以下,且稳定从事农业生产3年及以上时间。

(2)生产规模:①种植业以种植水稻、蔬菜、瓜果等作物为主。种植规模符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流转土地5年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具有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种植单一作物,优质稻需达50亩以上;瓜果、蔬菜需达30亩以上;设施栽培(钢架大棚)需达10亩以上。②畜禽养殖业以养殖生猪、蛋(肉)鸡、蛋(肉)鸭等畜禽为主。养殖生猪的猪栏需达3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不少于100头以上;养殖蛋鸡、蛋鸭的鸡舍或鸭舍需达5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不少于20000只以上;养殖肉鸡、肉鸭的鸡舍或鸭舍需达600平方米以上,年出笼25000只以上。从事畜禽养殖的家庭农场还需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③水产养殖业以养殖鱼、虾、螃蟹、黄鳝、乌龟、鳖等水产品为主。承包或流转养殖水面5年以上,具有规范的承包或流转合同。标准精养鱼池应达50亩以上,普通水面养殖应不少于100亩。同时各产业都应具备相应的农业机械设备。

(3)产出效益及收入水平:产业收益要高于本产业平均水平10%以上。产业收入要同于或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从数值上看,年收入应不低于5万元。

(4)示范带动能力:必须是县农业委员会确认的科技示范户,在当地示范带动能力显著。

2. 专业技能型:具有一定的农机装备且具备技能资格证书的农机大户、统防统治专业人员等。

3. 社会化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领班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人以及其中的为农业生产全程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村级经县认定的农民技术员、动物防疫员、动物检疫员等。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五条 申报程序:通过个人申报—镇、村推荐—县农业委员会审核—组织培训测试—公示—资格认定六个程序,对符合条件标准的职业农民颁发有县政府盖印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第六条 申报材料

1. 新型职业农民申报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申请及审批意见表;

3. 土地承包合同或经鉴定后的土地流转合同及公示材料(含土地承包、流转等情况);

4. 其他需要出具的证明材料。

第七条 认定主体:县人民政府为认定主体,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受委托机构组织进行认定。

第四章 资格管理

第八条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编码、地址、联系电话、主导产业、资格认定时间、参加培训情况、考评状况、从业情况、政策扶持情况及考核情况等),并确定专门机构实行定期考核评估、动态管理,每两年至少考核一次。对取得资格证书后又不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注销其资格证书。要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考核审定结果作为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保证认证登记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享受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支持、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效益。

第五章 附则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6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irst national pollution census data, this paper made summary statistics to the water pollutant emissions form the industrial sources, livelihood 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sources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2007 Xinyang census, analyzed the main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main sourc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关键词: 水污染物;普查分析;控制对策

Key words: water pollutants;census analysi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85-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目前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1]。尤其是近年来,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3]。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省情、市情调查。开展污染源普查,就是要全面掌握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种类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污染的综合整治对策,为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4-6]。

1 工业污染源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全市各类工业废水污染物共有9种,按照排放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总铬、铅和砷。其中主要污染物种类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六价铬;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为煤化工行业产生的氰化物。

按行业类别分析,本市工业废水排放主要集中在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纸浆制造业、啤酒制造业、氮肥制造业和畜禽屠宰;化学需氧量排放主要来源于煤草浆类化学制浆造纸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工合成氨(醇)行业;生化需氧量排放主要来源于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煤草浆类化学制浆造纸行业;氨氮排放主要来源于煤化工合成氨(醇)行业。

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排放在普查基准期内,经调查研究总结,全市各类生活源的水污染物有11种,按照排放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植物油、总磷、石油类、铅、汞、氰化物和总铬。生活源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和动植物油。

3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主要是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产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和锌6种污染物。农业源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而其中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98.97%、98.91%、98.92%和98.92%,反映出我市农业源中废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而畜禽养殖按其规模可以分为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4 水污染物综合分析

结合上述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综合分析,按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物油、总磷、石油类、锌、铜、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和动物油的排放主要来自城镇居民生活排放;总磷、铜和锌主要来自农业源排放;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则主要来自工业源排放。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的贡献率生活源和农业源分别为45.46%和43.34%,工业源仅占11.19%;氨氮排放量的贡献率生活源和农业源分别为75.39%和12.21%,工业源仅占12.40%;而总氮排放量的的贡献率则为生活源58.25%,农业源50.02%。体现出我市的“农业大市、工业小市”的实情,反映出我市废水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

5 控制对策

5.1 继续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 继续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大力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社会化,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运转体系,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扩建,逐步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实施城市内河的生态修复工程。在污水截流,集中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水、驳岸、清淤和河岸陆域整治等工程措施,实现城市内河的全面治理,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做到面清、岸洁、有绿,恢复内河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

5.3 切实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依据本地环境容量,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以综合利用优先为原则,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粪便还田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干湿分离、厌氧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生产和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制度,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

5.4 加强农村污染防治,防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要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广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从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向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转变,从以城市污染控制为主,向城市与农村污染控制相结合转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菜篮子基地等区域工业企业的环境准入条件,坚决防止发达地区和城市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杜绝“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农村死灰复燃。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项目在农村地区建设,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加大对皮革、造纸、肉制品、淀粉加工、酿造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

6 结论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对信阳市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及水污染物进行了综合监测分析,并对其提出了控制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①结合上述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综合分析,按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物油、总磷、石油类、锌、铜、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②针对上述污染物排放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继续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切实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污染防治,防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参考文献:

[1]杨仙娥,何延新.城市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及生活污染源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27(11):164-166.

[2]冉丹,李燕群,张丹,杨坪,但德忠.论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现状及特点[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2:38-42.

[3]宋国君,马本,王军霞.城市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核查方法与案例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2):7-10.

[4]张忠祥等.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1998.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7篇

海河流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包括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却是中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是海河流域的真实写照。根据《2009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数据,Ⅰ~Ⅲ类河流占评价河长的35.3%,Ⅳ~Ⅴ类占13.2%,劣Ⅴ类占51.5%,大约65%的河流受到污染;Ⅰ~Ⅲ类湖泊面积占评价面积的1.2%,Ⅳ~Ⅴ类占85.8%,劣Ⅴ类占13.0%,湖泊基本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海河流域的水体污染由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共同引起。长期以来,人们把关注的重点都放到了点源污染上,对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也无法科学确定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海河流域第二次水资源评价首次涉及非点源污染调查,但不是专门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还包括城镇地表径流等其他非点源污染,研究时也没有加以区分。该项研究在海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没有细分各类非点污染源,也没有研究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差异,选用的各种系数比较单一,缺乏科学依据。本文致力于研究海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估算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评价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力求对海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为海河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政府确定水污染防治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科学分配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消减指标提供依据。

一、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跨八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全部,河北省绝大部分,山西省东部,河南、山东两省北部,以及和辽宁省一小部分。流域总面积32×,占全国面积的3.3%。

海河流域包括滦河、海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分为滦河及冀东沿海、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运东、漳卫南运河、徒马河等河系。

海河流域的主体是京、津、冀,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地级以上城市26个,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扮演着与长三角、珠三角鼎足而立的角色。海河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3.3%,人口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占全国的14%。海河流域是国家三大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0%,同时也是京津等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流域,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从70年代初起,先后发生了三起闻名全国的水污染事件,即1971年官厅水库、1974年蓟运河、1975年白洋淀水污染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污染形势愈发严重。水污染已由局部发展到全流域,由下游蔓延到上游,由城市扩散到农村,由地表延伸到地下。

(二)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评价现有大尺度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特别是在总结输出系数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现有数据条件并有一定精确性的大尺度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三维”系数估算法,在空间上细分估算单元,在内容上区分污染来源,在过程中划分污染阶段,具体而言有如下特点。

(1)分区域——细化估算单元。把整个流域逐级分成小的估算单元,第一级是海河流域;第二级是水资源二级区;第三级是水资源三级区和省级行政区;第四级是地级市;第五级是县(区,县级市)。(2)分类型——划分不同的污染源。把农业非点源污染分成种植业、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三部分分别估算污染负荷。(3)分阶段——划分从源头到入河的过程。把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过程分成产生、流失和入河三个阶段,分别估算每一个阶段的非点源污染负荷。

本文没有使用单一的流失系数,而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农作物种类、不同的畜禽种类、不同的饲养规模、不同的农村生活条件采用不同的流失系数;也没有使用单一的入河系数,而是根据各种环境条件(如降水量、地形、与河道的距离等),对入河系数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正。

(三)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模型

1.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

这里的种植业是指人类为了收获果实的耕种活动,包括耕地(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瓜类等)和园地(桑园、果园、茶园等)两种土地类型,但不包括草地、林地等天然植被。

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统计和估算施入到农田的氮素和磷素,称为产生量;然后估算流失到农田周围沟渠中以及淋失到土壤深层的污染物,称为流失量;最后是估算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称为入河量。估算模型分别如下:

(1)种植业氮磷产生量估算模型

(4)种植业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模型

入河量=流失量×入河系数

2.畜禽养殖污染负荷估算模型

畜禽养殖污染负荷估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估算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及粪便中污染物的含量,称为产生量;然后估算流失到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称为流失量;最后是估算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称为入河量。估算模型分别如下:

(1)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估算模型

(3)畜禽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模型

入河量=流失量×入河系数

3.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

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三部分。生活污水指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厨房、厕所、洗澡、洗衣等产生的污水,但不包括冲厕污水。

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估算产生的污染物,称为产生量;然后估算流失到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称为流失量;最后是估算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称为入河量。估算模型分别如下:

(1)农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估算模型

(3)农村生活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模型

入河量=流失量×入河系数

(四)数据来源和相关系数的确定

本文使用的数据有如下几个主要来源:

1.期刊文献

提供了农田径流入河系数;畜禽排泄系数、畜禽粪便污染物含量、畜禽粪便入河系数;农村人均污水产生系数、农村 人均垃圾产生系数、人体粪尿产生系数等系数和数据。

2.专著

主要包括《海河流域水资源评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海河流域水利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海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区域水环境综合解析与管理策略—GEF在天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与控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等。这些专著提供了海河流域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河流水系、降雨径流、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等数据。

3.公报

主要包括《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等。

4.统计年鉴

包括各省市统计年鉴、经济年鉴、农村统计年鉴和调查年鉴等,提供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园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畜禽饲养数量;农村常住人口等数据。

5.相关部门调查和实验数据

包括农业部门提供的径流小区实验数据、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监测数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入河排污口调查数据、水质水量监测数据等,提供了肥料流失系数、畜禽粪便流失系数等系数。

6.调查数据

笔者对研究区进行走访调查获得的数据,包括问卷调查数据,提供了农村生活污染物流失系数、农村生活污染物入河系数等系数。

二、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

(一)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

运用上述估算模型,将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以及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的估算结果加总,就得到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见表1)。

(二)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流失量

运用上述估算模型,将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物流失量、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量以及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物流失量的估算结果加总,就得到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量(见表2)。流失量和产生量的比率就是流失系数。

(三)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

运用上述估算模型,将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畜禽养殖污染物入河量以及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的估算结果加总,就得到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入河量(见表3)。入河量和流失量的比率就是入河系数。

三、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

(一)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质标准,除氨氮外,农业非点源各项污染指标均超过水质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是三类水质标准的1.6倍,总磷为2.0倍,总氮为4.0倍。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不容轻视。

(二)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

为了掌握海河流域内入河排污口分布、废污水及污染物入河量以及排污规律,2007年,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海河流域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此外,2003年,海河水利委员会也组织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通过对两次入河排污口监测结果的分析汇总,可以得出各种污染物的入河量。

入河排污口调查包括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混合污水,因此可以用入河排污量来代替流域内的点源污染负荷;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最主要的非点污染源,我们用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来近似代替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将点源污染负荷与非点源污染负荷对比分析,可以计算得出各种污染物点源非点源贡献率(见图1)。

图1 海河流域2007年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入河量贡献率

从全流域来看,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主要来自点源污染,特别是氨氮,点源污染贡献了91.5%;总磷和总氮主要来自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大约贡献了60%。根据2007年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在主要超标项目中,包括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没有包括总磷和总氮,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主要来源于点源污染,因此,点源污染是目前海河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农业非点源等标污染负荷评价

本文研究了四种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每一个区域(各个县、水资源三级区和行政省)都有这四种污染物,每一项来源(种植业、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也有这四种污染物,它们的性质不同,因而不能简单相加。为了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需要把这四种污染物指标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然后进行比较,这个共同的基础就是等标污染负荷。

1.农业非点源主要污染物

根据上述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以及各种污染物的入河量,可以计算出海河流域各种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和等标负荷比(见表5)。

全流域入河等标负荷量中(见图2),化学需氧量占19.1%,总磷占25.7%,总氮占48.6%,氨氮占6.5%。总氮(TN)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约占一半;其次是总磷(TP),约占1/4。总氮(TN)、总磷(TP)合计占74.3%。

图2 海河流域2007年农业非点源污染各种污染物分布

2.农业非点源主要污染源

根据上述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以及种植业、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物的入河量,可以计算出海河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和等标负荷比。从全流域来看(见图3),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中,种植业源占3.3%,农村生活源占15.7%,畜禽养殖源占81%,可见,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污染。

图3 海河流域2007年农业非点源污染各项来源分布

3.农业非点源主要污染区

从水资源三级区来看,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比中,徒骇马颊河平原所占比例最大,为20.4%,其次是滦河山区12.4%,排在第三位的是黑龙港及运东平原8.8%(见图4)。

图4 各水资源三级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比

从各省来看,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比中,河北所占比例最大,为50.8%,其次是山东18.6%,排在第三位的是河南9.6%(见图5)。

图5 各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比

在地级市层面,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差距较大。根据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对各市进行分类,可以分成6类,污染较重(Ⅰ~Ⅲ类)的有8个城市,除德州市和天津以外,其余都在河北,主要分布在河北东北部和中南部(见图6)。

图6 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关于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总量

(1)产生量。海河流域2007年农 业非点源产生化学需氧量774.1×,总磷192.0×,总氮459.1×,氨氮67.8×。

从非点源污染物产生来源来看,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于畜禽粪便(76.0%);总磷主要来自于施用化肥(75.2%);总氮主要来自于施用化肥(60.0%)和畜禽粪便(29.7%);氨氮主要来自于畜禽粪便(84.9%)。从各项污染物指标来看,化肥施用和畜禽粪便是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

从各种污染物产生比例平均情况来看,徒骇马颊河平原所占比例最大,为19%~21%,平均为20.3%;其次是黑龙港及运东平原9%~14%,平均为11.0%;排在第三位的是子牙河平原8%~10%,平均为8.5%。各省中,河北所占比例最大,为49%~55%,平均为51.6%;其次是山东17%~21%,平均为18.8%;排在第三位的是河南9%~12%,平均为10.9%。

(2)流失量。海河流域2007年农业非点源流失化学需氧量239.4×,总磷4.5×,总氮56.8×,氨氮6.2×。流失系数分别为化学需氧量0.31,总磷0.02,总氮0.12,氨氮0.09。

从非点源污染物流失来源来看,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87.1%);总磷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53.5%)和农村生活(28.4%);总氮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43.3%)和地下淋溶(34.3%);氨氮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41.0%)。从各项污染物指标来看,畜禽养殖是污染物流失的最主要来源,此外,农村生活也是总磷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地下淋溶也是总氮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各种污染物流失比例平均情况来看,徒骇马颊河平原所占比例最大,为18%~20%,平均为19.6%;其次是黑龙港及运东平原9%~12%,平均为11.0%;排在第三位的是滦河山区7%~10%,平均为8.2%。各省中,河北所占比例最大,占50%~54%,平均为52.5%;其次是山东17%~19%,平均为17.8%;排在第三位的是河南9%~12%,平均为10.5%。

(3)入河量。海河流域2007年农业非点源入河化学需氧量68.0×,总磷0.9×,总氮8.6×,氨氮1.1×。入河系数分别为化学需氧量0.28,总磷0.20,总氮0.15,氨氮0.18。

从非点源污染物入河来源来看,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88.6%);总磷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76.2%);总氮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82.9%);氨氮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64.4%)。从各项污染物指标来看,畜禽养殖都是污染物入河的最主要来源,占64%~89%,其次是农村生活,农田径流不是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的主要来源。

从各种污染物入河比例平均情况来看,徒骇马颊河平原所占比例最大,为20%~21%,平均为20.3%;其次是滦河山区11%~13%,平均为12.2%;排在第三位的是黑龙港及运东平原8%~9%,平均为8.8%。各省中,河北所占比例最大,占50%~52%,平均为50.7%;其次是山东18%~19%,平均为18.5%;排在第三位的是河南9%~10%,平均为9.6%。

2.关于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

每升地表水资源量(天然河川径流量)中所含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可以反映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易影响。从全流域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给水体带来了化学需氧量31.5,总磷0.4,总氮4.0,氨氮0.5。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质标准,除氨氮外,农业非点源各项污染指标均超过水质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是三类水质标准的1.6倍,总磷为2.0倍,总氮为4.0倍。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不容轻视。

从全流域来看,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主要来自点源污染,点源污染分别贡献了62%和91.5%,非点源污染贡献了38%和8.5%;总磷和总氮主要来自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分别贡献了60.2%和58.7%,点源污染贡献了39.8%和41.3%。根据2007年海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中,包括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没有包括总磷和总氮,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主要来源于点源污染,因此,点源污染是目前海河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3.关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等标负荷评价

(1)主要污染物。海河流域2007年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为1 765×,其中,化学需氧量为338×,占19.1%;总磷为454×,占25.7%;总氮为859×,占48.6%;氨氮为114×,占6.5%。总氮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约占一半;其次是总磷,约占1/4。总氮、总磷合计占74.3%。

(2)主要污染源。从全流域来看,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中,种植业源占3.3%,农村生活源占15.7%,畜禽养殖源占81%,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污染。

(3)主要污染区。从水资源三级区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比中,徒骇马颊河平原所占比例最大,为20.4%,其次是滦河山区12.4%,排在第三位的是黑龙港及运东平原8.8%。

从各省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比中,河北所占比例最大,为50.8%,其次是山东18.6%,排在第三位的是河南9.6%。

从各市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入河等标负荷量中,德州市最大,为152×,其次是唐山市129×,排在第三位的是承德市117×,阳泉市最小,为5×(阳泉市),平均为50.4×。

(二)政策建议

(1)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非点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除了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非点源污染的立法,需要修改和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法》(1989)、《水污染防治法》(2008)、《水法》(2002修订)等相关法律,提高可操作性,建立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在流域综合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一体化的水行政管理体系,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2)环境问题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治理环境的外部性决定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必须由政府主导,公众广泛参与。政府依lwxz8.com 北京写作论文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干预和调节农户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以达到管理和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目的。基于农户的环境支付意愿非常低,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物品建设,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畜禽养殖规模标准的依据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内涵

水体污染有两大主要来源: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污染源较易辨认,而且易于管制的污染,进入水体的位置是可辨的,所携带的污染物可通过内部生产工艺或流程得到控制,而不受天气的影响。而面源污染又叫非点源污染,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Lee.S.L,1979)将其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一般是指污染物经过降雨(特别是暴雨)或融雪的径流,经由冲刷和自然携带等过程,最终沉积到河流、湖泊、湿地、滨岸和地下水中所形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过程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可溶解的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并引起水体营养化或其他形式的污染。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分析,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理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和点源污染的集中定点排放相比,面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和多样的区域,地理边界与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因而对其鉴别、防治、管理很困难。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秸秆、生活污水、农膜是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六大污染源。

(二)研究进展综述

1、关于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因素有很多,除了受到土地利用方式(郑一,2002),农田耕作、农事活动和田间水肥管理特征(王坷,1996;陈利顶,2000),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特征(韦红波,2002),气候水文特征(傅涛,2002)等一系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有农村经济规模、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人口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因素。

2、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必要性

我国各大湖泊以及主要河流水域基本都面临着水体的氮、磷富营养化威胁,而农业面源污染正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张维理,2004)。以2005年为例,巢湖、滇池、太湖流域的总氮和总磷负荷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和总磷分别占60-70%和50%-60%,北京密云水库、天津于桥水库、云南洱海等水域,农业面源污染比重均超过其他污染(李远等,2005)。由于上述水域是饮用水的重要来源,水质下降形成水质性缺水不仅影响生活和生产用水,还易引发疫病的大流行。因此,我国己将水资源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逐步采取相关治理政策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3、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治理

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要采用源头控制对策(张维理,2004)。源头是指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源头—农户行为。通过制定强制性政策或者通过政府奖惩措施激励农民自愿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行为从而达到减污作用。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治理对策是由农业面源污染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物是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的(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79),因此对其无法采用末端集中治理形式。

各国也在积极探索源头治理方法。以美国为例,采用农田最佳养分管理(Best Nutrient Management Practice,BNMP)政策,就是在全流域范围内,对农户农田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品种、施肥方式进行规定,实施源头行为控制策略。同样欧洲畜禽养殖为例,主要通过制定畜禽农田最低配置、化粪池容量、化粪池密封性等对农户的养殖行为进行源头控制。但是,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可监测性,源头治理措施的实施和监管仍然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点(朱兆良等,2006)

二、德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概况

(一)概况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全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域水系,共有大中型拦河闸17座,分洪、调度闸各1座,排涝涵闸192座,据2001-2005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德州市所有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属于有机物污染类型,主要超标项目为COD,其次是氨氮,河流污染从重到轻的顺序是:德惠新河、漳卫南运河、马颊河、徒骇河。只有在引黄河水进行农田灌溉时的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较好。

1、关于农肥、农膜和农药:在2005-2010年间德州市与全省平均的比较中,德州市施用水平几乎全都是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除2005年德州农药施用量稍低及2006年两者持平外)。但从其走势上可以看出,在全省平均水平稳定少变的基础上,德州市近两年(2009、2010)在化肥和农药上的使用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对于面源污染问题的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而农用薄膜使用量与往年持平。而具体分析这三项污染源对于社会及人文的影响时,我们发现研究曾显示,化肥中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大部分氮肥流失;农用塑料薄膜成分中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自然条件下的难降解性,也构成了农村新“白色污染”问题;而农药的利用率更低,仅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80-90%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给水体(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农田水)造成严重污染。

2、关于畜牧养殖:见表1,德州市大牲畜年末存栏量远超其他地市,猪、羊、家禽的年末存栏量也在全省占据前几名,都超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牲畜粪便若不适当处理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故应加强牲畜养殖和管理。

(二)治理的困难所在

1、相对于点源污染来说,由于点源污染有固定的排放源,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排污处理机制,针对性治理;面源污染则相对复杂得多,污染的效果并不一定在当时显现出来,而是日积月累的反映到今后的生产生活中,使生态环境遇到极大的潜在威胁,而且面源污染的波及范围广,如果不及时治理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面源污染还会受到气象、地理及地质等条件的影响,比如湿热、有雨的天气将会有助于污染物的扩散蔓延,紧致的土质类型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松弛的土壤将使得污染面扩大,使治理更困难。

2、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N、P、K等营养物质促进作物增产增收,但据研究显示,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10-20%,钾肥35-50%,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不仅导致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也加重了面源污染;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施肥投入的养分比例不平衡。根据土壤化学分析,我国土壤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优氮磷钾比例应该是1:0.5:0.4。而目前德州市氮磷钾比例失调,化肥配比结构呈现氮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偏低,无机化肥过多,有机肥太少的特点,加之农民对于化肥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足,导致面源污染防控难度加大。

3、农村使用的农用地膜多为聚乙烯农膜,它是由聚乙烯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而制成的有机化合材料,具有分子量大、性能稳定、耐化学侵蚀和能缓冲冷热等特性。在自然环境中,它的光分解性和生物分解性均较差,难以使其降解,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农膜质量较差,由于强度不够,易破碎,使用一季后,难以人工回收而弃置田间,造成清除困难,导致污染面不断扩大。

4、畜禽养殖中,对畜禽粪便未进行恰当处理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据测算,即使只有10%畜禽粪便由于堆放或溢满随场地径流进入水体,对流域水体氮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可达到10%,磷可达到10-20%。而目前畜禽养殖所产生粪便数量大大超过处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很多养殖场并未建立清洁生产、粪污治理的观念,粪污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养殖场环保措施落后,粪污处理利用率低,大多数畜禽场粪污处理设施简陋老化,疏于管理,环保设施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粪尿、污水排放不达标,这些都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

5、从机制上来看,目前农业生产对资源的利用大多数是无偿的,没有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而且农业生产是农民分散的个人行为,对过度使用农业资源和破坏农业环境的现象无法管理。而农村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无力配套农业资源的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治理等基础性设施,对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农药化肥的减量施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措施,地方经济水平不足以支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三、治理德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分析

(一)政策措施

1、建立系统的法律框架

在立法方面,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文件:《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渔业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有关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的相关条款,并不断完善相关具体规定。本市应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农田管理条例或农药污染物管理政策,包括制定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等,减少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职能等在内的法律间相互冲突的地方,并对农业有机废弃物排放和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进行规划,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

2、合理的补偿机制和奖惩机制

据科斯定理所述,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产权不明晰,故应将污染的责任归属具体到户,补偿机制和奖惩机制附属到责任上,调动农户治污积极性。政府应根据法律的规定对面源污染行为进行监控并适当实施奖惩机制。另外,在考虑到当地经济的落后性,可将面源污染治理产业化,在政府政策及财力支持下,建立污染治理厂、有机化肥生产基地、规模化养殖场及其他公司等为农田管理和沼气池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技术措施

1、采用环境友好型替代技术

北美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上,主要是鼓励农民资源采用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主要有:农田最佳养分管理、综合农业管理或有机农业模式、农业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等高线条带种植等。这些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很少或基本不增加农民的费用,因而被广泛采用。我市应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力图在成本小的情况下获得更大利润。

2、制定和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并开展科研,保证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体系,采用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全程控制手段,引导和帮助农民科学用肥、安全用药,扶持优势农产品品牌,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控制范围,提高农产品的优等品率及安全达标率,全面提高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管理措施

1、实施清洁种植工程: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农业种植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目标,重点在高产小麦、玉米、棉花和集约化蔬菜、水果生产区实施。

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在低污染风险区优先发展集约化蔬菜种植业,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发展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豆科或发展粮食、经济林等;在空间布局上合理安排作物结构,发展条带种植模式;在时间布局上,依据土壤养分供应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环境安全。

建设植物缓冲带。在近水域沿线地带,开展多层次植物缓冲带建设,通过种植氮、磷高效富集植物立体拦截等途径,发挥植物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阻控、拦截、生物吸收和生物降解效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农田流失氮、磷养分和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2、实施清洁养殖工程:以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畜禽粪便处理为主线,以污水处理为辅线,对粪污进行综合利用。

采用干清粪饲养工艺,实现固液分离。固体粪污进行发酵处理,生产复合有机肥,处理设施可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建立粪便发酵处理塔或高温堆肥设施。污水通过厌氧与好氧技术处理,达标排放或利用。养殖规模较大、污水产生量大的养殖场,污水可应用一些处理措施,将残液与残渣固液分离,残渣与粪便混合后用于生产有机肥,残液用于生产液体有机肥料。

3、借鉴国外农田管理制度,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行为等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规定和管理,强调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制定环境安全的良好农业措施系统,规范农田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加强基础研究,制定水源保护地政策,制定不同水域水源保护的技术标准,规定允许种植的作物类型(轮作体系)、施肥数量、时间、种类和方法等。也可采用经济杠杆,实施生态农业鼓励政策,对采用农田管理措施的农户给予奖励,而对破坏环境的予以惩罚。

参考文献:

[1]章明奎,张慧敏,钱忠龙.源汇型景观组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3):192-196.

[2]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

2705-2707.

[3]刘芳,沈珍瑶,刘瑞民.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长江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J].生态学报,2009,29(6):3271-3277.

[4]张维理,徐爱国,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II.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26-1033.

[5]张维理,冀宏杰,Kolbe H,徐爱国.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I.欧美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控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18-1025.

[6]郭鸿鹏,朱静雅,杨印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290-295.

[7]张金恒,王军强,万玉,韩超.青岛市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

276-280.

[8]杨小山,金德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政府与农户的博弈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9):898-901.

[9]黄现民,王洪涛.山东省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00—6303.

[10]山东省统计年鉴2011[DB/OL]山.东省统计信息网,2011-2-12.

[11]张金秀.建阳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4).

[12]周早弘.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13]葛继红.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6).

[14]刘平乐.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J].甘肃科技,2011,27(3):147-150.

[15]冯志文.化肥面源污染的评估及其对策分析——以苏中某市为例[D].扬州大学,2010(5).

[16]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17]唐浩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2H):107-112.

[18]李其林,魏朝富等.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条件与污染机理[J].土壤通报,2008,39(1):16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