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

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范文第1篇

1 贯彻实施《畜牧法》的基本情况

1.1 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畜牧法》颁布后,枝江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兽医、工商、环保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畜牧法》宣传贯彻领导小组,市政府专门召开《畜牧法》宣传贯彻电视动员大会,各相关部门将《畜牧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以政务宣传栏、省市畜牧兽医信息网等为载体,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资料、法律咨询等为形式,积极向公众开展《畜牧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近3年来,共张贴宣传标语3 000余条,悬挂横幅1 000多条,发放《畜牧法》单行本4 000多册,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养殖户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提升了畜牧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营造了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狠抓畜牧政策落实,增添畜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枝江市财政部门严格按照《畜牧法》的规定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落实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增长机制。2009-2011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畜牧资金8 934万元。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分,市级财政安排1 120万元,上级财政安排7 814万元。按照年度分,2009年投入财政资金2 638万元,其中市级341万元,上级2 297万元;2010年投入财政资金3 183万元,其中市级277万元,上级2 906万元;2011年投入财政资金3 113万元,其中市级502万元,上级2 611万元。市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畜牧各单位人员、机构经费支出、动物疫病扑杀补助、防疫疫苗采购、业务培训等;上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动物防疫、惠农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防疫体系建设、畜牧技术推广等。环保部门从规划布局、环境准入、综合利用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畜禽养殖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管理,积极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及上级资金支持,促进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国土部门认真制定全市土地利用规划,积极争取畜禽养殖规划用地指标,尽量满足畜禽养殖用地需求。这些扶持政策的落实,为畜牧业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规范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近年来,通过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规范畜禽品种的选育和生产经营行为,全市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构架基本形成,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①建立市种畜场1 000头种猪核心群,培育正江公司、宏福牧业等20家规模场5 000头种猪繁殖群,发展生产群种猪12.87万头。近3年累计从湖北省原种猪场、湖北省良种场和正大畜牧公司引进优良种公猪300头,引进大约、长白、长大等良种母猪5 000头,累计改良种猪8万头,生产群母猪良种率达到98%。②建立了市康圣生猪人工授精中心和25个乡镇供精站,采购了专用送精车辆、冷链设备等相关设施设备,组成了50多人的品改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制定了《枝江市生猪人工授精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每年可提供长白、约克、杜洛克等良种猪29万头份。③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30头改良本地肉牛品种,印发肉牛品种改良宣传画册3 000份,推广肉牛品种改良技术,逐步建立肉牛品种改良冻配服务体系。④引进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绿壳蛋鸡、海兰蛋鸡、白音罗勒蛋鸭等优良畜禽品种,使全市畜禽品种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⑤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准入制度,对没有取得前置许可手续(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而要求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一律不予受理;对不具备经营资质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

(4)狠抓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提升畜禽养殖的科技含量。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努力,枝江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①完善市、镇、村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挥市镇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推广公益职能,调动专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的技术推广积极性,同时邀请畜牧专家、养殖技术能手到场(户)进行先进养殖技术交流,逐步形成了多层面多元化的推广网络。②以《枝江畜牧兽医科技》小报为载体,以“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为平台,开展畜牧兽医技术知识的教育宣传和畜牧兽医信息服务,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重点推广了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冻配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大力发展了生猪“150”、“500”养殖模式、“零排放”养殖模式、蛋鸡“153”模式、肉牛“165”养殖模式等。近年来,已累计发放《枝江畜牧兽医科技》小报5万余份,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30余次,切实为养殖户解决了养殖技术难题。③抓好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培训工程,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专家到镇到村、到场到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人员突破1万人次,提高了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

(5)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增强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畜牧法》规定,积极引导和支持畜牧业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发展优势畜禽产品。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做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制定了《枝江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和养殖污染控制方案》,明确规定了畜禽养殖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对于近几年纳入国家政策扶持对象的新建养殖场(小区),由畜牧、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到现场规划、选址,审核许可后方可修建,对原已建成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整改。②规范畜禽养殖档案建立,严格养殖投入品监管。对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蛋鸡存笼1 000只、肉鸡年出笼5 000只的畜禽规模养殖户逐步规范建立畜禽养殖档案,目前已完成登记备案1 500余个。通过加强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保障了枝江市优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动物卫生监督职能,督促养殖场(户)做好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6)加强牧政执法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把贯彻实施《畜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结合起来,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①加快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成立枝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建立专业执法队伍,明确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职能,为牧政执法监督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②实行规模养殖场(小区)监管责任制,明确畜禽规模养殖执法监管人员,规定监管的范围和场区,对出栏(笼)的畜禽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检疫,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于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场,规范建立养殖档案,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从源头上控制了病死猪流向市场。③开展“瘦肉精”专项监测。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市食品安全工作要求,2011年对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和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开展了拉网式的监督检查,共抽检生猪尿样8 000多份,未发现违法使用“瘦肉精”及其他违禁药物应用的情况。④对辖区5家年产10 000t以上的饲料生产厂家、165家饲料经营户及128家兽药经营户进行清理整顿,登记备案。按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兽药经营GSP达标验收,创建了30家标准化兽药经营门店,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户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与兽药、饲料经营户签订责任状320份,规范经营行为。⑤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市畜牧兽医局联合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等9个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餐饮业和集体伙食单位展开了动物产品质量的专项整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 000余份,签订动物食品安全责任状137份,督促上述单位建立购肉台账,详细记录所购肉品的数量和来源。近3年来,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联合工商等部门累计查处病害猪190头,冷冻病害猪肉7.5t,定点屠宰场处理病害猪肉30.33t,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确保了消费者食肉安全。

1.2 主要成效

(1)畜牧业生产发展实现新跨越。枝江市连续5年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全省畜牧生产大市,畜牧业已成为枝江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3年来,生猪产业作为枝江市传统优势产业,生猪出栏量以年均10万头的速度递增,2011年年末生猪存栏70万头(其中母猪存栏12.58万头,居湖北省第一),全市生猪出栏116.39万头,年均增长8.8%;家禽产业发展迅速,已基本稳定在年出笼1 000万只以上且稳中有升,2011年家禽出笼1 099.78万只,年平均增长10.6%;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肉牛出栏1.59万头,山羊出栏2.7万只,年平均增长分别为32.0%、8.4%。肉类总产量达到11.65万t,禽蛋产量1.1万t,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1.4%、10.0%;实现畜牧业产值25亿元,年平均增长26.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2)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目前已发展“150”等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211户347栋,生物发酵床饲养模式20栋;蛋鸡“153”标准化鸡舍44栋;肉牛标准化规模户15户23栋。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户达到1 890户,其中年出栏万头的规模场达到12个;蛋鸡年存笼5 000只以上的规模场达33个;年出笼肉鸡2 000只以上的场达47个;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的场达15个;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的场达50个。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小区达到145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102个、养羊小区1个、肉牛小区5个、肉鸡和蛋鸡养殖小区37个。规模养殖场户的畜禽产品产量已占全市总产量的70%以上。

(3)畜牧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通过积极加强引导、培植畜牧企业,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阳光饲料、伟嘉饲料、施杨工贸、凤翔饲料等年产万吨的饲料生产企业蓬勃发展。宜昌正江公司、农盛畜牧有限公司、焱牧业、双圆蛋业等大型养殖企业日益壮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宜昌佳和牧业公司进驻仙女镇,投资5 000万元建立2万头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带动了枝江市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通过项目建设,投资42万元在安福寺建设标准化仔猪交易大市场,带动枝江市45家仔猪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为枝江市优质仔猪外销提供了交易平台。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优势,正大等龙头企业对养殖合作户实行“五包一保证”,即:包提供畜禽种苗、包提供饲料、包提供药物、包技术指导、包回收合格肉禽(肉猪)产品,保证合作户利润,带动了产业发展。同时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发展到31个,登记备案畜禽交易经纪人1 200多人,全市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新阶段。

(4)畜禽产品安全得到了新保障。近年来,枝江市认真贯彻执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通过抓源头控制,抓疫病防治和养殖、投入品、屠宰以及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有效地控制了畜禽疫情的发生,基本做到了清净无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长效机制日趋完善,部门联动、协同配合的运作机制已经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功能得到加强,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枝江市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要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①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畜牧科技创新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对畜牧兽医专业队伍建设、公益性技术服务工作经费及设施设备完善的投入力度不够。②畜牧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枝江市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组织形式和大的龙头企业还比较少,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较低。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力度不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大,市场竞争力较弱。③财政扶持资金投入较分散,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④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选址布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环保意识淡薄,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就地消纳能力有限,利用途径有待升级。⑤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难度大。

3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大《畜牧法》学习宣传贯彻力度。①要继续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畜牧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从业者贯彻执行法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增强畜牧业管理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依法治牧、依法兴牧的良好氛围。②围绕《畜牧法》重点开展畜牧生产发展政策、优良畜禽品种、先进养殖模式、畜禽养殖致富典型等方面的宣传工作,达到学以致用、以学法促进发展的良好效果。

(2)进一步加大畜牧业财政投入力度。①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继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畜牧业财政投入。②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明确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择优扶强,集中财力解决畜牧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进畜牧业提档升级,打造精品,培育独具枝江特色的畜牧产业。③加大畜牧项目的落实力度,对于已经安排的畜牧项目,要细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尽快投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3)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和区域规划。围绕枝江市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化格局,调准、调优、调特畜牧业结构。①紧紧抓住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全国生猪良繁补贴项目、国家“菜篮子”畜禽产品生产项目等有利发展条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足用活扶持政策和资金,继续稳定发展生猪家禽产业,突出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节粮畜禽,积极发展特种养殖业,不断丰富畜牧业发展内涵。②优化全市畜禽养殖区域化布局。根据《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农牧并举、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制定全市畜禽养殖布局规划,考虑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分乡镇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范围,制定区域内畜禽养殖控制总量和环境治理目标,扼制无序发展和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区域种、养殖的良性循环。③培育枝江特色优势畜牧产业,依托畜牧项目建设,建立起百里洲优质仔猪、顾家店董市优质三元杂交猪、仙女肉牛肉羊、安福寺生猪集散中心等“优质畜禽生产优势区”、“畜禽养殖生产示范基地”等,提高优势产业的集成度、优势畜产品的集中度和优质专用畜产品的比重。

(4)进一步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①继续做大做强佳和公司、正江公司、焱牧业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拉动作用,着力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枝江市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②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原则,着力打造仙女畜禽标准化创建示范镇,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培育壮大畜禽生产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③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研究制订畜产品系列标准,指导农户和企业按照标准生产、注册产品商标,努力创建“青狮”肉牛、“双圆”蛋业等具有规模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的品牌,扩大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年力争完成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个。④积极引导养殖户尽快组建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形成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家禽的养殖技术知识范文第2篇

1.1技术交流的功能技术交流是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形式。在对泉州市德化县黑鸡养殖户和黄花梨种植户的调研中发现,合作社成员之间进行农业技术的相互交流对成员的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农户的生产经验是很重要的技术来源,技术交流传播的技术更贴合实际,农户也更容易接受同行交流传播的技术。例如三班镇龙阙村黑鸡养殖户之前销售出去的黑鸡身上带有跳蚤,消费者在宰杀的过程中会被传染,因此影响了黑鸡的销售。在得知这个情况后,专业合作社把社员聚集在一起讨论,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并在合作社内部推广开来。同时,德化县的合作社还经常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一些龙头企业合作举办农业技术交流会,及时的把农户的技术需求反映给他们,推广社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1.2技术示范的功能农业技术示范是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特别是新品种等风险较大的技术,采用示范的推广方法效果最好,只有通过示范才能使农业新技术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技术。笔者从南安市农业与海洋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7月,仅泉州南安市就有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及示范项目、11家泉州级示范合作社和60家南安市级示范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传递、技术示范等方面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对德化县的调研也发现,德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当地黄花梨、油茶种植和黄花菜种植以及黑鸡养殖等的技术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春美乡黄花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就是经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培养几户黄花菜的示范户,让农户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技术的价值和魅力,看到了新技术所蕴含的经济利益,主动进行黄花菜种植新技术的运用。

1.3技术咨询的功能技术咨询是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之一。南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将技术咨询贯彻始终。从帮助合作社成员了解新农业技术,到农户使用农业技术遇到难题的时候及时给他们解决问题以及在农业技术推广后期通过技术咨询对推广成果进行评估[2]。在咨询内容上,南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咨询能够协助农户的生产,加工、储藏、营销甚至提供类似农机的修理、培训等一系列的具体有偿,即可以增加合作社成员的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产业化。例如康牧山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与河北新世纪药业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派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养猪农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咨询,不仅可以激发合作社成员尊重技术、自觉学习技术的热情,而且能够让农户感受农业科技的价值,使农技推广成果得以巩固。南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咨询服务有利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1.4农户培训的功能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非常重视对农户的培训。调研中了解,在生产管理中开展教育培训是德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技术的重要手段。德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特色产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地点和培训对象,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广泛性等特征。如德化黑鸡育雏技术培训、黄花菜优良品种的种苗繁育培训等。在培训的方式上,创新办学方式,通过实地指导,改原来的课堂授课为开放式的田间学校,将培训班开办到德化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农户培训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不只是单方面的传播农业技术知识,而是鼓励农户踊跃发言,及时为农户解惑,对不适宜的内容及时调整,使培训内容更有效。德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长期与农业部门在农业气象、土肥、种质试验等方面开展合作,合作社成员的产品质量和品种每年都有新的提升,农户的经济利益也逐年增加。例如德化县戴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黑鸡养殖户赖实坚是黑鸡防病防疫方面的土专家,年生产和销售黑鸡近万只。从他那里了解到,他的技术就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技术推广人员和院校的专家开展的培训班上学习到的。

2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

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技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农业发展特点,还是有制约农技的进一步推广的因素存在。

2.1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各不相同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生产类型不同,加上分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业技术需求多样化。因此,区域间的发展平衡也关系中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泉州市的农民合作社统计数据中显示,虽然一定规模、运作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合作社有确实存在一些,但是大部分都是集中于安溪县、德化县、南安市和永春县。在新增登记数量上,2012年安溪县新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为239户,居泉州市首位,其次是德化县和永春县,2012年分别增加134家和54家。许多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极个别乡(镇)只有一个合作社并且有其名无其实,农户在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农产品的各环节都缺乏统一的服务,加上农户分散、规模小,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大范围推广。

2.2技术实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只是当地的农户,虽然有农业的生产经验,也懂得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有限,通过自学掌握农业科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泉州大部分合作社地处郊区,缺乏与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的联系,没有建立常态下的技术对接指导,更没有自己的长期人才供应体系,科技人才严重匮乏,使得合作社技术实力较弱。最后,由于农业合作社在完成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技研发和推广,成本投入大,回收周期特别长,而且在后期容易出现科研资金不足难以维系下去等情况,风险很大,使得很多人不敢轻易去尝试。

2.3行业发展相对单一在行业分布上,泉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于蔬菜水果花卉树木种植、水产养殖和生猪家禽饲养等行业,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合作社很少。因此大部分所涉及的农业技术是比较有限也比较表层的,对于农技推广的内容也是不够丰富。行业跨度大,合作社之间难以有效的展开农技合作与交流。

2.4社员之间的技术保密由于搭便车、没有按技术要求参与分配和农户自给自足的思想等原因,导致各个成员之间或者各个合作社间不进行技术的交流甚至有意识的对技术进行保密。技术保密,一方面不利于成员之间通过技术交流而取得进步,另一方面若只有单独一户采用新技术,也不利于自身农业的生产。因此,技术保密也严重影响着农业技术的推广。

3泉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推进策略

3.1农业科技创新多主体共同开发泉州市合作社由于缺乏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技推广方面都有所限制。因此想要获得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除了合作社自身要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农技外,还需要与其他相关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开发农业技术,取得共赢。一方面,合作社应与统销企业合作。合作社对于市场需求灵敏度不够,需与统购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比如泉州市现在谷物类的农作物收益不高,那么合作社就可以专攻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只有能为农户提供实实在在经济收益的科技,才能赢得农户主动学习农技,而企业在负责将合作社的产品推向市场外,也可以凭借其雄厚资金的优势加大对农技科技的投入。结合合作社的传播优势,企业的资金优势、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农推机构的技术优势,就可以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的高效率运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农民创业园的合作与交流。2011年泉州市首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在惠安县建成,成为泉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另外,泉州市还有许多的农民创业园,如安溪县农业创业园,永春县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等,这些创业园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技术研发能力,合作社应围绕自身需求主动与之合作,提高合作社的科技创新能力。

3.2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于合作社成员大都是农户,长期忙于田间生产,对农业科技比较懈怠,加上缺乏完善而长期的人才供应制度,因此人才一直是制约农技发展和推广的瓶颈。泉州市应鼓励合作社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例如福建农林大学、泉州市农业学校、福建省农科院等。一方面,合作社拥有把分散土地集中起来连成片的优势,为这些院校的专家和学生提供示范和实验基地,使农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常规性来田间地头学习,专家学者在田间地头做现场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学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让农业技术成果能够留在千家万户。在他们试验的过程中,合作社也可以进行一个现场的观摩、学习,是一次很好的了解农业技术的机会。另一方面,要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人才供应制度。农业院校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定向培养学生,如农学、动物医学、食品质量安全等专业学生,鼓励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为合作社输送新的知识、不断的培养人才,优化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队伍。

3.3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丰富技术创新方向合作社必须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情况,如地形、气候条件、农业分布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推广农技,丰富技术创新的方向。一方面,要在宏观上通过对各县市的农业自然条件和农业经济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使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获得充分、科学的利用。比如永春县可以在芦柑、食用菌、麻竹等产品的加工技术进行研发创新;石狮、晋江、惠安等县,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技术,进行鱼类海上保鲜、精制加工技术与设备集成创新等,以及加强对海带紫菜等低值海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也可以研究糖果、果蔬、罐头、膨化食品等食品加工技术;德化县重点研究黑鸡、黑兔等特色农产品的养殖技术,积极研发目前最需要解剖技术等等,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农业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例如,2013年出台的《泉州市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服务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申报认定为市级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获得10万元以上的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并纳入泉州市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管理,在承担市级科技计划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并优先推荐上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泉州市合作社可以抓住机会,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经费,获取扶持,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应用步伐。